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2024-07-01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总结(通用15篇)

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总结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天下都不怕”这是我们耳详能熟的一句谚语,但我想说的是“掌握好一门信息技术,保你一片海阔天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当今社会,掌握电脑的运用与操作,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如何调整教学手段,运用灵活多样的媒体手段,使学生乐学、想学,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饶有兴趣地开掘信息技术未知领域,成为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作为一名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最理想的教学境界就是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技能。在教学的方法上,我还在一直摸索和总结,但我最有感触的这一学科的教学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扶植和培养,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教他们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实用性东西。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不仅效率高,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从而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二、利用益智游戏,渗透寓教于乐

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往往会在老师不注意时,偷玩游戏。我的做法是把学生最喜欢、最热衷的游戏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单击鼠标玩游戏》的案例中,在学生已掌握鼠标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教师简单示范、讲解游戏《飞牌》,留出大部分时间给学生操作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单击和双击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应变能力。把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以富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三、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每一个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中文Word2000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2000的基本概念和如何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2000的图形功能;(5)Word2000的表格功能。“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后指导解决难点,共同归纳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使之系统化

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总之,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具体教学中,采哪种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或加经综合应用,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2.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二

关键词: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 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然而, 在近年来越来越凸显出在教育领域中信息化应用严重滞后于其它领域, 也就是说信息化应用在教育领域步入了瓶颈期, 而破解这一瓶颈的重要路径这一就是提升校长的信息化应用领导力。教育部启动了“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 计划2014-2015年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的方式对全国10.1万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的组织领导下,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承接了这个项目, 拟定在两年内完成30名“种子”校长和3000名校长学员的培训任务。为了圆满完成此项培训任务, 项目实施以“技术融合研训, 智慧引领项目”为培训策略, 创新研训模式, 提升研训效率。

一、技术融入研训, 创新研修模式

11.依据信息依据信息化领导力标准, 创新种子校长遴选方式

根据国家项目办的要求,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在全省遴选10名校长参加全国种子校长集中培训活动, 为了更好地发挥种子校长的作用, 吉林省打破以往单一的推荐方式改为“推荐+案例提交”相结合的遴选方式, 透过案例发现典型, 确定真正的“种子”, 2014年, 案例提交中就发现了吉林省榆树市武龙中学郭校长这颗“种子”, 并且使其在国家交流平台上大放光彩。

22.让技术体验融入校长的常态工作让技术体验融入校长的常态工作, 创新交流研讨活动方式

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的提升首先要从走进技术应用开始, 为此, 我省结合“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集中培训模式, 在全省各类各级研讨活动以及会议中设计丰富的信息技术支持。采取最新互动技术, 提高互动效率, 强化校长信息技术应用体验, 激发校长信息化参训兴趣。

33.有效的学校考察交流, 创新线下集中研修模式

为了强化学习凝聚力, 我省在培训期间, 将过去请校长集中讲座改变为直接深入学校考察交流学习, 通过实地考察、课堂观摩、交流互动, 帮助校长在实地体验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集中培训模式创新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讲座式集中培训的形式, 破解了校长对信息化概念及技术的误区, 通过实地考察、课堂观摩、技术应用体验、案例引领、现场实践演练等活动让校长学员在体验中感受信息化的魅力以及自身的差距, 找准需求点, 激发内驱力。

44.依依托托网网络络平平台台, 创新远程培训模式

全省1 千名校长地域分布不同, 学习需要不同,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根据地区差异大、校长学习需求和特点等现实问题, 采用“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策略, 首先按校长需求划分了不同的学习共同体, 在网络学习研修活动中分布到全国各个工作坊中, 再集中研讨又回归整合。

第一, 规划学习进度。为了使培训更加有组织、有纪律, 提高远程培训实效,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按照项目办的要求对整体培训进行了时间进度规划, 按照“大同步—小异步—菜单式”的学习方式, 各地区、县区负责人督促校长学员在规定日期内, 自定时间, 自定步调, 按需选学课程, 选做研修活动, 汇报研修成果。有效避免了挂机、替学等学习现象的发生。

第二, 研训结合。为了调动学员积极性, 在完成培训考核规定的课程选学与研修选做两个内容基础上, 吉林省电教馆加大种子校长的带头作用, 通过YY在线解答、YY在线分享、线下跨区域访谈交流等活动, 有效实现将研修与实践相结合, 为校长实际工作提供更多借鉴和帮助。

二、智慧引领项目, 提升研训实效

11.科科学学规规划, 构建项目管理、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如图1)

22.挖挖掘掘种种子子校校长长智智慧慧, 点燃研训激情, 唤醒学习内驱力

“种子”校长是本次项目学习的带头人、组织者和践行者。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将本项目与省级骨干校长培训计划相结合, 将全省遴选出优秀的校长作为种子校长, 并且构建了省级项目组织管理、研训策划团队与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办协同开展各类研训活动, 在活动中推优, 为种子校长提供交流展示平台, 点燃种子校长研训激情, 唤醒校长学员学习内驱力。

33.挖挖掘掘校校长长学学员员智智慧慧, 加强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建设

第一, 让校长学员成为课程资源的参与者, 遴选典型案例, 树典型校长, 构建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同时, 逐步形成吉林省信息化应用项目校、信息化应用实践基地, 为训后持续跟进、学校信息化应用推动助力。

第二, 智慧整合各平台技术优势, 挖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积极参与“应用驱动”为切入点的万人线上“坚持应用驱动信息化推动策略”主题研修活动, 经过研讨交流、坊主点评、案例提交、成果汇报四个环节, 既交流学习又展示吉林省校长学员的学习成果。其中, 吉林省长春市育新小学李明宇校长在万人交流中做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凸显教育教学实效》分享、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周萍校长代表坊主做了精华观点推介交流、吉林省榆树市武龙中学的信息化应用案例被辽宁铁路实验小学武文革坊主重点推介。校长学员通过案例学习, 交流实践经验, 启发学校信息化建设思路,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44.搭搭建建交交流流平平台台, 传播智慧种子, 掀起信息化应用浪潮

在2014 年项目培训中, 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校长学员、优秀应用案例, 项目执行团队抓住这一契机, 将学习案例、应用典型与线下交流研讨开放活动相结合, 抓准接地点, 借助县区、地区、省级主题开放活动取经送宝, 以活动促学习, 以学习促应用, 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应用领导力学习氛围, 掀起信息化应用浪潮。2014 年结合“中国电信-校长信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 我省先后组织了“吉林省教育厅2015 年首期全省教育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 吉林省信息化推进交流研讨会”、“2015 年度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研讨”、“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全区校长到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实地考察学习”等活动, 其中, 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郭立国校长在2015 年“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做了专题发言。

3.信息技术课教学经验点滴 篇三

第一,要把握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基于对信息技术深刻的认识,我认为它同传统学科的学习有所不同,有着其鲜明的自身特点。

1.传统学科强调打好基础,而信息技术则重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

对于一个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人,我们直接教他学习如何上网,去浏览一个网站,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然后下载、打印出来,这样手把手一教,他几下就学会了。

2.传统学科缺乏“随机性”,而信息技术则可以“急学先用,立竿见影”。因为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还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所以“应当提倡学以致用”,“要使中小学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门,不要难倒他们,更不要吓倒他们。”

第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对许多学生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如果能及时把握住由计算机而引发的兴趣,就会迁移到所教的主题中来。所以我们在利用计算机教学时,通过游戏等有趣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使计算机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为辅导”的情境式教学法,力求通过动画、音乐、声音、文字、教学情节、游戏、练习、测试以及真实世界的情感教育等创造出特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计算机学习与真实世界知识学习的氛围中,使学生能够为自己建构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体系。

第四,在教学中注意几项原则

1.情境性原则:一是指信息技术课程光盘教材的课件设计要结合学习内容提供与知识有关或类似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仿真虚拟技术,创设逼真的“现实世界”的效果,以利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发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主人翁感。二是指老师要积极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是一种真实的人类感情即情感教育(EQ),这是再好的信息技术光盘教材也无法创造出来的。

2.针对性原则:不仅只针对学习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教学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脱离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防止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又要尽力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

3.开放性原则:在针对性原则的指导下,教材的编制应是自主型的,要开放灵活,不能是课堂教学的封闭直线式,也不能是电子书刊信息简单的罗列呈现式,老师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过程中即兴创造、突破预定目标的束缚,使教学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

4.合作性原则: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的闭门造车,不是没有师生交流、学生交流,老师应要求学生在带有自主能动性的同时,又能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老师可组织学生借助小组讲座协商,甚至于网络漫游,广泛接受各种意见建议,交流观点,共享集体智慧成果,从中选择最有效、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俗话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由兴趣到能力,先动手后明理,由熟练到创新,先起步再放眼”。学生的知识在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己而获得的。教师被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最有益、最有利、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他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在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时,将起到最大的限制和控制作用。教师要为学生积极提供真实的现实世界知识,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同化总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要把情境建设看成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4.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经验结合 篇四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坝墙子学校 邱家聪

时间如梭,当教师已经三年了。在学校,我主要承担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教学和信息技术课以及学校的信息员任务。这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不同的群体,性格迥异的学生,我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和教育手段,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思绪万千、感慨多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进入了多媒体时代,把视听技术更加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对现代学科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的应用为主要特征,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有效性,更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然而,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在数学领域,把数学知识以多媒体的方式快速地传播,使得数学知识更有趣、更容易掌握,因而能更快更广地普及。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总结了五点教学内容:

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在电脑中播放出来。和自己创作的教学模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学校的电子设备齐全,在课堂时播放出来。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方程,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用字母表示来引出方程。对应用题中列方程式感到吃力,这时我使用电子课件制作出生动的幻灯片,初次设计一个天平,让学生观察。学生对我播放的内容感到一种新颖,下面有的学生还问: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方程,你怎么开始播放天平了,这时我对学生说,方程有一种特性,以等号为平衡点,等号的两边分别是天平的两个托盘,要使两边的托盘相等,就得使等号两边的关系式是相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实物更加接近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研读,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彻

每个学周前我都对下一周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注意结合我所教的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做到上好每一节课,搞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和平行班的老师就教学难点问题做详细的分析,做到充分驾驭课堂。留意从教学辅导材料中取经,吸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我所用,注意写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力求一节课比另一节课精彩,力求将我所知所想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我的课堂中来,让我的学生能在寓教寓乐中轻松学数学。

三、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敢于说出困难之处,教师从而使教学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更能切实地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与予以关注,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这方面,我课外充分的运用了我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在QQ上成为好友,多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严师”,而是,生活中的“好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尽量学生多微笑,多鼓励,少讽刺、挖苦。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力求的从生活入手,从学生兴趣出发,课堂气氛和谐轻松融洽。

四、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学困生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认真研究造成其学习的困难的根本原因,坚持对症下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开展学生间、小组间的互助互学活动,逐步让一部分学困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逐渐进步。在教学中,坚持对每一名学生我都做到要用同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因为这个班级上学期我带了半年的班,我了解到了一些学生的家庭状况,对此,我坚持对待他们要比平常的孩子还要更多的关心

五、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例如:在上学期主要学习的内容几乎都是计算题为主要的,像,小数的乘法,与除法。在计算方面,有的学生计算水平很高,而有的学生相对薄弱点,还有的学生跟不上节奏,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并且在易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特别用以特俗的特效加以提醒,让学生在兴趣中体会到难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可以了然醒目。

5.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经验总结 篇五

耿庄桥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课题组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信息化带动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而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高,成为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积极创设网络环境的同时,要大力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

(一)资源共享

共享性是指网络课程可通过网络供不同学习者使用。网络课程存放在网站的服务器上,可以让能够上网的学习者使用,学习者通过网络与网站的服务器连接获取网络课程的信息。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网络课程在时间、空间和课程体系及内容结构上是开放的。

(三)多向互动性

交互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四)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网络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

(五)协作性

协作性是指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

二、教师应具备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新课程标准的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和质量的保正却要依靠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教师需要一些必备理论、能力才能保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顺利、成功实施将成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方向问题。面对教改教师需要新的技能: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比如合理选择并利用各类资源,感悟并适应信息化的环境。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包括以下几点:

(一)知识方面

深刻理解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概念,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模式。

(二)技术方面 熟练掌握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

(三)设计方面

能够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

(四)实施方面

在教学中,倡导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能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样的效果。

三、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方案

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标志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因此,对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是实现这一整合的必由之路。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区别于以往传统的课改方案,要求教育者实现以下重大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转变。评价从传统只注重识记的结果性评价向新型的关注高级思维发展的过程性评价。

具体培养方案可以设计如下:

(一)学习与优秀案例观摩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全新的教学过程,对课堂的改变是很大的,若光讲理论,一线教师难以理解,更难以转变成自己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提供丰富的优秀案例让老师去观摩。用案例的成功效果和优点来吸引教师,来激发老师的转变动机。老师有了感性认识,有了切身体会后,在讲授关于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知识。在讲授理论知识中一定要注意和受培训老师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训过程中体验新型的学习过程

我们是不能期望用传统的培训来让老师接受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这个培训过程首先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使信息技术和培训有机结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对受培训教师的学习的影响。比如培训的拓展资料放在网络中,让老师通过网络获取,即训练和提高教师使用网络的能力,又加深老师对网络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体验,培训过程首先应该是个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好例子。

(三)及时科学的指导

用形成性评价让受培训的老师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纠正。在培训过程,对于老师的疑问要即使的指导,而对于普遍反映的问题则要组织讨论和专家解答。而对于老师反映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条件问题比如硬件设施不具备,担心学生成绩会下降,担心新型的教学方式会加大工作量,担心新型的师生关系会使老师难以管理班级等疑虑,应该联系相关教育部门,学校职能部门予以支持和协助,并进行讨论转变教师观念,制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巩固学习成果

培训完毕,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的做起来,而不是“讲一套,做一套”,“培训完了,还是用老样式上课”。因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能否真正促进教学转变,关键要靠老师的思想、行动去体现的。当老师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新型的教学有理论上的认识,也有了观摩课的感性认识,那么接下来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了,落实到教学中了。如何来保准和促进这种行动上的落实呢?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来鼓励老师积极尝试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教学。此次课程改革将深刻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特别是教育行为的改变对教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很多东西又要重新开始,要重新去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去写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去尝试,去摸索。新课程试行初期,教师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角色的转变、新技能的形成,新的工作方式的习惯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老师付出努力的。

6.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总结 篇六

工作半年了。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这门课小学不是很重视,但是我觉得小学的课本很有意思。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小孩子对于电脑是害怕弄坏的,所以一声警告也能起很大作用。自己念了这个专业以后差不多三年,才明白,电脑是用不坏的(除去恶性行为),犯了错误才能真正掌握一点点东西,但是以前一直害怕,但是也不知道应该鼓励小朋友珍惜不要损坏呢,还是任凭他们用,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很难集体讲清楚这个道理的,还是请他们珍惜吧,而且他们并没有时间真正去掌握一点东西。

很多人厌倦每天很早上班,工作一天,虽然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做了多少事情,哪些是有价值的,便会渐渐忘记了一开始接触新工作时的激情。我也这样。但是觉得小学的课本编的很有意思,如果老师用心去讲,学生感觉到编程啊,绘画啊很有意思,而不是因为可以玩游戏而兴奋,上到课就萎靡不振。

学生的学习要务还处于应试教育,要考到的就是重要的,要学习的,而不考的没空去看。这是制度的弊端,处于制度下的老师们也有心无力,学生也有心无力,家长们压力更大,到头来,还是有钱的人占了最大的便宜,没钱的追求到一点点公平,大多数人就是实验的炮灰。

7.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七

一、构建良好的培训环境

1. 成立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机构。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专门负责教育技术培训的部门———课件制作室,是新乡医学院的一项明智之举;每学年都要开展多媒体软件设计大奖赛更是对于全校教师的一种激励政策。组织上的协调和充足的经费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2. 硬件设施的配套。

学校最早建设的是学生机房,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后来各系部都配备了电脑,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现在,学校已经将所有办公室、教学楼、实验楼、家属区全部连接起来,构建了资源库、邮件系统、电子备课平台、综合管理等平台服务器。建立了办公、管理、教学一体化的校园网络系统。

二、合适的培训内容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1年通过的《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用稿)》 (2) 把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分为三个级别,培训对象分别是普通教师和具有学科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愿意从事教育软件设计和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师。培训内容分别是基本理论和技能、一般原理与基本技术、网络课程与开发。

根据新乡医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用稿)》,我们决定采取分层分级培训模式。培训级别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另外设需求班,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1. 初级班。

主要是面向新入职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比较薄弱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论、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理论;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与使用; (3) 最简单的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

2. 中级班。

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已经取得“新乡医学院教育技术培训初级班合格证”的教师,或者是虽然没有参加初级班的培训,但是已经具备初级班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教学设计理论; (2) 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 (3) 高级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 (4) 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 (5) 计算机系统维护知识。

3. 高级班。

培训的对象是已经参与过前面的培训并通过考核,或者是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学一线教师。高级班是一种高层次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2) 网络课程制作(Dreamweaver); (3) 三维动画制作(3DMAX); (4)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

4. 需求班。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学科特色比较强,追求专业化,所以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他们对于培训内容都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教师的特色化的需求,学校每年都下发《教育技术培训内容需求统计表》,将教师的需求融入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总体设计中。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不同级别的培训班虽然面向不同的对象,并且培训内容不同,但教学方法都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3) 这种方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直接参与、共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反思并实践的教学方法 (4) 。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鼓励独立思考。

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 重视双向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方案随时由教师给予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四、严格把好培训的质量关

1. 严格的考核制度。

每期培训结束,受训教师都必须参加结业考试。考试采取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主要是考查教师对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及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情况,每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操作考试的形式比较灵活,主要是综合考查教师对于所学理论和操作的综合运用。题目一般是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和开发一节课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或者一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可以只把大的框架搭建好),其中要求用到所学的软件。

2. 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

为了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学校每年都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大奖赛设PPT课件、Flash课件、网络课程、视频剪辑四类,每个类别都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另外还设有组织奖和最受学生喜爱作品奖。获奖作品由学校直接报送参加该年度省级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通过举行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整合,推动教育技术在高等学校中的有效应用。

注释

1 李玉环, 陈庚, 金以娟.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状况分析与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2) :84-87.

2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 (试用稿) [EB/OL].http://xjzx.jpu.edu.cn/article/list.asp?id=12, 2012-10-12.

3 案例教学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 2012-10-12.

8.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 ; 初中数学教学 ;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58-01

在新课程理念下,再加之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理念和方法,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尽量为其的发展和学习提供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令学生投入在新的有意思的学习环境中,并且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个观点已经被许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情境,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得到提升,这是十分重要的。而在现今的条件下,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则是简单而有意思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立出直观、形象而又生动的教学情境,最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举例而言,在向学生讲授无理数的课程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用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以及人物介绍,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无理数的教学也就自然展开,不再显得枯燥乏味。此外,在教授等腰三角形的特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计算机软件,对等腰三角形的特性进行演示,这样就能使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特性很直观很形象的表现出来,学生就能从感官上对等腰三角形的特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其的记忆也会加深。

二、借助动画等技术突破抽象概念教学的难点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些内容是很抽象的,比如“多面体的展开”、“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在对这些课程进行教学时,学生由于其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够,所以在进行性和谐课程的教学时,学生很难掌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学效率不高。但是以上的抽象概念的教学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技术进行的,这样就能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动画技术很形象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脑中形成直观的认识。例如,在“多面体的展开”的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将正方体的6个面标不同的编号和颜色,最后生成动态的图片,就可以很直观的将抽象的空间内平面的位置变化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在讲解“圆锥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时,学生很难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的图形的形状,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圆锥侧面展开的动态图,并给学生播放,学生通过看到动态的过程,就会在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最终明白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最终了解其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除此之外,“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抽象的教学难点均可以用该方法进行展开教学。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以致用,初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点是来源于生活的,最终要让祖尔省学会使用数学工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生活中的旋转”、“银行利息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来自生活的,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计算原理,最终学会自己解决这些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此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讲授“生活中的旋转”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前播放生活中的旋转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分辨清楚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另外,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几何画板等软件的使用,令其亲自感受旋转的原理,这样就能清楚地掌握知识点。此外,在学习“银行的利息”时,课前教师可以编一个小程序,让学生输入存款金额,最终得出利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其讲授利息的算法,这样学生就能对这些枯燥的概念得到很好地掌握。

四、搜集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总是被学生反映枯燥乏味没意思,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找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又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知名的数学难题、数学趣闻、数学人物等,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之前,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鸡兔问题”、“僧粥问题”等;在讲授“概率”时,可以向学生讲个小笑话:我去参观气象站,看到许多预测天气的最新仪器。参观完毕,我问站长:“你说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概率下雨时,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站长不必多想便答道:“那就是说,我们这里有四个人,其中三个认为会下雨。”学生在欢笑之余,轻松将概率的概念提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五、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适当的增加课堂容量,让学生带着任务展开数学课堂活动,最终在数学活动中了解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加深学习的印象。这样也能在无形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如“现象探索课”、“游艺活动课”等,形式丰富多彩可选,让学生在不一样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的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注重使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且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向其展示不同的学习方法,将信息技术的相关工具作为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让学生改变以往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固有印象,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将学习与探索通过信息技术而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含来.以信息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11).

9.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篇九

蒋东平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前段教学实践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人应该善于总结自己,巴尔扎克说过:一个善于总结自己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无量无边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三省吾身,日思进取,鞭策倦怠。站在学期的冲刺线前,回顾二十多周的工作,风也过,雨也过,有甘饴,有苦涩,好在摸一下行囊,颇丰,欣慰。

本学期我负责信息技术课程、远程教育网、机房、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及值周工作。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有一些不同,别的课课堂上讲的知识点一般是课前都预见到的,课堂讲授过程中很少出现意外情况,信息技术课则不同。几乎是每一节课都有新问题,有应用软件方面的问题,也有硬件故障方面的问题,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不出现不可能解决的小问题,我经常上网查阅资料,多看专业书籍充电。摸索学习的过程很难,而成功的喜悦很甜。每次遇到问题时都有是学生眼中的期待和信任把我向前推,推到浪尖风口,逼到无路可退。当然,问题解决后,学生满脸笑容眼含敬佩之情也着实让我激动一会儿,这时心里心里就一个字“值”。远程教育工程是国家为了照顾偏远山区信息量少而推行的。其中有名师名案、教学资料、课程分析、教师发展等等。针对我校教师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不够熟练的现状,我专门进行辅导。在平时的操作过程中,手把手去教。为了教师能更好的接收新资源,使用新资源,我在每天按时接收卫星资源的同时,在局装备科同志的协助下,设置了一个网页式查询系统。将所接收到的资源分类链接到一张网页上面,实现了傻瓜式操作,这一举措带动了我校教师学计算机、用计算机的高潮。

10.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

西张门小学 李卫华

从2017年至2018年,我一直担任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由最开始的不知怎么教的新教师,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社会,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是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为了更好的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我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引入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的拼音打字时,要先学习指法。为了让学生能正确使用并准确记忆指法要点,我采取利用《金山打字》软件进行打字比赛的方法进行教学,看谁的成绩好准确率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很认真,一节课下来,学生指法也轻松掌握了,同时,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抓住重点,精益求精,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如在讲五年级Flash《孙悟空变变变》时,教师先把自己做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开启新课。首先要把孙悟空变公鸡的方法精讲给学生,并让学生依此方法操作练习,学生很快很高兴地完成了。于是,我又提出,孙悟空会72变,你们还想让他变成什么样?自己做一做吧!通过学生自己的创新和实践,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大部分学生便能随心所欲的制作形变了。

4、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1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竞赛;奥赛辅导;专业素养;小组合作

一、制度保障,扎实推进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成立奥赛班,实行奥赛辅导教练员制,建立校内奥赛辅导联席会议制度随时解决奥赛辅导中的难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学奥利匹克竞赛的重要性,无论是活动经费、时间,还是参加辅导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均加大了支持的力度。对奥赛辅导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聘任、评优、职级、工作量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同时学校加大了奖励力度和宣传力度,拿出专项资金奖励在奥赛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学生,鼓励获奖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在全校推广。这样,更有利于各方面关系的协调,更有利于集思广益,发挥优势,群策群力干好特长生培养和衔接培养工作。如:设置奥赛教研室专门负责奥赛管理,实行信息学竞赛主教练负责制,设立了信息学竞赛辅导津贴,建立了信息学竞赛奖励机制;保证了信息学竞赛辅导时间,每周至少有5课时的信息奥赛辅导时间;鼓励辅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信息学奥赛辅导培训,对获奖的学生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奖学金。在学校领导高起点定位的指引下,我校信息学奥利匹克竞赛活动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

二、精选人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培养一个高水平的奥赛选手,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因此,结合我校的特长生衔接培养优势,我们从高一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为奥赛选拔培养好的苗子做准备。同时开设电脑程序设计活动课,为喜爱电脑程序设计的同学提供可活动的空间。实践中我们越来月坚定地认识到,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前提下,尖子出的越多越好,但必须按照教育规律,眼中只有奖牌,最终反而可能夺不了奖牌。因此,我们要把这一思想内化为竞赛理念,努力研究优秀生成长规律,鼓励学生冒尖,鼓励学生努力做到要夺取奖牌,将辅导重点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上。

三、发挥网络优势,建立竞赛专题题库网站

网络的利用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开阔视野,使知识的获取变得更方便、快捷。我们在信息学竞赛活动中十分注重学生的网络化学习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教学带来的便利,通过计算机辅导教学、上网浏览学科竞赛动态、下载辅导资料和历年试题等方式,使我们的辅导工作与国家学科竞赛接轨。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学奥数资料,建立奥赛题库网站,内容包括竞赛快讯、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简介、历年信息学联赛初复赛试题、试题答案分析详解、竞赛论文集锦等栏目。提倡通过网络,与国家队队员和以前获奖的高水平选手交流,全面提高对知识、技术水平,以及多比赛细节的认识。我们自主开发了信息学竞赛辅导专题题库网站,并以此为阵地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对参赛选手的管理及培训

高水平的信息学竞赛培训对学生自身很有益,将使这些孩子全面成才、受益终生。信息学竞赛的发展不仅要求选手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学作风,具有开阔的思维、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要求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善于向别人学习、与他人合作。参赛选手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很强的调试程序的能力。选手必须全面发展,特别是要有较好的数学方面的基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有良好的心里素质。我们要鼓励参赛选手从小励志成为高素质人才,要积极进取,努力拼搏。

1、本地化集训和外出学习相结合

信息学竞赛其难度远远超过了高中信息教材内容,大多数知识都是大学内容。参赛学生光靠课内听课、小组合作学习、课下自学是不够的,很有必要参加高质量的课外培训,而这种培训又不是一般竞赛指导教师能够胜任的。我们主要采取的是本地化集训和外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外出学习,是促进尖子生水平提高的一个有效方式,我们这几年常选送学生到北京清北学堂听课、参加围绕竞赛组织的培训和集训,并认真根据辅导教师所讲静心研究、细细体会,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对特长生应尽早开始培养

我校每年对高一学生入学第一周就开始进行培训、指导。近年来,随着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普遍提高,初中的学生已完全能接受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基础知识,把对语言的学习下放到初中是完全可行的,因此,我们自治区已有很多初中生开始参赛,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的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辅导的起步越早,选手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竞赛水平。

3、用"任务驱动"、"自我培训"、"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传授培训内容

信息学竞赛培训具有人说少、规模小、课堂教学灵活、学生水平层次多的特点,因此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利用率成为一个难题。其中"任务驱动方式"特别适合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培养,方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自己講解对某一知识点或问题的看法和体会,可以更深入的对算法等问题进行多样化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的教学模式。它使培训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小组学习中应注意一些问题,如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教师应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引导作用。

五、提高辅导教师的专业素养

常听同事说:要给学生半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深入浅出的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教师必须具备深厚地专业知识和业务处理能力。这种处理能力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教师深厚而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于深厚而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主要依靠教师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来形成。教师应该抓住每一次与信息学奥赛相关的学习机会。可以走出去和全国各地的同仁们交流心得体会。除了外出学习交流外,个人认为另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是:编写程序。信息学奥赛的核心内容便是程序的编写。教师如果能在这方面下苦功夫,持之以恒,往往能够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以上是我近几年来在组织、参加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还很肤浅。罗马城并非一日建成,冰封千里非一朝之功,这其中凝聚着师生大量的心血,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佳绩。今后我们将脚踏实地、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力争在以后的比赛中取的更好的成绩。

1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八法 篇十二

1. 结合实际调整教学顺序

一般传统学科强调打好基础,课程的章节编排有其严密的逻辑关系,不宜调整其教学顺序。但信息课则重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可以“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因为对广大小学生来说,计算机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所以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而应合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一个没有电脑基础的学生,可以先教他们如何上网,如何使用鼠标、键盘,如何浏览网站,如何存盘,如何复制文件,等他们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教他们Windows等较深、较难掌握的内容。

2. 目标的典型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属于“累积型”或“记忆型”,而信息技术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宜采用传统学科的逐条列出的方法,而应把教学目标结合到教师设计的任务中去,当学生掌握了某种操作技巧,我们的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

3. 组织协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所谓“协作学习”,就是指组织若干名学生或若干学习小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任务,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我们上信息技术课时,同样要教导学生与他人合作,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因为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互助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这点上,我们要通过对学生的上机指导和分组练习来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加深。

如教学:《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时,我先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上机试验,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互相交流,亲自动手试验各种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既促进同学间进行学习交流,又促使学生课后自学课外知识。

4. 因材施教,化繁为简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把有限的时间,尽量让学生在学会新知识的基础上,自由动手操作练习。同时又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PPT、配上设计成新颖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把教材中的内容,有针对性进行适当筛选,让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化繁为简。

5. 精讲多练,巩固操作

熟能生巧。多练习、多操作,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我在讲word编辑软件时,先展示事先做好的范例文档,让学生感受word软件的强大功能,再把几种文字编辑软件的功能进行对比,使学生对word字处理软件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学玩结合。接下来,我又趁热打铁,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操作慢的主要原因。进入指法综合练习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自我挑战。课堂学习氛围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比较浓厚。

6. 合理利用网络的优势,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现在这个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教学平台或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网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教师通过网上专题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了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富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比如在信息技术课上,可以尝试着引入留言板、聊天室等网上交互方式,这样可以让同学和老师之间可以较为自由地相互交流,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7. 整合学科,全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8. 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切忘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1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三

刚开学时,我虽然是计算机专业的,但是对于如何教授计算机还是处于探索期。首先我把课本通读一遍,根据课本内容的难易程度,做好教学计划,然后把课本中的练习自己先做一边,看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从而有利于向学生解除疑惑。在教完课程后,我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最后加以评价,他们在完成这些任务的时候促进了他们团队之间的合作,同时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

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所以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绘画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在剩余的时间内画出自己的作品,他们发挥想象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而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电子报刊的过程中,我会把纸质报刊和电子报刊加以比较,学生们会更容易理解和区别电子报刊,对于学习word也不会觉得太困难。通过学习的内容,他们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电子报刊,对自己的努力加以肯定。

在打印方面,可能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不太熟练各个机器的操作,所以有些手忙脚乱。不过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老师们的积极配合下,我已经能够熟练操作打印机和复印机,而新机器的更换,更促进了我工作的进度,能够有序的完成各方面的工作。

14.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总结 篇十四

汶上县实验小学 张丹丹

2014年12月11日—17日,各县市区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和小学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参加了会议,我也有幸参加。会上,我们听取了张玉丽、王春光和董计霞三位老师的视频说课,这三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我受益匪浅;听取了青州一中王爱胜老师的专家报告。邹城市杏花春小学张虹霞老师和兖州区新兖镇中心小学的耿燕老师分别作了《在键盘上敲出信息教学的华美乐章》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交流发言。最后,市教研室王宏老师作了总结,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工作进行了指导。我就这次教学研讨会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汇报。

12月11日共听了3节视频说课和两位教师的交流发言。视频说课是教师根据其省市优质课的视频,说其备课、试讲、磨课等的过程。第一节,兖州区新兖镇中心小学张玉丽老师的《画正多边形》,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内容。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探索新知,获得本节课知识。我们都知道程序设计语言是按照一定规则设计的高级计算机语言,学生初接触时会感到不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命令意义,会使用即可。在小组评价环节,张老师制作的小组评价量表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各小组的成绩在任何阶段都一目了然,使学生有了竞争意识,提高了本节课的课堂效率。第二节,济宁市和平街小学王春光老师的《画几何图形》,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第二单元第7课内容。王老师首先从新旧教材的对比来实现课堂的创新,备课充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教学思路(算法—编程—验证)和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清晰明了,目标明确,如在导入环节:采用谈话导入法,师,同学们平时使用电脑最喜欢干什么?生,游戏,由此打开教师自制的“停车入库”游戏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玩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效果较好。用计算机程序语言“代替”自然语言,继而引入编程的概念,学生也较容易理解。第三节,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董计霞的《艺术字体扮漂亮》,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三单元第12课的内容。本节课董老师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主题,在学习艺术字的过程中向学生们渗透了雷锋精神,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堂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和讲解演示法,并通过逐步增加闯关游戏的任务难度,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完成闯关比拼,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较好。三位教师丰富精彩的视频说课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意识到与这些教师的差距,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向这些老师学习,首先课堂教学中要丰富自己的语言,其次教育机智有待提高,关注细节不够,在教学中要注意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教师交流发言部分,首先是兖州区新兖镇中心小学耿燕老师作的题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发言。耿老师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具体课题讲解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其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娴熟的示范,富有成效的小组合作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需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兴趣,时常更新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兴趣。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课堂有效,使新课程改革渗透在教学中!同时,耿老师也提出了她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一是为学生放开网络的问题不好控制,二是如何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有效的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其次是邹城市杏花村小学张虹霞作的题为《在键盘上敲出信息教学的华美乐章》的交流发言。张老师从教师业务成长的角度讲述了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一要明确责任,稳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要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要潜心研究,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三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四要且教且思,在反思中提升专业成长。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学习张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多读书多研究多关注学生多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12月12日,听取了青州一中王爱胜老师的专家报告。作为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的执行主编,王老师分析了2013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立意和独特性、教材栏目的设定意图。新版教材的创新点在于其以信息需求为内容核心,以技术认知应用单元为模块,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实际应用为基准;教材栏目设定新颖:①新发现:为范例教学,原则上不讲,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②去探索:为教学重点部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③一点通:为解答疑难或点拨关键操作环节;④加油站:提供操作技巧,为技术提高插上飞的翅膀,此环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⑤知识卡:既能学科学、文化,也可学到相关的英语。王老师对教材的讲解让我对新版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彻,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教材,设计分层教学,让大多数学生学会基本操作,使有余力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宏老师从信息技术教学常规、教学评价和课题研究方面进行讲解,并在最后对这次研讨会做了总结。课堂教学设计:导课,内容要与教学内容高度关联,时间不超过三分钟;调控课堂的手段,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言的停顿以及肢体语言并用,关键是教师上课要有激情,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应有高潮;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点由易到难,不同的知识点、操作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要注意此环节不是只有教师讲,要积极地去启发和引导学生,防止填鸭式教学;学生操作演示安排及在操作演示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分具体情况,一般可有这三步组成:作者制作意图、学生对该作品的认识和教师的点拨;白板(黑板)、大屏幕和网络教室的使用问题等等。关于课题研究:首先课题研究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课改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研究的义务。王老师对课堂设计和评价的讲解使我明确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课题研究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15.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五

1.科学使用教材, 让学生初步形成对信息的感受力

人只有接触信息, 才能对信息产生感受。教材是一个信息载体, 存放了许多知识信息。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 独立到教材中检索、识别、收集、处理信息、感受信息。比如教学“去除杂音”的这部分内容, 让学生根据“去除杂音”的字面意义, 在教材目录有关声音的课题中筛选出《编辑声音》, 在《编辑声音》一课中再定位到“截取声音”这一标题, 然后自学有关内容。在这接触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掌握了迅速地从教材中收集信息的方法, 而且开始对信息产生一定感受, 初步形成了对信息的感受力。

2.拓宽信息渠道, 逐步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感受力

教材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信息渠道, 但是单单从教材中收集信息, 信息量远远达不到教学的需求, 且信息的表现形式单一, 不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要不断增加学生的信息渠道, 让他们在信息海洋中感悟信息。①到软件中收集信息, 软件本身提供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软件。比如根据Word的帮助可以查找、搜索到Word的相关操作方法。②到同学中收集信息。在一个班里, 同学之间有相同知识基础、心理和生理特征、年龄特点。他们的言语、作品、操作方法都容易被其他同学理解、接受, 因此教学中组织学生交流思想、展示作品、演示操作, 从中获取有用信息。③到校园里收集信息。校园里有许多信息载体, 如学校的宣传栏、标语、网站、图书馆 (室) 等, 要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如教学Word操作时, 让学生到图书馆学习WPS软件, 指导他们分别尝试用传统的分类检索法和图书管理系统来查找资料, 从中感受信息技术的优越。④到社会上收集信息。信息的产生、传播都离不开社会。如在“我爱家乡”主题活动中, 根据家乡的历史、自然环境、资源、人文风情等方面分成几个小组, 让他们向家长询问、走访有关人物、拍摄照片、上网搜索资料, 在现实世界中感受信息。

二、对信息注意力的培养

1.科学确定目标, 促使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合理安排信息活动的目标、任务, 有利于学生保持对信息的注意。目标、任务过分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注意, 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只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 才能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持久注意。必要时可将任务具体化, 把一般任务变为特殊的, 把整个任务分解为部分, 能提高注意效果。比如Power Point教学中, 要制作一个介绍世博会的幻灯片, 分解成制作介绍世博的封面, 介绍世博的目录, 介绍场馆, 为目录设置链接等, 一步一步地给学生新的目标、新的刺激, 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2.充分认识信息技术, 促使学生自觉地保持对信息的注意

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才能将学习的目标、任务转化成自身的需求, 才能激发学生自觉保持对信息的注意。如教学《申请电子邮箱》一课时, 申请电子邮箱前要着重介绍电子邮箱的作用, 这能唤起学生的注意, 尽管填写注册信息枯燥无味, 填写的信息较多, 费时较长, 但是学生为了完成申请, 为了达到收发邮件的目的, 他们能保持对填写的每一个信息的注意。

3.加强意志锻炼, 养成保持持久注意力的良好品质

小学生意志薄弱, 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分散注意力, 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意志锻炼。首先, 应要求遵守纪律, 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信息上。如电子邮箱的使用过程中, 网页会出现许多广告、游戏等干扰信息, 因此在活动前明确要求学生, 让学生注意避开这些干扰。其次, 培养学生“闹中求静”的本领, 主动抵制干扰。在学生使用的计算机中要有意安装一些游戏、电影、小说等有趣的东西, 有意安排上网完成的任务, 让他们在布满干扰的环境中学习、活动, 达到意志坚定、注意持久的目的。

三、对信息价值判断力和洞察力的培养

1.充分准备, 提高对信息价值判断的准确率

要准确判断信息的价值, 就要学习相关知识, 了解相关概念。如教学《文件管理》时, 先要让学生认识文件名的各个组成部分、认识文件的扩展名、了解文件的图标等。在文件管理时, 能根据文件的扩展名或图标准确判断文件的类型, 准确分类。如在“迎世博、讲文明、争贡献”活动中, 要制作宣传世博的PPT, 首先要了解2010上海世博会, 确定自己宣传的中心、主要内容。在网上搜索“上海世博”这一关键词, 可以找到上千万条相关结果, 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部收集, 只有确定自己宣传的中心、主要内容时, 才能选取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

2.参加实践, 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力、洞察力

实践活动中的分析和综合, 抽象和概括、比较, 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判断, 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判断力和洞察力的有效途径。如在制作宣传的世博PPT封面时, 如何根据背景设置标题的字体、位置、动画方案等, 让学生自己尝试、比较, 选取最佳搭配方式, 使标题醒目但又不刺眼, 吸引眼球但又得体。学生经过反复尝试、比较, 他们的判断能力得到提高, 在后期的制作中一看到背景图片马上就能较好地设置标题, 使他们在这方面具有了一定的洞察能力。

3.学会评价, 提高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洞察力

上一篇:寝室搬迁方案下一篇:电流和电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