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2024-09-30

如何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精选8篇)

1.如何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篇一

企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重点

切实提高国有企业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具有重大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和《决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执行力。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经之路,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本文将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重点,论述##集团公司在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一、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集团的贯彻执行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执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为党执政创造强大的物质基础。##集团公司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同时也是基础性、公益性产业,提高执政能力,就是提高的安全运行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好务。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集团的贯彻执行。

一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省政府把这一份国有资产交给集团经营管理,这是对集团最大的信任,我们有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把企业做强做大。必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识大体、顾大局,自觉地把企业的改革发展放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始终牢记国家利益至上,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扎扎实实推进集团的改革发展,才不辜负广大职工群众的期望。

二是充分发挥集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参与集团重大问题决策。坚持党的领导、发挥集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贯彻省委、省国资委对于集团改革发展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和方式,推动集团制定实施改革发展战略。结合集团实际,把党组织参与集团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或脱离实际的重大决策,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集团改革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指导我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集团改革发展中,就是对《决定》的认真执行。“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分析、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集团“安全、服务、效益、改革、发展、稳定”中心工作,制订出切合集团实际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推动集团决策的执行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如果没有好的领导班子和干部,再好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一个群众公认度高、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好班子,才能加快集团改革发展,才能驾驭大局,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各级领导班子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实成效。重点抓好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建立和落实学习考核机制,从而促进各级领导班子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促进集团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坚定做好集团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必须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机制,全面提高集团各级领导班子的执行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能力、解决行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协调各方关系、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和培育市场、管理市场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安全、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队伍。

二是要推动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把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规则结合起来,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班子整体合力。领导班子所有成员要加强沟通,自觉维护班子团结。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增强民主意识,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尊重和支持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领导人员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把开好民主生活会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措施,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三是要切实

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和摒弃弄虚作假、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情况,集团党委作出《关于整顿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决定》,从4月1日起到6月,利用3个月的时间,在集团机关和昆明机关范围内深入开展整顿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统一员工思想认识,解决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学风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廉洁自律作风建设,形成“以实为首,以和为本,以干为乐,以廉为荣,以纪为准”的良好风尚,营造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全面提高机关工作水平,优化机关服务环境,努力把集团机关建设成务实、进取、高效、让员工满意的服务型机关。为基层和干部作风建设带个好头,为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抓手,切实提高全党的执行力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中央的决定转化为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的现实推动力,关键在于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提高全体党员执行四中全会决定的自觉性,加快执行的速度,加大执行的力度,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集团公司自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以来,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集团发展战略的执行。在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集团将紧密结合“云岭先锋”工程,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既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贯穿于“云岭先锋”工程中,推进“云岭先锋”工程不断创新,提高“云岭先锋”工程的水平和成效,又要把“云岭先锋”工程中探索的一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运用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丰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确保取得实效。

要通过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使集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集团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从而用坚实的群众基础,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党的执政根基。

四、用先进的企业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动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领导企业文化建设,是党在国有企业执政的重要内容。能不能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产生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而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自觉地把内在动力转化为强大的执行力,共同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直接体现出国有企业党的执政能力。

一是要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工作格局,认真贯彻《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和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行厂务公开,不断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集团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和实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以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改革发展氛围。从集团实际出发,从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入手,深入做好群众工作,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集团改革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党管干部原则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集团管理人员任免管理制度和办法。通过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组织”。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逐步做到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在集团内部建立起更公平公正、更有效率、更有激励意义的管理机制,为人才的迅速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要切实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执行力的根本保证,有利于政令畅通和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集团公司成立后,先后出台了《##集团公司厂务公开实施办法》、《##集团公司职工管理暂行办法》、《##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暂行规定》、《##集团公司谈话诫勉制度暂行办法》等十多套涉及行政、党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开展国际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三标一体”认证工作。从而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为集团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当前,##集团公司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是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开创集团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集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集团的落实,才能保证集团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开展,实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企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完毕!

2.如何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篇二

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减按15%征收,这是目前最直接最优惠的科技鼓励政策。在高新技术认定、复评及财政部的抽查过程中,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3%是必要条件之一(最近一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也是抽查稽核的重点。

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通常的合作模式都是通过专有技术许可证合同被授权在中国装配、制造、销售零部件,本土研发能力也局限在试制、调试、工艺开发等方面。笔者所在的合资企业2005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自2009年产品升级换代后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但直接投入的研发费用十分有限。如何才能达到3%的研发费比例,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研发费用的解读,其中关于无形资产摊销:因研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费用摊销。与外方签订的新一代电子产品专有技术合同条款中包含了“合资企业有权变更合同产品的零部件设计,以满足中国本土客户的需求。如果由双方共同开发,则所有权属于双方。在合约双方征得互相同意后,可以对由双方共同开发的技术申请专利”。由此可以判断这类专有技术合同项下包括专有技术转让费、技术使用费、产品提成费是为了本土新产品二次开发和推进零部件国产化落地,与研发活动相关,可以归结为无形资产摊销。由此,笔者所在的合资企业研发费用均超过了3%,2011年年底在高新技术认定进行的每三年(跨度为2008年-2010年)复审中,顺利通过了审计。

2012年5月财政部上海专员办对笔者所在的合资企业进行了高新技术研发费用专项审计,审计人员关注的焦点是合资企业并没有参与到新产品的联合研究与开发工程中,缺少关于新一代电子产品的专利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因此认定专有技术转让费、技术使用费、产品提成费与研发活动无关,不能计入研发费用,2009年-2011年调整后的研发费用比例仅为2.39%,并不符合高新技术的认证要求。

二.获得中外股东双方的理解和支持

(一)中方管理高层的高瞻远瞩

笔者在第一时间向中外股东双方汇报了审计结果,以及即将面临的处罚和长期的负面影响。中方总经理当机立断,也觉得这是一个和外方摊牌的良机,合资企业当时正苦于被外方技术封锁、研发投入历次受阻、外方技术支持重心转移至独资企业的困境。中方股东高层也明确表示支持立即整改,必须加大本土的研发投入,打破合资企业仅仅是制造基地的僵局。

(二)外方股东从质疑到支持

如何取得外方的理解和支持,这是中方面临的最大难题。外方质疑为什么合资企业已经通过了高新技术的每三年复审,却在财政部的专项审计中出现了问题,难道是政策发生了变化?

中方解释了合资企业对高新技术政策解读的偏差,并强调国家政策没有变化,评定标准没有变化,只是执行和稽查的力度在逐年从严和加强,其他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稽查中发现了问题。如果公司高新技术称号一旦被取消,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所得税,更长期的负面影响是企业的声誉,合资公司将被视为“制造工厂”而失去市场机遇,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会迅速下降。如果合资企业主动整改,加大本土的研发投入,这样可以快速响应本地客户的需求,先进的研发能力及资源将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技术领先地位,同时也可以缓解外方研发资源不足的局面,应该是双赢的选择。中方股东高层也出面与外方交流,晓之以理,最终得到了外方的理解和支持。

(三)寻求政府的大力支持

笔者实事求是地与财政部审计工作组进行沟通,阐明了合资企业的困境,表达了坚决整改的决心,以及希望借助政府的力量能够说服外方支持合资企业快速提高本土的研发能力。财政部上海专员办官员也明确表示,稽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三、制订详细的整改计划,并通过董事会传阅决议

董事会传阅决议是为了获得政府部门认可的必要的和有说明力支持的文件,关于提高本地研发能力的整改计划得到了认可。

①建立合资企业研发中心,提升本土工程开发能力的策略,绘制详尽的技术路线图;②调整合资企业研发部门组织机构图,加大研发基础设施投入的计划;③同意本土项目以及下一代电子产品采用联合开发,本地应用开发的知识产权归合资企业拥有;④调整技术许可证合同,合资企业可以对引进产品二次开发并在中国境内申请专利和知识产权。

专员办在收到合资企业的整改计划以及董事会传阅决议后,决定暂时保留高新技术称号,整改为期三年,但财政部专员办和上海市高新办每年现场跟踪审计企业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

四、实时跟踪,有效地实施整改计划

尽管制订了详细的整改计划,但在推进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外方甚至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增加技术服务费开票来完成3%的研发费用比例的想法。财务部通过与外方的月度会议,对高新技术政策的再三解读和分析,加强了风险提示,杜绝了虚增研发费用的违法行为,明确规定了整改计划实施的时间节点。

中国政府对于境内研发费用比例有最低要求,即不低于60%,仅提高国外技术援助费是无法有效完成研发费目标;研发费中若国外技术援助费支付比例过高,也会引起监管部门质疑公司内部是否具有自主研发能力。

中国政府对于高新产品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要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企业对其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合资企业新产品相关的专利授权申请,必须在2013年底前完成。

客户定点立项后所发生的试制等费用,属于常规性升级、直接应用,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中国政府鼓励的研发费用,必须加强前期探索性的研究开发活动。

五、加强财务监管,细化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

(一)梳理研发费用的核算流程

①研发费用预算制订;②采购申请审批,预算释放;③费用发生,会计核算。

(二)研发费用的会计科目设置

①公司有独立的研发大楼,独立的研发部门,从而在组织结构上保证了研发费用的独立核算;②公司财务部设置独立的研发费用会计核算岗位,研究相关法规要求,税务协调等,公司财务部对产生研发费用的成本中心,可以明确规定科目,并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设置,防止不符合规定的费用被误入研发费用;③研发费用独立核算、专账管理,公司结合高新技术的要求和内部管理要求,设置62个研发明细科目;④由人事部根据高新标准,对研发人员进行认定,公司针对研发人员的薪酬管理和职业发展通道以及专业技能评比等,建立相关管理制度;⑤聘请税务局认可的专业第三方税务咨询公司,提供培训、咨询和审计,以确保公司的研发费用核算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六、2012年-2015年高新技术整改情况汇总

(一)本地研发团队快速壮大

随着研发中心的建立,本地研发团队从2012年年初的211人增加至2015年年底的528人,研发人员数增加了2.5倍,同时还聘请了14位外籍专家,实行洋带教培训计划,研发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研发试验设备投资

2011年研发设备投入仅为32万元,2012年-2015年累计研发设备投资为2.06亿元,通过大量的试验设备的投入,极大地增强了本地新产品的试验认证能力,2013年10月获得了国家级实验室认可,同时还分别获得了包括大众试验台认证、上海通用供应商优秀实验室、通用GP10实验室体系审核上汽通用五菱实验室体系审核在内的多项认证。

(三)专利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

①截至2015年年底,合资企业已经累计获得的专利111项:②已授权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79项;③已受理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四)研发费用比例

2012-2015年以来公司以建立本地研发能力为目标,从人员、带教、培训以及设备等多方面出发加大了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占比显著提高,达到并远远超过了3.0%的要求。最近三年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比例分别是:2013年4.5%,2014年5.2%,2015年5.6%。

总之,经过三年的整改,笔者所在合资企业的本土研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参与了全球项目定点新产品的同步开发,并主导本地新项目的设计和研究开发,成为外方在德国境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整改成果最终获得了财政部专员办和上海市高新办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参考文献

[1]刘晨光.浅析合资企业工会应对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J].学理论,2014,(18):110-111.

[2]甘伟强.中外合资企业财务目标的滚动控制和弹性控制探究[J].时代金融,2013,(7):118-119.

3.如何提升企业政工干部能力 篇三

增强学习意识,提升审时度势、

能参能谋的能力

地基不稳大厦倾,在企业政工工作中,同样的学习培训有的同志听不懂,同样的文件领会有的同志传达不到位,业务办理能力差、难题处理能力差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本原因就是不思进取不学习、自我满足不上进、对待政工岗位不重视、对自己的现状没有充分认识。

要认识到态度是进步的驱动力。态度不同、动力不足,作用就发挥不出来,满足现状不想学、走走过场不真学、浅尝辄止不深学,是永远长不了知识、提不了成绩的,一定要端正态度、努力提升。

要认识到培训是进步的催化剂。大庆油建二公司每年都分层面、分岗位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部分干部去了也心不在焉,应付了事,收获不大,大家一定要从认识上提高,珍惜培训机会,快速提升。

要认识到典型是进步的导航仪。有的政工干部可能认为自己岗位没有具体业务,出不了人才,那是大家没有准确定位,政工干部应该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在油田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大家要对照典型,找出距离,向典型学习,随时提升。

增强创新意识,提升与时俱进、

真抓实干的能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也是提升队伍能力和增收效益的关键所在,青工“五小”成果、技术革新、“金点子”这些创新小发明让员工干活省了力气、提了效率、增了效益。因此,政工干部也要脑子活起来、双手动起来,克服“与己无关”,从“要我创新”转变“我要创新”,要勤于动脑,克服“纸上谈兵”,要善于总结、敢于创新,用新思维、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实力。虽然工作创新了,推不动、抓不实,虽然开展了,不具体、不细致,归根结底就是不实干,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狠抓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扎实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有效解决,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目标,大家一起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深入实际、

解决难题的能力

政工干部就要做好员工思想工作,就要践行好群众路线,努力为员工解难事、办实事,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跟上级一个样跟群众又一个样,要彻底改掉“形式病”“权利病”“享乐病”“挥霍病”,要多干实事、多讲奉献,对待员工群众用真心,帮助员工群众要动真情,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其中领导班子要当好勤务兵,继续深入一线,放下架子、挑起担子,访贫问苦、排忧解难;党员干部要当好联络员,做好上传下达的“桥梁纽带”,做政策制度的明白人、落实者,做员工群众的贴心人、解决者。

增强大局意识,提升总揽全局、干事创业的能力

人心齐,泰山移,政工岗位和很多岗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局意识,就是要求政工干部在考虑问题上,要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做出决策,把握整体发展方向,而不计较眼前得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存私心、不谋私利、共同建设好企业;在部门配合上,要互相支持、主动协作,讲宽容、讲配合,遇到麻烦不扯皮、不拆台,工作同心,事业同干;在相处沟通上,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坚决反对有矛盾当面不讲,背后乱讲,小题大做,添油加醋的行为,形成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合力。

增强责任意识,提升统筹兼顾、

协调运转的能力

老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很多政工干部责任意识淡薄,在工作中有打“擦边球”的心理,有的同志发现问题依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同志讲情面,导致酿下苦果,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责任心。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就失去了干工作的根本动力,就不会有过硬的工作质量标准,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作为政工干部要担责更要尽责,对上负责、对下负责、对己负责,要在其位尽其责,要敢于纠正,敢于查处,该揭露的揭露,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罚的处罚,要勇于面对不回避,勇于负责不推诿,要保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确保制度落实有章可循、监督有法可依、追究有典可据。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工作,政工干部更要踏踏实实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既要领悟上级的精神,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经验,了解群众困难,更要摸清群众反映、思想情绪,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如何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篇四

从这些不同的定义可以看出,财务管理能力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验证和体现。但对于企业来说,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将这些定义中的要素应用到实际,以实现财务管理能力的切实提高,因此,一套实用、科学、又能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实际的财务管理能力体系对企业意义非凡。从操作应用的角度出发,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关注能力本身涵盖的要素,还要关注实现预定能力的流程、工具、组织者等。就像建一幢大楼,首先,必须考虑从图纸设计到施工到竣工验收等整个过程的工作安排,即:关注事件流程;其次,要保证大楼每项单位工程的顺利实施,任何一部分出现差错,整个大楼都不能算是完整完成,即关注关键要素;再次,工作的完成肯定离不开人,还要聘用合格的人员负担每部分的工作,而且这些人员分工科学合理,并能听从指挥,服从管理,这样,工作才能按照计划顺利推进,即重视人员和组织;最后,为了提高效率,一些专业的、现代化的建筑施工工具也不可忽视,即重视工具的利用。即,对于财务管理来说,需要从管理流程、管理对象、组织保证以及管理工具多角度进行提升。

从财务管理流程入手。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由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五个具体环节顺次构成。其中,财务预测是财务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进行财务决策、编制财务预算、实施财务控制、开展财务分析的前提和基础;财务决策是对最优方案的选择,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预算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全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财务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手段。财务分析是了解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的重要途径。总之,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过程中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也是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螺旋式”上升的必经流程。如何保证财务预测的准确性、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财务预算的真实性、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及财务分析的实用性,是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实践中逃之不脱的话题。

企业管理落后?用《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了解您的企业管理成熟度,解决企业管理难题,激活您的企业管理系统。

关注主要管理要素。

管理要素指那些关键的管理对象,它是财务管理的载体,对于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要素离不开: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财务预算、税务管理等,当然对于一些企业,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管理要素,如生产型企业的购销存管理、投资公司的投资管理等等。这些管

理要素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水平的主要体现,且每个管理要素都涵盖了整个财务管理流程或管理环节,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点关注对象。重视能力提升的保障因素。

组织人员、制度、流程是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保障因素。现代企业讲究公司治理,其核心主要体现在通过组织设计实现职能和权利的制衡上,一个好的组织结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而再好的管理都需要人去执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样离不开“人”这一因素,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风险也是人的风险,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能力、思想素质需要企业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上下功夫,找办法;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和流程,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如何制定一套规范、高效的标准和流程就显得极其必要,而一套好的制度流程不仅仅能够防范风险,而且能起到引导的作用。积极开发财务管理工具。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管理正日益变得精细化、复杂化、多样化,同时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相适应,企业必须采用各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正越来越普及,一些专业、功能强大的财务软件、数据库等也应用而生。这些财务工具在实现资源共享、强化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契机。企业管理落后?用《长松组织系统》工具包,了解您的企业管理成熟度,解决企业管理难题,激活您的企业管理系统。

5.如何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篇五

姓名:班级:学号: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的高低常常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增强企业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的首要任务。

1.领导的管理角色

领导主要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过程。同理,领导者就是能够带领或影响群体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对于企业中领导的管理角色,按照加拿大墨吉大学副教授亨利的观点,身为领导者如果要做好分内的工作的话,需要扮演十多个角色。这十多个角色可以分为三类,即“人际关系角色”、“情报角色”与“决策角色”。每一类角色的正常发挥,都离不开其他两类角色所奠定的根基。

2.锤炼优秀的管理型领导

2.1认识自我2.1.1认识自我需求每个人都是有需求的。一个人只有满足了自己的最基本需求,才能寻求更好的发展,而自我的发展又是为了追求更高的需求。现代企业管理者不都是一味的追求薪酬,更重要的是自身在企业的长期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并得到他人的赞许,使自身精神需求得以满足。

2.1.2认识自己的能力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自己具备怎样的能力,并能够充分运用这些能力,否则很难做到让人心服口服。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有:

(1)具备相适应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

(2)熟悉自己专业范围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技巧,熟练运用本专业工具的才能。

(3)业务精通,科学决策、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

2.1.3自我评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学会自我评估,除了平常工作的绩效评估外,还应学会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以便提高自己的不足方面。

2.2了解企业和员工

2.2.1亲自参与要想了解自己的企业和员工,必须亲自参与。亲自参与不是事必躬亲。亲自到车间去看看,亲自到销售现场去看看,亲自与客户谈谈,管理者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2.2.2促进沟通(1)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一般,沟通渠道可分为两种:正式的沟通渠道,如月会,周会,座谈会。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如电子邮件,公司网站论坛,BBS公告,小型聚会,外出旅游等。无论是哪种沟通,都要员工说话,说自己想说的话。(2)以良好的心态与员工交谈。把自己与员工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如果因为彼此职位不同而产生心理障碍的话,沟通就难以进行。(3)

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在一个组织里,有不同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的员工,这就使他们对不同的话产生不同的理解。管理者应该注意到这种区别,才能让自

己的话都能被理解。

2.2.3积极倾听要真实地了解企业和员工就要设法让员工说真话,这就要求

管理者多提问,多倾听。同时还要把自己放在员工的位置上。

2.2.4减少沟通的层级当信息经过多人传递时,就有可能失真了。因为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2.2.5对话与争论管理者如果想要了解企业发生的问题,制定出正确的方案

就必须营造一种对话的氛围,大家可以大声地争论,激烈地讨论,这样才有可能

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3建立高效的执行团队

2.3.1制定清晰地目标执行团队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他们

怎样共同工作完成任务。

2.3.2找到合适的人选执行团队的成员必须具备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技术和能

力,相互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务。

2.3.3保证相互信任团队成员之间必需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如果有成员对

其他成员的品行和能力产生怀疑。这将不会是一个有效率的团队。

2.3.4形成良好的沟通团队中的成员要想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

感情,就必须形成良好的沟通,以免产生误解。

2.3.5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团队成员必须对对团队表现出高度的忠诚和奉献精

神,并愿意为了实现团队的目标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2.3.6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角色当团队的目标和关系发生变化时,成员的角

色具有灵活多变性。成员可能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时间,负责不同的工作。

2.3.7恰当的领导对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不刻意去控制团队,并善于鼓舞

团队成员,有助于他们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2.4给企业和员工设定工作目标

2.4.1精简目标数量过多的目标、方针、政策会让员工无所适从,搞不清目

标到底是什么,也不清楚应该先做什么。精简目标,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使目

标达成。

2.4.2设立现实的目标设定目标时要具体,可达到的,可衡量的,有时限的。

2.4.3目标排序设定目标时要分清主次,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一步一步达成各个目标。

2.4.4解释目标管理者要向下属解释清楚目标,然后就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下

属进行讨论,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否则下属很难开展工作或者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2.4.5跟踪目标制定好明确、清晰的目标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事实证明,许多公司由于没有做好目标实施后的跟踪而失去了很多很

好的机会。

2.5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

2.5.1端正态度管理者要把对员工的指导看做是一件重要的事去做,不能把

对员工的指导是浪费时间、对牛弹琴,或者根本不屑于指导员工。

2.5.2因人施教由于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性格、态度和技术能力,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指导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5.3向员工反馈工作表现管理者必须随时了解下属的工作进展并检查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同时将他们的工作表现及时反馈回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确保下属按计划进行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肯定其表现,帮助他们学习和发展。

2.6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6.1从实际出发管理者要从实际出发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点,不要自欺欺人。

2.6.2快速行动管理者在认清现实后,根据事实快速、果断地采取行动,避免延误时机,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也是管理的精髓所在。

2.6.3扎根基层管理者不要高高在上,难以接近,而应与员工面对面接触。通过扎根基层,与一线员工真诚的的交流对话,管理者可以了解跟多真实地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杰克韦尔奇时常这样提醒自己:总部大楼不可能制造或售出任何产品,扎根基层才是了解实情的最有效的途径。

2.6.4以身作则管理者只有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带动员工行动起来。

2.7经常激励员工和下属

2.7.1正面激励每个人都喜欢表扬,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所以在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应当以正面激励为主,它会使人增强信心,努力把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得更好。

2.7.2尊重下属,不过分强调权力管理者要始终把下属作为自己的工作伙伴,不要在适当的时候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力。只有最差的管理者才时常以权力来压服下属。事实上,优秀的管理者始终把人作为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把对人的管理放在首位,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有机会参与组织的管理和决策,从而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

2.7.3合理的惩罚如果员工确实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那么就必须对他进行惩罚。但是领导一方面要认真了解员工犯错误的原因,并给犯错误的人解释的机会,另一方面要斟酌处罚的轻重并做到秉公处理。对于一些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屡教不改的错误,必须实施严厉的惩罚,否则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和难以预计的后果。

2.8适当调节员工的压力

2.8.1设置工作的顺序和步骤管理者必须设计好工作的优先顺序并把握工作的步调。一般来说,同一时间最多只能推出两个工作计划,如果不断地增加新计划又不暂缓或停止旧的计划,还不断地强调每个计划都很重要,那么员工将在巨大的压力下工作,他们很难保证自己的工作计划。

2.8.2制定衡量工作进度的标准管理者应该给每件工作都设定一个衡量进度的标准,这样员工就很清楚自己已经完成了多少,还剩多少任务要在剩下的时间里完成。而且,还可以避免员工担心工作表现评估的人为因素而产生压力,因为现在工作的好坏都要由具体数据来说话了。

2.8.3保证员工自觉调整当组织面临变革时,必然要求员工作出调整,员工可能因此面临很大的压力。管理者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当组织发生变革时,为员工

提供咨询和指导。

2.8.4保证员工的建议当压力大的时候,有时员工提出的意见尖锐、刺耳。此时管理者不能动怒,要认真分析,对好的建议要及时采纳,并对提出者表示奖励;对不合理的意见也不要直接拒接,可以换一个场合再委婉说明不能采纳的原因。总之,所有的意见都应该受到欢迎。

2.8.5其他方法调节员工的压力还可以建设压力咨询机构、完善员工保障制度、制定身心健康方案、为员工提供一些生活服务等等。管理者也可以在工作中营造一种轻松、亲切的氛围来舒缓员工的压力。

3.总结

企业管理者只有根据企业情况,组织情形,员工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有效领导员工,使企业目标达成。

本文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注意到了内容的严谨性,布局的合理性,格式的正确性和文句的严密性。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知识面不够宽,参阅文献不够多,难免有不足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在此谢阅。

参考文献:

6.如何分析企业偿债能力 篇六

中小企业通过以下方式,可以提高自身的融资策划能力。

第一,做企业的人要拓宽思路,懂得运用好策划的思维,了解更多当代融资渠道、方法和工具。视野开阔了,办法自然就多了。由于长期金融资源对中小企业的隔离,造成很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对金融知识的闭塞。所以企业家要主动学习,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不要坐等知识与资金送上门。

第二,要做好融资战略规划,不要临时抱佛脚。据统计,小企业没有半年、一年的规划,中型企业没有一到三年的规划,大型企业没有三到五年的规划,都可能陷入资金困境。像碧桂园这样大的上市公司,因为没有提前做好融资战略规划,现在就陷入了资金困境。

第三,融资要善打组合拳,特别是创业期的企业,或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融资难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综合去破解。我们在为企业做融资策划时,一般都能列出十几种,多的可以列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方法,然后根据企业资金需求计划,设计出救急方案+系统解决方案。

第四,融资是有规律的,也有很多技巧、窍门,策划得好,事半功倍。比如说你有一个好项目,想找投资方,但你了解一般投资者对项目的评估、审核标准吗?你的商业计划书该怎么写?你的股权方案该如何设计?你怎么跟投资方提案和谈判?如果你没有做好这些准备,成功的几率是很低的。

第五,融资不一定要向外借钱,企业可以先盘点自有资源,从内部融资着手。我们说的内部融资主要是内部管理融资,包括盘活存量融资、扩大增量融资、节税策划融资、留存利润融资等等。从内部管理着手,不但盘活了企业资产,用最低成本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通过内部挖潜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第六,融资是系统工程,不要为融资而融资,企业要善于筑巢引凤,规范企业管理、财务报表,累积企业信用,还要善于建立企业自己的融资生态圈,包括金融关系、上下游关系、战略联盟关系等等。

第七,要多了解当前各种各样融资骗局的模式,给自己长慧眼,避免掉进融资陷阱,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第八,企业经营管理者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融资策划和资本运作能力。

小结:当代企业的发展,已从传统的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聚焦的竞争战略转变为以融资及资本运作为核心的重组、并购、扩张战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集中体现在企业的资本策划和运作能力。因此企业应重视融资策划与资本运作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7.浅谈如何增强企业统计能力 篇七

随着“一套表”、“联网直报”等“四大工程”的实施, 企业统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企业统计能力日益成为国家统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重视与加强其能力建设的研究。企业统计能力取决于诸多因素, 有企业性质、制度因素, 还有企业领导、统计人员的因素。结合我国企业统计能力建设实践, 企业的性质对企业统计能力建设影响的较大, 促进或提高企业统计能力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 研究企业统计能力建设的动力机制, 方能有效提升企业统计能力。

1 企业的性质

按照一般的理解,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 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 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组织, “利益最大化”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 其决策的基本范式是“收益—成本”。这种决策模式也会在企业统计能力建设中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看, 企业统计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企业进行统计能力建设的收益, 即如何提高企业统计能力建设的“内在动力”。此外, 从出资方式、所有制结构、规模等其他角度分析企业的性质对研究其统计能力建设也具有一定意义。从出资方式来看, 企业可以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出资方式不同, 信息的规范程度也不同, 对统计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自然也不同;从所有制结构来看, 企业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和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所有制结构不同, 其法律意识, 对政府指导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区别, 统计能力建设上自然不同;此外, 从规模上看, 可以分为特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规模大的企业对信息、数据要求较高, 而小微企业对信息、数据要求偏低, 它们对统计能力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也存在较大区别。

从企业决策的基本范式来看, 企业进行统计能力建设的动力来自于收益与成本费用的比较, 即企业进行统计能力建设的收益大于为此付出的成本费用, 企业就能够产生进行统计能力建设的动力。

2 企业统计能力建设的动力

在收益方面, 收益的大小是企业统计能力建设直接动力。当然, 尽管可以以货币来衡量收益的大小, 但也不能忽视收益的主观认识成分。如果对统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那么对统计产生的价值认识也会较为充分, 收益值就大一些;否则, 就可能看不到统计的收益。故此, 对企业统计能力建设而言, 首要任务是引导企业正确认识统计工作, 全面认识统计工作在企业决策、运营中的价值。其次, 要打破统计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狭隘观点, 应从企业的整体运营角度阐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最后, 要营造企业统计为企业的氛围, 让企业明白, 做好统计能力建设工作, 最大受益方是企业。此外, 从政府角度, 还可以给予企业相应的荣誉, 对于统计能力建设好的企业, 相关统计部门可以给予其一定的荣誉, 树立社会典型, 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最后, 在收益方面, 结合我国特殊国情, 必须考虑到企业损失收益的担心。现阶段, 企业不重视统计能力建设一个原因害怕因此导致利益损失, 如由此导致的税收增加, 政府杂费增加等。在企业成本费用方面, 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套表、联网直报都是企业降低统计成本费用的重大举措。但这只是企业整体统计成本费用方面的一小部分, 还有必要鼓励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流程管理、制度规范方面加大投入, 以此降低长期的统计成本费用。此外, 从政府统计角度, 有必要考虑企业不加强统计能力建设的机会成本, 加大其不作为的成本费用支出。如对于统计能力建设较差的企业, 政府统计机构可以加大检查力度, 加大企业检查成本。

3 强化企业统计能力建设的措施

结合企业统计能力建设动力来源, 加强企业统计能力建设可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第一, 强化企业统计工作教育培训。政府统计机构应开展两个方面企业统计教育活动, 一是, 企业领导层、管理层的统计教育;二是, 企业统计人员的统计教育。企业领导者、管理层的统计教育不但要进行《统计法》的教育, 更要对其进行统计工作价值、统计工作应用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这类教育培训活动, 其最终目的是让企业领导层、管理层对统计工作有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引起他们对企业统计能力建设的重视, 引导他们对企业统计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对企业统计人员的教育培训主要围绕统计技能, 统计应用来进行。通过此类教育培训活动, 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统计调查能力, 统计分析能力, 使其更好为企业的决策、日常的运营管理提供服务。

第二, 树立典型, 加大检查, 督促企业强化统计能力建设。对于自觉强化统计能力建设并取得较好效果的企业, 统计部门应及时鼓励, 树立典型, 扩大社会影响。奖励举措能够极大的激励企业在统计能力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为“四大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加大对企业统计能力建设的检查、督促力度, 督导“三上”企业设置综合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对“三上”企业统计人员实行档案化管理;最后, 还应加强对“三上”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督导, 进一步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确保企业源头统计数据质量。

第三, 加强统计数据的保密制度, 降低利益关联, 打消企业的顾虑。我国经济日益多元化, 产生了较多的经济制形式, 加之市场竞争的加剧, 企业对统计数据的保密性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 统计部门更应强化统计数据的保密工作, 打消企业担心数据外泄导致其损失的顾虑。此外, 统计部门还应做好同级部门的协调工作, 不宜将企业统计数据与企业税收等关联起来。

第四, 统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不作为成本。统计部门应以“四大工程”的实施, 加大《统计法》的执法力度, 提高企业违法成本, 不作为成本, 促使其强化统计能力建设。

4 总体评价方法

对企业统计能力进行总体评价, 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参照IMF的数据质量评估框架 (DQAF) , 提出企业统计能力总体评估框架, 然后运用“专家意见法”进行逐项评价。另一种是运用抽样调查技术, 对企业总体进行抽样, 通过样本估计总体企业的统计能力基本状况。第一种方法简称为“评估框架法”;第二种方法简称为“抽样调查法”。

评估框架法DQAF采用的是级联式结构, 对数据质量评估标准采取从一般到具体、再到更为详尽的一种描述过程, 对每一种描述由专家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评估结果, 评估结论分为完全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三种情形。参照DQAF的评估框架, 结合前面对企业统计能力评价系统结构的讨论, 将企业统计能力总体评价框架设计为三个层次, 包括5个一级指标, 14个二级指标共34个评估标准。

抽查法建立在“专家意见法”基础上的“评估框架法”, 本质上也是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因为专家做出评估的前提就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因此, 对企业统计能力总体评价的更为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抽样调查。由于企业统计能力评价是以定性认识为主、定量认识为辅, 所以, 抽样调查的精度要求是第二位的, 关键是不能出现明显的样本偏性。抽样调查的问卷设计可以参考前面对具体企业统计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内容确定。

摘要:企业统计能力是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成功运用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改进企业运行效率的能力, 关键有三个内容: (1) 获取高质量数据的能力; (2) 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 有效使用统计成果 (包括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 参与管理决策的能力。即企业统计能力=获取高质量数据的能力+企业统计分析能力+企业统计参与管理决策能力。本文分析了企业统计能力的建设和提高问题。

关键词:统计能力,企业管理,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8.如何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篇八

一、当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民营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20%以上,目前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已超过50%。民营经济已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在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了一半,在前10名企业中占了5家。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4.1万家、资产总额5.3万亿元、从业人员1130万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8万亿元。

在科技创新方面,目前有四分之三的技术创新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民营企业开发的。近几年来,民营科技企业研发经费平均为2.3%左右,其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在5%以上,有些甚至超过10%。2004年仅民营科技企业共申请三种专利58740项,占全国国内外申请专利总量的五分之一。

二、影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

1.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队伍。目前,民营企业主及其雇员的学历普遍较低,大多数是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文化程度。造成了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技术人才、自主创新管理人才和自主创新技能人才三方面的缺乏。同时,由于多数民营企业在薪酬、选拔、培训等人力资源制度方面的缺乏,给技术人员造成对企业未来“不稳定”的预期,因此,未能形成一支稳定、持续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2.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民营企业平均科技经费投入低于国有、外资企业,自主创新仍处于较小的范围和规模,资金投入以自有资金和金融贷款为主。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成长型民营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31%,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3%的水平,也低于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0.32%的平均水平。

3.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重视还不够。大量民营企业还缺乏更新换代的主导技术产品和长期发展自有核心技术储备。企业发明专利并且主要是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原始创新成果极少,自主开发能力较弱,在支付各种专利费用之后,国内企业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4.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在从实验开发走向产品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对技术进行价值评估、咨询、风险投资,以及进行股权交易的各种中介机构来共同完成。而我国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体系的缺失,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5.政策支持缺乏系统性。就目前的自主创新支持政策而言,这些政策多以某个创新技术项目或产品为对象给予支持,并具有浓厚的“计划分配”色彩,既缺乏对项目的跟踪和反馈,也缺乏对技术和市场之间关系的考虑。另外,这些政策的操作,也仅仅局限在应用研发层面展开,缺乏对研发过程的系统分析,缺乏对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联动关系的考虑。

6.税收政策差异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目前我国外资企业的税率为15%,但国产自主品牌的企业必须缴纳33%的所有税。

三、提高我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政策思路

基于以上的分析,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政策的指导思想,应是“市场驱动、政府支持、服务配套”,并以消除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为政策基点,通过完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设施,建立引导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机制。

1.建立面向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各类技术中介服务组织,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成果转换、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建立面向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诊断、咨询、培训、项目评估、科技人才、项目投资、技术转让、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评估等技术中介组织,为民营企业提供“一条龙”的技术创新服务,搭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充分利用有利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各方面资源。

2.建立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联动的政策支持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共性技术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基础和源泉。因为民营企业主要从事的是应用研究,所以在考虑促进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问题时,必须要从加强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联动的角度出发,环环相扣,层层展开。

3.制定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适度集中财政资金建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基金,扶持创办科技型民营企业,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除了已有对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普适性的税收激励政策以外,重点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实施特定的减免税政策,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

4.优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环境。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和海外资金设立专门化的中小商业银行,专门从事针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活动和资产管理活动。二是加快建立和健全针对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担保机构。三是逐步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多层次的融资渠道。

5.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中小企业上网,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软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水平,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增强竞争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针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开展信息服务、网上培训、技术推介、企业难题招标、科技成果发布和对接等活动。

6.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大力培育各类人才,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鼓励创新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上一篇:运动功能检查分类下一篇:学习身边优秀的党员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