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辞角度赏析句(精选10篇)
1.从修辞角度赏析句 篇一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2.从修辞角度赏析句 篇二
公益广告以传播某一观念为目的, 以此呼吁公众关注某一类社会问题, 倡导符合社会公益准则的思想行为和社会风气。本文依据亚里士多德的经典修辞理论, 即他的三种诉求手段:理性诉求, 情感诉求和人品诉求, 从公益广告诉求形式出发, 考察其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和对公益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诉求手段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提出修辞术是论辩术的对应产物, 并将其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者用两种手段觅材取材, 一是非艺术性的手段, 二是艺术性手段。他把艺术性手段细分为三种诉求, 即理性诉求、情感诉求和人品诉求。这三种诉求构成了修辞艺术的核心部分。
如果想让公益广告达到理想的劝导效果, 成功说服受众改掉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树立符合社会道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 公益广告创作者就必须根据广告的表现内容, 寻求合适的诉求点, 运用适合于该广告的诉求方式, 只有这样, 才能创作出既具有艺术性, 又具有说服力的优秀公益广告。
二、公益广告中的三种诉求方式
(一) 情感诉求
情感诉求通过富于人情味的故事情节或形象来传达广告信息, 引起消费者的情感体验。情感诉求是最具人情味的广告, 它充分利用了人们的情感性需要, 将产品与我们的爱情、亲情、友情和幸福、快乐、渴望等联系起来, 让消费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并最终接受该产品或服务。
情感诉求是现代社会公益广告中最常用的一种诉求方式。亲情、友情、爱情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情感。因此, 将这些需求以广告的形式传达给受众, 就会使受众倍感亲切, 激起情感共鸣, 促使其改变原有的态度和不良行为方式, 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近期央视播出了一则以患有老年痴呆症父亲为主角的公益广告短片。广告开头, 一位老人表情木讷地望向家门, 等待着儿子的回家。可是等到儿子回来敲门, 老人却慌了起来, 一句“我不认识你”让儿子倍感震惊。原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爸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记忆越来越差。害怕不能继续照顾儿子, 这位老爸开始在清醒的时候用写纸条的方式提醒自己。渐渐地, 老爸病症加重, 连自己刚做过的事情都会忘记。有一天中午, 儿子带着父亲去餐厅吃饭, 盘子中剩下了两个饺子, 当着亲朋好友的面, 爸爸居然直接抓起饺子放进口袋。儿子看到, 立刻抓住了爸爸的手, 又羞又急地问:“爸, 你干嘛?”这时, 已经说不清话的父亲却吃力地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 我儿子最爱吃这个。”爸爸的回答让儿子愣住了。广告以“他忘记了很多事情, 但他却从未忘记爱你”结尾。
该广告以人类情感世界中最深沉也最容易被激发的亲情为诉求点, 以儿子的视角讲述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 展现“孝”这个主题, 呼吁全社会的年轻人孝敬父母、关心父母以此来回报父母对子女溶于血脉中的永不消退的爱。
(二) 理性诉求
虽然公益广告以情感诉求为主, 但这不意味在广告中运用理性诉求就达不到劝说效果。相反, 有些公益广告就必须使用理性诉求, 即采取理性说服方式, 用事实说话, 使受众产生震撼, 从而使受众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判断, 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如湖南台“光盘行动”的公益广告, 广告开头直接点题“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随后给出了一组数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全世界饥饿人口超过十亿, 全球平均每年, 因饥饿死亡的人口超过1000万, 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为饥饿而死亡。我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事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 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 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最后倡导“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今天不剩饭”。
这是一则典型的付诸于理性诉求方式的公益广告。该则广告通过一连串数字论证光盘行动的重要性, 有理有据地论证光盘行动这一观点, 直接传达给受众一种公益观念, 使受众认识到目前情况餐饮浪费的严重性和不良后果, 从而改变自己不合理奢侈浪费的行为习惯, 厉行节约。
(三) 人品诉求
人品诉求是建立在修辞者个性、气质、道义、信仰等个人气质上, 如果运用得当, 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修辞者必须是一个完美、正义的个人形象, 让受众相信他的智慧、仁慈和正直, 以赢得信任和仰慕。因此在公益广告中, 主要是利用名人的社会影响力, 来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如“love life”的公益广告, 是由台湾艺人陈建州, 范玮琪发起的一项关爱“弱势病童”的公益广告。主题是关怀不幸患有自闭症、唐氏症、脑性麻痹的儿童与家庭, 希望大家对这些孩子不要有任何眼神或行为上的歧视。活动邀请了许多明星艺人参加, 包括周杰伦、张惠妹、陶晶莹、林志玲、大小S、范玮琪、林依晨等。他们在镜头前想象自己是患者, 素颜出镜, 凭表情展现内心的情感。以自身的特有的创造力和创作经验丰富了公益广告的内涵, 呼吁大众关爱“弱势病童”。明星公益广告借助明星的正面形象和影响力, 宣传广告倡导的理念, 促使受众在其影响力下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和行为。
结语
公益广告是一种说服的艺术, 它的基本功能是说服受众接受它所倡导的理念, 并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公益广告创作者在进行广告创作时, 应根据不同的广告主题选取合适的诉求方式, 增强公益广告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使其达到预期的修辞效果。
摘要:公益广告是一种区别于商业广告的非营利性广告, 是以宣传社会人文精神, 树立社会文明观念的广告形式。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出发, 以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诉求手段——情感诉求、理性诉求、人品诉求为基础, 对公益广告加以研究, 探究这三种诉求手段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及效果。
关键词:公益广告,情感诉求,理性诉求,人品诉求
参考文献
[1]蓝纯.修辞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2]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3.从修辞角度谈语言歧义现象 篇三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表达的需要,为了获得特别的修辞效果,本来可以用意义更明确的词语,却故意选用可能造成歧解的言辞,巧妙地利用歧义,使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多角度地思考理解,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说话、写作、阅读的能力有所提高。
本文将从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义关系歧义、语境歧义等方面来谈谈巧用歧义及其产生的修辞效果。
从词汇方面说,巧妙地使用因同音词、多义词而产生的歧义,能丰富语言的容量,拓展思维的广度。例如“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劝解,是颂扬,还是煽动。(鲁迅《阿Q正传》)
这是阿Q与小D的一场龙虎斗,吸引了不少的看客,前段的意思很明确,后段有了歧义,“好”字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a.结束语气,表示劝解;b.赞许语气,表示颂扬;c.嘲讽语气,表示煽动。这样给学生分析,他们就能体会到作者如何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不同的感情和态度,体会同音词表达多种感情的凝练、含蓄。
从语法方面说,巧用因句子的结构关系的不同或层次分析的不同,能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相传有个刻薄的富翁造了座高楼大厦,请一个秀才写楼联。秀才深知此翁为人,决意捉弄他一下,便写了“此地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这副楹联,并念成“此地安,能久居。主人好,不悲伤。”富翁听后颇为满意,待贴出来宾客们却个个偷偷地暗笑,富翁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却又无可奈何。就是“这种地方不能久居,所以主人很悲伤”的意思。
这个小故事巧用断句两读歧义来使听者产生不同的理解,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断句方式对对联的影响不大,但是有时候不同的断句方式会产生联意的大变化,甚至相反,上述例子就足以说明,换一种断句方式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语义关系方面说,利用语义双关造成的歧义可以加深理解表达的效果,能使听者感到饶有风趣、余味无穷。大画家张大千在一次宴会上对梅兰芳敬酒时说:“你是君子,我是小人”。这个句子有四种意思:a.你是君子,我是小人;b.你靠动口(唱),我靠动手(画);c.你动口喝酒,我动手斟酒;d.你讲道理,我不讲道理——非要你喝不可了。通过这个歧义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画家张大千所要表达的语意,一句话能暗含这么多的含义可见说话者的智慧,同时也使听者回味无穷,可以引导学生在说话作文时能学会这种语义双关的修辞手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从语境方面说,在上文提到语境能消除歧义的作用,主要是将词汇、语法、语义关系引起的歧义放入具体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歧义便可消除。但语境在一定情况下也能产生歧义,且会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例如:鲁迅的《药》里写刽子手康大叔向茶客讲述了牢头阿义如何打了革命者夏瑜两嘴巴,接着说:“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愚昧而凶残的康大叔,绝不可能理解夏瑜说可怜的含义,但他从夏瑜说这句话时的“神气”,也就是借助情景语境的制约,正确地断定夏瑜说的“可怜可怜”是指“阿义可怜”。而花白胡子由于不在夏瑜说话的现场,缺少康大叔所受到的那种情景语境的制约,他就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把夏瑜的话歧解为夏瑜“可怜”了。
歧义句与语言表达的明确性这个要求,总的来看,是相互矛盾的。没有特定的上下文条件,不能排除歧解的可能性时,属于语病,就不宜使用。但出于表达的需要,用得其所,使用得法,反而可以满足表达的需要,起到积极修辞的效果。朱德熙曾说过:“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反映。”
总之,巧用歧义能带来很好的修辞效果。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仔细体会歧义现象中的精细微妙,更好地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丰富、规范学生的语言,高度重视语言感性材料的积累,使语言的感觉越来越敏锐,让学生真正做到对知识感知、吸收、融汇、内化,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4.从修辞角度看店铺名称中的数词 篇四
数词在店铺名称中的运用,使店铺名称更加生动形象、新奇鲜亮.文章以长沙市岳麓山大学城的店铺名称为语料,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店铺名称中的数词在组合形式和使用方式上的特点、修辞格的`运用以及修辞功能的体现.
作 者:李丽辉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湖南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HUNAN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 分类号:H05 关键词:店铺名称 数词 修辞
5.从导游讲解角度赏析《岳阳楼记》 篇五
从导游讲解角度赏析《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在语文教学中是“前人之述备矣”,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结合旅游专业特点和导游职业资格证考证需要,力求从导游讲解角度全面赏析<岳阳楼记>,以提升学生导游水平与素质,实现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
作 者:李华平作者单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郴州,423000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33.3关键词:高职教育 语文教学 文学欣赏
6.含有修辞手法的好句摘抄 篇六
这样有问题吗?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
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 语文有几种修辞手法
★ 修辞手法
★ 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 月亮的好句有哪些
★ 关于重阳节的好句有哪些
★ 关于传统节日的好句有哪些
★ 关于书的好句有哪些
★ 昆虫记好词好句有哪些
★ 高考英语作文常用修辞手法
7.从修辞角度赏析句 篇七
一、比喻辞格
书中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 黛玉、宝钗等玩游戏, 抽花签, 曹雪芹善于比喻辞格暗示人物的鲜明性格, 其中林黛玉=芙蓉花、宝钗=梨花、牡丹花、史湘云=海棠花、妙玉=梅花、元春=榴花、贾探春=杏花、玫瑰花、贾迎春=菱花、贾惜春=莲花、王熙凤=凤凰花、菊花、巧姐=稻花、秦可卿=桂花。
曹雪芹运用《春秋》笔法, 使比喻寓褒贬, 别善恶, 爱憎分明, 感情色彩十分强烈。如对美丽纯洁的少女黛玉, 称他是“出水芙蓉”;对“过洁”的少女妙玉, 称她是“梅花”。对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称作“中山狼”把呆霸王薛蟠比喻成一条喂不饱的“骚狗”。像对王熙凤这样复杂的人物, 借兴儿之口, 用暗喻说她“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 褒贬也非常分明。
二、借代辞格
“一落胎胞, 嘴里便衔出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 上面还有许多字迹, 就取名宝玉。”
“宝玉”本是人身上可佩戴的装饰物, 作者抓住宝石玉器的特征来代称贾宝玉, 并成为他身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玉”是他的灵魂, 失去“玉”他就傻。这是以局部代整体。像以上的借代, 会给人以形象之感, 并引起人们的联想, 激发情感, 比直呼名称要感人。
三、双关辞格
双关又名“多义关连”。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 借助语音和语义的联系, 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 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这在《红楼梦》中有很明显的体现。
贾府的四位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这是有意用谐音来命名的人物。
脂评甲戌本批:“原应叹息, ”意思是本应值得怜惜的四位千金小姐。这里暗示着曹雪芹对四位小姐的不幸遭遇的怜爱和同情。元春被选入宫, 失去自由, 早夭而亡;迎春被送入“中山狼”之口;探春被远嫁, 与父母不得团圆;惜春被迫出家当了尼姑。这怎不令人叹息和同情呢?“原应叹息”四个字不仅表达了对贾府四位千金小姐的同情, 也表达了对金陵十二钗及封建社会一切女子的同情。
四、比拟辞格
“这一吊钱玩不了半个时辰, 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 牌也不用斗了, 老祖宗气也平了。”
贾母的钱匣子肯定不能说话, 但通过王熙凤的巧嘴把它说得活灵活现, “钱”竟然像人一样会“招手儿”, “会叫”并能把自己的钱叫进贾母的钱匣子里去, 说得太生动形象, 逗人喜欢了, 竟使贾母手舞足蹈起来。这拟人手法比直接吹捧恭维要生动得多。这样的话确实不失凤姐的风采、神情, 颇有趣味。
五、对比辞格
第八回宝玉黛玉不约而同去宝钗的一节, 宝钗和黛玉的对话, 将黛玉少女初恋时的微妙心理跃然纸, 这里, 反映出林黛玉能言善辩, 口齿伶俐的语言特点。而宝钗虽暗知黛玉意思, 却只是装傻反问, 一方面说明她心计深, 另一方面又说明她大度, 不像黛玉言语直接刻薄。
《红楼梦》人物众多, 如想把每一个人物都塑造的鲜明生动, 自然离不开对比手法, 例如抄检大观园一节, 每个小姐的行为方式都不同, 不需多言议论, 人物形象已跃然纸上。
六、排比夸张辞格
参考《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封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节, 描写大观园景色的句子。
只见正门五间, 上面桶瓦泥鳅脊, 那门栏窗, 皆是细雕新鲜花样, 并无朱粉涂饰, 一色水磨群墙, 下面白石台矶, 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 皆雪白粉墙, 下面虎皮石, 随势砌去.往前一望, 见白石, 或如鬼怪, 或如猛兽, 纵横拱立, 上面苔藓成斑, 藤萝掩映, 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这段话通过描写大观园之美, 写封建阶级的奢侈, 暗示了封建阶级必然灭亡的趋势。尤其是通过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 通过刘姥姥的双眼及所想, 极尽的写大观园的繁华以及农民生活的艰辛。
七、象征辞格
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才, 蠢才, 你有玉, 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 你就没有‘暖香’去配?”
黛玉一生的心事就是在这“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上, 而偏偏就有“宝玉”对“金锁”, “宝玉”对“麒麟”。黛玉忌妒宝钗, 更怕宝玉见一个爱一个, 对儿女情事特别敏感。玉, 代表象征宝玉;金, 象征宝钗, 意思是宝钗宝玉交好, 体现出黛玉的醋意以及浓浓的爱意。
总之, 《红楼梦》语言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产生了突出的艺术效果, 达到了“文约而意丰”的境地。学习《红楼梦》修辞艺术, 不仅是欣赏艺术, 还可以吸收古人的智慧, 为我们今人所借鉴, 来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摘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颠峰之作,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人物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 而塑造人物形象的最主要的手法, 就是它极具有特色的丰富的语言, 而语言的美妙, 又离不开修辞的作用。《红楼梦》语言达到了纯熟的地步, 它通俗而典雅, 准确而简练, 极富生活情趣和神韵, 运用丰富修辞手法, 给人以美的感受。
关键词:红楼梦,修辞格,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栾妮.《红楼梦》中的修辞造词研究[D].山东大学, 2009.
8.从修辞角度赏析句 篇八
一、《读书杂志》利用修辞校勘古书之得
(一)从修辞的角度考察古书的讹误
王念孙在《读书杂志·淮南子》中,写了后记,名《读〈淮南子杂志〉书后》(《读书杂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962—984页),系统地归纳古籍错讹的各种现象,认为“推其致误之由,传写讹脱者半,凭意妄改者亦半也”(962页),细分为六十四条,没有一条涉及修辞,但在实际校勘中,不明古人修辞也是致误原因之一,即使不是致误之由,我们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发现原文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索,求证,从而知道原文该作什么。
如不明古人喻意而误。王念孙“有既误而妄改者”条举例:《淮南子·泛论篇》:“使人之相去也,若玉之与石,葵之与苋,则论人易矣。”王念孙认为俗书葵字作(《汉语大字典》未收此字),美字作羙,字上半与羙相似(不止上半,下亦相似),故误为美,后人又改为“美之与恶”。今按:王校是也。此是因俗书而误后,又凭意妄改{2},不知原文连用两个比喻说明同一个道理,美与恶和玉与石不为一类,且美与恶并非易辨。古人常取譬说理,后人如果不明喻义,则不免凭意妄改。又如《读书杂志·逸周书第二》第15页“婚妻”条,王念孙认为“婚”本作“昏”,后人不晓文义而改之。王氏云:“据孔注云:‘喻昏臣也’,则本作‘昏妻’,明矣。”
更多的是忽视古人互文的修辞手法而致误。古人作文特别讲究句式的整齐,尤其是韵文,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古书中的讹误或前人训释之误。在整齐的句式中,对应的词词义关系一般不外乎三种情况:相同或相近;相反;相关。从语法上来考察,一般词性相同。
{1}对文义同(有时互补)
如第11页《逸周书·大聚篇》:“具百药以备疾灾,蓄五味以备百草。”下句误倒,当作“蓄百草以备五味”,王念孙指出:“百草与百药对文。”“蓄百草以备五味”实际上是一个表目的关系的复句,颠倒了显然不通。
第894页《淮南内篇第十四》:“故誉生则毁随之,善见则怨从之。”刘本依《文子·符言篇》改“怨”为“恶”。王念孙认为:刘改是也。毁与誉对,善与恶对。道藏本作怨者,涉上文两怨字而误。
{2}对文义反(或为反对关系)
《史记第三》“北迫”,“内措”条(第100页),《齐太公世家》:“燕北迫蛮貘,内措齐晋。”王念孙认为:“‘北’当为‘外’,字之误也。隶书外字作见汉司隶校尉鲁竣碑,形与北相近,因误为北。‘外迫’、‘内措’,相对为文。蛮貘,故言外,齐晋为中国诸侯,故言内。”今按:《汉语大字典》外字的隶书字体收有,出处为史晨碑。外与内对文义反。迫与措对文义同,措亦迫也,王念孙言措通笮(迮),《说文》:“笮,迫也。”《荀子第二》“士仕”条(第658页),王念孙认为“士仕”当为“仕士”,与下文“处士”对文。“仕士”与“处士”是对立的事物。
{3}对文义相关
如第96页《史记第二》“黄金银”条,《封禅书》:“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王念孙说:“‘银’上本有‘白’字,后人以金有五色,故言‘黄金’以别之,银唯一色,不须言‘白’,故删去‘白’字耳。不知书传言白银者多矣,且‘黄金白银’相对为文,少一‘白’字,则文不成义。”王说有众多引文为据,是可信的。不过,他说删去白字,文不成义,倒未必,从金字处作停顿即可,只是黄字显得多余了。“黄金白银”,黄与白,义相关,皆指颜色。又《管子第九》“必成”条(第489页),《禁藏》:“故德莫若博厚,使民死之赏;罚莫若必成,使民信之。”王念孙说:“‘必成’本作‘成必’,‘成’即‘诚’字也。《九守篇》:‘用商者贵诚,用刑者贵必。’……‘诚必’与‘博厚’相对为文。作‘成’者假借字也,后人不解‘成必’二字,遂改为‘必成’,而不知其谬以千里也……皆以‘诚必’连文。《九守篇》‘刑赏信必于耳目之所见’,信必亦诚必也。”《汉书·韩信传》:“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然得脱,背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师古注:“必谓必信之。”其实,“必”亦“信”也,《汉书·艺文志》“信赏必罚”,“必”与“信”对文,“必”亦“信”也,若以“必”字为必定之义,则不准确,如王氏所引《淮南子·兵略》:“将不诚必,则卒不勇敢”,“必”字解为必定则语不顺。《管子·侈靡》:“唯交于上能必于边之辞”,《集校》引何如璋说:“必者,诚信无贰之谓。”{3}
整齐的句子如果结构相同,在三句以上,则为排比句,如第153页《史记第五》“青駹马”,“乌骊马”条,王念孙认为两马字皆后人所加,《匈奴列传》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王云:“皆五字为句,其马色之一字者,则加马字以成文,两字者则省马字以协句。《尔雅·释地》之说八方,东南西北之下,皆有方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之下无方字,例与此同也。后人不知古人属文之例……而各加一马字,则累于词矣。”
(二)从修辞的角度论为其校勘作论证
尽管大部分古书之失,往往不是不明修辞而误,但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论证原文存在的问题,以去伪存真。
用词的准确是修辞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战国策第一》“南攻杨越”条(第41页),王念孙认为“攻”当为“收”,“皆谓取其地也,若但言攻,非其旨也。”今按:攻、收不仅形似,义亦相关,收(取)是攻的结果,根据史实,用收或取字准确。《史记·南越传》司马贞《史记索隐》曰:“案《战国策》云:吴起为楚收杨越。”王校可信。
如上文所述,古人讲究句式的整齐,特别是韵文,如《逸周书·武称篇》“三哀:一、要不嬴,二、丧人,三、摈厥亲。”《读书杂志》第4页王念孙说:“‘丧人’本作‘丧民人’,今本脱民字则句法参差。”古人的这种行文特点有助于我们判定古书的正误,结合其他知识,我们就能恢复历史的原貌。这是三字句。第6页“是适无见过过适”条:“适无见过适过适,无好自益,以明而迹。”王念孙说:“此文本作‘无见过适,无好自益,以明而迹’,三句皆四字,而以适、益、迹为韵。适读为谪,无见过谪者,无见责于人也。《广雅》:‘谪、过,责也。’《商颂·殷武篇》:‘勿予祸适。’《传》:‘适,谪也。’”此是四字句。《读书杂志》第640页言《荀子·修身篇》“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劳勌而容貌不枯好交也”之“交”字当为“文”,除交与文隶书相似之外,此句字数虽多而皆相对,“柬理”与“好交”对文义相关也是我们判定讹误的一个重要的证据。《逸周书第二》“土地之宜”条(第11页),《逸周书·大聚篇》:“相土地之宜,水土之便”,王念孙说:“赵曰:‘土地之宜’,土字疑衍,以下句言‘水土之便’故也。念孙案:赵说非也。古之人文不嫌于复。‘土地之宜’与‘水土之便’对文,删去一字则句法参差矣。且注文有土宜二字,则正文本作‘土地之宜’甚明。”
9.从修辞角度赏析句 篇九
关键词:口语修辞 播音主持 美感需求
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一样,播音主持作品也具有审美性。受众在视听过程中,其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诸多心理功能被调动起来,通过广播电视节目不仅获得信息和认知,同时得到愉悦如美的享受,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就获得了成功。
但是,从视听的角度来说,眼下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尽人意。听听广播,看看电视,那栏目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确实使人大为惊叹。但各位“主持”,包括一些大牌主持的声音色彩的单一,处理手法的贫乏反应出来的“力不从心”,着实让人遗憾,让人叹息,更让人焦虑。 例如晚间的一档节目,是主持人提出一个话题,听众朋友拨打电话热线,与主持人共同谈论这一话题,有时听众朋友在电话的另一端还要欲言,主持人一句“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说到这儿”,电话便被挂断,接着又接听另一位听众的电话,循环往复。在这里,我们暂且抛开“礼貌”一词不谈,只说在晚间的这类节目中,主持人与听众应该有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同时使自己的声音通过电波的传送带给听众一种美感享受,只有这样的谈话节目才能激起受众的收听欲望,因此,情感的交流与谈话的真挚也应该是审美过程中的一部分,但在我们的广播节目中缺少的也恰恰就是这些。
对于播音主持中审美性的培养,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就做得很好,他应邀在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开幕式上做主持人。当时一些外国朋友称他“Mr临”。“临,林”同音,容易混淆,于是他急中生智,对大家说道:“大家叫我“孙”就行了。Sun,英语是太阳的意思,那么朋友,当你们光临电影节的时候,有一颗太阳在拥抱你们。”这段话的效果可谓达到了满座皆惊,既解决了问题烘托出友谊的主题,又展示了个性。当孙道临以汉、英两种语言表达后,亲切而活跃的热流旋即传遍整个会场,来宾以热烈的掌声回应。这简练独到的两句话内涵非常丰富,孙道临的深厚文化涵养,富有艺术魅力的气韵,以及东方特有的热情而含蓄的表达方式,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简直是天衣无缝。审美性在传播中的作用和力量,由此可见一斑。播音员和主持人要建构语言中美的春笋,就要把语言作为一种艺术来美化,来承载自己的意图和情感,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对美感的要求又有哪些呢?
一、从播音主持的口语修辞上来看:
(一)节奏美。口语中的整饬化可以使话语富有节奏,但话语的结构也可以散句中夹杂着整齐的句式,不集中体现整齐,语句的铺排诉诸听觉,寓多样性、变化性于整齐统一和谐之中,就是美。所谓散话散说,平缓舒展从容道来,而且讲究铺排的平衡,避免头重脚轻,说话合乎事理逻辑,偏重意会,可以让受众参与潜在的言语创造;有时可以故意造成节奏的变化,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节奏美的发掘也是一种言语的创造,它不仅可以使语言生动、富于变化,而且使情感表述更丰满。
(二)韵味美。文之所以美,贵在有韵,在大段的表述中,在一个会话过程中,大格局的整合一气贯之,用语精达而合乎逻辑,连接手段的承接与转合有浑然天成的精巧,这就会显出口语的情韵和气韵,是口语美的体现。
(三)真切美。从美学中我们可以知道,真是美的基础,因此,在播音主持当中应以朴实真切为美。这是“修辞立其诚”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语言来自生活,播音员和主持人应尽量从生活中提炼富有时代色彩的语言。至于语体风格的平白差异,大可不必在意,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认为,语言有文、白之别,但无贵、贱之分,他提倡“独标真素,绝去形容”,他认为“形容词是名词的仇敌”,主张显示语言的“真切美”。
(四)多样美。口语上的修辞本身是美学化的元素,这些元素在文本之中, 在主持人的话语之中能够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才更加美。如:遵循语用经济原则或节俭原则,口语不含任何多余成分,让接受者费力最少收获最大,是一种简单、单纯之美;播音员或主持人的语言内容应尽量丰富、多样,有时甚至可以运用一些俚语或者外来语。(五)语音美。播音员和主持人说话的声音有时会有乐音化趋向,这便是一种美。语言学里描写音素是按语言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分解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语音美是语言外壳审美属性的体现。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具有语音美,当一个人的语气成为自己心灵的感情与自身生命气息的代言人时,语言将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心灵之声”,再体现内心真实的自己,这时不必刻意追求,语言自然而然具有生命的感染力,富于生活的韵律,表现语音美也就更不在话下了。
总之,只有一个肯于多听、多想、多练的播音员,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内部格调统一、结构合理、流畅自如、意味十足的播音主持作品,使受众得到更好的美的享受。
10.从修辞角度赏析句 篇十
关键词:修辞手法,幽默作用,文学美
Introduction
O.Henry (1862-1910),pseudonym of William Sydney Porter,one of the three most famous short-story writers throughout the world.It is said that O.Henry gained a rich life experience ever since he was a teenager,which,without any doubt,contributes a lot to his achievements as a short-story writer.Rhetoric has already come into every aspect of human life.Generally speaking,it is a study concerning with the uses of language in a complex society.
Rhetorical Devices Used in O.Henry’s Short Stories
R h e t o r i c a l d e v i c e s a r e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 i n s h o r t s t o r y writing,for they not only polish the language itself,but also bring abou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plot or the release of the theme.As O.Henry is known as a master of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is going to offer some examples taken out from four of his famous short stories,further revealing the literary beauty of O.Henry’s works.
Generally speaking,phonetic rhetorical devices are soundrelated figures of speech.They encompass various stylistic means,namely alliteration,assonance,consonance,onomatopoeia and pun.
O.Henry used much alliteration in this story.According to English Rhetoric written by Zhang Xiuguo (45),alliteration is the repetition of the initial consonant in a sequence of words,making a block of words of more rhythmic and at the same time,leaving readers an unforgettable impression.For example,in the sentence“…which instigates the moral reflection that life is made up of sobs,sniffles,and smiles,with sniffles predominating…”(The Gift for Magi 3),the first four“s”in the four words in bold can be looked on as an outcome of the use of alliteration.It tends to give readers a depressing impression that Della,the protagonist in the story,is really going through a hard time.
Lexical rhetorical devices refer to those lexical means that the authors employ while conveying their ideas to readers.It helps the authors to express themselves clearly and effectively and achieve artistic and stylistic effect.
FR (O.Henry,75) is a story about a man who spends five months looking for his beloved girl.After five-month efforts,he gives up and commits suicide in the furnished room.What is surprising is that the girl he loves deeply actually kills herself in the same room.In this story,there is an example of anadiplosis“her voice came from her throat; her throat seemed lined with fur” (The Furnished Room 3).Therefore,it is easy to see that “anadiplosis is the repetition of the last part of a unit or sente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xt unit or sentence” (Zhang Xiuguo,45).It makes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landlady and another woman,which appears at the end of the story,sharply revealing her coldness and detachment.
Chapter Three Conclusion
O.Henry focuses on the poor life and spiritual depression of common people.He not only widens the experience of his readers,he also restates the verities that exist wherever people continue to strive for truth and beauty in life.The humanity reflected from the twist ending makes his stories at their best an influence for the furthering of those ideals that still tend to command the allegiance of civilized men.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推荐阅读:
从修辞角度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教案10-23
从美学角度评价电影11-16
从营销角度看阿凡达07-22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10-23
从合理的角度做群众工作07-27
从财务角度分析食堂改革方案08-29
从法律角度看依法治国09-08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09-24
从发展角度看经济形势10-11
从文化角度谈社交礼仪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