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广告赏析

2024-11-04

中国公益广告赏析(共11篇)

1.中国公益广告赏析 篇一

1. 人人担当,中国梦圆。

2. 全民同心携手,共筑伟大中国梦。

3.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谱写绵中教育新 篇章,深入贯彻精神实现中华民族腾飞梦。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梦。

5. 勤奋耕耘,绵中精神铸就绵中梦;潜心探索,教育智慧催开教育花。

6. 努力拼搏,炫出青春少年靓丽风采;执着追求,实现有志学子高远梦想。

7. 凝心聚力抓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

8. 凝心聚力成就新梦想,继往开来续写新 篇章。

9. 凝集中国力,实现强国梦。

10. 梦想在心,使命在身。

11. 梦起少年心,圆梦中国魂。

12. 梦成于道,梦成于能,梦成于干,梦成于德。

13. 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

14. 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一员。

15. 率先开放,赶超发展,奋力打造河北沿海经济增长极。

2.中国公益广告赏析 篇二

笔者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力图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国公益广告网是由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委员会主办的, 其作品库是各子集征集, 传播公益广告作品的储存平台[1]。所以作品的储藏量很大并且也有一定公信力的保证。笔者从作品库中寻找到2000年以来167个以弱势群体为主公益广告作为总体 (这里弱势群体的定义包括经济性弱势和生理性弱势两种[2]) , 然后用随机数字表从中抽出35个样本, 同时对于公益广告内容进行了编码, 最后用SPSS16进行了数据分析。

一、公益广告内的弱势群体形象

(一) 以儿童弱势群体为主, 形象单一, 表面上的生理性弱势, 实际上的经济性弱势

如表1所示, 儿童弱势群体在所有的弱势群体中占有54.3%的比例, 实际上大部分公益广告之中出现的很多都是儿童弱势群体, 而其他的弱势群体, 特别是以经济性弱势为主的农民工却只占有2.9%的比例, 在公益广告中几乎很少看见。其他的经济性弱势群体, 如贫困农民、失业者都没有直接地出现在这些公益广告之中, 这就造成了公益广告之中的弱势群体呈现出强调生理性弱势, 而忽视经济性弱势的状态。但是, 笔者深入分析发现, 实际上儿童的弱势地位, 并不是如表面上看来是由儿童各式各样的生理弱势所带来的, 如表2所示, 在所有出现的儿童的形象中, 有9个广告中的孩子都是以贫困形象出现。就广告的符码而言, 他们的弱势地位是由他们生活的环境和服饰表现出来, 这些符码都并非为了突显其在生理上的不足, 而是为了强调这些孩子在经济地位上的弱势, 而这种经济上的弱势包裹在孩子生理弱势的外衣之下。相比较而言, 成人弱势群体在公益广告中的形象极其单薄, 首先, 成人弱势群体在公益广告中的比例只有45.7%, 其中还都是以生理性弱势的群体为主;同时, 在成人形象的公益广告中还有以儿童形象为主的广告。以儿童弱势群体为主的广告只有19个, 但是以儿童形象为主的广告却有26个, 也就是说, 很多成人弱势群体的广告也选择了以儿童作为主角。除此之外这样造成了公益广告中大量充斥的是儿童群体, 似乎只有在生理上处于弱势, 同时又存在经济弱势的儿童才能博取大众的同情。

除此之外, 由于儿童形象大幅度地被应用, 对于弱势群体自我价值观的体现不足, 在35个样本广告之中, 只有6个广告既针对主流群体又针对弱势群体本身, 只有1个广告仅针对弱势群体。广告在强调弱势群体需要关爱和保护的同时, 是不是丢失了对于弱势群体自身自强自立精神的强调, 这种以弱势群体自身发出的声音不应该是儿童式的“我要什么, 我希望什么”, 而应该更多的是“我现在拥有什么”, 所以鼓励更多的人去追求, 去拥有的价值观却很少出现。弱势群体生理上的弱势和经济上的弱势如果延续到精神上的弱势, 那么就无法形成向上流动的力量, 改变现有的弱势地位。

(二) 警示性的公益广告少, 模特种类偏向明显, 旁白性别特征明显

我国大部分公益广告采取的方式都是以情动人, 如表3所示22个广告中有19个都是积极的情感诉求, 只有3个是理性诉求的广告, 根本没有消极的情感诉求的广告。虽然消极的情感诉求在广告中用的并不多, 但是不能否认其在广告说服中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公益广告中, 更有利于受众意识到公益的重要性。与之相比, 香港、台湾地区, 还有其他国家都有利用消极的情感诉求, 营造警示性氛围, 达到公益宣传的目的。例如, 2003年台湾获得龙玺广告金奖的一则广告, 就利用牛奶杯的倾倒, 地面上血液的流淌, 以及儿童歌唱两只老虎戛然而止的声音, 构造出了儿童受虐事件的氛围和场景, 其中没有儿童的出现, 只有字幕解释现实中一个孩子因泼翻了牛奶杯而被打至颅内出血的悲剧。这样的广告虽然存在一定消极的情感诉求, 但是却更加发人深省, 振聋发聩。理性诉求在公益广告上的应用, 也能形成对于主流群体的心理契合点, 达到宣传的有效目的。而实际在公益广中理性诉求也并不少见, 这对于提高公益广告的宣传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在弱势群体的公益广告中, 成年男性的形象极少出现, 如表4所示在35个广告中以成年男性为主的公益广告只有4个。同时, 在旁白的运用上男声的旁白有9个, 而女声旁白却有14个。弱势群体公益广告的宣传上似乎有意无意地弱化了成年男性的形象, 这就使得弱势群体公益广告构筑的世界中似乎很少有男性出现, 即使出现也是以陪衬形式, 很少有对于成年男性弱势群体的表现, 这是不是也形成了对于弱势群体性别上的差别待遇。而即使在声音的表达上, 男声的旁白也处于劣势, 公益广告的旁白似乎更加青睐于女性的声音。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研究表明在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上, 女声旁白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所以这种所谓的声音偏向是广告制作者不自觉的偏向行为, 同时也是广告长期刻板印象积习所产生的刺激反应。例如, 有心理学的学者对于广告中的刻板印象做过实验研究, 研究发现被试在无意识层面认同将男性和“科学性、生产性、权威性”产品、女性和“生活性、消费性、服务性”产品相组合出现在广告中[3], 于是这样的刻板印象也感染到了公益广告的表达, 使得其中男性弱势群体表达缺位。

二、中国实际上的弱势群体的结构与广告中的弱势群体比较

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称, 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 2011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 比上年增长4.4%[4]。而据《中国儿童福利基政策报告2011》中指出全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5]。不可否认的是留守儿童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但是留守儿童的出现, 与农民工的急剧增加脱离不了关系。如果只强调留守儿童的出现, 而忽略农民工这个庞大弱势群体, 似乎是有些不合情理的。而且近些年农民工所面临的工资待遇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问题, 都是公益广告应该予以反映, 引导正确价值观的问题, 其中一些问题的解决, 也是解决儿童贫困的根本方法。而在公益广告的运作中, 公益广告中的弱势群体似乎呈现单一化趋势, 把孩子们形象地塑造成了公益广告弱势群体的最佳对象, 而实际上由于父母的经济性弱势, 导致的孩子经济性弱势结果的逻辑, 在公益广告中并不存在。给孩子捐助爱心包裹, 捐助食物和水, 都只能解决一时之需, 而这些爱心不能成为孩子长久为之生存的依靠。相反, 由于公益广告对于儿童形象的过分强调, 导致各种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为了建立正面的形象, 就加大对于儿童公益的宣传, 形成各种“衣加衣爱心活动”、“爱心午餐计划”等等活动的强调, 这样的不断强调就更加阻碍了公益广告弱势群体多元化的发展。城市下岗职工、贫困农民等这些在经济上是弱势的群体, 比例巨大, 却被忽视了。公益广告的全部弱势群体空间都被生理弱势群体所侵占, 而反映出来的公益价值观也都是以爱和照顾为主, 而社会上较为现实的由于经济弱势、文化弱势、甚至生理弱势导致的歧视和不公正现象却被为孩子们造房子、画色彩等童话故事所掩盖。这样的弱势群体形象是残缺的, 是用虚伪的善良在掩盖现实的残酷。

而在实际从近两年对于弱势群体, 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的研究之中, 有学者已经发现在农村由于相同年龄段性别比的失调, 收入低微, 婚姻挤压等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实际上在农村出现了男性相对比女性弱势, 非婚人群比在婚人群弱势, 非流动人员比流动人员弱势, 28岁以下人群和50岁以上的人群比28-50岁人群弱势, 中、西部人群比东部人群弱势的状况[6]。综合来看, 在农村存在的大批弱势群体中, 处于弱势显现最严重的, 可能就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非婚男性, 而这一部分面临着众多问题的弱势群体却根本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也没有公益广告对他们的形象和生活的苦难予以反映。恰恰相反, 公益广告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对于成年男性形象的应用, 造成了男性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不受关注和重视, 这样又加强了公众对于男性强势的刻板印象, 使得社会上对于男性弱势群体的包容和关注也无法得到现实地提升。对于老人、女性弱势、残疾人群体的关注上也还是着力在生理上的弱势, 对于其经济上的弱势, 工作机会的不平等, 现实的歧视等等问题涉及也非常稀少。相比之下, 香港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显然要高于大陆, 特别是由政府发行的一些公益广告, 很多都涉及经济上残疾人与主流群体相比不平等的现象, 并要求大众主动放弃歧视, 而且在广告形象的选择上, 也更加多元化, 会充分考虑到男女形象出现的比例。

公益广告追求的是公共利益, 倡导的是人文关怀。但在实际的研究中却发现, 我国的公益广告所呈现的弱势状况, 更加追求的是对受众心理的靠近, 尽量创造出受众想象的弱势群体形象, 用纯洁的孩子遭受的贫穷、苦难来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而对于实际上大比例的弱势群体, 如上文所说的农民工群体、农村失婚男性等现象却闭口不谈。公益广告究竟是美丽的童话, 还是引导人们改变现有不公平、不道德现状的指明灯, 究竟是应该选择对于受众刻板印象的再复制, 还是应该勇于打破现有的框架, 真正地反映弱势群体现在真实的状况, 倡导真正的真善美。

三、结论

我国公益广告对于弱势群体形象的建构, 在形象上呈现儿童形象为大, 成年人形象单薄,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现状。而我国弱势群体结构现状是农民工群体、失业人员、贫困农民和残疾人、老年人四大部分组成的, 其中中西部的农村失婚男性也是出现的新型弱势群体。公益广告忽视了大部分经济性弱势群体, 而扩大了只占有其中一部分的生理性弱势群体, 造成了公益广告中弱势群体形象上的失调, 使得公众无法获得正确全面的弱势群体形象, 并且加深了公众对于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的刻板印象, 同样也减少了社会大众对于实际上占大多数的经济性弱势群体和其中的男性弱势群体的理解与包容。

摘要:本文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 对于公益广告中的弱势群体形象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我国公益广告弱势群体形象:1.广告中以儿童弱势群体为主, 形象单一, 表面上的生理性弱势, 实际上的经济性弱势;2.警示性的公益广告少, 模特种类偏向明显, 旁白性别特征明显的两个特点。并与我国现存的弱势群体结构予以对比, 发现公益广告中的弱势群体形象与实际状况有一定的偏差。

关键词:公益广告,弱势群体形象,生理性弱势,经济性弱势,男性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EB/OL] (.2012-06-24) .http://baike.baidu.com/view/2288715.htm.

[2]孙红玉.中国援助弱势群体的财政政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

[3]刘荣.1996-2005年十年来同性广告内容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 2007.

[4]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民工去年超2.5亿人[EB/OL] (.2012-04-28) .http://news.eastday.com/c/20120428/u1a6521225.html.

[5]参见《中国儿童福利基政策报告2011》.

3.公益广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篇三

关键词:公益广告;中国;社会影响

一、公益广告在中国的兴起

公益广告是为倡导公共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广告宣传,面向社会的,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特殊广告,也称公共广告。公益广告一般不同于商业广告,它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关注社会问题,以合乎社会公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和社会风尚。

公益广告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在当时工业革命高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启示和劝诫应运而生,并逐渐传人欧洲、亚洲,甚至全世界,其影响力不可估量。电视公益广告最早出现于美国、法国等全国性大型电视网络,之后欧美一些跨国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加入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布。

一些大企业更是在发布商业广告的同时,不遗余力地制作公益广告,如IBM的《四海一家篇》,通用电气的《照亮人生篇》等。这些大公司敏锐地看到公益广告虽然不直接宣传自身产品,但可以突出强调企业的社会职责、意识和爱心,树立企业高尚的社会形象,所以实际上在倡导社会时尚的同时,也起到了极好的自身宣传的作用。这些公司将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完美结合,双管齐下,牢牢占据着世界广告的领先位置,可谓物质精神双丰收。

中国的公益广告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意识的觉醒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益广告开始浮出水面,首先是从电视类公益广告开始的。1986年贵阳电视台首次播出了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开创先河,首次在黄金时段推出《广而告之》栏目,专门播放公益广告,这个被称之为“公益广告”的广告新门类开始走入大众的生活。随后,公益广告开始从电视媒体蔓延到其他的各种媒体形式中,户外公益广告、杂志平面类公益广告、社区海报平面类公益广告开始迅速增加,特别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反映中华传统道德价值观、文明风尚,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公益广告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在全国掀起了公益广告宣传的热潮。

公益广告在中国这二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繁荣的过程,一些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至今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自有它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它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

二、中国式公益广告的形成与特点

公益广告这种特殊的广告类型进入到中国以后,开始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特有的中国范式。

(一)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中国公益广告范式。在西方国家,公益广告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唤醒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关注和反思,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其中一类是公共广告(Public Advertising),是由社会公共机构如绿色和平组织,动物保护协会等社会团体针对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发布的各类广告。另一类是意见广告(Opinion Advertising),这多是企业集团针对各类社会现象,阐述企业的态度。这是一种企业形象广告的外延,表明了企业在社会中的个性。

而中国范式的公益广告则主要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根植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而存在。当前,公益广告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在不断传承和发扬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公益广告的文化根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展,在公益广告制作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容易引起受众情感共鸣,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公益广告和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制作公益广告时创造性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方面,央视可以称得上是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权威媒体,该台播出的公益广告在传播效果以及在其制作过程中所运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方面具有一定的典范性,例如央视在2013年和2014年春节期间推出的“让爱回家”春节系列公益广告,在各频道陆续播出后,感动了无数观众的同时也向全社会传递了浓浓的亲情观念和正能量。

公益广告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从爱国主义文化、家庭文化、孝道文化、职业道德文化、诚信文化、礼仪文化几个方面切入。

(二)成长于创新发展的中国公益广告范式。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中国的公益广告又兼具国际化因素与中国特色结合的特征,先后经历了公益理念启蒙、公益行动探索、普及社会共识等阶段,浓缩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公益发展历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式公益理念正在激荡中成型。

从视觉设计中使用的元素到故事创意的表现手法,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不再只是守旧的表现,完全可以嫁接到新时代、新风尚的外衣中,形成更多让人喜闻乐见的广告内容和设计。

三、公益广告参与主体两级分化

公益广告的参与主体主要有政府、媒体、企业、广告公司、社会团体等。现代公益广告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公益广告的参与主体还是过于单一,还是以电视媒体及政府为主,企业和社会团体或因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的局限,参与不到公益广告的制作与传播中来。而一些专业的广告公司通常则是以代理或与政府合作的形式来参与实践,其能发挥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相比之下,底子薄、资金少的广告公司不仅在商业广告市场被极端地“边缘化”,也因其资源和资金的匮乏无力甚至无意参与公益广告,加之我国广告从业人员结构仍处于调整期,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仍有待提高,其对中国元素和公益广告的认知、实践能力以及所拥有的社会、文化资源与媒体相比相去甚远,造成了广告公司在中国元素公益广告中作用的缺失。

对于企业而言,公益广告宣传是其实现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多得的良机,但由于并未形成广泛认可的企业参与公益广告的合理模式,企业借“公益广告之名,行商业广告之实”遭到强烈的质疑,重大活动中以塑造与传播国家、民族整体形象的中国元素公益广告大多绕开企业参与,以防公益广告成为变相的商业广告。

【参考文献】

[1]曹华.公益广告中商业性信息的隐性诉求[J].新 闻 爱 好 者,2009.

[2]段新洒.中国公益广告二十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3]黄升民.“中国公益广告”问题之辨析[D].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5).

[4]赵民,李东.公益广告的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建议[J].新闻大学,1997.

4.公益广告词文明中国礼 篇四

2. 做到的模范,当包河好人。

3. 人人需要文明包河,包河需要人人文明。

4. 爱在心里,美溢包河。

5. 学好人做好人好景怡人,讲美德传美名哉包河。

6. 点滴细节凸显城市风景,一举一动铸就文明包河。

7. 包公故里建和谐,庐州新城话文明。

8. 文明创建个个参与,和谐包河家家受益。

9. 扬千年包公文化,展文明包河风采。

10. 让心灵与美景呼应,让文明与包河同行。

11. 把文明守在身边,让包河笑在每天。

12. 包公故里品质城,文明包河树新风。

13. 文明包河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14. 共谱城市文明曲,同奏包河幸福歌。

15. 发展造就包河速度,文明彰显包河高度。

16. 千年包公故里,万缕文明新风。

17. 传承文明风尚,共建幸福包河。

18. 德字当头孝行中,首善包河幸福梦。

19. 水秀包公故里,德润品质包河。

20. 携手同绘绿色包河,齐心共建美丽家园。

5.关于中国梦的公益广告词 篇五

2. 走复兴路,圆中国梦。

3. 终身学习,让梦想起航。

4. 中国梦召唤中国力量,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5. 中国梦想,世界榜样。

6.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7. 中国梦·我的梦。

8. 中国梦,幸福梦。

9. 中国梦,齐心动,图龙腾。

10. 中国梦,梦之蓝。

11.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12. 中国力量,成就梦想。

13. 圆梦中国,舞动世界。

14.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6.中国公益广告赏析 篇六

公益广告的内涵及功能

广告,即“广而告之”,它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介,以公开、连续的形式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广告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艺术形式,早在几千年前存在商品经济开始,人类社会中就有了比较原始的广告。从早期的实物广告到叫卖广告、音响广告、“悬帜”广告、招牌广告,到近现代的印刷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网络广告等,广告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根据广告内容、宣传目的、传播策略、传播媒介的不同,广告的类别多种多样,一般将广告分为经济广告和非经济广告两类。

公益广告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的美国,我国公益广告主要由电视台、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及政府、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机构发布,最早的公益广告是1986年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近年来,公益广告日益受到政府部门、公众的支持和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益广告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形形色色的公益广告充实着民众生活,使人们沐浴了一股现代文明之风,其功能也日渐凸显。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良性的资金保障体系

与商业广告相比,公益广告属于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制作更加复杂,收益少,多无收益或者只有隐性收益,因而存在较大风险性,需要依赖一定的资金保障才能正常运作。然而,目前,我国公益广告创作的资金来源多为政府、广告公司或企业的短期投入,缺乏长期稳定保障,因而在数量上远不如商业广告占广告总数的份额高。作为最大的广告主,仍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公益广告的长远效应,因而不愿意长期投入。

2.缺乏高水平的公益广告创意

我们从“量”上对当前公益广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质”上看,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又如何呢?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公益广告的创意水平偏低,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由于公益广告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教育,创作原则表现为较强政治性、倡导性,在追求这些目标的同时,必然忽视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态本身所应体现的受众导向性,抛开商业广告的业绩导向和经济回报,创作者将更多焦点关注于完成发布者的使命,极易将广告变成单向传播。受思维定势影响,在广告题材的选择上,多围绕英雄政治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广告文案公式化、程序化,广告语言普遍重说教而轻交流,因而表现出雷同、缺乏新意的情况,造成了受众的审美疲劳,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公益广告的构思与设计

1.把握好度,注重区别公益与商业

从本质上来讲,同样作为社会广告,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并不是绝对对立。公益广告是建立在商业广告基础之上的,是高一层次的商业广告;另一方面,公益广告其实也是一种商品,从其创作的各环节来看,存在着多重商业性。但就其功能来看,公益广告担有更大社会服务责+895任,始终不以直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进行构思与设计时,必须把握好度,清晰定位,将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明显区分开来。对广告主而言,利用公益广告的隐性诉求和广泛的社会性,实现自身长远发展,不断寻求广告创作与企业效益之间的相关性,是其不懈追求。既给受众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又保证了公益广告的独立性,这样的传播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近几年,各类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纷纷登上电视屏幕,相亲题材电视剧、婚恋交友网站大火,成为社会公众关心的话题。

2.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公益广告对创意的要求格外高。创作者受以往经验、思维定势影响,极易在广告设计中产生习惯性思维,束缚了创意因子的迸发,影响广告创作水平。

近几年,央视推出一系列公益广告,无不是创意与情感的集合,《妈妈的等待》《回家》《老爸的谎言》《过门的忐忑》《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等广告的推出,每一则投入播放,都在网上引起广泛转发,将公益广告重新推向大众视野,借助公益广告“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引发了公众对于孝顺父母、关爱老人等传统美德的反思。特别是由中央电视台委托盛世长城(上海)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制作的公益广告《打包篇》,在第60届戛纳创意节“影视类”奖项中更是斩获铜狮奖。《打包篇》以儿子的口吻讲述罹患“老年失智症”的父亲在渐渐失去记忆的时候始终记得儿子最爱吃的食物的感人故事。该作品自2013年2月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播出,播出总计3000余次。“他也许忘记了很多事情,但却从未忘记爱你”的广告语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网络分享、转发、评论量过百万。该作品的创意在于,当父亲在众人面前抓起盘里剩下的两个饺子,直接放入口袋时,包括儿子在内,观众都觉得十分丢脸,但当父亲说出那句“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的时候,除了羞愧、自责,更多的是感动。运用了侧向思维,效果不言而喻。

结束语

7.中国公益广告赏析 篇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公益广告中应用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在广告界掀起了一阵“中国风”,同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拜读前人著作发现,学者多着眼于中国传统道德在广告中的运用,而对广告中的古典文化缺少全面阐析。本文以此为基点,试图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艺术三个方向展开论述。

1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电视公益广告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主要以“礼义仁爱”为中心,在治国方面提倡礼治、德治和仁治;就个体而言,主张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伦理道德。发展至今,儒学中很多内容仍被当作社会行为的典范,为大众所崇尚。公益广告中很多广告主题都体现了儒家思想,如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社会公德、关爱他人等。请看公益广告《请握住父母的手》:这则广告主要讲述了从怀胎十月到长大成人,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父母的双手在支撑着你。当父母老了,我们应该握住父母的手,做他们的依靠。该则广告所传达的主题正是儒家思想中的孝悌文化,从古至今,敬孝父母的美德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然而现代都市的人们对亲情的重视日渐疏淡,这则公益广告的意图正是呼吁亲情回归。此外,广告应用油纸素描画的古典元素,以淡淡的油墨色渲染出作品温馨的情调,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另一大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其养生思想为历代所推崇,主张心神宁静以养神长寿,当下许多禁烟公益广告就是将道家关爱生命健康、注重养生的思想融入其中。此外,道家还崇尚自然,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当今社会提倡生态文明,呼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环保行动,正是对这一思想的积极响应。再请看广告《杀手之家》:女孩精心展示爷爷收藏的牙雕、爸爸的匕首、奶奶的熊胆粉和妈妈的沙图什披肩,转而却揭示这些东西是靠猎杀大象、犀牛、黑熊和藏羚羊而得来的,为了得到一件工艺品,就必将从动物身上“抢夺”一部分器官,人类的残忍不言而喻。广告结尾女孩发出“我们,就是杀手之家”的内心感悟,发人深省。“杀手之家”,如此触目惊心的字眼必定是想要唤醒公众的良知。动物器官加工而成的物品固然精美,然而广告却善意提醒公众,人类竟是将自己的审美愉悦,建立在猎杀动物的残忍之上。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人与动物都是宇宙洪荒中的一员,道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当代生活中值得弘扬。

2 中国古典文学在电视公益广告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文学泛指我国各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当下它以新颖别致的形式应用于电视公益广告中,大致可分为如下两种应用方式:

其一,将中国古典文学应用于广告的故事情节中,增加广告作品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即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为公益广告的主角,或是引用古典文学中的典故来演绎广告故事情节。如《李逵打假》广告:李逵来到“梁山名品专卖店”,销售人员向其推荐“武松打虎酒”、“戴宗神行鞋”、“李逵开山斧”等商品,却被发现都是假货,最后连店主都是“山寨版李逵”。英雄李逵立即对该店铺进行打假,为民除害。广告应用了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李逵打假”的典故,广告中的店主,正是以小说中“脸上搽墨,手持两把板斧打劫”的李鬼为原型,假李逵遇到真李逵,顿现原形。此外,店铺售卖的假冒商品也都与《水浒传》的经典情节有关:“武松打虎酒”使人联想到武松醉酒赶路,以双拳打死老虎的英勇;“戴宗神行鞋”暗用了戴宗绰号神行太保,能日行八百里的典故;“李逵开山斧”更是黑旋风李逵的看家兵器。处处充满了《水浒传》的文学色彩,凭借《水浒传》这部经典文学著作的影响,推动了公益广告的传播。让观众在幽默轻松之余,发自内心的接受“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的广告主题。

其二,广告文案通过借鉴、加工古典诗词,将中国古典文学应用于电视公益广告中。不仅可以提高广告语言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使受众更易融入广告氛围之中;并且朗朗上口的文案便于记忆,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且读《我们的传统节日》广告文案: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贴窗花,点鞭炮,回家过年齐欢笑。摇啊摇,看花灯,我们一起闹元宵。清明节,雨纷纷,大地开始冒春苗。赛龙舟,过端午,粽子艾香满堂飘。七夕节,盼今朝,牛郎织女会鹊桥。过中秋,蟹儿肥,十五月圆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转眼又是新春到。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福星高照。这则文案借鉴了古典诗词的体裁形式,三言、四言、七言并行,凭借长短不一的句式摇曳生姿,于齐整中见灵动变化。并且文案中多次押韵,“炮”、“笑”、“摇”、“宵”、“苗”、“飘”、“朝”、“桥”、“照”、“老”、“到”、“照”这一系列的韵脚使用,使之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节奏感与韵律感。采用古典美的文案形式、配以充满民族特色的节日绘图与富有中国特色的广告主题,三者交相呼应。

此外,文案中还善用诗词名句作为广告的点睛之笔,借助“名句效应”来吸引观众的注意。这些颇具古典气息的诗词,可以为公益广告增添一丝韵味,于细节中见高雅。

3 中国古典艺术在电视公益广告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艺术是古典文化的灵魂,集中了历代画家、书法家、手工艺者等的智慧和灵感。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陶俑、彩绘、皮影、陶瓷、剪纸等中国古典艺术,常被应用于电视公益广告作品中,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古典艺术作品作为广告的主角,广告人物可以由陶俑、戏曲人物、剪纸等工艺品来担当,夺人眼球。如广告《敬业是对未来最好的交代》:展现了民间艺术家泥人张制作泥塑的过程,从捶打到捏塑到上色,每一个细节都用心对待,经历了数万次单一的重复,数十年执着的追求,在艺术家的手下发生了“奇迹”,平凡的泥土最终成为精美的泥塑。将民间艺术泥塑作为广告的主体,而泥塑由普通的泥土蜕变成精美的工艺品,这一过程更能够巧妙地引发观众的民族文化情结。之所以会有如此“奇迹”产生,全靠艺术家的执着追求与兢兢业业。如此便将“泥塑”与“敬业”这两个相去甚远的话题联系起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将中国古典艺术同电视公益广告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即采用书法、绘画、皮影戏等形式来表现广告内容,构成赏心悦目的广告画面,使作品富有浓厚的中国气息。请看《无偿献血,大爱洒人间》广告:一个小姑娘在窗纸上用毛笔画下了浙江无偿献血的图标,墨水低落处,图标幻化成一群蝴蝶飞向窗外。这些象征着爱心献血的蝴蝶飞越祖国山川,爱心所到达的地方都绽放出新的生命力,最后以广告语“无偿献血,大爱洒人间”落幕。整篇广告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为作品罩上一层柔和、典雅的光晕。并且采用绘画的形式也有利于作品空间的延伸,仅由两只蝴蝶就可以遍游祖国山川,省去了许多拍摄工作.当下是一个以“看”为主的视觉时代,将广告内容以古雅的艺术形式呈现,也能够为观众带来愉悦的审美享受。

第三,将古典音乐作为广告的背景音乐,奠定了作品古韵古风的基调,烘托出宁静致远的氛围。公众的内心接受到古典音乐的熏陶而沉静下来。从而更容易同作品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达到共鸣,增强了广告的宣传效果。如公益广告《诚信的人生不褪色》:在悠扬的古筝声中展开,展示了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勾描、刻板、印制、彩绘。婉转的乐声与精致的画面相互映衬,以广告语“色彩秀丽明艳,百年不褪。做人亦是如此,诚信的人生不褪色”突出主题。如何抓住古典艺术的某一特色并将之与主题巧妙联系,如“泥塑的蜕变”与“敬业”、“杨柳青年画”与“诚信”相联系,而不是一味将之生硬植入广告当中,是当下广告制作者值得深思的命题。

4 结语

将中国古典文化融入电视公益广告作品中,不仅有效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模式,更能增加广告的趣味性与感染力,迎合受众的民族文化心理,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认可。同时,也使古典文化以新颖别致的形式,高频率地参与进公众的生活中,开拓视野之余,潜移默化中推动了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弥补“真、善、美”在当代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缺失。

[1] 姜汝洪.广告策划家[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

[2] 柴鹏举.广告创意中民族文化策略的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10.

8.中国公益广告赏析 篇八

电影院线要在电影映前播出。
3.新媒体。在各党建、政务类微信定期推送,各级党建网站、政务网站要在首页显著位置宣传播放。
三、责任单位分工
1.市级电视频道、市区公交车移动电视平台宣传,责任单位:XX广播电视总台、XX市交通控股集团。
2.商场室内显示屏宣传,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3.城市街道、楼宇、广场、公园等户外显示屏宣传,责任单位:盐都区、亭湖区、开发区、城南新区、市城市管理局。
4.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室内外显示屏宣传,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5.电影院线宣传,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6.各商务办公楼宇室内显示屏宣传,责任单位:大市区辖区内各街道(镇)。
7.市科协户外大屏宣传,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协会。
8.各党建、政务类微信、网站宣传,责任单位:市网信办。
四、有关要求
1.各责任单位要充分认识公益广告宣传的重要性,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形成常态;

要督促各有关单位制定宣传方案,落实宣传载体和播出时间;

9.[公益广告语]黄河的广告语 篇九

关于黄河的广告语]1、爱护黄河,就是爱护自己的母亲!

2、保护黄河,保护中华民族的血脉,

[公益广告语]关于黄河的`广告语

3、保护黄河,是每个华夏儿女的义务。

4、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

5、保卫黄河中国人的良心责任!

6、别让黄河母亲断肠,

7、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护黄河非传人!

8、不要让我们母亲河的血液再受到污染

9、长江黄河两大江,犹如人类父母亲。

10、黄河不能停止奔腾,中华的血脉容不得玷污!

10.中国公益广告赏析 篇十

关键词:公益广告;管理策略;韩国

1 我国公益广告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的扶植力度不足

可以说,我国的公益广告管理一直以来都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之下。1995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是我国迄今为止涵盖面最广的一部法律条文,但是广告法本身明确说明只适用于商业广告。虽然在90年代后期,随着公益广告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公益广告方面相关的法律规章,包括《关于做好公益广告的通知》(工商广字〔1997〕第21l号),《关于加强公益广告宣传管理的通知》(工商广字〔1998〕第28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公益广告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广字〔1999〕第273号)等,但由于其法律效力所限,无法实现从根本上对公益广告行业的管理规制,严重制约了我国公益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1.2 政府管理职能制约

我国对公益广告实施组织和管理的权威机构是中宣部下设的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以及各地方的文明办。这些政府机构每年对全国和各地区的公益广告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从公益广告活动的主题到活动组织以及最后的公益广告作品都要统一审核。在某一层面上来看,这样的政府管理审核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公益广告的均衡、稳定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依然存在政府力量过度干预而产生的種种弊端,如主题单一、资金分散、手段陈旧、缺乏创意等等。

1.3 广告业管理体系不顺

公益广告是广义广告的一个分支。目前,我国对于公益广告的管理并没有一个独立明确的政府部门或者是专业性组织,而是和商业广告管理一样隶属于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公益广告的广告主非常多样,它包括了政府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公司等,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现阶段我国的公益广告产业出现多头管理的问题。而这种管理体系使广告主、广告公司和媒体各自为政,经常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2 韩国公益广告管理体制经验借鉴

2.1 韩国公益广告管理体制

韩国公益广告事业的管理机构为韩国放送广告公社下设的韩国公益广告协议会。1981年成立的韩国公益广告协议会,成员由学界、业界及政府代表共同构成。韩国公益广告的年度主题都由韩国公益广告协议会来确定,协议会通过国民调查和统计来确定当年公益广告的主题和整体方案。而后进行公开招标,由指定的公司来制作,广告首先通过试映才能正式发布,这样确保了所选主题能紧扣国民关注的问题,易于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达到社会教化的作用。

2.2 韩国工艺广告媒体主导管理模式的利与弊

我国公益广告管理体制从理念、目标,到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实施方法,与国外的管理体制体系相比殊为不同。但无论国内外,对于公益广告的管理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利于建立完善的公益广告法规体系,注意发挥行业自律的积极作用,提高公益广告创意制作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大胆地借鉴国外公益广告管理体制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式,全方位地改革我国的公益广告管理体系,更好更有效地实现我们的管理目标。

从目前我国的公益广告发展状况和媒体环境来看,借鉴韩国式媒体主导模式不仅能确保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还能够更好地提升公益广告的制作质量。

3 我国公益广告管理策略建议

3.1 完善公益广告的监管责任

我国现行的公益广告相关的政策法规不仅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公益广告产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益广告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目前主管公益广告产业有关部门的首要问题就是提出一个更为可行、详尽的《公益广告法》,以实现公益广告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其中应该要进一步明确规定公益广告的发布主体,及其应当履行的义务,对其权益如何进行保护;同时,进一步明确公益广告发布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加大对广告主的相关优惠措施;明确公益广告的资金来源;明确公益广告的监督管理责任;明确公益广告的知识产权;明确公益广告的制作要求;明确公益广告发布的招投标方法;明确公益广告的法律责任等。[1]

3.2 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度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呈纵深发展的态势,媒体机构业已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我国公益广告运作采用媒体免费运作的模式,也就是说,媒体免费策划、免费制作、免费播出公益广告。这种模式下电视公益广告运作对于传播媒体来说,就成了无经济效益的媒介资本投入,也就意味着媒介收入的减少。因此,资本来源已成为我国公益广告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在公益广告运作活动中,应该走行政、企业、媒体三位一体的市场化管理运作模式,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公益广告事业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企业的积极参与可以为公益广告运作带来生机与活力,为公益广告运作资本带来新的力量,也可以做到商业利益和公益事业的有机契合,企业商业利益以公益利益为基点,可以建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公益形象。

3.3 倡导行业自律

与广告活动的行业自律相比,我们更要强调公益广告的行业自律。因为公益广告是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和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手段,所以就更需要行业内部的各个组织和相关机构的自我约束。

在中国,公益广告的自律环境已有很大程度上的净化,在中央及政府的领导下,相互协调,其功能和作用正在不断地表现出来。可是,在自律管理方面还要不断地改进和加强,从职业道德上对公益广告活动进行自我约束,以从根本上解决不正当、不合法的问题,从而降低公益广告管理的难度。这不仅要依靠法律的力量,而且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舆论与职业道德来约束及调整。

另外,应尽快确立一个独立的公益广告监管机构,这种第三方监管机构不单是广播电视界主张媒体自由和独立的需求,也是公益广告自身发展的同时争取主动解决现实中存在问题的有效举措。

3.4 提高公益广告质量管理

政府在加强对公益广告的主题规划、资金筹措、作品管理、媒体投放等环节管理的同时,对于电视公益广告的质量方面的管理监督也不容忽视。公益广告制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益广告内容的优劣及制作水平的高低。因此,提高媒介素养至关重要。对于制作人员要严格把关,能力要突出,业务要专业,技能要娴熟,素质要过硬,以保证作品的质量和效果。在选配公益广告制作人员时,要高标准、严要求,选择适合的人员参与制作公益广告。同时,定期进行公益广告制作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让公益广告制作人员有机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公益广告制作的经验和技巧,确保公益广告制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1.中国公益广告赏析 篇十一

1 公益平面类广告发展现状调查

现如今, 公益广告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跟随着媒介的更新而不断拓展延伸,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公益, 从环保、禁烟到廉政、心理健康、关注社会民生、突发事件后期处置……应用范围可谓越来越广。

那么, 我国的公益平面类广告到底发展到什么阶段, 发展得如何了呢?于是, 我们以江苏无锡地区为限, 对公益平面类广告发展现状做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国内的公益广告没有国外的公益广告带给人的视觉冲击震撼, 也没有国外的公益广告有创意。虽然公益广告起到了一定的社会道德导向作用, 但是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看了公益广告之后即使深有感触, 也不一定会行动起来, 更有人表示看了国内的公益广告之后没什么想法, 认为自己做不做公益和这个广告无关。

这些调查结果开始让我们寒心, 似乎国内的公益广告发展到了瓶颈或者说是到了尴尬的境地, 广告人失去了方向, 而受众失去了耐心和关注。如此重要的一个手段如同鸡肋被国人放在一边, 越是想重振旗鼓并有所作为一番, 越是力不从心和迷茫。

2 现有公益广告效果评估的有效性研究

现有广告效果评估大致分为两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先说说定性研究中的实验室研究, 它被广泛用于广告效果研究, 特别是用于确定广告在说服中的作用, 但缺点是其必须在人为的环境中进行, 参试者可能存在一定的伪装;接着是实地测试, 这一测试不包含对变量人为的设置, 具有很高的外部可靠性, 但相应的其内部可靠性很低, 难以精确地指出到底是哪个独立变量影响了条件变量;于是, 诞生了混合方法, 又称为市场实验法, 顾名思义就是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势, 互相弥补了不足, 即在真实市场环境下, 在一定时间段或者一系列的市场上人为设定一种独立变量去观察它们对条件变量的作用。

再来看定量研究, 首当其冲的问卷抽样调查, 不管是何种形式出现在何种媒介上, 都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 甚至不需要过多的专业介入, 我们就能轻而易举的在各大网络上搜寻到问卷调查的身影。事实上, 通过问卷所获得的评估信度和效度是不确定的, 不管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 总是存在一定的伪装、说谎、隐瞒, 这使得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紧随其后的是内容分析法, 它广泛应用于体现媒体内容的特色、反应社会现实的风貌、推断传播者的态度倾向和建立媒体效果研究的起点。这一方法需要不同的受众对同一传播内容的理解必须一致, 又需要将所有研究内容自始至终以完全相同的方法被处理。这使得内容分析法对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的信息传播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可靠性。

3 以“四大发明”廉政公益平面广告为例

现有的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到底适不适合应用在公益广告这一特殊体的检验上呢?又能不能有效及时地评估出我们需要的数据, 以便广告人及时跟进或修改?我们以“四大发明”廉政公益平面广告为例, 分别尝试了综上所述的五种广告效果评估方法。

“四大发明”廉政公益平面广告为系列广告, 这一系列作品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 分别以中国四大发明 (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 为画面主要表述素材, 纯色背景, 使用一致的排版模式, 简单的十字文案将原本毫无关系的古代发明与廉政融合在一起, 一目了然。

3.1 实验室研究

我们在网上公开招募志愿者信息, 设定了受访者学历和工作岗位要求, 按8人/组共分成了5个小组, 分别安排在5个多媒体教室, 在同一时间按同一顺序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四大发明”廉政公益平面广告, 并在重复5次之后关闭, 开始收集数据。在广告的创意上, 大多数人一致觉得该系列广告很有创意, 不存在模仿国外广告的可能;在广告视觉表现方面, 6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纯色背景和排版很能突出主题, 45%的人认为视觉冲击力仍不足;在广告效果体现上, 近90%人认为自己会恪尽职守, 杜绝贪污腐败, 并认为该广告有劝诫警世作用。分析报告中的数据真实可信, 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那便是所有受访者的学历层次均为大学专科及以上。事实上, 我们这一系列的公益广告的受众范围远不止这些, 相对低层次学历的受众是否能正确理解广告文案, 受众是否理解一致, 无从可知。

3.2 实地研究

这一方法操行起来看似简单, 实际数据采集十分困难。我们将此组公益广告制作成KT展板放置在流动量大、人口密集的小区进出口, 随机在无锡的5个行政区各选择了1个小区。五个小区的反馈情况都不尽相同, 预料中会出现的不确定变量如约而至, 比如天气、小区业主知识层次、小区年龄化分层等。数据真实性较高, 但分析报告内容无实质可比性。

3.3 混合方法

我们在无锡的5个行政区各选择了1家单位, 将此组公益广告KT展板放置在单位过道处或食堂进出口, 设定访问对象条件年龄为20-50岁公务员、会计等特定职业, 时间段为每日午餐时间。这一方法解决了数据真实性与广告有效性间的矛盾, 但在广告说服效果上却无法证实数据的真实性。

3.4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历时一个月的时间, 问卷总数500份, 回收问卷389份, 有效问卷326份。通过问卷数据分析, 我们能准确得出受访者对在广告的创意及视觉表现的真实数据, 同样在广告说服效果上仍然无法证实数据的真实性。

3.5 内容分析法

根绝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应用范围来看, 很显然, 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对单个广告的效果评估, 更不适用对广告图片的效果测评。

综上所述, 我们融合各种评估方法的优势, 确实能弥补各自的劣势, 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达到最大值, 但是, 广告效果体现的真实性通通无法真实,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受众会觉得看不看公益广告与自己做不做公益无关的结果。

4 结语

面对这些并不令人满意的分析结果, 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为我国公益广告的良性有效发展建立一套可参考的准则, 为公益事业的全民参与打实基础。我们大胆假设有这样一种评估方法:它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或者说是社会环境中, 在人为组织引导接受信息的情况下, 用“活动”的形式具化体现出受众的道德行为, 并通过感应、交互等技术真实记录受众行为理由。面对这样一个非盈利的特殊对象, 这一假设是否能成立或者是否能行得通, 还有待更多的实践检验。

摘要:长久以来, 公益广告一直被用来作为解决不同社会问题, 敦促社会公众以正确的观念和行为配合社会变革运动的手段之一, 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工具。但公益广告起到的效果到底有多少、有多深入, 公益广告如何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进步,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性的对象, 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凭借现有的广告效果测评的方式去全面有效的了解与分析。

关键词:公益,广告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效果心理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1.[1]李彬彬.设计效果心理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1.

[2]宋安.网络广告媒体策略与效果评估[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11.[2]宋安.网络广告媒体策略与效果评估[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11.

[3]程瑶张慎成编著.广告效果评估[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11.[3]程瑶张慎成编著.广告效果评估[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11.

[4]胡颖著.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5.[4]胡颖著.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5.

上一篇:读树下的风铃有感下一篇:与爱的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