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总结的

2024-09-03

小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总结的(16篇)

1.小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总结的 篇一

凉城三小2013学年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小结

本学期,我校在区特教中心的指导下,根据区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意见,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开展,认真完成了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本学期,我校随班就读教研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我们认真参加区里的每一次教研活动,随班就读专职老师参加了区里的随班就读专职老师培训,儿童绘本阅读培训。然后把区里的培训精神带到学校,开展学校教研活动。我们开展了学习使用学习资源库资源、行动研究专题、绘本阅读、随班就读生语文学业评估等教研活动,从多方面角度进行随班就读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辅导

对于随班就读生,我们开设了形式多样的课程。

1、个训课

我校继续开展好每天30分钟的个训课程。根据三名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我校每周的个训课程分为精细、感统、绘本阅读和音乐治疗。每节个训课的前十分钟是进行思维训练《左右脑》的小游戏,进行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等方面训练。在精细课中,让学生制作木质小玩具、磁性棒、神奇拼图等,训练了学生手部精细。在感统课中,进行简单有趣的感统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锻炼了感统。在绘本阅读课中,进行情绪绘本带读,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在音乐治疗课中,通过节奏、律动、音乐游戏等内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感统以及语言交往方面的能力。

2、个别化教学辅导课

三名随班就读学生的除了每天30分钟的个训课程外,语数老师还每周进行1次学业上个别化辅导。通过对他们进行学业评估,制定个别化辅导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数学的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活动实践课

除了以上两种课程外,我们还让三名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实践课。这学期的9月底,两名学生跟随五年级一起参加了二日营活动。他们和同学们一起包饺子、野外拓展游戏、钓鱼、开联欢会,班级的同学对他们照顾有加。梁弘杰同学晚上有热度,同宿舍的同学立刻告诉班主任,并且陪伴他。这次二日营活动,让他们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体验了和同学一起的友谊之情。

三、积极参加各种区级活动

这学期我校还积极参加区特教中心举办的各种比赛和活动。在首届教学具比赛,我校李晶晶和苗蕾老师共同制作的“表情大转盘”获得三等奖。李晶晶老师《在医教结合背景下对随班就读生音乐疗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申报2013年区级青年课题并被立项,李晶晶老师还参加了首届儿童绘本阅读培训班。

以上就是我校本学期随班就读工作小结。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区特教中心的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校特色,继续开展扎实有效富有特色的随班就读工作。

虹口区凉城第三小学

2013.12.30

2.小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总结的 篇二

一、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健全保障体系

学校领导通过认真学习, 一致认为:必须加强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关爱和重视, 把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使残疾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第一, 为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形成了以校长——教导处——教研组——班主任 (任课教师) 组成的四级管理网络,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第二, 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筛查、鉴定的程序及管理进一步规范。我们对各班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的筛查摸底, 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逐个建档。学校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 经过认真的研究, 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管理制度, 如《随班就读教育管理制度》《随班就读教学研究制度》《随班就读班主任工作职责》《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等。第三, 在资源设置上, 配备了适合特殊学生需要的教具和康复器材。根据随班就读工作的需要, 我们重点加强了资源教室的建设工作。学校重新设置了大量图书、玩具、电视机、音乐和体育等康复器材及一些橱柜, 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图书区、美术手工制作区、小超市区、儿童康复区, 这些器材的购置和摆放尽力适合随班就读学生学习和康复的需要。

二、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管理

1. 重点抓好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第一, 组建责任心强有爱心的教师辅导队伍。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随班就读生教育的关键。学校专门抽出部分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并热爱此项工作的骨干教师作为辅导教师, 其中有优秀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能歌善舞、善绘画的音体美教师等。我们在安排随班就读生时, 将他们安排在责任心强, 富有爱心的班主任班中, 这些老师能对这些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 使他们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爱下身心健康的成长。第二, 做好教师的培养工作。为使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 学校组织了对这些教师的培训, 并选派他们外出学习参观。通过系列安排, 不仅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而且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及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第三, 安排特教专职教师专业辅导。学校教导处培养部分专职的辅导教师为特教老师, 指导本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特教老师不定期到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听课, 直接与学生谈话, 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策略、教育补偿等问题。

2. 强化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关注过程管理是落实管理效果的有力保障, 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要求教师们在实施随班就读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做好随班就读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随班就读生除了在智力上有一定的障碍之外, 在心理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班主任、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班主任、辅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疏导, 使这些随班生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班集体中。第二, 着重抓好班风建设。有随班就读生的班主任更应在班风建设方面下功夫, 在班级内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避免鄙视随班就读生情况的产生, 使这些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第三, 创造个性化教案, 指导随班就读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这是特教工作的重要环节与目标。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 使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到相应的文化知识。每周两次对随班就读生进行个别辅导, 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 并进行过程质量监控。第四, 给每一位随班就读的学生建立教育档案。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对每一个随班就读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障碍情况及他们的爱好特点和平时存在的问题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 就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语言发展、文化知识、身体状况、动手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逐项记录, 以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些珍贵的原始资料一方面方便了教学管理, 另一方面也描绘了这些学生成长的轨迹, 便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这部分随班就读学生在老师们的精心呵护下, 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训练, 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高, 各种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康复和开发。比如:一名因小时候生病打针造成智力障碍的四年级同学, 刚上学时, 下课上厕所回来经常找不到教室, 对自己的名字都很难认识, 经过两年多的辅导、训练及自己的努力, 她的各种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也能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了。

三、增强与随班就读生家长的合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 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 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 便于老师和家长经常性地开展交流, 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表现, 方便校家双方能及时发现教育中出现的缺陷和不足, 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更好地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要求班主任教师、任课及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两次家访, 并与家长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欢迎家长来校探访。在教学安置上, 邀请家长参与认定, 通过家访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家长的需求和愿望。二年级一名学生从小患重度听力障碍, 通过家访老师对该同学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和掌握, 并通过工作打消了家长的种种顾虑, 减轻了家长的心理负担, 赢得了信任。在教学中, 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虽然听力有问题, 但他的智力却非常好。执教老师针对其优势着重培养, 给予特别关注。经过一年多的辅导训练, 这位同学的学习令老师和家长惊喜, 期末考试他的数学成绩居然考了A, 就连最差的语文成绩也考到C了, 除了学习之外的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家人非常感动, 在孩子的身上他们看到了希望。

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通过学校的宣传呼吁, 社会各界在改善随班就读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残疾学生生活困难、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 有力配合了我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

3.小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总结的 篇三

关键词:随班就读;教育;家校互动

由于工作原因,我有一年不在原校工作。本学期重返校园,好多以前带过的孩子见了我都跑来打招呼,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王×也主动问好,并且问我干啥去了。我问她:“想老师吗?”她说:“很想。”我听了特别感动。

王×是我从一年级带到四年级的随班就读生,她是个先天智障孩子,没办法和其他孩子同步,只能“随班就读”。这种“随班就读”的模式在我校是第一例,没有可供学习、借鉴的例子。我成了带“随班就读”生的第一位老师。刚接上我真不知怎么管理她,因为她除了会“捣乱”,不会干别的,她的存在让这个集体每次周评比落在后面。我受不了就去找领导,王主任给我做了思想工作。为此,我静下心来开始大量阅读网上搜集到的资料,学习人家的方法,还经常请教在心理健康方面很有经验的魏老师,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三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的变化令人惊喜。根据自己三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特殊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纠带结合,使随班就读生通过矫正人格养成好习惯

王×比其他学生大四岁,10岁了还像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由于智障加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仅卫生习惯差,而且懒惰。整天呆在教室里,室外的活动她一概不参加,体育课的老师来拉她,她都一动不动。对此,我每天亲自督促其洗脸、洗手,有时,我还会亲自给她洗,教她洗,加强个人卫生。一日常规也得我寸步不离。从早晨的出操到下午的课外活动,我都把她带在身边,亲自指导她应该怎样做。刚开始的时候,她也不理睬我,对我的要求充耳不闻。我想尽了办法。发现她喜欢物质奖励,于是,我经常拿着各种小物件哄她,她也就乐意按我说的去做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她能和大家一起活动了,知道大家做什么,她也该跟着去做,良好的习惯初步养成。

所以,对于这样有特殊人格的孩子,她的各种行为既不能大惊小怪,也不能听之任之。老师作为她心中最有“权威和亲近”的人,应尽心尽力地关心他们,教导他们,使他们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二、诱导激励,使随班就读生通过自我表现树立自信心

王×虽然比其他孩子年龄大四岁,但是,刚开始她从不主动和其他人交往,更别说上课主动回答问题了。起初,我不明白她为什么这样,通过观察发现她有严重的自卑心理。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必须强化激励,借助班会课以及语文课,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我都要及时赞许,尽最大可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记得有一次上课讲到关于颜色的词时,我发现王×迷惘的目光中也流

露出一丝兴奋与渴求。当时,我就特意提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把你知道的颜色告诉大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看到王×想举但又有些犹豫的样子,就直接点名让她回答:“红色。”虽然她回答的声音很低,但我还是乘机对她进行了表扬,并让全班同学一起为她鼓掌,随后她提高了声音又响亮地回答:黄色、绿色……渐渐地,她产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上课注意力集中了,眼神里多了些灵气,只要是她知道的就会主动举手回答。后来她还会主动到办公室告诉我一些班里发生的事情。虽然很多时候她都说得语无伦次,但我看着她的不断改变和进步,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只有她的自卑心消除了,她才会一步步变得更好。

三、家校互动,使随班就读生通过融入班级走上正轨道

孩子的发展和家庭息息相关,特殊孩子更不例外。像王×,家离县城比较远,家人只能租房带他上学,平时由不识字的爷爷照看。所以当家长无力改变现状的时候,就把出现奇迹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老师的身上。虽说王×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她的言行举止看起来总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起初,我担心其他孩子对她“另眼相看”欺负她,就想方设法照顾她,不许其他孩子说她的不是。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没想到反倒助长了她的气焰。她没有上课、下课的概念,经常在上课时从教室后门偷偷溜走,要么就随便下座位打扰周围的同学,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为此,我试图想着通过将她的座位调换到前排,以便于老师更加认真地监督她学习。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反倒利用坐在前排的便利,趁老师背对着她做板书时,偷偷地窜上讲台去拽老师的衣服!很是让我哭笑不得,有的任课老师甚至对我提出了将该生“劝退”的建议。面对种种问题,我告诉自己必须勇敢面对,并且首先要从创设环境入手,积极争取孩子家人的配合,劝说她的父母尽可能多地去陪伴她,而不是把她丢给家里的老人。同时,也说服各任课老师多付出一些爱心和耐心,大家共同帮助她,通过多方的细心呵护和教化及重重诱导,王×心灵深处的自觉性终于被激活了,她能融入集体,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学习生活了。

虽然,特殊学生的成长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学习和生活自理方面与普通学生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加上“随班就读”的教学模式在我校还在尝试、摸索阶段,在掌握知识方面的进步仍不太明显。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用自己的爱心、耐心、信心坚持不懈地做好特殊随班就读孩子的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使明媚的阳光同样能温暖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徐莹.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的几点体会与思考.培智教育,2006.

4.小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总结的 篇四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随班就读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义务教育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要求,努力提高我校随班就读工作质量,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育教学更细致,更周到地服务于特殊学生,让他们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学校组织与管理制度:

(一)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将随班就读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统一管理。

组长 刘X 全面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 成员:

钱X 具体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周X 具体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学籍的管理 罗X 具体负责学校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管理

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主任 具体负责本班随班就读工作的教育及管理

长和同学等对其行动要经常表示信任,相信他能完成,相信他做得对,做得好;再次,如果成绩不理想或活动遭受失败,教师要慢慢开导,并提供帮助和机会使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随班就读学生对与成人或同伴相处往往敏感多疑,存在戒备、恐惧心理。他们或者由于自卑而不愿与别人交往,或者由于反抗而凶狠好斗。针对此种情况,应发动同学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让他们真正生活到集体中来,以改变他们那孤僻的性格。

(三)因材施教

教学中,要照顾到正常生和随班就读生,要有利于两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所以要实施个别化教育策略,我们要求所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设计异步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要求特殊教育班级教师做到:对每个特教生的身心发展,学习基础有全面详细的记录,并建立健全档案;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媒体手段,设计合适的作业练习,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期结束时,认真写好教学个案,辅导记录,进行资料汇总。对普教生和随班就读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按照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原则,把随读教学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处理好“多数”和“少数”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干扰的矛盾,开展“合作学习法”、“同伴学习法”等先进的特教教学方法,保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展”。

5.随班就读工作总结 篇五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那些残疾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在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指导下,残疾儿童和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突出,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校一共有三个残疾儿童随便就读,分别在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就读,学校成立了“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制定了针对三名儿童的管理、教育计划,根据计划有条不紊的教学管理。

二、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

由校长主管,教导主任专管,班主任监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管理形式,加强了心理咨询室、资源教室的管理和运用,每周安排两次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随班生。

三、最大限度的提供教学环境

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加强师资结构

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和学习困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五、加强教师培训

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教师适应新的要求。随着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要求普通教师具备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为此,学校挑选出一些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的培训,使教师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在学校中开展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全纳性教育。

六、加强过程管理

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因材施教,提供合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

6.随班就读工作随笔 篇六

1、努力发现她的闪光点,促进转化 我发现王某虽然经常犯错误,但她依然有向上的愿望,她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所以我便努力发掘她这些积极向上的闪光点,对她进行再教育。 首先,我在班级活动中,多为王某提供表现机会,结合班上具体情况,开展一些集体的活动和竞赛,让她积极参与,让自己感到集体没有抛弃她,在组织活动中,她的主动参与使她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从而达到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2、用集体的力量感化她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她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她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我利用晨会,班会等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同学明白像王某这样的学生,不可能在短期内与其他同学一样,要允许她有反复现象。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她,要正确对待她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她的缺点,她的变化。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她一起玩耍,如果她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助,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3、尊重和信任她,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她来说,只有信任她,才能得到她的信任。信任她,也是尊重她人格的表现,她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便耐心对待她的错误。

7.谈谈“随班就读” 篇七

因为智障儿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所以“随班就读”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把智障儿童放在普通的班里和同龄的孩子学习和活动,这样粗放的方式,起不到对智障孩子的育智作用的,甚至由于其智力的差异,对智障儿童形成较大的精神压力。“随班就读”是要求学校和教师分析不同智障儿童的不同特性,给予特别的教育和辅导,教师需要在智障儿童的身上花费很多的精力,输出相当大的爱心和努力,学校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最大可能的创造适合智障孩子的环境,使他们学有所得,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起成长。随班就读的重点是“读”,这里的读不仅仅指的是读书,更主要的是发展智障儿童的智力,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教师,而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还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多和有育智经验的教师交流,获得间接的经验,确保智障教育的成果。智障儿童的教育,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良好班级氛围是智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智障儿童或生理缺陷,或智力缺陷,这些儿童在在社会中往往受到歧视,遭受到正常儿童的讽刺、挖苦和孤立等。社会的歧视会让智障儿童更加自卑、孤僻,甚至自闭,导致行为怪异等,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学校不仅要引导正常的儿童关心和爱护他们,学校的核心团体是班级,班主任要组织引导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游戏不排斥他们,学习要多帮组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心,感受集体的温暖。这样,不仅使他们身心得到滋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作为老师,需要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给予智障儿童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集体活动是智障儿童智力发展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在教育上的英明就是要让孩子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都不使他感到什么都不好。”学校和班级集体活动的时候,应该要求智障儿童一起活动,不能因为智障儿童的缺陷而落下他们。学校举办的活动时,要鼓励他们踊跃参加,并且应该针对这些孩子设立一些奖项,让他们感觉到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获得成功。课间活动也是学生们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还要教育其他孩子在课间活动不歧视他们,能和他们健康愉快的游戏。这些孩子因为身体或者心理的原因,对于参加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应该鼓励同学去帮助他们,这样既可以增加智障孩子的信心,还可以培养其他孩子的爱心,一举两得。

三、引导智障儿童的兴趣,发掘他们的潜能

由于智障儿童自身的缺陷,往往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在学习中表现不积极,甚至很漠然,往往厌烦学习,没有参与学习的动力。但是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必须的,所以我们教师还不能在学习上放弃这些孩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的教学用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可以组成帮扶小组,让他们在和同学们的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学习中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意识关注他们,要有意识的倾向他们提简单的问题,回答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带领其他同学们给予鼓励,这样智障儿童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智障儿童往往学习上不能持久,这就需要教师应用学到的关于智障儿童教育的知识,用足够的耐心去及时帮组他们。不少的智障儿童,在其它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教师要积极发现,让他们在这些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也许我们教师的这些发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四、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和父母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父母的期望、要求、方法、心态都会综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智障儿童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本身不易分辨是非,往往没有自己没有主动性和思想,可以说他们的行为到思想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和左右的。因此学校要紧密联系智障儿童的家长,进行家校共同教育,保证智障儿童健康发展。因为智障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差,加上家庭社会的影响,在他们身上的行为思想问题就特别多,造成班级管理上的很多麻烦。学校和班级,要对这些孩子出现的问题多宽容,多找找问题的根源,耐心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并且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共同商讨,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家长一起培养这些特殊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育上,还要安排他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浇花,整理卫生等,这样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还可以养育他们的爱心,更可以体会到活动的快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老师应该给予每位学生生活学习的希望。在智障孩子的学习生涯中,一位平凡的教师,其力量也许是很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讲,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他们的命运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努力而改变,他们也许会因此而走出精彩的人生。作为教师,我们在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育智过程中,应该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发现他们的长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探索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极大的耐心,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在我们教师、学校、家长的呵护下,这些智障儿童一定能按自己的方式健康成长。

8.随班就读生总结1 篇八

随班就读是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能使特殊学生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有利于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对特殊学生有效的管理和有针对性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在,对本学期的随班就读工作做一简单的总结。

一、领导重视,科学管理。

1、构建网络,强化管理。

我校的特教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教导主任分管。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定期研究,有所侧重,强化评价。

2、建章立制,规范教育。

我校制定了随班就读的各项制度,制度中任课教师对特殊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规定,即突出四个“多”:多联系、多交流、多关心、多活动。“多联系”也就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对自己班级的随班就读生每学期至少家访四次,每周电话联系一次;“多交流”则要求任课老师对特殊学生的作业本进行面批;对特殊学生作个别辅导,每周至少3次。“多关心”则要求任课教师给特殊学生的温馨提示,如:每日有一个善意的提醒;每天与他说一句关心的话„„。“多活动”则强调特殊学生平等参与班级每一次活动,并给其锻炼、成功的机会。

有了制度的保证,那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少年儿童在日常学习活动中也能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也能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真诚,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1、精心制订计划,并予以落实。

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严格落实实施,既定活动认真开展,每学期期末也会对一学期的特教工作做出总结,反思改进。

2、落实“帮扶制度”,为每位特殊学生安排一名伙伴“小老师”,使每一位特殊学生得到切实的关心与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的友爱和温暖。

3、尽可能创设有利条件,促进特殊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为特教学生开放,做好辅导工作。鼓励支持特殊学生尽一切努力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社会实践活动,使特殊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磨练意志。另外,我们还了解这些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创造机会,活跃他们的身心,发展他们的个性,坚定这些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三、教学工作,脚踏实地。

1、课堂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让随班就读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任课教师在备课时从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减少教学内容,降低教学要求;课堂的教学设计中体现对这部分孩子的指导;对特殊学生的作业本、试卷实行面批,及时辅导订正;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薄弱对他们作个别辅导,并记好辅导记录,使他们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2.在特色教学中,让随班就读学生享受快乐,学有所获。

在座位安排上,我们把随班就读生安排在离讲台较近处,便于课上老师更多的关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特别关注随班就读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做一些基本的习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每位任课教师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做好随班就读生的家访工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使随班就读生保持快乐的心情,不断提高随班就读生的成绩。

9.随班就读工作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关于特教工作的意见,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校工作为本,以教师工作为主,真心关爱和帮助特殊学生,使他们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得到尊重,得到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关注特殊教育的教学改革,以基础教育为重心,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特殊教育研究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应用性,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2.深入开展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管理网络。1.加强教研活动,对教师进行关于特教的理论与实际的指导,各学科组长配合抓好特教工作。2.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教学计划,并分阶段进行指导,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做好随班生辅导工作和有关记录,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认真填写随班就读教师工作手册。

3.严格把好智商测试程序关,完善随班生个人档案,继续实行双学籍管理办法,并作好存档工作。

4.认真做好康复工作。

(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1.加强师德规范教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继续增加爱生力度,要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同时加倍关心随班生。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力争使随班生具有五爱公德。

3.教师通过积极的创设环境,创造机会,保证随班生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4.关注随班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加强运动。

(三)加强教学管理。

1.制定随班就读教研计划,深入开展主题性校本教研活动,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争取有更好的效果。

2.教研组组织教师通过开课、评课,不断的讨论学习和总结,运用伙伴教学、分层教学,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确实解决特殊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措施和方法。

3.加强教学的流程管理,做好补缺辅导工作,突出“抓早、抓实、有效”的原则,确保学生素质的提高。

4.进一步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习惯,并及时指导与帮助。

5.文化知识、生活能力、思想发展有机结合,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力求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6.丰富随班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安排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全面素质。通过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等有效帮助他们进步。

10.让随班就读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篇十

关键词:随班就读生;适度要求;自信心;暗示期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12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70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随班就读学生因为生理上有缺陷,在学校常常感到自卑,这些孩子最渴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理解。因此课堂内外,我们教师就更应该把爱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充分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在别人看来是微乎其微的。让这些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温暖的存在,让这些孩子觉得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因为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一、走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学生的心灵。我们要以慈母般的爱去呵护他们,给予他们一张笑脸,一颗爱心,让他们在和正常学生友好相处的环境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逐步走向成功。

陈某是我所教班级的一名智力残疾的随班就读生,话讲得结结巴巴,由于口吃说话不清楚使他平时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非常自卑孤独。看到这些,我并没有忽视他,而是有意识地用加倍的爱去关怀他、了解他、鼓励他,让有爱心学习好的学生跟他同桌,给他补课,稍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鼓励。一次课堂上,小老师让学生做口算题目,叫到陈某时,他还没有站起来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就很自然的回答了,好像他不存在似的。考虑到是比较简单的口算题,于是,我让小老师重新让他做一道题,大家一时都不出声了,一个个像等待说出一个笑话一样望着她。而我认真地对他说: “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不要怕,大胆试一试。”他慢慢站了起来,用很轻的声音回答“8”,这时教室里一片赞叹声,这赞叹声对他来说是多么珍贵呀!这赞叹声让她感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温暖和爱,让他参与到了课堂教学并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教学使随班就读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沉默寡言、不再茫然。学习也不再是教师和家长强加的一种负担。此后,她进步很快,参加班级活动也活跃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嫌弃他们,多关心他们,蹲下身子主动亲近他们,和他们交谈,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二、发现随班就读生的亮点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自信心。随班就读生自卑、性格内向,他们的闪光点更为隐蔽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心去发现去寻找,把握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每一个学生都是美的象征,即使残疾的学生也有美好的一面。

王某由于听力残缺,很少跟同学交流,各科学习成绩一般,但他爱运动。于是,我让他代表班级参加运动会,他不孚重望在200米短跑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当时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特别是在4×100米的班级接力赛中,他超常发挥,同学们齐心协力取得了年级第一。当时看他站在同学们中间,是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可爱。后来在一次学校手工制作比赛中,他用废纸盒做了一个机器人,并获得了奖励。以后只要有这样的比赛我就鼓励他积极参与,并当小老师辅导其他的学生,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特长。

这样及时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减少了他们学习中的挫折,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从而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这样的教学打破了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的雕琢都能发出润泽的光芒。即使迟开的花朵也会开得绚丽,开得灿烂!

三、对随班就读生的暗示期望

每个人都具有暗示性,儿童的暗示性比成人强,而随读学生比普通学生更容易接受暗示,因为他们更渴望得到认可与成功。

一次在数学课上,我让学生做连线题,我在一旁观察赵某(随读生)时,发现她做了3个(共8个),这时其他学生已经做完了,就在我即将把“就做到这里吧”说出口时,猛然间,我看到了赵某那种努力的表情。或许是因为太想把题做完做对的缘故,她的额头已经渗出了丝丝汗水。为什么不给她一个机会呢?在心里一个声音对我说。对,就给她一个机会!我走到她身边轻轻地在她的肩膀上拍了两下,对全班学生说:“请做完的同学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我们再等等没做完的同学。”“好!”我相信学生的回答声也给了她一定的信心。最后虽然她只做对了4道,但是她全部做完了。我给了她一个赞许的眼神。这时,我从她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后来我经常抚摸着她的头,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这说明含蓄的期望具有无穷的教育力量,是含而不露的一种期待,是一种自我信心的点燃。

曾读到过这样一段话:“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关怀,就像阳光之于万物,雨露之于禾苗,是学生渴望得到的” 。是草儿,总会发芽;是花儿,总会绽放;如果长大了还不开花,那就是一棵参天大树,因此每个人的心中总有理想和追求。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对随班就读学生承担起一份应负的责任,让这些孩子(随班就读学生)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享受明媚的阳光,雨露的滋润,相信他们一定会扬起自信的风帆,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2] 陈浩莺.走向心理康:学校篇[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3]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马丽荣.“语言暗示”在教育教学中的效应[J].教育探索,1994(1).

11.随班就读工作计划 篇十一

为了贯彻落实**区《关于进一步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转变观念,树立爱心,积极探索特教与普教一体化的教育形式,最终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营造关爱随班就读学生的校园氛围,端正以往师生对待随班就读学生的态度,消除同伴的歧视和欺负现象,使随班就读学生在积极轻松的校园环境中愉快学习和生活。

2、提供适合随班就读学生学业水平的课外辅导,使他们尽可能地掌握最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指导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培养他们基本的生活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地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发动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鼓励他们积极探索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形成经验成果,以进一步推动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

三、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30名随班就读学生,初一级11名,初二级7名,初三级12名。他们主要是存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还有行为问题。以学习障碍的居多。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建立随班就读辅导工作体制

1、成立工作小组:

组长:邓胜旺 副组长:吴锡泉、陈汉荣 班主任:符晓玲资源教师:全体教师

2、负责随班就读的组长、副组长,主要负责贯彻传达上级部门关于随班就读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随班就读工作措施或细则,指导监督负责随班就读具体工作的教师。

3、随班就读的班主任,主要负责贯彻执行组长制定的随班就读工作计划,管理随班就读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建立随班就读学生的档案资料。

4、资源教师:全体教师。结合学校的导师制和扶差工作,主要提供学科辅导

5、随班就读工作小组每月定时定点定内容召开一次会议,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研究,布置,小结,确保随班就读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随班就读工作列为学校的例行工作。

(二)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档案资料

1、建立随班就读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首先,班主任先聚集所有随班就读学生,对他们的情况进行摸底建档,了解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并登记入档,形成初始的成长水平。往后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采取各种教育干预后所发生的成长变化也逐一登记。形成的档案既可供教师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也可让教师检验自己教育手段的有效性,还能坚定随班就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有利地促进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档案由班主任保管并采取保密原则,以实现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保护。

2、建立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教学档案。每个学期制定的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随班就读学生的各种活动方案,教案,个别教学计划,工作总结等都一一归档。

3、建立家校联系档案。包括随班就读学生的家庭联系簿,家访记录,家长培训资料等。

(三)建立资源教室。

1、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的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每周定期集体活动1次。

2、当随班就读学生在普教课室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对课堂产生较大干扰时,可请其先到资源教室冷静,并接受相应的情绪疏导及教育,等其稳定后再进普教课室接受学科教育。

3、此外,资源教室还是存放随班就读学生档案资料的地方。

(四)营造关爱随班就读学生的校园氛围。

1、请相关专家来我校开讲座,或派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端正全体教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态度,并指导我校教师开展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工作,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关爱和辅导列为任课教师的考核标准之一。

2、开展以关爱随班就读学生为相关主题的班会课,激发学生们对特殊学生的怜悯和关爱,而不是嘲笑歧视以及排斥。班主任制定本班同学帮扶随班就读学生的规定,将关爱随班就读同学列入操行考核,对欺负歧视随班就读同学的学生处以文明服务令。

3、利用好宣传栏等展示作用,将帮扶随班就读学生的好人好事展示出来以示表扬,或将随班就读学生的各种作品展示出来,体现“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的校园文化精神。

(五)发挥资源教师的学科辅导作用。

1、每天下午第四节都是个别辅导课,学科任课的资源教师对随班就读的学生进行扶差辅导,争取让随班就读的学生掌握本学科最基础的知识,尽量缩小与班级的差距。

2、每个随班就读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受导资源教师,资源教师会针对所受导的学生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谈话,并进行做好谈话记录,归档。

3、学科任课的资源教师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上课时提问针对性的问题,布置适合随班就读水平的作业。

(六)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

1、在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每个班级里,找出三位品行良好,热情有爱心的学生干部和随班就读的学生结成手拉手帮扶对子,每个人都尽自己所长,从各个方面去帮助随班就读的学生,并在期末评出帮扶工作最出色的学生干部。

2、负责帮扶工作的学生干部负责记录随班就读学生在班级的行为表现,负责填写好随班就读班主任分发的追踪表和反馈表,便于负责随班就读工作的人员切实地关注到随班就读学生的身心变化,及时地给予帮助。

(七)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提供心理咨询

1、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随班就读学生集体进行心理团体活动,利用团体的力量和同伴的影响,对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主要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信心,便于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12.小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总结的 篇十二

目前,我校的随班就读生有8位,达到三残儿童随班就读要求。为了让每一个儿童少年充分享受爱教育权利,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切实做好三残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唐德伦

副组长:谭俊生、李荣华、沈稳

组员:张邦锡、李天清、周圣乾、张锐、随班就读指导老师

二、入学管理:

1、教育要面向全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班就读生虽然在智力水平等各方面都与普通学生有差异,他们也是班级的一分子,所以决不能放弃.应在各个方面都让他们有所提高.

2、应该承认随班就读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试图缩减这种差异.所以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随班就读区别对待.才能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学校、随班就读指导老师应做工作:

1、学校

(a)随班就读方案;(b)随班就读花名册

(c)开展随班就读的总结、简报等。

2、班级(指导教师)

(a)学生基本资料(残疾证书复印件)(b)评估记录

(c)教学计划(一生一期一次)

(d)随班就读(关爱记录每周至少2-3次,附照片)(e)学生作品(作业、手工作品等)(f)有代表性的总结、反思若干

四、教学、生活管理:

1、在课堂上应该及时对他们与以关注,基础知识部分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掌握.他们能掌握的知识,尽可能的提问。一方面可以促进其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其自信心.使其取得进步。把随班生安排在教室前三排的位置,便于老师,随时随地帮助。

2、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留有针对性的作业。既不能因为作业太难而达不到效果,也不能因为知识不掌握而放弃对他们的作业要求。老师能够面批,及时加以鼓励。

3、掌控他们的家庭情况,在心理上多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尽量使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学生是一样的.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有上进心和上进的愿望。

4、对他们提出稍高层次的要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每天进步一点,每天有收获。

13.浅谈随班就读儿童管理策略 篇十三

一、随班就读儿童现象分析

1.随班就读儿童的教师支持现状。

当我们走进有随班就读儿童的班级时,经常会发现随班就读儿童的座位往往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面,或者最前面的边角。课堂上个别随班就读儿童在教室后面发呆或在地上打滚,科任老师并不在意依旧上课,仿佛这个孩子并不存在。诸如此类现象充分表明随班就读儿童被边缘化、孤立化的现象客观存在。相关调查表明,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态度上 ,普通学校教师持赞同态度的人数百分比明显低于特教教师。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主要忧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缺少时间和精力、同学关系、家长协同配合度、学生的行为问题、教学评价的政策、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等。

2.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合随班就读儿童。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规、班规主要针对普通学生而制定,严格而又规范的考勤、考纪不符合随班就读儿童的特点和现状。用这些管理办法制约随班就读儿童,不但达不到约束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如按时到校,不许早退,上课不许离位等,特殊儿童经常无法做到。班级因此而被扣分,集体荣誉受损,遭到同学们的忌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因随班就读儿童的成绩拉后腿,让教师冷眼相待。

二、针对性实施方法和策略

1.改善教学管理支持的策略。

在认识、关爱随班就读儿童的同时依据他们的特殊性制定特殊的政策,如通过召开教师会专门介绍在校的特殊儿童,让全校教师都熟知学校里的每一位随班就读儿童,教师分工分组,扮演多种角色。

调整教学管理的政策,设立特别条款。如允许特殊儿童偶尔的迟到和早退,降低考勤要求;多动症、口吃等类型学生,视其程度及课堂目标完成情况缩减上课时间;脑瘫、肢体残疾等类型学生,允许在校上课半天或者上完五节课提前放学。新入学、程度相对较重的学生允许家长陪读,依其程度和适应能力决定陪读一周、一月或一学期甚至更久。对于随班就读儿童采用灵活的考试方式,部分学习障碍的学生无法手写完成试卷,可以采用口头回答的方式完成考试,一些学生既写不出,也说不出,但能够理解明白,可以让其用点头、摇头判断对错的方式回答问题。

同时,降低他们的学业标准,降低课程评价标准,用不同的试卷或不同的分数来衡量。尽量运用延时评价,等到学习目标达成再评价;运用增值评价,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变化就给予肯定。整理制定随班就读儿童手册,详细记录该生的成长轨迹、行为及成长变化,学校管理者将随班就读儿童的成长记录册纳入考评。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采取“不算分不算人”或者“算分不算人”的办法,打消教师的顾虑,并鼓励积极性。

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支持的策略。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特别提出“了解有特殊需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规定,要求每一位教师为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任务做好准备。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参加随班就读培训,把最专业的爱给特别的他们,掌握癫痫、多动症、自闭症、听障、视障、智障、学习障碍、情绪行为异常等儿童的特点、教育目标原则,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特殊状况和应对方式,具备相应的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如救护癫痫发作等。

有过随班就读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知道,随班就读儿童经常处在“被孤立”状态,他们很自卑,比常态儿童更需要学校、教师的爱。有调查表明80%的普通幼儿表示不喜欢残疾人,30%的幼儿害怕残疾人,但54%的普通幼儿表示愿意和残疾小朋友一起玩耍。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帮助、尊重、接纳随班就读儿童,同时更要教育其他儿童关心、爱护、帮助、尊重、接纳随班就读儿童。比如:1.组织以“我们都一样”为主题的班队会,认识本班或者邻班的随班就读儿童,比较随班就读儿童与自己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利用角色扮演、谈话、直接交往等形式积极接纳随班就读儿童。2.增加随班就读儿童在学校公众场合出现的频率,在学校的校刊及展示区展示本校随班就读儿童的事迹、作品和照片,学校广播中增加认识残疾人的播报内容,组织学生看《阿甘正传》《漂亮妈妈》等有关残疾人的电影。3.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课堂中增加对随班就读儿童关注的频率,不仅仅局限于提问,视线交流、微笑等都会成为他改正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化物。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进一步细分教学目标,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在普通儿童的教学目标上进行再一次的细分。普通儿童一个步骤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那么特殊儿童就需要分成两个甚至更多的步骤,让他小步走但不掉队。或者能达成普通儿童的最低目标即为优秀。

3.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支持策略。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教师为某个学生制定旨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备课、上课的因材施教计划。或者简单地描述为是从个别差异出发的以满足儿童的特殊的个别教育需求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措施或计划。为随班就读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回归教育的本质,让每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随班就读儿童受到适当的教育。教师要为每个随班就读儿童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调查基本信息-评估与研判-制定长短期目标-实施教学-多元评价-调整计划等诸多环节,教师对每个短期目标进行分析评估,观察儿童的目标达成情况。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调整下一个短期目标,从而实现动态达成长期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要注意:在集体教学中个别辅导,分组教学中个别辅导,利用他的优势能力参与教学,多发展其优先发展领域,结合长短期目标教学,分层教学并及时评价。区别于普通儿童的教学目标再分解再细化。实施过程中强调早期干预,强调教师的高度专业化。

4.家校结合形成合力的支持策略。

家长的参与能全面地把握学生的生理情况、异常行为。如开展“我也很优秀-随班就读学生介绍会”,由班主任和家长共同介绍班里的随班就读儿童。通过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制定个别化计划,了解学生的优先发展领域、长短期目标及教育训练方法,家长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担任起教师的角色,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开展教育和训练,与学校相互支持,促进学生最大化的进步。学校应当为学生家庭教育提供训练计划、内容、工具、量表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家长做好康复训练。

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一定要因地制宜,多尝试,放大学生的优势,缩小劣势,让他们尽可能快乐地学习与康复,为他们以后独自走上社会奠定基础。随班就读儿童的特殊性不尽相同,学校只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充分重视,加强对随班就读儿童工作策略的研究,特殊儿童也可以有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星光实验学校

14.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总结 篇十四

赵艳君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障碍学生也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现今很多学校的普通班里都可能有一个随班就读的特殊的学生刘万军,那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该如何进行教育引导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看法及做法。

一、思想认识

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我,孩子智力低下,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便,他们比正常孩子更需要爱,需要理解和关注,特教教师肩负的责任更大,我们不仅要“为人师”,更要“为人母”,以五心(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慈母心)献给智障孩子。

二、认识了解这些学生

班里有智力障碍学生,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学生,如:他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他的长处是什么(相对于他自身的缺陷而言)?他的学习能力达到什么水平?等等,三、制定单元化教学方案

通过对学生的了解,确定本学期或本学年准备让这个学生掌握的知识量(也就是特殊教育常说的长期目标),然后根据这些就可以为这个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个孩子跟着班集体一起成长。

本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重“导”轻“灌”的教学法,培养了智力障碍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他们的思路,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刘万军学习非常认真,老师讲的知识他总是尽全力去掌握,他的视力有障碍,我就让他少写,掌握多少是多少,对他取得的任何成绩都在全班大力表扬。我对学生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的良好班风。

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障碍,我在班级为智力落后学生创设良好的健康教育环境,办理学生给予他更多关爱,与老师共同分担和分享教育带给智力落后学生的巨大转变。

四、协同教学

这个方案光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各科协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定期评估。

另外有针对的给学生一个阶段性的评估,这样可以调整自己的方案以及教学方法,以便更好的帮助他健康的成长。

经过一个学期第辛苦而有序的工作,刘万军在书写、学习成绩、心理健康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15.小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总结的 篇十五

我校把随班就读生全面融合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让他们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学校为随班就读生提供了平等、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提供给学生心理扶持。针对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有效的进行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地制定学生发展计划,设计了针对性的练习,开展个别辅导,加强心理疏导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扬长补短,发挥潜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逐步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一、领导重视,专人负责。

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建立了校长为组长、随班就读学生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为组员的特殊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全纳性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其目的是消除所有“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正常学校”和“特殊学校”之间一切歧视性的社会差异。让特殊儿童回归普通学校受教育有利于他们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提高认识后,我们确定的教育目标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持“多看一眼,厚爱一层”的指导思想和特殊、优先的基本原则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学校把这项工作写进了全年的工作计划之中。

二、抓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工作是随班就读的基础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以下一些管理工作:

1、把好随班就读生的“进出”关口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班级学生中总有成绩落后者,而有些责任性较差的教师为了所谓的班级成绩,往往把成绩落后者千方百计地视为特教生,从而放掉“包袱”。但是,大家知道,落后的不一定残疾,残疾关系到人的声誉和权利,冠以“残疾”要严肃、谨慎。要认定一个学生为特教生,即“进”,除了进行必要的智商测试外,还必须综合考察多方面原因,全面权衡。我们在每学年结束前都要围绕智商、病史、作业、考试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对学习有异常的一年级学生进行测试,严格把关。而对于已认定的特教生,经过一、二年或更长期的随班就读,确有进步,与普通学生中的后进生相差无几,我们及时解除,即让他“出”,使他成为一名普通生。

2、做好随班就读生的教学工作

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是在普通班中进行的,教师面对的是绝大多数的正常学生,而特教生随班就读工作又是一份相当繁重的工作,因此所任教师必须付出比其他教师更多的劳动,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平时,我们要求随班就读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能体现出“五个想得着”。

计划备课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计划备课中要体现出一些个别补偿教育。

课堂教学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要多启发,多鼓励,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也能开动脑筋,与正常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学习,从而学到一些知识。作业设计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他们能完成的作业。课后辅导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教师要抽一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考查考试时,想得着随班就读生,降低难度。

为了使“五个想得着”得到落实,我们加强督促指导,每学期结合五认真视导,对他们的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家访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理好随班就读生的档案材料

一旦认定是随班就读生,我们就建立档案,每人一个档案袋,材料有“残疾儿童少年鉴定表”、“智残儿童少年测查表”“入学试卷”、“入学登记表”、、“辅导情况记载表”、“个别教育跟踪记载”、“特教生家校联系卡”以及学生平时语数外试卷、作业本等,有了完善的特教生随班就读管理档案,也就等于有了抓好随班就读管理的金钥匙。

三、抓师资培训

特教要发展,随班就读工作要加强,师资是关键。由于随班就读工作的对象是一些残疾儿童,有的生理、心理上还有较大缺陷,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教育,没有经过特殊师范教育的普通教师,确有许多困难。因此,我们首先进行思想上培训,每学期初,召开随班就读教师会议,学习《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心,使每个教师自觉积极地挑起重担,对随班就读生关怀备至,无私奉献,成为他们前进的启动者和引路人,使缺角的太阳也能为人类作出贡献。

再次,在业务上培训,每学年都要开展多种开往的业务培训活动,如:经常让随班就读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别处的特教经验,一学期集中一次集体辅导,使随班就读生的教师明确在教学活动中的“五个想得着”,不定期地进行随班就读教学观摩活动,使他们能更好地正确处理在课堂教学中“普通”与“特殊”的关系。平时,在常规的五认真检查中,重视进行个别指导。这样,较好地保证教师在随班就读业务上的提高,从而保证随班就读质量的提高。

四、抓教研活动

随班就读工作需要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教学,况且随着特教生的升级,或去他校就读,教师也不断发生变化。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加强教研活动,在区特教中心、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每学年进行一次教研活动,进行交流切磋、观摩等活动,使教师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提升教学水平。

针对特教生的反应迟钝、健忘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进行了如何尽可能地采取直观教学的研究,通过观摩活动,大家一致认为对低年级特教生的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直观教学。因此,我们要求教师通过小棒、小球、贴绒等直观教学来说明抽象的数量关系,取得较好的效果。

我们在区特教中心的指导下,重视因“特”施教的研究。大家知道,特教生除少数视力、听力、肢体有一定的残疾外,绝大部分是智力残疾,这些特教生,由于导致智弱的原因不同,使他们也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因而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因“特”施教,让他们尽可能得到提高。如五(1)班肖晨晨同学,他健忘,对课堂学习的知识一点也记不住,知识积累极少;他好奇,上课好动,小动作不停,对教室内外什么事都感兴趣,但对学习的实质性内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针对他的特点,我们和班主任教师一起制订了教育肖晨晨的方案,采取了一些措施,发挥他的特长,让他负责讲

台上的卫生工作,他很高兴能把讲台每天都擦得干干净净。增强了他的自尊心,与此同时,教师又因势利导地对他文化学习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调动了他的学习兴趣。通过我们的个别教育,他有了明显的进步。

五、抓激励机制

随班就读工作,由于其特殊性,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教师一方面要面向普通生,认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面向随班就读生进行个别教育。为了加强随班就读工作,激励广大随班就读教师的工作热情,彻底消除“陪读”、“混读”的现象,我们制订了一些激励措施,如:随班就读的五认真工作列入教师的岗位考核,在《教师岗位考核奖惩条例》中专门制订了随班就读的特教生培优奖。每学期对有随班就读生的教师,认真进行考评,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认真做好随班就读五认真工作的给予表扬奖励,对于特教生进步大,能得到解除成为普通生,将得到培优奖。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我们在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六、科研导行

提高实效

1、提供学习材料,鼓励教师自学。

短期培训尤其是岗前培训,时间短,内容多,所授内容不会马上全部消化吸收并运用于实践。因此,除定期反复培训外,还为教师多年来坚持订阅《现代特殊教育》、《心理世界》、《教学艺术》等杂志、报刊,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鼓励教师自学。

2、认真总结,科研促教学

要把握随班就读的规律,必须开展教育研究。我校谷珍娣老师参加余杭区特殊教育论文大赛获一等奖,通过课题的研究,老师们得益非浅,他们把研究的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为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培养记忆,受到良好的效果。

16.小学第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总结的 篇十六

一、从爱入手,满足心理需求

爱是做好教育的永恒话题,无论是对正常孩子还是特殊孩子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残疾儿童属于弱势群体,由于学习能力较弱或者表达能力不强,极为孤立,性格变得愈发孤僻,自卑,内心封闭。教师要增加学生自信心,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童童是班级三个自闭症儿童之一,二年级时随班就读,当时的他没有语言交流,说话含糊不清,课间经常一人到操场边独处,当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在玩游戏时,他总是远远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上课随班就坐,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慢好几拍。

怎样让他融入班级呢?我想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为了重塑他的自信心,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首先,从改善与他之间的关系入手,逐渐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平时,我有意识与他眼神对视,朝他点头;身体的接触他,拍拍她的肩示意友好,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叮嘱班里调皮的学生,不要欺负他,慢慢地他感到同学的亲切话语,老师温暖的情怀。看我的眼神不再充满怀疑。其次,从家长陪读情况了解到,拼音还好,课上在进行“汉字拼音”教学环节中,有意识让他到黑板上参与进来,在启发辅助下完成,并给予表扬。久而久之,从没表情到兴奋,再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写字时,按难易程度,少给他一些,这样让他找到了成功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与普通孩子同步,关注他听清了没有,针对缺陷进行补偿,当别的学生做课堂练习时,给他多些个别辅导,多些语言交流,发展语言,同时发展思维。就这样与班级同学逐渐融合了。

二、从行动入手,满足支持需求

1. 生活支持: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入学时,他们的智商3岁标准不到,选择教育教学内容不但从教材开始,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首先解决学生在校内的自我服务问题,在家里父母包办代替,从现实生活需求到学校生活保障,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常人所具有的正常生活,经常让他们参与值日生的工作,倒水,擦桌椅,扫地;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的就教着做,让他们产生了成功感,激发起做事的欲望和动机。培养生活自理问题,经常锻炼自我意识,换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按步骤指导他们完成。

2. 教育支持: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自闭症儿童虽然心理和生理有缺陷,但是我们不应厌弃和歧视,相反要给予他们更多教育的责任和慈母般的关爱。找到对他们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以及自卑情绪,班级的童童和鹏鹏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孩子。鹏鹏是多动类型的,常以招惹别人的方式与人交流,童童恰恰害怕攻击。一次鹏鹏追他,情急之下,童童受到严重的惊吓。“哇哇”大哭起来,从室外到室内,谁劝都不停,那哭声真是“惊天动地”,无法上课。老师们都来劝阻,结果软硬都控制不了局面。这个任务只有落到我的身上,我把所有人都劝走,来到他身边采取三步法:一问:“为什么啊,谁欺负你了?”二是冷却法,把他带出教室让他情绪平静下来。三是转移注意力:“哄哄他”,来到教研室抱抱他,给块糖,坐坐椅,桌子好不好。他的哭声停止了。情绪稳定下来,上完一节课后,看到他在纸上写下了“鹏鹏坏”几个字。我明白了:他是有自我意识的。于是就这件小事教育他:“有什么事你可以告诉老师,光哭不好,到校长那里承认错误吧。”他还真的说出了“童童错了,不应该哭。”可见,这样的孩子有错一样要教育,不要因为特殊而一味迁就,甚至放任自流。在四年教育实践中,就像一棵小樹一样,经过不断地修枝剪叶,健康成长起来,医教结合初见成效。集体的温暖像一缕阳光,融化那颗坚冰,老师的爱是一滴雨露,滋润孩子干涸的心田。

3. 活动支持:活动是开发潜能、缺陷补偿,培养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在活动中激发兴趣,达到强化训练,利用多感官教学,指、摸、拼、拍多方位,多角度表象积累,从中以语言为主线,学语言用语言,培养语感,提高适应能力。四年里,抓住每次活动契机,创设发展语言的氛围,从追逐嬉戏到沟通交流;从班级活动到团体集会;都少不了他们参与的机会(表演舞蹈《感恩的心》,大型球操。和正常孩子一样要求他们:练习时纠正动作,做不好就伴随音乐在身边示范,做的好适当拍拍肩鼓励,避免情绪失控。由于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不间断的训练,不言放弃的执着,残缺的花蕾绽放出笑脸。融入到集体中思维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语言也丰富起来,从对语言不理解、毫无反应,到单纯性的语言,再到连续性的语言。值得欣喜的正是这温柔的坚持,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活动教育激发他们的愿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使得自我意识提高了,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从发展入手,满足技能需求

为自闭症儿童架起一座通向社会的桥梁,适应生活和社会,我们延伸社会化课堂理念。以生存为核心,以满足现实生活的各种需要为基础,设置情景教学法:刷饭盒,拿剪刀,送白菜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把生活变课程,把生活实践步骤化、条理化。形成能力,关注教学生活中的生成过程:操场捡松针,大扫除,整理书包,倒水。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易到难,关注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积极与家长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现已有了飞跃式发展,能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学习的愿望,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幸福。

研究实践表明,有一份努力,就有一分收获;只要教师有一种积极生活的态度,一点在逆境中的持守,一分豁达从容的心境,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上一篇:新课程下语文课堂的迷失论文下一篇:读《菲斯的秘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