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跨文化交际差异

2024-07-05

中英跨文化交际差异(精选7篇)

1.中英跨文化交际差异 篇一

中英婚俗文化及差异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特殊的婚俗礼仪文化,西方英语国家的婚俗也有其特色,与中国婚俗的差异表现在文化根源不同、婚姻目的不同、婚神信仰不同、审美情趣不同等方面.

作 者:段淑萍 DUAN Shu-ping 作者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南,岳阳,414000刊 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21(1)分类号:G0关键词:中英 婚俗 差异

2.中英跨文化交际差异 篇二

关键词:语用学,跨文化,差异,交流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甚至不同民族的人们,他们都熟悉各自的文化和语言,相互间存在的差异在不同种族间划出鸿沟。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及语言的差异,以期避免交流中的误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哪些方面容易产生误用呢? 在研究领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Tannen在跨文化交际中提到,由于不同的文化,交流者有八种可能的说话方式差异。它们是“什么时候说,说什么,语速及停顿时间,听者表达的行为,语调和韵律,公式语言,间接语言,结构联合和意义联合。”Tannen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说话方式的差异既不属于非语言学,也不属于副语言学,而是语言的本质。因此分析跨文化语用学就是分析语言本身。

从1980年开始,我国开始关注中英文之间的语用差异,特别侧重于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与原语言者沟通过程中出现的语用失误。阎庄的试验是在1985年,79名年轻的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被试用于区分中文和英文的语用差异。这是我国在该领域的首个综合性的调查。测试的内容共包含20道选择题,每一个主题都有一段简单的场景描述,它包括说话人,他们的社会关系,地理位置和环境等等。每个主题包括许多常见的语用现象。他们用托马斯理论判断测试的结论。显示出中国学习者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语用失误。首先是不符合原语言者的语言习惯,错误地使用英语表达形式;第二,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形式,只是根据母语,使用中文的词义和结构来构造英语。

例如,A secretary (B)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country joint company,one day did a good job,the manager (A) was very satisfied with her,and said:A:Thanks a lot.That a great help.B: Never mind.

在这里B想表达“这没什么。”“你太客气了。”之类的话,但是她用了英语“Never mind.”,在英语中“Never mind.”用来表达某人不介意道歉者的错,这是一个惯用词组。B明显使用了不正确的短语,导致了语言错误。

阎庄在《汉英语用文化》中提到“中国学生在交流中产生的社交语用错误是因为不了解彼此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因此影响了语言形式的选择。这与说话人的地位,语域和对话题的熟悉程度有关。”

例如,对于祝贺的回答,用英语我们说:“Thank you.”,用汉语总是说:“您过奖了。”“惭愧惭愧。”之类的。

Oatey认为中西方在交流中的文化和语言差异涉及八个方面的内容,“称谓、问候、开始话题、安排、拜访、采访、告别和使用谢谢”。Oatey指出,陌生人应该从一开始就根据环境找到合适的话题。他们不能唐突地问这些问题:Where are you from?/ Are you from America?/ 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Where is your husband (or wife)?/ How many children have you got?/ How much do you earn?/ How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 很多的话题都可以同时为西方人和中国人所接受,如个人爱好,假期,天气,本地的或国内的新闻事件、职业、电影或书籍。但许多西方人认为以下话题属于私人信息,所以应该小心选择。

例如,西方人认为询问年龄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对女性而言。我们应该避免直接询问: How old are you?西方人往往会拒绝回答或间接回答。例如,A: How old are you? B: I am a very wise person.另外,西方人认为薪水是一个完全隐私的话题,那么你最好不要问: How much do you earn? 西方人谈论家庭通常通过这种方式:Is your family a large one?/ Are there many in your family? 这些询问听起来更加灵活,回答者可以谈谈父母,兄弟姐妹,如果已婚,也可以谈论配偶或孩子。我们看到这两个问题: Is your husband (or wife) with you?/ How many children have you got?单身或离婚的人会感到尴尬。

3.中英跨文化交际差异 篇三

一、常用日常交际用语

1. Never mind“没关系”是遗憾和抱歉的应答语,用来应答I’m sorry.或I apologize...。不用来回答Would you mind...? 用法同It doesn’t matter。

2. My pleasure同It’s a pleasure,是致谢应答语,译作“不用谢”,类似表达还有Not at all. It’s/That’s all right. You’re welcome. That’s OK. Don’t mention it. 等。

3. With pleasure是请求应答语,译作“乐意效劳、非常愿意”,用法同No problem。

4. Forget it有三种意义:①休想、不可能。②没关系、别在意。③别提它了,表不愿重复所说之话。

5. How come?“怎么会呢”,对已发生的事情表示惊讶和不解。

6. Take your time用来安慰对方不要急,慢慢来,反义词为Hurry up/Come on。

7. Take it easy用来安慰对方不要紧张不安。

8. Yes, help yourself 同意对方使用,让对方自己动手取。

9. Go ahead“当然可以,干吧、做吧、用吧”等,是请求允许的应答语。

10. Good luck!“祝你好运”用以表示祝愿,但事情尚未发生。

11. Congratulations!祝贺对方已取得成功,译作“恭喜”。

12. So what?同what of it,“那又怎样”,表无所谓或不关心。

13. No way“没门儿!”说话者不同意,断然拒绝做某事。

14. No problem!用于回答对方的道歉,译作“没什么”;也用于对别人的请求欣然接受,译作“没问题”。

15. Come on①用作命令或督促,译作“快点、加油、加把劲”;②用作挑战语,表鼓励、煽动,译作“打呀、来呀、高兴点”等。

16. Cheer up表鼓励对方打起精神,不要心灰意冷,要振作些。

17. That’s all right表“不用谢”是致谢应答语;“不介意”是请求允许的应答语;还可表示“没关系”,是遗憾和抱歉的应答语。

18. What for表原因,译作“为何”,相当于why,表“为什么”;还可表某物有何用途。

19. Why not? 表赞成,译作“干嘛不”,同意对方的提议或想法。还可用以提出建议,即为“何不?”

20. That’s great! 表高兴或喜悦,译作“太好了”。

21. How nice!“太好了”表高兴、喜悦,同Glad to hear that。

22. How’s that?有以下意义:①询问对方是否满意,译作“怎么样?” ②还表“那是怎么回事?”,用以询问已发生事情的原因。

23. No wonder表因果,前一原因导致后来结果,译作“难怪,不足为奇”。

24. It’s (all) up to you“你看着办吧”,表说话者无所谓或无权作出决定,靠对方自己作出决断。

25. See you道别时用语,同Goodbye,take care等。

26. It depends“视情况而定”,表目前尚不确定,待情况发展而定。

27. Guess what?“猜猜发生了什么事?”用于说出令人感到惊讶的事情前。

二、高考情景交际题考查及解析

情景交际属“语言功能和话题”考核项目,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高考情景对话比重加大。近年来高考英语知识运用题逐渐加大了交际英语中情景对话的比重,能较全面考查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考查学生对讲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了解情况。高考英语试题中,单项选择题越来越注重对情景交际用语的考查,越发强调对交流能力的测试。考查的方式以应答为主,提问为辅;以中英文化差异明显的语言交流项目为重点考查对象,该类试题体现了以情景为条件,以对话为主要表达形式,而且既短小又灵活,前言后语连接紧凑,答语多呈现省略等特点,这就增加了答案的隐蔽性,给考生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众所周知,历届高考英语科试题的命题都要遵循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遵循中英文化差异、将语言寓于交际中及语言必须放在实际的并尽可能不同的情景中运用。

近几年高考情景交际试题主要考查有关社会交际的话题,在此话题中,以考查社会交际题为最多,其次为说话者态度题的考查。

(一)社会交际

社会交际的考查要求考生熟知并能恰当地使用问候、介绍等。

1. — You could always put the decision off a little bit longer.

— If I leave it much longer, I might miss my chance. [2011年江苏卷35]

A. That’s reasonable advice.

B. Isn’t it a good idea?

C. Do you think so?

D. I can’t agree more.

[解析] A项为“那是个合理的建议。”B项为“难道不是个好主意吗?”C项为“你认为是这样吗?”D项为“我再同意不过啦!”第一个人说“你可以推迟决定”,第二个人说“如果再拖下去,我会失去机会”。很明显,这两个人意见相反,所以第二个人不会肯定第一个人的意见。联系选项,可以用Do you think so? 先进行反问,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所以正确答案为C。

2. —I have tried very hard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but in vain.

—Why not consult with Frank? You see, .[2010年江苏卷31]

A.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B.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C.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D. it’s better to think twice before doing something

[解析] A项为“英雄所见略同。”B项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C项为“一鸟在手,胜似双鸟在林。”D项为“三思而后行。”第一个人说:“我尽力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人说:“为什么不咨询Frank呢?”,故选B。

3. —Bill, can I get you anything to drink?

—. [2009江苏卷29]

A. You are welcome

B. No problem

C. I wouldn’t mind a coffee

D. Doesn’t matter

[解析] A项为“不客气。”B项为“没问题。”C项为“我不介意喝一杯(我要喝咖啡)。”D项为“没有关系。” 第一个人问:“你要喝什么?”第二个人的回答应该是礼貌的,故选C。

4. —Is Peter there?

—, please. I’ll see if I can find him for you. [2008年江苏卷23]

A. Hold upB. Hold on

C. Hold outD. Hold off

[解析] hold on意为“不要挂断,稍等一会儿”,为电话用语。hold up“支持;举起;耽搁,延迟等”。hold out“维持,保持;坚持(要求),不屈服”。hold off“不接近;拖延;迟疑”。本题考查电话用语,根据第二个人的回应“我看能否找到他?”推断选B。

5. —I’m sorry I didn’t make it to your party last night.

—. I know you’re busy these days.[2011年浙江卷1]

A. Of courseB. No kidding

C. That’s all rightD. Don’t mention it

[解析] 根据问句中的I’m sorry...可以排除选项A、B;根据后半句“我知道你最近几天很忙”,可以排除选项D。所以正确答案为C。

(二)态度

态度题的考查旨在要求考生掌握对态度的“同意”或“不同意”、“喜欢”或“不喜欢”的理解。

6. —Linda didn’t invite us to the party.

—? I don’t care. [2011年江苏卷24]

A. For whatB. So what

C. What’s onD. What’s up

[解析] A项为“为什么。”B项为“那又怎么样。”C项为“在上映什么。”D项为“出什么事情?/有什么事吗?”第一个人抱怨:“Linda没有邀请我们去聚会”,第二个人说:“我不在乎”,根据这个语境,应该是“那又怎么样呢,我不在乎! ”所以正确答案为B。

7. —Do you think their table tennis team will win the first place at the coming Asian Games?

—. Ours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eirs. [2010年江苏卷27]

A. Of courseB. It depends

C. Don’t mention itD. By no means

[解析] A项为“当然”。B项为“看情况来定。”C项为“别客气。”D项为“决不。” 第一个人说:“他们的乒乓球队在即将到来的亚洲赛上获得第一名吗?”第二个人说:“我们的球队比他们的球队实力强得多。”根据这个语境,应选D。

8. —Do you mind if I record your lecture?

—. Go ahead. [2008年江苏卷22]

A. Never mind

B. No way

C. Not at all

D. No. You’d better not

[解析] 由答语中Go ahead表示 “一点儿也不介意”,故用Not at all。A项为“没关系”,是遗憾和抱歉的应答语,用来应答“I’m sorry”。 B项为“没门。”D项为“不,你最好别。”

9. —Can I come and have a look at your new house?

—Yes, ! [2011年浙江卷17]

A. with pleasureB. I like it

C. I quite agreeD. by all means

[解析] 根据语境问句是典型的Can I...提出祈求而非建议,故不能选A,选项B和C不恰当,选项D.by all means(一定,务必)表示肯定回答,符合句意。

10. —I need to advertise for a roommate for next term.

—? Mary is interested. [2011年天津卷14题]

A. Why botherB. Why not

C. So whatD. What for

[解析] 第一个人说:“我要打广告找下学期的室友。”第二个人说:“Mary有兴趣啊。”Why bother“何必那么麻烦”;Why not“为什么不呢?”;So what“那又怎样?”;What for“为什么。”根据这个语境,应选A。

11. —I don’t think I’ll be able to go mountainclimbing tomorrow.

—?[2011年浙江卷20]

A. And howB. How come

C. How’s it goingD. How about it

[解析] 考查情景交际,也要用到语法知识。问句为陈述事实“我觉得自己明天不能爬山了。”按照语境答句应该是询问对方不能爬山的原因。选项A表达不全因此语义不明;选项C是询问别人情况怎么样D. How about it?是问别人认为某事物怎么样,都没有询问原因的意味。How come? 在英语口语中有“怎么会?为什么?”的意思,符合语境。

12. —Are you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speech contest?

— It’s too good an opportunity to miss.[2011年重庆卷23]

A. No problem!B. That’s for sure.

C. Why me?D. Why bother?

[解析] 句意为“你要参加演讲比赛吗?那是肯定的。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No problem. “没问题”;That’s for sure.“毫无疑问;肯定的”;Why me?“为什么是我呢?”Why bother?“为何那么麻烦;没必要吧”,故答案选B。

13. —Do you have Mary’s phone number?

—Sorry, .[2011年重庆卷35]

A. I don’t knowB. forget it

C. here you areD. I can’t remember it

[解析] 问句是“你有玛丽的电话号码吗?”根据答语Sorry,可知选D“我想不起来了。”

三、高考情景交际题应考策略

解答单纯的情景交际题,既不需要复杂的语法知识,也不需要深奥的词语知识。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先弄懂题干的语境条件,再理解备选答案中词语意思,结合平时了解和掌握的英美文化国家的一些情景知识及各种情况下有关口语应答的知识,再根据语感,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2. 在情景交际中,四个备选答案都有可能满足句子结构的语法需要,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既能满足句子结构的语法需要,又能满足语境意义的需要。

3. 要做好情景交际题,需要良好的语言素养、对英美风俗习惯的国家的了解以及不断的语言实践。所以考生平时要尽量多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注意归纳、总结和积累习惯上的差异,熟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习惯用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具体语境下的语言应变能力,从而提高交际题的解题水平。

4. 英语的交际性和实用性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应该把英语的交际性作为备考的重点。

5. 高考英语备考既要掌握词汇、语法和阅读等方面的相应知识,更要在理解特定的语言情景下如何恰当地使用地道的英语表达习惯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6. 以史为鉴,追踪考查轨迹,研究历年高考真题,认真揣摩研究情景交际的考查,以期在高考答题中做到信心百倍,游刃有余。

4.中英跨文化交际差异 篇四

由于地理位置、文化历史背景等千差万别的.缘故,中西方文化之间自然而然会在诸如问候语、时间观念、餐饮习惯、亲情观、称谓、赞扬、比喻用语、颜色词的使用等诸多方面产生细微或较大的差异.只有了解了这些差异,我们才能有意识地、在尊重西方民族的社会习俗、生活习惯等的基础之上,实现跨文化交际.

作 者:全辉霞 全凤霞  作者单位:全辉霞(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116)

全凤霞(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00037)

5.跨文化交际中性别差异的文化透视 篇五

跨文化交际中性别差异的文化透视

本文从男女在会话、话语的解释框架以及行为、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归纳分析,从性别思维定势、性别角色意识形态、文化变迁、个体经验等一些文化因素出发,多角度探讨性别差异的文化成因,从而揭示文化在性别差异跨文化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作 者:陈艳清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刊 名: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年,卷(期): “”(6) 分类号:G04 关键词:性别差异   解释框架   性别定型   性别角色意识形态   文化归因  

6.中英礼貌的文化差异 篇六

关键词:礼貌,文化差异,交际策略,跨文化交际

在汉英两种文化中, “礼貌”的渊源迥然不同, 这种差异必将导致“礼貌”的内涵不同, 人们所遵循的礼貌原则及准则也不同。

一、中英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

1. 称呼语的文化差异

受历史文化影响, 汉语的称呼系统远比英语国家复杂得多。中国人习惯于称呼要讲究“长幼尊卑贵贱”之分, 体现出一种权势取向, 是垂直社会关系的标志。而英语国人们崇尚的对等式称呼较充分地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是一种平等式社会关系的标志。比如, 在中国, 下属不能直呼上司的名字, 学生不可直呼教师的名字, 孩子不可直呼父母的名字。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礼貌, 缺乏教养等。在英语国家, 一般来说, 英国人同自己的上司说话也许需要用比较尊敬的语言, 但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称呼, 不论对方年龄多大, 地位和级别多高, 人们更愿意直呼其名, 以示亲近。这充分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另外, 在交际中, 中国人重视等级差别, 总是想方设法抬高对方的地位, 用官衔称呼对方, 以示礼貌。如“李主席”、“张经理”、“王局长”等以体现对被称呼者的尊敬, 也体现对其身份和地位的重视。英语中则不尽如此, 只能称作“Mr. (Ms./Miss) Li (Zhang/Gao/Wang) ”, 或直呼其名。

中国的称呼语还体现出尊老的传统习惯, 人们一般称呼年老的人为“老张”、“老李”等;称呼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为“某老”或“某老先生”, 这里的“老”没有丝毫贬义, 只有尊敬和推崇。而在英语国家“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 若用此种方式称呼对方会冒犯别人, 令人不悦。

2. 谦逊与客套语的文化差异

贬己尊人是最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礼貌现象。汉民族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会自贬一番, 常常会用“哪里、哪里”, “过奖了”, “惭愧、惭愧”, “差远了”等回答以示谦逊有礼。英国民族同汉民族相反, 当他们听到赞扬时, 总会乐意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差异, 汉民族认为英语民族过于自信, 缺乏谦虚。而在英美人看来, 中国人断然否定别人的夸奖是对谈话对象的无礼, 或者把自贬看作是自卑或言不由衷的虚伪, 有失礼貌。另外, 在敬语和谦词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也有很大区别。英语中表示尊重和礼貌的表达语远不如汉语中那么多, 如汉语中的“请教”、“高见”、“贵姓”、“拜读”、“鄙人”、“拙作”、“愚见”、“驾到”、“贵干”、“寒舍”等敬语很难在英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不过英语中也有一些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 如“will”、“would”、“can”、“could”等, 但不如汉语丰富。

3. 隐私语的文化差异

英汉语言文化对待个人隐私方面也存在着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突出社会性, 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 强调集体作用, 人们不觉得有什么隐私。而西方人强调个人主义, 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不希望自己的事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 所以两者选择的话题也往往不同。打招呼时, 中国人常说“上哪儿去呀?”“吃了没?”目的在于通过少量的信息以示关心, 促进双方关系的亲切融洽, 而不在于向对方提供具体的交际内容。在中国文化中, 朋友、熟人之间几乎无话不说, 见面聊天时会互相询问“你多大年龄了?”“每月领多少工资?”“你结婚没有?”“爱人在哪儿上班?”等问题以表示对别人的关心和热情。而在英语文化中隐私的含义较广, 人们经常谈论天气、工作、业余爱好等话题, 而有关婚姻状况、年龄、收入、宗教信仰等话题则属于“隐私”内容, 是不能随便谈及的。

4. 交际语的文化差异

(1) 在致谢方面

在道谢方面说英语的人使用“谢谢”要比说汉语的人普遍得多, 他们常常把“Thank you”挂在嘴边, 即使家庭成员之间或恋人之间也不例外。而汉语的致谢语运用却不像西方那样频繁, 例如, 夫妻或亲属间一般不用说谢谢, 因为那样会被认为生分、见外;受到表扬或恭维时一般不说“谢谢”, 以免给人不谦虚的感觉。然而, 对西方人来说以上几种情形都是理所当然地要用致谢语的。此外, 中英两种语言在致谢语的表达上也不尽相同。中国人喜欢说“给您添麻烦了”、“让您破费了”、“让您受累了”等;而说英语的人一般只说简单的“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 a lot”, 便足以表达感激之情。

(2) 在分手道别方面

英语和汉语在分手道别时使用的礼貌语言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分手道别时, 英美人士除了说“Good-bye”之外, 多说一些表示祝愿的或与对方会面感到愉快的评价性话语。而中国人分手道别时, 除了说“再见”之外, 很多时候会向对方说“慢走”、“走好”等表示关切、友好的话。这种情况下客人往往会说“请回”、“请留步”等。在相同的语境中操英语的人是不会使用这类话语的。

(3) 在接受邀请方面

在交际应酬语方面, 讲汉语的人受到邀请时, 往往不是爽快地答应下来, 而总是半推半就地应承:“我尽量来吧”。这种回答让讲英语的人困惑不解, 不置可否的态度让他们感到为难。而英美人士的回答则干脆得多:Thank you, I’ll come, 或者说I’d love to, but I′m afraid I can’t, because I’ll have to attend an important meeting, 等等。

5. 对赞美话语的不同回答

中国人提倡“贬己尊人”的礼貌准则。当听话者听到说话者对自己的赞美话语时, 一般习惯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 比如, “哪里哪里”, “不敢当”, “过奖了”等。例如, 当受到别人夸奖说“你的歌唱得真好”, 根据汉语的礼貌习惯, 你应该自谦地回答“哪里, 不怎么样”, 而英语民族却有着不同的礼貌准则, 他们是“尊人不卑己”。当受到他人赞扬时, 他们往往会乐意地说“Thank you”, 以示接受对方的赞扬, 从而避免伤害对方的面子。

二、交际策略

在跨文化交际中, 为了使交际更有效, 交流更畅通, 应当选择恰当的交际策略。交流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语言语用和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了解彼此的风俗习惯, 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在与英语文化的人士交际时, 视具体的情况作相应的文化信息转换, 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更有效, 更畅通。

首先, 言语主体须熟悉交际对象, 认真地研究交际对象的特点、文化背景, 从而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 并由此选出最佳的礼貌语言及表达方式, 使交际对象能充分理解, 接受说话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如果语言主体只注意遣词造句的正误, 忽略语言的语用功能, 势必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其次, 须尊重交际对象的礼貌准则。由于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礼貌准则, 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尊重交际对象国家的礼貌准则。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观, 西方社会中出于对个人的尊重, 个人隐私权也得到保护。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个人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话题要回避。因为这些话题属不礼貌话题, 会伤害他们的隐私权。而东方文化中, 个人价值常常被淡化, 集体价值得到重视强化,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 注意社会身份和交际对象, 文化环境等因素。

最后, 须加强交流与合作。掌握语言艺术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准确把握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语言特色, 需要在交际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在沟通与交往中理解与运用;在总结与思考中提炼和升华。加强交流, 加强沟通, 方能全面的理解, 娴熟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1.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7.中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篇七

工作中,你有没有像狐狸一样,偶遇“狮子”就被吓得半死,不知所措呢?是不是掌握了很多英语知识,但是当面对讲英语的人士,与他们进行商务交流时,却难以应付自如?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掌握跨文化无障碍沟通技能已经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仅仅懂得外语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则。长期以来,由于外语教学往往注重每个词汇的表层含义,学生难以理解词汇在不同场景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导致错误理解和运用,以及交际的失误。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言与文化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联。

I.Different Connotation of Words

(一)词汇的内涵差异

英语语言魅力无穷,每个词汇所包含的意义丰富多彩,但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示意义(denotation),即字面意思,也就是词典上的文字意义;另一类是引申意义(connotation),即文字隐含的意思,也叫做词语的文化内涵。词汇的意义往往与所在国家的文化、政治、地理、宗教等有关,并在表达方式中反映出来。以下我们举例说明中英文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区别:

Dog “狗”

汉语中,有关狗的成语多含贬义,比如“狗腿子”、“狼心狗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之类。而狗在英语中却一向被当作忠实、可爱、聪敏的象征,因此与之有关的短语有好多是褒义或中性的。“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是说,你小子运气够好。“Every dog has its day”,狗有狗运,人也一样,总有走运的一天。“dog-tired”指的是一天劳作非常累,形容像狗一样忠实勤恳地劳动。

例句:

I was dog-tired after working the whole day inthe office.

在办公室里劳作了一天,我简直累得不成人形!

Mouse “耗子”

在汉语中,耗子是专做坏事的代表,有成语“鼠目寸光”、“贼头贼脑”为证。但英语中的老鼠远没有那么可恶,人们用“as quiet as a mouse”,形容一个人性情安静,寡言少语;又用“as pooras a church mouse”表示一贫如洗的意思,原来教堂里的老鼠很吃不开呀!而迪士尼的“MickeyMouse” 已经家喻户晓,成为儿童心目中智慧的象征。

例句:

John is always quiet as a mouse in the office.

约翰在办公室里总是寡言少语。

Moon“月亮”

“月亮”一词在汉语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花好月圆,风花雪月,闭月羞花,等等。而对于西方人,月亮对于他们远远没有这般亲切美好,而只是遥不可及的宇宙天体。“cry for the moon”,指的就是无法企及的愿望,痴人说梦;而“cover oneself with themoon”也绝不是花前月下,感受甜美月色,而是流浪汉露宿街头。

例句:

You are crying for the moon if you hope the bosswill leave us no task.

如果你有老板不会给我们留任何任务这样的怪念头出现那可就是痴人说梦了。

Egg him on

看到“egg him on”,是不是很迷惑?给他鸡蛋?往他脑袋上砸鸡蛋?事实上,这一短语和朝人身上扔鸡蛋根本不搭边儿。Egg 在英文字典中被解释为:雌性动物产的硬壳的可以有繁殖能力的个体,比如鱼类、爬行动物、鸟类等,但尤指鸡蛋。除此之外,egg 还可以做动词用,常见的形式为egg somebodyon to do something,意思是怂恿或鼓动某人作某事。

例句:

I didn't want to do it but Tom kept egging me on.

我本不想做那件事, 但汤姆一直怂恿我。

Bridge “桥”

在汉语当中,桥是帮助你过河的恩人,所以常有过河拆桥一说。而在英语中,“Bridge”有时却成了困难的代名词。每当说到对于未来不可知的事情不必太担心时,中国人往往会引用一句古话:“车到山前必有路”。英语中也有一句类似的成语,却和桥联系到了一起:“Don't cross yourbridges before you come to them.” 意思就是不要杞人忧天。

例句

A:What if I fail in the examination?

如果我测验不过关的话怎么办呢?

B:Well, you will cross that bridge when youcome to it.

嗯,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再说吧。

除了把桥比作难关,英语中有时也会把桥比作曾经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物。中国人最看不起“过河拆桥”的人了,英国人也说Everyone speakswell of the bridge which carries him over.这就是两种语言中相似的一面。

例句:

No wonder Tom thinks so highly of the latePresident. Everyone speaks well of the bridgewhich carries him over.

汤姆受过已故总统的恩惠,难怪那么敬重他呢。

Red & Black“红”与“黑”

英语中的“red”也不是中国人文化意义中的红色。中国人喜欢红色, 所以股市大涨时盘面上都是红通通的一片。不过欧美国家对红色的认知则大不相同,红色表示亏损, 赤字。“bottom line” 如果是用红笔写的,就表示公司整体上是赔钱的。相反,如果是用黑笔写的,则是赚钱的。所以我们常可以听到“ in the red ”或是“in the black ”这样的讲法,其实就是指公司赚不赚钱。当然,我们也可以用“lose money ”和“ make money ”或是形容词“unprofitable ”和“profitable”来表示赔钱或赚钱。

例句:

The new sales manager was sent to bring thecompany out of the red.

这位新的销售经理被派来把公司从赤字中拯救出来.

Pull one’s leg

“Pull one's leg ”乍看起来似乎和中文里的“拉后腿”的意思差不多。但是“pull one's leg”的真正意思是开别人玩笑。这一用法在口语中经常出现。以扮演《憨豆先生》闻名的英国喜剧泰斗罗温·艾金森的作品“Fatal Beatings”中有一句话是这样的:“I've been joking, Mr. Perkins. Pardonme; it's my strange academic sense of humor. I'vebeen pulling your leg.”意思就是,“我是在和你开玩笑,帕金斯先生,不好意思这是我特有的学究式幽默。”当你觉得别人是在开你玩笑,你也可以用这一短语来回应。

例句

A:Oh, guy, I suppose you'll become the next vicedirectorin our department.

嗨,伙计,我想你会成为咱们部门下一任副总监。

B:Hey, stop pulling my leg, will you!

咳,你别逗我了,行不行!

shanghai

shanghai这个词看起来十分眼熟,它的确来源于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大名Shanghai。但小写以后却表示“拐骗或胁迫”的意思,特别指“用酒精或麻醉剂使人失去知觉,然后劫到船上当水手”。

例句:

We were shanghaied into agreeing to their demands.

我们被逼同意他们的要求。

To go south

英语中很多常用词汇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比如“to go south”,在80年代之前,其用法只限于字面意思,即“去南方”。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作习语,意思变化层出不穷。起初,“to go south” 的比喻义经常被加引号使用,但渐渐地,新的衍生意义就成为了词组本身意义的一部分。当我们使用“to go / head south ”的比喻义时,其表达的意思通常是指“下降,变坏;数量、质量或价值的减少”,亦指“情况越来越糟糕”。今天,如果翻翻流行杂志的话,会发现“to go south” 的比喻义用法比比皆是。如果是某些人“go south”,这意味着他们某种程度上让你失望了;如果是股票市场“go south”,你将很可能会被套牢;如果运动员“go south”,这意味着他或她已经过了巅峰时期;如果是电脑的软硬件“go south”,那意味着这些软硬件坏了。“go south”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习语,可以非常灵活的用于表述各种带有贬义的情形。

例句:

Ice-cream sales go south since it is near winter.

冰淇淋的销量自入冬以来就开始下滑。

Notes

Egg somebody on

这个用法借自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语,和现代英语的edge一词同源。从语义的角度来说,两者的联系似乎并不明显。但是在英文中,edge 本身也能这么用。“to give an edge to”即为“to encourage”。

shanghai

shanghai这一不光彩的含义,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专门跑旧金山到上海这条航线的远洋商船,它们在离开上海之前常常拐骗一些中国人到船上当劳工,而到了旧金山后又把他们卖掉。这种行径在美国的俚语里就被称为shanghai,而短语beshanghaied into going somewhere则表示“被拐骗至某地”,被拐骗的人叫shanghaier。所以上海人千万别自称为Shanghaier,而应该称自己为Shanghai lander或Shanghainese,否则会引起误解的。还有一点,shanghai 还表示上海的一种特产的:浦东鸡。

South

“south”一词与“下降、变糟”的联系还要归功于伟大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托勒密。公元2世纪时,托勒密绘制成了世界地图,他的地球是方的,而且北部在上方,南部在下方。他的地理学理论在15世纪的欧洲得到复兴,并成为所有地图绘制工作必须遵循的标准。从此,去南方“togo to the south”就成了南下“to go down to thesouth”。

上一篇:大黑村创建和谐五新村工作汇报下一篇:物资总公司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