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意识人民网

2024-07-21

大局意识人民网(精选8篇)

1.大局意识人民网 篇一

增强大局意识心得体会

大局,是指其中特定的内容不仅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根本意义,而且具有局部由于种种局限所不具有的内容、意义和境界,从而容易产生“大局”和“小局”、“全局”和“部分”在认识上的差异和实践上的矛盾。根据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谓的大局,就其荦荦大端,主要包括:

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大局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党是一个有着自己思想信仰和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略就是党的纲领。党的纲领是党的政治主张的集中反映,是昭示社会的政治宣言,是一个政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标志,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指明党的前进方向。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期我们取得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帜,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八大刚结束,总书记就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党同志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表明,习近平在“开局”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强调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同时,必须深刻回答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科学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向前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大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和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带领贫穷落后的中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中国梦是由千千万万个人民的梦汇聚起来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中国梦也要求我们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一颗炽热的共产党员的雄心来践行一名党员干部的“中国梦”。小溪、小河能够汇聚成大海,只有每一个党员干部不断追求自己的“中国梦”,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从严治党是大局

“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称其为政党。”我们党是一个有自己特殊的宗旨和目标,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的政治人社,共产党整体战斗力规定着每个党员特殊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党员的政治立场、观点、态度、方向最为重要。党内处于打头、管总地位的纪律和规矩,就是规范党员干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的性质、人社原则的具体表现。党的团结统一,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都要靠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来保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总书记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中国要出问题,就出在共产党内。”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现阶段,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当前我们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党的领导存在弱化和人社涣散、纪律松弛的现象,同时,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团团伙伙、搞小圈子、公器私用、设租寻租等现象在某些局部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个别人那里,“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非常严重……甚至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包天的地步”。这些都是党的政治纪律所不容许的。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其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重塑党人社的纪律性和约束力,净化党的政治生态。为此,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按照党的人社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行事,必须按照党章的要求,在大局下行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尤为重要的是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增强大局意识心得体会

----------王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反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同时,“反腐工作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立竿见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亮点之一就是“打老虎”,而且打的“大老虎”数量多、级别高、震慑作用大。应该说,近年来的反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为治本赢得时间,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是,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这场反腐大戏势必不会很快落幕,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因此,必须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建规立制,最大限度地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是大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总书记深刻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其深刻意义自不待言,而发展理念则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工程规模之巨大、情况之复杂、任务之繁难,世所罕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迈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步伐,到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利益藩篱、激发改革创新强劲动力,到全面依法治国夯实权力运行法治轨道、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追求,再到全面从严治党以“严”“实”标准管党治党、锻造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些举措涉及到发展模式升华、利益格局变动、规范权力使用、加强纪律约束,涉及到精神状态、担当意识以及价值观念重塑等诸多重大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出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提出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要求,点明了破解发展难题的新路径。因此,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只有从大局去深化认识、从整体上统筹把握、在实施中协同推进,才能取得重大突破和根本进步。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搞建设,没有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政令畅通,是很难有效有序推进的。同时,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和党的建设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自为战、各行其是,不仅形不成合力,还会出现相互掣肘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时时从大局出发、处处以大局为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邓小平同志强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或叫作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他还特别强调:“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必然要求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无论是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推动协调发展,还是化解过剩产能、破除地方保护;都需要从大局出发,算大账、算长远账,自觉地把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的工作放到全国、全省、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来考虑。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维护大局中找准坐标、找准定位、把准方向。把地方和部门的工作实践与大局联系起来,同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一致起来,积极推进中央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确保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指示畅通无阻,真正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全局,维护好大局利益。

大局所涉及的问题必然是宏观、长远、根本性的问题,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局部或要素无足轻重,更不意味着局部和要素可以放弃责任和担当。局部或要素是大局工作的基础,就其功能而言,大局的大量工作在局部和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在地方和基层。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进行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但这些美好的蓝图要变成现实,必须由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通过一件一件实际工作具体落实好。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求全体党员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各种利益关系,真正具备纵观大局的眼界和服从大局的觉悟,胸怀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站在党和国家的大局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自觉地认识、服从和维护大局,以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自觉适应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通过不懈努力筑起通向伟大梦想的坚实台阶。

大局意识心得体会

-----------郝艳东

大局指的是形势或者事件发展的整体态势。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强调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来观察形势和分析问题,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战略布局来谋划事业、推进工作。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局意识,他指出:“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大局意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每个党员或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党和国家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牢固树立和增强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大局,准确把握大局,自觉维护大局,主动服务大局,才能不断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齐心协力把我们的事业共同推向前进。

当前最大的大局就是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引领下,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而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当前大局中的关键、大局中的核心。树立大局意识必须首先增强核心意识,否则就找不准真正的大局。

只要全党自觉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党中央部署的各项战略任务凝神聚力、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成功实现。

增强大局意识心得体会

---------苏航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增强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局意识并不是件容易事,即使主观愿望很强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大局意识是树立不起来的,也可能一时树立起来,但不会持久,当前我们正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式下,也是我们面临的新时期的新任务。如果我们不及时更新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我们就会落后掉队,我们要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创新监管机制,以人为本,要在服务上不断创新,开辟办照“绿色通道”,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实行阳光定费、阳光收费,制作收费公示栏,公布收费标准、项目,并实行首问责任制。在内部建设上,要营造内和外顺的良好环境,一把手起表率作用,在各方面主动提出“向我看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不能凌驾于人社和制度之上,创造和谐宽松的共事环境,同舟共济抓工作,奋发有为谋事业。

增强大局意识还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和上级文件精神的学习,提高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踏踏实实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吃透“两头”。既要了解上级的精神,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工作中的经验、成绩,困难和问题,以及群众的反映、思想情绪。通过吃透“两头”,做好结合文章,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大局意识,还要有淡泊名利、献身工作的高尚品格。一位伟人曾反复阐明一个道理:共产党要交出一头,只顾一头。只顾什么?只顾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工作,交出什么?交出个人利益、个人地位、个人前途。后面这一头让党来考虑,让人社来解决,人社怎么安排就怎么服从,不跑、不送、不抢、不要。这个道理强调的就是大局意识的思想,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遵循,切实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做到看事业重如山、观名利淡如水,周恩来总理要求自己为了人民的事业“儒牛一样努力奋斗”;焦裕禄同志为了兰考的落后面貌,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郑培民同志身居要职不谋私利,心中只装着人民。因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了解大局、认识大局、胸怀大局、服务大局,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眼睛盯着大局,心里想着大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工商作出应有的贡献。

大局意识心得体会

---------张磊

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做到小局服从大局、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树立大局意识,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必备的素质。具体表现在:

第一,胸怀大局,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和处理具体问题时,把自己的思想、行为摆在大局之中。在贯彻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决策部署时,不打折扣,更不能各行其是。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自律等各项规定。而有的人个人利益至上,组织安排什么工作总是讲价钱、要条件,不是这不行,就是那不中,总是和组织讨价还价,一旦得不到满足,就消极怠工,甚至又吵又闹,就好象组织上欠他很多,好像离开他地球就不转了。工作上躲躲闪闪、拈轻怕重,待遇上争争讲讲、分毫不让。这些都是和大局意识背道而驰的。

第二,顾全大局,提高配合能力。不论是作为领导者或被领导者,要处理好部门和部门、上级和下级工作关系,做到主动而不越位、辅佐而不缺位、周到而不空位、服从而不盲从、参谋而不参政,能相互配合、和谐默契。说白了,就是不要看笑话。而有的人却是唯恐别人比他强,不是补台而是拆台,甚至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有的即使配合,当取得成绩时都是他的,当有纰漏时都是别人的,甚至栽赃陷害。总是想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有的背后放暗枪、发冷箭,总是用枪瞄着,一旦撞上枪口就会把你撂倒。这样的人就好象身边的定时炸弹,要时刻提防。

第三,服从大局,要有淡泊名利、献身工作的品格。有的人心浮气躁,患得患失,只想用权,不想干事。不能正确面对个人的进退留转,经不住考验。有的干部,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有的心胸狭窄,只谋一己之利。有的人常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总是觉得别人都不行,就是不说自己不行。为了个人的蝇头小利斤斤计较。我觉得,心胸狭窄的人做不了大事,即使一时得意、得道、得逞,迟早会摔倒、被淘汰。

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清醒认识,当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时,不要抱怨,更不能自暴自弃,当领导没有了解你、认识你、认可你之前,是龙也得卧着,是虎也得趴着。但你同时必须坚信,只要有机会、有耐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时,也要正确地估价自己,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

2.大局意识人民网 篇二

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不断提升协调沟通水平

办公室是学校快速发展的“中枢神经系统”, 也是学校对外横向联络沟通, 对内纵向协调管理的“窗口”。办公室行政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及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 将直接影响学校对内对外的形象, 同时也体现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效能和水平。因此, 办公室行政工作人员需要内强素质, 增强个人的大局意识, 逐步提升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 努力做到沟通好、协调好、处理好工作中的每层关系和每项工作, 外塑学校和办公室良好形象。比如学校接待上级单位莅临指导的一次会议, 时间可能很短, 但具体的协调和统筹工作提前数天就需要着手准备, 会议主题、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要协调通知到人;上级单位领导接送、会议议程、会场布置、会议宣传及餐饮安排都要提前考虑, 一环扣一环, 环环不可少, 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会出问题。所有类似这些工作, 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 需要学校办公室从会议主题涉及的部门考虑, 统筹兼顾, 统一协调, 通知参会人员;需要学校办公室统筹协调后勤集团及相关部门和个人, 充分调动学校集体的力量做好接待工作, 保证会议的按期成功召开。

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 办公室就是一个整体团队, 同事彼此之间分工明确, 又相互支持, 相互帮助, 通力合作, 形成互补AB角, 努力做到考虑周全、忙而不乱, 繁而有序, 大事不误、小事不漏, 各项工作井井有条, 环环相扣, 保证整个活动按照既定程序、保质保量、不给客人和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地顺利完成。

二、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确保实现“零差错”工作

办公室作为学校处理日常大量事务性工作的核心部门, 每天都有大量琐碎、重复性和机动性的工作需要处理。但就是这些看起来琐碎的重复性工作, 如果处理不好或者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 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影响到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工作中端正态度,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看起来简单的、琐碎的小事情千百遍都做好;把大家都认为非常容易的事情, 认真地、不留任何“印象”地做好。

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相对于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对学校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目标的重要支撑作用, 办公室行政人员每天面对的不值得一提、不可以量化的小事和琐碎事显得微乎其微, 但正是办公室能认真负责地做好这些小事和琐碎事, 才确保学校各类信息的畅通, 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侧面、从幕后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

要确保各项琐碎工作和任务的圆满完成, 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提高认识, 树立“办公室内无小事事无巨细皆大事”的理念, 增强个人的责任意识, 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认真对待和做好每一项基础性、琐碎细致的工作, 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零差错”工作, 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始终强化服务意识, 当好开展工作的“勤务兵”

服务是办公室工作的灵魂。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服务学校领导、服务相关部门、服务全体师生是学校办公室的立身之本, 也是办公室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某种程度上说, 办公室服务水平是衡量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办公室应将强化服务意识和努力服务工作贯穿各个方面以及各项工作的始终。这就要求办公室行政人员具备善于观察, 乐于奉献, 甘于服务的“勤务兵”精神。同时, 办公室工作的灵活性、机动性和重复性, 决定办公室工作人员还应具备“三员”、“四心”和“五勤”的基本素质。

“三员”是指服务员、信息员、监督员。高校办公室作为学校上情下达、督察督办性质的服务机构, 决定了其为校领导提供各类信息, 监督各项政策及计划落实情况等服务的职能。作为办公室的行政工作人员, 应从准确把握信息质量, 提高信息来源的角度出发, 汇聚并优化各方信息, 甘当学校领导的“信息员”;还应做好校领导决策执行的“监督员”, 即:从监督检查学校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角度, 对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及校领导碰头会等会议形成决议后各部门 (院系) 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并形成汇报材料反馈给学校领导, 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有理有据、保质保量完成。

“四心”是指热心、耐心、细心、留心。办公室作为学校各部门的枢纽中心, 每天接触到学历不同、职位不同、性格不同的对象, 对办公室行政工作人员既是挑战又是考验。在处理工作过程中, 要时刻保持热心肠, 积极为领导、为师生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针对工作面临很多棘手的协调事物, 需要耐心对待, 分为轻重缓急处理, 保证不误事, 不做错事。公平地对待每一位领导及师生, 真诚、真心地为领导服好务, 为部门 (院系) 服好务, 为师生职工服好务。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做到细心、细致, 无论大事还是小事、简单事还是繁杂事, 都要做到认真、认真再认真, 细致、细致再细致, 确保服务到位, 效能至上。

“五勤”是指眼勤、耳勤、口勤、手勤、腿勤。办公室行政工作最大的特点, 就是不能坐在办公桌前敲键盘。举办会议是体现办公室行政人员“五勤”最充分的活动, 在会议举办过程中, 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口头汇报、及时记录汇总, 及时电话或者当面通知与会人员等等。在迎接来宾时, 及时开门迎客或者提前按动电梯等等, 都是手勤和腿勤的具体体现。

作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应具备“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的思想准备, 还要具备“晴天一身汗, 雨天一身泥”的敬业精神和甘当幕后“勤务兵”的奉献精神。

四、着力增强执行力,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执行力是团体和组织完成任何事情的前提和保证。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官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提到西点军校平时训练的口号, 强调“每一位学员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 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去寻找借口。”这是对执行力最好的阐述, 对高校办公室来说, 执行力也是每一位行政人员乃至办公室所有人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要求。对领导分配工作执行程度的强弱将可能影响到领导对工作进展的准确判断, 甚至可能会对学校产生不好的消极影响。

比如:在会务筹备的嘉宾房间分配过程中, 领导要求会务人员赴机场 (车站) 迎接嘉宾前准备好房卡, 这样等嘉宾到达酒店后直接入住, 避免嘉宾等候;如果会务人员执行不力, 在嘉宾到达酒店后还没有拿到房卡, 导致嘉宾久等, 会给嘉宾留下会务组办事不够周全的“印象”, 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对学校工作人员能力的判断。这种执行力不够导致不好影响的案例随时随处出现在我们身边。

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 态度是关键。因此, 要在现实工作中做到不折不扣地执行, 不仅需要行政人员基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 端正工作态度, 强化“严格要求”“细致管理”“落到实处”的素质培养, 保证领导交代的工作切实落实好, 落到实处, 达到预期效果。

高校办公室行政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机动且琐碎, 这就要求行政人员充分摆正自己的位置, 高度负责, 不断总结和提高各项能力, 使办公室行政工作想的更细, 做得更好, 再上新台阶新水平, 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摘要:高校办公室具有服务、沟通、协调和监督的工作职能,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如何提升高校办公室的行政工作水平就成为焦点问题, 并成为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就从行政工作应具备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三个方面讨论提升高校办公室行政工作水平。

3.要有“大局”意识 篇三

【关键词】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谁为哀者

对此句的理解,各种资料说法不一,有“谁在哭?”“谁为他哭?”“谁是同情的人?”“在为谁哭?”和“谁让你们哭的?”等,每种说法好像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我们如果把它放到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来看,可能认识会更清晰一点。事件的起因是“周公被逮”,“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来抓人的“缇骑”对着众人说了一句“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最后发展成“吴之民”“噪而相逐”的“吴民之乱”。众人为什么无法忍受?是因为役吏“谁为哀者?”这一句话;役吏为什么说出这样一句话?因为众人在哭着为周公送行。那么,此种情形之下,役吏会说出什么样的话并惹怒众人呢?依据上下文则不言自明。再者,比较而言,只有“(我看)谁在为(他)哭?——不许哭”更能显示役吏的强横和霸道,也更符合当时的情境。同样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谁可使者?”和《鸿门宴》中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与此局势局相同,意思当分别为“谁可以出使(秦国)?”“谁替大王想出这个计策的?”

二、臣闻求木之长者

对此句中的“长”字,人教版和粤教版都读作“zhǎng”,意为“生长”,而苏教版的注释作“ cháng”,意为“高”。撇开事理之类的因素不说,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从语段的整体结构和意义上去把握,则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开头三句,作者用两个比喻“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一中心,而这三句又构成排比,从排比的结构形式上来看,第一句中的“长”是与后两句中的“远”和“安”相呼应的。“远”和“安”为形容词性,因此,“长”也应该是形容词,作“高”讲比较恰当,只不过,这三个词在这里都带有动词的特征——“长得高”“流得远”“治理得安定”。

三、将崇极天之峻

对此句,苏教版教材课文下面的注释为:“推崇皇权的高峻。极天,天之极处,这里指至高无上的皇权。”而在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的译文中,却将这一句翻译为“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后一种译法也常见诸种参考资料,这是把它当作了定语后置句式。到底哪一种更加合理些呢?我们来看一下文本:“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以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仔细阅读,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段文字是从三个层次来说的:国君的位子很重要;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对得起这个位子;不这样做的话不行。第二层两个句子使用的是典型的对称句式,由后一句来看,“无疆”修饰“休”,反过来却不行,则“极天”修饰“峻”为好,而不能作为定语后置看待。再有,将“极天”解释成“至高无上的皇权”也似乎不妥。“极天”一般有三种理解:1.至天;达于天。唐·杜甫《秋兴》诗之六:“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2.指天之极远处;远处。清·姚鼐《登泰山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3.满天,到处。明·屠隆《彩毫记·展武相逢》:“遍地烽狼,极天戎马。”而从前文的“积德义”和后文的“厚德”等来看,这一句翻译成“应追求最高境界的德义”更恰当。

四、虽在下愚

这一句,苏教版教材课文注释,将“下愚”解释成“最愚昧无知的人”,配套的教参读作“虽/在/下愚”,译为“我虽然最愚昧无知”,而不少参考资料却将这一句读作“虽/在下/愚”,翻译成“虽然我(很)愚昧无知”。其实,从语义上来看,“我最愚昧无知”并没有体现出注释中的意思,且与“我很愚昧无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孰是孰非?让我们来推敲一下文本:“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明哲乎?”从这一段的语意来看,表达的是“即使是处于下愚(最愚笨)的人”,(也)“知”道“源不深而望……德不厚而望国之治”(的道理),“(更何)况是明智睿哲的人呢?”这样,才能更加凸显这一道理的尽人皆知、这一做法的必要必须。而且,从该段文字的前后内容来看,魏征从始至终,都没有把说话的方向对准某个具体的人,他指向的都是不确定的人,如“思国之安者”“人君”。因此,将该句读成“虽/在下(我)/愚”,是不妥的,在前面加上“我”,也纯属画蛇添足。

五、以戏弄臣

对该句,苏教版教材课文没有注释,配套的教参译文作“以此来戏弄我”, 读作“以/戏弄/臣”,而有的参考资料则读作“以戏/弄臣”,意为“把它给弄臣嬉戏”。如果我们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第四节文字看,事情的过程是:秦王得璧大喜——取回和氏璧——指斥秦王无理无信。如果我们细看,则会发现,他指斥的话句句呼应开头秦王见相如的情景。“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呼应“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礼节甚倨”呼应“秦王(得璧)大喜……左右皆呼万岁”,“得璧,传之美人”呼应“传以示美人”,“以戏弄臣”呼应“及左右”, 最后得出“臣观大王无意偿赵城邑”(呼应“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的结论。这样看,“戏弄我”就显得不太恰当,且从秦王君臣的表现来看,“戏弄”之说也显得有点牵强。

作者简介:张平,1968年生,男,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4.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 篇四

一方面,有些人员,很多时候更注重的是突出的个人能力和才干,缺乏大局观念和协作意识。并非提倡团队精神就是抹杀个人能力和个人表现,团队由数个个体组合而成,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个人能力突出、善于表现自己的人当然是领导“选才”提拔重用的首选,但倘若过于注重表现自我,在工作中只能自扫门前雪,却不顾他人瓦上霜,无视团队协作,纵使个人能力再突出,其工作效率想必也高不到哪儿去。

另一方面,对“团队”认识层面的挖掘不够,仅限于自身所处部门这样的小“大局”,不能上升至集团“大局”,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时候都是需要以集团“大局”高度来考量,这样的高度当涉及到公司利益时是有必要的。现实中,有些部门往往只注重于做好本部门的事情,维护本部门的利益,当其它兄弟部门因公司利益的考虑要求进行协作时,却敷衍推诿,或草草了事。这样的结果且不论是否对公司利益产生负面影响,至少是达不到预期目标的。

5.增强大局意识 提高自身认知能力 篇五

——“四个意识”学习体会

计算机系 李晓辉

大局意识是一种思想意识和认知能力。俗话说,抬头看世界,低头勤工作。有大局意识的人才具有“大目标”、“大视界”、“大情怀”。要增强大局意识。总书记指出:“必须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大局和局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折不扣贯学习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在新常态下,党和国家提出和制定了新的理念,大政方针,政策策略,政治规矩。它是规划和造就大局的依据,也是大局本身的构成部分。在这个大局中,我们观察和参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必须以它作为依据。它是政治方略,也是行动的指针。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的数字系列,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点:

一就是走一条唯一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这是一切的根本。

二就是两个百年目标。即到党成立一百周年为第一个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为第二个目标。要求到2020年末实现第一个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各翻一番。2049年实现第二个目标。目标指向明确,有极大的鼓动力、引导力。

三就是“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 要实、做人要实。现在党内就是以此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的。坚持抓下去,多年以后治党是定会有成效的。

四就是“四个全面”、“四个现代化“和“反四风”。“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现代化”就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反四风”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五就是五大理念。即创新理念、协调理念、绿色理念、开放理念、共享理念。六就是党的六项建设。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

七就是国家层面的七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国防建设(有时的提法将其含在政治建设之内而略去)。

八就是中共中央关于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是一个庄严承诺,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纲领内容之一。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是要讲政治修养的,不能只是在职言职,而是一定要牢牢树立起大局意识。不能在政治上就像一杯白开水,一谈大局意识就头疼,认为与己无关。

所以,强化自己的政治修养和有明晰的大局意识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实现中国梦这个大局之中,自己的具体从事的工作、学习、都与大局紧密相关,要明晰大局与局部的关系,明确自身的地位和价值,要自觉地以大局为重。用上述八点来规范指导自己的实践,就能把握住原则正确地识人、用人、干事、处理问题,就会对自身的业务去精益求精。这八点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这样,认清了大局,认清了中国每个人的实践都处在这个大局之中,我们把握了 大局发展的规律性,就能驾驭规律去进行自己的实践;认清了大局,一切实践就有了方向,有了大局意识就有了不竭的动力,行动中也就积极自觉主动了。这样就能由“自在”的人转化提升为“自由”人。

总起来说,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当然,这只是提高认知力的现实依据。世界观方法论的核心,还是马列主义的哲学三大定律,即事物矛盾对立统一定律,量变到质变定律,否定之否定定律。对这些定律人们天天运用,就是没有自觉意识到罢了。当然,前者也是以后者分析了实际后提出和制定的。学会并善于把二者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就会不断的得到提高 ;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用它来指导自我的实践,就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一往直前,我们的言行就会做到不断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大局也是与时俱进的,它会不断地更新内涵。在总的大政方针指导下,结合实际有区别地以创新的精神去实践去攻关,以极大的努力去完成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新问题,这是国家大局的要求。也是树立大局意识的归宿。

6.大局意识人民网 篇六

开学已经七周多了,从一些小事上,引起我的思考:个别教师的大局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意识较薄弱。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认为,其实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管理者之一,我们都有义务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都因个人的某些特殊原因而托辞不能完成教学或管理任务,那我们的“爱岗敬业”就无从谈起,所以要有大局意识。顾大局,识大体,自觉主动协调自己的情况,以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管理任务为前提,为目标。同样,每个教师在实际管理和教学中,如果连一点点的小问题都解决不了,就去找领导,撂挑子,发牢骚,这也不符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有一种主人翁意识,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尽心尽力地去解决,自己能解决的就不必推给领导,在工作中不必过分讲报酬,求平衡,为一些小事小利斤斤计较,这都有悖于师德修养。

不是因为我现在负责的学校管理了,才有这种意识,其实走上教坛这十几年了,我一直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俗话说的好:教师这个活儿是个良心活儿。既然干上这一行,就应该爱上这一行,并且干出成绩,干出名堂,至少别让学生讨厌你,别让家长在背后戳你脊梁骨。

所以说,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上下团结,群策群力,用良好的心态去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用发展的思想去看问题和做事情,这样,对谁都没错。

一个学校的成功,主要看校长和教师。校长谋略的实施,主要看教师的落实,教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因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组织落实。

第一,教师要有大局意识。要自觉的树立大局意识,尤其是牵扯到小团体或自己的切身利益时,必须以大局为重。这样,班子成员才能协调一致,团结奋进,干好上级安排的所有工作。否则,一盘散沙,不仅漏洞百出,而且一事无成。

第二,教师要弘扬正气,严以律己,奋勇争先,无私奉献。要深刻了解校长用意,明确工作导向,致力教学教研,出满勤,干满点,出成绩,出成果。

第三,教师要有责任意识。党员教师要以负责任的姿态,在其位,谋其政,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推诿,不扯皮,带动各级部多交流、多学习、取长补短、争创一流,让工作在彼此地互助和欣赏中达到完美,从而提高整体凝聚力,实现学校的振兴。

我们要大力倡导和强化了八种意识:

1、大局意识:只有缩小个体利益、放大集体利益,才能在关键时候果断摒弃各种干扰,最大限度地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和取得工作实效。全体教师要加强沟通、团结协作,保证各项工作相互补充、整体推进。

2、责任意识:责任是压力、动力,更是一种品质。

3、质量意识:在抓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着力健全机制,修订完善了教学工作管理评价办法,分学段对进行科学评价,搭建了公平竞争平台。

4、安全意识:从学校安保设施和保安配备、师生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建设、校舍管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诸多方面抓长效机制,确保不留死角。

5、学习意识:

6、争先意识:

7、自律意识: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弘扬正气,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领导干部先行一步,坚决杜绝违规违纪行为,为广大教职工树榜样、做表率。

7.大局意识人民网 篇七

一、科学发展观是检察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确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检察机关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主题和总体要求, 确立正确的执法观和政绩观。一要进一步打牢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系统学习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论述, 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 增强广大干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将检察工作融入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之中, 把服务第一要务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要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观。使检察工作的每个方面、每个环节, 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四要牢固树立检察工作的发展必须以业务工作为中心的观念。在各项业务工作中充分体现法律监督属性, 狠抓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执法保障建设, 促进检察工作全面发展。五要牢固树立统筹兼顾的观念。正确处理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队伍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关系, 切实做到统筹兼顾, 相得益彰, 促进检察工作协调发展。六要牢固树立以改革促发展的观念。着力解决制约检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 推进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和管理科学化建设, 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努力推动检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不断推进检察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 正确理解检察机关服务大局的内涵

检察工作服从于、服务于大局, 是党和人民对检察机关的要求,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的功能, 是通过正确全面履行检察职能而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体现出来的。检察工作为大局服务的内涵, 应当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贯彻“以人为本,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通过正确履行职能, 从法律和社会效果上符合“五个统筹”的要求,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一是为保障人权服务。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人权观念”、“维护人的尊严”、“保护人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里的“人”, 就是法律上的“公民”, 即社会生活中各种法律关系的主体。离开法律的保障, 人权就是无本之木,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是无源之水, 以人为本也成为一句空话。检察机关服务于人权保障, 就要执法为民, 认真履行保护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的职责, 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并重, 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投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让人们舒心干事业、尽心谋发展。

二是为全面发展服务。发展是硬道理, 发展是第一要务。检察机关服务于发展, 不仅服务于经济建设, 还要服务于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就要求检察机关要全面正确履行职能, 树立检察机关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 为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三、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监督保障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检察工作就是要牢牢把握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 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 要自觉把检察工作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反腐倡廉、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为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监督保障。

一是要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认真履行批捕、起诉职能, 扎实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加大对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经济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刑事犯罪, 针对在全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聚众滋事、扰乱公共秩序和经济生产秩序的犯罪, 坚决打击, 绝不手软, 提前介入, 从快批捕起诉。同时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对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及未成年人、初犯、偶犯和过失犯罪嫌疑人慎重逮捕和起诉, 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为经济发展服务。

二是要全力维护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刑事检察打击和保护的职责要求, 不断加大和拓展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 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沟通协作, 强化侦查引导工作机制, 加大提前介入工作力度, 不断提高调查取证工作力度和质量, 保障相关案件顺利进入刑事诉讼程序, 增强打击效果;要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健康优质全面发展。

三是要积极预防和查办各类职务犯罪。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 坚决贯彻党委关于反腐败斗争的部署, 进一步加大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的力度, 促进我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重点查办发生在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职务犯罪, 坚决打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金融、土地管理等领域的职务犯罪以及其他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职务犯罪。同时, 加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力度, 不断扩大和完善社会化预防工作网络, 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在办案过程中, 要积极通过追赃、检察建议、案件回访等手段, 实现良好执法综合效果。要把检察执法与服务大局、服务经济发展有机统一。

四是要不断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按照“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 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消除检察监督的薄弱环节。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拓宽监督渠道, 加大对各司法、行政 (执法) 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力度。要重点监督侦查机关有案不立、漏捕、漏诉的等情况;加强监督审判机关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中量刑畸轻畸重、违反法定程序、确有错误裁判等案件;要积极拓展监督职能, 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各类违法执法行为。依法行使检察抗诉权, 积极探索检察建议等监督手段, 切实提高监督的效果, 促进依法治区, 维护法律的尊严, 维护当事人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是要不断加大对各社会群体的检察保障作用。正确处理打击与保护、服务的关系, 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 坚决保护集体、企业、居民、外来人员等社会群体的合法权益。要积极通过追缴赃款赃物, 挽回经济损失等有效手段, 切实维护受害企业单位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实现法律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坚持法律平等保护的原则, 重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注重维护企业、职工的利益, 尽量做到“四个不”, 即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 不轻易查封、冻结企业账目和银行账户, 不间断企业生产经营, 不损害企业的利益。办案维护稳定, 执法促进发展, 自觉地把服务全区经济建设贯穿于履行职责的全过程, 彻底克服孤立办案、机械办案、单纯办案的业务观念, 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六是要高度重视涉检涉诉信访工作。积极参加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和涉法涉检等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文明接待室窗口建设,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畅通人民群众的诉求渠道, 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真心实意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上访案件, 认真查办, 逐一查实, 构成犯罪的要立案侦查, 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决不姑息迁就;不构成犯罪的, 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同时要做好答复举报人的息诉工作。重点对涉检信访案件, 要讲究工作方法, 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理, 重视做好疏导教育, 化解矛盾纠纷, 避免矛盾激化造成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使矛盾依法解决, 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和谐。

8.大局意识人民网 篇八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综合课;大局意识

何谓大局意识?分析这一概念必须先实现对“大局”一词的精准理解,大局通常即指全局,大局意识,则是指能够以全局性思维审视、思考和对待问题,而不是纠结于局部利益的杯葛。作为公民而言,应当秉承全局性思维看待党的方针决策,进而为此贡献出个人的一份力量。

一、大局意识概述

关于大局意识,习总书记提出过精准的论断。其实,大局意识并非党员所应该具备的特质,即便是初中学生,也应该树立大局意识。

1.习总书记大局意识的阐述

习总书记在论及大局意识这一问题时做出过精准的论断,其指出个人在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中应当秉承大局意识,有意识地养成全局性思维,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与否。

2.初中学生树立大局意识的重要意义

考虑到社会大局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但不论如何,稳定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现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各种域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之下,各类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出来,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考研。有鉴于此,初中生应当保持高度的政治正确性,自觉服从党的各项方针、决策,拥护党的科学领导,自觉同不良社会思潮划清界限,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注重自身言行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而确保中央的战略部署得到坚决地贯彻和执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发展前行。

3.当前初中学生大局意识匮乏的现状

从近年来国内初中生群体的政治素养养成情况来看,多数初中生关注的内容是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与生活中的繁琐事务、个人利益的得失等,而对于时事新闻、政治要闻、历史事件等事不关己、毫不关心,知之甚少,尤其是个别学生整天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家国天下”的大局意识十分欠缺,如此发展下去,势必会思想狭隘,缺乏爱国热情与政治觉悟,因此这一现状让人担忧。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对于学生大局意识提升的论述

1.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简述

从《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定位与性质来看,该课以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与社会学基础性知识为主,进而使学生具备发展的眼光,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该课程秉承唯物主义历史观,以生活化教学为切入点,同时注重课程内容同社会现实的精准衔接,进而使学生获得更为宽广的知识视角,使学生实现健全的心智发展与人格养成,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知识基础。此外,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养成关心时事的意识,从而为学生学习其它人文学科做好知识储备。

2.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对学生大局意识提升的有利条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每个单元后面都会有一节综合探究课,这些综合探究课与本单元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更着眼于学生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的培养。比如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课是《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综合探究课是《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的综合探究课《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等。而且本身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就比较关注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加之综合探究课本身也具备一定的素材,这些素材与方向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更加成熟,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形成大局观和全局观。

三、利用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升学生大局意识的方法

1.分析教材,强化学生大局意识

无论是普通的课程,还是综合探究课程,其根本都是教材,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教材,分析教材,来强化学生的大局意识。比如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的综合探究课《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教材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关注当代科技发展的大势,描述国际竞争的新特点,理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同时也是一大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可通过剖析典型,对某种具体的精神力量,深化认识。如对于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资料,了解新中国所处的一穷二白的艰难困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钱学森为什么选择回国?他回国做了什么贡献?这些贡献对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建设事业有何意义?体会爱国精神对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巨大作用。

2.提高视角,提升学生大局意识

所谓大局意识,其认识问题的切入点便需要与众不同,并非从局部着眼,而是提高视角,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提高视角,才能逐渐形成大局意识。比如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课是《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如果学生的视角仅仅在汉民族上,而不是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那么就无法完成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为此,教师应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基于华夏民族的整体利益着手,提高学生的大局意识。

3.增强对比,塑造学生大局意识

很多时候,对比会使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更为全面。学生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受到了来自家长、教师的呵护,因此普遍缺乏大局意识。为此,我们可以增强对比,来塑造学生的大局意识。比如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中的综合探究课《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时候,处于和平盛世的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不到和平的关键和发展的重要性,理解不到本节的重点——和平和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繁荣。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条件。)为了突出重点,塑造学生的大局意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我国近些年的发展的纪录片片段,呈现了诸多的繁荣景象,以及人们阖家欢乐的情境,这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当纪录片播放完之后,教师又播放了一些国际上的恐怖袭击案件、叙利亚局势,尤其是叙利亚战火中的一些撼人心魄的图片:残破的建筑、战火中流离失所的人民、废墟中无助的孩子……通过对比,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教师组织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同时让学生讨论:纵观全球,感觉狼烟四起,那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会不会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呢?最后呈现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论述。学生在对比中增强了对于和平与发展关系的认识,而且对于自己今天幸福的生活也进行了深思。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综合课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综合课的有利条件,分析教材,提高视角,增强对比,切实塑造学生大局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喜瑛.“生态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重要性之我见[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7).

[2]袁昌顺,范存俊.历史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05).

[3]黄牧航.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J].历史学习,2007(Z2).

上一篇:天津港实习报告下一篇:探究会计电算化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