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9篇)
1.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 篇一
酒店服务专业德育课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讨论文
一、加强德育教师的酒店服务专业知识学习, 增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
在技校德育课堂建构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德育课程体系,对德育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对本职工作的态度、看法都会对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 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而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还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良好的师德等人格魅力,才能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笔者通过自身对酒店服务专业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自觉消除对专业知识畏难怕苦的思想,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第一, 积极参加酒店服务专业的技能取证考试。为了更好地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实施酒店专业知识的职业素养培训, 笔者先后参加了餐厅服务员高级工及技师的学习考证。看到老师通过努力取得两个专业资格证书, 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
第二, 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利用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的机会, 笔者参与到酒店的服务部、备餐部、公共卫生部等部门学习, 亲身体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了解工作岗位职责, 再把自己亲身实践的体验融入到教学中。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而且让学生明白服务行业所应具有的良好的服务意识及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第三,主动与专业教师学习交流。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还要依靠集体和相关专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和专业老师一起切磋、探讨、交流, 不断加深对酒店服务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增强运用的能力。随着互联网十时代的到来,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 知识面也越来越广,老师的知识也要向纵深、宽广发展, 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同时, 德育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对德育教学的补充, 更是为了有的放矢地在德育课堂中对学生实施职业素养教育。
二、切实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技校德育课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突出职业性、实践性。
1.设计教学内容, 突出德育内容的`职业性
在遵循“ 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的理念下,对现有的内容或精简、或摒弃、或更新, 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和职业性元素, 使德育课教学内容与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相联系, 从而更加具体化与个性化。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做到四培养。第一,渗透人文关怀, 培养职业情感。德育课堂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专业情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比较关心的诸如实习、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客服纠纷等热点问题, 教师实事求是、客观地予以解答, 释疑解惑, 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体验。
第二,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对自我、职业、社会的认知, 使其正确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牵手走进健康快乐的酒店服务的准职业生活。第三, 联系工作环境, 培养职业责任。从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入手, 引导学生勇于承担家庭、社会的责任,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担负起工作的责任。第四, 结合专业标准, 培养职业习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结合酒店服务的工作环境和专业标准, 引导学生不断地调整、修正和强化白己已有的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改变教学方法, 突出德育方法的实践性
教育家杜威说: “ 教育即生活。生活是经验继续不断的重组和改造。” 德育实际上是培养人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 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综合采用自我学习、任务驱动、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同时有意识地选择与酒店行业相关的案例、事件、场景, 引导学生体现人物的职业性、代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行为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如: 在消费观的教学中, 学生了解了不同的消费心理, 于是设计了针对不同消费心理的人群,请学生作为服务员向客人销售酒店的招牌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 学生学会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应用, 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对酒店服务专业德育课堂的教学方法、内容的变化,较好地发展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技能因素,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三、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德育课的教学创设以贴近社会生活、联系工作实际为主,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为主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形成有利于提升酒店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形式。
1.以酒店名命名班级名
如14 9酒服3 1 班命名为3 1 酒店,平行年级中酒店班成了3 21 酒店。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评比、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 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及服务意识。
2.引入酒店的管理形式
将酒店开工前的礼仪问好成了课堂上的师生问好,将班级人员按酒店的分工予以分组, 分别为礼仪组、服务组、备餐组、营销组、公共卫生组。每一组根据目己的工作职责和特点参与课堂的讨论、活动, 相互切磋、指导、交流。
3.餐厅实训设备
进德育课堂课堂教学中把情境涉及的工作场景和设备也搬进教室,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 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及职湘素养要求的理解、运用和实践, 真正实现了“ 做中学” “ 做中悟”。
4.将德育课堂延伸到课外
德育的育人功能要延伸到课外, 把德育课的容量无限扩展,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课堂或课外,检验于实际, 再在德育课堂上进行交流, 以丰富学生的专业体验, 提升感受能力。
5.综合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
德育课的考核评价坚持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纳入评价体系, 结合酒店服务专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要求标准来确定学生的考核项目, 从课堂表现、课余表现等多角度、多渠道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让评价更直观更具体。这种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成了师生共同实现德育课教学目标的驱动力, 更内化为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
综上所述, 在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 技校酒店服务专业德育课教学坚持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坚持抓住德育课这个主阵地, 把职业素养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德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成长、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 篇二
1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普遍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作用,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平台,使学生了解职业素质的内涵、特征以及今后应当坚持的原则,因而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二是有利于培养国家专业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在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能够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人才建设当中,培养人才的职业素养得到重视,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而能够为我国培养国家专业人才,同时也有利于高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三是有利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有一定的区别,具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而实用性和基础性是其“双重特征”。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能够使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因而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特别是从当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多元化”的重要措施,因而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深度融合,这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尽管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已经融入了职业素养教育,但从总体上来看,对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比如个别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因而职业素养教育缺乏有效性;再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尽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但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和引导,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意识、职业操守教育明显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因素,应当引起各级各类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
二是职业素养教育缺乏创新。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积极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来看,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普遍都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进行教育,因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再比如一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职业素养教育更多地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导致学生理解不深、不透,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实践和锻炼,必然影响教育效果。
三是职业素养教育缺少互动。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因而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素养教育的互动性。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来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的互动性严重不足,学生无法对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感同身受,因而也就不可能入心入脑。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只有深刻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职业素养教育的互动平台,这一点应当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只有让学生更多地去实践、去思考、去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 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
一是强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重视程度。要想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给予职业素养教育以更加高度的重视,无论是思想政治课老师还是政工人员,都应当积极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好理念、好形式、好内容和好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素养教育步入更加科学化的轨道。比如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以及政工人员来说,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二是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模式的创新。对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来说,不能按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而是要在创新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方面取得突破,这就需要积极探索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重要的原则,制定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规划,加强对职业素养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特别是要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未来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对职业素养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比如可以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再比如可以经常开展一些职业素养方面的专题报告,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是完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职业素养教育互动机制。互动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这也同样属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通过有效的互动机制,能够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吸引力,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提升。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比如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更多的渗透来提升教育成效;再比如应当将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去实践和锻炼,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再比如还可以针对职业素养开展一些研讨会、座谈会、主题演讲、互动交流等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共享思想成果,进而提升自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素养教育十分重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国家专业人才,同时对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职业素养教育缺乏创新、职业素养教育缺少互动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使职业素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2015(7):23-24.
[2]杨莉.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23-24.
[3]翟藏库,李荣娴,赵英华.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与教学并举策略初探[J].职教论坛,2014(14):63-64,67.
[4]祝爱芳.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26):32-34.
3.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 篇三
关键词:酒店服务 德育 职业素养 实践
酒店服务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服务。员工能否提供优质服务,取决于他们的职业素养。酒店服务专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包括酒店职业道德、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对职业的认同等。这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作为技工学校德育课的实施者,笔者在酒店服务专业德育课上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发挥了政治课积极的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为学生对口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德育教师的酒店服务专业知识学习,增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
在技校德育课堂建构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德育课程体系,对德育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对本职工作的态度、看法都会对学生就业的价值取向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而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还要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良好的师德等人格魅力,才能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笔者通过自身对酒店服务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自觉消除对专业知识畏难怕苦的思想,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之中。
第一,积极参加酒店服务专业的技能取证考试。为了更好地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实施酒店专业知识的职业素养培训,笔者先后参加了餐厅服务员高级工及技师的学习考证。看到老师通过努力取得两个专业资格证书,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
第二,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利用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的机会,笔者参与到酒店的服务部、备餐部、公共卫生部等部门学习,亲身体验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工作岗位职责,再把自己亲身实践的体验融入到教学中。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让学生明白服务行业所应具有的良好的服务意识及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
第三,主动与专业教师学习交流。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依靠集体和相关专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和专业老师一起切磋、探讨、交流,不断加深对酒店服务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增强运用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老师的知识也要向纵深、宽广发展,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同时,德育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对德育教学的补充,更是为了有的放矢地在德育课堂中对学生实施职业素养教育。
二、切实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技校德育课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职业性、实践性。
1.设计教学内容,突出德育内容的职业性
在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理念下,对现有的内容或精简、或摒弃、或更新,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和职业性元素,使德育课教学内容与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和就业需求相联系,从而更加具体化与个性化。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到四培养。第一,渗透人文关怀,培养职业情感。德育课堂更多地关注学生对专业情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比较关心的诸如实习、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客服纠纷等热点问题,教师实事求是、客观地予以解答,释疑解惑,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体验。第二,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对自我、职业、社会的认知,使其正确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牵手走进健康快乐的酒店服务的准职业生活。第三,联系工作环境,培养职业责任。从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入手,引导学生勇于承担家庭、社会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担负起工作的责任。第四,结合专业标准,培养职业习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结合酒店服务的工作环境和专业标准,引导学生不断地调整、修正和强化自己已有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德育方法的实践性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是经验继续不断的重组和改造。”德育实际上是培养人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德育课的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自我学习、任务驱动、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同时有意识地选择与酒店行业相关的案例、事件、场景,引导学生体现人物的职业性、代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行为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如:在消费观的教学中,学生了解了不同的消费心理,于是设计了针对不同消费心理的人群,请学生作为服务员向客人销售酒店的招牌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会了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应用,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对酒店服务专业德育课堂的教学方法、内容的变化,较好地发展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和技能因素,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三、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德育课的教学创设以贴近社会生活、联系工作实际为主,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为主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形成有利于提升酒店服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形式。
1.以酒店名命名班级名
如149酒服311班命名为311酒店,平行年级中酒店班成了321酒店。在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评比、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及服务意识。
2.引入酒店的管理形式
将酒店开工前的礼仪问好成了课堂上的师生问好,将班级人员按酒店的分工予以分组,分别为礼仪组、服务组、备餐组、营销组、公共卫生组。每一组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特点参与课堂的讨论、活动,相互切磋、指导、交流。
3.餐厅实训设备进德育课堂
课堂教学中把情境涉及的工作场景和设备也搬进教室,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及职业素养要求的理解、运用和实践,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悟”。
4.将德育课堂延伸到课外
德育的育人功能要延伸到课外,把德育课的容量无限扩展,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他课堂或课外,检验于实际,再在德育课堂上进行交流,以丰富学生的专业体验,提升感受能力。
5.综合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
德育课的考核评价坚持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纳入评价体系,结合酒店服务专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要求标准来确定学生的考核项目,从课堂表现、课余表现等多角度、多渠道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合,让评价更直观更具体。这种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成了师生共同实现德育课教学目标的驱动力,更内化为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
综上所述,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技校酒店服务专业德育课教学坚持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坚持抓住德育课这个主阵地,把职业素养教育有效地融入到德育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成长、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庄志彬.德育课教学视野下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5).
[2]罗冬梅.谈职业院校德育内容的职业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8).
4.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 篇四
摘要:职业教育在学生培养的日常管理工作之外,更加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育,注重职业道德的建立,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导向的德育工作应该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认识,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感,锻炼学生的职业意志,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
关键词:职业素养;德育;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学生管理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尤为突出。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职业教育的特性更加显著,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之外,更加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育,注重职业道德的建立与职业能力的养成,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试图构建出一种系统开放的德育工作实践模式,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将德育的触角延伸到实践中来,延伸到校企融合中来,将实践贯穿德育工作知、情、意、行的全过程。
一、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德育工作新思考与探索
1.创新“知”的德育内容——以实践学分为平台,推行“显性+隐性”学生德育课程,培养实践与创新能力,大力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设立“岗证课一体”的德育显性课程。建立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力道”课、德育课、学生工作实践学分、劳动实践课程学分于一体的德育显性课程体系。对于未达到学分的学生辅导员要进行预警提醒,纳入学分的毕业资格审查范围之内。其中劳动实践学分中的学生参与宿舍区域的劳动实践纳入社区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内容,由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考核实践效果,按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奖惩处理,不需要重复登记和审核学时、学分。设立融“指导、实践、养成”为一体的德育隐形课程。德育隐形课程包括养成体系课程与实践体系课程两个方面,其中养成体系课程为诚信银行管理、学业预警管理、学生创新项目等。实践体系则包括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大学生新闻中心、大学生督导中心、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大学生形象指导中心等。通过融合指导、实践、养成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帮助学生在知、情、意、行诸方面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重视“情”的桥梁作用——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以境育“情”,打造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文化校园创设良好情境,以境育情。发挥企业办学优势,把企业文化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训等环节,使之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与职业人文素质。通过校企合作等渠道,开展丰富的职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引导学生精研专业技能,最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积极主动地就业、创业。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培养“技高品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之成为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规范,并内化成为共同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建设职业熏陶体验的物质文化。开展好校园内部文化墙、杰出校友墙、优秀实习教师墙、实习学生照片墙及专业文化长廊等建设。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将团队合作、务实执行、乐于奉献、勤于钻研等职业品质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认真落实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训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在日常德育中,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校外实训、社会实践、模拟企业情景等途径和载体,以实践体验式的教育形式实现校企文化融合的潜移默化。比如,大一新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参加优秀企业家校友讲座;大二学生模拟职业面试、职业技能竞赛;大三学生开展学习成果展和创业计划大赛以加深学生职业体验。在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生的职业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同时推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素质拓展证书三证制度,形成职业道德常规化教育体系。
3.增强“意”的自律性——以“诚信银行”为载体,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行为养成与考核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构建一个可视、可控、可持续改进的开放系统。全程记录学生在校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学校员工、学生家长、用工单位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育人资源;多点采集学生信息,形成信息终端(辅导员),全员参与,形成工作责任主体明确的格局。收集来自专业教师、辅导员、学工处、保卫处、后勤集团、宿管中心、学生社团、实践企业等多个评价主体的信息,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信息,发现学生的问题,能更有针对性地、更细致地开展工作,帮助学生顺利成长。对学生进行量化的行为养成与考核。将学生行为养成管理平台,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从学生一入校就为每个学生建立各项教育管理规范,并将学生在校的所有表现、取得成绩详细地记录在信息平台,给予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关照,促进学生培养受用一生的良好素质,为学生提供可以终身受益的财富。建立并利用“大数据”,在学校时空范围内覆盖全体学生和贯穿学生三年,通过组合、比照能表达学生状态特征的数据,为学生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利用“大数据”解析学生个性。老师通过查看学生电子信息档案能够解析学生个性,为更充分地了解学生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打下基础。通过系统中的学生工作实时数据通过平台中的数据,管理者们能够通过监控内容看到学院学生情况及学业情况管理、行为养成管理、成长成才服务等数据,通过以上数据,管理者能够制订和实施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4.强化“行”的实践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推进“为人民服务工程”,实现学生知行合一,培育出德技双馨的现代职业人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入人才培养方案、教案,走进课堂、学生活动、学生头脑。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进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共增设8个学时的为人民服务思想专题教育内容。第二,进教案。编好《为人民服务思想专题教案》,做好多媒体教学课件,其中包括PPT课件、案例库、视频库等。第三,进课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从听、说、看、读、写、察6条路径开展为人民服务思想专题教学,教学时数为8学时。第四,进学生活动。组建“为人民服务部”,通过打造学生系列品牌活动,使为人民服务思想进入学生活动。采取社团化运作模式,打造“为人民服务工程”学生系列品牌活动。建立“为人民服务部”,打造四大品牌学生活动:“我的中国梦“”志愿者之校”“科技进社区”“青春三下乡”。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采取社团化运作模式,开展主题教育使为人民服务精神内涵在广大学生参加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实现以活动教育人、以活动鼓舞人、以活动引导人的目的,打造校园公益服务品牌项目。第五,进学生头脑。将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贯穿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使为人民服务思想深深植根于学生头脑。
二、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德育工作新思考
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培养基础扎实,技能过硬,素质优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以项目建设推进构建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一是推进奉献意识培养和文明行为养成的“为人民服务”工程。主要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主题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感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同时,加强礼仪教育,服务教育,提升学生文明意识,倡导奉献精神。
二是推进宿舍治安整治与宿舍文化创建的“宿舍6S”管理工程。主要是强化宣传,落实巡防联动机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提升学生安全意识。针对内务卫生开展“6S”整治活动;抓好宿舍区内党团建设,形成示范引领;以学生宿舍栋区、寝室为单位开展主题活动,做到每学期有不同侧重点,每月有主题活动;开展第三课堂讲座,生活辅导员每月针对所管楼区开办文明修身、形势政策等知识讲座。
三是培育学生职业素质与推进学生就业力提升的“职业教育周”工程。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就业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通过图片资料、视频播放、现场体验、学生技能展示等多种形式,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教育教学成果、毕业生成才典型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进行展示与宣传,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职业素养与就业的关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与咨询,加强就业市场拓展和学生创业力的培养,在新的职教发展形势下再接再厉,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继续走好特色和创新之路。四是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德育两课程”工程。建立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力道”课、德育课、学生工作实践学分等于一体的德育显性课程体系。对于未达到学分的学生辅导员要进行预警提醒,纳入学分的毕业资格审查范围之内。同时,建立融“指导、实践、养成”一体的德育隐形课程。德育隐形课程包括养成体系课程与实践体系课程两个方面,通过融合指导、实践、养成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五是推进一站式服务的“大学生事务中心”工程。主要是组建大学生素质培育型社团,负责推进学生素质实践课程的开展;实践项目的建设,并对实践成果集中展示,以提升实践课程质量,形成品牌活动;依托CRP平台,对应学院二级部门职能,开展一站式服务,切实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英.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的创新思考[J].时代教育,,(10).
[2]丁立群,唐静,鲁凤宇.以就业为导向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5.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培训 篇五
课程背景curriculum background
现代社会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不仅仅是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还需要职业经理人通过塑造个人的专业形象、提升公司公众形象。职业经理人频繁面对各种商务场合,要想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得体,符合公司品牌形象着实不易。本课程帮助职业经理人在商务交际的任何细节中,都能有专业且自信的表现,赢得尊重。
课程目标curriculum objectives
提升职业经理人职业素养和专业形象 使自己的举手投足更具魅力,从容应对各种社交场合 学会着装庄重、举止优雅、言谈得体,彰显高贵品味
授课方法Teaching methods.
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故事 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头脑风暴 实战演练,游戏
课程大纲curriculum introduction
一、职业经理人的内涵
1.经理人就是对其他人的工作负有责任的人.----彼得•德鲁克
2.高端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能力
3.高端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4.职业素养和专业形象
5.职业形象是职业素养的外在呈现,6.职业形象,辉映职业经理人的智慧与才华,是内在的忠实呈现。
二、塑造自信,卓越的职业经理人形象--让外表帮助你成功建立社交圈子
1.印象管理---塑造美好的第一印象
2.肢体语言管理—无声胜有声
3.外表管理---出色的外表可以提升你的整体水平
4.服饰管理---你的服饰告诉了所有人你是谁:
5.职业经理人出席高端商务和社交场合服饰的基本要求(绅士,淑女篇)
6.表情管理---21世纪制胜法宝
7.语言管理----你一开口,我就能了解你
8.为成功而着装---服饰写满社会符号
9.妆容管理----了解自己的肤色,脸型
10.不要让鞋出卖了你的生活品质
11.细节体现品味--饰物的佩戴要领
12.皮鞋、袜子也不可忽视
13.修饰你的双手
三、职业经理人必须掌握的武器---商务礼仪
1.见面礼仪(握手,称呼,问候,介绍,交换名片)
2.迎来送往礼仪
3.商务会议礼仪
1)参会者礼仪
2)主持人礼仪
3)发言者礼仪
4)鼓掌礼仪
5)入场及退场礼仪
4.商务宴请礼仪—了解东西方差异
1)中餐、西餐、日餐特点与餐饮分类:宴会、招待会、工作餐、便餐;
2)中餐:摆台、餐桌、座次安排、入座及退席礼仪、开宴时刻、摆筷礼仪、斟酒礼仪。
3)西餐:着装要求、点餐礼仪,上菜顺序、西餐餐巾的用法、刀叉的用法,饮酒礼仪
4)结账礼仪
5.商务酒会礼仪
1)冷餐会
2)小型酒会
3)生日酒会
4)产品发布会
5)公司成立纪念会
6)艺术品展会《结束后的酬谢酒会》
6.`其他细节
1)手机礼仪
2)信函与电子邮件礼仪
3)乘车的礼仪
4)陪同娱乐活动的礼仪
5)商务送礼礼仪
6)送别商务伙伴的礼仪
四、人性修炼,升华气质—高端职业经理人必须修炼的20大要素
1.看清楚自己的角色
2.降低你的声高
3.优雅的接受赞扬
4.记住对方的名字
5.总是让自己打扮得专业得体
6.学会良好的社交技巧:真诚对待别人
7.谦和,包容
8.尊重所有的生命
五、角色扮演,实战演练
讲师介绍 Teacher Introduction
Lisa Wan(万里红)
百乔罗首席讲师,瑞籍华人
【学历及教育背景】
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聘礼仪专家
中国形象设计协会专家团礼仪学首席讲师
2007时代创新先锋人物教育专家
国际商务人员考评委员会专家委员
日本FLD株式会社社长
日本Vision tech株式会社亚洲区总代表
美国棕榈滩礼仪学校中国地区总代表
【管理实战经验】
出生于中国上海。以欧洲的瑞典为中心作为项目协调者工作生活了十年左右。1996年赴日。1998年考入东京经济大学国际交流学部、2002年作为同大学首家大学生创业者建立了支援日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咨询公司FLD。是一位拥有相当丰富知识和实力的国际商务专家。现主要来往于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讲师在中国、美国、日本、瑞典、欧洲等多个国家生活、工作、学习过,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都十分的了解,并且讲师也亲身参与和策划过各种大型商务活动,更能结合理论与实际,为企业解决对于国际商务礼仪的困惑。
【授课特点】
从宏观到微观,大气磅礴的礼仪观点与礼仪细节相结合。有震撼的力量,触动学员心灵,激发学员学习热情。打开学员心扉,提高学员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内容生动,更多国际案例和新颖观点引人入胜。不停留在形式上的礼仪,与理念、意识、企业文化相结合。
【荣誉客户】
企业型客户:
德莳隆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索尼物流、奔弛中国、南京富士通、福田实业集团、新联康、汇丰银行、小松中国、花王中国、苏州联创国际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万千百货、康友四季、HKG、杭州NEC、中电电子、永大电梯、爱普生中国、上海故事、内野集团、维音数码、香罗奈(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丝绸集团品牌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雅狮设计有限公司、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杨浦支行、浦发银行外高桥支行、浦发银行普陀支行、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丽丰控股、紫泉饮料、大纲集团 学校型客户:
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立信会计学院、义乌工商学院、河北衡水电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旅游专科学校、…
酒店型客户:
上海虹桥宾馆、城市酒店、中油大酒店......政府机关客户:
中国形象设计协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静安区人民政府、苏州高新区、杨浦区工商联
6.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 篇六
【内容摘要】
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持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而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容乐观,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社会领域的转变,需要在学校期间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因此,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与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有关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的探讨数不胜数,古人曾以“立业成家”作为人一生当中的两件大事,可以看到,职业的成败直接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职业的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近年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业院校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学校环境向职业领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职业素养。同时需要认识到,这种素养的具备绝不是朝夕可获的,因此,职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素养从意识层面包括秩序意识、合作意识和尊重意识,从能力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系统的研究,促进大家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国家职业教育政策为指导,以现代社会对劳动者职业素养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根据中职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优化教育实践,完善教育评价等活动,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又高效能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与管理模式。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课题研究思路
通过开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等的调查研究,充分认识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以培养德技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本校实际和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六项子课题分类研究,探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形成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都较强的基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中职育人模式。
2.课题研究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3.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企业中人才素养的现状和对人才素养的期待,了解当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和培养方式,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具体的活动,做到在行动中研究。
(3)个案研究法。以学校各专业为例,把研究点分解到相关班级、学生和相关企业。(4)经验总结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成功实例进行系统分析,使研究成果上升为系统、科学的经验和理论。
二、研究内容
(一)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德育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寓德育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寓德育于规范的常规训练之中,寓德育于各项实践活动之中。通过课堂教学(职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等)、常规训练(3Q7S管理活动、道德实践周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行为习惯。
(二)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落实必须开设的系列课程,如《人文素质系列模块》《职业生涯规划》《沟通与表达》《中职生应知应会知识》《礼仪与人生》《艺术欣赏与美育》《健康与养生》《军旅、草原、校园歌曲演唱》等,并能在教学内容(有
用、乐学)、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教学环境(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课时比例(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的比例)、教材应用(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教学手段(构建网络学习的平台,创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校园文化训导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营造一种特质校园文化,一个深厚的学校文化符号,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包含着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热爱生活、敬重生命的生活理念,不计回报、生机勃勃、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不畏艰苦、勇于探索、奋斗搏击、果决刚毅的思想精神。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的建设,营造职业教育和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开阔的心胸,吃苦耐劳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崇敬生命和敢学、敢做的健康情怀。
(四)心理健康教育推广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它兼有矫治、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但预防和发展重于矫治。通过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健康阳光、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五)以综合考评为导向的学分评价模式研究
该模式侧重于通过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包括学业学分和德育学分的考评,这是融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载体于一体,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考评内容体现了学生要努力的方向,考评结果反映了学生的达成状况。通过考评,全面了解和衡量学生的思想表现及其发展水平,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达标程度,知识水平和技能状况,促进学生职业思想品质和职业知识技能全面提升。
三、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命题
1.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注重。以前那种一辈子就指望某个专业或一种职业吃饭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中职院校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一样重视,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不少中职生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恕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学习懒惰,纪律松弛,挥霍浪费等不良品质。这些学生的职业素养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目前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中职生对加强职业素质教育不以为然,不能够认真对待职业技能训练时严格要求,职业素养表现令人堪忧。大众对中职教育的热情,主要是对学生就业期望比较高。如果学生毕业时很难就业,家长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人们对中职教育的不满势必会增加,这必然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2.职业素养教育是职校生就业和创业的深层次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家长和学生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赋予了很高的期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是中职生最重要的人生诉求之一。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面临着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校园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虽然各行业都有各自的行为准则,但各个行业对求职者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
因此,要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高尚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培养中职生树立敬业精神并且养成奉献意识,使中职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伎命感。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较快地适应各个职业的要求,进而成长为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为自己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固的平台。
(二)现状和问题分析和解决思路
1、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1)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如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有调查表明,目前大量高校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知之甚少,不知道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些学生入职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公司环境,组织忠诚度较差,频繁出现跳槽现象。职业院校学生求职过程还存在缺乏诚信的问题,如:夸学校习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这些问题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意识比较淡薄、职业价值观模糊、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状,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
(2)职业观念不强
从《职业》杂志等相关的调查来看,有52%的职校生从没有考虑过要找的行业是什么样子;对目标单位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回答“不清楚”的人占23.9%,回答“还行吧,大概能想象”的人占33.9%;同时,有51.4%的人对“你清楚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吗?”感到茫然。这些问题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念不强,大部分学生在学校还是为顺利毕业拿到文凭而努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3)职业心理素质较差
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了解不够,不能够很好地给自己定位。有时自视过高,当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时,就认为自己没用,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又定位太低,目标很轻松就达到了,这使他们又产生了自负心理。工作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是很正常的,但部分职业院校学生不能很好地正视和处理这些问题,抗挫折能力较差,无法承受所遇到的挫折,有些学生甚至会因此走向极端。种种现象,折射出职业院校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它与用人单位所需求的员工心理素质相去甚远,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问题原因分析(1)学生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如今,在学校里面,大多数同学失败时会认为是自己不具备取得好成绩的能力,这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由于一次的失败可能导致同学失去继续做某件事情的信心,长期下去大家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以至于有的人在一新事情的之前就会打起退堂鼓。正是这种自我效能感的低下,不少同学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感,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了迷茫。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社会上必然会影响就业。
(2)对自己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职业观差
第一,在学校里,学生职业观存在诸多偏差,包括强调个人职业价值,忽视社会责任,很多同学都是为了以后能找到更多的钱儿忽略了自己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第二,就业缺乏自
主性,存在依赖心理,有些学生不善于推销自己,把求职当作学校、老师、家长的事,坐等工作自己找上门来,大都期望一毕业父母和亲戚就帮自己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第三,职业认识模糊,对自身专业缺乏认知,大多数同学不知道本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对以后的就业不明确,同时职业规划不足,缺乏职业发展目标。
(3)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到位
学校缺乏个性化就业辅导,就业指导机构的作用有待增强。应该提出从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就业观念更新、加强就业指导、普及职业规划教育等方面纠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观偏差,更好地引导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
3、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具体路径
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表现,职业素养更多的体现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品质特点,属于职业院校学生求职的“软件”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
一个人进入职业生涯,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是要通过职业这一平台来实现的。在学校职业准备阶段,职业院校学生确立什么样的职业观,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才能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健康幸福的做好铺垫呢?现实中,有些人一生荣耀,可问其是否幸福,有的人答案是否定的;有的人虽然没有显赫地位,但是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生活,生活得非常快乐,这与他们的职业观与职业理想密切相关。
职业理想有其目标价值,具有超前性和导向性的特点, 对人们能够产生吸引、激励作用。由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种种变化,有些职业院校学生对前途感到困惑、空虚。所以,在学校时代只有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价值观,才能把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引到积极、健康的方向,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塑造健全的个体人格。
(2)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该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社会角色道德,既有各个职业所共同具有的一般要求,又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每一个职业院校学生都应恪守“高度的责任感、对工作敬业、遵守职业规范、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准则。
(3)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是帮助职业院校学生解决在未来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如:职业角色意识、抗挫折能力、健全人格、交往能力、成功心理的培养等,这些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
工程。大部分学生都不同层度的有一些自卑心理,这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因此,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当然,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也是与个人的能力高低分不开的。
四、主要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专著
1.杜俊.中职生职业素养及能力提升系列教材,2014.(二)校本教材
1.杨美英.职业素质课程体系的建立,2015 2.丁惠炯.飞扬青春 璀璨华章 —— 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文学社”作品集,2014.(三)研究论文
1.杜俊.中职生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教学模式改革.2014.2.杨美英.中职生职业素养和能力调查报告.2013.3.杨丽仙.职校生英语能力培养模式的重构—— 在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语境下的英语教学探求[J].语文学刊,2015(5).4.杨丽仙.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视阈下的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法探析[J].语文学刊,2015(6).5.戈天宝.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刍议 —— 基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
6.李霞.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相关问题分析[J].语文学刊,2013(2).7.李霞.职业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刍议 —— 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变革视域下[J].语文学刊,2013(3).8.王拎峰.中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之路径探析[J].语文学刊,2014(4).9.韩文章.语文教学在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 技能型人才人文素质视阈下的“语文”学科建设[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10.刘雪松.谈中职幼师专业声乐基本训练模式[J].语文学刊,2013(3).(四)研究报告
1.杨美英.中职生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研究报告.2014.五、参考文献
(一)著作
1.[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2010.2重印).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冯振生.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刘启娴.世纪之交的国际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刘启娴.世纪之交国际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0.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组编.世界62个国家教育概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组编.国外高等教育调研报告[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职业教育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4.冯晋祥.中外职业教育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永州职业技术学校编辑.全国职业教育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资料汇编(内部资料).2002 16.严忠实.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理论导引)[M].上海:商务印书馆
17.曾绍元.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8.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琳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0.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1.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2.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3.李蔺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4.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5.王前新.职业教育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6.刘兰明.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7.吴岩.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8.邓泽民,陈社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29.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0.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1.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二)论文
1.未来5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构想.中国教育报,2003.2.23 2.李大伟;张雪梅;;建立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搭建中职德育新舞台[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3.温景文.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考察与分析[J].辽宁职业教育学报,2002(1).4.丁惠炯.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高技能人才管理政策选择[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11(8):40—42.
5.丁惠炯.魅力发掘与兴趣培养 —— 职业教育文言文教学改革视域下的策略研究[J].语文学刊,2012(2):154-155.
6.丁惠炯.职业院校“校报”在语文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析 —— 以“大语文”能力为研究视角[J].语文学刊,2013(2):68-69.7.丁惠炯.复合型人才需求语境下职校“校报”记者培养诸问题[J].语文学刊,2013(4):89-90.
7.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 篇七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职业素养,教育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 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 将二者进行结合, 是对高职教育的一种创新。 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性。 高职院校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院校, 一切教育活动都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目前, 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发挥。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意义与可行性
(一)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意义
第一,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在高职院校中,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将学生视为学校教育的服务者,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 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技能提高, 也要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让其具有职业素养, 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员。
第二, 有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 德育, 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与实践活动, 培养具有品德与职业能力的人才。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的结合, 能够让课内外的教学资源结合起来, 促进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有效利用。
(二)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第一, 教育的对象一致。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职业素养教育, 其教育的对象都是高职院校的学生。 两种教育的施教主体都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以及班主任。 统一的教育对象与教育资源, 使二者融合具有可行性。
第二, 教育目标一致。思想政治教育, 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职业素养教育, 是为了提升学生在职场中的思想素质。虽然教学内容不完全一样, 但目标都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成长, 提高其综合实力。 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是其统一的目标。
第三, 教学内容交叉。 高职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 引导学生建立远大理念,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职业道德教育, 重视学生职业情感培养以及良好职业习惯的引导。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者在内容上的交叉, 使二者具有融合的可能性。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方法
(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素养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思想。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 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重要内容, 职业素养教育也不能缺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思想地位, 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中明确建立个人发展的思想与素养目标, 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结合。 比如, 在对采矿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要重视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等几点内容;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要注意精准、细心等内容;对学前教育专业, 注重爱心、耐心、细心等, 并将这些良好意志品质的实现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都适用的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才能让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直线上升。
(二)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学生的个人素质, 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 以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个人道德, 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是必要的方式。 针对学校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方向, 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整合课程体系, 做好教育规划, 才能保证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
首先, 在入学第一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正确的思想观点进行理性认知。 给学生接触与接受正确思想观点的时间, 让学生在第一学年认知自己, 认知正确的思想观点, 在反思中进步, 于进步中反省。 其次, 在第二年, 引导学生大规模地实施自我行动。 经过一年的思想政治学习与职业素养学习, 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专业有了全面的认知, 更能体会到职场对自己的需求。 让学生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职业素养教育活动中的内容改造自己, 提升自己综合素质, 才能促进学生改变。 最后, 在踏入社会之前, 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个人思想政治水平与职业素养进行总结, 并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己对自己专业的理解, 促进学生在交流中进步。
(三)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创建校园文化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立, 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得以自然结合。 企业文化创造校园文化, 让学生感受更真实的社会, 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更能让学生意识到职业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具有无形的育人作用,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有利于学生快速成长。 高职教师可以利用各个专业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 像财经专业或者贸易专业的教师, 可以讲一讲丝绸之路与京杭大运河等经济类的历史事件, 向学生传递贸易企业的工作内容与氛围。 多种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 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全面建立,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建立有直接影响。学生只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 提高职业素养。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起来, 给高职学生更加明确的职业与人生引导,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的方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是高职院校适应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
参考文献
[1]魏启晋.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7) :19-20.
8.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 篇八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职业素养
当前,培养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团队合作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性目标。教会学生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让他们养成产业工人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是更加艰巨的重任。
一、校企文化脱轨的影响
案例1:我校一名教师带学生去一家企业实习,进入车间后所有的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工位前,有一名男学生把一只脚放在焊机上,部门经理看见了,就对带队老师说:“这名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养成,他不适合在我的企业工作。”而就是这名学生连续两届获得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
案例2:我校学生张某,在自己的顶岗实习报告中写道:“在学校,我们不穿校服、迟到,老师会严厉的批评或耐心地讲道理,要我们改正,但我们总觉得就为这一点小事说我们有必要吗?总是无所谓。但在企业就不一样了,只要是与企业管理条例有关的事我们犯了错,就和我们的工作、工资挂钩,我们整天都提心吊胆的。”
上述两个案例,典型地反映了学生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培养,根据我们调查,中职生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是比较普遍的。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培养学生的校园文化与管理学生的企业文化脱轨。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当下大多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照搬普教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学校师生在谈及自己学校的特点时都是如数家珍,有体育节、校园艺术节,有读书活动、迎新文艺演出等活动。学校整体环境也与普通中学大同小异,置身于这些学校无法感受到职业的气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很难找到职业学校的特征,与企业文化、专业文化严重脱节。
三、社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0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加强学校教室环境建设,使之成为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学习场所。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通过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纪律、规范、流程,展示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展示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增强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四、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法和途径
1.环境建设与企业文化接轨
校园环境布置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例如,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一次教室环境评比,要求同专业的班级按企业的标准去布置自己的教室;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知名企业家的事迹,把学校广场建成“企业文化园”,着重宣传与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室,并在实习室张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
2.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标准与企业文化接轨
中职教育有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利用德育课这个主阵地,对德育课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增添企业道德规范、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等新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另一方面要从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3.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接轨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在传统学生管理制度基础上,尝试建立新的“准职业化”管理模式。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需要来进行制度建设,恰当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校企合一”的值周制度,让各班有计划的参加学校的服务管理、校园保洁,学生“到校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礼貌意识和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4.校企合作与企业文化接轨
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合作。例如,我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开展了“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两进”,“教师走出课堂到企业实践,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习”的“两出”和“经理老总讲规划、专业技术人员讲技术、能工巧匠将经验、毕业学生讲体会”的“四讲”活动。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聘请合作企业人员和在合作企业做出成就的我校毕业生来校讲学,培养学生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把学生带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真实环境,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
5.学校活动与企业文化接轨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例如,举办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为学生创设就业实践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角色的同时,学会交流、合作、竞争,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利用专业技能进行各种电器义务修理,加强劳动观念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总之,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吸收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旭曦.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7,(7).
9.职业素养与职场礼仪 篇九
助理电话:187681001
32职业素养与职场礼仪
课程时间:2天
课程大纲:
一、职业化的精神
1.敬业-成功之本
2.文化认同
3.职业人道德
4.职业化心理特质
二、职业化的习惯
1.高效工作
2.团队合作
3.从优秀到卓越的习惯
4.主动积极的习惯
5.要事第一的习惯
6.人际关系领导的习惯
7.同理心沟通的习惯
8.持续更新的习惯
三、职业心态
1.尊重、自信
2.感恩、包容:3A原则
3.平等、合作
4.阳光心态——快乐工作
5.空杯心态——学而不止
6.积极心态——自动自发
7.老板心态——多快好省
8.共赢心态——修炼情商
四、职业意识
◆ 认识职场
◆ 个人和企业的关系
◆ 何为职业意识
81001
32◆ 员工应具备的十种职业意识
五、职业化素质
1.什么是素质?
2.什么是职业化素质?
3.职业化素质包含四个层面:
身体素质
能力素质
心理素质
道德品质素养
六、职业化的形象:
1、职业人的仪容规范
精神状态
发部修饰
如何画个清新自然的上班妆
2、职业人的仪表规范
职业着装的三大原则
职业着装的七大禁忌
服装佩饰的三个原则
职场着装礼仪规范及技巧
3、职业人的仪态规范
优雅形体的练习
站姿:优雅而专业的站姿
坐姿:坐姿的几种类型
走姿:走姿的要点、引领的礼仪
蹲姿:如何在整理物品时呈现优雅的蹲姿
手势语
职场的界域语
信息的完全传达=(7%)讲话内容+(38%)语音语调+(55%)视觉感受
七、职场办公礼仪
1、电话礼仪
电话形象90%靠声音传达
接、打听电话的礼仪
接、打听电话流程
2、与人相处的礼仪
礼仪是人际关系的人滑稽
81001
32与同事相处的礼仪
与上级相处的礼仪
如何赢得领导的赏识
3、沟通的礼仪
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沟通方法及礼仪
上行沟通
下行沟通
平行沟通
客户沟通
如何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高效沟通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事前准备
步骤二确认需求
步骤三阐述观点——介绍FAB原则
步骤四处理异议
步骤五达成协议
步骤六共同实施
4、待客礼仪
奉茶的礼仪
位次的礼仪
5、行进中的位次礼仪
常规的礼仪
楼梯的礼仪
电梯的礼仪
出入房门的礼仪
6、名片的礼仪
交换名片的顺序
名片的递交
名片的接受
名片的收存
7、介绍的礼仪
称呼的礼仪
介绍自己
介绍集体
81001328、握手的礼仪
握手的要求
握手的顺序
握手的禁忌
9、乘车的礼仪
上下车的礼仪
【职业院校德育课与职业素养的融合论文】推荐阅读:
职业院校人文素养06-16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创业素质培养论文08-22
职业心态与职业素养08-30
大学职业素养论文11-20
学习《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心得体会10-27
教师职业素养与能力11-02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