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素材

2024-11-12

1语文素材(8篇)

1.1语文素材 篇一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1-5课本作文素材

第1节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

(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

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人生境界。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养身心的人吧!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身修养。

(5)忘记与铭记——《短新闻两篇》

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在另一个国度也同样上演着。纳粹在西欧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惨剧。走进奥斯维辛,我们会用明亮的双眸审视纳粹德国的“杰作”,用善感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该忘记的一定要忘记,不该忘记的要铭记在心。

(6)弱势与强暴——《包身工》

60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污秽妨碍我们对鲜花的赞美。大家不必灰心失望,只要正义在我心,生活将永远阳光灿烂。

第二节

(1)逆境中的坚持——《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

亦可从“人生的智慧”角度运用此素材:

有智慧的人,是成功的人。他虽然也会遇到困难和矛盾,但是他可以利用智慧化解矛盾。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我们的追求和向往。智慧的人不是孤单的,是需要互助的。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各自还只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智慧,我给你一个智慧,我们彼此就赢得了双倍的智慧。班固曰:“智者,智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世,见微者也。”意思是所谓智慧就是知道一切,对听到的事有独到见解,能从一件小事推知大的道理。曾国藩说:“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变成愚诈。”意思是说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因为有了智慧没有翅膀的人类飞得更高。

(2)忠义的力量——《荆轲刺秦王》

何谓忠义?忠就是对自己上级的真诚,忠心就是对自己的主子忠心。古代比如对皇帝是叫忠心,因为皇帝是天下共主。现在比如说对国家、对自己公司都叫忠心。岳飞的“还我山河”是一种忠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忠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一种忠义。陆游说:“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忠义”是个好东西,也脆弱于它是个好东西——它像凯歌一样振奋人心,可以激发出人心底的力量,这力量可以抗击一切东西。所以这最单纯、最原始、最“直”的忠义如果遇到迂回的利用就是残忍,就是消亡……

亦可从“义”“勇”“责任”等角度运用此素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大义凛然,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这则素材可用于“生命的价值”“正义”“勇气”“顺应潮流”“责任”等相关的作文中,由于材料感情强烈,运用时既可正面赞颂荆轲的“义”“勇”,也可以论证人应顺应历史的潮流,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等。

(3)性格的重要性——《鸿门宴》

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何为性格?它是指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形成人们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刘邦、项羽的两种极端性格,决定了成功和悲惨的两种不同命运。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由于铁骨秉直而落了冤死的结局时,又有多少丧失骨格的人曲意奉迎而鸡犬升天!历史给了“性格决定命运”以最好的诠释。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改造我们的性格就是改造命运。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都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传说是虚幻的,生活是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需要切实的努力。

必修二

第1节

(1)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

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2)宁静与清幽——《故都的秋》

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3)优美与诗意——《囚绿记》

“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功还是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

(4)跨越与提高——《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胡适先生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跨越与提高。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诞生的那一刻起,上天注定我们一生坎坎坷坷,有一条曲折漫长的成长之路。而我们,注定要微笑地面对那一次次的考验,选择逃避,便是死路一条。跨越门槛,一次的失足,两次的绊倒,三次的望而却步,我们在成功面前徘徊,在黑暗中摸索着通往成功的大门。终于,我们走了进去,回头望望,跨越门槛之路只有一步之遥。那一步,叫做勇气。

(5)梦想与追求——《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用他的人格,用他的精神,用他的生命,在感召和激励着众多的黑人兄弟去为自由、公正、平等而战。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更有意义的是他的精神在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着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奋勇拼搏。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2节

(1)坚贞与反抗——《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并序)》

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的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应是人性纯美的最早体现。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2)追求与坚守——《离骚》

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3)追求与本真——《短歌行》

短歌不短,意蕴深长。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

(4)离苦与乡愁——《采薇》、《涉江采芙蓉》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5)生与死——《兰亭集序》

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醒,令人回味。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生与死;人生意义;自然与心灵;生活态度。

(6)悲伤与旷达——《赤壁赋》

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7)自然与人生——《游褒禅山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

必修三第1节

(1)透视人世百相——《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眼中的贾府,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而且是纷繁复杂的。贾府也只是这个社会的缩影。人们由于身份、地位、境况以及素养的不同,在社会大舞台上,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会观察社会上的人,学会观察身边以及周围世界不同的角色,能够透过其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决定自己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描绘“人世百相”,展现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人世百态,其目的在于“透视”,即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或真、善、美,或假、恶、丑,宏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愚昧与顺从——《祝福》

祥林嫂的命运是可怜可悲的,这缘于她思想上的愚昧与顺从。西方古代的奴隶尽管身份上为奴隶,但他们的灵魂决非奴隶。例如罗马帝国时代的斯巴达克斯。这是因为,希腊哲人的思想、基督教先知的思想,终将给他们带来反抗奴隶命运的智慧的启迪。而中国的奴隶,不仅世世代代身份上是奴隶,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灵魂永远也摆脱不了奴隶的愚昧的命运。他们的灵魂,事实上永远都处于黑暗的铁屋子之中,他们终生终世都将无法看到天日,都将无法看到丝毫人类智慧的光芒。而在这黑暗中,只有智者才能点燃光明的火种。

(3)厄运与抗争——《老人与海》

面对厄运,桑提亚哥没有退缩。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坦然面对,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应当使生命因曲折而更加精彩。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从容。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我们应当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没有人喜欢厄运,但厄运来临时,没有人可以逃避。一个清醒、理智、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命运的选择。

(4)尊重与生命——《动物游戏之谜》

现代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

(5)探索与发现——《宇宙的边疆》

从古代运用天文方法确定耕作时间,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而人生的宇宙又是一个什么样子?不能不令我们思考。

(6)严谨的科学精神——《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回答是“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科学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最终只能浮躁不已,达不到真理的彼岸。

第2节

(1)旅途与人生——《蜀道难》

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2)忧国与思乡——《秋兴八首(其一)》

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3)怀古与伤己——《咏怀古迹(其三)》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了历史的青冢里。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4)登高之思——《登高》

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

(5)音乐与人生——《琵琶行(并序)》

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

(6)追忆与惘然——《锦瑟》

谜,要是一猜即破,也就没有什么耐人寻味的了;要是总猜不开,也就无法使人生出破解的兴味。这首有着难言之隐的《锦瑟》,既有猜想价值,又有猜想余地,是一个使猜解者错以为不难找到门径的谜。

(7)国家与私情——《马嵬(其二)》

唐玄宗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杨玉环,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8)仁政与暴政——《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施行暴政,只会自取灭亡。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在今天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前总理朱镕基在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正是体现了孟子的这一思想,可谓说在了点子上,抓准了要害。

(9)学习与人生——《劝学》

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荀子的《劝学》,像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习能让我们积累知识,增长智慧,提升人生品位和境界。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无穷!让我们投身到学习中去吧,多读书,多倾听,多借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心一意,从而打造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人生!

(10)大治与大乱——《过秦论》

打天下需要武力和谋略,治天下崇尚的却是仁义。何谓仁义?仁义说到底就是一种爱民、保民、富民之心。无仁义之人,是谓暴徒;无仁义之君,是谓暴君;无仁义之政,是谓暴政。行仁政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始皇之过,也是所有亡国之君之过。仁者无敌,过去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人和,乃强国之源;仁政,乃安国之策;人才,乃治国之本。人和,仁政,人才,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这是秦帝国的兴衰给我们的启示。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向往的幸福、友爱、和平的新世界仍遥遥无期,贫穷,饥饿,暴虐,屠杀,非但没有根除,反成愈演愈烈之势,核战阴云,生态灾难,更是严重危险到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未来,请君再读《过秦论》!

(11)尊师与成材——《师说》

《师说》中“人必有师”以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至今看来仍为金玉良言。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能在每个方面都做得最好,既然自己有不足,便要向老师请教学习。然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不少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极差,对老师大呼小叫,丝毫不存敬意,古人说:“天地君亲师”,“师”对我们十分重要。毛泽东就十分尊敬老师,他八岁的时候进家乡的一家私塾念书,拜毛禹珠为师,后来,毛主席谈起少年时的情形,他还特别感谢毛禹珠对他的启蒙教育。一次,毛主席回到韶山与老人们一起吃饭,席间还给毛禹珠敬酒。尊重老师,虚心学习,既体现了个人的品质修养,也是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必修四

第1节

(1)隐忍与反抗——《窦娥冤》

窦娥以三桩誓愿的形式对她所生活的社会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窦娥所不同的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隐忍或者反抗,放弃一些不重要的,换取一些认为重要的。生命如果可以盛开的更加绚烂,就不能让自己提前枯萎。人生有时很无奈,有的人顺势隐忍积极面对,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有的人消极放纵就此沉溺徒得一声叹息;大多数人在隐忍和反抗中苦苦挣扎求索却也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有时候,如何忍耐和反抗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智慧和勇气,只是太多人明白了却做不到。

这则材料还可用于“公平、公正”“执政为民”“善恶美丑”等有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写作时可以适当结合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事,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对比阐释。原文中的许多语句、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等都可以引用到作文中去。

(2)人生与关爱——《雷雨》

在周朴园的眼里,利益或许永远高于爱情和亲情;在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对身边的人更缺少真挚的关爱。人生中,离不开爱和被爱。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

(3)直面与思考——《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困扰着哈姆莱特的选择,也时常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需要直面现实,思考人生。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关键在于人的社会性,在于人有思想和灵魂。而作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正是由于人们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才分出了高贵与平庸,乃至尊贵与卑鄙。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这是人生的大思考,也是生存的大选择。有了这样的思考和选择,犹如在试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思想才会深邃,生命才有价值。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无穷的精神营养。

面对生存与毁灭,是活得热烈而丰富,是要生活得丰富充实、兴致勃勃,还是生活得枯燥委琐、贫乏无味,活得像行尸走肉,那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4)送来与拿来——《拿来主义》

对待文化遗产以及西方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态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鲁迅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后,西方文化不请自来。对于这些送来的东西,我们应批判的吸收。全盘拿来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对的。对于西方文化的糟粕,我们要无情的加以摒弃;对于西方先进的东西,如发达的科技,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等等,我们要加以学习、借鉴,为我所用,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上述材料可用在“继承与创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何借鉴外来文化,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面对种种疑惑,重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定将大有裨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拿来”,借鉴,吸收,才能创新。

(5)情感与理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父亲的爱是理智的,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关怀和安全感。父亲给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我们综合了这两种爱,才让我们走向自立和成熟。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父母以及身边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这个世界也因为有了你我的爱而无比温馨,你我也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上述材料可用在“父母之爱”“亲情”“爱之伟大”“感恩”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父爱如山,母爱似海。”虽然父爱和母爱的表达方式有别,但对子女成长的付出是相同的。请不要忘记,在你脚下,有一块自由的大地;在你头上,有一片无垠的蓝天,这一片天地便是爱。爱,这令人陶醉的字眼,创造了多少五光十色、斑斓绚丽的生活花环。酿造了多少甘甜芬芳、醇香四溢的幸福美酒。父母之爱,伟大的亲情成就了我们每一个人。

(6)渺小与伟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法国的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空间和时间上,宇宙囊括了我们,由于思想,我们囊括了宇宙。”脆弱的人生因为思想而区别于万物,获得了人作为万物灵长的尊严。没有了思想,我们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其实分为两个层面。说人是强大的、有尊严的、有意义的,主要是指人类所拥有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在这个层面上人是强大的;说人如芦苇般脆弱,是指肉体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一万年太久”的历史长河里,一个个体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强大的外力面前肉体往往表现的那么不堪一击。所谓人的伟大和不朽,都只能来自精神层面,剔除了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载负着生命的肉体就变得空洞、虚无和没有意义。

第2节

(1)美景与美政——《望海潮》

柳词给我们的印象是婉约,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般的无奈、凄清与孤独。然而,柳永的词也有大气磅礴的豪放,如本首《望海潮》便是。这首柳永自创词牌而成的词,将杭州市区繁华、钱塘潮涌和西湖景美充分展现,显现出词人婉约之外的另一风格。在这首词中,词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表达了对太平盛世安乐生活的热情赞美。

(2)离愁与相思——《雨霖铃》

词人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表达和情人难分难舍的离愁别恨。在倾吐深深离愁时,抒发了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和压抑的愤懑。仕途失意的仰郁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情调凄恻,哀婉,意致绵密。

(3)怀古与思今——《念奴娇·赤壁怀古》

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4)风雨与人生——《定**》

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东坡一生多遭困顿踬踣,仕途几经沉浮。这首词,诗人以小见大,由偶然遇到的一场风雨,想到了人生路途中的风风雨雨,透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充满了人生哲理。此等佳构,非大家而不能为。

(5)孤独与愤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全词登临感怀,眼底江山与心头抱负两相融会,孤独、寂寞、悲怆、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扼腕、浩叹!是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

(6)苦闷与理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是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是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

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既有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又暴露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7)相思与秋意——《醉花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不是一个多愁善感、心事重重的人吗?重阳佳节,把酒赏菊,那份凄凉,那份寂寥,又让人怎能说得尽呢?

(8)遭遇与呼喊——《声声慢》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千古绝唱——《声声慢》。全词透过对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词人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9)忠勇与团结——《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忠于赵国、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当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哪怕牺牲个人利益也要顾全大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品德。同时,通过学习本文也让我们明白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10)信念与气节——《苏武传》

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坚守着热爱祖国、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着,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亲爱的祖国,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千秋万代的华夏儿女奋然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11)治学与人格——《张衡传》

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擒奸党。

必修五第1节

(1)忠与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水浒传》一书传达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义”:忠肝义胆。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在《原道》一文的开头就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为义”(博爱就叫仁,有效地实行仁就是义)。只涉及到个别人或少数人的较小范围的,或较低层次的,可以称之为小义;关系到国家、民族、全局的,可以称之为大义。志士仁人的大义凛然,烈士的慷慨就义,以及见义勇为,奋然起义,当属大义。根据特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侠义、道义、忠义等等。归根结底,义就是利他,利人,利民,利国,利人类,利地球。决不做害群之马,决不嫁祸于人,决不损人利己,决不见利忘义。

(2)变革与守旧——《装在套子里的人》

守旧的别里科夫最终在变革的恐惧中死去了。是变革,还是守旧?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过于循规蹈矩,常常固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变革的痛苦是剧烈的,却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唯有勇敢走出陈局,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才能打开新的局面,获得涅槃重生!

(3)人性与纯美——《边城》

《边城》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之美。这种美丽不是披着华丽的外衣,而是蕴藏着淳朴的灵魂:勤劳、善良、正直、勇敢而又淳朴的品德是美,不讲等级、不讲功利、平等相处、和谐和睦的人际关系是美,淳朴的乡风民俗、醇厚的人性旨趣、真挚的人情关怀也是美。美在自然中,更在人性中!

(4)推与敲——《咬文嚼字》

韩愈与贾岛留下了“推与敲”的千古佳话,启示我们在文学上要“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联系。我们在阅读中,要细细品味语言,然后在其基础上品味语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在写作中,时时要咬文嚼字,推敲语言,从根本上调整思想感情,从而使语言与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作品达到最佳。福楼拜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总之,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精心锤炼,细细品味,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5)诗意的生活——《说“木叶”》

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提高个人素养的香茗。让我们从名利场中走出来吧,让我们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和劳碌的身心吧,静静地坐下来倾听诗,品味诗,吟唱诗,在霞光满天的早晨,在小雨淅沥的黄昏,在白雪皑皑的冬季……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6)建筑与审美——《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曾就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吁,因此遭到不公正对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醒后人:“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中国建筑史》)我们通过品读这篇小论文,研究透视其中一些关键语词所传递的信息,感受梁思成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尚的审美境界。

(7)睿智和坚强——《宇宙的未来》

霍金被诊断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后,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被确诊患病已三十多年,但他仍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理论研究,仍在为大统一理论而耕耘不已。霍金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也是牛顿爵士曾担任过的职位。

第2节

(1)潇洒与沉重——《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读来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沉重。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2)感怀与慨叹——《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济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雄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理想与自由——《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庄子用超常的想像力和对比手法,表达了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的思想。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鲁迅先生说:“(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4)亲情与事业——《陈情表》

《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高考作文素材:《人民日报》十月时评精华摘选:10大热点事件,10大精彩语段

热点01大热电影《长津湖》

高中语文(id:gzyw11)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持续引发观影热潮,打破多项中国影史纪录,获得了高票房,观众好评如潮,实现了票房与口碑齐飞。

精彩语段

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故事题材。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中国电影艺术创作丰富的源泉。透过银幕,我们在雪与火的极端环境中,在血与火的残酷鏖战中,看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无畏无私的血性和精神,也真切地懂得他们何以是“最可爱的人”。而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作品佳作不断涌现,这些电影的“走红”,折射出观众对优秀主旋律作品的热切期待,也恰恰说明,“正能量”完全能获得“大流量”。

热点02有温度的“网红”

高中语文(id:gzyw11)一名叫做许凯的90后年轻人,开车到农村等偏远地区,“搭讪”老年人。他用这种拉家常的方式,跟老年人拉近距离、聊聊天,然后给老人们拍张照片,冲洗出来,放在定制的相框里,郑重地送给他们。视频里面,小伙身上散发着“自然熟”的气质,但语言却很真诚,老人们笑容纯真、自然温暖。

精彩语段

“许凯们”的走红,很大程度上也在启示我们思考,在一个流量至上的时代,什么样的流量才是值得追求的流量?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持续打动人心?如何将流量变成温暖人心的正能量?不论是给农村老年人拍照片,还是通过镜头弘扬传统文化,抑或是通过直播带货为贫困山区的农产品找出路,事实证明,流量不应该是利益的代名词,更应该是正能量的扩音器。

热点03山西受灾,众人帮

10月2日到7日,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季降水过程。一地受灾,牵动全国。“携手共‘晋’”“山西加油”“我们都在”的呼声与行动,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三晋大地,为做好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

精彩语段

今年以来,河南、山西等地均遭遇强降雨,一再警醒我们,防灾减灾始终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命题。面对灾情,无论是加强防范、信息发布、及时救援还是恢复重建,都需要迫切抓紧抓实相关工作,惟有立足当前、面向长远,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才能无畏灾害、护航平安。

热点04滤镜下的种草

“小众”“绝美”“动画世界即视感”……充满噱头的文字,配上光线、构图、氛围都恰到好处的图片,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被这样的内容成功“种草”。然而,跟随攻略实地打卡后,却又“大呼上当”。层层滤镜背后,是推广的套路。

精彩语段

滤镜终会碎,口碑永流传。精心包装的网红打卡点,倘若经不起现实的检验,难免沦为“一次性消费”,还可能涉及虚假宣传。从本质上说,种草也是一种“口碑营销”。它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叠加了社交属性、情感认同等心理层面因素。虽说万物皆可种草、人人都能种草,但这离不开品质和信任的根基。

高中语文(id:gzyw11)热点05重阳节该有的关心

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个电话,向家里的老人道声问候,给爷爷奶奶送上小礼物……今年的重阳节,也是我国法定第九个“老年节”,许多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家里老年人的关心。

精彩语段

每个节日都有其文化内涵。有人说得好,节日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纪念,更在于在这一天做具有相同意义的事,从而形成强大的共识生长力和行为影响力。尊老、敬老、爱老,无疑是重阳节最为重要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当然,爱老敬老,不应也不能止在重阳。常回家看看,手把手教父母熟悉手机功能,抽空帮老人把手机调成大字号……在日常生活中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这同样是重阳节之于我们的启示。

热点06神舟十三号飞船

10月15日,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三人乘组开启6个月的太空生活。

精彩语段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冲破地心引力,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18年的时间里,中国航天人精心打磨迈向太空的每一步,实现了从飞行一日,到出舱行走,再到驻留生活的跨越。随着“羲和号”成功发射,继“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后,我国太空探测迎来“探日时代”。梦想无垠,步履不停,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正在推动中国航天拥抱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这是每一个航天人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高中语文(id:gzyw11)

热点07《我和我的父辈》的中国式浪漫

四个故事,四种风格,以家写国,家国同构,电影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时间坐标中,铺展开父辈的奋斗画卷。电影为我们推开了时光的旋转门,父辈,不再是模糊的“背影”,而是如山伟岸、如水温柔的群像。

精彩语段

2019看“祖国”,2020看“家乡”,2021看“父辈”,有人说,“我和我的……”系列正构建起“中国主流电影宇宙”。故事的叙述半径从极大值——国家,聚焦到极小值——家庭,与之相伴的,是一脉相承又不断深化的内核表达——代际的接力、精神的赓续、文明的传承、民族的复兴。当个人命运与历史大潮迎头相遇的戏剧性瞬间,被电影化地呈现出来,才能唤起观众的共同记忆,进而创造观众的共同记忆。

热点08无名英雄之“超级替补”

群星璀璨的宇宙中总有一些星球的光芒鲜为人知。在英雄辈出的中国航天员中,也有这么一位看似默默无闻却是毫不逊色的传奇。他叫邓清明,今年55岁,是首批现役航天员中唯一一个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的人。

精彩语段

23年前,包括他在内的14名飞行员经过层层筛选、严格选拔,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从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能力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神舟十二号……邓清明以出色表现多次入选飞行乘组,却总是以毫厘之差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离太空如此之近,却也离圆梦如此之远。尽管如此,邓清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高中语文(id:gzyw11)热点09“饭圈”不该“圈”住运动员

“体育破圈”是一个好的趋势,让体育运动的影响变大,也让更多运动员的成绩和努力能够被看到、被认可。但同时,这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部分粉丝把关注点从赛场扩大到场外,蔓延至训练、活动、甚至私人行程。前有各路网友赶往全红婵老家打卡,影响家人生活,后有粉丝机场围追堵截国乒选手,干扰公共秩序……

精彩语段

客观来说,把运动员作为偶像,本可以是充满正能量的好事。赛场上,运动员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身姿,顽强的意志、对目标的坚定、不轻言放弃的心态,都是闪亮的发光点,有着强大的感染力。接送机、投票、打榜等固然是个人表达喜爱的方式,但喜爱的前提是尊重,尊重个人意愿。关注一位运动员,了解他所热爱的运动,在赛场内欢呼呐喊,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在赛场外,以永不言弃、奋勇争先的精神激励自己成长,与运动员共同进步,才是粉一位运动员的正确姿势。

热点10传奇《功勋》的家国情怀

这部讲述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的剧集自开播起,热度与口碑齐飞,“泪目”“国士无双”等弹幕连连刷屏,“看不够”“好有质感”等评价获得高赞,对剧情和演员的相关讨论也频频登上热搜。

精彩语段

《功勋》的不同凡响,从片头就已开始。一枚“共和国勋章”的特写后,8位演员徐徐走来,逐渐变成现实中的功勋人物。几步路,几秒钟,人物走近观众,也呈现出献给祖国的一生。扑面而来的庄重感与真实感自开篇起油然而生。这部剧的精彩之处,即在于生活的真实、逻辑的合理。细腻的情节、沉稳的基调,真挚的台词、丰满的人物,《功勋》避免口号式的呼喊、不落符号化的窠臼,穿越时空的隔阂、破除刻板的藩篱,让观众“爱上有血有肉的功勋”。

2.1语文素材 篇二

一、开阔视野, 汲取语言素材

教师通过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 观念更新了, 从书内延伸到书外, 从学校拓展到社会, 学生的阅读范围, 也不仅限于教科书。经典阅读课外书, 如《飞鸟集》、《骆驼祥子》等, 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自主阅读, 搜集信息, 积累知识, 随时掌握最新知识, 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尝试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看, 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在阅览室看书, 做笔记, 积累素材, 提高语文素养。

二、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 淘沙见金

学生不能局限于课堂, 要开放课堂, 给学生一方舞台;学生不能把目光紧盯在教材上, 要开放教材, 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搜集资料, 整理知识, 补充课文, 使课文内涵更丰富, 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 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 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探究, 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 把课本读“厚”了。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 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 学生找到许多描写济南的冬天的文章, 有的学生对题目质疑, 积极思考并说出:题目蕴含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和赞美之情。这样阅读, 筛选, 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取, 不再是光听老师讲解了。这样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 为今后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会了阅读方法, 养成了习惯, 只有当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时, 学生才会去粗取精, 淘沙见金。

三、生活蕴含语文, 生活是学生的舞台

生活中蕴涵无穷无尽的无字书, 有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语文教师的理念要有前瞻性, 教师必须把生活当成学生的课堂, 生活中处处蕴含语文。关键是语文教师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 还是把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苏霍姆林斯基曾骄傲地把自己的学校称作“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 在《育人三部曲》中他把大自然变成了课堂, 他带着学生尽情享受其中乐趣, 身在其中学习, 其乐无穷。教学中, 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 用心感受, 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 一心要读有用书”, 多从生活中吸收知识充实自己, 弥补自己, 启发想象与创造, 开阔心胸,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到时事政治, 如申奥活动、足球比赛;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 都要让学生留心观察, 用自己的眼睛看, 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 逐步形成独特见解。因此, 生活与大自然是学生更广阔的课堂。

四、探究学习, 感悟“真谛”

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也是合作的社会。没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精神, 仅凭个人很难做好一件事情。现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 , 联系学生 生活实际 , 我结合书 本知识 , 引导学生 选择阅读内 容 , 合作学习 , 然后对搜 集到的信 息加以组 合 , 即进行专题研究阅读。如《挚爱亲情》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分别阅读有 关父爱、母 爱、师爱及 其他描写 亲情的文 章 , 并且摘抄下来, 然后小组交流, 分门别类, 整理编辑。其中收录了《我的背影》 、《我的母亲》 、《红莲 》、《一 碗阳春面 》等经典 名篇, 还有诗歌《妈妈的爱》。有一小组收集了许多老歌《妈妈的吻》、《草 鞋》、《好爸爸 、坏爸爸》、《外 婆的澎湖 湾》, 还有的则搜 集了童话 、童谣 ;有的小组 推荐了电 影《我的父 亲母亲》、电视剧《母亲》等, 学生通过合作阅读、积累内化大量的语言材料感受着, 体验着, 感动着, 震撼着。不用说教, 他们从中感悟到的东西足够咀嚼一辈子。这就是教育的本义, 教育的真谛。

五、自主搜集, 从中受到启迪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学会自主搜集, 学会对知识重组, 能把知识迁移到解决问题当中, 还应该学会创新。在阅读中 , 每个人都 会有不同 体会、感悟 、意会 , 或是从中 受到启迪 , 引起共鸣 , 引起思考 , 这时会情 动心动 , 欲有感而 发 , 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思维、想法、灵感进行加工与再创造, 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这是更深层次的交流。如《挚爱亲情》中学生有感于亲情的伟大, 感于父母深恩, 感于祖辈厚爱, 应使他们的情感更热烈, 拿起笔或写或画, 写出自己心中情思, 拿起相机或拍或摄, 记下生活中珍贵的瞬间。

3.向语文文本要写作素材 篇三

关键词:写作 文本 视角 顺序 语言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假于物”,借前人经典的火种,点亮写作的天空。

俗话有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汉时杨雄善于抄录创新;司马相如抄过《易》经、《论语》。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细究可以发现无论其构思、表现手法乃至题目都有俄罗斯前辈果戈里小说《狂人日记》的影子。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谓“抄”是作为初入门径的模仿。抄袭,是无能的表现,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而模仿是仿照形式和技巧,或者受到内容的启发进行的新创作。模仿一定要力求创新,写出特色。以名篇美文作为引领,依托这个高起点,大视野,有自家的新领悟,新创造。

一、借鉴文本独特的写作视角

儿童视角常为小说写作打开一个全新的视界,即新鲜的对世界的感受以及新的审美情趣。比如:《最后一课》选择了一个逃学、厌学的孩子——小弗朗士作为叙事主人公,这个独特的儿童视角在结构上串连起了逃学路上的画眉鸟、操练的普鲁士士兵和镇公所前的布告牌等颇具复杂情感的场景,更在内容情感和主题开掘上有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是孩子的稚拙天真,一方面是国土沦丧,在懵懂之中有觉醒,在觉醒之时有悲愤,在悲愤之中更包含懊悔、反思。

在写作中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的转换有时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表现效果,如蒲松龄的《狼》是以屠户的视角展开的,教学中可以转换为狼的视角,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二、借鉴精巧的写作顺序

同样的情节内容,采用的写作顺序不同,表现效果各异。学生写作记叙文时,往往习惯于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这种写法叫“顺叙”。顺叙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由于顺叙是记叙的基础,所以,顺叙的使用也最为广泛。但是,这种平铺直叙的写法容易失于平淡。插叙是作者在叙述一个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帮助读者了解事件发展的原由,而暂时中断叙述线索,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衬托、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脉络更清晰,内容更充实。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把时间跨度大,联系零散的材料运用插叙的方法进行了有机的扦插、组接,集中于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前后几个小时内,使英子的成长和父亲的良苦栽培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此外,恰当运用补叙也可以起到新奇的作用,续貂之笔,意味深长,余音绕梁。如《咏雪》全文仅71个字,可谓字字珠玑,却极为罕见地加入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5个字的补充交待,很显然这不是随意之笔。作者对答题的两个孩子,不是平均用笔,而是有所侧重,侧重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含蓄地表示了对道韫才情的赞赏。

三、借鉴精妙的语言表达

(一)修辞之妙

除常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的语句修饰外,互文是古诗文常用的修辞方法。如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为典型。如果把诗句简化压缩为鱼儿在水中向东西南北游动,诗歌就索然无味了。每一个互文分支之句,就是一幅画,一个情境,一次强化,一次渲染。这种技法也可以运用到现代文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就是互文的运用。因油蛉不止一个,说所有的油蛉都在低唱,不如说油蛉有的在低唱,有的在弹琴;同样,说所有的蟋蟀都在弹琴,不如说蟋蟀们有的在低唱,有的在弹琴。尽管低唱和弹琴是拟人,都指昆虫的叫声。我们可以在句子组织甚至段落组织上加以借鉴运用。

(二)句式之变

作者在写作时,根据抒发的感情和表达内容的不同,在不改变原意而又通顺的前提下,灵活地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美化语言,增强亮点,使文章文采飞扬,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常式句变式句、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等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和修辞效果。灵活运用,会使文章灵动而有意蕴。读起来又会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骈散句在写作中的运用。《陋室铭》全文对称工整,只在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句式陡变,散句煞尾。以刘禹锡的语言功夫,全文皆用整句,一韵到底是不成问题的,而作者却偏偏在篇末一改对称工整的句式,显然是有意使然。如同万绿从中一点红,更加醒目,更有侧重,更引人思考回味。在写作中若能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进行句式的精心润色修饰,会大大提升写作的美感。

(三)章法之精

行文章法变幻万千,摇曳生姿。语文教材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学习。比如:《伤仲永》《阿长与<山海经>》的抑扬之美;《桃花源记》的层层铺垫、扑朔迷离之美;《与朱元思书》的写意铺展之美;《背影》的逸笔生姿之美等。

最高境界的阅读是能受到文章的触动,可能只是某个词句的激发,从而产生写作灵感。近而言之可以写成读后感,远而言之,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了!

由浅层次的语言词句、写作顺序的模仿,到写作主题、抒发情感的共鸣,再到对人生、对生命的不同参悟……如同水流与石头、与花草树木、与火的相遇一样,会有无数种可能,可以飞溅,可以滋养,可以升华!水是一样的水,遇到的对象变了,结果就有无限的可能性。教材文本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这里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宝藏,就看你是否是一位执著的、虔诚的有心人了。

学习一篇课文,若仅仅是会读几个生字词,记住了几个作家名字,无异于时间消耗,浪掷了一颗颗深情的心灵,错过了一声声智慧的呼唤。这样的阅读是一种黑暗的摸索,我们有必要燃起光明的火把!

4.1语文素材 篇四

一、人生缩影

1904年11月25日,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巴金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1920年,巴金考入成都外国语学校,发起组织“均社”,并任《平民之声》主编。1923年到上海、南京等地读书。1925年翻译克鲁泡特金的《面包略取》等著作。1927年赴巴黎学习,翌年创作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回国。自1931年文学创作进入旺盛期,写出长篇小说《激流》(即《家》)等10部中长篇小说,10部短篇小说集,6部散文集。1934年11月化名“黎德瑞”去日本,次年8月归国,后与靳以编辑《文学季刊》、《文季月刊》,并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负责编辑《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译文丛书》。出版短篇集《将军》、《沉默》等。

1936年11月与鲁迅、郭沫若等21人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救亡日报》编委,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辗转于香港、广州、汉口、桂林和大西南的昆明、重庆等地。出版《春》、《秋》、《憩园》等长篇小说和《还魂草》等短篇集。抗战胜利后,出版中篇小说《第四病室》、《寒夜》。新中国成立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大会代表,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国际笔会主席,《收获》主编等职。1982年4月荣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5月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辑有《巴金文集》、《巴金全集》。

二、懿行美德

【摘要】巴金,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的物质生命的有限性,人的精神生命的无限性。一个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让生命开花的老人,他,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现代意义。

一、二、走出“大观园”——独立

《红楼梦》中有个“大观园”,在巴金的作品里同样也有个“大观园”。这里有聪慧凄婉、多愁善感近乎林黛玉型的女性梅表姐;有贤惠端庄、待人周到的近乎薛宝钗型的女性瑞珏;有爱生活,爱一切,保持身心晶莹剔透近乎晴雯的鸣凤„„,她们都因了这个“大观园”造成了悲剧的命运。只有“大观园”中的那个男孩子最终走了出来。“大观园”固然好,但那里不属于真正的自己,要想拥有真正的生命,走出“大观园”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封建的大家庭给予青年人是许多的桎梏。巴金在四十年代写的一篇散文《爱尔克的灯光》至今令许多读者深思。“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灯光”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姐姐始终为弟弟点着那缕不会迷失方向的灯光,但最终只能在等待中死亡。十八年的旧梦重温,更让作者刺眼的是那四个字“长宜子孙”。封建的大家庭已经为自己的孩子积攒了许多的财富,使他们以后衣食无忧,但就是这个助长了他们的惰性,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巴金四十年代的小说《憩园》不正是验证了这一点吗?

巴金的这一点可能现在的中学生领悟得不够,但是基于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趋于成熟的时期,更应该真正明白里面的意义。对于现在的家庭、孩子来说可能远远不止这一点。家长,放开点。孩子,独立点。

二、塑造人品——真诚

巴老虽离我们远去,我们读他的作品,怀念他,但有比他的文学成就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认真品味和继承,那就是他的真诚,他的文化良心。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园里有一个巴金塑像,上面的题字是:掏出心来。“掏出心来”,这正是对巴金的真诚和文化良心的具体写照和精辟概括。

高中语文课本有这样一篇文章《小狗包弟》。讲的是文革时期,作者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挽救一个小狗而最终被送到解剖台上的事。这是一部 “忏悔录”,一部反思史。《怀念萧珊》我们能看到以为老人对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的挚爱、疼惜之情„„。《随想录》体现了他早年秉持的写作信条“将心交给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呼吁世人讲真话,他揪出示众的首先是自己。他的这种光辉人格不能不感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人们看重的是,他是一个正直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善良的人道主义者,他具有我们这片土地所稀缺的求真意志与忏悔意识。巴金,从青春时期的热血朝气,到中年的冷静沉思,再到晚年的人生定位,他的一生都是用他的人品打动着每位读者。

巴金研究会会长陈思和曾说:“追忆巴老,最好的方式是学习巴老的人品和文品,他说,这位一生都拥有自己的信仰,关心社会进步的作家,在他的体力已经无力参与人生搏斗的时候,巴老那思想、情感和人格魅力还以他特有的方式产生出力量”。今天,被称为是真诚缺失的时代,呼唤一种正能量是许多有良知人的心愿,正如鲁迅在《狂人日记》结尾中写 道:“救救孩子”一样。虽说有点夸张,但确是真理。

三、让生命开花——理想

人生有许多遗憾,有些事身不由己。让生命开花,这是巴金的心愿。什么是生命开花?巴金在1933年6月写的《朋友》中一文写道:“世间有一种不能跟生存分开的慷慨,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从内部干枯,我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的花。”1984年他在随想录《病中集﹒后记》中写道:“有些好心人不免为我忧虑,经常来信劝我休息„„但是人各有志,我的愿望绝非‘欢度晚年’。我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爱憎消耗干净,然后问心无愧地离开人世。这对我是莫大的幸福,我称为它‘生命的开花’。”读完这段文字或许让你心痛,或许让你振奋。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信念的力量来自于心中的那团不灭的火焰。

让生命开花,是一种理想;让生命开花,是一种信念;让生命开花,是爱尔克的灯光;让生命开花,是巴老毕生的心愿。《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经历,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这一信念直接践行在他的行动中,晚年的病症折磨着这个不服输的老人,在病魔的缠绕下,他即使用左手拉着右手也要把心里话说出来。这就是巴金,一个始终让生命开花的人。

在巴金这里,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了人的物质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生命是无限的。课本节选的巴金的作品是有限的,但我们发觉,主动学习那种精神是无限的。语文课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

巴金:一个灵魂的歌者

2014年11月25日是巴金诞辰110周年。这位世纪老人以80余载的创作历程,生动展现着他对生命热情执着的付出。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丰富的文学世界,感受他高洁的灵魂吧!

走近大师——聆听他的故事

故事一:“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一位留学法国的同学巴恩波,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著作。他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作为他的笔名。

感悟:同学的英年早逝及对国外社会学说的研读,对青年巴金的人生观影响巨大。自写作之始,他的笔端就沾染着灵魂,而带着灵魂写作的作家,心里的歌唱必然与众不同。

故事二:巴金12岁通读了《说岳全传》,被岳飞的爱国精神深深震动。20世纪90年代,巴金曾到杭州拜谒岳坟。在《满江红》词碑前,年过九旬的巴金像小学生那样高亢地吟诵道:“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感悟:巴金从小与岳飞结缘,由此结下深深的爱国之情。他终其一生都是爱国者。正是基于这份爱,他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动力,将个人情感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走进心灵——一个灵魂的歌者

片断一:在黑夜里我卸下假面具,看见这世界的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的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的受苦而哭„„我的灵魂为世间的不平而哭(《复仇·序》)

解读:巴金这段自白充满了对世间苦痛的伤感与同情。他并不是为了自己,难怪他的文章总有让人惊心动魄的力量。

片断二: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浸在油中,这是值得赞美的。它在最后的一瞬间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了追求光和热,他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地死„„(《日》)

人必有高尚的追求,这种追求值得敬仰、效仿。

凝望风范——值得学习的楷模

理论经典:我写文章重在生活,创造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写的时候就生活在自己描写的生活里,如果我的作品还能写得好一点,那就是我写作时也生活在文章里,读者会流泪的地方,就是我曾经流过泪的地方。(《电椅代序》)

启示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的人不会有亲身体验,只能是虚情假意,如此一来,他的作品既感动不了自己,更不会感动别人。

理论经典:写东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创作需要创造性,特别需要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创作不是模仿,而是在同一个大方向下,各自去寻找自己的创造道路。(《在四川省文学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启示二: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作品应该是独具特色的“这一个”,不会雷同,也不该雷同,千人一面,何来创造?这样很容易失去个性魅力与文学特有的感染力。

深情。大智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永恒的。

用尊重换取尊重

巴金晚年很多时间都是在病房里度过的,由于身体非常虚弱,他已经不能看书和写字了。解读:巴金是在写飞蛾吗?是,也不是,他借飞蛾写自己的追求、愿望。有高洁灵魂的结 语:一位诗人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意,深意巴金是金。他不仅赢得朋友的敬仰,更获得举世赞誉,他的作品是不朽的,他的名字是

但全国的文学爱好者每天给他寄来数不清的信件或自己写的书,希望巴金给予指导。

对此,巴金叫秘书起草了一份声明,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近况,并请大家谅解;并给邮寄书刊的文学爱好者单独回信,说明因病暂时不能阅读,请对方原谅,希望对方努力写作„„

医生劝巴金不要为这些小事操心。巴金坚定地说:“这不是小事。这些文学青年给我写信、寄书,都是怀有极大勇气和期盼的,如果石沉大海,这会给他们极大的挫伤,如果因此而断了他们对文学的热情和信心,那我罪莫大焉。尽管我目前也不能给他们指导,但他们收到回信,这必也是慰藉鼓舞„„”

2005年10月17日,巴金病逝,他临终前交代的事情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家人尽快邮寄自己的几本著作给几位来信索书的文学青年。

一位重病的老人,对于别人来信的侵扰,他不但没有怨怒,反而考虑对方的感受,给予对方最周到的答复。巴金的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尊重别人的感受,体贴别人的不易,尽量满足别人的良好愿望,这是最起码的做人之道。

【素材运用】文学大师巴金,给世人留下了无数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即使重病在身,面对文学爱好者的来函,这位老人依然能以鼓励关心他人为重。这折射出巴老的人格魅力和做人之道,也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品德示范。斯人已逝,美德犹存。

【速用名言】1.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

——法国哲学家 笛卡儿

2.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著名华人作家 刘墉

【适用话题】尊重;选择;做人之道;在乎与不在乎

【同类素材库】

美国前总统哈里斯有一次和孙子一起乘坐马车。路上一个黑人奴隶看到后站在路边向他们脱帽致敬。哈里斯总统也向他脱帽还礼。孙子看到后大为不解,说:“爷爷,你怎么能向一个奴隶致意?”哈里斯笑着说:“孩子,你怎么能让一个奴隶都比你有礼貌?”

巴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人一等,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话题】 “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腹有诗书”。

5.1语文素材 篇五

托起我的中国梦,做文明有礼北京人1 同学们,在我们心中梦是什么?梦可以想,梦可以做,梦可以坚持,也可以绽放。有人说:“梦是信念,它可以支撑我们一往无前。”还有人说:“梦,就是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文明是一种做人的准则,一个人言行举止的文明既是尊重别人,更是尊重自己。文明是一种美德,当我走在校园或马路上,同学们轻声地问候,让我看到了文明;当我坐在车上,有人主动让座,让我看到了文明;当我在商场,大家有序购物交费,让我看到了文明。万事皆有小事起,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国庆假期如约而至,奔走各地游玩观光的旅客络绎不绝,尤其是十月一号的北京,更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所以,我和姐姐果断决定二号再去天安门。但往往事情就是这样,理想很丰满,然现实太骨感。十月二号的游客依旧是数不胜数,就在我们发出“这次第,怎么个愁字了得”的时候,看到不远处,流动的人群突然停下了缓慢的脚步,随着我们不断向前接近,渐渐听到了吵架声。出于好奇,我和姐姐快步走过去,一探究竟。原来,是一位男士正在和一位女士争吵,口中还时不时得冒出几句脏话。听旁边的人说,争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位男士不小心踩到了那位女士,但踩过之后,非但没有道歉,反而还骂骂咧咧的,那位女士对此很是气愤,于是便与男士争执起来,而就在他们争执的这段时间,周围聚集了很多人,后面的行人都快被围堵的无法向前了,就在这时警察叔叔及时出现维持秩序,并且出面调解,那位无礼的男士也终于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大方地向女士道了歉,那位女士也很礼貌的原谅了他。人群也随着事情的圆满解决而开始慢慢移动······ 生活中,文明有礼有时就是一个朴实的微笑,一个简单的手势,一句真诚地对不起,但就是这么一点点,却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贴心。如果上文中的那位男士能够主动的说声对不起,或许后面的故事就可以直接省略了。文明与我们的距离,有时候有几厘米那么长,有时候有几厘米那么宽,而有时候恰恰就是一个美丽的转身。所以,还是那句不变的承诺,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努力托起我的中国梦,做好文明有礼北京人!

6.高考写作素材1 篇六

松山真一每天阅读一本书,读完后写出书评,然后发送给网络杂志。因见识独到,评论精妙,许多书评被反复转载,约有十万之众的读者。

松山真一每天早上6点起床,赶搭头班车上班。因为家离公司较远,车上有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松山真一决定将这段时间用来读书,不是为打发时间的泛泛乱读,而是像上阅读课一样认真地研读。

8点钟到公司后,在尚无一人的办公室,松山真一开始全神贯注地梳理一天中要做的事项,并逐一记在行事历上,然后依据轻重缓急程度标明序号以及完成时间,这时间精确到以分计算。

即使在这段无人的时间,松山真一也严格要求自己端坐在桌前,因为他一贯相信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就会做出什么样成效的事情。

等9点钟上班时间到,其他同事匆匆忙忙赶来之时,松山真一已在万事皆备、引擎全开的状态中开始新的一天了。

晚上下班回家的途中,松山真一凝神思索早上所读书目,构思好自己的书评,晚上吃完饭,便一挥而就,一个闲适、美满的晚上时段开始了。

海因茨是亨氏公司的董事长,人称“酱菜大王”,亨氏公司年销售额达60亿美元,是美国颇有名气的大公司之一。其劳资关系被公众认为“全美工业的楷模”,该公司被誉为“员工的乐园”。

有一段时间,海因茨的身体不太好,医生建议他到佛罗里达去度假。员工们得知后对他说:“应该好好玩一玩了,你太累了,一年到头也难得轻松那么一回。”

可是没过几天他提前回来了。“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员工们惊讶地问。“我一个人玩也没有多大意思。”

但人们很快发现,工厂里多了一个大玻璃箱。员工们好奇独奏过去看,原来里面有一只短吻鳄,重达800磅。

“怎么样,这个家伙看起来还好玩吧?”海因茨笑呵呵地说,“这个家伙令我兴奋,给我这次佛罗里达之行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请大家工作之余与我一起分享快乐吧!”

原来这只短吻鳄是海因茨从佛罗里达特意为员工买来的。“与员工一起分享快乐”,这就是海因茨快乐的源泉。

一天,瑞利的家里来了几位客人,瑞利的母亲亲自动手沏茶,并很讲究地把小茶碗放在精致的小碟子上,端到客人面前。

年轻的瑞利始终坐在一边,他看到,母亲每次端茶时,一开始,茶碟在碟子里很容易滑动。可是,他发现当洒一点热茶在碟子里后,即使母亲的手摇晃得更厉害,碟子倾斜得更明显,茶碟却像沾在碟子上一样,一动不动了。

经过不断的实验、记录、分析,他对茶碗和碟子之间的滑动做出这样的结论;茶碗和碟子看上去光洁、干净,实际上表面总留有指头和抹布上的油腻,使茶碗和碟子之间的摩擦系数变小,容易滑动。当洒了热茶后,油腻被溶解了,碗碟就变得不容易滑动了。

在这个基础上,他又研究了油和固体之间的摩擦。他指出,油对固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利用油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小摩擦力。

后来,人们就根据瑞利的发现,把润滑油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了。现在,从尖端科学实验到大型机器设备,从现代化生产到日常生活,几乎都要用到润滑油,甚至连小孩也知道润滑油的作用。这不能不感谢瑞利所做出的贡献。

瑞利从母亲手中的碗碟之间开始了对物理学的研究,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并在190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天晚上,有位妇女在机场候机,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她在机场商店里找到了一本书,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下。她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那个坐在她身旁的男人,竟然如此无耻,他未经许可就从他们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两块甜饼,塞进嘴里。

她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脾气。她读着书,使劲嚼着甜饼,看着时间——当那个“偷饼贼”继续消耗她的甜饼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越来越气愤,她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被打得鼻青脸肿!”

她每拿一块甜饼,他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她猜测他会怎么做。他的脸上浮出笑意,并且略带拘谨,他抓起最后那块甜饼,把它分成两半。他递给她半块,自己吃另一半。她从他手中抢过半块饼,并且想:“天哪!这个家伙还真有点意思,但他却很无礼,他为什么连感谢的话都不说一句?”

当她的航班通知登机时,她如卸负重的松了口气,收拾起自己的物品走向门口,拒绝回头看一眼那个“偷窃而且忘恩负义的人”。

她登上飞机,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然后找到那本她已经快看完了的书。当她把手放进皮包时,她因意外而紧张得透不过来气——她的手摸到一袋甜饼!

“如果这是我的,”她绝望地呻吟道,“那么另一袋就是他的,而他尽力与我分享!”太迟了,已经无法道歉。她是那样的难过,哪个无礼、忘恩负义的偷饼贼,恰恰就是自己。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弗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自己能如愿以偿。

罗伯特找出一张纸,写下他为用80美元旅行所做的准备:

1.设法领取到一份可以上船当海员的文件;

2,去警署申领无犯罪证明;

3.取得YMCA的会籍;

4.考取一个国际驾驶执照.找来一套地图;

5.与一家大公司签订合同,为之提供所经国家和地区的土壤样品;

6.同一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可免费搭机,但要拍摄相片为公司作宣传;

„„

当罗伯特完成了上述的准备后,年仅26岁的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自己的旅行。结果,他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以下是他旅行的一些经历:

1.在加拿大的巴芬岛的一个小镇用早餐,他不付分文,条件是为厨师拍照;

2.在爱尔兰,花4.80美元买了4箱香烟,从巴黎到维也纳,费用是送司机一箱香烟;

3.从维也纳到瑞士,列车穿山越岭,只需4包香烟;

4.给伊拉克的某运输公司经理和职员摄影,结果免费到达伊朗的德黑兰;

5.在泰国,由于提供给酒店老板某一地区的资料,受到酒店的国宾式待遇。

大道理:

看来,人一旦定下目标,接着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完全在于他拥有积极的态度——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很久以前,一位国王统治着一个富裕的国家。一次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回来后国王不停的抱怨脚很疼,他以前从未走过这么长,这么崎岖的路。于是愤怒的国王向天下发布命令,让老百姓用皮革铺好每一条路。一位大臣冒死进言道:“陛下,为什么你要花那么多不必要的钱呢?您何不剪一小块牛皮包在自己的脚上呢?”国王听了很惊讶,但略加思考就接受了这个大臣的建议,给自己做了一双厚底牛皮鞋。

读小学时,老师们喜欢用“错一个小数点,卫星就不能上天”之类的话发出警告,要我们细心、细心、再细心,尤其在面临大考的时候。这个警告后来演变成我们的口头禅,成了开玩笑、嬉闹时的惯用语。有一天上课,美术老师偶然听见我们这样说话,很遗憾地摇摇头,说:“你们这些孩子,不懂得卫星和小数点的意义,忽视了一个很严肃的道理。”那天恰好学习画人手,老师说:“手,看起来不复杂,但我先讲一个故事,之后你们可能就会认真学画了。”

德国有一家服装厂,每年生产许多手套,都在附近的城市销售,销量一直平稳。有一年,他们得知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家专门生产手套的小厂,由于这个小厂业务量不大,对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就不太在意。但是,一年后,他们又发现:自己生产的手套在市场上不吃香了,而那个小厂生产的手套几乎占领了80%的市场份额。

老师问:“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列举了许多理由,老师对其中的部分答案表示肯定,但同时又一再鼓励我们继续猜。十分钟后,教室里没声音了。老师神秘地笑了,说:“手套里有一个微小的数字,决定了它是否更讨人喜欢„„”

原来,那家小厂生产的手套,即使同一双,大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大多数人是右撇子,右手通常比左手大4%。所以,这种大小不一的手套,戴起来感觉更合适!

“这个4%的区别,使小厂获得了80%的手套市场份额,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

美术老师得意地说:“我知道,卫星离你们太遥远,但手套你们总见过吧!记住,以后不要轻易蔑视那些看似细小的事物,它们有时能决定事情的成败!”

认识的一个人背上长了根肉刺。

我好奇,便问怎么长的。他说开始他也没注意,上床睡觉时感觉不对劲,用手摸,还以为起了痘子。过了几天实在耐不住了,就查了个究竟,原来是常坐的靠背椅上穿了个孔,由于经常光着背坐,肉就顺着孔长了起来,最后长得挡也挡不住,这不,这么长了,就认了那一把,把肉刺往里一插,正好!

我听了这一段“肉刺成长史”,怎么就觉得和腐败的滋长那么相似。

我又问,痒呢还是疼呢?

也就是碍点事,碰着就疼。

我说,你怎么不割了?

他苦笑一下,说,割了谁受得了呀!

其实生活中一些潜在的危机本身并不顽固,只是人们“舍不得”割掉罢了。

很久以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过海到了法国,他要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主考官还是没能录取他。

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道,勒紧裤带在一棵树下拉响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聆听。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出钱来,放在了琴盒里。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丢在了地上。”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无赖被青年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围观的人群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他就是刚才的那位主考官。他将青年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当我们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时候,有时会招致一些无端的蔑视;当我们处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关头,有时会遭遇肆意践踏你尊严的人。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往往会让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变本加厉。我们不如以理智去应对,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那时你会发现,任何邪恶在正义面前都将无法站稳脚跟。

有的时候,弯下的是腰,但拾起来的,却是你无价的尊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逃难的人流中,一位母亲带着她3岁的孩子,随着人流向远方走去。

这位母亲把最后的一点干粮磨碎,喂给孩子吃,看着孩子瘦弱的小脸,禁不住落下泪来。她知道,自己已经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半个月的饥寒交迫,令她的身体极为虚弱。她怕自己支撑不住,最后孩子也无法活命。想来想去,这位母亲抱着孩子走到一位逃难的人面前。这个人,是她家以前的邻居,是个医生,为人非常善良,她知道,如果现在把孩子托付给他,他一定会把孩子养大成人。

“我一辈子感激你,”母亲给这位邻居跪下了,“请你带着我的孩子一起逃命,”

“不,我不能答应你。”邻居为她和她的孩子简单地检查了身体状况后,拒绝了她,“我的事情已经够麻烦了,我帮不了你的忙。”

母亲只好抱着孩子,重新上路。

一路上,不停地有人倒在路边,再也起不来了。可是,这位母亲却奇迹般地带着孩子,穿过边境线,住进了难民营。这位母亲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也无法保护孩子,就没有人能够帮她把孩子养大成人。

在难民营里,她又遇到了那位邻居。

“你和孩子都需要支撑。”那位邻居说,“只有你们互相支撑,才能母子平安。” 这位母亲此时才明白了邻居的好心。

爱是一种支撑。

爱,支撑了母亲和和孩子的生命。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7.1语文素材 篇七

一、留意素材积累内容的多样

1. 积累看到的精彩

大千世界, 精彩纷呈。学生日日生活在其中, 一双小眼睛看着“红黄蓝绿”, 看着大家的“你来我往”。看, 环卫工阿姨早早地清扫起了马路;早餐车爷爷一看我的牛奶袋破了又递给我一袋;奶奶揉了揉腰, 继续擦着楼道里的栏杆;明明帮爸爸倒了杯水, 轻轻掩上房门出去了;夜已深了, 书房里的灯还亮着;看着我激动的脸, 妈妈欲言又止……这每一幅画面都是生动的、鲜活的, 这每一幅画面背后更有一个故事、一股浓情。会看的“小眼睛们”绝不能错过这样的生活画面, 这样的精彩值得积累。

2. 积累听到的精彩

如今的视听世界是史无前例的多样, 学生的耳朵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是无法用数字来计量的。与同学交流、与父母聊天、新闻播报、网络视听……所有这些都是学生们接受信息的来源。那么, 学生们留意这些信息了吗?留意这些信息中有价值的因素了吗?现在很多学生都是一听而过, 只当消遣, 与听的精彩失之交臂。

3. 积累想到的精彩

看到、听到不少, 那是否就可以满足了呢?肯定不是!对看到的、听到的信息、事件没有个人观感, 只会人云亦云, 那岂不成了只会学舌的“鹦鹉”了?美也好, 丑也罢;对也好, 错也行, 对自己眼见的、耳听的事物, 用自己的衡量标准去评价, 展现自我精神世界的评判, 这样的看和听才有意义。比如听到新闻里播报“有地下作坊提炼地沟油出售给小饭店”, 学生们仅仅是把这则新闻记在了脑子里, 那与记录的机器有什么两样?能对地下作坊老板的言行作出判断, 找到这种做法的巨大危害, 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这样的收听才是精彩的。

4. 积累做到的精彩

关注了一花一草, 关注了一见一闻一感, 还不能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主体,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 自己有了什么全新的挑战?有了什么新的尝试?今天有了什么进步?自己为他人服务了吗?那天自己当小班长, 叠好了被子、扶起了倒在路边的椅子, 重阳节为老人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有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有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 大事有大事的精彩, 小事有小事的亮点, 都值得积累。

二、关注素材积累角度的独特

要积累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很多学生都知道, 很多学生都在做, 那怎么同样在积累, 等到习作时, 呈现出的素材却大相径庭呢?这里面的因素固然不少, 但其中一定与积累素材角度的差异密切相关。我们说, 要想在习作素材选择中做到新颖, 日常的素材积累就一定要注意角度独特。

1. 积累不一样的精彩

长年累月地积累素材, 很多素材看似雷同。昨天早餐车在这个位置卖早餐, 今天这个阿姨还来同一个位置做生意, 明天后天还是这个阿姨、还在同一个地点、还在做同一件事;昨天上学是爸爸骑着电动车送的, 今天也是, 明天后天还是;昨天的、今天的、明天后天的语文课都是班主任来上……周而复始, 波澜不惊。假如每日是这样积累素材的话, 真的是浪费时间, 因为这是在做机械的重复工作。细细想来, 他们真的每日都一样吗?卖早餐的阿姨那日接待了一个特殊的顾客吧?爸爸今天送我的时候念念不忘妈妈的身体不舒服吧?昨天老师上课的时候脸色很是憔悴呀!看似每日在做同样的事件, 其实每天都有不同之处。正如福楼拜警示我们的那样:“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 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 马又是怎样走的?”同样是马, 竟有这么多讲究!因此, 在积累素材时一定要加以比较, 不同事物甚至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会有不同表现, 我们要在比较中寻找不一样的精彩。

2. 积累不一般的精彩

素材的积累如果千篇一律, 毫无特色, 那么它对习作也不会有多大帮助。要想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我们还要关注积累“不一般”的精彩。这里的“不一般”是指要善于积累别人没有发现的、没有积累过的不一般之处。比如积累观察到的一只鸽子的外形, 就要善于积累别人没有发现到的这只鸽子的特点, 如这只鸽子的左翅里夹杂着一根淡粉色的羽毛, 让人一眼就分辨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所以在积累素材之时千万不能错过不一般的精彩。

8.1语文素材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262-01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是语文知识的体现。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意义重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相关的生活素材、课外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运用,以便能够为语文教学活动增光添彩、做好辅助。

一、有效运用生活素材渗透

语文是一项基础学科,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运用,语文也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人文学科,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语文科目的最终教学目标。俗话说“学以致用”,语文知识源于日常生活,同时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素材与语文学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生活资源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们知道: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构建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生活元素进行引入运用,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微妙关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进行。例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来谈一下: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并且引导学生说到做到,在生活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拓展

语文世界丰富多彩,语文知识博大精深,课本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窗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探究课本之外的知识,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围,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著名的教育专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教学中如果教师过于放大教材的作用、忽略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那么是无法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两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图书杂志、时事报刊都要有所涉及,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量,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一定的课外知识作为铺垫,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读书会”,定期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让大家详述自己不同的阅读内容、不同的阅读体会、不同的阅读感知,相互交换阅读内容,逐渐的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获取途径,为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丰富渠道。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民谚、俗语、歇后语,例如关于天气的“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披雨衣;云往南,水漂船;云往北,一阵黑”,例如关于生活的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拓展来丰富学生对于汉字文化的综合认知,这些知识对于他们的阅读、写作、会话能力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

三、注重学生学习感知体验

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想要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教给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讲述,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是传统课堂的基本体现。新时期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价值实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学习感知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反馈改进教学策略,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在知识的学习中,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忘得慢,听说做得来的记得牢。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

四、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

语文是一项人文学科,实现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提升、实现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提升是语文教学的直接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学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也需要注重对于学生语文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例如语文作业是可以是“开放性”的,包罗万象,形式不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可画、可唱、可演、可写,内容虽然不限。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作业,个个都积极主动地去做,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学习了某篇课文之后,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还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评论,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相似的、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丰富学习体验……通过有效的实践探究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体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对于自身学习生活的重要指导价值,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田树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初探《科教文汇旬刊》.2009

上一篇:染纸多奇妙美术课下一篇:以微笑从容面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