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

2024-08-24

贫困(9篇)

1.贫困 篇一

谨防贫困生“心理贫困”

新学年开始,又一批新生即将跨入大学校门,贫困生入学问题再度为社会所关注。目前,为解决这一难题,教育部和各高校已经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许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甚至一些普通公民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种种资助为贫困生圆满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然而,就在全社会关心、关怀贫困生物质困难的同时,近年来一种新的“贫困现象”又悄然而生――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又面临着“心理贫困”的危机。针对这一新问题,长期关注贫困生现象的专家指出,社会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双困生”悄然浮现

梁二平自广西一个农村家庭,现就读于某大学的信息科学系。曾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的他,上大学之前,头脑中编织了一幅幅大学生活的美好画面。然而,在进了大学之后,他才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原本成绩优异的他,现在常常无故迟到、旷课,不按时交作业,期末考试也频频亮红灯。老师了解到他家境比较贫寒,就建议他申请特困生补助,竟被他断然拒绝。

在宿舍里,他常常因满口的家乡话,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土里土气,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被认为没见过世面。他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有意跟同学争执不休。由于经济窘迫,他很少参加同学之间的聚会,有些同学又讥讽他“小家子气”、“不够潇洒”。现在他整天意志消沉,神情恍惚,连学习的劲头也没了。

和梁二平的情况很类似,北京某知名高校一名来自边远山区的特困生在进入大学不久后也发生了心理危机,并最终因人际交往中的严重障碍而被迫休学。他在休学后写给学校的一份材料中写到:

“我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很大,城市孩子中很多基本的技能我都没有,我不会打球、不会唱歌。高中的时候,我学习很好,能够赢得大家的尊重,可到了大学,同学们学习都很好,而且大学生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在其他方面我再也找不到自信。对于手机、电脑,我不仅不会用,而且几乎没有见过。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很差,也总觉得周围的同学、老师都在嘲笑我。”

在对贫困学生的调查采访中,笔者发现,虽然在众多的贫困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自强不息,刻苦上进,但在大学校园里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此类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这些学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常常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不少人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顾影自怜。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因此一次次失去受帮助的机会,即使得到别人的资助,也会深深内疚、自责。在一些高校的有关调查中发现,产生此类心理问题的同学大多数学习成绩和活动表现都很一般,甚至还有一些同学为自己是贫困生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他们往往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或者是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针对这类情况,心理专家指出,如果自卑、自闭心理淤积过久,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心理贫困”成因透视

贫困生出现心理障碍原因何在?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

一是不少贫困生来自农村,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地方的农村学校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乡村中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课都不能充分开展起来,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学习条件也较差,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中往往只是一句空话,因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容易导致“心理贫困”。

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高等学府无法成为世外桃源,社会大环境不断刺激学生的消费欲望,大学生中不时泛起各种各样的消费热点,这无疑给囊中羞涩的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增添了许多烦恼。

三是社会文化的不良因素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惟一目标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导致心理失衡。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穿戴不时髦、经济不宽裕,贫困生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四是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带来就业的压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在新旧体制转型期,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贫困大学生没有父母可以依赖,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

五是社会上一些善意的动机实施不当也无意中加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如各种资助工作,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宣传不够或者教育滞后,使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精神上却遭受了挫伤,感到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自卑心理。

贫困生心理危机如何化解?

贫困生心理危机究竟能不能化解,又该怎样化解?专家认为,学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心理危机。据了解,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针对这些同学的特殊情况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活动。此外,针对“双困生”现象,许多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教师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出了“对症”治疗的“药方”。他们认为,首先要全面准确掌握这些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学生进校后,应对其尽快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在此基础上,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予以特别关注。

其次应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

经常性地开展主题活动也是帮助这些“双困生”打开心扉的好办法。例如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贫困生中开展了“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活动。号召他们资助自己周围的困难对象,组织他们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做些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贫困生认识到,自己已经得到资助,但还有一些与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没有得到资助,让他们通过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同时学校还应注意选拔贫困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设立贫困学生奖励项目,表彰勤工助学先进个人,营造“贫寒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大学生更光荣”的氛围。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贫困生学生社团。例如在南京大学,由贫困大学生组成的天健社、爱德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非常活跃。学校对这类学生社团积极鼓励、大力扶持。一方面,社团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据了解,很多原本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

北方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研室教师田宝伟很推崇这种方法。他认为,成立特困生协会,可以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在这个群体里大家是站在相同的起点,相互之间不会有歧视和被歧视的嫌疑,还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

尽管学校教师、同学的关怀和帮助对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至关重要,但有关专家同时指出,这些帮助只是打开这些同学封闭心扉的外力,真正远离、摆脱心理疾患关键还在个人。贫困学生必须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穷,不是自身的弱点,也不是缺点。一个人要成才不仅要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上成才,同时更要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

2.贫困 篇二

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并得到了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 特别是在广大内陆的深山区、荒漠地区、边疆地区以及一部分农村, 贫困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监测调查, 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目前的贫困状况。

1. 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线。

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农村贫困线, 所谓的全国农村贫困线是各地区贫困线的加权平均值。贫困人口是一个动态指标, 是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扶贫办根据贫困监测、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和购买力平价水平等综合指标测算出来的。由于农村居民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价格指数变动, 农村绝对贫困标准都会逐年提高 (近几年的农村贫困线见下表)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 从2009年起中国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 取消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区别对待的政策。

2.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规模和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扶贫方面的工作以及农民自身的不断努力,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贫困人口收入逐年增加, 农村贫困状况逐渐缓解, 我国农村贫困规模和程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监测调查显示 (见上表) , 截止到2007年末,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4320万人, 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5.94%, 比上年减少1378万人, 下降1.79个百分点。

3.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 一部分分散分布在中、东部丘陵低山区、库区以及低洼盐碱易涝等地区, 但大多数集中于边远高寒山区和荒漠化等自然条件极端恶劣地区, 总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态势。特别是传统上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更加突出。其中, 少数民族聚集区与边境贫困地区相互交织形成的带状分布特点明显;以西南少数民族“直过区”、云南怒江地区、四川西部三州、新疆南疆三地州、宁夏西海固地区、青海德绒藏区和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石漠化地区等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依然是我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解决难度最大的地区。这些边境民族地区和特殊困难地区集中了我国大多数剩余绝对贫困人口。

二、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产生的原因分析

1. 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是造成贫困的客观因素。

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也是人类迄今难以改变和无法完全克服的因素。一般说来, 贫困人口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都较为恶劣, 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资金短缺, 技术落后, 交通不便, 基础设施薄弱且投入产出效益比很低, 区位条件劣势明显, 社会经济发展滞后, 具有缺水、缺土、缺温和相对封闭等自然、社会特征, 因病、因灾返贫现象突出, 脱贫致富难度很大;或者人口密集, 自然资源贫乏而地理位置又不优越的地区, 如河南、安徽和江西的一些地区。自然资源及环境条件的限制, 导致当地相对有较大比例的农民收入水平低, 处于贫困的状态。

2. 人口素质低是造成贫困的深层次原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不仅取决于它的自然资源及资本的数量、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在商品经济社会, 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最主要是取决于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数量, 即劳动者的素质。贫困程度与文化程度成反比, 人文素质低下是造成贫困地区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人文素质低下不仅表现在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低下上, 而且更重要的表现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 如:轻商赋役, 求稳苟安, 缺乏进取精神;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形成了“吃粮靠返销, 花钱靠救济, 生产靠扶持”的依赖思想等。

3. 国家政策区域倾斜也是造成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改革开放到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前, 我国经济政策一直是向东部及沿海地区倾斜。第一, 在对外开放上, 上世纪整个80年代, 国家对外开放的重点在东部及沿海地区。这些对外开放前沿地区, 从引进外资、进出口配额到外汇留成等各方面都享有大量的优惠政策, 这是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 在金融信贷政策上, 也向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倾斜, 使西部地区难以吸引到国内外投资, 而且本地资金也向东部地区流动, 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三, 在投资政策上, 80年代以来国家在基建投资分配上严重向东部及沿海地区倾斜。第四, 西部地区主要以资源为主, 而东部地区以生产工业品为主, 我国在价格体系上有利于工业品而不利于农产品和资源要素的价格, 使西部地区的资源输出愈多, 因不合理的比价关系而失去的经济利益就愈多, 使西部的贫困状况更加难以改变。

4. 我国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一种制度因素。

户籍制度把居民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 (城镇人口) 。国家针对不同的人口采取不同的政策来治理, 并由此形成城乡二元分治的格局。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自由迁徙, 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非农产业的用工制度明显排斥农村人口, 限制农民选择职业, 参与职业竞争以及寻求积极发展的权利。城镇居民可享受社会保障, 有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有免费住房和公费医疗等, 这些构成城镇居民的非工资收入。而农村人口几乎没有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很少, 医疗也主要是自理。为了养老, 农民只好多生孩子。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权利, 又使农民边缘化, 享受不到社会保障的权利, 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三、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走出贫困的途径探索

1. 应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 首先应通过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提高其收入, 进而达到脱贫的目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鼓励农民自己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二是国家要完全承担农民的义务教育经费, 切实保证农民子弟都能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同时国家要加大农民义务性技术教育的投入, 让不能够上大学的农家子弟都有一技之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国家和农民都需要付出长期努力。

2. 国家对贫困地区实行经济政策倾斜。

国家制定扶贫开发政策主要体现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具体政策上。在财政政策方面, 国家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在税收政策方面, 国家对贫困地区应该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在投资政策方面, 国家应该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发展教育、科技和医疗等事业。在投资性质上, 应该考虑这类地区偿还能力很弱的特点, 尽量多安排无偿投资、低利率投资项目;在金融政策方面, 金融部门应该对贫困地区的建设项目在投资和融资上给予倾斜性支持, 加快贫困地区的软环境建设。

3. 国家加大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

国家用于贫困地区开发的专项资金, 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三部分。前两种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 后一种用于生产性项目, 特别是种植养殖业。国家应该按照规划分期分批向贫困地区集中地投入资金,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 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量, 特别是加大以工代赈资金投入 (由业务部门发放管理, 不存在资金挪用问题) 。另一方面, 要提高扶贫资金的有效性。国家的各项扶贫资金或多或少地被贫困地区的全体农村居民平均使用, 非贫困人口几乎得到了同样的利益。这种状况需尽快扭转。

4. 制定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规划, 因地制宜, 分期分批地脱贫。

从目前我国的国力来看, 使这么大数量的贫困人口同时实现脱贫, 是不现实的。因此, 国家有必要制定一项科学的、可行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依据各个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条件和脱贫的主要制约因素, 明确提出各个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并且提出各个贫困地区实施该项规划的时间顺序。某些资源条件极度恶劣的贫困地区, 就地脱贫成效不大而且成本过高 (是一般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成本的5至6倍) , 应从实际出发, 对这部分人口进行异地搬迁。国家发改委根据各省规划数据统计, 目前我国需要移民搬迁的贫困人口仍有1000多万, 这也需要长期巨大的投入。

5.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

3.经济贫困莫再心理贫困 篇三

马加爵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农民的后代,取名加爵就是期盼“加官进爵”的意思。在高中毕业以前,马加爵的经历,基本上是一个寒门子弟发奋图强的故事。马加爵天资甚高,从上初中开始,他就是班上的学习尖子,不费什么劲,就能进班级前几名。马加爵上初中时,几乎年年都能拿到奖状,可优异的成绩并不能掩饰其家境的贫寒和成长的烦恼。许多人认为马加爵孤僻、敏感、不善与人打交道的性格是家境贫寒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贫困生经济上贫困不应该造成心理贫困。由于贫困生自身的原因,特别是其生存背景,往往会给这些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影响到他们人际交往、学习成才等诸多方面。贫困生的生活困难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欲求每每不能实现,时常处在挫败中。即使进入大学后,他们对许多事情仍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当面临重大挑战和困难时,贫困生往往缺乏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逃避与退缩的方式。他们还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缺乏生活理想與热情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及周围的一切。由于家庭贫困引起的自卑,使贫困生又有极强的自尊心,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发展下去,会使他们内心变得特别脆弱,特别敏感这给他们在人际交往与群体活动中带来了不少困难。而他们内心里,是极渴望融人群体的,但他们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与怜悯。

要使贫困生有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各方面协同努力来实现。在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咨询体系,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懂得心理调适与消除心理障碍的具体方法。学校和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游离在群体之外的贫困生吸引到集体中来让他们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感受到人间真情,驱除心头的阴影。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特别是增强班级、宿舍的凝聚力。学校帮助贫困生,应着力开掘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通过勤工助学以及社会支持等,帮助他们渡过暂时的困难;同时,注意培养贫困生的责任意识,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变为其学习的动力,切莫使贫困生心理也贫困。

4.贫困大学生贫困申请书 篇四

贫困大学生贫困申请书范文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优秀的“大学生贫困申请书”,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敬的学校领导:

您好!

我叫xx,来自计算机系14级软件开发专业1417班。我是一名喜爱读书、热爱集体并且性格温和的男孩。我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小村。家中有五口人,父母文化浅薄,在家务农,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较差,农业收入低微,所以全年收入十分微薄,我还有一个哥哥正在在****大学读书,家中一年省吃俭用的钱大多都供给了我和哥

哥读书,与此同时家里也欠下了一定的债务。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教育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今年我圆满的完成了XX年的学业,光荣的参加了高考。

当我得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人都很高兴。因为我们俩是我那个家族里难能可贵的大学生,也是我们村子里多年才出的大学生。但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两个大学生的学习费用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为此家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家中实在是再拿不出足够的钱来供我上大学,可是我又不想因为贫困而丧失上大学的机会,我知道这个社会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种深深扎根在心中的观念使我力争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学业。故向学校证实我的家庭情况,定于特困生

类型,以便我能在校获得各种补助,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5.农村家庭贫困户贫困申请书 篇五

现今社会公众的追求意识不断提升,申请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请注意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申请书。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申请书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家庭贫困户贫困申请书范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家庭贫困户贫困申请书1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xxx,是一个偏僻农村普通的农民,今年49岁,长期患病全身颤抖无力,无半点劳动能力,经多方求医,至今也未确诊,已花去家中所有积蓄,并欠下数万元的债务,平日家庭正常生活已受影响,然亲朋尚念一丝亲情,邻里且念点点旧恩,些许时日为我全家伸出援手,方能有衣暖身,有饭糊口,权且一家老小勉强度日。

家中还有二老,已年过八旬,膝下尚有两子,现家中无劳动力,xx年10月大儿子因严重的鼻窦炎在渭南中心医院诊治,花费了1万多元至今依然未痊愈,不能正常干活,还需别人照料,xx年8月妻子又患胆结石、梗阻性胆管化脓先后在白水县红十字会医院和渭南中心医院进行了两次手术治疗,现在也未根治,经常服药、打针,再加上我重病在床,根本无能照顾家中所有一切,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开船又遇顶头风”,回想昔日全家老小其乐融融,放眼今朝一家零乱不堪,痛在我心,然却无回天之力,无半点办法,只有打掉牙往肚里咽,如此之痛,如此之苦,唯有我这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之人方能真切体验。

全家人的生活至今没有着落,让我非常的揪心,不知道明天的路在何方。幸好,我听说我们的这种情况可以向政府申请贫困补助,党和政府能解我全家于倒悬之中,我异常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们的家庭于水火。于是商量之后,我们一家六口人特向您们申请,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并向相关部门求助,想及早得到诊治,照顾好家人。

我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跪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

农村家庭贫困户贫困申请书2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xxx,是x乡x村人,家中4人,是家庭贫困户、低保户。我的妻子因病常年在家需要药物维持,且需要人照顾,故此我无法外出打工,只能留在家中照顾生病的妻子。

我的大女儿在x读书,现在因胃穿孔住院,家中竟然没有一分钱能够拿出来带给女儿,好在有她的朋友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女儿暂时垫着住院费用,但是之后要还是要把钱还给那些好心人,我想尽办法都拿不出钱来。

我的小儿子还在x读书,每个月都需要给他寄生活费,虽然小儿子很懂事,很节省,但对于现目前没有收入的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现在我已经是走投无路,真的没有办法了,因此向关心农民的各位领导申请,恳请政府给予我经济上的帮助,帮我渡过这个难关,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申请人:xxx

20xx年x月x日

农村家庭贫困户贫困申请书3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我是xx市xx街xx社区居民xx,借住父母家。我父亲由于脊椎折断、并患有糖尿病,退休的薪金还不够吃药药费的开销,糖尿病已到严重时期,不能进食,四肢浮肿,随时都有危险。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加之年岁以高不能操劳。同时家庭收入仅靠老父亲的微薄退休金来维持全家生活。

现在生活举步维艰。我本人由于长期失业,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一直靠政府的低保补助维持生活,我的妻子也没有工作,只能在照顾父母的空余时间打打零工贴补家用。今年春节我又添了一个女儿,但遗憾的是没有母乳吃,只能靠昂贵的奶粉供养,这一切在我的生活中都无疑是雪上加霜。这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希望政府伸出援助友爱之手拉我们全家一把,特恳请困难补助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深信政府会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们的生活危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全家期待着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x

日期:

农村家庭贫困户贫困申请书4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xxx,是x乡x村x人,家中4人,是家庭贫困户、低保户。

我的妻子因病常年在家需要药物维持,且需要人照顾,故此我无法外出打工,只能留在家中照顾生病的妻子。

我的大女儿在x读书,现在因胃穿孔住院,家中竟然没有一分钱能够拿出来带给女儿,好在有她的朋友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女儿暂时垫着住院费用,但是之后要还是要把钱还给那些好心人,我想尽办法都拿不出钱来。

我的小儿子还在x读书,每个月都需要给他寄生活费,虽然小儿子很懂事,很节省,但对于现目前没有收入的.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现在我已经是走投无路,真的没有办法了,因此向关心农民的各位领导申请,恳请政府给予我经济上的帮助,帮我渡过这个难关,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农村家庭贫困户贫困申请书5

敬爱的学校领导:

我来自哈尔滨市阿城区的一个农村,现在就读于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生物一班,我叫xx,由于家庭贫困特向学校申请贫困补助。

我家是一个五口之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我来自农村,家里以种地为生,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去年奶奶做了肿瘤摘除手术,现在身体还很虚弱,一直吃药。爷爷奶奶下不了地,农活就只有父母干,长此以往,身体也不好,母亲的身体还可以,父亲患有风湿病,一道换季或下雨阴天腿就疼。家里一年的收成,除去药钱、家里生活费用和人情来往也剩不了多少了,但还要供我上学,家里的负担就大了。近期我也生病住院,给家里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为了我的学业,父母已经付出了很多,所以当听说学校里可以申请助学金,我马上就报名了,希望这样可以减轻家里的压力,也可以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

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课余时间积极阅读关于专业方面的书籍,来丰富自己。另外,我还获得过奖学金,以后我会更加的努力。

进入大学,是我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一年中,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班的贫困生是比较多的,我想有贫困生也不是什么坏事,贫困能更磨练我们的意志.我是一名贫困生,我有我自己的经历,我的经历使我认识到,贫困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阻碍,我们最大的阻碍在我们心中,只有你克服了自己的贫困心理,你才能做的更好,“人穷志不穷”,穷且益坚",这么一句古语已经告诉我们了,我想我自己不会被贫困击倒.而且会更加努力.来改变我们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否则我们会一直贫困下去.贫困不是我们的绊脚石,相反塌实我们的动力.我会更努力!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年xx月xx日

农村家庭贫困户贫困申请书6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我叫xx,是xx省xx镇xx组的农民,家中有四口人,现在居住在惠民路自家的房子里,房屋是多年前自己动手建的,住房面积为40左右平方米。我家月收入只有400元,还要抚养两个小孩,供两个小孩读书,家中生活困难,特申请低保。我的家庭情况是:

我本人,刘xx,xx年生,由于原来家境贫寒,小学只读了五年。慢性气管炎,颈椎凸出一毫米,腰椎膨出两毫米,长年有病。一直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收入。

妻子,周xx,xx年生,没有参加工作,身体又长期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大女儿,刘xx,xx年出生,现就读于安顺学院,依靠助学贷款与学校的支持读书,她自己也很困难,不能给我们生活费用。

小女儿,刘xx,xx年生,就读于黔西二中,无工作无收入,从小体弱多病。

由于我和我妻子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加上积劳成疾,昂贵的医药费让我们没敢再跨过医院的门槛,现在生活举步维艰,我听说我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我异常的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于水火。于是几经斟酌之后,我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特请求政府给我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我将万分感激。希望领导们能体察和批准。

我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的生活危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6.贫困 篇六

经过一系列的积极探索与努力应对,贫困的面与贫困的程度都明显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轻,与传统意义上的十八大片区相比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而呈现出新的特征:当前,贫困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与生态脆弱地区高度耦合的格局,山区、丘陵地区、限制开发区域成为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

一、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空间布局及主要问题

(一)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空间布局。

根据2011年国家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确定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川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

(二)集中连片贫困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状况的地理集中性。

从地理区位分布角度看,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的山区或高原地区,特别是群山连绵区,比如安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地区腹地的六安、安庆等地,四川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凉山彝区、川西北高原藏区、川东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等四大连片贫困区,区域性贫困特征明显。另外,还表现在贫困因子的地理集中性,即贫困居民相对集中,贫困因子相对一致,表现为人口集中、地域连片且多为自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多为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

2、贫困成因的综合复杂性。

我国的贫困连片区在成因上也表现出错综复杂性。这些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现在的,既有经济上的,也有政治上的,既有宗教、民族的,也有体制的,一系列因素交错融合在一起。如大别山贫困区贫困的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群山环抱、交通闭塞、对外交流不便;在四川藏区贫困成因最为突出的是民族宗教原因,在当地生活的牧民收入向宗教转移而导致贫困;再者而言,秦巴山地区,历史的政治的原因———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与腹心地区,革命热情高涨,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残疾人比其他地方要高。

3、贫困程度的严重性。

集中连片贫困区贫困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民收入低,地方财政困难。11个连片特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分别只相当于西部平均水平的49%、44%和73%;(2)贫困的代际传递。在贫困地区往往由于祖辈、父辈贫困,易陷入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怪圈”中,贫困在代际之间传递而导致贫困的持续性、代际突出;(3)特困扶贫成本大。连片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劣,甚至有些地区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扶贫的难度大,脱贫成本高,为维持基本的自然条件,需要部分或整体移民。

二、反贫困的模式总结

(一)参与式扶贫。

参与式扶贫理念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因其众多的合理性而受到欢迎。其合理性主要有:(1)参与式发展,使得穷人有机会得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而不是被动式地接受,从而使得扶贫政策更有针对性,有更多地机会分享成果;(2)参与式发展有利于政策创新,综合考虑民众心声,提高减贫项目的有效性、效率、可持续性以及政府的公信力;(3)参与式扶贫可以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的自我潜能、培养自身的独立性,有助于积蓄持续的脱贫能力;(4)参与式扶贫是一个双向性的互动过程,通过双向的沟通,更加能够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真实情况,为后续的开发引导贫困地区走向富强打下基础。

(二)开发式扶贫。

开发式扶贫是当前普遍接受的一种扶贫方式。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温饱、脱贫致富。扶贫工作从按贫困人口平均分配资金向按项目效益分配资金方面转变,从单纯依靠行政系统向主要依靠经济组织转变,从资金单向输入向资金、技术、物资、培训相结合输入和配套服务转变。它改变了输血式的治标不治本的扶贫方式,通过开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持续不断地造血,增强贫困地区持续发展能力。

三、反贫困路径分析

(一)精准扶贫可行性分析

1、政策支持。

“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关键时期,扶贫的难度和任务增加。国家明确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并出台《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加大扶贫力度,做到六个精准,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致贫因子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

2、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多为维护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屏障的价值较高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高补偿标准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能科学地引导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结合外部援助,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加工业等,实现脱贫致富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双赢。

3、精准到户针对性更强。

与以往的扶贫相比,精准扶贫精准到户,瞄准贫困群体开展针对性扶贫已经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然需求。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到户深入了解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贫困户需求做好动态评估,精准识别出扶贫对象扶贫标准。根据贫困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条件以及扶贫对象的发展能力,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贫困人口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

(二)精准扶贫的挑战

1、精准识别难度大。

精准识别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前提。但在识别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1)贫困人口规模的确定。按照2015年的贫困标准是2,800元,但农户的收入、支出以及最终所得的实际收入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相关信息更新不及时。贫困规模人口的确定是根据扶贫部门测算结果自上而下分配(指标)的,所反应的贫困信息可能与真实情况有一定偏差;(2)识别排异。负责精准识别的工作人员出于私利的考虑或者由于操作环节的疏忽等原因造成的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

2、精准帮扶存在困难。

在精准帮扶过程中对识别的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贫困表现、贫困特点、减贫需求把握不够,在实际帮扶中往往简化为提供部分资金、赠送一些生产资料、修建或改造贫困群体住房,甚至只是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而已。此外,当前许多帮扶项目对贫困户提出了一定的入门要求,以至于贫困户无法承担只能选择放弃,减贫项目的受益者成了非贫困户。在资金用途、市场、扶贫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排异现象。

四、精准扶贫路径探讨

反贫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艰巨任务,在充分认识到贫困问题的同时,要积极地反对贫困。走精准扶贫道路,精准识别出扶贫对象,建立健全保障体制机制、合理调整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创造条件培育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积极引导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居民脱贫致富。

(一)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需加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评估小组人员培训。开展精准扶贫业务培训,提高评估人员的操作能力,争取将客观识别排异降到最低,做到将真正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二是多种识别方式并存。在现有的自上而下的测算贫困人口的基础上,让贫困户与社区代表之间参与到识别过程,采取自下而上的贫困群体识别,确保让所有的贫困人口都能被识别出来。

(二)建立健全保障体制机制。

从保障的体制机制角度考虑,精准扶贫要从财政支持、政策保障、组织协调等方面多维度地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财政资金要适当向集中连片贫困区倾斜,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的支撑。要继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补偿机制。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各级政府要立足于本地实际,成立专门的精准扶贫小组,制定科学的贫困区域发展规划并加强引导。通过制度创新,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社会服务来改善人民生活。建立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多元化投资融资的体制机制,适当地鼓励市场化运作。

(三)合理调整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

集中连片区要凭借自己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走自己的产业特色道路。另外,有条件的贫困地区,还可以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一些有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能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化本地的产业构成。但要严把引入关,避免有重大污染的企业(工厂)的进入。在能源结构上,结合贫困地区的现状和优势,适当发展清洁能源,减少乱砍乱伐、过度开垦、破坏地表植被。

(四)创造条件培育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

贫困地区人力资本流失,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培育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增强本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首先要增加基础教育投入。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减、免,对贫困地区的校舍、学生宿舍等方面的建设予以支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补助,保障贫困地区的青少年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其次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向上一级部门争取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向当地居民传播一些常用的易于接受的专业知识。

(五)适当的生态移民或必要的劳务输出。

对于一些生态贫困特别严重,生存环境特别恶劣,不适宜人居的贫困地区,可适当地进行生态移民,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将这些地区的原住民迁出到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区域进行异地扶贫开发。这样,既可以维护原住民的生存权益,又能保护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通过建立现代化农村小城镇,不但转移了农业人口和劳动力,而且减轻了土地利用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大别山区贫困集聚的形成机理——基于特征识别的视角[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贾若祥,侯晓丽.我国主要贫困地区分布新格局及扶贫开放思路[J].中国发展观察,2007.7.

[3]中国社会科学院,吉首大学.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3)[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4]高亚敏.南方贫困山区扶贫连片开发模式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

[5]西奥多·威廉·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R].圣路易:美国经济学会年会,1960.

[6]贾冀南.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集聚机制——增长理论和国际经验[D].保定:河北大学,2007.

7.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篇七

阳春市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和帮扶单位挂村包户帮扶责任制,形成了“领导带头、部门主动、社会参与、驻村干部组织实施”的扶贫格局。

阳春市注重标本兼治,实施“四大工程”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帮扶。一是提供帮扶资金,实施“输血工程”;二是产业带动与龙头企业带动并行,实施“造血工程”;三是扶志与扶智并举,实施“换血工程”;四是培养“领头雁”,实施“固本强基工程”。

两年来,阳春市筹措泥砖房改造资金2077.5万元,大力推进贫困村贫困户泥砖房改造工作,完成泥砖房改造1979户,其中2011年完成1206户。按每公里15万元标准优先安排村道硬底化建设配套资金,加快推进贫困村硬底化道路建设,两年完成了硬底化道路243公里。同时,修复2010年“9·21”特大洪灾水毁桥梁、道路等设施一大批,为17629户贫困户解决了饮水问题,保证了贫困户适龄子女100%普及义务教育。该市贫困户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病患家庭进行医疗救助,确保贫困病患家庭病有所医。目前,符合条件的3319户贫困家庭已落实五保、低保,60岁以上贫困人口全部参加新农保。

阳春市注重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农村农田水利、农网改造、通讯线路、村办公楼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两年来,全市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1244个,其中,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项目205个;建设教育、文化、卫生设施项目1039个;完成农网改造、闭路电视改网、通讯线路改造等基础建设一大批,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阳春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做好下一阶段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体现在“扶得力、扶得准、扶得法、扶得实、扶得稳”上。

一是扶得力。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为阳春市帮扶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领导们率先垂范,主动落实帮扶对象,营造了从上而下的促进氛围,形成“领导负总责、单位作后盾、干部驻点抓”的工作格局,为“双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扶得准。一方面,通过入户调查、群众推选、上墙公示等程序选准了扶贫目标。另一方面,选准帮扶项目,确保扶贫成效。

三是扶得法。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阳春市通过调研,采取治标与治本、扶弱与扶志、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并举的办法,多方位加快贫困村、户脱贫。

四是扶得实。阳春市实现人员到位、项目到位、资金到位、宣传到位、情感到位等“五个到位”,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实效。

五是扶得稳。为稳固帮扶成果,使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防止“走过场”,阳春市强化“双到”工作的长效机制与民生保障。一方面,组织力量加强督促检查,跟踪负责,实行永久性的“回头看”,确保脱贫不返贫。另一方面,抓好民生事业,配套保障到位。

8.贫困 篇八

各设区市扶贫和移民办(局):

国务院扶贫办最近对《关于建立贫困人口和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省办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修改情况,对我省的《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征求部分县乡村意见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修改。现再次下发给你们征求意见。请于2016年1月15日前将修改意见汇总反馈到省办计财处。联系人:涂煜铤 电话:0791-6211020 电子信箱:ljbjcc@163.com。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二〇一六年一月六日

2继续予以扶贫政策支持,确保稳定脱贫。对2016年退出的贫困县,省将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奖励;2017年退出的贫困县,给予500万元奖励。

四、退出条件

1、贫困户退出。贫困户指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退出要以户为单位,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出国家贫困标准、有安全住房、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等为主要衡量指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包括五保,下同)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方,凡纳入低保(包括五保,下同)的家庭,视为脱贫人口。各县(市、区)(以下简称县)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具体的退出标准。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制定通俗易懂、群众认可、易于操作的脱贫标准。

2、贫困村退出。贫困村指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扶持2900个贫困村。贫困村的退出应以贫困发生率和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完成率为主要衡量指标。原则上,退出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应低于4%,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全部完成。具体的退出标准由各设区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市、县)确定。

3、贫困县退出。贫困县是指2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县,以及1个省定贫困县都昌县,共25个县。贫困县退出须达到贫困发生率低于3%的标准。

五、退出程序

1、贫困户退出程序。贫困户的退出按照预退出、精准扶持、摸底调查、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的程序执行。根据本县、乡、村贫困户退出规划及年度计划,选定年度预脱贫对象,在建档立卡系统内作预退出处理。县乡村各级要对照贫困户退出条件,对预退出对象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精准扶持。年终,对其摸底调查,调查人员应包括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驻村工作队干部、贫困户帮扶干部等,填写贫困户退出摸底调查表(附后)。摸底调查之后,由村委会组织召集相关人员召开民主评议会,对摸底情况进行逐户讨论,拟定退出贫困户名单,并在行政村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人员(不得少于3人),对拟退出贫困户进行逐户核实,确定全乡(镇)贫困户退出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在各行政村公告,报设区市、省备案。贫困户经批准退出后,即录入信息档案,在建档立卡系统内进行脱贫退出处理。

2、贫困村退出程序。贫困村的退出按照对象初选、精准扶持、调查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的程序执行。根据本县、乡贫困村退出规划及年度计划,选定年度预退出贫困村。预退出贫困村确定后,县应对照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和贫困村退出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精准攻坚。年终,县组

6查。

在抽查和第三方评估中,以设区市、县(市、区)为单位,抽查合格率高于80%,按合格率的比例认定实际退出贫困户、贫困村数量,作为相关考核(包括江西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实绩考核和设区市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下同)的依据。被抽查、评估为不合格的退出贫困户、贫困村,应继续列入贫困户、贫困村予以整改、扶持。合格率低于80%(含80%),则当年退出的所有贫困户、贫困村须重新进行核查,并在相关考核中予以扣分;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县对乡(镇)的抽查结果,除按上述意见处理外,还要按抽查不合格比例,在全乡(镇)当年退出贫困村、贫困户范围内,确定落实具体不合格贫困村、贫困户名单,重新列入贫困村、贫困户范围,进行整改、扶持。

九、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退出工作,加强对贫困退出工作的领导,组织各方力量,统筹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对贫困退出对象进行切实有效的扶持,确保退出工作有序推进。

2、坚持标准,规范退出。坚持省级统筹、市县为主体、分级负责的原则,各地要严格按照退出程序和标准进行,做好数据核查和资料归档等工作。贫困退出工作要做到全程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防止“数字脱贫”和“被脱贫”现象发生。

3、强化督查,注重考核。各级政府要强化对扶贫对象退出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数据准确、真实、可靠。要认真组织复核,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弄虚作假、敷衍了事、违规操作等行为,特别是对出现“数字脱贫”和“被脱贫”现象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县(市、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在年度考核工作中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9.贫困 篇九

有效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摘要]高校贫困生的人格及身心健康发展一直是学生工作的重点。积极做好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学生成才的影响直接而又深远。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针对贫困生思想现状,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推动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辅导员 贫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作者简介]徐惠红(1976-),女,江苏武进人,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及提升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0SJB880061)和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项目编号:JDXGA201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71-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贫困生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群体。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针对贫困生的思想现状,积极创新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高校贫困生的现状

高校贫困生是指普通高校中家庭贫困,没有能力缴纳学费,日常生活没有保障,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一类大学生。根据教育部的调查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比例为8%~15%。

(一)贫困原因

高校贫困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贫困生人数和比重还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有关调查显示,产生贫困生的主要原因有: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农村家庭基本靠农田维持生活,加上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收入来源少,很难支付孩子的学杂费,如果遇上天灾人祸就更是雪上加霜;多子女或家庭变故,很多落后地区不能很好地实行计划生育,多子女现象比较普遍,本来经济不富裕,要维持几个孩子同时上学就更加困难,加上有些家庭产生变故,缺少主要劳动力,更加无依无靠。

(二)思想问题

应该说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还是比较积极健康的。他们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热爱党、热爱祖国;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勤奋刻苦、坚忍不拔;他们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敢于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因此,绝大部分贫困大学生都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健康向上,以比较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现状。但是也有一些贫困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如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感恩意识缺乏,诚信意识不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进取心不强。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加强对高校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心理问题

面对来自经济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加上特殊的生活经历,一些贫困生在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评价和解释,逐渐导致有些学生产生自卑、焦虑、抑郁、孤僻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也就出现了与“经济贫困”相对应的“心理贫困”,成为经济和身心的“双困生”。个别贫困生由于长期以来的自卑、孤僻,平时不善于与周围人进行交流,把自己与其他同学隔离起来。这样的学生一般没有什么知心朋友,甚至遇事都找不到一个倾诉的对象,对集体活动更是避而远之,把自己长期封闭在一个寂寞、偏僻、孤独的角落里;面对社会上的有些不公平现象,常有仇视的看法;面对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缺乏自信,不敢很好地展示与推荐自我,不能主动积极地面对就业的竞争。

(四)学习问题

大部分农村家庭的贫困生从小就明白,家里供自己上学很不容易。上大学后,这些贫困生想尽办法,通过好好学习取得奖学金,或者通过其他的兼职渠道等,尽量减轻家庭的负担。因为对于这些贫困生而言,他们深深明白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他们今后走出贫困的重要手段。因此,他们上进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非常刻苦,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表现出“人穷志坚”的韧性,通常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事实表明,有些贫困生不明确学习目的,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学习不刻苦,成绩较差,怨天尤人,最后出现成绩挂科的现象,有的甚至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业。

(五)生活问题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出台了一系列奖、助、贷等补助政策,但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生都能顺利通过申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曾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一些贫困生每年开学的时候只带来一部分的学杂费,或者几百元的生活费,而且这些钱还是向亲戚朋友借的。绝大部分贫困生都生活俭朴,计算好如何花每一分钱,当然也有些贫困大学生过分向往富裕的物质生活,经不住各种各样的物质诱惑,有很强的攀比心理。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校已充分认识到了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在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第一,大家对贫困生落实经济帮扶已经形成了共识,这也是改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因此,要积极拓宽帮扶渠道,为贫困生争取多种形式的经济支持。但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相比较而言,为贫困生提供的经济支持显现出一定的问题,比如资助渠道不宽,仅仅局限在校内,校外的渠道比较少;资助力度不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资助,只能把有限的资助金额拆分给许多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资助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第二,目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稳定的机制保障,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显示不出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辅导员针对不同的贫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长期的引导。但是目前学校工作者仍没有对贫困生形成足够的关注,工作往往浮在表面,疲于应付,缺少有意识的引导,缺乏个性化指导。第三,政府和高校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一般都比较重视对贫困生经济帮扶,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就万事大吉了,而往往忽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缺少人文关怀,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三、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心理和生活状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通过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励志类活动,不断加强引导,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增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积极落实经济帮扶

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仅仅做好意识形

态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与解决具体困难相结合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因此,辅导员要认识到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重要性。近些年来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政府、教育部门、社会与学校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基本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经济救助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助学体系。辅导员要全面掌握这些政策动向,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把每项政策都宣传到位,让所带的每一个贫困生都能清晰了解每项资助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需要办理的手续。根据不同的贫困个体以及不同的贫困程度,帮助其找到最合适的路径来解决问题,避免有些贫困生因为不能很好理解国家政策而错失一些机会。(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

应该说“80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同样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是在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物质欲望不断增强的同时,有些贫困生表现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造成自身贫困的原因,产生了对党和社会的怨恨情绪,产生了“仇富”心态;有的贫困生过分沉溺于自己的不幸,看不到光明的未来,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有的甚至埋怨命运的不公,对周围的人或事产生抵触或敌对情绪。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贫困生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报告、面对面地谈心,宣传身边优秀的典型,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与一般学生相比,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为较为艰难的人生经历而产生了自卑、孤僻、偏激的心理。因此,辅导员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要在平时的接触过程中积极关注其心理状况,通过单独面谈或者侧面了解情况,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后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坦然面对现实。目前,高校相当一部分辅导员都经过了专业心理课程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指导能力,更加了解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班团活动,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营造充满爱心和尊重的氛围,缩短贫困生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距离。对存在个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在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及时转到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现有的思想观念和途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辅导员应该根据贫困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积极创造条件,与校内外相关部门联系组织贫困大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兼职团委工作的辅导员,可以为他们搭建一些平台,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专业调查、实习活动、社会兼职等,让贫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进贫困生对社会的认识,学会奉献,学会在实践中反思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促进“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五)引导参加勤工助学

为了扶持和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许多高校相应设立了许多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辅导员一般比较了解自己所带贫困生的贫困程度,也了解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设置和政策。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联系勤工助学的岗位,使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得一定的报酬来解决自身困难,同时也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针对很多贫困生在学校没有广泛人脉的情况,辅导员要尽可能帮助他们寻求岗位,不但关注校内的岗位,有机会还要积极开辟校外的岗位,给他们提供较多的机会锻炼自己,以暂时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六)积极体现人文关怀

辅导员在高校中一般都带有学生干部,有的还带学生党支部,积极发挥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合力,可以促进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平时在学习、生活上接触这些贫困生的机会较多,对贫困生也比较了解。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干部对贫困生的帮助和关心显得尤为重要,他们通过努力可以成为贫困生的朋友,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也能在第一时间把贫困生的状况反馈给教师。建立学校—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三位一体的人文关怀网络,使广大贫困生在学校里能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不但在生活、学习、经济上得到了帮助,内心更是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对他们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作用。

(七)加强诚实守信教育

“8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曾一度成为媒体评论的对象,也曾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拷问。这一现象反映出我们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辅导员要认识到深入开展大学生诚信建设活动的重要性,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观念和意识。要在建设校园文化和培育大学精神中突出诚信的地位,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以及观看主题教育片、组织专题讲座等活动,使贫困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树立牢固的诚信意识,养成坚定的诚信品格。

(八)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切入点,开展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进行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贫困大学生找到奋斗的目标,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以后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做好铺垫。辅导员要引导贫困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自我,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让他们在正确认识自我的情况下进行就业心理调试,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树立科学的“三观”,在遇到就业的挫折时不气馁、不灰心,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平和的心理、健康的择业观从容走进社会。

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已经成为辅导员重点关注的问题,辅导员应该把这项工作贯穿于工作的始终,把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当成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来抓;要在细致的工作中、在点滴的关怀中使贫困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拥有感恩的心,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庭、回报社会,这将对促进校园稳定、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简述英国留学申请的四大步骤下一篇:学校青年教师培训方案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