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结构力学答案

2024-07-08

东南大学结构力学答案(8篇)

1.东南大学结构力学答案 篇一

材料力学练习册答案

第一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

1.C 2.C 3.A 4.D 5.D 6.D 7.M3xa20 , MmaxMx032qa 28.N110, Q11P, M11

PaPl, N220, Q22P, M22, Mn22Pa 22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1.略

2.º,75MPa,43.3MPaº,50MPa,50MPaº,25MPa,43.3MPa 3.lbPlln2

Et(b2b1)b14.Ay1.365mm(↓)

5.A上0.576m2,A下0.665m2,Ay2.24mm(↓)6.NAB19.2kN,n ≥38.2,∴n =39(根)7.NAB75kN,A468.7mm2,∴选2∠40403 8.P =236.7kN,d ≥0.208m,∴取d =21cm 9.(1)45º

4[]a

(2)DyE10.E =70GPa , 11.P2.0103

12.N138.6kN,N232.14kN

CE96.5MPa<[,BD161MPa<13.N135.4kN,N28.94kN,N37.74kN

117M,229.8MPa,319.4MPa 7Pa14.N1N2N30.278P,N4N50.417P

15.N钢60kN(压),N混240kN(压),钢15.4MPa,混1.54MPa 16.螺栓100MPa,铜套50MPa 17.[P]=12.24kN

18.q =1.55MPa , 钢筒77.5MPa,铜套18.4MPa

第三章 剪切

1.b6.67MPa

2.132MPa,C176MPa,140MPa 3.n =10只(每边5只)4.n = 4 5.d =12 mm

6.a = 60 mm,b =12 mm,d = 40 mm

第四章 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1.略

2.(a)130.6 MPa ,-35 MPa;-450;140 MPa , 0 MPa , 450;

MPa

(b)34.8 MPa , 11.7 MPa;59.80 ,-21.20;37 MPa ,-27 MPa , 109.30;

MPa

(c)5 MPa , 25MPa;900 , 56.30;57 MPa ,-7 MPa ,-19.30;

MPa 3.1点: 0 MPa , 0 MPa ,-120MPa;

2点: 36 MPa , 0 MPa ,-36MPa;

3点: 70.3 MPa , 0 MPa ,-10.3MPa;

4点: 120 MPa , 0 MPa , 0MPa。4.略

5.(a)19.14 MPa ,-9.14 MPa , 31.70

(b)1.18 MPa ,-21.8 MPa ,-58.30 6.10.66 MPa ,-0.06 MPa , 4.730 7.(1)48.8 MPa 8.(1)2.13 MPa , 24.3 MPa;

(2)84.9 MPa , 0 MPa ,-5 MPa 9. 略

10.120.6MPa , 310MPa 11.略

12.45390106 13.m = 125.7 KN•m

第五章 扭转

1.略 2.略 3.(1)略

(2)DC段:CB段:BA段:max2.41MPa,max4.83MPa,max12.1MPa

(3)DA0.646º

(4)最大剪应力变小 4.A空0.51 A实5.d =111mm 6.强度满足

7.AC段:max49.4MPa,max1.77º/m DB段:max21.2MPa,max0.434º/m ∴强度和刚度满足。8.(1)D =102 mm(2)DA0.163º 9. n = 8只 10.d = 82.7 mm

11.max10.37kNm,3.58º 12.(1)[T] = 10.37 kN-m

(2)[T] = 0.142 kN-m

第六章 梁的内力

1.(a)0  a  x,Q=0;

x=2a,Q=-qa; x=2a+,Q=qa; x=3a,Q=0

0xa,M=0; x=2a,M=-qa2/2; x=3a,M=0

(b)x=0, Q=-P;x=a+, Q=-2P; x=2a, Q=-2P

x=0, M=0;x=a, M=Pa;x=2a, M=3Pa 2.(a)x=0, Q=3qa /2; x=a+, Q=qa/2; x=3a,Q=-3qa /2;x=4a, Q=-3qa /2

x=0, M=0; x=a, M=1.5qa2; x=1.5a, Mmax=1.625qa2;x=3a-, M=0.5qa2;x=3a+, M=1.5qa2;x=4a, M=0(b)x=0, Q=0;x=a-, Q=qa; x=a+, Q=-qa/2; x=2a, Q=-3qa / 2

x=0, M=0;x=a, M=qa2/2; x=2a, M=-qa2/2(c)x=0, Q=0;x=a, Q=-qa; x=2a-, Q=-qa; x=2a+, Q=qa; x=3a, Q=qa x=0, M=0;x=a, M=-qa2/2;x=2a-, M=-3/2qa2;x=2a+, M=qa2;x=3a, M=0(d)x=0, Q=16;x=2, Q=-4;x=4-, Q=-4;x=4+,Q=-24;x=5, Q=-24

(单位:kN)

x=0, M=0;x=1.6, M=12.8; x=2, M=12; x=3-, M=8;x=3+, M=28;x=4, M=24;x=5, M=0(单位:kN-m)3.(a)x=0, Q=P; x=l/3(左), Q=P; x=l/3(右), Q=0; x=2/3(l左), Q=0; x=2/3l(右), Q=P; x=l, Q=P

x=0, P(上);x=l/3, P(下); x=2l/3, P(上), M=2 Pl /3(逆时针); x=l, P(下)

(b)x=0, Q=-3; x=1-, Q=-3; x=1+, Q=4.2; x=5, Q=-3.8; x=6, Q=-3.8

x=0, P=-3(下); x=1, P=7.2(上); 1

(b)x=0, M=0; x=a, M=-qa2; x=3/2a, M=0

第七章 梁的应力

1. I-I截面:A=-7.41MPa , B= 4.93MPa , DA , C=0.II-II截面: A= 9.26MPa , B=-6.17MPa , DA , C=0.2. max250MPa 3.(1)No25a工字钢

(2)两个No22a槽钢

4.(1)M2.03kN·m , M5.38kN·m.(2)A10MPa , M4.09kN·m.5.(1)24mm(2)cmax84.7MPa

6.(1)q4.18kN/m.(2)D19.4mm , qmax15.7kN/m

7. max12.6MPa , a8.6MPa 8. max158MPa , max24.9MPa 9. max6.88MPa , max0.75MPa 10.(1)右图所示的放置形式合理。

(2)F7.27kN

11. A截面: tmax20MPa, cmax40MPa.C截面:

tmax32MPa, cmax16MPa.A截面:

当b上 100mm时 , 上 =0.6MPa

当b下 =25mm时 , 下 =2.4MPa 12. 略

第八章 梁的变形

1.略

Pa2Pa2(3la),B2.(a)fB

2EI6EI(b)fBmaama(l),B EI2EI21v3.相对误差为:max

3l3Pl34.fC

256EI5.(a)fPaP(3l216al16a2),(24a216al3l2)48EI48EIqal2ql2(5l6a),(5l12a)

(b)f24EI24EI5qa4qa3

(c)f,

24EI4EI

(d)fqaq(3a34a2ll3),(4a34a2ll3)24EI24EI3Pl1l2Pl12PllPl13l26. f()(l1l2),2(2l1)

3EI1I2EI22EI1EI22Px2(lx)27. v(x)

3lEI8. a2l/3

第十章 强度理论

1.(a)r3100MPa

(b)r3100MPa,∴ 相同

2.r132.4MPa,r233.1MPa,强度满足。3.(1)略

(2)[] = 0.577[4.(1)[P] = 9.8 kN

(2)[P] = 2.07 kN 5.r398MPa,r484.9MPa,∴强度满足。6.r4175MPa

第十一章 组合变形

1.略

2.№.40C工字钢

3.(1)max9.98MPa,min9.98MPa(压)

(2)max10.7MPa,min10.7MPa(压)4.max62.5MPa,fmax5.74mm

5. 8倍 6.(1)略 ;

(2)P = 1837.5 kN , e = 17.9 mm 7.№.16工字钢

8.a13.89m,a23.5m

9.略

10.23.5MPa,18.3MPa,max21.7MPa 11. d ≥5.97 cm 12.r3197.7MPa,强度不满足。13.Pmax800N

14.A点:max293MPa

D点:r372.1MPa,r467.5MPa

∴ 强度满足。

第十二章 压杆稳定

1.(a),(c)

2.Fcr12540kN,Fcr24710kN,Fcr34830kN 3.(1)Fcr355kN

(2)b / h = 0.5 4.(1)Fcr16.8kN

(2)Fmax50.4kN 5.Fmax18.6kN 6.[ P ] = 24.5 kN 7.[ F ] = 26.6 kN 8.[ P ] = 1948 kN 9.[ P ] = 378 kN 10.d = 180 mm 11.梁:max163MPa

柱:79.6MPa,[cr]83.2MPa ∴ 结构安全。12.n1.75,nw4.08

第十三章 动荷载

1. 均安全 2. 48.4MPa 3. 154.7MPa 7 32PH22 4. al113322d16la8al2P()4343EdEbhGdPl5.

4W48(v2gl)EI11 3gPl6. 两梁的最大应力之比

CD1 AB2UCD1 UAB4两梁的吸收能量之比

附录Ⅰ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 形心距离上边95mm,Iy = 2.08108 mm4 ,Iz = 2.05108 mm4 2. Iy = 5.901010 mm4 , Iz = 1.971010 mm4 3. b =143mm 4. Iz2 = 0.224bh3

附录Ⅱ平面应力条件下的应变分析

1.max800106,min200106,max60

2.max800106,min0,max31.7,max800106 3.max281106, min181106,max75,max800106 4.1190106, 245106,385106 5.u12.99 KN•m /m 3

2.东南大学结构力学答案 篇二

大学是传播文化、知识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与现代大学制度,是保障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的大学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大学制度与治理结构方面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建立与大学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与运行的规则体系是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 大学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协调相关利益关系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笔者围绕政府管理制度、社会参与制度、大学治理制度等大学制度与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大学治理结构,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在分析国内外大学制度建设与治理结构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大学制度建设与治理结构的现状, 提出基于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治理结构的模式,展望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未来走向。

1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

1.1 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现代大学制度是在古典大学制度的基础上应运而来的。 是现代大学建设的法制基础和治校依据。 现代大学制度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要求,是高等学校办学“软法”的具体体现形式。 是以规范和行为基础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是协调政府、社会与高校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管理制度。 实现政府、社会与高校高效率的耦合联动效应。 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是大学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面向社会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协调政府、社会与高校等三方的权利与责任的一系列规则体系。

1.2 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

大学的治理结构是指大学协调相关利益关系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大学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协调大学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大学治理结构的目的是围绕大学利益相关者共同的使命和目标努力,求同存异,形成耦合联动效应。 大学治理结构是目前高校领导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尤其是如何实现党对高校的领导,已成为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关键。 大学的治理结构由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个部分组成, 外部治理是如何实现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耦合关系; 内部治理是大学内部管理与制度体系的耦合关系。 中国的大学代表国家意志,外部治理需要国家层面顶层设计, 内部治理的实质是大学决策权力的制度安排。 大学的内部治理是在保证多方利益核心的基础上,各种利益关系相互协调实现大学集体领导与校长负责、 行政权利与学术权利、学术组织之间以及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耦合关系。

2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方兴未艾, 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 目前,国内学界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的以下两个方面:(1)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的研究;(2)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研究。

2.1.1 现代大学制度内涵的研究

20 世纪90 年代,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了对大学制度的内涵的研究,袁贵仁(2000),提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全面把握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拥有的权力和责任。 王洪才(2006),指出现代大学制度并非一个既定的存在,而是一个建构中的事实,在结构上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等特征。 王恒(2008),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指欧美发达国家大学制度,包括宏观层面(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和微观层面(学校内部)。宏观层面包括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微观层面即大学运行机制,即大学运行方式和管理制度。 郝丽红(2013),认为现代大学制度,是指高校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按照政府的宏观规划和总体调控,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施民主管理、全面体现高校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具有的权利、 责任和义务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科学界定高校、政府和社会三者关系的治理模式、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

2.1.2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研究

张俊宗(2004)认为,现代大学制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平衡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完善大学与社会间的关系、规范大学与大学的关系、提高大学自身管理水平”。 邬大光(2006)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坚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江涌(2008)认为,中国有其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制度规范,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既要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制度所具有的合理制度内核,还要尊重本国的文化和学术传统。 龚怡祖(2009)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质是建构能够应对 “冲突和多元利益” 需要的决策权结构,将大学的决策控制权合理地分布给不同治理主体。 2013 年,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提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总体部署和相关目标。

2.2 对大学治理结构的研究

1960 年, 美国的约翰·柯森, 从现代化、 环境以及系统的角度,出版了《学院与大学治理———结构与过程的现代化》一书,系统阐述了大学治理结构的要素。 同时,美国的费雷德里克·博德斯顿基于治理权利角度,系统的研究了治理权利。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大学自治正被来自政府、社会、市场以及大学内部问责制、校长的双重身份等方面的压力,其逐步被以提倡大学内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重大事务决策的大学“共治”所取代。

英国学者特瑞·科姆,探讨了新自由主义和职能部门改革的背景下,英国大学的治理结构和模式。 认为英国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压力,来源于新形势下政府与大学的耦合模式。 主要表现在政府监管与高校教育经费使用机制上。 同时,指出了大学治理的法律和管理框架的变化特点。 英国大学治理的权利主体是理事会,负责学校发展规划以及章程的制定。 理事会由不同阶层的教师、学生、政府人员等代表共同组成,校长由理事会任命,其地位为荣誉,由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负责学校的日常事务和学术等管理工作。 校务管理委员会由副校长负责。 目前,英国大学的治理结构模式是学者自治、学者主导联邦制、共同治理、双会制等五种模模式。

加拿大本国格兰·琼斯对大学治理结构的有深入的研究,既有实证研究也有理论探讨。 实证研究有格兰·琼斯领导下展开的对加拿大对省立大学领导者、 大学和社区学院学生联合会进行调查研究。1994 年,巴巴若·安德森与格兰·琼斯于对教师联合会进行了问卷调查。1995 年,格兰·琼斯和米歇尔·斯寇尼克对加拿大大学董事会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 由德若萨·莎拉汗,保罗·高洋和格兰·琼斯发起的有关加拿大大学学术评议会的研究。 在《国家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治理 》一书中,格兰·琼斯以政策网络的视角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加拿大大学的治理结构。

目前,国内对于大学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目前, 国内对于大学治理结构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1)有关大学治理结构内涵的研究;(2)有关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的研究;(3)有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体系的研究,国内高校以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等为代表的大学教育管理者,从产权形式、法人地位、领导制度以及师生管理等方面大学内部权利结构与权利主体的关系以及大学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探索符合本大学相适应的内部治理结构模式。

3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治理结构的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学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发展历程,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国家建立了48 个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试点,通过颁发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并召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试点工作中期总结暨研讨会、公布了“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以及一系列的调研工作。 充分论证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的可行性,针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在充分借鉴国外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基础上,不照抄照搬,牢牢抱我中国特色之本。建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有助于学术创新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制度,完善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

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体系的建设,任道重远,高等学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体系,要充分遵循中国的高等教育规律,依法治校,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体系下:(1)坚持坚持党委在大学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2) 构建学校党委与行政不同层级的责任与权力关系体系;(3)建立和完善大学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建立与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制度。 明确行政主体的责权关系,明确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责任与权力边界、运作程序与方式,赋予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上实际的决策权体系。

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大学制度在具有个相对的各异性,但其基本的理念与价值蕴含相对具有融合统一和高度的一致性。 国外大学通过教授治校,来实现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凸显学术本位,所有的规章制度、规则都围绕学术活动而量身订制。 民主开放,增进大学治理结构的外部结构政府、社会与高校的耦合联动关系,保持大学精神独立与自主管理。

我国的大学制度的建设要充分借鉴国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基础。 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与改进:(1)积极稳妥的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2)依法治理,推进大学章程建设;(3)完善大学领导领导体制,着重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4)以制度形式明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界限,合理划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职能;(5)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教代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6) 构建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通过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竞争机制,使大学的技术逻辑要与市场逻辑紧密结合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钟秉林,赵应生,洪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标、特征、内容及推进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5-12.

[2]赵博颉.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

[3]马陆亭,范文曜.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框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35-41.

[4]王洪才.论现代大学制度的结构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06(1):32-38.

[5]唐世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意蕴[J].高校教育管理,2015(2).

[6]杨克瑞.“去行政化”背景下的学术权力与现代大学制度[J].大学教育科学,2014(1):45-49.

[7]郭飞.我国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内部治理结构优化[J].科教导刊,2014(13):3-4.

[8]刘向东,陈英霞.大学治理结构剖析[J].中国软科学,2007(70:97-104.

[9]丁笑梅.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10]朱孟飞.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中的我国大学治理结构改革[J].科教导刊,2014(26):3-4.

[11]牛春明.国外大学治理结构及其特点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27):132-133.

3.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及调整 篇三

[关键词]学术权力;行政权力;权力结构模式;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3-0044-04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开始关注大学内部权力问题的研究。 自从伯顿•克拉克首次提出高等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术权力”之后,人 们在分析高等教 育系统权力问题时有了坚实的理据,大学内部存在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两类最为主要的权 力体系。对大学内部权力关系构成及其模式的关注,为我们深入研究大学内部管理提供了视 角。

一、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厘定

1.权力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卷》提出,权力是“人际关系特定的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 的去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凡是依靠一定力量使他人行为符合自己目的的现 象,都是权力现象”。由此得知:权力是一种能力或能量,依靠这种力量可以使他人的行为 符合自己的目的性,而且这种力量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权力一般由权力的主体、客体及权力 形式所组成。权力主体指的是权力的拥有者或行使者,客体是指权力的作用对象,支配权力 的主体利用这一力量去驾驭客体并使客体服从自己,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权力通过正式地位 ,或者非正式的地位,或者有时通过两种途径获得。

2.大学行政权力

一般意义上来说,行政权力是指社会组织中的行政机构和人员为实现组织目标,依照一 定的规章对社会组织自身进行管理的能力。大学行政权力是大学作为一个组织为实现发展目 标而赋予大学科层制结构中各管理层次的,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对大学中的行政事务进行管 理的能力或力量[1]。大学中行政权力的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构及行政人员,它的 客体既包 括大学的各层行政人员,也包括教学、科研人员甚至学术权威。大学行政权力结构是一种稳 固而有序的科层制的结构,行政权力的运行自上而下。

3.大学学术权力

基于学科组织的大学,学术权力应是一种自由而广泛的权力。学术权力并非外部赋 予,而是大学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是大学本质属性的外化。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 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中,把学术权力下放划分为三大组成部分:扎根于学科的权力 、院校权力和系统权力。其中,扎根于学科的权力包括个人统治、学院式统治、行会权力、 专业权力和魅力权威;院校权力包括董事会权力和官僚权力;系统权力则包括官僚权力(政 府权力)、政治权力和全系统学术权威人士权力[2]。在伯顿•克拉克的研究中, “学术权 力”包含了更为宽泛的权力意义,实质上指的是大学内部的整个权力结构及分配,用“学术 权力”的概念来涵盖大学权力系统是为了突显大学学术组织的本质属性。在中国语境中的“ 学术权力”概念所涵盖的范围远远小于国外版本,学术权力即指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对学术 事务、学术活动及学术关系施加影响和干预的力量。学术权力的主体指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 ;客体指学术事务、学术活动及学术关系。大学组织学术性的特质,使得它应是一个“底部 沉重”的结构,自下而上是学术权力的运行方式。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大学两种性质不同的权力,权力的行使都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围, 超越一定的界限会引发两者关系的失衡或冲突。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学术权力与 行政权力是互补的、统一的,行政权力已具有不可或缺性,而确保学术权力存在的独立性应 该是大学行政权力存在的依据。大学的性质和权力现象导致了大学内部权力关系呈现如下机 构特征:学术权力作为一种内在力量发挥着支配作用,行政权力则作为一种外在的结构形式维 系着高等学校组织的存在和发展[3]

二、我国大学内部权力结构模式现状

由于各国体制、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及大学的传统等不同,大学内部权力架构也不尽相 同,根据伯顿•克拉克的研究,国外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以美国大学 为代表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渗透,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模式;以德、法、意等国为代表 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渗透,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模式;以英国大学为代表 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调的合作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集中管理的计划体制,大学内部的权力结构通常由教研室、系或学 院、学校三级层次组成,行政等级分明,权力的执行上传下达,权力重心上移,基层缺乏自 主管理的权力。随着大学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大学决定自身发展的诸多权力也相应得 到落 实,但行政权力泛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因而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属于行政权力主导的模式。

1.漠视学术权力存在的合理性

我国大学内部行政权力系统等级特征明显,且过分集中。由于体制的惯性,大学的内部组织 仍然按行政组织结构的组织设计来架构,按行政组织的方式对校、院、系进行权力的分配, 漠视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存在的属性。大学学术权力只得听命于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安排, 大学内部学术权力组织渐渐成为“虚位”组织。学术权力被漠视极大地影响了行政决策的科 学性,阻碍了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的健康发展。

2.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界限不明

随着大学内部事务的日益繁杂,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常常交织在一起。面对烦杂的事务,行 政权力常常率先做出决策从而导致包办一切的现象发生。在实践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 界限不明,学术权力缺乏相关制度保障,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难以体现,从而不利 于大学形成民主、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

3.行政权力的思维方式取代学术权力的思维方式

由于大学内部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各个层次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管理人员的作用也日渐 凸显,导致大学都成了“被行政人员控制的大学”,行政权力渗透至大学每一个角落。行政 权力的强制性致使行政人员与学术人员之间关系的疏离,行政人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取代学 术管理的方式。大学常常按照行政组织的规章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然而学术管理应该 按自身发展的逻辑来进行,否则难以保证学术权力对学术事务决策的参与,抑制学术人员创 造力的发挥。

4.学术权力倒逆运行

我国大学内部权力过于向行政机构偏移,势必削弱学术权力的彰显,高校学术人员特别是教 授在决策中的权威作用常被忽视,权力过于向上集中,形成倒金字塔式权力结构,抑制了基 层创造性的自我发挥,“底部沉重”的特性被异化,终致学术权力逆向行使,层层式微。

三、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失衡的原因探析

大学的发展带来内部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的分野,与处理这两类事务相应的学术权力与行政 权力便应运而生。然而,一个组织同时存在两个权力系统时,使其除具有相互制约与相互补 充的一面外,亦存在相互冲突的另一面。

1.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内在矛盾

(1)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不同。任何行为的取向都取决于其价值取向。尽管与传统大学相比,现代大学无论在规模、结构还 是在职能等方面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大学以学术为本质属性的特性没变。“为保证知 识的准确与正确,学者的活动必须只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压力”[4] 。源于对 高深知识的探究,“学术自由”成为学者学术活动的先决条件,大学内部学者管理学术事务 的价值取向基于“学术自由化”的原则。作为拥有知识和创造知识主体的学术人员理当享有 “进行选择、鼓励积极性、从事创新、维持批评和促进多元化”的学术自由的权力。

大学固然是一个以学术为中心的组织,它亦是一个现代化的科层组织。科层组织强调的是有 目标、规章制度、正式的权力体系等,决策者、执行者构成支配——服从的层级体系,从而 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来自国家、政府或企业等外源性的力量和大学内部 管理的吁求,使在大学专门化处理某些事务的同时促成行政权力体系生成。为了大学的有序 运转及目标的实现,行政权力体系要求强制性,管理严格按“效率化”原则有序运行。一方面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本质要求学术“自由化”,另一方面其现代科层组织的特点要求 行 政“高效化”。由此,两种异质的权力体系共存于大学的有限空间之中,形成现实的冲突。

(2)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特性不同。学术权力是扎根于学科的权力。学科是大学的组成单元,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科利益 的联邦,这一组织架构使得大学权力基础本身明显缺乏强制性。因而,学术组织结构的松散 导致学术权力的分散。行政权力具有统整性,大学内部行政体系的目标及运行的方式都表现 为从整体出发,确保整个组织的协调、高效地运行,从而上下具有一致性,且权力集中于最 高 行政管理者,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此外,学术权力的主体是从事高深学问研究的专家学者, 他 们对于学术有着最大的发言权。学术人员治理学术内部事务的权力的基础是自主性和个人的 知识。外来力量的干预将会钳制学者的学术思想,剥夺学者的研究自由。行政权力却具有强 制性“他治”的特点,是依据相应规章制度获致的,规章制度是其合理合法的依据。

2.我国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失衡的特殊原因

我国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失衡除了具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自身不可调和性之外,还存在以下 原因:

(1)国家管理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大学一直被视为国家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沿用的是行政单位的管理体制模式,且 自上而下建立了等级森严的行政管理机构,从而忽视了大学组织的特殊属性,大学内部权力 体现的是行政一体化。

(2)大学内部官本位意识比较严重。在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大学内部各类人员有崇尚权力(行政权力)、迷失自我的倾向 。现实中,学者地位上的差异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学术的成功不仅仅建立在研究成功本身上 ,与学术相关的社会资本有时比学术成就更有利于自身生涯的发展。在大学内拥有行政职务 抑或是“双肩挑”成为很多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优选择,无形之中成就了行政权力逐步膨胀 的欲望。

(3)大学对自身发展规律认识不够。我国大学属“后发外生”型,具有发展条件先天不足的缺憾。大学在发展的进程中受到外源 性力量的干涉过度,缺乏对自身发展的反思,对大学发展的本质规律认识不够,任凭行政权 力泛化于大学之内,从而造成学术权力失语的境地。

(4)保障学术权力的制度缺失。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的弱化,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相应组织制度的保障。原有大学学术组织制 度实质上是由行政权力在控制,学术权力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这种制度架构无法在实践中体 现学术权力的合法性。

四、我国大学内部权力结构调整的建议

在大学内部的权力构成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是共同存在的,但就我国长期以来的大学内 部管理实践来看,行政权力占据着主导地位,学术权力缺乏应有的作用空间,因此,给予学 术权力应有的地位,使其在大学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国大学管理改革的重要课题  [5]。对此,笔者尝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大学内部权力结构的调整有所启 示。

1.坚持“学术本位”的原则,树立行政权力的服务观念

从历史上看,大学学术属性的本质规定是由学术活动本身的内在逻辑决定的,它承继于欧洲 中世纪大学“教授治校”的传统。在大学的组织结构中,一个学科该做什么、如何做,只有 学者才最有发言权,学者的独立劳动的价值只有同行的专家才能给出更准确的评价。在大学 ,行政权力应该处于相对意义上的从属地位,应服务于大学的主要活动。要转变行政权力“ 官本位”的思想,确立服务学术的观念。

2.建立健全学术组织,实现权力中心适当下移

对大学内部权力的架构,院系层级应有自主权,这也是加强基层自主适应能力、激发基 层 自我寻求发展动力的前提条件。但由于我国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存在泛化现象,学术组织难以 发挥其应有作用,应淡化校级层次的学术权力,加强院系层次的各项权力,有效实现学术权 力 下放。基层学术权力主要包括基层学科和课程的调整和设置权,科研项目的管理权以及教师 的聘用权等。大学要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的作用,重塑基层学术权力的威力。

3.加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沟通与对话

现代大学内部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以致那些对管理事务有兴趣的教师要么没有充分的 时间,要么缺乏行政管理必要的专门知识,从而难以理解决策过程或其他一些事务。在学者 的眼里,行政人员都是一些沉溺于烦琐的行政事务中和在外部压力下谋求学校变革的人们, 他们越来越疏远学校的学术事务[6]。而与此同时,在行政人员看来,学术人员只 着眼于个 人或学科的利益,缺乏对大学整体发展的远见。行政权力的强制性特点往往容易造成与学术 权力的疏离。大学应加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对话与沟通,为实现大学民主、科学、有序 发展的目标共同努力。

4.有效发挥校长的协调者角色

目前我国大学校长多从教授中产生。大学校长既有自身的学科专业背景,又是行政权力的最 高首长,因此具有合理合法的权力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这种角色实际上十分有利于校长 充 当校行政权力系统与以教授为代表的学术权力系统之间联系的桥梁,也有利于协调学术权力 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作为大学校长必须意识到,大学作为高深学问产生和传播的机构, 其内部管理的合法性哲学如同大学合法存在的哲学一样,也是认识论和政治论的同时承认 [7]。大学校长应引领高校遵循内在发展规律,反思改革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 在学校整体 发展目标的实现上整合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目标,找寻学术标准与社会标准同存共融的途 径,充分发挥协调者的角色。

5.建设有利于学术权力彰显的制度环境

彰显学术权力需要在制度层面解决问题,需要创设有利的制度环境。以教授为代表的学术人 员参与管理,无疑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权威作用,提高管理的绩效,同时有利于创设高校学 术自由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学者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提高了学校决策特别是学术性政策 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应建立正式的教授组织和机构,并从法规和制度上维 护组织的合法权力,建设彰显学术权力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尧.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演变[J].现代教育科学,2006,( 2):1-5.

[2]约翰•范德格拉夫,等.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 江教育出版社,2001.186-198.

[3]秦惠民.高校学术管理应以学术权力为主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2,(3):25-2 7.

[4]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6.

[5]胡建华.关于彰显学术权力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7,(10):27-31.

[6][美]罗伯特•伯恩鲍姆.大学运行模式[M].别敦荣主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出版社,2003.9.

[7]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15.

(责任编辑 黄建新)

On the Structure and Adjustment of the University's Interior Power

XIA L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China)Abstract: The university's interior power is mainly composed ofthe academic po wer and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ademic power an d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has formed different model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reasons why the university's interior power has lost balance, and points out som e special reasons in our university. In order to adjust the power structure, the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4.东南大学结构力学答案 篇四

2015-2016-1-批次1 [论述题]

1.优化方法软件包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2.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有哪些特点? 3.用户可通过哪些方式来退出AutoCAD?

参考答案:

1.优化方法软件包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实际问题如何建立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二是如何选择最优方法利用计算机对该问题求解。

2.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有以下一些特点:

(1)能够切实可行地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给出直接用于设计的最终结果;

(2)符合有关规范、标准和工程设计中的习惯;

(3)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软件资源,(4)具有较好的设备无关性和数据存储无关性,便于运行于各类硬件环境以及与不同软件的连接;

(5)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具有较高的效率;

(6)运行可靠,维护简单,便于扩充,具有良好的再开发性。3.用户可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来退出AutoCAD。

1)直接单击AutoCAD主窗口右上角的按钮;

2)选择菜单【File(文件)】→【Exit(退出)】;

3)在命令行中输入:quit(或别名exit)。[论述题]

1.计算机按照其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2.在CAD系统中用到的专用语言有哪些? 3.CAD支撑软件需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以电子管为逻辑元件,开始出现汇编语言,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运算速度达几万次/s。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以晶体管为逻辑元件,开始出现高级语言和操作系统,并开始用于事务处理和过程控制,运算速度达几百万次/s。

第三代计算机(1964一1971);以集成电路为逻辑元件,出现半导体存储器,操作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出现了多种高级语言,广泛用于工业控制、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等各个领域,运算速度达几千万次/s。

第四代计算机(1971―1980):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逻辑元件和内存储器。由于运算器和控制器可以做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这就出现了微处理器(CPU)以及以它为核心构成的微型计算机,其运算速度达几亿次/s。

第五代计算机(1980一):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逻辑元件和内存储器,其运算速度达几十亿次/B。真正的第五代计算机将像人一样能听、能看、能说、能思考,即是智能化的计算机。2.在CAD系统中用到的专用语言有:

LISP语言:这是一种函数型表处理语言,适用于字符、符号的处理。在AutoCAD图形系统中常用内嵌的AutoLISP语言进行二次开发。

PROLOG语言;这是一种专用图形语言,适宜于描述逻辑推理过程。

APT语言:这是一种专用图形语言,适宜于对各种图形进行描述及处理。

DDL与DML语言:它们是数据描述与数据操作专用语言,在数据库系统中常用它们来描述数据结构,及对数据库进行存取数据的处理。

3.CAD支撑软件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基本图形元素生成程序;

2)图形编辑功能程序;

3)用户接口;

4)三维几何造型系统;

5)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6)汉字处理系统;

7)网络通讯系统。[论述题]

1.MIT的研究人员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CAD技术的三个研究目标是什么? 2.CAD技术发展可以分成哪四个阶段?

3.CAD技术与传统手工设计相比,有哪些优势?

参考答案:

1.(1)实现人机的交互式对话;(2)以图形为煤介实现人机对话;(3)实现计算机辅助模拟。

2.(l)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60年代末期。这个阶段的CAD系统以使用大型通用机(晶体管电路为主)和刷新式图形显示器为基本标志;这个时期的CAD系统价格昂贵,性能简单,全世界只有少数大企业研制或拥有大约200套CAD系统,主要应用于航空和汽车制造业。(l)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期~60年代末期。这个阶段的CAD系统以使用大型通用机(晶体管电路为主)和刷新式图形显示器为基本标志;这个时期的CAD系统价格昂贵,性能简单,全世界只有少数大企业研制或拥有大约200套CAD系统,主要应用于航空和汽车制造业。

(2)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70年代末期。60年代末,美国DEC公司开始生产出价格相当低廉的小型机。同时价格更加便宜的存储管式显示器也得到应用,光笔、图形输入板等各种形式的图形输入设备也投入应用。使得CAD系统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促使CAD技术有可能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这个时期开发出的CAD系统在微电子行业中集成电路和印刷电路板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实用化,图形数据库得到开发,此时商品化CAD系统在中小企业中开始应用和推广。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在此时期出现了廉价的固体电路随机存储器,产生逼真图形的光栅扫描显示器、鼠标器、静电式绘图仪,伴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微型机、超级微型机和图形工作站得到普及应用。商品化图形系统也获得迅速发展,使CAD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从用于产品设计发展到用于工程设计,标志着CAD技术进入了实用期,但是,到了这一程度也只能称得上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绘图。对于达到MIT听提出的第三个目标,即真正实现计算机辅助模拟,模拟人在以往的产品或工程设计的整个过程的所有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许多技术困难需要深入研究和加以解决。

(4)第四阶段,即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当前计算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跃发展,以Intel公司芯片技术为代表的硬件革命,为CAD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强大的实现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一顶多学科交叉、渗透的高科技发展产物,目前正向着集成化、协同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新世纪里必将产生巨大的变革。

3.CAD技术运用于工程设计有着传统手工设计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有效避免手工设计中存在的“错、碰、漏、缺”现象。采用CAD技术能方便实现项目投标、方案优化、数值计算、施工图设计绘制、工程造价预算等一系列服务,从而降低工程造价、节省投资、提高设计质量、提高生产效益。2015-2016-1-批次2 [论述题]

1.程序提供给计算人员哪些方式进行干预梁柱钢筋直径与根数的选配?

2.梁的归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3.层间刚度比计算中提供了几种方法?

参考答案:

1.(1)图形交互式修改。显示施工图前,把程序选配的钢筋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每根柱梁钢筋的根数和直径或箍筋的直径和级别均显示在各杆件旁边,用户可在中文提示下用光标指示修改任一钢筋的配置。

(2)输入实际配筋面积与结构计算结果配筋面积的比例。这是计算人员将计算结果放大,加进自已的保险系数和控制柱梁之间的配筋比例的一种手段。该比例分为柱钢筋放大系数,梁下部钢筋放大系数,梁上部钢筋放大系数三种,该比例可以统一为全框架一个值,也可对每根柱梁分别输入。2.梁的归并原则如下:

(1)几何条件(包括跨数、跨度、截面形状与大小)相同。(2)钢筋等级相同。

(3)满足用户给出的钢筋归并系数b10并取b11=b10,b12=1―b10。

3.层间刚度比计算中提供三种选项,分别是”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剪切刚度”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给出的方法计算。”剪弯刚度”按有限元方法计算。“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按《建筑结构抗震规范》给出的方法计算,三种方法可能给出差别较大的刚度比结果,用户应根据实际工程做出选择.[论述题]

1.简述工程拼装的操作步骤?

2.柱的计算长度是如何选取的? 3.工程量是如何计算的?

参考答案:

1.(1)调入工程名,如按【Tab】则可调入本工程的层作拼装。

(2)选择要拼装的标准层。

(3)选择是全层拼装还是局部拼装,如为局部拼装则挑选要拼装的部分。

(4)提示是否移动(若非本工程则无此选择),回车为移动方式,不移动则拼装内容坐标保持不变被拷贝到当的层。需要移动则需输入基准点、旋转角度、插入点,进行拷贝内容的准确定位。2.柱的计算长度按现浇楼盖取值,底层框架柱取l,其余层取1.25,对顶层边柱若与之相连的是铰接梁则按1.5取值。若实际结构不同时,可在PK数据文件中修改。3.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柱:横截面面积×层高;

梁:横截面面积×柱间梁的净长度;

次梁:横截面面积(未扣除楼板厚度)×跨度; 楼板:(房间四周轴线围成的面积一洞口面积)×该房间楼板厚度; 墙:(房间墙净面积一本层所有门窗洞口面积)×墙厚。

[论述题]

1.PMCAD软件有哪些基本功能?

2.程序如何完成对建筑结构的整体描述?

3.PMCAD系统的数据主要有哪两类?

参考答案:

1.1)人机交互建立全楼结构模型。

2)自动导算荷载建立荷载库。

3)为各种计算模型提供所需数据文件。

4)为上部结构的各种绘图CAD模块提供结构构件的精确尺寸主要包括各种构件的几何尺寸、平面定位,等等。

5)为基础设计CAD模块提供数据。

6)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计算与配筋设计。

7)结构平面施工图辅助设计。

8)砖混结构圈梁布置,画砖混圈梁大样及构造柱大样图。

圈梁及构造柱大样由软件自动生成并进行分类归并,可考虑现浇楼板、预制楼板以及各种非正交的节点大样。

9)砌体结构和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的抗震计算及受压、高厚比、局部承压计算。

10)统计结构工程量。

2.本程序对于建筑物的描述是通过建立其定位轴线,相互交织形成网格和节点,再在网格和节点上布置构件形成标准层的平面布局,各标准层配以不同的层高、荷载而形成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布局,完成建筑结构的整体描述。

3.PMCAD系统的数据主要有两类:其一是几何数据,对于斜交平面或不规则平面,描述几何数据是十分繁重的工作,为此本程序提供了一套可以精确定位的做图工具和多种直观便捷的布置方法;其二是数字信息,PMCAD大量采用提供常用参考值隐含列表方式,允许用户进行选择、修改,使数值输入的效率大大提高。

2015-2016-1-批次3 [论述题]

1.PK软件的适用范围? 2.柱箍筋有哪些形式?

3.对于楼板,SATWE给出了哪些简化假定?

参考答案:

1.任何一个软件均有一定的适用范围,PK软件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PK软件是针对平面杆系结构开发的,因此软件所能计算的结构形式为平面杆系的框架、复式框架、排架、框排架(某几个跨上或某些层上作用有吊车荷载的多层框架)、剪力墙、壁式框架、连续梁、拱型结构、内框架、桁架等.2.a)菱形箍;(b)井字箍;(c)矩形箍;(d)拉结箍筋;(e)菱 井复合箍。3.楼板整体平面内无限刚性、分块无限刚性、分块无限刚性带弹性连接板带和弹性楼板。

[论述题]

1.楼板钢筋的画法按菜单分为几类? 2.简述冷轧带助钢筋的选用方法?

3.程序向房间周围杆件传导楼面荷载的方式有几种?

参考答案:

1.第一类是菜单(2)、(3)、(4)方式,板底钢筋的长段决定于由主梁、墙围成的矩形房间的宽或高。

第二类菜单(6)通长配筋方式,它需由用户指定一种钢筋所画的范围,板底筋的长度就是该范围的长度,该范围内的支座筋成批一次画出,另外,这种画法可按用户的意愿画出非矩形房间钢筋。

以上两类画法标注的钢筋级配及支座长短均是由程序计算出的(或者已经过前面一步的交互修改)。

第三类是菜单(5)任意配筋方式,它是由人工指定钢筋级配及支座筋的长度,也可用来修改已布好的钢筋。

2.将钢筋级别选项中调整成仅直径≥12mm,使用二级钢筋,并将钢筋强度选项中一级钢筋的强度值改为相应的冷轧带肋钢筋的强度值。例如选用L550冷轧带助钢筋,那么钢筋强度就选为340kN/mm。对于计算钢筋直径≥12mm,须将钢筋进行等强度代换。3.程序向房间周围杆件传导楼面荷载的方式有三种:

1)梯形三角形方式,如图4―33所示。这种传导方式将荷载按梯形、三角形方式向四边传导,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且为矩形房间程序采用这种方式。

2)对边传导方式,如图4―34所示。这种传导方式只将荷载向房间两对边传导,矩形房间上铺预制板时,程序按板的布置方向自动取用这种荷载传导方式。

2图4―33 梯形三角形导荷 图4―34 对边传导方式导荷

3)沿周边布置方式如图4―35所示。这种传导方式是将房间内的总荷载沿房间周长等分成均布荷载布置,对于非矩形房间,程序选用这种传导方式。

图4―35 周边传导方式导荷

[论述题] 1.PK软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如何对梁支座进行识别和修改? 3.SATWE有哪些基本功能?

参考答案:

1.(1)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各种规则和复杂类型的框架结构、框排架结构、排架结构,剪力墙简化成的壁式框架结构及连续梁。规模在30层,20跨以内。可处理梁柱正交或斜交、梁错层,抽梁抽柱,底层柱不等高,铰接屋面梁等各种情况,可在任意位置设置挑梁、牛腿和次梁,可绘制十几种截面形式的梁,可绘制折梁、加腋梁、变截面梁、矩形梁、工字梁、圆形柱或排架柱,柱箍筋形式多样。

(2)按新规范要求做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节点核心、柱轴压比,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与验算,还进行罕遇地震下薄弱层的弹塑性位移计算、竖向地震力计算和框架梁裂缝宽度计算。

(3)可按照梁柱整体画、梁柱分开画、梁柱钢筋平面图表示法和梁表、柱表四种方式绘制施工图。

(4)按新规范和构造手册自动完成构造钢筋的配置。

(5)具有很强的自动选筋、层跨剖面归并、自动布图等功能,供多种方式干预选钢筋、布图、构造筋等施工图绘制结果。

(6)在中文莱单提示下,提供丰富的计算简图及结果图形,提供模板图及钢筋材料表。

(7)可与”PMCAD”软件连接,自动导荷并生成结构计算所需的数据文件。

(8)可与三维分析软件TAT、SATWE和PMSAP接口,绘制100层以下高层建筑的梁柱图。

2.对于在PMCAD当主梁输入,且参与SATWE整体计算的梁,在梁与梁相交的支座处,程序要做主梁次梁判断,在端跨时作端支撑梁或悬挑梁的判断。其判断原则有:

(1)当支座梁高大于连续梁自身梁高,且支座处恒载弯矩M<0(即梁下部不受拉)时,程序认定该处为一梁支座,在支座图上用三角形表示,连梁在此处分成两跨,否则认为该跨连梁在此连通,在支座图上用圆圈表示。

(2)对于端跨上挑梁的判断,当端跨内端支撑在柱或墙上,外端支承在梁支座上时,如该跨梁下弯矩M<0(即梁下部不受拉)时,程序认定该跨梁为挑梁,支座图上该点无支座表示,否则为端支承梁,在支座图上用三角形表示。

(3)对在PMCAD上作为次梁输入的梁,在绘施工图时,程序认定所有的支座均起作用,在支座图上均为三角形,且不存在几跨合并或悬挑梁的构造。

对梁支座处的程序判断结果,用户应酌情认真核对或修改。

对于端跨,把三角支座改为圆圈后,则端跨梁会变成挑梁。把圆圈改为三铰支座后,则挑梁会变成端支承梁。

对于中间跨,如为三角支座,该处是两个连梁跨的分界支座,梁下部钢筋将在支座处截断并锚固在支座内,把三角支座改为圆圈后,则两个连梁跨会合并成一跨梁,梁下部钢筋将在圆圈支座处连通。一般来说,把三角支座改为圆圈后的梁构造是偏于安全的。

3.SATWE的基本功能如下:

(1)可以自动读取PMCAD形成的几何数据文件和荷载数据文件,自动将这些数据转换成高层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所需的数据格式,并为用户保留了编辑修改几何数据文件及荷载数据文件的机会。

(2)程序中的空间杆单元除了可以模拟常规的柱、梁外,还可有效地模拟铰接梁、支撑等。

(3)梁、柱及支撑的截面形状不限,考虑了各种异形截面情况,构件材料也不限,可以是混凝土、钢,也可以是复合材料的,如劲性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

(4)剪力墙的洞口仅考虑矩形洞,其空间位置及大小不限,无需为结构模型简化而加计算洞。

(5)考虑了多塔、错层、转换层及楼板局部开大洞口等结构的特点,可以高效、准确地分析这些特殊结构。

(6)SATWE也适用于多层结构、工业厂房以及体育场馆等各种复杂结构,并实现了在三维结构分析中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功能、底框结构计算和吊车荷载计算。

(7)自动考虑了梁、柱的偏心、钢域影响。

(8)具荷自动荷载、剪力墙墙元和弹性楼板单元自动划分功能。

(9)具有较完善的数据检查和图形检查功能,较强的容错能力。

(10)具有模拟施工加载过程的功能,恒、活荷载可以分开计算,并可以考虑梁上的活荷载不利布置作用。

(11)可任意指定水平力作用方向,程序自动按转角进行坐标变换及风荷载导算。

(12)在单向地震力作用时,可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可进行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地震作用效果计算;可计算多方向输入的地震作用效果;对于复杂体型的高层结构,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藕联抗震分析和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13)对于高层建筑,程序可以考虑P―Δ效应。

(14)对于底框结构,可进行底框部分的空间分析和配筋设计。

(15)对于复杂砌体结构,可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和抗震验算。

(16)可进行吊车荷载的空间分析和配筋设计

(17)可考虑上部结构与地下室的联合工作,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可同时进行分析与设计。

(18)具有地下室人防设计功能,在进行上部结构分析与设计的同时即可完成地下室的人防设计。

(19)具有梁、柱配筋整楼归并功能,归并结果自动传给PMCAD,可在平面施工图上自动标注出归并结果。

(20)可接力PK绘梁、柱施工图,梁、柱施工图中考虑了高层结构的构造要求。

(21)可接力JLQ绘剪力墙施工图。

5.东南大学结构力学答案 篇五

收起

1.(2.5分)按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的各种结构是()。

   

B、绝对不可靠 A、绝对可靠的 C、存在一定风险的 D、具有相同可靠性指标的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2.(2.5分)防止钢材发生分层撕裂的性能指标为()。

   

B、伸长率 A、屈服点 C、Z向收缩率 D、冷弯180°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3.(2.5分)在下列各化学元素中,()的存在可提高钢材的强度和抗锈蚀能力,但却会严重地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促使钢材变脆(冷脆)。

   

B、铝

C、硫

D、磷 A、硅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4.(2.5分)下列各项,()不属于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范畴。

   

B、动力强度计算

C、稳定性计算

D、梁的挠度计算 A、静力强度计算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5.(2.5分)普通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经常决定于()。

    A、扭转屈曲 B、强度

D、弯扭屈曲 C、弯曲屈曲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6.(2.5分)大跨度结构常采用钢结构的主要原因是钢结构()。

    A、密封性好 B、自重轻 C、制造工厂化 D、便于拆装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7.(2.5分)产生纵向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  A、冷却速度太快

B、施焊时焊件上出现冷塑和热塑区 C、焊缝刚度大

D、焊件各纤维能够自由变形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8.(2.5分)结构钢材最易发生脆性破坏的应力状态为()。

   

B、两向异号等值正应力作用

C、单向拉应力作用

D、三向等值剪应力作用 A、三向同号等值拉应力作用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9.(2.5分)钢材塑性破坏的特点是()。

    A、变形小

B、破坏经历时间非常短

D、变形大 C、无变形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0.(2.5分)进行疲劳验算时,计算部分的设计应力幅应按()计算。

   

B、荷载设计值 A、荷载标准值

D、考虑动力系数的荷载设计值 C、考虑动力系数的荷载标准值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1.(2.5分)沸腾钢与镇静钢冶炼浇注方法主要不同之处是()。

   

B、冶炼时间不同 A、冶炼温度不同 C、沸腾钢不加脱氧剂

D、两者都加脱氧剂,但镇静钢再加强脱氧剂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2.(2.5分)计算理想轴心压杆的临界应力时,因(),故采用切线模量理论。

   

B、杆件的刚度太小 A、杆件的应力太大 C、钢材进入弹塑性阶段 D、杆件长细比太大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3.(2.5分)确定轴心受压实腹柱腹板和翼缘宽厚比限值的原则是()。

   

B、等强度原则

C、等稳定原则

D、等刚度原则 A、等厚度原则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

14.(2.5分)发生弯扭屈曲的理想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形式为()。    A、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

C、H型钢截面

D、箱形截面 B、单角钢截面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5.(2.5分)焊接残余应力不影响构件的()。

    A、整体稳定性 B、静力强度 C、刚度

D、局部稳定性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6.(2.5分)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抗剪连接以()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  

B、螺杆被剪断

C、孔壁被压坏 A、螺杆被拉断 D、连接板件间的摩擦力刚被克服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

17.(2.5分)根据施焊时焊工所持焊条与焊件之间的相互位置的不同,焊缝可分为平焊、立焊、横焊和仰焊四种方位,其中()施焊的质量最易保证。

   

B、立焊

C、横焊

D、仰焊 A、俯焊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

18.(2.5分)吊车梁受到移动集中荷载作用,当局部挤压应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方法。

    A、加厚翼缘

B、全梁设支承加劲肋 C、增加横向加劲肋 D、加厚腹板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19.(2.5分)双轴对称焊接工字形单向压弯构件,若弯矩作用在强轴平面内而使构件绕弱轴弯曲,则此构件可能出现的整体失稳形式是()。

    A、扭转屈曲

B、平面内的弯曲屈曲 C、平面内的弯曲屈曲或平面外的弯扭屈曲 D、平面外的弯扭屈曲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20.(2.5分)单轴对称轴心受压柱不可能发生()。

   

B、扭转失稳

C、弯扭失稳 A、弯曲失稳 D、第一类失稳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 多选题(共8道题)

收起 21.(2.5分)钢材的冷脆转变温度与其韧性有关。冷脆转变温度()的钢材其韧性()。

   

B、越低

C、越好

D、越差 A、越高我的答案:BC 此题得分:2.5分

22.(2.5分)防止钢材脆性断裂的主要措施有()。

    A、焊缝集中

C、进行合理细部构造

D、选择合理的钢材 B、加强施焊工艺管理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23.(2.5分)沸腾钢用()做脱氧剂,而镇静钢用()做主要脱氧剂。

   

B、磷

C、硅

D、铝 A、锰我的答案:AC 此题得分:2.5分

24.(2.5分)钢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主要有()。

    

B、塑性破坏

C、脆性破坏

D、局部失稳

E、疲劳破坏 A、整体失稳我的答案:ABCDE 此题得分:2.5分

25.(2.5分)钢构件的初始缺陷包括()。

     A、构件的初弯曲

B、材料的几何非线性 C、结构形体的偏差 D、残余应力 E、荷载的初偏心我的答案:ACDE 此题得分:2.5分

26.(2.5分)拉弯构件的强度计算准则包括()。

  

B、边缘纤维屈服准则 C、全截面屈服准则 A、部分发展塑性准则我的答案:ABC 此题得分:2.5分

27.(2.5分)在钢梁的设计中,设置()有助于防止剪力作用下的失稳,设置()和()有助于不均匀压力和单边压力下的局部失稳。

   

B、横向加劲肋

C、纵向加劲肋

D、短加劲肋 A、支承加劲肋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28.(2.5分)焊接应力包括()。

   

B、横向应力 C、纵向应力 A、侧向应力 D、厚度方向应力

我的答案:BCD 此题得分:2.5分 判断题(共12道题)

收起

29.(2.5分)钢结构既耐热,又耐火。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0.(2.5分)建筑结构常用的钢材塑性变形很大,所以钢结构发生的破坏都是塑性破坏。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1.(2.5分)梁的翼缘焊缝主要是阻止翼缘与腹板间的相对滑移。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2.(2.5分)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减少梁上翼缘的自由长度,可提高梁的整体稳定性。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3.(2.5分)若弯矩作用在强轴平面内,压弯杆件就不可能发生弯矩作用平面外的弯扭屈曲。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4.(2.5分)理想轴心压杆的临界应力计算公式(欧拉公式),只是在临界应力小于比例极限时才适用。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5.(2.5分)角焊缝的强度与对接焊缝的强度相等。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6.(2.5分)格构式压杆绕虚轴失稳时,其整体稳定性与实腹式完全相同。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37.(2.5分)钢构件的局部失稳不意味着构件的整体失去承载力。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8.(2.5分)普通粗制螺栓抗剪连接性能较差,抗拉连接性能较好。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正确 此题得分:2.5分

39.(2.5分)塑性好的钢材,则其韧性一定也好。

 

错误 正确我的答案:错误 此题得分:2.5分

40.(2.5分)在焊接组合梁的设计中,腹板厚度应愈厚愈好。

 

6.东南大学结构力学答案 篇六

一、适用考试科目代码与专业

适用考试科目代码:853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适用专业: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01 无机化学、02 分析化学、03 有机化学、04 物理化学、21 理论与计算化学);

二、全真模拟卷亮点及作用

1.南大真题样式—预热考试状态

全面分析总结南京大学考试中心历年考题,完全遵循真题的考试风格、题型题量、考察范围和命题趋势而倾力编写的精品考研专业课辅导材料,保障了模拟试卷的高品质性及准确性。

2.考察难度略高—自检复习效果

五套试卷相对真题难度略高,目的让考生查缺补漏,进行模拟试卷训练,掌握考试的答题节奏,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

3.解析详实准确—扫除复习盲区

五套模拟卷的每一道试题附有全面解析,答案详实准确,解析重点突出,答题思路清晰,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考前密集训练和冲刺提升。

4.紧跟命题规律—把握命题趋势

通过模拟测试可以审视试卷结构安排,迅速熟悉命题动态,从而帮助考生短时间内掌握考试重点,迅速获得高分秘诀。

5.模拟考场作战—提升答题技巧

考前一个月左右模拟考场进行实战演练,提前适应考场氛围、提升应对考场突发状况的能力,学会合理分配考试作答时间,把握考试节奏,提升答题技巧。

诚笃南大考研网

三、高分搭配推荐:(整套购买更优惠)

其他专业课资料:

《2015南京大学853 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题解析)

南大考研辅导班:

南大考研公共课辅导班(基础+强化+冲刺、最强师资、权威辅导)

南大考研专业课高端辅导班(全方位、个性化、一对一辅导)

四、为什么要购买我们的书籍,您将获得怎样的售后保障?

1.最权威的南大辅导书籍

2.最超值的配套服务体系

◆公共课视频和复习资料免费下载

▲英语:历年考研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历年真题命题规律与考点分析、各模块复习精华(词汇、翻译、完型、阅读、作文)等;

▲政治:历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政治复习全程规划、政治选择题精华、政治必背核心考点等;

▲数学:历年考研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数

一、数

二、数三)、考研公式大全(高数、线代、概论)、高等代数必做客观题集锦等;

▲部分公共课视频课程

3.最强大的售后保障服务

▲提供在线客服答疑指导

7.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分析 篇七

一、当前的两种分析思路

(一) 从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分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外部结构

实践能力总是和实践活动相联系的, 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决定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多样性。一部分研究者从大学生参加各种不同实践活动的角度, 将大学生实践能力先划分为两大类或三大类, 然后再进行细化, 如 “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1] , 认为一般实践能力包括表达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记忆分析能力、观察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发明创造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是指独立地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新问题、攻关新课题的创新能力。

(二) 从实践能力的内部结构来分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外部结构

有学者从实践能力的内部结构来分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 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都可以是由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构成的[2] , 并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专业实践能力的结构。其中, 实践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一般实践能力包括个人表达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感知问题的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软件开发与测试能力、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运用通用专业规范与标准能力、应用与掌握工具的能力;情境实践能力包括情境问题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

(三) 两种思路的评析

对事物进行结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划分, 但划分应该是有依据的、有针对性的, 同时逻辑上也应该是严密的。从具体实践活动形式来分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 是从宏观层面把大学生实践能力各种外显形式作为“要素”。这种方法针对性较强, 易于理解, 但这种划分存在明显的缺陷:随意性太大。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各种外显形式进行罗列和堆砌, 不符合“结构”的要求, 在某种程度上会妨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把握。按照各种能力因素在某项实践活动中的作用领域, 把实践能力划分为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 这种对实践能力内部结构的剖析, 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从实践能力的内部结构角度, 把大学生实践能力也作同样的划分, 逻辑上来说是严密的。但这种划分方法存在一个问题, 将微观层面的实践能力内部结构推演到对宏观层面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外部结构, 而不是以对大学生实践及其实践过程的深入分析为依据, 以大学生实践能力内部结构分析为基础, 所划分出来的要素比较抽象, 针对性不足。

以上分析, 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要想勾画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结构, 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着手。微观层面的内部结构分析, 比较适当的思路是以对大学生实践过程的深入分析为基础;宏观层面的外部结构分析, 可以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本文对此作一尝试。

二、基于实践过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内部结构分析

一个完整实践过程是由实践动机启动过程、问题表征过程、问题分析过程、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设计过程、解决方案的执行过程、问题解决中的监控和评价过程等六个环节构成的。基于实践过程的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 就是从实践过程的结构来分析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部结构, 它是指大学生实践能力内部构成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一)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部构成要素

从实践过程看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内部构成要素, 即大学生完成一个完整实践过程所必须具有的条件。我们认为, 包括实践兴趣、理解力、策划力、执行力、表达力等五个要素, 它们是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素质。以上要素的“个体”能量高低决定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

1.实践兴趣。

实践兴趣是大学生实践能力中的先导性因素。大学生实践兴趣按水平的高低可分为四种。通过观察、感知各种实践场景而产生的兴趣是感觉兴趣, 这种兴趣是原始的, 一般是不稳定、不持久的;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实践现象所产生的兴趣是操作兴趣, 只要能按既定的操作步骤, 把相关的实践现象“做”出来, 这种兴趣就可以得到满足;通过探究实践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性而形成的一种实践兴趣是探究兴趣, 这种兴趣具有稳定、持久的特点, 是实践的最基本的和重要的动力;在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兴趣是创造兴趣, 这种兴趣是实践兴趣的最高水平, 是大学生实践最强劲的动力。

2.理解力。

理解是通过思考去弄清实践对象的特征、性质和联系, 理解力是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理解力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 从质的方面讲, 是指思考问题的思路, 认识实践对象的视角。从量的方面看, 是指懂得实践活动的已知条件、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对实践情境中问题的条件、性质、关键环节、可能存在的障碍、变化趋势等做出较为全面、如实的反映。

3.策划力。

策划力是在具体实践情境中提出实践方案的能力, 是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策划是“通过概念和理念的创新, 利用整合各种资源, 达到实现预期利益目标的过程”[3] , 实践策划是以实践活动的特定目标为中心, 根据具体实践情境中的知识和信息, 来全面构思、设计和选择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策划力强才能做出好的策划, 才能减少实施方案执行过程的盲目性, 最大程度地消除不确定因素, 提高实践成功的机会。

4.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把实践方案付诸实现的能力, 是一种储存在大脑的以往执行过程中的成功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执行是将实践方案在做出主观的综合性归纳基础上, 转变为行动计划, 通过选用相应的“工具”, 安排合理的“工序”来完成任务的过程。执行力是实践成功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当实践方案已经确定后, 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

5.表达力。

表达力是大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完成后能清晰交流、陈述的能力, 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区别于其他主体实践能力的规定。表达主要包括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有助于激励思想。表达是实践总结和智力提升的过程, 是达成多方面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途径, 也是评定实践效果的有效依据。

(二) 大学生实践能力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实践兴趣、理解力、策划力、执行力、表达力这些要素是前后紧密联系、彼此相互影响的。前一要素的变化会直接对后一要素产生影响;任何一种要素的变化, 必然引起大学生整体实践能力的变化。实践兴趣是推动大学生迈开实践活动的第一步, 是激活和维持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源泉。尤其是良好的实践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会使大学生在某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参加实践活动, 迸发积极性和坚强意志, 同时产生较强的实践能动性, 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觉、认真思考。理解力、策划力是大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思维力, 执行力、表达力更多体现为行动力。如果大学生具有上述实践能力要素, 就会作为内部能量保留下来, 成为他 (她) 顺利完成各种实践任务、实现自身素质提高所必备的内部条件和内在的可能性。这一内部能量在不同实践情境中的运用, 就成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

三、基于专业的大学生外显实践能力外部结构分析

大学生作为实践主体, 总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能力向外部展示的, 比如实验能力、教学能力、设计能力等等, 它们是实践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外显实践能力。那么, 一个大学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外显实践能力?这些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 这就涉及大学生外显实践能力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

(一) 外显实践能力的具体形式

一般来说, 由于社会有多方面的分工要求, 大学生实践活动就具有多种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也就决定了大学生外显实践能力的多样性。从高等教育学的视角考察, 我们倾向于从专业的角度划分大学生外显实践能力。有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应的就有什么样的大学生外显实践能力类型。对某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总有几种外显实践能力形式在整个外显实践能力系统中处在主导地位, 从而形成该专业大学生外显实践能力结构模式。例如。美国各工程专业毕业生就必须达到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 (ABET) 提出的11种能力要求[4] , 其中就包括以下实践能力:制订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根据需要设计一个系统、一个部件或一个过程的能力;对于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建立方程以及求解的能力;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

(二) 外显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

任何两种外显实践能力之间并不是孤立的、毫不相干的, 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一方面, 某一种外显实践能力的增强会促进另一种外显实践能力的增强。理解力、策划力、表达力等内部构成要素是寓于外显实践能力之中的, 外显实践能力的提升会促进这些构成要素的发展, 这些构成要素的发展为其他外显实践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 某一外显实践能力的增强也会产生限制其它外显实践能力增强的效应。不同领域外显实践能力中的内部构成要素之一——执行力是不相同的, 执行力中熟练技能的养成需要实践和相关环境, 一种技能的形成可能对另一种技能构成障碍。

四、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的变迁

大学生实践能力不仅表现在其构成要素的静态结构上, 而且从大学生自身成长来说, 又体现为发展的动态结构上。无论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内部结构, 还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外部结构, 都存在结构的变迁问题。这种变迁趋势, 总体上表现为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

(一) 基本实践能力

基本实践能力“是指完成某一指定专门业务活动或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 (张济生, 2001) 。主要涉及实践任务中某一方面的任务, 这是大学生处于认识性实践阶段的实践能力, 体现在遵照他人布置的工作程序, 并按照指导书、手册等规范完成任务, 基本上属于“动作技能”的层次。因此, 在这一水平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构成上, 执行力占整个能力比重的绝大部分, 兴趣主要为直接兴趣, 理解力的成分不大, 策划力所占无几。这是大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虽然是一种低水平的层次, 但对大学生有长远的、全面的和基础性的影响, 是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养成的实践能力。

(二) 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是指“独立办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济生, 2001) 。在经过认识性实践阶段后, 大学生基本实践能力有了较大发展, 已不满足依靠别人的指示, 亦步亦趋式的被动实践, 开始谋求独立完成一个实践任务, 寻求通过实践去产生新的认识。此时, 大学生较为关注实践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重视资料收集和导致各种结果的内在原因的分析, 以便积累经验。在这一发展阶段中, 大学生的理解力、策划力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实践兴趣也表现为探究兴趣, 执行力、表达力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较大的发展。

(三) 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运用已经积累的丰富知识, 通过自己不断地探索研究, 在头脑中形成独创性的思维, 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认识”中, 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改造原来的实践内容、形式,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多次实践锻炼中, 大学生实践能力不断地得到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是在基本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大学生实践能力达到高级阶段的集中体现。在这一阶段中, 大学生不再是读书郎, 而成为“不仅会学习, 而且会创造”的创新人才。

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的变迁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性的生成过程。从整体上看, 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的变迁是潜在进行的, 我们很难对起变化的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 大体上, 我们还是可以把它划分为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三个层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即为了获得某种实践能力, 大学生必须首先获得某些更基本的实践能力, 这种顺序是不能逆转的;同时, 高层次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样也带动低层次的实践能力的发展。总之, 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变迁呈现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态势。

参考文献

[1]邓辉, 等.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 2008, (3) .

[2]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327.

[3]雷鸣雏.中国策划教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6.

8.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 篇八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师 知识结构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073-01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丰富的知识和健全的知识结构既是教师个体专业的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作为大学教师,我们承担的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社会角色之一,面对现代化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完善的知识结构是我们承担好这个角色,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的基本自身条件,也只有在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条件下,才能灵活的进行知识创新和运用,并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带去最大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和实践活动也是实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1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研究

纵观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和各种大学教学方案方法,人们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在进行着不断深入的研究,虽说研究的人们和方向都越来越多,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专家学者们主要的研究方向还是集中在教学方法、教材编设、学生特点以及学习方法等类似方面,而对于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的大学英语教师这个主体的研究却鲜而见之。众所周知,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个重要角色。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1世纪的初期,大学英语相关方面的研究,理论研究、教学法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听、说、读、写、词汇教学以及测试研究,这类研究的频度基本上都居于前10位,具体的数据显示,与大学英语教师相关的研究仅仅只有3篇,远远排在了研究的27位,这些具体的数据很大程度已经可以说明人们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这个角色的重要性的忽视,从而就更别提教师自身素质之一的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继续发展,国际化日趋明显,大学英语教学日渐显得格外重要,专家和学者以及所有的大学英语工作的从事者都需要从根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除了英语这个语言本身的研究之外,相关人员需要突破语言自身这个瓶颈,将提高英语教学的研究上升到从事这项活动的人和事上,及时逃离大学英语教育的研究误区和困境。此外,从相关论文期刊数据库中可以发现,我们国家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和教育的研究论文少之又少,并且在论文的深度上也相当欠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都参考的国外的相关理论和资料。在这方面,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都缺乏合理的解决方案,而这方面的研究态势也并不乐观。

只有当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具备了复杂全面丰富的知识结构,他才能发挥出出色的教育表现,也才能称得上为一名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师。一个教师的重要自身素质脱离不了一套合理的知识结构,也是一名大学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发挥社会作用的重要前提保障,对教师个人的职业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语言本身来源于生活,它自身的特点也使得它涉及了这个世界万物的方方面面,由此也可见一名大学教师完善复杂知识结构的拥有时多么重要。当前教育界有关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还依然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因此,由这方面的不足就更要引起当今大学英语教师的足够重视和关注,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培养的是即将踏入社会的人才,他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致力于改善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相关部门也需要对此给予支持和帮助。

2 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社会需求

2.1 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有上升趋势

随着现在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地方和国家对于英语教学不断重视,学生从小就开始进行英语学习,因此,等到高中毕业之时,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这对大学英语的教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今后的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基本上已经可以达到大学英语的四级。

对照高中英语教学的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可以发现,“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般优秀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已经可以达到4500词,普通毕业生也可以达到3300词汇量。这些学生在英语知识技能、语言应用和欣赏方面的能力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的不断提高,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停滞不前,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高中就可以被实现了。所以大学英语教师更加需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结构,直面这个现实问题。

2.2 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培养多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当今社会,尤其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英语日渐变成这个社会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样化,无不要求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提高教学目标,同时也就将要求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自身知识结构,而对于我国目前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也不能被忽略,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提高听、说、写能力的大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化高素质大学生人才。因此,对于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而言,多层次和复合型是关键。

2.3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仍不够合理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国已经具备了一批既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也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大学英语教师,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引领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支柱。然后随着社会经济快速迅猛发展,现今的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还有所欠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合理性。

大学英语教师的来源有师范和非师范毕业生,有些仅仅知识掌握了语言自身的技能,对于教学就严重缺乏科学合理的知识,甚至连教育心理学、英语教学法等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而知识的滞后性也是影响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因素。这对这些问题,相关院校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招聘的要求,对已经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也要进行不断的培养和锻炼,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使其知识结构能够日趋完善合理,适应时代的步伐,最大程度上致力于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邦秀.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概述[J].外语与外语学,2000(12):36.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EB/OL].www.hrexam.com,2007-03-19.

上一篇:施工现场管理制下一篇:电子公司财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