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2024-07-25

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共8篇)

1.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篇一

信息化系统使用规章制度

一、总则

公司实施信息化系统的目标,是为了让各个部门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在工作中贯彻标准化、规范化、协作化、高效化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深化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让信息化工具真正对公司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充分支持,特制定本章程。

二、操作人员工作章程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之后才能使用系统,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努力学习和熟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从上班开始使用系统,及时处理业务数据,不拖延堆积工作,按照业务发生的时序处理业务数据,做到当班业务数据当班处理。由于操作人员的拖延导致其他部门无法处理后续业务或当月统计报表缺少数据的现象,出现__次以上,处以__处理。

3.保质保量完成系统的数据录入工作,做到准确、不遗漏、符合精度要求,负责审核数据的人员应当确保数据的有效性。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当月数据失准现象的,出现__次以上,处以__处理。

4.使用唯一对应的系统用户,并注意保管登录系统的密码,及时更改密码,严禁泄漏密码或与其他操作人员交换用户使用系统。5.注意敏感数据的保密,不向无关人员提供系统数据和报表,不向无关人员演示敏感业务相关的功能。发现其他人员违反,应当及时向系统管理人员反馈。

6.不使用系统时,注销用户并关闭系统。

7.严禁未经系统管理人员同意私自安装或拷贝系统,篡改或删除系统数据。发现其他人员违反,应当及时向系统管理人员反馈。8.注意系统的自动升级提示,确保使用最新版本的系统。9.注意在系统发生错误时,记录出错提示,及时向系统管理人员反馈,并详细描述导致错误的操作过程。由于操作人员的疏于反馈导致当月工作因为问题没有及时处理而拖延的,处以__处理。10.系统提供商进行现场或远程维护服务时,应当积极予以配合,向服务人员详细描述导致故障的过程,提供正确数据和预期结果。

三、系统管理人员工作章程

1.系统管理工作目前主要由技术部承担。

2.定期向操作人员询问系统运作状况,收集系统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向信息化工作的公司主管领导汇报使用情况。3.定期整理系统的问题列表,通过电话或网络等通讯方式向系统提供商反馈,严重的问题应当即刻反馈,并跟踪问题的处理结果,向信息化工作的公司主管领导汇报问题处理情况,向反馈问题的操作人员通报处理结果。

4.按照正确的方法为操作人员安装部署系统。

5.管理系统的用户,做到用户与操作人员一一对应。帮助遗忘密码的用户重设密码,严禁泄漏密码。

6.严格按照操作人员的业务职责范围授权使用系统的相关功能。7.确保系统网络链路的畅通,及时解决公司内部的网络问题,及时向集团公司网络管理人员反馈公司与集团之间的网络链路问题。

2.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绩效,实证研究

1 引言

2010年,我国确定了“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无疑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2005年以来,我国一些学者开始使用公司财务数据,使用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方法,开展了有关信息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经验研究。目前有关的实证文献尚不多见,而且已有的的实证文献在研究方法上多有不足之处,研究结论的严谨性尚需进一步的严格检验,研究范围和内容仍需进一步的扩展,因此留下许多问题尚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然而,国内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文献,为日后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学术参考和学术积累。本文拟使用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在我国背景下实证研究信息系统与公司资产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弥补国内实证研究的不足。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现有的关于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与企业运营绩效关系的理论均认为,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能提高企业的运营绩效[1];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早期和近期的研究结论,相当一致。[2,3,4]Hitt、Wu和Zhou于2002年对使用SAP R/3系统的几千家美国公司开展的实证研究发现,ERP投资显著提高了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库存周转率[2]。Brynjolfsson和Hitt对美国300多家公司5年期的财务数据开展的实证研究同样发现,IT投资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生产率[3,4]。目前国内已有的关于信息系统与企业运营绩效关系的实证文献,得出的研究结论也比较一致。这些文献大多以国内上市公司数据做配对统计分析,都发现了信息系统和IT投资显著提高了公司的运营绩效(以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库存周转率等运营绩效指标来衡量)。[5,6,7,8,9]

基于已有的理论分析,综合国内外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以及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使用信息系统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绩效显著提高了。

H1a:使用信息系统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显著提高了。

H1b:使用信息系统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了。

H1c:使用信息系统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人均主营业务利润显著提高了。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系统与企业运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在统计分析方法上,多数文献使用了配对统计方法,配对统计方法适用于对封闭系统的检验,不适用于开放系统,然而企业处于动态的开放系统中,影响企业运营绩效的因素很多,因此配对统计方法不是严格的检验方法,其获得的研究结论是不够稳健的;在变量控制上,已有文献没有控制时间效应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也没有考虑行业差异对企业绩效造成的影响,因此研究结论需要作更进一步的严格检验;在研究内容方面,已有文献主要研究了信息系统对物资资源绩效的影响,而忽略了研究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绩效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拟使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使用严格的计量经济方法,控制年度、行业、所有制、资本、劳力等变量的影响,在我国背景下实证研究信息系统对公司资产管理绩效的影响,弥补国内已有经验研究的不足,为国内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3 研究方法与模型

在参考相关文献之基础上,结合本文之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我们设计了下述计量经济模型:

AMP=β0+β1use+β2lnK++β3lnL+β4state+β5industry+β6year+u (1)

上述计量经济模型中,β0是截距项,u是误差项或扰动项,被解释变量是公司资产管理绩效AMP,公司资产管理绩效指标都是一些财务比率值,有正有负。本文采用存货周转率、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劳动生产率)、人均主营业务利润来度量公司资产管理绩效的高低。

在上述衡量公司资产管理绩效的三项指标中,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是评估企业运营能力的有效指标,度量了企业对物质资源(存货)的能力;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员工总数)度量了企业人力资源创造收入的效率(此比值可视为劳动生产率);人均主营业务利润(人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员工总数)度量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投资回报率,表示公司对每个员工的投入,可以创造多少利润;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和人均主营业务利润均度量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

上述计量经济模型中,use、lnK、lnL等变量是解释变量,我们尤其关注use的系数。若use的系数显著,并且为正数,则表明信息系统使用对公司资产管理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若use的系数显著,并且为负数,则表明信息系统使用对公司资产管理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下面是关于各解释变量的定义和详细说明:

use:虚拟变量,usej表示公司使用了信息系统j年,j=0,1,…,5,本文设置了5个use虚拟变量,设use0=0。

K:物质资本,本文用固定资产总值代表物质资本K。

L:劳力资本,本文用(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代表劳力资本L。

state:所有制,虚拟变量,国企=1,民企=0。

industry:产业,虚拟变量,本文使用证监会的一级行业分类,样本公司共涉及12个行业,本文设置了11个行业虚拟变量。这12个行业(行业代码)分别是:石油、化学、塑胶、塑料(C4),电子(C5),金属、非金属(C6),食品、饮料(C0),医药、生物制品(C8),采掘(B),电力、煤气、水(D),交通运输、仓储(F),信息技术(G),批发和零售贸易(H),房地产(J),机械、设备、仪表(C7),本文设C7为基准行业。

year:年,虚拟变量,本文的数据涉及的年份为1995~2007年,共13年,设1995年为基年,共设置了12个年虚拟变量。

我们收集的样本公司共有76家上市公司,数据期间为2~13年,大多数样本数据期间为4~6年,总共大约400个观察值,样本公司的数据构成了非平衡面板数据。在面板数据中,既可能存在异方差,又可能存在自相关。因此,我们将使用GLS方法对本文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TATA10.1。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

本文使用以下方式找出使用信息系统的上市公司:直接登陆SAP、Oracle(甲骨文)、用友(UF)、金蝶(Kingdee)、SSA等ERP厂商的网站和PTC、UG、清软英泰、艾克斯特、山大华天、天喻软件、开目、思普等PDM/PLM厂商的网站,获取上述厂商公开的客户信息和相关文档,然后从这些厂商的客户名单中找出上市公司名单。初步确定了上市公司名单后,我们根据以下条件进一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1)上市公司信息系统的使用日期大于公司的上市日期;(2)上市公司属于低度多元化公司;(3)不考虑金融和保险业的上市公司。

我们使用以下5种方式确定上市公司信息系统的使用日期:(1)使用Google和百度搜索;(2)登陆上述ERP厂商和PDM厂商的主页获取相关信息;(3)登陆主要的ERP和PDM/PLM咨询公司的主页获取相关信息;(4)直接登陆上市公司的主页获取相关信息;(5)登陆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网站,从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取相关信息。通过使用以上5种方式后,如果仍不能获得上市公司明确的信息系统使用日期,我们将剔除这些上市公司。根据上述的样本选择方式和样本筛选要求,我们共收集了沪深两市符合要求的76家上市公司。

4.2 数据来源

对于样本公司的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公司治理结构等相关数据,我们从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中收集。样本企业年报的数据期限,截至2008年12月31日。根据数据期间限制,我们共收集了76家上市公司2~13年期的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公司治理结构等相关数据。在这76家上市公司中,数据期间最短的公司才2年,数据期间最长的达到了13年(数据期间大于10年的公司仅有2家),大多数样本公司的数据期间为4~6年,大多数数据年份介于1999~2005年。这76家样本公司数据构成了2~13年期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形成了大约400个样本观察值。

5 实证分析

5.1 描述统计

在76个样本中,国有控股公司64家,占84.2%,民营控股公司12家,占15.8%。如果除去中小板和创业板,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多数是国有控股公司。事实上,目前中国股市大约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国企大约80%,私企大约20%。我们的样本大致反映了这个真实的比例。在76家样本公司中,员工总数均值为12204人;样本公司中资产总额均值为148.3亿元;样本公司中主营业务收入均值为167.7亿元。由此可见,样本公司总体上属于大型企业。

表1列出了样本公司所属一级行业概况。本文使用证监会的一级行业分类,把样本公司归入12个行业。从表1可见,在76家样本公司中,机械、设备、仪表(C7)行业共有25家上市公司,占总数的32.9%,其次是医药、生物制品(C8)行业,共有11家公司,占总数的14.5%,食品、饮料(C0)行业和电子(C5)行业的样本公司数量并列第三,各有7家公司,各占总数的9.2%。

表2列出了样本公司的信息系统使用概况。在76家样本公司中,使用Oracle的公司最多,共有22家,占总数的28.95%;其次是SAP,共有16家,占总数的21.05%;第三是用友,使用用友NC和U8的公司合计12家,占总数的15.79%;第四是金蝶,使用金蝶K/3和EAS的公司合计7家,占总数的9.21%。这四个比率大致反映了ERP总体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大型企业管理软件市场,SAP和Oracle占据了半壁市场,居于主导地位;而在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用友U8和金蝶K/3则居于主导地位。在76家样本公司中,使用PDM的公司合计7家,占总数的9.21%,它们分别使用了SIMP、TiPDM、开目PDM、Windchill等PDM系统。

5.2 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3可见,库存周转率、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人均主营业务利润这三个指标均显著正相关。由于资产管理绩效指标之间显著相关,我们期望对它们进行回归,能够得出比较类似的结果。

注:***p<1%,**p<5%,*p<10%。

注:***p<1%,**p<5%,*p<10%。

从表4可见,use1~use5之间均显著相关,use3~use5均与lnK、lnL正相关。表4中,lnK与lnL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84),其余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位于[-0.3,0.3]。表4的相关系数矩阵表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太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5.3 回归结果

在对资产管理绩效这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我们先对表5的模型(1)~(3)分别进行Hausman检验,以便决定是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FE)或是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RE),Hausman检验结果列在表5的最后一行。经过Hausman检验后,我们就可以使用G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了,表5汇总了回归结果。下面我们简要分析表5的结果:

5.3.1 对存货周转率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在表5的模型1中,use4的系数显著为正,F值小于1%的显著水平;这表明,信息系统使用第4年,样本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显著提高了。从表5的模型1可见,use3和use5系数都是正的(但不显著),这表明,信息系统使用第3和第5年,样本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提高了(但不显著)。从表5模型1还可以看出,use4的系数均为1.1左右,也就是说,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信息系统使用后第4年,样本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显著提高了1.1次左右;在实际中,这个增幅对上市公司运营业绩的影响可能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我们有较充分的证据认为,使用信息系统第4年,样本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显著提高了。由此推断,使用信息系统第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显著提高了。

5.3.2 对人均主营业务收入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在表5的模型2中,use2的系数均显著为正,F值小于1%的显著水平;这表明,信息系统使用第2年,样本公司的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即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了。从表5模型2可见,use1~use5的系数都为正,表现出先增加,然后减小的趋势,这表明使用信息系统后,劳动生产率逐渐提到,到达顶点后,又逐渐下降,表现出倒U型关系,但除use2的系数外,其余的系数在统计上都不显著。

对比表5模型2中use1~use5的系数,可以看出,不仅use2的系数显著为正,而且远大于其余的系数。从表5模型2中还可以看出,βuse2=27.5,也就是说,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信息系统使用后第2年,样本公司的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提高了27.5万元;这表明,在实际中,这个增长幅度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可能很明显。

从表5模型2中还可以看出,物质资本的系数大于劳力资本的系数,也就是说,就我国的上市公司而言,物质资本对人均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大于劳力资本;在模型2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增加1%,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则增加7.4/100=0.74万元;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质资本投资增加1%,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则增加11.7/100=0.117万元。

综上所述,我们有证据认为,使用信息系统第2年,样本公司的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即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了。由此推断,使用信息系统第2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显著提高了。

注:***p<1%,**p<5%,*p<10%,括号内的值表示P值。

5.3.3 对人均主营业务利润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在表5的模型3中,use1~use2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并且βuse2>βuse1,F值均小于1%的显著水平;这表明,信息系统使用第1~2年,样本公司的人均主营业务利润显著提高了。从表表5模型3可见,use1~use5的系数表现出先增加,然后减小的趋势,表现出倒U型关系,但除use1和use2的系数外,其余的系数在统计上都不显著。

从表5模型3中还可以看出,use2的系数为4.3左右,use3的系数为7.0左右,也就是说,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信息系统使用后第2、3年,样本公司的人均主营业务利润平均显著提高了3.53万元、6.27万元;这表明,在实际中,这个增长幅度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可能很明显。

从表5模型3还可以看出,物质资本的系数大于劳力资本的系数,也就是说,就我国的上市公司而言,物质资本对人均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大于劳力资本。在模型3中,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各增加1%,人均主营业务利润则分别增加3.55/100=0.0355、1.85/100=0.0185万元,即增加355元、185元。

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认为,使用信息系统后,样本公司的人均主营业务利润显著提高了。由此推断,使用信息系统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人均主营业务利润显著提高了。

6 本文的贡献及结论

3.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业务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使用;调查

为了解市直机关各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电子文件形成、备份、归档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收回问卷48份。

1 基本情况

1.1 业务信息系统已在大多数单位普遍使用。在问及您所在的单位是否配备使用有业务信息系统时, 回答“有”42人,占 87.5%; 回答“没有”2人,占 4.17%; 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2 半数单位使用业务信息系统数量不超过6种。在问及所在单位配备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数量时,回答“1种~3种”11人,占 22.92%;回答“4种~6种”14人,占 29.17%;回答“7种~9种”8人,占 16.67%;回答“10种~12种”7人,占 14.58%;回答“13种~15种”4人,占 8.33%;回答“16种~18种”3人,占 6.25%;回答“>19种”1人,占 2.08%。

1.3 不同层级统一使用的系统中,市级占比最高。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中各层级所占数量时,回答“全国统一使用”29人,占 60.42%;回答“全省统一使用”33人,占 68.75%;回答“全市统一使用”40人,占 83.33%;回答“单位统一使用”35人,占 72.92%;回答“部门单独使用”27人,占 56.25%;回答“其他”8人,占 16.67%。

1.4 公文管理系统占比最高,账务管理次之,人事管理第三。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涉及的具体业务类型时,回答“公文管理”46人,占 95.83%;回答“档案管理”26人,占 54.17%;回答“账务管理”40人,占 83.33%;回答“人事管理”36人,占 75%;回答“资产管理”31人,占 64.58%;回答“车辆管理”18人,占 37.5%;回答“招投标管理”22人,占 45.83%;回答“其他一” 9人,占 18.75%;回答“其他二”8人,占 16.67%;回答“其他三” 7人,占 14.58%。

1.5 多数单位设有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全部业务信息系统的部门。在问及所在单位是否有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全部业务信息系统的部门(如信息中心)时,回答“有”34人,占 70.83%;回答“没有”10人,占 20.83%;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6 数据库文件和电子表格文件已超过文本文件,成为电子文件的主要类型。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格式时,回答“文本文件”39人,占 81.25%;回答“电子表格”45人,占 93.75%;回答“电子邮件”11人,占 22.92%;回答“数据库文件”48人,占 100%;回答“视频文件”10人,占 20.83%;回答“音频文件”12人,占 25%;回答“图像文件”18人,占 37.5%;回答“图形文件”19人,占 39.58%;回答“网页文件”5人,占 10.42%;回答“其他”32人,占 66.67%。

1.7 对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已经成为共识。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是否进行了备份时,回答“是”44人,占 91.67%;回答“否”0人,占 0%;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8 电子文件多头管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由哪个部门管理时,回答“产生部门自行管理”44人,占 91.67%;回答“系统专门管理机构(如信息中心)”30人,占 62.5%;回答“档案室”12人,占 25%;回答“办公室”22人,占 45.83%;回答“其他”3人,占 6.25%。

1.9 只有半数人会使用本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在问及对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是否了解或会使用时,回答“会使用”25人,占 52.08%;回答“了解但不会使用”16人,占 33.33%;回答“不了解也不会使用”7人,占 14.58%。

2 反映出的问题

综上,反映出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电子文件的形成、产生,涉及不同层次的多个系统已是普遍情况,统一管理难度大增。二是业务信息系统的多样化与使用人员熟悉系统数量有限形成反差,将影响到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与保管。三是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业务信息系统部门的设立,有助于从源头上对电子文件实施管理。但非文本电子文件种类与数量的激增,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虽然电子文件备份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电子文件多头管理的情况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3 对策与措施

3.1 开展调查或建立年报制度,掌握辖区内业务信息系统的变化情况。增量电子文件多数来自各种业务信息系统,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各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数量、层级、类别了解较少。心中无数,家底不清,监管自然费劲。因此,应当通过定期调查,或者建立业务信息系统作用情况年报,来掌握行政辖区内各单位,特别是行政及公共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使用业务信息系统的情况。

3.2 有针对性地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必要的通用业务信息系统培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业务信息系统种类繁多,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全部熟悉是不现实的。通过调查和年报,我们可以梳理出某一区域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若干种通用或公共业务信息系统,请相关机构与部门的专业人士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使档案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主要业务信息系统有所了解、掌握和熟悉。通过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3 推行形成部门保存电子文件,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档案化管理,并使之制度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文件形成后及时保存是电子文件管理最有效、最便捷、最安全的方法。但各业务信息系统对电子文件,或者称之为数据的保管有自己的一套程序与方法,与档案管理部门所要求的电子文件管理方式方法不完全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数据)档案化管理,是较为可靠的解决方案。要实施这一方案,需要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密切配合,一个业务信息系统、一个业务信息系统地摸清该系统的特点,重点是信息数据的格式、结构、类型,再根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原则,制定出较为科学,重点是方便有效的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数据档案化管理的方法。

3.4 尝试在信息中心等业务信息系统集中管理与维护机构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使之成为与档案室并列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保管地。从理论上和习惯上,档案室都应当是集中管理档案的地方。电子文件归档后成为电子档案,也应当由档案室集中管理。现实是档案室基本上不接触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档案工作者对业务信息系统知之不多,有些甚至根本不了解。部分单位设立的专门集中管理与维护本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机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集中管理电子文件的思路。这就是在这种专门集中管理与维护本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机构建立单位电子文件管理中心。这种思路如果能够得以实施,档案室工作人员就可以从与多个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打交道,变为只与这专门机构打交道;从多点控制,变为一点控制。沟通的成本将明显下降,管理的难度将明显降低。

4.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篇四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系统”的管理及使用,有效发挥信息系统在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中的作用,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资源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据《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直销企业信息报备、披露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开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化工作平台。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管理和使用信息系统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章 职 责

第四条 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按照统一领导、逐级负责、资源共享和安全保密的原则执行。

第五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和经济信息中心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

(二)负责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数据规范、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

(四)负责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上报数据的储存、审核、汇总及统计分析;

(五)负责各省信息的授权查阅与相关部门信息交换的沟通、组织、协调工作。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统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副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辖区内信息系统的应用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辖区内信息系统的应用工作,负责组织培训、指导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二)负责辖区内信息系统相关的数据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运用;

(三)负责辖区内网络建设和技术保障,确保辖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网络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络的畅通;

(四)负责组织辖区内信息数据的录入、复核、审核、上报等相关工作和组织开展信息查询、汇总、统计分析工作;

(五)负责辖区内信息的授权查阅与辖区内相关部门信息交换的沟通、组织、协调工作。

第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技术保障和使用管理工作,要保证录入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使用安全性,明确各职能机构的职责权限,确保信息系统联网畅通、数据完整,充分利用系统信息,发挥整体职能作用。

第三章 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

第八条 用户分类

信息系统的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用户和直销企业用户。

系统管理员: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指定负责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管理员和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员、副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员、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员和县(区)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员;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用户:指经各级系统管理员授权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

直销企业用户:指经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授权并负责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报备企业信息的直销企业工作人员。

第九条 系统管理员权限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管理员负责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机关用户,同时负责直销企业用户的授权管理;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员负责管理本省级局用户;

副省级、地市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员负责管理本地市级工商局用户;

县(区)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员负责管理本县(区)级局用户。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用户的管理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用户由各级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用户应采用实名制,用户姓名、所在机关、所在单位必须按规定准确填写。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用户应由参加过信息系统培训的工作人员担任,熟悉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和管理规定,能够熟练运用信息系统各项功能开展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并应每天登录信息系统,及时处理信息数据。

第十一条 直销企业用户的管理

直销企业用户的管理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另行规定。

第四章 数据采集报送

第十二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办案件、取缔窝点、遣散人员时,要将采集、录入信息列为规定程序之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确定专人,及时采集、录入、上报有关信息,并力求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第十三条 内容和要求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需采集上报的信息主要包括:禁止传销工作总体情况、查处传销案件信息、参与传销人员信息、直销监管工作总体情况、直销监管案件信息、直销协查信息、举报投诉信息等。

(一)禁止传销工作总体情况

禁止传销工作总体情况主要包括辖区内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传销案件总数、案值以及查处违法主体情况等数据。

省以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采集、汇总的禁止传销工作总体情况信息按规定格式录入系统后,逐级上报至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审核通过后,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汇总辖区总体情况按季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二)查处传销案件信息

查处传销案件信息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案查处的传销案件相关信息。

省以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案件查结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查处传销案件信息录入系统,逐级上报至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每级审核时间为5个工作日)。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在收到上报信息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将审核通过的信息汇总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需要转请相关省市进一步调查的应在结案后10个工作日内汇总上报。组织宣传报道的案件,应在结案后,宣传报道前上报。

(三)参与传销人员信息

参与传销人员信息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开展打击传销工作中查处的各类参与传销人员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身份、性别、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身份证登记地址、查处机关、查处日期、处理结果等。

省以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案件查结或整治行动等工作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涉及的各类参与传销人员信息录入系统,逐级上报至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审核(每级审核时间为5个工作日)。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在收到上报信息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将审核通过的信息汇总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

(四)直销监管总体情况

直销监管工作总体情况主要包括辖区内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违规直销案件及其他查处直销企业案件总数、案值以及查处违法主体情况等。

省以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采集、汇总的本辖区信息按规定格式录入系统后,逐级上报至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审核通过后,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汇总辖区总体情况按季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报上季度数据)。

(五)直销监管案件信息

直销监管案件信息主要包括:对直销企业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对直销企业分公司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对直销企业经销商、店铺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对直销企业培训员、直销员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直销员、经销商从事传销受到处罚的案件信息;其他依据《直销管理条例》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拟对直销企业、直销企业分公司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件,在正式立案后10个工作日内,先行书面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报送简要情况,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后10个工作日内,再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录入系统并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

省以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拟对直销企业、直销企业分公司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件,在正式立案后10个工作日内,先行通过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报送简要情况,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后10个工作日内录入系统,并逐级上报至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10个工作日内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

(六)直销协查信息

直销协查信息是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协助查明申请直销企业(或申请扩大直销区域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涉案及违法违章行为信息。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接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的协查通知后,应根据要求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违法经营行为信息,并在规定时限内录入信息系统上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

(七)直销报备信息

直销报备信息是指《直销企业信息报备、披露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信息内容,包括直销员信息、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信息、直销产品信息等。

1.直销企业注册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指导直销企业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监督管理本辖区内直销企业报备披露信息,指导本系统结合报备披露信息开展监管工作。

2.直销企业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本辖区内直销企业的报备披露信息进行监督管理;对直销企业未依照有关规定报备披露相关信息,以及报备披露信息有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应依法进行查处。

3.直销活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指导本系统结合报备披露信息开展监管工作。

4.直销活动地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对报备信息的统计分析,掌握辖区内直销经营情况,开展网上巡查,加大对直销招募、培训、考试、计酬等重点环节以及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直销员、直销培训员等重点对象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档案,提高监管效率。

5.直销活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现直销企业信息报备披露中发布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者遗漏重大信息的,应当及时将线索和证据移送直销企业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八)举报投诉信息

举报投诉信息包括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录入批转、本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接受举报投诉录入或社会群众从外网直接举报投诉通过系统自动分发的信息。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指定专人按照以下要求,负责举报投诉信息的处理: 1.对一般举报投诉信息,应在接收到举报投诉信息15个工作日内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并填写处理结果;

2.对于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求报送处理结果的举报投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及时组织处理并审核处理结果,按规定时限要求逐级上报;

3.如接收的举报投诉发生地不属于本辖区管理范围,应在5个工作日内退回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重新分发,并在分发退回栏注明退回原因;

4.对无从查证的举报投诉信息或无效信息,可以不予受理,但应在不予受理栏填写具体原因;

5.对举报投诉案件的处理结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有必要上报的,可以逐级上报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

第五章 数据应用

第十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充分利用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数据,加强统计分析和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及时了解掌握传销、直销动态,提高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的效能。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办理传销案件、查处传销行为时,可登录信息系统,将涉嫌传销的组织或当事人的信息与信息系统存储信息进行查询比对,发现是否存在多次参与传销的情况。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部门,应当每天登录信息系统,及时处理信息。

第十六条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应依托信息系统,定期分析辖区内传销人员流入地区、流出地区分布情况,建立和完善传销人员流动情况通报机制,加大对辖区内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传销活动防范力度,实现有效监控。

第十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充分利用直销企业披露信息和授权查阅的相关信息,开展直销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按照授权查询辖区外及其他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使用共享数据应保证信息系统数据的合法运用和安全。

第十九条 各省级工商局可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授权后,可下载本省的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

第六章 安全保密与奖惩

第二十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牢固树立安全保密观念,严格执行有关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第二十一条 本信息系统中的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数据信息仅限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使用。对于不宜公开的信息要严格执行政务信息公开相关规定,在业务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复制、刻录或抄摘、转发信息系统中的涉密信息,不得把不宜公开信息私自带出工作场所或提供无关人员查阅、抄录。

第二十三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和经济信息中心适时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推广应用信息系统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信息录入情况将纳入打击传销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考评。

第二十四条 对在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第二十五条 未按本规定要求采集、上报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数据,或者采集、上报的数据有错误,导致使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失误的,由采集、上报该数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未按本规定使用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数据,特别是未按规定使用了依法应当限制的相关数据,导致工作失误或泄密的,由使用数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对其他违反相关管理规定造成工作重大失误或严重影响工作开展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严格执行本规定,切实把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作为建立打击传销规范直销长效监管机制的重要手段,确保信息系统高效、安全、稳定、畅通运行。

第二十九条 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可参照本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辖区范围内信息系统使用管理相关规定。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经济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5.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篇五

本系统适用于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或Windows 2000版本的用户(不支持Windows Vista、Windows7版本),使用对象为基层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及在京委托管理机构,主要功能是录入、汇总和向上级报送申报数据,打印申报数据清单。个人申请者只需填写纸质的《申请书》,不必使用本系统。

一、系统下载、安装及运行

1、将下载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系统》解压到本机的任意目录。

2、运行setup.exe文件,按系统提示步骤安装。

3、回答本地邮政编码、任一邮件地址。

4、将申报系统安装在系统默认文件目录c:sbxt 或自定义文件目录中。

5、运行:“开始” → “所有程序” → “申报系统”

二、系统主要功能及操作方法

(一)、录入、修改、删除、查询功能及操作

1、录入

录入分为管理系统录入、磁盘文件录入和接受申报数据邮件三种录入方式。

为减少录入工作量,今年只需录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数据表”中的主要数据,不再录入“参加者”、“推荐人”和“课题设计论证”等。

① 用管理系统录入

在主选单“录入”下拉选单中,选择“用管理系统录入”,弹出“项目申报数据录入”对话框,点击“新申报表”按钮,输入项目申请书中“数据表”页的相关项后,点击“确定”按钮。② 用磁盘文件录入(磁盘文件须为本管理系统录入后导出的文件)在主选单“录入”下拉选单中,选择“磁盘文件录入”,弹出“项目申报数据文件录入”对话框,点击“浏览”按钮,选择用本管理系统录入后导出的文件,点击“开始录入”按钮。③ 接受申报数据邮件(需要Outlook Express支持)在主选单“邮件”下拉选单中,选择“接收申报数据邮件”,系统从邮箱中将申报数据文件内容自动导入。

2、修改

先按照“项目负责人姓名”或“课题名称”选择待修改的数据,然后再选择“其它修改”或“学科分类修改”修改方式。

① 其它修改:即显示全部输入项内容,并对相应项修改。

在主选单“修改”下拉选单中,选择“负责人姓名”或“课题名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待修改数据中项目负责人姓名或课题名称内容,点击“其它修改”按钮。

② 学科分类修改:只可对课题名称、项目类别、学科分类、负责人、计划完成时间、第一预期成果、第二预期成果和申请经费项进行修改。

在主选单“修改”下拉选单中,选择“负责人姓名”或“课题名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待修改数据中项目负责人姓名或课题名称内容,点击“学科分类修改”按钮。

3、删除

删除有按“负责人姓名”、“课题名称”和“删除所有输入数据”三种方式。可根据选择的数据项,删除一条和全部数据;全部删除功能要审慎使用。

4、查询

查询有按“负责人姓名”和“课题名称”两种方式。浏览时缺省为“典型字段显示”,即显示部分内容。

(二)、文件导出功能及操作

在主选单“邮件”下拉选单中,选择“发送申报数据邮件或文件导出”;在“项目申报数据文件导出”对话框中点击“文件导出并转成邮件发出”,可以将申报数据直接通过电子邮件(需要Outlook Express支持)发出到对话框输入的邮件地址中,同时将文件导出。点击“文件导出”可将数据导出到本机指定位置上。注意如下两点: ① 点击“文件导出”后,系统会提示“对申报数据及对应文件检查完毕”对话框,点击“确定”即可。② 系统导出的数据文件共有5个,目前只有xmsbsj.dbf一个文件有效,其它文件因未输入内容均为空文件,故只传送xmsbsj.dbf文件即可。

(三)、打印功能及操作

本系统可以打印项目申报数据统计表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部分内容。

① 打印申报数据清单

在主选单“打印”下拉选单中,选择“打印申报数据清单”,可按照一级学科和项目类别列出项目申请书清单。

② 打印申报数据统计表

在主选单“打印”下拉选单中,选择“按学科统计申报数”,可按一级学科统计一段时间范围内的项目申报数。

③ 打印项目申请书的“封面”和“数据表”

在主选单“打印”下拉选单中,选择“申报数据输出表”,在“输出申报数据”对话框中,可分别按照省市、学科分类、所属系统、项目负责人姓名等条件,选择相应的申报数据进行打印。由于在输入时未输入参加者、推荐人等内容,故打印的数据表内容不全。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使用本系统时最常见的故障是索引损坏,使系统无法使用,已录入的部分数据丢失。造成索引损坏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是未正常退出系统造成的。如突然断电、电压不稳造成死机、在未正常退出申报系统的情况下关闭计算机等。为了避免由于索引损坏造成损失,对一次录入申报项目较多的单位,提出如下建议: ① 录入时,每录入大约10—20条申报数据后,退出申报系统,然后重新进入,确保数据完整。② 退出时,在主选单点击“返回”,正常退出申报系统,然后关闭计算机。③ 对于电网电压不稳定的地区,最好为计算机配备不间断电源(UPS)。

如果由于索引损坏造成系统无法运行,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恢复数据。在安装申报系统时,如果使用的是系统默认文件夹,则申报数据全部存放在“ c:sbxt申报数据 ”文件目录中。如果安装时自定义了文件目录,则申报数据放在该文件目录中。

① 数据备份:将“申报数据”拷贝到一个新目录中。新目录名不能有空格,不能放于桌面、我的文档等目录。

② 改文件名:将“项目申报数据.dbf” →更改为→ xmsbsj.dbf ③ 重装系统:运行setup.exe文件,按系统提示步骤重新安装申报系统。

④ 导入数据:即磁盘文件录入方式。在主选单“录入”下拉选单中,选择“磁盘文件录入”,弹出“项目申报数据文件录入”对话框,点击“浏览”按钮,选择新目录中改名后的xmsbsj.dbf文件,点击“开始录入”按钮。如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点击“删除”按钮,然后点击“开始录入”按钮。

⑤ 用该方法仍未导入的数据,则该数据已被损坏无法恢复,需重新录入。

6.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篇六

“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系统”使用试点工作期间(2010年10月15日-2011年2月28日)欢迎广大注册安全工程师在网上试申请注册(注意:试运行期间只受理试点注册机构(见名单)的个人网上注册申请,非试点机构上报的个人注册申请不作为正式注册,在系统正式运行前将全部删除)。联系电话:010-64898716、64913572、64897067(传真)邮箱:zhuanshi@chinasafety.ac.cn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管理系统试运行试点注册机构:

1、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3、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

4、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5、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6、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7、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

8、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9、重庆煤矿安全监察局

10、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1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4、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15、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16、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省级、部门注册管理机构通讯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刘曦 男 A 010-83970962010-83560271

7.地理信息系统在测量中使用研究 篇七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在对地理信息系统在测量中的使用进行研究的之前, 我们先来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做简要的了解。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 GIS) , 又可称作“地学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运作是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支持下, 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 (包括大气层) 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GIS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当中。

1.2 测量测绘的发展

测量测绘的发展史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的毕达哥就提出了地球形状的理念。而经过两世纪之后, 亚里士多德对此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证明, 并对这个学说十分的支持。

在全人类理解地球外形和大小的整个过程中, 测量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例如:天文测量和三角测量的理论、高精度经纬仪制作的技术等等都是在这一个时期出现的。其实测量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学家和物理学家背后的努力, 例如墨卡托等这些名人, 都为测量学的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 测量学的实际应用

2.1 测量学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

测量学发展到如今, 已经具备了采集, 表示各类地貌地物的形状, 大小, 方位等几何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 它还能准确地将已设计好的建筑或设备的形状, 大小, 方位准确无误地进行实地标定。因此可以看到, 现代测量学在各类工程建筑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举例来说, 某些飞行器的助飞轨道需要保证它的准直度偏差小于其长度的十分之六, 这就需要使用测量技术;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或在完工后可能因地基的承载力较弱或者在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变形, 如大坝的位移, 建筑物的倾斜, 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建筑物的巨大隐患。这时候为了解决这些隐患,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般情况下就需要由负责测量的相关人员通过专业的测量技术, 以最高的精度对建筑物达到变形程度和变形速度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这项工作中, 往往还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连续的监测, 以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这时候就必须用到自动化的监测仪器。

2.2 测量学在国土管理中的作用

从测量学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 土地界线的测定规划与测量学的起源有着很大的联系。非洲的尼罗河作为一条季节性河流, 每到汛期, 泛滥的河水就会将之前规划好的土地界线冲刷掉, 为了快速的恢复土地界线, 非洲居民便开始使用测量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来测定土地边界, 测算土地面积。大部分农业国家为了征收税款就会对土地面积及划分进行测量, 通过对土地划分者的姓名, 土地用途, 土地面积对其进行征税。对于我国而言, 国家管理土地的基础就是地籍的测量。国家进行地籍测量, 不仅仅是为了征收赋税, 它也是国家管理土地, 确保土地属权, 保证土地正常使用的前提。我国提出要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 要合理的, 节约的利用十分珍贵和有限的土地。

3 城市规划与测绘中的地理信息系统

3.1 测绘科技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以数字形式存贮的地图作为测绘科技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技术, 成为了GIS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拥有着诸多的优点, 如处理后可作为任意比例尺的可视图;可按不同地理要素进行不同层次的存贮和展示, 以此可适用于各种要求;它的修测也相对来说更加方便。可以看到, 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想得到准确无误的信息就必须通过数字地图的数据库。那么,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第一步就是建立完备的数字地图数据库。数字地图数据库是怎样完成的呢?一般分为以下几点:地图制作由数据采集和数据剪辑两个部分组成。首先要通过外出实地测绘, 电子手簿的自动记录并进行数据转换以及通过仪器对航测拍摄到的航片进行采集, 继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字化的编辑处理, 使之成为数字地图。

3.2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测绘中的应用

常规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常常由于测绘与规划设计的严重脱节导致测绘人员对规划设计工作的参与度比较低, 而规划设计的工作者又很难把握测绘得到的实际情况与信息, 这样的工作模式无疑会导致低效率与低质量。数字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 使两者相结合, 实现了测绘与设计人员相互协调, 使城市规划测绘工作更加高效。在它的帮助下, 测绘人员得到的数据更加的准确而详尽, 数字地图的又更加浅显直观, 使规划设计工作者更易读懂测绘信息。拥有极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投入使用又使得规划设计中能够有多种方案得以比较选择, 使城市规划测绘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除此之外, 地理信息系统还实现了对城市规划的动态监控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动态设计。

4 地理信息系统的矛盾

科技是把双刃剑, GIS的广泛使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例如, 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这就可能为国家以及个人的安全与隐私带来威胁。因此, 国家必须重视对这些通过遥感获得的信息进行排查, 对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要予以控制。但由于网络的无国界限制等等原因, 这些隐患很难一一排查干净。因此, 发展的同时如果防止和减少这些问题, 也是我们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考虑的重点。

5 结语

在现今社会, 地理信息系统在各种测量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好的在测量中使用, 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测量发展史、GIS与测绘的联系以及它在城市计划、房产测绘和国防科学技术等都做了简要的分析。虽然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很好, 但是我们还是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修正, 以更好的适应当下各个领域的不断变化,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摘要:现今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 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被运用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领域, 而地理信息系统被运用在测量中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下边, 本文将对地理信息系统在测量中的使用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使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敏.地理信息系统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4 (08) .

[2]杜明义, 武文波, 赵国忱.矿山测量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6 (02) .

8.信息系统使用管理制度 篇八

一、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各个行业和国际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这对于很多社会机构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状况下,图书馆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在借鉴了发达国家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之后,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也逐步迈入到信息自动化的应用模式中来,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但是,在图书馆的信息自动化管理模式的发展中,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网络的安全性保障不够完善

图书馆的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纸质书籍和文档的保管,利用信息技术后,资源的管理还需要对纸质文献进行第二次的扫描、储存加工,最终通过网络计算机终端平台为读者展示更为便捷的阅读服务。但是,在网络的运营维护中,图书馆往往缺乏专业化的人才,一旦图书馆内部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相连接,就有可能遭受到网络黑客和木马病毒的攻击,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也会在一段时期内处于瘫痪状态,影响整个图书馆的正常运营。

(二)无法保障图书作者的知识产权利益

我国的法律对于网络上知识产权的管理规定还没有做到十分完善,图书馆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中,通常没有考虑到自己在网上随意转载、发表的图书文献是否已经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和利益。因此,在原作者没有授予图书馆使用其作品的情况下,图书馆需要事先得到作者的许可,并且在建立网络信息数据资料库的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偿的阅读下载服务,读者需要支付一定的阅读费用,这样才能保障作者的知识产权利益。因此,图书馆在信息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中承担的经济代价会更多,这不利于图书馆电子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更多体系的知识,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操作应用。然而以目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来看,绝大多数人员能够运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信息,但是他们缺乏自主协助开发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二、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使用

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单元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既有电子信息设备,也有操控这些设备的人,需要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接收器和信息主管人员等各个独立单元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实现图书馆管理信息的自动化。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馆的操作管理方面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经常需要管理人员的手工式操作,特别是在图书采编工作这个程序中,采编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从上架的图书整理再到每本书的封条加工都需要按照步骤分批进行,工作效率无法进一步提升,常常也会出现遗漏和错误的问题。在图书馆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之后,电脑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数据的收集、检查和输入统一由电脑来处理,效率获得了明显地提升。一方面信息化数据处理简化了图书数据的搜集处理的流程,加快了进度,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人工手动操作处理发生错误的概率。

(二)图书的流通管理方面

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系统对于图书的流通管理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图书流通工作本身具有重复性和复杂性,以信息的自动化代替纯手工操作方便了图书流通环节上的管理;第二,传统上图书流通的信息化管理需要经过租赁、归还、更新、订舱、补偿、查询、统计等多个复杂化程序,各个环节之间没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统一起来进行管理,采用信息自動化技术之后,图书馆的管理就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图书信息的不断循环管理。

(三)文献整理工作方面

现阶段图书馆中存在着大量的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这些文献整理工作要经过采购、加工、编制目录、管理、使用统计等众多环节。随着一些电子文献资源的数目越来越多,读者在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整理挑选出有效的使用资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图书馆需要引入信息自动化系统来处理,它通过编制图书目录、读者管理、文献查询、期刊管理等多个模块来实现自动化管理的目标,最大程度上方便读者对查找到有效的文献资源,提升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信息系统多媒体应用方面

图书馆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关系型数据库和文档型数据库的不同优点,运用跨多个系统平台运行的JAVA技术和可伸缩式组件进行系统构建,同时也可以使用IBM公司的数据库以及他们的开发工具系统,促使以影像资料为主的多媒体应用服务的产生。这样一来利用图书馆信息的自动化系统便能够准确地搜寻各类多媒体文献,为广大的图书馆读者提供全新的多媒体文件检索,实现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的高效运转。

三、信息自动化在图书馆管理构建的新方向

(一)建立面向读者的信息网络平台

图书馆网络资源的浏览需要读者支付相应的费用,有些读者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而放弃了阅读的念头,这限制了我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如果要想真正实现我国图书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图书馆应该逐步解除资源使用的条件限制,让读者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资源的阅读使用中,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强化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为了适应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的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和图书馆管理为读者服务的宗旨息息相关。具体来讲,首要任务是必须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并且制定出一套考核制度。培训讲座可以定期开展,重点是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管理,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图书馆信息自动化技术,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的信息自动化管理手段应用是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具体方向,也是必然的趋势。在认识到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管理相结合,开发出一套独立的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图书馆在信息化道路发展方向上还刚刚起步,需要更多科技和人才的支持,特别是实现技术信息现代化和人才管理专业化将是图书馆今后面临的重点工作。只有这样我国的图书馆行业才可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屈兴豫.数字化与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发展定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2]李红玲.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特征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3]刘高翔.试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5)

[4]胡丽萍.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障碍及其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8(05)

[5]曹建新.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创新[J].沧桑,2008(04)

责编/宋文芳

上一篇:献爱心下一篇:四年级语文期末测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