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2024-09-30

gjb生产过程控制程序(精选2篇)

1.gjb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篇一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军 用 标 准

FL

GJB 1269A—2000

Technological review

2000—07—31 发布

2000—10—01 实施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

GJB 1269A—2000

Technological review

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产品工艺评审的一般要求,评审内容,组织管理和评审程序。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军用产品研制过程的工艺评审,生产过程重大工艺更改的工艺评审亦可参照执行。

引用文件

GJB 1405—92 质量管理术语

定义

本标准采用 GJB 1405 的定义。

一般要求

4.1 工艺评审是承制方及早发现和纠正工艺设计中缺陷的一种自我完善的工程管理方法,在不改变技 术责任制前提下,为批准工艺设计提供决策性的咨询。

4.2 对产品的工艺设计,承制方应根据管理级别和产品研制程序,建立分级、分阶段的工艺评审制度。

4.3 承制方应针对具体产品确定产品的工艺设计阶段.设置评审点并列入型号研制计划网

络图,组织分级、分阶段的工艺评审。未按规定要求进行工艺评审或评审未通过,则工作不得转入下 一阶段。

4.4 承制方的每一工艺评审,应吸收影响被评审阶段质量的所有职能部门代表参加,需要时,可邀请 使用方或其代表及其他专家参加;在各项工艺设计文件付诸实施前,对工艺设计的正确性、先进性、经济 性、可行性、可检验性进行分析、审查和评议。

4.5 工艺评审的依据包括产品设计资料、研制任务书和合同、有关的法规、标准、规范、技术管理文 件和质量体系程序,以及上一阶段的评审结论报告。

4.6 工艺评审的重点对象是工艺总方案、工艺说明书等指令性工艺文件、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 的工艺规程和特殊过程的工艺文件。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2000—07—31 发布

2000—10—01 实施

GJB 1269A—2000

4.7 5

5.1 工艺评审的结果应形成文件。详细要求 评审内容

5.1.1 工艺总方案的评审

a.对产品的特点、结构、特性要求的工艺分析及说明;

b.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和保证制造质量的分析;

c.对产品制造分工路线的说明;

d.工艺薄弱环节及技术措施计划;

e.对工艺装备、试验和检测设备、以及产品数控加工和检测计算机软件的选择、鉴定原则和方案;

f.材料消耗定额的确定及控制原则;

g.制造过程中产品技术状态的控制要求;

h.产品研制的工艺准备周期和网络计划,以及实施过程的费用预算和分配原则; i.对工艺总方案的正确性、先进性、可行性、可检验性、经济性和制造能力的评价; j.工艺(文件、要素、装备、术语、符号等)标准化程度的说明。

k.工艺总方案的动态管理情况(应根据研制阶段和生产阶段的工作进展情况适时修订、完善,以能在 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内连续使用)。

5 1 2 工艺说明书的评审

a.产品制造过程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工艺控制要求的正确性、合理性、可行性; b.对资源、环境条件目前尚不能适应工艺说明书要求的情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

c.对从事操作、检验人员的资格控制要求;

d.文件的完整、正确、统一、协调性;

e.文件及其更改是否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更改是否经过充分试验、验证。

5.1.3 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评审

a.关键工序确定的正确性及关键工序目录的完整性;

b.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文件是否有明显的标识,以及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合理性;

c.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工艺流程和方法以及质量控制要求的合理性、可行性; d.关键工序技术难点攻关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

e.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的更改是否经过验证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5.1.4 特殊过程工艺文件的评审

a. 特殊过程工艺文件与工艺说明书、质量体系程序的协调一致性;

b.特殊过程工艺试验和检测的项目、要求及方法的正确性;

c.特殊过程技术难点攻关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

d.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更改是否经过充分试验、验证,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5.1.5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评审

a.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新材料加工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所选用新设备的适用性;GJB 1269A—2000

b.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是否经过鉴定合格,有合格证据;

c.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采用前,是否经过检测、试验、验证,表明符合规定要求,有完 整的原始记录;

d.是否有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措施计划和质量控制要求; e.对操作、检验人员的资格控制要求。

5.2 组织管理

5.2.1 管理职责

工艺评审工作由承制方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由评审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5.2.2 评审组的组成

5.2.2.1 评审组设组长一人,副组长一至二人,成员若干人。

5.2.2.2 评审组组长由有关技术负责人或专家担任。

5.2.2.3

评审组的成员:

a.有关技术负责人或专家;

b.影响被评审阶段质量的所有职能部门代表;

c.邀请的使用方或其代表。

5.2.3 评审组的职责

a.接受评审工作任务;

b.制定并实施评审工作计划;

c.安排评审日程、召开评审会;

d.按照本标准第 4、第 5 章的要求进行审查、评议;

e.总结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写出工艺评审报告。

5.3 评审程序

5.3.1 准备工作

5.3.1.1

申请工艺评审的单位写出《工艺设计工作总结》。5.3.1.2

由工艺项目负责人提出《工艺评审申请报告》(参见附录 A(参考件)),经工艺评审归口管理部门 审查后,报技术负责人批准。

5.3.1.3

申请报告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由工艺评审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评审组。5.3.1.4 工艺项目负责人提前向评审组提供评审依据和工艺设计的有关资料和文件。5.3.1.5 评审组成员按照评审工作计划准备意见。

5.3.2 组织评审

5.3.2.1 工艺项目负责人在评审时介绍《工艺设计工作总结》,并对有关工艺文件进行说明。

5.3。2.2 评审组成员根据本标准 4.5 条的评审依据和 5.1 条的有关评审内容进行工艺评审。

5.3.2.3 评审采取汇报、审议、答辩、分析和现场抽样跟踪的方式,找出工艺设计上的缺陷,对存在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

5.3.2.4 评审组组长在集中评审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从技术和质量保证的角 3 GJB 1269A—2000

度对该项工艺设计做出评价,并做出可否付诸实施的评审结论。

5.3.2.5 指定专人整理、保存在评审记录。编制《工艺评审报告》(参见附录 B(叁考件))。

评审组成员对《工艺评审报告》的评审结论有不同意见时,应写在保留意见栏内并签字。5.3.3 结论处置

5.3.3.1

承制方的工艺部门认真分析《工艺评审报告》提出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制订措施,完善工 艺设计,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组织实施。

5.3.3.2 工艺项目负责人对评审意见如不予采纳时。应阐明理由.经技术负责人审批,记录存案。

5.3.3.3 质量部门应对评审结论的处置意见和审批后的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5.3.4 工艺评审文件资料的管理

各阶段工艺评审活动形成的文件资料应作为质量记录按规定归档和保存。GJB 1269A—2000

附录 A

工艺评审申请报告格式

(参考件)

A1

格式

A1.1 封面

见图 A1。

A1.2 首页

见图 A2。

A1.3 续页

见图 A3。GJB 1269A—2000

工艺评审申请报告

工艺文件代号:

工艺项目名称:

工艺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图 A1

封面

GJB 1269A—2000

产品名称

申请人

技术职务

技术职称 申请

时间

评审

地点

产品代号

图 A2

首页GJB 1269A—2000

申请评审内容

归口管理部门意见

签名: 年

审批意见: 技术负责人签名: 年

图 A3

续页

GJB 1269A—2000

附录 B

工艺评审报告格式

(参考件)

B1 格式

B1.1 封面

见图 B1。

B1.2 首页

见图 B2。

B1.3 续页 l

见图 B3。

B1.4 续页 2

见图 B4。

B1.5 续页 3

见图 B5。

B1.6 续页 4

见图 B6。GJB 1269A—2000

工艺评审报告 工艺文件代号:

工艺项目名称:

****年**月**日

图 B1

封面GJB 1269A—2000

产品名称

评审地点

评审主要内容:

‘,产品代号

评审日期

图 B2

首页 11 GJB 1269A—2000

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图 B3 续页 1GJB 1269A—2000

论 评审组长签名:

见 签名: 年

日 签名: 年

图 B4 续页 2GJB 1269A—2000 评审组

姓 名

技术职务及职称

工作单位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图 B5 续页 3GJB 1269A—2000

评审后工艺部门的意见及改进措施: 工艺部门负责人签名: 年

评审后质量部门的意见: 质量部门负责人签名: 年

审批意见: 技术负责人签名: 年

图 B6

续页 4GJB 1269A—2000

附加说明:

标准提出单位:航空三 0 一所。

标准归口单位:航空三 0 一所。

标准起草单位:航

空三二 0 厂、航空三 0 一所、航空一七二厂、航空四三 0 厂、航天七 0 八所、兵器 标准化所、中船综合院、总后生产部。

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培德、吴东昌、史良正、吴日恒、赵荣岐、陈岩长、聂凤梅。

2.gjb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篇二

随着现代武器装备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同行业内竞争力的加剧, 软件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军用产品中的关键重要功能不得不依靠软件来实现, 因此, 总体单位和机关对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软件过程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软件开发的需要。

【2005】装字第4号部长令规定:“未达到规定的软件研制能力要求的单位, 不能承担软件研制任务;未经认可的软件测评机构不能承担软件测评任务。”通过GJB5000A的贯彻实施并不断改进过程体系, 各军工企业认识到实施GJB5000A可以把传统的软件开发团队由“游击队”转变为“正规军”, 去除软件开发“一人独大”、“非他莫属”的局面, 可以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提高软件的可靠性等。

2 GJB5000A二级过程域概述

GJB5000A将组织的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分为五个等级:1级 (或ML1) 为初始级, 二级 (或ML2) 为已管理级, 三级 (或ML3) 为已定义级, 四级 (或ML4) 为已定量管理级, , 五级 (或ML5) 为优化级, 如图1所示。

其中2级已管理级过程特征为:

(1) 组织的项目已确保其过程按照方针进行策划并得到执行。

(2) 项目都受到监督、控制和评审, 且这些项目都受到评价, 以保证符合其过程说明;

(3) 反映的过程纪律有助于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保持现有的实践。项目都能按照文档化的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

(4) 工作产品的状态在已定义的时间点上对管理者是透明可见的。

GJB5000A二级过程域是准备参与二级认证的单位编写软件过程体系的依据。它包含了7个过程域:

(1) 项目监控 (PMC) 。

(2) 项目策划 (PP) 。

(3) 需求管理 (Req M) 。

(4) 配置管理 (CM) 。

(5)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 (PPQA) 。

(6) 测量与分析 (MA)

(7) 供方协议管理 (SAM) 。

除了供方协议管理不做要求外, 其他6个过程域是各认证单位软件过程体系文件中必须要覆盖的内容。

3 GJB5000A实施的关键点

3.1注重过程, 遵循GJB5000A标准

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明确组织过程方针。

(2) 明确各个过程规范、活动指南和工作模板、裁剪标准、度量方法。

(3) 严格阶段验证、确认。

(4) 定期分析规范执行情况, 并持续改进。

3.2关注现状与实效, 逐步改进

项目实施有计划有监控, 定期统计项目数据,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并与当前的实施阶段相结合。

3.3结合本企业项目特点, 人、使用工具、方法有机结合

其中人是指GJB5000A过程实施团队中各层级的人, 所有团队成员对过程管理形成共识, 提高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方法可以指实施GJB5000A的指导方针、过程规范、方法指南、工作模板、经验、知识等;使用工具则是指可以固化规范、模板化工作过程、降低学习和使用成本、发挥信息共享的增值效益。

3.4充分运用行业和本单位经验

首先借鉴同行业成功经验;其次建立本单位经验数据库;进而整理、分析经验, 形成知识库;再次在各个过程计划、执行、评价工作中使用相关知识;最后建立软件重用库, 缩短开发周期、节省人力再培养成本。

4 GJB5000A二级体系推广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4.1过程体系推广的重点

其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4.1.1加强体系的监督

可通过:

(1) QA人员参与到实际项目组。

(2) 在体系试运行的初期, 由于QA人员审查的工作量较大, 可适当增加人员配备。

(3) 提高QA人员的技术素质水平, 他们不仅要熟悉标准, 还要有软件开发经验。

4.1.2加强测试的力度

可通过:

(1) 规范测试流程。

(2) 扩大测试的覆盖面。

(3) 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 尽量多的发现缺陷, 提高测试的质量。

4.2试点项目的选择

在GJB5000A二级体系建立的初期, 为了验证体系的正确性、合理性, 一般会选择一个试点项目运行体系。对试点项目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试点项目应是已申请的本单位研制领域的项目。

(2) 项目PM人员支持项目进行试点。

(3) 项目工期不是特别进展。

(4) 项目经理没有经过培训的不能作为试点项目。

(5) 重点突破。

4.3试点项目的启动过程

试点项目启动时, EPG组的成员应帮助项目组定义清楚项目的组织结构、和GJB5000A相关的角色及职责,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 项目经理:主要需开展的活动有项目策划、项目监督与控制和需求管理活动。

(2) 配置管理员:配置管理相关的活动。

(3) 质量保证人员:质量保证相关的活动。

(4) 测量与分析人员:测量分析相关的活动。

(5) 软件设计师:参与计划评审, 填写日志, 编写需求文档、设计文档、代码。

(6) 软件测试人员:编写测试用例并执行测试。

(7) 确保不同角色的人员, 熟悉相关的体系与工具, 如:项目经理应熟悉PP、PMC、RM过程及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配置管理员应熟悉CM过程和配置管理系统;开发人员应熟悉日志填写、编码规范、设计规范等内容;测试人员应熟悉缺陷处理流程, 测试流程等内容。

(8) 指导项目组裁剪过程体系、识别项目风险、估算工作量。

4.4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作者所在的组织已经通过了GJB5000A二级认证, 目前处于软件项目贯标的阶段。在GJB5000A二级评价过程中我作为实习评估员、EPG组成员、项目经理全程参与了评价过程。作为军工企业, 由于软件开发基础相对薄弱, 致使我们在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 但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 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下面列出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对策。

(1) 组织级制定的中长期质量目标“到20xx年底, 系统联试阶段软件故障率降低40%以上”, 由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软件故障数不好界定, 且联试一般在飞机场所进行, 所以数据统计困难, 体系运行1年后仍然没有统计数据。解决办法:组织EPG和系统专家进行讨论, 修改组织级中长期质量目标为切实可行的目标。

(2) 项目管理工作量较大, 如项目跟踪、编写双周报/双周例会纪要等, 对于本阶段开展工作较少的项目, 无形增加了管理的工作量, 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很难按策划如期开展工作。解决方案:EPG组深入项目组进行调研, 把过程管理切实落地, 允许项目组根据本阶段工作量的大小及任务的滞后情况灵活设置项目的监控周期、例会的周期, 如:本阶段任务工作量较少、处于编码期间等, 项目组可以将监控周期、例会周期设置为1个月;

(3) 项目组对过程体系理解不到位, 造成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解决办法是分角色举行针对性的培训, 主要结合实例讲解各表格的使用方法, 并对培训内容考核;

(4) 项目组开展GJB5000A的积极性不高, 导致项目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较多。解决对策是树立工作开展的好的典型项目组, 对于开展得好的项目给予奖励, 并把做得好的模板放到组织级过程资产库供其他成员学习, 每月组织管理与技术经验交流会;

(5) 实施GJB5000A项目组外的人员对GJB5000A不了解, 不知道落实这个模型有何重要意义, 因此有的软件项目组不能得到系统工程师的大力支持。解决对策是对GJB5000A进行文化宣传, 如组织级的宣传标语有“简洁高效, 持续改进, 坚决落实GJB5000A模型”等, 悬挂随处可见的宣贯标语横幅、宣传画等, 在内网宣贯单位贯彻实施GJB5000A的政策等。

通过以上五个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可以看出, 在GJB5000A推进过程中, 做到以下几点对高效推进GJB5000A二级体系的实施是十分有利的。

(1) 制定合理可行的组织级质量目标, 可以有效促进过程体系的持续改进。

(2) 体系文件的“本地化”是贯彻落实GJB5000A的保障, 只有体系生根了, 才能切切实实的落实, 才能指导项目组顺利开展工作, 才能达到提升软件产品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体系的目的。

(3) 有效的激励和培训措施是体系推进前期的润滑剂, 组织级资产库的建立是高效开展GJB5000A工作和避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的法宝。

(4) 文化宣传是GJB5000A在本单位落地的必要措施, 是实现组织级中长期的目标和体系文件持续改进的有利保证。

5小结

本文介绍了GJB5000A二级过程域、实施的关键点及体系推广方法, 并结合实际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提出高效推进GJB5000A二级体系的几点经验之谈, 对军工企业推进GJB5000A二级体系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宇华等著.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Z].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 2008.

[2]石柱编著.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3]Pankaj Jalote著, 胡春哲等译.CMM实践应用——Infosys公司的软件项目执行过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上一篇:芒种节气温馨创意祝福寄语文案下一篇:小说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