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作文(通用12篇)
1.辉煌60年作文 篇一
1949年10月1日,随着伟大领袖毛泽东铿锵有力的一声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而这一天注定要载入史册!历史是这样定格中国的:21世纪的中国一定会成为全世界的中流砥柱!
细数伟大祖国走过的风风雨雨,至今已经60年了,在这60年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全世界震惊的奇迹!60年哪那一世小说网 http://,我们有过伤痛,更有过骄傲与自豪。
6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政治动荡,使我们的党和国家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我们经历了惨不忍睹的三年自然灾害,使我们的人民几乎对中国社会主义失去了信心;我们经历了“悲壮”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蒙受了巨大损失;我们经历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使我国蒙受建国以来的巨大耻辱;我们亲身经历了伟大的中国人民与“sars”的英勇斗争,可爱的白衣天使再次为人民付出了一切;我们经历了震惊世界的3.14打、砸、抢、烧事件,使全世界认清了**喇嘛的罪恶的丑脸;我们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使全体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亲眼目睹了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时受到的种种刁难,使我们更加坚定信心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而就在这些意外和灾难发生的同时,我们也创造了属于我们的奇迹!我们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原子弹、氢弹,从而从根本上瓦解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我们发射了东方红1号卫星,使我们中国人的声音永久的响彻在浩瀚的宇宙当中;我们恢复了高考制度,从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国变成了真理;我们经历了伟大领袖邓小平设计的改革开放,从此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奇迹,连续二十几年经济增长率超过两位数!从而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脱贫神话!我们见证了“一国两制”,见证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从此帝国主义的铁蹄永久的离开了中国的领土;我们见证了98特大洪水灾害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神武,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有这样的人民军队我们心里——踏实!我们见证了申奥的成功,那一刻13亿中国人沸腾了,从此中国人民与奥林匹克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见证了神
五、神六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从此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我们见证了“嫦娥一号”飞向月球的优美姿态,从此月球上不再缺少中国人的“脚印”;我们见证了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时,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炽热的爱国热情;我们见证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中国人民打不倒,压不跨的民族精神;我们见证了中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族亲情;我们见证了80后能够承担起建设国家重任的感人时刻;我们亲身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以实力向全世界说明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我们经历了“神七”的太空漫步,那一刻,全体国人屏住了呼吸,那一刻,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再一次得到释放!
60年弹指一挥间,伟大祖国已今非昔比。我们取得的成就让世界羡慕:我们的经济总量在60年间跃居世界第三位,我们的国库充裕,财政收入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我们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我们是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的“头号”债主。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再一次得到质的提高:2008年华盛顿g20峰会上,布什总统特意把胡锦涛主席的座位安排在他的右边(在西方,右边代表的是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秘鲁举行的apec会议,秘鲁总统加西亚抛开布什总统,唯独邀请胡锦涛主席乘坐总统专车检阅仪仗队;2009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g20峰会东道主英国首相布朗有安排胡锦涛主席坐在他的右边,这些都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中国的强大和自信!
曾经有一首歌“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中国人!在经过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以后,我们自豪的迎来了祖国60周年华诞,我们激动,我们渴望……
风雨同舟60年,09开启新篇章,扬我中华大风帆,乘风破浪奔小康,华夏儿女齐划桨,奔向和谐新世界……
超级炼器 最后的修仙者 网游之吸血生涯 腾龙神剑 邪影本纪 界王 http://
2.辉煌60年作文 篇二
60年倾心投入茶业的激情, 60年专注制作好茶的坚持,沉淀下了赢得无数赞誉的“凤山”品牌和魅力独具的“凤山”文化, 让安溪铁观音集团成为安溪乃至中国茶业界的一面光辉旗帜。
喜庆的乐曲仍在耳畔,奋进的锣鼓已经敲响。站在新的起点上,集团将以打造百年品牌茶企为目标,以“凤山”为主打品牌, 以“浓露香永”系列产品为龙头, 将充满和谐理念的中国茶文化向国内外激情播撒,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绿色健康的茶叶,让全世界的新朋老友喝得起茶,喝上好茶;喝得放心,喝出健康。
“让每一个太阳照耀的地方, 都能喝到‘凤山’牌铁观音茶。” 这是安溪铁观音集团全体员工伟大的梦想,也是他们铿锵的行动!
辉煌历史一:当年全国最大乌龙茶精制厂
初识安溪铁观音集团,总会被商标上突出印制的“1952”吸引。简短的数字,承载着安溪铁观音集团一段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时间回到新中国成立前。当时安溪茶业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茶叶外销减少,不少茶庄倒闭,大片茶园荒芜。进入20世纪下半叶,安溪茶业逐渐复苏。1952年,在各方支持下,中国茶叶公司福建分公司在安溪县西坪镇安美庙创建国营安溪茶厂,这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乌龙茶精制厂,也是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前身。
辉煌历史二:最早研制出无烟灶
此后的发展,安溪茶厂在工艺、产品、销售等方面屡屡领先于全行业。1960年,安溪茶厂成功自主研发专利制茶设备——无烟灶。这是安溪茶产业第一代烘干机炉灶。
这项技术通过无烟灶供热,采用生长十年以上的龙眼木作为燃料,在散发甜美木香的龙眼木充分燃烧的条件下,利用无烟味的烟道气对茶叶进行烘焙。无烟灶经过一定时间加温,灶体吸足果木热量,加上均匀地添置燃料,温度可以保持相对稳定,这样的技术才能真正地保证茶叶的烘焙均匀。
辉煌历史三:行业较早注册商标
1980年8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安溪茶厂产品注册商标为“凤山”牌,并在新加坡、俄罗斯、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及马德里联盟均有延伸注册。
辉煌历史四:连续九届铁观音唯一国家金质奖
“凤举京华,誉饮国家金质奖;山流茗韵,香飘世界铁观音。”这一流传已久的楹联,描绘的正是安溪铁观音集团生产的“凤山”牌安溪铁观音独特的制茶技艺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茶为君,火为臣。”安溪茶厂始终坚持最传统制作工艺。正是源于这种最正源、最传统、最正味的生产加工工艺,“凤山”牌铁观音获得无数荣誉。自1982年以来,“凤山”牌特级铁观音连续九届荣获铁观音茶唯一国家金质奖。这个荣誉凝聚着多代“凤山人”的辛勤和智慧。
辉煌历史五:乌龙茶行业最早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0年10月,安溪茶厂被农业部等八部委审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全国乌龙茶行业中最早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
辉煌历史六:行业首获自营进出口权
1996年12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安溪茶厂获得自营进口权,成为当时国内乌龙茶精制厂唯一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产品畅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俄罗斯、美国、东南亚国家和香港等地。
辉煌历史七:行业首家进行股改
2007年,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制改革,成为安溪茶产业第一家铁观音股份制企业。
辉煌历史八:全方位大力度品牌推广
2006年10月,安溪铁观音集团参加“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荣获乌龙茶清香型金、银、铜奖,浓香型金奖。
2008年北大建校110周年前夕,集团与北京大学、福建省农林大学联合创立北大茶文化经济研究所。
2010年,集团邀请“皇阿玛”张铁林、新民歌四小花旦之一张燕成为“凤山”铁观音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并拍摄大型音乐电视《凤山茶歌》。一家企业同时邀请两位明星代言,开了中国茶行业的先河。
2010年7月30日,由安溪铁观音集团承办的“观音韵·中国情·世界行——安溪铁观音农业品牌战略研讨、茶文化全球推广暨音乐电视《凤山茶歌》首发式”在钓鱼台国宾馆的芳菲苑举行。
通过各类高端活动,安溪铁观音集团既传播茶文化,也塑造自己的高端形象。
活动同时,安溪铁观音集团还率先在央视上进行广告宣传,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并了解“凤山”牌铁观音。
辉煌历史九:融合各类文化传播茶文化
集团成立书画研究会,重视与体育、诗歌、书画等文化形式相结合,推广茶文化。2011年10月,成立凤山文化创意馆,体现了安溪铁观音集团的深厚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还展现了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融。创意馆内主要有名家书画、各种稀世珍品及各种传统制茶工具等。
辉煌历史十:推动科技兴茶
3.内蒙古:辉煌60年 篇三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2300万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前所未有的辉煌。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自治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会面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内蒙古发展进程中的重的跨越,开创了快速、全面、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年,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的60年,是内蒙古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取得历史性巨的成就的60年,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60年。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内蒙古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居全国第三位;草场面积居全国五的牧场之首,东西绵延2000多公里,总面积达8666.7公顷的草原,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6818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全区实有耕地面积735.5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31公顷,列全国第一位;以大兴安岭为主体的森林面积达2080万公顷,居全国之冠;内蒙古已发现各种矿种135种,探明储量的有83种,有66种(亚)矿种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居前三位的有26种。其中稀土资源保有量达8460万吨,占全国的97%;煤炭资源储量6583.4亿吨,居全国第一;天然碱储量居全国之首。内蒙古是个绚丽多姿、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景。在这块富饶、美丽、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蒙、汉、回、满、达斡尔、朝鲜、鄂温克、鄂伦春等55个民族。
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内蒙古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达步转变,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开始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2006年,会区生产总值达到4790亿元,比1947年的5.37亿元增长了196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47年的96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47元,在全国各省区市中进入了前10位。财政总收入由1947年的9万元增加到2006耳的712.9亿元,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到会国第11位。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1952年的71.1:11.3:17.6演进为2006年的13.4:48.6:38.0,工业经济成为推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4.辉煌60年 篇四
旧中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风雨,在革命者的领导与中华人民的努力下,终于,抗日战争报捷,内战报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从此以独立,统一,自主,团结的崭新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这条巨龙已腾飞了60年,现在仍在腾飞着。
在辉煌的60年里,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使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此外,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这些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08年的金融风暴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最好应证之一。
在辉煌的60年里,中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1949年至1978年是艰辛探索的30年,新中国的民主政治经历了探索创立,曲折前进,严重挫折的三个阶段。经过这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创立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78年底至2009年是改革发展的30年,新中国经历了恢复创新,继承发展,丰富完善的三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党和人民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在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更加完善。
在辉煌的60年里,中国的文化不断发展。建国后30年的文化建设在思想领导方面明确指出了中国文化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以新的文化创造构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致力于提高人民群众在文化领域的主体地位,文化问题的政治化,扩大化的观念形成;在政策领导方面制定了针对文化事业和针对知识分子的两项文化政策;在组织领导方面,构建了政治体系内的文化体制。改革开放后30年的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首先是深化了党对文化工作的思想领导,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调整创新文化政策和方针。其次是改革了党对文化组织领导的方式,加快文化体制的改革步伐。60年的文化发展道路在曲折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在辉煌的60年里,中国的社会建设不断发展。在教育事业方面,普及义务教育取得巨大成就,全民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成结构较完整,专业较齐全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不断快速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重点扶持西部教育,促进了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在卫生事业方面,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医药服务日益普及;公共卫生体系初具规模,一些重大传染疾病和地方病工作取得重要发展;妇女儿童和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初步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开始启动;农村卫生作为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一直得到重视;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了国民健康水平,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体育事业方面,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不断增强人民体质;《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目标顺利实现,竞技体育取得突破;积极推进奥运会场馆和相关设施建设,奥运会成功举办;其它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也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5.60年辉煌谱写壮丽篇章 篇五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49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疆历史从此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济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
60年来,新疆始终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新疆的区情相结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实现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的新疆,如一艘巨舰,乘风破浪、昂首向前。
新疆的60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现在的新疆,从天山脚下到塔里木河畔,到处呈现勃勃生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新疆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60年的辉煌成就,来自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来自于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也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60年的沧桑巨变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新疆才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才能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60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符合新疆的实际,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6.征文2辉煌60年(复兴之路) 篇六
在这个思绪变得冷静、立体而深远的十月,祖国,我的母亲,儿女们迎来了您的60岁生日!60年,像一条山路,有坦途也有坎坷,山路在拓宽,历史的画卷也正慢慢地延伸——
谁也不会忘记,60年前的今天,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看似普通的一句话,牵动多少国人热血澎湃的心!神州大地,举国上下,风起云涌„„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2003年“神舟”飞船载着第一个中国人翱翔于太空;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60年过去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的百年梦想;60年过去了,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华夏炎黄子孙正满怀豪情地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然而,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面对无情的洪水,面对令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面对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面对汶川大地震,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万众一心,手挽着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于脚下!
60年的沧桑巨变,60年的光辉历程,凝聚了多少先辈的心血!
7.辉煌60年作文 篇七
早在东北刚刚解放, 黑龙江省的教育工作就在即将升起的新中国的曙光中起步前行, 充当着新的教育的排头兵。在新中国建设初期, 秉承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思想, 各级各类教育初现辉煌;在文革动乱的蹉跎岁月中, 艰难跋涉;在改革开放年代中迎来了生机勃发的春天;在铸就“两基”伟业的20世纪末, 披着新世纪的朝霞, 迈开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一篇篇报道、一篇篇经验, 沉甸甸地承载了60年教育发展的辉煌成就。各时期登载的优秀教师陈慧卿、石丕君、张景英、夏树春、张兆英、杨治周、韩绍文、王铃云、柳玉芳、马熙茹、袁乃超、于淑珍、苗鸿嫒、刘继荣、刘克、石瑾娜、曹永鸣、王传贤、赵家财、孙明、李晓密、徐岩、郭广成、丁萌、张安龙……他们的动人事迹在激励着一代代教师学习、成长。各时期教师、教研人员撰写的教育、教学指导文章, 反映着60年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看着这走过了60多年的期刊, 眼前仿佛又呈现出老一代教育编辑与老领导老专家讨论、研究工作的场面, 仿佛又看到了老编辑们深入基层采访归来时那高兴的笑脸……
8.60年国庆让泛贸走向辉煌 篇八
精品中的智慧
朱景惠向记者介绍,泛贸此次承接的是国家60周年大庆天安门广场上的56根民族柱上人物画面的绘制及外表涂色工作,朱景惠带领他的员工在60周年办公室(以下简称60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施工,此次,他已做好日夜在这里坚守的准备。
工程进展并非想象得那样顺利,尤其在遇到关键问题有每论时,总会让时间显得是那样的宝贵。当大家呕心沥血完成第21根柱子时,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亲自到现场视察。刘淇表示,柱子上少数民族服装的颜色设计上不鲜艳,在色彩上最好能体现出节日盛装的特点。当时在场的民族委员会的人(即民族美院的院长、民族博物馆的馆长这些专家)却表示说我们真正民族的服饰不是灰就是黑,根本没有鲜艳的颜色。
观点的不一致让工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怎样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做到两全齐美呢?朱景惠在此时才是最为难,他深入观察,最后想出了一个特别稳妥的解决办法,为了不失传统,他建议把图案上衣服褶皱处的线条由原来的黑色调成白色。大家经过商议后觉得这个想法比较独特可以试行,之后一并通过了政府的所有审核,相关领导都非常满意。朱景惠带领员工完成民族团结柱的制作时,为了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时常需要加班,但他与他的团队表示,此生能有机会在自己的国家举行建国庆典时出力,也是一种无比的荣耀。看到民族柱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时,他们的欣慰之情可想而知。
十一过后,当朱景惠得知56根“民族团结柱”经有关领导批准,决定永久被放置在天安门广场。此时的这个消息,让正在忙碌的朱景惠兴奋不已。原来,今年天安门广场上布景中的那56根民族团结柱得到了百姓的喜爱,应广大民众的要求,也为了更能体现我们国家的民族团结和谐统一,政府把原本定为国庆节假日过后将民族柱安放在中华民族园处的决定,改为将它永久留在天安门广场上了,这无疑是对泛贸所有付出的认可与鼓舞。
执着炼就专业
说起泛贸公司的成立与十几年来的打拼,朱景惠感触颇深。在成立“泛贸”之前,朱景惠就已从事会展行业,那时的他还是在为别人打工,当时主要是为一些展览做普通的搭建活动。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做事认真,办事执著专注。
天道酬勤。1993年,朱景惠开始与朋友合伙创办了“泛贸”展览公司。谈起自己刚刚当老板的感觉,朱景惠感慨万千,那时公司很小,只有几个人,又是初办,自己是又当一线工人,又要出去跑业务,每天忙得团团转。得益于朱景惠的诚实守信,许多人特别愿意和他做朋友,在不断的社会历炼中,公司的业务也蒸蒸日上。
虽然业务在增加,但朱景惠从未对自己和员工的工作态度放松,那些从公司成立之初就跟他干起的员工都知道,朱景惠做事精细,所以他们也同样受到感染,久而久之,公司内部也形成了一种风范,就是无论接到大活儿小活儿,都要干到最漂亮。每个工程完工后交付,均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实际上这都是朱景惠在内部管理中,无时无刻不在系统地监督和管理才取得的成绩。
当记者问道:“您觉得自己更擅长于管理还是技术?”朱景惠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技术。”的确,当记者采访泛贸公司的一线员工时,他们也表示,他们所做的活儿如果出了什么差错,老板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虽然现在做了老板很多年,工程中技术问题也在不断提高,但朱景惠平时还是不断学习钻研,所以技术依然首屈一指,令员工都无比佩服。
“泛贸”于2000年时,业务已开始有所突破,迅速成为一家专门从事国内、外,大、中、小型展览展示活动,集咨询、策划、设计、搭建、服务以及展品进出馆运输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并且在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日本、西班牙等处都设立了业务代理机构。
最让人感恩的管理
尽管朱景惠认为自己是技术型人才,但记者在泛贸公司中了解到,其实他更是一个创新型管理的人。说起他的经营管理观念,那就是“宽容别人,给人机会。”在做展览搭建的日常工作中,无论是绘制图纸的技术人员、建筑工人还是其他员工,都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按理说,朱景惠本人如此认真细心,他应该是一个对员工的错误揪住不放的人,可是事实上,他并不这样做。
有一次,公司里的一个技术人员把图纸给画错了,当时因为没被发现,后来在实际操作时大家感觉出了问题,这时便向朱景惠汇报,他二话不说,立即带头儿返回来从设计之处修改,因为自己一直都是一线干过来的,所以任何细节他都能把握得非常到位。终于找到原因后,大家悬着的心都放下来,但也有人害怕朱总会为此而严重处罚大家。
当记者问起朱景惠最后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时,他诚挚地说: “我当时并没有惩罚某个人,只是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告诉大家要记住一个原则:有问题迅速发现、解决,决不能隐瞒。因为隐瞒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以教育、引导为主,不能总是拿扣钱做文章,怎样能有效地让员工自醒从而杜绝错误才是最重要的。”朱景惠的一番话值得人深思,他作为一个私企的老板,能够把管理员工上升到精神层次的高度,可见是非常有远见的。
对于一个员工来说,能够遇到一个如此宽容的老板也是福气,所以泛贸直到今日,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是公司的员老,他们了解了朱景惠的为人,也在他这种宽容的管理下成为了如今公司的骨干,他们互相影响,把这种良好的氛围一直延续着,因此所有员工之间相处得也特别和谐,他们也更加懂得了感恩的含义。他们用努力工作来回报朱景惠,这种最终实现双赢的方式使泛贸今天的发展有如朝阳。现在想来,这也许就是宽容的力量。
9.辉煌的60年读后感 篇九
想想中国人民过去的生活吧。以前,买辆自行车是十分奢侈的,让人羡慕,而现在,一辆辆福特本田大众夏利桑塔纳从身边飞驰而过,人们也已经习以为常。这不正是中国六十年来中国发展的成果吗?
以前,想参加四年一届的奥运会都难,即便参加了,想得几块奖牌都很难,而现在,我们有体育健将刘翔郭晶晶程菲张琳,我们自己是东道主了,我们举办了一界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这不正是中国六十年来中国发展的成果吗?
以前,腰间挎着bp机,就算是一种自豪,有个手摇式电话,就算是一种骄傲。而现在,3g牌照发放,除了可以用手机高质量地与对方对话以外,还能在清晰的屏幕上看到对方,你可以用触摸的办法在显示屏上展示你的书法,并把它们传送到另一个手机去。这不正是中国六十年来中国发展的成果吗?
从草屋到别墅,从电报到手机,从煤油灯到电灯,从土路到铁路,从小摊到商城,从平房到大厦,从土褂子到西装,从学堂到教室,从米汤到西餐,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进步……这不正是中国六十年来中国发展的成果吗?
六十年来,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中国人在太空行走,登山员从死亡地带登上珠穆朗玛峰……这那一点不显示着中国强大的实力?
发展得太快了。有了石油,公交车上不用顶着个大气包;有了手机,让你我之间不再遥远;涨了工资,让人民渐渐富裕;医疗保险,让患者不再为高额医药费发愁;义务教育,让人人都读书,购车补贴、家电下乡、低保,让人民安居乐业……六十年里,中国人民的生活从差到优,从贫穷到富裕,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渐渐从落后走向发达。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龙的传人!世界东方的睡狮,已经苏醒,它一苏醒,必定将震惊整个世界!
10.辉煌60年作文 篇十
由新疆经济报系主办的“辉煌60年·图颂新疆”有奖征稿活动8月1日正式启动,现面向疆内外新闻摄影记者、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征稿,征稿时间即日起到209月20日截止。
据了解,为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新疆经济报系特主办此次“辉煌60年·图颂新疆”摄影作品有奖征集活动,并将联动报系自办和联办的《新疆经济报》、《都市消费晨报》、《北疆晨报》、《阿克苏日报》、《巴音郭楞日报》、《阿勒泰日报》、《大陆桥》杂志、《法治人生》杂志及亚心网和报系所属新媒体举办好此次活动。
一、作品要求本活动旨在通过摄影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画面具象地反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新疆之新、之变、之美,展示“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呈现新疆各族群众的新面貌、新气象。
1、反映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济、民生、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各族群众昂扬的精神面貌。
2、反映新疆各族群众生活中呈现的真善美;民族团结的动人情景;援疆干部深情援疆等画面。
3、反映新疆各族群众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建设美好新疆的`“新疆精神”、“新疆形象”“新疆效率”。
4、大美新疆的独有风貌。
5、作品拍摄时间:5月17日至今。
二、征稿规则1、征稿时间:年8月1日起至2015年9月20日止(以作品寄出邮戳时间为准)。
2、疆内外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均可投稿参赛。
数码图片:通过视觉新闻部投稿邮箱(2928495366@qq.com)投稿。投稿作品为JPG格式,长边大于3000像素。投稿者投稿时需填写作者真实姓名、通讯地址、邮箱、电话,投稿作品需注明作品标题、拍摄时间、地点。作品入选后将在新疆经济报系各媒体陆续刊发;入选、获奖者按要求、时间提供摄影作品的电子原始文件,用于影像鉴定、编辑刊发,逾期不能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
纸质照片:作品规格为10英寸(长边25.4厘米)。每人投稿数量限5幅以内;组照算一幅,每组限4-6幅(请按排列顺序在作品背面用透明胶带粘连。组照作品的标题、文字说明按顺序统一打印在相同规格的纸张上,并置于组照作品首页)。参赛作品一律不得装裱。请邮寄至乌市天山区解放北路90号天际大厦10楼新疆经济报社视觉新闻部收(请标注:“辉煌60年·图颂新疆”征稿),邮编:830002。
投稿邮箱:2928495366@qq.com咨询电话:0991-2333901(陈亚梅)3、本次征稿不收参赛费、不退稿。投稿摄影作品之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问题由作者自行解决和承担责任。主办方对所有参赛作品可以复制、发行、汇编,可以在媒体上展示或用于相关公益活动。
11.辉煌60年作文 篇十一
中国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光辉而又曲折的发展之路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1 第一个发展阶段 (1949~1959年) :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 开创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年 (1950~1952年) 国民经济恢复和执行第一个五年 (1953~1957年) 计划时期, 是开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并奠定基础的时期。建国之初, 中国还没有电视广播, 中央和地方广播基础十分薄弱, 很难承担全国广播宣传任务。这段时间, 广播电视科技事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中央台 (包括对外广播) ;加速建设全国有线广播网, 重点是普及农村广播站;开创电视广播事业;广播电视的工程设计、民族工业和科学研究快速起步。
1.1 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事业体制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 原中央广播事业处改为广播事业局。1954年直属国务院领导, 负责领导全国广播事业。建国之初, 鉴于当时苏联和东欧国家广播电视事业是宣传和技术分开的体制影响, 1952年广播事业局向政务院 (国务院前身) 提出, 把技术部门交邮电部领导的建议。但是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 主张广播宣传和技术统一领导, 有利于广播事业的发展而未能同意。1955年, 广播事业局又再次向国务院提出以上建议而未获批准。1956年, 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上, 宣传和技术实行统一领导的事业体制才正式确定。从此, 实行以宣传为中心, “三位一体” (宣传、技术、行政) 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事业体制, 建设广播电视事业, 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 有利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广播电视宣传和技术相伴成长, 走过了一个甲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1952年, 为了加强广播电视事业的技术力量, 国家从全国仅有的600名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生中, 分配给广播事业局200多名, 随后又不断地充实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大多数成为广电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和技术带头人。
1.2 集中力量建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包括对外广播)
1949年12月5日, 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新中国成立时, 全国电台共有49座 (不含台湾) , 中央1座, 地方48座, 发射总功率138kW, 基本上是国民党遗留下来的, 发射功率小, 设备落后。中央台从国民党手里接管的双桥发射台, 仅仅只有一部10kW短波发射机和一部100kW中波发射机 (因缺乏大型电子管, 实际发射功率只有10kW) , 播控中心设备也十分简陋。10月1日开国大典, 经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 用碳粒式传声话筒, 电子管增音机用电话线传输到发射台播出, 完成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天安门实况转播。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 按照集中力量建设中央台的方针, 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0~1952年) 就更新改造了北京、吉林、云南三座广播发射台;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年) 完成后, 又在北京、福建、河南和陕西等地新建了8座广播发射台。全国中短波发射总功率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援建的发射设备增加到2681kW。1958年, 苏联援助设计设有广播播控中心的北京广播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 广播中心播出的声频质量显著提高, 并成为我国声频技术研究和实验的基地。与此同时, 技术监测和维护保障系统也同步建设, 1955年, 周总理批准的上海第一座大型广播监测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1957年, 北京第二座大型广播监测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1958年, 技术维护、安全运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广播事业局无线处总结出的“高质量、不间断, 既经济、又安全”的12字方针已成为全国广播电台安全播出和质量管理的统一准则。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 中央台广播的技术基础已初具规模。
1.3 有线广播网的建设和发展
建国初期, 无线广播节目覆盖率很低, 国产收音机产量很少, 价格也较昂贵, 一般老百姓也买不起, 有线广播网 (站) 的迅速发展, 成为必然趋势。所谓有线广播网 (站) , 它既是县、乡镇、工矿、企业、学校的广播网 (站) , 又是中央和省 (区、市) 广播的转播网 (站) 。
有线广播技术起源于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在苏联有线广播有所发展, 20世纪40年代在我国东北、华北解放区大中城市等地发展较快。建国之后, 我国有线广播网是从发展收音站开始, 1950年, 经政务院批准, 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 要求各地普遍建立广播收音站, 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接收无线广播的政令, 收音站的主要任务有三条:抄收记录新闻、介绍和预告广播节目、组织群众收听重要广播节目。收音站深受中国广大农民的欢迎,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收音站就达2万多个, 收音从业人员4万多人。
1952年, 全国第一座以县为区域的广播站——吉林九台县广播站正式开播, 标志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站的兴起。主要采用与电话线共缆传输定时广播的方式并被迅速推广。解决广大农民能够听到广播的问题党和国家十分重视, 1955年, 毛泽东主持制订的农业发展17条, 第16条规定:“在7年内, 建设有线广播网, 使每个乡和每个合作社都能收听有线广播”, 后被正式列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40条。1955年12月, 第三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出台了全国农村广播网发展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 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网建设获得迅速发展。50年代末, 有线广播站发展到2000多座, 有线广播喇叭近600万只。有线广播网与广播收音站组成了庞大的收音网, 为满足农民听广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4 开创电视广播
按照1954年毛泽东提出“要办电视”, 1956年刘少奇关于“先搞黑白, 但重点发展彩色电视广播”的指示精神, 如何创办我国电视广播当时面临两种选择, 一是依靠苏联帮助建台并提供全套设备, 二是自行研制全套设备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建设电视台的道路, 广播事业局果断选择了后者。
1956年6月, 广播事业局派往捷克斯洛伐克学习电视技术的技术人员学成回国, 由广播事业局、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和北京广播器材厂合作进行技术攻关,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了全套中心设备和电视发射机, 经联调试验成功后, 于1958年5月1日在北京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试播成功。从此, 新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诞生, 1958年9月2日正式播出, 标志我国电视广播的开始。黑白电视的开播, 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电视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信心和力量, 推动了地方电视广播的发展。同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开播, 12月20日黑龙江电视台开播, 相继沈阳、长春、天津、成都、南京、太原等大中城市也开始建台开播。我国的电视广播产业也开始兴起。
1960年5月1日, 由广播科学研究所、北京广播器材厂和有关院校合作研制的第一个彩色电视广播试验台在北京建成。后因国民经济困难中断试验。
1.5 广播电视工业、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专业施工起步
我国广播电视工业、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专业施工队伍的发展基本上是建国后从头开始。
1949~1952年, 广播事业局先后在北京、天津、重庆、长春和上海创办了5家广播器材厂, 我国广播电视电子工业开始起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发展, 我国广播电视电子工业很快发展成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广播电视系统重装备的工业基础。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依靠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建立起来的。
1956年, 国家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 广播事业局成立了广播科学研究所 (广播科学研究院的前身) 筹备处, 1958年10月17日广播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为了填补国家空白, 建所前后即开展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录音磁带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至今已发展成为广播电视科技事业的重要技术支撑, 国家级广播电视科学综合型研究院。
1952年, 广播事业局成立基本建设处, 后更名为设计处、设计室, 是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的前身。从早期发射台和“十年大庆”相关工程的设计开始起步, 至今已完成国内绝大部分大中型广播电视工程设计, 是我国广播电视基本建设工程的技术基础, 至今已发展成为面向国内外承揽大型广播影视工程设计的科技型企业。
1951年, 广播事业局成立天线工程队;1956年成立广播设备安装工程队;1958年, 天线工程队与安装工程队合并扩充成立广播设备制造厂 (双桥工厂) , 承担天线、铁塔、录音设备生产, 广播设备安装和天线工程架设任务, 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为迅速改变建国之初广播电视落后面貌、促进广播电视迅速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2 第二个发展阶段 (1960~1977年)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在曲折中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仍有较大发展, 为改革开放后广播电视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0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遭受到一定的影响, 如彩色电视广播等延缓了发展进程。但是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坚持艰苦奋斗和不懈的努力,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仍有较大发展。广播电视科技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大规模实施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对国内外广播的发射实力;大力发展农村广播网;兴办彩色电视广播;建设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线路, 扩大广播电视节目覆盖。
2.1 国内外广播的发射能力继续提高
进入60年代, 我国已能依靠自己的广播电视工业和技术力量, 发展广播电视科技事业。按照毛泽东1954年提出的“把地球管起来, 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1965年题词“努力办好广播, 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指示精神, 继续大规模实施广播发射台的建设, 一批国产50kW以上大功率中短波发射机投入工程使用, 提高了对国内外广播发射的能力。特别是一批国产500kW以上中短波特大功率发射机, 这在当时来说也是世界最大和先进的发射机, 相继在新疆、云南、江苏、陕西、河北等地发射台投入使用, 我对外广播的发射实力显著加强。据不完全统计, 60年代期间, 我国投入国产大中功率中短波发射机达100多部。
2.2 农村有线广播网的大发展
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网的创建, 是从利用电话线共缆传输定时广播的方式开始。进入60年代,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村广播与电话业务的矛盾日益突出。广播线路和通信线路势必分开, 有线广播独立建网势在必行。
60年代初, 部分县有线广播开始建立独立的传输系统, 逐渐脱离电话线路。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反复论证, 1973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正式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 建立有线广播的独立传输系统的方针, 通过地方政府、人民公社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出资和努力, 广播系统干部和技术人员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到1976年底, 全国县级广播站增加到2503座, 广播喇叭发展到1亿1300多万只, 全国广播专网建设和改造发展很快。到70年代末, 我国以县广播站为中心, 乡镇广播站为基础, 连接千家万户的有线广播网基本形成。
2.3 战备工程和中波广播网
60年代中期, 我国处于备战时期。从1965年开始至1970年, 按战时要求先后新建了20座发射台, 总发射功率达8015kW, 还有3座战略播控中心。由于这些工程大都是进山隐蔽工程, 场地条件较差, 实际发射效果并不好, 这是历史原因。70年代后期大都转为“平战结合”的发射台投入使用, 增强和扩大了广播覆盖。70年代后, 无线局还组建了一支涵盖车载的播控、微波传递、短波发射、天线和供电等功能, 规模庞大、配备齐全、便于移动的广播战略车队, 在后来的抗震救灾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 为了提高中波广播频谱利用率, 缓解频道拥挤相互干扰的矛盾, 60年代末我国开始中波同步广播技术试验, 70年代广泛推广使用。70年代末, 为中央和每个省分配了中波同步频率, 形成了世界最大的中波同步广播地波覆盖网, 扩大了中波地波的有效覆盖。
2.4 完成了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广播的过渡
黑白电视广播开播的第二年, 1959年以广播科学研究所为主即开始彩色电视的研究和试验, 当时大多数发达国家彩色电视广播尚处在起步阶段, 由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而停止, 直到60年代末才重新开始研究, 丧失了宝贵的10年发展时间, 加大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1973年5月1日, 采用国内自行研制的中心和发射设备, 在原北京电视台八频道面向北京地区试播成功。利用月坛发射塔 (1968年建成) 广播, 覆盖北京地区。并利用微波线路试传彩色电视信号。1973年10月1日, 北京电视台彩色电视正式播出。同年, 上海、天津、成都也开始试播彩色电视。北京彩色电视开播, 有力推动了地方电视台的建设。1976年底, 全国地方电视台增加到39座, 1kW以上的电视转播台144座。70年代末, 彩色电视在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全部播出。我国电视广播完成了由黑白向彩色的过渡。
2.5 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线路的建设
50年代, 中央电台完全是通过短波传送, 为各地转播发射台 (包括对外广播发射台) 和有线广播站提供广播节目信号源。但是用短波手段, 传输质量不高, 信号也不稳定。为了提高广播节目的传输质量, 1955年广播事业局计划修建广播节目传输专用微波线路, 工程已开始起动。后因国家决定由邮电部门统一建设全国微波干线, 广播事业局微波工程项目终止。
1971年, 邮电部承担的全国微波干线初步建成, 广播事业局开始租用邮电微波干线向全国20个省 (区) 首府和直辖市传送北京电视台节目。1974年, 中央台对国内外的广播节目信号才利用邮电微波干线传输, 短波传输方式作为备份手段。1976年后, 广播电视节目通过这条微波干线, 也只能从北京传到各省 (区) 首府和直辖市 (西藏、新疆、内蒙、海南除外) 。80年代初, 各省级广播电视部门为了提高和扩大本地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质量和覆盖, 开始建设自己的微波干线。
60年代初, 我国调频广播的研究和实验开始起步。1964年5月1日, 广播科学研究所与河北广播事业局合作, 在北京广播大楼十楼建立调频广播试验台, 开始向河北有关市、县传输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1968年8月20日, 广播事业局在山东济南召开调频试验鉴定会, 推广山东泰安高山调频台建设经验, 会议决定利用高山台建设北京至东北、华北、中南和西北方向的调频接力线路, 称为820工程, 用于广大农村有线广播站传输中央台广播节目并兼顾广播覆盖。70年代后, 有24个省 (区) 相继建起本地区内的调频广播传输网, 各地高山调频台的建设, 通过增设电视发射, 中央和部分省台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和覆盖得到明显改善。
12.辉煌60年作文 篇十二
书名:《共和国纪事辉煌60年》
编者:林钊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书号:ISBN 978-7-5011-8768-3
这本书共分为三篇。每一篇均以时间顺序展开。第一篇是开创与跨越,从1949年10月1日至今,分为六节。第二篇是破冰扬帆,从1978年至今,分为八节。第三篇是登高望远,从2002年至今,分为四节。结语在路上,写在2009年的展望。每一节后均有共和国大事摘编。
《辉煌60年共和国纪事》把宏大叙事、平实的语言风格和珍贵的历史资料有机结合,多层次、全方位解读了历史的细节和共和国的波澜壮阔。历史是继续前进的基础,也是开创未来的启示。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权威专家学者撷取共和国风雨历程的珍贵印记呈现给读者。在开创与跨越篇章里,有新纪元的拓荒,有恢复国民经济元气的艰辛,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苦斗,有百折千回的曲折,化作日后的大国智慧;在破冰与扬帆篇章里。有30年前吹响的改革开放号角,有令人眩目的探索和突破,有清晰的执政方略,有世界震撼的成就,化作现实的大国之路;在登高望远篇章里,有信息时代的大国策略,有应对挑战的抉择。有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行动纲领。
读罢这本书,我对新中国的辉煌历史成就和各大正确有力的决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这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然而,在民族崛起的道路上却举步维艰,迤逦趋行。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新决策,改革的春风从此使神州大地再度焕发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我们努力拼搏,奋斗不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闻名遐迩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光阴荏苒的60年,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
1949—2009,六十年千回百转、曲折艰辛的共和国兴衰路上,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浴血奋战,锐意进取,成就了一曲壮丽的共和国之歌。
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被动挨打的历史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中国成立兴业的新篇章。这是一条在独立自主中艰苦开创、曲折探索的道路,也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新之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是十分困难的:长期战乱和西方列强、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和掠夺,国名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几乎处在山穷水尽,难以为继的局面,使得国内经济形势显得十分严峻;在国内,尚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尚未解放,在国际上,有坚持与新中国为敌的西方列强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并以战争威胁恫吓这个伤痕累累的大国。
但是,新中国没有被扼杀在摇篮里,而是坚决将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迅速解放了全中国,并大力完成了各项名著改革任务,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名经济,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也为以后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新中国初期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对于毫无经验可寻的国家领导人来说,如何建立一个新中国,是多么现实的难题。从那一页页的历史画卷里,我体会到了那一代人骨子里洋溢出的执着、淳朴、团结的精神。“那个时候虽然穷,但很快乐。”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冤魂,只能悲愤地深潜地底,这片土地上已经浸染了太多悲伤痛苦。我仰慕他们,因为他们不再坚持沉浸于眼泪,而是从屈辱的教训中寻找真理,无限地放大劳动的快乐,用双手诠释属于自己简单的幸福。“黑夜给了我黑暗的眼睛,但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的发昏,但也会让最发昏的人在一次次失败中触摸到真理:想要不灭绝,必须奋斗。“我们将努力实现这一点……正像我经常所说的,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黄土地下重叠着千年以来的回忆,而她的上面至今还在上演着建设之歌。或许那些记忆会随着时间远去,但那些深入中国灵魂的美丽却伴随着这个民族优雅地老去,沉淀下的是一种精神,中国精神。
新中国的六十年,在曲曲折折中破浪前行。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沧桑巨变,六十年,共和国迈着矫健的步伐,取得了令世人惊羡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意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两弹一星,步入大国行列;生物胰岛素,走进医学殿堂的前沿;大型计算机,挺进科学王国最高峰;水稻技术,解决人类粮食问题;青藏铁路,清新夺目的天路彩虹;南极中山站,守望地球,拯救家园的科学考察;加入世贸,从此世界经济听到了最强音;举办奥运,历史悠久的中国正向世界走来;神舟上天,从此宇宙听到了来自新中国自豪的问候;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
在辉煌六十年里,中国的各项事业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科技、经济、政治、军事,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跨越。辉煌六十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60年,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实现了我们几代人的梦想。今天,僵持了60多年的两岸关系,也冰融雪化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辉煌六十年里,是见证中华民族精神的60年。提起5.12汶川大地震,大家的心中仍有余悸,但是天地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携手同心,众志成城,共同面对这场灾难。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扞卫世界和平;1964年,中国成功引爆第一颗原子弹;97,99港澳回归;98战胜历史罕见的大洪水;2001年申奥成功,实现了华夏儿女百年奥运梦想,以及同年加入世贸,让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一席之地,为世界未来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2003年神五升天,成功战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非典”显示出一个大国的奋进和坚强;200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008年,天灾降下,雪灾袭来,世界失去了颜色,汶川地震,天空不再蔚蓝。当建筑一栋栋坍塌,当生命一个个倒下,当眼泪一滴滴掉落,当前方一点点迷茫,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军民把希望和温暖洒下,大爱重于天灾,全国人民将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顽强与天灾做抗争,终将阴霾拨开,天空又挂起了一片不落的灿烂。2008,发展事大,北京奥运和北京残奥,世界难忘,“神七问天”梦想腾飞,实现了中国人首次漫步太空的梦想。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燃着希望之火,涌动着万卉争荣的盎然生气。
神州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中的巨变可以从12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由一个受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势力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变成完全独立、拥有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的自主国家。
(二)由一个充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而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全国大陆(含港澳)在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实现空前统一的国家。
(三)由一个反动专制的封建半封建国家,变成人民群众做主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不断健全的国家。
(四)由一个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深重的国家,变成各民族间平等互助、团结和睦的国家。
(五)由一个近代工业十分落后的贫弱国家,变成国民经济得到巨大发展、正在走向富强的国家。
(六)由一个被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掌控的统制经济的国家,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
(七)由一个被帝国主义列强“门户洞开”的国家,变成对外全面开放的国家。
(八)由一个充斥文盲、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变成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得到巨大发展的国家。
(九)由一个广大民众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难以聊生的国家,变成全国人民大都丰衣足食、整体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程度的国家。
(十)由一个没有组织、被视为一盘散沙的国家,变成城乡基层组织健全、社会管理渐趋完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十
一)由一个有国无防、屡受外国侵略和欺凌的国家,变成拥有强大国防力量、国家安全有充分保障的国家。
(十二)由一个没有独立外交和国际地位的国家,变成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的国家。
60年含辛茹苦,60年换来辉煌。新中国的巨大变化说明,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探索而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光明大道、幸福大道。
30多年前,中国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整整30年。这30年间,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举世为之震撼的奇迹。如果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挨打”的历史,那么,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30年还解决了“挨饿”的问题,并形成了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新格局。
近30年的奋斗,已经让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总体上达到小康,进而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进程。
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边疆,从观念到体制,从理论到实践,无不发生深刻变化。该片既全面反映了这个巨变,也深刻回答了如何看待这个巨变。该片凸显了邓小平的一段名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正是因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我们党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相继发展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国防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质是为了恢复和重新确立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创新的是市场机制;“一国两制”理论构想和成功实践,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典范。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吸纳和借鉴了世界的和我国的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一次次地努力。首先我们认清国情,不能照抄其他国家发展方向,要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条道路。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小平同志这一光辉思想,指明了我国农村、农业、农民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很大,只要全党重视,政策对头,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完全有条件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分析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战略已经勾画出了一幅详细的名族复兴图:以人为本成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全面发展将体现出发展中的和谐之美;持续发展把中国人的未来和现在联系起来;协调发展让经济社会出现了良性循环的生机,也将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中塑造出生态文明的基本架构;四位一体谋发展,将社会建设中的改善民生问题提到一个新境界、一个新层次……
改革未有穷期,我们还在路上。在前进的路上还会有风险,还会有困难。“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最重要的是要在困难和风险中准确判断形势,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把握方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经济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机遇意识,善于从变化中捕捉发展机遇,在逆境里培育有利因素。
六十多年的辉煌之后,中国共产党更是励精图治绘蓝图,与时俱进促发展,开拓创新建伟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荐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中国,如今它仍以一种更为宽容的姿态兼收着各种外来文明的冲击。在我眼中,这是一块被造物主特别青睐的地方,五千年地颠簸,却仍然灿烂的金,熠熠晃着路人的眼,美不胜收。二十一世纪,我们身边发生了许多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大事,任何的镜头,任何的文字,面对这个真实的中国都已经黯然失色并苍白无力。我喜欢这样的祖国,张扬着最原始的生命力与热情,用博大的胸怀接受着每一次洗礼。温家宝总理说:“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我志愿成为这样的人,我仰望星空,也希望可以释放一点自己的光亮。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触动我们的灵魂的东西也许并不是这六十年的历史,而
是炎黄子孙在一起努力的快乐时光。当一切成为往事,所有的细节都会被我们扩大成一个故事,成为我们生命里最耀眼的宝藏。
胡锦涛说: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后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辉煌60年作文】推荐阅读:
读《共和国纪事 辉煌60年》有感11-07
追赶时间创造辉煌作文08-10
描写中华魂辉煌与梦想作文09-13
共产党97年辉煌历程06-19
《辉煌中国》心得体会:《辉煌中国》民族心11-14
平凡铸辉煌06-29
生命的辉煌10-04
携手胜利 共创辉煌07-13
坚持到底铸就辉煌07-14
奋力拼搏再创辉煌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