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诚信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共8篇)
1.旅游诚信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篇一
浅谈公路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缺失的原因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规模的加大,大量施工、监理、检测及材料设备等从业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进入,公路建设市场也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串标围标、出借出卖资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现象,不讲诚信、不守合同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将干扰公路建设市场的秩序和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公路建设市场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推动和加强公路建设市场的诫信体系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 者:王文波 袁坤 作者单位:王文波(哈同高等级公路管理处)
袁坤(黑龙江省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刊 名:黑龙江交通科技英文刊名: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年,卷(期):32(5)分类号:U415.1关键词:公路建设市场 诚信体系
2.旅游诚信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篇二
关键词:林业建设,生态旅游,林业建设,问题,对策,宁夏固原,原州区
生态是固原市宝贵的优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固原市发展全域旅游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 紧扣红色生态旅游品牌, 着力将固原建成享誉国内外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原州区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近年来原州区委、区政府将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提出“生态立区”战略目标, 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实施了贺家湾水源地保护、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建设、须弥山旅游线路绿化、万亩绿色枸杞园建设、长城梁景观绿化、禅塔山景区绿化、东岳山森林公园及开城镇刘家沟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等重点工程, 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 巩固了林业建设成果, 从根本上改善了区域内生态环境, 有力促进了全区林业建设工作, 在固原市生态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但是固原市生态旅游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现分析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重造轻管
植树造林需要“三分造, 七分管”, 只造不管, 导致林木个体之间及杂草竞争剧烈, 幼树生长衰弱, 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大量的林内杂草、枯木不能及时清理, 造成资源浪费、病虫鼠害严重, 也使林内火险等级升高。
1.2 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不高
原州区属典型的缺水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350~650 mm, 且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 而林区多集中在深山区, 交通不便, 自然环境恶劣, 造林以春、秋季栽植油松、云杉、樟子松大苗及山桃、沙棘为主。加上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部分采取招标制和合同制管理实施, 由于造林标准低, 与实际生产需求不符, 造成资金短缺, 整地质量不高, 且边整地边造林, 无蓄水, 栽植后浇的定植水很快被周围干土吸收, 苗木因缺水而死亡, 导致成活率、保存率低[1]。
1.3 管护难度大
近年来, 自治区对中南部干旱片带的群众进行大量的移民搬迁, 林地面积增加, 但由于种种原因, 依然有少部分群众居住在林区, 这部分群众生活以农牧业为主。虽然自治区、原州区出台了一系列封山禁牧政策, 但是由于群众思想认识低, 观念转变慢, 加之缺乏专业管护人员, 偷牧、溜牧等毁林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造林质量, 导致管护难度大。
1.4 防火机制不健全
防火基础设施薄弱, 不具备扑救森林大火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装备落后, 管护设施差, 地域分布不平衡, 队伍实战能力差;无专业化防火队和固定的瞭望塔, 交通工具缺少, 管护物质严重不足, 防火道路建设不到位, 通讯联络不畅, 扑火设备仅有风力灭火机、铁锹、扑火刷等[2]。
1.5 项目引进少
原州区地处固原市重要位置, 生态脆弱、立地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 经济薄弱, 加之投资不足, 不能形成区域性、综合治理效果。
1.6 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全系统职工大中专及以上学历占24%, 招工及退伍军人达76%;护林员大部分为中、小学文化程度。
2 对策
2.1 加强领导
原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 动员全民大办林业, 一把手亲自抓, 主管副区长、林业局具体抓落实, 动员组织乡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全社会人民, 科学规划, 多元化投入, 大力开展精准造林、封山绿化, 高质量治理流域, 加大综合治理力度, 扭转造林质量不高的势头。
2.2 科学管理
原州区生态建设本着以林场、流域为单元, 加强对现有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对疏林地和残败灌木林地大力推进封山育林, 对林地镶嵌的耕地全部退耕还林, 真正实现山、水、田、林、沟、路综合治理, 选择适宜树种的壮苗, 进行精准造林, 对林地进行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 对已发生病虫害的植株进行卫生伐;对天然林和重点公益林进行抚育管理, 优化林分结构, 促进林木生长, 提高林分质量, 做到治理一片绿一片。同时, 清除林内可燃物, 降低森林火险等级[3]。
2.3 健全管理机制
管辖区乡政府, 积极响应自治区政府生态移民项目, 在原州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将林区少数群众进行移民, 一方面通过移民增加群众收入, 另一方面极大地改善林区的营造林环境, 对生态建设重点区进行全面禁牧, 建设护林点, 加强巡护, 巩固林业建设成果。
2.4 规范资金运行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项目资金进行严格管理, 确保林业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实行每季度公开财务收支, 加强审计监督。
2.5 建立健全防火机制, 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随着毕节市旅游业的发展, 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对各级政府森林防火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必须要求各级政府加大投资, 加强防火基础设施、装备建设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森林防火队伍通过防火实战演练、加强专业和业务能力培训, 使之具备扑救森林大火和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提高各类扑火队伍的应急反应素质和扑救火灾能力;通过共建措施, 建立起警民联防机制, 把森林防火办成全社会的共同事业[4]。
2.6 加大旅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重大旅游项目, 开发旅游资源, 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改善旅游软硬件环境, 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春花.固原市原州区林业生态建设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 :199.
[2]米吉提·赛多拉, 阿衣夏木·亚库甫.新疆林业生态破坏的危害及林业建设与发展[J].自然科学, 2015 (10) :76.
[3]黎平, 曾玉林, 陈建成.论我国生态林业建设方略[J].绿色中国:理论版, 2005 (增刊1) :29-31.
3.旅游诚信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篇三
关键词:孝文化;品牌营销;营销策略
一、 孝感市旅游品牌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 当地旅游资源现状
1.风景名胜
孝感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久负盛名的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三潭叠韵”、冬暖夏凉的广水“三潭”风景区;有碧波万顷、荷花飘香的汉川刁汊湖风景区;有“玉茏青纱人未识”的观音湖旅游风景区;有国内产量最大、矿物质微量元素最多的“亚洲第一泉”的玉女汤池温泉;有唐代诗仙李白“磋砣十年”的安陆白兆山;有我国现存两大自然状态古银杏群落之一的安陆钱冲银杏生态旅游区;有三月桃花碧如血的杨店桃花;有历史悠久的门板湾遗址、陶家湖古城遗址;有气势宏大的云梦楚王城遗址;还有环境优美的董永公园、后湖公园、槐荫公园。
2.红色旅游资源
孝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孝感大悟县是全国十大将军县之一,它孕育了徐海东等百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和领导人。它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宣化店谈判旧址、新四军五师旧址等经典红色旅游景点。
3.特色产品及民俗文化
近年来,孝感市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重视各县市区的民间特色文化,形成了孝南区雕花剪纸、云梦县皮影、汉川市楹联与善书、安陆市水墨漫画、应城市膏都文化、大悟县织锦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孝感雕花剪纸、云梦皮影、汉川善书均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此之外,具有地方特色的孝感麻糖米酒、云梦鱼面、石膏工艺品、银杏保健枕等特色旅游产品享誉全国,为本地人文旅游增光添彩。
(二)当地旅游品牌发展状况
我国旅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产业组织化程度都有长足的进步,孝感旅游业也随之发展。但相比其他产业,孝感旅游品牌意识觉醒晚,品牌建设方面与市场需求、人们的预期都相距甚远。上个世纪90年代后,当地旅行社和景区才有意识把品牌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范畴。
目前,孝感旅游城市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口号不鲜明,缺少反映品牌个性、体现了城市实力的品牌认同,没有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品牌规划,一些旅行社或景区缺乏系统的品牌经营理念。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少,孝文化旅游产品深度低。孝感市彰显孝文化的景观数量少,并且开发不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低。此外,文化资源载体不足也成为当地旅游瓶颈,对优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未能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力,造成部分旅游资源的闲置。旅游产品仍旧以传统的观光型为主,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三)当地旅游品牌建设存在问题
1.旅游市场开发及宣传不到位
目前来孝旅游的人数较少,旅游的辐射范围较小,旅游者中绝大部分来自本市,高达66%。且以会议和商务旅行居多,达80%以上。各地对旅游整体宣传促销意识淡薄,对旅游产品被市场认可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认识。
2.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充分
首先,内涵挖掘不深。在实际的旅游产品开发中,政府和企业多将自然资源作为宣传重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挖掘缺乏深度。其次,缺乏系统规划。目前,孝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尚无系统的规划,多停留在零散、品种单一的旅游产品开发层面上,持续性的建设项目并不多。最后,资金投入不足,经济效益较差。孝南雕花剪纸、云梦皮影戏、应城膏雕、等民俗手工艺品都具备开发成旅游纪念品的条件,并能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政府和企业对其开发投入资金少。
3.文化资源载体不足
目前,对孝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主要不足就是文化载体的缺乏。孝感境内用以展现孝文化的主要是董永公园等个别稀少而零散的载体,缺乏有机组合和系统性。文化毕竟是一种抽象事物,需要一定的载体以呈现和展示。文化载体的缺乏将制约着孝感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出现无处可游、无处可看的尴尬局面。
4.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
当地许多景点、景区的开发不到位,基础设施较落后。例如天子湖,虽然是按五A标准兴建的多功能度假景区,但是开发层面依然以自然景观为主,不能充分吸引游者。并且,许多景点的服务也不到位。例如双峰山景区,旅游过程中缺乏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历史、来源、景点进行讲解宣传,整个旅游过程基本上是游者自己完成。
二、 孝感市旅游品牌营销策略分析
(一) 旅游品牌市场定位
城市旅游的品牌定位集中体现了旅游城市所有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一旦构建成功,并得到广泛传播和良好的经营运作,便会产生积极的品牌效应,增加了旅游的附加值,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塑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通过对“中国孝城”品牌的打造,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道德价值,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以孝文化重点,深度挖掘中华孝文化,积极打造“中国孝城”城市名片,塑造孝感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扩大宣传面,将“中华孝文化节”办成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吸引世人眼光,构建“中国孝城”作为中华孝文化传播中心的地位。楚文化的主要载体应该是楚王城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可以修建楚王城博物馆来展示遗址模型和出土文物,或者文物复制品等。李白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把李白在安陆的活动作为主线索,提升孝感的文化实力。
2.开发孝文化旅游资源,培育市场主体
nlc202309020423
首先,由孝感市政府注资成立孝感市孝文化旅游开发集团公司,加快融资步伐,引领孝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其次,加强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商贸周、广交会等商贸洽谈会等商贸活动平台,策划推出一批孝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最后,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开设市外绿色旅游通道,开设孝感城区至市内各旅游景点旅游专线,提高道路质量、提升道路通畅度,完善市内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孝感东城区一批高标准的星级酒店,形成以星级酒店为主体,普通酒店为辅的旅游酒店体系,满足不同游客不同旅游消费层次的需求。
(二) 产品的设计及包装
以孝感麻糖为例,目前投入市场的许多孝感麻糖的包装都利用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缺乏创新与大胆的尝试,与市场的结合也不够紧密。我们可以针对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一系列与“孝”有关的节日开发设计更加新颖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孝感麻糖包装产品。此外,相关企业可以将孝文化与孝感传统民间艺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孝感资源,开发一系列新的孝文化特色商品、工艺礼品、民间特产。例如,将孝感雕花运用到古典服饰设计、文化用品设计中。通过举办设计大赛和展销博览会,可以进一步加强孝感与全国各地优秀文化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广泛吸引知名文化旅游企业到孝感开拓市场,为相关旅游产业的产品设计提供意见及建议,提高孝感文化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三) 品牌传播与推广
1.市场自身调节与政府推广相结合
在旅游业的投入方面,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元投入”的旅游投入机制;在运营机制方面,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改制、转让、租赁、托管等形式,加快景区、景点建设的市场化进程;与周边城市进行资源整合项目合作,实现周边旅游资源共享、游客互动。
2. 多方利用传播媒介
一,以现代媒体为窗口宣传展示孝感孝文化旅游品牌。加强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合作,开发制作孝感孝文化旅游宣传片,在有关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孝感孝文化旅游形象。通过旅游网站、微博、QQ等网络工具进行广告宣传,并及时发布旅游消息,提升孝感市的名气和关注度;二,注重市民精神的培育。通过商业谈判、旅游、亲属往来等人际传播途径,彰现孝感人友爱、诚信、包容的纯朴民风,使受众对孝感市产生良好的心理认知,增强城市市民、外来旅游者、投资者对孝感市城市品牌的忠诚度;三,注重实物传播的视觉效果,利用实物传播建立受众对城市文化空间的美誉度。在主要交通路口、广场等人流集中的地方设立美观、醒目、富有当地特色的广告牌。把城市的建筑、道路、标志物纳入城市文化空间传播系统,使每个来到孝感市的人能感受到浓郁的孝文化旅游城市气息,并产生强烈的印象;四,利用城市口号传播城市文化精神。根据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同目标提出城市口号,这些城市口号要通俗易懂,便于传播,展现城市特征;五,以活动为平台,不断提高孝感城市知名度。策划孝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交流会,加强与知名旅行社的联系,及时推介孝文化旅游产品。促进与周边城市的合作,联手推出跨地区的旅游线路,共享文化旅游资源。
(四) 优化品牌服务
1.政府统筹,规范管理
在孝感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孝感相关市直部门各司其职,围绕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制定了过硬措施。完善公路、公交、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推行“旅游一卡通”,协调开通外地游客手机短信服务,协助开展旅游官方网站建设,为游客提供即时信息;打击景区周边“黑车”和“超载车”,以及强行拉客、宰客等违法行为,并推进旅游景区道路及交通标识系统建设;抓好景区、酒店食品药品安全检查,配合旅游部门开展“名厨、名菜评比”活动;抓好市容环境整治,特别是加大车站、商场周边等人流密集场所卫生整治和“三乱”行为。加大引导性投入,坚持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集中力量开展旅游发展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旅游服务质量实现质的提升。
2.改善旅游业发展的软环境
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创建文明景区;积极开展星级饭店达标升级、质量振兴活动,在增加星级饭店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星级饭店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旅行社的诚信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努力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有效的执法监督体系,取缔各种非法经营的“黑店”、“黑社”、“黑导”,打击欺客宰客等行为,规范旅行社经营和导游服务行为;大力推进依法治旅,加强市场监管和旅游执法检查,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构建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目前孝感旅游服务人才缺失的现状,孝感市各职能部门必须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引进、培养人才,强化服务意识,为游客提供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首先,落实人才引进政策,解决人才引进后的工作、生活、发展、待遇等问题。其次,优化人才结构,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人才专业素质。第三,与地方高校加强合作交流。例如,加强与本地两所本科院校——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工程新技术学院的联系,选聘高校专家去基层指导,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去实习锻炼,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丰富的人才资源。
结束语
城市旅游形象“品牌”化的过程,是不断发现城市特色、包装城市特色、推广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的旅游综合实力的过程。本文将旅游目的地作为一个整体,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构建一个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综合体系,为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提供了从营销主体确定、营销对象选择到具体营销策略的理论支持,尝试为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的实践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操作范式。(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财经政法系)
4.旅游诚信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篇四
(1)新疆旅游客运企业的特点:“散、小、弱”。乌鲁木齐有大大小小旅游汽车公司40余家,这些旅游汽车公司的车辆绝大大部分是以挂靠车辆从事旅游客运,个人经营,规模小,没有长远打算,缺乏整体意识,在旅游淡季时,采用低价竞争办法,到旅游旺季车辆紧张时,又哄抬车价,直接扰乱了旅游客市场。旅游客运企业太弱小散乱,没有形成规模,造成在市场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
旅游客运企业的车辆绝大大部分都是挂靠经营管理,目前旅客运企业都规模不大,个别企业本身就没有任何文化精神,完全只是以短期的逐利为目标。企业内部的管理极其松散,对驾驶人员的教育,培训往往不能到位,企业的文化精神不能完全的灌输到每一个驾驶人员的心里,造成了服务质量的低下,安全意识的不强,每每造成客人对服务质量的投诉,甚或造成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而旅游客运企业做为旅游产业链的最低端,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微乎其微。在旅游淡季盲目的恶性低价竞争,在旅游旺季漫天要价,对旅游客运企业自身及市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新疆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
因此,行业管理部门能质量信誉考核等相关政策,优胜劣汰旅游客运企业,协调旅游客运企业强强联合,使新疆的旅游客运企业能做大,做强。使旅游客运企业与驾驶人员的管理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各种教育,培训及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将企业的文化精神真正灌输到每个人的行为中。(2)市场的供需状况摸不准。在现在旅游客运市场中,由于车辆挂靠,个人经营,交易是私下进行的,旅游客运企业太弱小散乱,没有形成规模,在市场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旅行社是直接与车主或承包者进行联系,协商价格。这不仅是造成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我们企业、政府职能部门无法摸清市场客运市场的直接原因。如何强化管理可能是每个旅游客运企业的难题。因为企业不够强大,没有话语权,定价权。造成了市场直接选择挂靠车司机,而企业无法有效监督。虽然旅游主管部门对相关行业有具体的操作流程,但在实际操作当中有许多流程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去做,出了问题一样给个人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如:7.19发生在喀纳斯的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了一名游客死亡,多人受伤。A公司的司机在接待旅游团队当中使用的是B公司的包车协议,A.B公司都无法按照相关程序对旅游行程单进行盖章确认。事故发生后A.B公司相互推诿,责任不能尽快明确,在保险公司理赔时又遭到没有按照相关程序去办理,是违规操作,拒赔!给整个旅游客运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4)目前存在的各旅游汽车公司,以挂靠的形式来吸收很多的车辆,公司自身并没有资产。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建立防范风险机制。它们一旦出现一个重大交通事故,这些小的汽车公司就没有任何能力去承担事故所带来的高额赔偿,常常是人去楼空,逃之夭夭。
在实际管理中还遇到某些具体问题,如:自治区旅游汽车公司的一辆中型客车今年8.7号在新源县境内与另一旅游汽车公司的大型客车迎面相撞,造成6人重伤的重大交通事故。我方司机右小腿被迫截肢。而对方的车辆的各种保险居然全是假的。挂靠车司机向车队出具假保单蒙混过关。造成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而无法理赔的局面。对及时救治伤病员及善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并对相关旅游客运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有时甚至会对一个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这也向企业敲响了警钟,我们在遇到突发事件转嫁危机时应该任何去做?强制保险不仅仅是企业应对自己负责更应该是对整个社会负责。我们建议旅游客运的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能出面协调选择2-3家保险公司进行强制性保险并且进行集体采购式,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保费,一方面可以使保险公司的理赔更快,更好。从而有效降低了旅游业方方面面的风险。(5)旅游客运企业是一个极其脆弱的行业,它受方方面面的影响。
新疆的旅游受地域,季节的严重制约,5.1来新疆,早了点。10.1来新疆,晚了点。坐飞机,贵了点。坐火车,慢了点。形象的描述了新疆的旅游境况。新疆旅游客运企业没有高级车辆,无法为高端客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因为旅游客运企业纯粹就是旅游客运,一年也就是3-4个月的经营时间,中级车辆少则20几万,多则40-50万。仅靠短短的3-4个月的经营时间,何时才能走向盈利之路?企业,车主在动荡之年心里压力巨大,有时极个别车主的心里极其容易产生极端想法,又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种种原因还是因为旅游客运企业太弱小散乱,没有形成规模,在市场没有话语权。因此,我们希望行业管理部门能和企业多商讨如何将新疆的旅游客运企业做大做强。使新疆的整个旅游业能走向健康,良好,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二、对策
根据自治区交通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旅游包车客运运力保障工作和旅游包车客运经营许可的通知》要求现有从事挂靠经营的旅游包车客运企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要求进行整改,对不进行整改的企业,不得更新车辆并逐步退出旅游客运市场。按照上述内容和自治区旅游局关于旅游客运的要求,乌鲁木齐具有省际客运资质旅游客运的主体企业拟联合,以此为平台,建设新疆旅游客运服务中心(客运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集约化经营的原则;实施新疆旅游客运集约化经营。
(一)集约化的基本步骤
1、积极引导经营者以经营权为依托、资产为纽带,实行多种方式联合与重组,加速企业集约化、规模化进程。班线客运经营权改造可采取联营公司、线路公司、股份公司等模式,实现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服务、统一调度、统一结算的目标。
2、在政府指导下,规治旅游客运管理,整合旅游客运企业,主要采取八项措施进行,一是严格旅游客运市场准入,二是强化旅游客运车辆装备及附加装置管理措施。三是从事旅游经营的三类企业必须符合相应的条件。四是引导经营业户以资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实行旅游客运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经营。五是要求旅游客运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服务,做到风险共担,责任明确。六是加强游客运输安全管理,七是整顿规范旅游客运秩序,八是实行旅游客运服务质量监督。
(二)集约化的障碍及推动力
在道路客运业,集约化是高效和优质的代名词,但是集约化过程往往是曲折的,既有内部的障碍,也有外部的障碍,此过程中不乏夭折者。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障碍。对经营权的占有观念。尽管国家不承认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有价,但业界却承认,经营者将经营权视同无形资产,若集约化非经营者自发、而是行业管理部门推动的,则依托班线组建的企业或独立核算单位的股东(原车主),往往会有个人资产流失之感。再加上此类班线整合后可能导致效益下降,最终使得班线的股东复又变成车主。税赋负担增加。道路客运的税收会因经营方式的不同而存差异。属于承包经营的,一般采取单车定额包干的方式。如某短途线,税务部门估算为每车每月营业额为8500元,按3%营业税,月缴255元/车。但是,一旦按公司化运作,税务部门除了会根据财务上的实际营收收取3%营业税外,还要收33%企业所得税,股东分红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沉重的税赋负担,阻止了客运班线集约化的脚步。不平等竞争。在目前的道路客运市场,集约化意味着服务的规范,问题是,在非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下,服务规范了反而处于不利地位。如果一条班线规范了,其他相同的或同向线路不规范,那么意味着中途客源的流失。经营成本增加。这里的经营成本不包括税收,主要指集约化经营后,由于执行了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会使管理成本大大增加。如一条个体经营的班线,一般为“夫妻车”,在组建企业、哪怕是班线统一经营体后,要有财务会计、出纳,要有管理人员等,还要有办公场所,如此等等,费用明显增加。原本微利经营的,统一经营后将变成亏本。
(三)集约化的推动力 集约化有障碍,但也有推动力。集约化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源动力在于通过集约化经营以求取得更高的效益,以及内部的易于管理。换言之,就是集约化能够带来好处。集约化的推力来自于行业管理部门和机构,其源动力在于集约化后,行业管理部门市场管理成本的下降。集约化的助力则来自于社会公众,集约化经营后服务质量的提升,使社会公众能够受惠。了解三者关系,有助于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决策:企业的动力是成功的内因,企业没有动力,依靠行业管理部门的行政压力,会有“强扭的瓜不甜”之感。行业管理部门的推力是外因,企业有了动力,再加上行业管理部门的推力,可大大缩短集约化的进程。对此,行业管理部门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三、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道路客运业普遍采用承包(是经营权的承包,车辆由经营者购买,有的称之为“暗挂”)这种分散经营的状况,集约化就是要将客运线路经营权、车辆、人员及资产进行有机整合,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经营管理,以求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集约化应从客运热线、从专线客运开始
客运热线意味着有丰厚的营收,而集约化经营成功的关键是经营效益的保证。从海南、上海等等旅游客运线路集约化经营的成功案例,多是客流较大的线路。集约化经营后,由于产生了品牌效应,吸引了更多的客源,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集约化后经营状况十分稳定。从实际情况来看,集约化经营的成功无不依托于干线客运。
(2)集约化经营要与服务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相结合 实行集约化经营后,客运企业对经营要素具备了完全掌控的条件,应当不失时机地推行服务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战略。
(3)集约化是选项,是方向,但不排斥其他经营方式 客运的经营方式是应当是多元化的,集约化也是多层次的。在道路客运市场,集约化并非一用就灵,跳到客运市场外看客运市场,集约化应当只是一种选择。在目前客运市场尚不十分成熟的今天,承包经营、联合体经营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从行业管理部门角度看,市场秩序必须日益改善,客运服务必须日益提高,要达到这个要求,除了集约化途径外,应当通过服务质量标准加客运诚信经营考核的途径,对经营行为加以规范。(4)集约化需要政府支持
5.旅游诚信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篇五
摘要:针对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吉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和劣势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20202
引言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比较丰富。和国外的乡村旅游相比较,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近几年吉林省的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因此,如何使乡村旅游快速带动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是当前共同关注的主题。吉林省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
2.1 吉林省乡村旅游现状
吉林省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随着国家和省主管部门的宏观政策调整,吉林省乡村旅游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从全国上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还完善,游客不集中,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乡村旅游市场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导致目前吉林省的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直接影响吉林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2.2 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 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旅游产品雷同
在吉林省内各地都有兴建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度假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当地的地方经济发展,但对于游客来说,乡村旅游地留给他们的感觉大多都是“千村一面”的,提供的产品水平低,服务的项目类似,从而造成彼此间的激烈竞争,部分地区发展效益下降,没有体现出吉林省的特色。
2.2.2 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吉林省各地的乡村旅游产业由于对外宣传不到位,旅游产品不能被大众所了解。在招揽客源上资金不足,广告效应打不出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
2.2.3 规划设计不合理
吉林省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而忽视整个经济行业的规划和设计。盲目发展经济只会抑制吉林省乡村旅游业今后的道路,只有合理地开发和规划才能充分发挥吉林省乡村旅游资源。
2.2.4 乡土文化不突出,缺乏特色
乡村旅游的发展应该体现“乡土文化”,对乡土文化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开发,然而现在吉林省的乡村旅游乡土文化不突出,没有特色,不能很好地体现吉林省民俗和文化。吉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分析和劣势分析
3.1 优势分析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农业人口为1484.25万人,占总人数的55.9%,即使在城市也有浓厚的乡村情结。与城市相比,农村和城市的郊区具有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灵气清新等特点,还有不同与城市的乡村文化。对于居住在拥挤嘈杂、污染严重、生活节奏十分快的城市中的居民来说,乡村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吉林省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乡村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独特
吉林省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种类繁多的土特产品和旅游工艺品,优美的自然风光,农耕收获,乡村习俗都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体现,也是吉林省发展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
吉林省地貌大致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在东部山地中有着吉林省独特的特产人参、灵芝、五味子等珍贵药材和特有的动物东北虎、马鹿。紫貂、黑熊等珍禽异兽。而中西部平原地区则种着玉米、水稻、高粱等特有的农作物,因此吉林省被称为我国玉米生产的“黄金地带”。这些都是吉林省特有的资源,可以作为吉林省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
3.1.2 吉林省乡村旅游享有广阔的旅游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吉林省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市场前景是由国家对农村问题的宏观策略决定的,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省内出台的政策扶持,拉动了农村经济,所以省内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省内乡村旅游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现在仅仅停留在资金积累和饮食文化上,所以省内的乡村旅游应沿着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供需主体素质的提高,省内的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应进一步发掘。
3.1.3 有利于解决本省人口就业
吉林省首先是一个不算很发达的省市,就业率比较低,加上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等,使得解决就业问题成为该省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等大事。旅游产业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工作就业岗位。让吉林省的农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
3.1.4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乡村旅游发展的目的只要是把其中一部分城市消费资金转移到农村,增加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收人,都会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利用现在城市里先富起来的人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符合中国国情。乡村旅游的兴起,延伸了农村经济的产业链条,不断改善当地现有产业结构,也为其优化调整提供资金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转变理念、提高素质,增强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在乡村旅游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新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已经逐渐深入到乡村,开展了农民的眼界,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乡村旅游发展较早、较好地区的农民具有更强的市场经济意识。
3.1.5 有利于促进本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农民的思想文化观念在逐渐发生着改变,乡村旅游将会发展到一个更加文明、更加进步的高度,更会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对农村生产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农民收入也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也会有更多的钱投入到环境的建设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2 吉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劣势分析
3.2.1 改变了原生态的农村文化
许多在农村生活的乡村旅游的开发者们自己向往城市生活,所以认为在旅游过程中提供更好的、更方便的生活设施可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极大地改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本着让旅游者的精神可以得到更好的放松而去完善生活设施,不过也因此丧失了农村真正的原生态,使乡村资源的乡村性和原真性遭到了极大地损害。
3.2.2 保护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
乡村旅游业是非常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更是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崛起的行业。虽然旅游产业是一个“无烟产业”,但是如果保护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如果不引起重视,旅游行业的日益发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2.3 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农村原有的经济效益
大量人流拥向农村,使一些自然地环境作物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也会产生一定的垃圾,而不可降解的垃圾会对土地产生威胁,影响农民的收成,破坏农村原有的经济效益。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4.1 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要素,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为吉林省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近年来,吉林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策略,组织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和松花江流域综合管理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加强风景林、村口林、水口林的保护,对全省名木古树实行挂牌保护,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吉林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环境第一的观念,实行环境与发展统筹安排,综合决策,科学规划,达到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同提升。要对旅游业的各个环节实现少或无污染,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布局,在景区内不断充实游览内容,提高或延长旅游产业链。这不单单只是喊出口号就可以了,必须要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才算真正的有意义。
4.2 保持乡村本色,突出乡村旅游特色
在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了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打造出与众不同的旅游产品。想要一个能够持久实行下去的特色旅游产品就必须要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规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增加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主旨,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如开发冬季独有的火炕乡村游和夏季农家避暑乡村游。
4.3 制定准则,提高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
为规范吉林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与管理,省旅游局制定了《吉林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这也将成为吉林省第一个关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质量评定的推荐性准则。为了使全省的乡村旅游发展能尽快走上正轨,该省同时还通过实践检验《标准》的科学性,参照《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吉林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工作,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有关企业参加评估。在乡村旅游的评价宣布中共有300多家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省旅游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估,经过遴选,评选出金、银、铜个级别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家,并举行了大会总结,对相关旅游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了表扬和嘉奖。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行业,赏罚分明对于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所以,必须要制定出标准的规定,才能使吉林省的乡村旅游计划在不断发展中更加完善。
旅游业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服务,所以在独特的产品面前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质量,一个独特的旅游产品加上高质量的名词才算是完美。一些旅游经营者为了谋取利益而降低旅游产品质量,不仅砸了自己的招牌,也不会再有回头客来,从谋取利益长远的角度来看,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的高质量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打造的品牌。对于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从业人员给予旅游者的服务也是旅游者们所享受的。不仅仅只有环境可以带给旅游者放松的心情,从业人员的服务也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唯有制订了一定的准则,提高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才能使吉林省的乡村旅游获得更大的提升。
4.4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乡村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
乡村旅游企业和旅行社联合组织活动,促进吉林省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团体和访问关键的产品和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在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杂志和报纸等新闻媒体的广告来宣传吉林省的乡村旅游,例如山东省在中央电视台就地区优势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来展现山东各地特色形象。第二,与旅行社签署一系列的相关合同,进行旅游产品宣传、制定新的旅游线路,赠给游客旅游纪念品来推广吉林省的乡村旅游。电视剧《插树岭》拍摄基地现已经被列为吉林市旅游路线的一部分。第三,以吉林省乡村旅游为依托举行地方乡村旅游文化节,把乡村旅游的产业做的更大更强。第四,大力引导影视编导根据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来编排电影或电视剧,从而宣传吉林省的乡村旅游,使吉林省的乡村旅游广为人知。第五,在全国的每个城市都进行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宣传,在城市的主要街道设立旅游宣传牌、横幅,夸大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
4.5 政府主导,联合经营,共树品牌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的郊区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竞争十分激烈。乡村旅游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联合经营,以众人多方的力量形成比较规模的效果,创建新的品牌,加大旅游市场竞争力,逐渐走上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最终可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6.旅游诚信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篇六
关键词: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
湘潭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与山水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尤以红色旅游为本市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但是与同级别的地区和城市相比,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软肋”: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民俗饮食旅游缺乏深度开发,这些“软肋”使得旅游经济发展滞后,而究其根本,这些不足与旅游资源开发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湘潭市与长沙、株洲构成了湖南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金三角”地区。近年来,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目前,湘潭市旅游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韶山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湘潭旅游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
2005—2007这三年间,全市旅游总收入累计达到98.2亿元,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41 324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22 062万人次,港澳台同胞19 262万人次),年均增长78%,旅游外汇收入1 704万美元,年均增长79%。接待国内旅游者2 187.18万人次,年均增长15%。国内旅游收入97亿元,年均增长18%。仅2007年这一年,全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由此,旅游业以逐渐成为湘潭市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湘潭市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商业和工业基础的城市。旅游业在近几年虽然稳步发展,成为“后起之秀”,但是“全民办旅游”的观念仍旧不强,普通市民大众参与旅游事业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政府或旅游局的事。笔者两年前曾经到过安徽黄山和广西桂林,这都是典型的靠旅游业起家的城市,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城市建在风景里。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自然是无法比拟,但另一点感触很深的就是在市区或景点停下来问路,市民都会给与你最诚挚的帮助,为你尽可能多的介绍相关情况。而在湘潭市,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们恐怕是没有时间耐心为你导游的。任何事首先在思想上给予重视才能有好的开端。
2.旅游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的管理和旅游企业的管理。就前者而言,现有的管理体制条块分隔,相对封闭,部门之间整体意识不强。后者则不适应产业化趋向,尚未抛弃旧的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有待建立。(2)缺乏科学,高水平的旅游规划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但由于旅游区分属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迄今为止,湘潭高水平的,高质量的“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仍未出台。(3)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除个别企业达到了一定规模,绝大部分普遍存在小(规模小,企业集团少,单兵作战多),散(分散经营,目标市场分散,针对性不强),弱(资本不雄厚,家底薄,竞争能力弱),差(管理差,服务质量差,经济效益差)的竞争劣势,严重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企业效益的提高。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精品路线单调。湘潭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种类齐,人文特色鲜
明的特点,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上大同小异,没有突出景点的特色,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景点和路线尚未形成,一些原本十分著名的景点也因为没有进行包装和提升品位,缺乏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4.旅游促销宣传力度不大,整体品牌形象模糊。宣传对象没有细分,还是传统的“一揽子”宣传,旅游宣传缺乏了必要的针对性,既浪费了钱财又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湘潭虽有韶山等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观,但从整体上看,将湘潭市众多的旅游景区作为整体进行宣传还比较薄弱,长株潭一体化在旅游宣传方面力度还不够;在宣传策略上,缺乏灵活多样,覆盖面广,辐射度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促销方式;促销宣传投入不足。上述问题使得本市的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不够清晰,从而影响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的拓展。
5.民俗饮食旅游开发程度尚低。只注重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是不健全的开发,民俗饮食的深度开发也可带来更多潜在效益。目前,湘潭民俗饮食产品开发精度不够,缺少参与性,公艺性,文化性,产业性,湘潭的名优特产也很多,最有名的恐怕要数龙牌酱油和灯芯糕了,早期的名牌发展到现在,在市场上很难再看到龙牌酱油的身影,缺乏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三、对湘潭市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主导,强化市民意识
政府主导是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核心。湘潭市政府和湘潭市旅游局要针对湘潭特色,制定出适合湘潭市现状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计划,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领导对外开放任期目标责任制等。号召全市人民围绕“我是主席家乡人,我做文明湘潭人”的主题,深入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工程,增强全民旅游意识。在全市各行各业大力弘扬“花枝精神”,无私奉献,舍己为人,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内涵。
(二)加强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激烈,其覆盖面广,关联度大,涉及到众多的类型的企业,如宾馆饭店、旅行社都是直接与游客打交道的窗口企业。这要求我们加强旅游企业的管理,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开展行业竞赛,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产品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产品
1.充分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位。湘潭红色旅游的品牌目前已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是,隐山湖湘文化区和白石文化产品的开发仍未完善。其中,隐山湖湘文化区的深入开发可以通过彭德怀纪念馆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来带动隐山的开发,进一步挖掘湖湘文化源的文化内涵。湘潭市为白石文化的建设在前几年也付出了努力,建设齐白石纪念馆和白石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届“白石国际艺术节”。但是,这些工作并没有深入,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同类的名人纪念馆在全国有十七家,按个人历史地位和影响,齐白石当排首位,但按现状来看,该馆却排在末位,导致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长期闲置和流失浪费,使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有所下降。
2.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特种旅游产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熟悉的线路已不能满足游客日渐增长的猎奇心理,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开发都要充分考虑到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湘潭目前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工业,农业等资源优势,开发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例如,丰富湘潭农博园的农业旅游项目,带动城郊游和乡村旅游;开发槟榔加工生产现场和反映湘潭文化的工业旅游项目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培育市场
宣传促销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有重要作用。国际旅游市场促销要坚持以周边国家,地区为主体,以欧美为两翼,重点抓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市场开拓。国内要重视省内一些地区及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客源市场。增加市场开发的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各种促销活动。旅游、文化、外事、侨务、新闻等部门和单位要共同配合。
(五)高品位开发民俗饮食旅游资源
全方位研究客源市场的民俗饮食心态,一些游客喜欢了解民俗产品的来龙去脉,那么可以让游客边听(听故事),边看(看原料,工序),边尝(尝味道),边思(思意蕴),从而提高游客参与性,趣味性,在进行民俗饮食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合理确定民俗食品开发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不同类别的民俗旅游食品给予正确定位,适时举办民俗饮食文化节,保护有特色民俗食品制作工艺的传承。
(六)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必经之路,也是湘潭市做大,做强旅游业应牢牢把握的原则。湘潭市旅游资源丰富,主要以人文资源和生态休闲资源为主,如果旅游资源开发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及长远发展,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已经出现了因过度开发而被黄牌警告的反面教材。所以,笔者认为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防微杜渐,科学,环保地利用这些珍贵的资源为我们谋福利。只有这样,我市的旅游业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换言之湘潭市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湘潭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完善自身建设,增强市民有关旅游发展的意识,旅游产品开发注重精品路线,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从而把湘潭市的旅游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7.山西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会展旅游是90年代才出现在国内媒体的舶来品,事实上这是一个源于国际,由国内学者翻译进而为国内大众媒体所接受和采用的新名词。会展旅游在国际上称作“MICE”,是国际旅游市场的一个细分市场,包括会议、奖励旅游、大会、展览,全称为MICE业务或MI旅游。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展旅游逐渐在国内兴起,并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会展旅游市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利润,使得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旅游业看到了又一个发展动力源。因而发展会展经济,对扩大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展旅游的涵义
会展旅游是指会议、展览吸引来的参展商、观展人员等相关与会人员参与的、由会展企业同相关旅游企业协作而达成的旅游活动。会展旅游的关键是主体的“转化”,即将会展活动参加者及受众变成旅游者,延长停留时间。会展旅游的实现,需要会展活动组织者与旅游活动组织者高度配合,需要旅游业全程参与,而不单是提供会展中的个别服务。会展旅游目的地往往是既适合开办会展又方便旅游的城市,兼具有完善的会展设施和服务以及良好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以及发达的城市经济水平、畅通的城市内外交通等条件。会展旅游者往往具有组团规模大、旅游速度快、价格呈现刚性需求、季节影响弱等优势,备受旅游业重视。
二、山西会展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业与会展业相辅相成,互动发展。首先,一定规模的人员流动与会议(展览会)、会间或会后的游览、购物、娱乐等活动能够有机组织起来。其次,举办会议或展览会,发展都市旅游,都需要一些基本条件,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的开展拥有共同的基础条件。所以山西省会展业的发展对整个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山西省会展业发展十分迅速,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与华夏文明看山西系列展览为龙头,山西在近年还创办了山西晋之韵民间文化庙会、山西酒饮食品博览会等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对推动山西省会展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7年举办的煤炭能源博览会正是山西省全面打造会展经济的“支点”。这是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商务部和山西省政府共同举办的国家级、国际化、专业化的煤炭和能源新产业博览会,也是山西唯一的国家级展会(今后将每年举办一届)。第一届煤炭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拉升了整个山西会展行业的发展,会后慕名前往晋祠、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五台山、云冈石窟等地游览的客商使山西迅速出现旅游高潮,随着金融、邮政、气象、餐饮、酒店、通讯、商业、物流等行业的跻入,充分说明了会展经济强大的辐射功能和聚集效应,也对调整山西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近年来山西省会展业发展迅速,但从总体上看,山西省会展业发展的规模和总量还偏小,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不强,发展还十分滞后。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省会展业营业收入1779.7万元,占全省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0.07%,会展业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0.03%。山西省会展营业收入占全国的份额只有0.16%,仅排在青海、宁夏、内蒙、贵州和甘肃五省前面,居倒数第六位;而在中部六省中,排在最后一位,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全省36个会展单位太原就拥有25个,其他11个会展单位零散分布在阳泉、晋城等7个市。省会太原成为全省会展业的龙头,直接收入占全省的87.94%。
三、山西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
1、展馆设施落后
山西的会馆、展馆等设施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山西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省会太原能承办大型会展的只有省展览馆和省煤炭博物馆。省展览馆是省内规模最大的展馆,建于1958年,其设计、配套设施等已明显落后。而省煤炭博物馆建筑面积仅有5000平方米,国标展位300个,厅外展场3000平方米,也难以满足要求。三大优秀会展城市之一的广州,建有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国际会展中心,面积达16万平方米,单个展馆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标准展位10200个,硬件设施一流。上海会展中心,仅一张会议圆桌就占地256平方米。所以山西会展中心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2、会展服务单薄
山西至今没有一个国际叫得响的PCO(专业会议组织者)或DMC(目的地管理公司)品牌,会展公司普遍规模偏小,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原外贸单位或政府部门,同一批人员既是会展组织者、管理者,又是会展项目实施者,市场运作能力弱。而专业会展需要拥有精通展览策划、外语交流、展览服务、广告设计、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和先进的国际标准展览专业器材,为会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山西省开设有会展专业或方向的高校很少,学生主要从旅游管理或广告专业中分出,学生毕业后多数流失到其他行业,同声翻译专业人才极度缺乏。资料显示,2004年全省会展业法人单位共有从业人员433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1.85%,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3.46%,高级技师占0.92%,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3、与旅游行业之间缺乏有机的协调
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有机配合而形成的产业。但目前山西的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还缺乏有机的协调。山西会展业还没有真正实行归口管理,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参与甚少,会展活动所带来的收益结构不平衡。目前山西共有旅行社668家,旅游星级饭店333家,但仅有极少数旅游企业同会展企业合作过。旅游部门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住宿和餐饮,参展商与观展人员的活动仅限于参加和观看会展,而对于弹性很大的游览、购物、娱乐只有一小部分人参与。可以说在山西,会展与旅游的对接尚未实现,使得山西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淡季闲置,造成浪费。而且山西省旅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旅游企业的集团化、网络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缺乏与会展业的横向联合,旅游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弱,导致了无法承接大型展会的接待和组织工作。这势必影响会展旅游可持续发展。
4、政府缺乏扶持会展业发展的有效政策和手段
由于缺乏引导和政策支持,使会展对产业及市场的推动效果尚不明显,会展的拉动效应有限。日本等国为发展会展旅游业曾设立了《通过促销和举办国际会议等振兴国际旅游法》,但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没有从扩大国际旅游业的角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尤其依赖外部条件的完善,但目前我国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还不健全。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前山西距离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这严重阻碍了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除了平遥国际摄影节外,山西省没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会展。
四、山西发展会展旅游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会展硬件和软件的设施建设
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是影响会展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一是在硬件上合理界定会展场馆规模。基于国际会展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在规模上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避免小而散,走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道路;二是在软件上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会展设施,会展旅游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会展业中应充分得到应用。磁卡技术、IC卡技术、多媒体电脑查询系统、自动化技术等新兴技术在现代会展业中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会展业还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具有交易虚拟化、成本低、广告宣传电子化、网上预订电脑化、电子账户、交易管理电子化等多项功能。应积极应用电子商务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省政府已着手兴建大型会议展览中心,但要注意建设中的市场化运作,注重场馆规划设计的专业性、智能化和功能的多样性。
2、注重会展旅游方面的人才培养,建立PCO提供智力保障
根据世界惯例,开展会展旅游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活跃在会展旅游市场上的专业队伍(Profess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r,简称PCO)。据上海媒体透露,截至2000年10月,上海已有1000多名PCO活跃在上海的会展旅游市场上,为各种大型的国际、国内会展活动提供专业性的会展服务。会展旅游的成功离不开专业人才,因为会展旅游是集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综合服务产业,它要求会展服务人员具备特殊的能力。山西省会展旅游起步晚,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要成为我国会展旅游中心,必须加大投入,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会展旅游惯例,精于会展旅游市场开拓,善于会展旅游组织与管理的专门人才队伍,推进会展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加大对会展旅游的翻译、导游、会展服务及接待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会展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会展旅游的国际化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可以利用山西省一些大专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有针对性的设置会展旅游或会展管理方向的课程,培养会展旅游策划和管理等相关人才,为发展会展旅游提供智力保障。
3、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新加坡发展会展旅游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发展会展旅游的重要意义才能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新加坡花巨额资金兴建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型会展设施,为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会议接待国奠定了基础。山西政府也应把发展山西会展旅游提高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建立会展旅游发展政策与产业政策。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制度条件与产业政策是会展旅游活动能否成功举办的重要因素。应将会展旅游列为旅游规划发展的重点,并专门制作会展旅游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从宏观上规划和调控会展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层次水平,树立旅游形象,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政府应转变职能,倡导市场化运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和规范会展旅游市场,使其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同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扶持会展旅游发展。
4、寻求会展与旅游的联姻
结合山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山西的一些旅游文化项目进行合理安排、整体包装,以旅游产品的形式通过旅游部门对外促销。把举办会展和旅游促销结合起来。比如说利用山西首届名优特产节、平遥民间工艺美术节、平遥经贸洽谈招商会、山西特色面食展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新增亮点的挈机,集名品体验、餐饮体验、文化体验、艺术体验于一体,凭借旅游促销活动促进山西会展业的发展,利用会展业的发展推进旅游产业升级。
5、利用山西特有的资源优势建设有特色的会展业,防止会展旅游产品的单一
旅游产品要想在一定区域内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必须要有特色。山西会展旅游要从展览项目着手,以本地区的既有优势及潜在优势产业为重点,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培育自己的品牌,突出自己的特色,提升整体形象,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有很多的土特产享誉全国,如汾州核桃、山西汾酒、运城池盐、山西陈醋、稷山板枣、沁州黄小米、平遥牛肉、闻喜煮饼等等。这些特产资源可以举办成特色展会,汇聚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农产品及其新品种到这里展销、展示、流通、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子燕:杭州发展会展旅游对策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2]孙焕琴、魏翠芬:关于会展旅游的思考[J].山西统计, 2003 (11) .
[3]陈向军: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J].江苏商论, 2000 (7) .
8.旅游诚信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篇八
关键词:高校学生 诚信教育 主要问题 对策
中国分类号:G631
[作者简介] 潘小宇(1982.9——),女(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南京晓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2013SJD710023
南京晓庄学院201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2NXY83
诚信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前途发展,影响到全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是和谐社会背景下,每一位公民素质的体现。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诚信教育纳入其中,将其作为考核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许多高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诚信教育活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但是,有一些突出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寻求解决方案,完善高校诚信教育。
一、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的原因
1.高校对于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诚信是大学生非常重要的素质,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培养。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对于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诚信机制只做表面文章,不付诸于实际。很多领导认为,诚信教育应该是幼儿园和中小学德育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忽略了其存在的重要意义。而高校思政教育对于诚信教育的考查,局限在认识,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认为能说到,就能做到,不能真正在“行”方面体现出来,就失去了诚信教育机制最本质的作用。
2.校园不良风气的影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在学生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有的学校校园氛围不好,存在很多的“不诚信”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招生宣传,过分夸大学校优势;就业率统计造假;学术论文、课题抄袭他人成果等;与此同时,大学生自身的行为也有很多“不诚信”现象,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简历作假等现象屡经不住,影响了学校整体的氛围。也充公暴露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的重大。社会提倡诚信经商,诚信做人,而还未踏上社会的青年学生就开始弄虚作假,那如何还能在社会上诚信做人呢!学校提倡诚信却重形式轻内容,表面文章做的很好,可实际却做不到。青年学生正处于思想急剧变化、可塑性极强的时期,当大学生所学与所做出现严重偏离甚至相互矛盾时,本来正确的诚信观念遭到冲击,诚信的观念日渐淡泊,最终会导致行为与认知的分离。所以,只有教育工作者都阳光做人,诚信做事,才能培养出有诚信、有志向、有担当的青年学生。
3.诚信教育惩罚制度执行力不强。目前,高校诚信教育仍以“灌输”为主要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这种只重视知识的灌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教育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很多高校也将诚信教育写进了培养方案,通过笔试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评分,使得诚信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激励。如《学生手册》上明明写着考试作弊留校察看处分,取消学位资格,毕业证书缓发一年。可是真正到执行时,老师抓到了作弊的学生,首先学生求情,一哭二闹三上吊,求老师不要上报,有的老师心软了,就算了。如果老师不同意,继续上报,那学生的处分率与院系的年终分配挂钩,领导为了不影响老师的年终分配,批评一下,出个通报批评就了事。就算真有上报到学校里,学校最后也不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出个通报批评,或者记过处分吓唬吓唬学生,一年后评议通过,处分就撤销了,学生照样能正常毕业,也不会计入档案。学校诚信惩罚制度执行力不强,不诚信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助长了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也败坏了大学校园的风气。
(二)社会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使得诚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诚信的保障机制未能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违背正常经济运行机制的行为,究其原因主要有拜金主义的影响,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很多人追求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价值取向,为了最大的经济利益放弃诚信。
党的“十八大”将“诚信”写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希望我国能快速建立诚信机制,但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建设成熟,不能有效的杜绝社会不诚信现象,使不诚信者有利可图,而诚信者的利益不能有效的得到保障。有些生活领域的诚信问题属于道德层面,不能用相关的法律来制约;而有些政治生活中,有些诚信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恶劣,但是难以制裁。社会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加大了诚信教育的难度。
社会诚信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中,人们的法律意识还不强,社会个人信用制度尚不成熟,社会信用基础薄弱,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缺位使得社会对于诚信的整体监管不能保证。大学生的诚信体系还没有纳入社会整体监管体系,因此,缺乏足够的社会诚信管理体系约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知行不一,责任心不强,诚信意识缺失。
(三)家庭原因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成绩第一的观念,家长衡量孩子的好坏唯一的标准是成绩,唯有成绩好,才算是好孩子。而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关注很好,家长把大把的时间用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奔波在各类兴趣班、补习班,遇到同龄孩子的家长,谈论的依然是谁的成绩好,谁的成绩不好,成绩不好的家长为此会觉得很丢脸,除了成绩之外,没有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扭曲了孩子的成长,也忽视了孩子诚信等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endprint
我亲身经历过一件事情,女儿班里有一个小男孩,长的很帅气,孩子的母亲是大学教师,从小家教很好。的确 ,在同龄的孩子中,也显得尤为聪明伶俐,老师也很喜欢。可是 ,有一次,在幼儿园着急要小便,已经到了卫生间了,可是他妈妈竟然让他把小便小在拖把上,其实旁边就是小便池了。生活老师发现了,家长和孩子都没有道歉,似乎还觉得理直气壮,说小孩来不及了。这或许是一件小事,这个孩子长大了,踏上社会,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值得所有的家长深思。
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孩子道德缺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有教养的父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不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习惯,才能增强能力。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品德影响着孩子的品德,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
(四)自身原因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均为上世纪末出生90后,从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娇宠。而二十左右的年龄,人生的阅历还很浅,对自己人生的方向难以有准确的定位,他们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社会环境的变化,就会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判断,不能辨别正确的方向。其次,大学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在面对利益的诱惑,面对就业等压力时,部分学生会选择投机取巧的方式,企图通过捷径而获得最大的收益,以致于上当受骗的事例频频发生。最后,中国的大学生都是经过艰苦的高考“独木桥”而考上大学的,想着十多年寒窗苦读的日子终于结束了,终于可以离开父母,过上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所以在相对宽松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没有了压力,享受着幸福的大学时光,很多的学生只是为了一张毕业证书,可以回家向父母交差,从而错过了人生能量积聚最美好的黄金期,思想上不求上进,行动上无拘无束、为所欲为,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二、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行为,需要学生个人内在修养的提高,又需要外在的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这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共同的责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有可能使得诚信教育失去意义。这要求高校的诚信教育需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实际的效果。
(一)学校方面的措施
1.教育管理者阳光做事,明白做人。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起到很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自觉接受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对于高校管理者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应该严加惩罚,作为警示。用自己的行动取信于民,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通过辩论、演讲、话剧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于不诚信的事实,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杜绝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2.加强诚信教育建设。针对高校诚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要积极从教育的目标、日常管理以及新教育诚信教育的内容上不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设。
在高校教育培养目标上,要将诚实守信作为重要的道德目标,引导学生诚信做人, 诚信做事。在日常的管理中,杜绝不诚信行为,培养良好的人格,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诚信的内容丰富多彩,既可以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的典型事件,也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件,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真正提高诚信建设实效。
3.完善诚信建设制度。制度建设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不断地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包括诚信学习制度、诚信考试制度、诚信学术制度、诚信档案制度等,逐步建立完整的体系。其次,要不断提高诚信制度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在强调诚信制度原则性规定的同时,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奖惩制度。表彰奖励诚实守信行为,惩罚不诚信行为,使得诚信制度能有效实施,保障诚信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三,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诚信制度的发挥需要监督机制的监督,明确监督人员,责任人,并且结合学校的奖惩制度,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从而提高诚信制度的效能。第四,不断提高诚信制度的执行力。如果执行者执行不力,诚信制度的建立也只能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最后,要完善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主要记录和考察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诚信表现,具体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勤状况、考试情况、作业或者论文完成情况、学费缴纳情况、就业情况、日常行为表现以及奖惩记录等方面。通过建立大学诚信档案电子数据系统,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将其与大学生的奖学金评比、推优入党、推荐免试读研、推荐就业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从而约束不诚信行为。
(二)社会方面的措施
1.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公民素质。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无声无息,潜移默化,大学生尚不能很好的把握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全民族人民的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和谐社会,改善社会诚信状况,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
2.改革和完善目前的教育体制,建立多维的学生评价体系。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是导致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学生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和陈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教育部门也出台了一些列相应的措施。只有真正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而不是为了“分数”、“学分”而學习,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大学生的素质是道德素质、学习成绩、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评分。但是目前对于大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依据学习成绩,在各类奖学金的评定、研究生的保送、学生就业、出国进修等活动中,学习成绩占据了70%。因此 ,盲目追求学习成绩成为学生评价的一个误区,如何让诚信更好的纳入到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
(三)家庭方面的措施
构建学校与家庭互动的诚信教育网络。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在学生和子女面前做出诚信的表率,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做诚信的人。其次,要把诚信纳入到家庭教育的内容中,家长发现孩子的不正当的行为,要及时的加以教育并制止不正当行为的继续发展,同时,对于其诚信行为,要加以赞扬。再次,学校和家庭要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诚信情况,监督学生的诚信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
三、结语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诚信是当今社会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个问题,他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命运,为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协调和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探索出一条解决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危机的有效途径。尽管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短时间还不能解决,比如,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估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实施刻不容缓。加大力度抓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建设,可以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也可以学习借鉴国外诚信教育的经验,使得诚信成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语)
参考文献:
[1] 苏茂芳.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四重维度[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 顾沁麟.从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学习失信现象看高校诚信教育[J].群文天地2012(4)下.
[3] 蔡益华.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探析[J].企业家天地2012(7)。
[4] 赵果.我国大学生学术诚信认知和态度状况的调查和思考—以上海部分高校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5] 张忠哲.大学生诚信教育初探 [J].改革与开放2015(3).
【旅游诚信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推荐阅读:
旅游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07-21
旅游业存在的问题07-09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思考09-02
诚信社会体系建设07-21
诚信建设口号07-30
诚信建设题库10-13
诚信建设 活动总结07-29
诚信建设考核办法08-14
2016年《诚信建设》08-31
科研诚信建设讲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