干部退休申请书

2024-10-22

干部退休申请书(共7篇)

1.干部退休申请书 篇一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 将高于对物质的需求, 老年人更是如此。我们老干部工作者要以提高老干部对退休生活的幸福感受力为目的, 让老干部在过上殷实富足物质生活的同时, 还要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 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 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 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近年来, 海北州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 大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形成了产业文化与群众文化相辅相成、社会文化与家庭文化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 为老干部“文化养老”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人文环境。逐步形成了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主体, 以老干部活动中心 (室) 等阵地为依托, 以各类老年文化团体建设为平台, 以开展各项动、静结合的文体娱乐活动为载体的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体系。截止目前, 全州共建立老干部活动中心 (室) 8所, 建筑面积1023.24平方米。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 在活动中心购置了健身器材和象棋、跳棋、麻将等有利于老干部身心健康的娱乐设备。活动中心 (室) 从注重老干部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出发, 把思想教育与文艺教育结合起来, 把知识性、趣味活动与健身性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举办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体育竞赛等, 搭建展示老干部活动、学习风采的平台, 有利地加强了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有效地丰富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调查中我们发现, 老干部作为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 相比其他老年人, 他们拥有稳靠的养老物质保障, 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还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因此有着较强的自我提升欲望和潜力, 在突出“文化养老”这个精神需求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

一是取悦自我的需求。老干部在离退休后, 由于闲暇和金钱上的相对“富裕”, 有机会从事年轻时无法满足的事情, 包括兴趣爱好类, 如琴棋书画、摄影录像、唱歌跳舞、吹拉弹唱、读书写作等;康体休闲类, 如拳剑棋牌、旅游观光等;教育学习类, 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等。

二是社会交往的需求。老干部离退休后, 由于情感上的需求, 需要家人、社会的关注, 融入社会群体从事集体活动, 包括参加兴趣小组、艺术社团、书画诗词小组;参加报告、讲座、座谈会等;开展各种纪念性活动或趣味性活动等。如有的老同志“参与”和“经常参与”老干部活动室组织的各类活动, 有的上老年大学、有的参与社区和群众组织活动, 有的通过网络参与文化活动等。

三是创造价值的需求。老干部年老后仍然希望得到社会尊重, 获得成就感, 产生社会影响。如为社会建言献策, 出版诗词刊物, 撰写回忆录, 服务社区、奉献爱心, 关心下一代等等。老同志们普遍认为, 离退休后参与各类文化体育活动, 主要在于更新思想、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愉悦精神, 缓解孤独、结交朋友, 锻炼身体、促进健康。

2 存在的问题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老干部活动中心 (室) 在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广大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迫切愿望和引导老干部科学文化养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认识有待提高。当前, 对于“文化养老”的概念认定、重要意义以及老干部活动阵地与文化养老的关系等, 还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宣传形式和宣传平台, 致使对“文化养老”的社会关注度和知晓度不高, 对“文化养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仍然存在重物质养老而轻文化养老的思想, 文化养老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 尚处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参与的阶段。

二是投入有待加强。作为老干部文化养老的重要依托和载体, 老干部活动阵地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建设不规范、设施不完善的等问题, 远不能满足广大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影响了文化养老工作的推进。如有的老干部活动中心 (室) 设备陈旧, 条件简陋, 直接影响了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三是队伍有待健全。从“充分发挥活动阵地作用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的视角来看, 对于从事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同志提出了新要求, 但同时还存在着机构人员编制、文体专业人才和工作指导培训缺乏等问题, 使文化养老缺乏后劲与活力。

四是服务有待提升。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 目的是使广大老干部实现幸福养老。但其中我们又看到, 存在着离退休干部年龄跨度大、文化需求差异性大、倡导文化养老理念难、活动融合难度高、活动开展参与面不广等问题, 同时, 又要针对老干部特点使文化养老惠及每一位老干部, 这需要进一步考验和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载体有待创新。老干部活动中心 (室) 是一个离退休干部共融的活动场所, 目前离休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 退休干部年龄相对年轻、人数较多, 离休干部偏向于“静态”养老, 而退休干部希望多组织“动态”活动, 两者需求反差较大。现时也存在着依托活动阵地组织的活动或层次不高, 或吸引力不强, 引不起老干部的兴趣, 由此制约了活动阵地作用的发挥。

六是内容有待丰富。着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是“文化养老”植根的基础。受制于视野的局限性、设施的不完善、人才的缺乏性和工作的习惯性等, 目前拓展“文化养老”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推进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活动内容还不是很丰富, 活动开展还存在重复性、便利性和单调性等特点, 很难使老干部们内心喜欢、乐意参加。

3 对策和建议

(1) 重视宣传, 营造氛围。“文化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群众性强。要注重培养老干部的“文化养老”新理念, 让老干部更多地“走出来、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要强化文化养老的舆论引导, 畅通内外交流渠道, 通过老干部工作网站、工作简报、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介, 提高文化养老工作的关注度, 增强全社会“文化养老”意识, 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坚持把推进“文化养老”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本地区文化建设范畴, 鼓励社会各界支持老年文化的发展, 组建更多的老年文体团队等。

(2) 要创新机制, 拓展“文化养老”领域。建立“文化养老”, 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 通过政府出面协调,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作为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 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打造出参与性广的文化活动亮点。一方面完善体系, 将老干部“文化养老”链条延伸进社区。依托社区资源, 切实把“文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围绕“文化养老”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支部建设,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文化养老”的新途径、新办法, 并形成良好的“文化养老”运行机制。

(3) 搭建平台, 打造“文化养老”阵地。加快推进老干部活动室、老干部大学等老干部活动阵地的建设力度。同时大力改善社区的学习、阅文、活动条件, 推进“四就近”服务, 让老干部能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服务、就近得到照顾, 真正使老干部“走出来、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完善老年协会工作机制, 组建各类老干部兴趣活动小组, 加强对活动小组的联系和指导, 为老干部搭建“文化养老”的平台。在此基础上, 强化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 创新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模式, 以社区“四就近”服务活动为契机, 成立灵活的“支部课堂”、“社区课堂”、“藏书之家”、“楼道文化”。通过这些服务, 可以陶冶老同志们的情操, 满足老同志的求知、求乐欲望, 充实老同志们的生活空间。

(4) 联动协调, 合力推进。要充分发挥老干部活动阵地作用, 需要加强与各级各部门协作, 全力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要加强与建设、财政、人力社保部门的联系, 为老干部活动阵地规划建设提供支持;加强与党校、文化、宣传部门的联系, 为举办老干部学习报告会, 开辟老干部学习活动专栏等提供支持;加强与老龄、体育、妇联、共青团等单位的联系, 为开展联谊活动、志愿服务、学习交流和组织培训提供支持。加强与企事业、公益单位等社会各界的协作, 利用社会资源, 汇集各方力量, 共同关心关注老干部文化养老工程的顺利推进。

(5) 创新载体, 丰富内涵。要针对老同志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 重点围绕建立好学习教育、健身娱乐、人际交往、才艺展示、医疗服务、发挥作用等平台, 广泛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愉悦身心的文体娱乐活动, 拓宽文化养老的渠道与载体, 丰富文化养老内容。要借助现代手段, 以多媒体、高科技等形式组织学习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 引导更高品味和更高质量的文化追求。要发挥好老干部文体团队的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 策划出更新颖、更具时代感, 又适合老同志的活动形式, 组织老干部文体团队“走出去、请进来”, 促进老有所为和传统文化的展示及先进文化的传播。要针对离退休干部诉求差异和老同志多元化、个体化问题, 改变以往集中、大型、固定的活动模式, 更加突出个性化和多元化, 活跃和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与文化、宣传和社会各界的合作, 借助当地文化和社会资源, 培育活动特色项目和品牌, 增强老干部“文化养老”的情趣和积极性。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老干部意愿, 积极帮助他们拓展发挥余热的空间, 积极倡导和支持老干部广泛开展自助互助活动, 探索实现 “老有所为”的新形式

(6) 建立机制, 优化队伍。一是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各项制度, 以有效的制度文化保障“文化养老”工作的顺利推进, 努力把外在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工作人员以及老同志们的内在需求。二是要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好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环境的文化氛围, 提升活动环境的文化档次与品位。三是要加强“人际文化”建设。从“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老同志之间”以及“老同志之间”等三个维度去创建宽容、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 把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打造成“关爱之家”、“友谊之家”, 为老同志们提供温馨、平和、融洽的人际环境与心理环境。四是要加强“活动文化”建设。要从“文化养老”的高度去谋划、安排、组织活动, 提升活动的文化水准与品位, 将文化养老融入到各类活动之中, 实现“文化养老”与“开展活动”的完美结合, 为老干部文化养老提供优质服务。五是要加强文化主体培育。首先要加大对“文化养老”的宣传和普及, 让老年群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其次是发挥好老干部的各种政治文化优势, 让有特长的老干部发挥出自身掌握的特长, 建立有偿服务的模式, 带动部分老年人参与到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中来, 让老干部享受文化活动带来的幸福生活;第三是建立便捷的网络服务。鼓励老同志通过进入老干部大学学习各种网络知识, 利用网络的学习和服务平台, 根据自己的喜好, 全面享受网络带来的文化大餐。第四深入挖掘老干部文化资源, 加强文体团队建设, 通过聘请专业人才参与、组织文化养老辅导、专业队伍培训、开展文化交流等活动, 促进先进文化传承, 提高文化养老层次, 增强文化养老活力。第五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要提升活动中心的文化品位, 打造出活动中心的文化品牌, 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这是活动中心文化建设的前提与保证。

2.干部退休 制度建立 篇二

新中国成立时,党和政府的绝大部分干部都很年轻;到20世纪60年代,省部级干部大多也才四十七八岁,年富力强。干部年轻化问题、干部退休问题不迫切,建立干部退休制度并没有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邓小平的特别注意。后来发生“文化大革命”,党和国家的许多制度遭到破坏,建立干部退休制度更谈不到了。

1975年,在毛泽东、周恩来支持下,邓小平实际主持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王洪文不满,跑到上海跟人说:十年后再看。这对邓小平震动很大,引起他的高度警惕。严峻的政治斗争使邓小平认识到,要否定“文化大革命”,坚持斗争,发展生产,必须后继有人,必须抓紧培养年轻干部。军队要设立顾问,当顾问的同志要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的安排。

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当时邓小平还没有可能从长远制度建设方面考虑和提出干部退休问题。但要选拔年轻干部就必然触及到退休问题,设立顾问的想法就是这样来的。虽然这一想法只限于军队,而且后来也没有完全通过,但实际上为提出建立干部退休制度问题埋下了伏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退休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原来领导班子的年龄就偏大,老干部陆续返回领导岗位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当时老干部大体上都是60岁左右,60岁出头的占多数,精力不够,能在办公室顶8小时的估计不到一半,有的在家里办公。要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必须后继有人,必须从组织路线上全面系统地解决干部老化、年轻干部缺乏的问题。

11月,邓小平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在总结了前几年搞顾问的经验,提出要真正解决问题不能只靠顾问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并表明建立退休制度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朝气蓬勃的一个大问题。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首次透露了自己将来退休的想法。他说,“如果党允许我今天退休,我马上就退。”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希望邓小平当总书记、国家主席,他都拒绝了。后来他对李政道说:“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这样是危险的,难以为继的。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问题。所以要搞退休制。”

1980年:提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领导职务任期制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提出废止领导职务终身制。3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话说:“要有退休制度。不仅军队要有,地方也要有,国务院也要办这件事。”“国家不建立退休制度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生气。有了退休制度,人人都知道自己到哪年该怎么样,这就比较好办。”

5月,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领袖终身制的问题,我们这代人活着的时候,非解决不可。党内生活、社会生活都要肃清封建主义的影响。各种制度,都要从肃清封建主义影响的角度去考虑,逐步加以改革。”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时,系统谈到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问题。邓小平指出:“五中全会讨论的党章草案,提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在看来,还需要进一步修改、补充,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包括选举产生、委任和聘用的)职务任期,以及离休、退休,要按照不同情況,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任何领导干部的任职都不能是无限期的。”这实际上提出了领导职务任期制的问题。

邓小平不仅原则地提出问题,而且还具体设计了如何建立退休制度的方案,找到了建立退休制度的过渡形式——顾问委员会。

1982年后: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废除终身制、建立退休制转化为实践

1982年初,邓小平认为着手解决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他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的会议上说,这件事情必须解决,现在条件已经具备。

7月,在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和十二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准备提交到七中全会审议的新《党章》草案,对领导职务终身制的问题已经触及到了,但没有完全解决,退休制度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这是因为,将要设立的顾问委员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而不是退休制度本身。

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十二大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了中央顾问委员会。随后,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主任。中顾委的成立,标志着党的最高领导层实现了新老合作交替。从某种意义上说,顾问委员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组织形式,最根本的应是建立退休制度。

由于提倡废除终身制、建立退休制都是邓小平提出的,而且通过中顾委的成立和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召开,这一计划得到顺利实施,邓小平在1986年时就开始考虑自己什么时候退休的问题。当时,他本人希望早退休,准备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时退下来,但一直到1986年下半年,遇到的还是一片反对声。

从1986年开始,邓小平越来越感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把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实现领导层干部年轻化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目标之一。他开始思考在退休制度建立后,需要制定什么措施、需要哪些办法,形成一系列制度,以实现领导层干部年轻化的目标。

1987年以后,邓小平以身作则,逐步实现了自己退休的愿望

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夕,中央决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职务,退出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同时还决定他留任党和国家的军委主席职务,所以称之为“半退”。此后,他坚持不再过问日常工作,并一直期待着尽早完成新老交替,实现从领导岗位完全退下来的愿望。

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在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谈话时说,“新的领导集体一建立,要一切负起责任”。他强调,“我不希望在新的政治局、新的常委会产生以后再宣布我起什么样的作用”。“现在看起来,我的分量太重,对国家和党不利,有一天就会很危险。国际上好多国家把对华政策放在我是不是病倒了或者死去了上面。我多年来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

关于退休问题,邓小平已经深思熟虑。9月4日,他致信中央政治局,请求辞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11月6日至9日,十三届五中全会讨论并通过《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党和国家建立的卓著功勋,与会全体同志对他身体力行地为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作出的表率,表示崇高的敬意。

1990年3——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又通过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的决定。至此,邓小平完全退休。

1990年邓小平退休后,仍然关注着干部退休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顾委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标志着中国干部退休制度的全面建立。

3.干部退休申请书 篇三

尊敬的领导:

因我长期患病,经济支出特殊大,儿子们也已竭尽各自所能。目前我在家进行插管治疗,为了 维持身体基本营养,天天要注射一 瓶医院配置的营养液,每瓶85元左右,还有 日常基本用药 因不 能进食补充的营养素,都非常昂贵,整个家庭的全部费用均靠我1600元退休金(1998年退休时退休金800元,后逐年递增)和我老伴儿500元退养金,巨大的开支,使家庭基本生活费用已经入不 敷出。为节省开支,我老伴儿先后四次辞掉儿女请的保姆,坚持自己拖着年迈的身体日夜守护 亲自照料我的生活起居。

相对于其他家庭,我的家庭是一 个再一般不 过的家庭,共产党人的廉洁奉公作风和自律精神,使我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在 经济困难的时候从没有 向组织开过口。目前,家里经济负担已经过重,每每念及这些,我内心对家庭和老伴儿总是心存不 安和愧疚。

我本不愿给学校领导添麻烦,但期望在 我退休后,最经济困难的时期能得到集体 组织的温暖,拿到一 些经济困难补助,以此减轻家里的一 点经济负担,所以特此提出申请,望能核查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x9月30日

退休干部生活经济困难补助申请书模板篇二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xxx,是xx区劳动局职业技术学校的一 名退休职工。在 职期间,作为副校长分管过学校的后勤工作。我于XX年参加革命工作,XX年退休。自XX年患贫血住院,XX年2月份至XX年10月间,又先后四次因患脑血栓 脑萎缩,并发肺炎 帕金森综合症在 海淀医院 北医三院住院治疗,累计长达半年之久。医疗费用除去单位医疗保险负担的部分外,家庭支付累计三万多元。从XX年7月下旬出院后,本人生活已不 能自理,由于进食经济困难,只能吃流食,还要在 家进行胃部插管治疗,一 切都需要家人长期精心护理。目前家 中惟独 我和我老伴儿两个人,我老伴儿也已年近七旬,患有 骨刺和甲亢。XX年退养,由最初的每月惟独 退养费60元到此刻 也惟独 500元,无任何养老 医疗保险等生活补助待遇。虽有 一 子但远在 海外,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各自成立家庭,经济压力也比较重,因我长期患病,经济支出特殊大,他们也已竭尽各自所能。目前我在 家进行插管治疗,为了 维持身体基本营养,天天要注射一 瓶医院配置的营养液,每瓶85元左右,还有 日常基本用药 因不 能进食补充的营养素,都非常昂贵,整个家庭的全部费用均靠我1600元退休金(XX年退休时退休金800元,后逐年递增)和我老伴儿500元退养金,巨大的开支,使家庭基本生活费用已经入不 敷出。为节省开支,我老伴儿先后四次辞掉儿女请的保姆,坚持自己拖着年迈的身体日夜守护 亲自照料我的生活起居。

相对于其他家庭,我的家庭是一 个再一般不 过的家庭,共产党人的廉洁奉公作风和自律精神,使我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在 经济困难的时候从没有 向组织开过口。目前,家里经济负担已经过重,每每念及这些,我内心对家庭和老伴儿总是心存不 安和愧疚。

我本不 愿给学校领导添麻烦,但期望在 我退休后,最经济困难的时期能得到集体 组织的温暖,拿到一 些经济困难补助,以此减轻家里的一 点经济负担,所以特此提出申请,望能核查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x9月30日

退休干部生活经济困难补助申请书模板篇三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叫xxx,是xx区劳动局职业技术学校的一 名退休职工。在 职期间,作为副校长分管过学校的后勤工作。我于1952年参加革命工作,1998年退休。

自20**年患贫血住院,20**年2月份至20**年10月间,又先后四次因患脑血栓 脑萎缩,并发肺炎 帕金森综合症在 海淀医院 北医三院住院治疗,累计长达半年之久。医疗费用除去单位医疗保险负担的部分外,家庭支付累计三万多元。

从20**年7月下旬出院后,本人生活已不 能自理,由于进食经济困难,只能吃流食,还要在 家进行胃部插管治疗,一 切都需要家人长期精心护理。目前家 中惟独 我和我老伴儿两个人。我老伴儿也已年近七旬,患有 骨刺和甲亢。1991年退养,由最初的每月惟独 退养费60元到此刻 也惟独 500元,无任何养老 医疗保险等生活补助待遇。虽有 一 子但远在 海外,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各自成立家庭。

期望您们能救助我们。

申请人:

4.退休干部事迹材料 篇四

xx同志2004年从县政法委副书记岗位退休后,先后担任县关工委委员、宣传组负责人、县关爱团副团长、网吧义务监督组组长、县关工委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他勤奋学习,吃苦耐劳,认真工作,先后被中国关工委办公室、中国火炬杂志社表彰为优秀通讯员,两次被连云港市关工委表彰为优秀通讯员,两次被省关工委、省文明办、省文化厅表彰为优秀“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

认真学习理论,政治立场坚定。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决拥护依法治国战略决策和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在实际工作和发表的文章中,旗帜鲜明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抵制各种反动思潮和错误言论。在起草关工委文件中,本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具有实践操作性,为建设幸福灌南作出应有贡献。

勤勉忠诚敬业,当好参谋助手。他担任关工委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在办公室缺少年轻同志的情况下,他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甚至放弃节假日,默默工作,无私奉献。该同志每年都要起草5万多字文字稿件,每次会议讨论工作,都能提出具体建议,供集体讨论决策参考。积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五老”和青少年,掌握基层关工委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理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每年到乡村、社区、学校参加调研、座谈等各种活动十多次。先后撰写调研报告100多篇,供领导决策参考,并在省、市关工系统相关会议上发言交流和被报刊、网站刊登。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县关工委办公室每年形成文书资料30多种,建立档案卷宗20卷,共已建立200余卷,归档规范整齐,便于查阅。

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刘老笔耕不辍,撰写的稿件有300多篇次,被国家、省、市报刊和网媒刊用,长篇通讯《高擎火炬的带头人(记洪培业主任)》、《美好的印象留在农民的心坎里(记张新济常务副主任)》、《耕耘希望(记李坦然副主任)》、《她赢得灿烂笑容(记袁幼桃副主任》、《留守儿童的幸福笑声》被《中国火炬》、《周报》、中国关工委网站刊登,反响良好。2014年一年中被报刊网媒采用的稿件就有101篇次。在县关工委成立20周年,主编刊出《五老风采》。他写的《五老礼赞》诗歌,获中国火炬举办的中国关工委成立20周年征文优秀奖,《漫步海西公园》获省关工委、省文明办、新华传媒集团等单位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优秀奖,《关爱困难儿童群体的实践与思考》获连云港市家教征文二等奖,《春到硕项湖》参加连云港市老干部局征文,被登载在老干部局网站交流。

扶贫助学,关爱下一代。刘老努力做好扶贫助学工作。每年学生高考录取前后,主动和灌南高级中学、县第二中学联系,密切配合,调查整理贫困高考录取学子相关助学材料,及时上报给扬子晚报阳光助学办公室。2014年灌南籍新海高级中学贫困生崔迎欢考取清华大学核动力专业,在助学活动截止时才找到县关工委,本不属于灌南县助学范围,xx特事特办仍然热情接待,及时撰写报告,打印寄出。贫困学子王建康收到录取通知书迟,来时正下大雨,xx将材料整理好冒雨到邮局用快件寄出,并和阳光助学办公室通话恳求照顾,终于使崔迎欢、王建康两人每人获得5000元助学金。xx连续两年亲自护送19名阳光学子到南京参加阳光助学金发放仪式,共扶助151名高考录取贫困学子顺利圆了大学梦。

刘老兼任城区第6网吧义务监督小组组长,他以身作则,夏顶酷暑,冬冒严寒,坚持持证上岗、依法监督,规劝业主守法经营,先后劝说8名未成年人网迷重返学校。两次被省关工委、省文明办、省文化厅表彰,两次被县文明办、县关工委、县文化市场领导小组表彰为优秀“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

【篇二】

科技服务“三农”取得新成效。xx十分重视科技服务“三农”的工作,把服务“三农”做为老科协的工作重点来抓。他每次下基层调研时反复强调,各基层分会一定要建立一支老专家、农艺师为骨干的农业科技队伍,为科技服务“三农”出实招、出实效。一是近年五县(市)四区建立老科协建立农业技术咨询中心5个,组建农业老专家、农艺师科普团7个,组织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共1350多期,参加培训72928人次。指导xx老科协建立的“科技110”科技咨询中心,得到省老科协首肯,并在全省推广。二是全市老科协指导、扶持的科技示范园53个,科技示范点103个,科技示范户2110户。这些园、点、户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发现和培养典型,xx每下基层调研都强调各基层分会要发现和培养农业老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人物,以典促面,带动地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被省老科协表彰的科技精英、农村科技致富能人5个,这些科技精英和致富能人,对地域经济的发展县有很强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科普”“创百”工作有新亮点。科技普及是老科协的本职工作。xx作为全市老科协会长,始终紧扣工作主题。近年来,为提高市民科技素质,发动老科协各分会组织科普讲师团23个,共举办科普讲座870场,科普宣讲报告48场,参加听课6200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289000余份,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贡献余热。

xx会长近年来,带领全市各级老科协分会认真落实省老科协提出的“百岁健康村(社区)”创建活动的要求,长抓不懈。“创百”活动是老年人实现健康长寿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和好事。因此,盛会长要求各县(市)、区分会争取领导重视、多方配合,齐抓共管,以典带面逐步推进,近两年来全市老科协共创建“百岁健康村(社区)”95个,现全市县级授牌的26个,省级授牌1个。

抓好自身建设,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xx会长多年坚持率先垂范,亲力亲为,激活队伍。坚持用感情管理协会,凝聚人心。对会员关心备至,理解、体贴、尊重会员,从而激发广大会员老有所为的热情,使协会越办越旺。一是健全组织,规范动作。xx任市老科协会长以来,全面加强老科协组织建设,老科协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做到乡镇(街道)老科协组织全覆盖,村级老科协组织由他任会长前的50%发展到76%,在县乡镇(街道)设立了三大中心,即科技咨询服务中心,自我保健中心,文体活动中心,为广大老科协工作者发挥余热提供了三大平台,同时也成了老有所乐的场所。二是工作务实,责任心强。xx会长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计划周密,对全市老科协工作年初有规划,年中有督查,年底有总结。市老科协坚持了每周一的工作研究例会,每月一次工作分析会,每季一次小结会,年底召开总结会,已形成了一个制度。而且xx会长始终坚持老科协工作一定要以老有所乐为主,老有所为为辅助,多做身体力行,有乐趣,有情趣,有益身心健康的工作。做力所能及的边缘辅助性工作,做拾遗补缺、锦上添花的工作,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他的这种老有所为的工作风格,赢得了市基层协会的赞许。三是团结共事,共创工作新局面。各级老科协组织团队,都是退休后走到新岗位,团结“多兵种作战”尤显重要。老科协组织成员来自各行各业,盛会长广集智慧,虚心听取会员意见,把好的建议、意见运用于工作实践,使工作团队心齐气顺,为开创工作新局面营造了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市老科协基层组织获省级荣誉表彰23个次,个人26个次,我市老科协科技服务三农“110”的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我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老科协老专家作用的作法,得省老科协主要领导的首肯。今年xx会长被推荐为全省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市老科协被推荐为全省老科协工作先进单位。

xx同志于2011年退休后,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在市老科协任会长,一干就是五个年头。五年多来,他克服身体疾病,遇事亲力亲为,率先垂范,率领老科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突出“科”字特色,卓有成效地开展科技服务“三农”,服务民企,拓展科普,为助推地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市建设、为精准扶贫贡献余热。在他的带领下,老科协的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篇三】

xx同志历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兼市编委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退休至今,她仍然热爱党的事业,关切爱党的干部,特别是女干部,更是高看一层,关爱有加。

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为女干部服务。当她在2003年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的第二年就接任“市直机关离退休女干部协会”的会长一职。这个组织纯属社会民间的群众组织,没有人愿意戴这个头衔。该组织号称“三无”组织,既无办公地点、无电话、无经济来源。她刚上任后,协会的会员都希望她利用刚退下来的余热搞间房子,安个电话,弄点票子。可她多次给大家做工作,作解释,弄间房子没有必要,我们都是机关退休干部,有间房子谁去值班,有部电话哪里出钱。至于经济来源问题,在争取财政支持的同时,她发动大家从三个方面解决:每个会员每年每人出一点(交会费每人100-200元不限),向会员单位要一点(章程规定500-1000元),开展活动节减一点,较好地保证了协会正常开支。

她上任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完善协会章程。章程明确协会的宗旨,简单归纳成“三个字”:“学”“健”“献”。“学”就是组织会员通过看文件、讲时事、参观革命纪念地,既使大家保持革命本色,又使思想上与时俱进。“健”就是组织“健康大家谈”,开展如唱歌、跳舞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使大家懂得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幸福,安度晚年。“献”就是发挥余热,为建设美丽的xx献计献策。章程明确各项活动的分工,以小组为主。协会每年只组织三次全体都参加的大活动。一是欢庆“三八”妇女节;

二是六月份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请有关专家讲座,讲国际国内形势,讲老年保健,讲社交礼仪,组织参观革命纪念地、廉政教育基地;

组织姐妹们个个上台展示自己的特长才艺,健康大家谈等;

三是文艺汇演庆祝老年节。此外协会下设的七个小组必须组织会员周周乐,月月乐。年终各小组汇报交流经验,总结评比。通过活动,使机关退休的女干部真正忘掉了职务、忘掉了年龄、忘掉了一切恩恩怨怨,真正成为百姓的一员,融于群众之中了,真正健康了,精神饱满了。如市委组织部副处级档案员周玉清同志,在岗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加班加点,唱歌从没有张过口,跳舞从没有动过脚手,现在她已成为协会第七活动小组的骨干分子之一,身体也好多了。不少会员讲协会给我们退休女干部搭了一个好平台,使我们真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个地方说话,有个地方展示在岗位上没有显露的文艺特长。现在市妇协的名字还有点香,机关退休的女干部都乐意参加这个组织,目前协会已有会员195人,实有177人,18人保留会员。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xx会长在2012年5月体检发现肝部有阴影,经多家医院诊断确定为肝癌早期。后经湘雅医院手术切除一边病变的肝叶。在组织、专家的关爱下,经四个月的住院治疗,基本上解决了肝积水和肝病变的情况。出院后,她对党组织和亲朋好友的关怀感慨万分。正如她在协会换届会上那动情的发言,使大家久久难忘。她说:“姐妹们、同志们,我从另一个世界回来了,我还不想走啊!我舍不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美丽的xx,舍不得人大这个温馨的家,舍不得在座的姐妹们,舍不得我那可爱的小孙女,更舍不得离开养我育我成长的党组织怀抱,在晕迷中我嚎叫、哭喊,我要回家,我苏醒了,回来了,又和大家见面了!”出院后,在家养病看点书,有时还写点发自内心的诗句,歌颂党组织,市人大老干支部创办的定期墙报还刊登她一首:“隆冬过后又春风,顽疾难阻水东流。党的光辉心头照,甘作黄牛一身轻。”精神就是力量,爱就是食粮。她心中有党,有人民,就有与疾病作斗争的气量。

平易近人,与人为善,热爱公益事业。在她退休十三年的生活中,所到之处都是显得可爱可亲,在与人交流中,凡不认识她的人都叫她老师,从没有人把她当作干部。在河西六年接送在白鹤小学上学的孙女,一路的同伴老人们都叫她张老师,并认为是语文老师。对人和气,助人为乐。2014年儿童节来临之际,市妇联组织传递彩虹,情暖留守儿童活动。她得此信息后,很快召开市协会常务理事扩大会,动员大家积极参加,在动员会上讲:妇联是我们的娘家,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为留守儿童送彩色我们义不容辞。请我们的会员少请一次客,捐赠一至二百元。会后,各组小组长分头传达,会员们积极参加,130多人的会员中共有108人勇跃捐赠,共捐款9300元,成为市联组织此次活动中,参加人员最多,捐款数额最大的团体。

人退休了,中共党员的光荣称号没有退休,昔兰同志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人大老干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支部有什么工作任务,不讲条件认真完成。人大老干支部创办的定期墙报,每期都按要求写稿,今年“七一”党的生日,她被评为“先进党员”。

【篇四】

与时俱进忙“充电”。丁老认为,共产党员不论在位不在位,都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增进知识,更新观念,才能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步伐,完成党交给老同志的任务。他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严三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宣传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并没有因此停止和放松学习,而是树立主动学、终身学的理念,坚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坚持参加市委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活动,密切关注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工作决策和部署,及时学习市委全会、政府工作报告、“一心六组团”等,特别是在老干部中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常把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经常学习党报党刊,吸收先进经验,撰写有关思想教育文章和学习心得体会,提高自己,推动工作。

凝聚老干促团结。丁老从领导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基本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但是他很快调整好心态,重建晚年生活。为及时掌握老干部思想动态,丁老隔三差五都要到其他老同志家去走一走,了解一些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家人不止一次地劝告:“年事已高,您这样不知疲倦地干,可要注意身体呀。”可他对家人说:“你说的有道理,可咱是党员,就要为党工作,组织一天不找我谈话,不叫我二次退休,我就要工作一天,就要奉献一天。”丁老凭借一副热心肠,真诚、热心地去帮助每一个老干部。一是发挥他个人威信高、人缘好的条件,积极参与“喜迎党代会,共谋新发展”。对个别老干部有时出现的一些不正确思想或言论,积极配合老干局的同志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将他们的思想认识引导到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促进老干部队伍的稳定。二是关心老干之家建设,配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丁老积极参加xx市老干部门球队的活动,他是xx市老干部门球队的主力队员。在他的带动下,老年同志们通过各项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促进了团结,还进一步充实了老年生活,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

热心公益献爱心。丁老常说,我们老了,干不了什么大事了,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待遇,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和我们一起战斗的同志,许多人为革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就要尽我的能力去帮助他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尽自已所能帮助他人,不管是亲戚朋友或者普通百姓群众,只要了解到他们有困难就慷慨解囊,多者上万元,少者几百元不等。每当丁老看到大街上行乞的老人、儿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20元、10元;

每当社会上有捐助活动时,他也会毫不吝啬地捐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他不但自己热心公益,还常常教导身边的人要多参与公益事业,积极行善。在丁老的积极倡导和感染下,他的五个儿女都热衷于行善。特别是远在英国工作的女儿,每逢国家发生灾难,她总是力尽所能捐款捐物,已经累计往国内慈善事业捐了十余万元。

情系科技重服务。因为丁老资历深、威望高,因为他着眼xx大局、情系百姓,因为他不计名利、只求奉献,1997年5月,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xx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经过精心组织、周密策划,他把一部分有经验、有威望、有专长的离退休老同志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农办、卫生、建设、教育等4个分会,并逐步发展到乡镇。xx市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在沈潭镇建立了第一个分会,其他乡镇、社区,先后建立了老科协组织,共发展会员960人,至此,xx市已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老科协网络组织。在抓科技扶贫方面,丁老积极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建立科技联系户100多户,指导他们科技致富,如:神福港镇江边山钟图林,把八十多亩的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园,由一个过去的贫困户变成了现在的富裕户。在抓科技服务方面,丁老积极组织老科技工作者办了动物医院,办了二所老专家门诊,还每年组织老医师开展送医下乡、进行义诊。xx有5.2万名残疾人,丁老一直记挂在心。为了全面奔小康,为了帮助残疾人士拜托贫困,丁老于2006年成立了xx市科技助残服务中心,组织老专家帮残疾人办技术培训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科技助残服务工作一干就是十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服务大局立新功。丁老常说:“只要是党的事业我就乐意干。”讲话见行动,实践见真情。每次xx市委安排的工作,他都二话没说就应下来。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他退休后并不比在职的时候闲多少。近年来,为做好旗滨玻璃在xx的选址、落户及投产工作,丁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做了很多有益于xx长远发展的工作。对城市管理、渌江防洪堤建设、园林绿化等方面,他也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为xx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与此同时,xx市纪委还特聘他为行风评议员以及“城市三创”卫生督导员,他利用自身专长和优势,热心抓老年科协、老体协、老年大学、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xx市原市委书记丁益宏同志1930年1月出生,汉族。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9月批准离休,现为xx市老年科协、老年体协、老年大学、关心下一代几个老字号总牵头人兼老年科协荣誉会长。丁老已步入耄耋之年,本应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但他却以永不服老的精神,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用新的方式在瓷城大地上继续发挥着光和热,让自己真正做到老有所为。

【篇五】

xx,男,土家族,1946年出生,1964年参加工作,1966年入党,大学本科学历。曾任xx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等职,2007年退休后,担任xx市教育基金会理事会理事长和xx省xx基金会理事会理事长。

他是xx市教育基金会的领路人。2005年,xx同志还未退休就已根据组织安排正式接管市教育基金会的有关工作,当时基金会还未正式注册。他接手后亲自抓注册资金的落实,领导班子的组建,章程的撰写和修改,最终注册成功。他从市人大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不久,正式担任该基金会理事长。“退休不卸鞍,人老心更红”。自此,他始终坚持在教育基金会的工作一线;

他始终为打造行业内廉洁、自律、忠诚、担当的公益组织而不断努力,使教育基金事业不断健康、规范发展。

他经常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教育基金会发展的新政策、新情况和新问题,基金会工作得到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府先后三次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研究解决了诸多重大事项,如:政府一次性增加基金本金500万元,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拨款200万元,成功举办了“爱烛行动在xx”大型救助募捐活动、“关爱乡村教师”系列活动,支持召开县市区教育基金会联席会等。他想尽办法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部门已连续五年每年捐资10万元,其中2013年教育局和民政局各捐资20万元,2014年教育局捐资20万元。他还多次与市慈善总会协商,顺利解决“天天慈善一元捐”教育系统每年近50万元捐款的归属、使用问题。

他亲自上门拜访企业家,仔细地向他们介绍教育基金会的宗旨、性质和工作程序,成功设立“龙华教育基金”、“华晨奖教育基金”、“湘运教育基金”等专项基金。截止到2016年8月,这些项目共出资276万元,资助学生和奖教奖学共达592人次,他功不可没。

为使教育基金会得到更快速的发展,邓理事长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章程办事,严格管理资金,使用资金。目前,该基金会基金总量已经突破2400万元大关,比十年前增加1882万元,增幅达363.3%。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开展更多的奖教助困活动。这两届理事会期间,基金会共救助慰问特困教师1293人次,奖励优秀教师893人,组织619名教师参加“园丁之家”活动,救助各类贫困学生2231人。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xx同志亲自下到乡镇学校进行考察,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提议新增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几年来培训边远农村骨干教师321人,为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和贯彻基金会宗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可喜的贡献。

xx同志不仅在基金会理事长职位上有为、有位,他那颗赤热的爱心更是温暖人心。他经常冒着严寒、顶着烈日深入城区、五县(市),下学校、到机关、走访教师、学生家庭,面对面地了解,心与心地交流。每次上门慰问,他总是自告奋勇去离家最远、路况也不是很好的xx县和xx县,总是把困难、不便留给自己。到了困难学生、老师家里,他不忘细细询问家里现状、病情如何、学习怎样,还有哪些困难等等,并积极鼓励他们走出目前困境。温暖的笑容,知心的话语带给每位师生的不仅仅是数得清的金钱,更是党和人民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民生民情的体恤,是老领导们数不清的对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

xx市教育基金会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省民政厅、省教育基金会的高度肯定。近年来,xx市教育基金会顺利承办了全省市州教育基金会研讨会,获得了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颁发的“xx慈善奖”,获得xx省首批税前扣除资格认定;

邓理事长2012年还被评为省教育基金会“先进工作者”。

他为xx的建议迎来新辉煌。2007年9月11日,年满六十的xx同志从xx市人大重要领导岗位退下来,即服从组织安排,在xx省xx基金会二届五次理事会增补为副理事长。“满怀热情,解放思想,实实在在履行义务,开拓创新地开展工作,大力弘扬炎帝文化,谋划xx发展,为xx事业尽心尽力”,这是xx同志当选时的承诺。今天,当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在xx景区时,满头青丝已到满头华发。陵区的人都认识他,见了他,都会亲切地喊一声:“邓会长”。大家都知道,没有这位老人,就没有xx近十年建设辉煌成就,就没有xx的今天……

2007年以来,在xx同志主导策划下,通过各种形式共筹集资金约1.8亿元,以及名人字画、瓷器、玉器等艺术等捐赠品。一是积极向省市领导汇报,争取省市政府拨付建设专项资金;

二是策划和包装公祭区内公益项目,向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

三是以公祭活动为平台,以遴选“襄理主祭人”,寻求赞助、协办等形式募集资金;

四是积极策划和组织民间祭祀,吸引民间善款;

五是推介xx公祭区文化项目和古树名木,以捐建、捐献、认捐、认养等形式争取民间资本;

六是广泛联络海内外华人华侨,以义画、义拍、义卖等形式受捐了一批大型玉器、名人书画、瓷器等艺术品;

七是偿试市场运作方式,力争现有基金的升值。

为进一步完善xx祭祀活动空间,促进环境融合,营造陵园氛围,彰显文化内涵,提升观光品质,xx同志多次组织国内著名专家考察调研,并向省市政府及时汇报调研成果,并以此谋划完成多个公祭区建设项目。同时,xx同志对炎帝文化研究的目标追求,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多次促成向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提交议案,争取重视和提升xx公祭规格。承办省市政府公祭和10余次民间祭祀活动,大型祭祀活动均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2011年成立xx省神农炎帝研究会,承办或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撰写论文300余篇,编辑光碟、图册、明信片等。策划了炎帝文化进校园活动。2012年,以《炎帝与xx》为主题的专题课正式在市委党校开讲,组织编印了炎帝文化中小学读本等。

xx同志经常说,每到xx,目睹海内外中华儿女,不论信仰,不分国籍,一起祭奠我们共同的祖先,总为之感动,为之景仰,为之深深热爱这片热土,xx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为此,这位老人隔三差五都要从xx赶到这里,较大项目建设期间,作为工程建设指挥长,更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常驻工地,督促安全进度,检查质量成果。可谓一砖一瓦一颗心,一草一木一片情。xx因他的心血而美丽,炎帝精神在他身上熠熠生辉。

5.退休干部采访 篇五

先生1930年出生于解放区,时至今日已经81岁高龄,历经动荡,七七事变之后,随着群众抗日热情的升华使其从小接触到良好的抗日教育,军阀混战期间,社会**,老人回忆起这段时光,义愤填膺的说:“那个时期的中国,思想松散,觉悟低,到处都见到的是汉奸鬼子,那么混乱的局势又滋生土匪响马,可以不夸张的说,那时的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

当问及为什么选择加入共产党时,老先生微笑着说:“那时学堂停课了,我就坐在大树底下学习文化,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离家八里外的八路军,经过长时间相处认为八路军是好军队,我就在冀鲁豫第四中学学习期间毅然报名参军。46年国民党占领县城,我就离开家乡,去河北二大队预科学习,在此期间加强了组织纪律性,并在1948年国民革命军18路军冀鲁豫部队担任文书报关等职务,经过集训之后调任南京,终于在1958年得到党的信任入党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

对于我党的评价,黄老以八个字形容,“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并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反复强调这几个字,黄老认为,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依旧有义务听党的话,跟党走,虽然党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不过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才把过去一个烂摊子发展到今天让中国人在世界面前扬眉吐气。

当我们问先生对党有什么期望时,花甲老人握紧了拳头,“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走,我党必然越来越壮大,中国也必然越来越壮大!”

有那样一位老人,生活中简朴节约,却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为灾区人民慷慨解囊,他就是我党拥有60年党龄的高大同老先生,先生1944年入党,曾参与林彪部队并担当核心战斗力。当年,先生作为家中独子,不顾家族反对,毅然决然离开家乡改名换姓参军抗战。老人一生经历战火淬炼,曾参与平型关战役,并在新四军七旅部队于东北抗战四年有余,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勇敢决绝,吃下了许多硬仗,并在1946年光荣负伤。

问及老人受伤始末时,身体健硕的先生仍心有余悸,话说当年公主屯一战,国民党军队出动装甲车重火力部队进行输出打击,当时枪林弹雨,敌军迫击炮60炮响声震天,老人在一次冲锋中被流弹片击中昏厥,差点光荣牺牲。

6.干部退休申请书 篇六

1、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基本生活情况

困难离退休干部面临的困难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离退休干部自身、配偶甚至双方同时患有重大的疾病, 日常需要支付巨额医疗费用, 导致生活困难;第二, 离退休干部多数与子女分开居住, 长期独居导致他们跨入“空巢”一族, 精神世界极度空虚;第三, 离退休干部因疾病或其他原因不幸离世后, 其遗属因收入来源不足甚至中断导致生活困难。

2、对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现状的分析

(1) 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现任领导对离退休老干部这一群体缺乏足够的重视, 平日里把离退休老干部当做一项宝贵财富来歌颂, 但在他们真正遇到困难, 需要施以援手之时, 却销声匿迹, 不乐意去提供帮助, 帮扶过程中存在“等、靠、要”思想。

(2) 帮扶责任不明确。对老干部的帮扶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和义务, 上至国家, 下至企业普通员工都应对困难离退休老干部的帮扶尽力而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负责部门, 再多的帮扶力量也只是一盘散沙, 效果不好。

(3) 帮扶服务不全面。目前对离退休老干部的帮扶存在“走过场”现象, 帮扶服务的提供仅仅局限在重大节假日到来之时。没有一套完善的帮扶服务机制, 没有一支专业的帮扶服务团队, 是不可能实现帮扶服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的。

二、对困难离退休干部进行帮扶的实践与探索

1、深入调查, 了解困难干部的生活状况

要想切实搞好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帮扶工作, 必须首先对困难干部的生活现状进行深入调查。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一项制度的建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之上。做好调查工作, 可以采用实际走访、调查问卷、群众反映等多种形式, 务必做到真实可靠。

2、加强认识, 提高对困难干部帮扶意识

加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加强认识的关键在于领导。领导具有最终决策权, 只要领导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具体来说, 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 任务具体落实。任务落实才能责任明确, 才能追究相关责任人, 才能起到督促作用, 才会引起领导的真正关注。第二, 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帮扶困难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高社会各界、各阶层对帮扶工作的关注。

3、健全制度, 从根源上完善帮扶工作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套合理的制度。对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帮扶同样如此。不管是帮扶意识缺失、帮扶责任不明还是帮扶服务不足归根到底是没有建立一套健全的制度。帮扶制度的健全存在可以杜绝人管人的过分主观, 可以准确有效的衡量结果, 可以实现效率与效果的双丰收。

三、建立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

1、明确帮扶责任, 落实帮扶政策

目前关于困难离退休干部的帮扶工作, 自上而下有多个部门同时在做, 国家财政、社保部门、企业相关部门以及社会慈善机构等都有参与, 但是群龙无首的结果是管理混乱, 各自为政, 帮扶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明确帮扶责任才能有效落实帮扶政策, 具体可以参照以下三步进行:第一, 建立相关协调机构。由于帮扶工作的涉及面较广, 涉及的单位较多, 所以各级最好成立一个相关协调机构, 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帮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 明确牵头部门以及该部门的职责。具体来说, 离休干部的帮扶可以交给老干部门牵头负责;退休干部的帮扶可以交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牵头负责。第三, 强化离退休干部所在单位的责任。必须明确规定帮扶对象所在单位为第一责任人, 督促其落实好各项帮扶政策。

2、建立帮扶队伍, 提高服务质量

首先, 配备一支道德水准过高、政治素养过厚和业务素质过硬的离退休干部帮扶团队, 同时不间断的将那些具有群众工作经验、政策理论水平、相关专业知识和帮扶工作能力的优秀人员充实到这支帮扶队伍当中。

其次, 规范帮扶行为。第一, 明确帮扶对象。把不同情况的困难干部明确分类, 比如, 因生活无法自理造成困难的;因家中有痴呆、智障子女需要抚养造成困难的;因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身患重病并且自身负担所有医药费造成困难的等若干类别。同时, 分出困难等级, 如特别困难, 比较困难和暂时困难, 依据等级确定帮扶标准。第二, 提高服务质量。专业化的队伍应该带来专业的服务。服务中应尊重离退休干部的日常生活习惯, 尊重老干部的人格, 不挖苦、不抱怨, 使离退休老干部快快乐乐接受服务。

3、拓宽帮扶渠道, 增强帮扶实效

第一, 帮扶应体现在时时刻刻。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帮扶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面子上, 不能只在逢年过节时刻进行。社会各界应把帮扶工作摆到一个优先考虑的地位, 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对待, 时时刻刻不忘困难离退休干部。

第二, 帮扶应体现在方方面面。目前的帮扶大多只是在节假日时发放几件衣服或补品, 充其量只是个形象工程。真正的帮扶应根据老人的切实困难和真正需要开展, 做到物质和精神并举, 供给与需求一致。比如, 可以对重病以及行动不便的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医疗帮扶, 具体来讲, 可以考虑以定点医院或者离退休老干部居住地的医疗点为依托, 为他们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康档案, 系统详细的记录其健康状况, 尽量为离退休干部建设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

4、坚持人本思想, 精神物质双面着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人本思想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同时, 精神生活也应该得到最大的满足。所以, 对离退休干部的帮扶不能重物质轻精神。随着社会发展, “空巢”离退休老干部逐年增多, 对他们而言, 没有儿孙绕膝的欢乐, 没有子女无微不至的日常孝敬, 甚至连家庭争吵都成了奢侈品。精神上的空虚孤独远远超过了物质的匮乏。帮扶工作应对此类离退休干部给以足够重视, 可采用下列两种措施开展帮扶工作:首先, 帮扶团队成员上门服务, 尽量充当老人子女的角色, 给老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其次, 兴建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 使他们能够在统一、固定的场所集中养老, 在群体活动的参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四、小结

总而言之, 我们希望全社会能更多的去关注曾经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离退休老干部的日常生活, 通过党政和社会各阶层的支持和关心, 通过各组织的积极努力, 把铁路部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 把我们铁道部门打造成充满爱心、充满阳光、充满温暖的困难离退休干部温馨之家。

参考文献

[1]孙利明.困难离退休职工帮扶机制的问题与研究[J].今日论坛, 2011.

[2]廖水进, 戴冬梅.关于做好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工作的几点意见[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3]张第军.建立健全特困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J].老年人, 2011.

7.退休干部老马的再婚生活 篇七

十、喝水吐水的猫

房子租妥后,两人的同居生活终于名正言顺地开始了。那房子是胡大芳钦点的,颇为老旧的民宅,房租却和新楼差不多,但胡大芳认定了那里最妙,老马只能乖乖地付了一年房租,这中间种种手续都是胡大芳和房主沟通敲定,没让老马费过心跑过腿,不仅这些,即使是老房子内部一点点的完善、改建,最终焕然一新,这整个过程,老马都没有参与过,他认为既然要对这个女人好,一切都要按她的喜好安排,胡大芳从没有过怨言,甚至乐于为装修的种种琐事奔波,主动要求老马不要做这些粗活,老马从心到身都是舒坦的、满意的,他体会到了劳动妇女勤劳的美好,不像那些被宠着的女人,可能洗一只碗都会抱怨两天,只是每每胡大芳拿着各种单据来找老马要钱时他才会有丁点不悦,但哪怕哪天不悦了,胡大芳到了晚上就非常主动地黏到老马身上,让他把所有不悦释放。

如果再挑挑目前的状态有什么不尽人意之处,就是胡大芳的儿子张亮亮一家来吃饭,他们是常来的,老马每次都准备好酒菜,比在自己家里待客还要精心,偶尔待客自然是其乐融融欢笑满堂,经常待客只能让主人无比疲惫,还要搜肠刮肚想些话题来聊,每次送走他们一家老马都像连续上了两个夜班一样困乏。

偏偏有次他们没有提前打招呼,仿佛认准了老马明知他们会回去一样,饭已做好,但量肯定是不够的,把老马杀了个手足无措,张亮亮嘴上说着无所謂不太饿,但语气和表情都是很不愉快的,胡大芳最怕儿子和孙子受委屈,心疼又焦急,想起了昨天还有剩菜,连说“我跟你马叔吃剩菜就行了。”老马无所谓,他对女儿马涛他们也是一样,如果有剩饭一定是他打扫干净,第二天再吃头天留下的变陈旧的饭菜,逐渐成了他的习惯,他认为身为长辈吃吃剩菜在所难免,每天都在吃剩菜,也不在乎这一顿半顿,只要张亮亮他们满意就天下太平了,问题就出在那锅粥上。

那天的粥是胡大芳熬的,是老马盛出来并且端上桌的,算上胡大芳的孙子共五人,盛出来的粥只有四碗半,胡大芳一家此时已经围坐在桌前,按照常人的想法,或者按照老马把自己不当外人的想法,大人们喝整碗的,小孙子喝那半碗足矣,于是他最后端上那半碗粥并且摆在小孙子面前时,胡大芳的脸色骤变,她本就黝黑的脸膛愈发黑中透紫,肥硕的脸颊有些颤抖“你啥意思?”

老马一时竟不知胡大芳是在对自己说话,屁股刚沾到椅子就见胡大芳嘭的一声撂下筷子,“我问你呢,你啥意思?为啥不给我孙子盛满?”老马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安排是无比错误的,那半碗粥他无权安排给任何人,只应放到自己面前,于是讪讪地对小孙子笑着说“那半碗是马爷爷的,咱俩换换?”小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觉得奶奶很凶,以为自己犯了错,哇的哭了起来,胡大芳一把抱起孙子,嘴里哦哦哦的哄着,还不忘继续质问老马,“你到底是啥意思?”老马也不知道自己有啥意思,只能对张亮亮他们解释“今天不知道你们来,粥不够了。”

“哎呀,多大点事呀,妈,你也是的,不就半碗粥吗?马叔又不是故意不给孩子的,给我就是了。”张亮亮端起自己那满碗粥深深地吸溜了一口,然后看了媳妇一眼,“给他妈喝,他妈不爱喝粥。马叔忙里忙外的到最后连碗粥都不让喝?说出去了别人还以为咱家过不起了呢。”

“那不行,平常我怎么让着他忍着他都行,但是他要对你们不好就不行!老马,你少喝口粥能死吗?”

“今天是我没注意,你快来吃饭吧。”老马觉得自己这话说得虽然一点诚意都没有,但确实完全放下了所有的尊严,他想漂漂亮亮地打个圆场,可是在老鸡护着小鸡般的胡大芳面前,他成为了一只被啄得遍体鳞伤的败鹰。

“吃个屁!吃!就知道吃!饿死鬼托生了!你自己吃吧,儿子,咱们走!”

气饱了的胡大芳带着吃饱了的张亮亮三口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出租屋,只剩老马自己收拾残局。饭桌的残局都归置好了,老马也没想出该怎么归置半碗粥问题的残局,脑中一直萦绕着三个字——至于吗?

第二天胡大芳若无其事地回来了,好像从不曾气过,老马自是不敢再提醒任何不愉快的事,装作什么都没发生。那天起老马落下了病根,每次喝粥都只给自己盛半碗。风波表面上平息了,但老马觉得还有一股气息在涌动,平静反而让他不安,他暗自期盼胡大芳快些找个由头大吵一架。

可就像知错之人忽然悔改般,胡大芳不仅不吵更突然对老马殷勤起来,最不同的是她竟然掏钱买菜了,而且一买就持续了数日,这完全感动了老马,他就想起了在某本情感读物上看到的观点:如果一个大款舍得给你花钱并不意味着他爱你,但是一个穷人如果舍得给你花钱那一定就是他很爱你。胡大芳的节俭和吝啬有目共睹,她突然舍得为老马买菜,难道不意味着她死心塌地的爱着老马吗?包括张亮亮三口再登门也每次必不空手,完全放下了他那副我在市局工作我怕谁的姿态,笑逐颜开马叔长马叔短褒奖着他,这都是绝无仅有的,这都意味着他们的妈再也无法离开老马了,他们要求着老马千万不要对胡大芳有异心。老马那已经被磨损的自信重建了,他的身体也像重建了一样,他突然发现自己是雄壮的,甚至笃定地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一定胜过任何同龄人,比如老杜。他经常在胡大芳的嚎叫声中想象,老杜肯定已经过不上性生活了吧!自豪的老马知道了“第二春”的具体意义。

春天总是会结束的,无论第几次。树木绿得快滴下了汁液,花儿粉得忘了羞怯,夏天就来了。铺垫了许多日子,胡大芳在一个老马又得意忘形的夜晚说出了心里那一点点小小的愿望,结束了老马温暖的春天,却未按伦常的四季变换更替,直接将严冬唤来。

“你懂车不?”胡大芳倚着老马伟岸的胸脯。

“懂点,不多。”身为一个知识分子,老马不喜欢承认有自己不懂的区域,何况马涛他们买车时自己或多或少知道了一些品牌,所以老马不算撒谎。

“那你说亮亮买个啥车合适呀?”

“他不是有车吗?想换车?”

“不换,再买一个,旧的给他媳妇送孩子上下学。”

“他俩闹两辆车是不是开销太大了?”

“现在谁家不是好几辆车?再说他那个车太旧了,他们单位就数他的车破,毕竟也是市局工作的,开出去朋友看见还笑话他呢。”

“他自己没有喜欢的?”

“他倒是看上个越野,也不贵,二十来万。”

“那也不便宜了。”

“二十多万的越野不贵了。我想给他付个首付,剩下贷款他自己还。”

“他想买那就买呗。”

“亮亮现在手头挺紧的,孩子剛上学,媳妇又没工作,他那个媳妇家真不是个玩意儿,从结婚到现在没给过一分钱!根本指望不上,全都靠我这个老娘呢!”

“买不起就过段时间再说哇……”

“现在正好那个车降价了,要买就得赶紧的!我这个做妈的不帮他谁帮他呀?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可惜我现在钱不够了,你也知道哇,咱们这个家里外里花销也不小呢,唉!”

“唉!”

“要不这样,你先借给我点?5万就行了,不多哇?”

沉默撕扯开了两人本粘合在一起的身体,老马看着胡大芳背过去的身体,心想,不是不借呀,租房、装修、生活,折腾了这许久存款已经骤减了,若全然借给你,马涛那边怎么办呢?遇到急事怎么办呢?马涛若是知道了该怎么想呢?这些都是事啊。

老马多想长长地叹一口气啊,那股暗涌找到出口流泻而出,原来这许久的好,是为了换来他更多的回报。他想到了感情读物上那害人的观点,想补充一句“如果一个吝啬鬼给你花钱,那你就摊上事了。”

“我给你打欠条!又不是不还了!到底行不行!给个痛快话!不行我就想别的办法了。”

“我现在钱也不够啊……”

“你有多少?”胡大芳抓住了一线希望,死死捏着老马的胳膊不肯放手。

“也就一两万吧?”

“你咋才那么点钱?你还领导呢,狗屁领导!一点油水也没捞着还叫个领导?我真是瞎眼了跟了你……哎哎哎,算逑了,明天你去银行查查,有多少就借我多少。我打欠条!”

这时老马回忆了一下张亮亮的车,仿佛不是那么旧,还是个外国牌子,老马在心里骂了句娘,又想到马涛两口子那辆咬牙跺脚买的国产车,以及20多年前搬进去就未曾改变过的家,打了个冷战,好像死去的老婆正站在床头死死盯着他裸露的身体,知了狂欢地叫着,他一把扯过了夏凉被掩藏住了自己。

胡大芳执意要跟着老马到银行转账,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安全起见,老马比谁都明白她的心思,她是想看看老马到底还有多少油水可榨,厌恶之余又庆幸自己的钱并未存在一张存折上,早先还曾想过要不要把所有存款并存到一起,以便有不测时马涛他们不必为了存折和密码而周折,现在才发现自己没有着急走这步棋深为明智之举。

突然间,老马明白,她突然的发火和突然的温存都是一种策略和手段,好比一个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对于实力不足的运动员会忽然加速或忽然减速,目的是消耗对手的体力,让对手失败。老马就是那个实力不足的运动员,在这场感情马拉松中,被她一点一点消耗实力,而最终败下阵来的老马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变得失去了自由,变得那么在乎她,在乎她的感受,细细想来,应该是从那半碗粥开始,老马输了头阵,而被窝里的温存,又使她的战果巩固和扩大。现在,老马心里明白,但腿却不知不觉地跟着她,看着她的脸听她安排。老马想起小时候听说有一种专门吃猫的“猫豹子”,它挟持着猫去水边喝水,喝饱了再逼着猫吐出来,如此反复几十次,直到猫把肚子里的东西全吐干净了,猫豹子才不紧不慢地吃掉它。在此过程中,猫知道自己喝水吐水,最后是死,但它因恐惧而不得不做。老马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喝水吐水的猫,胡大芳是那只猫豹子。老马不知道怎样失去了反抗的胆量,在某种特殊的恐惧中一步一步任人家屠宰。

他回家取了存折,本来想是个工作日,家里无人,做这一切神不知鬼不觉,不会引起怀疑,谁知马涛正蹲在地上一块一块仔细地擦着地板砖,背面望去,那身姿竟像极了他的亡妻,听到响动的马涛猛地回头,眼里满是喜悦,不过那喜悦又是陌生的,老马到底有多久没有回过这个熟悉的家,他自己也记不得日子,只知道很久。

“爸!你咋回来了?”

“我回来取点东西,你没上班?”此话一出,老马看出了马涛眼里的失落,他再次痛恨自己不够圆滑,如果稍加思考,说一句我回来看看你,那该是多么皆大欢喜啊!

“我今天休息,幸亏我休息,要不还见不着了。”马涛涮了涮抹布,不再看老马。

“抽空你们去我那坐坐,这么长时间还没去过呢。”

“哦,行。你跟我胡姨挺好的吧?”

“挺好。”

二人无话,老马取上了存款不多的存折,再次看了眼一成不变的家,下意识地跟马涛说了句他一直想说却不知何时该说如何出口的话“闺女,咱家的存折在我那屋暖气片后面,密码在存折背面写着。”

“爸?你不是遇上啥事了吧?你不高兴了就回来吧……”

“能有啥事?就是想起来了,跟你说一声。”老马试图用笑声掩盖住所有不情愿,他第一次那么不希望离开这个家,第一次感觉到了家和屋的区别,但是他的脚还是跨出了家门,楼下还有急切期盼着他存折的胡大芳。

“爸!”

老马立即探身回来,马涛依然蹲在地上,还在擦着老马进门时在擦的那块地砖,如果马涛知道那一望竟是诀别,一定会郑重其事地站起来,毫不犹豫地走过去,用尽全身气力拥抱老马,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他离开,她是爱老马的,所有的冷漠和恶语相向是因为她的恨无处宣泄,她只能以她最爱的人为出口,把她所有的痛苦倾倒,除了母亲和儿子——她已经失去的最亲的人,能承受她痛苦的还有谁呢?

马涛看着老马,“这么着急走啊?不喝口水啦?”

老马阻止了正欲起身的马涛,“不喝了,还有事呢。改天回来。”

“哦。”

若老马也知一去竟是离别,断不会草草关上门,他会噙着泪告诉马涛,“记得存折密码是你的生日。”

当时的老马,想的更多的是楼下焦急的胡大芳。胡大芳需要钱,很多人都很需要钱,为了生存,为了欲望,钱被无限地放大,人们为了钱,冷漠和热情,做决定或被决定或强迫别人决定,其实谁也没有因为钱而获得主宰权,也许拥有的越多越成为了无法翻身的奴隶。

上一篇:中外秘书比较复习资料下一篇:工作计划范文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