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24-08-24

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共9篇)

1.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一

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姓名:刘旭红

单位: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

地址:辽宁省北镇市满族高中

电话:1884160190

1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姓名:刘旭红 单位:北镇市满族高中 联系地址:辽宁省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电话:***

【摘要]】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本文重从计算机课程特性出发,通过对高中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提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旨在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 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探索;实践

引言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随着年龄递增,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与热情反而递减,这些学生课堂上反应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这是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二、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三、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

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四、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计算机课程教学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情境,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就不会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机课程要利用情境创设和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创设适当的情境后再抛出任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接受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开始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勤思考,解决问题后要进行反思,不断地在自主活动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小组讨沦、小组合作、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成果欣赏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体验是很重要的。不动手实践是不可能学好计算机的,计算机课程应该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去操作,去实践、去尝试,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大胆地进行创作。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也许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允许他们犯错误。学生通过犯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到不断吸取教训。

五、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在技能上取得进步,创作上取得成功的同时,让大家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可以扩大同学视野,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求知欲。然后带学生分析作品,最后学生实践,时间允许还可以再在学生作品中选一些优秀、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如前面所说的网页制作,就可以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网页设计大赛,让学生和老师

共同当评委,让学生在失败和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此外,在展示学习成果时,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发现新问题,展示新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交流。

结束语

总之,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为核心,以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乐于学习计算机课程。那么,教师就必须使用学生易为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到计算机技术是学习、生活中所必需的技术,必须学好,也只有这样,计算机课程才真正发挥了其作用。

2.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二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内容

互动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在班级里建构和形成一个共同参与的学习集体。课堂上, 学生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密交流。学生之间互动不能解决的问题, 提出来交由教师即时解答, 通过教师与学生即时互动, 构建逼真的英语语言交流环境, 把课堂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尽量全部消化。这样, 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了学习成绩, 又促进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感情, 让本就难学的英语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长久以往, 学生自然会对学习英语产生极大的兴趣, 最终达到爱学英语、乐学英语的目的。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

互动教学模式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中, 如何营造一种互动的教学氛围呢?

情感指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自主性和意志等影响学生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个人因素, 也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出浓厚的兴趣, 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

(一) 重视导入, 调动兴趣

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中最重要的因素, 直接影响教师自身水平的发挥, 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好坏。上课伊始, 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用英语和学生打招呼, 很自然地进入到课堂的第一个环节, 导入新课。新的导入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质量很重要, 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竭力使新课导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 学习Go for it!This is my sister.一课, 在课前先让学生带一些照片来, 照片可以是家人的、朋友的、同学的、或老师的等等。上课时我设计了一项采访任务, 首先提供完成此项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1.Is he/she your…?Yes, he/she is./No, he/she isn’t.2.Is this/that your…?Yes, it is./No, it isn’t.3.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4.What’s his/her name?5.How do you spell it?etc.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活动, 其中一个做记者, 一个为采访对象, 两人做记录。最后由记者汇报采访结果, 介绍所采访的同学的家庭情况或朋友的情况。这样, 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用英语做事上, 在这个任务中, 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一个角色, 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合理编组, 确保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与组际交流是生生互动的重要组织形式。组织得好, 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 并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而且有利于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和组际交流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组, 小组一般以4人 (优等生1人, 中等生2人, 后进生1人) 为宜。每隔一段时间要重新组合, 长期保持“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的学习状态。例如优生与差生搭配, 性格外向的与性格内向的搭配, 男生与女生搭配。各组成员分工要明确, 责任到人, 使小组成为一个高效的团体。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完成指定任务。

(三) 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对小组活动要进行协调和监控, 经常性地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 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信息交流, 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通过和谐的互动式教学,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 提高效率。

三、互动式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相统一。要使学生有充分的表现和自我发展空间, 教师就必须减少讲解的比例。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 而且还要密切关注课堂活动的进展情况。在活动当中, 教师尽量不要干扰学生的活动, 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发挥和创造。

(二) 评价反馈是重要环节

教学时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 反馈迅速, 校正有效, 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 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重要环节。

总之, 只有通过这样教学, 才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才能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机会弥补自己的不足,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特长, 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并充分体现学习英语的价值, 通过真实的语境和情境, 使学生能用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感情, 学会人际交往。唯有这样, 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学好英语, 一定要有语言环境。但对中国学生来说, 最缺乏的恐怕就是语言环境了。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情景。但是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 他们对英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交流—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22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53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要着重能力的培养。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础知识,指导他们的语言实践,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却处于一种误区中:重教师教授,轻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教师往往在不自觉中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教”几乎等同于“讲解”“灌注”“考试”“评分”;“学”几乎等同于“听讲”“抄写”“记忆”。要想摆脱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就要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意义地设计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和创造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一、教师启动是“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以英语课为例,在上一节课的前一天,教师首先分发预习学案,学案内容包括:温故,预习梳理,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预习提纲,语言学习,合作探究,预习反馈、预习小节等。教师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文本知识的时间,在预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自己独立预习思考、查笔记、小组交流、向教师寻求帮助,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如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图书室的图书查阅资料等等。

二、学生自学是“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以Go for it,Unit6的阅读课文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为例,教师在上这堂课时,先让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教师给出一些词组的汉语意思,如:保持健康,说实话,远离……,达成一致,即使,对……不好。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汉语的英文意思,然后把它们写到黑板上。这些词组或短语就在课文中,很容易找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只要认真读课文了都能找到,这样差等生都能说出正确答案,使他们增强了信心,然后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这篇文章,给出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是文章中三个人物的饮食习惯以及他们关于饮食的观点的统计表,让学生填出这个表格。这道题增加了一些难度需要学生摘抄书上的内容,有的句子需要变换一下人称,有的动词需要交换一下时态。不过只要细心,大部分学生也能完成。然后教师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性地陈述一下Peter,Laura和Tony这三个人。这就增加了难度,最后教师让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提出问题:Who has a healthy diet?Who has an unhealthy diet?Why?这种“阶梯式”的教学目标既照顾了差等生,又给好学生提出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问题。

三、小组讨论是“交流—互动”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学生以组为单位,把自己分得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拓展,小组一般由4人(优等生1人,中等生2人,差生1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小组讨论中,各组员向组长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然后组长带领组员进一步细化预习提纲上的知识点,并把各个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在下一步组际交流时提出这些问题,教师在小组讨论中穿插其中,去各个小组巡视,解答学生的疑惑,指导学生。学生也可以自由发言,向同学、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在答疑解惑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启发,让他们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四、组际交流是“交流—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交流一般是从一组开始到最后一组,也可以从最后一组到第一组或采取抢答的形式,交流的内容是讲解、分析本节课的语言学习点,即重点词汇、短语或句型,以及一些语法知识。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说出此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此题进行知识拓展、辨析、变式训练等。各组可以把自己小组讨论中未能解决的疑惑拿出来让大家帮助解答,全体同学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找到正确答案。

五、练习评定是“交流—互动”的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教师根据本节课的语言学习点,设置一些相应的课内练习,如选择题、句型转换题、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或连词成句等来当堂测评一下学生的课堂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收获,大致内容为“通过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这样的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统领者,也不存在话语霸权,课堂专利,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学习的伙伴。这种教学模式以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尊重他们的奇特思维,引导他们求变、求异、求新、求奇的内驱力,营造一种标新立异,创新超凡的竞争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 苏承志.英语交际能力与策略[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四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创新,本文就”对话教学“理论进行了解读,阐述了”对话教学“的行动策略.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对话教学“,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关键词:对话教学 策略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心的能力,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是当务之急.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效率不高,把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希望寄托在课外活动,课外辅导是主次颠倒,关键应向课堂要效益.新教材实施又有好几年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虽然很勤恳地工作,也花了不少心血,但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对新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缺乏研究,穿新鞋走老路,传统教法根深蒂固;另一方面,面对升学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心有余悸,放不开手脚.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益低下.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与自我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自我参与的学习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身心,思维,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过程.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践,就如何将”对话教学“引入到英语教学中进行探讨.一,”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对话教学“是美国及西方一些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提出的新的教学原理主张,其中,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在欧美思想界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马丁.布伯认为: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寻找一种可能的方式去将非个人意义的客观化知识转化为个人意义的主观知识,在”我---它“知识与”我---你“知识之间建起转化的桥梁,发展处于关系中主体个人的对话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对世界整体的认识中,在关系中找寻到个人的意义.马丁.布伯提倡的对话教学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亲合,是一种真正的互惠;是一种发生在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和正处于成型之中的精神世界之间的交换.另外,建构主义主张:”对话教学“是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的双向沟通方式.并认为:对话不仅指师生对话,而且包括生生对话,学习者与文本(前人)的对话以及与自我的对话.还有,佛里在《被压制的教育》一书中写道:”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并认为:在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没有自己追求的现实利益,而是真诚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同时也受到对方的赏识,欢迎和肯定.如果教师不认识到学生的需要和他们一样重要,就不可能有真诚的对话.这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启示,新的思考和新的认识,是我们开展对话教学探索深厚的土壤.二,”对话教学“的行动策略

在”对话教学“中,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各种心理因素的变化,为了满足学生表达欲望,交流沟通,疑难求解的需要,要充分把握和运用好”有效提高’对话教学’水平,创造良好’对话教学’环境“的策略,积极调动学生的对话动机与意识,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创设条件.1,创设良好课堂情景的策略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教学要有强烈的激情,注意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几乎无压力的状态下,学生自然会产生对话的激情,出现活跃的思维,激发出闪光的智慧.其次,教师要适度幽默感,幽默容易渲染欢快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处于愉悦的气氛之中,特别是让学生感到有情趣,有意思.如果老师的幽默唤起学生的幽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调节课堂气氛,改变课堂教学的情景,激发出师生对话的需求和愿望,使师生处于快乐的对话教学之中.2,学生对话心理和情感调节策略(1)鼓励激发.鼓励的作用很大,它可以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对话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有意安排他们参加教学中能够有所表现的活动,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成功,使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找回学习中的自我,这样他们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对话教学“的活动中来.(2)倾听理解.”倾听“似乎是所以的人能作到的,其实不然,因为人们很不愿意听”废话“和”无意义“的话.但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把倾听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无论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议论问题中,所讲的话是否准确,都要悉心地听着,一是可以从学生的回答去发现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二是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促进师生之间相互理解;这样一来,老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充分了解了学生认知中的问题,在答疑时会讲得更清楚,更具体,更全面,这必然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活跃”对话氛围“的策略(1)表演节目互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我们发现,现在的节目更注重观众的参与,许多节目都设计了主持人与观众的对话,乃至观众之间的对话,一种节目的成功,多少离不开和观众互动上的成功.这有点类似我们的课堂教学,其实教学与有些电视节目有不少相通的地方.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课文及对话的特点,要求学生以节目的形式扮演或表演参与到对话及课文的教学中来.(2)游戏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因为学生天生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会投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在快乐和和谐的氛围当中,学生主动地学习,掌握并运用知识,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初一教授 What’s in the …… What’s this/that Is it an …… 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在教学中设计Guessing game 这一游戏,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物体逐一放在某一箱子或袋子里,然后让学生guess :(Teacher → T , Students → S)T: What’s in the bag / What’s this S1: Is it a pear T: No.S2: Is that an apple T: No.S3: Is that an egg T: Yes.… …

总之,通过多次,多角度对话,学生的口语自然地得到锻炼,伴随着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受到锻炼.三,”对话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 课前对话

教师课前与教材对话,确立课程目标,提出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课前自我对话,思考以往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给新课教学带来的问题;思考新课程教学不同学生理解知识可能出现的认识差异,寻求解决的办法;思考新课程教学采用哪些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课前与教材对话,预习生词,课文与对话,弄清课文与对话的意思,寻找新课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学生课前自我对话,思考新课程学习会联系哪些原有的知识,自己现在掌握的情况如何,是否还需要巩固.第二步 课中对话

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每个学生自己课前发现的问题,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扮演操练对话,教师巡视,并适当加以引导.组际交流.小组之间交流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或展示各自对话的扮演情况,老师根据实际加以指导,并与学生一起交流看法.系统整合.教师可从知识结构和课的整体出发,补充解释语言要点;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统整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使问题结构化,形成问题群,以利学生认知形成体系,为学生知识建构打下基础.第三步 学习评价

教师根据新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元评价办法,及时对各学习小组及个人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第四步 课后对话

教师课后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课堂感受和认知效果.教师课后自我对话,针对教学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寻找不足,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学生课后自我对话,反思课堂学习中还没弄懂的问题,继续寻求问题答案,并针对新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去发现新的问题.学生课后与教师对话,向教师请教还没弄懂的问题,与教师共同探究新发现的问题.四,教学示例

JEFC BOOK3 L50课前

.教

课,确

课教教

学学

目难

标点(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world’populat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词,听录音,浏览课文,划出难点,预习好Workbook.课中对话.Step1:

位,讨

论(The Future-in-the-Past-Tense),教学重点(How to say the long numbers),教学策略.学生预习.课前预习生

Pre-read

问题:1.Do you think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too big Why or why not 2.What can be done to slow down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Step 2 :请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对文中所有数字信息进行标记.教师将预先设计的卡片随机发给学生.卡片有两类:第一类卡片上只有课文中所涉及的全部数字,每张卡片上仅有一个数字,教师要对卡片进行编号;第二类卡片上将所有数字对应的信息句写明,但不写出数字,每张卡片上只写一条信息.Step3:教师介绍”Find your partner“ 游戏规则: Card card

教师按顺序叫起持有数字卡片的学生,该学生准确读出卡片上的数字,然后持有相关信息句卡片的学生立刻回应并说出其卡片上的内容,接下来,教师将叫起第三名学生将前两名学生所说的内容联成一个完整的信息句.依次类推,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顺利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以上图所示为例: S1:two thousand and ten.S2:There will be seven b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S3: There will be seven b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in 2010.Step4:在以上游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下列表格,这表格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理顺学生思路,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period population 2000 years ago 400 years ago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In 1970 In 1990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by the year 2010

课后对话.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Standing Room Only" 的严重性,课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提出的人口增长的问题,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政策的必要性.也可以作角色表演(Role-play),其中一人扮演《今日话题》栏目的主持人,另几人扮演人口问题专家,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主持人和人口问题专家可根据课文内容就世界人口问题进行问答,然后互换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课文内容复现,强化信息的输出效果,培养了学生模拟实践,运用语言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达到了本单元德育教育效果,一举两得.五,结束语

5.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五

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反馈信息。

一、英语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成功的外语课堂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但长期以来许多英语教师缺乏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进行研究和探索,而偏重于课堂提问的具体形式和技巧,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而实际上费时费力又缺乏实用价值。

在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新授课的提问率明显高于复习课,语法课,练习讲评课,同时高年级英语课堂提问的频率明显低于低年级,尤其是高三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主动配合参加课堂提问讨论的欲望日减。教师受其影响也改变了提问策略,讲课时基本沿用了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力求对语言点讲深讲透,惟恐有所遗漏。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意中使学生成为一种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使学生丧失了最为重要的素质--发现问题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二、英语课堂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因而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考虑,如何设计问题?设计几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提问?通过提问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师必须围绕中心问题,有的放矢,注意问题的生动性和层次性。

1、预习型问题:在学习新课之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翻阅有关资料,掌握课文的背景知识,为新课做好准备,如高一UNIT 13 Abraham Lincoln 一课,涉及到有关历史人物和背景知识,教师可让学生就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braham Lincoln ?”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ivil War ?” 等问题进行预习。

2、回忆型问题: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比较和互补,以达到新授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如高三Unit 9 Gymnastics 这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些学过的体育项目名称,如 high and low bars, beam 等。

3、理解型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现象、本质、特征进行归纳。常用的提问有 What does the ….paragraph tell us? What is the story about ?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d….? What is the importance of ….?

4、分析型问题:要求学生识别条件和原因,或找出条件和条件之间,原因和原因之间,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如高三Language Learning 这一课,就可以提问:What do some people learn language more quidkly than others? What should one do in order to learn a language successfully ?

5、评价型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予以评价,并陈述理由和依据。如第一册中UNIT11 American Country Music一课,我们可设计如下两个评价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country music? What is your favorite music or star ? 引起了学生热烈的发言,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喜爱的音乐及歌手。而这一过程也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英语课堂教学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提问可以摸准课文的行文线索,抓住课文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下是笔者就Trees 一课所设计的各种提问类型:

What date is our National Planting Day ? (预习型)

What are the three important services of the trees to people ?(回忆型)

What are the other services of the trees ?(理解型)

Why is it difficult to persuade the villagers not to cut down the trees ?(分析型)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trees in China ? (评论型)

另外,我们也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去发现、归纳和总结语言的规律和特征,因此,我们可以提以下问题:

What does ….refer to here ?

Can you give another word/phrase?

Which means more or less the same ?

What does….mean in this context ?

What’s another way of saying….?

Could you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 using your own words ?

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语义情境,辩析词汇涵义和句型特点,以及理解中外语言表达和文化习俗上的异同。

三、课堂提问的原则。

英语教师的“问”是学生“答”的前提,课堂提问功能的实现首先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质量和提问的艺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双边活动的提问过程应该为:

问----答----问----答----评价

(试探性) (要点简答) (启发性) (补充回答) (总结性)

教师不能只偏重于课堂提问的具体形式和技巧,忽视了提问的艺术和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一方面,所提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另一方面,所提问题必须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2、艺术性原则:提问的频率不宜过密,多提一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提问,如“Essay Questions”,另外,提问要面向全体,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深浅有所差别,同时注意发挥基础好的学生的骨干作用,把他们自觉主动地研究语言显现的精神辐射到全班同学以形成气候、气氛。

3、思想性原则:要适应改革开放,建设四个现代化以及国际交往的需要,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兴趣性原则:教师应该用幽默诙谐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脑兴奋起来。如第一册Unit 19 的Jobs一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 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而对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哪怕是很小的成功或进步都应该给予鼓励,不急于纠正错误,多用“That’s great !”“ Well done !”等话语。

5、双边性原则:英语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沟通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教师要通过重复、追问、更正、启发、评价等引导学生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当一回老师,营造一种地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结语

6.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六

一、英语互动教学模式阐释

(一) 互动教学的概念。

“互动”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来的, 用于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并对双方产生影响的过程。[1]英语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教材为依托, 培养学生具备“互动”交际能力的教学理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师生间的密切配合、师生与生生共同参与教学, 师生互为主体、互为客体、教与学相互结合的辩证统一。互动理论认为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 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交际行为, 就必须形成良好的互动, 因为人际交流从本质上是一种磋商过程, 是人类在各种背景下使用语言来传达自己头脑中信息的过程, 而互动则是生活在集体中的一种功能。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交互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而后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作出应答、教师则根据学生的作答提供反馈, 这种从激发、应答到反馈的课堂交互模式忽视了师生间的平等与互动。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互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求、积极讨论, 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 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互动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必要的资料, 才能获得建构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模式, 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对英语互动教学模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符号互动理论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门新理论, 该理论认为符号既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 既能描述事物、思想和经验, 传递各种复杂的事物、思想和经验信息, 也能使人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学校、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在以各种符号组成的环境中以符号为媒介进行的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2]由此可见, 符号互动理论对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文化传播者的教师无论在态度、言行举止, 还是在价值观、信念上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 教师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角色互换教学, 发挥正面引导作用,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影响大学英语互动教学开展的因素

(一) 交际背景知识的因素。

交际背景知识是指互动教学前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交际双方是拥有相似文化知识背景的同学, 这种悬殊不大的知识背景减少了交际障碍, 有助于交际双方对交际话题和内容的理解, 促进了交际的成功和顺利进行。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想增加交际的难度和学生听说的机会, 可利用意义磋商只让交际一方拥有信息, 另一方通过意义磋商获得更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如Student A:When did Lily levae?Student B:Why did she leave and where did she levae for?在这里, A以为B知道Lily离开的时间, 但B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所以, 不明白A的问话, 交际双方产生了交际障碍, 意义磋商没有发生。此时, 只有A继续提供有关信息, 交际双方才能完成意义磋商。

(二) 环境因素。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教学方法、教材等因素都会对互动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教学内容日趋网络化, 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更加便利, 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而且还为学生创建了优越适宜的教学环境, 成为学生独立学习的信息源。健康的教学环境是开展互动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恰当的、教学目的不同的语言材料, 适宜的、根据学生特征编写的教材, 整洁、优美、光线舒适的教室环境,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支持、鼓励以及民主的课堂教学管理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 外语水平的差异因素。

在跨语言交际中, 外语水平直接影响着双方的交流和信息传达。对于交际双方来说, 如果一方外语水平较低可能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清、不易被理解, 甚至交际失败的现象, 此时要想使交际成功进行就需要修改信息输出或借助于其他人的帮助才能将意思表达清楚;如果一方水平较高, 则不仅能轻易地表达清楚意思, 而且还能通过解释、重复等方式帮助水平较低者理解交际内容, 从而使双方通过意义磋商获得可理解性输入。

三、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中的实施

(一)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 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扮演好组织者、启发者、参与者和评价者角色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特点,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进互动课堂更好开展。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设置不同的练习, 善于将复杂的训练分解成简单的小型练习, 帮助学生形成互动小组, 还要始终参与互动过程,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善于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对互动形式、过程和结果及时给予评价, 鼓励学生以互动形式表达观点,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 英语教师还要熟练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设备, 为学生提供更便利、更丰富、更符合个性发展的教学形式。

(二) 切实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教学结构背景下,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放手”,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学习, 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因而, 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态度, 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进行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3]

(三) 促进师生双向的协同性。

交际是语言的本质,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网络信息背景下的英语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和重视“双主”效应, 而且还强调师生协同作用的发挥。促进师生双向协同性不仅要培养师生间的共同目标、共同认知、共同语言, 增强双方目的的趋同性和双向投入, 而且还要改进师生间非协同因素, 增进师生间情感、兴趣和心理交流, 增强师生行为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符合英语学习规律、迎合英语发展需要的产物。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从形式互动走向实质互动, 既为互动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也为教学中各个层次和环节要素作用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总之, 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既反映了教学理念的更新, 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应惠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4)

[2] .蒋士会, 唐德海.当代教育理论前沿问题概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3

7.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七

一、 互动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表现机会,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完成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中心,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语文教师的任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好互动教学中要提出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最后做出合理的点评和总结。

互动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需要在课堂中加入前沿性的真实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其次,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再次,授课形式多样化,不仅包括课堂讨论,还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等。

二、 语文互动式教学的意义

将互动式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顺利开展教学。在互动式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致更高,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与“填鸭式”教学相比,互动式教学效果更好,教学任务是在互动活动中完成的,学生通过参与互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到了相关语文知识,这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高中语文互动式教学策略

1.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互动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平等关系。试想,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学生肯定不会配合,效果可想而知。相反,如果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肯定也会爱戴教师,进而配合教师的教学。

比如,在讲解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语文教师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依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该诗主题思想的理解。经过有效互动,学生慢慢发现,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告诫人们要积极面对生活。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部分学生可能就不会配合教师的教学,导致教学活动不能顺利进行或者效果不好。

2. 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由于高考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长期的紧张气氛导致他们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发言,这对互动式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构建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比如讲课语言更加幽默、讲课方式更具趣味性等。只有这样,课堂气氛才不会那么紧张,学生才放得开,敢于表现自己,在互动教学中踊跃发言。

比如,在学习《六国论》时,可这样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或看过《芈月传》吧,它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故事,你们也学过历史,有谁知道秦国是如何灭掉其他国家的?六国为何被秦国灭掉?欢迎大家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热门影视剧引入互动式教学,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愉悦,学生对这一话题也很感兴趣,于是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3.设置有效的互动情境

互动教学是在一定的互动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设置有效的互动情境,是开展互动式语文教学的关键。互动情境既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生生互动环节,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如在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时,可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针对小说的内容、主题和写作技巧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每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台上发言,实现生生互动。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各种手段创造出师生互动的情境。

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加强师生互动。如在学习《鸿门宴》时,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互动教学,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一个角色,模仿鸿门宴的情境,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也可采用课堂辩论的形式加强师生互动。如在学习《六国论》时,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弊在赂秦”,但有的学生不这样认为。这时,可展开辩论,同意作者观点的做正方,不同意的做反方,语文教师加入人数少的一方,通过师生之间的激烈辩论来开展教学。

8.微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篇八

所谓“微课堂”教学就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建立微博群(微信群)、班级微博(班级公共订阅号)等虚拟平台,为学员搭建起以信息发布、心得分享、主题研讨、疑难解答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互动、互学、互助等特性的新的学习载体,并通过这个学习载体,实现把实体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与实体课堂教学相比,运用微博、微信等虚拟平台进行教学,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更契合学员需求、及时传递正能量三大优势。通过教学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引导学员参与实体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相长、生生相长。二是增强学员对实体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三是提升学员应用新媒体引导舆情的能力。四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学习型团队。

二、具体做法

“微课堂”教学作为实体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与补充,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年轻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其具体做法如下:

1.坚持一个目标

“微课堂”的目标定位为“汇聚微力量、激发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运作机制与细分课堂版块。一是汇聚微力量。就“教学工具”而言,“微课堂”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在信息、沟通、传播等方面的优势,汇聚全体学员的聪明才智,推动个体力量的凝聚激荡,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二是激发正能量。就“教学内容”而言,“微课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重要教学模块,引导学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与交互式沟通,碰撞出积极的、正面的思想火花。三是传播好声音。就“教学效果”而言,通过“微课堂”教学,让学员在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上,达成积极共识,形成正面观点,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订阅号等平台传播出去,引导社会舆论。

2.把握三个环节 教学过程可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利用微群进行互动研讨。我们专门在腾讯上注册“中青班微课堂”微群,要求学员、党校教师、组织部联络员等加入该群,并要求学员每天都要登陆微群,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性教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话题发表看法,其他学员围绕这个话题通过“评论”、“点赞”等形式积极参与,实现在线即时互动研讨。第二个环节是利用微群实现成果共享。一般按照一周为一个单元时间,将党校实体课堂学习成果与虚拟课堂研讨成果及时梳理,按照“班级动态”、“微言大义”、“学员论坛”、“课堂笔记”、“靓帖热荐”和“精彩瞬间”等6大版块分门别类进行编辑,在微群上发表,实现学习成果的共享。第三个环节利用班级微博、微信群、公众订阅号等平台传播好声音。微群是一个内部群,关注的对象十分有限,正能量的传递十分有限,为此我们又在腾讯上注册了“××中青班”班级微博或公众订阅号。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关注的对象则非常广泛,包括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个人、其他党校主体班次、党校学员的个人、普通老百姓等。我们专门设立班级微博或公众订阅号管理员,让他负责及时将微群里精彩的学习成果在班级公共平台上转发,实现微群、微博(公众订阅号)内外互动,放大学员优秀学习成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强化三项制度

要实现“微课堂”预期的教学目标,需要强化三项制度。一是导师领衔制。聘请市委组织部领导、市委党校专家学者担任“微课堂”导师,主要负责“微课堂”的正规化建设和教学指导,并不定期邀请专家对“微课堂”中学员讨论的内容进行答疑解惑。二是班委负责制。班委分工合作对“微课堂”进行过程管理与监督引导,每周及时总结和通报“微课堂”教学情况。三是全员考核制。将每位学员在“微课堂”的表现纳入主体班次“双百分考核”,规定每人每周至少发布正面、积极、健康的微博或微信5条。同时根据信息质量、评论次数等,组织开展“最佳微博(微信)”和“最佳微博(微信)个人”评选,并予以适当奖励。

三、创新点

互联网迅猛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全面兴起,我们已步入“人人是记者,个个手持麦克风”的全媒体、自媒体时代。各级领导干部积极主动地运用好、管理好新媒体已迫在眉睫。“微课堂”教学的实践,是适应时代发展与 2 干部培训需求变化的一大创新举措。

运用“微博课堂”进行教学仅仅是一个起点,如何综合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手段进行“微教育”,适应“微时代”的发展和干部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然而,我们有理由乐观地预测,“微教育”、“微交流”、“微发布”等将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影响着干部教育培训事业。

(一)“微教育”是创新党校教学模式的着力点。

随着新媒体的全面兴起,“微教育”无疑是非正式学习的平台构建的“必争之地”。教师通过组织学员参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教学活动,让学员平等、自由地交流互动,每一个人都是意见领袖,每一个人都是读者观众,强化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快速交流反馈,改变过去的单向授课为现在的双向互动教学,促进学员自主探究式学习,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微交流”是提高干部理论水平的源动力。

在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教学时,学员之间的“微交流”是新媒体教学的核心。“微交流”并非是静态的信息展示,而是动态的信息传播、观点表达、思想碰撞与灵感激发。这个过程集中反映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员沟通交流能力、学习研讨成效与理论转化水平。学员通过“微交流”可以管窥其他学员的“心世界”,对他们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作出判断和评价,从而给自己建立一个参照系,在对比中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督促自己自主自发地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学习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的良性循环。

(三)“微发布”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助推器。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心态错综复杂,非常需要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舆论导向,而各级领导干部无疑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在运用微博等新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该注重利用新媒体强大的扩散功能,转化学员在内网的“微交流”的成果,向外网发布积极正面的讯息,汇聚“微力量”,产生“巨能量”,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四、教学效果

“微课堂”教学实践经网络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微博课堂” 3 教学实现了四大绩效提升。

一是提升了课堂参与意识。因为需要对教师讲授的专题展开讨论,学员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二是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学员对实体课堂教学内容的研讨,有助于加快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三是提升了运用互联网的能力。实践表明,通过“微课堂”教学,实现了学员个人微博、微信从无到有,运用微博、微信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精通的转变。

四是提升了班级凝聚力。学员只要登陆微群和班级微博(或公众订阅号)就可以随时随地看到其他学员的学习、生活动态,增加了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同窗友谊,增强认同感、归属感。

五、注意事项

从近两年微课堂教学在党校主体班次的教学实践来看,开展微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选择适当的讨论主题。讨论主题是微课堂教学的灵魂。如果讨论主题选择不恰当,学员就难以围绕该主题展开有效讨论,更难以引发激烈的碰撞与交锋,产生思想火花,实现相互启发,共同提升。教学实践表明,与学员工作关联度较大的议题、当前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与实体课堂教学专题相关并有一定争议性的问题等比较适合作为讨论主题。

二要充分调动学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员积极参与是微课堂教学的核心。开展微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员在党校学习的课业负担,部分学员可能主观上参与微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班主任和教学项目组在实施微课堂教学之前讲清楚微课堂教学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以及相关的制度,积极鼓励引导学员参与微课堂教学,激发学员参与讨论的兴趣。

9.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九

探索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课堂效果4603

[摘要]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师本人落实到课堂中去,要做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凡是你教的东西,就要教的透彻”。教师只有不断揣摩教材,才能对教材有独到的体悟,在课堂教学中也才能做到“精彩纷呈”。数学教师的教学,就应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火热,享受数学中生动的故事。把数学的形式化逻辑链条,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做到返璞归真。

[关键词]本质有效 创设 引导 活动

引言: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不断更新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亮点,他们自觉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内涵,更加关注数学课堂中教的行为和学的方式的有效性。如何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呢?以下结合本人几年来实践新课程的经历,谈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的探索实践与反思。

一、课堂有效教学指什么?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在能力上,从不会学习到会学习、会反思,相应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高;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因此,从内在、深层、隐性上说,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文化,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从外在、表层、显性上说,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教学模式。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教是以学生学得好不好为标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实从发展的观点看,随着一个人不断地受教育,学生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也就越来越变成了学习。强调关注学生同时也意味着要重视教师与学生“学习共同体”关系的建设---老师和学生是“同学”。

有效的数学教学更应体现数学的本质,以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提炼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的理性精神为核心,强调对更多学生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的关注,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应充分体现数学味道,以智力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已有 1

经验的简单再现和低水平重复很难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实施有效教学,设计和创设出有效的数学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数学学习。

(一)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

数学如此抽象,人们在小学时或许还感受得到数学之美,但接触到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后,往往望而却步,所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数学学习在很长一个时段需要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并不只指多媒体影像,它可以是多方面的。

1、有的教学情境与生活背景相联,从生活到数学:例如“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中都要通过大量的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实物,让学生从中抽象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并认识点线面体、展开图、一笔画、三视图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抽样调查”“统计图”等内容,都可以通过举手表决、民意测验、消费者调查、媒体查询、实验记录等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必要性。

2、有的教学情境与带挑战性的问题相联,从问题到数学:我在“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这节课中,首先复习圆的一条切线的性质、两条平行切线的性质,然后提出两条相交的切线会有什么性质呢?同时图片展示实际问题:如何用一把直角角尺测量一圆柱横截面半径呢?这两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与本节课的主题有关,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且能够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有的教学情境与实践活动相联,从活动到数学:如“全面调查的过程”这节课,我通过学生设计调查表、划记法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进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情境来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轴对称”“重心”都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发现、小组活动等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绝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不能只注重情境提供的方式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技术,采用的内容是否新颖时尚,营造的气氛是否热烈轰动等。而是应该突出数学学习这样的主题,为了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或数学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所以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能否引起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能否有利于数学本质的揭示及凸显数学本质之实为基本标准。

(二)采用有效的数学活动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寻找数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反思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给不同的学生都带来成功的愉悦,以获得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设法促成学生的效能感,活动时教师应明确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尤其是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只有学生对于先前活动有过积极、良好的、成功的、愉快的体验,才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再期待参与这类活动。而低效的数学活动常常是教师没有描述目的或对学生没有期望,对低层次的活动结果或过程随便迁就,为活动而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活动失去兴趣。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力争把教师引导、整理、矫正的方法指导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过程最佳结合起来,把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尝试最佳结合起来。例如九年级学习“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这节课,由于刚刚学习了“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七年级时又学过“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这节课我设计成让学生授课、教师点评提问,指导学生自己走路,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去探索新知识,同学们都对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分析,为的是同新知识结合起来、辅助思考,同时,各个小组的成员们开始了明确的分工,很认真地准备了大量的内容,为学习这节新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探究问题时非常细致,组员们一起研究探讨、互帮互助,上课时完全靠同学们的智慧和小组之间的配合,很好地完成了这个活动。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总结说:要把敢于质疑、自主学习的精神保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通过耳闻目睹等多种途径,把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这次活动中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心智水平,让学生享受了智力活动的快乐。

(三)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数学是有生命的数学,数学课堂也应是有智慧的课堂。

实践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需要教师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双重特性,教学预设指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教学生成指创生或生长,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预设的,另一类是教师不曾预设的。

教学的预设无不是为了有效生成,有效的生成也离不开精心的预设。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它们都是有效教学的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使生成更具方向、更富实效,它为相关成员确定了活动目标、任务、主题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有助于任务驱动,有助于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另一方面,教学需要在生成中展开,要运用学生的想法创造灵性,利用生成资源来组织调整课堂内容,生成也决定了实际教学的多样化和人文关怀。我曾经做过一节八年级下册的“菱形”的研究课,设计思路是类比矩形的性质来研究菱形的性质,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从矩形得到菱形的折纸活动来引入:将一张矩形纸片横着对折后再竖着对折,用剪刀沿虚线剪下,打开可得到一个菱形。我当初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到菱形的对称性以及边和对角线的特性,实际上课时我想要的结论都已经被学生得出了,我正想进入下一环节时,突然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还能从刚才的操作中得到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这个结论并不是我设计中的结论,而是后面我要出示的一道让学生证明的例题,但这个同学把矩形的邻边看成菱形的对角线,矩形的面积被剪掉一半得到菱形的面积公式真的是太创新了,我不禁为这同学的巧妙思路叫好!望着那位同学被我激励后的兴奋的小脸,我更深刻地认识了: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观,要求从生命的高度和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而初中段的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动态发展着的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使得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四)讲究有效的学习落实策略

数学课堂上讲究学习策略对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落实至关重要。教师要精讲精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解题训练时重点放在“怎样解、从何处下手、怎样确立解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解题实验-学习探索-反思与提高”的体验,以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到实处为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思考让学生把这些学习内容进行落实的策略。根据我的实践,利用好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比如教师可以将能力和个性上能够互补的人放在一个小组,帮助他们在小组中将各个成员的特有能力有机地组合起来,使每个人都看到自己对小组的独特作用;然后把小组成员的个人作业或考试的分数作为小组总分的组成部分,并将个体成员的进步作为评价小组表现的一个标准。同时,分期地给小组布置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做既便于学生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进行自我监控;又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进步给出及时反馈。即使对于学困生,也可以考虑以“考后100分“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落实。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这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运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经常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修改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吸引他们长期的注意力,让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从而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利用变式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维过程,一般地都可以把它分解为3个基本部分:问题的条件部分、问题的解答过程,问题的结论部分。如果把这3个部分作为变化的因素,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在变式教学中应该强调变式题的设计与训练。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阶梯度清晰的各类变试题组,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注重精讲多练(变式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训练的主线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但注重教会学生知识,还非常注重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一、教育他们课前一定要预习,在听课的过程中必须专心,预习中做标记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

二、在课堂上,老师通常都会强调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因此要边听课边做笔记,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以后复习和巩固。第三、认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之处,多想多问。第四、一定要有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在作业或试卷中做错的题详细的写下来,分析做错的原因,争取做到下次遇到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五、注意培养并增进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自身的“再创造”,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如果学生获得某种知识,习得某种技能,但最终对于所得到的这些知识和技能没有热爱之情,那不得不说是教学的失败。所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并增进学生

对数学的情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地进行“再创造”。这些都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课堂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在备好本课的认知目标(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备好情感目标(情感性、体验性),具体的做法有:抓住数学本身所具备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从数学学科的广泛应用着手,把相对枯燥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的欲望;结合章节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一些趣味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可给出一套拼板(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选出几个,拼成组合图形,设法利用组合图形的面积来证明。设计环节完成之后,告诉学生他们的证法和公元前3、4世纪的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不谋而合,或是与美国第二十任总统菲尔德证法一致,学生会有多么愉悦的感受。而如果再告诉他们,还有诸如中国古代数学家商高、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印度国王帕斯卡拉二世都与同学们一样进行过“勾股定理”的研究,学生又会对这节课、这一知识产生多么浓厚的兴趣。

目前,我已经完成了一轮初中新课程的教学体验,深深体会到要做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新课程意识,遵循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实践智慧,在加强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勇于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

上一篇:二〇〇八学年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八下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