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

2024-11-17

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精选9篇)

1.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 篇一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党员意识

所谓党员意识,就是指党员在社会工作实践等多种角色中最重要的政治角色的意识,是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从属感、责任感,也是党员对党的思想观念、工作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的综合体现。那么,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党员意识呢?

一、增强党员意识,必须要加强学习和教育

增强党员意识,首先必须要加强学习和教育。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使党员对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才能使每个党员都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党的现实状况把握事情的本质主流和内在规律,从而坚定对党的信念,增强对党的信心。诚言,在我们党7000多万党员中,大多数同志的党员意识是强的,他们实践宗旨,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有些党员仍存在党员意识淡薄的现象: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热情退化,对党作出的重大决策报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对中央强调的党员必须讲学习、讲政治不以为然,甚至存在厌烦的情绪等等。因此,只有加强学习和教育,才能使每位党员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才能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而且,这种学习必须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实抓好。同时还要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因人而宜,制订行之有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真正把党的理论贯穿于党员的头脑中去,使之能指导其工作实践,把增强党员意识化为自觉行动。

二、增强党员意识,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

依靠党员通过学习增强党员意识,虽然十分必要,但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党员意识的增强还需要通过党组织的管理、监督来完成。作为党的组织,如果对党员的管理跟不上,个别党员就很容易出现责任感弱化、奉献精神弱化、不思进取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党员的意识深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要求只是看作一种“不合时宜的宣传滥调”,在平时工作中,个别党员时常会私欲膨胀,损公肥私。他们会以种种理由为自己或者他人的个人主义行为辩解以致美化。有的党员在工作中沾轻怕重,只想别人多为自己服务,不想多为他人奉献;遇到一点困难就回避退缩,或者怨天尤人;还有的个别党员缺乏改造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觉意识,遇到影响党的形象、违背党的原则的言行,不愿挺身而出,采取能回避就回避的态度。一旦党员的党员意识出现淡化或者丧失,党员形象就大打折扣,其所在的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受到影响,就很难抵御敌对势力的进攻。.因此说,增强党员意识,必须

强化党员的管理和监督。

三、增强党员意识,必须要加强修养和实践

党员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增强党员意识,我们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增强党员意识的要求,在改造社会的客观实践和完善自我的修养锤炼中真正去实现自觉增强党员意识,并且还要通过工作实践和生活实践来检验和确认。党员意识是一种主观内在的东西,但它又要通过具体的言语和行为外化出来,或者说在实践行为中得到具体的物化。党员的修养是执政党获得政治威信的重要影响力,人民群众主要通过自己接触到的党员形象来评判执政党的形象。党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其政治上的认同、信仰和取舍。因此,它也就有了客观的衡量尺度。人们可以通过具体的自我实践过程来评价和判断党员自我修养的程度。所以说,每位党员,真正达到增强党员意识,就要努力做到:工作任务干在前面,险事难事冲在前面,团结合作做在前面,名利地位让在前面。只有加强了自身修养,才能在关键的时刻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我们看到党员母亲把自己在襁褓中的孩子托付给老人,连续几天,在灾区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失去母亲的婴儿;我们也听到党员县长“ 让学生先走,党员干部留下”的悲壮感言。等等这些不胜枚举的例子,体现出了在党员干部身上强烈的党员意识,体现了我党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的修养。

总而言之,党员意识是党员对党的纲领与任务的认同,是在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纪律的认同基础上形成的,是每个党员所应必备的素质。党员意识又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党员意识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特点。因此说,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作为党员,只有提高自己的党员意识,明确党员的基本要求及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 篇二

一是增强党性意识。增强党性意识, 依照党性原则来处理和对待新闻舆论工作, 要求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具有高度的政治原则和敏锐的政治自觉, 具有以服务师生、服务学校发展的自觉, 切实提升高校的新闻舆论水平, 为人才培养提供政治方向和坚定立场, 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对于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 现实中有诸多影响和干扰新闻舆论的因素存在, 工作过程中经常面对各种阻力和困难。但这都不应该成为推卸工作的借口, 都不应该成为忽视新闻舆论工作的托词。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寻找生长点, 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提升引导力, 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战斗力, 从而履行其社会责任的。

三是阵地意识。阵地意识在高校有两层含义, 一是高校本身就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阵地, 二是高校要建设好自身的新闻舆论阵地。高校把握和建设新闻舆论阵地必须紧跟形势发展, 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升自身阵地的传播力和吸引力。要有受众意识, 关心和关注师生的诉求, 搞好供给侧改革。要改变过去“我办你看”的僵化模式, 通过吸引师生参与等多种方法来推进阵地建设, 提升阵地建设水平。

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 还须在上述三种意识的引导下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三种能力。

一是创新能力。首先要抓活动载体创新, 即抓阵地建设创新、抓队伍建设创新、抓工作内容创新。其次, 要充分体现文化的传承创新。积极鼓励师生创新创造, 支持师生自我教育和文化自觉, 要通过对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深度报道和宣传, 营造氛围, 挖掘经验, 让师生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二是融合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 信息传播模式发生巨大变化, 多元媒体建设融合已成为趋势, 微传播已经开启信息传播的“核裂变”时代。高校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适应“微传播”和“泛关联”的新常态, 增强媒体运营和新闻舆论工作的融合能力。

三是外宣能力。要提高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对外宣传能力, 就要牢牢抓住学校的特色、优势和典型人物不放松, 树立学校的品牌, 扩大学校对外形象, 营造学校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深入基层, 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关注师生的生活细节, 聚焦丰富多彩的教学科研场景, 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 及时宣传报道亮点;要把握宣传规律, 注重宣传时效性, 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使媒体在信息的传递中了解学校、宣传学校, 提升学校知名度。

3.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 篇三

一是增强党性意识。增强党性意识,依照党性原则来处理和对待新闻舆论工作,要求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具有高度的政治原则和敏锐的政治自觉,具有以服务师生、服务学校发展的自觉,切实提升高校的新闻舆论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政治方向和坚定立场,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对于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现实中有诸多影响和干扰新闻舆论的因素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面对各种阻力和困难。但这都不应该成为推卸工作的借口,都不应该成为忽视新闻舆论工作的托词。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寻找生长点,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提升引导力,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增强战斗力从而履行其社会责任的。

三是阵地意识。阵地意识在高校有两层含义,一是高校本身就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阵地,二是高校要建设好自身的新闻舆论阵地。高校把握和建设新闻舆论阵地必须紧跟形势发展,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升自身阵地的传播力和吸引力。要有受众意识,关心和关注师生的诉求,搞好供给侧改革。要改变过去“我办你看”的僵化模式,通过吸引师生参与等多种方法来推进阵地建设,提升阵地建设水平。

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还须在上述三种意识的引导下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三种能力。

一是创新能力。首先要抓活动载体创新,即抓阵地建设创新、抓队伍建设创新、抓工作内容创新。其次,要充分体现文化的传承创新。积极鼓励师生创新创造,支持师生自我教育和文化自觉,要通过对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深度报道和宣传,营造氛围,挖掘经验,让师生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进发、充分涌流。

二是融合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信息传播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多元媒体建设融合已成为趋势,微传播已经开启信息传播的“核裂变”时代。高校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适应“微传播”和“泛关联”的新常态,增强媒体运营和新闻舆论工作的融合能力。

三是外宣能力。要提高高校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对外宣传能力,就要牢牢抓住学校的特色、优势和典型人物不放松,树立学校的品牌,扩大学校对外形象,营造学校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深入基层,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关注师生的生活细节,聚焦丰富多彩的教学科研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及时宣传报道亮点;要把握宣传规律,注重宣传时效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使媒体在信息的传递中了解学校、宣传学校,提升学校知名度。

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是个大课题,特别在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新闻舆论工作更具有挑战性,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创新方法,解决新情况,开辟新天地,从而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

4.增强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 篇四

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努力践行,突出“实”、力戒“虚”,精准发力,务求实效。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政治工作,大事小情都要讲政治。做宣传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讲政治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宣传思想战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嘴上说、心里想、实际做的高度一致。具体来说,要在“六个方面”坚持好、把握住:大事上要坚持好,细节上也要把握住;面上要坚持好,点上落实也要把握住;眼前的事要坚持好,长远的事也要把握住;领导机关要坚持好,也要让基层把握住;“关键少数”要坚持好,也要让“大多数”把握住;工作顺利时要坚持好,遇到困难时也要把握住。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进一步注重政治站位,善于从讲政治高度谋划、部署、推动宣传思想工作。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实现全覆盖

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要以问题为导向,既顶天又立地,挺直“腰杆”、补齐“短板”、加固“底板”,把工作深入到方方面面、覆盖到所有人群。

更加重视基层。大调研中普遍反映,基层宣传工作存在常态化和有效性不够等问题,有些工作上面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沙滩流水不到头”。例如,基层宣讲“听不到”与“听不进”“听不懂”同时存在。要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面,广泛动员和运用社会力量,打造一支懂理论、懂群众、会宣讲的宣传宣讲队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

更加重视新兴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兴群体。例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就业人员7000多万人,网络文学作者800多万人,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网络主播等文艺群体大量涌现。要及时将此纳入宣传思想工作“大盘子”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加强服务引导,努力让他们感受党的关怀、认同党的主张、实践党的要求。

更加重视移动端。目前,全国网民8.02亿,其中手机网民7.88亿,微博用户2.4亿,微信用户超9亿。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上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年轻人几乎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处不网。得网络者得天下。要把占领新兴媒体作为重中之重,实施移动优先战略,加强各类新平台终端建设,打通报、台、网、微、端,整合主流媒体资源向端上聚集,推动各类宣传力量在端上发声,不断扩大在移动终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

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不同的人有不同信息需求和接受特点,“大水漫灌”满足不了所有人,需要精准“滴灌”、“靶向”供给。

在“知人知心”上下功夫。读懂人心才能打动人心,弄清差异才能有的放矢。现在,人们在价值取向、利益诉求、行为习惯等方面差异越来越明显。要深入研究不同群体心理心态心情,把握他们所思所需所惑,既要掌握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也要了解少数人的合理需求。坚持时度效,该鼓劲的鼓劲,该引导的引导,该释惑的释惑,该纠偏的纠偏。

在“量体裁衣”上下功夫。坚持分类施策、分层施教,将“大众”细分为不同“小众”,在“广播”中强化对象化、互动化的“点播”,解决好“对谁说、说什么”的问题。比如:对农民,多介绍乡村振兴战略;对教师,多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青年学生,多讲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对新兴群体,多讲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对老年人,多讲老有所为的案例、强身健体的知识;对退伍军人,多宣传退伍不褪色的先进典型。

在“因时而变”上下功夫。告诫我们,“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在精神文化生活上,过去人们普遍关心“缺不缺、够不够”,现在则更加关注“好不好、精不精”。我们提供精神食粮,如果跟不上受众需求变化,“老烧那几道菜”,就会对不上群众“口味”,最终失去群众。要坚持因时而变、变中求新,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艺术

艺术要宣传,宣传更要讲艺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既取决于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也取决于广泛有效的传播。要把握规律、讲究艺术,研究策略方法,多做看不见的宣传,收获看得见的效果,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大主题要小切口。宣传舆论的话语体系、表达方式与社会创新实践、群众现实感受,只有同“纬度”,才能同“温度”。为此,要提高议题设置能力,让设置的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无论是议题选择,还是选题策划,都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反映百姓心声,多报道平凡故事,多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提高宣传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思想性要故事化。故事是思想和精神的最好载体,最有吸引力。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更好地理解和认同社会主流思想。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不要概念化、固化、庸俗化,巧妙运用介入式、嵌入式等方法,把我们想讲的和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引起受众共鸣共振。

有意义要有意思。有意义体现于思想和价值,能够启迪人;有意思体现于技艺和手法,容易抓住人。上乘的宣传和作品,一定是有意义与有意思的无缝对接,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想立起来、精神强起来。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更有意思,要坚持内容为王、创意制胜,既打造好看的“皮囊”,更铸就有趣的“灵魂”,力戒“博眼球”,着力“动人心”。 长远事要久久功。区别于盖楼、修路等有形建设,宣传思想工作是无形建设,建树的是理想信念,建构的是精神家园。为此,既要就事论事,更要就事论理、以事明理。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等不得、慢不得,也急不得、慌不得。要有韧劲、长期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或认同主流价值观,不能“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强化担当作为

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四个前所未有”: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改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越是面临艰巨任务,越是需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宣传思想战线要切实把使命任务记在心里,把光荣职责扛在肩上,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当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挑山工”。要大力弘扬“四种精神”:一是敢于斗争精神。以战士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二是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照搬照抄,避免“大水漫灌”。三是改革创新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创造性解决时代发展、实践深化提出的新课题,让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机活力、跟上时代步伐。四是奋斗进取精神。不断增强把握正确方向导向的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能力、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能力、加强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以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干出更多漂亮活。

【思想宣传范文】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制度)牢牢立足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以人民为中心融入制度设计和执行各个层面、每个环节。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中国制度的一条主线,集中彰显制度优势,蕴含强大治理效能。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制度优势,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从而切实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形成党的领导这一中国制度的最大优势,源于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而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中国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有力提升了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升。这突出表现在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等方面,更表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正是由于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彰显出独特优势。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党的xx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现实地、具体地体现到党和国家各方面治理活动和工作中,体现到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从而广泛凝聚起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越来越健全,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日益充分的发挥,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治理效能。

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样一套制度安排,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围绕政治建设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政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释放强大治理效能。例如,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凝聚起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健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着力建设多层次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和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等。这一系列举措,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良性互动,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思想宣传范文】三

中国之所以能办成许多国家办不了的大事,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势是在长期实践中得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济极端困难、技术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封锁等严峻条件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研制“两弹一星”、勘探和开发大庆油田等,办成了一系列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国家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勇于冲破传统模式束缚,继续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战胜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xx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凸显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推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持续跃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

新时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做到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更加突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比如,截至20xx年底,全国还有约3000万贫困人口,到20xx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相当繁重。又如,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问题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坚持和完善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集中全社会力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需要进一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切实将这一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离不开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基础。为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我们党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个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有力提升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5年多来,我国实现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这一系列重要举措,让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转化为强大治理效能,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挥。

【思想宣传范文】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最近,又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为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为全面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基础支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指示批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湖北、山东考察时,对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最近,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之际,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以实干促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规划先行,分类推进,加大投入,扎实苦干,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要求明确,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乡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全面贯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农村的创新实践,在我国“三农”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感悟深厚“三农”情怀,准确领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贯彻落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的重要指示,必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到党的领导、规划引领、投入保障、督导考核和农民主体上。

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落实到位。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明确要求,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凭哪一个或哪几个部门就能干得了的。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尤其是县委书记要作为第一责任人,把乡村振兴变成一把手工程。

把规划先行落实到位。乡村振兴必须规划先行,这是一项重要原则。当前的乡村建设,决定着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村庄风貌。今后,随着村庄发展,一些中心村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人口和资源集聚高地,一些特色村、历史文化名村会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和招牌。应坚持有重点有区别搞建设,避免造成混乱无序和巨大浪费。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在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

把资金投入保障落实到位。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就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补上乡村建设发展的多年欠账,光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远远不够。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下决心调整城乡要素配置结构,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抓紧研究制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用于“三农”比例的政策文件。推动将跨省域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调剂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开投融资渠道,引导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把督导考核落实到位。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必须用好督导考核这个利器,建立责任清单和工作台账,定期开展跟踪评估和专项督查,把督导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层层压实各地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推动县级党委、政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落实到位。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改革开放40年来的很多改革成果都是由农民创造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仍然要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充分依靠农民群众。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20xx年)》,全面部署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紧紧围绕“五个振兴”重点任务,积极动员全党全社会形成合力,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围绕促进产业振兴,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农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拓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坚持将乡村产业放在乡镇和村,把产生的效益、解决的就业、获得的收入留在农村,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同时,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2万亿斤水平。

围绕促进人才振兴,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农民老龄化、农村缺人才和留不住人的问题愈发突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就地培养,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创新,让各类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农村广阔天地发挥作用、大展身手。

围绕促进文化振兴,加快建设现代乡村文明。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孝老爱亲、扶危济困、诚实守信、邻里守望等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提振农村精气神的宝贵财富。近些年来,少数农村地区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盛行,有的地方农村黑恶势力、宗族势力抬头,严重影响了乡村社会风气。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乡村真正成为具有乡土气息、传承乡村文明的幸福家园。

围绕促进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当前,城乡差距大,除了体现在收入上,还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特别是公路、通讯、教育、医疗等方面欠账较多,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凸显。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认真总结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建设适应现代生活、体现乡土风貌、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

围绕促进组织振兴,不断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这些年,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和社区形态不断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农村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进乡村组织振兴,要坚定不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厚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思想宣传范文】五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如何充分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时代课题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去解答,时代责任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扛肩上。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瓦特等英国科学家、工程师在蒸汽机领域的创造性贡献,直接推动英国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由于在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自主创新前列,美国在20世纪初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历次重大科学技术进步无不重塑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跨越式、颠覆式的创新成果。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一个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就很难跻身强国之列,也很难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有大的作为。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兵器行业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摇篮,兵器技术是国家核心技术,关乎国家安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遏制我国兵器行业发展,对武器系统性能设计、火炸药等关键核心技术都实施最严格的出口封锁政策。因此,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除了自主创新,别无他途。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无论是从基础研究投入总量来看,还是从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例、企业投入占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看,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要坚持自主创新,就必须强化基础研究,破解重大基础技术难题,夯实自主创新的基础。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下好“先手棋”,既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又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还要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建设中去。

5.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 篇五

在新常态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投资驱动发生变化,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企业中,工会是维护员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组织部门,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也需要积极优化创新传统工作思路,增强自身活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次研究对增强企业工会活力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明确当前企业工会工作的现状,采取科学化的策略为增强企业工会活力提供指导。

企业工会是员工的家,也是维护员工权益的重要组织机构。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工会组织可以密切员工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有效推进群众工作的开展,并为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新常态的环境下,企业面临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影响,企业员工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理念,这就给企业工会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必须要提高对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科学的措施增强企业工会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一、增强企业工会活力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企业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对于工会,其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要依据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服务,注重企业的发展,保证其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同时中民主权利的实现,尊重、倾听企业员工的意见,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基础。此外,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从源头处理各种矛盾问题,保证企业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

其次,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对于企业工会而言,维护广大员工合法权益是其基本任务和要求,也是工会立足整体,保证员工队伍稳定、企业政治稳定的必然需求。增强企业工会活力需要注重倾听员工的呼声和想法,帮助、关心困难员工,保证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同时,建立集体合同制度,通过员工代表大会、平等协商等方法维护员工的政治、经济、生存等权益,使员工的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

最后,全面提升员工队伍水平。企业工会是具有活力的,有助于强化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平。为建设高水平的员工队伍、实现员工的全面进步,必须要做好员工的素质教育。增强企业工会活力要注重强化员工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积极引导和激励员工,让其主动强化自身素质。同时完善制度建设,约束、规范员工行为,让其时刻谨记自己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同时,建立多样化的活动平台,使员工有机会接受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所以,增强企业工会活力对于员工队伍水平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

二、企业工会工作的现状分析

如今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的劳动关系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工会代表的是企业员工的利益,在维护员工权益方面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一作用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但就目前企业工会的工作情况而言,还存在着活力不足的问题。

首先,企业工会职能发挥不到位。新常态下,企业改革日渐深入,工会组织也应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员工的理想信念,维护其合法权益,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难题,逐步强化企业的凝聚力,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奠定坚实的基础。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工会没有将自身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如当前企业体制机制与新型劳动关系不相适应,存在突出矛盾,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到位。再如享乐、拜金主义之风盛行,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心理产生落差,工会在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时力不从心。

其次,工会干部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存在不足。工会干部在工作中是需要具备较高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并且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能够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等。但就目前企业工会干部人员的素质能力进行观察,专业化水平不足,一些干部存在多岗兼任的情况,人员存在很大流动性,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不高,在与员工解除时无法将自身价值作用发挥出来,导致工会工作活力不足,遇到问题后无法快速顺利地找到解决方法。

最后,企业工会工作的形式、内容与新时期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如今社会发展变化速度极快,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生活等,传统工会活动内容、方法等显示出明显的滞后性。工会工作依旧是开会宣传、检查督导、评价考核等],新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特别是员工关心的法律维权等工作缺少有效的解决方法,员工对于工会活动的兴趣不高。

三、新常态环境下增强企业工会活力的有效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保证员工权益

企业的工会工作就是从客观角度出发,科学处理一些难度大、任务重、人员少的业务,而为使这一工作有序开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工作机制作为保障,从而维护员工权益,提高工会工作活力。要健全工作机制,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适当的对内公开企业的各项业务信息,并完善职代会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让员工公开地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与管理中,使民主管理、监督得到有效落实,保证员工具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工会的活力,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其次,完善员工保障机制。健全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制度,依据平等协商制度让香菇人员履行、签订集体合同。同时依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合同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合同内容与员工切身利益、企业生产实际相联系,从而更好地增强企业工会的活力,使其企业发展中贡献力量。最后,要完善工会评判机制。旨在让企业员工科学评价工会工作情况,将员工的意见想法作为评价的基本标准,转变过去企业领导自我总结和自我陶醉的现象,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为工会活力的增强提供支持。

(二)优化工作方法,激发工会活力

对于企业工会工作而言,要想其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做好创新。新常态下,为增强企业工会活力,要对工作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坚实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开拓进取,转变不合理的工作方法。工会工作要认真听取、总结员工的想法,为员工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使真正有价值的意见被融入工会工作中,防止形式化情况的出现。而且在工会工作中要积极发挥大数据、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技术优势,利用网络平台维护员工权益、办理相关业务和提供政策咨询,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信息及时更新,为员工的线上学习提供便利。同时建立企业工会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并开发移动客户端软件,科学的经营管理,使线上与线下密切结合,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将信息推送给员工,更加便利、快捷的帮助员工维护权益,使企业工会的活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当前,企业工会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还应积极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立足自身整合党政重点、员工关心热点问题,探索出适合企业工会发展的道路和工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要突破传统工作限制,找到新的、具有企业特点的东西,让工会逐步朝重点工作方向发展,引用先进的思想理念,减少对工会工作不利的因素。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工会工作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作为企业工会要重新认识自己,对工作体系进行重建,明确企业员工特点,创新满足企业员工需要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使工会工作更加有效,使企业改革有明确的方向,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贯彻。

(三)调动工会作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组织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有助于工会作用发挥,并顺利增强其活力。员工参与活动时能够使其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并密切与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间的情谊,对于提高员工积极性、创造性也是极为有利的,使企业凝聚力得到明显提高。如为使工会作用得到发挥,企业可以建立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所、设施,如电子阅览室、体育活动室、网络娱乐活动室等,使员工的生活、文化需要得到满足。此外企业中建立的工会福利小店、餐厅和卫生室也能够使员工享受丰富的业余生活,强化工会活力。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员工开展创新技术活动,如举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此外,还可以开展建家活动,让企业工会成为一个温暖的家,员工能够从中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暖,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增强工会活力。

(四)强化工会干部素质,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为提高企业工会活力,有序开展工会工作,工会干部的素质水平提升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作为工会干部,政治素养是最基本的,将直接通过政治、思想等方面反映出来。所以工会干部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地位,做到为人民服务,帮助员工解决疑难问题,形成良好的人格形象。同时企业工会干部要积极学习,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为工会工作的创新奠定基础。提高业务水平,把握工会动态,站在大局角度明确工作方向,将工会工作与企业发展的中心相结合,使工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工会干部在工作中要认真探索工会工作的规律、特点,促使工会工作日渐规范,明确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并顺利实现企业各方面效益。

四、结语

6.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 篇六

汤河水库管理局 离退党支部 刘淑君

我局现有离退休人员36466人,其中:离退休老党员5941人。离退休党支部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离退休党建工作的12号文件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切实加强离退休党建工作,结合党建工作,广泛开展了创建学习型老年支部活动,促进了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上台阶。抓学习,以新的理念保持思想常新

严格要求自己,坚定一个信念,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奋斗到老,这是汤河水库离退办党支部全体老同志们的优良传统。每次局里组织大型活动,离退休老同志都热心参与,其中离退党员占参加学习人数的92%。离退休党支部坚持把每月的15日确定为集中学习日,现已成为惯例。通过集中学习,同志们全面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的政策方针以及老年健康保健知识。去年5月份以来,支部着力组织老同志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以人为本、甘于奉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文明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构建绿色、和谐、小康汤河的情结。支部的学习得到了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局党委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方便老同志集中学习和开展活动,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局党委仍然安排了适当的活动经费保障老同志学习的需要,为每个老同志订阅了《老年人》、《自我保健》杂志,并组织老年同志参加辽阳市总工会组织的老年课堂。

不懈的学习让老同志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使老同志做到了“政治坚定”。在我国南方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等地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时,在局里还没看着捐款之前,老同志就纷纷来到局里捐款捐物,体现了一名老党员对党的无限热爱。

强党建,以新的机能优化组织工作

一是班子建设与时俱进。支部班子是老干部的“导向仪”和“牵引器”,配置好支部委员是加强支部建设、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关键。局党委非常重视支部的党建工作,把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列入了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老龄工作领导小组,由纪委书记全面负责。党支部每月主动向局党委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和活动开展情况。每年“七一”、“老人节”期间和年初岁尾,局主要领导都要参与离退休党支部的活动,听取老同志的意见。支部按照党的组织条例,根据工作的实际及时按程序进行换届,对支委班子成员进了增补和改选,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补充新的血液,将同志们公认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党性观念强、群众威望高的老同志推举担任支委重任,大大提高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得老干部工作有了核心,活动有了中心,建言献策有了主心。

是组织制度健全落实。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支部不断健全完善了各项组织制度,现行的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工作通报制度、党员管理和缴纳党费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在支部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支部除每月按期坚持学习外,每年召开交心通气会

和党小组会不少于4次,向局党委汇报工作不少于4次,支部书记向全体党员通报工作不少于4次。

三是支部活动有声有色。近年来,离退休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进一步得到加强。老同志每年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冬训民主评议,坚持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充分运用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支部还因势利导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支部老年门球队多次参加辽宁水利系统、老年体协组织的门球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国老年风筝比赛中,支部老党员获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水利系统书画比赛和扑克赛、象棋赛等娱乐性比赛中,局离退休支部老同志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筑平台,以新的载体实现老有所为

老干部既是“智囊团”,也是“参谋部”。根据老干部的身体实际,本着量力、自愿的原则,局党委坚持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努力为支部老同志发挥余热构建平台,鼓励引导老同志以离退休党支部和其他“老”字号组织机构为依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有利于发展的各项活动,让老同志在有益的活动中实现老有所为。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离退休党支部鼓励老同志贡献余热,实现银发人才的“二次开发”。有4名老党员上来老年大学,支部党员姜波同志常年坚持写作,从2007年起,参加《汤河水库志》的主编工作,2009年,《水库志》正式出版,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杨元良同志坚持多年作画,他的画在社会小有名气,并开了自己的画展。退休职工罗远凤 “夕阳不落红似火,与时俱进

立新功”。退休后他却又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主动担任了汤河地区老年活动中心的管理工作,工作积极,任劳任怨,从不计较报酬。

树榜样,以新的面貌营造和谐家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支部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把发扬集体主义和奉献主义精神作为推动党党建工作的动力。这些年来,支部老同志坚持身体力行,发挥了六大表率作用:一是坚决执行上级党委的决定不打折扣的表率。对上级党委作出的决定,支部坚决执行,并且想方设法协助做正面说服教育的工作,而不是给在职领导出难题、设卡子。二是为老同志优质服务的表率。老同志节假日补助发放等工作,全部由支部成员主动承担,挨家挨户送达,这些年来没有出一点差错。三是作风正派的表率,即做到保持晚节。支部老同志积极配合上级党委工作,不给领导添乱,努力维护大局稳定。近年来,全体老同志无一例违法上访,无一人违法违纪,无一人参加非法组织活动。四是工作作风务实的表率,对上级党委交办的事项,按要求予以完成,从不搞空架子。五是学习最勤的表率,即年老不忘学习,年高更应学习。六是思想最新的表率,即及时吸纳新的知识,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时刻以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离退休党支部注重自身实际,发挥支部的政治先导作用,以党建促发展、以示范带全盘,是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展的先决条件。老同志倍感时光与机遇之宝贵,深明责任与使命之重大。为了全局的水利建设,他们愿意,也乐意为曾经为之奋斗的事业再添一把柴,再尽一份责任,并将进一步创新党建理念,稳中

7.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 篇七

企业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大雁集团公司王洪波

当前,企业管理日益人性化、文化化、技术化,对于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成为企业党组织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结合我多年在煤炭企业从事政工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视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企业基层党组织在改革发展稳定和生产经营建设的各项任务中,较好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与新的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是:

1.活动内容老化。一些党组织日常组织生活内容缺乏吸引力,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的要求。

2.支部作用不明显。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在施工生产、经营管理中充分体现出来,工作无特色,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

3.工作方式陈旧。传统的“三会一课”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随意性。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三会一课”制度,执行率较低。

4.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同志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重经营生产,轻党务工作的现象。

二、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缺乏思路和办法,不能为职工

1生产经营提供有效服务;二是部分党员干部不善于用新方式去服务职工,带领职工发展生产,习惯于强迫命令、行政干预;三是有的企业不能正确认识政工部门的作用,正确评价党务政工人员的价值,思想政治工作被认为是“虚”的东西,政工岗位被认为是“打杂”的工作,因而在企业的政工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影响;四是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缺乏物质保障,无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自然党组织的威信就易降低。

三、积极探索增强企业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加强和改进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着眼于服务工作大局,着眼于推动创新发展,从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三支队伍要建设好

第一,建设好党员队伍。广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成为企业各项工作中的骨干和改革创新的先锋,成为宣传引导和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前进的模范。第二,建设好干部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把培养教育、选拔、考核、任用、管理、监督等有机统一起来,建设一支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团结干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奋发有为的高素质的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者队伍,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第三,建设好人才队伍。要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协同行政为各类人才提供工作科研条件和给予优惠待遇,激励他们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施展聪

明才智,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二)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强化

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有效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特别是国有企业,企业的职能和性质决定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只能加强。一是通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作为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职责和基本途径。党组织要不断提高参与决策的水平,围绕企业经营发展、企业改革、人本管理、队伍稳定等重大问题。决策前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员、员工和各有关方面的建议,充分沟通,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决策中充分酝酿讨论,集中集体智慧;决策后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发动党员团结带领员工认真落实,确保决策正确执行,取得成效。二是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围绕“四好”班子建设,通过企业领导班子作风的转变带动中层干部作风的转变,通过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职工群众作风的转变。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始,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在认识和行动上,要敢于突破一切落后于实践的、不合时宜的观点和做法。

(三)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围绕中心工作不放松

企业党组织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心来展开,而不能脱离这个中心“就党建抓党建”。要通过抓好自身建设,引导、组织和依靠广大党员,带领职工群众打好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攻坚仗,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也只有这样,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才有了与

生产经营相结合的实际存在的“点、线、面”。

(四)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组织自身建设要创新

企业的党组织,理应成为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先导,落实到搞好企业上,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管理为龙头,不断深化改革,加快思想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体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一是在党员权利义务的处理上,要克服重党员义务,轻党员权利的问题,确立党员权利与义务并重的观念,切实维护和保障党员权利,发扬党内民主,努力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切实监督,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是在党员管理与服务上,要克服对党员要求多、监督多、检查多,关心少、服务少的问题,重视党员的合理愿望和要求,确立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切实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三是在党员教育上,要处理好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的关系,克服和解决日常教育多、集中教育少的问题。

四是在党组织开展活动质和量上,要克服重形式,轻效果、重数量,轻质量、重开会传达文件,轻党员参与互动,党内生活不活跃的问题,使党的活动紧贴企业实际,与时俱进,寓教于乐,保证党支部的活动灵活多样,效果明显。

五是在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上,要克服重经济工作指标,轻党建工作指标的问题,做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一起确定,任务一起布置,工作一起考核,奖惩一起兑现,把促进本单位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建设取得的成果,作为最终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准。

六是每个支部都应成为带领党员、职工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堡垒”;每个党员都应以勤奋的工作、科学的态度、较高的专业技术,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新的业绩,时刻走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前列。

(五)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全员素质提升是保证。

职工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效果。一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增强员工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激励员工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创造力。二是致力于把领导班子建设成“学习型班子”,把各基层单位建设成“学习型团队”,把企业培养成“学习型企业”。三是广泛深入开展多层次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使企业精神文明层次不断跃上新台阶。四是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佳结合点。五是企业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和职工思想实际的新变化,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改革、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六)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关心职工利益是根本

党组织要始终把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定期听取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其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各自的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正确认识和处理员工满意与依靠员工的关系,通过培育满意的员工,向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办出优秀的企业。工作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自主要求,把职工的愿望作为推进工作的动力,带领、引导和依靠职工群众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从而调动起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搞好企业多作贡献。

8.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 篇八

效性

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形势下,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说服教育和理论“灌输”,而要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和新变化,认真对待,深入研究,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途径,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不仅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课题,也是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

有效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空白的年代”,有人这样形容我们所处的这个 “言说时代”。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社会舆论多层次。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崛起和普及流行,深刻改变了社会的舆论生存机制和传播机制。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现实,犹如一个巨大的充满争鸣的舆论场,一方面,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则为思想政治工作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越是在各种观点高强度集散的情况下,越能凸显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展开。要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引导广大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形成积极的、客观的、全面的、理性的、成熟的认知与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紧密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涉及民生、民主、公正、和谐等方面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和拥护程度。比如就业、楼市、油价、医疗、教育等,都是当前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民众的基本生活,与民众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应该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实际结合的“契合点”。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的放矢,必须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关注这些问题,并正面阐释这些问题。如果掩盖或者粉饰这些问题,高唱凯歌,满篇大话空话套话,尽管讲得天花乱坠,也是徒劳,还会让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如果脱离现实,回避热点和难点问题,无的放矢,隔靴搔痒,也不能使干部群众入耳、入脑、入心。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用审慎的态度和理性的观点去解答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根据,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增强信心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积极征求并采纳干部群众对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政策措施的合理意见与建议,真正把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统一起来。

注重实现人的内心和谐。当前,我国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没有的阶段性特征,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现代化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或者说当一个社会正在急剧转型时,不仅社会问题频繁发生,而且心理问题也大量凸显,尤其是经济改革导致的利益多元和利益分化,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种种不平衡和浮躁,往往处于亚健康的压力状态之中。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建立人内心的和谐作为一项根本性工作来抓,这也应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着力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时代特色。人文关怀侧重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在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时,着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让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占据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文化活动调节情感、愉悦身心的独特作用;心理疏导侧重解决人们的心理障碍问题,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鼓励人们用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境界,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两者相辅相成,既见物又见人,形神兼具,把解决人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人的内心和谐。

9.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要增强三种意识 篇九

树立“八种意识”

做好新形势下党委办公室工作

党委办公室作为党委的中枢机构,要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牢固树立“八种意识”,着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一、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要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这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关键。党委办公室工作人员,不论担任什么职务,不论处在什么岗位,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党委工作大局。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认真研究发展的规律和政策,落实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推介发展的经验和典型。要围绕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主动超前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力求调研到关键上、参谋到点子上、服务到决策上。要强化发展大局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自觉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具体工作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当好参谋。

二、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

办公室工作无小事,政治性、原则性很强。这就要求办公室的同志必须始终做到政治信念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政治意识敏锐。要教育引导办公室工作人员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自觉维护党委办公室的形象,始终注意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使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上级精神和党委要求。要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善于把领导的决策转化为工作目标,并用以指导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各级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

三、要牢固树立学习意识。

学习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基础。党委办公室要努力培养学习型干部,打造学习型机关。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党性修养,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吃透精髓要义,把握科学内涵,加深对新思想的理解。要拓宽知识面。办公室人员要广泛学习市场经济、金融、科技、法律、历史和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等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力求系统一点,学深一点,学精一点,使之都成为“多面手”、“杂家”和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促进工作人员练就“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的本领。要做勤奋好学的典范,抢先掌握新知识、新本领,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运用新方法、新措施,以学习的主动赢得工作的主动。要持之以恒,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理念,刻苦学习、埋头苦干,切实提高做好办公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党委办公室所处的地位和所承担的重要职责,决定了办公室每个岗位、每个同志的工作责任都是重大的。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以事业和大局为重,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发扬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精神,切实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做到工作认真、态度端正、处事果断,在任何人面前、在处理任何事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确保工作万无一失。要始终保持平常心态,不患得患失,不心浮气躁,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拉得出,用得上,干得好。

五、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勇于创新是时代的命题。办公室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各级党委办公室保持活力、提升水平的内在动力。要开拓新思路,掌握新办法,运用新手段,推动各项工作的创新,使办公室工作更加贴近党委的中心工作,更加贴近领导的要求,更加贴近基层的实际,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的需求。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党委办公室要主动参与、超前服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服务党委决策上有新作为;要把握全局、加强沟通,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在形成工作合力上有新局面;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发挥督促检查作用,在推动党委决策落实上有新成效。要不断提高参谋服务水平、综合协调水平和督查落实水平。

六、要牢固树立效率意识。

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是党中央对各级党组织提出的基本工作要求。党委办公室要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价值,在有为中争取有位,就必须树立强烈的效率意识。办事、办会、行文、督查要反应快捷、行动迅速、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努力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力争在最短时间、用最快的速度,优质高效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要时刻关注和把握重点工作,做到早介入、早思考、早研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要增强时间观念,始终保持工作的快节奏,坚决杜绝那种“一慢、二看、三等待”和互相推诿扯皮的不良现象,提倡“有事就办、急事快办”的工作作风,强化雷厉风行的效率意识,营造严谨求实的工作氛围,真正把办公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七、要牢固树立团结意识。

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党委办公室每位同志都必须团结一心,通力协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把办公室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一个上下政令畅通、内外协调畅通、内部配合畅通的集体。要注重思想锻炼、性格修养和感情交流,培养豁达的性格、宽容的精神,树立谋求和谐的理念,主动沟通,勤于沟通,维护好班子之间、部门之间、部门与外界之间、同志之间的团结。要与人为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能吃亏,能宽容,能公正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别人和自己,真正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地完成好工作任务。

上一篇:小白兔的童话故事下一篇:读孙子兵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