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2024-08-24

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14篇)

1.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篇一

课程与教学论网络考核方案(2016)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作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教育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程,于2003年春季学期首次开出,目前在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两个本科课程体系中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课程主学文字教材,经修订2005年第二版而形成的第三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三版)内容结构已有较大调整。

新版课程的基本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般理论基础(第一章);以课程开发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第二至六章);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第七至十章)。

本课程现有文字教材1种,原有基于文字教材的网络课程已于2007年启用,学习者可以参考学习。新版网络课程将同步本网络考核方案的实施试行,原有录像教材一套10学时;IP课件5学时;直播课堂1学时,网络教学辅导资料若干仍可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特色是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学科特点是综合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论”与“课程论”的一般原理,因而可作为师范类专业的综合必修课程,为教师教育专业所共用。该课程文字教材由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主持专家担任主编,注意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综合、简明、实用的特点。

二、网络考核说明

(一)网络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100%形成性考核方式,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形成性考核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即可获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网络考核成绩的评定原则上由教学班课任老师负责。国家开放大学有关方面为保证质量可以通过网络抽查监督评阅情况。国家开放大学本课程主持教师负责与教学单位有关人员联系、沟通和解决有关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网络考核的管理细则按照国家开放大学考试中心的统一规定执行。

(二)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

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共计为4次。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学生通过网络提交。每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以百分计,按实施方案的规定分配每次考核的分值,其中第1、2次形考任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第3、4次形考任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0%。学生每次考核成绩按上述权重折算后相加,即为该生本课程学习总成绩(百分制,60分为及格)。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时发布的考核题目要突出教学要求的重点,帮助学生自觉运用网络学习条件来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各级教学部门要重视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来加强对一线教学过程的督导、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三、网络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预习完成本课程文字教材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六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提交自主学习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学习计划中学到什么?

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自己的学习计划初稿,和经过讨论后吸收到的修改意见,并将两份材料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考核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30分)2.学习者对于自己运用现代远程手段学习本课程的条件分析。((30分)

3.学习者经过与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完善学习计划的意见和本阶段学习小结。(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上传的学习计划初稿和修改意见、本阶段学习小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发现自己学习本课程的优势条件,并能够与同学讨论交流学习的任务与条件,具有学好本课程的坚定信心。

(二)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绪论和第二至第六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二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网络小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组成网络学习小组,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考核题目:提出一项工作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提纲应包括: 1.自己曾经接触到该课程目标编制的相关实例。(30分)

2.个人对此课程目标方案设计的认识,提出可以提交小组进行讨论的要点。(3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包括说明讨论的情况,自己吸收到的观点,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等。(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地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正确分析实例,吸收同学的认识,总结说明基本的理论观点。

(三)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第七至第十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三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一份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报告(字数在1000-1500字),并通过小组讨论征集修改意见。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自己较熟悉并有兴趣作为教学过程改革尝试的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30分)2.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注明一些重要资料的来源。(30分)

3.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归纳小组讨论形成的意见,并提出可以进一步讨论的要点。(4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修改意见。

评分:教师重点考查学习者的工作过程,判断其选题是否可行并具有实用价值,考查所使用资料是否详实、科学和来源清楚,分析学习者在实践问题中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注意:防止出现抄袭,凡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四)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全部内容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五周的星期二。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八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总结课程学习体会,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认识角度,举例说明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表现的认识。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实例报告(约1000字),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30分)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10分)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60分)

以上考核方案,自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执行。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

2016年1月

2.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篇二

一、多元化生理学实验考核方案

生理学实验没有单独开课前, 生理学实验考核是生理学课程的一部分, 主要根据实验报告来评分, 同时还存在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 这样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以及教学效果, 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理学实验单独开课后, 实验成绩总分100分, 根据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实验考核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考试 (40%) , 设计性实验 (30%) , 实验报告 (20%) 和平时成绩 (10%) 四个部分。

(一) 实验操作考试

根据实验课开设的内容和实验室小组分组5-6人的情况, 教研室进行了整合, 设计考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机能学实验操作技术的掌握, 包括家兔的捉拿, 称重, 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固定;备皮, 分离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和气管;颈总动脉插管和联机操作;气管插管和联机操作;家兔输尿管分离和插管;总共五道题目, 并且根据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 制成考签, 由小组成员抽签选择。另外由小组来回答针对实验情况结合理论由指导教师提出的口试题目, 这样既提高了实验动物的利用效率, 又考核了学生对生理实验中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况。

(二) 设计性实验考核

设计性实验主要是由教研室确定内容和实验目标, 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 书写开题报告, 并且进行可行性分析答辩, 再由学生自己开始实验, 在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对实验资料、数据进行及时整理,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提出研究结论, 并依据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并进行实验后答辩。学生明确阐述自己的思路, 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 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区别, 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设计性实验的考核主要包括开题报告、可行性答辩和实验后答辩三大部分。

(三) 实验报告

主要从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两部分来评分, 考查学生对于实验相应理论部分的理解和掌握, 能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杜绝实验报告抄袭的现象。

(四) 平时成绩

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积极性以及在小组中的协作精神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来评分。

二、实施效果

实验考核方案于开学初公布给学生, 包括评分细节。这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更加积极主动地练习实验操作、规范操作、熟练操作, 甚至有的学生业余时间来实验室自主练习, 在期末的实验操作考试中, 所有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所抽到的操作考核题目。同时, 设计性实验中,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各小组积极地分工协作, 增加了团队协作精神, 并且积极思考和探索, 做出许多新的尝试, 得到了许多建设性的实验方案。在整个实验中, 以学生为主导, 分析和解决问题, 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后答辩中, 学生展示出了很精彩的设计性实验开展过程。此外, 加强了学生实验与理论的联系, 学生能够很好地分析实验结果, 阐述实验原理, 而且能够运用学过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小结

考试是一种教育管理手段, 对师生的教育理念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教育的内涵和质量[3]。教研室一直以来在对生理学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设计等多方面的考核结合, 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验结合, 同时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通过从实验考试、实验设计、实验报告等多方面构建多元化生理学实验考核方案,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习实验与理论的更好结合, 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表明, 多元化生理学实验考核方案,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提升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考核方法,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朱大年, 王庭槐.生理学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周俐等.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考核方法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 25 (5) :714-715.

3.植物生理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篇三

关键词:考核改革 植物生理学

中圖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024-01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理论于生产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我校生物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植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自2008年以来,我们除了对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外,同时,也对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将传统的理论考核改为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即总成绩=理论考核(50%)+实验考核(50%),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理论课考核

理论课成绩包括三个部分:平时表现、课程论文及答辩和期末考试,各部分成绩在理论课成绩中的比例为4∶2∶4。

1.1 平时表现

平时表现考核的内容包括:(1)遵守纪律的情况:是否有迟到、早退、缺席现象;(2)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3)课后作业:是否上交及完成质量;(4)查新汇报;为使学生及时了解植物生理学最新研究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每章结束后都要布置学生就该章内容进行查新,每次抽2~3个同学进行查新汇报,根据汇报情况打分。

1.2 课程论文及答辩

为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归纳资料的综合能力,在理论课考核中增加课程论文及答辩。课程论文答辩安排在学期最后几周进行,以5~6人为一组,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课程特点,选择论文题目,进行相关文献收集和综述,撰写论文并制作PPT,然后向全班同学答辩,最后由教师和学生评委根据其答辩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评分。同学们的选题比较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植物生理学所有的研究内容,课程论文答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课程的内容,系统、辩证地认识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打下基础。

1.3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衡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根据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试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和难易程度,包括名词解释、填空、判断、选择、简答和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内容覆盖面广,有代表性,客主观题比例适当,并且以实用性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为主。

2 实验课考核

过去对实验成绩的评定,以实验报告的优劣为唯一标准,过分强调实验报告的篇幅和整洁程度及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因而导致学生不注重实验操作,有时甚至出现不做实验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实验课考核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平时成绩+实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

2.1 平时成绩

实验课的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前预习回答问题(20%)、实验报告(40%)、平时的实验操作(40%)。

在第一次上实验课时,教师会把这一学期要开设的实验项目及安排告诉学生,并且每个实验项目都设计了一些相关问题,因此学生在预习时不仅要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还需要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鉴定试验中,为什么用丙酮提取叶绿体色素?叶绿体色素分离的原理是什么?研磨叶片时加入少量CaCO3的目的是什么?选择何种材料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效果较好?在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实验中,每组中加入的叶圆片数量对实验有何影响?加入甲烯蓝溶液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放置过程中为什么要摇动数次?放置时间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通过上课时的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帮助学生弄通弄精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操作方法及结果分析,其中结果与分析是实验报告评定的主要内容。在植物生理实验中,由于很多实验方法和手段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差,所以最终的实验结论不一定和我们的预期相符合。所以在评定实验报告时,不能单纯以其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标准,而应着重在其对结果的分析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科研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巡回检查,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

2.2 实验理论考试

实验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教师将考核的内容编成试题,由学生进行闭卷笔答。

2.3 实验操作考试

教师把本学期所做过的实验按其操作内容的不同细分成几个实验操作题目,学生通过抽签选择一个操作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实验可以分成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配制和使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植物组织水势两个项目,植株中硝态氮含量测定实验可分成标准曲线的绘制和植株中硝态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两个项目。

3 课程考核改革效果的评价

以上考核方式从2008年至今已连续进行了三年,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一致认为这种新的考核方式不再是“死记硬背”为主的考核方式,它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具体表现在:(1)课堂讨论和查新汇报, 促使学生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主动查阅资料,关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情况;(2)对平时实验操作的考核使得学生上实验课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提高了动手能力;(3)课程论文撰写引导学生积极地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不仅帮助他们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理解,融会贯通,而且提高了他们查阅资料、整理、归纳及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4)课程论文答辩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走上工作讲台及参加各种面试。

总之,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而且可以更全面、更公平、更客观地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是一种较理想的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 江月玲.植物生理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教学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2):6-9.

4.字体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方案范文 篇四

系 别:计算机科学系 课程名称:字体造型设计 适用对象:13级电脑艺术设计

学时:48(其中12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学分:2

一、开课目的:通过认真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而设字体造型设计课程。本课程是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必修课范畴。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基本字体设计、创意字体设计和POP字体以及POP海报设计的概念及法则,并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文字的发展的历史与过程,熟悉掌握艺术字体的绘写原则与表现方法,最终能独立创新设计出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字体,将之应用于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等设计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视觉传达范围的作用。

三、课程考试方案:

课程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100分

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及学习态度(50分)上课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50分)期末成绩的考核内容:100分

以设计的作业或作品为考核评价模式。作业内容: 制作创意字体设计

1.要求学生准确把握主题内涵,寻找恰当的设计元素为切入点。2.作业要有形式美感,画面要求简洁明了,有创意。3.手绘或者电脑制作。

5.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篇五

经济贸易系2012——2013学年第 2学期

课程名称: 物流运筹规划 学分: 6班级:物流1201物流120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主讲教师: 任晔

原考核方式:笔试新考核方式:上机测验+笔试改革目的:本课程属于必修课程,理论教学与上机教学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因此采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上机测验,从而提

升学生软件应用技巧,通过笔试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灵活建模能力。具体方式及要求:上机测验和笔试相结合综合成绩构成:平时成绩20 % +上机测验30%+ 笔试考核 50 %

教研室意见:签名:

学院意见:签章:

6.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篇六

一、考核班级:语言文学系13级语文教育专业1、2班

二、任课教师:邓珍

三、考核方式:考查

四、考核时间:2015年7月6日

五、考核题目

自拟主题,制作一个10张以上幻灯片演示文稿(幻灯片不足10张的则成绩为0分,并具有以下操作: 1.使用5种以上的动画和1种切换效果,并能更好的展示主题。(6 分

2.有3种以上特效字。(15分

3.插入10张以上图片,并自定义设置图片样式。同一张幻灯片的图 片要求大小和样式一致。(10分

4.在幻灯片母版里设置两种背景、不同版式的字体和字号。(4分 5.插入音频或视频,设置自动播放。(6分

六、考核要求

1.考试使用软件为PowerPoint(要求使用2010版本。

七、考核评分标准

分数由操作分(41分和作品内容分(59分两部分构成。作品操作评分标准: 1.使用5种以上的动画和1种切换效果,并能更好的展示主题。(各 项得1分,共6分

2.有3种以上特效字。(每种3分,共15分

3.插入10张以上图片,并自定义设置图片样式。同一张幻灯片的图 片要求大小和样式一致。(张数1分,大小2分,自定义样式7分,共10分 4.在幻灯片母版里设置两种背景、不同版式的字体和字号。(背影2 分,字体、字号各1分,共4分

5.插入音频或视频,设置自动播放。(插入3分,设置3分,共6分作品内容分评分标准: 1.教学内容正确;无科学错误、政治性错误;无错误导向。(5分 2.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无侵犯著作权行为。(5 分

3.在课件标定范围内知识内容范围完整,知识体系结构合理。(5分 4.逻辑结构清晰,层次性强,具有内聚性。(5分

5.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和批判能力。(5分

6.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表述规范,适应于相应认知水平的学 生。(1分

7.重点难点突出,启发引导性强,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 主动学习。(3分

8.较好的人机交互,有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交互、讨论。(2 分

9.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研究性或探究性实践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与实践能力。(2分

10.有和教学内容配合的各种资料、学习辅助材料或资源链接,引用 的资源形式新颖。(2分

11.有对习题的评判或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评价。(2分 12.运行可靠,没有“死机”现象,没有导航、链接错误,容错性好, 尽可能兼容各种运行平台。(3分

13.操作方便、灵活,交互性强,启动时间、链接转换时间短。(2分 14.设计工作量大,软件应用有较高的技术水准,用户环境友好,使 用可靠、安全,素材资源符合相关技术规范。(2分

15.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技术表现符合多媒体认知的基本原理。(1 分

16.界面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导航清晰

简捷。(5分

17.色彩搭配协调,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5分

18.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切合教学主题,和谐协调,配合 适当。(2分

7.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篇七

一、交通工程CAD课程传统考核模式及所存在问题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考查多所高校CAD课程考核模式,关于交通工程CAD课程传统考核模式进行总结。传统CAD课程考核常见四个模块,分别是平时表现、闭卷笔试、上机绘图、大作业绘图。平时表现,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状态和课上纪律情况等;闭卷笔试,考核学生关于CAD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通过选择、判断、填空等题型进行考核;上机绘图,通过给定基本典型结构图样,随堂限时绘图,考核学生的CAD绘图操作能力;大作业绘图,教师通过布置绘图任务书,安排学生进行绘图,最终教师以学生上交大作业图纸或者电子图纸为准,评判成绩。

传统CAD课程考核模式一般是由上述四个模块中的两个组合而成,(1)30%平时成绩+70%闭卷成绩,这种模式中闭卷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绝大部分比重,而交通工程CAD课程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交通工程图与CAD操作的结合能力,这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故此模式很难完成本课程的考核目的;(2)30%平时成绩+70%上机成绩,此模式考核注重CAD软件的操作性,但一般上机绘图测试的图样较为简单和基本,很难促进学生深入学习CAD的应用技巧;(3)30%平时成绩+70%大作业成绩,此模式着重于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将通过绘制专业工程图来考核CAD操作能力,实现专业与基础的结合,此种考核模式存在一大弊端,考核过程中,往往出现学生找人带画,或者复制其他同学大作业工程图的情况,无法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并且没有关于CAD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核不全面;(4)30%闭卷成绩+70%上机成绩,此模式较前三种模式来说综合性较强,兼顾了CAD基础理论和绘图操作能力的两方面进行考核,但太注重结果考核,而忽略了过程考核,这必然导致学生追求考试结果,而忽略课程的学习过程,导致应试记忆基础不扎实,课程结束后就抛之脑后。

二、交通工程CAD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方案

综上所述,结合交通工程CAD课程性质,制定出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模式,考核模式包含三部分,分别是上机测试成绩、平时成绩、交通工程图大作业考核成绩,具体考核模块、细则、内容和成绩比重如下表,同时要注意,下表中模块与细则成绩每项满分均是100分。

本方案包含三个模块,模块内容更为全面与细化。第一模块,平时成绩模块,不仅对课堂表现进行考核,还将传统闭卷笔试融入课堂的随堂测试中,即关于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考核,又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理论知识的成绩比重,凸显课程特点和性质;第二模块,上机测试模块,根据课程进度按阶段分两次进行考核,皆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属于过程考核,促使学生重视每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由于图样较为基本和典型,容易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三模块,大作业考核模块,首先,由教师下发大作业任务书、数据参数表以及交通工程样板图,为避免学生相互抄袭的情况,每位学生的数据参数不同,交通工程图会发生相应变化,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与交通工程图的结合水平,同时,大作业考核模块也是本次考核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与应用CAD软件,本部分的考核注重过程胜于结果,不同于传统的一次性考核,本课程大作业的考核留给学生修改图样的机会,教师首先按时收取学生电子版CAD图纸,并进行评阅,在评阅的过程中,教师将图中出现的问题标注在CAD图样中,返还给学生,并给学生选择是否修改的机会,如选择不进行修改,则教师以第一次作业为准,并根据考核标准予以评分,在这里就需要分析到学生的心理动态,学生之间也存在一个相互带动,相互攀比的情况,不希望落后同学太多,也不希望特立独行,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势必导致修改工程图的学生数量不在少数,这就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应用CAD软件。

三、结语

在课程考核中注重过程考核,针对交通工程CAD课程考核提出了相对完善的改革方案,旨在通过全面的考核模式促进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从而达到现代工程教育改革的目标。

摘要:概述交通工程CAD课程传统考核模式及所存在问题,提出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方案。

关键词:交通工程CAD,考核模式,过程考核

参考文献

8.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篇八

【摘 要】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及考核中的问题及难点,提出教考同步的考核方案构建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考同步     考核方案

20世纪90年代,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的FelixRauner 教授和他的同事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过程”改造成“工作过程”,将现有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培养自我习得的能力。随着高职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引入我国,引起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成为指导高职课程开发的重要理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探索实施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而作为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考核方案研究较少,因此 ,探索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考核方案的新思路,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考核体系,是高职院校和教师都很关注的问题。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是传统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有效结合,技能要求高。传统的课程一般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模式,16周理论加1周实践,或者半周理论半周实践,或者理论和实践交叉进行,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是以理论体系为主线,实训是对理论的巩固。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效结合,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按照工作岗位需求,体现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理论是对实训的支持和指导,同时,实训过程又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甚至创新。这种课程模式体现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对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二、考核中的问题及难点

1.重期末考试,轻过程考核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考核体系构建上有了很多改进,如提高实训环节成绩的占比,但也停留在对实训成果如实训报告的评价上;对学生实训过程仅以平时成绩反映,而对平时成绩的描述和标准往往很模糊,考核结果不能体现学生实训的全过程,不能反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考核形式单一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實训条件的改善,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沙盘模拟等教学手段日趋引进课堂,但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形式却仍较为单一, 仍采用以实训报告为主,辅以答辩、现场操作评分的考核方式。

3.考核标准描述模糊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学生学习和实训的过程是岗位技能训练的过程,考核标准应反映工作岗位技能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特长和不足,取长补短,成为一名适合职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而目前大多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考核标准的描述上比较笼统,尤其对技能方面的要求更是模糊不清,难以清晰准确描述工作任务的知识和技能标准。

4.考核方式难以执行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和个人能力目标,但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考核材料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尤其是考核方案。

三、教考同步的考核方案

教考同步即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它不同于期末考试,也不同于阶段性考试。

1.考核目标明确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考核应当根据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进行,这就需要对能力目标进行详细描述。

2.考核形式要可执行

由于教考同步进行,考核变得常态化,就必须使考核方案有很强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将每个任务或者每次课的考核对象分为作品或作业、操作过程、个人综合表现几大类。作品或作业如设计方案、估价报告文档、PPT、表格等,操作过程如实训操作步骤等,个人综合表现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等。相应地可将考核手段分为提问、检查、观察等。

3.学生成绩由平时累计得出

9.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篇九

一、考核对象:机Z09

二、考核时间:2010-2011学年暑假(大作业)、2011-2012学年第1-2周(笔试)、2011-2012学年3-16周(小组项目合作学习)

三、考核方式:

1、大作业:将第20周学过的内容以典型实例(每部分至少一个实例)的形式完成一份大作业,内容包括草图、建模、装配、工程图、渲染、运动仿真、制造等,并参考培训资料制作详细设计过程文档,将关键设置、重要步骤和结果粘贴到文档中,同时将源文件参考培训提供的资料中文件夹的设置方式存放。注意文件夹和文件名的管理和设计文档的规范与格式。

2、笔试:如果大作业成绩优秀,可以免笔试。大作业成绩在优秀以下的学生需参加2小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测试。

3、项目学习:以3名左右学生为小组,完成一个机械系统或设备的设计、分析和典型零件的制造。具体要求第3周下发。

四、成绩分配:大作业和笔试:50%;项目学习:50%;学习态度:0-15%(减项)

五、要求:

1、必须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完成考核要求,如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态度,不论完成质量多高、内容多么丰富、详实,则最高成绩为85分。

10.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篇十

本课程为100%形成性考核,无终结性考试。其形成性考核由中央电大考核与省级电大考核两部分组成,二者各占50%。综合成绩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

一、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50%)

1、参考教材:《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葛道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

2、考核时间:2011年9月1日-12月30日

3、考核方式:登录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http://xk.open.edu.cn),先选课,后答题。操作方式与《现代教育原理》课程的网上形考基本一致,具体可参照QQ群共享中《中央电大形考平台的选课与答题》文档。

二、省电大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50%)

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在2011年10月30日前完成。

1、发送电子邮件(占总成绩20%)

撰写《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课程的学习体会,并谈谈自己对电大学习的设想或规划,题目自拟,字数不限。以word附件形式发送至辅导员邮箱(290788065@qq.com)。word文件命名的统一格式为:姓名+学号+专业。

2)网上选课:(占总成绩10%)

在中央电大在线()和安徽电大在线()完成本学期所修四门课程的选课(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英语Ⅱ(2)、现代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

3)网上发帖(占总成绩20%)

11.心理学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篇十一

关键词:心理学;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和工作实绩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在组织管理中,了解人的心理特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管理者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善于运用这些知识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将心理学直接应用到工业生产领域的创始人则是H.闵斯特伯格,他从20世纪初即着手研究如何适应和转变工人的心理、激发工人的干劲。研究心理学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著作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工业社会心理学, 又称组织心理学或管理心理。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M.海尔正式把管理心理学从心理学中划分出来,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管理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组织中的人作为对象,研究组织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组织、领导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由于心理学能更科学地预测人的行为发展趋势并进行相应的引导与控制,因而心理学今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将占据重要的位置,而其最紧密的结合点就是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一般面谈都是由做考评并发现被考评的下级有绩效的缺陷而主动约见的。因为谈话具有批评性,且对随后的奖惩措施有联系,所以颇具敏感,但却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掌握好此种谈话便需要相关技巧与艺术。绩效面谈有两个目的:第一,把员工的绩效情况反馈给被考评者;第二,建立未來计划,即确定(员工和直接上级共同确定)员工要达到的绩效目标。

一、面谈技巧

(一)对事不对人

焦点置于以硬的数据为基础的绩效结果上,先不要责怪当事者个人责任的过错,尽量不带威胁性。针对个人的批评很容易引起反感、强辩与抵制,这就达不到考核的真正目的,所以要强调的是客观结果。考评者要表明他关心的是哪方面的绩效,再说下级的实际情况与要求达到的目标间的差距,要上下一起找差距。

(二)谈具体,避一般

不要做泛泛的、抽象的一般性评价,要具体结果出来支撑结论,引用数据,列举实例。要用事例说明你想看到的改进结果,引导下级看到差距在哪里。

(三)不仅要找出缺陷,更要诊断出原因

这一点通常被人忽略,常是发现问题后马上就追问:“该怎么办?”其实这样就错过了对病因的挖掘,而制定的措施也成了无的放矢,只是想着如何去收场,完全不能对症下药。找原因本身可以变成问题式的过程,借此可以找出应采取的措施。要引导和激励被评者自己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即使浅薄牵强,也切不可反驳和嘲笑,而要启发他继续把原因找准为止。

(四)要保持双向沟通

要共同解决问题,必须是双向过程,不能上级单方面说了算,让他主宰一切、教训下级。这样只会造就傀儡,不能造就人才;只有激起抵制心理而不是对克服缺点的热情。

(五)落实行动计划

绩效面谈只有导致改进的实效,才算是成功。所以找出了病因,就得上下共同商量出针对性的改进计划;计划不能只列出没有实际内容的提纲式,而要尽量多想出一点能够实际操作步骤与备选方案;不过最后重点只能放在一两项最重要的行动计划上,而且由谁干、干什么、几时干都得一一落实。计划得写成书面的,计划要强调改正了缺点的好处,使计划带有激励性。

二、常见的绩效面谈情况及处理

(一)对优秀的下级

这种情况面谈起来最顺利,但考评者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鼓励下级的上进心,为他定好个人发展计划;二是不要急着许愿,答应几时提拔或给何种特殊物质奖励之类。

(二)对与前几次比没有明显进步的下级

考评者应开诚布公,跟他讨论是不是现在的岗位不太适合他,要不换个岗位;与他讨论是否需要对他进行一些培训,要让他意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

(三)对绩效差的下级

造成绩效差的可能原因有多种,如工作态度不良、积极性不足、缺乏训练、工作条件恶劣等。必须具体分析,找出真正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忌不问青红皂白,认定准是这位下级的过错。

(四)对年龄大、工龄长的下级

对这种下级一定要特别慎重。他们看到比他们年纪轻而资历少的人后来居上,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或者是对他们未来的出路或退休感到焦虑。对他们要尊重,要肯定他们过去的贡献,要耐心关切地为他们出主意。

(五)过分雄心勃勃的下级

有雄心绝对是优良品质,但过分了则不好。他们会急于被提升或奖励,虽然他们此时还没有进展到这种程度。对他们要耐心开导,说明政策是论功行赏,用事实说明他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不能泼冷水,可以跟他们讨论未来进展的可能性与计划;不过也不能让他们产生错觉,以为达到某一目标时就一定马上能或奖或晋升,要说明努力进步,待机会到来,自会有水到渠成的道理。

(六)对沉默内向的下级

这种人不爱开口,对他们只有耐心启发,用提问非训导性的问题或征询他意见的方式,促使其作出反应。根据其反应了解其内心想法,然后再遵循以上技巧与原则作出灵活的处理。

(七)对发火的下级

对这种人首先要耐心的听他讲完,尽量不马上跟他争辩和反驳。从他发泄出的话可以听出他气愤的原因,然后与他共同分析,冷静地、建设性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参考文献:

[1]邵波,王仕会.浅议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6,(13).

12.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篇十二

一、过程考核

(一) 设置课堂学习记录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一门涉及自然界和现实生活的课程, 因此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随机现象、概率论的产生和发展、概率论、数理统计四大模块进行教学, 每一模块均有课堂和网络教学, 通过设置不同的难度等级来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课堂学习记录表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此部分在过程考评中占比10%, 主要考核内容涉及学生学习态度, 具体内容包含有学生出勤情况、课堂组织性与纪律性、作业提交及时性、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等。此表由学习委员组织学生、学习小组共同填写, 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性评价, 教师通过此表可以动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二) 进行网络教学平台发展性评价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评价中一定要创建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体系, 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全面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发展性评价主要目的是为师生提供有关教学情况的反馈, 最终不断改进教与学的目标的实现。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网络课程设计有单元测试系统, 学生在学习后可以自行判断进入系统进行课程练习测试, 教师在设置练习题目时一定要考虑到重难点, 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测试学生基础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选作题测试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性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公开性评价, 这个部分在考评中占比10%。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师生交互系统, 依据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和讨论发言的结果来判断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 研究学生学习反馈信息, 作出相应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具体评价时也应该努力将学生努力方向、启发和诱导性评价结合起来,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进行阶段性评价

在模块阶段性评价中采用的方式是撰写课程小论文, 课程小论文可以由个人或者小组来完成, 此部分占到学生评价10%的分数。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在课堂或网络中与学生讨论, 由小组长组织学生进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互联网络 (如QQ群、QQ论坛) 引导学生运用课程知识及其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并最终完成制作课程论文。小论文须在课堂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师生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做的论文进行评价, 评价的标准有解决方案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逻辑是否严谨、纸质论文版面是否规范、讲解是否顺畅等。

二、期末考核

在每个期末教学课程结束后, 要进行全面知识命题测试考核, 教师在命题过程中要对所学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题目设置。主要的考核指标包括学生对概念掌握的准确性、计算的正确性和分析的合理性三个方面。期末考核分数占整个学生考核分数的70%。在期末汇总学生总成绩, 计算出学生平均自评成绩, 这个成绩可以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相对比。如果两个分值之间差异越小, 说明学生可以正确地评价自己。同时教师也要对进步学生进行汇总并写出学生的课程定性评价成绩。

参考文献

[1]王书林, 朱德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 2011 (21) :57-61.

13.心理学课程考核方案 篇十三

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成绩合格要求说明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的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期总评成绩的构成鉴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B考试,故该课程不再单独安排期末考试,而是以学生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成绩替代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11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共84学时,分两个学期授课,第一学期72学时,在该学期中根据教学进度进行4次操作题专项测验(机考)和1次理论题专项测验(笔试),布置6次作业;第二学期12学时,在该学期中根据教学进度安排1次综合测验,布置1次作业。该课程的学期总评成绩待全部授课结束,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成绩出来后,按如下方法进行课程综合成绩评定:

(1)一级B考试不合格的学生,总评成绩按一级B考试的实际成绩录入(将数值进行四舍五入)。

(2)一级B考试合格的学生,总评成绩构成为:出勤*10%+平时作业(7次)*15%+测验(6次)*25%+一级B级成绩(具体分数)*50%。

三、课程要求及其它说明

1、专项测验缺考2次及以上、或者缺交作业3次及以上、或者缺课累计达24学时(72学时的1/3)及以上的学生将被取消计算机等级考试资格,综合成绩评定时在“备注”栏注明“取消考试资格”。

2、凡一级B考试不合格的学生或被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后期参加一级B考试,课程成绩按一级B考试成绩所对应的转换规则录入(另有文件说明)。

3、凡第一次一级B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可于课程开设的次学期选择《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前强化》公选课进行二次学习。

4、鉴于每位学生在校期间有3~4次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机会,故《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校内不再安排补考。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期总评成绩的录入

本课程的学期总评成绩只需录入教务系统72学时对应的学期中。

教务处公共课教育部

14.消费心理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十四

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总学时:56

授课对象:高职高专在校生

先修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 课程说明: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授课对象面向市场营销专业的专科生。本课程首先讲述了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意义及其研究方法。接下来阐述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需要、动机、态度、个性及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最后讲述了新产品的设计、销售与消费心理;商品命名、商标、包装与消费心;社会文化与消费心理;消费流行与消费心理;相关群体与消费心理;店容店貌设计与消费心理;柜台服务与消费心理和商业广告与消费心理。

本课程共72学时,其中授课学时为52学时,课程项目安排20学时。以使市场营销专业专、本科生了解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而分析和研究消费者的需要和动机,另外,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消费对象对消费心理影响的规律性和一般特征。所选教材:冶金工业出版社,陈峥嵘主编《消费者心理学》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消费心理学是高职高专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所开课程。消费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综合性科学,是系统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科学,是普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以普通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说或概念为基础,研究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的进步,消费心理学对于经营者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意义越来越大。

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消费者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消费者行为的心理过程、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有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并能较好地应用所学原理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为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人和家庭为满足生活需要所从事的以购买为中心的决策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心理学不仅广泛应用于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而且逐渐应用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课程紧紧围绕本校办学宗旨和专业培养目标,在注重理论知识介绍的同时,更注重应用技巧的训练。学习本课程将有助于学生较好地适应市场营销工作实践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洞悉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职业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深刻领会相应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还要求学生能亲自动手,进行设计市场调查问卷、分析各种消费品市场的消费心理和购买特点,以巩固、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目标,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营销技巧与综合素质,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并借助参观观察、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情景模拟、社会实践、市场调查、营销设计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营销决策素质和营销创新素质。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金额自信心,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消费心理学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阐述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对消费心理的研究方法等。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员应该在明确消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对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有初步认识,在学习中要注重把握消费心理学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2、消费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运用

3、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4、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5、消费心理研究时期

6、消费心理学的产生和应用时期

7、消费心理学的成熟、发展时期

8、我国的消费心理学研究

9、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0、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二章 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从分析消费者心理现象出发,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掌握这些心理活动的特征及其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明确普通心理学关于学习、记忆、注意与态度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消费者有关心理表现的基本特征及其类型,进而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消费者的学习、记忆、注意与态度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经营者的营销活动。教学内容:

1、感觉过程的心理活动

2、消费者的知觉

3、想像与购物行为

4、思维与购物行为

5、记忆的含义与作用

6、消费者记忆的心理过程

7、消费者记忆的类型

8、消费者的记忆与遗忘

9、记忆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0、注意的概念及特性

11、注意的功能及意义

12、消费者注意的分类

13、注意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

14、情绪、情感的概念

15、情绪、情感的类型

16、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17、意志与意志的特征

18、消费者意志过程的实现

19、消费者意志品质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感觉、知觉、想象、思维、情绪、情感、意志的含义、特征及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学习、记忆、注意、态度的概念;学习、注意的作用;态度的特征和功能。第三章 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员应该了解和掌握个性及个性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消费者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并分析这些心理特征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教学内容:

1、个性的含义及其形成因素

2、个性的构成

3、消费者个性的基本特征

4、消费者的气质

5、购买活动中的消费者气质类型

6、消费者的性格类型

7、性格的含义及其形成8、性格的特征

9、消费者的性格类型

10、性格理论对市场营销活动的意义

11、能力的含义及形成

12、能力的分类

13、消费者能力的类型

14、能力理论对营销活动的影响

15、兴趣概述

16、消费者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个性的含义及特征;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的含义及特征。第四章 消费者需要与动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消费的需要,消费者购买动机与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消费需要变化发展的规律;掌握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心理过程;全面了解消费者心理形成和购买行为的过程。教学内容:

1、消费者的需要

2、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3、消费行为概述

4、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类型

5、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简介

6、消费者购买决策概述

7、消费者决策过程

8、风险知觉与消费决策 教学重点:

需要的定义及特征;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定义及具体的购买动机;购买决策的概念及类型。第五章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购买决策的内容、特征和方式;掌握购买决策的含义、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效用理论,能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的决策;了解购买行为的含义、类型和一般模式;掌握EKB模式和霍华德—谢思模式。教学内容:

1、学习的含义

2、消费者学习的作用

3、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4、学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5、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类型

6、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论简介

7、消费者购买决策概述

8、消费者决策过程

9、态度的概念及构成

10、消费者态度的本质特征

11、消费者态度的功能

12、态度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

13、消费者态度的类型

14、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教学重点:

购买决策的含义、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效用理论,能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的决策;EKB模式和霍华德—谢思模式。第六章 社会因素与消费心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员应该掌握社会环境和社会消费文化的内涵,认识社会环境对消费心理的主要影响,进而明确消费心理对社会消费文明的影响作用,把握消费文明对购物行为转化的促进作用。教学内容:

1、社会环境因素的概念

2、社会环境因素构成

3、社会环境因素对消费文化的影响

4、社会消费文化构成

5、社会消费文化的消费心理表现

6、消费文化心理发展过程

7、文明消费心理对购物行为的影响

8、文明消费心理与营销心理沟通

9、消费习俗的概念与特征

10、消费习俗的类型

11、消费习俗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教学重点:

社会消费文化的消费心理表现;文明消费心理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与消费者心理沟通。

第七章 商品因素与消费心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创新产品、商品品名、商标、包装装潢、商品价格等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新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和商品定价心理策略的实际应用技巧。教学内容:

1、新产品类型与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2、新产品设计的心理策略

3、新产品推广的心理策略

4、商品名称与消费心理

5、商标与消费心理

6、商品包装的心理功能

7、包装设计的心理要求

8、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

9、包装装潢中的色彩与图案心理

10、商品价格的心理功能

11、消费者的价格心理特征

12、制定商品价格的心理策略 教学重点:

影响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主要因素;新产品设计的心理策略;商品命名的心理策略;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商品价格的心理功能及消费者的价格心理特征;调价的心理策略。第八章 广告与消费心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确广告与营销手段都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内容。应掌握增强广告效果的方法,掌握营销沟通的心理策略。教学内容:

1、广告宣传的心理功能

2、广告媒体的心理特点

3、广告媒体选择中的心理因素

4、增强广告效应的心理策略

5、销售方式与消费心理

6、营销人员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

7、营销人员与消费者的冲突与转化

8、营销人员与消费者的沟通技巧

9、拒绝购买态度分析

10、拒绝购买态度转化 教学重点:

增强广告效果的心理策略;营销人员与消费者的冲突及转化;拒绝购买态度的转化。第九章 商品销售与消费心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认识企业内外部购物环境的变化对消费心理重要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掌握经营者如何运用购物环境的变化诱导消费心理转化,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教学内容:

1、店外环境设计的基本内容

2、外观设计的心理影响

3、店外整体形象营造和消费心理认同

4、店堂布局设计的基本内容

5、营业现场设计的心理效应

6、POP广告作用

7、POP广告组合的消费心理规律

8、POP广告策略与消费心理适应

9、销售人员与消费心理的互动 教学重点:

商店的选址;营造店外整体形象的原则;营业现场设计的心理效应;POP广告组合的消费心理规律。

第十章 绿色消费心理与行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绿色消费的兴起与发展;掌握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的概念;领会绿色消费的理解误区;了解绿色产品的分类;掌握绿色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对绿色产品的开发与消费深刻理解和领会。教学内容:

1、绿色消费的兴起与发展

2、绿色消费的概念

3、绿色消费者的心理

4、绿色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5、绿色产品的开发

6、绿色消费产品的消费 教学重点:

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的概念;绿色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对绿色产品的开发与消费深刻理解和领会。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课内实验内容、要求

1.传统理论与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由于消费者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不同学者对许多概念、原理的阐述有所不同。因此,在备课时,注意做到去粗取精,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讲授传统的成熟的理论,又介绍学术研究的新视野。

2.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学生普遍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积累。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讲授外,还设有举例、课堂讨论、情景模拟、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案例分析、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3.为避免部分内容的枯燥性,使用多媒体课件,配以音像资料,提高授课的生动性、直观性、启发性和感染力。

二、学时分配 章次

内容

讲授

第一章

消费心理学绪论

第二章

消费者的一般心理过程

第三章

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

消费需要与动机

第五章

消费者购买决策和购买行为

第六章

社会因素与消费心理

第七章

商品因素与消费心理

第八章

广告与消费心理

第九章

商品销售与消费心理

第十章

绿色消费心理与行为

综合案例

分析讨论

总 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为主,同时开展适量的课堂实验和实践活动。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闭卷

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

五、主要参考书

《消费心理学》罗子明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

上一篇:延安考察学习简报下一篇: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李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