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2024-10-04

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精选8篇)

1.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篇一

XX年11月至12月,我有幸参加了由省教厅主办在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中进行的“广东省美术骨干教师跟岗培训”。聆听了各位专家和特级教师的讲座,认识到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个人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特进行此方案的设计,考虑到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方案设计不宜过于长远。

先制定一个短期的五年计划。

一、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1)教育,作为一种支撑个人事业发展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这个个体与个体、民族与民族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凸现出它的战略地位。每个人要想生存,离不开教育;每个人要想发展,更离不开教育。这种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使教育顺理成章的成为一种事业,而且会成为需求最强劲、生命力最顽强、后续发展最风光无限的炙手可热的事业。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队伍优胜劣汰的过程。如果我们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得不断发展,进行自我超越,这是生存的基本需要,同时,“进步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某个群体的优异分子,试想,能在强手如林的广东教育界拥有一席之地,该是自身价值多么有力的体现。

(2)珠海二中是一所全国示范高中,为我进行素质磨练、开展教学研究、提升岗位竞争力提供了优势平台。虽然是公办学校,但从制度和用人机制上上保证了我必须处在一个不断充实和发展完善自己的上升状态中。学校管理严格,教研氛围浓,为我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许多物质、学术、时间上的便利和优越的条件,想精心把我锻造为教学骨干。

(3)作为教育世家,我的家庭具有浓厚的学习氛。

因此,无论从个人生存还是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无论从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还是外部环境提供的优越条件看,我都处在一个非常优越的适合于成才的环境里,同时也拥有许多内在和外在的成长动力。因此,制定个人职业生涯方案既可以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少走弯路,也可以时时警醒自己不懈怠,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挑战

(1)年轻同志专业发展速度较快,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上面还有空降兵,稍不注意,就会落后。

(2)应试教育气氛太浓,素质教育还未全面推进,教育家办学和实现教育理想的环境还未完全具备。

个人专业成长历程与个人优势

进入大学后,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我高中毕业以后自己做出的选择。参加工作后,凭着自己的热情一头扎进了教学,工作不敢稍有懈怠,进步动力足。身体健康,能承受较大强度的工作和研究量,但性格比较急躁,做事缺乏三思后行的耐度,凡事容易知足,危机感不强。在追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之时忽略了严谨。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教师生命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自身不足

(1)由于从教时间较长,持续投入情感,已产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稳定停滞阶段,缺少创造力,缺乏挑战性。

(2)学习方法不当,不知道怎样写文章。

二、五年发展总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的五年目标是:达到教育硕士水平;争取评为附教授级高级教师:有一两篇高资料的论文。

三、具体任务、措施与检核指标

1、师德修养

(1)依法施教;(2)协作进取;

2、教育(德育)方面

(1)承担工作积极参与;(2)扶困培优积极展开(3)班主任工作

3、教学方面:

(1)教学设计认真备课(2)课堂教学管理到位(3)教学实效优秀

(4)公开课积每学期一节(5)专业学习不放松

任务1:在继续发扬轻松幽默风格的基础上,突出和强化课堂教学的严谨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精品。

措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周选一课时进行实况录像,根据录像暴露出的问题对症下药。

任务2:编写完成校本教材《摄影构图训练》

措施:上课时段搜集素材,寒暑假集中撰写

4、教育科研

(1)课题一项(正在选题)(2)论文两篇

5、学习进修

(1)学历进修积极参与(2)交流短训积极参与(3)校本培训认真参与

要使自己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唯有牢记:

一是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二是有平和的心态;

三是有坚持不懈的恒心;

四是有敢于暴露缺点、改正错误的勇气;

五是有敏锐的研究意识;

六是广泛参与、积极合作。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2.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篇二

一、读写结合,拓宽视野

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有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需要足够多的理论引领。跟岗教师长期扎根教学一线,缺乏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和空间,为扎实开展此次培训,使跟岗教师有促进和提升,首先是引领他们从日常埋头苦干的工作中短暂解放出来,投入到理论的研读中。有了更高、更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才能让跟岗教师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找到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 一) 阅读新课改的理论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 “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当今社会知识突飞猛进,科技日新月异,学生千差万别,教育千变万化。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坚持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精通学科知识,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履行教育的职责,才能面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迎刃而解。

新课程改革是针对我国传统教育弊端进行的改革,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深入人心,深受师生的欢迎。跟岗教师来自基层农村,对新课改的认识,用他们的话说: “和城市学校不能比,差距太大,感觉一下子要转换观念,放弃已习惯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难度,迫切需要在思想理论上、专业知识上、实践行动上武装自己,各方面都需要学习、补充和提高。”通过组织备课、说课、研课、听课、上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他们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边总结边反思边研究边实践边学习。不断充实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发展新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武装和教学改革实践的磨炼,跟岗教师对新课改的教育科学理论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影响他们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的面貌,教育效果随之提高。

( 二) 阅读教学一线名师书籍

跟岗教师刚到基地培训学校,一切都是新鲜的,该从何开始? 思想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水平,水平决定表现。因此,要在教育教研上给予跟岗教师足够多的理论引领。本着与学科相结合、与提高个人专业素养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指导教师可以给跟岗教师推荐魏书生的《魏书生学习方法》和《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 篇》以及《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与名师同行》、《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等理论书籍。同时,对推荐学习书目进行一定的简介,并提出学习要求。通过交流读书心得,从专家名人的先进理论中寻找支撑点,更新观念,悟得教学技艺。

( 三) 读写结合提升阅读效果

在专业阅读过程中,写比读更重要,只读不写,常常是泛泛而读,随兴所至,往往是边读边忘,犹如走马观花,不会留下深刻印象; 而边读边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就会认真地读,反复地读,仔细琢磨,深入思考。写的过程,就是吸收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只有在写作过程中,外在与内在、经验与幻景、感性与理性才能在一个时空中完满地呈现,也只有一篇又一篇文章,才能在阅读与教学之路上作为台阶垫高教师遥望的视野。所以在实施跟岗教师培训项目中,应大力提倡、推崇跟岗教师不仅要多读,更要多写。写能推动阅读,能促进思考,能达到提升,能实现超越。只有带着思考的大脑阅读,才能真正收到阅读的效果; 否则,就会变成书呆子,还不如不读。

二、深入课堂,提升能力

理论学习是前提、基础和导向,但真正有效的锻炼和提升必须落实于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扎根教学实践这片沃土,才能切实提升跟岗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通过深入课堂教学一线,才能促进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

( 一) 指导跟岗教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有效落实的保证。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是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责任心的,是教师要精益求精做足做好的功课。跟岗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对于解读教材、驾驭把握教材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明确,分课时教学无分课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教学准备上只有教师准备的内容,根本就想不到还要学生准备学具,设计了教师怎么讲,却不见指导学生怎么学的内容。教学过程不是同教材,就是同“教参”,对教材既没有开发,也没有处理,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使用。

实施新课程,教师应转变观念,备课的关键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备课需要指导教师带领跟岗教师一起用心钻研教材,力求吃透教材,反复推敲,分析和处理教材,站在学生的立场,多为学生着想,考虑细节,优化整体,精选教法,寻求教育学生的最佳方略,以学定教。掌握好教学的分寸,抓住重难点,有效地综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假设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预设出应对措施,为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贯穿于每节备课的始终。不敷衍了事、不搞花架子、不贪图省事、不照本宣科,更不能照抄、照搬教学参考资料和别人的教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别人的经验有所取舍、有所继承、有所创新,使备课成为多重的、灵动的、有着不同上法的“活课”。这样经过跟岗教师自己付出心血,独立钻研,反复修改,所得的备课,才能在上课时撒得开、收得拢、教得得心应手。通过这样具体细致的指导,跟岗教师的备课质量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 二) 指导跟岗教师说课

说课是备课的展示,比备课更深入透彻、细致。说课可以改进和优化备课,是更深层次的备课。一些农村跟岗教师由于对说课理解不够,说课时感觉就像似在看教案,其实他们也就是在说教案,而且还是说给学生听的,例如,“现在我们学什么”,“下面我们学什么”。既没有分析教材,也没有分析学情,更谈不上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去开发、处理教材。仅仅说了“教什么”“怎么教”都谈得不多,没有涉及“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教比那样教的优势在哪里”“这样教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能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实惠”,不清楚应该怎样写说课稿和如何进行说课。

为了解决农村跟岗教师说课知识的不足,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给他们弥补这个空白,使他们了解到: 课前说课,它一定是在研究了课标、认真研读了教材、领会了编写意图、了解了学情、分析了教学资源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最优化的教学流程。说课不是说教案,要把课说“活”,就是要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理念、理论、方法。如果是上课后再说课,还要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说如何去粗取精,改进和优化,提炼和提升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避免低效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率,通过这种形式,农村跟岗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方能得到发展。

( 三) 指导跟岗教师上课

上课是备课和说课的具体直观的展现,是课改的核心,它的关键点在过程、环节和细节上。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不同的个体,具有开放性,也导致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它考验着我们教师的理念、知识、技能、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课堂教学不是“走教案”、把知识讲给学生听、“看电视”的过程,而是“因学设教”“化教为学”“顺学而导”,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为了使跟岗教师能尽快地跟上改革的步伐,让农村跟岗教师多听课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他们多听、多看、多学、多听名特优教师的课。指导教师可以采取同课比较互补互议: 指导教师先上,跟岗教师后上; 两人同上一节课; 跟岗教师先上,指导教师后上等形式,进行对比。找出优势与差距,比出谁的方法符合学生学,谁的教法有创新,谁最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谁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谁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收集了事实和证据,并做好记录; 谁让学生自己获取了知识,归纳得出结论等,使农村跟岗教师知道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这种转变一定会让师生得到共同发展。

( 四) 指导跟岗教师听课

培训和学习,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最快捷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课。听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职责与任务,是一项经常性的、必不可少的工作。跟岗教师最想参与、最喜欢的活动是听课。但听课不是目的,是手段是途径。通过听课要达到能甄别课堂教学优势的目的,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农村跟岗教师听课前要先熟悉听课内容,听课时要认真听、仔细看,要翔实地做好笔记。要看授课者是如何利用新课改理念发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学生参与学习是否得法,主体作用是怎样发挥的,教学重难点是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突破的,实验仪器、材料是否使用正确规范,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是否合理,恰当地利用,课堂气氛是如何积极调动的,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师生、生生双边互动是怎么开展的,生成的问题是如何巧妙、灵活地解决的,板书设计是不是给学生以最大的实效,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等。在听课的过程中和听课后还要把自己的一些思考、疑惑、感悟和感受,随机如实地记录下来并整理好。这样,才能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通过对比审视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吸取和研究,找出自己的不足,改善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 五) 指导跟岗教师评课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效的评价。评课也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指导跟岗教师评课有自评、互评、导师评等三种形式。在具体的评课过程中,听完课即让跟岗教师先评。刚开始评课时,有的跟岗教师比较程序化、公式化,说好话的多,切中要害问题谈得少。即使说了点什么问题,也无关痛痒,没有什么价值,也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具体细节上,经不起推敲,也扛不住追问。特别是当着授课者的面抹不开情面,那就更是话捡好听的说。

面对这种局面,指导教师可以就拿自己“开刀”,带头评自己的课,联系教学实际,客观地实话实说,肯定自己的长处,也勇于揭自己的“短”,同时也诚恳地希望跟岗教师给自己“挑刺”、“诊病”。告诉跟岗教师: 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师上的课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那样的不是。评课以鼓励为主,多谈优点多表扬是可以调动授课者的积极性,但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会帮助授课者反思自己的教学,意识到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和提高的空间。告诉跟岗教师评课时不要回避存在的问题,只要把握好尺度,善意、中肯地从帮助、促进的角度去把课评足评透,以理服人,让人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会使人心悦诚服,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发挥出评课应有的功能。这样,评课人通过评课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准,授课人可以接受好的建议,提高自己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多方受益。跟岗教师认识上去了,再评课就不一样了。

三、反思总结,内化真功

理论学习作基础,教学实践为载体,要使跟岗教师通过培训有收获、有成果,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反思、总结和提炼,指导教师言传身教,引领跟岗教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之中,在反思、提炼中,不断提升教学、教研素养。

( 一) 指导反思具体方法

面对跟岗教师反映的“不知怎么写反思”“不知反思都要写什么”的问题,有的指导教师把自己多年写的反思资料和工作室成员积累的资料都整理出来给他们参考,找出专业、理论书籍供他们学习,组织他们参加各类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每听完他们一节课后进行评课。指点他们哪些“点”是可以和应该在反思中记录下来的,应该如何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联系。告诉他们写课后反思不是写课后小结,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反思后能让课堂教学给学生以最大的实惠。具体的指导,使他们感到写反思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事情,只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可以完善自我。把收获、经历、体验、感悟、感受、思想、创造、困惑、困难、失败等方面有选择地记录下来,是有许多东西要写的也是可以写的。写反思不难、难就难在要坚持,平时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总结。让跟岗教师意识到: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成长。

( 二) 注重课后及时反思

教师反思有很多种,这里谈的是课后即时反思的指导,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上完一节课下来都会是百感交集的: 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 有教学顺利的舒畅,也有“意料之外”梗堵;有驾驭教学的痛快淋漓,也有遭遇生成问题的措手不及; 有调控教学的高超水平,也有组织教学的力不从心; 有为人之师的良好感觉,也有答不上学生的尴尬; 有师生的双边活动的融洽,也有把握不好时间的困惑等。这些感受和感悟如果能都及时地记录下来、积累下来,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升。跟岗教师要学会即时反思。在课间就可以回顾上节课的得与失,找出改进的“良方”和优化的教学策略,生成新的教育智慧,对教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和重建,然后在下一个班教学中进行实施。以此类推,实现持续的改进、修正,使教学设计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避免和解决教学中的低效和无效的问题,让有效、高效的教学统领课堂。

( 三) 重点反思教学行为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过“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这样一个公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只有经历了综合、总结、分析、提炼的过程才能成长。跟岗教师全程参与基地学校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课例开发等。从大家的经验中和每天一节听课中,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是教师是否视自己的学科为神圣,喜欢上这一堂课,不敷衍,甚至有些陶醉于课堂。二是教师是否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的参与面广一些,不能眼里只盯着那几个活跃的孩子,争取全员参与。三是教师是否能真实地看待学生的认知过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是怎样的? 当时的思维状态怎样? 对某一知识点,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何? 某一结论学生是怎样得出来的? 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还是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得出来的? 四是每节课是否有亮点,即课后能让学生或教师不断品味的部分。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调动的内容。五是教师是否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可能通过一堂课得到完全的改变,但小的变化还是应该有的。如果通过这一堂课,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一点变化,朝着好的方向变化,那么说明这节课是成功的。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国培计划”培训意义重大,教师培训只有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搭设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师徒相聚一堂,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突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这样才能切实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摘要:在实施“国培计划”中,跟岗培训是教师培训方式的重大创新。跟岗培训采取“师带徒”的形式,指导教师言传身教,引领跟岗教师理论阅读,跟岗教师深入课堂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近距离观察、深刻体会导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思想,在互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教研素养,突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跟岗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7-49.

[2]王艳霞.教师成为研究者——基于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0-103.

[3]郑慧琦,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81-182.

[4]王洁,顾泠远.行动教育——教师在职学习的范式革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0-45.

[5]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6]宁虹.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8):42-48.

[7]朱志伟.城乡教育联盟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途径[J].教书育人,2010(5):57.

[8]曹子建,陈国英.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助推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10-09.

3.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篇三

关键词:“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67-02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国培计划”不但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也对我国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有着重大意义。[1]

中小学教师以往所接受的培训都是面对面的集体授课,这种培训方式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但是却不能满足个性化发展,无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面对这种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研修网应运而生。利用各级的研修网作为平台来实施国培计划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既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一、网络研修所面临的问题

1.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培训目标不明确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围绕“优化校本研修管理”的主题,为项目学校(区域)提供资源、工具、平台等专业支持服务,提升学校(区域)校本研修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围绕“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主题,以学科为载体,创建学校(区域)学习共同体,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引导形成团队研修文化和教师的常态研修习惯,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培训本身有着严格的实施方案和考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而大部分教师却容易忽略培训目的,把培训做为负担,不主动学习。学员在培训开始之后,首先应该了解实施方案,明确考核要求,以保证培训正常有序的进行。但是学员追求的只是任务的完成,他们首先想要了解的就是该培训如何才能取得合格证,在了解之后会选择最简单、便捷的方式来使自己达标。

2.信息技术水平限制个性化培训

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给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突破了传统培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只要在每个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能得到相应的积分,而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都是由学习者自由支配,既不影响平时的教学工作,也能充分利用时间来完成自身的专业发展。但是利用网络研修来推动校本研修,这本身就是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考验。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论是教学还是自身学习发展都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来完成。

结合本次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在迷茫中进行研修的。在正式培训开始之前,学校会按照所教学科和所教学段把教师分成不同的教研组,教师主要是在自己的教研组内进行互动交流,缺乏和熟手型教师、专家的交流讨论。

3.学员重视程度不够

陕西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有30%是要求学员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包括观看课程视频、阅读课程文本资料的累计时间,由系统自动统计,达到1900分钟,此项可得满分。此项考核的标准仅仅是学习的时间,虽然在观看课程视频的过程中,系统会让学员输入验证码或者是回答问题,但因为问题的难度不大并没有引起学员的重视。

网络研修做为新型的培训形式存在诸多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些问题并非是无法解决的。

二、如何提高培训效益

1.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提高学员参与度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虽然是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培训的,在第一阶段创设学习共同体,建设网络家园开始之前,应该先让教研组长对学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学员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考核方式,阐述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参培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国培计划、日程安排、看视频的时间地点,必须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写文章的数量、上网参与研讨及跟帖的方式数量和培训合格的标准,[2]增强学员的集体感和归属感,使他们不会在培训的过程中出现孤独感,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任务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对培训失去兴趣,消极应对。

2.突出信息技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员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承担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担,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从而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在第二阶段,要求学员学会如何在学习共同体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制订计划、探讨师德并充分分享。网络研修的一大特点是其拥有着大量的资源,尽管如此,学员还是会感觉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资源。究其原因,研修网上的资源不一定能帮助所有学员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学员自己建设的资源库,不同于专家所构建的资源库,不仅能快速健全资源库,而且学员们都是来自一线的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他们能够发布与教学同步的课程资源。但是学员们建设的资源库往往是零散的,有重复性的,而且都是依据个人习惯和任教学科来整理发布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研修这个平台,发挥其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第二阶段开始之前,为学员们讲解发布资源的正确步骤、发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何整理自己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培训的过程中及时对资源进行归类,剔除无效资源,公布资源种类及数量,避免学员重复建设资源。

3.多方位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员都已经熟悉此平台的操作,能快速的发布资源并且利用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学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在第三阶段为学员提供了三个系列的课程,更符合学员个性化的学习。只有提高了学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本阶段为了弥补学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缺陷,专门定制了《信息化教学操作技术》、《PowerPoint 2007的应用》等课程,此类课程有效的帮助学员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学习方式,促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4.加强反思及同伴互评

学员的自我反思在培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自我的反思,取长补短;培训结束后,及时总结,如此一来才能将培训的内容进行内化。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教学的实践反思,既包含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又包含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3]通过群体性的研讨式反思来加强同伴间的互评,既弥补了自我认识的局限性,又能促进群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素芳,任昕.浅谈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1):117-119.

[2]覃霞. 做一片绿叶——“国培”班主任工作有感[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3]郑燕林, 李卢一.“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4.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篇四

为了提高我校专业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增强对教育实践知识积累的认识,提高广大专业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更好更快地培养创新人才,特制定我校专业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强专业教师教育的精神为指导,以上级‚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有关要求为依据。积极为专业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条件,使每位专业教师牢固树立专业成长理念,增强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动力,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与时具进。不断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达到县级‚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标准,为专业教师专业持续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专业教师自我发展要求与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共同发展的原则;以专业教师教育专业化为核心与统筹专业教师专业化三个方面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校本研训为主与统一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及方法措施

(一)教育教学专业化

1、专业教师必须制定个人学期专业发展计划,计划中要求有对教育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法措施。

2、完善以校本教研为主的研训制度。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以专家及其它教研人员为主导,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于研究过程之中。通过备课、说课、做课、评课等多种教研形式,将‚问题――设计――行动――反思‛融入其中,进一步增强专业教师的课题意识、设计意识、行动意识、反思意识、交流意识。努力为专业教师构筑一个自主交流问题、做法、经验、反思的平台,促进专业教师,自我提升,不断成长。要求专业教师每人一学期撰写一篇论文、制作一个优质课件、一节优秀教案、一份成熟的教学反思。每月上交一次读书笔记,校长亲自批阅。

3、以‚课堂大赛制度‛为契机,给每位专业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课堂教学能力的高低是专业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面镜子,为了使每一位专业教师在这个舞台上得到锻炼,提升自己,我们制定了‚课堂大赛制度‛,要求专业教师研究学法、改革教法、探讨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通过大赛,推选出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和教改先进教研组,锤炼出一批教学能手,从而以点带面,推动专业教师专业化成长。

4、以‚我的教育教学故事‛为内容,展开教育论坛。教育教学故事是专业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润滑剂,他们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可以在这里总结、反思;他们学习中的收获与感悟,可以在这里交流、共鸣;他们生活中的喜怒与哀乐;可以在这里释放、化解。教育教学故事每月进行一次,每月的第二周一论坛的形式展开。每月的教育教学故事装订成册,伴随我们专业教师一起成长,促使我们北小一起壮大

5、让‚目标导学‛成为本学期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让它在专业教师心目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使专业教师的劳动成为有效地劳动,学生的学习成为快乐的学习。目标导学要求专业教师做到:

(1)精心备课,确定目标(2)根据导学目标,指导自学(10分钟)(3)预设重、难点,解决生成问题(10分钟)(4)目标检测,环环落实(20分钟)(5)确定时间,合理分配

6、加强‚月考制度‛完善月考的各个环节。月考流程图:专业教师命题―教研组长审核―教导处印刷―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月考制度要求专业教师:

(1)研读教材,所测试章节或单元的重难点,明确目标。(2)所测试内容应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必须做到有的方矢。

(3)每月的第一周完成试卷的初稿,第二周周一交给教研组长。(4)试卷完成后定出预期目标。

(5)考试结束后上交学生成绩单、成绩分析(实际目标和预期目标的比较、分析,找出自己阶段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教研组长:

(1)认真审核每一份试卷(形式、内容、题量、质量等)(2)第二周完成审核任务,周五上交到教导处。

(3)帮助专业教师分析反思测试结果,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不足之处。

教导处:

(1)负责各环节的督导工作。(2)负责试卷的印刷。

(3)组织考试(每月第四周的周四)和阅卷工作。(4)、对学校检测成绩的分析和反馈。

7、加强项目课题管理,注重实践过程的研究和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学期内完成所有的微型课题结题。

8、完善专业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建设,为每名专业教师建立专业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作为专业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的依据。

9、学校研训处要充分发挥管理和评价的职能,将全体专业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研训组活动、教学反思以及取得的成效纳入考核。注重专业教师发展性,反思性评价,建立专业教师发展及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记录档案,形成‚以学促教,以学促学‛的课改标准,促进师生主动发展,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监控功能。使专业教师教育发展落到实处。

(二)学科教学专业化

1、组织专业教师学习研修中心制定的《小学专业教师‘学科专业化’三年发展目标》,每位专业教师在熟知其内容的基础上,制定个人学期学科专业发展计划。

2、加强对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监管力度,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尤其是转岗专业教师和学历不合格的专业教师,多给其提供学习机会,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并积极参加上级研修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提出更高要求,使其能胜任所教学科,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水平。

3、各学科专业教师自选一本提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或教学技能的刊物,有学校负责订购,要求专业教师写好学习笔记和体会,并适当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校级展示课或学期末的教学质量成绩上有所显现。

4、进一步强化专业教师基本功,包括:三字一画、普通话、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每学期给每一位专业教师录制一节常态课堂,要求专业教师与上学期相比,重点看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有无提高。找到差距,制定改进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

5、构建三个平台,促进专业教师学科专业发展 a、展示平台

积极实施专业教师培养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专业的评选工作。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先进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我校课堂教学―目标导学这一改革特色,提高教学效益。通过组织开展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优秀教育科研论文等活动,为广大专业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

b、交流平台

聘请高层次的专家引领与我校实际相结合,邀请到我校讲学,跟进指导,为广大专业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拓宽专业教师教育视野和知识视野,转变专业教师教育观念,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共享教育资源,促进专业成长。

c、科研平台

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形成教学素养。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更进一步。

6、有效评价专业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起到相应的激励与促进作用。

(三)伦理专业化

1、认真组织专业教师学习《保定市专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专业教师文明礼仪规范》的理论内容,并围绕《爱岗爱生爱自己》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专业教师针对自身实际制定个人职业伦理发展计划,结合自身问题进行真实的自我剖析,写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激发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2、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学习与研讨,围绕着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对专业教师进行

‚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培训,全体班主任老师针对培训和本班的实际,结合德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思路,完善各自的《班级精细化管理方案》。

5.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学习计划 篇五

高照鑫

随着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对教师自身发展也是一个积极的挑战。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成都市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为保证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一、发展目标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实施十二五课改所必备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教师职业所特有的能力。夯实扎实的专业知识根底、增加广阔的视野、不断更新的知识,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学习一些教育法规,提高师德水平,热爱学生、无私奉献。

二、自我规划

(一)进一步领会“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十二五教师大练兵为契机,结合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并付诸实践。力争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面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对象,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特别是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底蕴。只有采用适合今天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要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工作中,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做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坚持运用课题带动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做好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如果有机会多出去学习其他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应继续学习。

(三)要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能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是每个个现代教师所必须掌握的。在今后的五年发展中,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进行交流、创造性的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利用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信息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

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创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增强抵制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提高选拔、培养班干部的能力;提高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增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了实现个人发展五年规制的目标,仅靠本人自学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利用各种培训的机会加强学习:

1、认真做好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认真听取讲座,记好笔记,并把所学知识逐步消化吸收。

2、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利用各种培训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3、听取各种教育、教科研方面的讲座,撰写各种班主任教育工作及各讲座的心得体会。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经常地、系统地进行自我反思、进行自学,来提高和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6.教师专业发展梯次培养计划 篇六

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加快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搭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梯级教师培养平台,引导和激励各层次教师树立终身学习、不懈追求、进取攀登的职业意识,建立和营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工作生态,体验和提升走教师专业生涯规划的幸福感。

通过培养使我校教师具有系统坚实的政治理论修养、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学科专业知识功底、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掌握本学科教学、课改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方法,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二、实施原则

(一)实际需求原则。根据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把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学校特色发展要求、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二)多级培养原则。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分两个层面,积极参加县和市级培训,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多维平台和空间。

(三)整体提升原则。按照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的总体要求,对各梯级教师重在引导激励、重在过程培养、重在发挥各梯级教师的作用。

三、梯级定位和攀登机制

(一)梯级定位

1、合格教师。指符合教师必备条件并且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2、骨干教师。指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优良稳定的教育教学成绩的教师。梯级定位为教学业务骨干,在我校学科教学中起骨干带头作用。

3、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骨干教师中的佼佼者。梯级定位是我校各学科教学与研究的中坚力量和带头人。

4、教学名师。指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高威望和知名度,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特别突出的学科带头人,是我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和领军人物。梯级定位为在我校教育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攀升机制

我校教师梯级攀升机制,旨在激励各个梯级的教师向着更高梯级坚持不断地向上攀登,是一个开放的梯级攀升系统。梯级攀升的途径具有多样性,教师依各梯级定位、特点和自身情况,一般逐梯级攀升,对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可跨梯级攀升。

四、选拔与认定

(一)合格教师的认定。由学校成立认定领导小组。依据合格教师的标准即拥有教师资格证、大专以上学历文化程度、教育教学考核成绩、学生评议、学校认定等程序由学校自行评定。

(二)骨干教师及以上梯级教师的认定。由学校推荐和中心校推荐相结合,批准机构成立认定领导小组,依据不同梯级教师的定位要求,进行评审认定并备案。

五、培养办法

(一)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1、抓师德教育。学校每学期开展四次师德集中教育学习活动,每月进行师德考评,树立学校师德标兵号召全体教师向他们学习。

2、抓学历达标和提高,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识和专业水平。

3、抓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要求培养对象必须完成电教中心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任务并运用于课堂。

4、抓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培养对象每人每周都要写2篇教育理论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

(二)合格教师

由学校负责,扎实开展以教学实践取向为主的校本研修,练好内功。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进修活动。我校实行间周赛课制度,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以促进其专业化成长。合格教师的标准有: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②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③对待学生要有爱心;④要潜心研究教学,实现高效课堂;⑤要团结协作,不追名逐利;⑥评价学生要恰到好处。合格教师培养时间为一年。

(三)骨干教师(培养时间为3年)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着重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教师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

2、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每学期都有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3、“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青年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轨迹发展。

(四)学科带头人(培养时间为5年)

学校支持其参加培训和进修,实行培训、教研相结合,承担科研课题,参与教学管理,设立专项经费,组织到国内知名高校参加教育考察及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参加高学历教育等。

(五)教学名师(培养时间为3-5年)

鼓励其参加省学术交流会、培训学习活动。组织其到国内名校访问学者。选配他们做导师,进行跟踪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教学改革工作,创建名师工作室,培养骨干精英。

六、保障措施

1、成立教师专业梯次发展领导小组。

组长:陈妍

组员:史占龙、刘香荣、张媛媛、吴瑞华、申静、丁迎娟

2、对于包括骨干教师以上的骨干人员在评优时优先考虑。

3、经费保障:学校拨出专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经费,保障教师专业成长。

4、加强考核。一方面加强对梯级教师任期考核,另一方面把教师专业梯次发展实施情况纳入学校考核中。

高码头镇丁大寺小学

7.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篇七

众所周知, 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模式在职前的培养方面, 不管是定向式的还是非定向式的, 毕业生都很难避免带有一些共同的缺陷, 即缺少实际的教学经验而使从教后的适应周期长。在职教师的培训方面, 也由于大学对中小学实际和教师的需要缺乏一定的了解而使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小学教师正是缺乏新思想和新技能的刺激与挑战, 部分教师变得平庸、不思进取, 甚至教学知识和智慧出现停滞和退缩, 即便是那些职业发展动机强烈的教师, 也常常因为教学教学任务繁重, 没有足够时间进行自学、进修, 或者缺乏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而难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实现持续成长。针对这些问题, 致力于改善教师职前培养水平, 促进教学新手成长和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持续发展和教学专业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简称“PDS”) 理论在美国应运而生。

它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是由大学的教育系与大学所在地的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 并致力于改善教师职前培养水平, 鼓励在职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促进学校和大学的发展。这种模式通常是在原有学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有些在学校中有独立的行政机构, 有些则归属于原有学校机构。近些年来, PDS在美国发展迅速, 并逐步成为美国职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截止2000年美国已建立了1000多所PDS。

在实践过程中, PDS使得广大教师和行政人员一起与大学教师结成伙伴关系, 从而改进了师范生的教与学, 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专业发展空间, 也为大学教师增进其专业工作的适切性提供了机会。

2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PDS)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2.1 它促进了教师职后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的持续发展

一方面, 在我国长期的教育改革中, 总是学校把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 甚至在许多重要的教育改革的理论和运动中, 都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提高, 而没有关注到教师发展的问题。显然, 这是一种基于知识传递的单向度的理解。

基于目前的教育现状, 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无疑是适应教育从单向度知识传递到多维度文化融合的历史性变革这一趋势的。这样, 学校不仅具有了教师发展的功能, 而且成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场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 这样的学校才能使所有参与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人都得到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教师发展学校在教师发展的意义上也意味着对教师的重新发现。

另一方面, 在理论的意义上, 教育是实践的。这表达了教育、教师专业永恒的创造性质和丰富的现实性意义。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才能实现, 不可能在一次性的准备知识的训练中完成。迄今仍在实行的以师范院校各学科院系为主的教师职前教育, 主要学习的是"教什么", 而"怎么教"则需要在中小学里学习。教师发展学校之所以是在中小学建制之内, 就是为了以现实的中小学教育实践本身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实环境。

在客体的意义上, 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主体, 他们作为社会实践中的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作为主体的能动力量和创造精神是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最终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看作是从学校内部萌生、凝聚教育生命的绿色建设, 促进教师职后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的持续发展的源泉, 无疑是教育发展的绿色模式。而寻求教育发展的绿色模式, 是我们的教育发展、教师进步的追求。

2.2 PDS打破了中小学与大学文化之间长期的隔阂,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甚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文化空间

大学的学术前沿性质以及开放、探究等文化特质已经逐渐融入社会, 并日益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成为学习化社会得以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基础。大学服务社会有各种不同方式和内容, 但在建设教师发展学校这个问题上, 我们更关注的是这种文化融合的方式。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 需要大学文化的参与, 需要走进学术前沿, 寻觅创造、发展的新的支点。同时, 在中小学里, 天真活泼的儿童、青少年, 丰富生动的教育生活, 不仅始终成就着中小学自身的文化, 并且对参与其中的大学文化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美国PDS建设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 所以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是教师发展学校的实施保障。在文化融合的意义上理解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有着特定的含义, 这种合作的基础是参与双方的相互理解, 其实质是教育意义和文化精神的重新建构, 其结果是新质文化的生成和参与双方在同一过程中获得各自的发展。这种合作关系是一种平等、共生的伙伴关系。他们共同的合作, 在改变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同时, 也在实现着教育理论的建构, 使教育理论朝着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方向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在这个意义上无疑是一座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实现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

2.3 PDS是在合作的实践与研究中实现教师的发展, 它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和持续成长的机会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 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一个重要观念。因此,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与教师职业的研究性质密切关联。

在知识的单向传递的意义上, 教师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的角色;在每个学生 (主体) 成长的意义, 教师的工作就总是在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 永远充满着研究和创造的性质。当我们把研究看作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 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 那么, 教师就是教育研究的主体, 教师的研究意识与主体意识便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PDS通过大学教育工作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 在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中实现中小学教师教育, 使他们获得有效的持续发展。以研究和实践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研究和实践中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是PDS建设的突出特点。

PDS的建设以合作研究的实践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以质的研究把教育视为整体性的存在, 注重意义的解释性理解的基本态度, 以行动研究由实践者在实践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善自己的实践为取向的基本方式, 掌握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形成研究与教育合一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 它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和持续成长的机会。

纵上, 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汇集着丰富的原生性质。它不是一种简单借用, 不是一种技术工具, 不是一种固定模式, 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革新和创造。它意味着对教育的重新理解, 对学校的重新认识, 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重是动态的、变革的、富有创造性的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J].太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6) .

[2]赵昌木.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理念、实施与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 (10) .

[3]胡得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8:45-56.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78.

[5]赵昌木.教师成长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4:120-145.

8.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篇八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系整个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只有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素养的教师,教育部门才能够顺利地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贯彻实施,才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教师才能主动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那么,在当今教育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如何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呢?本文根据当今教育发展的形势,结合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新要求作简要分析。

一、努力开展校本教研

在现实情况下,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培训任务重,经费不足,保又能保持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是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校本教研就是在学校内部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教研组内组织数学教师上观摩课、公开课、教学示范课,通过上课评课,要求上课教师谈上课思想,评课教师谈自己的心得,这样,教师既是对上课教师的一个促进,也对评课教师提供新的灵感和形成新思路,拓展教学视野,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对促进教师成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互动式研讨非常接地气,既改变了过去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改变了高大上的名师公开课的虚无效应,又能切实为教师提供“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模式,真正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互动式研讨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大家都是参与者,优点讲够,不足讲透,在平等的氛围中,教师之间用真诚交换真诚,无形之中,可以唤起教师的学习热情、启迪思想,激发教研潜力,促进了教师在专业上的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专家引领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校本研究,那样会陷于固步自封的困惑,教育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这样都会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为学生和家长所悦纳。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校本的藩篱,与专业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研究,双方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共同成长。一方面是学校有计划地邀请在数学教学方面的专家或行家作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数学课改的形势、热点问题,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促进教师对教育新理念、新思想的接收与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是邀请专家深入数学课堂,通过听随堂课的形式,针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不足,提供专业的解答和引导。同时,教师也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把自己的教学感悟、心得、困惑等与专家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得到专家的指点,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尤其是科研能力有进一步地提高。这样,既能及时汲取理论前沿的研究成果,努力弘扬新课程教学思想,又能坚持不断探索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现代教育正在发生蜕变,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教育的方式从现实场景转移到虚拟环境,它为学习者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和优秀的导师,搭建了受训教师间广泛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年龄界限,为广泛汲取知识,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为教师而言,远程教育培训是这种教育方式的一个缩影,教育部门组织教师在相关类目下进行学习,通过留言、沙龙、答疑等形式,教师之间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进行交流互动,探讨教与学的得与失。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QQ群、数学教师论坛等形式,就某一话题广泛地进行讨论,在相互碰撞中激发思想的火花;浏览教师名家的博客进行学习,了解最新的课改动态,通过这些新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四、激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努力引导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是切实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关键,而课题研究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呈现。在研究过程中,重现自己的教学情境,并不断地进行反思、探索,以自己亲身感受去验证、理解、关注,进而发现、提出、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这样就能把教学工作融于课题研究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使教师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到专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是决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促进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当前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在新时代,社会不断深入发展,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创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但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自身的生活环境,从教师的角度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增强发展意识,采取促进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引领,引导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水果之星作文700字下一篇:精选淘宝买家好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