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2024-07-18

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共8篇)

1.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篇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编辑:admin 时间:2007-12-27 11:06:0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区域发展长期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无论是从机会还是结果看,各地区人民在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新论断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构建和谐的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标志着我国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到协调发展与共享发展的新阶段。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区域协调共享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落实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包括了分布于960万平方公里广袤国土上的全体人民。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广大的内地,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活跃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区域经济发展为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域之间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产业结构类同,无序竞争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据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5年,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分别比上年扩大了462元和545元。同时,各地区内部的“城乡收入差”比上年扩大500元以上;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扩大这种不协调的区域发展状况不仅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而且,还成为诱发或强化区域之间利益矛盾、妨碍社会和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合理的解决,与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在这方面,拉美国家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在上个世纪,部分拉美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忽视了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社会各阶层之间、各区域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发展成果被少数人、少数地区所占有,结果成为引发经济增长下滑甚至低迷,社会动荡的重要根源。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既要求各个区域处理好内部的各种发展关系,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统筹好内部的城乡发展,同时也要求协调好区域之间的发展关系,做好统筹区域发展,为本区域和其他区域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做出积极贡献,实现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以推进区域协调共享发展为导向,更新区域发展理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所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和践行的新理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作为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在区域发展中,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所提出的一条经济发展方针,目的是要控制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共享发展成果是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新思想。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要“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增大全国经济总体实力,共同做大发展成果这块“大蛋糕”的有效途径,因此,也是解决区域之间发展成果共享失衡,实现区域之间利益合理分配的重要手段。反过来,实现区域之间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可以有效调动全国各区域所有人民的发展积极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发展中区域、欠发达区域人民的发展热情,这又为各个区域在利益合理分配的前提下自觉地抑制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摒弃狭隘的区域利益观,积极、理性地相互开放,开展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够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在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差异扩大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充分认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辩证关系,积极践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个新理念,对于正确指导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以创新区域发展制度和政策为手段,实现区域协调共享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求区域发展在制度和政策上进行创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各区域之间没有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各区域发展条件、发展基础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政策、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要求,进行区域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创新。那么,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创新?如何形成区域之间统筹兼顾的共建共享利益协调机制?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一是要靠科学的区域发展战略,“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二是要靠科学的区域规划,要“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三是要靠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区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各区域的发展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同时,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四是要靠科学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除此之外,必须改革和创新我国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特别是人口跨区域流动的管理制度及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通过合理的要素跨区域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合理的人口跨区域流动实现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四、立足长远,构建区域协调共享发展机制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规律,区域之间发展效率和效果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客观存在。这意味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必定是我们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完成的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机制,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2.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篇二

关键词:扶贫,农村,农民,经济,城市

如期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是打赢“决胜阶段”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我们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实践,充分认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农村扶贫工作方式,促进城乡共享改革成果。

1 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我曾参与开展“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开发工作,帮扶卓资县大榆树乡阳坡子行政村,兼任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阳坡子行政村下设6个自然村,距县政府所在地16公里,共有343户1127人。阳坡子村有耕地4045亩,其中灌溉面积3000亩,退耕还林面积2351亩,牲畜存栏数1533头,农户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业。根据2016年的最新统计,全村目前共有贫困户31户87人。扶贫工作开展两年来,阳坡子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不足2600元,增加到2015年底的3880元。基于两年来对口帮扶阳坡子村的工作实践,该村的致贫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这些原因在广大中西部地区或许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1.1 发展基础薄弱

从基础设施上看,基础设施老化、生产设施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持续发展困难较大。另一方面,教育、医疗、文化、通讯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足,导致农畜产品卖难买难、就医就学成本较大。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贫困户中有10%左右是老弱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

1.2 思想保守,发展意愿不强

有的贫困户虽然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但缺乏必要的资金和合适的合作伙伴。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致富办法不多,家庭生产经营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1.3 金融扶贫力度不强

银行在乡村的营业网点少,业务人员走村入户、信息采集等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农户居住分散、管理半径大。另一方面,由于贫困户缺乏还款能力,又无法提供必要的担保,导致贷款授信进度跟不上贷款需求。

1.4 返贫现象突出

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已经脱贫的农民,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此外,部分脱贫人口受人口素质、信息不畅等方面的影响,对农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研判,种植经济作物比较盲目,扩大生产经营适得其反。

1.5 集体经济薄弱

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这导致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培养广大农民的集体主义精神。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还有7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在于以前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偏重于发展城市,“城乡一体化”并没有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加剧了广大中西部农村地区的整体贫困。虽然我们的制度设计一直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先富带动后富”,但是面对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GDP和就业、城市极速繁荣带来的聚集效应和消费市场、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等,使我们有些地区在制度执行层面并未完全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三农”在较长时间内并未以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来,从而导致“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与“三城”(城市工商业、城镇、城市市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大量优质人力资源、资本等要素从农村单向流往城市,“三农”与“三城”剪刀差长期存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除了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方面的因素以外,农村贫困地区的意识形态现状也令人堪忧。“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农村地区的“农民意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非常不利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而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经济发展模式。

2 农村贫困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

首先,直接威胁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创新驱动缺乏坚实基础,还会衍生出高犯罪率、高失业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其次,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不仅导致“三农”处于弱势,而且还容易拉大广大农民与市民之间在经济、政治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差距,甚至导致“隔阂”,这些都是不稳定的温床。

再次,直接威胁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必须要实现、也是能够实现的目标,如果不能妥善解决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那么就会威胁到目标的实现。

3 对策及建议

3.1 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是个经济问题,其实也是个发展思路问题:究竟是走“粗放型”发展老路还是走“集约化、创新型”发展新路;究竟是想让一部分人享受改革红利还是想让全民共享改革成果,等等。有了好的思路和政策,还需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继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刻认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党和国家已经制定出台的各种扶贫政策。

3.2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这是实现农村长期稳定、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可以在发展农业合作社方面精准发力,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村民小组(自然村)层面成立小型农业合作社,待时机成熟后,多个“小社”再联合起来成立“中社”,有了经验以后还可成立“大社”。农业合作社应该由农民独立经营和管理,村级“两委”班子在其中应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要难点在于部分农民的观望态度以及资金的缺乏。打消农民的各种顾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选派第一书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党员干部应主动承担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任,先从“小社”做起,争取两三年出成果,再适度推广,农民们看到了利益、得到了实惠就会参与到发展集体经济的行动中来。资金方面,除了依靠传统信贷支持、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以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探索利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方式,筹集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流转力度,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筹集必要的启动资金。

3.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公路建设”和“网路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应继续提高村级公路质量,扩大城乡公交车的营运范围和通勤次数,平抑票价。实现4G网络、无线网络在农村全覆盖,将城乡共同纳入“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之中,落实“提速降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互联网+”。通过重点加强公路和网路建设,能够大大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鸿沟。

3.4 保护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越是在贫困落后地区,越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吸取的深刻教训。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要坚决杜绝污染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充分发挥农民、市场主体、县乡政府的积极性加大荒山的植被覆盖率、促进综合开发利用,合理、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加强基层环保执法力度,持续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环保教育力度,优化基层政绩考核方式。

3.5 促进城乡双向互动

以前城乡之间的互动主要是单向的: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务工、农业创造的价值流向城市、农村的优秀人才外流等,这些造成了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村“空心化”、“贫困化”、“高龄化”,有的地区还形成了恶性循环。促进城乡双向互动,关键在于实现城乡之间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目前最为关键的就是在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前提下,促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的市场化进程,这对促进城乡双向互动、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具有决定性意义。在经济平等的基础上,才会更好地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交互、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改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抑制市场本身的缺陷,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

3.6 处理好“三农”与“三城”之间的关系

发展经济过程中,既不能通过损害“三农”利益的方式来发展“三城”,也不能通过损害“三城”利益的方式来发展“三农”,实践证明,这种“拆了西墙补东墙”的片面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三农”与“三城”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持续发展,通过持续发展推动城乡共富。

3.7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师资落后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其实是导致“三农”整体落后的多种因素相互累积的结果。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文化状况联系十分紧密,如果能够做到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文化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互动进一步频密、自然环境进一步优化,那么就会有效带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尽管如此,我们也应特别重视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加大对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比如:继续做好农村贫困户、低保户家庭子女的教育支持力度。在企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招聘、公益性岗位招聘等就业方面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给予适当照顾。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农村生源的学生积极回乡支教、创业等等。

3.8 注重利益、制度、价值“三驱”并举

“利益驱动”主要指经济方面,它是一个基础要素。革命战争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和平赎买政策”等等,都充分利用了“利益驱动”。一般而言,在“新制度”、“新常态”还不够稳固的情况下,如果缺少利益驱动,那么改革举措就会因缺乏实质群众基础而失败。“制度驱动”有别于“政策驱动”,利用科学、稳定的制度驱动能够促进扶贫工作有效推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价值驱动”作为最高层次的驱动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做好利益、制度驱动的根本保障,它主要是一个“意识形态”范畴和哲学范畴。三种“驱动”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目前的扶贫开发工作我们应加大利益驱动和制度驱动力度,这是在现阶段比较务实的做法。我们还应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善于不断融入群众的实践,并推动和反作用于群众的实践。

值得强调的是,鉴于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应立足“三农”实际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使农民无后顾之忧,这是一个十分迫切、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应继续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守正笃实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气概,用“严”、“实”精神把这项工作做好,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扶贫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程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发展模式探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

[2]徐鲲,李琳.新阶段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困境与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14(01).

[3]周凯.反贫困立法视角下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5.

3.让全体人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篇三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和决定性因素。正如马克思所强调的“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并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篇章。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由农民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这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实践。就是尊重人民。尊重人民,既要尊重他们所特有的智慧、所进行的创新、所发挥的作用,也要尊重他们的利益需求和发展需要。人民作为实践的主体、创造的主体,理应成为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主体。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最终反映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上。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丰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保障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才能永葆先进性,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人的发展是发展的本质所在。这里所说的人,既指个体。也指整体。科学发展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鲜明的理论立场和政治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重要的治党治国的基本理念:不是一般的人文关怀,而是事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的根本原则。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将以人为本渗透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过程之中,在发展目的上,始终不渝地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依靠力量上,毫不含糊地把人民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努力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在发展成果上,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没有全体人民的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没有各阶层之间利益的合理调整和良性互动,没有社会大家庭的和睦相处。就不可能达到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不恰当的收入分配结构和畸形的消费结构,导致两极分化,最终陷入“拉美陷阱”,甚至出现社会动荡,教训极其深刻。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指出,应当“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只有让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尊严、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满足,让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发展条件得到保证。让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准和发展能力得到提升,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先富到共富再到共享,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由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实现共享目标仍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为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进而实现同富同福。

大力推进经济建设。让全体人民占有更雄厚的物质财富。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最终决定作用,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列宁说过:“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所面临的任务,不是自己与自己比有了多大的进步,而是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至赶上发达国家。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至关重要,至为紧迫。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重点,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迅速积累物质财富,做大可供分配的“蛋糕”,为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力推进政治建设,让全体人民拥有更广泛的民主权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民主有了更高的期待。党的十七大紧扣时代脉搏,体现人民意愿,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毛泽东同志认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让全体人民具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不仅能推动人民文化生活的进步,更能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素质,铸就时代风尚。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尽管文化是“软力量”,但是它能通过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能力、协调各种关系、铲除陈旧观念,使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武装头脑。大力建设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提高全体人民的文明素养。推进文化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打造精品力作,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大力推进社会建设,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公平的利益分配。如果说过去比较注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则应当更加强调先富与共富并重;如果说过去比较注重效率优先,现在则应当更加强调效率与公平并重;如果说过去比较注重生产和积累财富,现在则应当更加强调生产财富与共享财富并重。强调共享,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体现人道主义的道德风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要鼓励创业。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增加人民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鼓励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和提高保障能力为重点。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努力实现保障对象的全员覆盖。完善以农民养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并轨。积极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服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认真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让全体人民拥有更优美的生活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我国人均资源水平较低。当前又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有序、适度、节约、高效地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断美化生活环境。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行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防治各类污染,推动防污治污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管理,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最终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的目标,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4.沐浴文明新风共享文明成果 篇四

沐浴文明新风共享文明成果

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40多年来,几代公安公路人薪火相传,团结务实,克难奋进,锐意创新,公路事业发展迅猛。全县公路达到了县乡公路路面黑色化、国省道路面高级化的标准;公路养护工作基本实行了机械化作业,干支、干线好路率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公路绿化率达到97%以上;路政管理网络健全,路产路权得到了有效维护,超限运输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行业改革取得了整体突破,实行了以”身份置换”和“资产置换”为核心的事企分离、管养分开,费收转岗安置工作全面落实。

齐心协力谋创建,众手浇开文明花。近两年里,我局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以“治理商业贿赂”、“学创建树”等活动为契机,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创建好班子、文明单位相结合;与开展“做学习型职工、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相结合;与以“八力”为核心内容的“公路能力建设”活动相结合,不断丰富创建内涵,不断提升文明行业创建水平,努力构建诚信和谐公路,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自1999年以来,XXX公路管理局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并多次被省市XXX评为先进单位,2005~2006年、2007~2008年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08~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5.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篇五

1.财政投入改善民生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表示,政府重视民生改善,从稳定增长、扩大就业、完善社保等多方面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一方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另一方面采取多项措施缓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

2.政策信号清晰可见保障基本促进公平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1、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什么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其他原因: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④坚持改革开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 ⑤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⑥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2、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什么原则?

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3、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有哪些?

答:示例: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就业难、上学难、物价上涨、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环境污染、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入差距过大等。

4、上述问题,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主要矛盾是什么?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由:从总体上看: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现阶段社会的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为什么?

答: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因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6、党和国家注重民生问题,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所学的哪些观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和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③党和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等

7、党和国家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请

你阐述这段话所包含的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

做大: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分好: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④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举例说明我国正在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1)完善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分配(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鼓励自主创业

(3)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文化方面的问题

(5)重视三农问题,减免农业税,(6)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等;

9、“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平、更加和谐”,我们国家应采取哪些有力措施?答:①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幸福);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公平)。

②政治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尊严);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公正)。

③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生态方面: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社会方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医疗、住房、教育等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链接: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1.如何解决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答:①企业和经营者: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遵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依法经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质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

②消费者:增强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适当合理消费;

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如商品、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并且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③政府: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鼓励民众举报违法行为;

2.当侵权行为发生时,消费者的维权途径?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6.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篇六

让职工共享铁路发展成果

作为刚刚组建的新段,阜新房产段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边是呼声强、热情高的实际,一边是基础薄、人才少的现实问题。可谓一般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原则;坚持制度约束和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原则,用4个月时间全力打造企业文化建设,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深入学习,高度重视,在低起点起步,高标准推进上达成共识

由于段刚刚组建,加之多年来房产系统归属的不确定性,职工生产生活设施相对陈旧、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比较薄弱。我们在建段之初的调研走访中发现,广大干部职工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五小”建设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高度期待。段职代会上,广大职工代表也对段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路局、路局党委苏家屯站“建站育人、凝心聚力”现场会后,我段、段党委越发感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也是一个企业拥有感召力、战斗力、凝聚力的力量源泉。因此,必须要度重视,集

思广益、群策群力,克服困难,建一处就要成型一处,高标准、大力度推进。

二、调查摸底,反复论证,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上与路局、路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从2012年2月起,我段开始着手,启动企业文化建设。段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部分负责人集中学习了路局党委张书记在苏家屯站“建站育人、凝心聚力”现场会上的讲话,分别就分管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意见建议汇总后,在广泛征求职工代表意见的基础上,我段组成三个调研组,从文化建设、“五小”建设、品牌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论证,形成初步方案后,再一次上段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以推进“两个阵地”、强化“五小建设”、打造“十大亮点”为核心内容的段《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上报路局党委后,受到了路局党委的好评。路局、路局党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下发后,我段党委对既有“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和完善,段长多次做出批示,要求按照路局七大文化要求,把段的企业文化建设做到有落实、有效果、有成绩,职工有实惠。段党委以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段《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三、分步实施,齐抓共管,在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共建共享上保持高度统一

段党委、段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有计划、有重点

推进实施。让干部职工看得见、摸得着,普遍认同、自觉实践,不断增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段党委每月例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集中点评,段每周交班会对于有关项点进行督办,段一季度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形成了以总工程师谢刚抓基础建设、工会主席抓“五小”建设,党委副书记抓精神文明建设,各主管副职抓管内车间亮点工程的齐抓共管格局。

在路局党委、路局、路局工会的大力支持倾斜下,在各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段企业文化建设正蓬勃发展。“五小”建设基础设施正在完善、上马,企业精神、段各种标识正在完善,文体活动正在有序开展,《阜房之声》内刊、段务公开以及宣传工作正在同步进行……多年悬而未解的洗澡难、吃饭难、活动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彰武地区水质问题,骆驼营地区的水质问题得到了彻底改善。

7.挖掘教育资源共享家园互动成果 篇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 而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结合《指南》精神, 和家长们共同了解3—6岁儿童身心发展状况学习与发展特点, 正确理解3—6岁儿童的“学习”, 对幼儿的发展怀有合理的期望。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核心, 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 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 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更新观念, 成为角色转换的领引者

第一, 新时期我们努力遵循《指南》精神, 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作中教师要做到真正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度重视, 坚决抓好落实。建立健全班级的家长工作制度, 每学期制订家长工作计划, 学期末将家长工作作为总结、评价、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 真正使家长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第二, 把家长和教师作为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来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儿的问题上, 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 同心同德完成育儿的使命。

第三, 在家园沟通问题上, 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 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 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 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 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 对家长产生的急躁情绪及冲动行为要冷静思考, 学会体谅。只要态度诚恳, 方法得当, 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拥护、支持。

二、交流互助, 成为家园合作的参与者

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 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配合, 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庭与幼儿园同是培育幼儿的重要环境, 家长与教师都是教育孩子的主体, 是合作伙伴的关系, 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环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这就要求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心从“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

1.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 实现家园沟通, 达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条件

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 配合幼儿园教育, 我们做到了“四公布”:开学初公布学期幼儿培养目标;在家长园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标;每周公布一周活动安排;在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 首先把主题教学的计划和网络图醒目地展示在主题墙壁上, 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进行关注, 并在公布栏中增设了“请您配合”一项, 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

2. 开展平等对话、交流, 是增进家园了解、促进沟通的有效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 家园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各种不协调, 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 我园改进了家长会方式, 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模式变为畅所欲言的面对面交流, 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 让大家在平等对话中产生共鸣, 从而消除隔膜, 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例如, 有家长把开学初新生的哭闹现象及每班三位教师照料不过来的现实问题提了出来。老师们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请家长们送孩子入园后即全部回避, 新生哭闹一会儿自己会停止。这是我们长期工作总结出的经验。而部分家长则提出, 是否可以在刚入园的第一周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照料幼儿, 以半天接送的形式逐渐延长时间, 然后在第二周脱离家长, 像断奶一样慢慢让孩子适应。这样一则消除孩子的陌生感, 二则也多些人手照顾, 教师也不至于手忙脚乱。此点子一出, 马上得到了教师和家长们的响应, 这就是平等对话的魅力所在。

3. 创新沟通方式, 畅通家园联系, 保持家园互信

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 最常用的是QQ、微信、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及家长约谈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我园开通了“智慧幼儿园App”网络平台, 让家长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幼儿园及班级的动态。通过这一方式, 既解决了家长因工作繁忙, 不能及时在园里和老师详细交流的矛盾, 也提高了家园合作的有效性和教师的工作效率。推进了家园沟通互动, 增进了家园的有效共育。

同时我们还认为, 只要是有效的沟通, 即便是在常规方式上的一点小小变化, 也是创新。例如, 在“幼儿档案”“家园联系册”“群相册”里, 我们将幼儿在园的生活点滴用书面及照片的形式反馈给家长, 让家长与孩子一起交流参加活动的感受, 请家长将交谈内容记录在幼儿档案里。这样做不仅使家长及时了解了孩子在园情况, 而且把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中, 提高了教育效果。

4. 有针对性地举办家长讲座, 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引领家长,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先后面向全园家长举办《家长们, 你们准备好了吗?》幼小衔接工作;《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家长讲座, 为家长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家教指导, 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家长, 以《做智慧父母教出幸福的孩子》的讲座中, 幼儿园和家长们一起分享了“多彩的幼儿园”活动剪影,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 让家长们了解了幼儿园的课程理念, 通过观看各个年龄段幼儿开展的区域活动幻灯片, 让家长们感知了区域活动的真正意义。引领家长懂得父母给予孩子的, 不应只是衣食无忧, 更应该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和一双强健的臂膀, 学会取舍, 学会做智慧的父母, 孩子才能有更多的幸福。

三、活动互动, 成为家园活动的影响者

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南, 有对教师在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正确的角色定位, 有对新时期幼儿园家长工作目的、任务的正确认识, 我们做好家长工作就有了充分的信心。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还必须针对实际问题, 深入研究工作策略, 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思路, 确保幼儿园家长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总之, 我们呼唤的是不拘形式、有创新的沟通方式。于是, 我们用多种形式的家园亲子活动, 让家长真正地走进幼儿园、走近幼儿……

1. 开展《三羊开泰闹元宵》活动周亲子活动

老师们以班级为单位对家长进行了海报宣传, 让家长及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内容, 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请家长和幼儿利用休息时间自制环保灯, 然后将亲子共制环保花灯展示在幼儿园的大厅中, 教师利用上下午的教学活动和游戏时间开展了学儿歌、猜灯谜、踩高跷、制作彩灯、舞龙、扭秧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 使幼儿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在元宵节当日, 举办了“师幼家园互动欢庆元宵佳节”的亲子活动, 家长们在观看幼儿这一周的活动展示之后, 和孩子来到我们的花灯会展, 一同观赏着自己和孩子们共同制作的花灯, 一起猜花灯上的灯谜, 家长们感叹着孩子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感悟到家园互动给幼儿成长带来的快乐, 真可谓其乐融融。

2. 开展《放飞梦想》——庆“六一”传统文化教育童话剧展演

幼儿的知识经验很大一部分源于其生长的生活教育环境, 陈鹤琴老先生认为:“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因此, 合理开发与利用节日的教育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利用我们的园本课程——礼仪教育学习内容, 结合幼儿生活教材, 如《森林的故事》《学习小花鸭》《小熊请客》等童话剧, 邀请家长合作, 以角色表演的形式和孩子们共同完成剧本、完成道具服装的制作, 充分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配合老师一起让幼儿在懵懂中感受文化的内涵, 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蕴含着的教育。

3.《我帮爷爷奶奶找童年》重阳节活动日

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 在重阳节当天, 幼儿园邀请了我们的爷爷奶奶们参加《我帮爷爷奶奶找童年》亲子游戏活动, 在活动中, 老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真正含义、让孩子们朗诵了学习过的礼仪儿歌《重阳节》、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奶奶节日的问候……每个班级通过不同的亲子游戏, 让老人和孩子们玩得“心花怒放”“笑逐颜开”“不亦乐乎”。这个活动, 让老人感想颇丰:有的老人流着泪说:谢谢幼儿园, 想到给我们老人过节, 我们太幸福了!

总之, 家长经常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能够进一步增进父母、孩子双方的相互了解;同时也能让幼儿体验到与家人共同活动的乐趣, 体会到亲人对自己成长的关爱, 从而密切亲子关系。

四、共同实施, 成为教学改革的合作者

幼儿园所有的活动都与家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园共育是我们的目标, 我园在实施新课程中把家长作为课程的建构者之一, 在新课程刚开始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把主题活动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通过家园联系窗的方式呈现在家长面前的时候, 并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 家长也不了解这些东西到底要来干什么, 只觉得老师好烦, 每天不是要这就是要那, 一开始还敷衍一下, 时间一长, 就索性不理你了, 有的更是当面对你说:“你们怎么什么都要, 不会自己准备……”面对此种情况, 我们及时与家长沟通, 从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新课程的特点及新课程的作用、意义等方面, 向他们作了详细的介绍。从此家长的观念开始转变, 观念一转变, 我们的工作就顺利开展起来了。家长们与孩子一起收集废旧物品;一起做实验, 观察, 记录;一起查书找资料;还有的家长给我们送来了碟片、书籍等, 在整个过程中, 我看到了“学习化社会”的影子, 看到了孩子的终身学习的希望。看到了我们的家长也从幼儿教育旁观者、监督者、被指导者的角色变成了现在幼儿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如:在中班主题教育《身边的树》活动中,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各种树木和树叶, 也为了增进亲子关系, 利用十一长假, 让家长与幼儿郊游过程中, 到大自然收集各种树叶, 并和大树照相留影, 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孩子们和家长通过这个活动, 不仅认识了许多树叶, 还学会了怎样保存树叶, 当孩子们把自己收集的树叶集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的时候, 感到无比自豪, 他们互相交流:“我的树叶是在关门山采集的”“我的树叶是在长白山采集的”……而家长们也通过这个活动深深地体会和认识到, 家长的参与不仅能增进亲子感情, 更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欲望。也更深刻地认识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最大的受益人是孩子。

同时, 幼儿园还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将家长请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 丰富孩子的知识。这样做, 不仅提高幼儿的兴趣, 更缩短了老师与家长、幼儿之间的距离。在每学期初, 我们就对家长的兴趣、特长、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家长的这些特点, 我们有意邀请某些家长到幼儿园当“老师”, 设计组织活动或给幼儿表演等。家长教育资源犹如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如请来当医生的妈妈讲解如何保护牙齿、请当警察的爸爸讲交通安全等。

在幼儿教育这个系统工作过程中, 家长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感到要衡量一所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高低, 家长工作是一把重要的尺子。在新的历史时期, 赢得一个家长就等于赢得一百个家长, 放弃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一百个家长。谁把家长工作做得扎实、到位, 谁就能占据幼儿教育的制高点, 从而获得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认同。今后我们将继续挖掘教育资源, 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 努力发挥家长的主动性, 密切家园关系, 共享家园互动成果。

摘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实现家园互动双赢, 帮助家长与孩子、家庭与教师、家庭与教育工作团体沟通, 使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孩子的发展, 从而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家长和教师提供相互支持的环境, 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形成教育共识与教育合力, 有效地提升家园共育水平, 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与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育合力,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传正.《学前教育》[M].台湾:妇幼家庭出版社, 2002.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汪道之.《关爱你的孩子——孩子心理实例分析与父母对策》[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1.

[4]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7.

8.一人精心理财全家共享成果 篇八

郭东——38岁,企业部门经理

汪莲——35岁,事业单位职工

女儿——5岁,幼儿园学生

模式特点——夫妻某一方完全主导家庭投资理财,另一方处于被动、依赖状态。能够充分发挥主导一方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另一方参与性过弱。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够碰到并嫁给郭东这样的男人。他是那种特别能让人放心的老公,家里事无巨细都由他一人搞定,我只要每个月拿到工资后交给他,需要花钱的时候跟他要就可以了。”谈起自己的“贤内助”,汪莲的脸上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好男人”一人掌管家中事

“好男人”郭东是上海一家外资企业的部门经理,今年38岁,税后月收入12000元;35岁的妻子汪莲任职于一家事业单位,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5岁的宝贝女儿在读幼儿园。家里的房貸2006年底已经全面还清,目前郭东一家每月的结余有万余元。年终奖金有2万元左右。

“说起当家,我的确算是小有经验了。自从2000年结婚后,家庭日常花销用度自然都是我来管,买房子搞装修也都是我来操持,连全家外出旅游订票、订路线也都是我一手操办,家里闲散资金的投资理财,当然也全都由我决策和执行。不说劳苦功高,总算把家里的经济状况弄得还算井井有条。”也许是习惯了在企业里指挥若定,郭东在家庭理财上也是悠然自得。

相比而言,妻子汪莲在家庭理财中明显处于依赖状态。除了照顾老公和女儿的日常生活起居和餐饮,她的“主要生活功课”就是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美容护肤品,如何辅导女儿并把女儿打扮得更漂亮,每周选择何地何种方式把女儿带出家门呼吸清新空气,但从不插手家中任何的投资行为。

一人理财全家得益

“我不是那种很激进的投资者,所以我的投资理财整体风格也是比较偏保守的。总体效果还可以,至少我老婆比较满意。”郭东说。

郭东夫妇持有一套房产,购于2000年,用于白住,位置在肇家浜路和天钥桥路附近,目前房产价值在150万元左右。郭东的家庭投资主要集中在股票和封闭式基金上。

“股票,我这几年主要选择大盘低价股。基金方面,之所以不买开放式基金而买封闭式基金,一个是看重后者的交易成本非常低,可以和股票一样低买高抛。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的买入价与其本身的净值之间存在一个折价率,相当于我个人折价买股票,我有两只封闭式基金都是在其折价率40%多的时候买入的,长期来看风险更低,获利空间也更大。而且,封闭式基金容易在二级市场找到一些无风险套利机会,尤其在股改进行阶段,这种机会就藏在封闭式基金里。”郭东说起投资头头是道。

“2006年证券市场欣欣向荣,我的股票资金账户也实现了翻番。从年初的30万元变到了年底的60多万元,真正兑现了一年100%的收益率。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婆的时候,她可开心了。当然,她也没忘记从我这个获利盘中‘抽头’,元旦过后我们一家三口就花了3万元又去香港走了一遭,主要也是老婆孩子喜欢去。”说起自己的投资获利给家人带来的好处,郭东觉得自己更有男子汉的气魄了。

除了依靠自己的投资为家庭资产增值、提高全家人的生活质量外,郭东也非常重视自己和家人的保障,认为在保险上的支出是十分必要的。他为自己和妻子都购买了定期寿险、意外险和普通医疗保险,在保险上的开支每年达到了1.5万元,这让他觉得全家有了一个“压箱底”的保障,尤其是能让老婆孩子全无后顾之忧。

“一人决策制”利弊都明显

“家里的钱全部由我一个人处理,没人来为了哪只股票到底该不该买和你吵,也没有人为了买哪辆汽车和你争执,所有的理财投资决策自由度都很高,操作起来会比较自信、顺心。基本上我还是比较享受这一点,老婆也比较喜欢依赖我的感觉。”郭东自我剖析道,“但话说回来,一个人又要工作,又要管理家中的大小事宜,有时候还是会觉得比较累。尤其是一个人精力较差的时候,我就有些动摇,不知道是否该让老婆也学着理理财,紧要的时候给我搭把手。”

给郭东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有一年他因公出差到美国一个星期,临走的时候他隐隐觉得自己有只股票未来几天可能会有行情。等到了美国,他一看走势果然有点意味,于是想到让妻子帮忙放掉一部分股票(美国与国内时间上刚好是日夜颠倒,他自己无力在半夜里起来处理国内的股票)。可惜又可恨的是,妻子从来没接触过这些玩意,不要说让她上网操作股票的买卖,就是让她打个电话到证券公司进行委托交易,一下子也没搞明白怎么操作。等郭东回到国内,已经错过了最好的那波行情。

“现在的家庭投资理财状况吧,是‘我一人荣则全家荣,一人亏则全家输’,今年大盘开始呈现宽幅震荡的局面,现在我的股票账面上有时候一天就亏掉一架答应给女儿买的进口钢琴了。目前环境下我心理还承受得住,就不知道今后如何。”郭东最后说道。

记者点评

从科学理财的角度来说,夫妻双方由于理财观念和掌握的理财知识不同,两人的理财水平肯定会有所差异。所以,不论男女,不论工资收入高低,谁擅长理财,谁就应成为家庭的“内当家”。在郭东和汪莲家庭中,郭东对于邮资理财的主观愿望更为强烈,投资经验也比较丰富一些,所以以郭东为家庭理财的主导一方,没有太大问题。

但没有太大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比如,我们可以看到汪莲对于家庭投资理财从主观上已经处于完全依赖丈夫的状态,对于家庭财富支配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如果女性只把自己的未来寄托于丈夫身上,平时只把精力用在穿衣打扮和美容上,却忽视了个人创造和积累财富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必然会“受制于人”。万一日后发生变故,生活质量就很可能大幅下滑。

更为重要的是,汪莲如果长期对家庭理财不闻不问,就容易和丈夫失去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话题,这对于夫妻生活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汪莲也能尝试去接触投资理财知识,一方面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丈夫提提意见、当个助手,另一方面也就更能体会到丈夫的辛苦,从而增进夫妻感情。

此外,夫妻某一方在家庭投资上完全主导,比较容易产生冲动、武断的投资决策,同时由于资金全部由一人独立操作,容易加剧家庭投资的风险度。

完全一人主导的夫妻理财模式,还比较容易使家庭的投资品种长期单一化,可能导致家庭资产配置不合理,且不利于家庭中短期理财目标的有机结合。作为个体而言,他的投资偏好在一定时期内会比较固定、单一,比如特别喜欢高风险的投资品种,或者特别中意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在另一方从不“干涉”的情况下,很容易积聚这方面的不利因子。

上一篇:证券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下一篇:网络的危害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