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学案例

2024-10-17

高二历史教学案例(12篇)

1.高二历史教学案例 篇一

2011~2012学年下学期教学反思

历史组:付达玲

通过和必修教材的对比,选修教材更突出的是知识详细、材料丰富,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

一、新旧教材对比。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新教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新教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在异彩纷呈的新教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宗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文字材料,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二、关于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修炼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第二、创设积极的问题与场景,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愿望

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讨论。

当我在课堂上抛出以上的话题后,教室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成功地起到了调动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动活泼的课堂,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课堂方式。

第三、正确理解课堂师生定位,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予以指导和调控。

要正确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显现出来的智慧火花。

三、关于我的教学探索。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

1、什么是历史?

2、为什么学习历史?

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常规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总之,要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使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更有成效

2.高二历史教学案例 篇二

一、认真学习2011年小高考纲要, 仔细找出新增和删除的考点

拿到《2011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以下简称《说明》) 后, 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与2010年相比, 其变化较大,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新增加了一部分考点, 二是删除了一些考点, 三是有些考点的表述发生了变化, 四是对一些考点的要求由了解提升到理解。其中新增加的考点约30处;删除了约20处;由了解变为理解和表述变化的约20处。从整体上看, 三册书中必修一、必修二的变化较大, 必修三的变化较小。再加上必修1、必修2、必修3的考试内容比例约为4:3:3, 所以复习中侧重点要略偏于必修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已不怎么出现的“判断题”说明中, 要求考生加强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 同时也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适应性训练。总之, 历史学科在测试能力要求上明显提升。

二、针对考纲变化研读历史教材, 认真编写切实可行的导学案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 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无疑编写高效并实用的导学案有利于这一目的的达到。现在我们已经改变了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导学案设计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让学生通过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 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以高度的责任感编写导学案。

关于导学案包括哪几部分, 如何编写导学案, 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 我仅谈谈下面几个值得我们共同反思的问题。

1. 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是为应付学校检查还是为更有利于教学与复习?

2. 如果我们是为更有利于教学与复习, 那是否用心地去编写导学案?

3. 如果我们是真正用心地去编写了, 那是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如果我们达到了编写的预期效果, 那是否应继续坚持了下来?

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导学案这种教学方式, 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只有认真负责, 持之以恒, 才能让这种方法真正发挥作用。

三、切实做到减负增效轻负高效,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与复习的效率

减负的目的是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 减轻学生过重的文化知识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负增效”与“轻负高效”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减负轻负,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高效, 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科学地施教。

基于此, 教师应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和轻松愉快, 变苦学为乐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会为会学。

因为现行高考制度仍然是一考定终身, 所以我们在减负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做到“课内不松, 课外不争”。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1. 把功夫用在课外, 充分备好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在教师水平、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已定的情况下, 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能否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 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教师在备课中要做到两个“吃透”。首先是吃透教材, 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通读教材, 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思想内容、知识基础和基础训练的要点, 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便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 完成教学目标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写出高效并实用的导学案。另外, 明确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备课、上课。如果每节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材的处理、课堂的结构等都会失去依据, 其结果只能是教学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详略不分, 就是喧宾夺主, 杂乱无章, 从而就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是“吃透”学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差异情况等, 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 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思维, 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 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 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化限度发挥, 甚至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2. 把本事显在课内, 上成优质课。

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 又根据课堂实际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 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 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稍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 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 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 调整教学方法, 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 解决关键问题, 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 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 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教师起主导作用, 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心中有数, 哪里该启发引导, 哪里该讲解, 哪里该重点强调, 把握好“讲”的尺度, 千万不能什么都讲, 什么都问, 漫天撒网, 由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否则, 挤掉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 教师便劳而无功。叶圣陶先生说:“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 能够‘研究’出来了, 就无须教师的‘讲述’了。教师所‘讲述’的, 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 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正作用。”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太多了, 学生活动太少。教师少讲, 学生多读、多思、多练,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上课前我们不妨制订一个时间表, 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 努力控制好节奏, 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 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 让学生主动探索, 提高效率。时间是有限的, 但我们必须坚持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 即使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 进行思考, 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 他们也许就能茅塞顿开, 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 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 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积极主动去学, 比任何教学方法都好。

四、温故知新, 强化课后复习

新课改推行后, 高考只有语、数、外计入总分, 大部分学生更加重视这三科的学习, 而忽略了其它几科。尤其是参加小高考的科目, 平时更是得不到重视。很多学生认为课后复习这几科就是浪费时间, 只要快考试时好好学学就行了。鉴于这种客观现实, 我们没办法要求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历史, 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平静地接受这一现实, 调整好心态并给学生讲清楚小高考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 以有利于课后复习。

复习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夯实基础。

小高考试卷容易题占70%, 中等难度和较难题只占30%, 此外, 《说明》也明确提出, 历史 (必修科目) 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和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同时还从江苏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测试内容和要求作了一定的调整, 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 缩小了测试范围。因此, 师生的复习要紧扣说明的测试内容和要求, 不必盲目扩大复习范围, 因为学业水平测试毕竟不是高考, 注重的是基础性知识。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绝不可避重就轻, 一味地深挖难题, 而忽视应该作为重点的基础知识。所以我们要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地复习一遍, 尽可能全面不遗漏。

2. 融会贯通。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局部到全局地把握全部。

3. 灵活地运用知识。

学历史, 要“死”去“活”来。历史课是一门机械死记量比较大的学科。但是在考试中却要把记住的材料灵活运用, 这就不仅仅要记得牢、记得死, 更要理解, 理解得活, 即谓“死”去“活”来。

4. 捡“渣子”。

即查漏补缺, 在复习过程中, 一方面强化记忆, 一方面查找有没有遗漏的知识点, 以求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知识, 提高能力。

5. 翻饼烙饼。

复习犹如“烙饼”, 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 否则就会夹生。记忆需要强化, 不反复强化便难以记牢。因此复习总要两三遍才能完成。

6. 在复习中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兴趣。

这一点我要重点强调一下, 因为从这几年的小高考历史试卷我们可以看出, 材料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比如在30道选择题中, 2007年材料题仅占20%, 2009年占到80%, 2010年材料题更是重头戏, 除了有文字性的史料外, 还有大量的图表和图片甚至有古印文。面对这种趋势, 我们要跟上小高考试卷变化的步伐, 注重培养学生做材料题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做材料题的信心。要告诉学生, 材料题并不可怕, 不需要把材料逐字逐句地翻译下来, 只需看懂材料, 并找到材料与课本内容的结合点, 从而把题目做出来。要熟练做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其次要多做这方面的训练, 所谓熟能生巧, 学生接触的材料多了, 自然在考试时驾轻就熟。再次要告诉学生, 做材料题时看到不熟悉的材料, 一定不要慌张, 而要耐心地看完题目, 也许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再往下看一点就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如果你不能耐心地看完题目, 则可能不仅这一题失分, 而且会影响下面的题目。最后面对材料题要做到容易题不丢分, 难题不得零分, 不轻言放弃, 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钟。

3.高二理科历史“小高考”备考策略 篇三

一、营造冲A的氛围,指导学生充满信心全力冲A

“小高考”毕竟也是高考,同行们调侃高二理科历史地位比高三还要重要,因为冲到A就可实现高考加分。而在江苏高考多一分总分全省排名就上几千名。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冲A的氛围,指导学生有冲A意识、目标和信心,激励学生要有“我就是为A而生”的勇气与豪迈感。学生的学习潜能无限,但要靠我们教师用爱心、耐心、智慧去唤醒、激发、点燃他们的无限潜能,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明确奋斗目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二、抓纲抱本夯实基础,做到记忆准确、理解到位

信心源自实力,只有知识基础扎实到位才有可能实现心中目标。“小高考”历史试卷说白了就是活材料、死知识。对基础知识要做到“死去活来”。在“小高考”冲刺阶段,3本书、25个单元,平均每天按考点要复习一个单元,还要对前一个单元进行滚动式复习,与遗忘作斗争。这么多知识如何读?每一单元可以按照“总—分—总”的原则来进行。第一个“总”即从整体上驾驭知识单元,形成知识网络,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分”即对任何一个知识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认知规律边读边思,从微观上落实具体知识点。读书时特别要注意阶段特征、时空概念、关键词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并把不熟的知识点标注在考点上,下次复习再拿出来读,千万不能熟的依然熟,不熟的永远都不熟。最后的“总”即再次将本单元知识进行提炼、升华,并形成对本单元的规律性认识。冲刺阶段的20多天里,我们每节课都要检查基础知识落实的效果,并把它称为“地毯式”扫雷。这是备考成功的关键。

三、科学训练,尤其注重材料解析题的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历史“小高考”中还有10%左右的分数在书外,要求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它侧重检查在新材料、新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新的史学观点及方法等,例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以及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方法等。除了课堂上教师要对以上史学观点、方法进行渗透外,还要通过典型题目训练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冲刺阶段,学生不能只做选择题、判断题,后面3道大题一定要做,而且要认真做,因为这3道平均每道只能扣1分,分析、归纳、结合材料提炼、上升认识等能力均在此体现。如果不做,这些能力就得不到训练。

特别是材料解析题,学生往往失分较多,平时训练时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其实调动非智力因素,克服心理障碍,认真审题,掌握解题技巧,这样的题目还是可以迎刃而解。一般来说,材料解析题有三种答题要求:一是依据材料,二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三是结合所学知识。第一种是纯材料考查,要求学生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答题的关键句、词,特别注意标点符号,一般几个句号就有几层意思,尤其是省略号后面一定有答案。材料的出处也要引起重视,时间、作者、作品名称有时对解题有提示作用。最后还要结合分值答题,历史学科的分值一般较小,几分尽量就要答出几点,并按序列化规范答题。这种考查要求切忌不顾材料,生搬硬套课本知识。例如,201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第37题有关孔子及评价题,共4小题,第二、第三小题的第一问,第四小题均要求从材料中提炼答案。按照不仅依据材料还要结合所学知识的方法,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除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还需照应材料所揭示内容作答。二是材料只是提供新情境,起抛出问题的作用,这种解法类似第三种答题要求。上文中提到的第37题的第一小题则属于第一种情况。最后一种,材料只是“引子”,所答要求从所学知识中提取。上题中第一小题的第二问,第二小题的第二、第三问,第三小题的第二问皆属于此种情况。这种题型一定要有信心,有历史的领悟能力,即学历史的小智慧,再难的题目也能从书中找得到答案的影子。讲评试卷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说、写,解题方法、技巧及如何规范答题均在讲评课中渗透。总之,方法的引领在备考阶段非常重要。

当然,“小高考”试卷为体现时代性,从来也不回避热点问题,备考阶段还要关注重大热点问题,如周年、民族复兴、转变政府职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经济全球化等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4.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四

一、基础方面:(适用范围:全级)

1、老师在备课及上课中,要做到以下的要求:结合课标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新教材,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编排,认真写好教案,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采用“ 情境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基础知识,要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圈划内容,对于单元,则着重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树立整体意识。

2、早晚读:在读科时间,老师要提前布置学生读书的内容,并在读书期间多巡视,以监督学生的读书状况,另外,可在读科时间结束的前10分钟,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或老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抽背以检查读书的效果。

3、周日及周三的晚自修: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课前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并检查完成情况。

4、周日的自习:除学校安排上课外,其余时间都是进行限时测试,并要求学生上交,老师作批改。

5、作业安排:在选修阶段,必须做到每课2份练习,每单元一份练习,并在课程结束前打印,以便让学生得到及时的练习。

6、每次段考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并制订下一阶段的目标。

7、要求每位老师多听课,并在听课后要进行评课。

二、提高方面:

1、进行分层练习:在平时的单元测试中,设置选做题,普通班可做可不做,但重点班则全部做。

2、针对尖子生,教师应在上课时多提问这部分学生,在段考后要求每位教师分别找相关的学生进行谈话,帮助学生分析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3、针对后进生的问题,通过检查学生的笔记,要求掌握基础,做到答题规范化。

5.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五

高中历史新课程是高中历史教育的实验田,对我们这一代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赢得主动,取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进步。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同时和本组教师以及学校历史同仁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尽快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我校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1、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历史组在教学进程中,将有目的的将史、政、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风格。

2、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二历史教学应注重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历史组在教学中,将强化和突出历史的阶段特征,将具体历史事件放到这种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去深化认识,受到教育、得出启示、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处理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的关系

我将采用三段式复习,即基础复习,专题复习和重点复习方法,同时把教学计划作调整,侧重点在后两段上,以增强能力训练的力度。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届高二文科共有8个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弱,学生的差异性较大,实验班的学生基础较好一点,平行班的学习习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有差异性的教学。

四、教材简析

新历史课程标准教科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次重大变革,势必对我国中学教育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高中教材突破了原来单纯以时间为顺序,以朝代更替为链条的编写模式,将大历史的发展和蜕变浓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几大脉络的演进过程中,历史不再是死板的记忆和背诵,生气与活力跃然纸上。要巩固他们的知识点,必须做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题,而做练习题不能以题海作为战术,而应做到“教师下海,学生上岸”精选精练,逐步提高。

五、具体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20xx年2月—20xx年6月(一轮复习)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应试能力。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既包括具体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认识,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认识要深刻;“新”即对历史知识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和巩固;“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须抓好细节,很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细微处方显精神,细节决定成败。

六、具体工作要求

(一)瞄准高考,落实课程新理念,转变课堂模式。

1、改一讲到底,不训练学生能力。

调动学生参与,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老师重在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层次和指导思维方法;边讲边练,这样才能做到训练及时、训练充分

2、改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材料教学。

高考无题不材料,如果课堂不进行材料教学,学生就不能形成材料处理能力。

3、改只有纯知识的梳理、分析,没有解读高考考点及其要求。

每堂课都应有高考的考点解读、考题回顾、考情预测和模拟训练。以高考的感觉和要求去指导教与学。否则这是严重的教学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落实常规

1、认真备课。

认真编写教学案,优化整合,既有专详,又有高考链接、材料教学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2、分层教学。

知识的深浅是有层次的,思维的发展是按层递进的,学生的素质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因此实行分层教学,梯度推进,中下等生能接受,上等生能发展,全体学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业检查。每天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并进行批改或检查,关键在于督促学生在课后练,巩固和深化知识,这是落实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

4、周考月考。知识巩固和思维深化,除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外,还须通过周考、月考去强化。周考、月考也是我们教学时段要检查的内容。要强调的是,周考有的改为周练,练不如考,考对学生的压力感、速度训练和答题规范养成远远超过练。其次,不管练习、周考、月考,有练有考就必须讲评。只有讲评,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错误,思路才能得到升华。

七、复习内容与进度

1、复习内容:必修内容:

6.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六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通过各种渠道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和概括,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使历史学习成为积累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和现实认识的过程;成为一个积极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基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吸收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二、整体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完善,逐步构建具有清河中学特色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在高一历史系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教学措施

1、深入学习新课程教材,根据历史课程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准备教学大纲、教材、学生和教学方法。

2、认真教每一节课。课堂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将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激活思维。同时注意基础知识,做好课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转移,培养分析、综合、比较、总结和概括史实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运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愉快地学习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高二历史教学案例 篇七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

1.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缜密而又抽象的学科, 学习的内容往往是一些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思维活动, 学生在刚接触高中数学知识时也会产生畏惧的心理, 认为数学非常难。所以, 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式教学法,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在求解函数关系式、最值 (值域) 、单调性、奇偶性等问题中, 要仔细地检查思维过程, 用问题导学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定义域有无改变 (指对定义域为R来说) , 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设立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能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在新课改的号召下, 我们应该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 在教会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散式思维, 在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问题式导学法的重要性, 深入理解问题式导学法的概念, 这种理解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在自身以往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合, 对新的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我们要改变陈旧的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每堂课的教学中都充分利用问题式导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具体实践环节

1.创设相关情境

问题导学法要为课堂的正式教学服务, 在每节课开始前,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开始一堂课的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改变往日枯燥平淡的讲解,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 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这堂课教学时, 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 内容如下。古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 最先发明了国际象棋, 国王非常高兴地要赏赐发明者。发明者提出要求, 在他象棋盘的64个格子上放种子, 第一个放1个, 第二个放2个, 第三个放4个, 以此类推, 只要保证后一个是前一个的2倍即可, 发明者很快说出了一共有多少种子, 而后国王找人核对后非常震惊地发现他的答案是正确的。设置问题1:同学们知道该如何算出有多少种子吗?

2.师生互动, 探究问题

创设了相关情境后, 学生便会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思考, 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地说出自己的思路, 比如说用错位相减法进行求和等等, 这些学生的思维潜意识里认为只要求和就应该相加。虽然这是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 但是教师不要急着否定学生的思路, 也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这样学生对推理的过程肯定印象不够深刻。所以, 这个时候要结合问题导学法, 与学生进行互动, 共同探究问题。可以设置问题2:同学们可以想想数列的定义是什么呢?数列又是什么呢?故事中的现象应该是哪一种数学问题呢?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思考问题, 联系学过的数学知识。接着设置问题3:设数列An为等比数列, 首项为A1, 公比为Q, 如何进行求和运算?

3.讨论交流, 延伸拓展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后, 学生便能通过自己一点点的探索和教师共同推导出答案, 这个时候教师还要继续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与学生在谈论交流中继续拓展所学的知识。可以设置问题4:同学们还能想到别的方法来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吗?这一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 学生也会主动思考, 继续探索, 这样的研究式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8.构建高二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高二物理;高效课堂;反思

一、高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高二物理学习中,新课讲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高低;电磁场理论作为高二理科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高考的考点;高二物理中电磁场理论的教学知识点抽象、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因无趣而厌学。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以“灌输者”的身份出现,而事实上,教师的身份应该是“创造者”,而教学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并非是教师将全部物理知识以及学习思路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更无法发挥在物理殿堂的创造才能;其学习方法也多为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会灵活应用,更无法举一反三,面对浩瀚无边的物理试题只能一遍遍刷题,甚至完全为了高考而学习物理,也使这些花季的孩子成了接收物理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物理本是一门自然科学,而自然科学学习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学以致用”,而非机械地记忆。但以上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仅仅是一种应试教育的产物,如果学生只会机械记忆物理知识及解题过程,那么学生在物理实践中或生产生活中就会茫然无措,也无法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用说把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

二、实现高二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高二物理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探究,揭示出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物理学规律,然后结合生活生产实际,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物理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产生活中能够发现物理现象并找到相应的物理规律来解释物理现象。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教师引导并组织学生思考和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不是只在课堂上、只在物理课本中,而是充满了整个世界,即物理又服务于生活。因此,高二物理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并根据高二学生的学情认真思考高二学生的物理学习与发展的联系,用心探究在高二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什么样的方法教学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还必须进行学情分析。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高二物理涉及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以及复合场等集抽象性、空间想象力、逻辑性以及知识综合性于一体的高难度教学问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生动性、灵活性、可控制性以及交互性的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直观的现象更加透彻地理解物理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例如,高二物理课堂教学涉及“磁通量”和“磁感线”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可以制作Flash动画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磁感线与平面之间夹角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具有以下优势:(1)它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于一体,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2)多媒体教学具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强化;(3)多媒体具有承载信息量大、容量大以及重复操作的特性,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在课下反复操作;(4)通过对Flash动画的制作,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真实情景,达到对普通实验拓展的目的;(5)通过对多媒体直观性、交互性和动态性特点的利用,使高二学生对于抽象的电和磁的理解更加具体化。例如,在讲解“电动势”这一概念的时候,很多学生对电动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主要是对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的认识模糊不清,通过Flash制作电子运动的图像来模拟非静电力做功的情形,让学生通过现象进行类比极其容易地就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作为新教师要想提高高二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听课,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精心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演示实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高二学生学习抽象物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万刚.浅谈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学习,2010(9):54-57.

[2]周树松.小实验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物理教学讨论,2010(3).

9.高二下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九

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二历史教学水平,现将本期工作初步计划如下:

一、文科班教学计划:

1、继续完成选修一教学,继续以知识的概括归纳为重心

2、完成选修三教学,侧重在材料的运用、比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上

3、进行必修一、二、三的学业测试复习,兼顾知识时空线索的梳理

二、理科班教学计划:

1、以练习促复习,通过对考纲知识的一一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迎考

2、通过综合训练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考前冲刺

三、备课组要求

1、落实学业测试复习资料:(1)按考纲知识点合作编写知识提要;(2)按考纲知识点每本书命制练习试卷,作为要点解读的补充;(3)要点解读要督促学生落实。

2、补差与提高:(1)对学习有一些欠缺的学生,要一一督促检查其复习,尽可能地提高及格率;(2)为了争取更高的优秀率,加强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3、加强分工与合作:(1)分工明确:每位老师在备课、提要编写、练习编排等方面要有明确而细致的分工,各负其责;(2)合作紧密:彼此间加强学习与交流,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办公室交流等加强沟通,并相互学习,彼此听课,注意资料的共享与彼此配合的及时和到位。

4、高度关注新课改动态:(1)了解各省的新课程教学经验,积极吸收教改成果;(2)及时关注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信息,并积极反映一线意见;(3)高度关注新课改下的湖南高考走向与形势,不因为学业测试而忽视高考。

10.高二历史教学反思之四: 篇十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之四: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而在课堂实施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若不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时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机智灵活地应对,恰当地处理,也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等。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11.高二英语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十一

一、由简单句入手进行训练

在平时的阅读和语法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句子成分分析不清而影响做题,所以,我就循序渐进的给学生讲解简单句的五大基本句型,并结合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在课文阅读教学时,我又有意识的划出一些句子让学生进行分析。课堂上的写作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教材中一些比较重要的词汇、短语和句型造句,要求学生要用到所学的简单句基本句型。这样可以让学生多体会英语的表达习惯,从而减少汉语式英语。

二、由浅入深,逐渐使用复合句

由于学生对于句子的基本成分和基本句型有了一定的基础,在随后的教学中我有意识让学生了解复合句的相关知识,也是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复合句来翻译句子。起初是让学生翻译成简单句然后再转变成复合句,后来就让学生直接翻译成某种复合句。比如在選修六的第四单元global warming 中,出现了一个很复杂的句型即并列的同位语从句和强调句型。原文是这样的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that it is human activity that has caused this global warming rather than a random but natural phenomenon. 分析过这句话后我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翻译了我自己编的一句话,其中还用到了文章中学到的几个重要的单词和短语.句子是这样的:毫无疑问(同位语从句),每个人都赞同这个观点(同位语从句),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 成功(抽象名词具体化),但正是我们的懒惰导致了失败(并列的同位语从句和强调句型)要求:按括号里的要求来翻译,划___部分必须用本单元新学的单词和短语。There is no doubt that everyone subscribes to the view that we all tend to be a success but that it is our laziness that results in the failure. 通过这样的练习既能掌握住重要单词和短语,又能让学生学会使用复合句。

三、 运用重点词汇,进行句型强化训练

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要求学生要能使用一些较高级词汇、复杂结构和语句间恰当的连接成分,甚至偶尔出现一些错误也不扣分。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一句多译,句型转换等练习。如讲到动词occur时,我让学生翻译句子:“我突然想到把钥匙忘在公共汽车上了”这个句子有很多表达方法,但效果不同。如:I suddenly realized that I had left my key on the bus. 这个句子很正确但没有什么亮点,如果用到occur可能就更好了。可以这样说:It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that I had left my key on the bus.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除了诸如此类的一句多译练习外,我还要求学生进行句型转换练习。如讲到immediately做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表示 一…就…的时候,我让学生进行转换练习。Immediately I got to school, the bell rang. 可以转换成以下表达方式1. As soon as I got to school, the bell rang. 2. The bell rang the moment I got to school. 3. Hardly had I got to school when the bell rang. 4. No sooner had I got to school than the bell rang. 类似这样的练习还可以穿插在定语从句、强调句、倒装句、名词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讲解和训练中。

四、书面表达专题讲解,培养答题技巧

我认为,英语和语文一样都要有写作课,所以我就精心设计了我的每一堂写作课。由于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不让他们有畏惧心理,起初是用每天上课前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来翻译一个句子,这些句子都和一个话题有关,比如正反观点对比类,大概掌握并积累了四五

个这样的句子以后,了解了过渡句和过渡词,自己又会写错误很少的句子了,学生还是很自信,很愿意去试试写作文的。因为他们之前有了大量的语言输入,输出就简单多了。为了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在写作课上我有好长一段时间都让学生写同一个类型且不同话题的文章,并且要求学生熟记这种文体的作文模板,与此同时要求他们背诵这种文体的范文和高考真题优秀作文。在学生熟悉了这一类型的文章的结构和用词后,我会要求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在限定的时间内(20~30分钟)谋篇成文:1.认真审题(审体裁、人称、时态、要点);2.标注短语;3. 组句成篇;4.检查修改;5.工整誊写。还有就是学生所上交的文章必须要有“自我感觉良好”这一步,即要划出优美的单词,短语和高级词汇以及他所使用的复合句和语法结构。

五、优化批改讲评

在教学中我认识到正面鼓励表扬比单纯纠错效果更好。因此,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都重视学生所划出的高级词汇和复合句,还特别宣读和展出优秀的习作,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12.高二历史教学案例 篇十二

1.教材分析

《前赤壁赋》是表现苏轼思想及写作风格的重要篇章。它既是一篇借景抒怀的文赋佳作,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宇宙的哲理思考。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属文赋之佳作。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要理解这样一篇经典文章,无论是语言还是内涵,都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本文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含有哲理的意蕴。它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中唯一的一篇韵文,其他三篇则是散文。二是唐代散文重在意境,而宋代散文则重在理趣。但无论是意境还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既而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问题提出]

文言文教学不是孤立的字词句的教学,也不是片面的思想内容的分析,而是应把字词句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识别与鉴赏,“文言”并重,才能相得益彰、渐入佳境。比如,教授《前赤壁赋》第一段时,我们就应该重点品味文中的“徐”和“横”两个词的妙用,是这两个词的运用才使“清风”“白露”赋予了人的情感,制造了亲切闲适的氛围。通过类似这样的字词品析,学生顺理成章地感受到了和谐之美与柔情之美。通过这些意象的选取、推敲,学生兴趣无限,学习活跃,在不留痕迹中顺畅有序地延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语言的品读,找寻理解文本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的途径。

2.学生从作品语言、结构、情感、文化等方面分析体悟,能真正走进古代文学作品,进而完成文言文的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全息维度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促进课外探究能力的培养,增进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二)重点和难点

(1)了解赋的文体特征。

(2)赏析文本“画意、诗情、哲理”交融于一体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

1.了解背景知识,走近苏轼

(1)文本导入:人在逃离纷扰的世事,醉心于自然美景中时,往往会产生超凡脱俗的奇思和神往。那么,被贬他乡的苏轼面对赤壁江天风月,又萌发了怎样的出世之念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课文《前赤壁赋》,与苏轼共举金樽邀明月,叩问宇宙与人生。

(2)查询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外了解苏轼的生平,尤其注重了解苏轼作品中蕴涵的主要思想和风格。

(3)文体简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词采,体物铺陈,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2.检查预习,品读课文

教师出示一些重点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齐读课文,在品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教师点拨在朗读时出现的问题。

(2)对重点注释的词语、句子,指导学生弄清意义和用法。师生共同整体解读课文,方法是从“言”走向“文”。

(3)提出问题:品读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与段落,体味作者景物描写的特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所描绘的景色。后世对本文的评价在于“画意、诗情、哲理”交融一体,思考本文的景物描写是如何体现画意的?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提示:补充介绍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比较这三篇文章景物描写的异同,体会苏轼文章景物描写的特点。

讨论探究:出示课件。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柳宗元《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提示:唐宋山水游记类文学作品的美学差异。

描写方式:勾勒——神似

呈现特点:简括——寥廓

艺术效果:疏淡—一情趣

明确要点:作者夜游赤壁,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通过对关键词语与意象的分析(徐、徘徊、横、水、月、风)然后概括,开头的景物描写“澄澈、幽美”,使作者油然而生“乐”;文末的景物描写“美妙、清晰”,使作者丢开“愁”。

设计意图:朗读的过程就是对文本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感受理解的过程。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有关字、词的预习题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的布置,使学生明背景、知内容、品语言、入意境。特别是对语言文字的探究,这一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记忆,更好地重建新知识。

(4)提出问题:品读文中的抒情语句,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什么样的情绪?这种情绪有变化吗?

提示: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以及这种情绪变化的原因。

《诗经》:“佼人”、理想、追求——优美的景色稀释了作者心中的苦闷。

《楚辞》:屈原、现实、幻灭——身世遭遇使作者无法真正排遣心中的痛苦。

客的言论:出世、虚无、逃避——脱离尘世,追求精神自由,逍遥无待。

苏子言论:儒释道、理性、重构——豁达开朗,超然物外,热爱生活。

明确要点:体悟作者在逆境中看淡得失的旷达情怀。

片段朗读。

设计意图:借助与课文相关的篇目理解作品中的抒情语句,目的是对已有知识的唤醒与回忆,使原有知识进一步完善,更好地理解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习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5)提出问题:品读文中说理的句子,体味其中的哲理意味。苏轼的论调显然受到了庄子的影响,是否说明其人生态度和庄子是一致的?为什么苏轼的话能够使客转悲为喜?

明确要点:体会文中采用的说理方式,随物取譬,设喻说理。

设计意图:此环节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有序递进,有助于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的思路与情感。

3.深入探究,合作学习

(1)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要把这次夜游赤壁,泛舟江面的经历用赋(特别是文赋)的形式表现出来?

提示:了解赋(特别是文赋)的文体特点;作者的人生处境和思想情感;作者的文学主张。

明确要点:

主客问答——文势波澜起伏——矛盾纠结心态整散结合——节奏整饬灵动——自由不拘个性铺成渲染——宣泄强烈情感——凸现感情变化“赋”属韵文,行文可以排比、对偶,还可以采用问答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尤其是句子的运用可长可短,参差错落更利于表达“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的这类文章。

片段朗读。

设计意图:强化“赋”的文体的特点。

(2)问题探究:结合课堂的学习内容和课外阅读体验,谈谈你对王国维对苏轼的评价的看法。

明确要点:

人文价值——生命意义——天人合一,融入自然

审美趣味——中和为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艺术旨趣——艺术形象——因景生情,借景立论

4.课外延展,升华内涵

宋神宗对苏轼和李白有这样的评价:“白有轼之才,而无轼之学”,你认为这句评价公允吗?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前赤壁赋》这两篇古代文学精品,谈谈你的体会。

明确要点:写作可从一个方面切入,不用面面俱到。

探究形式:小组讨论为主。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

本文以“风、水、月”为主景,以作者泛舟赤壁过程中的感情起伏为主线。想象丰富,变幻奇妙,借景抒怀,寓情于理,波澜曲折,妙趣横生。“画意、诗情、哲理”交融于一体,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赋佳作。作者继承了写赋常用的“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表现手法和“整散结合”的语言风格,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体会独特的艺术境界。

6.作业布置

比较鉴赏。学生课外阅读《后赤璧赋》,可从写作背景、景物描写、情感表露、手法运用等角度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苏轼作品的思想意义及风格。

设计意图:将阅读引向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便于反馈课堂学习的效果。

板书设计:

主线:乐——愀——哀—乐(思想感情)

景:眼前的江水——山间的明月——物我融合

情:悲哀——喜悦——旷达情怀

理: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移情入理

设计意图:“情、景、理”交融是《前赤壁赋》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本文的“理”正是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的线索逐渐凸显出来的,所以,借景取理,依理述志是教学的重点。

[自我反思]

本节课教法的选用与学法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一是朗诵激情法:以读带析、以读带品。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也体悟了意境。二是互助达标法:这是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的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教师运用互助达标法充分发挥了群体教学中小组互动,优势互补的积极作用。本节课学生的主动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解读,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学生这个主体躬亲实践、质疑交流、合作探究完成的。教师给予学生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和发言权,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学生不再是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了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人。本节课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教学后,有许多学生都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轻松,并且可以获得更感兴趣、更广泛的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文言”并重的教学形式在本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事实证明:“文言”并重相得益彰,学有所得,教有所获,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教学要有效、高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同时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主体作用如何发挥才真的有效,因此找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路径,是我今后教学追求的境界。

[专家点评]

《前赤壁赋》一文教学难度大,学生没有作者那样的经历,单纯讲解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如何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中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于老师从“文言”并重的角度来设计这节课,这样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亮点,既道出了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弊端,也采用了可行性的办法。事实证明:“文言”并重相得益彰。

于老师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感知、解读、研讨、拓展文本的内涵,这种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重拾了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涵泳之教法,找回了语文教学的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忘渗透古典文化的精髓,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始终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艰涩的古典文化常识和思想,通过借助“语言”的品味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得到了落实,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效率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上一篇: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下一篇:观猴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