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培训体会

2024-11-15

《时间管理》培训体会(共8篇)

1.《时间管理》培训体会 篇一

苗圃 党国华

时间管理这个词对我开说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我从来都没有好好地考虑过这个问题;熟悉的是有时候又很得意时间的流逝。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而时间也是最容易被浪费的资源。通过这次时间管理的培训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它能提高工作效率,使人远离懒惰,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

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具有永不停滞性,过去了就再也不能返回。我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精彩的过活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的有意义,有价值。

当然了要想管理好时间光靠这一节课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己认真的体会,继续深入的学习、理解、再运用到实践中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做好时间管理,()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使自己生活更有规律。

作为苗圃的一名工作人员,我认为时间管理体现在这里就是领导安排干的工作分几天能完成,平均每天干多少,中途若有临时任务时,需要花费多长时间。把这些都规划好,就是对时间最好的管理。

2.《时间管理》培训体会 篇二

1 困难气道临床实战需要简化流程

在困难气道处理流程方面,各国医学界有自己的指南,其中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发布的困难气道管理临床指南广受临床医生认可,该指南自1993年发布以来,已经过2003年、2013年两次更新。ASA困难气道管理临床指南在临床医生遭遇困难气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指南内容以及处理流程较繁琐,更适合临床医生进行系统性学习[1]。在临床实战过程中,困难气道通常是一种较为紧急的状况,尤其是当判断一名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的物理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不理想时,往往导致临床医生处于遭遇战状态,所以笔者认为每个医院的相关科室(如麻醉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等),都有必要在系统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本科人员的技术特点、科室条件以及科室服务对象特点来制订处理困难气道的简化流程,以指导临床医生在遭遇困难气道时可以快速确定下一步处理流程,避免漫无目的的尝试。笔者参考ASA困难气道管理临床指南,并与多位从事困难气道管理培训的教师和临床一线医生交流,拟出一个困难气道管理的简化策略,在培训中与学员分享(见图1)。该策略或许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可以帮助同行在面临、处理困难气道的紧急情况时形成一种更快捷、合理的思路。

2 培养处理困难气道能力的关键

困难气道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员经常会置身于琳琅满目的困难气道工具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思考理念、技术和工具究竟应侧重哪一方面才能使学员获益最大;而学员由于困难气道管理方面的知识接触较少,也很难明确自己的学习重点,甚至理不清思路。笔者在几年的困难气道管理实践和教学中体会到,要把困难气道处理得更好,首先要熟读困难气道的处理流程和相关指南,2013年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也制定了最新版本的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供国内从业人员学习并指导工作,同时还有一系列参考书可供学习。在熟读这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及既往病例讨论形成合理的困难气道临床处理思路。在近年的交流学习中,困难气道病例讨论形式广受学员喜爱,通过面对面、网络平台进行困难气道病例讨论并积极思考、总结,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困难气道处理思路。在此基础上,临床医生尤其是麻醉医生必须熟悉科室既有的可用于困难气道的工具和一两种不需要特殊工具的困难气道处理技术。因为医疗资源投入有限,不同医院在困难气道工具的配备方面各有不同,但无论工具多寡,均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已有工具的操作技巧;另外还有一些不需要特殊工具的方法,如逆行气管插管、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等,应该挑选其中的一两种方法熟练掌握,在临床工作中也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困难气道问题。综上所述,培养困难气道处理能力首先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形成合理策略,进而熟练使用身边既有工具,同时掌握一两种不需要特殊工具的困难气道处理技术。

3 麻醉科如何配备困难气道工具

在困难气道管理交流中,经常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医院应购买什么样的困难气道工具?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考虑两方面因素:(1)本院实际情况,包括医院主要的患者种类和购置该类工具的预算。如医院需要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中气道畸形或通气困难者较多,宜选择适合做清醒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的工具(纤支镜等);如果患者中以普通喉镜暴露声门困难者居多,可选择提高声门显露程度的Macintosh喉镜或各种视频喉镜等。各种工具虽然功能特点有所侧重,但多数具备交叉作用,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可使某种工具的适用范围变得更广。另外,可根据医院预算购进同类产品中不同价位的工具,如一代或二代产品、国产或进口产品等,只要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低价工具也可发挥大的作用。(2)根据困难气道处理流程的需要来购买工具。综观各种版本的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其中有3个关键步骤对工具或技术有一定要求,即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使用声门上工具、使用声门下技术。因此在购置困难气道工具时可以侧重考虑购进能满足这3方面要求的工具,适合用做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的工具首先考虑纤支镜或可视电子软镜,还有一些产品如光棒、视可尼可视管芯以及一些同类工具产品均可选用;声门上工具目前最常用的是口(鼻)咽通气道、喉罩及各种类似喉罩作用的工具、喉管等,价格较便宜,建议常规准备;声门下技术中除了常用技术如逆行气管插管术和气管切开术外,目前有各种可用作快速气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的工具,也可选择性购买。此外,笔者特别推荐视频喉镜,因其可以显著提高声门暴露程度,避免因声门暴露不理想而导致的粗暴操作,目前市场上该类产品种类繁多,可挑选其中一种配备。

4 临床上困难气道管理技术、工具的选用策略

具备了困难气道管理的技术和工具后,如何在千变万化的临床场景中合理使用各种技术与工具呢?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临床工作中积极主动操练各种技术,在模型上使用各种工具,在不增加患者创伤和费用的原则下,在正常患者身上演练各种技术、工具,以熟练掌握其功能特点。利用反复的理论学习和实操形成合理的应对困难气道的策略,即临床思维。笔者根据自身体验、观摩同行以及典型病例学习,发现各种常用的困难气道管理技术和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侧重。如纤支镜或电子软镜在各种困难气道中使用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清醒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但对于气道分泌物多或渗血的患者不适合;视频喉镜适用于Mallampati分级高的患者和一些声门上肿物患者,但开口受限患者不适用;盲探技术(如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光棒等)适用于开口受限但通气无障碍的患者,但因盲探技术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故不适用于急症气道;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喉罩适用于麻醉诱导后通气困难的患者,其中喉罩可作为一种临时人工气道进行控制通气;食道气管联合导管、声门下技术适用于紧急困难气道和气道严重畸形患者;联合工具如视频喉镜联合探条、纤支镜等用于严重声门暴露困难和咽喉部畸形的患者等。各种工具之间会存在功能重叠的情况,但选择针对性强的工具可以减少插管次数,减轻患者损伤,缩短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

5 向非麻醉学科同事推广实用有效的新技术

建立人工气道除了是麻醉医生做气管内全身麻醉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心肺复苏过程中高级生命支持的必需手段,是临床治疗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的重要措施,是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前提,是临床医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医疗技术[3]。在所有医疗人员中,麻醉医生无疑是最擅长建立人工气道的,但作为一种基本医疗技术,又要求其他学科的医生也将其掌握。困难气道管理培训过程中,经常涉及新的、使建立人工气道变得更加简单、快捷的技术和工具,因此我们在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麻醉医生进行困难气道管理培训时,也向他们灌输一种思想,鼓励他们把实用的、有效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介绍给各自医院非麻醉学科的同事,帮助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切实提高建立人工气道的效率。我们建议麻醉医生向本院同事推荐3种工具:视频喉镜、喉罩、联合导管或喉管。其中喉罩、联合导管(ET-Combitube)和喉管(Laryngeal Tube)属于声门上工具,可以在不暴露声门的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在2010年AHA心肺复苏指南上被特别推荐使用[4]。视频喉镜可更简便、直观地暴露声门,经过简单训练后便能掌握,可增加医疗人员建立人工气道的信心。以上3种工具能帮助非麻醉专业医疗工作者更高效地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除此之外还推荐对昏迷致舌根后坠患者使用口(鼻)咽通气道,可有效开放上呼吸道。

以上是近7年来笔者从事困难气道管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广泛交流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的总结,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Jeffrey L,Hagberg C A,Caplan R A,et al.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An Updat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J].Anesthesiology,2013(118):251-270.

[2]于布为,吴新民,左明章,等.困难气道管理指南[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93-98.

[3]CARIH A.HAGBERG.BENUMOF气道管理学[M].2版.田鸣,左明章,李天佐,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一、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己的教育專业化水平

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信息,开阔了视野。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能够与许多教育专家面对面地交流,观看教育专家的讲座,认识理解教育教学新的动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身的教学理念,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二、通过培训对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通过学习,我充分地认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学生,家长普遍不够重视,自己又不能正确地面对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专家讲得好,知识的传授就像盐和汤一样,必须以一定的情境为载体,才能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通过学习,我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了新的认识。

三、增强了责任感,做有良心的教育者

通过培训,我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激发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

培训是短暂的,但意义是深远的。这次外出培训,不仅使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锤炼了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开阔了我们的知识视野,提升了我们的教研能力,努力从中吸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也帮助我们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吸取和借鉴专家及同行们的经验,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做一名学习型、科研型、开拓型优秀教师。

4.项目管理培训体会 篇四

很幸运的参加了今年9月份在上海由刘毛华老师主讲的项目管理培训。这对于我们经常参与多个项目管理的人来说,这2天的培训中收获了很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在这次培训中一些学习心得和体会:

一、项目管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刚刚开始的时候,觉得项目管理是苦涩难懂的,而且管理这个词也感觉是务虚的,不制造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其实就对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随着培训的深入和毛老师深入浅出的培训内容和互动案例,我渐渐的发现项目管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学好项目管理,对我们今后解决处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有很大帮助。

二、团队是项目管理的环境

一个好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认可的明确目标、合理的分工协作、良好的信息沟通、队员之间相互信任并且能积极的参与到自己的队伍中。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所在的每个玻璃钢管安装节点、每个安装过程的进度,按图纸,做一个分段,整体检验一个分段,按质按量按时保障每一个预制件安装正确,到位,质量过关,就是我们目标。一个团队常常被比做是一个木桶,木桶的容量不是由那片最长的木板决定反而是那片最短的木板决定的。一个团队的实力也一样是由能力较弱的成员决定的。因此这也要求我们不断的要求自己,在自己的业务领域中做纵深的钻研,彼此鼓励相互学习。都不去做那片最短的木板,这样一来团队内的学习气氛浓烈,长此以往整个团队的实力也会得以提高。正因为有了我们在工作中好的发挥,在团队中体现出的自我价值,才能使我们有更好的心情和信心来面对家庭、生活。

三、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灵魂

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角色,是实现项目目标的责任人,同时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项目经理不一定是这个团队中能力最强的人,却是责任最重大的那个。他应该是有较强的意志力、凝聚力,有抗压能力的人,不会轻易被外界和他人影响。当然一个好的领导人不需要事必恭亲,只要他懂得用贤才,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这样一来他的团队会凝结出更强的力量,他就是一个优秀的领导。在我们现在的玻璃钢管道的安装中,随着船舶及海洋平台市场的日益增大,我们的产品使用的范围,安装项目也日益增多。面对的管理点的分散,工作深度的需求,安全责任的落实,作为一个安装的项目经理身上的担子是艰巨的。我们安装队伍需要那些敢于用贤才,敢于信任,敢于放权,敢于承担责任的技术干部,这样带出的团队会凝结出更强的力量。所以一名好的项目经理是安装队伍中带头人,是维护好作风的靶标人,也是玻璃钢管道安装服务工作的领路人。

四、沟通是项目管理的桥梁

在我们的玻璃钢管道在船舶上的安装工作过程中,虽然看似工作的性质是与船体分段等打交道,其实与各部门的沟通也十分关键必要的。我作为一个十多个安装项目的监督者,更加深知沟通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在甲方进行该安装工作,属于售后服务性质,因此沟通无时不在。沟通是决策和计划的基础;是组织和控制管理过程的依据和手段;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沟通要有目的纯正的且明确的观点。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善用询问的语气不要让听者感觉是在命令,学会倾听;学会自信与诚恳。你会发现沟通的神奇力量的。

五、质量管理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质量是安全基石。通过此次培训后,感觉到我们的安装工作与质量管理的要求还有一些

距离。质量控制要深入到每个与项目相关的人,要深入到项目的每个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每个过程都要进行质量的控制,而不是到船舶要交付使用时,才想到质量可能会出现了问题,安全有了隐患。也不是到了我的上级领导检查时,才想到质量,才去衡量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控制贯穿项目管理的始终,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六、危机意识和风险管理伴随着项目的始终

危机是无处不在的。在这次培训课堂上,老师举了我们玻璃钢管道安装的例子,一条船在安装过程中就感觉存在一个小小的问题,但是都没人去反映,抱着侥幸心理,最终出了很大的事故。“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危机,总是等失败了才后悔莫及。其实,平时可以在前人的经验中吸取经验,防患于未然。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船舶安装管理中风险管理这几年也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我们要培养起忧患危机意识,掌控风险点。正如一位很成功的项目经理人说的一句话:把握关键事,盯住关键人,处理关键事。注意风险的四个凡是: 1.凡是新人;2.凡是第一次;3.凡是不知道;4.凡是涉及外部(有接口的)就是高风险的地方。从安全隐患的源头入手,这样的防控措施才是实实在在的,有效的。

七、项目管理方面的误区

1.接到一个项目,并不急于立即实施;而是要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广泛调研。制定项目目标,实施方案。

2.项目不是项目经理一个人的。项目组织过程中一定要更多的将信息规范化,传达给更多的项目组成员。

3.项目的控制不是只考虑进度。项目组织过程中项目计划、控制,评估等关键问题的把握,注意项目管理的全面性,考虑到项目管理的风险可能性,同时有项目管理的报告机制,使项目得到有效的控制。

4.不是埋头苦干,信息传递是非常必要的。报告的规范性,信息的及时性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5.会议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召开,而不是为了展示问题。因此,首先要根据会议主题确定是否有必要召开正式会议;确需召开会议,则在召开之前确认会议参与人员,无关人员不参与会议,并事先协调好最高领导的时间。会议期间要保证主题得到足够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引导会议不受无关主题干扰。会议决议应当落实到人和时间以确保其可执行性。对于会议提出的其它新议题可安排在主题会议结束之后进行。

八、项目管理的常见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习并掌握了一些项目管理的工具、技巧,了解到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项目管理的常见方法:

1.头脑风暴+ WBS + VIP 原则;(头脑风暴期间的不评估是很重要的,这是很多人容易犯错的地方);(VIP 原则= Value + interesting + Positive,也就是在做事情的时候考虑问题一定要积极)。

2.双赢的战略或者是多赢的战略应该养成思维的定式,同时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一些问题。

3.四个凡是都是风险存在的地方。(凡是新人,凡是第一次,凡是不知道,凡是涉外就是高风险的地方)。

4.要习惯于回到问题的原点,总是回顾客户的需求是非常关键的,知道谁是最重要的项目利益人。

5.用一个小的例子,使大家深刻的记住了人际交往的九大原则;(宽容,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让对方感到重要,尽可能的满足对方的渴望,面带微笑,善于倾听,经常的赞美

别人,尊重对方)。

6.项目管理是动态的,理论是滞后的,项目管理就是要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项目管理就是做好一件事情,不要总是看到别人的错误,总是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要有项目管理的空间管理感觉。

8.差异是一种力量,整合差异资源是项目管理的关键。

9.做事情的时候有时候要逼死自己,往往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结果。

10.刚性的计划任务时,一定要给出弹性的工作时间。

11.沟通管理中的一些策略的使用可以使项目更好的完成九、非常触动心灵的一堂课。培训的内容匆匆结束,意犹未尽。两天的时间很快结束。最后老师对整个项目管理知识进行了总结,用很清晰明了的树状表给大家系统的将知识串联了起来,使人容易记忆。坐在返回苏州的火车上,几位同事领导,感觉这次 的培训相当实用,适用,与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非常贴近,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不断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还能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为人处世,以及修养等。

总之,项目管理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积极的思考,优秀的习惯,从容的生活节奏是共同追求的方向。这就是我在这次项目管理培训当中的心得体会,我也将会不断地学习该方面的知识体系,更加透彻的了解项目管理的方法,并行之有效的用到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

王兆梁

5.培训管理提升心得体会 篇五

培训管理提升心得体会一

众所周知,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定律”。而影响我们企业发展的最短“木板”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还是“服务”问题。作为一个服务性企业,“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其他同行相比,我们企业的服务工作确实做得很不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块“短板”。造成“服务”短板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企业人员适当流动,可以增添活力。但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就未必是好事了,这样会造成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处理特殊业务经验不足。我们在检查时发现,有些网点营业员全部是是刚进局不久的新员工,对一般的业务尚能应付,一碰到稍微特殊一点的业务,就无从下手,打电话东问西问,光一笔业务就可以办上个二、三十分钟,这样的业务水平又如何能提高服务?

二、对窗口服务的优劣缺乏量化的考核办法。用户认为我们的服务优或劣都只是一种主观感受,本身很难量化。尽管我们采用发意见征询函的方法,但这个方法取样的量太少,无法反映窗口服务的真实情况。我们在工作中偶而会接到用户的投诉,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窗口服务不到位造成。尽管数量不多,但不等于我们的服务已经很好了,有的用户即使认为邮政的服务很差也不会来投诉,只是下次再也不到邮政来办理业务罢了,有很多业务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溜掉了。

三、有的网点负责人重经营轻管理造成窗口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才能进步。但有的网点负责人非常注重去外面发展大客户,却忽视了内部管理,忽视了提高营业员的服务水平。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的网点负责人在营业窗口是难得一见,这样又怎么能了解营业员的服务水平呢?不了解又谈何改进和提高?其实有时候网点负责人辛辛苦苦到外面拉来业务,可自己窗口的上门业务却又跑了,为何?还是窗口服务不到位的造成。

提高服务水平,加快企业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希望能通过“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这次活动,找到更好地办法来提高服务水平,使邮政企业能够得到长远发展。

培训管理提升心得体会二

作为服务行业,商业银行除了出售自己的有形产品外,还要出售无形产品——服务,银行的各项经营目标需要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实现。基层网点如何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我个人认为:

一、要建立和完善各级客户服务领导和督查责任,落实服务管理责任制,共同营造“一线为客户,二线为一线,机关为基层”、全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服务格局。

银行是服务行业,无论是前台,还是后台,不管是一线,还是二线,都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客户为中心,就纵向而言,从董事长到一线的临柜人员,都应履行“为客户提供最好的银行服务”的职责,自上而下,由面到点、由抽象到具体,如从按产品设置机构转变为按客户设置机构,到为依据某个客户的需要为客户设计产品组合;就横向而言,二线部门和岗位,也在间接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为改善服务而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如管理部门无论是设计业务操作流程、制订相关制度和办法,还是设计一张要客户填写的表格,都能从细微的方面体现有无“以客户为中心”。因此,我们可以说最好的服务源于后台,源于细节,源于客户没有考虑到的银行也为他考虑了。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和体现于日常工作中,而不能把服务简单理解为是一线人员的事。

二、基层网点和一线人员的角色定位和主动服务意识的强化,以及服务技能的提高,是当前提高服务水平的重点。基层网点和一线人员是服务每个具体客户的直接主体。

作为直接服务主体的临柜人员,在为客户提供具体服务的过程中,其风貌、素养、技能、状态、情绪和行为代表着所在银行的形象,服务对象对其服务的认同与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所在银行的服务的认同与满意。因此,管理者对一线员工服务理念的灌输、服务技能的传授、服务行为的规范和服务成效的考核,决定辖内整体的服务水平。当前,首先要对基层网点和一线人员的角色进行定位,网点整体功能应由“核算主导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柜台人员应由核算职能为主向以营销职能为主转变。无论是高柜人员还是低柜人员,都应接受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的培训,如:客户沟通技巧、关系营销技巧、客户投诉处理技巧、商务礼仪、客户心理学等等。

三、利益驱动是持续提供最好服务的保证。

要使员工能够持续的为客户创造最好的服务,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实现银行的服务价值与员工的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员工在为银行创造服务价值的过程中也在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员工的自身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职业理想的实现,他的努力工作和卓越的成效能够成为他不断晋升的台阶;二是职业回报的实现,即与个人绩效密切挂钩的物质利益,劳有所得,服务有所值;三是职业价值的认可,得到客户的赞誉和上司的肯定。要使得员工持续不断的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就需要激励员工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只有科学合理的利益驱动,才能起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银行的服务水平。

6.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通过对目标管理的学习,让我对目标理解的更加透彻,目标不是盲目追求的,一个人首先应该确立自己的定位,也就是符合自己条件的目标,切勿好高骛远,目标要切合实际,工作中可以吧自己的目标划分到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然后逐步地去实现。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情况,比如目标不明确,目标方向不对,在这时候要不断校正目标的方向,不看以条道走到黑,这样只会徒劳而无功。每个人都有很多目标,赚大钱,去西藏,周游世界,但是前提是做好当下的每件事,认真完成当下的工作,以后才有可能去实现更高的目标。目标不论大小,都应该付出同样的努力,且不可因为目标小而不努力,要知道,所有大的目标都是由一个个的小目标累加起来的。

有了明确的目标,也要准确去努力实现它了,这时候也要注意时间的运用,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去完成最多的事情,浪费时间就是慢性自杀,做事有条理性,不拖沓,合理分工,这就是在合理利用时间。很多人抱怨时间太少了,这件工作做完起码要多少时间,其实在抱怨的同时就已经浪费了本应该准备工作材料的时间了,那样时间怎么会够用。懂得时间管理的人,不是多做事,而是少做事,会找到重点,只做最重要的事。人并不是因为跑的慢而敢不上火车,而是出发晚了才赶不上的。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充分利用时间。

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心态也是一样,做同样的事,心态的积极与消极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消极对待,垂头丧气,本应该能解决的问题也在这种消极的心态中越来越严重,最终一败涂地,相反,遇到困难,积极面对,从各方面找原因,找方法,说不定就能解决。心态的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如果把挫折当成是积累经验,把压力当成是前进的动力,把障碍当成是生活对自己的磨砺,那么自然就会觉得原来遇到的这一切困难都是来帮助自己成长的。再有就是出了问题,首先要做的不是想这怎么推卸责任,而是自我批评,想想出了问题,自己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对,直接或间接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这才是处理问题应该有的心态。心态是积极的,你就不怕困难,就会努力找方法,而不是找理由,这样,你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有了正确的目标,充分的时间和良好的心态,接下来就是在行动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付诸行动了。知行合一,知即是行,行既是知,观念和知识从行动中获得,在行动中实践,你提倡什么就实践什么,实践什么就实现什么。学习就是在行动,而行动必然会不断学习,这样,才会不断进步,工作才能更加顺利,人才不断成长。

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篇2

作为一名刚刚上任不久的中层领导干部,在管理工作上,不仅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创新,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有效的管理路线,通过公司开展的两个星期的集中培训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提高。

一、提高执行力方面

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态度。那么,如何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我认为,关键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1、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2、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3、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

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做到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二、要有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

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决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做好职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及思想教育工作

作为一名中层领导,我们要想办法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我们还有承担培训员工的责任,要向汽车教练那样,第一次上路时给予鼓励。当在纠正错误时,进行训练工作,帮助有潜能的员工充分体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当发生问题时、工作受到影响时,给予员工好的建议、支持和鼓励、进行双向讨论、甚至于把员工的工作上严重的失误公布出来,让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也能起到培训其他员工的作用;我们应培养员工的自主能力,才能让员工独立作业。

我们应时刻关心员工的工作情绪,当一个员工的情绪不好、信心不足和内心不安时会直接决定他的工作效率,易影响他人工作和安全。我们应及时与下属沟通,打开下属的心结,调动下属积极的心态。用我们的激情和热情来唤起下属的信心。

作为中层主管,我们应对下属的行为负责。下属的行为是否推动公司的发展,是否推动了部门的发展,是我们应该负责的问题,因此,应对下属进行合理的监控和纠正。公司有行为守则、流程和标准,我们要进行“细节管理”,做到时刻“纠偏”,对下属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才能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我们必须根据部门的目标,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主动寻求与下属和其他部门的配合支持,来保障部门目标的实现。还有责任提出部门的发展方向和项目发展建议,只有我们做到了主动、积极、向上,我们的企业才会蓬勃发展。

在这世上没有一个完美的个人,但能有一个完美的团队。每个人都不同,我们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建立一个优秀的团队。姜厂长曾组织我们观看执行力的讲座VCD,里面也提到团队的“狼性管理”即生存第一,永远的危机与斗争意识;规则第一,永远的服从与执行意识;团队第一,永远的合作与大局意识;忠诚第一,永远的牺牲与感恩意识。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这样我们的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在困难面前,就不会相互推卸责任。

我们不同于一般员工,我们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般员工的职业行为,甚至关系到企业发展的程度。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遵规守纪、关注细节、讲究原则、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自动自发,全力以赴,具有务实并且积极的态度。

做好表率,作为管理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人会认为是企业战略不正确、制度不健全、流程设计不科学的原因。其实我们关键的问题出在我们能不能做到上行下效,高效执行。因此,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只有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我们的团队才是一支具有执行力的团队。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并会在整个团队当中制造消极悲观的气氛,带来我们不想见到的结果。

正人先正已,做事先做人,就如公司的准则:“要做产品,先做人品”。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通过表率的行为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就能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因此,我们应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和正确的责任观,建立与下属的正常的工作关系,在工作中给下属做好表率;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

四、协调沟通,建设有战斗力的管理团队

一位富有发展潜质的中层管理者应表现出团队取向的工作风格,他们乐于协同作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他们是“领头雁”,是排球场上的“灵魂人物”;他们善于营造一种团队协作、平等沟通的文化氛围;他们坚信1+1不等于2,善于运用头脑风暴放大集体的智慧;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批评、面对冲突,从来不放弃寻找最好的问题解决办法;他们彼此欣赏,鼓舞士气,关注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

团队合作对中层管理者的最终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中层管理者首先应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人员”。在“团队创造企业价值”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应该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工作关系”:被管理者依赖管理者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创造个人绩效;管理者更依赖被管理者的竭诚工作,创造团队整体绩效。现代企业认可中层管理者的标准不再是您个人怎样而是你领导的团队怎样。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中层管理者就应该多为下属着想,多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即为下属多提供“服务”。因此,一个真正合格的中层管理者,首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为下属提供服务的“服务人员”,而不是所谓的“领导”;其次是平衡公司和职工的期望。中层管理者是连接公司与职工的桥梁,需要平衡好公司和职工的期望。

如果成天发号施令,很少考虑职工的利益和感受,像老板派出的“监工”,或者只考虑自己和职工的利益得失,却全然不顾及公司的利益,这两种倾向都是非常不可取的。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应该对公司和职工“双向”负责。通过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绩效,在创造绩效的同时合理地为职工谋福利,这样的中层管理者,才能既得到公司的认可又得到下属的拥护。偏离任何一方的管理者都不是合格的中层管理者,也都很难成为长期的中层管理者,更难创造“一年好似一年”的绩效。

管理培训心得体会篇3

经过2天的“ME计划”培训,使我对“管理”两个字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两天里,倪老师通过实例分析、游戏等方式,紧紧围绕提升基层主管素质这一主题,向我们深入分析了管理者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基层管理人员是公司的中流砥柱,在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是尤为重要的。经过培训使我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坚定了我做好基层工作的信心。

通过课程的学习,谈谈自己对基层管理者的几点理解:

一、敢于承担:为下属的过失负责

基层管理者,处于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当员工犯错时,身为部门负责人理应承担责任,当然,这不是连带责任,而是作为管理者的担当。作为管理者是一个部门的带头人,下属的行为是执行你的决定。有功劳的时候大家分享,有过错的时候也当然需要一起承担,哪怕下属犯了100%的错误,作为其的直属上级理应承担80%或者更多的责任,因为下属是你选的,他的能力也是你培养的,任务也是你下的,作为主管,你也承担着监督、督促下属落实、完成执行上层决策的责任,因此,对于过失必须承担责任,这是勇于担当的责任。这样的行为上司不仅不会怪罪反而会更认可你的行为、认可你的能力和品质,而下属也会因此而更加信赖、尊敬你。对责任唯恐避之不及的管理者,是无法得到下属的支持,更不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的。

二、授权

充分的授权是基于对员工的了解和信任,授权可以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工作,一方面为员工的发挥提供空间;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率。而如果让他们按照你的步骤去执行,那么他就是机器人,没有激情和积极性可言,这不是授权而是束缚,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团队的效率大幅下降,员工的能力和积极性更无法得到提升。当然,授权并不等于放权,作为管理者,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但不强制干预,在发现问题后,切忌将任务从他们手中夺走更有甚者想代替他们去完成,而是应该从旁指导,加以协助,允许他们进行修补、返工,即使这一过程经过反复后才能得到预期目标也无所谓。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已快速成长,员工也更加的信任你,并且在以后的每一次工作都会完成的非常出色。

三、利用有限的激励资源达到最佳的刺激效果

制订长期的激励计划,制订高荣誉和低金钱价值的“礼物”,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如,部门内部通报表扬、部门会议让其分享经验并做业务指导等等。有时候荣誉上的价值要远远凌驾于物质和金钱的价值,而且员工在获得特殊的荣誉之后心里所产生的的激励因素也将超出其它奖励方式带来的激励因素。因此,在制定激励方式的时候,要巧用心思,找出员工心中的渴望,制定一些能给员工高名誉价值感的激励“礼物”,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校本培训的体会与感悟 篇七

一、校本培训内容自主选择, 贴近学校实际

我校的校本培训力求做到丰富、实用, 贴近学校和教师工作实际。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更好的实践校本教研工作,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达到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努力使我校教师从教育型人才向科研型人才转变, 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了实现以上目标, 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培训内容:

1. 抓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师德修养。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新型教师形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学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强化教师自我修养, 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坚持依法施教, 学校每学期开学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 强化教师依法治教意识, 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同时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师德修养, 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学生中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2. 抓教师骨干队伍的培养。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 是学校教师的骨干队伍群体, 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培养, 是一个学校良好声誉的直接体现。学校每个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 校长和相关部门的领导通过对班主任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和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交流, 以及班级相关活动的评比, 促进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的开展。学期结束学校通过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 表彰先进, 树立榜样, 培养锻炼了学校班主任队伍, 学校的管理工作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3. 抓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培训。

新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几年, 但能不能让每一位教师都将新课程理念有机地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一个问号。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直接影响课改的成效。学校教研室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 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学校要求各年级组、学科组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 充分利用星期一上午的集体备课时间, 组织学习、讨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解读》等相关理念, 重点研究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途径, 围绕新课程理念备课, 并从说课、上课、评课方面验证新课程理念的实效性, 从而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领会, 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4. 抓教研组“研训一体”研究模式的落实。

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是同年级教师理解教材、切磋教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专题性学习研讨, 有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学习与思考的内容, 有观看优秀课堂实录方面的内容, 有信息交流方面的内容, 有专题讲座方面的内容。学科组集体备课侧重理论的学习, 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意识, 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实施情况看, 这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多年来学校作为一个传统的教学研究形式延续下来并发扬光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又赋予她新的含义。同年级的教师在理解教材、切磋教法的同时将研究学生, 探讨学法, 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导, 转变教师的角色, 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而不是组织者和领导者。怎样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等成为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的主要研究对象。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以后, 学校要求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教研组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活动。各年级组、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组的特点, 针对本年级组存在的问题采用“提出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共同学习、研究、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课例———交流、反思———提高总结, 达成共识”的校本培训模式, 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每个年级一年扎扎实实地开展一次研究活动, 年级组通过充分学习、讨论, 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 这样目标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 通过任务分配, 各司其职, 有的负责探究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有的负责教学过程的研究;有的负责发现问题, 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课例展示, 这样通过反复的“磨课”, 做到上课精细, 方法灵活;训练及时, 容量恰当;辅导得法, 针对性强, 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优化, 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优化了教师教学资源, 走自己的教学特色之路, 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训形式方便灵活, 有利于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1. 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校本培训有利于形成教师主体意识, 培训过程中, 各个教研组时间相对集中培训人数少一些, 活动效果要好一些,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明确教师参与的义务和责任, 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参与机会;同时, 校本培训主题集中在所在学校的问题中, 和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教师的经验和问题更容易受到重视和关注, 教师参与积极性更强;更重要的是, 校本培训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 培训成果可以直接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效益, 有利于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2. 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广大教师不可能离职去参加继续教育、去参加社会机构的培训, 校本培训以学校为阵地, 因校制宜、内向挖潜, 学校、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 选取适合自己需要的内容, 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训任务, 是一种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 从而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3. 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 学校必须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念顺应形势变化。在学习型组织中, “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活动, 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 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 学校就是教师学习的场所。因此, 要改变过去脱产才能学习的观念, 在教学和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提高和充实自己。”“只有组织拥有众多会学习的团体, 才可能发展成为善于学习的组织。”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 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 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 增进团结与友谊, 互帮互学, 互教互学, 互相激励, 比学赶帮, 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 促进学校由教师忙于授课、辅导、出题、评卷的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三、培训工作见效快, 效果明显

由于学校选择的培训内容切合学校实际, 切合年级组实际, 同时更切合教师本人实际, 都是学校、年级组、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校、年级组相对集中的理论学习, 教师首先从理论上得到了提高, 再结合年级组的共同研讨, 同行互助, 一些共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同行之间的启发点拨得到启示, 汲取他人的长处, 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这样的经验往往更具有实效性, 教学中教师可以避免走很多的弯路;一些大家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上学习、或者向他人请教, 同行中共同研讨, 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往往会令人豁然开朗, 耳目一新, 再结合课例展示, 这样取得的经验或教训都是十分珍贵的, 可以做到现学现用, 马上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从而做到见效快, 效果十分明显。

8.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实践体会 篇八

摘要: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是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继续教育。为了适应医学科学发展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效的护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护理专业技术队伍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强不同层次在职护士培训。结合临床实际建立完善的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方案;加强分层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计划的执行落实;选择成人学习为特点的培训,保证培训效果是关键。在职护士分层培训使护士既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提高了综合素质,降低了职业风险,同时利于不同层次的护士向着护士成长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培训;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53-01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还取决于护理管理的优劣和管理水平,因此,护理质量管理一直被广大护理工作者视为核心工作,我院多年来参照上级各大医院,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情况,通过护理质量标准的修正、质量评估方法的改进,护理工作流程的重建,全面提高了护理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1.1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健全护理质量管理机构是保证护理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我院根据初一比恩人为中心,以病人需求为己任,以科学、规范、简便、易操作性制定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参照上级各大医院结合我院的护理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护理管理质量标准,包括(人、才、物、环境)、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记录、护理满意度调查等方面。采取了评比、月检查、随时抽查考核与指导相互结合等方法,提高了全员的护理质量。

1.2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是保证病人的到安全、高质量护理的前提。我院根据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相关文件精神,参照相关文献和资料,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护理行为规范》、《护理操作告知程序》、《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等多项护理工作制度。这样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查、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

2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质量监督措施,规范护理行为

质量检查不仅是评估质量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寻找质量的改进点,将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主动应用科学方法,查找缺陷原因和如何使护理工作得到改进在质量监督和评价中找出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并进一步评价成绩及效果。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通报、分析、惊醒及时整改,是护理质量控制充分体现持续改进。

2.1医院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年要求,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骨干到省内外医院学习考察,同时多次请省内外护理专家到我院讲学在全院护理系统先后开展了”微笑暖人心、真情待病人”优质服务活动、“星级护士”评比竞赛活动、“快乐护理单元”竞赛活动、“岗位技术大练兵活动等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2推行“八个心’工程:我院根据病人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病区开展了“八个心’工程工作,达到病人需求尽心帮、病人护理精心做、病人出院诚心送、困难病人留心访。进一步加强了护患之间人与人的交流。

2.3完善缝隙连接你,建立制度化管理:(1)化验人员到病区收标准及送化验单时,实行收发双签字制度,(2)陪检人员到相关科室接送患者,护士与相关科室执行交接双签字制度。(3)对急诊、转入、转出科及手术室患者严格执行交接制度。

2.4建立床头吸氧制度:既护士给患者吸氧时,记录给氧时间,家属签字,从而避免了只照医嘱收费带来的收费问题,保真敏感了患者的利益。

3强化护理管理队伍建设

我院护理部积极开拓,不断创新,本找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管理理念将培养和建设一支有创新意识的学习型怨怼为管理目标,建立了全员、全程、全方位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人员培训机制,采用了护士长竞争上岗及在岗培训,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综合素质训练等,从学历、经历、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1对年轻的护理人员注意职业能力培训和“三级三严”训练:对新毕业的护士由护理部统一进行岗前教育,包括医院的发展和状况,护士基本素质要求,临床护理工作常规和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安全教育及急诊急救等,对上岗后的年轻护士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复习和巩固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专科医学和护理知识、技能培训、并注意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和敬业知识的培养。

3.2注意高层次护理人才和骨干的培养:我院每年有计划的将护理高层次的人才和年轻的护理骨干拍到省内外医院学习,并要求学习人员将所学到的知识及个人体会,向全院护理人员回报这样既锻炼了护理骨干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又培养了全院护理人员理论只是,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3.3实施人性化管理:护理部作为护士的代言人,充分代表广大护士的利益,为医院领导献计献策,时时处处关心护理人员,如:建立护理部与护理人员谈话制度,对每一名长休(一个月以上的产、病、事假)的护理人员,护理部都亲自去家中探望,对发生差错、被偷投诉的护士,护理部与本人沟通,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人员保证,是我院的护理工作更加充满生机,取得了更大的成绩。

总之,系统化分层次的护理在职训练,在不同程度上拓宽了护理人员的视野,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保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保证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层次的系统化培训使我院的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众性地特点。护理在职教育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目标,向护理人员提供持续终身的教育。由于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专业分科越来越细,专科护理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卫生服务要求的改变,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仅着重于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而且着重于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这是保持护士个人能力、促进个人成长、提高业务水平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分层次的系统化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才能得到提高,知识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保证医院的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顺秋,关殿源.现代实用护理杂志[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

[2]王瑞兰,刘宣谦,潘宝玉等.护理质量督导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

[3]成翼娟.整体护理实[M].人民出版社,2002:205.

[4]高丽红.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

上一篇:《给教师的建议》100条摘录下一篇:娜塔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