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的供电方式

2024-08-28

配电网的供电方式(精选8篇)

1.配电网的供电方式 篇一

配电网的防雷措施探究

摘 要:每年夏季的雷电灾害,都给配电网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进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之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配电网不断发展改善,但是依旧存在绝缘水平、防雷措施、网络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网的雷害原因和防护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能为有关单位提供一些帮助,促进我国配电网的安全发展。

关键词:配电网;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的配电网中,6kV~35kV电网是最容易出现雷害灾害的,虽然目前我国城乡电网的发展有所改善,但是在雷电灾害频繁地区,防止雷电灾害、雷击跳闸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极大的威胁了中压电网的运行。因此,对配电网的防雷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配电网防雷实际状况

6kV~10kV电网是使用频率最多的电网之一,但是6kV~10kV电网并没有避雷线的保护,而且绝缘水平比较差,最容易受感应雷和直击雷的危害。经调查研究发现,在河南、广东、浙江等地配电网出现故障率中,遭受雷击跳闸率高于80%,柱上刀闸、开关、套管、变压器、避雷器等设备经常被雷击破坏,严重的甚至在雷电活动强烈时,变电所10kV线路整体跳闸,对电网安全和供电可靠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配电网雷害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电网通常是依靠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和变电所出线侧的避雷器进行保护,在线路中间一般都缺少避雷线的保护,而最先容易受到雷击,即使避雷器全部运作,在出现较高的雷电通过电压时,依旧会发生线路绝缘子击穿放电的问题。

(二)在配电网中,避雷器接地经常存在一些问题受场地的限制,很多配电型避雷器都存在接地电阻超标的现象。接地引下线受到破坏,引下线的使用是带有绝缘外皮的铅线,如果内部发生折断,通常情况下不易被人发觉,而且在两边连接处极易锈蚀;还有部分在埋入土中后,和接地体连接处结合发生电化学腐蚀,严重的会出现断裂,致使避雷器等防护设备无法发挥作用。

(三)柱上刀闸和开关处没有安装避雷器保护,或者只是安装在开关的一侧,当刀闸或开关线路处受到雷击时,雷电压并不会沿着线路传播,而会在断裂的地方经反射后增强一倍,严重的会导致刀闸或开关的绝缘设备被击穿。

(四)有些公司为了节约线路的投资,使用多回路同杆架设,一旦线路被雷击中,绝缘子会对地闪络,并且产生大量的工频续流,这样会使持续的接地电弧波及到同杆架设的其他线路,出现短路情况。

(五)现在的电网大部分都是直接向用户供电,而用户一般没有备用电源,出现雷击情况,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生活。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防雷和线路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维修,绝缘弱点无法消除,抗雷电水平低,跳闸率高等众多问题。

三、配电网完善的具体措施

(一)对避雷器进行保护 在柱上的刀闸和开关的两侧都装上避雷器。淘汰碳化硅避雷器,采用防护性能强的氧化锌避雷器。35kV的终端安装线路避雷器进行防护,这样在受到雷击后,就可以防止击坏开关,在正常使用时,也能限制雷电波的入侵。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高压侧全部安装适合的避雷器保护,防止逆变换或者正变换过电压,损坏配变设备。加强对避雷器的维修、试验,避免因为自身的故障问题,造成电网出现短路。在易受雷击或雷电频繁的地区,加装避雷器实行多重保护,线路杆塔的顶部使用钢绞线制作的避雷针即可。

(二)改善配电网防雷装置和杆塔的接地 防雷设备中,接地引下线采用扁钢或者圆钢,以防止地下部分或连接部分锈蚀,导致开路。配电变压器和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重要变压器和避雷器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35kV的进线段,设有架空地线杆塔的终端杆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三)安装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在电流电容大于10A的电网中,安装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能有效的降低见弧度线,增强供电安全性。虽然雷电过电压的幅值高,但是时间短,绝缘子热破坏大多是由电网的电流电容引起的,而一些型号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可以把残流限制在5A下,这样为雷电流经过后的熄弧创造了条件。

(四)加强重合闸投运率。在配电网中,加强自动重合闸投运率,对中压电网进行维护,尽早排除缺陷问题,提高配电网的抗雷水平,减少跳闸率,以此来保证电网的安全。

(五)采用新型的防雷装备。半导体少长消雷装置,简称为SLE,它是在避雷针的基础上,研发出的一种新型防雷设备,能有效的降低雷电流陡度和幅值,救民于水火之中。SLE是由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半导体针组共同组成的,其接地电阻可以放宽到3Ω,是当前最先进的装置之一。SLE对上行雷有抑制作用。经过研究证明,上行雷的形成要在100A以上,SLE能把电流抑制在100A以下,从而控制了上行雷的组成。SLE对雷击次数有削弱作用。SLE对空间电荷有屏蔽作用,可以中和电晕电流;因为在SLE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电源减小的问题,有效的阻止雷击现象;SLE可以削弱上部的电场强度,阻止了先导放电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对配电网的雷害原因和防护现状分析以及改善措施的提出,希望以此能促进我国配电网的安全发展。为了提高我国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应采用科学的、专业的综合防雷手段,有效的解决雷击问题,保障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不断的进行经验总结和教训中,研究改善电网的防雷设备,增强其安全性,促进我国配电网的可靠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清社,徐奔,彭利强,邹一梅,邓文斌,李景禄.10kV架空绝缘导线防雷保护的措施研究[J].高压电器,2011(12):32-35+40.[2]李景禄,吴维宁,杨廷方,李志强.配电网防雷保护的分析与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2(04):58-59.[3]朱晓琛,杨成钢,李景禄,杨廷方.配电网故障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36-39.[4]刘仕华.10kV配电线路绝缘导线的防雷技术措施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5):109-110.[5]陈荣锋,刘锐,雷鹏,陈骞,李浩.珠三角某地区10kV配电网差异化防雷分析[J].电气应用,2014(19):41-45.

2.配电网的供电方式 篇二

1 配电网的运行现状分析

首先, 就设计方面而言, 新旧设计的偏差导致配网在整体上出现了设计偏差, 在负荷转移、转供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无法保障配电网的可靠性, 进而降低了配网的运行水平。其次, 配电网的设备复杂且数量巨大, 线路也是因地制宜建设的, 规范程度不高, 这也是配网现行状态的一大制约因素, 且随着配电网的建设与发展, 设备数量仍旧增加, 增大了配网发生故障的概率。最后, 在停电管理上, 综合停电管理的应用尚未成熟, 如何减少设备自身检修停电时间也成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大热题。目前, 在我国配电网可靠性建设方面, 相关人员已经意识到设计、设备、停电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并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提高配网的运行环境。

2 配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

2.1 线路与设备

在配网可靠性影响因素中, 线路与设备是直接影响因素。线路和设备支持配电网的运行, 一旦线路和设备出现问题, 就会降低配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线路和设备故障会对配网可靠性造成极大的影响。线路、设备因素会影响到配电网的裕度、容量等, 降低配网运行时的供电效率, 还会干扰配网的结构性能, 不利于配电网的有效运行。

2.2 结构与负荷

配电网的结构和负荷是维持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因素, 当配网的结构、负荷出现问题时, 就会干扰配电网的布局, 引发供电问题, 例如, 供电半径过大超标的问题会增加配电网线路的损耗, 配电网的供电负荷越大, 电能资源的消耗越大。如果配网结构有缺陷, 就会干预整个配电网, 诱发区域性配网瘫痪问题, 造成大面积的电能浪费。影响负荷的因素包括分配、功能、电源容量等, 均会对配网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

2.3 维护与管理

维护和管理在整体上会对配电网的可靠性造成影响。配电网的运行周期较长, 维护与管理是一项不能缺少的工作, 当维护管理面临着缺陷时, 表明配电网的可靠性也将受到影响, 严重时, 还会造成配网故障、设备损坏。在维护与管理中, 人为、自然灾害等因素会直接降低配电网的可靠性, 无法保障配网的科学性。

2.4 综合停电管理

配电网的停电检修在日程运行过程中时常发生, 由于其计划性不高, 使得重复停电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 合理安排停电计划, 充分考虑综合停电, 可以有效减少用户停电时间, 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3 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

3.1 优化配网结构设计

优化配网的结构设计是提高其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能够保证配网处于科学、合理的运行状态, 维护配网的安全性。对于配网结构的优化,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电力负荷的优化。根据配电网在当地的运行状态, 预测出未来电网的负荷分配, 结合当地电网的发展, 计划好配网结构的设计方向, 保证电力负荷的稳定。 (2) 配网的自动化建设。电力企业按照自动化的需求, 更换掉配网内的老旧设备, 综合化地建设配网的结构, 以便实现自动化, 促使配电网具有在线监测、故障监督的功能。即使配电网发生故障, 也能在第一时间隔离。 (3) 配网的架空线路内, 选择多分段适当联络的方式, 采用环网结构的电缆搭配方式, 全方位缩小故障的区域, 保证配电网的可靠性。

3.2 抗闪络与雷击建设

抗闪络和抗雷击建设均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硬性条件。配电网暴露在室外的环境中, 很容易引起闪络与雷击的问题, 应该做好抗闪络与雷击的建设工作, 规避闪络、雷击的风险。在抗闪络与抗雷击建设方面, 要选好绝缘材料, 适当增加外绝缘的爬电比距, 促使配电网具有抗闪络的能力;安装抗雷击的避雷器, 可将安装位置选在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两侧, 也可以选在柱上开关的两侧。

3.3 推进带电作业策略

电力企业推进带电作业策略在如何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问题方面表现出较高的价值。人们的生活及生产对电力有显著的依赖性, 一旦停电, 影响范围广泛。而带电作业可以减少停电的次数, 保障配电网的可靠性, 降低经济损失。

3.4 加快配网自动化建设, 引进新技术

配电网的发展速度很快, 电力企业为了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 积极引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与技术, 配置优质的电力设备, 依照配电网的指标, 选择合适的电力设备, 发挥出配电网设备与技术的作用。在配电网建设期间, 也要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充分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

3.5 加强综合停电管理

实行综合停电管理做到“三个严管”, 即严管临时停电、严管重复停电、严管延时送电。每月由调度中心统筹安排停电计划, 综合主网、配网工程、日常检修和用户工程等工作, 缩短停电时间和停电范围, 并建立年度、季度工作计划, 有效防止缺漏工作, 确保停电工作可控可行, 最大程度上缩短停电时间。

4 结束语

在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中, 根据现行状态和故障类型, 落实可靠性建设的措施, 避免影响电力配网的建设效果, 更重要的是满足电力配网的需求, 完善电力配网的运行环境, 以便提高配网的运行水平, 减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保证配网系统的供电质量, 避免影响电力配网的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冰青.浅谈如何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24) :200-201.

[2]潘华.浅谈如何提高电力配网的可靠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05) :169-171.

[3]石薇薇.浅谈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 (05) :135-136.

3.浅析配电网的线损管理 篇三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管理;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5-0104-02

配电网的线损率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线损管理是电网经营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对电网经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制定合理的线损指标、明确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线损管理方法,才能使配网的线损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1  线损的定义以及产生的原因

1.1  线损的定义

电能是通过配电网进行传输的,在传输的过程中,变压、配电等环节会出现损耗,因此配电网的损耗就是指在传输电能时出现的线路损耗。从线损的性质分类能够分为两种,分别是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

技术线损就是配电系统中的导线、开关、设备等组成元件的损耗,通过相应的理论能够计算出来;管理线损就是在管理方面不严谨、计量错误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线损,例如窃电、工作马虎等原因造成的线损。

1.2  线损产生的原因

①电阻损耗:变压器的线圈和线路中的导线都存在电阻,当电流经过时受到电阻的作用,导致电能有小部分的损失,变为热能散失在周围的介质中。

②磁场损耗:变压器和电动机都是需要磁场来保证工作的,磁场的建立也就是电磁转换的过程,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铁芯会产生涡流和磁滞,这时铁芯会发热,导致电能损耗。

③营业损耗:电力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有一定的漏洞,有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仔细以及用户违章用电,导致电能损失。

2  配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营业方面

电力企业原有的经营、销售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但新的营销策略还不完善,导致营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现行的一户一表制度,实行预收电费等政策,但是对这些表计管理没有十分明确的标准;另外因人力资源偏紧,表计在安装之后没能定期进行检查,导致表计出现故障、逾期不购电等状况得不到及时处理;对偷电盗电没有科学的手段处理,导致流失的电量不能全数收回。这些问题都导致电力的损耗增大,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2.2  缺乏认识

在线损管理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的就是线损理论计算,但是一些电力企业对线损计算还没有足够重视,手段也不够先进,即使有程序也只是把计算结果作为参考;另外,系统开展线损理论计算的周期偏长,存在网络变化了系统计算未同步到位的现象。线损理论计算必须要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电网情况,出现问题才能及时解决。

2.3  管理软件的局限性

①软件的功能具有局限性,适应面较窄;②线损计算软件的计算方法不准确、不方便;③软件缺少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

3  降低线损的措施

3.1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线损负责人是降损组织中的要员,主要的工作内容有了解降损工作的开展状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做好引进新技术、交流经验等。

线损负责人不仅要具备营业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也应具有组织协调工作能力;因此线损负责人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尽最大的能力管理,努力做好降损工作;企业要定期对人员进行调整和培训,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3.2  合理规划配电网

①在规划配电网时,要以适度超前、节能环保为基础,使用环保、低损耗、小型化的配电设备和装置,保证电源点的布局合理,尽量就近接入新增负荷,通过缩短供电的半径,降低配电网的损耗。

②电源点要尽量同负荷中心相邻,减少供电的距离,对于10 kV架空和电缆线路要深入到负荷的中心,对于供电半径超过标准的,且负荷较重的线路要依照配电网的规划重新进行调整,要保证线路的后端负荷从较近的变电站或开关站供电;另外,对于110 kV电压等级的要提前计划负荷中心的布点。

③尽量降低低压线路的供电距离,依照《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导则》中的制度,低压线路的供电距离不能太大,同时还要达到末端电压质量的需求,城区要把供电半径控制在200 m之内,农村控制在300 m之内。

④导线的截面积科学合理,以经济电流密度为主,另外还要检查发热安全电流,中压配电网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主干线路导线的截面要一次选定,中压架空线路主截面要达到240 mm2,分支不能低于120 mm2,低压线路干线截面不能低于185 mm2。

⑤在电网的建设方面,要多应用新的技术和工艺,要采用低能耗的变压器,采用S11和S13系列的变压器和非晶合金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的特点在于空载损耗低,要比硅钢片变压器低于70%左右,空载电流下降80%左右。

⑥要坚持“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改造旧的低压线路,根据负荷的需求更换小截面的导线,一方面提高供电质量,另一方面降低配电网的损失。

3.3  优化运行方式

①变压器的使用:变压器的运行同负荷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保证变压器的运行在最佳的状态。针对有两台变压器的供电点,要结合负荷的大小来决定是分列运行还是并列运行;对于负荷波动较大的可以使用两台容量不同的“子母”变压器,大负荷时使用大变压器,小负荷时使用小变压器,能够有效控制损耗的发生。除此之外,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适当提高供电电压、降低输电电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耗。

②优化无功补偿:对配电网的电容器无功补偿,通常采用的是集中、分散、就地结合的方式。电容器自动投切的方式要依照母线电压的高低、无功功率的方向、功率因数、负载电流等进行。针对三相不对称负荷,要考虑采取分相补偿,降低配电网的无功流动。

③优化潮流分布:配电网网络重构要依照网络的潮流分布来进行,通过调整联络断路器和分段断路器的状态来改变网络拓扑,保证配电网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降低配电网的损耗。网络重构是优化配电网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一方面能够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性,另一方面还能提高电压质量和可靠性。

④优化运行方式:要依照配电网的运行方式积极进行配电网的优化,设计各类运行方式的最小网损方案,在制定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线路迂回供电、提高检修工作的计划性,优化无功运行。

3.4  加强应用系统间的协同

①及时掌握配网结构变化,提前做好配网异动后的PMS信息录入及营业资料更新,确保线损统计结果的准确可靠。

②抓好用电采集系统、PMS系统、GIS系统等的基础建设,不断提高配网运行数据的采集成功率。加强各应用系统间的协同,增加数据监测的维度,提高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质量,明确配网中降损的重点环节。

4  结  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能源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因此必须要合理利用能源,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有效控制线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避免电力的浪费,不断加强线损的管理工作,完善线损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配电网的经济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晨声.试论配电网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J].电子世界,2014,(16).

[2] 唐天伟.配电网线损管理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5).

4.浅谈一流配电网的规划与发展 篇四

专业论文

浅谈一流配电网的规划与发展

浅谈一流配电网的规划与发展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大跨步迈进的形势下保持电网领先的优势就要紧抓规划工作。规划的思想为指导,努力的做到项目有据可依、经济合理、逐年实施、适度超前;建立日常化的基础数据整理、发现问题、规划项目、储备项目、项目报批、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使地方经济建设免除后顾之忧,提升供电企业整体运营水平,建设一流的配电网络,最终达成了社会与企业双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 U665 文献标识码: A

一、专业管理目标描述

1.1专业管理的理念

从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寻找电网薄弱环节,建立并完善供电电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运作。兼顾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设坚强可靠的主网架、优化中压配电网、完善低压配电网并为其向智能化的配电网过渡做好准备。立足长远,适度超前,坚持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为电网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切实满足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用电需求。

1.2专业管理的策略

1.2.1专业管理的组织形式:

供电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管理工作由供电分公司规划工作领导组负责领导工作,并由规划工作办公室负责规划工作的开展、实施、协调、修订工作,同时由下设的专业工作组负责所属专业的详细规划工作。

组织体系构成为:

各相关部门

↑↓

规划领导组→规划办公室→规划工作组(四个专业小组)

↑↓ ↓↑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各县(区)支公司、专业支持单位

在外围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日益加快的背景下,更好的把握环境、紧跟当前发展的趋势是做好电网规划工作的前提之一。变化愈快,对基础数据收集整理与预测工作的要求愈高,在此领导架构下,供电分公司规划工作对内沟通顺畅,对外与地方经济建设及时反馈,形成内外互联,高效互动的良好组织架构。

1.2.2专业管理中各部门职能:

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工作主要由发展策划部归口牵头管理。根据电压等级,110kV配合部门为生产技术部门、35kV城网配合部门为生产技术部、农网为农电部、10kV城网配合部门为生产技术部、农网为农电部。科信中心、调度所、各县区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地市公司主要进行配电网规划管理办法的制定与修订,负责编写修订配电网规划(110kV~35kV部分)、同时负责各专项规划的编写与修订,并完成规划库的相关工作、组织指导各县区支公司的规划编制与审核工作。各县区支公司组织编制所辖区域内10千伏及以下电网规划,并对上级网络规划和电源建设提出建议;同时配合发展策划部编制地区电网规划,提供所需的文件、资料、图纸和数据,开展必要的调研活动。

1.3专业管理的目标:

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设计的目标是:

(1)通过逐年建设和改造,提升国家电网供电能力及优化主网架,并通过计算提出主网合理的运行方式;

(2)通过逐年改造和建设,满足“十二五”期间本地区用电负荷的增长需要,并适度超前,留有一定裕度;

(3)至“十二五”末期,建成结构合理、分层分区清晰、适应进一步发展、能够安全可靠、优质高效运行的城市电网;对农网线路卡脖子、设备老旧、农林场、养殖场、人畜饮水等关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用电问题等问题予以解决、进一步减少低压故障率;提高“N-1”线路比例,消除供电孤岛区域,全面提升农网运维水平。

(4)根据现有电网的具体情况,遵循制定的技术原则,逐步使变电站主接线形式、主变压器容量、中压配电网结构、导线截面等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准化和规范化;

(5)通过优化网络结构、改造薄弱环节、更换高损耗变压器和小截面导线、采用先进装备、推广应用节能技术,逐步提高电网运行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6)根据远景发展目标,为与电网主网架相协调的通信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分步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7)在主网架规划时,从智能电网的角度,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需要,尤其是考虑区内大容量风电场的接入需要;

(8)在配电网结构方面,考虑故障隔离和负荷转供的需要,为将来实现配电网运行的智能化打下基础;

(9)在通信系统规划时,充分考虑智能电网发展的信息交互需求;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附图:供电分公司电网规划工作流程图

2.2主要流程说明

2.2.1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更据上级单位的工作要求及大同供电分公司对规划进行滚动修订的安排,开始规划工作。首先由发展策划部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进行电网规划,委托时明确规划目标、标准及规划年限。咨询机构接受电网规划委托后,开始进行收集相关电网规划资料,包括地方社会、经济基本数据、电网分电压等级历史负荷、电量数据、分电压设备数据等;通过不同的归口整理与分析,立足现状、顺应发展需求,进行负荷及电量的预测工作,以便为后续的规划项目提供数据支持。

2.2.2规划编制

在配电网规划编制范围上,供电分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精神与省公司具体要求。电压等级涵盖220kV~0.4kV,做到了全电压等级规划。专业规划方面,包含有高压配电网规划、中低压配电网规划、二次及营销规划、配电自动化规划、电力通道规划、充电汽车规划、煤炭产业专项规划;由此达到了规划范围上的横向到边。

在配电网规划编制内容上,供电分公司一方面认真详实的对国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技术导则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实符合本地特征的规划技术导则,并在规划编写中坚决贯彻。另一方面,规划的编写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A、现状分析。B、负荷预测。C、电力(电量)平衡。D、确定电网规划目标。E、规划方案的确定。F、投资估算。G、结论、H、合理化建议;通过踏实客观的前期调研、科学细致的编写研究与领导组的审核修订,达到规划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从而做到规划内容上的纵向到位。

供电分公司按照省公司上一级电网规划成果进行地市区县一级的编制。在每一个规划编写周期中,配电网规划严格按照上级主网规划进行编写、网架及电源点等基础数据均取自上级规划。进行规划方案的拟定并根据上级电网规划与本地或本区域现状及未来用电趋势进行科学研究、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的方式对方案进行编写。切实做到220kV-110kV-35kV-10kV-0.4kV各个电压等级规划的一脉相承与各具特色。

2.2.3规划审批

在电网规划期间及收尾时,由供电分公司规划领导组全盘领导、发展策划处牵头、各专业部门(生技部、农电部、调度所、设计院)参加并对其对口专业负责,对规划报告及相关成果进行审查,保证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时效性。

2.2.4规划的滚动修订

供电分公司以“年”为一个基本周期对电网进行滚动规划。在规划内容的滚动修订上,以解决区域内配电网薄弱环节为主要出发点,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与规划原则与国网技术导则保持高度一致来进行滚动修订工作。修订范围包含高中低压配电网及各专项规划,其中对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及相关图纸进行着重修订。供电分公司以“年”为一个基本周期对电网进行滚动规划。在规划内容的滚动修订上,以解决区域内配电网薄弱环节为主要出发点,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与规划原则与国网技术导则保持高度一致来进行滚动修订工作。修订范围包含高中低压配电网及各专项规划,其中对高、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及相关图纸进行着重修订。

三、评估与改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建设,供电分公司城区范围内的配电主干线路缆化率现已达到70%以上,缆化率在全省地级城市内名列前茅。通过规划与现状紧密结合、对现状问题的明晰分析、不懈的改正,使我公司从根本上解决配电网卡脖子线路和城市供电线路走廊紧张的现状,优化城区电网结构,实现配网自动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完美地体现了政府与电力企业的双赢合作。

3.1今后的改进方向及对策

3.1.1对政府的几点建议

1、需要政府各级部门继续加大对电网建设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以及“三名一强”等战略的指引下,为供电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电网企业只有加快电网建设速度才能适应供电的高速发展。为此,需要规划、土地、环保、林业等相关部门在电力设施选址、用地、环评以及线路走廊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2、风电以及分布式能源并网走廊的预留。

新型能源的开发有利于节省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顺应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势,同时符合我市“绿色崛起”的战略要求。由于我市风电场为典型的山地风电场,位于电网结构薄弱地带,且比较分散。如此大规模的风电开发,需要政府规划部门预留足够的风电以及新能源开发并网通道及满足新能源接入的站点。

3.1.2对公司内部的几点建议

1、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现人员配置方面机关本部做到了专项专人负责,但在县(区)支公司一级负责配合规划编写的人员基本由安生、调度、农电的同志兼职负责。对于每五年一次的规划编写尚能满足要求,但对于常态化的规划资料整理、新兴热点区域分析及滚动修编的要求有所欠缺;建议可以增设专岗专人进行对口管理、对口负责;将规划工作做到全口径常态化管理。

2、大力推进“专业规划”。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划人员分工。“电力研究所”或办公室是一种相对合适的实现方式。使管理、编制、计算人员进一步专业化、集中化。保证规划各环节的完整与专业话。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结语

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能源,要在整体经济社会大跨步迈进的形势下保持电网领先的优势就要紧抓规划工作。规划的思想为指导,努力的做到项目有据可依、经济合理、逐年实施、适度超前;建立日常化的基础数据整理、发现问题、规划项目、储备项目、项目报批、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使地方经济建设免除后顾之忧,提升供电企业整体运营水平,建设一流的配电网络,最终达成了社会与企业双赢的良好局面。

5.配电网的供电方式 篇五

一、概述

目前,非线性制作网络在电视行业中已大量应用,以 FC+ 以太网的双网结构是最为普遍的做法。由于前期的节目采集中,仍在大量使用磁带这一传统的线性方式作为记录的主体,在后期的节目制作前,素材的上载成为不可避免的步骤与环节。现在流行的方式是在配有视音频处理卡的工作站上加挂放机,以分散的上载工作站承担素材上载的工作。这种方式由于其流程简单、使用灵活而在早期的网络中大量存在,但在中小型的网络中,由于工作站点的不足,经常会出现素材上载人员与节目编辑人员争用站点的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将节目制作站点从素材上载中解放出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在 年底建成的节目制作网以集中上载来代替原先新闻制作网中的分散上载方式。

二 、网络分析

由于上载部分的独立,从而使网络的结构在功能上产生了分解、细化,使得原先作为整体的、基于标准 C/S 构架的、功能集成的网络,演变成为多个功能专一的、独立的子网。如图 1 、2 所示:

注:箭头代表数据流向

从以上两图的比较当中可以看出,在原先的网络中,素材上载、节目制作、素材存储、以及网络的管理等功能,都是通过各站点独立在网络中进行交互的,而各站点之间是一种对等、并列的关系,它们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功能差异,这就在简洁、明了的背后掩盖了各功能间不确定的、潜在的冲突(即在用机繁忙时,素材上载人员与节目编辑人员争用站点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在更多的时间中,大部分站点又处于闲置状态)。在新的网络中,各功能相对独立,更有利于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并且,对于功能的扩充(如加入播出网),也由原来的网间连接变为内部子网的扩展,在理解上更加容易、操作上更加可行。

三、网络结构

下面笔者就以图二的功能子网模式,对都市频道的非线性节目制作网进行结构上的分析。

• 上载子网

从物理上该部分由两台转码工作站( ZMS-01 和 ZMS-02 )、一台转码调度服务器站( ZMC )、一台上载控制站( SZC )、一台视频服务器( MAV70 )及该视频服务器的网关( GateWay )所组成;从逻辑上分为上载、存储与转码三部分。

在 SZC 上运行着集中上载主程序MAV70Upload.exe和定时收录任务Uploadsvr.exe两个程序,MAV70Upload.exe是集中上载系统的主程序,记载了整个上载部分的路由信息, 负责素材的采集、将采集的条目写入专有的上载数据库、并向素材管理DispClip.exe发送上载信息,它 也是上载人员操控的主界面;而Uploadsvr.exe功能较为单一,只进行卫星的定时收录任务。同时, SZC 通过 MOXA 卡及其连接盒与各放机和 MAV70 的控制口相连,对其进行各种操作的控制。

ZMC 包含素材管理DispClip.exe和转码调度服务器 SbRemoteSvr.exe两个程序,素材管理DispClip.exe接收到来自主程序的上载信息, 检查数据库,将新增的条目生成转码任务并提交, 并将其发送于转码部分,待转码完成后将信息(转码成功、失败或因未找到转码素材而没有转码)返回于主程序;当素材管理DispClip.exe收到 转码任务成功时,还要将素材信息写入整个网络的主数据库。而转码调度服务器SbRemoteSvr.exe的作用是接受来自于素材管理DispClip.exe的任务,并根据当前的任务量对转码工作站集群进行任务调度和分配,待转码站完成任务后,向素材管理DispClip.exe返回完成信息。

两台 ZMS 组成了转码工作站的群集,在其上的本地转码SbTrLocalSvr.exe程序根据从转码调度服务器站发来任务,通过网关从 MAV70 中找到相应的素材文件的位置,将其转为制作网所识别的高(低)质量的视音频文件,并存放于为该用户指定的相应位置;在转码工作站上另有一手动提交软件TaskSubmit.exe,该软件可将各类 MPEG-II 视音频(如 DVD ),网络中各种流行的视频格式(如 rmvb 、wmv 、asf 、mp3 等)及其他公司的视音频文件(如 SEACHANGE 、GVG GXF )转为制作网中可识别的格式,它的功能相当于一手动提交任务的“万能转码”软件。

MAV70 用来临时存放采集的视、音频文件,由于其不能直接将视、音频流转为制作网所识别的格式文件,也就使得转码成为必须的步骤;而且 MAV70 是视频服务器,无法以高速的 I/O 吞吐能力直接与网络进行交互,因此为其配一专用的网关,解决网络中的高数据流量。

SZC 上的MAV70Upload.exe和Uploadsvr.exe两个程序与 ZMC 上的素材管理DispClip.exe组成了上载部分,它们之间相互独立,互相配合。用户通过主程序进行操作,在登录时申请供上载用的空闲通道,并从网络中的主数据库中读出相应的用户信息(上载的权限、有效的使用空间、用户需求的视频文件的码率类型及要存放的位置等),待录制(素材上载)完成后,将相应的素材信息写入上载数据库,并发送信息给素材管理DispClip.exe。素材管理DispClip.exe接收到主程序发送的素材信息后,检查上载数据库,将其中的新增条目生成转码任务并向转码调度服务器提交。当素材管理DispClip.exe接收到从转码调度服务器发送的转码完成的`返回信息后,将该条目的所有相应信息写入制作网主数据库,并且向主上载程序发送转码成功信息。主程序在得到转码任务成功的信息后,向上载数据库写入完成信息,并于一小时后自动从 MAV70 中释放已完成转码的素材所占用的空间;若返回的是失败信息,素材管理 DispClip.exe 将不进行写入主数据库的操作,同时返回给主程序,由主程序向上载数据库写入失败信息,并将素材一直存放在 MAV70 内,成为“垃圾”文件。管理人员若发现转码任务失败,可通过该任务在转码调度服务器中的执行信息进行判断,如果是任务意外中止,可在转码调度服务器中手动重作该任务,若录入的素材有问题,则应通过上载主程序的管理界面删除该任务。用户还可进行卫星定时收录工作,与人工上载不同的是定时上载不需要手工去操作,只需要在第一次上载前,由用户对录制起止时间、录制期数进行预先设定,在录制的前两分钟,定时上载程序会自动向上载主程序发送录制申请。由于定时上载在设计时即被定义了较高的优先级,因此在定时上载发送录制申请后,如果设备已被占用,主程序会强行终止该任务,释放通道,供定时上载程序使用。

转码调度服务器、转码工作站群集与手动任务提交组成了转码部分。转码调度服务器与转码工作站群集组成了正常的上载模式,转码调度服务器根据当前转码站的忙闲状态进行任务分配。在有空闲的转码工作站时,转码调度服务器向其发送任务与相关素材信息;若所有转码站的通道均被占用时,转码调度服务器则将任务以 FIFO (先进先出)的方式建立一任务队列,依序进行任务分配。

作为存储部分的 MAV70 及其网关,只是用来临时存放素材文件的场所,等转码成功一小时后,其所占用的空间将被自动释放;网关只作为供转码站与 MAV70 交互的一个平台。

• 存储子网

双网结构中以 FC 环境构成的 SAN (存储区域网)则成为了存储子网的主要构成部分。节目素材通过转码工作站,分别经光纤和以太网连接,以高低两种画质存储在 FC 网的共享海量存储磁盘阵列和以太网域主服务器的共享 SCSI 硬盘塔进行存储,供带有视音频编解码板的有卡工作站使用,所以存储子网也就由海量存储磁盘阵列、磁盘控制器、MDC 服务器及与域主服务器相连的 SCSI 硬盘塔组成。素材文件由经转码工作站的转码,送入网络的相应存储体中,低质量素材存放在 SCSI 硬盘塔中,相对应的高质量素材存放在海量存储磁盘阵列中。

对于 SCSI 硬盘塔而言,域主服务器与其关系就如同 MAV70 与其网关的关系相似,只是域主服务器并不是单为 SCSI 硬盘塔共享存储而配,做为域主服务器、网络的核心,它还发挥着更为重要的维持整个网络运行的作用。在 SCSI 硬盘塔上分别存放有数据库群集、制作网低质量素材和节目的所有信息。

海量存储磁盘阵列是全网的主要存储设备,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直接连入 SAN 中,而是配有专门的磁盘控制器,这样可以更加安全可靠地管理磁盘阵列。目前,都市频道制作网中使用的磁盘控制器为使用了单控制器的 S2A3000 ,它管理着磁盘阵列中的全部十六块硬盘,并将其分为六通道的三个“ tier ”( S2A3000 对磁盘的一种逻辑表示方式),如图 3 显示的是磁盘阵列中,各物理盘的对应关系。

其实, S2A 控制器对磁盘阵列采用了较特殊的管理方式( DirectRAID 技术),尚未公布对外细节,我们无法十分准确地对其进行了解、掌握,只能通过概念进行逻辑上的理解。在这里,每一个 tier 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带奇偶校验的带区集。例如: tier1 是由 1A 、1B 、1C 、1D 、1P 、1S 组成,其中标号是 A 、B 、C 、D 为数据盘, P 为奇偶校验盘, S 为空闲热备盘,但是它可以替换阵列中的任一块故障盘,既便它们不属于同一 tier 。但实际情况是每块盘上都有专用于奇偶校验的区块,而不是使用单独的奇偶校验盘。

此时如果一块数据硬盘出现故障,例如 disk 2A 故障,则该盘所在的 Tier 中的其他 5 块数据盘会自动将数据 Rebuild 到热备盘上,即 1S ;当故障硬盘被新盘替换,并且 S2A 控制器检测到新硬盘上线后,系统会将备份盘(如 1S )上的数据拷贝到新硬盘中。如果新硬盘上线时,系统对热备盘的 rebuild 尚未结束,则系统会先将热备盘的 rebuild 过程完成,然后再将热备盘上的恢复完整的数据拷贝到新硬盘上。

S2A 控制器以双通道的方式与 FC 交换机连接,占用了 FC 交换机的两个端口,分担各结点与存储阵列之间的 通讯量,尽量做到数据吞吐量的负载平衡。

SAN 的优势在于提供了工作站点通过光纤通道( FC )对共享存储体(海量存储磁盘阵列)的直接访问,而基于 SAN 结构的 SANergy 文件共享系统则提供了多个站点对存储体的实时共享。 元数据控制器 ( MDC ) 服务器是共享存储体的所有者,是专用于对共享存储体进行管理的服务器,通过 SANergy 软件对共享存储体进行设备和卷的分配,使得共享存储体成为 SAN 中的每台工作站点都可以识别的资源,客户端正是通过它对共享存储体进行访问的。

从 MDC 服务器的角度来看,共享存储体就是它的本地磁盘,可由操作系统自带的磁盘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和配置,网络中的其他工作站点则通过以太网路由将 MDC 服务器管理的共享存储体进行磁盘映射、进行访问的。当工作站通过以太网以逻辑卷的方式访问共享存储体时,它从 MDC 服务器得到逻辑卷的相关元数据,如文件名称、数据结构、文件大小等,而实际数据则经由 FC 直接进行传输。

• 制作子网

该部分与传统的制作网络无异,因此不加赘述。

• 管理子网

管理子网由域控制器(主服务器)群集、数据库群集、制作网网管软件组成,也包括 FC 控制软件 SANergy 、FC 交换机的管理软件 SANinsite 、MAV70 及 S2A 磁盘控制器的管理程序。

域控制器群集是网络运行的核心部分,担负了主域控制器的所有工作。它是将两台硬件配置相同的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编组,由一根心跳线相连,使其虚拟成一台单独的服务器,。其中一台作为主控机,另一台为作为它的镜像,当主控机故障时,镜像机会立时接替原主控机,资源的所有者,例如磁盘驱动器和 IP 地址,将自动从故障的服务器转到可用的服务器上。工作负荷可在幸存的服务器上重新启动失效的应用程序,或是直接被分配过来,对于用户而言,只是觉得服务暂时停顿了一下。

数据库群集与域控制器群集类似,它是在域控制器群集安装完成之后,在域控制器群集和各节点上装入并配置的。有所不同的是,进行群集切换时,正在执行的数据库查询将不会重新启动,数据库的重启也会较其他工作慢一些 。

现有的网络中运行着两个数据库,一个是记录主要制作信息的主数据库,一个是专用于记录集中上载信息的上载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是相互独立、互无影响的。

网管软件是对针对制作网的专用管理软件,它要对网络中各工作站进行设备登记,通过对主数据库进行操作,来创建制作网的用户、分配权限、监测用户空间,它还对每个用户的各种操作加以记录。

对于其他的管理软件,都是针对各自的专用对象、实现特定的功能。

四、典型问题

对于一个涉及多环节的网络,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想列举所有会出现的问题也不可能,现将笔者在值班时遇到的一些认为较为典型的问题作一归纳、分析。

• SZC 长时间运转,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一直工作正常,然后出现某一用户在使用时,做任何正常的上载操作(如登录主程序、登录后遥控放机回放素材等),系统均发生异常(主程序异常终止、操作无响应、鼠标箭头消失等),即使重新启动主机,问题依旧。不使用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则主机系统运行良好,加载之后则不能正常工作,终止程序后,主机系统依旧运行良好。主程序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操作界面功能单一,没有任何修改配置信息的操作(管理功能不对上载用户开放,普通用户无修改权限),即使是程序自身的问题,在重启主机系统后仍不能正常工作。这就说明了问题的原因有两种可能,集中上载主程序与主机系统发生冲突或与其他应用软件产生了冲突。专机专用,一直工作正常,且不做任何系统修改,与主机系统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未再加入任何额外程序,说明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相关的其他上载程序发生了冲突。与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相关的只有定时上载任务和两个程序,定时上载任务功能单一,且与发生的现象无太大关系,也可做出排除。此时可基本确定问题的根源在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与素材管理之间的信息交互出现问题,待终止并重新加载素材管理程序后,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各功能恢复正常。

• 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故障,会出现另一种情况,用户上载操作完全正常,可无论如何录制,该条目一直没有转码。与上述情况刚好相反,这是主程序影响了素材管理程序,需将集中上载控制主程序终止并重新加载即可。

• 由于 MAV70 录入的最短素材文件至少为 10 秒,总会有用户录入少于十秒的素材,或是做了其他的非法上载操作,使得 MAV70 将这些上载的素材文件作为“垃圾”文件,而不作处理,一些转码失败的素材也会堆积起来,久之,这样的素材条目不仅占用了 MAV70 相当的空间容量,还会在上载数据库中产生许多“垃圾”信息,对于今后管理人员查找、整理信息也会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所以管理人员应定期通过集中上载主程序进行管理和清除。

• MAV70 视频服务器作为传统的视频设备,同步源的输入是其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因此在素材上载前,特别是定时任务执行前,一定要保证正确的同步输入。

• 记得一次, MAV70 的 PU 板(位于 MAV70 系统内部,专用于磁盘校验工作的板卡)报“日志已满,日志错误”的警告,当然这对于 MAV70 而言,只是一个并不影响正常工作的警告,笔者通过专用软件可以看到,确实报该板的日志错误。但无论笔者如何想将该 PU 板的错误日志清除,均告失败,管理工具提供的所有清除命令无任何效果。不得已,笔者趁一次周末夜间,无上载工作时,将 MAV70 的磁盘带区集进行了重建,重建完成后原先的所有磁盘信息全部清除,错误日志自然也不复存在了。

• 某次值夜班时,有编辑来告之笔者,说他在上载时报一打不开数据库的对话框,初听以为是他的误操作或集中上载部分出现了故障造成的。在笔者进入机房后,几个在线的编辑也说正在做节目时也弹出一数据库连接失败的对话框。既然是集中上载与制作网同时报与数据库有关的故障信息,笔者的第一判断就是数据库可能出现了问题。笔者在中心服务器机房发现,域控制器群集已做了自行切换,但数据库服务并未启动。看来问题不大,笔者手动将域控制器群集切回原有的服务器(笔者的习惯),手动启动了数据库服务,一切似乎已经正常,事情看起来不是很复杂。就在我还正想着怎么会无故发生自动切换这种“怪事”时,编辑又来找我了……现象依旧,唯有所不同的是群集的切换在群集管理器判定原镜像机也出现故障后,重新试图启动原主控机。此时数据库也在时断时续地响应着网络中的请求。这是一个比较少见的现像,无论我如何重启整个网络、修复数据库、还原已备份的数据库,所有尝试均告失败。这时我将注意力放至了数据库群集,也许就是这里的原因。在备份了现有的数据库后(虽然它已经没什么用了),卸载并重新安装了数据库群集,运转正常了。笔者重建了所有的网络用户的信息。当时是在网络的试运行期间,也幸好是在试运行期间,现在笔者又要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环境来做这样一个“实验”?但是为什么出现了数据库群集的崩溃,笔者至今也未能找出恰当的解释。

• 一次,在重启一台带光卡( FC 卡)的工作站时,在开机时报磁盘(为 MDC 服务器的卷标)故障,磁盘进行扫描,并报错。由于当时有某种原因,该工作站连续重启数次,每次均正常关机,每次均检测。报错的同时要求对卷进行 CHKDSK.exe 操作。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对其他带光卡的工作站重启,出现同样的现象。通过 SANergy 软件对磁盘阵列测试后,未发现任何问题。分析后认为,造成故障的原因应与 MDC 服务器操作系统下的卷数据结构有关,重启 MDC 服务器后,问题不再出现。

• 另一个和 MDC 有关的问题是,在原先的新闻制作网中,主域控制器与 MDC 服务器合在一起,所有的网络控制均由主域控制器发出。由 MDC 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可知,这是性质比较特殊的一类服务器,一方面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它的 I/O 流量相对较小。因此,是否有必要将其分开呢?在这次建网的过程中,对原有的新闻网进行了部分升级,其中就包括了加入独立的 MDC 服务器。事实证明,独立的 MDC 服务器可以使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由此可见,虽然 MDC 服务器的 I/O 流量相对较小,但主域控制器的网络负担任何的加重,都会对全网产生很大的影响。

• 和大存储量的数据关系越密切,磁盘故障的也就在所难免。 MAV70 、海量磁盘存储阵列和 SCSI 硬盘塔,每种存储体都会有硬盘更换的可能。在这个每款存储设备都标明可以热插拔的今天,磁盘的更换命令虽然各有不同,但更换步骤却是大同小异: 1 )停止要更换的磁盘运转; 2 )卸下硬盘,并更换新盘; 3 )加载新盘; 4 )自动或手动重建带区信息。

五、总结

6.供电所低压配电设备缺陷管理流程 篇六

供电所低压配电设备缺陷管理流程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开始县公司县公司领导配电运检班客户服务中心安全运检部(生技部)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过程描述市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是供电所低压配电设备缺陷管理流程的归口管理部门。流程开始1.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人员在日常运维中及时发现缺陷。1.1 组织设备 缺陷管理工作1.2 发现设备缺陷2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人员登陆PMS系统,将缺陷情况录入系统。2.2 填写、上报缺陷3 县公司供电所所长对缺陷进行审核,确定是否自行消缺。如是,则自行安排消缺。如否,上报县公司安全运检部(生技部)。发现缺陷4 县公司安全运检部(生技部)专责对缺陷进行审核。3.2 是否自行消缺5 若是危急、重大缺陷,县公司安全运检部(生技部)报告公司分管领导。N4.2 缺陷审核7 县公司安全运检部(生技部)审核后制定并下达消缺工作任务。Y5.2是否危急、重大缺陷N7.2 制定、下达消缺工作任务6 县公司分管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指挥危急、重大缺陷的消缺。8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接受工作任务。9 对于需要停电处理的缺陷,需及时制定并提交停电申请。10 涉及到县公司配电运检班设备的,由配电运检班负责停电操作,县客户服务中心负责通知用户。8.2是否需要停电6.2指挥协调Y9.2 申请停电NY11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对于需要带电处理的缺陷,通过带电作业管理流程进行消缺。12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组织实施现场消缺作业。13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对处理后的设备进行现场验收。缺陷处理17 监督检查10.4 安排停电10.6 停电操作10 停电10.5 停电通知带电作业管理流程14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将验收结论及时反馈给负责消缺的检修人员。Y11.2是否带电作业15 县公司供电所低压运检(抢修)组将缺陷按月进行总结评估,并上报。N12.2 实施现场消缺作业16 县公司安全运检部(生技部)对本单位的缺陷处理情况按月进行总结评估,并上报市公司运维检修部。13.2 验收17 市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对各县公司的缺陷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N18 市公司运维检修部对各县公司的缺陷处理情况按月进行分析、汇总、归档。14.2验收是否合格流程结束18 汇总分析Y15.2 填写消缺记录验收、汇总16.1 汇总分析16.2 汇总分析结束

7.配电网的供电方式 篇七

一、接线方式影响供电可靠性的表现

城市中压配电网对整个社会供电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电网接线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线路电网供电性能的发挥。在实际运行期间, 中压配电网常会受到多个因素影响, 阻碍了电网使用性能的发挥, 一般包括:线路敷设、线路故障、作业停运、用户密度等四个因素。现具体分析:

(一) 线路敷设因素

线路敷设是配电网在安装施工的重要环节, 线路具体分布的位置会影响到后期的电网运行效率。然而, 受到施工队伍作业水平的影响, 在敷设整个线路时未能充分考虑用电需求, 对电能传输的路径缺乏详细的计算, 如:线路长度、线路连接等方面, 这些都会影响到配电网的供电效果。此外, 电力技术人员在安装时未能顾及周围的地理环境, 选择的电线性能不符合使用要求, 这些都会降低中压配电网的供电效率。

(二) 线路故障因素

引发线路故障的原因比较复杂, 且由于配电网长期暴露在外, 这些都是故障发生的要素。通常线路故障多数是因绝缘受损、雷电袭击、温度变化等因素所致。其破坏因素体现在:

1. 绝缘受损。

当配电网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标准安全距离存在误差时, 会造成线路绝缘性能受损。如:高空坠物等。根据电力试验结果显示, 绝缘损坏率与线路长度成正比。

2. 雷电袭击。

因长期暴露野外, 配电网受到雷电袭击的频率较高, 只要处于雨季天气则很容易遭到雷击。另外, 若配电网防雷装置安装不到位, 则同样会引起各种雷击事故。

3. 线路老化。

线路自身质量出现问题会减弱其绝缘性能, 若绝缘材料使用时间过长且未及时更新, 则会造成线路出现不同的故障, 影响到输电线路的使用性能。

(三) 作业停运

中压配电网作业停运主要是为了满足线路维修、更新、检测等方面的需要, 使得配电网运行中断一段时间。在停运期间势必会给用户的电能使用造成不利影响, 且阻碍了社会各企业生产的持续进行。一般情况, 配电网作业停运的时间和自身线路结构状况有联系, 并且受到技术人员自身技能水平的影响。

(四) 用户密度

城市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 在配电网接线安装时则要运用到更多长度、更加复杂的接线形式, 这对于供电的持续性、可靠性、稳定性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如:当用户电量过大时, 则会引起供电不足的问题。由于用户负荷大小不一, 各回线路用户密度也存在差异。电力行业对估计接线方式的供电可靠性分析时, 多数采用平均用户密度。

二、增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方法

根据影响中压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因素, 我们在对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时也要参照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在分析时需借助数据收集、电力试验、接线检测等多个方面运行, 以保证可靠性评估的准确性。

(一) 优化线路连接方式

技术人员根据目前所选择的线路连接方式综合评估, 通常评估时需要顾及到的方面多数集中在此线路连接方式的科学性、实用性、持续性, 从而确定配电网连接方式是否会给电路造成异常损坏。配电网线路的可靠性评估可根据表1作为参考, 如下:

(二) 处理线路连接故障

1. 故障。

不同的故障形式对配电网供电能力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经过试验评估后得出:减少线路故障的发生率有助于提升供电线路的运行效率, 如:当故障率减小到0.05次/km·年, 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则从3.4h/户减小到2.7h/户, 下降幅度超过20%。因而, 我们需尽量避免线路故障的发生。

2. 作业。

电网施工作业时要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 避免长时间的停电作业可增强供电的可靠性。如:把电网停运作业时间由4h减少到2h, 对树枝网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则从15.6h/户缩短为9.6h/户, 降低幅度超过35%。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作业时提高施工效率, 减短施工时间。

3. 分布。

合理布置配电网接线的路径, 不仅简化了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 也能降低电网构造的成本投资。如:面对主干线联络树枝网, 如果用户能采取直接接入主干线的方法, 则能显著增强电网的供电性能。电网技术人员在接线前要详细审阅工程图纸, 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布置标准。

三、提升开关与系统的使用性能

开关是整个配电网的控制装置, 为了增强城市中压配电网的供电效率, 必须对开关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配备对应的开关产品以实现电网的稳定运行。而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代电力发展的趋势, 能摆脱人工操作造成的诸多不足。为此, 通过改善开关、系统的使用性能, 也能增强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一) 开关类型

当前, 电力行业中压配电线路运用的开关产品较多, 主要包括: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每种开关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能, 如:装设过流脱扣的柱上断路器, 则能显著降低配电网接线故障的发生率, 且把故障的破坏范围控制在最小。配电网安装施工时要参照开关使用说明书, 将其安装在最合适的位置以调控配电网运行。

(二) 系统自动化

早期传统的配电网运行模式中, 不仅故障发生率高且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不利于配电网供电的持续运行。为了避免这一难点, 配电网引进了系统自动化控制, 从而实现了一体化运行, 提升了电网的供电效率。例:远方手动操作时间可缩短至5min~15min, 全自动操作则可以缩短至5min内完成, 供电可靠性显著增强。

四、结论

城市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供电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配电网线路造成的供电影响, 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控制线路连接, 增强配电网实际的供电性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用电需求量的增多, 配电网在分配电能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其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中压配电网是电力运行的重要组成, 在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同时也稳定了电压的运行状况。经长期检测发现, 目前配电网在接线方式的选择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给用户供电带来了不利影响。为此, 文章主要分析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关键词: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常宾, 马立宾, 任立会.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线路的规划设计[A.]200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分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3.

[2]段其昌, 黄欢.基于蚁群算法的中压配电网结构规划技术及其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 (Ⅱ) [C.]2008.

[3]谢晓文, 刘洪.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综合比较[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9, (4) .

[4]王成山, 王赛一, 葛少云, 谢莹华, 尹页秀, 林瑞兴.中压配电网不同接线模式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 (24) .

8.宽带载波通信在中压配电网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宽带载波通信;中压;配电网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049-02

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面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以全面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安全、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其中,智能配电网是直接面向社会和客户的重要能源载体,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网将具有更高的供电可靠性,更高的电网运行效率和资产利用效率,支持分布式电源接入和电动汽车等新的用电方式,实现与用户互动并实现更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然而,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除了配电网架和设备依然比较薄弱外,对配电网的智能管理,包括用电负荷控制、电网运行监测、电能质量分析以及故障快速处理、灵活重构和自愈等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仍然是当前薄弱的环节,更难以实现对未来的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兼容接入与统一控制。其主要矛盾在于:虽然近年来配电部门新装了许多针对配电设备与线路运行的信息与控制系统,却缺乏一条电力专有的、稳定可靠的、且具有足够带宽的远程通信信道作为统一的通信平台,来支撑对数量巨大且分散的各类系统终端运行数据的实时传输、检测与控制。因此,在中压配电网中亟需建立一条成本低廉、可靠性高的通信系统,确保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按照原计划完成。

1 中压配电网通信及宽带载波现状分析

在高压输电网侧采用可靠性更高的光纤通信方式,在10 kV及以下等级的中低压系统中采用GPRS/CDMA等无线通信模式。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较高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缺少用户侧的数据导致整个通信系统在数据上是不完整的。

但是这些传统的通信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如光纤可靠性高,但成本过高、安装施工不便,目前尚不能广泛应用;无线通信可靠性差,不适合在市区及多山地区使用;而中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以电力线本身作为通信媒介,不需另设通信通道,它的成功实施可改变10 kV变电站以下数据通信的现状,建立起从供电公司直达低压用户的端到端的完善的远程宽带通信网络,一举解决供电部门与远动“最后一公里”的带宽瓶颈问题,为现在和未来的各种电网管理新应用提供统一的通信平台。

中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是利用10 kV配电网作为信号的传输载体,通过将BPLC的宽带信号(物理速率200 ?赘)耦合在中压电力线上传输,从而将中压配电网转换为一个高带宽的通信网络。由于该技术在物理层是利用电力线作为传输介质,而在MAC层和网络层都遵循标准的以太网协议,因此可以与光纤、无线等宽带以太网无缝连接。通过宽带通信技术和其他通信技术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当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宽带载波通信是最适合在中压配电网络中使用的通信方式。

目前国内中低压宽带载波的应用主要在10 kV电力线作为配电网自动化的数据传输通道和在380/220 V用户电网作为集中远方自动抄表系统的传输通道,还有正在开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电力线上网高速Modem等。国外中压配电线载波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10多年来发展很快,在日本和美国,使用较多,主要用于负荷控制、用户集中抄表、无功补偿控制,故障指示远传和配电网中开闭器控制等。美国ABB公司生产的EMETCON负荷管理及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美国使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负荷控制。西班牙介绍了他们利用载波技术在配电网中开关控制方面的成就。

2 实际应用及性能测试

2.1 总体思路

中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则是利用了覆盖范围广泛的中压配电网作为高速数据传输介质,将中压电网转变为一个高性能的数据传输骨干网。利用该技术无需对通信线路进行投资或对电网进行改造,只要在中压电网的节点处(一般在开闭所、环网柜、配电室等处)安装设备,即可低成本地实现配变用电需求侧各类信息与控制系统的远程宽带通信,同时可以实现网络数据、控制和语音信号的传输。

中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的成功实施可改变10 kV变电站以下数据通信的现状,建立起从供电公司局端直达低压用户端的端到端的完善的远程宽带通信网络,一举解决供电部门与远动“最后一公里”的带宽瓶颈问题,为现在和未来的各种电网管理新应用提供统一的通信平台,宽带载波通信示意图如图1所示。

2.2 项目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国网资阳供电公司基于中压电力线宽带通信新技术在10 kV配电网的应用取得巨大的进步,为10 kV配电网的自动化通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基于光纤骨干网与中压电力线宽带通信的混合组网方式是一种稳定可靠、实用经济的配网自动化通信一体化解决方案。

本方案提出的配网自动化中程通信建设思路是:在变电站端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将电力系统远程光纤专网分配到各条10 kV中压馈线端,连接中压电力线宽带头端,通过中压电力线宽带通信(MV-PLC)技术把中压线路作为高速数据传输介质,将中压电网转变为一个高性能的数据传输骨干网;同时,在各条中压路径上的每台变压器端通过耦合和桥接接入电力线宽带中继或终端设备,形成中压电力线宽带的各个网络节点,进而接入变压器端的各类信息与控制系统。对于少数节点之间距离过长、干扰过大等电力线宽带通信无法克服的电网环境,采用光纤或无线通信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解决,从而形成混合宽带网络,实现网络数据、视频和控制信号的传输,从而彻底解决配网自动化通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最终建成从局端直达电力用户的、电网公司自有的远程宽带通信主干网络,为现在和未来的电力调度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各种新项目的建设提供统一的通信平台。

2.3 性能测试

与大多使用扩频、跳频等通信方式的电力线窄带载波,电力线宽带方式在应用实施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如借助电力线网络实现通信节点间免布线或少布线,但在通信机制、通信协议、载波和调制方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别,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窄带载波使用具有63位伪随机码的直序扩频方式,中心频率270 kHz,可实现9 600 bps的数据通信。如图3(a)、(b)所示,电力线宽带使用具有1 536个子载波的OFDM方式,载波频率为2~30 MHz,其频带利用率很高,可以达到最高200 Mbps的物理层调制速率,相应的网络TCP通信速率为75 Mbps。在不同信号衰减条件下,电力线宽带通信的性能如图4(a)、(b)所示。

3 结 语

宽带载波通信技术是一种适合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式新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式,作者选择在10 kV小刘I线为挂网试运行线路,研究了载波通信在中压电缆输电线路上的应用情况,以及CT取电模块的稳定情况。同时又选择了10 kV刘外线作为挂网试运行线路,对架空线路实施带电作业,完成了架空段的7个点的设备安装,完成了10 kV外环路开关站和10 kV刘家湾开关站的站内设备安装,并进行初步调试。

通过本通信系统连接配网终端设备、主站系统后,我们发现宽带载波技术在中压配电网中的应用具有如下意义:提高供电可靠性;故障自动检测,缩小停电范围;快速实现非故障区的恢复供电。提高配网系统的运行经济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运行维护费用,降低线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和缩短设备检修停电时间和范围。优化网络结构和无功分配,提高整个配网的管理水平,利用技术手段改善用户服务水平,改善故障时对用户的应答能力。

在中压配电网中大力推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供电企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因此,各级电力企业应当支持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尧.宽带载波技术在配电网监控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2] 秦文化.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 刘东.配电自动化系统实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 焦邵华,焦振有,刘万顺.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J].电网技术,2002,(12).

[5] 陈腊元.国内配网自动化综述[J].农村电气化,2004,(3).

[6] 焦邵华,刘万顺,郑卫文,等.配电网载波通信的衰耗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5).

[7] 刘健.韩国配电自动化的启示[J].电力设备,2004,(5).

2.3 性能测试

与大多使用扩频、跳频等通信方式的电力线窄带载波,电力线宽带方式在应用实施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如借助电力线网络实现通信节点间免布线或少布线,但在通信机制、通信协议、载波和调制方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别,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窄带载波使用具有63位伪随机码的直序扩频方式,中心频率270 kHz,可实现9 600 bps的数据通信。如图3(a)、(b)所示,电力线宽带使用具有1 536个子载波的OFDM方式,载波频率为2~30 MHz,其频带利用率很高,可以达到最高200 Mbps的物理层调制速率,相应的网络TCP通信速率为75 Mbps。在不同信号衰减条件下,电力线宽带通信的性能如图4(a)、(b)所示。

3 结 语

宽带载波通信技术是一种适合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式新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式,作者选择在10 kV小刘I线为挂网试运行线路,研究了载波通信在中压电缆输电线路上的应用情况,以及CT取电模块的稳定情况。同时又选择了10 kV刘外线作为挂网试运行线路,对架空线路实施带电作业,完成了架空段的7个点的设备安装,完成了10 kV外环路开关站和10 kV刘家湾开关站的站内设备安装,并进行初步调试。

通过本通信系统连接配网终端设备、主站系统后,我们发现宽带载波技术在中压配电网中的应用具有如下意义:提高供电可靠性;故障自动检测,缩小停电范围;快速实现非故障区的恢复供电。提高配网系统的运行经济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运行维护费用,降低线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和缩短设备检修停电时间和范围。优化网络结构和无功分配,提高整个配网的管理水平,利用技术手段改善用户服务水平,改善故障时对用户的应答能力。

在中压配电网中大力推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供电企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因此,各级电力企业应当支持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尧.宽带载波技术在配电网监控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2] 秦文化.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 刘东.配电自动化系统实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 焦邵华,焦振有,刘万顺.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J].电网技术,2002,(12).

[5] 陈腊元.国内配网自动化综述[J].农村电气化,2004,(3).

[6] 焦邵华,刘万顺,郑卫文,等.配电网载波通信的衰耗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5).

[7] 刘健.韩国配电自动化的启示[J].电力设备,2004,(5).

2.3 性能测试

与大多使用扩频、跳频等通信方式的电力线窄带载波,电力线宽带方式在应用实施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如借助电力线网络实现通信节点间免布线或少布线,但在通信机制、通信协议、载波和调制方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别,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窄带载波使用具有63位伪随机码的直序扩频方式,中心频率270 kHz,可实现9 600 bps的数据通信。如图3(a)、(b)所示,电力线宽带使用具有1 536个子载波的OFDM方式,载波频率为2~30 MHz,其频带利用率很高,可以达到最高200 Mbps的物理层调制速率,相应的网络TCP通信速率为75 Mbps。在不同信号衰减条件下,电力线宽带通信的性能如图4(a)、(b)所示。

3 结 语

宽带载波通信技术是一种适合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式新的电力载波通信模式,作者选择在10 kV小刘I线为挂网试运行线路,研究了载波通信在中压电缆输电线路上的应用情况,以及CT取电模块的稳定情况。同时又选择了10 kV刘外线作为挂网试运行线路,对架空线路实施带电作业,完成了架空段的7个点的设备安装,完成了10 kV外环路开关站和10 kV刘家湾开关站的站内设备安装,并进行初步调试。

通过本通信系统连接配网终端设备、主站系统后,我们发现宽带载波技术在中压配电网中的应用具有如下意义:提高供电可靠性;故障自动检测,缩小停电范围;快速实现非故障区的恢复供电。提高配网系统的运行经济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运行维护费用,降低线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减少和缩短设备检修停电时间和范围。优化网络结构和无功分配,提高整个配网的管理水平,利用技术手段改善用户服务水平,改善故障时对用户的应答能力。

在中压配电网中大力推广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供电企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因此,各级电力企业应当支持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尧.宽带载波技术在配电网监控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2] 秦文化.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研究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 刘东.配电自动化系统实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 焦邵华,焦振有,刘万顺.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J].电网技术,2002,(12).

[5] 陈腊元.国内配网自动化综述[J].农村电气化,2004,(3).

[6] 焦邵华,刘万顺,郑卫文,等.配电网载波通信的衰耗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5).

上一篇:老师给高中生评语下一篇:中高层领导力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