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2024-07-04

基础生态学课后题答案(共6篇)

1.基础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篇一

一、潮:潮水、涨潮、退潮、潮汐;沸:沸腾、沸点、人声鼎沸;涨、涨潮、涨满、高涨;浩:浩如烟海、浩浩荡荡、浩淼

二、观潮 余波 闷雷 颤动 沸腾 坦克 山崩地裂 浩浩荡荡 风号浪吼 若隐若现

三、若隐若现 水天相接 人山人海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四、1.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五、1.安静 2.平静 3.宁静

2.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 篇二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14.处理机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处理机调度; 进程管理: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进程同步: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______________进行协调。通信:用来实现在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处理机调度:

(1)作业调度。从后备队里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若干个作业,为他们分配运行所需 的资源(首选是分配内存)。

(2)进程调度: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算法选出一个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 它,并设置运行现场,使进程投入执行。

15.内存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3/48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参考答案余有明与计07和计G09的同学们编著 3/48 答: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内存分配: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

内存保护:确保每道用户程序都只在自己的内存空间运行,彼此互不干扰。地址映射:将地址空间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与对应的物理地址。内存扩充:用于实现请求调用功能,置换功能等。16.设备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功能有: 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

主要任务: 完成用户提出的I/O 请求,为用户分配I/O 设备;提高CPU 和I/O 设 备的利用率;提高I/O速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I/O设备.17.文件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文件管理主要功能: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文件管理的主要任务:管理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方便用户使用,保证文件安全性。

第二章

1.什么是前趋图?为什么要引入前趋图?

答:前趋图(Precedence Graph)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记为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2.画出下面四条语句的前趋图: S1=a:=x+y;S2=b:=z+1;S3=c:=a – b; S4=w:=c+1;答:其前趋图为:

5.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为了使程序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能并发执行,并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控制和描述,在操 作系统中引入了进程概念。

影响: 使程序的并发执行得以实行。

7.试说明PCB 的作用,为什么说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答:PCB 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是使一个在 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成为能与其它进程 并发执行的进程。OS是根据PCB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8.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22.试写出相应的程序来描述图2-17所示的前驱图。

答:(a)Var a, b, c, d, e, f, g, h;semaphore:= 0, 0, 0, 0, 0, 0, 0, 0;begin parbegin begin S1;signal(a);signal(b);end;begin wait(a);S2;signal(c);signal(d);end;begin wait(b);S3;signal(e);end;begin wait(c);S4;signal(f);end;begin wait(d);S5;signal(g);end;begin wait(e);S6;signal(h);end;begin wait(f);wait(g);wait(h);S7;end;2 parend end(b)Var a, b, c, d, e, f, g, h,i,j;semaphore:= 0, 0, 0, 0, 0, 0, 0,0,0, 0;begin parbegin begin S1;signal(a);signal(b);end;begin wait(a);S2;signal(c);signal(d);end;begin wait(b);S3;signal(e);signal(f);end;begin wait(c);S4;signal(g);end;begin wait(d);S5;signal(h);end;begin wait(e);S6;signal(i);end;begin wait(f);S7;signal(j);end;begin wait(g);wait(h);wait(i);wait(j);S8;end;parend end 第三章

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2.何谓作业、作业步和作业流?

答:作业包含通常的程序和数据,还配有作业说明书。系统根据该说明书对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批处理系统中是以作业为基本单位从外存调入内存。

作业步是指每个作业运行期间都必须经过若干个相对独立相互关联的顺序加工的步骤。作业流是指若干个作业进入系统后依次存放在外存上形成的输入作业流;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逐个作业进程处理,于是形成了处理作业流。5.试说明低级调度的主要功能。

答:(1)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2)按某种算法选取进程(3)把处理机分配给进程。8.在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中,各采用哪几种进程(作业)调度算法? 答:批处理系统的调度算法:短作业优先、优先权、高响应比优先、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分时系统的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法。

实时系统的调度算法:最早截止时间优先即EDF、最低松弛度优先即LLF算法。9.何谓静态和动态优先级?确定静态优先级的依据是什么?

答:静态优先级是指在创建进程时确定且在进程的整个运行期间保持不变的优先级。

动态优先级是指在创建进程时赋予的优先权,可以随进程推进或随其等待时间增加而改变的优先级,可以获得更好的调度性能。

确定进程优先级的依据:进程类型、进程对资源的需求和用户要求。11.在时间片轮转法中,应如何确定时间片的大小?

答:时间片应略大于一次典型的交互需要的时间。一般应考虑三个因素:系统对相应时间的 要求、就绪队列中进程的数目和系统的处理能力。

12.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通常的优先级调度算法不能适用于实时系统?

答:实时系统的调度算法很多,主要是基于任务的开始截止时间和任务紧急/松弛程度的任务优先级调度算法,通常的优先级调度算法不能满足实时系统的调度实时性要求而不适用。

13.为什么说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各方面用户的需求?

答:(1)终端型作业用户提交的作业大多属于较小的交互型作业,系统只要使这些作业在 3 第一队列规定的时间片内完成,终端作业用户就会感到满足。

(2)短批处理作业用户,开始时像终端型作业一样,如果在第一队列中执行一个时间片段即可完成,便可获得与终端作业一样的响应时间。对于稍长作业,通常只需在第二和第三队列各执行一时间片即可完成,其周转时间仍然较短。

(3)长批处理作业,它将依次在第1,2,„,n个队列中运行,然后再按轮转方式运行,用户不必担心其作业长期得不到处理。所以,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满足多用户需求。

18.何谓死锁?产生死锁的原因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 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产生死锁的原因为竞争资源和进程间推进顺序非法。其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请求和 保持条件、不剥夺条件、环路等待条件。

19.在解决死锁问题的几个方法中,哪种方法最易于实现?哪种方法使资源利用率最高? 答:解决死锁的四种方法即预防、避免、检测和解除死锁中,预防死锁最容易实现; 避免死锁使资源的利用率最高。

20.请详细说明可通过哪些途径预防死锁。

答:(1)摈弃“请求和保持”条件,就是如果系统有足够资源,便一次性把进程需要的所 有资源分配给它;

(2)摈弃“不剥夺”条件,就是已经拥有资源的进程,当它提出新资源请求而不能立即 满足时,必须释放它已保持的所有资源,待以后需要时再重新申请;

(3)摈弃“环路等待”条件,就是将所有资源按类型排序标号,所有进程对资源的请求 必须严格按序号递增的次序提出。

21.在银行家算法的例子中,如果P0发出请求向量由Request(0,2,0)改为Request(0,1,0),问系统可否将资源分配给它?

答:(1)可以。银行家算法各种资源数量分别为10、5、7,在T0时刻的资源分配如图所示:

(2)具体分析如下:

①Requst0(0,1,0)<=Need0(7,4,3);② Requst0(0,1,0)<=Available(2,3,0);系统先假定可为P0分配资源,并修改Available0,Allocation0和Need0向量,由此形成 的资源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3)P0请求资源:P0发出请求向量Requst0(0,1,0),系统按银行家算法进行检查: ① Requst0(0,1,0)<=Need0(7,4,3);② Requst0(0,1,0)<=Available(2,3,0);③ 系统暂时先假定可为P0分配资源,并修改______________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系统可以将资源分配给它。

22.银行家算法中出现以下资源分配,试问(1)该状态是否安全?(2)若进程P2 提出 Request(1,2,2,2)后,系统能否将资源分配给它?

试问:(1)该状态是否安全?

(2)若进程P2提出请求Request(1,2,2,2)后,系统能否将资源分配给它? 答:(1)安全,因为存在安全序列{P0,P3,P4,P1,P2}(2)系统能分配资源,分析如下。

① Request(1,2,2,2)<= Need2(2,3,5,6);② Request(1,2,2,2)<= Available2(1,3,5,4);

③ 系统先假定可为P2分配资源,并修改Available2,Allocation2和Need2向量,由此形成的资源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④ 再利用安全性算法检查此时系统是否安全。如下图

由此进行的安全性检查得知,可以找到一个安全序列{P2,P0,P1,P3,P4}。

第四章

2.可采用哪几种方式将程序装入内存?它们分别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1)绝对装入方式,只适用于单道程序环境。(2)可重定位装入方式,适用于多道程序环境。

(3)动态运行时装入方式,用于多道程序环境;不允许程序运行时在内存中移位置。17.分段和分页存储管理有何区别? 答:

(1)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了实现离散分配方式,以消减内存的外部零头,提高内 存利用率。段则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相对完整的信息。

(2)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决定,由系统把逻辑地址划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是由 机械硬件实现的,因而在系统中只能有一种大小的的页面;而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 所编写的程序,通常由编译程序在对原程序进行编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来划分。(3)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而分段作业地址空间则是二维的。19.虚拟存储器有哪些特征?其中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答:虚拟存储器有多次性、对换性、虚拟性三大特征。最本质的特征是虚拟性。20.实现虚拟存储器需要哪些硬件支持?

答:(1)请求分页(段)的页(段)表机制(2)缺页(段)中断机构(3)地址变换机构 21.实现虚拟存储器需要哪几个关键技术? 答:

(1)在分页请求系统中是在分页的基础上,增加了请求调页功能和页面置换功能所形成的 页式虚拟存储系统。允许只装入少数页面的程序(及数据),便启动运行。

(2)在请求分段系统中是在分段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请求调段及分段置换功能后形成的 段式虚拟存储系统。允许只装入少数段(而非所有段)的用户程序和数据,即可启动运行。25.在请求分页系统中,通常采用哪种页面分配方式?为什么?

答:固定分配方式是基于进程的类型(交互型)或根据程序员、系统管理员的建议,为每个进 6 程分配固定页数的内存空间,整个运行期间不再改变;采用可变分配方式有全局置换和局部置换两种,前者易于实现,后者效率高。26.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采用LRU 页面置换算法时,假如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 4 , 3 , 2 ,1 , 4 , 3 , 5 , 4 ,3 , 2 , 1 ,5,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M分别为3和4时,试计算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 ? 比较所得结果 ? 答: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M为3时,缺页7次,缺页率: 7/12=0.583; 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M为4时,缺页4次,缺页率: 4/12=0.333.28.试说明改进型 Clock 置换算法的基本原理.答:因为修改过的页面在换出时付出的开销比未被修改过的页面大,在改进型Clock 算法 中,既考虑页面的使用情况,还要增加置换代价的因素;在选择页面作为淘汰页面时,把同 时满足未使用过和未被修改作为首选淘汰页面。

第五章

7.有哪几种I/O控制方式?各适用于何种场合? 答:共有四种I/O 控制方式。

(1)程序I/O 方式:早期计算机无中断机构,处理机对I/O设备的控制采用程序I/O方式或称忙等的方式。

(2)中断驱动I/O 控制方式:适用于有中断机构的计算机系统中。

(3)直接存储器访问(DMA)I/O 控制方式:适用于具有DMA控制器的计算机系统中。(4)I/O 通道控制方式:具有通道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中。

9.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引入缓冲的主要原因是:

(1)缓和CPU与I/O 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2)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3)提高CPU与I/O 设备之间的并行性

17.何谓设备虚拟?实现设备虚拟时所依赖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答:设备虚拟是指把独占设备经过某种技术处理改造成虚拟设备。可虚拟设备是指一台物理设备在采用虚拟技术后,可变成多台逻辑上的虚拟设备,则可虚拟设备是可共享的设备,将它同时分配给多个进程使用,并对这些访问该物理设备的先后次序进行控制。

18.试说明SPOOLing 系统的组成。

答:SPOOLing 系统由输入井和输出井、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输入进程 SPi 和输出进程 SPo 三部分组成。

19.在实现后台打印时,SPOOLing 系统应为请求I/O 的进程提供哪些服务? 答:在实现后台打印时,SPOOLing 系统应为请求 I/O的进程提供以下服务:(1)由输出进程在输出井中申请一空闲盘块区,并将要打印的数据送入其中;

(2)输出进程为用户进程申请空白用户打印表,填入打印要求,将该表挂到请求打印队列。(3)一旦打印机空闲,输出进程便从请求打印队列的队首取出一张请求打印表,根据表中要求将要打印的数据从输出井传送到内存缓冲区,再由打印机进行打印。

第六章

1.何谓数据项、记录和文件?

答:①数据项分为基本数据项和组合数据项。基本数据项描述一个对象某种属性的字符集,7 具有数据名、数据类型及数据值三个特性。组合数据项由若干数据项构成。②记录是一组相关数据项的集合,用于描述一个对象某方面的属性。③文件是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

4.何谓逻辑文件?何谓物理文件?

答:逻辑文件是物理文件中存储的数据的一种视图方式,不包含具体数据,仅包含物理文件中数据的索引。物理文件又称文件存储结构,是指文件在外存上的存储组织形式。8.试说明顺序文件的结构及其优点。

答:第一种是串结构:各记录之间的顺序与关键字无关。第二种是顺序结构:指文件中的所有记录按关键字(词)排列。可以按关键词长短排序或英文字母顺序排序。顺序文件的最佳应用场合是对诸记录进行批量存取时,存取效率最高;只有顺序文件才能存储在磁带上并有效工作。

15.什么是索引文件?为什么要引入多级索引?

答:索引文件是指当记录为可变长度时,通常为之建立一张索引表,并为每个记录设置一个表项构成的文件。通常将索引非顺序文件简称为索引文件。索引是为了是用户的访问速度更快,多级索引结构可以有效的管理索引文件,可根据用户的访问情况多级处理。17.对目录管理的主要要求是什么?

答:实现按名存取、提高检索目录的速度、文件共享、允许文件重名。18.采用单级目录能否满足对目录管理的主要要求?为什么?

答:不能。单级目录在整个文件系统中只建立一张目录表,每个文件占一个目录项,其中含文件名、文件扩展名、文件长度、文件类型、文件物理地址、状态位等其它文件属性。单级只能实现目录管理的基本功能,不能满足查找速度、允许重名和文件共享的要求。19.目前广泛应用的目录结构有哪些?它有什么优点?

3.课文雪儿的课后题答案 篇三

雪儿是一只bái ɡē_____,它是爸爸在路上 jiǎn____的。当时它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 āi shānɡ______,我多 pàn wànɡ______它赶快好起来呀!

二、比一比,再组词。

检( )        阻( )         盼( )         捧( )

捡( )        组( )         纷( )        棒( )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         )的春光          施展(         )     (       )的弧线

传递(            )        (       )的眼珠           飞越(            )

(         )的白云         不怕(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哀伤——(        )      美丽——(        )

本领——(        )      感激——(         )

五、选词填空 。

顽强               坚强

1、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     )地坚持学习。

2、我们一定要继承 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做(    )的革命接班人。

连续      陆续         继续

3、入春以来,阴雨天(       )不断。

4、电影快开映了,观众们(         )进场了。

5、人们已培育出许多菊花品种,但并不满足,正在(      )培育新品种。

六、课文综合回顾。

1、终于有一天,雪儿__________ 。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_________ ,在蓝天中___________。

2、我望着它那 _____________,喃喃说道:“________________。”我把雪儿____________ ,雪儿____________,似乎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一、 白鸽  捡  哀伤  盼望

二、 检查  捡到   险阻  小组  盼望 纷纷  捧着  棍棒

三、 明媚   本领  美丽  信息  金黄  万水千山  飘飘悠悠  艰难险阻

四、 悲伤   漂亮  本事  感谢

五、 1顽强  2、坚强  3、连续   4、陆续   5、继续

4.教育学课后题答案 论述 篇四

1、试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育的启示。

(1)顺序性 → 循序渐进

(2)阶段性 →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 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平衡性 → 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4)互补性 → 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5)个别差异性 → 因材施教

2、试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和作用。

1.遗传素质:其作用在于⑴ 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⑵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⑶遗传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2.环境:其作用在于⑴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和条件;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

3.学校教育:其作用在于⑴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方向作出了社会性规范;⑵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功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作用在于⑴选择性作用;⑵自觉性作用;⑶ 创造性作用。

第四章

1、试述“五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育”之间具有如下的关系:

①“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个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德育是教人如何做人处世,智育注重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体育关注改善人的身体素质,美育则提升学生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则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精神和技术的准备。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各有其独特的功能,谁也不能取代谁。因此,我们应坚持五育并举的精神,防止教育的片面性。

②“五育”之间互相联系。

五育虽然相对独立,但并非互不相干,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中德育为首,起导向和保证作用;智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为其它各育提供科学依据;体育是实施各育的身体保证;美育是全面教育的升华;劳动技能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手段。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当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③“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五育并举并不意味着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应强调德育和智育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德育解决的是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的问题,它保证教育的大方向,因而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智育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科学知识与智慧基础,没有科学知识,人的品行、美感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就难以有效进行。当然强调德育和智育的基础地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各育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2、论述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和新课程的关系:

1.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在层次上是不同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高层次,素质教育相对全面发展教育而言是隶属层,它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必经阶段。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全面发展教育在现时代的反应,素质教育必须依据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来确定自己的内容,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大力

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旧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力争取得素质教育突破性进展。如果说素质教育是导向、是目标的话,那么新课改则是行动、是方法,它会更加有效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与新课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提高人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基本任务。素质教育呼唤新课程,新课程的实施也是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为素质教育的开展创设了平台,可以说新课程在全国全面铺开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对传统的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密切课程与现实生活、时代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制度,新课程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第五章

第六章

??

第七章

1、我国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转变课程评价的功能,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服务。具体要求是:

第一,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第二,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第八章

1、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

2、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学科性质来选择教学方法

2.根据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

4.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来选择教学方法

5.根据学生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6.要根据教师本人的素质条件来选择

7.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3、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学生个别差异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是:

1.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针对学生的一般特点进行教学

3.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看法?

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才能转化成他们自身的财富。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再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5、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讲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掌握知识,同时还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学习新知识时要注重联系实际

2.学懂新知识后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3.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4.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第九章

1、当前我国小班化教学发展有哪些机遇?存在哪些挑战?

??

2、怎样进行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安排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才能够实现学习需要分析所确定的总的教学目标。即“ 学什么”的问题。

教师要做好学习内容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

2.泛读有关资料,3.通读整个教材

4.细读每一部分教材

5.精读每一节教材

第十章

1、论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及内容各部分的关系?

??

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法制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2、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一)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第十一章

5.新编《导游业务》课后案例题答案 篇五

第四章 P176 案例第1题 答案参考教材P223—P224:

(1)(参考教材P223)行李丢失的原因:可能是由西安到机场运输中或由西安到杭州运输行李过程出现差错导致行李丢失。

(2)(参考教材P223)行李丢失后,全陪小李应马上带领失主到杭州机场失物登记处办理行李丢失和认领手续,并由失主填写行李丢失登记表。

(3)(参考教材P224)导游带团时,如发现行李丢失,地陪应立即向接待社领导汇报,安排有关人员与机场(车站)、上一站接待社等单位联系,积极寻找。

P176 案例第2题 答案参考教材P136—P140:

在旅游团抵达后小刘服务的疏漏:

(1)小刘接到团后没有清点人数;

(2)没有询问游客是否有行李;

(3)如果游客有行李,应帮助游客提取行李并当面清点行李。

在旅游团赴饭店途中小刘服务的疏漏:

(1)组织游客上车后,小刘没有清点人数;

(2)小刘没有提醒游客检查随身行李物品;

(3)小刘没有介绍自己所在单位、司机;

(4)小刘没有做沿途讲解;

(5)小刘没有照顾多数游客情绪而只顾和个别游客聊天;

(6)小刘没有对饭店做以介绍;

(7)到饭店前,小刘没有宣布当天或第二天集合时间、地点。

P177 案例第3题 答案参考教材P189:

小黄被投诉,做的不妥的是:

(1)没有按照与怀特先生的约定如期交货;

(2)没有及时告知怀特先生无法如期交货的原因;

(3)小黄手机号码变更后没有及时告知怀特先生,使得怀特先生无法联系到他。小黄应做的善后工作有:

(1)尽快告知怀特先生,货已发出;

(2)向怀特先生说明无法如期交货的原因,征得其谅解;

(3)向怀特先生表示道歉;

(4)尽快将购货余款、票据等一并寄给怀特先生,将票据复印件留旅行社以备查验。

第五章P204 案例 第1题 答案 参考教材P192:

(1)小刘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对。

因为,小刘未按规定先征得领队和旅游团其他成员的同意;

未及时报告旅行社办理随团手续;未收取随团旅游的费用。

(2)处理亲友随团:

①先征得领队和旅游团其他游客的同意。

②与旅行社有关部门联系,如无特殊情况可要求其亲友到旅行社办理入团手续:包括出示有效证件、填写表格、交纳费用。办完手续后,方可随团活动。

③如因时间关系无法到旅行社办理有关手续,可电话与旅行社有关部门联系,得到

允许后代为查阅证件,收取费用,并尽快将收据交予游客。

④若是外国外交官员随团活动,应请示旅行社,严格按照我国政府有关规定办理。P204案例第2题答案 参考教材P214--215:

(1)这是一次空接事故。

(2)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可能如下:

1)史密斯先生因故推迟抵达西安,北京方面的旅行社没有通知西安地接社;

2)史密斯先生因故推迟抵达西安,北京方面的旅行社及时通知了西安的地接社,但有关人员没有及时通知小王;

3)小王没有在接团前和旅行社联系,因此不知道飞机的变更;

4)史密斯先生临时改乘其它航班抵达西安,没有及时通知任何人。

(3)如果史密斯先生推迟到第二天上午抵达,小王应该:

1)退掉当日的餐宿;2)通知司机(或退车也可);

3)预订第二天的餐宿;4)调整活动日程。

P205案例第3题 答案 参考教材P208:

(l)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稳定全团情绪;

(2)尽量抓紧时间,安排全团参观游览完西安具有代表性、最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3)提醒内勤通知北京地接社该团抵达的航班;

(4)退掉当日午晚餐;(5)提前退房;

(6)提前退车;(7)请领导出面,或代表领导向全体旅游者表示谦意。

P205案例第4题 答案参考教材P227--228:

1、小王做的不妥的:(1)小王当天没有提前到饭店,迟到了;

(2)小王应该告诉旅游者在兵马俑内的观光线路;

(3)小王没有给旅游者留出去卫生间的时间;

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给旅游者去卫生间、拍照时间;

(4)小王没有随时清点人数;

(5)应该向游览地派出所和管理部门报告并请求协助寻找;

(6)小王不应该与小胡分头去找客人,二人应分头行动,一人带团,另外一人去寻找或原地等候。

2、(1)认真倾听张先生的怨气;(2)查找原因、耐心解释:

(3)表示道歉;(4)对张先生返回团队表示欢迎;

(5)做好善后工作;(6)写出事故报告。

3、预防走失:(1)做好提醒工作;

(2)做好各项安排的预报;

(3)时刻和旅游者在一起,经常清点人数;

(4)地陪、全陪、领队密切配合,全陪和领队应负责做好旅游团的断后工作;

(5)导游员要以高超的导游技巧和丰富的讲解内容吸引旅游者。

第六章 P249案例第1题 答案参考教材P216--218:

(1)误车原因:1)不应该答应客人在上火车前自由活动的要求;

2)不应该与领队分头去找客人。

(2)当发现一位客人没有按时回到停车地点时,小李应该:

l)把车票交给领队,让司机帮助领队带领全团按时上车;

2)小李在原地等候客人,客人回来后搭出租车去车站。

(3)误车后小李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立即和车站调度室联系,看当天下午有无去上海方向的火车,能否补票上车;

2)向旅行社汇报,妥善解决该团滞留问题;

3)安排好全团食宿;4)告诉内勤通知上海地接社该团改期抵达;

5)安排好该团滞留西安期间的参观游览活动;

6)妥善处理行李;7)对自己工作的失误向客人诚恳道歉。

P250案例第2题 答案参考教材P242--243:

(1)脱离险境的措施:

1)立即报警;2)迅速通知领队和全体游客撤离。

3)听从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组织游客迅速从安全出口撤离。

4)引导游客自救。如情况紧急,不能离开火灾现场而被困,不要乘坐电梯和跳楼,而应镇定地判断火情,引导游客自救。

若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顺墙爬行;

大火封门无法逃出时,可用浸湿的衣物、床上布织品堵塞门缝或泼水降温,等待救援; 摇动鲜艳的衣物呼唤救援人员。

(2)下列环节应加强防火意识:

做好提醒工作。提醒游客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不乱扔烟头,不要躺在床上吸烟;在托运的行李中,要按照交通运输部门的规定,不要夹带不准作为行李运输的物品。

(3)协助处理善后事宜。

游客获救后,导游人员应立即配合救援人员抢救受伤游客,对重伤者要迅速送往医院; 若有游客死亡,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设法稳定游客的情绪,帮助其解决因火灾造成的生活困难,继续组织游客的旅游活动; 协助领导处理善后事宜;

事后就火灾全过程写出详实的书面报告。

P250 案例第3题 答案参考教材P193--194:

(1)安慰玛丽小姐;(2)立即向领导汇报;(3)帮助玛丽小组办好分离签证:

(4)重订航班、机座;(5)所需费用自理;

(6)办理全陪结算并退还终止行程后的综合服务费;(7)通知内勤有关变更事项。P250 案例第4题 答案参考教材P220--222:

(1)安慰领队;(2)详细了解背包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3)请大雁塔管理处(或相关人员)协助寻找;

(4)若找不到,立即报案;(5)向旅行社汇报情况;

(6)离开西安前如果找不到失物,小吴应该到旅行社为领队开具:

①护照丢失证明②签证丢失证明③摄像机丢失证明

(7)请领队准备: ①彩色照片;②团体签证复印件;③重新打印的与原团体签证格式、内容相同的该团人员名单; ④收齐全团成员的护照。

(8)带领队到西安市公安局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处报失,填写申请表补办新的团体签证。

(9)由公安局出具: ①《护照报失证明》;②摄像机遗失证明以备海关查验。

(10)告诉领队持西安市公安局的《护照报失证明》,22日到京后到美国驻华使、领馆申

请补办新护照。

(11)问清该国在北京的接待社或饭店的名称,及领队在美国的住址及电话号码,以便

万一失物找到后能及时送还。

P403 案例题 答案参考教材P235--236:

(1)1)小钱应立即打电话120,请急救中心前来救治:

2)如果车正在离临潼区某医院附近,应立即让旅游车或拦车将其送往就近的医院救治;

3)尽快通知旅行社,请求指示或派人来协助。

(2)

1)因患者是海外人士,其亲友不在身边,因此小钱应协同领队送病人去急救中心或医院;

2)及时向领队了解该旅游者是否是国际救援组织的客户,若是提醒领队及时与该组织的代理机构联系;

3)在抢救过程中,小钱应要求领队在场,并详细记录患者患病前后的的症状及治疗情况;

4)如需手术,亲属不在时,应征的领队同意并签字。

5)需要签字时,请领队代为签字(因其亲友不在身边);

6)小钱要及时向地接社反映情况;提醒领队通知其亲友,及通知患者所在国使、领馆;

7)患者亲友来到后,小钱要协助其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

8)若亲属一时找不到,一切按使、领馆的书面意见处理。

(3)

1)导游员小钱及旅行社领导要不时到医院探望患者;

2)同时小钱要根据旅行社的安排,帮助患者办理分离签证、延期签证(如果签证即将到期)的手续:

3)小钱要帮助旅游者办理出院、回国手续及交通票据等善后事宜。

4)患者住院及医疗费用自理;

5)在住院其间未享受的综合服务费,由旅行社之间结算,按规定退还本人。

6)其亲属在华其间的费用自理;

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篇六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答: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第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阶级的精神 1 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 起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汇入英、法军队展开英勇的斗争,给了外国侵略势力应有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会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其失败的教训是:

第一,太平天国以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宗教教义不是科学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太平天国未能正确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们把《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但是,删去的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却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的胜利的历史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兴办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运动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军事工业有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无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据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教训: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改变中国社会贫病挨打的局面,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由于当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事实上,维新派中的很多人自身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迹,在他们身上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尽管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再次,他们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正因为没有人民群众作后盾,当守旧派操刀反击时,维新派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正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决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

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不但暴露了民族资 3 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答:同盟会成立后,保皇派极度恐慌,大肆诋毁革命。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郑义性、进步性。

首先,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其次,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府带给人民的痛苦,革命是“救世救人”疗治社会的良药。

再次,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变化:(1)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3、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辛亥革命的失败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体现在:(1)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却站到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3)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4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之后的必然结果。

第一,新文化运动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先进分子中的一些人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就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

第二,先进分子在民主科学思想传播中经常遭遇挫折,联想到过去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各种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他们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遂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第三,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赢得了先进分子的好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第四,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比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加强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前景产生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分成了两股潮流,一部分人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一部分人则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对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加以改造。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董必武等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加入到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 5 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答: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右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国民党所实行的事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独裁体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发动。在城市起义相继失败、农村起义却逐渐迈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的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不仅在秋收起义的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得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使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省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第一,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 6 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

第二,主观原因。那时,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三,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左”倾教条主义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挂着“国际路线”的招牌,并且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第四,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答: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早在1929年12月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他就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不久,他又提出反对本本主义。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大量的精力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

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有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第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去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

第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光辉一页。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1)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使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很落后,使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2)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使大国对小国的战争。中国虽弱,但很大,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兵源和物资补给充足,能长久坚持抗战。日本虽强,但很小,且是深入中国的广阔领土,使得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3)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使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得道多助,会得到广发的国际援助。而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失道寡助。(4)从战争的结果看,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经过14年抗战,以3500万人的伤亡和5000多亿美元的损失,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

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人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答:(1)国民党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官员们贪污腐化,大发国难财,在抗战后期就已严重丧失人心。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所派官员把沦陷区的接受变成了“劫收”,大发胜利财,使人心进一步丧失。

(2)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向人民征收各种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话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把全国人民置于了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

(3)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拒绝全国人民要和平、要民主、要自由的愿望,仍然继续并加强独裁统治。

因此,国民党政府把自己置于了人民的对立面,丧失了人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从而陷入了全面的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1)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9 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它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它们某些不妥的意见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它们进步,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3)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与共产党携手合作,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1)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它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正确方向。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无数共产党人壮烈牺牲,有许多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和杰出将领献出了生命。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又最能体察民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是被中国近代历史所证明了的。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与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有利的国际形势,就决定了它将不断增长并取得最后的胜利。新民主主义社会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一,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包括:国营经济,10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第二,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和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同时也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三,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各种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及其领导地位的日益强化,不仅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而且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答:(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但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原因有: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3)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这一历史过程得到了全国人民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答:(1)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涉及几亿人口的大规模社会变革,不仅避免了生产力的下降,而且使生产力有了提高。1953年到1956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9.6%,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4.8%,原私营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多,原私营商业的销售额增长20%。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成功的,也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绝对优势,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接近于零。这表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 11 占到了国民收入的绝大多数。

(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我国阶段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作为剥削者的资本家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社会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并为今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第二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上一篇:精武风云的观后感下一篇:XX年乡党委副书记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