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2篇)
1.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苍江中学 张卫光吴刚平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0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苍江中学 张卫光
一学期以来,我担任七年级(10)班的班主任。在班主任期间,我认识到了一位班主任“身正为范”的重要性。初一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如果起始年级没有带好,就会留下不少后遗症,贻害学校的就不只是一年,而是几年,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我觉得初一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而良好的开端是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关键。
这学期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初一学生刚进入新校园时,通常有一种陌生的感觉。要消除陌生的感觉,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因此,我组织互帮互学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这样既能在班级的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又能使同学之间也能因此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
2、加强班级管理,努力培养“真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在活动中选拔班干部。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所以应认真选拔。班干部不是班主任封的,也不是终身制的,而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所以要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选拔干部。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通过活动,比如演讲、卫生劳动、分发课本等活动,从中发现并挖掘有头脑、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自信心、有主人翁意识的人才,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班干部的职位。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才有工作热情,责任心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工作的魄力。班委会成立之后,尽快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同时,给予定期的指导监督。这样,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一方面,我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自我组织活动。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例如,学习经验交流会,习惯养成教育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使我班在学校的各项考试和管理评比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3、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的教育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在这方面,我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真诚相待,耐心相帮,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4、采用各种方式开展活动。有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今年,我还采用各种方式开展活动,试图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以远大的理想激发学习.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好像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飘到哪儿算哪儿,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时,班主任应积极创造机会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因为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才会把它转变成学习、生活的动力。他们明白实际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但这差距并非不可逾越,而是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跨越,并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把对理想的追求转化为学习动力。
总之,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就是说,在这个班级的管理上你已成功了一半。总的来说,一学期来,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学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总结
苍江中学 张卫光吴刚平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慢班的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快班的尖子生相对还可以。刚开始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因而在后半学期我专门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备课。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第一年代历史学科,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的老师曾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我相信在期末考时我任教的班级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述 职 报 告
苍江中学
张卫光
本,我担任七(10)班班主任和七年级6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年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表现良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尽到了一个优秀教师应尽的职责,受到上级、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我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教育活动中实践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古训。
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一年来,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参加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轻松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胜任本职工作。(1)我以坚持“六认真”来使自己常规业务精益求精;(2)将传统教育理论与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学生、新教材、新教法和学法;(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坚持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历史四环节”课题试验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收获。
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勤奋地工作。
本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从没有旷工、旷课现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没有马虎过,我努力用醉心教学、教研和耐心细致的学生思想工作等,深得学生的好评。
四、勤学习、勤研究、勤工作,努力创造佳绩
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我始终重视教研工作,把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因此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每次考试中我教的班的成绩都有较大进步,深受学校好评。
教育工作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不断地变化。我愿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精益求精、再创辉煌。
2.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开始正式接触“历史”这一科目, 大多
数学生对本科目的认识来源于影视媒体或书籍, 但是由于此类来源的戏说、恶搞、夸张成分居多, 易对学生历史观念造成误导, 学科知识混乱。在教学中注意纠正此类现象, 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媒体的正确导向, 如社科类纪录片多严谨而规范。
2、本地大多为农村学生, 其小学教育阶段基础薄弱, 由于各
方面条件限制, 学生综合素质稍差, 在历史学习方面可利用资源相对较少, 不会主动去发现感受身边的历史。
二、历史学科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是中考考试科目之一, 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中考计算历史科的成绩, 学生还重视一点。但是七年级历史上下册——中国古代史的内容, 却不是中考考察的范围。学生不够重视, 所以造成了七年历史教学的尴尬局面, 不得不引起任课老师的重视。
其实七年级历史教学有其特殊不可取代的作用, 本人主要叙述几个重要方面, 希望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重视。
1、历史通史教育的作用
新《历史课程标准》认识到“逐渐了解中国国情, 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学习历史课程, 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 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七年级课本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史内容 (史前文明至鸦片战争前) , 时间跨度较大, 主要掌握从夏商周到晚清这一历史纵向发展阶段。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历史。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 “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 教育人民”。
通过学习夏商周的历史, 可以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 体味那神秘质朴的青铜文化。了解春秋战国的纷争变革与满天星斗般诸子百家文化繁荣局面。欣赏汉唐盛世的豪迈气魄, 开放与繁荣的景象。感受两宋的秀美柔弱世俗社会, 多民族的交流与碰撞。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型, 专制主义上的盛极而衰。
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公民常识储备和传统道德建设的重要给养。正如钱穆先生说“你是中国人, 就不要忘记中国”。爱国的感情和民族的认同都源自对历史的了解, 这个价值观永远不能丢。学习中国古代史历史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传统价值观。
2、历史观念培养的作用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新课标明确指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七年级历史教学在整个历史教学阶段起基础性作用。它可以培养树立学生的历史观——通过本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逐渐形成朴素的历史观, 比如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经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其他更高级社会阶段的渐进过程。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等。还要认识历史的过去性, 及其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借鉴意义。
当然这些观念未免过于抽象, 所以需要教师在讲授中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 多用具体事例来讲解。
3、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
历史教学中的知识教学, 并不仅仅是历史故事的教学, 虽然故事的讲述和讲解比提出分析性的问题要容易。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要学生获得基础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即思维能力。
什么是历史思维?历史思维就是人们再认与再现历史事实, 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 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
在历史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历史学习之中有何作用呢?首先,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历史主要是对史实材料、历史文物遗址等阅读观察而形成历史的感性认识, 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渐上升到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其次,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组合现有材料, 形成新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不同角度认识分析历史的能力。最后,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纷繁观点中做出自己理解判断的以及从历史的发展来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能力。
我国的教育过于注重学生记忆, 特别是文科性质的政史学科。认为学习就是吸收课本上的内容, 将它们都记在脑子中就认为是真正学到了东西。重复而机械的记忆所学内容, 这种方式不利于历史思维的培养。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环境之中,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落到实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是培养思维习惯的内驱力。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初次接受历史教育,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做好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成为这一阶段的关键。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历史事件的相关情境, 最大限度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借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认识历史的求知欲望。历史的过去性, 无法直接展现, 可以利用一些影像资料, 把历史现象再现在学生的面前, 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历史情景, 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这一理解过程中, 历史思维能力逐渐得到培养, 有利于实现历史教学的顺利展开。
4、历史分析解答问题方法的培养
初中阶段常见两种类型试题有材料分析题和开放性试题。在初一年级就要或多或少的教授关于这两类问题的方法, 以期在三年的学习中得到答题技巧锻炼。
对于材料分析题, 首先要带着学生仔细阅读材料, 特别是文言文要边阅读变尝试翻译。然后在脑中搜罗有关材料的知识点, 让学生回忆课本上所学的内容。之后.再看问题, 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还是只要指出材料中的阅读的基础上。 (一般要求根据材料结合学过的内容作答) 。最后解答时, 依据关键句, 对应知识点作答, 切忌摘抄原文。
对于开放性试题, 一般在材料题之后设置, 有评价类和认识启示类。七年级教学要求不高, 在讲授方法时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作答。这就需要在结合材料和已回答的问题的基础之上去进行再思考, (1) 要读懂题目, 即审清题、准确理解题意, 这是解答好开放性试题的前提和关键。 (2) 要回归教材, 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知识要点”。依题意回忆教材, 找出教材中与试题相关的知识内容来组织答案。 (3) 要多角度思考, 提倡多角度发散思维, 切忌抱住一点长篇大论的单向思维。
以上是我对于七年级历史教学作用的一些感想, 以期更好开展该阶段的历史教学, 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本阶段历史课程, 又不失对其重视。
摘要:七年级历史教学有其特殊不可取代的作用, 结合教学实践感悟, 本文主要阐述该阶段历史教学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七年级,历史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教学活动建议
访问家庭和学校附近的老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典型例题]
例1在中国近代史上,踏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张謇
D.严复
解析:张謇是清末状元,他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参考答案:C
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实业救国”得到发展,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謇
D.范旭东
2.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到日本人在中国创办的纱厂参观学习
B.用轮船运送货物
C.业务员给张謇发电报
D.组织职工观看电影《定军山》
3.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主要是因为他创办了()
A.大生纱厂
B.南通博物苑
C.南通师范
D.福新面粉厂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高呼:“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今”指的是()
A.洋务运动后
B.辛亥革命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抗战胜利后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
D.海外华侨支持民族工业
6.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之一。在创办之初,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创立了庞大的家族企业。根据本单元知识,你认为荣氏企业创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侵略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③内战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8.1895年,一个法国记者来到中国,他在北京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A.所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B.见到许多举人联名上书要求变法
C.用电报向国内的报社发送新闻消息
D.买一本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康熙字典》
9.1902年,实业家张謇在企业经营中不可能做到的是()
A.给在上海的商户打电话商讨业务
B.乘轮船旅行
C参观北洋舰队
D.订阅《申报》,了解世界大事
10.我们使用的许多工具书是由商务印书馆印制的,下面关于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创办于洋务运动中
B.它的总部在北京
C.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D.是由陈独秀创办的
11.1910年,一位河南人到上海出差,在他的日记里不可能记述的事情是()
A.见到许多外国商人
B.乘坐轮船游览黄浦江
C.到照相馆照相留念
D.见到许多中国人都剪掉了大辫子也赶时髦把辫子剪了
12.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影响政治、经济,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下列现象中哪些不是由辛亥革命引起的()
A.人们业余生活中看电影娱乐
B.男子觉得留辫子不再是时尚
C.中山装成为时装和革命的代名词
D.女子缠足被看作是保守的象征
二、非选择题
13.认真观察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这些企业的创办者分别是谁?
(2)这些企业都属于_______。
A.重工业
B.军事工业
C.轻工业
D.民族工业
(3)从这些企业的特征来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具备什么样的行业特征?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以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的廉价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1899年他创办了大生纱厂。(1)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2)针对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提出了什么口号?他的目标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15.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许多实业,因此他一生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请你收集资料,围绕张謇创办近代民族工业这一中心,为他撰写一段传记。要求:内容详实,符合史实,语言精练,不超过200字。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4)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教学活动建议。
(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科技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2)举行小型读书报告会,谈谈阅读鲁迅等著名文学家作品的体会。
[典型例题]
例1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B.参加科举考试
C.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
D.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对进化论思想充满兴趣
解析:京师大学堂建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时期,《海国图志》在
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写成,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现在戊戌变法前,所以1906年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阅读严复的译著《天演论》都有可能。但是在1905年清政府就已经废除科举制了,因此,参加科举考试是不可能的。
参考答案:B
例2抗日战争期间,借助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的画作和作者是()
A.《愚公移山》、徐悲鸿
B.《奔马图》、徐悲鸿
C.《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D.《开路先锋》、聂耳
解析:在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表达了中华民族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来抗击日本的侵略。
参考答案:A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在《申报》上可能登载的新闻有()
①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②京张铁路由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③废除科举制度④皇帝下诏退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近代中国人可以乘火车从北京直达张家口最早是在()
A.1876年
B.1881年
C.1905年D.1909年
3.郭强为《开心辞典》栏目提供了一个涉及近代科学技术的题目:它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它于1909年完工,它令外国人折服。它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4.右图人物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致使我们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包括()
①他设计和主持施工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②探索出制碱新工艺③撰写《制碱》一书④向世界公布制碱奥秘,打破帝国主义制碱垄断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A.茅以异
B.李四光
C.詹天佑
D.侯德榜
6.鸦片战争使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终止,许多中国人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清醒,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其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为之著书立说的著名思想家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张之洞
D.孙中山
7.魏源受林则徐嘱托,据《四洲志》译稿及中外文献资料,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整理成书,此书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你认为这里评价的著作是()
A.《狂人日记》
B.《孔乙己》
C.《海国图志》
D.《制碱》
8.它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被翻译,1898年完成,是中国近代较早的一本直接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书,但它不是简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吸取精华,打击封建势力,宣传变法维新。这本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制碱》
C.《天演论》
D.《变法通义》
9.决定创办右图所示大学堂的是()
A.李鸿章
B.光绪帝
C.慈禧太后
D.张之洞
10.科举制度是我国对世界选拔人才方式倒出的重大贡献,它经历了一个盛衰演变的过程。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揭开了科举的先河
B.唐太宗、武则天为完善科举制做出了贡献
C.宋代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
D.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11.在新文化运动中,它借“狂人”之口,大胆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它是周树人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它是()
A.《孔乙己》
B.《狂人日记》
C.《阿O正传》
D.《祝福》
12.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革命和中国文化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由无产阶级领导
B.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C.都把反封建作为自己的使命
D.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13.下列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在民族危难之际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B.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C.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
D.它创作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激励许多青年走上抗日战场
14.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灾难,中华民族没有屈服,而是团结御辱,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下列文艺作品中,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5.郭沫若为适应抗战需要,所著的批判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是()
A.《狂人日记》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屈原》
16.下列作品中,歌颂主题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小二黑结婚》
B.《黄河大合唱》
C.《李有才板话》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非选择题
17.梳理线索是我们学习和巩固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请阅读下面材料,给材料命一个恰当的标题,并梳理出材料线索。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第一批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903年,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18.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果让你比较魏源与严复这两位近代思想家,你会采用什么方式、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19.本单元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你最敬佩哪一位,请说说你敬佩他的理由。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单元测试
1.C 2.D 3.A 4.B 5.B 6.D 7.C 8.D 9.C
10.C
11.D12.A
13.(1)分别是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范旭东。(2)C D(3)主要集中于轻工业。
14.(1)《马关条约》。(2)“实业救国”。不能实现。因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严重阻挠下不能独立发展,这决定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行不通。
15.略。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1.A 2.D 3.D 4.D 5.D 6.B 7.C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A 15.D 16.B
17.标题提示:围绕近代教育改革命题即可。线索:(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2)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建立,教育改革迈出重要一步。(3)1903年,新式教育体制诞生。(4)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18.用表格法从两人的生活时代、主要著作、思想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
4.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 篇四
刘正茂
为更好地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处以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只是之外,还应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擦不多,历史知识较少。历史学科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望较强,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处以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北师大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真实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5课,其中,活动课有4课。
3、教材重点和难点
教材的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采取的教学措施有如下一些: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统一。
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
据。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讲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开
5.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六块”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1——4)班历史科教学,经过调查和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但也存在少数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态度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三、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方法,争取早日让他们从小学的学习习惯中转变过来,早日习惯初中生活。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六、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做到与侯老师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5、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发挥优生优势,让他们各带一个“学困生”,让优生讲述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经验交流,介绍方法给他们的,让他们的懂得怎样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学困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对于他们主要是多引导,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周次安排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周第一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元谋人
2、北京人
3、山顶洞人)
第二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部落(1、半坡聚落
2、河姆渡聚落
3、大汶口聚落)
第2周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与黄帝
2、尧舜“禅让”
3、大禹治水)
第四课 破解彩陶之谜 ——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3周第五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1、“家天下”的夏朝
2、商汤灭夏
3、武王讨伐)
第六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的分封制
2、贵族、平民与奴隶
3、军队,刑法与礼仪)第4周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1、齐桓公称霸
2、问鼎中原
3、合纵连横)
第5周第八课 铁器牛耕引发社会变革(1、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2、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3、商鞅变法秦崛起)
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1、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闻名于世的青铜器)第6周第十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1、孔子
2、百家争鸣)
第7周第十一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2、神奇的编钟)
第十二课 了解身边的“历史”——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8周第十三课 秦帝国的兴亡(1、秦王扫六合
2、陈胜吴广起义
3、楚汉战争)
第十四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1、废分封,立郡县
2、车同轨,书同文)
第9周 期中考试复习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周第十五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削弱封国势力
3、强化监察制度)
第十六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1、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2、张骞通西域
3、丝绸之路)
第12周第十七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
3、《九章算术》)
第十八课 昌盛的文化(1、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2、司马迁与《史记》
3、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第十九课 寻访“丝绸之路”——学习与探究之三
第13周第二十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曹操统一北方
2、三国鼎立
3、官渡之战)
第二十一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1、人口南迁
2、淝水之战
3、江南经济的发展)
第14周第二十二课 北方民族的汇聚(1、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第二十三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1、祖冲之和圆周率 2、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3、郦道元和《水经注》)
6.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 篇六
在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课,新的学期开始,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应用三段六步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一些历史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素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备好每一节课。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功课,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望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需要老是用心钻研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三个班级学生较多,因学生的情况层次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并有五个活动课。
2.教学内容
7.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七
一、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插图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比较枯燥的、不易理解的文言文。如《童趣》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万事开头难”, 如果直接讲解翻译, 绝对使孩子一开始就对文言文的兴趣大打折扣。而插图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形象的诠释。根据孩子们的心理, 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要学生描述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 纷纷回答自己所见。有的说, 画面的小孩留着长辫, 一看是清朝时期的人物 (说出了作者身份) ;有的说是用烟管吹烟中的一群白鹤玩 (一说烟管他们更有兴趣) ;有人问为何在床上而且还在蚊帐中抽烟, 他这样做对吗?问题形形色色。孩子们充分调动观察力和想象力, 对画面情景进行描述。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知道答案, 请看课文文字是怎样“绘画”的。趁热打铁, 他们个个迫不及待去读课文, 寻找答案——原来画中小孩就是小时候的作者、清朝文学家沈复;他正“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他躲在床上的素帐中, 正是为了自己好玩……绘画与课文合二而一,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且当堂成诵, 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用插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所作。通过文章,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醉心于研究、淡泊名利, 热爱科学如“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又有着坚韧不拔意志的女科学家形象。课文中有一张居里夫人在工作的照片。为了让学生对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让他们对这张照片进行描述, 看看能否从文章中找到切合这张照片的语句。画面上的居里夫人正坐在书房里, 认真地做实验。通过这一环节表述, 学生们对一个伟人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堂适时地“插入”插图, 自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插图教会学生如何生动描述景物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文中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藤萝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美。语言生动形象, 色可观、形可触、香可嗅。如何让初一的学生感受并学会描述美景美物呢?学课文之前, 我注意到一幅藤萝画的插图, 那一簇簇藤萝花开得那么繁密、那么美丽。于是, 我灵机一动, 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画面,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藤萝花的样子。学生纷纷描述:花朵繁密、花色粉紫、上浅下深……2.你以为应抓住花的哪些方面才描写得详细些?学生思考后认为:描写花应从花的颜色、形状、香气等方面写才更详细。3.如何描写才生动形象?学生一致认为:要想生动形象, 就要使用修辞手法, 还得会用修饰词。
通过有针对性的描述训练, 学生已经对如何刻画景物的层次顺序了然于心, 此时教师再引导他们走进文本, 与作者的描写加以比较阅读, 进行语句品析。经过一观、一练、一品, 既提高了鉴赏能力, 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绘画就是线条和色彩写成的无字文章。因此, 我们应该用文字描述出画的意境和韵味。特别是古诗词, 语言凝练, 画面感强。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根据课文去绘画, 以达到深悟文本的目的。然而, 他们常常忽略了文本插图的妙用, 它正是训练学生用文字表情达意的媒介。如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四首》中马致远的《秋思》, 漂泊在外的游子郁郁寡欢, 愁眉不展, 憔悴的脸上写满了孤寂。他胯下的瘦马似乎通晓主人心思, 低头郁郁而行。正是夕阳西下时, 这对“主仆”要到哪里留宿?诗歌虽短小精悍却极富感染力, 学生读罢诗文, 再仔细观看插图, 图文对照, 一时文思泉涌, 纷纷举笔。有学生写道:
枯藤在秋风中瑟瑟颤动。薄暮中, 乌鸦在盘曲的老树上空聒噪着盘桓, 天又凉了。不远处是一座小桥, 流水潺潺从村子外边流过。几户人家屋顶上扬起了袅袅的炊烟, 他们的家人该是多么幸福地准备共进晚餐!太阳即将躲下山头, 然而, 村外的漫漫古道上, 漂泊在外的游子不知道家在何处。他孤独而悲伤, 骑着一匹瘦马, 向着那夕阳外渐行渐远……
通过这些“插曲”, 我以为观察插图进行课堂小练笔是最有效的训练途径, 不仅因为它直观, 更主要的是画面的形象性和文章的情感内蕴使学生情感内化, 产生表达的欲望, 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
8.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八
(教师身着汉服,头梳堕马髻)大家知道老师穿的这身衣服的名称吗?它叫作汉服。还有我的这个发型,也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堕马髻。现在我这个整体造型展示的就是汉朝女子的形象。通过观察这个形象,汉朝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朴素、洒脱)我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大家的回答:敦厚朴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推开这扇尘封、厚重的历史大门,梦回大汉。
大汉曾经而临怎样的历史形势呢?请大家阅读材料:《汉书-食货志》。汉朝经济繁荣,形势大好,这多亏文帝、景帝对国家的治理,我们将他们统治的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板书)。
二、讲解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它并不是大汉建立之初就有的,相反,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可是先辈们面对这样的“烂摊子”,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我们看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领读《汉书·文帝纪》)。汉文帝身居高位,却能和农民一样,挽起袖子来干活,这在皇帝里是非常难得的,可见其对农业的重视。(板书:重视农业)
汉文帝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生活十分朴素,他平时穿的都是用粗布做的衣服。正所谓:成南俭,败由奢。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奠定了汉室几百年发展的良好基础。这就是“文景之治”形成的第二点原因:勤俭节约。(板书:勤俭节约)
我现在讲个故事。有一个小姑娘叫缇萦,她的父亲是个行医之人,但却由于没有治好一个病人的病就被告发,缇萦既悲伤又气愤,上书文帝以求救父,说:“一个人砍去脚就不能再行走;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贫女愿意替父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文帝看了信,深受感动,就此下令废除了肉刑。由此可见,文帝具有以德治同的思想。(板书:以德化民)
正是因为文帝、景帝在位时期重视农业、勤俭节约、以德化民,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可是,要想在此基础上成就千古大业,就必须有居安思危之感。有时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大家看《汉书·主父偃传》,我们将其中反映的问题称为王国问题,说明大汉政治不统一。(板书:政治不统一)再来看《汉书·董仲舒传》,可以看出当时汉朝存在思想不统一的问题。(板书:思想不统一)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大一统的伟业。
三、讲解王国问题
首先,让我们看看王国问题是如何形成的?这是西汉前期的形势图,大家观察一下,与秦王朝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异常情况?(学生回答)对,这就是西汉初期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国并行制。(板书)这个制度既保留了秦朝创立的行政单位“郡”,还恢复了西周的分封诸侯的办法。这看起来不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吗?其实这是高祖刘邦为了击败项羽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他希望这些王侯能够拱卫汉室江山,可是事与愿违。大家请看,这是文景时期中山国第一代王靖王刘胜下葬时穿的殓衣——金缕玉衣。大汉规定金缕玉衣是皇亲贵族的专属,诸侯王只能穿银缕玉衣。这小小的诸侯王斗胆用金缕玉衣,由此你们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回答:诸侯王实力强大)。现在大家就以组为单位,结合《汉书·主父偃传》,讨论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得出解决对策:“推恩令”、“削地夺爵”)(板书)
通过“推恩令”和“削地夺爵”,王国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但这就可以一劳永逸吗?还有什么问题?对,思想还不统一。
四、讲解何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假设你们是各地举荐上来的贤良方正之士,你们给大汉出出主意,究竟应采用什么思想来统一国人的思想呢?(学生分为法家、道家、儒家三组进行辩论)
各位说得都很有道理,董仲舒(点一名学生),你是前朝的博士,你来说说。
学生根据《汉书·董仲舒传》说道:臣认为您要以德来服人心,以儒家学说来统一国人的思想。
就按董先生的意思办!即日起,诏告天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板书)。那么董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确立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呢?
学生:为了更好地贯彻儒家思想,您要在长安设立一个专门教授儒家经典的机构。
嗯,此举极好,就将其称为“太学”,取“大学”之义,作为我大汉王朝的最高教育机构。(板书:设立太学)
9.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篇九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有运用头脑真正地反思,才会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带来的益处。
1、回顾经历,积累经验:
(1)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在上每节课时,我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有一次,我在给七(2)班上完历史课后,感觉非常惬意与喜悦,因为平时上课不听讲、很爱说话的两位同学居然在那节课上从始至终保持积极状态,后来,我仔细回忆每个细节,不禁豁然开朗:课前,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哪位同学帮老师把图片准备好?”这两位同学就不约而同主动去做了,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于助人进行了表扬,学生报以鼓励的掌声。这两位同学脸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课上的.表现与以往也就大相径庭了:潜心贯注的听讲,争先恐后的发言,面红耳赤的讨论。针对他们的变化课堂上共响起5次掌声,它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就象润滑剂一样,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感觉象做游戏一样,在愉快中获得了知识。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灯,指引教育迈向成功: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取的措施是,每节课在讲新授课前,总是进行小测验,不合格的同学要受到一定的惩罚。记得有一次测验时,有一名同学早做了“准备”,当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动”时,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轻轻的在她的桌上点了三下,这三下既有对她行为的提醒,又有对她行为的“包庇”,公布于众与尊重暗示中我选择了后者。她当时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从这件小事之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测验中没有再发生过作弊现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学反思中写下:“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2、发现问题,寻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课上,我有意识地贯彻新课标,上了一节以“讨论”和“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主线的历史课。课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备课和精心的课堂设计,所以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谁知那堂课上得乱七七糟,课堂秩序混乱不堪,课本剧的节目还没上演就草草收场……从讲台上我灰头土脸地下来之后,在反思记录上我这样写到:“这节课我耗费的精力最多,但却上得最失败,究竟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请教七(3)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告诉我说:“老师,分组讨论可有学问了。首先,你得选一个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组长;其次,不能自由结组,平时混得不错的哥们儿姐们儿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谈天说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课堂组织的问题上,我更加注意细节问题,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这一进步,不得不归功于课堂反思的驱动力。
10.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篇十
1、知识点不够严密
2、历史时间的表述应当准确
3、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其素质的不断提升
4、意识上对历史的传承性特点不够重视
5、学习方法的补充和丰富
6、课件的制作中应注意字体大小的合理设置,照顾后排学生
7、精研课本,教师用书的合理应用
8、拓展知识点
11.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乡土资源;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历史与社会新教材充实了地理内容,强化了史地综合,突出了对区域案例的教学,对训练题目要求有所提高。
一、诸暨市七年级社会老师利用乡土资源教学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诸暨市七年级社会老师利用乡土资源教学的现状如何呢?在本学期笔者特地选择来自不同学校并具有代表性的30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乡土资源利用的意识极其淡薄,制约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在利用乡土地理资源上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没有资料和课时不允许。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重这方面资料的积累,课程资源意识不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及经验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上风。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诸暨市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促使教师将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地理理论运用于解释本地的实际,真正弄懂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观察调查,这样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讲活,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参观调查,既使教师增加了对本地乡土地理知识的了解,又学会了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为今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起了示范作用,也可以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乡土材料,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所以,我们提倡挖掘诸暨市的乡土内容(诸暨市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政治经济、地形气候、水文、人文、风景名胜区等)作为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的补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让乡土内容与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结合。
二、应用乡土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采取结合、渗透的方法,把乡土、乡情、乡风、乡俗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直接或间接的融入到教材的相关章节中去,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1.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犹如歌曲的前奏,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授气候类型新课之前,让学生谈论当地当日的天气情况,看看窗外就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学生自然很感兴趣,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乡土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为学生所熟知、所热爱,利用它导课既自然又让学生感到亲切,为教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学习才变得主动。
2.利用乡土资源“释疑解惑”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巧妙的地用乡土资源,往往会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季风气候显著”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季风”这一概念不理解,就可以利用诸暨市当地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这一乡土资源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解释,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学生在感受生活当中学会了地理知识,教师在讲授这一内容时也轻松了许多。
3.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
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地理教材相关内容结合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来学习知识,这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丰富了教材内容。例如在讲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节时,将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田为主的耕作类型、以大米为主的饮食习惯、以斜坡为主的民居风格以及曲调优美的地方戏越剧,黄酒产业,渔业等引入到本节的学习当中,学生在亲近乡土、感受乡土的同时,了解了南方地区在自然环境和人文方面与北方地区的差异,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地理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海报、手抄报、展板,或者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乡土地理摄影图片展等等。
总之,在初中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利用乡土资源时,紧密联系家乡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挖掘和拓展相关地理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初中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切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与广大同行的共同研究,为提高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效果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梅桃源.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1.
[2]王兴.诸暨地方志[M].地质出版社.
12.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二
本课为外研版七年级上册Unit 2 His birthday p re se nt is a c inema tic k et教学设计, 指导教师为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德坤老师。该课课例获得2011 年北京市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课例获得了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全国课例展评一等奖, 笔者获邀参加外专委第17 次年会, 并在年会上作为全国六位英语教师之一进行了现场执教, 2012 年该课例入选“国培计划”。
二、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国家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课的授课内容, 笔者设计了一个故事性的连贯的课堂进程, 把词汇、阅读活动以及写作有机地融入“给老师、父母、朋友送礼物”这一条线上。整堂课充满了快乐, 体现了亲情。
三、教材分析
Module 8 模块的话题是Different habits (习惯的差异) , 教材力图展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 了解Daming, Tony, Betty等来自不同国家小朋友家人的生活习惯与爱好。本单元的话题是“生日礼物”, 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与学生生活实际较为接近, 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这堂课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契机。这堂课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他人, 健康向上的品格。
这堂课虽然主要是阅读课, 但是笔者安排学生做一些小讨论。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思想碰撞的平台。笔者始终认为, 一堂好课, 首先是一堂真实的课, 所以笔者的课有许多并不是故意准备的“小意外”,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欢迎“小意外”并处理这些“小意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引导者, 工作职责是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本课的课型是词汇和阅读, 教材要求在本堂课尽量掌握与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生日礼物有关的词汇, 重难点是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并逐步向写作能力过渡。
四、学情分析
北京市昌平二中回龙观校区初一4 班是实验班, 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好, 而且因为低年龄的原因, 对birthday presents这样的话题较感兴趣, 学生具备较充足的词汇量, 所以对于本课的重难点没有太大的障碍, 从而也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加以引申和提高, 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技巧,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强化。
五、教学分析
The lesson I am going to talk about is taken from the textbook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Research Press. Module 8:Different habits. This is the second unit of this module. The topic:His birthday present is a cinema ticket. And the key grammar in Module 8 is learning Simple Present Tense and the adverbs like always, usually, often, etc.In terms of background culture, the focus of Module8 is about the differences among peoples, countries, and cultures, especially the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people and Western people. As a teacher, my job is to teach the kids to learn about, to accep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S and foreign people.
For these three units of the whole module, we will use about five periods to finish the contents and this is the second period.
For my kids:most of my students are the single children of their families. They have no brothers or sisters. They are very lonely since they grow up. So some of them don’t know the necessity of caring about others and they don’t know how. This lesson gives them a chance to learn to care about others:including their parents, relatives, and their friends, of course, I’d rather they care about me, their teacher.This group of students are the ones from the experimental class in my school.They have pretty good habits, interest, and good English. So I feel very happy working with them. And my job is to inspire, to promote, and to give guidance.
The lesson type is vocabulary and reading. In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and use vocabulary about birthday and birthday party.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use certain reading skills to find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presented in this lesson. And finally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write about their friends’likes and dislikes and be able to report what presents they will give to them.
Generally, in this lesson, I have four major steps.They are:warming-up, teaching vocabulary, reading, and writing. Every major step contains several smaller steps. And all the steps are closely connected.
Now I will explain the teaching flow of this lesson.The first step of course is warming up. Warming up is a very important step of a lesson. A successful warming up usually predicts a very successful lesson. We Chinese have a saying:“A good start is half of a success.”In this lesson, I told the students today is a special day for me. And I asked the students to guess the reason.The students’interest is aroused. This is the aim of this step. When they saw the picture of the birthday cake and heard the music of “Happy birthday to you”, they understood the topic of this lesson is“birthday and birthday party”. Oh, today is the teacher’s mum’s birthday. Through the teacher’s descriptions, the students have a vivid picture of the teacher’s mum. She is a very old mum. But she also has likes and dislikes. The teacher should give her birthday presents according to her hobbies.
Then I ask the students to imagine:If tomorrow is your father’s or mother’s or your best friend’s birthday, what presents will you give to them? Students’attention is naturally diverted to the English names of presents. How to say them in English? So it is time to begin the second step:teaching the vocabulary about birthday and party. I will show the students pictures and they have to tell what they are loudly. First some easy words, and then the new words they have to learn in this lesson. And then on their learning plan they have to spell the words one by one and check the spelling with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to make sure they spell correctly. The vocabulary they learn in this step will be used in the next several steps:reading and writing.
Then I come to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of this lesson:reading. I just imagine the characters of this book:Daming, Tony, Lingling, they are my friends.They will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s very soon. But I cannot remember their names. I asked the students to help me. They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names on the learning plan. In this way they have a general view of this passage. Then I give the students the key question:I want to give them presents. But WHAT DO THEY LIKE? With this question they start reading and try to find the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With question they start to read, and they have a purpose or aim when they are reading. Thus the efficiency will be improved.
Then we have a discussion. The students’attention will be diverted to the classmates in this classroom. I will show some photos of their familiar faces and popular faces. I ask them to talk about their classmates. Of course I give an example:My friend’s name is Mr. Look (a very naughty boy in this class) .He likes...He doesn’t like...After the discussion the students will report their results. And this step is the basis for the next step:writing.
After oral English, it is time to record what is on their mind in written English. They will write about their friends’likes and dislikes and show their writings in front of the audience. If they have any mistakes, they should correct them right now. And finally I give the students the final question:if tomorrow is your friend’s birthday, what presents will you give to him or her ? What they wrote down will be used to choose the presents.
And the very last step is EVALUATION. Thi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he kids give themselves a tick about how they behaved in this lesson.
These are the major steps of this lesson. When I finish it, I think it is not bad. There are two pieces of experience that I want to share with my teachers.
No.1 Teaching is also life. So after I finish the usual steps or the routines, I often try to connec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ith the students’life. Our kids are more interested in their favourites, their favourite food, game, sports, and people.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ir friends. So when I divert their attention from Daming, Lingling to Liu Yu, Liu Hao etc. They realize that they can use the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to talk about their friends and themselves. They have learnt the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in the previous steps. So they have a motive. And they feel it is easier to talk. And so language becomes a real tool among the kids.
In my other lessons, if possible, I often try to connec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ith the students’life.
No.2 A lesson is a whole. As I said before, all the steps should be connected closely. The previous steps should serve the following steps. We should prepare carefully to make sure that the lesson goes smoothly. And we shouldn’t waste the precious time of a lesson. In this lesson, I use the four major steps:warming up, vocabulary, reading and writing, from easy to difficult,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learn from a lower level to a higher level.
This is how I design this lesson. Of course I realize that no lesson is perfect. But if we keep trying, our English teaching will be more interesting to the students and more efficient to US.
六、教学过程
(一) 热身活动 (Warming-up)
T:Today is an important day for me. Can you guess why today is important for me?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蛋糕图片, 并播放歌曲H ap p y birthday to you , 学生齐唱歌曲。
S:Today is a birthday. But whose birthday?
说明:学生看到图片, 听到歌曲, 对上课内容有了一点点了解, 并有了进一步的疑问:是谁的生日。
预测:学生可能猜测今天是谁的生日, 并进一步联想生日礼物。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句型结构likes + v-ing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 单词预热活动 (Warming-up for the new vocabulary)
T:For example, tomorrow is your father’s or your mother’s or your best friend’s birthday. What birthday presents will you give to them? I will give you some advice.
S:None.
说明:这个问题不需要回答, 它的功能仅仅是引起学生的好奇, 为下面的单词预热活动做准备。
预测:学生把注意力由谁的生日转向有关生日礼物的词汇。
(三) 教授新单词 (Vocabulary)
T:I have more presents for you. I will show you pictures. Tell me what they are in English.
S:根据图片说出本课要求掌握的词汇。
说明:因为本班为昌平二中初中实验班, 学生的词汇基础较好, 所以这里并不十分强调单词的拼写, 只要能流利地说出来就可以了, 为下一环节———真正的拼写做好准备。
(四) 单词拼写 (Checking the spelling)
学生拿出worksheet, 并按照与课件一致的格式拼出图片所代表的礼物单词。Check one by one.
说明:检查时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课件参考拼写来改正自己的错误。
(五) 送生日礼物的简洁问答 (Ask & Answer)
T:What presents will you choose for your parents’birthdays? Why?
S:The answers may vary.
说明:学生能简介运用相关词汇表达。
(六) 阅读前活动 (Pre-reading activities)
问题:I have many friends. They will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s very soon. But I cannot remember their names. Can you help me? Listen and tell who they are.
回答:学生听, 在学案上记录人物的姓名。
说明:学生先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印象, 整体把握, 也是“整体阅读”的阅读方法的体现。
(七) 精读I (Intensive reading I)
T:I want to give them birthday presents. But I don’t know what they like. Now read and tell me what they like. (见图1)
S:学生精读, 在学案上记录文章人物的爱好。
说明:先看问题, 再阅读, 带着问题去寻找有用信息, 这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在本环节中教师倡导这种阅读方法。
(八) 精读II (Intensive reading II)
T:Now I know what they like. Now read again and give me some advice what birthday presents I should give to them.
S:学生继续精读, 解决本阅读环节的最终问题。在学案表格中给教师提出建议, 然后和教师的参案进行对比。
(九) 朗读 (Reading aloud)
学生先跟教师朗读文章第一、二部分, 然后学生一起朗读。
说明:在一节外语课中, 应该尽量安排一段时间给学生朗读, 这对于学生的语感和语音的训练至关重要。同时, 本环节也为下一环节 (写作) 做了铺垫。记住:模仿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
(十) 讨论 (Discussion)
T:Now let’s talk about our classmates. These are our friends. Ask an individual:what is your friend’s name? What does he like? What doesn’t he like?
S:Individual的回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为下一步的书面写作做准备。
说明:教师与学生的问答是为学生的两两对话做一个范例, 学生的两两对话又是为学生的口头报道做铺垫, 学生的口头报道也是为书面写作做铺垫。
(十一) 写作 (Writing)
学生在学案上写朋友的爱好。然后在视频平台上展示和改错。
T:If tomorrow is your friend’s birthday, what present will you give to her or him?
说明:最后这个问答也为本课做了一个总结。
(十二) 自我反馈 (Self-assessment)
教师带领学生了解“自我评估”的内容, 让学生自我评价本课的表现, 这也符合学生“形成性评价”的精神。
七、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 基本上实现了笔者的最初设想, 这是一堂包括词汇和阅读两个环节的常态课, 因为笔者所教授的是实验班, 进度比较快, 所以笔者又加了写作的环节。笔者认为, 这堂课的可取之处在于连续性较强, 整节课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 非常生活化。不足之处是内容安排得太多, 一堂课所讲授的知识不必面面俱到。如果课堂内容安排得太多, 有些环节就无法落实了。
专家点评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卷07-25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08-09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题09-02
七年级历史教学个人工作计划08-29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总结08-26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07-20
七年级历史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07-11
上学期七年级历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