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探析(共12篇)
1.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探析 篇一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重视知识的教学,往往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的使用,给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课堂。通过网络学习英语,使学生既学到了语言文化知识,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比如,八年下册第七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世界地理知识”,具体涉及“最高的山峰”“最大的海洋”等。第八单元中心话题是“音乐”,内容涉及“电影明星”“著名歌手”“介绍热门歌曲、乐队”等。大多数英语课本每单元的编排都是一样的,如果教师的课千篇 一律,缺乏变化,学生会感到厌倦。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信息技术适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和谐课堂。
二、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深刻性。它增强了学生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何进行课程整合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信息技术和教材的整合
我们现行的英语教材里只有枯燥的文字和单调的图片,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学过程中整合了信息技术后,可以采取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将教材上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教材中的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一课里涉及四部名著,但只给学生呈现了四部名著的图片。要想让学生对这些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就可以通过声音、视频、画面等多方位地展示,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全新的认识,对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2.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内容的整合
可以通过发送E-mail,应用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下面试举两例:
(1)利用幻灯片介绍好朋友。人教版七年级Unit 1要求学生描述朋友的照片,设计版面,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好朋友。通过幻灯片的展示,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而且学生对软件PowerPoint也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2)发送电子邮件。在英语写作方面可以使用E-mail,在E-mail辅助下,学生为了更好地在交际中表达思想,不断努力地修改内容,使之更清楚,更有意义。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写作技巧,而且锻炼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可谓一举两得。
三、信息技术和教师的整合
要做到信息技术和教师的整合,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结合课程的需要,做到信息技术充分地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把教学和信息技术做到真正的`整合。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因时而异,灵活运用,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实现教师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先进行教学设计,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但是如果每节课都用信息技术,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发动全体教师的合力成立电子库,制作出一套适合英语教学的课件,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四、整合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电脑主体,教师主导
在平常教学中,教师一直在电脑前操作,极少走到学生中,学生只是抬头看屏幕,极少关注老师的现象比比皆是。整整一堂课中,教师用课件贯穿始终,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机械性地完成一堂课,学生也机械性地看了一堂课,可在这堂课中,学生掌握了多少?甚至这堂课中学生到底在干什么?老师都不一定知道,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些教师的教学走向了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极端。其实,我认为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每堂课、每节内容都要用的,应尽量做到少而精,能不用时坚决不用,让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去、深入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哗众取宠,画蛇添足
很多教师费尽心思将课件制作得花里胡哨,想要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有些幻灯片的一角设置一个动画,此时,不知道莘莘学子是该看内容还是该看动画?所以,我认为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应本着有效的原则,抓住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只要能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用语言讲清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能轻松掌握即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其巨大的教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日常教学之中,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
2.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探析 篇二
一、学习环境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 需要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习环境。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二、师生关系民主化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和“权威”。在课堂上, 师生平等对话, 自由交流。“只有对‘师道尊严’作再否定, 孩子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 去拥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独立意志和独立追求。”
三、学习主体个性化
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对所学知识意义主动建构, 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因而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个性的发展, 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四、学习内容问题化
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 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 “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对解决问题的追求”, 让学生在课内外主动地去探究。
五、学习活动网络化
在学习活动中, 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 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 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 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六、学习过程探究化
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的网络资料, 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 在课堂教学中, 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 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 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创新人格。“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共同特征, 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国际经济, 科技, 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 “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托恩比强调:“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 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这一点极为重要, 因为按人口比例看是相当少的那种杰出的创造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 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应该大有作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 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 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3.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探析 篇三
一、两个核心词语的概念界定
整合(integration)一词,朗文当代英语辞典解释为:“the combining of two or more things so that they work together effectively.”整合不是混合,它不是把概念上或组织上分立的两个或多个相关事物简单地叠加,而是把多个事物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使其具有系统的功能,追求更高的效率。在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下,整合为新的统一体的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功能。那么,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就不是简单的并联、组合或拼合的关系,它应该体现出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整合”的渗融性、整体性、协调性。
技术一词,《辞海》解释为:“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本文中的技术指的是一种狭义的技术,笔者认为狭义的理解更符合探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际需要。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它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回顾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国内专家学者有不少的论述。经分析总结文献,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主要包括三方面:构建信息化环境实施教学活动;构建教学内容信息化处理后的学习资源;学生利用信息工具进行知识建构。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融合为一体,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进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在实践上它包括两方面:信息技术课程化和学科课程信息化。”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以上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了界定,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专家学者各秉持己见,众说纷纭,也证明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本身的复杂性。从课程的视角分析各个内涵,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两类:“小整合论”和“大整合论”。有的专家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将教师、学生、内容、媒体系统地加以考虑,使学习内容的组织更加合理清晰,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更加优化。此类观点可归于“小整合论”,如上(1)(2)观点。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课程是一个较大的范畴,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这一类观点可纳入“大整合论”,如上(3)(4)观点。它主要是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之间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
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在其制定的教育技术国家标准中认为课程整合是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进课程,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知识范围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允许学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信息并能很正确地表达出来时,技术和课程的整合才是有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美国教育技术国际协会只是强调要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进课程,仍然只把信息技术看作是一种工具或教具。从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现状来看,“小整合论”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大家更多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强调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作用。
三、对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内涵的思考
如前所述,从“小整合论”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从“大整合论”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各要素相整合,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目标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评价整合等等。课程包括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包括教学。所以,不管是“大课程论”,还是“小整合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提出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究竟该有着怎样的内涵呢?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合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最终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应该是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需要培养学生从纸面阅读到屏幕阅读,从线性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从纯文字阅读到多媒体阅读,从单向阅读到互动对话式阅读以及高效率的信息检索式阅读。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应用广泛,取得的教学成效也较为显著,主要做法有三种:“课文精读”、“主题阅读”、“选择阅读”。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媒体辅助教学的观点,从教学的整体观出发去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语文阅读教学是有区别的。计算机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它仅仅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下面用一个表格呈现二者的区别。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阅读教学目标,不同的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于阅读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赋予阅读教学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4.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探析 篇四
1、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要有三种形态:(1)多媒体信息组合演示为主,即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演示型教学模式。它是教师目前运用最早、最为得心应手的主流形态。
(2)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即 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能提供表现丰富、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及内在联系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典型形态。(3)基于互联网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即围绕某项专题,利用网络搜寻与专题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完成研究探索的任务。它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种开放形态,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不管采用哪一种整合的教学形态,不应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目的而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评价一节整合课是否优秀,绝不在于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多寡,也不在于信息技术的先进或精美与否,而应
主要考虑是否体现实效,是否体现课程基础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统一,是否帮助学生达到有关学科标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规定的目标,是否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甚至是否以成本最低的整合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2、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仅凭老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假如利用网络环境和图形的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那么将能更有效地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数学的难度,使新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同时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提前预习数学
我提前布置了两个预习问题:1.如何研究任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任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到数学网站上搜集相关的资料,提出研究方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最佳方案。
在课堂上,我让各个小组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有的小组提出作出直线与直线的图形,再找交点;这体现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教学理念。
2.2学生动手做模拟实验,自主探究数学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学习任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我用几
何画板制作了学生课件,学生在旋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过一定点的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个数,从而总结出任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反思
3.1学科整合使课堂更开放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数学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过一定点的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个数,从而总结任意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由学生自主探索,这样的研究过程已经具有开放性。但是学生毕竟是在老师设计的研究方案下研究,假如数学实验的方案由学生设计好,并制作成课件,那么使研究更具有开放性,也全面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使探索过程更接近于数学家们研究数学的过程。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
<<普通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主要是呈现以前无法呈现的数学内容,它的整合的原则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老师设计的数学实验中,学生自主操作、合作交流地学习新知识,老师实现了基本“无纸化”的教学,这样也造成学生的个别数学技能的缺失,如基本作图技能、计算能力等。因此不能盲目彻底地进行“无纸化”教学,不能把信息技术完全代替“手工操作”。例如已知直线和双曲线的方程,要判断交点个数,应在下一节进行补强,也就是说让学生用笔和纸进行“手工操作”来解决此类问题。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和反思
5.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篇五
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结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在实践中注意解决,使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发挥其巨大优势。在教学实践中,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结合过程中,主要存在这些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多媒体课件是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工作的灵魂之一,高质量的课件是教学的先导和前提。由于现在开发中多用制作软件中的工具提供的现有模板制作课件内容,因此内容中相仿和相近的东西太多,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制作中容易出现一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如同一个死板的公式。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就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结果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扮演了一个“拖后腿”的角色。有的老师因为要赶上潮流,每逢“公开课”、“教研课”就必使用课件,好像如果没有课件做配角就少了什么似的,就无法显示出自己的水平,因此不管这堂课的内容需不需要课件、不管这堂课的内容适不适合做课件,统统“赶鸭子上架”的弄出一个“课件”出来,结果倒成了摆设,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它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那么它的制作和使用就应以教师自己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为宗旨,而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2、重教师、轻学生。目前,不少教师制作的课件还只是为“我这一节课”而制作,所以在设计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在教学时,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另外,由于课件的呈现方式大多采用线性播放,在上课的时候,由于课件的连接限制,只能“进”,不能“退”,如果某一环节操作失误,就不得不重新开始。所以,学生也只能被电脑牵着鼻子走,而无法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
3、重操作、轻交流。由于制作课件时,各教学环节是预设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随时操作电脑等设备,关注媒体的使用情况,所以,教师的活动范围只能局限在讲台(电脑)的近距离之内,教师关注学生的时间也少了。这就使教师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视线、情感的密切交流。
4、重形象、轻抽象。媒体的运用虽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整体内容分解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他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整体感知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抽象的、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具体化,但是具体化了的知识必须适时回到“抽象”这一层面,实现“抽象——具体——抽象”的教学过程。这样,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智力也得到了发展。
另外,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选任何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都具有本身的局限性:
1、制作一个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熟练掌握多种软件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而绝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另外,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做到每一课都制作课件。
2、进行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室环境较暗,但是这样一来,学生读书、写字时就光线不够,影响学生的视力。
3、目前开发软件的技术不高,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会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视觉疲劳、活动单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6.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探析 篇六
合
【摘要】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
shallow talk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ourse kan wen 【abstract】so-called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course integration, be pass an academics course the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the academics teaching organically knot put together, teach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and academics course with learn to merge into an integral whole, be a kind of tool the technique, exaltation teach and the efficiency for learn, improvement teach and the effect for learn, change tradition of teaching mode.【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ique;integration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宽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1.多媒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兴趣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柏拉图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是“黑板+粉笔”,课堂教学显得枯燥单调,学生接受的刺激较呆板,往往兴趣不浓。多媒体计算机却能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生动逼真的环境,将书本上固化的内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把生活的实景搬上课堂,既活化了教学形式,又活化了教学内容。
2.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把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视听相兼,就能更充分的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他们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要多得多,不但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而且可以激发思维、指导思维、发展思维、训练思维、培养思维,使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有机统一。例如,在教学 merry christmas!一课时,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1)利用主人公 peter和kate 正在高兴地又蹦又跳的动画,设置悬念,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学源于思,起于疑。”(2)屏幕上飞出一些玩具,plane , doll , car , kite , ball , balloon , boat.接着妈妈拿出圣诞树,创设情景,解开悬念,复习单词。(3)用卡通动画的形式,模拟生活情景。peter , kate 和妈妈装饰圣诞树,peter 和 kate 间相互对话。(4)动画飞入圣诞老人,同时响起 “merrychristmas”的歌曲,营造氛围,引出新授内容 “it’s santa!”和“merry christmas!”通过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强化了视听训练,感受了生活,了解了西方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在情景中理解句子的实意,要比抽象的理解容易的多。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情景,把所学的教材活化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充分发挥了较大的教学优势。它突破了口语,文字单项信息传递的传统教学的界限,使口语,文字与声像结合,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正是由于电教媒体的这些教学优势,使得创设的情景更为形象,生动,逼真,易于学生接受,易于唤起师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7.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探析 篇七
1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模式
1.1 多人面对面交际模式
多人面对面交际模式指不少于两人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合唱,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这样的学习模式大致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通过表现能力强的小学生来带动不爱表现的小学生,有利于营造欢快活跃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第二,由于不同的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同的思维碰撞将促进学生主动去思考,从而使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提高、思考范围得到拓展。
1.2 双人面对面交流模式
双人面对面交流模式指两个人进行英语口语交流,这两个人不仅是指学生和学生,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多人面对面交流相比较,双人面对面交流则要求参与者双方都必须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更多的勇气与自信。所以,双人面对面交流的参与者双方相比多人面对面交流而言,将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学习的效果更明显。
2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整合策略
2.1 利用信息技术创造逼真的情境,强化学生口语实践能力
语言的学习确实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就像我们学习母语一样,在这种语言的大背景下,我们学习母语的速度显然要比学习英语快很多。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英语的学习氛围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我们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让小学生经常处于英语语言的环境下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就要竭力在课堂上营造出这种学习氛围。信息技术的出现将使课堂贴近生活成为可能,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一种英语口语的学习氛围,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英语课文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等教师进行课堂讲解时,伴随着讲课的节奏,将图片与视频同时播放出来,除此之外,还要穿插一些与课文思路相关的问题。如 :What is your feeling about this passage ? What can you imagine after you learned this passage ?由于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还不是很高,提问的难度最好不要过大,如有必要,最好在英文的后面附有中文释义。提问的思路可以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出发,也可以从理清文章思路的角度出发,还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总而言之,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创造的情境中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2.2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新鲜事物都特别好奇的阶段,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当教师在教学生自我介绍时,常使用“I am Mary”或者“Myname is Mary”如果教师能将这种句型结合视频动画以小动物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让小学生学习认识一些动物的名字,丰富小学生的词汇量。在视频播放中,后面最好有中文释义,如有必要,教师也应讲解中文的意思。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并尽可能地用英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如果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尽量不要限制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大胆的去想象,去表演。即使他们的表演不合乎逻辑,教师也要最大限度地给予理解。
2.3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欲望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充满想象力的年龄段,他们最大的爱好大多是看动画片。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当下最受小朋友欢迎的动画片,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当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直观的动感画面有这样的好处:直观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将更有助于加深小学生的印象,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还能激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欲望。在具体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笔者将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详细地阐述。例如,当下这个阶段,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非常受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欢迎。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素材,教学生一些相关的单词和句型。如:Do you like wolf or bear ? Why do you like it ?根据小学生英语的掌握情况,以英语的形式对他们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对某些动画片人物的名字还不熟悉,可以让小学生多看几遍动画片,待他们熟悉掌握之后,再对他们进行提问,并最好让他们能够或者尽量用英语回答。由于小学生在心智或者性格方面有些差异,教师应该尽量照顾到每个小学生的水平,尽量多选取一些动画片素材,让更多的小学生都参与进来。除了提问的形式,也可以让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每个小学生扮演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角色,不用考虑动画片人物的限制,让他们随意搭配,用小动物本身的句子进行对话。
3 结语
8.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探析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生活化 策略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主张“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当前,回归生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体现的重要特色。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学科,其教学同样也需要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生长点,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是是新课改的需求,是改变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重要措施,对实现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我们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呢?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实施以信息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展开注重实践的教学评价,都是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间建立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的信息活动基于现实的生活世界。下面,我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策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
学习本身就是信息活动,学习又是学生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学生如果能够将所学信息技术应用到学习(特别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更会使其对重新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价值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文本信息的结构化”时,我要求学生将本节学习内容的知识点用不同的结构化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并在课堂内展示,讨论各种结构化表达方式的特点及优势。这就是利用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常用的归纳知识点的学习经验,比较生动贴切。学生不仅能很快理解将文本信息结构化的意义,而且能够较快完成学习任务,学得好的学生可以将不同结构化的表达方式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更好地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促进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改进。
又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时,我特意设置了一个拓展题,要求学生用Excel的图表来解决数学和物理上的一个追及问题。追及问题是数学和物理上经常研究的实际问题,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利用图表的直观解释,学生能够方便地弄清其中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次与其他学科学习的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一个启示。
二、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
当前学生的学习负担是比较重的,高中生的校园生活比较单调、枯燥是不争的事实。学校每年一度的校运会、艺术比赛是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踊跃参加、并愿意花时间投入的活动。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每次都能赢得高涨的学习氛围,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即是将课堂引向了生活,关注了他们的情感与态度。
比如,因为艺术比赛上报名参加的歌唱类节目数量较多,艺术比赛组织者只能通过听录音筛选出其中优秀者参加,因此制作出优秀的音频作品是学生取胜的关键。而“数字化音频的采集与加工”的学习时间正好在艺术比赛举办的时间之前,通过音频的采集、合成、加上音效等信息活动后,学生在听到自己的歌声与伴奏完美的结合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三、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结合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生存亦是从家庭生活开始。家庭是最接近学生的外部环境,无论怎样的家庭氛围,都使得学生学习的途径、资源拓展了,信息技术知识得到了或多或少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家庭生活的品味,为建设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比如,在学习“表格信息的加工”时,我就请学生提前收集家中的电费单据,再利用初中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将一年中每个月的峰时用电量、谷时用电量、总用电量记录在Excel的工作表中,在课堂上进行计算与统计的操作,并用图表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讨论并得出各种有价值的、建设性的结论来。学生在信息活动的基础上,分析了用电多少的各种原因,也能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提出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案。
四、与学生的信息化生活結合
许多学生家长和其他学科的老师往往视计算机和网络为洪水猛兽,然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化生活离我们却是如此的近,家长和各学科老师也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而家长和部分学科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接受能力往往不及学生。学生如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信息化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改变家长与部分学科老师的偏见,而且能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比如,当下一个家庭有计算机并接入因特网已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而部分家长还在为如何将多台电脑同时接入因特网而烦恼。在学习“组建小型局域网”时,我从学生对信息化生活的浓厚兴趣出发,请学生在课前调查各自家庭上网的需求与方式,然后在课堂中汇总需求,根据需求提出方案,画出网络拓扑图,再模拟采购设备,并动手组建可以多台电脑同时接入因特网的局域网。学生列举了软网关,加双网卡、代理加交换机、路由器等多种方案,并分析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学生经过这样的创造活动之后,成就感强烈,后续学习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也未见兴趣明显下降。
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要贴近学生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生命价值的提升;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将课堂引向美好生活。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益,更要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篇九
何世全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 教学 整合
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性质、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升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战线大势所趋的洪流。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现代化浪潮,由于观念陈旧落后、理论准备不足、惰性意识影响、实践条件欠缺和整体发展失衡等,不少地方、不少当事人出现了种种迷惘和困惑,甚至无从下手、无所应对、无法应用。表现在或者无法、不肯购置仪器,或者买来摆样子供人参观,或者借此求取既得利益,或者束之高阁,不用不问不管;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勉强用作开会、做报告、看录象等,最多也只是搞些公开课、观摩课,大部分教师与信息技术无缘。总的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施不力、利用率低,甚至是管理混乱等等。这些认识上的局限和使用管理上的高耗低效,严重制约了教学现代化的发展。基于这些,我们很有必要就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问题作出探讨,以便提高认识,弄清意义,明确目标,勇于实施,促成教学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本文专此谈谈体会,敬请方家指教。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作用和意义
多年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实施了全方位的渗透,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步伐因此而加快了。从形而上的定义来说,人们常说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一门课程,那是基于教学课程分类而言的,实际上它就是实施于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亦即工具性的手段。信息技术的概念,相比于现代教育技术,其外延广泛得多,内涵深刻得多。加之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这里只称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导致人们提出了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的焦急呼唤。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ching Integration)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认为,这种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我们知道,教学内容是繁多的,信息技术手段更是不断更新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这一模式的内容是丰富的,意义是深刻的,作用是巨大的。它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和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作用主要有:
1、教学演示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2、主体交流的媒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 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资源环境的生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例如异地景观、背景材料、实物模型、重要数据、实验过程、百家思想等,很多是课本所容纳不了的,而这类材料却能极大地丰富教学的资源环境,传统教学模式所受局限太大,根本无法全部生成。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它的信息技术资源包括语文教学中所凭借的信息技术手段与相应配置,还包括凭借信息技术加工整合,从而可被语文教学所用的囊括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无限丰富的资源。这样的资源被开发利用,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条件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类似于尺幅千里、芥子须眉、留声致远、异步对话、心游万仞、思接千载、时空隧道等种种原来属于夸张相象范畴的东西,一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现实,就会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利于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近年来已经突破了课外活动的限囿,而被提升成为基本的课程内容之一,部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学软件都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界面的支持。例如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其中的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合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还可用以发现、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又如事物内部的运动状况、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生成机制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显示和形象展现,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内质的把握。再如政治教学中的经济学内容,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商业情景,让学生在各种真实的复杂的条件下作出选择和决策,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5、构建新的知识。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在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使得它在教学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在经济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必然承担起教育现代化的重担。这种担纲作用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担负着教育发展之纲、社会进步之纲。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既是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归结起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其重大意义至少表现在:
一是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全面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利用素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实际,融入网络时代,利用信息能力解决问题。
二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三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旧教学方式的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力掌握与否。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本身的激增、剧变、更新,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同时知识本身的高度综合和 学科渗透、交叉,使得人类的一切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促成了教学改革的深化,使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巨变,教学方法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操作的简捷化等,因此而逐步成为现实。这种整合的作用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这种整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学校教师必须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文字处理、图象组合、信息集成、科技创作和知识构建。简单地说,应该这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首先要提高认识,负起担纲意识。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宣传、观摩、实验、实际操作和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兴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当事人的思维机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既要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又要从内心自省,深刻认识形势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大家共同努力,为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其次要更新观念,想法引进资金。一般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资金有限,最需要大胆改革,通过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引进资金,加大投入,武装自己。这需要联系各校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是要创设环境,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创造数字化硬件环境、搭建应用软件平台、构造信息资源总库、开展示范性推广活动等,逐步使整合过程科学、规范、完型,达到规定要求。
10.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实验方案 篇十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中小学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注意课程的整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是当务之急。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Technology),既将其作为一种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是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结构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基础教育的实验改革作了不少,成效并不显著,其原因是基本上没有触动传统教学结构这个症结,因而没有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上产生根本性的突破;何克抗教授指出,由于忽视教学结构改革,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几十年来长期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抑制了我们几代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因此,把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培养,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建立一种新型的,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2、信息化是教学结构改革的突破口。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即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旧的传统教学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连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其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由于新技术具有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在不断探索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突破口,力图建构一种全新的教学结构,以及相应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经过我校3年多的实践证明:从计算机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英语学习的能力有机地整合起来,相辅相成,让学生终生受益。
三、研究目标:
1、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⑴、基于传统手段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学
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即灌输对象,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面,参与程度,实际上难于达到施教者的初衷。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交互式学习方式,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习者全体参与、全面参与。交互性学习媒体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和智能化反馈、检测功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内驱动力,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全体学生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多媒体教学网络、Inter、BBS、E—mail、ICQ、Newsgroup等功能构成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够实现实时的点对点、点对面的信息反馈,支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协商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民主参与和自主活动,也有利于教师关注个别,体现因材施教。
⑵、交互式学习方式提供的生动形象的知识内容,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提供的多种感官的刺激,有益于提高教学效率。
⑶、个性化自主学习,是人们一直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理想化模式。基于学习资源和建构主义学习策略的网络交互式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出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学生在一种没有心理负担的主动、自觉、自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
协作式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
分析综合的机会,通过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集思广益,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
2、培养想象、激发想象、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是课题研究目标之一。参与
是创新的前提,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信息技术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给学生的参与提供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3、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英语学科的课程整合,传统的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模式研究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的模式;
(二)专题研究
1.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
2.信息技术辅助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和途径。
五、研究的基本模式和实现途径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一种课程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
它是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这些课程在实践中要力求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让学生在“做”中学习语言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习做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2、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
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要逐渐由信息技术单列转向把信息技术课时直接安排给学科老师中的计算机“高手”,由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整合,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借助网络学习的手段,老师随时把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组织学生自己解决或者和同伴协作解决。
六、组织与实施
(一)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明确指导思想,配备人员,分工协作
(二)提交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制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步骤。
(三)学校指导每位实验教师结合自身教学选定子课题,与平时教学研究与改进配合,积累资料,分阶段完成研究任务。
(四)教学指导与重点指导结合a)作为地区性课题,每学期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能力的培训。
b)学校针对需求确定重点课题与重点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与指导。
c)要适时开展优质课展示、说课、评课等实验成果阶段交流活动,形成研究氛围,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d)阶段性成果汇报与展示每学期开展一次。
e)总课题组建立实验研究专题性网站,实行网上交流与合作研究。
七、研究进度
1.2002.10:制定研究方案,落实子课题承担负责人。
3.2003.8-2004.7:课题实施阶段;课题终期验收。
八、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优秀论文
《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的研究》
《重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作用》
3.系列多媒体课件
4.课题研究综合性网站
天津宝坻区黄庄中学英语组
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实验方案飞雪
11.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探析 篇十一
信息技术教师角色学生角色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目标
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成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根本措施,而21世纪人才的核心素质,则是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的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也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倡导与推进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的原因所在。
1.培养学生的英语信息能力
英语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处理、评价和利用英语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信息能力就是让学生面对不懂得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找答案。
2.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英语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泛滥,对于人类的英语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将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英语,学习者必须学会利用英语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特殊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的学习英语,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在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英语学习。
二、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英语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追求的目的应该是英语教学方面的目的,信息技术应该在促进英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英语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是得英语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2.有利于帮助教师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最大潜力,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英语教学。英语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教师可以从大量的备课和讲课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能把较多的经历投入到英语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发工具将英语课程内容以多媒体等方式转化为学习资源,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和发现,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状况的实时反馈,调整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教与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
3.拓展和补充了现有的英语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的实施,能协助英语教师从事部分教学工作,使他们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实现教学内容的集中管理、学生学习情况的自动跟踪、作业和试卷的自动批改,从而使英语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和充分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有效整合,教师的角色會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对英语教师的能力方面也会有一些新的要求。
(一)英语教师角色的变化
回眸近十几年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相关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教师的角色正发生变化。
1.做学生的导师
英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着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引导、指导、辅导和教导。
2.信息的咨询者
英语教师设计、搜索并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以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3.团队协作者
运用网络来促进学生们沟通、交流,以实现跨区域、机构、学科和个体间协作。
4.课程开发者和研究者
为一节英语课设计目标、结构、内容、资源和作业;或与其他教师通力合作,改变传统英语课程体系中的一些内容、技能和教学方法。做研究者,是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必然途径,同时也是英语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以往人们过多地强调了教师传递知识的功能,忽视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教师的研究大量是结和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对象开展的,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是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二)对英语教师能力的新要求
有人把网络时代的教育称为新教育,它的新不仅在于目标新、手段新,更在于它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能力。新教育需要具有新素质的英语教师来保证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能力结构的变化是整合的必然需要。教师要有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较高的教学实施和监控能力、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一)学生角色的变化
1.主动地学习者
运用计算机效能工具、认知工具和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展开思维活动,并与他人交流,达到英语教学目标。
2.协作的学习者
通过交流媒介,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形成学习者共同体,在学习成员之间的示范和学习他人的基础上,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共享。
3.交流的学习者
学习是一个社会的、对话的过程,在协作交流中,相得益彰,共同提升。
(二)对学生能力的新要求
学习者的变化,对传统学习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他不仅意味着学习者必须塑造新型的英语学习方式,更意味着英语课程、英语教师、师生关系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必须为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支持性的条件,要求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
1.信息获取能力
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等能力。
2.信息分析能力
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等能力。
3.信息加工能力
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能力。
4.信息利用能力
学生们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学生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生活等。
参考文献:
[1]河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教程.
12.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 篇十二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它还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生成,为营造小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例如,在初学五线谱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的掌握每个音符在五线谱中的位置,我设计了一个网络游戏“小音符找家”,游戏情节是: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在小木屋里玩耍,他们的帽子上分别标注了七个唱名,他们面前有七张写有唱名的小桌,学生需要把七个小矮人送到他们自己的床上休息。我把学生分为8组,在音乐开始的时候,学生随着音乐做律动,他们认真地听辩,敏捷地反应着音乐的变化。通过这种方法,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学,能冲破课本的束缚,在学生面前展开广阔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歌曲《嘀哩嘀哩》时已经是炎热的夏天,而《嘀哩嘀哩》又是一首描绘春天的歌曲。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歌曲呢?我设计了“回忆春天”这样一节音乐创造活动课。首先,我向学生提出任务:你们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将其用语言描绘出来吗?接着,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任务,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必要的信息技术帮助进行自主探索。他们有的搜寻关于歌颂春天的歌曲;有的搜寻赞美春天的诗歌和散文;还有的搜寻网络上描绘春天的Flash动画……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获取了大量信息,同时,学生们还自己充当小小作词家,创作了许多歌唱春天的优秀作品。
●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群体活动开展较少,而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进行合作。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中的自我中心性、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国粹—京剧时,由于学生听的少、见的少,所以他们对京剧相关知识了解并不多,于是我利用网络举行了一次“京剧知识知多少”的擂台赛,同学们纷纷在网上搜寻下载相关信息,教师同时也在网站上开设了一个BBS,供学生协作讨论和与外界交流。就这样,一节原本十分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种教学模式充分提供了让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在建设校园网、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功能电子网络教室以及相应的制度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时;当教师应付不了学生大量的、集中的、同时的又是个别的学习需求时;当学生对课程以外的自然与社会、科技与生活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与关注时;当学校管理制度的变革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时,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条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例如,学生可以调用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种素材,如文本、动画、视频、图片等,以巩固学习的内容、解决学习的疑惑、了解不同的观点、掌握不同的方法。根据需要,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发到服务器终端共享以实施对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由于主体的学习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的反馈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这种学习模式重视认知过程的主体—学生,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而对学习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来讲,这种方式既能免除公众之下怕出错的心理障碍,又能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建立自信心,哪怕是小小的成绩,也能使他们达成满意的自我提高。
【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探析】推荐阅读:
浅谈信息技术和历史课堂教学整合08-30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07-30
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09-17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09-21
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08-11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探究08-23
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10-04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10-24
刍议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08-18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切入点之探索论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