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精选13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一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课堂教学改革下,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化成为必然趋势。我们教师不能再用旧的观念去看待,不能再用传统的模式教学,要清醒认识教学改革给我们所提出全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夺走了学生展示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形象,强调背诵记忆的教学方式,将考试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你教我学,你说我记等传统的课堂呈现将无法在适应课改的今天。新型的课堂模式已成为我们实现新课标的重要因素,那么新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实现新教学呢?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更是一门艺术。故而语文阅读教学要全面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要结合各种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学生是主人,让主人充满激情。在很多时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是一句口号,走进课堂,我们看到的还是老师在前面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有浓厚的兴趣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兴趣对于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有多么重要。千方百计设计阅读教学课堂结构,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加入到学习中,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一种创新。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跃起来,课堂就“乱”起来了,学习气氛才会轻松快乐,学生才能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同时还要做到变“同步”教学为“异步”教学,形成梯状的结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既有东西可学,又较轻松,这样所有学生的兴趣就都调起来了,都会积极参与进来。
其次,要强化互动教学,让学生活起来。教师上课讲什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也就是说,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要重在导引上,更多的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要巧妙地设计,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有东西探究,从中萌发创新意识。我们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都要做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体验课堂内容,观察学生的探究动向,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大胆放手让学生体验的同时,强化互动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练,多讨论。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都是在这种亲身体验中产生的,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让学生放开手来,大胆地“动”起来,真正地“活”起来,“乱”起来,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和老师“抬杠”,因为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自己所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只会看人眼色行事,唯唯诺诺,这样,怎么爆发创新的火花呢?我们还要允许学生“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可以“朝令夕改”。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慧眼,把我们的学生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为他们导引正确的方向。
所以现在的课堂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模样,我们常常能看到师生们团团围坐讨论的热火朝天,学生们你争我辩进行的面红耳赤,教室里时而有朗朗书声,时而是清脆歌声,时而有惟妙惟肖的表演,更有那深深沉沉的探究思索,好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空间。
再次,要打破定式,开放课堂,让学生眼睛亮起来。教材只是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教学活动所要掌握的目标,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不能只围绕教材转,要理解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打破定式开放语文
课堂。开放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眼睛亮起来,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挖掘文本、充分体验感情。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文字的教学,无论是美文的感悟,主题的理解,问题的探究都离不开对文本的体验。为了让学生更深更真的进入文本,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付出多倍的功夫。
2、利用好现有课程资源,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一个样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必须拓宽学习空间,如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当小记者,采访有关人员了解校园新闻,利用校报、宣传栏、楼道版面,开展“让错别字无处藏身”的活动,办手抄报,开演讲会,辩论会等,让校园成为语文学习的丰富课堂。还要努力开发地区资源,访问当地的名人,调查当地的风俗习惯由来,了解当地历史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一定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以前沉闷僵硬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要加强实践和综合学习。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阅读教学更不能用一种模式,一种框架来定格,唯一不变的宗旨是“学生是主人”,而关键又在于我们要敢于将手中的线放开,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广阔的蓝天自由飞翔。
最后,营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是我们的又一个指导思想。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学校又是孩子们第二个温馨的家园,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也变得温暖人,感染人,感动人,吸引人,我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微笑常伴,以情动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以情感人,以微笑感人,感情上就有共鸣。如果扳着面孔进教室,绷着脸教学,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就很难想像了。
2、巧加姿态,引人注意。语文教学是有声语言,但往往不经意的无声语言,常常能给课堂增添几分魅力。我们常说此处无声胜有声。比如向来被称为经典的《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在拿出铜钱时的两个动作“排”与“摸”的分析往往成为一个挺重要的问题。单纯的讲当然能热闹感学生明白其中的感情差异,但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一下具体的排与摸,那不就更加淋漓尽致了吗?
3、板书要清晰、醒目。在多媒体广泛普及的今天,教师的板书似乎越来越被淡化,然而,我在教学中发现语文课堂中的板书,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那似乎就是教师的第二张脸。
4、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得见东西,而在于深藏的奥秘。”每个人都有探究奥秘的欲望,学生当然与不例外,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的想知道,思考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懂得恰当把握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总之,曾经的语文教学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后我想呼吁,让我们用流水的营盘去打造如铁的兵,在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努力创建一个“服务学生,激活学生,创造学生,温暖学生”的语文新课堂应该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二
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 美术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 要能够大胆改革实践;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使他们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能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进行质疑、探索, 并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其次, 要确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多种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具备主动积极学习的状态, 从而产生执着的探索精神。
第三, 教师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 触动学生好奇心,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 趣味性强, 有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 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 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 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 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四, 教师要注意学生创作潜能的开发, 真正地给他们探寻知识、探究问题的空间, 既要让学生积极思考, 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又要让学生大胆想象, 敢于标新立异, 具有独创性。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知识的进步, 是知识的源泉。”有了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就能借助过去的经验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 提出新假设, 又在新的层面上进行新的想象。
二、要及时启发学生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 艺术贵在创新。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 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 热情大胆, 敢做敢为。在他们身上, 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和萌芽状态, 需要不断挖掘, 促进成长, 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 比较突出, 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 促其开花, 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美术作业, 让学生创作, 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 这其中有些特点, 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 是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 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促使其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还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 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 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 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 平等温和的语言, 诚恳热情的指导, 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 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业中的优点, 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存在的不足, 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 将非常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还要注意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中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活动, 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 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 善于观察, 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 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数学实践活动之我见
———走出课堂的数学实践活动
◇福建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林依韶
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地点是教室, 也不局限于教室, 可让学生走入大自然, 走进现实生活中, 即可以让
数学实践活动走出课堂。通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接触, 不仅可以完成资料的搜集、数学知识的学习, 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自信心。
【关键词】走出课堂实践活动特点方式注意事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实践与综合应用”列入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小学数学学习领域, 提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的要求。为什么如此重视实践活动?笔者认为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数学本身来源于人类活动、社会实践, 又应用于社会实践, 并且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理所当然地要反映生活、技术和社会活动的实践需要, 并为之服务。也就是说, 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体现了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此外, 这也是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化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选择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践活动, 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确定活动出发点, 确定活动主题, 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游戏、学具操作、小制作、观察实验、实地测量、调查访问等活动设计,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题, 但绝不可代替活动。充分给学生自由空间,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师是一个组织者, 实践活动中学生无论表现如何, 教师应是一个鼓励者, 应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 使学生觉得参与实践活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活动地点也不仅局限于教室, 也可让学生走入大自然, 走进现实生活中。
然而, 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由于组织管理比较麻烦等多方面的原因, 教师往往不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真正领略课堂外的广阔空间。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 许多教师也满足于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出“实践”的机会。笔者认为这样的实践活动是
—————————————————————————————————————————————————————
三、要建立科学正确的评价机制, 促进创新
教师应摒弃一切旧的、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评估标准, 淡化评估模式的单一性、支配性和权威性。中学美术教学中评价的方面有很多, 如积极性、灵活性、合作性、独立性等, 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 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在多年的中学美术教学中, 笔者对学生作业的处理和评价是这样的: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 二看画得是否好, 三看作画态度是否认真;作业允许迟交, 要的是质量;作业当面批阅, 不进办公室。每堂课上完布置好作业后, 批阅上次的作业, 这样可以当面肯定学生作业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甚至亲自动手改画, 而且可进行师生、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
四、组织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能力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创造性的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优秀作业展览、校内外书画展览、书画专题讲座、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和进行,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其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如:在上《校园的春天》这一课时, 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有关春天的自然景观、诗词、绘画作品等, 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写生, 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景象, 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和联想, 画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和发挥。
总之,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全面发展, 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将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更应发挥其具有的独特作用, 倡导创新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 都应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目标。
摘要: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中学美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所体现出的性质与价值之一。本文就中学美术教学中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角色、教学心理等方面谈谈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体会。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三
关键词:创新; 英语学习; 兴趣;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84-001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应该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当被激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想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应该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并且关心学生,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我在教五年级的neck,hand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摸摸学生的脖子、握握学生的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和蔼,并使他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教师不要直接说No,而是应当微笑着对他(她)说:“I’m sorry,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只要学生能够勇敢地举手,并且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都应当予以鼓励和表扬。
二、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想象
想象是学生创造的源泉,学生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以及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教五年级的A PE lesson时,我就尽可能利用形体语言来演示。我请了一小组学生站到讲台前来进行表演,Put your feet together表示双脚并拢,Stand in a line表示站成一排,Lift up your right hand表示举起你的右手。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说指令,台上的同学表演。在教授四年级第一单元时,我先画一个动物园,里面有各种动物,让学生们想象他们在参观动物园,同桌一问一答,操练句型:Do you like……? Yes,I do./No,I don't.或者分成四人一小组,选取一人充当小记者,去采访其他同学都喜欢什么。我发现这时候孩子们都非常高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做小记者,去了解其他同学的喜好。
此外,教师还应尽可能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可以先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样子,让其他同学猜猜模仿的是什么动物。例如dog,dog,汪汪汪;cat,cat,喵喵喵……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了,学习英语也会变得很轻松,再难说的词在学生口中也会变得流利,枯燥的单词很快就会被学生记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儿童是善于模仿的。从汉语学习来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他们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从中获得发现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里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的英语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例如在练习Is this wallet yours?这个句型时,教师手里拿着一个皮夹,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wallet is it? Is this wallet yours? 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个皮夹是谁的。于是,我就让学生模仿我刚才说的句型,边说边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个皮夹去问别人:Is this wallet yours?
四、培养小组合作,提高创新能力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有实践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間彼此沟通,取长补短。如在操练This is my…He’s my…句型时,先让学生每人带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然后四人一组相互看照片说一说。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学习,使他们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练习What can you do?I can…句型中,可以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就会争抢地说:I can sing. I can play the piano. I can play football… 通过小组学习,给敢于表现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四
一、大胆进行课堂中结构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对每堂课精心设计,努力进行课堂结构的改革,让学生体验到“创新”。课堂结构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1.导入要“新”。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在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要使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课堂结构的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
二、鼓励创新,唤起创新的欲望,激发创新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创新,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解题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联想、勇于创新。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想象。在教学直线、射线、角时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想象“无限延伸”。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五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有两项重要的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就是创新思维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提高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该做什么及怎么做。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设置疑难,展开讨论,疑难问题引人深思,选择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不能正确运用的知识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且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消除消极的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影响。
二、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1.让学生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6.培养创造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篇六
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在当代教育家中已形成共识。同样英语教学活动应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就必须依靠思维活动,对英语全面思考,才能抓住其本质,也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通过思维学英语、通过英语训练思维应该成为英语学习和教学的指导方针的重要内容。
所谓创造思维,指的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的智力活动。创造思维训练是指教师根据创造思维的特性,对学生进行有步骤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为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促使人们进行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全部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比如,让学生看图说话,看图作文,角色扮演,创造性复述故事,续写故事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sunny, rainy, cloudy等四季及与天气有关的单词时,我们可利用幻灯片打出一组春夏秋冬的四季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四季的特征,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对四季的景色进行描述。学生们思维非常活跃,在描述夏天景色时,学生们造出了下列这些句子。
It’s very hot in summer. We wear T-shirts and skirts. We go swimming in summer. It often rains heavily. It’s showery. We have ice-cream in summer. We’d like to stay in cool places or in the rooms with air-conditioners.
这样既加深了对summer的理解与记忆,又复习了其他与之相关的词,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在复习单词时,可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产生有意义的联想,(例如traffic)找出与其相关的一组词或句;也可给词找意义伙伴,这样就将平面静态的词与立体,动态的.实物或动作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衔接。
再如,我们在学了课文某一对话后,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对话练习。例如:在学习了“congratulations and wishes”的对话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学生们编出了“生日快乐”“新年快乐”“祝旅行愉快”“祝比赛获奖”等内容对话。
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训练思维的深刻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吸收文章中没有明确表达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这是一种使思维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的思维推理活动。例如,在课文“learning a language ”中提到“a good memory is a great help in learning a language, but it is not enough”教师提问学生“why isn’t it enough?”再进一步追问“how do we learn the language besides learning words, grammar rules by heart?”学生自己会得出“we must learn the language by using it, by thinking about it.”“Learn through practice。”
再如在unit18“we have nothing to fear ”一文中,许多美国人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知道自己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一生时,他会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他们错了,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次的总统。“he showed an inner strength that people had never seen in him before .”教师提问学生“what’s his inner strength?”“why did he say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引发学生思考,“A strong will is important for everyone.”“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揭示文章的深层含义,点明主题。
三、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对,又称求异思维。它是指人们解决总是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使思考者不局限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的设想出发,求得多种不同甚至相反答案的思维过程。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通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辨证地全面地、发展地分析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开放式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多角度总是从而培养他们多向思维的能力。
如在日常用语的对话教学中,同一个意图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示,而同一个句子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这种情况在英语中十分常见。例,我们在要求别人帮助时,我们可以说“Will you please…?”“could you do me a favour ?”“would you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等等。
再如not,nothing通常表示否定意义,而在一些句子结构中都表示强烈的肯定意图,或赞许。这就要我们运用双向或多向思维进行理解。
例:we can not recommend the book too strongly.
我们无论怎样意图推荐这本书也不过分。
He was not sorry to miss the flight.
他因错过了那趟航班而庆幸。
Nothing is more valuable than health.
健康是最重要的。
7.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七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师生的关系,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度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用充满感情的启发导学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丰富的情感,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细致地给予点拨、辅导,要尊重、热爱、关心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使学生乐于上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应给予及时的鼓励、肯定与表扬,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尤其对待后进生,教师更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认真分析“差”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创造各种条件、机会,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兴趣,不管遇到多大的艰难困苦,学生也会孜孜以求。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来增强教学效果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探究的动机,而且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数学典故、趣味性问题、历史名题等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时,教师可在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破成两块,要把它们裁割成两块大小一样的规格,要不要都将两块玻璃都带去?如果只带一块去的话,应带上哪一块?为什么?问题提出来后, 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了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 激发了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三、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精读课标精神,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过程,深入研究新概念、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例题的推演、图形的构造、习题的解答等,每个细节都要认真研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备课前,应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书本知识掌握的深浅程度、思维快慢程度和动手能力程度,并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材料。教师要使学生的思维处在一种永不停息、永不满足的积极向上状态,就必须认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对问题的分析要简洁,对问题的解决最好交给学生自己完成,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学生要想既快速又准确地解题,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转化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主要表现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要真正变“活”, 就要提高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解题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对已有数学表达能提出自己的正确看法,能独立思考、不盲目附和,能严密全面地利用已知条件,在关键之处能及时迅速地自我反馈,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是否正确等。
四、教会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于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最为重要的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理念也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探索能力等实际,构建自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讨论、启发、游戏、故事、多媒体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逻辑、辩证思考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强烈、急切的求知欲望,进而去研究、探讨。例如在学习等式基本性质时,学生经常会忽视“除数不能是0”这个条件而产生错误,这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引导、解决:设a=b圯a2=ab圯a2-b2圯 (a+b)(a-b)=b(a-b)圯a+b=b圯2b=b圯2=1。这时,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教师再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探讨,发现其中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过渡。这样,不仅教会了学生思考的方法,引发了强烈的发现动机,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抓好学习数学的每个环节,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上专心、课后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等环节,帮助学生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将读、思、议、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富有个性发展的主体。
8.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八
一、树立创新教育意识,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教育教学从本质而言就是创新的生成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变“教堂”为“学堂”,想方设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起来,才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1.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过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高高在上,说的每一句话、讲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种权威;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听和记,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抑制和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維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堂”为“学堂”;要想方设法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放开手脚和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足以说明合作交流的优越性所在。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把别人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思路中,使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维不断地得到提升和完善,拓展自己的解题思路,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
2.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问题是人类认知发展的起点和动力所在,是创造之源。首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具体问题当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婉转地指出不足,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敢提问的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数学课堂就会活起来,遇到问题学生就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其次要训练学生学会提问题,善于提出有效的问题,不能使学生提的问题漫无目的,不着边际,不然就失去了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真正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只有当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才会不断地得到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会很集中,就会思维活跃、感知清晰、观察细致、理解深刻、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数学总体来说比较枯燥、单调,再加上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太扎实,在学习中遇到较难的题一时解不出来,这就很容易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每一个举动和每一次反应,哪怕只发现学生的一丝闪光点都要进行肯定和表扬,发现学生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进行及时的激励,让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生要彻底明白数学的作用不仅仅是算账,它还可以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譬如,利用旋转、对称的知识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可以测物高、修路、筑坝等。学生一旦运用了书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他的那种好奇、好胜的心理会急剧上升,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地得到锤炼和提升。
三、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他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并教给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9.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篇九
一、组织游戏趣味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课上,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例如:排队是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排排坐游戏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可以通过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充满趣味性的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有着更显的自主性。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二、组织知识拓宽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
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6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6元得28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6减6再减2得28元;还有的小组认为6减8不够减就用16减8得8,再加20得28元经过讨论,学生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课后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选用什么样的方法。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在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即拓宽了学生知识视野,又把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就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page]-->
三、组织探究创新型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因此开展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维方法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10.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
摘 要:纵观人类历史,创新引领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企业依靠创新,延长寿命;国家依赖创新,增强国力。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是时代前进的主旋律。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企业增加了对员工创新性的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了时代的责任。当今职业学校教师仅仅教授熟练的理论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培养学生拥有一定的创新才能,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分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探索适合提高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培养
一、对“创新”的探讨
1.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通过对自然界的改造,创造了缤纷的世界,正是思维的力量所起的作用。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使人们产生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最终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对于创新思维,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认识。首先,创新思维是一般思维的高级阶段,在一般思维的基础性作用上进行训练。其次,创新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思考,这种运用不是单纯的罗列叠加。
2.创新能力
结合中职学生群体,笔者认为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思维之上,对现有的产品、技术有实践性的提高。可以是一个好的建议,一个好的方法,如果可以转化为实践,经历了实践的考验,就可以看做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现状
1.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知识的积累和一般思维的训练是创新的基础。中职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与一般高中学生不同。他们有的表现出严重的偏科现象,有些对理论知识比较反感,因此整体上知识的构建有待加强。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对传统知识掌握不好,学生反而没有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正确加以引导,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有一些学生,在理论课程学习中并不突出,在实训课程中表现得较为优秀。这也说明中职学生各有所长,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2.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经历了中考失利,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呈现一定的自卑心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他们并不是完全放弃自己,也渴望表现,渴望被肯定。那么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中,就可以体现学生的优点,或者是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独特性。这对他们心理满足感的建立和对知识的钻研,都会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此外,中职学生有创新的意识,却不会把握条件。有些学生有创新动机,但面对实践过程中繁琐的程序和较复杂的问题,不去钻研和请教,也较少利用学校条件去练习,这样难以创造出创新的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当有创新灵感的时候缺少坚持的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抓住灵感,付诸实践,并且要持之以恒。
三、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高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依托于课堂。在创新指导这门课程中,对于创新思维、创造技法的论述较贴合实际。书中很多案例吸引了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在思索是否可以改进身边的事物。令笔者欣喜的是,在开设创新课程的班级中,有的学生利用下课十分钟对粉笔进行了改造,将粉笔雕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酒杯,惟妙惟肖;有的学生利用手中的电线制作了眼镜,甚至制作了动物造型;有的学生还制作了简易的门铃和手电筒。从中可以看出他们逐渐形成了创新的意识。
创新思维方法包括自由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等方法。常用的创造技法有头脑风暴法、缺点列举法等。自由思维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枷锁,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键,联想思维展现人类思维的广阔,逆向思维改变司空见惯的想法,侧向思维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掌握了这些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加之创造技法的运用,对学生专业探索过程会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2.调整学校学科设置
第一,职业学校的特色是专业与市场密切结合,学生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在校期间,除了传统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之外,必可不少的就是增加创新课程。在笔者学校,学生第一年入校以文化基础课程为主,可以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整合和构建;第二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程,配合更深入的文化课程学习。另外学校对于绝大多数班级开设一门创新课程,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科研创新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创意收集表,帮助学生记录日常的创意想法,抓住灵感的瞬间,加以引导和鼓励,以此获得好的效果。
第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有创新。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即权威的想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是有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教师应当鼓励和启发,并积极引导。在教学模式上要敢于打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个别辅导、交互提问等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整体威力,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改变僵硬的想法,敢于提出不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道具教学法,利用身边的物品例如回形针、牙签等进行制作,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愿意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久而久之,创新思维在学生生活中形成习惯。
3.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校园文化可以营造创新的氛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可以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改进。在校园内开设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创新,同时也给希望创新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每一年笔者学校都会举办技能文化节,包括各个专业的技能比赛、优秀作品的展示、模拟应聘等活动。通过几天的交流学习,学生在课堂外收获了更多启发。此外,平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而学生参加技能比赛时,在比赛前的准备过程中培养毅力和钻研精神,充分发挥创新灵感。比赛鼓励和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对专业进行探索。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技能比赛,提高学生对于创新的关注度。
校企结合是培养创新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一般与当地的企业有合作,学生在工学交替和下厂实习的过程中有机会真正接触到机器的运作。这和平时的实训课程又有不同,工厂生产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技术问题,这对学生是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学生思考探索的好机会。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利用过硬的专业知识,结合创新思维,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祖国未来的发展。中国如果要改变“世界工厂”的地位,就必须将“中国制造”改变为“中国创造”。而“中国创造”正需要依靠年轻的一代,他们富有活力,能接收新鲜事物,需要教师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
参考文献:
1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24-01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培养学生从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眼光放远一些,死记硬背虽然能取得近期效益,却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近生活实际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感受生活,为今后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找准位置
在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孩子,他们好像没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而这种观念正是制约学生自主学习的枷锁。有位心里学家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者应怎么去做。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相信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及时的指导。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景,让每个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并能积极表现自己。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个民主宽松的环境,还要相机设计各种激情引趣的场面,让学生活跃思维。如:教学《雷锋叔叔你在那里》,雷锋叔叔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的事迹,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他的伟大之处,在朗读中学生用自己深情地朗读语言已经表达出内心的崇敬之情。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自我感悟的能力,给予了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创新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并根据雷锋的一些光荣事迹续写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诗句。
2.运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由于科技的进步,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以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景,可以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而形象愈是鲜明、具体、生动,就愈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引起联想想象,产生创新的“灵感”。例如,《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利用远程教学资源上的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出了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情变化反映出了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也激发了学生对小女孩的怜悯之情。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即节省了时间,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问题创设情景,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问题是创新之源,怀疑是创新之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小学生思维处于由顺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展的阶段,利用逆向思维比较容易引发超常的思维,有时对解决问题会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引导求异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要注意因文而异,凭借课文中某一重点,某一关键处作想象的生长点,同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想象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达到创新的目标,例如,在上第四册《口语交际》中看图说话“家中来了陌生人该怎么办?”教师问:“谁能帮小朋友想想办法?”同学们七嘴八舌说个不停,“问一问他知不知道爸爸的电话号码?”“知不知道爸爸的姓名?”“知不知道爸爸的爱好?”“爸爸没在家你改天再来吧!”……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服务,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向标准、权威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意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给正确的读书方法尤为重要。如《丑小鸭》一文,课文讲述了丑小鸭悲惨的遭遇,经历了磨难后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丑小鸭的苦难遭遇,教师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由教师的教到用不着教师的教学过程,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能够自我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四、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体现要深度、广度和层次性
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学生中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挑战,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激发“自主”的兴趣,且勿搞“一刀切”。以往的课堂练习大都是一张试卷或一些练习题,都是教师出题,学生完成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智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不埋没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完一课后,自拟练习。这样会给学生带来跃跃欲试的乐趣。一般来说,学生自拟练习总是出一些自己理解掌握的或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如优等生会出一些带有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题目,中等生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在自己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出一些变换角度综合性的题目,而后进生大都是基础知识方面的有关字词句的题目,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精挑汇编,全面练习,这样的课堂练习尝试,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促进了学生去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总之,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不断要求人们有创新意识,而兴趣又是主动创新的前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自己发现的兴趣。大胆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学会学习,创造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OL].2012.
[2]王秋实.创设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
1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二
一、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对于学好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形象思维可以直接利用感官接受具体形象信息, 然后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使抽象的语言变成具体的、直观的, 且有些趣味性的概念, 让学生去联想、探索, 产生学习的动力, 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比如:《物质结构》中讲述电子在核外运动遵循统计规律时。可以通过启发和讨论的形式获得以下共识:蜜蜂在某一朵花采蜜时, 没有确定的飞翔路径, 似乎没有规律。但长时间多次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蜜蜂在这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 但蜜蜂总会在离花近的地方出现机会多。可以说这就是蜜蜂在对一朵花采蜜时的运动规律。然后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统计规律, 由好奇进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2.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理论, 推测实验本质, 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们运用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类比, 联想等思维加工, 使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变成易学易懂的,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而且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们讲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电子、质子和中子都是微观的, 如果只是用语言去描述, 很难把学生的思维给打开, 让其相信没有任何印象的东西。而如果我们通过宏观物体, 如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的形象描述, 根据其相似性来引出电子对于原子核的相对运动, 由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对比归纳出微观电子的运动规律特征。通过形象的类比, 突出了事物的本质, 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形象思维的培养, 使学生的联想能力、类比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等都会有相应地共同发展提高。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 必然会应用和带动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多种思维能力间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我们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 就会用到类比, 创新、抽象和辨证等多种能力, 从而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在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 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其术语特别是对于分子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等符号模型的掌握和理解, 大都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 但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利用这些素材去引导和探索, 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当我们在讨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作用很强时, 可以运用时, 我们可以运用离子化合物熔点来形象的讲述, 对于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有较强的静电作用, 即钠离子与氯离子间的离子键的键能较大, 我们可以我们可以对氯化钠的熔点的讲解, 来说明破坏离子键是不易的, 引出离子键是很强的作用, 运用形象的化学用语把感念特性具体化。再者对于我们遇到的一些分子式, 也是很好的形象思维培养素材, 分子式中原子间的结合一般是具体的, 我们可以根据其分子式特点来对其结构、连接方式和形成元素间的质量比关系加深了解, 形成表象, 培养形象思维。通过我们把化学用语的形象化, 把概念本质的具体化, 可以比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枯燥的知识感念转化成兴趣型的。达到教与学相一致。
2. 由化学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的本质去引导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化学是从实验入手研究的, 化学实验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 是我们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对知觉进行整理, 组织感觉信息, 使感觉材料进行秩序化、整体化以形成直接的感性反映形式。在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时,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象来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前钠存放在煤油中, 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 很容易得出钠是比较活泼的金属, 然后通过反应时的剧烈程度引导使学生对氯气的氧化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再者通过生成白烟过程的思考, 可以得到金属钠与氯起化合, 用形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使微观的感念和反应具体化、形象化, 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对化学抽象概念, 特别是物质结构概念方面进行形象的类比, 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培养。
化学中的概念大都是抽象的, 我们如何把它变成形象具体的语言呢?通过一些联想和比喻来达到我们培养形象思维的目的。如对于元素周期表, 我们可以通过其形成过程, 由门捷列夫最初按照原子量排列, 到一种种元素性质的预测, 以及其局限性, 和进一步的发展, 到最终的形成的现在所运用的元素周期表。通过发展史的介绍来深化和具体化元素周期表中元素, 是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达到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讲解离子键和共价键时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 一类是离子之间的, 另一类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形成的, 根据形成过程的对比, 再加之形象化的语言。就可以很好地使学生的对比思维, 和形象思维的到锻炼,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运用和培养着许多其他能力的发展。
形象思维的培养应立足于左右脑的平行开发, 注意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方法方面, 应该结合形象思维的特点及心理成分, 通过化学实验,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表象, 培养观察能力;重视化学实验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科学想象力.通过微观想象力的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联想的培养来培养学生科学想象力是发展形象思维的有力保障.
总之, 形象思维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是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应重点培养的能力。且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是丰富、复杂而深刻的。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不同的实际运用不同的表象语言, 模型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增强, 会伴随着或者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提高, 会使学生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受益匪浅。
摘要:形象思维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是学生发展过程中所应重点培养的能力。形象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概念, 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是丰富、复杂而深刻的。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不同的实际运用不同的表象语言, 模型等不同的方式进行。
1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篇十三
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
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地理学科的思维体系是与地理学的学科特征紧密联系而形成和产生的。它主要包括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动态的以及立体的地理思维方式。
综合性:地理学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上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综合性的思维方法指能够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命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应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思维方法,知道应从哪些角度去全面地、综合地分析和评价不同地理事物的特点。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方法:
1、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范围、界线)
(2)地形:(主要类型、组成、地势、地表形态、分布、成因)
(3)气候:(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特点、温度带、干湿区、成因)
(4)河流、湖泊:(分布、补给、季节变化、水文与水系特 征、成因)
(5)植被(类型、分布、特点)
(6)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7)自然资源:
①种类(矿产、土地、水、气候、生物等)
②数量状况
③质量状况
④优势资源
⑤地理分布
⑥制约性资源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区域社会构成特点:人口状况 ②民族状况 ③宗教、文化、教育、传统等
(2)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均GDP)
②区域在世界或全国的经济地位
③农业(地位、类型、特点、发展条件、分布、农产品)
④工业(地位、类型、发展条件、分布、工业产品)
⑤交通、城市(主要交通方式、分布、特点;首都、主要港口和工业中心等)
(3)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竞争力状况)
①优势(区位、资源、人才、科技、文化、教育、劳动力、资金、基础设施、交通)
②制约性因素(资金、资源、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环境问题等)
3.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综合分析区域内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各因素,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联系性:地表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仅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和制约关系。
欧洲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的内在联系
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又一显著特征。
在对区域地理现象和成因进行分析时,既能够运用综合对比的方法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又能对不同地理事物和问题,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进行科学评价,是地理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比较法是分析和掌握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高考地理考察区域特征的常见命题方式。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①横向对比:即将同一类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②纵向对比:即对同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
③专题对比;对几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比较。
④综合对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有关的地理要素作系统比较和全面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立体性:空间想象和立体思维是地理思维的又一特色,它是由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空间的和立体特征所决定的。
准确地将地理抽象思维与地理形象思维进行转换,也是地理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复习中,应注重充分运用地图、图形、和填图、绘图的方法,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培养地理立体思维能力。
动态性: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或人文地理事物,都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在不断变化。
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洋流的运动、地壳的运动和物质循环、生物圈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影响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发展的要素及变化规律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地理学要不断研究地理事物变化发展的特点,探索变化发展的规律,并预测未来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在地理学习中应树立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影响地理事物形成和演变的因素的科学态度和观念。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在实践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一)教师要以良好的情绪给学生以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议论,能放开心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也和他人一样的有地位、一样的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和情感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学习的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佳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三)需要是人基本的本能,需要是一种内驱力。有需要才能有追求,有了对地理事物认知的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内驱力能把学生的心理内部的精神力量充分地调动起来,有效而持久地投入学习。有了这种力量,学生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去追求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希望获取知识,希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的内在需求,积极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获取知识,并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尽可能的各种条件,以学生的这种内需感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就要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在这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上,教学时不要作太多的铺垫,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教材,自己去寻找关于地理问题的切入点。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认知的实际层次,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自然地迁移到新的知识情境当中去。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适合发挥他们自己聪明才智的条件,达到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一年来坚持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原则。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老师设计的练习题。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基本不超过15分钟。这种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的方式,其实是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从而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
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其最佳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从教学发展的角度看,教学评价的作用并不限于只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有多大,还应该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会出现答错问题的现象,在这时,教师要进行耐心的鼓励、引导、点拨,而不是训斥、否定和惩罚。运用前者,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态度诚恳,由此会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会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运用后者,就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关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与评价,不仅是认知过程的需要,更是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凝聚师生感情的需要。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在今年初一(7)班的实验教学中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课文内容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推荐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8-0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0-23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09-10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思维能力08-26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1-05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09-14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7-1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