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8-26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

赣县城关第三小学

陈军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两个“静静地”感受小钱内心的不平静以及台湾青年的平静。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白血病、骨髓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生活中你感受到谁给你的爱?我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长大,(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法国—罗曼•罗兰)(爱,可以创造奇迹。英国—莎士比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充满爱的文章,板书课题。指导峡的书写:本义是指两山夹着的水道。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海峡?两旁有陆地夹着的形状狭长的海。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中的海峡指的是哪个海峡?海峡的两岸连着哪两个城市?在他们之间不仅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一 座茫茫的海峡,在它们之间架一座跨海大桥,怎么样?(生:那就更难了,不可能实现)可今天,台湾青年、以及两岸医护人员却用爱为杭州青年小钱架起了一座生命桥。生: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指名问两名学生)师:是呀,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开始吧!师: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自由读了一遍,纷纷举手。)生:我想提醒大家“凋零”。(生跟读)师:谁知道凋零是什么意思? 生:花谢了。

师:对,凋零是花凋谢了,草木枯萎了。屏幕上有一个词正好与它意思相反,哪个?

生: “绽放”。师:一起读。(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花的。课文里还有一个写花的词语,是——。

生: “含苞”

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还是写花吗?自己读读想想。

(生大声读后纷纷举手。)

生:这三个词语写的是那个青年的生命。含苞是说他很年轻刚刚18岁,凋零是说他得了白血病要死了,绽放是说骨髓移植能让他好起来。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读懂了。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还有哪个词语要提醒大家注意?

师:真不错。还有吗? 生:“辗转”都是卷舌音。师:很好,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向字典请教。不过,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示课文片断“然而……的人”)师:说明什么? 生:很不容易。

师:想象一下医生可能在哪些地方为他找骨髓? 生:台湾。生:美国。

师:刚才我们想像了这么多的过程,这就叫“辗转”。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生:…… 师: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

(生大声读词语)(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还有这一课出现的生词“骨髓”,“髓”要读第三声。每个人自己练习读两遍。

师:其他词语我们可以到课文中继续学习,现在我们一起再读读这9个词语。让老师听到每个人的声音。(生大声读词语)

师:好极了!词语都能读准,长句子也都读流利了,现在我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定比刚才读得好,有信心吗?谁愿意来分自然段读?(指4生分别读1、2自然段,3、4、5自然段,6自然段,7自然段。)其他同学有更重要的任务,边听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一会儿,老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

师:读得既准确又流利!你们都进步了。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了吗?现在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999年9月22日,小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师:哪里的小钱?

生:杭州的。(师板书杭州)

(生继续很具体地叙述,师随即点拨学生概括地说,并板书词语:杭州、小钱、白血病、台湾、同胞、余震中、捐献骨髓)

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黑板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 生:杭州的小钱患了白血病,台湾同胞在余震中为他捐献骨髓„„

一、走近一个既平常又不平常的日子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事情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 生:1999年9月22日。

师:1999年9月22日,这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呢?请同学们打开书106页,哪个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读。

出示:“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师:我们大家也来读读这段文字,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天?。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天?生:这是温暖的一天。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有点紧张。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有点紧张。谁还愿意来说? 生:这是灿烂的一天。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

师:谁能把阳光读到同学们身上,把花香读到同学们的鼻孔里?看看谁最有本事? 指名读。

师:好。让我们一同来感受这美好的一天。齐读。

师:多美好的一天呀!是呀,这对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了,可是对于小钱来说,又是怎样的一天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是怎样的一天?请你找出相关句子把它划下来。

二、走近一个既平静又不平静的小钱 生默读课文。

师:你觉得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是怎样的一天? 生:我觉得对于小钱来说这是痛苦的一天。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读:

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生:如果对于一般来说,是很平常的一天,而对于小钱来说,他得了严重的白血病,他快要死了,所以对于小钱来说是痛苦的一天。

师:你感受到了小钱的痛苦。你呢? 生:对于小钱来说是难忘的。师:为什么样?

生:因为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年表青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因为小钱就你即将凋零的花朵一样,很痛苦,很难受。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段话,这是个长句,一共有四句,谁能把它读好?别急,请同学们练习一下。生练读。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对于小钱来说这是痛苦的一天,这是难过的一天。你从哪些文字当中感受到的?说说看。

生:我从“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看出来的。因为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是很难很难的。师:那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 生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是“谈何容易”? 师: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我从“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一个人得了白血病已经很痛苦了,他的病还十分的严重。师:此时他正面临着什么? 生:死亡。

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刚才说的句子。师:含苞的花朵同学们见过吗? 生:见过。

师:老师这也有一朵。(课件出示)看到这含苞的花朵,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

生:圆乎乎的。生:又大又圆。师:你觉得它漂不漂亮? 生:漂亮。

师:我们还能感受到这朵花马上就要绽放了。是呀,小钱本应该像含苞的花朵一样,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可是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将凋零了。(课件点红“凋零”)“凋零” 就是—— 生:枯萎。生:死亡。

师:那么大家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读。师:还从哪里感受到小钱的痛苦?

生:还可以从“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感受到小钱很痛苦。因为他得了严重的白血病,肯定很难受。师:脸都变得 生:苍白了。

师: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见过苍白的脸吗? 生:有。师:在哪里见过?

生:在医院里,有一些人发烧,烧得脸没有了血色。师:我想他此时也一定很痛苦,是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

师: 阳光是那么的灿烂,可是仍没能使小钱苍白的脸变得红润起来。那晨风中甜丝丝的缕缕花香,小钱还能闻到吗? 生:不能。:让我们再看看这段文字,你还能高兴得起来吗?那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指名读。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一丝丝的忧伤。是呀,多么可怕的白血病呀,病魔把小钱折磨得只能

生: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点红第一句)

师:同学们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心情真的那么平静吗? 生:不是。

师:他在渴望什么?他在期待什么? 生:渴望活下来。生:渴望生命能够继续延续。

师:同学们,这只是他的渴望而已呀,再读第一句。师:他得的白血病好治吗? 生:不好治。

师: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生:谈何容易。师:你能把这个词读好吗? 生读。

师:“谈何容易”就是—— 生:非常不容易。生:极不容易。生:很难很难。

师:把它放到朗读中去。生读谈何容易。师:这朵生命之花想要绽放,为什么就这么不容易呢?请你在第二段中找找句子看。生:“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出示)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从十万人当中才能找到一个。师:从哪两个词看出来的? 生:“十万”和“一个”

师:这还是有可能找到,还有可能—— 生:找不到。师:这就是什么呀? 生:谈何容易。

师:我相信同学们再读的过程中注意到这两个数,你一定能把这份不容易读出来。生读。

师:是呀,同学们,找到合适的骨髓已经不容易了,小钱想要活下来还有很多很多的不容易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5、6四个自然段,让我们看看在同一时刻的台湾发生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在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三、走进既不平静又平静的台湾青年 生默读课文,做批注。师巡视。

师:好,看来同学们有许许多多的想法,这笔尖都停不下来了。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当时的台湾发生了什么?

生: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李博士不顾生命危险,还在那里做手术。师: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生:仍沉着。

师:同学们也来看看这个句子,有同感吗?谁愿意来说说? 生:我觉得李博士都已经有大地震了,他仍在抽取骨髓,他很辛苦。师;仅仅是李博士吗?还有谁? 生:还有台湾青年。师:你觉得台湾青年怎么样? 生:他很坚强。

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老师注意到了,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把“一次又一次”突出出来,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吗?

生:因为李博士很坚强,失败来还敢再来。

师:就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点红“沉着”、“静静地”、“一次又一次”、“终于”)老师相信大家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到这些词,一定会把这句话读得更有味道些。生读。

师:同学们,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可是他们的周围并不平静呀。当时的台湾到底发生了什么?

生:“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地震还在进行,把大地都震得还在摇晃。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谁还想说说看?

生:我从7.3级感受到地震威力很大。师:那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

师:让我们也一同去感受一下这7.3级的大地震。生齐读。师:里氏7。3级的大地震是什么概念知道吗? 生:不知道。师:老师这有一段录像。(播放录像)生发出一阵阵惊叹声。师:老师听到同学们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是呀,1999年9月21日,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在那场灾难中,有2000多人死亡,有1万多人受伤。而此时,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幕场景,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太可怕了。生:太恐怖了。生:好可怜呀。

师:那假如你身处其中,你会怎么样? 生:我想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

师:逃到安全的地方,这可是人的本能呀。但是,读—— 师:同学们,地震刚刚过去,余震还在进行,李博士和台湾青年跟本不管这些。那么在当时的台湾还发生了什么?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会比较安全。”我从这里感受到如果地震很小的话,地震也不会从肌肤里脱落。师:十分的危险。那你能把它放到朗读中吗? 生读。

师:谁还想说?

生:我觉得大地震不但很大,而且时间很长。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师:同学们想像一下,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向我们袭来,我们仿佛感受到手术室的器具都发出—— 生:噼噼啪啪的声音。

师: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又过了一会儿,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又向我们袭来,我们仿佛看到了手术室里的床都—— 生:摇晃起来。

师: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又过了一会儿,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再一次向我们袭来,我们仿佛感觉到整个手术室都在—— 生:摇晃。

师: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下来。这就是—— 生:一次又一次。师: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一次又一次。

师:是呀同学们,如果不赶快离开,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但是,读—— 生读。

师:是呀,如果不赶紧离开,随时都有危险。当时的台湾还发生了什么? 生:“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在这场灾难中,台湾青年虽然没有事,但是他的家人有没有事还不清楚。

师:假如这是你的家人,你会怎么样? 生:我会去找他们的。生:我会马上回家去。

生:我会马上停止抽取骨髓,马上赶回家去,把家人带到安全的地方去。师;是呀,这可是自己的亲人呀!又怎能不让人担心,又怎能不让人着急呀。而此时的那位青年,读——师:家下落不明,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同学们,地震刚刚过去,余震还在进行,自己的家人下落不明,抽取骨髓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真称得上困难

生:困难重重呀!(板书:困难多)

师:那么李博士为什么还沉着地站在病床上,台湾青年为什么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

生:因为小钱快要死了。如果台湾青年去看自己的家人的话,那么小钱就会死掉。如果他不去救他的家人,还会有人去救的,那小钱也不会死了。师:多么无私的爱呀!谁还想说?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他知道在海峡的那一边有一位青年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师: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就是为了这份希望呀,读—— 生读。

师:因为他们都是炎黄子孙呀。就是为了海峡那边的一个期望呀,读—— 生读。

师:他们的血管里流的都是中国人的血呀!那位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从他身躯里涓涓流出仅仅是这鲜红的骨髓吗?还有什么? 生:希望。

生:小钱的一条命。生:一份爱心。生:一份亲情。生:一次生命的救助。

师:同学们,这流淌出来的爱心克服了重重困难,真可谓—— 生:“谈何容易”读。师:骨髓想要来到小钱身边,还有哪些不容易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第六自然段,谁来说说看。

生: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说明保存期很短,在路上还要经历十几个小时,可见很难。

师:那你能把它读好吗? 生读。

师:谁还愿意来说说看? 生:李博士很辛苦。(指导朗读)师:在这十几个小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出示时间表:让我们来看看这爱心的传递吧。师读。9:20 骨髓跃出台湾青年的身体 9:30 飞机从台湾花莲起飞 10:20 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13:25 飞机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赴香港 15:04 骨髓运到香港特区 19:55 到达上海虹桥机场 20:00刚过 骨髓装上救护车 21:25 骨髓到达医院 22:00 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午夜时分 骨髓顺利植入

师:从台湾花莲到台北的桃园机场,再到香港,又到上海的虹桥机场,再到医院,这就是十几个小时的—— 生:奔波。

师:从这十几个小时的奔波中你感受到什么呀?生:我感受到骨髓的传递很难很难。要想冶好一个人的病太难了。生:时间是很紧的,如果浪费一点时间,小钱都有可能有生命危险。生:李博士很辛苦,路上不能休息,要一直赶到医院,为小钱做手术。师:这个传递的过程是多么的难呀!(板书:传递难)

师:同学们,从台湾到杭州并不遥远,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而这爱心却传递了十几个小时,却如此周折,小钱得救了,真是—— 生:谈何容易。

师:午夜时分,李博士和当地的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骨髓顺利地植入小钱的体内,小钱得救了,他的生活又有了灿烂的阳光。生:回读第一小节后半句(欢快地读,音乐响起)

师:两岸同胞克服的种种危险和阻挠,用爱心架起了—— 生读课题。

师:宝岛台湾虽然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它架起了一座—— 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生:这也是一座爱心桥。生:这是一座血脉桥。生:这是难得一次的爱心桥。

师:是呀,这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架起的一座连心桥呀。师:也许读——

生: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为—— 生: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师: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生:必将一代又一代传下去。师:下课。师:这并不重要,因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回味和思考, 感受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伟大人格魅力, 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骨肉亲情的不可分割, 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 人格的感化。

一、品词析句, 体会文章情感, 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文本的角度看, 词句是其生命。我紧紧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感知、理解、品位、运用, 引领着孩子们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 不仅使语言学习落到实处, 而且在反复对比咀嚼中, 折射出李博士的真情真爱, 体验到台湾青年的滚烫爱心。例如, 抓住两个“静静地”, 给学生呈现两幅画面。

1.走进小钱的内心

要分析一个人的内心, 首先要分析文字。因此我把“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句子作为重点句进行解读, 目的是让学生走进小钱的内心。

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小钱病情严重, 体会到了他的无奈, 体会到了他的痛苦。接着我又让他们想想如此痛苦、无奈的小钱他需要什么。学生马上找到, 他需要骨髓, 并且也找到了适合他骨髓的人。

有了适合的骨髓后他的内心又有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快想到了一个词“希望”。正因为有了希望, 他的生命有了可能, 此刻他的内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孩子们很快想到这时的小钱内心充满希望, 充满期待。

2.走进台湾青年的内心

抓住“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关键句子。首先让学生说说当他躺在病床上时, 外部的环境是怎么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当时他所处环境的危险, 把学生带进地震这可怕的情境中。

接着我问孩子们, 假如你在这么可怕的环境下, 你会想到些什么?目的是为了走进青年的内心。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 都会担心自己的生命以及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但他“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家人, 仍旧这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学生很快找到“他知道, 在海峡的另一边, 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 期待着他的骨髓。”这个关键句子。

二、有感情朗读, 加深情感体验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像这种情感型的课文, 有些微妙的情感因素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 可能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但他们能将这种情感融入自己的朗读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反复地使用了这一手段, 让学生在读中悟情, 读中入境, 读中赏文。“你想把含有这两个反义词的句子读出来吗?从这两组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话。”“骨髓流出的这一刻, 你高兴吗?你感动吗?一起读这个句子, 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这样的导语, 并非只是朗读技巧上的指导, 更是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体会去朗读课文, 进行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三、对比阅读, 升华文本内涵

这篇课文多处采用对比的写法, 在教学中我抓住对比点, 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语言材料, 挖掘人文内涵, 从而使学生受到心灵感动、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如把“大地在余震中摇晃”“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与李博士的沉着, 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联系起来读, 他们的为他人着想的形象更跃然纸上, 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也一览无余。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 捐骨髓手术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细节潜移默化地内化成一种人性的美好, 植根于学生心中, 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变成学生心中一座永远割舍不掉的心桥,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四、仿写诗句, 抒发了学生的感悟

在仿写诗句的过程中, 学生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 这可能就是因为“情到深处”, 所以就“水到渠成”了。他们说出了许多句子, 令人惊喜。比如“爱是一把扇子, 驱除了夏日的炎热。”“爱是温和的目光, 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爱是老师谆谆的话语, 使我能勇敢地站到讲台上发言。”……

五、留下的遗憾

有个别的学生对本文中的重点句还是没有理解到位。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骨髓、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师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是呀,为什么会有生命桥?哦,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你说,对呀,生命桥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师:请大家打开课文106页,(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词语宝宝急着出来要和大家见面了,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等会儿我请全部都会读的同学读给老师们听,看谁最勇敢,看谁最棒。

出示:跨越、海峡、桂树、凋零、含苞、苍白、红润、移植、幸运、台湾、彼岸、袭击、骨髓、空旷、暂停、身躯、满怀希望、谈何容易、突如其来、骨肉同胞、血脉亲情 你来读,你真不错,你来,哪个词语不理解?

3、出示我会认的生字(带音节),学生自由读、指名拼读、跟读、开火车读、齐读。

4、出示我会认的生字(去掉音节),指名读、跟读、齐读。

5、出示我会写的生字(带音节),学生自由读、指名拼读、跟读、开火车读、齐读。

6、出示我会写的生字(去掉音节),指名读、跟读、齐读。

7、给生字组词。

8、给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并用所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9、写字

10、学生书写生字。

11、展示学生作业。

三、再读课文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4.《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案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

感人的事例总是借助语言文字才能向人们传递着感动。本课教学力求通过反复读文,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对话,将文本读解多元化,生活化。在充分挖掘文本内蕴中,多角度地开拓学生的认识空间、审美空间,激活阅读思维,实现语言、情境和精神(思想、情感与意义)的和谐共振,提升情感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体会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体会给予的崇高与快乐。

3、培养学生研读拓展的能力,尝试运用“全息阅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身边的爱心故事,寻找典型的声像资源。了解学生的认识基础。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启情入文。

(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

1、教师讲述故事。

可供选择的内容有:①身边的白血病患儿的故事——宁波海曙中心小学师生、家长一天内捐助20万,给患白血病的六年级学生治病的事迹。②“宁波爱心感动中国”——央视4个频道同时聚焦多名宁波市民一周内为身患白血病的青海贫困女教师罗南英捐款60万的故事。③《同一首歌》爱心大行动——天津血液病医院白血病患儿的经历。

2、导入本课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名师教案设计

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诠释着人生的真谛——生命的崇高在于精神的延续;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始终透着深沉而伟大的爱,有爱就有希望。让我们打开课文……

3、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文后的感受。

4、交流,随机板书:

李博士

小 钱年轻人

(杭州)骨髓移植(台湾)

余震

[设计意图]

夫缀文者情动面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导入即开启,犹如乐章的引子,逐渐拨动学生的心弦。读文后最初的感受也是最直接的情感源。

一、悟情提升。

1、分解信息。

让我们从文中进一步去认识三位主人公。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有没有特别让你感动的词语?

2、交流信息。(注意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见解,教师要把握好度,因势利导,使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不断走向深入)。

例如:

(1)第二段:“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特别感动的词语:凋零绽放幸运

感动的原因:小钱的命运大悲大喜,悲喜交加。

(2)第五段。“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特别感动的词语:突如其来静静地一次又一次

暂停的间隔涓涓流出

感动的原因:余震中的手术,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令人感动。

(3)第四段。“在这场灾难中……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特别感动的词语:灾难不清楚期待

感动的原因:台湾青年将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顾家人和自己的安危,以拯救他人生命为己任,怎能不让人感动与敬佩。

(4)第六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特别感动的.词语:奔波连夜

联系上下文还可以找到的词语:步履匆匆沉着

感动的原因:李博士医德高尚,敬业执着。

(5)略……

3、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设计意图]文本是一个全息和开放的系统,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潜心读书,寻找文中看似寻常、实则内涵丰富的全息元(关键词句),借助全息元辐射,聚焦文本的相关信息,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功效。寻找、感悟、辐射全息元的过程,实质是学生激活文本,碰撞情感的过程。

二、激情感化。

1、搜索信息。

老师在网上找到了这么几段话,请你认真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发下资料)。

①我国每年有400多万病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

全国每年新增4万人,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这些患者大部分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救治。

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库存资料不足3万例,这与美国的库存450万例、欧洲的库存370万例、中国台湾的库存20万例相比差的太远。如果12亿中国人行动起来,可以相信“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同时,由于我们亚裔人群的遗传基因与西方人不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将是提供全球亚裔人群共同分享的生命资源。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正在扩充“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随着资料库的扩充,将使成千上万的白血病患者和其他可以用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获救。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建设是一项挽救生命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与社会效益,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此,中国红十字会呼吁全社会捐资建设”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展示人道的力量,用我们的爱重燃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②《同一首歌》爱心大行动-有爱就有希望,让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

下了泪水……天津血液病医院那些白血病的患儿真让人心痛不已,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遭受着白血病魔的摧残,忍受着化疗的折磨,成人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却要由这些柔弱的小生命来承受。对病孩们的父母亲来说更是令他们心碎和无奈……有的孩子才几岁,他们对疾病残酷性都不懂,可他们弱小的生命却遭受着死亡的威胁。

孩子们的目光是那样的清澈纯洁,孩子们的面容又是那样惹人喜爱,看到他们因化疗而光了头发的小脑袋……让人怎能不心痛,怎能不心酸。

③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份骨髓库,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本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出示李博士一天工作表)。

2、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外信息的扩容,丰富了文本的读解,将背景材料与文本内容建立联系,将个体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文本内涵建立联系,促进文本意义的升华。

第二教时

一、衔接。

1、回文再读有关语段。再次体会小钱的“幸运”。台湾青年的“高尚”,李博士的“可敬”。

2、在教师的引领下再读课文有关语段。

3、师:骨髓移植,挽救生命,就是这样一件人命关天的事情,联结着海峡

两岸骨肉同胞的心。(板书)小钱是“幸运的”,因为一位陌生的台湾青年给了他生命的希望;年青人是“高尚”的,他给予的已经不仅仅是他的骨髓,还有那份无私的爱的奉献,李博士是令人“尊敬”的,是他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

4、“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呢?(交流理解)。

(出示)“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你是怎样理解文中这句话的?(交流理解)。

5、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所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美读涵泳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揣摩的时间和空间。

二、表情达意。

奇迹往往会降临在创造奇迹的人的身上。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刻需要我们的抉择,需要我们付出鲜血甚至生命。你想体验那份给予的快乐吗?我们来聆听一段采访——(多媒体播放片断)

可选择的内容:① “公益之星”的人物专访。 ②骨髓捐献者朴实的心声。

2、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3、互动实践活动(小组合作,选择一题完成)

(1)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

(2)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特别的时间,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物,你能结合自己的感悟就此写下一段感言吗?

(4)社会需要关爱,社会需要互助,为挽救患白血病的孩子们,呼吁社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都来奉献一份爱心,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请你试着拟一份《倡议书》。

4、巡视指导,参与活动。

5、交流。

6、在《爱的奉献》或《感谢》等背景音乐中结束课堂教学。

5.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准“苍白、红润、凋零、含苞、骨髓、辗转、绽放、骨肉同胞”等词语,并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凋零、含苞、绽放、辗转”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大多数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部分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

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时,重点应教会学生学会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来领悟文章情感的方法。

【教学策略】

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真实感人,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多媒体课件。《爱的奉献》音乐

【总体设计】

教学分成四个实践板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初读感受;

2、细读重点语句,提升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感受;

3、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

4、书面表达、交流,运用语言,升华情感。

第一课时基本完成前两个板块,初步完成教学目标1、2;(注:生字词语只认不写,第二课时写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个实践板块,完成全部目标。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音乐《爱的奉献》)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去感受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去体会无私奉献带给他人的希望与幸福。

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因此,上课一开始,我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做好情趣共融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导入: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本课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带着疑问充分地读书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⑴ 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⑵ 提示辗转。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⑶ 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自由读,给足时间让学生真切感知课文;自主提醒词语,给足空间与方法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分工合作,把听读检查读书效果和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足机会让每个孩子参与实践。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个生命场景

(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背景音乐响起)

(2)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小钱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3)引导全班交流:

① 交流小钱患病的情况,引导学生大致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医学方面的知识。

②理解文中第三句“这个18岁的年轻人……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十八岁,如果是健康的生命,此时此刻,他可能在干些什么?(生自由作答)

可是此时此刻,十八岁的小钱不能去(),只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不能(),只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不能(),只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③生谈体会。

(4)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个生命场景

(1)学生自主研读课文3、4、5自然段。

(2)播放地震图片,简单介绍台湾地震的情况。

(3)带着敬佩之情引读第4自然段的语句。

师:虽然台湾发生了大地震,庆幸的是这位台湾青年没有受伤,他的爸爸妈妈是否受伤,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

生:(生接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他的爷爷奶奶是否平安无事,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

生:(生接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他的最好的朋友是否还健康的活着,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

生:(生接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4)师:正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所以

当()时,他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当()时,他还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当()时,他仍然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5)比较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有何区别?

(6)体会李博士高尚的医德,博大的爱心。

①朗读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②抓住“沉着” “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③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段落、句子及关键词,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合作读,理解读,情境朗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感悟。

四、释疑,点明课题,预留作业

1、教师小结: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小钱得救了,即将结束的生命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能谈一谈对课题的理解吗?

2、深情朗读课文第七小节。再次感悟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环节的充分阅读感悟,让学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3、作业

上一篇:在活动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下一篇:增员秘书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