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4-08-07

数学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0篇)

1.数学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

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一个例题先通过讨论铅笔盒的长和宽的数据,引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教材设计了一些列活动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进一步感知一分米的实际长度。最后要求学生在米尺上数一数一米有几分米,来推算出分米与米的进率从而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建立起完整的联系。第二个例题让学生用尺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引出不足1厘米引起小朋友的认知冲突,教材再引导小朋友数小格子来明确测量结果。由此揭示:直尺上一厘米中间每一小个的长度是1毫米。然后要求学生用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数,一厘米有多少毫米,借此明确厘米与毫米的关系。随后还呈现出一些1毫米的物体,借助这些直观的例子更加充分的使学生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最后教材提出你知道那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这一问题,启发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对1毫米或几毫米实际长度的感知,并初步建立相关长度的表象。随后想想做做6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分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所以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量与计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拓宽用数学只是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面积和体积的测量等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各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2.数学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二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分米和毫米》。本节课是以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因此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很难建立。

二、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说一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1.谁能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

板书:米(m)厘米(cm)

2.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比划这样的一庹长。1厘米呢?对,这么一小段。

3.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100厘米,并板书。

4.下面我们来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幢楼房高50();一棵大树高9();一支铅笔长15();文具盒宽大约1();文具盒长大约2()。

是米还是厘米呢?指名回答。米和厘米之间存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分米(dm)。

(二)研讨探究

1.认识分米

(1)量一量:1分米、2分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然后完成练习。

(2)数一数:在直尺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演示刻度:0—10刻度1—11刻度2—12

小结: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只要满10厘米那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并板书。

(3)感知分米。你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像这样一拃长大约是1分米,同桌之间比一比。

(4)估一估。下面我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一张纸条估计1分米长的地方撕下来,再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用手量一量,估一估,我们的课桌长大约多少分米,宽大约多少分米?

拿出米尺,同桌合作测量我们的课桌长与宽分别是大约多少厘米,也就是几分米,完成练习。

(5)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咱们来找一找。

指名回答:黑板擦边长大约1分米(12厘米),粉笔长大约是1分米(7厘米),用过的短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

出示课件:有的手机边长大约1分米,时钟分针长大约是1分米,银行卡的边长大约是1分米,还有如:手机、鼠标、电脑的空格键、儿童牙刷、牛奶盒高、易拉罐高等。

(6)想一想。刚才我们学习了1分米=10厘米,那么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等于几分米呢?

推算一下: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拿出米尺,同桌合作,数一数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量一量。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指名回答:大约是1厘米,不到1厘米,5小格。用厘米不能准确地量出数学书的厚度,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能更精确呢?

对,是毫米,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我们这节课又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板书:毫米(mm)

那1毫米有多长呢?对1小格。数一数5小格就是5毫米,所以这本书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

(2)数一数。那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呢?一起数一数(有10个小格)

板书:1厘米=10毫米追问:1厘米=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呢?

(3)量一量。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物品,量一量它的厚度:一角硬币、一张卡、十张纸。

(4)感知毫米。感受1毫米,右手捏住一张卡,左手慢慢把卡抽出,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大约1毫米。

(5)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降雨量、小蚂蚁的身长、玻璃的厚度等)

课件展示:这是一张全国降水量预报图,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雨量,比如这里是浅绿色的,它代表的是小雨,表示一日的降雨量小于10毫米,这深蓝色的代表的是暴雨,表示一日的降雨量在50~100毫米。

如今的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有些手术,如微创手术,它的伤口只有几毫米,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这是一款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厚度不到1毫米,可以用来削苹果。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一把手枪,它可是一把真枪,只有55毫米长,子弹出口宽度只有2毫米,威力可大呢。

(三)实践应用

想想做做:

1.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

大米宽2()黄瓜长2()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出示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长度单位在生产与生活中非常重要,.与生活密切联系,你还想了解更多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查一查。(有没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有没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3.数学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认识“毫米”和“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模型,并能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使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有效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模型。

【教学难点】

根据长度单位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扇门高大约是2()。

一个回形针长约2()。

一个一元硬币大约厚2()。

(设计意图:通过蕴涵情境的任务驱动,一方面激活学生对“米”和“厘米”的已有经验,同时,又引导学生体会到“米”和“厘米”有时无法准确描述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长度,从中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展开探究

(一)认识“毫米”

1.了解“毫米”

一元硬币大约厚2毫米。量一量硬币厚度,找一找“2毫米”是尺子上的哪一部分。交流得出:两格就是2毫米,一格就是1毫米。

(设计意图: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差异的。这个环节中,由“硬币厚2毫米”反推出“尺上一格是1毫米”,既符合知识的逻辑结构,也贴切学生的认知结构。)

2.深化“毫米”

(1)课件出示6毫米长的物体,让学生说说是几毫米。

(2)课件出示9毫米的物体,让学生说说是几毫米。交流方法,得出1厘米=10毫米。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在学生认知了“一格是1毫米”后,紧接着出示这样两道练习,既能很好巩固对“一格是1毫米”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能促使

“5毫米刻度线”、“1厘米=10毫米”等新知识点的自然生成。)

(3)课件出示“橡皮”,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长度:3厘米、30毫米。

(4)课件出示“回形针”,让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长度:2厘米4毫米、24毫米

(设计意图:“单位转化”教学通常会陷入“死板”、“机械”等境地。但此处安排这两道练习,却能让枯燥的“单位转化”拥有了更多的现实意味。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对“1厘米=10毫米”这一知识点的强力巩固。)

3.感受“毫米”

(1)用手估计着比划“1毫米”的长度。

(2)借助实物比较准确地比划“1毫米”的长度。

(设计意图:两次不同层次的比划体验,在活动中调整,在调整中感受。)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看书自学:得出“1分米=10厘米”。

2.比划测量:找一找尺子上的“1分米”,并用手比划“1分米”,再用自己比划的“1分米”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师:其实,在不需要精确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身体中的尺子”进行测量。

(设计意思:比划测量,既能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模型,更能渗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测量”的应用意识。)

3.寻找原型:列举生活中的“1分米”。

三、组织练习

1.估计并测量“白纸”的长度及厚度。

2.补充长度单位。

4.《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 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 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 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 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 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 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 学生对 1 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 1 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 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 厘米=10 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 10 厘 米就是 1 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1 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 1 分米的物体。

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设计中,我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我参考了以前看的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 练习,把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写成了这样一段话,用电脑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 : 年 3 月 28 日(星期二) 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 我从 2 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 拿起 1 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 90 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 2 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 1 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 1 毫米长的钢笔和 4 米厚的笔记本, 认真地做起笔记。我先让学生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小明日记中出 现的错误。再用课件演示正确和错误的对比,非常直观,一目了然,既体现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所学长度单位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5.《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篇五

本节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对分米长度单位的认识,没有像前面讲毫米时学生就觉得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感觉分米就像是告诉学生,强求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课桌面的长。

2.学生在生活中找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和1分米的物体时,找到的物体太少,学生的思维太窄,平时不留心观察生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渗透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意识。

6.数学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六

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资源

米尺、直尺、硬币、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狮子、狗熊、小猴、小狗等。一天,狮子大王宣布要选出最聪明的一个小动物来当它的助手。小动物们可激动了,个个都想当狮子大王的助手。这不,选拔考试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呀?

狮子大王是这样选拔的:请你说出这些测量的结果?

一棵大树高8(),一片树叶长8(),一个铅笔盒长2()

前两道题小动物们都顺利过关了,可轮到第3题,意见大了。小兔说:“这个铅笔盒长2厘米。”小狗说:“这个铅笔盒长2米。”小猴说:“这个铅笔盒长2分米。”到底哪一个小动物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小朋友你们能给它们当个裁判吗?学生讨论。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先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听到过“分米”这个词?

2.教师强调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长。并且请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

3.体会1分米的长度。

教师:请同学们在发的硬纸条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把它剪下来。告诉学生,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势比划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验证一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对1分米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你们能互相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4.教学1米=10分米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每组的组长汇报结果。

5.多层训练,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1)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分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儿是数学课本的长边,就去把长边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3)教师:请小朋友们估计以下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

.让学生尝试量书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测量结果不满1厘米时,我们需要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1毫米的认识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观察直尺: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并实际量一量,进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3.体验毫米的用处: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导学生把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体会大小关系。

6.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几毫米?并且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选择自己带来的任意一样物体,量量它的厚度或长度是几毫米。

7.小结:今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综合练习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四个长度单位了,你能灵活运用它们吗?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哪两个长度单位?你有收获吗?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

总结提炼:是啊,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毫末这四个长度单位。用毫米作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和更短的长度,并且能量得更准确,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小朋友们要根据不同物体的长度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并加以运用。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分米=10厘米

厘米=10毫米

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资源

笔芯、米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故事引入

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小兔说:“我跳了9分米。”小猫说:“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都说自己跳得远,因而争论不休。

教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不作评价。)

教师:到底谁跳得远?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

.教师:小朋友,你们都有自动铅,那你们知道自动铅的笔芯有多长吗?让我们来量一量好吗?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枝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教师:同样的笔芯,有的人量出来是6厘米,有的人量出来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么,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是啊,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

2.教师:我们测量了笔芯的长度,知道6厘米=60毫米,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

教师:小朋友们量得课桌的高是8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3.练习:50毫米=()厘米

20分米=()米

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

教师:结合测量,许多小朋友已经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了。接下来,就要看看谁能灵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了。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量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是几厘米,再说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评一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一下两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几厘米,再量一量,看看对不对。最后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学生活动,反馈交流。)

四、总结评价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跟你小组的同学合作得怎么样?

2.教师:下面,请大家参加一个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你们愿意吗?

请每个同学回家后拿一个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再交流。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6厘米=60毫米

7.数学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七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和了解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预习学案: 1.我能填

2米=()厘米

300厘米=()米

5米=()厘米

2.在○里填上> < 或 =

5米○25厘米

400厘米○4米

362厘米○4米

3.我会量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三.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小结。

四、课堂检测:

1、自主练习第1题。(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五、课后作业:

用分泌厘米去量一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六.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七、自我评价:

8.数学三年级《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八

8、旗杆高9()

9、课桌高65()

一、填空。10、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

11、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1千米=()米

6000米=()千米

1米=()分米

12、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

13、课桌的高大约是80()。

70毫米=()厘米

8分米=()厘米

9厘米=()毫米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一)40分米=()米

70厘米=()分米

9米=()厘米

15米=()分米

100厘米=()米

4分米=()毫米

3千米=()米

80毫米=()厘米

1米=()分米=()厘米

57分米-17分米=()分米=()米

1米-6分米=()分米

8千米=()米+()米

38米+54米=()米

46厘米+54厘米=()厘米=()分米=()米

二、在○里填上> < 或 =

8千米○6000米

1米50厘米○1米5分米

6毫米()4厘米

4厘米○4分米

9分米○2米

32米+10米○50米

300分米()300厘米

5厘米()7毫米

2米()2分米

9毫米()3厘米

18毫米()1分米

34毫米()9厘米

1米()100厘米

60毫米()6厘米

8分米()90厘米

3分米()23毫米

5毫米()1厘米-2毫米

50毫米()5厘米

3分米()100厘米三、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蜡笔长6()

2、跳绳长2()

3、课桌高7()

4、粉笔长75()

5、钢笔长14()

6、小明的身高是140()

14、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15、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16、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做单位比较合适。

17、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18、从寿光到潍坊的路程大约是46(),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

四、下图是小飞学具盒里的小棒,你知道它长多少毫米吗?

五、改错(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改正)。

2008

星期二

天气雨

今天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毫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分米

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

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六、算一算

1、八戒一步的长度大约是8分米,有一间房子,房子的长八戒走了10步,宽走了5步,你能知道这间房子的长和宽分别大约有多大吗?

2、用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和六边形,哪根铁丝短一些?短多少毫米?

3、小青“一拃”的长度是9厘米。小芹“一拃”的长度是8厘米。一张课桌的长,小青量大约是8拃长,小芹量大约是几拃长?这张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七、动手量一量,再把量得的结果填在下面的括号内。

钮扣的厚大约是()毫米。

香烟盒的厚大约是()厘米。

铅笔的长大约是()厘米。小拇指的长大约是()毫米。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二)第一关:填空 1.填一填

1千米=()米

6000米=()千米

5分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2米=()厘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1米=()分米

38米+54米=()米

1米-6分米=()分米

70毫米=()厘米

8分米=()厘米

3千米=()米

57分米-17分米=()分米=()米

8千米=()米+()米

2、在○里填上> < 或 =

8千米○6000米

1米50厘米○1米5分米

9分米○2米

32米+10米○50米

300分米○300厘米

5毫米○1厘米-2毫米 第二关: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2、我们测量北海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做单位比较合适。

3、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4、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5、从寿光到潍坊的长度大约是46(),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

6、北海学校小学部教学楼高约()米。

第三关: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一、填一填。

1.小红身高是1米28厘米,是()厘米。明明的身高是134厘米,是()米()厘米。

2.讲桌的长是11分米,是()厘米;讲桌的高是75厘米,是()分米()厘米。

3.一只小船的长是3米55厘米,是()厘米,它的宽是230厘米,是()分米()4.100厘米=()米。

5.量一把梳子的长,用()作单位。汽车的行驶速度,用()作单位。

6.量一只蚂蚁的长,用()作单位。量课桌的长,用()作单位。

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块橡皮的厚度大约是4()

2.一张床长大约是20()3.一棵树大约高20()

4.文具盒大约长18()5.一支粉笔的长大约是9()

6.骑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5()7.绕操场一圈大约是200()

8.一根跳绳大约 长20()

9.小明的身高大约165()

10.一把梳子大约厚2()

11..电视屏幕大约长29()

12.你的手掌宽大约是8()13.课桌的长大约是8()

14.教学楼的高大约是30()15.北京到济南900()

16.篮球场的长大约是20()17.电视塔大约高110()

18.一本书长2()19.客厅大约长14()

20.公交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0()21.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18()

22.黑板的长大约是3()

三、在○里填上、或=.

1米○90厘米

84厘米○9分米

5分米○50厘米 95毫米○1分米

2千米○200米

35毫米○3厘米

四、计算

50分米+40厘米=()厘米

5千米-2000米=()米 1米=()厘米 30厘米+4分米=()厘米 20毫米+8厘米=()厘米

五、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9.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九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该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对长度有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认识毫米和分米奠定了基础。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一个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单位只有在与数字结合时才有意义,也只有在实际测量中才能被感知,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中感知长度单位的意义,通过自主地探究和学习来发现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感受到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我就从我们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然后提出如果要量一枚硬币的厚度,还能用这两个长度单位么?在学生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毫米,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初步感受毫米与已认识的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到1厘米,那就需要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注重“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量一量„„ 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一开始,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课桌、钥匙、字典等等,在估一估、量一量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多“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3、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毫米入手,通过结构化地认识毫米,迁移到分米的认识

在最初设计这节课时,我认为学生其实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具备了一些测量的基本芳法。这节课是否可以改变一下传统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新的单位。特别是在学习过毫米时,学生通过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这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了缜密的知识结构,再迁移到分米,让学生经历一个用结构的过程。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自主学习和分析分米,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方式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经历对分米、毫米地初步认识。

4、重视用手势比划1分米和1毫米,提高估测能力

用手势表示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用手势比划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形成了概念。先提供一定的参照物分米管和硬币来具体地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接着经历“比划——在尺上验证——修正比划——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另外,估测能力既是生活实用的能力,也是建立分米意义的重要手段。学生掌握了用手势比划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随身带了一把尺,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让学生先依靠工具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度、课桌的宽度目测手表、锻带的长度等,从借助工具到直接估测,逐渐加大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

5、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0.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篇十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教师:何艳

本节课认识1分米,通过让学生测量一个文具盒长和宽的数据引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的描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明确分米与厘米、米的关系,要求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有多长,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米与厘米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为学生建立1分米实际长度的表象打下基础。再让学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提醒学生画线段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在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相关的长度表象。

认识1毫米,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学生在测量数学书的厚度时发现,这本书的厚度不满1厘米,此时测量结果可以怎样表示呢?有学生发现直尺上的刻度0与刻度1之间还有很多小格,当时我及时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并且追问:这本书的厚度大约是几小格呢?学生通过数后发现数学书的厚度有6小格,也就是6毫米。让学生感知1毫米,先用手比划1毫米的长度,学生举例说明1毫米,如身份证的厚度、1枚硬币的厚度和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这样学生能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用毫米单位测量的物体大部分是比较短的或比较薄的。

上一篇:圣诞节的习俗为话题作文下一篇:生活告诉我小学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