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田县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

2024-09-25

关于青田县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共6篇)

1.关于青田县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 篇一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也必须从多方面下手,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进行立体的多方位治理,治标和治本相结合,以教育为本,预防为主,才能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 诈骗 犯罪 敲诈勒索 道德观念

青少年正处在十几二十几岁这个令人羡慕的黄金年龄段,本应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展现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阶段。然而,有的青少年却由于种种原因,却陷入了犯罪的泥潭,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写下了挥之不去的污点,有的身陷囹圄,有的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笔者运用在电大所学法律知识,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本调查报告。

2001年至2003年,陕西省西安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青少年(14至25周岁)犯罪嫌疑人1838人(其中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505人),占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总数4878人的43.5%。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接近50%,且犯罪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犯罪特征鲜明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类型以侵财型犯罪为主,此类占批捕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65%,以抢劫和盗窃最突出,其次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犯罪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较常见,三年共批捕杀人、伤害、Q###J、抢劫、绑架等五类暴力犯罪的青少年犯罪嫌疑人920人。赖某某等3人(年龄在14-17岁不等)为抢摩托车,以雇车为名将载客司机谢某某骗到偏僻路段,用西瓜刀将谢某某砍死后,骑着抢来的摩托车逃离现场,荒唐的是,作案前3人还模仿电影里的镜头,特地到城里买了一块手表,看杀一个人要花多长时间。黄某某仅仅因其父不肯给他200元“出门打工费”,便当场用水果刀将其父刺伤致死。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类型,如绑架、投毒、妨害公务、非法拘禁、破坏生产经营等犯罪,特别是与网络有关的犯罪明显增加,如利用网络进行Q###J、诈骗等。姜某某通过玩网络游戏认识浙江的网友楼某某后,多次以做生意急需资金为由向楼某某“借”(实为诈骗)了70多万元用于挥霍。

青少年犯罪的手段向成人化、智能化发展。一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明显增强,利用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实施犯罪。黄某某、刘某某、罗某某(均为17岁)等人疯狂盗窃作案14起,案值达5万余元,他们分工明确,事先踩点,选好作案目标,戴手套作案,作案不留痕迹,加大了侦查机关的破案难度。

在作案时,有的青少年往往不计后果,采取残忍手段。陈某某、黄某(两人均为18岁,已于2005年10月被执行死刑)伙同郭某某、林某某、林某某经多次密谋,事先便踩点好埋尸地点,绑架了小学六年级学生连某,采取先“撕票”后勒索30万元现金的手法,用尼龙绳残忍地将连某活活勒死。周某某等九人受色情影片、书刊的影响,经预谋,在一周末晚上,由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将其初中女同学江某某等3人骗出喝酒,九犯罪嫌疑人对三少女轮番敬酒,后不顾江某某的苦苦哀求和反抗,对江某某实施了L###J。

青少年犯罪的方式以结伙或共同犯罪为主,出现了帮派苗头。主要表现在抢劫、抢夺、绑架、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犯罪中,基本上都是2个人以上共同作案,在批捕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占了62%。从结伙类型来看,社会青年易与有前科的人结伙,在校生易与辍学生结伙,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感染,互相提供信息、技术,作案的动因、能力、频度大大提高。17岁的胡某某和16岁的赖某某因不服其同伙被人欺负,邀集一伙人,携带马刀等凶器,对中学生谢某等十人恣意砍、打,致使谢某等7名学生不同程度被砍、打伤(其中一名重伤者达六级伤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青少年模仿港澳台的黑社会组织,组成具有黑社会萌芽性质的犯罪团伙实施犯罪活动。2002年查处的“蝎子帮”,就是由6名16至20岁的青少年(其中一名为女性)组成,他们设立“帮主”、“堂主”,在当地发展成员43名,疯狂实施抢劫、盗窃、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主体呈现男性化、低素质化,无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突出。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90%以上为男性。因近年来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和维权活动主要是以学校为依托,在校生犯罪率较低,仅占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1.2%。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一大部分为无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三年共批捕无业青少年犯罪嫌疑人323人、外来务工青少年犯罪嫌疑人256人。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法制意识差,基本属于学校的流失生、辍学生或社会上的“问题青年”,为了满足私欲或追求剌激,走上了犯罪道路。

犯罪成因多样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黑网吧”有抬头之势,超时营业、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网吧经营者以电脑学校、职业技术培训班等为名,“挂羊头卖狗肉”,极具隐蔽性。走私、盗版音像制品活动猖獗,其内容往往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以青少年学生为读者对象的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口袋本”图书屡禁不止,违规经营歌舞厅、录像厅和淫秽色情表演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青少年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模仿欲望,难以抵制不良诱惑,容易走向犯罪。

不良家庭环境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师长,良好的家庭环境,会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反之,则会造成子女的心理障碍,以致诱发违法犯罪。放任型家庭使青少年缺乏家庭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对孩子百般溺爱,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不顾子女的内心感受,经常对子女大打出手。父母自身素质偏低型家庭忙于做生意或沉溺在酗酒、赌博、搓麻将上,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还有的家庭对子女的性教育采取回避的方法,缺乏用科学方法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另外,家庭的变故,如父母离异、死亡及父母犯罪等,都有可能会使子女失去家庭的温暖和精神支柱,产生孤傲冷漠、报复等病态心理,有的甚至过早辍学流入社会,与社会不良青年结群而误入歧途。

学校对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疏忽,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许多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德育教育,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使“后进生”无人过问或受老师及同学的冷眼看待,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前途丧失信心,出现厌学、辍学现象,最终脱离学校,走入社会。流入社会后,校外教育工作又没有跟上,无人管理,从而使这些青少年滑坡堕落的危险性大大增大。

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成长因素也不容忽视。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期,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和正确的理想、道德观念,缺乏是非曲直的判断力,容易感情冲动而失去理智和控制,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致产生犯罪动机。

犯罪预防任重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也必须从多方面下手,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进行立体的多方位治理,治标和治本相结合,以教育为本,预防为主,才能有效减少青少年犯罪。

第一,要从家庭入手,家长对子女必须真正承担起法定义务和社会道德义务。应恩威有节,循循善诱,使子女懂世事,有礼节,且坚强务实,会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会理智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同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子女的不良倾向,及时加以诱导和释疑,使其明白发展下去的后果,教会子女正确思考和面对人生。

第二,要从社会入手,给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当前文化市场存在的“黄”、“赌”、“毒”泛滥之状况,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整顿,加强监督检查。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应加大打击力度,不断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控制教育。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时刻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经常性地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要有意识地磨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充实自己。

第四,要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青少年犯罪后,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不能弃之不理,应结合他们具有的可塑性强、易改造的特点,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把着眼点放在对他们的感化、挽救上,使他们早日回归家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

第五,社会各部门应加强联系,建立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体系。对青少年犯罪的控制与预防,单凭某一个部门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这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形成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网络,使“花儿”不再过早凋零

2.关于青田县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 篇二

1、加强组织建设, 健全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长效机制。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已经初步形成了领导有力、广泛动员、优势互补、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切实实现对全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 并不断健全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长效机制, 形成了与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体系, 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2、抓住普法契机, 构筑青少年法制宣教良好氛围。

积极探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突破原有的法制宣传教育课堂说教模式、固定时间单一宣传模式, 将法制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纪律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育校园法治文化, 充分发挥法制辅导员、法制副校长、法律宣讲团等的作用, 先后组织各类座谈会、“五老”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先进人物进学校巡回报告百余场次;同时, 开展法制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模拟法庭巡演”活动和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剧表演”等活动, 实现了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3、完善特色载体, 打造青少年维权工作品牌项目。

注重结合青少年发展的现状, 以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的临界预防和落实罪错青少年的多元化帮教措施为重点, 以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设立的“青少年社工站”为依托, 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社会管理创新, 以教育活动为载体, 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等工作, 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良性发展, 确保预防工作取得实效。

4、净化社会风气, 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

通过各职能部门定期开展学校周围环境专项整治活动, 进一步优化育人外部环境。首先, 区预青办、文化部门、公安部门等单位联合, 定期、不间断地对学校周边营业性网吧、KTV等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清查, 使青少年远离毒品、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因素。其次, 区预青办、派出所经常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流氓团体、黑恶势力整治活动, 积极开展的“法官进校园”工作, 实行警官每周校园巡视制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的侵害。第三, 杜绝不健康的报刊杂志、淫秽录像、影视作品进入学校和学校周边区域。净化社会风气, 防止腐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二、于洪区预青工作存在问题及其特点分析

于洪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还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预防机制没有完成, 有关部门对预防工作的关注程度不够, 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手段和观念比较滞后,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基本还处于重处理、轻预防、重形式、轻内容的状况。

三是教育方法不当, 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不良因素诱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四是对于校园及周边环境, 特别是网吧等娱乐设施的综合治理的力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是对青少年家长的宣传教育力度较弱, 部分家长抚养、教育、管理被监护人的责任意识不强。

分析于洪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具体情况, 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犯罪类型复杂性, 其中, 故意伤害、抢劫、强奸、敲诈勒索等暴力性犯罪占犯罪总数的绝大部分比例, 有的暴力犯罪手段极为残忍。

第二, 犯罪年龄偏低性, 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 对社会危害越来越大。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 其中以14至18岁居多, 并且, 女学生犯罪呈现上升趋势。

第三, 犯罪组织严密性, 共同实施犯罪的居多。从近两年审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看, 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达到60%以上。

第四, 犯罪行为突发性, 多数犯罪是临时起犯意, 青少年思想不太成熟, 仅利用年轻力壮的体力优势, 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

第一, 青少年自身的原因。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期, 接受教育的程度教低, 自身素质不高, 认知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 社会经验不足, 法制观念淡薄, 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从而诱发违法犯罪的心理冲动, 做出轻率之举。

第二,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课堂, 家长对子女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广大家长要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扭转对子女监护失控的现状, 做到言传身教, 率先垂范, 努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第三,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衔接。学校是青少年除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 但是学校片面强调应试教育, 追求升学率, 德育和素质教育被冷落, 法制教育跟不上, 学生严重缺乏法律意识, 导致了学生在情感和认知发展上的严重失调, 进而也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个性和人格发展上呈现出高分低能、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性格扭曲的不良局面。

第四, 社会不良因素是滋生犯罪的催化剂。现在全社会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很多不良因素仍在毒害着青少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侵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各类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也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非主流文化、某些西方文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也使一些自制力差、又无人监管的青少年, 在寻求刺激的欲望驱使下, 以身试法、违法犯罪。

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控制对策研究

1、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

认真开展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活动, 通关过多种形式,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 将抓好家庭教育这一重要任务提到日程上来。同时, 积极建立多种力量的工作队伍, 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提高全社会预青工作的关度和参与度, 特别是充分重视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作为连接学校、家长和党政部门的纽带作用, 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多层次与防御机制。

2、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 形成各部门联动机制。

预青工作要继续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 进一步完善预青办议事协调、调查研究、信息汇总制度, 各委员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及时开展工作, 同预青办一起, 在抓住重点问题、重点群体的基础上, 相互联系, 互通有无, 形成既能发挥各自优势, 又能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

3、充分发挥学校阵地教育作用。

教育机构要坚持依法治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指引下, 建立严密的工作制度,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注重结合实际, 挖掘潜力, 针对青少年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有的甚至是法盲的现象, 搭建实体性平台, 开展正面教育。各部门密切合作, 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秩序等进行清理整顿解, 解决校园周边“脏、乱、差”的混乱局面,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4、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杂志、游戏等形式, 积极推动面向青少年的优秀出版物、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 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活动, 将人生观、世界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 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 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5、依托预青品牌活动, 实现青少年维权工作新发展。

积极推进青少年预防犯罪试点及示范项目的建设, 加强“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工作, 开展创建单位与闲散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的帮扶活动, 为青少年提供诸如参观革命纪念馆、少管所、戒毒所等有警示作用的教育机会, 继续开展“青年论坛”、“心理剧表演”等思想教育活动, 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的选聘和管理工作, 同时整合高校资源, 携手有素质、懂法律的在校教师以及大学生,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法制工作队伍, 提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五、结束语

目前,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又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新特点, 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预防维权工作为基础, 紧紧围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目标, 完善机制、创新载体, 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振想:《青少年犯罪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6月第1版。

[2]梅传强、王敏:《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李克、宋才发:《父母孩子谈案例——犯罪预防》,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年版。

[4]姬素兰、陈小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研究》, 人民公安出版社, 2002年版。

3.关于青田县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 篇三

随着社会的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也随着对物质要求的提高而提高。“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成长情况关系着我国的未来。街道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作为城市管理体制的基层单位,担负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职责。为此,我们深入到所辖社区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工作,并将调查情况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 青少年违反犯罪的现状

青少年违法犯罪一般是指14周岁至25周岁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其中重点是14周岁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一)以抢劫、盗窃等多发性侵害财产案件为主,作案目的主要是搞钱,即使偶尔猎取物品,但最终要能满足其消费欲望或挥霍目的。

(二)作案多以团伙出现,即使无固定成员,但一般作案均有2人以上纠合方才作案。

(三)违法犯罪逐渐向低龄化方向发展,未满14岁及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违法人员都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四)犯罪具有偶发性,说做就做,手段残忍,不计后果。二.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

(一)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心灵的扭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收物质利益的影响,青少年懒于成长的社会环境出现了多种价值标准,拜金主义与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使青少年的价值标准发生错位而诱发违法犯罪。在一切向钱看的价值标准影响下,在追求金钱、贪图享受的欲望驱使下,年轻幼稚的青少年千方百计弄钱。在通过正常渠道难以获得金钱的情况下,便铤而走险,偷盗抢劫,无恶不作,以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就业压力大,大量外来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待业青年的存在,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又一原因。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农村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闲散人员成为社会问题。这部分青少年中绝大部分存在文化水平低,纪律作风较差等问题,他们长期流散社会,由于无业、无正当经济来源,不能满足其吃喝玩乐的欲望,于是就进行偷盗和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少年最直接的因素。家庭对青少年而言是最亲近、影响最大和接受教育最多的地方。家庭对子女的身心发展起着迁移墨化的引导作用。但有的家庭父母整天忙着挣钱不管孩子,孩子有什么要求都用钱打发,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便会沾染一些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庭溺爱孩子,对孩子百般呵护生怕孩子吃苦受委屈;有的家庭结构残缺,单亲或父母一方再婚,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一般缺少关爱,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爱护和关心,生活在这种缺少爱心家庭中的孩子极易产生孤独感和冷酷感,十分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家庭父母平时很少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开口骂、动手打是家常便饭,子女不堪忍受,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反抗情绪升级,甚至选择了离家出走的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法制观念淡泊,义气用事,不计后果,也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一原因。从近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来看,在违法犯罪案件的青少年中,大多数属于法盲,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就连起码的法律常识都没有,在他们的脑海中,“哥们义气”代替了法律,把“哥们义气”看得高于一切,大于一切。

三.针对以上情况,为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挽救已经触犯法律的青少年,我们通过调研总结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有所帮助。

(一)加强法制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应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防线。学校要适当增加法治思想道德教育课,在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使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和防范意识有所提高。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不要歧视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要形成制度,多进行家访,及时召开家长会。

(二)努力改造社区环境。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治安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校园周边的环境综合治理,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为学校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

4.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篇四

青少年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青少年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日渐突出,究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团****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全县各中小学进行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活动,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形式进行了全面了解,从根源处寻找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活动中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380份,通过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其特殊的规律,表现在违法犯罪上有以下特点:一是许多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抢犯罪。二是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明显增多。由于青少年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有的青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三是达到智能化、成熟化。作案前周密策划,多次采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作案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四是一些青少年文化水平低,道德品质差;在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寻求精神刺激,骄横放纵胡作非为,公开和半公开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根据问卷统计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其主要原因:第一,社会环境和不健康的文化现象不时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主要是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使一些青少年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使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青少年缺乏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不良行为诱惑下,心血来潮,寻衅滋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第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障碍。父母是青少年第一任老师,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人格障碍。一是父母不和、闹离异,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给青少年造成心理伤害。二是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过错、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是打就是骂,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高压”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畸形。三是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四是溺爱孩子,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子女的自私和奢侈。五是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不关心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青少年在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使他们变得孤独、自卑、怨恨、狂妄、极易被坏人所利用,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第三,学校缺乏给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不少学校还热衷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教育,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常识、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不够。中小学校虽然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开展“送法上门”、“五.五”普法教育、“法律进校园”等普法教育活动,但对青

少年身心缺乏了解,无法起到从根本上加强法律教育的目的。加之在具体教育中缺乏联系实际,忽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满堂灌、填压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学;另外学校缺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谈心式的教育。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行为不稳、模仿力强、好冲动,易被诱惑实施犯罪。第五,公共场所监管不到位。一些歌厅、酒吧、夜总会、网吧场所混乱复杂,管理不够严格,个别场所单纯追求经效益,对违法犯罪活动视而不见,有的还提供方便,一些不法商贩公开出售黄色书刊、画报、淫秽制品,腐蚀毒害青少年。另外管理工作失控。一些歌厅、酒吧、夜总会、网吧场所重视经济效益,忽视内保工作,有的管理人员思想品质差,政治素质低,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内外勾结,扰乱治安秩序,违法治安案件明显上升。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根据对28违法青少年的调查,父母分居、离异、再婚和丧偶的占35.3%,家庭成员或近亲中有犯罪记录的占29.8%。调查中还发现,当今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增多,其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又很难收到实际效果。加之我们目前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不力,防范不足,缺乏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为了从根本上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工作重点。

第一,必须完善行政立法,采用法律手段规范青少年的行为,以

达到预防范罪的目的。国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有《青少年法》、《青少年法庭法》,许多国家在这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例如,我国《刑法》规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人和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第二,必须做好家庭教育,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父母应履行好首任教育的职责。畸形成长的青少年,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父母的过错。他们犯罪心理的形成,往往是大人们肆无忌惮的行为活动,有意无意间扮演了“教唆犯”、“包庇犯”的角色,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从自身做起,学好人,做好人,做好事,用律己正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孩子。另外要树立青少年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常识和方法。注意孩子在社会上受到的不良影响,关注孩子结交的朋友圈,在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时,更要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家庭结构失调、家长有不良恶习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人违法犯罪。所以说,家庭安定则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则社会和谐。

第三,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渠道作用,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德育有机融入教学之中。自觉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思想纲要》,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积极

探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牢牢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通过与调查学校的校领导交谈中了解到,中小学校虽然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但效果仍然不佳,主要是因为教员兼职多,造成时间紧迫、准备不充分、法制课太少、授课方法不当、责任心不强等,使法制教育大多流于形式。

第四,必须加强社区的共建共管,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要不断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主动加强同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指到社区和辖区责任单位做好预防工作,充分发挥社区综治、警务室在基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骨干作用。经常组织青年团干、团员到社区、到学校、到辖区责任单位、到小区、到居民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以正面诱导为主,先进典范引路,使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爱情观、金钱观、公德观,引导他们走上光明的人生之路,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第五,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父母的离异。父母离异时,必须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要多给孩子一份关爱,避免家庭阴影笼罩到孩子的身上,保证父母离异后子女的健康成长。二是要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收看一些健康向上的电影、录像、电视,阅读一些健康的书籍、报刊、杂志,让他们学习英雄人物。教育他们懂礼貌、守纪律、讲道德、讲文明。三是积极开展道德、法制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抵制错误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家庭是子女成长和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过于

苛求、简单粗暴、歧视讥讽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激起逆反心理。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启发、诱导、鼓励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5.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报告 篇五

2009年,我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省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相关工作要求,以“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实行综合治理,努力消除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实现我省社会治安明显进步,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夯实基础工作,构建有效工作格局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落实经费保障。我省高度重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把预防工作纳入到全省综治工作范畴,成立了省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由省人大副主任符兴任组长,副组长省综治办、团省委、省教育工委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建设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文体厅、团省委、省妇联等10家单位组成。办公室设在团省委,主任由团省委一名副书记兼任,副主任由省综治办、团省委、省教育工委的部门领导兼任,成员从各个成员单位抽调组成。领导小组平均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办公室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9次,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重点研究部署各项工作。为保障预防工作经费,省财政已将14.4万元的预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省内18个市县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了经费保障。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制度建设。年初,召开预防青少年 1

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结合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制定了《海南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工作要点》,向各个市县下发了《2009年海南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考核办法》,各成员单位和各市县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贯彻执行,严抓落实。同时,要求各级预防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加强协调、指导,促进预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全力推进的工作运行机制的形成,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为我省综治工作的明显进步奠定基础。

二、加强宣传教育,构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思想道德防线

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工作,夯实思想道德防线,对于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我省把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工作作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点,以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依托,联合各成员单位,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抓好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送法进社区”、“送法下乡”、“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舞台”、“热爱海南,从我做起”等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联合省教育厅等成员单位通过多种途径狠抓青少年德育工作,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掀起树文明、讲礼貌、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遵纪守法教育,通过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爱国主义影视教育、“中小学弘扬和 2

培育民族精神月”、新中国60年教育挂图走进中小学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同时,高度重视大中专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整合职业教育学校和各大中专院校的资源,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和制度,成功构建出了德育工作的立体网络。

二是抓好法制教育。一是开展“法律宣传月”活动。省预防办以《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若干规定》在我省正式施行为契机,在今年4月6日--5月6日,联合各成员单位开展“法律宣传月”活动,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普及了《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若干规定》。同时,指导我省各市县团委举行了各式各样的法律宣传活动30余次,共散发《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若干规定》和《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若干规定》宣传书签70000余份,向广大青少年宣传了我省出台的未保法若干规定。二是举办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2009年11月5日,团省委联合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法宣办在海口市琼苑宾馆大堂三楼国际会议中心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学法用法守法,建设美好祖国”海南省青少年法律知识电视竞赛复赛,并于11月17日举行了决赛。海南科技职业学院代表队、万宁市代表队、海口经济学院代表队摘取前三甲。全省共38支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它的成功举办,对加强我省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我省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以12.4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开展2009年法制宣传周活动。通过向全省青少年发出《遵法爱岛,健康成长》的倡议书,现场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走进社区为闲散青少年举办以案说法的讲座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四是开展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利用海口 3

市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这个载体,加强对中心收教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培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法制意识,使其学法、懂法,进而使其爱法、护法,使法制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取得成效。

三是抓好禁毒教育工作。为了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推动“无毒岛”目标的实现,2009年6月25日,团省委、省禁毒办联合成立了海南省禁毒志愿者总队。海南省禁毒志愿者总队由团省委分管领导任总队长,省禁毒总队派人担任副总队长,总队办公室设在团省委权益部。团省委向禁毒办争取了8万元总队活动经费,并向市县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海南省禁毒志愿者行动的通知》、《关于印发<海南省禁毒志愿者总队章程>的通知》、《关于印发<海南省招募新型毒品专项禁毒志愿者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对禁毒志愿者的工作进行了规范。截至目前,禁毒志愿者总队共招募禁毒志愿者300人,其中有公务员、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医生,新闻工作者、村干部等。同时,针对我省新型毒品快速蔓延的问题,还专门挑选了100人成立了新型毒品专项志愿者队伍。禁毒志愿者总队成立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发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

四是抓好自护教育。围绕防灾避险、治安防范、网络成瘾、心理生理健康等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通过建立自护教育基地和志愿者队伍,鼓励社会机构开展自护训练营、自护学校、自护夏令营等贴近未成年人的自护教育项目,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青少年自我保护社会化教育体系。

三、以“为了明天”工程为统揽,加强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一)召开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5月13日,2009年海南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 4

作领导小组会议在团省委三楼会议室召开。省人大副主任、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符兴出席了会议。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在会上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2009年工作要点进行了讨论;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团省委书记孙喆同志代表预防办总结了2008年工作,提出了2009年工作设想。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成员、团省委副书记许振凌同志对《关于建设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说明。会议讨论确定了2009年工作重点,为我省2009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开展“为了明天——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海南行”活动。为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4月2日,团省委联合海南省教育厅等成员单位在海口市第25小学海甸校区举行了“为了明天——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海南行”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向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英才小学等12所学校授予网脉工程海南省首批实践基地。网脉工程海南行活动在海南的正式启动,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形成良好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重要项目。

(三)聘请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志愿监督员,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暨“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文化市场监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5月8日,团省委联合省文体厅、省关工委在琼山区影剧院举行了海南省聘请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志愿监督员启动仪式。省政府副省长林方略等领导出席了仪式。海口市关工委负责人,海口各区文体局、区团委、区关工委负责人,60名志愿监督员及30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了仪式。5

志愿监督员的聘请为我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检查工作。根据《关于印发<省综治委成员单位考核验收实施办法>的通知》(琼综治委【2009】32号)和《省综治委成员单位考核验收实施办法》,11月中旬,团省委、省预防办向我省18个市县下发了《2009年海南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考核办法》,并选择了海口、文昌、琼海、陵水、三亚5个市县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情况检查和专项调研。这对于准确把握我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我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创新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和帮扶,进一步增强工作实效

团省委联合省预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以特殊青少年群体为重点,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特殊青少年群体进行帮助和教育。

(一)针对闲散青少年,通过采取结对帮教、心理咨询、法律服务、技能培训和扶持就业等措施,初步实现了社区、家庭和学校工作的相互衔接,促进了这一群体的预防工作。如为解决我省农村青年劳动力闲臵的问题,团省委充分发挥青企协的桥梁作用,根据会员企业的用工需求,团省委联合海南省就业局等单位,组织30多家企业开展了海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供需见面会,形成议项的劳动合作定单520余份。

(二)开展新春慰问活动。09年春节前夕,团省委在海南省琼山监狱开展了“高墙内外手拉手,真情结对心连心—2009,让您过个别样的年”新春慰问海南省琼山监狱活动。慰问人员来到琼山监狱看望150名未成年服刑人员,向他们赠送新年礼物,6

并鼓励他们服从管理,安心改造,重树信心,积极进取,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同时,借此次活动为契机,号召全省各级团组织通过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未成年服刑人员、下岗失业青年、经济困难学生、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等困难群体开展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问候和温暖、共青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送到他们的心间,让他们过上一个祥实、快乐的春节。通过组织结对帮教活动,让失足青少年感受社会温暖,促其重树生活信心,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三)积极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切实维护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省民政厅联合各成员单位通过大力实施儿童康复手术,加强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孤残儿童生活环境。针对流浪未成年人,坚持救助与亲情关怀相结合,使流浪未成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关爱;坚持救助与维权相结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解救出来的少年儿童进行保护性救助,并协助护送返乡,切实维护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五、加强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是根据团中央和中央综治委预防办的要求,以整合服务青少年的社会资源为基础,以12355青少年呼叫中心、网站等信息化服务为依托,由海南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共青团海南省委共同建设和管理,为青少年提供咨询服务和有特色的实际帮助的公益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主要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法律维权、就业创业服务、困难救助、志愿者招募、爱心募捐等各方面服务。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完成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的升级改造。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团省委于今年初正式开始了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的升级改造工作,对12355青少年服务台办公室进行了重新 7

粉刷,购臵了办公电脑等设备,重新制定了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并悬挂上墙,租用了电信公司的软件设备,新增了一间专门的心理咨询室。5月13日,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在团省委机关大院举行了升级仪式。省人大副主任符兴出席仪式并宣布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正式升级。省综治委、团省委、省教育工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建设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文体厅、省妇联等单位的负责人,团省委机关工作人员,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工作人员,12355志愿者,海口地区青少年代表,媒体记者共200人参加了仪式。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的成功升级,标志着我省青少年维权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使青少年有了更好、更便捷的诉求求助渠道。

二是组建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专家顾问团和专项志愿者队伍。6月下旬,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聘请了20个法学和心理学专家,组成了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专家顾问团;聘请了海南电视台新闻频道两位主持人作为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形象大使;面向社会和高校招募了200人的专项志愿者队伍。并于8月28日下午举行了专家顾问团和专项志愿者队伍成立仪式。仪式上,与会领导向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形象大使和专家顾问团成员颁发了聘书、《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工作手册》、文化衫,向六个专项志愿者服务队授了旗。仪式的胜利举行,标志着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正式完成了专家顾问团和志愿者队伍的组建,有了强大的人力储备。

三是举办针对中高考考后学生的心理咨询周活动。7月13日至19日,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开展了针对中高考考后学生的心理咨询周活动。在一周的时间里,12355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每天上班时间都到服务台心理咨询室值班,为广大中高考考后学生解疑答惑,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调整心态。这一活动受到 8

了我省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一周时间里共接听电话90余例,接待来访22人次。

四是完成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专职工作人员的招募工作。9月18日至30日,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通过在海南日报专版登载招募启事,向我省各大媒体发送新闻通稿等方式,面向社会招募青少年服务台主任和副主任各一名,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共接到咨询电话200余例,由于招募条件严格,收到有效报名表34份,经过审核,共20人进入面试。最后经面试组面试,组织考察,录取了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从此,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有了专门固定的专职人员,这将进一步提升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的服务能力。

五是举行12355进企业、进机关系列活动。8月中旬,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组织专家顾问团专家马莹教授在我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西部计划志愿者培训地海南大学为志愿者们做了一场心理健康讲座;另外,康乔教授和雒力静副教授举行了两场针对电信员工的心理讲座,深受参加者的欢迎。对我省中西部计划志愿者讲座的举办,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在第一时间将关爱送给了远道而来的志愿者,让他们体会到了团组织的温暖;针对电信公司员工的讲座,是我们关注高压人群的主要方式,为电信公司服务人员更好、更轻松地服务我省广大人民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是开展12355进校园系列活动。自今年5月以来,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共举办了3场大型校园公益讲座,15场团体沙龙,足迹遍及海口15所学校和定安、保亭等3个市县,服务学生9000余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例如5月30日上午,邀请国家人保部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专家组专家、团中央12355灾区心理援助专家志愿团团长成荣信研究员在海南大学行政楼 9

二楼报告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破解亲子沟通密码—带您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大型公益讲座。共有海口地区的学生及家长300余人到现场聆听。系列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在广大青少年中的知名度,为我省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答疑解惑的新途径。

七是开展12355海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活动。为了切实服务我省广大青少年,提高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在我省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全面掌握我省青少年心理状况,根据“点拨青春、关爱成长”——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系列活动的工作安排,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于10月11日开始,对我省海口地区及部分市县进行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活动。通过此次调研,12355青少年服务台更好地掌握了现阶段本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找到了改善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做到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效引导、及早预防;对他们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及早矫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青少年心理畸形发展,起到了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

八是举办12355网瘾团体沙龙。根据我省广大青少年及家长的需求,12355青少年服务台于10月成立了由12355心理专家康延海医师为指导老师的20人团体沙龙小分队。小分队主要服务我省海口地区各大、中、小学,范围涉及网瘾、学习压力、人际沟通、亲子关系等方面,心理咨询小分队通过举办义务团体沙龙的方式,帮助孩子重新认识自我,快乐学习,健康成长。2009年12月上旬,小分队组织了第一期、第二期团体沙龙——“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与20位存在网瘾问题的孩子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团体沙龙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学生以及家长的好评,为解决网络致瘾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渠道。

九是加强宣传工作,提高12355青少年服务台知名度。自升级仪式以来,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聘请了海南新闻频道王丝和李浩作为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形象大使,并在我省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通过协调,在海口明珠广场、南亚广场等场所张贴了12355宣传板,向我省各学校和单位共发出12355宣传折页10000余份,宣传板500余张,宣传海报3000余张。服务网站也于9月重新改版,适时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不断地进行刷新和补充。另外,还与省内众多知名媒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六、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迅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高度重视。年初中央《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出台和全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省文明委主任、副主任分别为正副组长,省直16个单位为成员的协调小组。3月9日召开了全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于深入推进全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3月中下旬,抽调了省外宣办、省文明办、省文化厅、省公安厅、省工信局等单位成员组成了5个调研组,先后深入全省8个市县,以网吧、网络文化环境、荧屏声频、出版物市场、校园周边环境为主题进行调研,调查了解全省社会文化环境现状,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我省实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人健康成长实施方案》,确定了5方面15个项目的专项整治重点,文化、工商、公安、教育、通信、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掀起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新热潮。各市县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纳 11

入本地、本部门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这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上下联动,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09年,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工商、公安、教育等相关部门齐心协力、上下联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4个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治理网络文化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省委外宣办牵头、负总责,省公安厅、省工商局协助,形成铁三角,对网上内容淫秽色情和低俗进行专门治理。全省共关闭涉低俗内容网站28个,涉低俗内容网站栏目10个,涉低俗内容博客557个,删除含低俗内容的主贴201128个,删除低俗照片448748幅。二是以整治网吧为工作重点,组织召开了全省查处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制定了《海南省开展查处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采取让问题网吧“一次性死亡”的做法,对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未按实名登记的网吧实行重罚,严格执行省文体厅制定的网吧处罚量化标准,对一次性接纳未成年人超过8名的,超时经营并接纳未成年人的,接纳并放任未成年人浏览淫秽色情内容的网吧一律吊销经营许可证。各级工商部门牵头,文明办、公安、文化、通信管理、关工委等部门共同行动,开展网吧专项整治行动。省里还派出两个检查组到重点市县进行网吧市场整治专项检查执法。截止到目前,全省吊销违规网吧24家,取缔“黑网吧”294家。与此同时,着力建设网吧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对网吧实时监管,及时纠正或者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超时经营违规行为,弥补了稽查力量的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监管,5月8日启动聘请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大学(大专)、中专、中学在校学生和“五老”人员加入到省级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志愿监督员队伍,全省有12个市县也聘请了志愿监督员。三是组织开展了非法出版物集中清查专 12

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3.9万次,检查出版物经营单位5302处(次),查缴非法出版物136970件,淫秽色情出版物8369件,查处非法音像制品1.7万盘、非法软件386件。取缔无证照游动摊点43个,捣毁非法音像制品地下窝点2个。四是狠抓荧屏声频治理,特别是大力整治不良广告。工商部门共监测各类广告971153条次,发现涉嫌违法广告94432条次,违法率为9.72%,共查处344件,有效遏制了污染文化环境的违法广告。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从2009年宣传文化事业费用中拨款50万元给海南广播电视台,作为补贴在广告方面经营的资金缺口。

七、探索建立共青团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面对面”沟通协调制度,引导青年的有序政治参与

共青团海南省委联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以“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建立协助调研、信息专报等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协调机制,并推动各地团组织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利益诉求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突出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全省各级团委结合实际,动员和组织我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社区、街道、学校、乡村、家庭等场所,深入到不同青少年群体当中去,通过组织交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与不同青少年群体面对面交流,倾听青少年真实的意愿和呼声,了解青少年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普遍存在的困难及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及时整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通过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职能部门交换意见,向人大、政协反映情况,向地方有关党政领导提出合理建议等途径,有效推动青少年问题及时解决,切实从根本上维护青少年权益。在市县层面,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共青团海南省委权益部于12月9日向海口、三亚两个地市级团市委转发了团中央的通知,并督促

按要求实施。在接到通知后,海口、三亚团市委非常重视,分别上报了实施方案,并及时上报活动进展情况。在督促市县实施的同时,团省委积极部署,按时起草了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取得了阶段成效。首先,团省委权益部邀请专家、12355心理咨询师、12355志愿者、涉网青少年及其家长召开了两场“网络对青少年的利与弊”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其次,权益部开展了我省涉网青少年状况调研,取得了科学的数据。第三,权益部与南国都市报合作,在报纸上征集主题为“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见,并连续刊登相关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目前,已经接到电话500余例,意见200余条;在报纸上征集意见的同时,团省委还在南海网阳光岛社区发了征集意见贴,截止2010年1月6日,该贴点击量550次,有50条回帖,在回帖里,大家对团省委此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第四,权益部与海南电视台第一频道合作,在《第一会客厅》专门录制了一期以网络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栏目,栏目邀请了省人大代表、12355专家顾问团心理专家与团省委书记共同探讨网络与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该栏目的播出,必将进一步引起社会对网络问题的关注。第五,权益部拟于1月15日召开海南省“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大型活动,在活动上,将把前期征集的意见提交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涉网青少年及家长代表进行讨论,争取促成议案。同时,团省委还将邀请1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团省委青少年事务专家顾问团成员,与他们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对议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

八、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

为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及九部委《关于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的通知》(综治办【2009】149号)文件的精神,全面摸清重点青少年群体底数,为重点青少年群体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科学决策服务,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省综治办部署开展了海南省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专项行动。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省预防办制定了我省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09年12月21日,在省预防办的协调下,省综治办发文召集团省委、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教育工委、省民政厅、省人劳厅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了专项行动部署会。在会上,省综治办明确了各个相关职能单位在专项行动中的分工,对专项行动的开展进行了部署。目前,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在省预防办的协调督促下已按时上报了相关数据,省预防办也已将数据汇总完毕并形成分析报告。

九、成立海口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

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家工读学校,为填补我省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作的空白,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法制教育,2009年3月9日,在省综治办、海口市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协调下,海口市成立了我省首家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机构—海口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法制教育中心主要对违法犯罪而依法不能进行刑事处罚、少年劳动教养和治安处罚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12至17岁的未成年人进行行为矫治。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克服了时间紧、经费缺乏、人员编制不到位、设施设备不完善的困难,在09年年初短时间内完成了筹建运行工作。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中心把握住了对青少年矫治教育转化的动情点,对中心收容青少年从真情上倾注,从心灵上启发,用亲情来 15

感化,用爱心来感动,建立起了感化教育新渠道。在情感上感化的同时,中心还通过以训练提高素质,以制度进行管理,以教育转变思想,以培训提高技能,以科研带动矫治等多种形式的锻造点,多方位对中心收容不良青少年进行矫治。在后续矫治平台的打造上,中心还通过爱心人士接茬帮教,职能部门协调帮教,中心教官跟踪帮教等多种形式的帮教模式,建立起了跟踪帮教的接力点。在今后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工作的开展模式,学习各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结合我省的青少年矫治工作特点,逐步探索建立有我省特色的“工读学校”。

6.关于青田县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 篇六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 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力军, 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他们能否健康成长, 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就整体而言, 当今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同时毋庸讳言,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及其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他们中间还存在着一些甚至是非常严重的违法犯罪现象, 给社会造成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对此问题笔者试图就其成因及防治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

1.1 家庭方面的原因

由于当今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许多家庭特别是父母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希望自己的儿女都能够长大成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许多家庭的共同甚至是唯一的目标, 为此对他们倾注了全部心血。但是由于这些家庭往往是只注重对孩子的智力投资, 却忽视了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 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忽视了心理方面的疏导, 以至于造成了许多孩子的畸形发展。对此笔者曾对一些青少年学生做过问卷调查, 发现大部分家庭关心指数最高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对其他诸如个人品行、是否关心他人、是否尊重师长等问题却很少过问, 以至于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错, 但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家庭的正确引导, 一旦被不健康的因素所感染, 就会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由于自身行为的不检点, 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是非观, 给这些孩子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从而更容易诱使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比如笔者曾经参与辩护的六名未成年人涉嫌抢劫罪的一案中, 年龄最大的只有17岁, 年龄最小的刚刚过了14岁, 他们犯罪的动机就是抢钱为了玩游戏机, 他们的文化程度最高的是一位刚刚读了一年职专的女生, 另一位则是还在初二读书的学生, 通过庭审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犯罪的共同原因竟然是他们的父母都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 有的是父母离异而都不愿意抚养未成年的孩子, 有的则是因为父母忙于所谓的挣钱养家糊口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有的则是自己忙于所谓的“垒长城”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的教育, 有的则认为树大自会直所以对孩子的错误不管不问甚至是纵容等等, 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造成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畸形发展, 极易受人引诱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2 学校教育的误区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但由于我国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受升学率等因素的制约, 致使大多数的中小学及其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考试分数的高低, 以至于考试成绩的优劣成为学校衡量学生是否优秀、是否有能力的唯一标准, 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人格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陶冶和培养, 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和老师把考试分数高的学生等同于“德、智、体、美”等方面非常突出的优秀学生, 谁的分数高, 谁就可以被评为优秀学生, 而这种评判标准更加加剧了唯分数论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 (1) 在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缺乏规范化、制度化, 从而造成相当部分学生缺乏法律意识, 法制观念淡薄, 不能辨别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比如笔者曾参与辩护的李某涉嫌盗窃案, 由于李某的父母离异, 法院判决其由父亲抚养, 而他的父亲由于再婚并有了孩子之后把李某交给了李某的祖父母抚养, 因为李某的祖父母年龄偏大, 他们的收入不能够保证李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而李某的父母又都不愿意支付李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为了交纳读职专的学费费, 李某第一次窃取了同宿舍同学的500元钱, 那时李某刚刚过了17岁的生日, 在第一次得手后, 他又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连续偷窃十几次, 偷得的钱财物折合人民币20000多元。在案发后, 公安干警询问其作案动机时, 李某的回答就是为了交学费以便能够在学校学习, 问知道是否属于违法犯罪时, 李某的回答竟然是不知道, 甚至说这就叫独立谋生。 (2) 按成绩排队, 不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 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分数是否在全班或者是全年级排第一?甚至人为的搞了所谓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 比如当前屡屡叫停形形色色的“奥数班”、各种各样的英语等级考试, 虽然是官方一再屡屡叫停, 但家长及学生却乐此不疲, 原因就在于凭照这些成绩就可以就读于重点中学或者是重点班级。而这种“唯分数论”使得所谓的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教育, 从而使他们存在明显的自卑感, 自暴自弃, 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而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教育部门和中小学的老师反思。 (3) 一些学校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 比如对所谓的违规违纪的学生只是简单粗暴的批评、惩罚, 而不具体分析违规违纪的原因, 不注意听取学生的辩解, 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分析和疏导, 致使一些所谓有问题的差生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也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4) 学校和家庭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 当学生出现所谓的问题后, 不能及时配合纠正, 防患于未然, 甚至是相互指责, 推脱责任, 从而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也成为他们可能违法犯罪的诱因。

1.3 社会成因

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以来,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 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们原有的单一思维模式被打破, 思想和价值观念倾向多元, 对于思想活跃、接受能力较强、控制能力差、兴奋性高、易于冲动的未成年人来说, 新事物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 他们接受知识和认识事物的途径不再单一。一方面, 可以通过网络、影视、报刊、音像制品等多种渠道获得。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文化产品中虽不乏优秀成分, 却也包含了相当一部分不良文化, 容易产生感官或心灵上的负面刺激, 一些未成年人出于猎奇心理而深陷其中, 他们特有的模仿能力又驱使其效仿其中的情节。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腐蚀,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 加上一些媒体宣传导向存在误区, 一些单位、个人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 将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等影视书刊推向市场, 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 适合青少年的健康娱乐、体育场所少之又少, 有的收费不低, 致使一些孩子去了他们不该去的地方, 这些不良文化制品成了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不健康的网络、影视录像、书刊杂志等却时刻冲击着青少年学生脆弱的思想道德心理防线, 从而过早的诱使许多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热”、“时髦潮”、“江湖风”的局面, 而这一切都可能成为促使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根源, 比如有的青少年过早的涉嫌性侵犯的原因竟然是要模仿网络或者影视媒体上的明星。

2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观原因

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心里和生理逐渐成熟的时期, 许多青少年学生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 不愿意接受所谓的家庭和学校的束缚, 但毕竟由于年龄和智力的差异, 自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 道德意志薄弱。青少年时期, 是心理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 青少年正处在高度的社会化进程中, 身心发展都尚未定型, 可塑性很强, 拒腐蚀的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和熏染, 就容易发展向反面, 甚至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2) 是非观念模糊。由于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浅, 往往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 这一时期, 他们在心理上最容易表现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重感情, 往往以哥们儿义气代替健康的友谊, 人云亦云, 不知不觉造成违法犯罪;二是易冲动, 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 感情用事代替行为准则, 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3) 价值观念扭曲。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一部分青少年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 互助友爱、无私奉献被视为傻瓜, 自私自利、唯权唯钱成为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 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3 防治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

3.1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三方既要各负其责, 又要相互配合

学校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 增强法制教育内容, 充实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 依法治校, 使每个青少年学生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 及时发现并矫正青少年犯错误前的心理状态, 比如不平衡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和空虚等, 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应该及早地了解可能引起青少年犯罪的这些不平衡的心理, 委婉地和他们沟通或者通过心理咨询机构及时矫正青少年的不健康心理, 尽量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家庭应改变传统的育子模式, 积极引导子女树立起良好的品行, 每个家庭成员应提高自身修养, 给子女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同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易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社会, 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严肃整顿文化市场, 杜绝各种不健康的新闻媒体、网络、及书刊的的报道发行, 依法消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抑恶扬善, 根治各种社会不正之风, 从而使全社会能够树立起人人向上的氛围。

3.2 针对青少年学生自身的特点, 积极引导, 鼓励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 努力向上

(1) 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他们以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为重; (2) 要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青少年学生的头脑, 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科学的理性精神, 要通过生活小事、日常琐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使他们从小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帮助他们正确对待金钱、权力、荣誉、地位和利益; (3)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 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支持性条件。除了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开展心理咨询外,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种教学过程中都包括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 把人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通过不同形式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 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 同时要创设情境, 让他们感受挫折, 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通过转移、升华、补偿等方面, 帮助青少年理智地走出挫折的阴影, 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4)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青少年学生施行适应性教育。青少年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让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 调适心理, 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 培养协作意识, 从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对一些违纪违法的青少年学生更要积极关心,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帮助他们树立起遵纪守法的信心, 使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刘旸.浅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 2006, (5) .

[2]胡俊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剖析及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 (10) .

上一篇:童话故事《灰姑娘》的读后感下一篇:小学数学认识时间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