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三国演义

2024-10-06

读后感三国演义(15篇)

1.读后感三国演义 篇一

我最爱看的一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这本书里我最敬重的人物是关羽和张飞,还有就是赵云。我们首先说说最大名鼎鼎的关羽,他文武双全,武艺高强,像文丑,华雄等等全都败在了他的手下,最出名是温酒斩华雄和斩颜良诛文丑。并且他非常讲义气,曹操用什么样的办法收买他都没用。还有张飞,他虽然头脑比较简单,但是他武功很厉害。,曹操手下的许多大将李典,许诸等都不是他的对手。下面我们就再说说赵云,他也是文武双全的英雄。当年他千里单骑去救主人刘备,截江夺阿斗的故事流传至今,也是一个有情有意的人。三国里还有一个人物更值得一提啦,那就是计谋过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了,他是刘备的得力帮手,要不是他的帮助,就不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了。像草船借箭,火烧新野,空城计等等就足以证明他的聪明智慧无人可及了。

现在我们再说曹操,他是一代枭雄,他兵多将广,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他的后代统一了中原,建立了魏国。刘备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以后,在赵云,黄忠,诸葛亮等等的辅佐下,建立了蜀国。还有就是孙权,他建立了吴国。孙权手下也有许多名将,我们就说说周瑜吧,他年纪轻轻就当了大都督。他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可他的气量却非常小,最后被聪明的诸葛亮利用将他活活气死。三国里的历史人物太多太多,每个人都有各自鲜明的性格。读完以后,我知道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所以我非常喜欢读这本书。

2.读后感三国演义 篇二

这本书讲述了三国时期蜀、魏、吴之间的战争, 故事很精彩, 英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

走进三国, 在这几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 我最喜欢的是军师诸葛亮。

诸葛亮身上散发出的儒雅的文学气度令我十分敬佩。他通天文、晓地理, 用兵如神, 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七擒七纵”孟获的壮举令我震撼。足智多谋、才华横溢的他让我懂得:智慧是知识的升华, 知识是勤奋的沉淀。作为学生的我们, 应该努力学习, 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渐渐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放眼茫茫江东, 唯一能与孔明相提并论的也只有周瑜了。周瑜文采超群, 聪慧过人, 深受孙权赏识。可他妒嫉心重, 以致孔明小小的“三气”便使其发出“既生瑜, 何生亮”的感慨。这也让我体会到:妒嫉是人一生中最大的敌人。我们要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朋友之间需要的是真心的交往、真正的友谊。

……

3.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三

本篇小说主要从黄巾起义,终于到了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每次 战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生动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诸葛亮。

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人称“卧龙先生”。他治國治军的才能与兼虚谨慎、济汇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思,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学习他的“忠”字,他是认定了刘备,就再也没有投靠别人,这让我很敬佩,想起当日本人向我们的国家进攻时,我们中国人可是出了不少汉奸,诸葛亮就像是当时跟着共产党的将军,不是小人,不会为了那个人的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放弃了自己的朋友或战友,在那么险恶的时期里,他能那样的忠义,真是不简单!

说点儿难听的,如果说咱们世界又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那时还会有几个站在自己国家的,不跑向科技发达的国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国家),恐怕那时就屈指可数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个不背信弃义、不为了那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国家、战友和朋友的人。

从这本名著的时候我还收集了许多歇后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后,我要说,《三国演义》不仅让我开了眼界,还告诉了我许多小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举三得呀!

4.读后感三国演义 篇四

这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混战,最终形成了北方的曹操,得到诸葛亮辅佐的刘备和江东孙坚、孙权三股强大的势力。此后,三国征战层层展开,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统一了天下。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回是三顾茅庐。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曾三次亲自前去府上拜访。第一次,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备了礼物来到诸葛亮的茅庐,但得知诸葛亮早上就出门了,只好返回。第二次,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连忙顶着大雪来到诸葛亮的茅庐,进门却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被朋友邀去游玩了。关羽和张飞都觉得诸葛亮徒有虚名,去了两次都没见到,但刘备依然坚信他是个贤才,便第三次去了卧龙冈,这次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等人又等了一个时辰,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他俩相谈甚欢,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在他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国。

刘备一心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他冒着大雪前去拜访诸葛亮,宁可自己等一个时辰也不打扰诸葛亮休息,他连续三次前去拜访,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最终感动了诸葛亮,在他的辅佐下成就了一番基业。

《三国演义》不仅让我知道了许多历史故事,还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道理。从刘备为给关羽、张飞报仇,不听劝告,带兵攻打东吴,结果全军覆没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不能盲目自大,一意孤行,这也是刘备最终走向败亡的原因;关羽义重如山,武功盖世,但却因为骄傲,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败走麦城。

5.《三国演义》读后感 挥毫忆三国 篇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赤壁怀古,让人胸中涌起豪迈之感。但只是粗粗勾勒几个三国中的故事,便能将他的豪情壮志抒发的淋漓尽致。这让我不禁好奇,穿透浓墨挥就的诗句,翻开微微泛黄的书页……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出色的细节和人物描写使这本书增色不少。只是略略着墨,便生动地刻画出了英雄的忠义,勇猛和智谋。诸葛亮巧布八卦阵,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张翼德智取瓦口隘……这一场场激烈的战争,一次次精彩的厮杀,不能不让我。刘感叹作者构思之精巧和付出的心血。在小说中,作者处处表现出希望天下太平的愿望关张三兄弟誓要匡扶汉室,还天下一个繁荣盛世。这,又何尝不是作者心系天下的表现呢?

说到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当属孔明诸葛亮。刘皇叔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尽心尽力辅佐后主,匡扶汉室。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义原。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他治国治军的才能与谨慎、济国爱民的品格为后世所称颂。他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布八阵图。可谓是天下之奇才。

6.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六

钢都小学 六年一班 张芸瑞

中国的四大名著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书籍,小的时候我就读过拼音版的,这个假期我又研读了一遍成人版的四大名著,其中的《三国演义》更令我爱不释手。它是我国古代著名作家罗贯中写的,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孙权、曹操三人通过努力各自创建了蜀、吴、魏三国,三分天下,从而展开了长久的纷争。后来,由于刘备之子刘蝉整日不务正业,软弱无能,孙权之孙孙皓大量消耗国家物资,最后都归降于魏国的司马炎,被晋国统一的故事。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除了极其细腻的描写了“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栩栩如生的人物还介绍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战役要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官渡之战主要是由于袁绍不听别人的好心相劝,才打败,而在这场战役中,袁绍的兵力多,占优势,失败是因为袁绍不善于用人的结果。就连曹操也说过:“如果袁绍善于用人,我对冀州连正眼都不看。”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中,曹操和刘备兵力都是占优势的,可是最后还败了。曹操被周瑜火攻破,而刘备也被陆逊火烧连营攻破。相比之下,刘备不如曹操乐观,曹操在危难中还大笑三次,还说:“北方还是我的。”而刘备兵败后竟自己觉得无颜回成都,病死在白帝城。读到这,我仿佛也来来到了当时的战场上,我看到周瑜借酒醉让蒋干偷走“密信”,陷害蔡瑁张允;我看到诸葛亮羽纶巾,谈笑间草地船借箭;我看到忠勇的老将军黄盖站在船前,带领着冒火的战船驶军舰队。我好为周瑜、诸葛亮的聪明所折服,又为黄盖、甘宁的忠勇而流泪。读完《三国演义》,有趣的故事情节,回味无穷的历史典故深深打动了我。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随时都在脑海浮现。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诸葛亮的博学多才、足智多谋;刘备的宽厚仁爱;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深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我希望我长大以后也能像书中的英雄一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干出一番事业。我相信,只要我从现在开始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将来就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读《三国演义》有感

钢都小学 六年一班

7.《三国演义》作者雕像在山西落成 篇七

据中新社消息, 2010年1月7日, 山西清徐县政府在市区贯中广场举行罗贯中铜像揭幕仪式。中国古典小说大家罗贯中的后人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大学等学者、专家在此迎接一代大师的“回家”。据悉, 刚刚落成的罗贯中雕塑通体为青铜制作, 像高六米, 雕塑基座高二点七米。石浮雕墙长二十一米, 高三米, 呈折线形围合于青铜雕塑背后, 其内容力图反映昔日波澜壮阔的三国文化。罗贯中为中国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戏曲家, 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巨擘。罗氏一生著作颇丰, 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三遂平妖传》、《风云会》等一大批小说、剧本。他的作品被后来的文学界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8.生鲜三国演义 篇八

最近的水果生鲜电商,忽然间就热闹起来了。

就这两天,京东7000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的事情坐实了;而阿里巴巴早在去年年底就投资了易果网;有意思的是,亚马逊也公布了密谋多时的生鲜馆,包括美味七七、21cake、都乐中国、大希地及獐子岛。其中,美味七七是亚马逊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2014年5月16日,亚马逊曾宣布投资2000万美元入股美味七七。

这三家水果电商的总部还都在上海,是长三角的水果电商前三名,背后对应三大巨头,京东+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易果、亚马逊+美味七七,活生生的开演了一出水果三国。

目前销量排名情况是,天天果园日销售额接近500万,是行业的绝对第一;易果据报道是月销售额五六百万;美味七七的销售情况,没有披露。

抱大腿能给垂直电商带来什么?

对于巨头来说,这是收割的季节,对于垂直电商来说,这是资源整合的时候,通俗的说叫抱大腿。

他们抱大腿的姿势是怎么样的呢?

京东与天天果园的合作,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天作之合。原因是京东的配送正是后者特别需要的,而天天果园在生鲜供应链的专业程度是京东布局最看重的。

天天果园的水果很好,供应链也不错,水果的供应链是比较难的,做好这个扩张其他品类相对容易,但扩张受到了配送的限制。前几年一直只在上海周边发展,自己配送,去年扩张到北京、广深、成都,采用自建物流+合作快递的配送方式,但损耗总是超过10%,是上海的一倍多。

生鲜的供应链为什么那么重要?关键就是损耗的控制,采购价格什么的,都是小头,甚至流量成本也是小头,都不如损耗带来的影响,因为这会严重影响回头客。

京东的快递可以做到一日两送,合作之后开放给天天果园,这真是后者渴求的,最重要的是,这对于天天果园在全国的扩张,简直是搭上顺风车,只要有冷库,落地送是现成的,这省了多少时间和成本。

下一步,刘强东的另一个布局——京东到家可能让这种配送可以做到两小时、一小时,甚至半小时。

据悉,京东到家是专门给超市、门店、生鲜做配送,除了自营快递,还会整合其它闲置资源,以做到更快速的配送。

而阿里和易果的联合,偏重于流量和资金,天猫超市的水果基本全都交给易果负责,这是巨大的流量来源。

只是对于供应链的后段——配送,需要易果自己解决,阿里的菜鸟物流在最后一公里方面,还帮不了易果。还没有见到菜鸟物流真正落地的地方。

而对于美味七七跟亚马逊的合作,主要也是流量和资金,亚马逊做生鲜,也是迫不得已,你看,几大巨头,都多多少少的跟生鲜挂边了,生鲜成了标配,原因只有一个,这是生活必需品,频次高。但在亚马逊上买生鲜,这种习惯似乎还有待培养。

跟天天果园只有水果不一样,易果和美味七七都是综合生鲜,这又跟本来生活、沱沱工社、顺丰优选走了同样的路线。

所有的模式之争,必须围绕品控

万亿生鲜市场,电商还只是蓝海,所以京东、阿里、亚马逊等巨头前仆后继的进来,只是玩法不同了,各家的模式也不太一样,再加上其他中央厨房类型的,走轻路线替超市配送的,哪种模式才是靠谱的呢?

以前上来就扩规模,商品类,开分站,做营销,引流量,现在不行了,必须要靠一头,所谓靠一头的意思,是先聚焦某个领域或者先选择一个依靠。

易果和美七选择流量霸主,天天果园选择落地配送的京东,当然,京东也有庞大的流量。

生鲜一定要先做本地化,但本地化跟流量霸主的支持,又是悖论,因为流量霸主的优势是全国的。

此外,流量的根本,其实还是自然流量最安全。这一点,天天果园的发展很有特色,公开报道显示,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天天果园从多渠道运营转为聚焦到独立官网,并迅速转型到移动端APP。截止15年4月30日,已经拥有APP装机用户300万,移动端业务量占全站80%。据悉,今年安装量可达到一千万。

把业务中心聚焦到独立官网,并从官网转型到移动端,天天果园在1年不到的时间完成了最重要的转型。动作相当快。

能够快速转型的根本,就是对供应链的打造。

生鲜电商是一个重投资的领域,重到几亿美元打进来,可能连个水花都没有。

水果很娇贵的,种类很多,生产环节就很不稳定,成熟之后的运输比伺候珍珠还难,存储要求就更高了,需要不同温度存储各种类型的水果。

你以为这就算完了吗?

业内都泛泛而谈的说,供应链是生鲜电商的根本,但其实,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供应链吗?

刚才复杂的过程只是一截,另外的一截是配送,从仓库到消费者的手里,要求更高,普通的快递基本上满足不了娇贵的水果配送。

只要做生鲜的,没有不强调供应链的,但是各家的差别还挺大的,天天果园CEO王伟提出的综合供应链有以下几点差异:

源头选品的差异:都说强调源头选品,但是,是否真正去源头看,懂不懂该看些什么,差别很大,只有真正懂行并且尊重这个行业的商家才能在源头拿到稳定的高品质货源,只靠批发市场、进口商送样品上门来采货,是控不住品质的。

此外,不是你有钱就可以拿到好货,很多顶级、稀缺的产品,需要长久的磨合和获得供应商信任才能拿到货。

冷链仓储的差异: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自建冷链仓储,品质有绝对的保障。差异化温层和混合存放的的水果储存体系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而这套体系是多年经验积累,说白了就是给你一套软件,但没有懂的人你也不会用,其它几乎没有哪家做得到。

生产包装的差异:从菠萝榴莲到樱桃蓝莓,每一颗水果都要经过严格挑选和定制包装。绝大多数商家采用原箱发货的方式。别小看这一点差别,需要投入的成本很高,但对水果品质的保护和给客户的体验很不同。

所以,一切模式之争,如果不围绕品控问题,就没有意义。

我们隔三差五的就能看到有新的生鲜平台出来,但其实大家的发展逻辑差异很大,外人看起来,这里面热热闹闹,但推动整个生鲜电商发展的核心一旦抓不准,将会浪费战机。

巨头给予的,只是弹药,但给不了发展的灵魂。平台的支持,也无非就是资金、流量、物流。资金方面,京东+天果的七千万融资肯定领先很多。流量方面,阿里+易果,阿里在生鲜这块流量或许多一点。物流方面,京东全国物流网络很强大,天天果园是生鲜物流专业程度最高的,而亚马逊中国在今天的生鲜馆开业的新闻报道中已经明确表示,“亚马逊中国并不考虑自建冷链系统。负责第三方商家合作的亚马逊中国副总裁罗可仪表示,生鲜馆并不会采用亚马逊中国FBA服务(亚马逊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也暂不考虑自建冷链。”所以只能靠美七等商家自己的物流或者第三方合作物流。最后再看商家自己的供应链,谁专业谁胜出。

水果三国的好戏开始了,三国鼎立之势是否能成,让我们持续围观吧。

9.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九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0-4 任课教师:李志辉 姓名:陈良泉 学号:10034020407 成 绩:

《三国演义》鉴赏

一.总括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它是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其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个及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影像。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二.关羽,忠义之士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现在忠义之士有多少呢?满大街都是骗子多,三聚氰胺的牛奶,大头奶粉影响我们下一代,传销的,瘦肉精,农药蔬菜影响吗的健康。这些都是非义之士,应该人人得而诛之。

三.曹操,奸诈之人

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三国演义中说起最奸诈的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曹操,曹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当之无愧。他的名言,您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是深入人心。他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曹操说:假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够狠,败走华容道时,道路泥泞马不能过,他立刻下令以伤病士卒填坑,完全无视生命;他够奸,官渡之战,荀攸来投,问他:“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除了自己,估计他谁都不真正信任,古代帝王称孤道寡,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他够勇,基本都是亲自率兵,偷袭乌巢时,亲自带少量精锐打袁绍旗号偷袭后部,这相当危险,一旦露馅必死无疑,做大事儿不惜身„„

作为曹操的敌人是悲哀的,而他在有生之年却很遗憾,没用达到统一。应运而生的对手刘备,刘玄德可以说是他宿敌。当年青梅煮酒,他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但他并不向他说的那样,意识到了刘备的威胁,他这么说完全是迫于即将和袁绍展开的决战二进行的拉拢人才行为。

然而,在现在的官场及商业界有很多像曹操这样的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我们老百姓的死活,贪官,非法的商人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很不安定。希望政府能够严惩。

四.刘备,纳士之枭雄

刘备,一个卖履织席的小贩到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真正的一代枭雄,他的奸诈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某江山社稷于而不留痕迹。

三国之中逃跑第一人。动不动将兄弟,讲师,家眷置之不顾,三十六计选上计。三国志中对他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他的确跟他的先祖刘邦有的一拼。当初项羽为了威胁刘邦投降声称要煮了刘邦之父,刘邦回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刘备的愚民政策很强大,可以跟金家媲美,同样的事,他和别人做能达到不同的效果。举个例子,董卓迫于联军压力,火烧洛阳带百姓迁移,得到了凶残暴戾的恶名;刘备迫于曹操的压力,火烧新野带百姓迁移,得到爱民如子的美名。这和后来诸葛亮出祁山,掠夺富户入川目的是一样的,在他们眼里老百姓是生产力,是士兵的来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刘备对自己的亲人都可以做到弃车保帅,说到这不得不说说益州原本的主人,刘备的同宗刘璋。在他和刘备对弈的最后阶段,他有一战之力可他却选择了放弃,他说“吾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他让百姓免于战火,可是后世却没人说他仁,对他的评价都是懦弱。益州到了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的刘备手中,穷兵黩武,没几年就成了全国最穷的州郡,这真是讽刺啊。

刘备毕竟老了,再强大的枭雄也抵不过蹉跎岁月。他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亡于白帝城。刘备这样的人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人宽容大量,有抱负之心。虽有时是做的不够完美,因为人无完人。

五.诸葛亮,善于用人及治国之忠臣

在整部《三国演义》中,文官武将斗智斗勇固然精彩,我认为,诸葛亮用人是很有借鉴价值的。他认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孔明把用人得失,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高度来认识。因此,他知人善任,为刘备拥有两川立下功劳。如张飞诈醉智取瓦口隘,他送酒到军前助张飞成功;让张飞独当一面领军入川,途中收严颜,数十关口如入无人之境;用激将法让黄忠、严颜助守葭萌关,结果屡败张郃,又在定军山力斩夏侯渊,刘备在这方面与他积极配合;重点在于收买人心;在赵云面前掷阿斗;携民逃亡„„,孔明对特殊情况灵活处理,如法正,此君胸怀狭隘,受命为蜀郡太守,“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之。”人有怨言,独孔明能谅解,以宽大态度给予理解,使他改正,此是孔明使法正知恩,使恩行而知法;对李严谎报军情则立即罢官。这与对法正的处理又不同,一是宽,一是严,宽严相济。孔明死后,李严悲叹:“吾终为左衽矣!大哭而亡,打人屁股还叫被打者感恩戴德,足见孔明对犯错误者的处理是适当的。

看过之余,掩卷沉思,“草船借箭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要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对当时的周逾和现在我们看来,真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瞒“过了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十万支箭,令周逾刮目相看。试想,诸葛亮不讲究”策略"能行吗? 细细思量,我们的学习不也一样吗?也应讲究方法,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让大了大脑得到调节,为下一节课积蓄精力,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是这样,生活也是如此。

最成功的是孔明对当地士人、将士的使用,为此,他使出浑身解数。毕竟,刘备要在西川立足,非得到当地士人支持不可,因此,孔明重用董允、费炜、蒋宛、邓芝等数十名当地文官,更绝的是让刘备与当地士人联婚,娶吴懿之妹为妻,结成婚姻联盟,让这批士人安下心,共同拥立刘姓为主。

对武将则另一套办法。孔明始终紧握“枪杆子”,主要武装力量由刘备共患难的关、张、赵等人及其子弟掌握。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非也!而是廖化自古城相会时就随刘备,是“久经考验”的干部,把带精兵的先锋职务给其他人不放心。至于姜维,是孔明入室弟子,是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就当别论。因此两川武将除了征南外,一般只是副职,有待遇而无实权。一些不为所用的人材,如初入川的杨任等人则杀之不留!这是孔明用人精明之处,西蜀能立国三分天下,与孔明这些措施分不开。

金无足赤,孔明用人也非绝对正确,他平生犯二次用错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一是错用马谡,结果失去了北伐战略要地。一是在留守荆州人选上,屈服于长官意志,很明显,刘备派关平到荆州求援,是自作主张要关羽守荆州,孔明对这种错误决定,不作争抗,造成荆州失守,由于这二个错误,原来定下的战略计划:“将荆州之兵民向宛、洛,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的北伐钳形攻势化为乌有。固然,历史上国家统一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这是西蜀先于东吴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长官凭意志办事是要坏事的。这是历史的教训

在当今社会,是有很伯乐,但我们不能只让伯乐发现我们的才能,我们需要自荐,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总结

三国时期既是一个人才倍出的时代,又是一个战乱的时代,多少杰出的英雄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精神啊!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些青少年难道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国家变得 更加强大,使中国成为永远的东方之珠!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2005-03,凤凰出版社

2.《三国志选》,1980-3,中华书局。

10.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十

沂水县汗青希望小学五(1)段志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听到这几句歌词,《三国演义》中那英雄辈出的时代、那烽火连天的世界、那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从小就看三国,7岁时,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无味的书摆在了我的书架上,怀着充满希望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从此,书中的内容时时吸引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内容丰富,成语典故众多,让我真正领会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我最喜欢纵横捭阖的曹操和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曹操是一位的兼具文韬武略的政治家,参与指挥的大小战役有许多。官渡之战,曹操以“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的情况战胜“众十余万”的袁绍。展现了曹操过人的军事才能。也许有人觉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点卑鄙,但是曹操处在一个群雄角逐的年代,英雄们四处割据,胜者为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正说明了曹操有高超本领。

诸葛亮的才华可谓是深不可测。他考虑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才华。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令人敬仰。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都有无数的兵马,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不但没有决出胜负,终究都走向了灭亡。

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在战场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不用刀枪却胜过刀枪的谋士。更有像刘备、曹操这样的王者。从这些英雄与历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以史为鉴,《三国演义》这本书足够让我享用一生。读史让人明智,读诗让人明理。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让我将三国世界中,继续学习探索……

11.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十一

该书的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下笔句句精彩。且看: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寥寥数笔,就把关羽威风、正直的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来,仿佛一抬头,关羽就在眼前。又如:

“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 又被环铁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以上便是“三江口周瑜纵火”。作者下笔甚是绝妙,让人读了好似乘坐小舟亲临长江之上,目睹吴魏的混战。

除了作者绝妙的笔法之外,小说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便是抓住了线索,即刘、曹两大集团的矛盾与斗争。正是有了这一主导线索,才使整篇小说所叙述的九十多年的故事自始至终贯穿在一起。除了刘、曹两大集团,还有不少诸侯与某些集团内部的各派,为了自身的权势,相互之间勾心斗角,今日结为同盟,明天又成了死仇。比如吕布,原是丁原的部下,得了好处之后便投到董卓处;另有刘备,投过曹操,靠过公孙瓒,还依过袁绍、刘表等人,其目的莫过于利用他们扩充自己的实力,一旦发觉他们对自己的利益有了威胁,便立即转投他处。即使是对把他一步步引向权势顶峰的诸葛亮也存在戒备心理,且看他临终前对诸葛亮所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不是欲擒故纵吗?难怪诸葛亮听了,会“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

该书宣扬了做人应有的忠、孝、义、悌等美德,并且处处体现:赵云于百万敌军中救主,为忠;徐庶为救老母而弃刘投曹,为孝;关羽记着曹操昔日的恩情,在要命的关口放掉了曹操,是义;刘备不与同族的刘表争地盘,是悌。这些都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素质。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面镜子,让读者和书中的人或事进行自我对照,让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

小说刻画了4个善于用计的主要人物:曹操、周瑜、诸葛亮、司马懿。诸葛亮在与另外3人斗智的过程中,计谋总是高人一等。但这4人各有致命的性格弱点:曹操多疑,周瑜心胸狭窄,诸葛亮过于依赖天相占卜,司马懿野心太大,且为人阴险、狠毒。自然,这4人最终被自己的弱点击败:曹操拒绝神医的治疗,染病身亡;周瑜被气死;诸葛亮想以点灯占卜延寿,不幸主灯意外被扑灭,人也绝望而终;司马懿则随时随地遭人猜忌、打击。

尽管《三国演义》有诸多的优点,使它成为中外闻名的著作,但它并非完美无瑕,无半点不是。

首先是对农民起义的贬损。且看:

“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东汉末年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造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作者却称农民军为“贼”,可见作者对农民的鄙视。

再就是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有很大的片面性:把曹操描写成一个奸诈的小人,把刘备刻画成一个仁慈的人。实际上,刘备当初不过是个编草席的普通人,只因为刘备身上有汉室王朝的血缘,就把刘备视为标准人物,以至多年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都缺乏理性。

第三,小说处处渲染封建迷信。且看:

“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卓问肃曰:‘此何祥也?’肃曰:‘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霞,以壮天威耳。’卓喜而不疑。”

类似的情况,如:往往一阵风吹,一场恶梦,总能引起人们的无端猜测,在小说中随处可见。对于这些迷信的说法,我们应当进行批判。

在小说众多人物中,我最佩服的便是赵云。赵云勇猛无比,在百万敌军中如入无人之地;有智谋,多次巧夺城池,以少胜多;更有一颗自始至终不动摇的忠君之心,年少时就跟着刘备打天下,直到老去。然而,这样一个可歌可敬的人物,他不曾在任何强敌面前被打倒,不曾被任何艰难困苦所击退,但他终究敌不过时间。七十多年的时间转眼即逝,昔日威风凛凛、雄姿英发的少年将军眨眼间成了白头翁。尽管他人老志不老,可以一战连斩5将,胜过昔日的关羽,却最终病重而去,谁都无能为力。回顾这汉末晋初九十多年争斗,有多少英雄豪杰命终,又有多少猛将志士涌现。世事变幻无常,谁能肯定自己能笑到最后呢?

12.浅谈《三国演义》在韩国的传入 篇十二

1.《三国演义》传入时期的社会背景

(1) 中国明代小说的兴盛

中国明代中叶后, 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 市民阶层也逐渐壮大。为广泛适应大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各种通俗文学日趋繁荣。加上这时印刷术发达, 书坊众多, 为书籍的广泛刊行提供了方便条件, 于是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兴盛的阶段, 《三国演义》等许多小说均在此期间诞生。

(2) 书籍贸易的繁荣

朝鲜半岛与中国接壤, 在贸易上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两国的贸易可以追溯到唐朝甚至更远。当时的朝鲜通过贸易向中国学习了多方面的文化、技术和制度, 书籍作为文化的载体, 一直处于这种贸易中的重要位置。到十五世纪为止, 古代韩国一直处于主动努力地从中国获取文化的位置上。由于当时交通等条件的落后, 对于朝鲜半岛来说, 中国书籍的进口完全依赖于通过两国使臣往来而进行。但是, 到了十六世纪, 这种由国家全面彻底控制的贸易模式渐渐开始瓦解, 十六世纪中后期, 在经济繁荣过程中崭露头角的富商大贾们通过驿馆大规模的展开了私人贸易, 书籍的流通不再只有国家掌控。《三国演义》等卷帙繁多的长篇小说的传入也正是因为这些书商的存在变得更加活跃。

2.《三国演义》的传入

关于《三国演义》具体在什么时间传入韩国这一问题是韩国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根据《朝鲜王朝实录》的记载:壬辰, 上御夕讲于文政殿, 进讲《近思录》第二卷。奇大升进启曰:“顷日张弼武引见时, 传教内张飞一声走万军之语, 未见正史, 闻在《三国志演义云》。此书出来未久, 小臣未见之, 而或因朋辈间闻之, 则甚多妄诞。”《朝鲜王朝实录》全方位记载了从朝鲜王朝创立者太祖到哲宗25代472年间的历史事实, 涵盖了朝鲜朝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 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这种推测判断也是最受中韩两国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

但是韩国学者이경선教授的观点稍稍有些不同。他认为, 从宣祖时期上溯到朝鲜朝初期, 这一期间都可以认为是《三国演义》在韩国的传入时间。据이경선教授考证, 朝鲜小说《元生梦游录》中有一些章节与《三国演义》有相似之处。《元生梦游录》以世祖篡位为题材, 讲述了梦游者元子虚在梦中见到“死六臣”和端宗的冤魂, 并与他们举行诗宴的故事。书中对出场人物俞应孚有着这样的描写:

身长过人英勇绝伦面如重枣目若明星文山之义仲子之清威风凛然令人起敬入譪王前顾五人曰口臭腐儒不足与成大事也乃拔剑起舞悲歌慷慨声如巨钟其歌曰……生全忠义死作毅魂——《元生梦游录》而《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于关羽的外貌描如下: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三国演义》第一回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三国演义》第五回

比较上面两段的人物描写, 不难发现两者在身长过人、面如重枣、威风凛然、声如巨钟等细节描述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么《元生梦游录》成书于何时呢?在韩国, 对于该书的作者到底是谁仍然存在争议。虽然现在大多数资料上都将《元生梦游录》的作者标注为林悌, 但是在韩国, 存在着三种对立的学说, 一种认为作者是元昊 (生卒年不详, 1423年文科及第) , 一种认为是金时习 (1435-1493) , 还有一种认为林悌 (1549-1587) 。认为如果《元生梦游录》的作者是元昊或者金时习的话, 那么《三国演义》的传入时间就可以上溯到朝鲜朝建国初期;但是如果是林悌是该书的作者的话, 那么《三国演义》在朝鲜朝初期就已经传入的说就有些牵强。

无论《三国演义》传入韩国的时间具体为何时, 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壬辰倭乱之前《三国演义》已经在韩国为人所知了。但是《三国演义》在韩国的传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正如上文中奇大升所言“而或因朋辈间闻之, 则甚多妄诞”, 由于朝鲜文坛认为《三国演义》是演史之作, 文字也并非诗歌般优美高雅, 所以它在刚传入韩国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欢迎。直到壬辰倭乱之后, 这种排斥才得以缓解, 受到战争摧残的朝鲜人民将这部小说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甚至在战争结束之后, 首尔、平壤等地还为关羽建了祠堂, 名为东庙, 保存至今。至此, 《三国演义》才在朝鲜半岛扎根, 并且开枝散叶, 逐渐为社会各层人民喜闻乐道。17世纪, 《三国演义》在韩国受到的欢迎程度达到空前, 金万重在《西浦漫笔》中描述了这一现象:“今所谓《三国志演义》者, 出于元人罗贯中, 壬辰后盛行于我东, 妇孺皆能诵说”。18世纪, 受《三国演义》影响, 韩国出现了大量以战争故事为题材的军谈小说, 甚至《壬辰录》中还出现了将中国的明神宗和朝鲜的宣祖说成是刘备与张飞的投胎转世的演绎。

综上所述, 《三国演义》传入韩国后, 虽然受了一些排斥和打击, 但是最终还是超越了民族和国界, 广泛流传于朝鲜半岛, 并对后世朝鲜文学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成为了朝鲜古典文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12

[2]赵贤植.《三国演义》与韩国文化.历史教学, 2014年第4期.

[3]#12

[4]谭红梅.《三国演义在朝鲜广为流传之原因》.东疆学刊, 2006年10月.

13.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十三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这部书内容跨越90多年,书中对各种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描写,确实精彩,除了民间熟知的刘、关、张、赵等人物写得很生动之外,还有一些人物,不经意的几笔,就展现在人们面前: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蒋干;昏庸、低能、“乐不思蜀”的刘禅;富有政治、军事才干却残忍、阴毒异常的曹操„等,给人深刻的印象。书中武将们金戈铁马厮杀之馀,文官谋士更是大显身手,各派势力的谋士勾心斗角,什么二虎竟食、驱虎吞狼、借刀杀人、疏不间亲、美人之计、连环之计„不一而足,无所不用其极,各种各样阴险狠毒手段全部用上,如果有心人收集起来,整部书足以编写一部《阴谋大全》!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14.《三国演义》读后感 篇十四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再看其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15.《三国演义》中“武”的艺术形象 篇十五

武斗的场面是书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战争, 是战争就会有打斗。勇者, 争天下;智者, 谋天下。罗氏非常看重这一点, 对于像诸葛亮、郭嘉这种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的谋臣来说, 他们需要骁勇善战的大将, 来执行其谋略, 从而达到军事效果。比如徐庶在新野时为刘备献计破曹仁的八门金锁阵, 若非赵云尽全力拼杀, 以致最后虽破阵而“仅剩云一人”, 可见战争的血腥与惨烈, 同时也从侧面凸现了武斗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作用。

同样, 罗氏将吕布定性为见利忘义的小人, 但是为了戏剧冲突的丰富, 又将吕布的武艺近乎神话:虎牢关首战不到五个回合斩方悦, 大败王匡军;又斩穆顺, 伤武安国。刘、关、张三人才将将令其败退;董卓迁都, 吕布殿后, 与曹操战, 败夏侯敦, 大败曹操军;董卓死后, 牛辅起兵复仇, 被吕布一战而败;李傕未及列阵, 被吕布冲杀, 不能抵挡, 退走五十余里;吕布与袁绍共破张燕于常山, 后奔张邈, 袭破兖州;曹操回师与吕布大战, 败退三四十里;夜间引军救西寨, 败于禁、乐进;天明时又引兵追赶曹操, 与夏侯敦大战, 下雨而止;吕布纳陈宫计, 火烧濮阳, 遇曹操而不识, 只将画戟击打曹操头盔;曹操复得兖州, 进兵濮阳, 许褚、典韦、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大战吕布, 吕布不能抵挡, 又被田氏献城, 败走定陶。

《三国演义》以义为中心, 但又给吕布赋予了战神般的形象, 我想这是罗氏欲以吕布之武力来反衬“义者天下”的设想。由此可见, “武”的运用, 在全书还起到烘托中心, 彰显要义的一面作用。

《三国演义》中四百余位武将, 历来流行的说法是: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锈与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与姜维。这种说书人打油诗般的名将排序虽做不得准, 但在四百余位武人中挑出主要人物来分析则不失为一种方法。

赵云, 字子龙, 常山真定人,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追随刘备, 功绩卓著, 有勇有谋, 善始善终, 卒于公元229年, 谥曰顺平侯。在书中的主要战斗场面有三处:

建安十二年刘备投靠刘表, 屯兵于新野, 先是, 与夏侯敦战於博望, 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 少小相知, 云白先主活之, 荐兰明於法律, 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 其慎虑类如此。

建安十三年刘表刚死, 刘备之败, 弃妻子南走, 曹操派轻骑兵快马追赶, 一天之中追袭了三百里,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有人言云已北去者, 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 (顷之, 云至) 云身抱弱子, 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 即后主母也, 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 三月, 魏王曹操自长安出斜谷并先运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 黄忠引兵欲取之, 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着黄忠一起出击。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 迎视忠等。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 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 赵云才刚和敌人交手, 敌人的大军已来到面前, 声势逼人。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的突击曹军士兵的阵列, 且斗且却。曹军败, 已复合, 云陷敌, 还去围。时部将张著受伤, 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 并救出张著。魏追至营下, 云入营, 更大开门, 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兵, 便向后退却。云雷鼓震天, 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 自相蹂践, 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刘备明旦自来, 至云营, 视昨战处, 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于是饮宴直到黄昏, 军中号赵云为“虎威将军”。

新野之武, 在于赵云的败。正因为赵云的诈败, 诱敌深入, 才能火烧新野, 为刘备坚定了打天下的信心;长阪之武在于情, 有赵云对刘备的尽忠之情, 也有曹操对赵云的喜爱之情。若非有感于刘备仁义, 赵云不会单枪匹马舍命杀敌, 若非曹操见赵云骁勇善战, 欲纳为己用, 也不会发出“只要活赵云, 不要死子龙”的军令;汉中之战是刘备奠定基业的重要战争, 赵云战曹军, 救黄忠的胜利则略微带有较为明显的主题性倾向了。《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格调中刘备自封汉中王是仁德之举, 那么赵云是仁君之将, 自然被赋予神化, 百战百胜以合乎常理。反观吕布也有鬼神之武, 而不能百战百胜, 是因为多是不义之战罢了。因此每读到汉中这一部分时, 就不自觉联想到赵云和吕布的对比, 一个强将, 一个悍将;一个英才, 一个打手。

典韦, 陈留己吾人, 世称“古之恶来”, 三国时曹魏猛将。典韦之勇记载不多, 《三国演义》中典韦出现的场面只有两次: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 曹操讨吕布于濮阳。吕布别置军屯于濮阳西四五十里, 曹操前往夜袭其屯, 翌日清晨破之。曹军尚未及时回还, 而吕布救兵已至, 双方三面会战。当时吕布亲身搏战, 自早上至日落双方鏖战数十合, 互持甚急。曹操临时招募破陷敌阵的人选, 典韦先占应募, 另外带领其余应募者约数十人, 尽皆重装两件盔铠, 不执盾牌, 一律只持长矛撩戟。同时西面战情告急, 典韦突进挡敌, 贼军弓弩乱发, 矢箭如雨, 典韦尽然无视, 向随从说:“贼军来到十步之内, 便告诉我。”不久随从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之内再告诉我。”随从畏惧, 立即便说:“贼军来到了!”典韦手持十余支小戟, 大呼而起, 以戟掷敌, 所投者无不应手而倒。战了多时, 吕布军众撤退。此时刚好是日暮之时, 曹操才得以引军而去。

东汉献帝建安二年, 曹操征荆州, 来到宛城, 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 便邀请张绣及其将帅, 一同置酒高会。曹操行酒时, 典韦持大斧立于其后, 斧刃径有尺余, 曹操所至之人前, 典韦都举斧迫视。酒宴至终, 张绣及其将帅均不敢仰视。十余日后, 张绣因曹操纳其婶, 颇感耻辱, 于是接受贾诩建议, 突然造反, 奇袭曹操之营, 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 出战不利, 轻骑遁去。典韦在门前奋战, 贼军不能得入。贼兵于是分散从其它门进营。其时典韦部下兵校尚有十余人, 皆殊死恶战, 无不以一当十。但贼军前后兼至益多, 典韦以长戟左右击之, 一戟击去, 便将贼兵十余支矛摧断。后典韦左右死伤者略尽, 典韦本身亦被数十创, 双方短兵接战, 贼兵往前搏斗。典韦便徒手挟着两人击杀之, 其余贼众不敢近前。典韦复前冲突贼众, 又杀数人, 然而伤创重发, 典韦就此怒目大骂而死。贼军方才敢于向前, 取典韦之头, 互传而观, 覆军就看视其躯骸。曹操退住舞阴, 闻典韦已死, 为之痛哭, 招募闲人为其举丧, 亲自临哭, 遣其归葬襄邑, 拜其子典满为郎中。车驾每次经过, 常祠以中牢。

典韦的死, 可以说是一场悲剧, 但是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 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当时的曹操可以说是人生事业上最不顺利的一段日子, 濮阳拼吕布, 宛城遇张秀, 这段时间内一直是灰头土脸。曹操贪一时的放纵, 导致典韦意外战死, 这在当时曹操军事集团内部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损失, 这也是宛城之战后曹操亲自祭奠, 痛哭失声的真实原因。我个人认为, 第十六回是全书悲情和无奈的开始, 至于最后一回中的三家归晋, 亦可听到罗氏无奈中的长叹。

我认为《三国演义》中“武”的艺术性不在于“武”的本身, 而在于存在于武将体内的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与性格。比如, 人们在谈论关羽忠义双全的时候, 会以斩颜良文丑来表达对曹操的忠, 过五关斩六将来表达对刘备的义。因此我们可以从他那青龙偃月刀中感受到关羽的为人。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争, 其中有四点值得研究: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 可以分为陆战、水战, 或水陆混合战;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 游击战;或主将比试, 或两军混战, 形式多样化;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 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 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 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 稳定后方, 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第三点, 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 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 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 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 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第四点, 着重写人, 不着重写战争过程。这是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 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 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 略写将败者。通过几场交锋, 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摘要:民谚有:“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的说法, 《三国》看得多了, 似乎心眼就多了, 《水浒》读得多了, 似乎脾气就大了。在我眼中, 任何文学作品的艺术性都不是单一的, 著作艺术性的存在是在于欣赏者的不同欣赏目光和角度决定的。正因为这样, 之所以成为“名著”, 我觉得是因为其自身有着多种的迥异不同艺术性, 这些艺术性在作品中表现出某些的艺术形象, 这些艺术形象再组合在一起, 叠加糅合, 最终形成一件艺术品, 供人去长期的细细品味。

关键词:武,武将,战争,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罗贯中, 三国演义, [M],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4.

上一篇:男护士长演讲下一篇:超市店长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