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医生签约

2024-08-22

卫生院医生签约(共10篇)

1.卫生院医生签约 篇一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管是卫生院或者村卫生室还是广大群众都觉得难。底层医生在呐喊,人民群众在徘徊,喷嘴在推波助澜。为什么?因为太难了!

1、对基层医院很难。

现在基层医院或者村卫生室基本上都存在医疗器械配置不足,药品项目单一。很多检查做不了,也很多药品买不到,这也是大家看病都喜欢往大医院挤的原因之一,他们看病都是首选大医院的还会关心,再者开展家庭医生签约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大量招人行不通,本来愿意来基层工作的就不多,再加上编制和资金限制,也只能是在原来的医护人员上增加工作量了,导致工作量与我院职工人数严重失衡。

2、对基层医生很难。

基层医生严重缺乏,这是个一直都在讨论的历史问题,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这方面问题有改善,很多地区在兴建村卫生室,改建或升级卫生院,但是身在基层并没有闻到改革的春风啊。或许整体来说是改善了,但是要想彻底改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现在的基层医生还是要在医院诊疗跟下乡签约两头跑,24小时连轴转绝不是夸大其词,现在我院基本天天在下乡,医院变成了下乡部门,下乡率都已经严重超过当地政府部门。

3、对群众也很难。

家庭医生签约虽然在全国推行,但是也会有地方差异。一开始的说法是收费选择服务包的,这对群众来说太难了,他们的想法是医院乱搞噱头赚钱。现实是免费还招人嫌,就像有人申请退出贫困户。还有的是,群众可以自由选择签约团队。那么问题来了,大家都争着签口碑好的医生,都让同一个医生签了肯定忙不过来,不签又是激发矛盾的导火线,这不仅仅是群众难,医生更难了!

4、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家庭医生签约对普通人群没有太大意义,相关优惠政策只针对贫困户,老百姓只看着自己的利益,这导致普通人群不愿签约。

2.卫生院医生签约 篇二

1 签约服务基本情况

1.1 健全签约服务网络

我院成立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支, 成员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及公共卫生人员, 其中注册全科医生28名, 乡村医生11名。签约医生具备全科医师执业资格, 或经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临床或中医执业资格, 或乡村医生资格, 并有2年以上医疗工作经历。

1.2优化签约服务方式

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基础上, 由乡村医生根据“按家庭签约、分人群服务”的原则, 通过集体签约、门诊签约、家庭签约、专病签约等方式, 以户为单位, 由社区居民 (村民) 自愿与签约医生签约, 签约期1年, 1年期满后满意者可自动续约, 不满意者可终止约定或另选签约医生签约;优先为60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残疾人及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家庭签订服务协议, 规定每户家庭同期只能选择1名签约医生。

1.3 规范签约服务内容

按照《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3) 版》要求, 免费为签约居民提供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内容包括: (1) 提供个性化服务。按需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为签约居民提供门诊预约、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服务, 制订个性化的健康体检套餐;对残疾人制定康复计划, 指导和督促康复训练;对空巢和行动不便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服务;提供家庭心理健康咨询和支持。 (2) 特需约定服务项目。结合实际, 开展家庭病床、家庭诊疗等特需服务项目。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收费项目根据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执行。参保居民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按医保规定支付。 (3)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免费血糖检测。

1.4 建立签约服务机制

中心卫生院对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奖励机制, 根据签约服务工作开展的成效, 通过服务数量与质量的考核在绩效工资上给予一定的奖励。

2 建立特色专科、双向转诊机制, 做好分级诊疗

我院结合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化防治工作, 定期邀请嵊州市人民医院的相关专家来院门诊, 规定了连续两次未获得良好控制或有并发症等转诊适应证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 必须转诊到中心卫生院相关科室和相应医生, 经中心卫生院诊疗后未达到良好控制者, 由中心卫生院转诊给定期来院的嵊州市人民医院专家, 对签约居民优先转诊, 如需到嵊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 优先安排住院, 实现了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 与中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与市级医院的双向转诊模式, 利于患者合理就医, 减少就诊费用, 减轻患者家庭负担。2013年通过这种方式向来院专家转诊84人次, 目前每月的转诊人次在逐渐增加。

3 取得的经验与成效

3.1 对签约居民的吸引力

(1) 签约乡村医生与签约居民形成合同关系, 明确告知了签约乡村医生提供的服务内容, 便于签约居民对医生工作的监督; (2) 签约居民的就医更方便。可以通过电话咨询有关健康问题、预约就诊, 方便进行三级转诊; (3) 可以享受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如强化管理糖尿病患者的12次免费血糖检测。

3.2 对签约医生的吸引力

(1) 按签约数量, 乡村医生可以得到一定的绩效工资; (2) 因为有契约关系, 慢性病患者依从性更好。

3.3 成效

截至201 3年12月31日, 签约437 2户, 共计12 893人, 占辖区户籍人口29.1% (12 893/44 337) , 其中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因病长期卧床等重点人群。

4 重点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成效显著

2013年我们对全镇签约管理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健康体检, 并根据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严格按分级管理要求进行随访。我院牵头成立了“黄泽镇糖尿病病友协会”, 邀请糖尿病患者加入并发放“会员卡”, 使会员获得定期免费血糖监测的服务;开设慢性病专家门诊, 每月一次邀请嵊州市人民医院糖尿病、高血压病专家来院为患者看病, 使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专家服务;与上级医院建立稳定的双向转诊关系, 使签约居民得到更便捷的服务;卫生院的临床医生在市级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下, 提升了服务技能和水平。通过对高血压病、糖尿病规范化防治工作的推进, 成效明显, 详见表1。

注:表中发现率=社区建卡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数/社区总人口数×100%;规范管理率=按要求规范管理的患者数/社区建卡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总数×100%;控制率=年度末次 (最近一次随访) 血压或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数/社区建卡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总数×100%;辖区人口数为44 337人

5 存在问题

5.1 继续推进签约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签约对象多为与乡村医生关系较好的居民, 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签约工作难度加大。

5.2 医保政策对分级诊疗报销引导力度不足

因医保对分级诊疗报销引导力度和乡村医生能力等问题, 影响到居民与乡村医生签约的动力。

5.3 乡村医生实施签约缺乏动力

因中心卫生院乡村医生签约考核补贴数量受绩效工资总额控制, 力度有限, 影响到乡村医生的签约动力。

6 思考

6.1 引进竞争机制, 激发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积极性

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职工是单位人, 目前的人事制度还不能完全做到能进能出, 虽有绩效考核, 但收入差距很小, 对乡村医生的激励作用有限。建议打破乡村医生签约地域 (社区) 的限制, 乡村医生签约的多少、服务质量、满意度与工资挂钩, 加强乡村医生间签约服务的竞争。可引入个体乡村诊所到签约服务中, 形成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的竞争关系, 促进签约服务的发展。

6.2 提高居民签约意愿

签约工作应有强力的医保政策配合, 如签约转诊的报销比例有较大差距和突出优势。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 能引导签约居民有序就诊和有效转诊, 为确保居民身体健康、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守护人”和医保经费“守门人”[1]。

6.3 加强乡村医生能力培养

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是提高签约居民满意度的关键。目前, 签约服务工作尚在启动阶段, 很多工作要靠乡村医生去探索与实践, 故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必不可少;签约内容上, 在保证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的基础上, 要加强对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分析, 根据签约对象的实际, 提供家庭治疗、家庭病床、中医中药服务等, 更好地满足签约对象的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3.家庭医生,你签约了吗 篇三

日前,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谁来担任家庭医生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家庭医生是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签订协议为其提供服务场所和辅助性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并有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将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其中,家庭医生将负责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和管理,其他专科医师和卫技人员也要与团队紧密配合,共同为签约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居民如何自愿签约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居民或家庭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签约周期原则上为1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可跨区域签约,建立有序竞争机制。

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組合签约服务模式,在组合之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在组合之外就诊应当通过家庭医生转诊。

签约居民有啥实惠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居民在签约后,将享受到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通过不断优化签约服务内涵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签约服务会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有效利用。一是就医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主动完善服务模式,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二是转诊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会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三是用药方面,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四是医保方面,会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例如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等,签约居民在基层就诊会得到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从而增强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

签约服务如何收费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

可以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进一步增强家庭医生团队控费的动力。另外还可以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合理引导双向转诊。

家庭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约定的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或向非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规定收取费用。

如何激励家庭医生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优质签约服务等合理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奖励基金。二级以上医院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参与签约服务的医师倾斜。有条件的地方可对通过相应评价考核的家庭医生团队和参与签约服务的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予以资金支持引导。

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将优秀人员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签约服务水平。继续开展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合理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高、中级岗位的比例,扩大职称晋升空间,重点向签约服务考核优秀的人员倾斜。将签约服务评价考核结果作为相关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拓展国内外培训渠道,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与家庭医生定期到临床教学基地进修制度。

4.卫生院医生签约 篇四

我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依托,创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6年X月,成立“家庭医生科”,对签约居民进行全程健康管理。与市人民医院组建“三师共管”管理团队,上级专科医生定期到我院坐诊、查房,进行远程会诊。通过签约试点人群先行,首先为老年人、慢性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签约,对贫困人群、计生特扶家庭等实现了100%签约并为他们提供免费服务。签约居民享受预约就诊服务,门诊检查和住院费用优惠政策,转诊转接服务。扭转了无序转诊,小病大医的就医乱象,也为居民提供了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减少了疾病的发生,节约了医保基金及病员开支,使更多的群众愿意到基层就诊,相信基层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能力。具体工作做法汇报如下:

一、整合资源,全员参与

动员全院职工参与,组建了XX支全科团队和X支专科团队,对签约居民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

二、人员合理搭配,发挥最大效用

合理搭配家庭医生团队人员,每个团队由团队长、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村医X人组成,将专业性和社会性人员进行合理搭配,实现优势互补,发挥人员的最大效用。

三、订单模式,差异化服务

为签约群众提供个性签约服务包、个性化诊疗和全程健康管理。签约服务包分基础、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康养六个等级的服务包。群众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服务包,为群众提供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服务。

四、智能化管理,服务更高效

去年9月,家庭医生科开始使用妥妥医进行智能签约和随访。现目前软件运行良好,签约真实性有所提高。目前我院利用该设备实现电子签约XXXX户,XXXX人。

(一)设备培训及运行情况

去年9月份领用并使用妥妥医智能套装。公司技术人员理论培训1次,先后现场设备培训、演练2次,建立设备使用QQ群,随时指导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现有设备硬件能正常使用;软件运行良好,数据上传、下载及蓝牙连接顺畅,实用性较强。硬件便携、平板软件操作界面与“省基卫平台”完全一致,能操作“省基卫平台”就能熟练操作该设备,其主要实用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体检项目自由设置,持电子导诊单体检不漏项

利用设备在各种体检之前可根据需求自行设置体检导诊单,配置的身份证读卡器快速识准确识别服务居民基本信息并生成二维码导诊单,辖区居民持电子导诊单对体检项目一目了然,每个环节平板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快速提取到该居民档案信息,对被体检人的体检结果有全面的了解,节约时间成本。

2.网络配置全面,有无网络均能正常使用

我院辖区在农村,网络不稳定,该设备具备离线和在线两种模式,有网络及时上传数据至“省基卫平台”无网络利用离线数据暂存,具备网络条件再上传至“省基卫平台”。

3.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便捷

借助该设备硬件便携、软件的可操作性、有无网络均能使用的功能,可携该设备深入辖区各村、家庭、机关、学校、企业,利用辅助检查设备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居民健康档案更新、重点人群上门随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数据及时或后期上传的功能不但减少纸张使用而且还减少了后期数据录入的人力成本。

4.重点人群随访管理

可使用配套设备深入辖区、家庭开展慢病随访工作,特别是在行动不便的慢病患者上门随访时,利用移动公卫随诊箱配置的设备进行血糖、血压、尿常规、心电图等在医院才能做的辅助检查项目。2019年利用该设备上门服务慢病及贫困人口XX人次,群众满意度高。

5.随时随地快捷签约家医

(1)可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在软件上制定、添加适合本地区的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

(2)该设备具备拍照签约本人、签约居民平板手写签字及后期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签约真实性提高。统计查询功能方便医院做数据分析,了解工作动态。

(3)辖区居民签约后自动推送短信至辖区居民,内容包括签约服务包、签约时间、签约的家庭医生、团队、家庭医生联系电话等信息。

5.卫生院医生签约 篇五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办法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市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金政办发〔2015〕156号)文件精神,市卫生计生委制定出台了《**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和考核办法》(金卫〔2016〕16号),为进一步做好责任医生规范签约服务,确保完成辖区35%以上规范签约覆盖率的工作任务,切实让签约居民享受到便捷、安全、优质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范围

6个社区签约家庭医生团队。

二、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导小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导小组名单

长:***

副组长:***

成员:***

***

***

邀请上级部门或兄弟单位专家为考核组成员,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考核指导小组严格按要求开展考核评估,确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规范化要求。

三、考核内容

(一)制定签约服务工作考核办法,落实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经费发放等各项措施。

(二)根据市政府考核要求,原则上2018年责任医生规范签约服务任务为辖区户籍人口的35%以上,重点人群(特困人群、残疾人、失独家庭、慢性病、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儿童)签约覆盖率达65%

以上。

(三)规范签约服务质量考核指标。

具体包括:

1.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内容的知晓情况;

2.签约居民对签约医生的知晓情况;

3.签约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4、签约居民的就诊率情况。

四、考核主要方式

(一)原则上每季度结合公共卫生考核对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情况考核一次,覆盖到每一位参与签约服务的责任医生。

(二)考核以抽查为主。

每个责任医生团队真实性核查(电话或实地抽查)每个抽查单位不少于5人,其中慢性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占80%,一般人群占20%。考核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考察、抽查核实、问卷调查等方法,按照规范签约服务考核评估要求以打分的方式进行。考核过程注重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抽查复核真实性。

五、考核结果评定及运用

(一)考核结果评定。

责任医生规范签约服务考核评估指标得分在80分及以上为规范签约服务。

(二)考核结果应用。

中心结合各个团队签约服务数量、质量和考核结果等因素,来制定签约经费的发放。考核分数达到80分以上的全额发放,达不到的按得分比率扣除。把承担规范签约服务工作列入分配要素,重点向开展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及团队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市**区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家庭医生签约知识 篇六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撑,通过签约的方式,促使具备家庭医生条件的全科(临床)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便对签约家庭的健康进行全过程的维护,为签约家庭和个人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医改政策的体现,是基层服务模式的转变。

2、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目的是什么?

畅通家庭医生与居民联络渠道,建立稳定的、信任的服务关系,让居民享受到更为便捷、贴心、连续、综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落实居民的个体健康管理,促进和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和个性化服务,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要好处是什么?

签约形式促使家庭医生成为您家庭的健康守门人,不仅单纯治疗您的疾病,还会主动帮助您的家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服务协议的签订,不仅仅是对服务对象的承诺,也是对基层医疗机构自身工作的督导,让服务对象主动参与进来,由原来的被动服务模式变为共同参与模式。

4、签约主体是谁?

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签约服务主体,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城市签约居民提供服务。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签约服务主体,乡村医生和全科团队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对农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

5、签约后可以享受到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哪些?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主要是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进行,而不是割裂开来进行,向签约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提供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个性化服务和预约诊疗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

(1)基本医疗服务:①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②社区现场应急救护。③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④康复医疗服务。⑤中医药服务。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①免费为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对签约家庭进行一次家庭健康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健康指导计划,实施动态管理。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特别是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每年提供不少于4次的主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②为0-6岁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③为孕产妇实施健康管理服务。④每年免费为家庭中的重点人群体检一次,包括0-6岁儿童、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体检项目至少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⑤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健康体检,每年不少于4次的随访服务。

(3)其他:提供免费电话咨询,给予健康、预防、保健等方面指导。定期通过门诊、电话、上门等方式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管理,为其制定健康生活措施和疾病治疗方案。对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的病例,提供转往上级医院等其他适宜机构的绿色通道或建议。

6、哪些人(家庭)可以享受家庭医生式服务? 凡是在城乡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户籍及非户籍居民(家庭)都可以与辖区内的家庭医生进行签约。

7、签约的形式是怎样?

在双方充分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的前提下,由居民自愿选择家庭医生,以户为单位签订相关服务协议,享受签约服务。

8、怎样与家庭医生签约?

7.卫生院医生签约 篇七

关键词: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2011 年7 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健全以全科团队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逐步实施基层首诊, 分级诊疗[1]。浦东新区自2010 年在全市首批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的试点, 位于浦东新区农村地区的六灶社区是新区10 家重点推进社区之一。 本社区针对农村居民的特点, 结合自身的基础条件, 主要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社区首诊以及建立固定诊疗关系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路径

1.1 转变观念, 明确目标

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首要是转变传统的就医模式, 着力构建以家庭为单位、 社区为载体、 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 契约服务为形式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2], 通过提供健康管理、 健康服务和健康关怀等方式, 最终实现 “人人享有家庭医生” 的目标。

1.2 明确责任主体和服务对象

全科医师作为签约服务的主体,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为平台, 以服务团队为支撑, 建立包括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 乡村医生和社区护士等人员组成的社区团队, 以契约服务的形式, 为全体签约居民提供常见病、 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首诊及双向转诊服务, 同时开展预防、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

1.3 分析地域及服务人群的特点, 广泛宣传发动

农村地区普遍具有地域广阔, 服务人口密度较小的特点, 村卫生室与卫生服务中心共同构成一张完整的覆盖网络, 有效解决了服务半径过大的问题。 由于服务对象多以农业人口为主, 居民文化程度较低, 新生事物接受慢, 信息渠道窄。 因此, 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知晓度, 是签约服务的关键点之一。 基于上述特点, 针对社会各界开展全方位的宣传和发动是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1.3.1 由内而外, 对医护人员进行政策培训, 思想动员, 制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方案, 广泛征求意见, 在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中达到广泛的共识。

1.3.2向所在镇政府和社区的政府领导开展专题汇报, 听取政府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取得所在辖区政府的支持和肯定。

1.3.3针对各村居书记、村长和卫生干部等社区居民组织的重要代表, 开展访谈、咨询, 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方法、内容和受益分析开社区各居民组织达成广泛统一。

1.3.4 家庭医生与村居委会共同成了流动宣传组, 巡回赴各村, 对全体村民组长开展动员宣传, 内容包括家庭医生政策解读、 提供的优质服务内容、 介绍签约医生的情况以及了解服务需求等, 印制了1.5 万份宣传折页, 由各村民组长直接发放到每家每户, 同时利用广播、 横幅和宣传栏进行宣传, 使每个签约百姓能做到签得明白, 乐意签约, 签得放心。

1.4 挖掘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制度优势

农村社区居民参加医保的类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 新农合在制度方面对参合居民做出了属地就诊、 社区首诊和逐级转诊的规定, 并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设置不同的报销比例 (表1) [4], 在制度层面为签约首诊和逐级诊疗建立了制度保障。 农村社区居民就医选择少于城区, 因而,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从度相对较高。 2011 年颁布的《浦东新区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5]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村卫生室的具体管理部门, 将村卫生室作为延伸点, 实行一体化管理, 对辖区内村卫生室的行政、 业务、 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统筹本区域内的卫生资源。 这是实现家庭医生利用区域卫生平台开展签约服务的又一制度保证, 可充分整合全科团队资源以实现签约服务的便捷、 可及和连续性。 自2010 年开始, 浦东新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内的二三级医院开始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 实施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 综合性医院向家庭医生开放大型检查和专科门诊的电话预约平台, 同时对由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开放优先收费窗口和专门接待部门, 使家庭医生能够在首诊的基础上实现双向转诊和梯度就诊, 夯实了居民基于解决全程健康问题与家庭医生建立固定诊疗关系的基础。 由此农村社区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的条件比较成熟, 做法和经验将对在城市地区逐步推广发挥借鉴作用。

%

1.5 工作模式的重新建构, 配备优质资源

既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门诊采取坐诊制, 居民随意就诊, 医患双方彼此均不固定。 为促进建立固定的诊疗关系, 医生家庭以基本医疗为主体, 同时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 做到防治结合。 首先建立片区全科工作室, 每个工作室为1~3 个固定村居的签约居民服务, 选拔高年资全科主治医师担任全科团队的团队长组织各自团队的工作, 同时担任片区村卫生室的主任, 综合调配乡村医生的资源。 以六灶社区为例, 全部服务区域划分为4 个片区, 每个片区各有2 个全科团队。团队人员有家庭医生、 社区护士、 公卫医师、 中医指导医师以及各村的乡村医生, 每个团队6~7 人。 每2名家庭医生共配备1 个家庭医生工作室, 每个家庭医生实行 “3+1+1” 工作模式, 开展3 天日门诊, 1 天预约门诊, 1天下沉村卫生室开展上门服务和入户探视随访工作, 片区工作室全年无休开放。通过区域固定分诊和工作模式、工作时间的调整, 使居民能够在任何时间、在固定的地点找到熟悉自身情况的家庭医生, 居民对签约和固定诊疗的受益效果得到充分体现。

1.6 上门入户, 主动签约, 建立健康档案

契约服务是家庭医生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签约的形式包括门诊签约[6]、 特殊群体签约等, 考虑到农村居民的特点, 我们采用逐门逐户上门签约的方式, 签约11 799 户, 共28 600 人, 户籍人口签约率84.6%, 年度签约指标完成率140%, 采集并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8 545 份, 建档率99.8% ; 完成60 岁以上老年人体检5 904 人, 体检率79.1%。

1.7 明确内容标准, 提升能力, 通过服务固定签约对象

根据社区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的紧密程度, 将服务对象分为健康管理、 健康服务和健康关怀三大类 (表2) 。 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特点给予不同的签约服务内容, 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服务的标准化和服务的效率; 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群众就诊下沉社区。 为确保服务质量的提高, 中心将家庭医生的全部工作进行了量化考核, 制定了家庭医生工作量转换系数表, 将工作数量、 质量、 内容与绩效考核奖励挂钩, 并按照最多2 500 的签约人数上限, 给家庭医生支付签约服务费[7], 激励了家庭医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以此来提高签约居民的固定程度。

2 取得的初步成效

通过近2 年的实践, 经第三方专业机构测评, 群众和社会各界知晓率广泛提升, 达到75%; 实现了辖区家庭医生签约的大范围覆盖, 户籍人口签约率达到了84.6%; 在联合体内实现了社区首诊, 双向转诊, 群众满意度达到91.4%。

3 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3.1 全科医学教育理念尚未完全形成

全科医学教育滞后, 家庭医生整体素质离真正意义的全科医生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8], 提高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是实现签约服务固定诊疗模式的关键。 社区居民需要能够一站式解决个人基本健康问题的医生担任 “守门人”, 虽然通过前期的人才配置以及便民措施的推进, 群众对家庭医生的认可度有所提高, 但是, 对全科医生的服务能力仍有所怀疑, 不放心把 “守门权” 交给社区, 在兑现服务承诺方面数量指标提升但内涵质量扔不高, 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 全科医生的培养以及团队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3.2 全科医生的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调动

在待遇和社会认同方面与大医院的差距仍然较大, 个人的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空间受限, 全科医生和护理岗位的吸引力不足[9], 如何引得来、 留得住优秀人才从事家庭医生工作是长期面临的巨大挑战。 需要在更高的层面配套相关的制度和资源, 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尊重全科医生的价值。

3.3 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

信息化建设滞后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某些功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同时造成了家庭医生在工作中的重复劳动现象明显。 一方面加强卫生中心内部的信息化培训和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区域标准化信息工程的改造早日完成, 为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提高效率和标准化程度。

3.4 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标准、 工作规范和职责分工尚需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组成也需要优化, 逐步探索为家庭医生配备专职护士或家庭医生助理, 鼓励引入社会组织的力量, 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机构设置, 改革既往医院式管理的套路, 更好发挥对家庭医生的后台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1 (10) :609-612.

[2]鲍勇, 杜学礼, 张安, 等.基于健康管理的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9 (7) :997-998.

[3]鲍勇, 诸培红, 王金柱, 等.健康守门人制度与中国医药卫生改革[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1 (3) :333-340.

[4]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2012年浦东新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须知[EB/OL].2011[2013-12-05].http://www.pdxnh.com.

[5]浦东新区卫生局 (人口计生委) .浦东新区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EB/OL].2011[2013-12-05].http://gov.pudong.gov.cn.

[6]杜兆辉.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1) :3541-3543.

[7]贺小林, 梁鸿.推进家庭责任医生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与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2, 5 (6) :4-8.

[8]侯建林, 柯杨, 王维民.我国全科医生制度面临的困难和发展建议[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 2011, 12 (32) :8-10.

8.卫生院医生签约 篇八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患者;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43-02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大多需接受药物长期治疗,社区患者由于未接受有效监督,或者不知晓疾病危险因素,而导致血压控制率较低,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全科医生为基层慢病防治的主力军,可有效进行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是目前全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学者认为[2],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是相关研究较少,对其应用可行性尚未证实。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其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判断其管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社区登记的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0.8±6.2)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1±6.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5)年。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签署合约;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正常交流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妊娠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健康于信息收集后建立档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宣教:以口头宣教、宣传栏宣教及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高血压饮食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肉食及食盐摄取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新鲜蔬果;运动指导:每日饭后1h散步30min左右,根据身体耐受程度制定运动计划,坚持每日锻炼。观察组由全科医生签约管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制定管理方案由全科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签约,收集患者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分析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导患者积极与团队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实现健康计划目标[4]。团队首席医生需要不定期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健康情况变化再次调整计划,促使健康状态与管理方案协调,从而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1.2.2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应用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高血压患者健康状态及服药、住院、合并症等情况,经过管理软件分级执行管理。1级管理主要为诊断轻度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合并症;需每3个月随访一次,若经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效果不佳时,需增加药物治疗;2级管理主要针对中轻度患者,或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需1~2个月随访一次,给予适当药物控制病情,并及时进行药物效果评估;3级管理为高血压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或者存在靶器官损伤者,需20~30d随访一次,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密切注意用药情况及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一旦病情异常需立即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1.2.3激励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签约服务积分奖励制度,为患者建立健康储值卡,可根据患者接受不同的服务内容及完成情况获取健康币,可通过健康币获取相应服务项目,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4]。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变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80分以下为不知晓;高血压经早中晚三次测量,均为130/90mmHg,平均波动幅度≤5mmHg为达标,反之为不达标[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率以(%)表示,采用χ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89.58%,与对照组64.58%、72.92%相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健康管理为新型卫生服务模式,可通过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收益。社区健康管理不仅能帮助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降低医疗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主要手段。高血压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6]。有学者研究发现[7],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国内针对全科医生签约管理高血压的可行性尚处于探讨阶段,尚无确切依据。

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48例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年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控制血压水平具有可行性。全科医生签约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及精细化,通过对不同危险程度患者进行不同的管理,可以实现个性化管理及治疗,也能划分医生职责,充分发挥预防、治疗、保健作用[8]。通过激励制度,可向患者推广更多的优惠,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获得更为满意的管理效果[9-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较对照组高(P<0.05),可知全科签约服务模式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使患者能够更多的了解相关知识,获取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也能提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度,利于患者预后,是高血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娟.社区全科医生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6):900-901.

[2] 杜兆辉,梁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0):844-846.

[3]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4] 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5] 王会奇,李东升,何松明,等.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26-28.

[6] 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7] 丁平俊,张华,王春梅,等.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410-413.

[8] 吴仿东,彭惠容,李淑清,等.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5,31(21):3001-3003.

[9] 俞蕾蕾,陈利群,王敬丽,等.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77-681.

[10] 李黎,申晓芬,王浩宇,等.慢病管理团队主导的高血压控制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5,27(10):1522-1525.

9.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计划 篇九

根据市、县、镇的工作部署,我村紧紧围绕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不断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充分发挥卫生室“网底”作用,进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进一步转变观念,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村卫生室的网底作用,逐步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在农村地区的落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与辖区村民签约服务,和村民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关系,强化对辖区村民的健康管理,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乡村一体化管理,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促进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

二、签约团队

签约服务团队主要二级以上医院选派具有资质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责任护士和乡村医生等建立“1+1+1+1”的组合签约服务团队。家庭医生团队要开展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和以寻医问药、健康干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医疗服务;将一对一健康处方(经患者签字确认)等各类服务内容记入健康档案、工作表格。我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如下:

组长:曾祥芬 县医院医师 成员:戴泽岚 卫生院医师

李晓利 县医院护士

聂治国 乡村医生

三、签约内容

签约农民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逐步将其他医疗服务纳入签约服务范围。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包户责任制。家庭医生要以签约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以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重型精神病患者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对农民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管理;二是开展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和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筛查、随访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生活行为干预指导和诊疗路径指导服务;三是为行动不便的签约对象提供电话咨询、上门访视、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和家庭康复指导服务;四是运用适宜的中西医(药)技术,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进行规范化治疗,为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

(二)基本医疗服务。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接受居民监督打分。家庭医生的门诊日志由村卫生室统一存档,乡镇卫生院每月进行审核,并记入家庭医生考评档案,作为对乡村医生执业考核的依据。

(三)健康评估。以建立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为基础,家庭医生每年对签约居民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危害健康行为等健康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量体制订个性化健康方案,使居民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知道如何进行预防保健。

(四)转诊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需要转上级医院诊疗的病例,乡村医生要为签约农民及时提供上级医院预约诊疗和双向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

鼓励家庭医生开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以主动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其它个性化服务。可因地制宜,提供免费、优惠、特需等类型服务。需要收费的项目应根据国家有关收费政策和标准执行,也可采取协商等形式,确定服务收费。

三、签约方式

(一)自愿签约。在充分了解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前提下,由辖区居民自愿签订服务协议,享受签约服务。

(二)签约时限。签约服务协议原则上一年一签,期满后根据当地村民的意愿,自动续约。

(三)签约责任。家庭医生负责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等各项服务。在为农民提供服务过程中,因农民隐瞒病史信息、不执行家庭医生制定的防治方案、不听从指导意见而影响到服务质量以及因病情超出家庭医生诊疗水平和能力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家庭医生不承担责任。

(四)违约责任。对于未按签约服务责任书提供相应服务或经考核不合格的家庭医生,扣发相应补助经费并取消下一签约资格。经整改考核合格后,可继续开展签约服务。

五、保障机制

广泛开展宣传,认真组织实施。要以宣传标语、传单、宣传栏、横幅等方式,充分告知辖区村民签约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务必做到签约服务家喻户晓,宣传活动进村入户,让更多的农民自觉接受并主动签约。

1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 篇十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

案,收集居民既往史、家族史,以及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疾病用药情况等基本健康信息。帮助其保管、维护、更新健康档案信息。

2、优先预约就诊。由家庭医生转诊,签约患者可以预 约的形式优先到上级医院专科就诊。上级医院向家庭医生开放一定数量的号源。

3、慢病长处方。家庭医生可以为签约慢性病患者提供 治疗所需的长处方,减少患者到医疗机构开药的次数。医保基金对长处方按相关规定予以报销。

4、转诊绿色通道。根据签约患者病情,家庭医生帮助其 转诊到上级医院住院。上级医院向签约居民提供转诊便捷。

5、重点疾病健康管理。家庭医生每年为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提供 1 次健康检查,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和健康状况评估。每年为糖尿病患者提供 4 次空腹血糖检测。每年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诊断明确的并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 4 次随访。为确诊的并在家居住的肺结核患者每月随访 1 次。

6、儿童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为 0-6 岁儿童提供健康管 理,包括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体格检查、心理行为发育 评估和中医药健康指导。

7、孕产妇健康管理。家庭医生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管理,包括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健康状况评估、第一次产前检查、孕期健康教育和指导、产后访视。

8、老年人健康管理。家庭医生每年为 65 岁及以上老年 人提供 1 次健康检查,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和健康状况评估。进行生活方式、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等健康指导。

9、预防接种。家庭医生为 0-6 岁儿童预防接种,为重 点地区高危人群应急接种,并帮助管理预防接种信息。

10、健康教育。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可干预危险因素、传染性疾病预防等健康教育知识。

上一篇:高中物理知识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下一篇:小学开展校园欺凌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