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

2024-11-16

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1.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 篇一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汉语学习

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科学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意义深远。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开创了昭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尉犁县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双语学习教育活动,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已蔚然成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当前,昭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族群众安居乐业。

众所周知,汉语和维吾尔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种,学说已经是件困难的事了,学写难度就更大了。但是,要始终学好汉语的决心,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一、认识明确,充分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是提高民族同胞的汉语水平、法律意识和汉字的识别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汉语来交流,运用,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

二是促进民族交流,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架起民汉间友谊的桥梁,消除语言沟通障碍;达到文化和谐,社会稳定和进步的目标。

三是能使维吾尔族同胞通过汉语学习可以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减少语言障碍,使他们更加积极努力地去生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

二、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

俗话说:“刀不磨要锈、水不流要臭、人不学习要落后”,只要不断学习,用正确的理论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除了参加各类汉语培训、集中学习外,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疆地方史、民族观、宗教观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了民族团结观念,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提高了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自觉性,通过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自己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不断强化了党员意识和党的观念,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 想、信念。

三、加强学习、提高了汉语水平

汉语是我国的国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对于一个机关干部来说,如果不懂汉语就不可能很好的吃透政策,执行好政策,工作能力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如果不懂汉语接收事物,掌握新知识的范围就会缩小,所以首先认识学汉语的重要意义,把学习汉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平时做到多谈多说、多看、多听、多写,积极参加各类考试,按学习计划每天分学习任务压胆子,每天早晨阅读报纸,收看汉语电视,每天收听汉语新闻,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汉语表达能力,二是和同事多交流:交流汉语知识和党政学习,这样可以提高汉语语言,语法能力。

三是多掌握汉字,用了字典来学汉字,工作中遇到不会的汉字,多问,多学,锻炼自己汉语写作能力,并写出读书笔记。我觉得常写、常练是提高汉字表达能力的方法之一,我以后会继续。

“学习语言一定要用心,只有具备恒心和毅力,才是学好汉语的关键。”因此,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学习汉语,才能得到不断的进步。

任课教师:巴勒很〃马木提

2.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 篇二

一、示范口型快乐记忆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 活泼好动是她们的天性, 上课注意力时间短, 如果单纯的靠一些图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加深孩子对拼音字母的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把要教学的内容编成儿歌或简单的口诀, 然后教学生反复唱诵, 再加上动作辅助表演, 这样就易读易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高涨了, 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新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在教“b”这个字母时,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 启发学生图中画的是谁, 她在干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妹妹在用心的听广播”。然后结合竖起天线的收音机形状像“b”。最后总结出这样的儿歌“妹妹听广播, 右下半圆bbb”。教学“p”时, 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图中画的弟弟爬山坡的画面, 这时便有学生说弟弟在跑步, 也有学生说弟弟在爬山。教师编出儿歌“弟弟爬山坡, 右上半圆ppp”。这些口诀简单好记, 形象而又生动。学生读了几遍就能轻松记住b、p的字形, 再用右上半圆和右下半圆来区分b与p。这些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 便于学生记忆, 把抽象的拼音教学变得形象而又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孩子们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时间长了, 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自己编儿歌, 渐渐放手, 让孩子们大胆尝试。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唱儿歌, 他们还善于编儿歌, 小孩子的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惊人的。他们会结合以前学过的儿歌, 编出更简单更有趣更好记的儿歌。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创造力要多表扬多鼓励, 他们在今后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妙引导识记字母

大多小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 为了加深记忆, 在教学拼音字母的时候, 要充分借助生动精美的图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寻找图片中和所学字母的相似之处, 帮助学生掌握字母发音方法、识记字母的形状。例如;教师在教学声母“j、h”时, 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启发她们图上画了什么?学生回答“小鸡和椅子”。随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小鸡在顶球的样子很像“j”, 而长椅的样子与“h”很像, 这样就能直观的记忆这2个拼音字母的书写。再利用观察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字母的发音, 比如图片上画了只小鸡, 导出“j”的发音。画面上有小朋友喝水的情景, 于是“喝”的发音便记住了。教学时要努力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字母和图片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 引导学生掌握声母的书写, 再通过教会发音方法、多种练习、就记住了字母的读音。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假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那一定会学得快, 记得牢, 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力, 要敢于放手,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善于启发和引导, 只有这样, 给学生制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就会得到完美的体现。在教学拼音字母时, 发现有很多字形相近, 容易混淆的。例如f—t、b—d、p—q、n—m、l—i—j等。为了让学生分清这些字母, 记准记牢, 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观察字母形状自己编歌诀来辅助记忆。通过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展示, 最后和老师共同总结一首歌诀。例如:“伞柄朝上fff、伞柄朝下ttt, 一扇小门nnn, 两扇小门mmm, 一根小棍lll, 小棍带点iii, i带尾巴jjj。”这样就赋予字母的意义, 使抽象的符号化为具体的语言, 分清了并记牢容易混淆的字母。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 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三、借助用卡片识拼音

在小学低年级拼音和汉字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使用到卡片来辅助教学, 课堂上, 教师可以把制作好的卡片抽出来让学生认读, 小组比赛读, 通过反复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记忆。并且卡片也很灵活, 可以教师制作、学生制作、也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都行。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 学生重新复习了一遍拼音的读法, 写法。这比单纯的抄写几遍的效果好得多, 同学合作制作卡片, 可以起到互相学习的作用, 掌握的好的教没掌握的。还让学生有了合作的意识, 更训练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做好卡片的技巧。

四、玩中乐学, 学中有玩

玩是儿童的天性, 低年级小学生特别活泼好动, 针对这一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拼音的音、形等特点组织学生做游戏,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能达到乐学、愿学、主动学的效果。

教学有法, 只有充分地, 灵活地。恰当地运用拼音教学的这些方法, 针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因材施教, 在快乐成长中学习, 让孩子们轻松的掌握汉语拼音,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大家都知道, 中国的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汉语拼音是一把钥匙, 是一把能真正引领学生学习汉字的钥匙。那么汉语拼音应该怎样学习呢?

3.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语言难度;留学生;兴趣

近些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逐渐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日益完善。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范本和依据,其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刘颂浩老师在提出教材编写应重视教材的趣味性,并在趣味性方面研究成果颇豐,其文章《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中提出如“简单的教材内容也可以同样有趣”等重要观点,让广大学习者对教材缺乏趣味性的原因有了全面的理解。这篇文章中还讨论了语言难度与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关系问题,笔者在此提出略有差异的不同意见。

文章提到,经过汲传波老师调查研究,得出:“中国社会文化”是留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 (初级学生尤为如此) 这一结论。而刘老师认为,“这和具体的文化内容有关,也和语言难度联系在一起。”虽然此处表述为“联系在一起”,但接下来给出的“虚拟”一例(“是中国戏曲运用道具的一种手法......如果理解尚且不能保证,当然也就谈不上有趣了。因此,结论必然是:具有文化特色的语料本身并不必然带来趣味性。好的内容必须要有与学生水平相当的语言来表达,才能为学生接受,才能具有适合学习者需要的趣味性。”),直接将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归结为语言难度,似乎欠妥。依据如下:

一、难易程度对于留学生兴趣点的发生是否至关重要

文中举出戏剧中的“虚拟”一例来证明语言难所以学生不感兴趣这一论点是不严密的。这是因为这种分析虽然重视了形式,却忽略了内容。就戏剧本身来讲,它本身就是小众的,就不是被广泛接受和广泛认可的,这一问题即使对于没有语言障碍的汉语母语者中也同样存在。不仅如此,即使课文中变换表述形式,易化表述词汇,留学生对戏剧特别是“虚拟”的这一话题的兴趣也并不会有太大变化。其原因在于戏剧以及虚拟本身的性质问题,而不是语言表述问题。

语言表述的难易程度会影响留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喜爱程度,但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以不会韩语的中国人喜欢韩文歌为例,中国人并不能听懂其中的歌词,歌词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难,更是像天书一般,但中国人还是喜欢。这是因为对象不需要被完全理解,只需要有一点吸引主体,主体便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留学生对喜爱的中国文化的选择也是如此,而不仅是局限于语言表述的难易程度。

二、影响留学生兴趣点的因素

既然语言表述难易程度不能过度、多影响留学生兴趣点的选择,那留学生喜爱的中国文化依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学习非韩语母语学习者学习对象可以直接地代表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太极拳。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开设的太极拳课程中,教学对象有中国人还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但其中学得最快打得最好最有兴趣的是一名波兰留学生和一名泰国留学生,并且在课下他们还进行专门练习。因为太极拳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而且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所以他们非常感兴趣。

2.现实性

一种文化是否与现实紧密联系往往决定着留学生对他们的喜爱程度,这也是为什么留学生不喜欢刘老师所举的戏剧中“虚拟”的原因之一。留学生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文化点更有兴趣,比如相比于戏剧艺术更喜欢流行音乐,相比于诗词格律更喜欢中国菜等等。

3.个人因素

主体的背景经历往往决定着他们对哪一方面更感兴趣。如笔者日常与母语非汉语的汉语学习者交往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名韩裔美国人和一名泰国人对很多中国学生都避之不及的中国政治制度文化以及中国时事政治非常感兴趣,这是因为他们分别是国际关系专业毕业的学生和泰国的外交官。由此可见,个人的背景经历等因素对留学生兴趣点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三、留学生感兴趣并不等同于教材有趣

跳出汲老师和刘老师的矛盾焦点反思整个问题,笔者惊讶地发现汲老师的表述为“留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这种喜欢表现在他们更愿意把这些话题作为演讲以及沟通的素材内容,而这些话题的获得,不仅仅限于教材以及教材趣味性的吸引,它来自四面八方,来自环境的感染,自身的体验,中文教师的引导等。而刘老师关注的核心在于教材是否有趣,是否吸引留学生,进而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实际产生预期效果。如果以此出发点教材的难易度和可理解度必然会影响学生语言信息的输入,但是否会影响趣味性还有待商榷。总之,此处汲老师的研究、刘老师的研究以及留学生的趣味点和教材的趣味性似乎逻辑上联系不大,不应该混为一谈,互作论证。

以上是笔者对于留学生兴趣选择的影响因素做的探讨和分析,提出民族性、现实性及个人因素的重要作用,以期在教材编写中可以迎合留学生的兴趣,编写出更加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对外汉语教材。

参考文献:

[1]刘颂浩:2000 论阅读教材的趣味性,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3期.

[2]李泉:2002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颂浩:2005 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2期.

4.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 篇四

最初刚拿起这本汉语史稿书时,随便翻看了几页就觉得看不下去。为什么呢?因为本书上都是繁体字编写的内容。虽说对于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认识繁体字是必须的,但是由于从小接触的简体字,突然间要学习一本厚厚的繁体字书籍,心里还是有所抵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看到一本厚厚的繁体字书籍,大家首先就输在了兴趣上。更何况我们即将学习的又是这么一门枯燥乏味难度系数很大课程。真的搞不懂王力老先生为什么要用繁体字编写这门本身就枯燥的课程指导书。

还记得老师讲到第二章语音的发展时,大家各种吐槽各种倒苦水,什么“原来文科也有听不懂的”、“ 终于到了汉语比英语难懂的地步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之类的话语不绝于耳。大家很无奈也很彷徨。我觉得,汉语在发展进程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语音了。上古的祖先们对于同一个字的发音到现在已经变化的面目全非了,偶尔会有个把字词的语音变化不大,依旧存留于一些地方方言中。而现在随着普通话的推广使用,哪里还有多少同学能清楚的记得自己家乡的方言怎么发音?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信不信由你,已经消灭了一些或者同化了一些方言了。没有夯实的方言发音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是虚无缥缈的,毫无根基的,所以说,同学们在学习语音的发展这一章时感觉很抽象。再者说说语音的一些必须掌握的专业术语吧,从广韵的35个声母到广韵的206个韵母,再是从合口呼到开口呼,又是每呼分四等,各种专业术语现在依旧在脑海里打架。一张张元音舌位图画得我晕头转向。还好,最难最抽象的语音部分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了。

老师曾开玩笑的说过如果他上课不穿插讲些有关语音的笑话或者是让同学发言讲些各自家乡的方言词汇,估计大家早就睡着了。也难怪,这样的课程要想讲的生动有趣、趣味横生,简直是比登天都难啊!王力老先生能够孜孜不倦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编纂这本汉语史稿书,实在是令人敬佩!敬仰!敬重!我们敬业的周老师能够一遍遍的给学生讲这本汉语史稿也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5.汉语史学习心得 篇五

学了一学期汉语史这门课程,说实话,我本人对语言类的课程有些恐惧,感觉语言类的课程太难了,但通过这一学期对汉语史的学习,虽然没有学的十分好,但我对语言的反感不是那么的强烈了,也对我们汉语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汉语史这门课程给我的感觉是语言特别是汉语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不断地增加音节,减少音节或者音节永远的消失。通过学汉语史我对一些语言学学家有了比在古代汉语课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比如古代的学者段玉裁,近代的学者王力、吕叔湘、蒋绍豫、向熹等人,外国的学者太田辰夫。

通过这一学期的上课,我了解了汉语史这门学科的创立的标志是1958年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的出版,对于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文字学有了比以前跟深刻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是较浅层的,但是我还是很高兴。而且接触到了《切韵》这本韵书,知道了“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等36字母,知道了用反切上字、反切下字来了解声母类别和韵母类比的方法。

6.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篇六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的三项标准涵义,即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 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它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地为汉族全体成员服务。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消灭少数民族的民族方言,也不是消灭汉语方言,它们可以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汉语言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我们研究和了解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及其对应规律,有效地推广普通话。推广使用普通话势在必行,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现代汉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普通话是全国通用语言,而且因为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通过普通话考试。

现代汉语的学习内容有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我们从小就学习汉语,普通话,这个学期学习了现代汉语后,深深感受到了汉语的魅力。从小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最先学习的就是汉语拼音,现在再学习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等,这也不是非常容易的,看似简单的发音自己不一定读正确了,要注意发音部位,语音语调等等。现代汉语也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比如在语音那章音变的轻声与儿化,比如我们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词,我们发音的时候

bàbabàbàsūnzǐsūnzi就应该把后一个字发成轻声爸爸而不是爸爸。再如孙子与孙子,这两种发音很显然是有区别的,轻声有区别意义和分词性的作用,在此,前者是指人名,这个“子”是古代表示对人的敬称,不是虚语素。而后者是指儿子的儿子吗“子”是虚语素,读轻声。儿化这种语音现象也是非常有趣的,它跟词汇、语法有密切的关系,它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如头(脑袋)—头儿(领头的)、画(名词、动词)—画儿(名词),小王儿。学习语法是很枯燥的,但是老师会举一些例子,使课堂有趣,易懂。如,名词不能受“不”修饰,但能说不人不鬼,不汤不水。动词不能受很修饰,能愿动词除外,因此能说很喜欢。

7.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 篇七

学习动机研究是教育心理学和语言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求 (李柏令, 2013:133) [1]。二语学习动机是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 指个体出于愿望或满足感在学习时的努力程度, 是激发和维持学习者进行第二语言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心理状态, 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高媛媛, 2013) [2]。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理论的发展, 二语学习动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主要从20 世纪60 年代的“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理论, 发展到80 年代的“自我决定理论”, 进一步发展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理论;再到90 年代的“三层模型理论”, 包括“语言层”“学习者层”和“学习情境层”。

最新的模型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学习环境的因素, 强调学习动机与教学环境的有机结合 (赵咏, 2009) [3]。李绍鹏、杨连瑞 (2015) 4]指出, 二语学习动机研究逐渐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 最新的动机研究关注了环境维度, 并认为所有的环境因素均会对个体的认知和动机有影响, 也体现了动机的社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 说明了动机与认知、情感、时间、情境等因素的复杂交互关系。

近年来, 国内研究者汉语学习动机也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 但是也存在不足。就研究范围而言, 对国外的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很少;就研究对象而言, 针对小学生的研究非常有限;就研究内容而言, 对学习动机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很少, 且目前还没有基于学习环境的学习动机研究。

据此, 本文对澳大利亚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展开了实证调查, 并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 综合运用“学习情境层”理论和其他动机理论, 分析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整个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期能够弥补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在学习环境方面的空白, 并进一步丰富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一、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

(一) 调查的对象、方法与问题

本次调查在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小学部进行, 对象为1—6 年级 (6—12 岁) 学生, 全部是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学生。其中, 一二年级共44 人, 三四年级共48 人, 五六年级共89 人。调查采用问卷法和提问与访谈法, 主要是通过开放性问题, 调查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 以及他们对汉语课及课堂活动的态度、建议和需求, 来分析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因一二年级学生书写能力有限, 所以对他们采用课堂提问和课后随机访谈的方法。调查的问题包括: (1) 你认为, 你为什么学习汉语? (2) 在汉语课上你最喜欢什么? (3) 对于汉语课, 你有哪些建议与需求?

(二) 调查的结果

1. 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

根据学习情境层理论和其他动机理论, 并结合Marianne Nikolov (1999) [5]的调查分析, 本文将学生的回答分为“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教师相关原因”“外部原因”和“实用原因”四个方面。“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与课堂和课程因素有关, 是学习环境的主要部分, 包括课堂活动、课堂氛围、所学课程等。“教师相关原因”是学习环境中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外部原因”包括家庭和学校因素。“实用原因”包括对目的语环境的态度和实用价值等。

(1) 一二年级学生原因 (共104 条) 。第一, 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如“做游戏很有趣”等, 共61 条 (59%) 。第二, 教师相关原因:如“老师很友好”等, 共27 条 (26%) 。第三, 外部原因:如“回家跟父母说, 很开心”等, 共10 条 (10%) 。第四, 实用原因:如“去中国旅游”等, 共6 条 (5%) 。

(2) 三四年级学生原因 (共113 条) 。第一, 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如“好玩”“孙悟空的故事”等, 共65 条 (58%) 。第二, 教师相关原因:如“老师常帮助我”等, 共23 条 (20%) 。第三, 外部原因:如“学校安排的课”等, 共9 条 (8%) 。第四, 实用原因:如“去中国说汉语”等, 共16 条 (14%) 。

(3) 五六年级学生原因 (共211 条) 。第一, 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如“课堂很有活力”等, 共98 条 (47%) 。第二, 教师相关原因:如“老师乐于跟我们交流”等, 共40 条 (19%) 。第三, 外部原因:如“学校想让我们学习更多语言”等, 共11 条 (5%) 。第四, 实用原因:如“理解不同的文化”等, 共62 条 (29%) 。

2. 小学生对汉语课及课堂活动的态度。

学生对汉语课的态度对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对汉语课堂活动的喜欢, 就直接加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本文将学生的回答分为“课堂游戏活动类”“汉语本身”“教师相关”和“所有事情”等方面。

(1) 一二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 (共90 条) 。第一, “所有事情”, 共10 条 (11%) 。第二, 课堂游戏活动类:如“抛绣球游戏”等, 共70 条 (78%) 。第三, 与教师相关:如“最喜欢老师”等, 共10 条 (11%) 。

(2) 三四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 (共122 条) 。第一, “所有事情”, 共8 条 (6%) 。第二, 课堂游戏活动类:如“中国功夫”等, 共108 条 (87%) 。第三, 关于汉语本身:如“学习汉语词语”等, 共2 条 (2%) 。第四, 与教师相关:如“最喜欢老师”等, 共7 条 (5%) 。

(3) 五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内容 (共232 条) 。第一, “所有事情”, 共7 条 (3%) 。第二, 课堂游戏活动类:如“筷子与乒乓球活动”等, 共214 条 (92%) 。第三, 关于汉语本身:如“学习汉语”等, 共8 条 (4%) 。第四, 与教师相关:如“最喜欢老师”等, 共3 条 (1%) 。

3. 小学生对汉语课的建议与需求。

需求是动机的基础, 对需求的满足会使动机得到强化。本文将学生的回答分为“课堂游戏活动类”“汉语本身”“社会文化知识类”和“不改变”等方面。

(1) 一二年级学生建议与需求 (共27 条) 。第一, “跟老师一样”, 共2 条 (7%) 。第二, 课堂游戏活动类:如“制作风筝”等, 共23 条 (86%) 。第三, 关于汉语本身:如“学汉语动物”等, 共2 条 (7%) 。

(2) 三四年级学生建议与需求 (共49 条) 。第一, “跟现在一样”, 共10 条 (20%) 。第二, 课堂游戏活动类:如“更多手工制作”等, 共28 条 (57%) 。第三, 关于汉语本身:如“多学汉语句子”等, 共7条 (15%) 。第四, 社会文化知识类:如“介绍中国文化”等, 共4条 (8%) 。

(3) 五六年级学生建议与需求 (共90 条) 。第一, “不改变”, 共29 条 (32%) 。第二, 课堂游戏活动类:如“乒乓球比赛”等, 共25条 (28%) 。第三, 关于汉语本身:如“写汉字”等, 共15条 (17%) 。第四, 社会文化知识类:如“介绍中国历史”等, 共21 条 (23%) 。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 学习环境, 尤其是课堂与课程及教师方面, 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 学生突出强调了以课程、课堂活动、教师因素为主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汉语的原因中, 课堂和课程相关原因在三个阶段分别占到59%、58% 和47%, 起到决定性作用;教师相关原因在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也占到了26% 和20%, 起到明显的作用。在学生喜爱的内容中, 课堂游戏活动的比例分别是78%、87% 和92%。在建议和需求中, 关于课堂游戏活动的比例分别占到86%、57% 和28%。

2. 关于汉语和课堂游戏活动, 小学生都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且随着年级的增加, 学生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对于课堂游戏活动, 绝大多数学生都带有明显的内在动机, 如“好玩”“感兴趣”等。对于汉语课, 学生也都表现出内在动机, 如“喜欢学习汉语”等, 而外在性动机较少, 只有少部分回答“有用、以后会用到”等。此外, 小学生的自主性也在发展, 对喜欢的内容回答得越来越具体。在回答最喜欢的汉语内容时, 笼统回答所有事情的比例由11% 降到了3%。

3. 工具性动机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强, 但总体上并不明显。在学习汉语的原因中, 在一二年级阶段, 工具性动机比较明显, 学生回答中的“实用原因”都属于工具性的, 如“旅游”“有用”等, 占到5%;在五六年级阶段“实用原因”占到了29%, 其中约有一半是工具性动机。

4. 随着年级的增加, 学生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 融入性动机因素明显增多。语言和文化知识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小学生的动机从“玩游戏”发展到追求语言和社会文化, 从“活动需求”发展为“语言知识需求”和“自我提高需求”。学生最喜欢的汉语内容在五六年级有4% 是关于汉语本身的;学生的建议与需求中关于汉语本身的需求从7% 增长到了17%, 关于社会文化知识方面的需求从0 增加到了23%。

四、结语

为了调查汉语学习动机研究与学习环境的关系, 进一步丰富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研究, 本文对澳大利亚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展开了实证调查, 并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出发, 综合运用“学习情境层”理论和其他动机理论, 分析他们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整个学习环境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与分析表明, 综合了课堂、课程和教师等因素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对汉语和课堂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性, 且随着年级的增加,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断发展, 小学生的动机从“玩游戏”发展到追求语言和社会文化。所以在小学生汉语教学中, 要结合小学生认识发展水平, 综合考虑整个汉语学习环境, 包括汉语课程、教学材料、游戏活动和教师等方面, 以及家庭与学校因素和学生的兴趣、态度和需求等方面。

由于本文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有限, 仅仅调查了一所学校的小学生, 缺乏代表性, 且缺乏理论支撑和科学的分析模式, 所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柏令.第二语言习得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2]高媛媛.从融入到自我——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的新发展[J].语文学刊, 2013 (1) .

[3]赵咏.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 2009 (7) .

8.古代汉语的网络学习 篇八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98-01

摘 要 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在古代汉语领域也渐渐呈现出发展的势头。但是,传统教学依然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优势。那么,为什么网络学习在大学教育里难以广泛普及?数字化、信息化的古代汉语教学何时到来?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关键词 古代汉语;网络学习;普及;教育

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在谈及教育时说过:“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大难点在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跟不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进步,从而不自觉地按传统思维模式来对待科技的进步。”在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之后,让我由衷感觉到这段话所反应出的现实问题。在古汉语知识最主要的来源这一调查问卷里,课堂教学占了73.97%,课外自主学习占了21.56%,而网络仅仅占了4.51%。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大学为数字化教育所做的努力,其中包括BB平台、网上图书馆等等的建设工作,为我们的网络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是,网络教育的影响却是十分有限,就调查问卷反应的情况看,在第四项里“你平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过古汉语”中,“经常”仅占了2.86%,“有时”占了60.06%,“从来没有”竟占了37.07%。

为什么网络学习在大学教育里难以广泛普及?第一,尽管学校已经逐渐建立起网络学习资源,但是仅仅只靠学校的资源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宣传力度,管理制度的建设等方面仍有缺陷。有句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当今社会下,没有有力的宣传力度,好的资源未必能为大众所了解;另外,网络资源往往呈现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所以用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网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第二,网络学习势必与自愿学习、自主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被动学习方式,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必然对传统教学具有颠覆性,其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习手段和心态的变化。如何突破教学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让学生自愿、自主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变化,任务非常艰巨。第三,一种新兴教育方式从出现、发展到完善必然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传统教学在长久的教学过程中以及丰富,教师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教与学。不过我们也不必太过悲观,正如电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是个新鲜事物,而如今已经屡见不鲜而且系统更加完善先进,网络学习能否发展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流学习方式同样尚无定论。“并非始于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概念,已经已十分醒目的笔墨实实在在地写在了人类社会二十一世纪的第一页上。它不仅成为人类进入新世纪所必须面对的标志性观念,而且已作为一种实存力量,构成当今人类活动领域,产生冲击式的和渗透弥漫式的广泛影响。”

我们已进入信息化社会,这个观点相信在中国大多数地方能得到认同,特别是在大学里,学生们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已是事实,这无疑为网络教育的扩散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调查问卷的第九项 “你阅读古诗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经常怎么办”的调查结果是:查阅工具书占总数的38.31%,上网查询占23.59%,请教别人和猜读、凭感觉理解占了同样的比重16.73%,跳过去不读占了4.64%。而据调查我们发现,每个人有一本查询古汉语知识的工具书的比例占58.58%,二本查询古汉语知识的工具书的比例占15.06%,三本查询古汉语知识的工具书的比例占1.67%,四本查询古汉语知识的工具书的比例占0.84%,而有23.85%的同学没有可供查询的古汉语知识的工具书。试想,每个人最多有4本可够查询的工具书,查阅的资料其实相当有限,但如果能对字词的各出处、意义进行整合,建立全面的网上查阅系统(模仿在线汉英字典之类),查阅字词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方面,象形字典这类实践的先驱者应值得我们尊重和敬佩。值得欣喜的是,上网查询在总数里已占了第二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良好的势头,只是,我们的网络查询仅仅停留在上谷歌百度,而网上资源参差不齐,往往是以个人形式上传资源,所以,查找资源的不便也为网络学习的普及带来弊端。

数字化、信息化的古代汉语教学何时到来?就目前情形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多媒体网络系统已经建立。但仅仅有硬件设施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多数高校着重于看得见的硬件设施建设而忽略了软件设施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古籍数字化的工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古籍数字化发展的30年历程上,有这样几个标志性的成果,理论表述方面:2002年的《文津流觞》第8期数字化专辑和《西夏文字数字化方法及其应用》,2006、2007、2008年完成的4部博士论文,2009年出版的《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单机或网络文史软件方面:1999年完成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1999年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电子版,2002年完成的《永川二十五史检索系统》,2005年完成的开放式中华古籍全文检索数据库《国学宝典》,2005年建成的《中國基本古籍库》等是为翘楚;在古籍书目库和基本标准建设方面:《古籍著录规则》(GB3792·7-87),《汉语文古籍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古籍文献书目总库,上海图书馆家谱书目数据库,海内外图书馆合作编制收藏中文古籍书目资料45万条的“中文古籍书目数据库”,2004年开始发布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专门数字对象描述元数据规范等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成果。”这也从另一个 方面说明了专业的软件设施正在日趋发展,这样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古代汉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使古代汉语与信息化社会接轨,得到长远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人都应专心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中国智慧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行业专家采访录》,尹伟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9.现代汉语词汇学学习心得 篇九

090112010008 次仁曲珍

现代汉语词汇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课程,这门课程让我认识到语言与文字的博大精深。现代汉语词汇学主要教授的是现代汉语词汇,包括词的一些定义、词的构造、发展、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等等。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认识现代汉语词汇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个藏族人汉语并不是母语,所以学习汉语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难度的,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汉语挺不错,但是经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才了解到,原来我们所接触到的汉语只是表层的认识并没有深入其中。学习完这门课程让我有很大的体会,比如说:让我了解并充实了我的汉语词汇、扎实了我的汉语基础、通过老师的讲解对汉语词汇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通过这样的一门课程,我更具体的学习到了现代汉语词汇,词汇学让我更深切的认识到了汉语。词汇并不是随口说说那么简单,它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学问,它包含了词的定义、词意分析、词的结构等等。脱口而出的一个词就是个大学问,就因如此更见激起了我学习词汇学的兴趣,让我想要搞清楚词和词组的关系,并且去分类词的结构。通过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以及老师推荐的一些书籍都让我兴趣大增,例如:张永言的《词汇学简论》、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其中都富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基本囊括了词汇学所研究的内容,书的内容丰富又不失调理,从一个知识点到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虽说是深奥但也会通过一些实例让大家懂得。词汇学老师在我们词汇学习过程中正如我们的指南针,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词汇学老师充分发挥了他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以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教学方法、以及诙谐的说话方式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老师总是会在课堂上带着我们分析一些词或是词组,当你深入其中时你会发现文字 语言的独特性,老师总是会挑选一些词汇让我们探讨、讨论,这样我们就很自然的主动参与,老师不仅会授予我们知识而且还会授予我们方法,让我们牢牢地掌握。只是就如同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我们不仅要找对学习的方向,还要积极的探索。词汇对于语言来说本来就十分的重要,我对汉语词汇的特点与结构有了一些了解。汉语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单独使用时就是词,不单独使用时就是构词成分。构词法语句法基本一致,这主要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根复合是新词产生的主要方法。当然汉语中有一大批词是属于外来词包括少数民族词语,音译外来词自古就有。汉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有两种情况:纯粹 音译或是半译音半译义。当然还有很多例如汉语中的四字成语等等。

现代汉语词汇是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着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新事物不断出现,旧事物也在不断灭亡,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的增加,迫使人们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从而间接地使人们的思想意识也不断发展。语言作为人们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也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学习过这门课程后,我意识到现代汉语词汇的丰富性,他继承了古代汉语词汇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吸收了其他方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吸收了其他国家民族语言中的一些词语。学习现代汉语词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让我们意识到词汇的重要性,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语言能力,我们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学好、掌握牢固。大学开这门课程,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这也是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不仅要积极努力的深入其中,还要用合理的方式去运用所学知识。在现代社会我们天天都需要交流,当我们每天说着一大堆的时候就应该反过来想想这个词我为什么就要这么用,它为什么就会有这么多的用法,充分学习汉语词汇真的会很深刻的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它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的词汇量明显增加,掌握很多个知识点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分类学习,例如:语音 词 词组,只要我们一个一个的去掌握就会容易许多了。词汇是一个句子的组成部分没有词汇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不管怎么样对词汇的研究对我们自身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对于一个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就更应该去了解以及研究,表达能力的强与弱是现在这个社会环境第一评判的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从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深入到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立足。

10.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 篇十

(关键词:汉语培训机构,上海中文培训学校)

对外汉语教师可以说在学习汉语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他们的经验,这样会使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更加方便。

但是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学习不像现在人们追求高效生活一样,可以把学习也快餐化,尤其是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更不能急躁,汉语作为众多语言中最难搞定的一门工具,最忌急躁!贪多嚼不烂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学习中文也不是完全没有方法可循,但是语言的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及语言环境发生不同的调整和变化。学习中文有没有最佳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呢?学习中文在大的方向上其实把握好三点,其他的细节问题就不会是学习的困扰了。

首先要有适合自己学习目标的课程,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教学,每个人学习都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是为了交际应酬,为了商务礼仪,是为了文化和学术研究,是为了深入中国的普通民众生活,这些不同的目的是不能选择同一种课程,同一种教学内容,同一种教学方式来完成的,需要这个中文培训学校有完整系统的课程,以及强大的教学研发队伍,为学员提供契合自己的学习课程。

其次好的课程是硬件,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则是其中学习最关键的环节,每个人学习中文的接受速度,和需要掌握的程度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能够根据学员的状况和学习要求,适时有效地调整课程,这样的老师才能让每一个希望学习中文的人能够快速有效地达到自己期望的学习目标。

最后需要朋友们注意的就是学习汉语,最不可忽略的一件事就是语言环境,这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让你把学到的语言快速跟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并能迅速考核自己的学习状况,掌握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加以应用,活学活用是学习语言的核心关键。一个充满普通话的学校,是学习汉语的最佳环境。

无论是谁学习中文都是一件非常不错的选择,她可以带你领略中国几千年的美妙文化,也可以感受这个神奇国度的人文风情,想要学好中文,想要在上海学习中文,找一些上海中文培训学校如早安汉语,帮助你成就梦想!

11.浅谈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的关系 篇十一

【关 键 词】英语;汉语;互相促发

在部分地区的小学阶段以及绝大多数的中学和大学阶段,英语在我国一直作为学校的主干课程得到了强化教授与学习。但是,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花在英语学习上的大量时间又占用了汉语的更好掌握时间。近年来,国外的“汉语热”与国内汉学学习的相对冷淡又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这不得不引起教育界及整个社会的反思。

一、英语学习的“过热”与“不热”

“目前我国的全民英语热是非理性的。”[1]——这是深圳大学英语系阮炜教授在《非理性英语热必须降温》一文中得出的结论。早在2007年底,阮炜教授就在网上发表了《用政策和立法降温变态的英语热》和《英语霸权与变态的英语热》(采访稿)两篇文章,谈到了教育界一些过分要求英语成绩、国外汉语热而国内汉语阅读比较冷的现象,以及英语学习效果与其投入不相称的问题。王岳川说:“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文化心态的西化权力,其中的后殖民文化意味不能不注意。”[2]由此看来,在一种不太正常的文化心态的驱使下,国内的“英语热”压倒了汉语学习吗?

2006年初,网上也有一篇名为《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的文章,文中指出曾经拥有悠久历史并记录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汉语,从清朝开始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在各种各样的政策引导下就慢慢地被英语这个“先生”所打败,它败在了中国的任何一种晋级考试(考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领导升迁、进职、评职称、进大城市找工作……)中;相反,《大学语文》课一直在高等教育领域里被冷落着,教师只是粗略地教教,而学生也只是象征性地学学而已。而在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都禁止用外国语言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不少移民正在争夺自己母语的教育权。[3]毫无疑问,这篇文章有言过其实之嫌,但是作者以诙谐的笔调提出了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那就是在教育体制和课程安排上,我们究竟该如何合理地分配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的比重关系。

从这些文章的观点和激起的热烈讨论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样两种对立的观点,即“英语过热派”和“英语不热派”。

“英语过热派”认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中,汉语学习在英语的冲击下步步后退,学生的学习时间被英语占去了一半甚至更多。这不仅造成了学生母语水平的下降,甚至还影响到了他们的专业学习,这一点在高等教育中更加突出。因此,此种观点认为,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国家级各种考试中对英语的过分要求,甚至可以取消一些英语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或在某些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

而“英语不热派”认为,在一个多元文化和相互依存的世界中,英语之所以成为国际交流的主要中介语言,它有其不可回避的历史原因。因此,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对英语学习的过分重视,恰恰相反,而是对它的重视还不够。在英语学习的关键环节上,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的投入,这就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手段来掌握它,再加上教法与学法不科学,因而造成了大部分学生“聋哑”英语的尴尬现状。因此,问题不是我们太重视英语了,而是我们花费了巨大资源,却做了一些无用功。

二、制约英语学习效果的症结

假如我们跳出英语学习“过热”与“不热”的思考方式,先来看一看下列一组数据,我想问题可能会变得简单一些。目前,全世界约有14亿人生活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45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全世界约有1/4的人在使用英语,还有1/4的人正在学习英语,即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数已超过了其母语人数。全世界70%以上的科学家能够阅读英语文章,大约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广播,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语传播,85%以上的电子邮件用英语誊写,90%以上的网络信息以英语储存,几乎100%的软件原代码都用英语编程。于是乎有人说,英语成了全球化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通话。

以上数据至少能够说明,问题不是我们该不该重视英语学习,而是我们该如何更加有效地掌握英语。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约有4亿人学过英语,高等学校中约有2300万大学生正在学习英语,这也包括各类英语专业的100万大学生。面对这组数据,人们经常质疑的问题是:既然这么多人学过或正在学习英语,但最后有多少人对英语能够听、说、读、写和译呢?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学习从本质上而言是对人思维方式的锻炼,知识转化成信息被储存在大脑中,它在潜移默化中对人具有一种塑造作用,也是对人的一种有意无意的综合影响。就语言学习而言,学生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门外语,而并没有掌握好它,其根本原因只能说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仅仅把英语学习变成了根据课本或字典的词汇表而强记单词,或在做试题时只做“单项选择”题的苦差事,其结果是他们花去了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却并没有取得他们想要的效果。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基本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乐趣,甚至对其“恨之入骨”。我们知道,语言学习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而就词汇知识而言,一方面,记住一个单词的音、形、义需要重复许多遍才行,有人甚至说需要83遍才能够形成长时记忆;另一方面,掌握一个单词意味着对该词汇的深度知识——意义(同义词、近义词及词的多义项)和搭配——的把握,甚至还包括对该词反义词的理解。就这两方面而言,试问有多少学生(包括部分教师)对词汇的把握达到了这个程度?另外,有些学生在词汇学习上一味追求量的增长,其实一个普通英美国家人的词汇量也只有10,000-12,000个。所以,词汇问题的核心还是一个有限词汇量的熟练程度问题。

目前,在国内的许多大型英语考试试题中,“单项选择”题一般都是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在汉语的习得中,并没有掌握多少汉语的语法知识就获得了其语言能力,但这并不能类比说习得英语也是同一过程。相反,笔者以为英语语法学习是更好、更快地获得英语语言能力必经的一条渠道,掌握英语语法并没有学生想象的那样难,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的初始阶段进行集中讲授。比如,“定语从句”和“非谓语动词”是英语语法知识的重、难点,教师需要明确告知学生英语中的“定语”和“状语”与汉语中相应位置的不同。否则,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基本上都是一些错误的“汉语式英语”。

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听读习得量”[4]要有效地大量增加。长期以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听力能力的训练,这违背了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无声”的世界里是学不好外语的。我们知道,语言习得过程中听力是整个言语学习的灵魂,它渗透在其他言语能力的外壳中。另外,学生在练听力时经常反映的听力材料中语速过快的问题,也只有通过长时间重复的练习才能根本解决。阅读量的增加也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如果说词汇量是单个词汇扩大的话,那么阅读量就是必要词汇的重复及扩充,这既有助于学生对词汇形成长时记忆,也能够帮助他们深入体会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及思维方式。人的记忆如果脱离了一定语境,则很难长时间地记住某事物。

三、英语与汉学学习的互相促进

语言真实地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它是一种文化状态和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延续历史、坚守现在与走向未来的血脉。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在各自的演变历程中缺乏充足的联系。但是,学习英语并非就意味着要以忘却汉语为代价,如果情况是那样,则宁愿放弃英语学习而掌握好我们自己的母语。

事实上,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从学理上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教师教法、学生学法和教材编排等各种因素。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是老生常谈的新问题,它们不会有唯一答案,也不会有最后的答案,一切应以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衡量标准。而在教材编排上,其内容的设计要能够突现出英语这门语言所承载和传递的思维模式、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也就是要体现出语言的人文性特点来。英语课程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有益的全球意识,并且理解和尊重异质文化类型的理念,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性判断。相反,我国目前流行的大多数教材,在体现语言的人文性这一方面都比较欠缺,而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层面上的内容和练习都过于庞杂和繁重。在当前教育教学大改革的历史时期,这一过多体现语言工具性而忽视语言人文性的教材编排模式,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改善。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而言,重视英语学习不会导致汉语学习的倒退。在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对外语的熟练掌握正好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参照系来反观自己母语的某些特点。历史上也不乏有这样学贯中西的学者,他们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诸如季羡林、钱钟书、王国维等著名学者。所以,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冲突,它们在一个更高的意义上是一种互补关系,两者可以互相参照、互相启发。比如,在语言工具性层面的书面和口头翻译中,一个母语不够好的译者,外语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面对的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语境,保持源语思想的纯洁性而不是使其变形或消解已成了当前翻译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汉英翻译中,要达到这一点,就更需要译者的汉语功力。笔者有时跟学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知道为什么你的英语学得不好吗?那是因为你的汉语水平还有待提高。”在外语学习中,有一种观念认为,要遗忘自己的母语知识才行,这其实是一种值得商榷的理论或假设,最起码能不能遗忘或该不该遗忘就值得思考。

在重视英语学习的同时,我们也绝不能忽视了自己汉语的继续提高。一般来说,母语是一个主权国家民族尊严与独立、民众享受文化权利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系统,她不仅仅是一种表意工具,而且也还能够创造意义。而就目前而言,西方文化和英语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也在向全世界扩展。相比而言,汉语的空间及其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化条件下目前仍处于弱势,但这意味着我们更要尊重和保护她。如果说任何文化的特性都展示在自己的语言中,那么尊重和保护语言其实就是尊重和保护文化,尊重和保护母语就是尊重和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因此,我们目前就英语学习应该更多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即在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上提出创新性的理论,并在多样化的实践中努力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决不可忽视了汉语的教授与学习。在语言之间比较优劣也是毫无意义的,拒绝去学习另一种或几种语言是狭隘的,而忘记自己的母语学习也是非常悲哀和危险的。

参考文献:

[1]阮炜.非理性英语热必须降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157.

[2]王岳川.汉语热与英语热的不同文化心态[J].北方人,2007(6):57.

[3]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EB/OL].ttp://wenku.ba-

idu.com/view/37a627bec77da26925c5b066.html,2012-10-23.

上一篇:法制办公室工作总结及第三季度工作安排下一篇:爆笑新郎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