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分析及其解决办法(通用8篇)
1.厌学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篇一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初探
作者:管理员 | 访问:230 | 发布日期:2010-12-
31关注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中学生学习活动中,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如何培育孩子健康的学习心理,走出厌学困境,已成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此,笔者在寒假中利用QQ、贴吧等渠道,通过在线聊天、问卷调查等方式,对149名在校中学生、56位家长、34位老师进行学生厌学情况调查,力图对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有个深入的了解,以准确地把握厌学原因,寻求解决对策,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学生的厌学心理及表象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心理和表象也是多方面的。一是表现在学习的价值观的认识上:69%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21%的没有考虑。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其学习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二是表现在学习态度上:62%的学生能主动学习,对学习有热情;21%的是为了家长和老师,对学习处于被动局面;17%的学生害怕学习,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另外92%的学生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实用价值有关,在讨厌的课程中英语居第一,他们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三是表现在学习目的上:67%的学生是为了考大学、找工作,13%的是为了家长的一点点希望来上学,78%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其中11%的不想进学校,不想读书。四是在学校管理和课改方面,46%的不满意,他们认为课程太单调,他们喜欢的音、体、美、信息课经常被其他课挤占,很无聊,15%的学生不关心课程情况和学校的管理;42%的认为学校只注重优秀生,评价学生太片面,包括“入团”也只是看分数,动不动就“请家长”;29%的认为学校设“小班”或“鸿志班”,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是不尊重学生的间接体现。
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厌学心理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对学习不积极不主动;有的对学习极度厌恶反感,情感上消极对待,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体育活动,怕考试,怕排名,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第二,他们要求课程教学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第三,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就业的艰难性,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二、造成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学校是青少年的乐园,学习是青少年最有兴趣、最快乐的事。但在相当一部分中学学生中,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抱着“玩玩混混”、“看看瞧瞧”的态度。教师也越来越感到抱怨,“这书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学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来”,厌学成了危害学校教育的瘟疫,还有不断蔓延的趋势,不仅成绩差、学习吃力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就连成绩好的同学有时也把上学读书视为畏途,把学习当做苦役。有少数同学拿起课本就头晕,不上课精神抖擞,一上课就想打瞌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是受“上学无用论”等社会不良文化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中学生不能客观地看待和理解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被动、烦恼的事,学习是为老师而学、为家长而学,与自己无关,新的“知识无用”现象是引起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二是受知识分子就业难、“读大学还不如读技术培训学校”等一些社会现象影响,部分学生不愿好好读书,这无疑加剧了学生厌学情绪。三是受校外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影响或吸引,一部分中学生将精力投入到自认为有趣的事情上,影响学习,不愿读书。
(二)教育体制的因素
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学无收获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初中新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跨进中学的,他们对未来的学习抱有莫大的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众多的学科课程让他们应接不暇,众多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学习使得他们身心疲惫,如果再有考试结果带来一次次失望,其中的一部分学生就会逐渐感到自身学习的严重不适应性,功课欠账,作业累积。这样一来,学习对他们已不再有任何吸引力,反而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于是,他们的求知欲望不断降低,学习信心一再受挫,一些学生由此开始厌恶和逃避学习。
(三)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限制
一是少数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教师是学生第一线的教育者,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最关键因素。但部分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种对学生能力的错误评价使学生颇为不满。更有甚者,歧视 “差生”,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全盘否定,见了他们更是表现出不屑与轻视,一旦这些差生做错什么就进行讥讽、体罚、赶撵,从而做出一些严重挫伤学生自信自尊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厌倦学校生活。这样一来,有部分学生还会滋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破罐破摔,或旷课逃学、不完成作业,或抽烟赌博、打架斗殴,或捣乱课堂、破坏纪律、早恋等。二是沉重的学习负担。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周末不休息、题海战术,考试大排名等,一些违反教育规律、违反学生心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当中,致使学生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失去学习的兴趣。三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大量的作业、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精神高度紧张,其越发感觉学习的枯燥无味。
(四)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一是家长溺爱。这类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赖性与懒惰性,不仅对枯燥的学习毫无兴趣,而且易沾染社会不正之风,贻害终生。二是家长要求过于苛刻。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下,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人生与未来,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严加惩罚,这样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三是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抹去的创伤,家庭的阴影会占据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进而无心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五)自身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明显增强,一方面有着走向社会、走向独立的强烈渴望,另一方面却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成长产生诸多困惑和迷茫;加之长期以来,他们在家长殷切的期望和学校沉重的学习任务的夹缝中艰难成长,因缺少个人自由而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信和自省的能力,致使其心理健康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不刻苦,基础差,成绩跟不上,少数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等处于较低水平状态,若受到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便形成病态心理,表现出个性不良倾向。如课上吵闹,不愿受正常规范制度的约束,行为随便,性格暴躁,遇事冲动等。二是学习方法不当,感觉付出没有回报,学习责任心的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了,特别是独生子女,得到家庭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孩子在家里什么也不用管,导致孩子责任心弱化,抗拒不了风险,不断懒惰,在学习上一有困难,便弃学厌学。三是学习习惯的欠缺。当电脑、游戏机已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电视节目充斥我们生活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地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一部分学生难以静下心读书、思考、做作业,他们更多地是想如何去玩,玩什么更有意思、更刺激,导致她们无心学习。
三、消除中学生厌学的途径与方法
要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必须从教育体制本身入手,彻底转变教育思想,改变评价方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为最终教育目标。首先,学校要搭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平台,创设自由、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养成健康的人格、要从各方面正确评价学生。其次,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把面前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是能动的,而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变“厌师”为“喜师”;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俯下身去认真看看学生。再次,家长要加强正确的引导,给予细心的关怀,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帮他们找回失落的自信和自尊,每个同学都是可以成功的。
(一)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初中课程体系的建立,应该按照正在推进的第三次课程改革精神和“一标多纲”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课程门类,注重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课程设置应该涵盖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门类不宜过多,但必须有国家最低标准要求;选修课不应过滥,应该体现地方特色,有利于学生基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存技能的形成。教材内容编排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社会最新成果,要结合各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文化水平,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经济发展现状间的距离。彻底革除课程设置偏多、教材内容偏深、教学要求偏高、练习设计偏难、检测考试频繁的现象,切实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着想,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条件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和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价值
家长和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知识是人类聪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发展的最佳工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优劣和社会进步程度高低的标准。一个国家,国民把握的知识越多,标志着整体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越高。我国现行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并不是要阻断人才出口,更不是要断绝农村人才的出路,而是为了更加有助于人才的竞争成长,更加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真正的优秀人才是不难找到工作并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的。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全新的人才观,正确熟悉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正确熟悉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把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明确读书学习与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紧密关系。进而,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静下心来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理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要学会冷静面对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善于克服急躁情绪,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彻底转变教育观念,依法执教。在教育活动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和自主发展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另一方面,要以平等的身份面对学生,多从情感上交流与沟通,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与体贴,多在学习上加以指导和帮助,努力融洽师生关系。在教学方面,要多读书多钻研多汲取多思考,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改进,形成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恰到好处地处理教材内容多与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难与学生学习难、作业多与时间少的矛盾,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社会群体关系中一个包含多元因素的一个关系体系,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如果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和谐的、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更能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一是要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真正做他们的引路人。要熟谙最基本的教育、教学方
法,对他们进行认真辅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其他教师面前表扬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热爱读自己的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要有研究、了解,做到多观察。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等特点,才具备与学生相处的基础。二要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性,总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这种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严重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部分教师则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布置了超负荷的作业量,学生每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无形中使得部分学生过重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三是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内心深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出身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备受父母的溺爱、宠爱,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什么都缺乏自信心,遇事无主见,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教师要真正从内心深处与他们交流、沟通,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经常鼓励他们,不断以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教育、鼓励他们,帮助他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尽量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使学生真正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渐完善和发展自由个性及健康人格。当初中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学生学习有了极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学习压力得到减轻;当知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财富,吸取知识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当政府在学校教育发展上有了科学的导向机制,学校有了良好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当教师的手脚被彻底解放,教育观念得到彻底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时候,那种简单粗暴、单一生硬的教育教学方法必将绝迹,所有学生将得到教师的真心爱护和真情的帮助,每一个学生面前将会出现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由上述原因导致的厌学现象必将不复存在。
中学生心理障碍很多,而厌学症则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亟需分析其根源,从实践中寻求解决对策。
有厌学症的学生,主要有什么表现或症状呢?如何去诊断分析呢?行为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这种观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症产生一种主要的社会文化因素之一。“读书无用论”是厌学症患者调节心理平衡的精神支柱。
行为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行为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和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
此外,学习成绩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也是厌学症患者的特点。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外因一:家庭教育背景
家庭教育方式不良。据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育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要求,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
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流露和表现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外因二:社会文化背景
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
外因三:学校教育背景
办学理念误区。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轻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应试教育,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导致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
教学水平低劣。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法、“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最终导致厌学症形成。
内因:自我心理背景
首先是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等,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自我认识偏差,有些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以致形成了不良的自我形象。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无前途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的追求和热情。再次,错误的学习观念如“读书无用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不当、智力低下等,都会对学习厌学症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要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症,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还需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学习心态,积极、主动、愉快地对待学习。
2.厌学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篇二
一、大学英语存在的问题
(一) 客观的教学条件
相对于英语专业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任务重、学时少。一般而言, 高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在前四个学期, 总学时数是280学时。在短短的280个学时内完成课文讲解是很容易的, 可是如果还要在这280个学时内添加写作教学是非常有难度的。此外, 对于教师而言, 作文的批改工作又是一件额外而且繁重的工作。所以, 很多教师即使意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也没能要求学生定期写作, 从而导致大学生写作的薄弱意识。
(二) 英汉思维差异
早在1966年,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Robert B.Kaplan从收集到近600篇非英语国家学生所写的英语作文中发现, 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英语作文有着不同的语篇结构。他认为母语为英语的作文语篇结构呈直线型;而中国学生作文语篇结构呈迂回式, 即不直接提出主题, 先说原因, 后给定论。这种差异源于中西的文化差异。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 性格直爽, 不拐弯抹角;东方人受八股文的影响, 讲究“起, 乘, 转, 合”。这种思维的差异会干扰中国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
(三) 教学法的问题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环境下, 我们大多采用的是结果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强调的是刺激、反应、强化、形成习惯。其基本的模式分为以下4个步骤:范文讲解 (老师给出与所给作文题目一致体裁的范文, 进行范文中语法特点, 用词特点的讲解) , 控制性练习 (通过对范文的学习, 模仿范文, 写出与范文中相同结构的简单的句子和段落) , 指导性练习 (写出第一稿) , 自由写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会着重强调语法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换句话说结果教学法关注写作的结果, 关注写作成品中的语法错误是不是越来越少, 这种方法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减少, 甚至杜绝自己的语言错误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压抑, 写作兴趣索然, 学生的写作兴趣并没有调动起来, 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
二、解决策略
(一) 培养英语的思维模式
针对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表达方式, 比如说, 汉语中所说的“救火”, 英语中就要翻译成“put out a fire”而不是“save fire”。其次, 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归纳讲解典型的汉式英语的纠正和避免方法。最后,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平时阅读国外的杂志, 多看和多听英语原版新闻和小说, 久而久之, 学生的母语干扰会逐渐的减少。
(二) 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针对于结果教学法的不足, 教育学家把注意力转向了过程教学法。其方法认为写作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注重例如像打草稿, 修改这样的写作过程。然而, 人们又发现了过程教学法的种种缺点, 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发现。与前两种方法相比, 体裁教学法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其根本宗旨是引导学生分析某些特定体裁的语篇, 使学生意识到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不同的交际目的及语篇结构和语言选择。可是, 体裁教学法也有其本身的局限性, 例如。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不能介绍所有体裁的语篇。因此, 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体裁教学法各有其优缺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博采众家之长,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 采用多种批改方式
修改包括自己修改, 同伴评议以及教师批改。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得到来自同伴和教师双方的修改,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一部分批改负担, 而且还可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培养学生英语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学生对话题的敏感程度和兴趣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写作的结果和质量。学生对指定话题越是熟悉和喜欢, 就越有可能写出流畅和优美的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尽量出些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贴近的题目。同时, 教师在讲授写作技巧时也可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 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 增加写作练习与指导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用英语写日记, 记周记, 与朋友写e-mail等。我们应当像鼓励学生开口一样鼓励学生动笔。教师可以先不计较学生最初表达出的语法的错误, 而是鼓励他们完全地表达思想, 养成写作习惯。
总之,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作为教师, 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的, 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摆脱母语的干扰, 从而写出地道而又精彩的英语文章。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1]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
3.厌学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篇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
二、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于是他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四、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
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的努力。下面我仅谈谈学校应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
一、学生要能在学习中通过努力体会获取知识的快乐。比如学生通过集中精力最终解出了一道题;在某科目上通过努力取得了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和同学合作攻克了某个学习难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并步步落实,在每一阶段取得了成绩……应该意识到这是成功,应该为获取成功而快乐,从而意识到学习中不仅有压力、苦和累,伴随着它们一道出现的同时也有快乐。
二、学生要能在克服坏习惯和性格缺陷中体会进步的快乐。厌学的学生自己往往有许多坏习惯和性格缺陷,要有意识地克服它们,比如做了一些好事,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自己戒了烟或者不再迟到……哪怕只是一丁点成功,也要意识到这是成功,觉得已经超越了自己,应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快乐。
三、学生要能体会到在极度恶劣的心境中调整好自己心态的快乐。厌学的学生往往心情不好,这时可以找知心朋友倾诉一番;可以一个人独处静思;可以想想以前成功的情景;也可听听轻音乐或者远眺景色,消除精神疲劳,体会调整心态的乐趣。这样,心情就会好多了。
四、教师要帮助厌学者树立迎难而上的信心。让其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培养学习兴趣。厌学者往往意志薄弱,患得患失,性格柔弱不堪,教师既可让其通过锻炼身体来培养意志力,又可讲一些生活里的事例让他们知道有许多人就是靠着意志力成功的,以激发他们迎难而上的斗志。有的厌学者因基础薄弱,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应该通过制定周密的计划等各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其提高成绩。
五、教师要以一颗宽容、忍耐的心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思想。面对厌学现象,教师往往急于求成,痛下猛药,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厌学者往往更需要老师去宽容、关怀,在督促他们的同时,应该容许他们犯点小错误,用宽容和忍耐激励、感化他们进步。
六、教师要抓住厌学者的闪光点和已经取得的成绩,放大其优点。对厌学者所取得的成绩应及时表扬,同时帮助厌学者和其他同学和谐相处,使其认识到只有在集体里生活才能体现自己价值的道理。
七、教师要针对部分厌学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厌学者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祖父母看护不力;有些属于单亲家庭,性格孤僻;有些借宿在外,教师和家长监管不到位,甚至骗取家里钱财,沉溺网吧、聚众赌博而不能自拔等。教师应该协调家长、房东等,齐抓共管,努力帮助其克服厌学情绪。
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如果逐渐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了些许成绩,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就会慢慢远离厌学,这时教师应该巩固和深化成果,积极鼓励其积小胜为大胜。学生有了自信,心态就好多了,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认识到学习不止是苦和累,在苦和累的同时也会产生快乐,他们也就不会越学越厌了。
4.厌学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篇四
一、问题分析
1、经济危机、需求锐减: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企业人才需求锐减,是高校人才营销面临的最大挑战。
2、结构失衡、供需脱节:供需脱节主要体现为专业和能力两方面,专业不对口,企业需要的一些专业,学校无法开办;理论能力跟实战能力脱节,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只能纸上谈兵,无实战经验。
3、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很多专业所有的学校都上,但很难说,哪一所学校拥有核心优势,人才营销缺乏核心竞争力。
4、高校对就业无全责任:很多高校,主要是国办高校,由于没有忧患意识,对学生的就业无全责任,所以形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1、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2、高校人才营销缺乏市场营销的思维方式。
三、解决办法
1、以顾客为中心培养人才:以目标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中心,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解决现在高校跟企业之间人才结构失衡问题,订单式是很好的以企业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2、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在人才的生产过程中,要注重应用性及实战性,打造爱因森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在职场上显著区别于普通院校培养的理论型、无能性,以差别化的人才培养战略取胜。
3、注重人才的包装:强化职业形象、简历写作、面试技巧的训练,好产品要由好形象来体现;
4、全方位拓展就业渠道:全面拓展招聘网站、职业中介、重要企业三种就业渠道,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应聘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应聘;
5.厌学分析及其解决办法 篇五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一个根本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农民今后生存及长治久安的大事。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在亲身经历与自己的生产方式迥然不同的巨大变革中,失地农民因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就业技能,在就业方面处于劣势,为认真做好失地农民就业促进工作,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失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失地农民 32586人,失地农民劳动力18737人,失地农民劳动力就业14359人。截止目前,参加技能培训2833人(含失地农民);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39人,创劳务收入4504.64万元。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辖区单位就业人员学历结构中、大专以上学历的27523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8751人。
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和有培训意愿人员的培训意向,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针对辖区失地农民,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
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采取企业订单、市场运作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培训。通过安宁区就业训练中心与各街道劳动保障所共同开展各类培训,截止目前,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共30余期,其中包括;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创业培训、营业员、手工编织等。截止目前,培训各类人员(包括失地农民)等共计2833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千方百计动员、鼓励、扶持、推动、促进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助推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一是通过宣传鼓动、典型促动、政策推动来激发劳动者敢于创业的激情,利用各类招聘活动,为失地农民求职者与用工单位搭建平台。二是通过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等来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技能。三是积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通过工商、税务部门落实减免政策,就业服务部门提供贴心服务来合力支持创业者成功创业。正是因为这些扶持创业举措的实施,进一步转变失地农民的择业观,助推了更多创业者走向成功,不断推进了全区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也是解决农民转市民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失地农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一方面,就业观念差。农民失去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
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补助救济,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村民对到了不能工作的年龄将如何保障自己的生活问题的回答是:到时候再说吧,先把眼前的吃饭、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就行。
(二)就业安置困难。从我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加上今后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不断增大。从无业农民情况看,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具体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大龄下岗职工十分困难,再要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更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四是部分村办企业效益不佳,也使失地农民减少了就业机会。五是失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身体上有缺陷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括40岁以上的妇女,50岁以上男子农民。这些人有土地补偿金,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补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
(三)社会不安定因素多。失地农民中的青壮年由于无事可干,出去打工又怕累,又嫌报酬低,加上有一定补贴,就是在村
里闲逛。他们因为年轻往往觉着生活无聊,于是或结伙闹事,或坑蒙拐骗干起违法勾当。此外,因土地出让或补偿金问题处理不妥而引起村民集体上访因素增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必须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安居乐业。
1、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资本积累阶段,尤其需要使用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因此,要继续依托失地劳动力所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借助征地补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和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2、加快市场的建设。吸收更多的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市场的集聚作用在解决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强调企业在征地办厂时就要与被征地村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最大限度地优先安置失地农民。
(二)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农村劳动力技能偏低是当前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把劳动保障、农业、水利、科技、建设、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和行业现有的培训基地确定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
1、培训方式。采取定单培训和意向培训的方式进行。定单培训即针对用工企业所需用工条件,对征地农民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培训后由企业负责安置就业。意向培训即根据农民的技能需求和就业愿望有选择性地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后组织参加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2、资金筹集。采取从征地调节资金中留存一部分、村集体出一部分的办法解决,保证有充足的培训经费。
3、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培训经费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设立专户统一管理。根据农民培训要求联系培训单位,与单位协商所需费用,并印制成培训券发放到农民手中,由农民持券参加培训。具体办法是:对现安置在村办企业中的劳动力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一次岗位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对现从事个体或失业农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符合条件的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的必要条件。
(三)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制定公平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管理制度。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彻底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性政策,清理各种乱收费现象,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险待遇。要在就业安置中,大力
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适合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并建立使用失地农民数量与用地规模挂钩的制度,规定进园区企业每使用一定亩数土地后,相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在本企业就工,并签订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对新办企业安置失地农民的并签订三年以上合同的,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村改居后的公益性岗位、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本村劳动力,尤其是4050人员,并同时享受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失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农民参照下岗失业职工的办法,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与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同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同时,享受新办企业和小额贷款担保的优惠政策。
(四)健全完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区、街、村(居)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中介服务。在条件较好且闲散劳动力多的村定期举办劳动力市场,免费进行职业介绍。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热线和网络,为劳动力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6.解决厌学主题班会教案 篇六
1.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的剖析自我,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克服,以积极的心疼投入到学习中去.
2.针对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过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且有部分同学厌学不自信的现象,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分析.
3.增强其责任感,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学习热情.慢慢摒弃厌学这个坏习惯,使同学们明白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命运在自己手里,未来的路要靠自己创造.
4.全班同学团结协作,树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二.班会过程:
(一)、班主任就近期复课情况概况小结,重点提出班内一些同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存在着懒惰厌学的现象,上课不专心,玩手机,浏览电子书,相互抄作业或者不完成作业等等。深刻了解厌学的危害性及其自信的重要性,以积极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复课中去,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
(二)、班长发言:珍惜时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刻苦学习,有些同学从现在起就不完成作业,有厌学的现象,这些可怕的困惑围绕着大家,使我们离学业的成功越来越远,最后就影响到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很典型的学生因厌学问题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典型案例1
林某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想学,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而且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爱好上。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忍心对孩子严格教育,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林某出现厌学心理。于3月11日晚,林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他技术欠佳,每次都被人捅倒。坐在林某旁边的一名年龄相仿的少年陈某也在玩同一游戏,陈某忍不住对林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眼的林某当即火冒三丈,因他平常专打血腥暴力的游戏,操起网络刀剑或枪炮,冲上去就杀他个天昏地暗,鲜血淋漓,不杀死对方就决不下网线。沉浸在暴力游戏中不可自拔。结果抓起网吧老板的菜刀,砍断陈某的脖颈、砍断网吧老板手臂,致使一死一伤残,铸成悲剧。最后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林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了人。会不会坐牢?”
典型案例2
周某是个自控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 睡觉 ,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常常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其家长希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对其家长的严加管教不服,不仅厌学,而
且产生对抗心理,最后一气之下,选择了向这世上最亲的家人投毒。” 某日晚上,他用牙签瓶装了甲胺磷,趁母亲切土豆时,将甲胺磷倒进烧肉的铁锅中。最后导致一死一重伤。 “从上述两例血淋淋的铁证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面对社会上普遍的厌学现象,再针对我们班的厌学现象,进行分析
( 三)学生分组相互交流,针对如何克服厌学心理,提出自己的见解,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三. 班长小结:
厌学现象导致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不好好学习,没有文化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我们班是个优秀的班集体,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让厌学现象远离我们班。
7.厌学症的表现与解决措施 篇七
“厌学”一词是用来描述对学习对象、学习环境的厌倦并产生逃避心理的一种症状或状态。它还包括恐学、憎学的心理。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无外乎以下七种:
1、学习压力太大,学生的大脑负荷太重,而又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从而产生厌学心理。称之为“压出来的”厌学症,这类厌学症患者数量是最多的,也是最棘手的。
2、学习方法不对头,越学越难,而不是越学越易,最后被难倒了,不愿再学了。这种厌学好比骑着毛驴上月球,越走越难。
3、基础太差,根本跟不上学习进度,最后不得不当逃兵。这种情况有点儿像在玻璃板上建高楼,在池塘里建航空母舰。
4、在学校里和老师或同学发生人际冲突,学生没有能力化解冲突,以厌学来逃避冲突。这叫“和丈母娘生了气,却要和老婆离婚”。
5、父母感情不和,或父母一方或双方有严重的社会不良行为,孩子用厌学来惩罚父母。这叫“坏树结不出好果子”。
6、受到不良文化或不良人群的影响,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点,兴趣爱好发生重大偏离,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这叫“鸟炮换枪”,正路走不通,干脆走邪路,最后一定是走死路。
7、患有某些心理疾病,无法产生正常的学习行为,厌学只不过是病症的一部分。
前四种情况和第七种情况最为普遍,它们约占厌学症发生率的70%。孩子有厌学表现,做父母的首先要进行正确归因,切不可盲目地急躁和怨怒。急躁和怨怒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厌学情绪,首先应当考虑向专业心理医师求助。因为专业心理医师能够对不同情况的厌学心理作出较为准确的归类分析,他们的处理方法也更专业,更有效。假如家长仅仅依靠自己的经验处理孩子的厌学问题,通常更容易使孩子的厌学心理加剧。须知,厌学症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心理问题。
小学生厌学的解决方法
一、这个你不会,我们来帮你!
解决办法: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说,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作范文读出来。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有一点可以做,就是让孩子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 你真棒!
解决办法:要为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对家长来说,只有鼓励也不够。夸上一句“你真棒!”,对孩子来说,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题的时间记录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这样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
三、 你怎么那么爱贪玩?
解决办法:用孩子喜欢的方法激发好奇心
保护和激发好孩子的好奇心对于激发学习动力也非常重要。
其实一些动手的小实验也是家长可以带孩子做的,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非常有用。
此外还有一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方法,比如小一点的孩子搭积木,从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长方形、园、半圆等图形概念和红、绿、黄等颜色概念,还能养成观察、记忆、想象、合作等习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扑克牌算24点,等等。
四、 狂上补习班
解决办法:别上补习班,鼓励自学+讨论
对于补习班我是这个观点:不要去读,浪费钱是小事,浪费了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更得不偿失;若养成孩子对补课的依赖性,养成上课不认真听的习惯,则损失更大。现在很多补习班鱼龙混杂,资质也很值得怀疑。
我主张学生自己有问题去找老师、同学或家长问,而不是固定一个时间请老师来给学生补课。这就是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别。
我也提倡同伴之间的讨论互助。自己学会的东西,教别人一遍,自己领会的更深,而且讨论可以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所以,讨论的结果是双赢的,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也能得到培养。
总之,选择对学生最有利的方式去提升成绩,学生才能对学习充满兴趣。
五、上课做作业不专心
解决办法:家长作榜样
最好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是跑去看电视、打麻将、跳舞,也不是站在门口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而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
8.前驱车转向不足分析及解决办法 篇八
汽车的转向不足——推头。
汽车转弯会产生一个离心力,当这个离心力小于轮胎与地面的附着力时,车辆就能沿着所期望的转向角度转弯。但如果这种离心力大到令轮胎失去抓地力,转向就会受到影响,令车辆沿着转弯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其实这就相当于下雨天轮胎沾上的水,当轮胎快速旋转时,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所以雨水的附着力小于离心力,于是就沿切线方向被甩出去。这其实就和产生转向不足的根源一样,轮胎因为抓地力不足,车辆会向外侧偏离转弯曲线。
按说所有的车都有可能出现转向不足,但根据车辆的传动方式不同,出现转向不足的程度也不一样。极限最高的当属中置后驱车,一般采用这中传动方式的多为跑车,因为有理想的车身重量分配比例(一般接近或等于50:50),且后轮为驱动轮,前轮的抓地性要好于前轮驱动车型;极限最低的就是我们最常接触的前置前驱车,原因刚好和前者相反,前置前驱车重心靠前,驱动轮也在前,至于详细原因,我们下面就做详细分解。
自从前驱车在上世纪中期被法国雪铁龙发明以来,市场占有量就一路高攀。它最大的好处在于:传动效率高、操纵稳定性好,而且对于车内空间的设计来说,前驱车也有很大的优势。有利必有弊由于,前驱车的重心靠前,会使前轮的负担更重,因为前轮不仅要承担车体的重量,还要担负转向和传动的任务,这些都会影响到前轮的抓地性能。另外前驱的传动效率高,但是在加速时有效牵引力会降低,这是因为车辆在加速时,会因为惯性的原因,使重心后移,这样就使得前轮的下压力减小,而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下压力乘以摩擦系数,下压力减小了,摩擦力自然就跟着变小了。所以前驱车在急加速的时候会比后驱车更加容易打滑。这些都会影响到其过弯的性能。
前驱车过弯时,如果提前踩下刹车后拉起手刹,车辆应该是呈转向过度的,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飘移手法的基本原理。因为没有动力后,车辆是做减速运动,这时重心前移,使前轮能获得比平时更大的下压力,所以前轮这时的抓地力非常的大,能牢牢的抓住地面进行转弯。这样一来我们反过来理解转向不足就简单了,转向不足是因为前轮没有足够的抓地力,当车辆入弯时的速度过快,车辆的惯性是沿着转弯前的方向,如果没有一个适当的力,施加在转向角度上,车辆的转弯半径就会增大。而前驱车的特性恰恰是容易造成这一现象。
前驱车由于本身的操纵性好,不用像后驱车那样严格执行50:50的重量分配比,因此大多数前驱车都会将发动机重心设计在前轴之前。这样更有利于拓展车内空间,但带来的必然结果是重心更加靠前。在日常驾驶的时候,前驱车是拖着车辆前进的,车辆的重心在驱动轮之前,因此虽然前后配重差别较大,前驱车同样能保证很好的运行轨迹,及时是在湿滑路面上驱动轮出现打滑,前驱车仍然不会出现侧滑失控的情况。但一旦进入极限过弯的状态,这一设计的缺陷就明显了。在车辆极限过弯的时候,如果要保持运行轨迹,车轮必须要有足够的抓地力来提供向心力。前驱车的重心分布在前面,在过弯地方时候,大部分的车身重量产生的离心力更多的施加在前轮上,这就要求前轮有足够的抓地力。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轮的抓地力是一定的,那么对于前驱车而言,更大比例的离心力施加在前轮上,导致前轮出现侧滑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只要前轮失去抓地力,车辆就无法按照预想的运行轨迹运行,而是向圆周以外的轨迹滑动,推头自然就出现了。
除了上面这个原因,另外前面提到的前驱车的驱动轮容易打滑,而且恰恰是这个承担转向的车轮打滑,会大大降低前轮的附着力从而出现侧滑。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最大静摩擦力
大于滑动摩擦力。当车轮与地面没有发生相对滑动的时候,此时给前轮提供向心力的是轮胎与地面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而驱动轮一旦由于驱动力过大而打滑,这种摩擦力就变成了滑动摩擦。根据物理学原理,物体之间之所以产生摩擦力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粗糙,导致一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小齿之间相互咬合产生的力。当物体之间相对静止时,这些小齿之间的咬合深度会比较深,从而能够获得较大的摩擦力,我们称之为静摩擦力。而当物体之间发生相对滑动的时候,这些小齿就很难保持深度咬合状态,此时就成为滑动摩擦力,显然这个力与最大静摩擦里相比,是小的。不仅如此,当车轮因驱动力过大而打滑的时候,轮胎与地面的发生的干磨会改变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同样也会降低摩擦力。因此如果动力大的车或者在附着力不够高的路面弯道急加速时,前轮因驱动力过大打滑,就会使轮胎抓地力锐减,致使出现推头。
另外由于前驱车的设计一般更多的是出于舒适性和经济性考虑,发动机更多的是采用前横置设计,这样能更有效的提高传动效率和拓展空间。但这样一来,由于横置的发动机占用了过多空间,因此前悬的设计就不能很复杂。这本身对于过弯极限就会有影响。前驱车的前轮负担很重,它既要承担转向,又要承担驱动工作,因此当极限过弯的,它在抓地方面的能力就会显得弱化了。这些都是导致其容易推头的原因。
解决办法
推头的原因我们知道了,那要是真的遇见这种状况,该怎么处理呢?说实话如果真的发生严重推头,车辆已经彻底失去控制,是很难有挽救方法的。这时收油刹车都没太大作用,几乎只能眼看着车辆失控冲出去撞了。99年舒马赫在英国银石赛道把腿撞折了,就是因为速度太快,前轮失去抓地,赛车沿着切线就撞到轮胎墙上了。这可是F1,可以说是世界上操控最好的车了,轮胎是热熔胎,可想而知他的抓地力有多大。他都能失控了,可想而知咱们的低级别前驱车对速度的把握有多重要了。因此对于开车,我们一定要在极限内去开,千万不能受到类似头文字D的蛊惑,去玩所谓的飘移。严格意义上说,真正能把飘移完全掌控的人几乎没有,所有玩飘移的人更多的是凭感觉,而且真正失控的概率非常大。类似于拓海的技术是不存在的,那只是动画片里的神话故事。面对前驱车转向不足的噩梦,大部分情况下面对推头我们只能束手就擒,实际上掌握了技巧也是可以应对的,下面是标准解决方案。
在1号位置全力加速至50km/h左右,然后猛打方向入弯,这时转向不足立刻出现,紧接着你要同时做两个动作,一是松开油门,二是往弯道外侧的方向稍稍转动方向盘。收油是为了减少前桥负担,往弯道外侧转向是降低前轮的侧向受力,让它们重新找回抓地力。做完这两个动作后,车辆就又在你的掌控之下了,然后再把方向打回弯心,顺利出弯。
【厌学分析及其解决办法】推荐阅读:
焦虑厌学,情绪失控典型案例及分析10-22
学生厌学论文10-03
中学生厌学案例09-12
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06-27
初中生厌学怎么办08-13
造成厌学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09-10
小学生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09-20
煤炭的运输方式及其分析06-22
管理沟通经典案例及其分析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