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共11篇)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一
由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和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共同举办的江苏省第七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仍由《小学教师培训》编辑部具体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推荐机型:佳能IXUS 95 IS
此机为新机型,我上周日刚买了一台.国美价1789元,含2G卡及一个相机包,正规发票.其他没赠品.
此机型有防红眼,人脸识别,微距,1000万相素,锂电池,IXUS95是DIGI4处理器,可用最新的AUTO模式.光学防抖,28广角....能满足你上文所述所有需求.
我用了感觉不错,画面很好,且网上基本上是好评.
选择这个吧,应该不错.前两天我在很多机型之间抉择,还好决定是正确的.
学科性,实践性,科学性,前瞻性,选题得当有新意义观点清晰有创见,实践思考有依据 文字规范,流畅,引文注明出处,3000 6000,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江阴新桥中学贺红梅
摘要:教学有效性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理论意义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有效”日渐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词。笔者从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阐释了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深入研
究了解学情,因材施教;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化学教学资源。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氛围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新课程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的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任何一种旨在改革教学活动的研究和实践,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即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基于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教学理论的正确理解,对化学教学系统要素的整合分析及化学教学过程的全程考虑,结合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探索和反思。对新课程理念下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只有在明确自身职责和树立了正确学生观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种民主、愉悦、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构建有生命活力的和谐课堂。学生才会大胆地想,痛快地说,勇敢地做。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亲和力,它是缓解学生课堂心理压力的关键。教师的亲和力取决于其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除了娴熟的教学技能,渊博的学科知识外,教师穿着大方、得体、教态温文尔雅而不拘谨、生动活泼而不随意、语言幽默诙谐而不庸俗,语速节奏快慢适中,抑扬顿挫,对待学生热情、宽容的。这些都又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亲师的倾向。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课堂上无论学生回答问题,还是
提出问题都要认真倾听并表现出很“在意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 ”做出客观评价 ,还应多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多么简单 ,都应有耐心并循循善诱地给予点拨或解答 ,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一些矛盾----“会”也不敢回答问题 ,一旦错了怕被嘲讽 ,不会也不敢向老师请教 ,怕问得“简单 ”了被讥笑的心理。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勤于实践,自主创造。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学习。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展现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展示化学实验的魅力;把生产、生活、科技发展动态等与化学息息相关的事例引进课堂等。学生会觉得生动有趣,学有所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还要善于设置新颖、有效、有趣的问题情景 ,使学生产生探求的欲望,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主动积极的参与了知识的构建,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很多,常见的有从日常生活中,从化学实验中,从环境保护、新能源、新材料等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二、深入研究了解学情,因材施教
化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学生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教学梯度。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差异给予不同的要求,从题量、难度、题型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快的发展。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同学,可适当增大训练难度,重点难点问题让他们回答,以保持他们对化学的持久热情。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除了在学习品质上教育和调整,给他们机会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实验课上进行化学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课堂反应较慢、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降低要求。让他们回答一些直观性强的问题,如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评价上要具体,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应当提出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不足之处,对于自信心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
有效课堂教学离不开练习。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对知识要具有同步性、巩固性、复习性和深化性。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呈梯度、有层次,即由易到难 ,练习题数量不能太少 ,太少达不到检查、巩固的目的 ,但又不能盲目多练 ,多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又加重学生的负担。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弹性 ,可有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以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要具有多样性,单一形式习题的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利于形成良好持久的记忆 ,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适量的题组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并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加以弥补。
三、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当教学目标确定后,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当前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方法仍是讲授法。多数教师讲课方式仍是讲解、演示加练习。讲授法最大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讲授法有它明显的不足。它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合作能力、对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已呈现多样性,如自学辅导法,讨论法,探究法等,尤其是探究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多参与主动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其长、各有其短,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师自己的风格、学校的条件等综合考虑, 有计划、大胆地把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尝试或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对于化学用语,可以采用讲授法教学,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化学实验,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对于化学计算,可以采用指导、自学式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运用讲授法时为了克服信息传递的单调性,教师语言设法准确、精炼、生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将枯燥内容生动化、趣味化,引起学生的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要在“生疑”上下功夫,在“疑”的引领下学生会主动思考、探究。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者作用。首先要精选探究问题,或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当学生实验方案不合理时,教师要帮助他们修改实验方案;当学
生交流讨论出现争执时,教师应及时地协调关系,鼓励他们更深入探讨;当学生无法正确分析处理数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整合数据,从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当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述结论时,教师要及时的补充。
四、合理使用化学教学资源
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其他教学资源都是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基础上配合教材资源,为优化教学而加以选择和利用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可通过使教学内容问题化,生活化与活动化来实现用好用活教材,必要时也可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课本的编排上突出三先三后 :先观象后结论,先具体后抽象,先宏观后徽观。这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符,为学生进行自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新课本很多知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说起,写法通俗易读、生动活泼,尤其是课本中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直观地反映一些化学原理。学生感兴趣且易于接受,只要指导得法,学生还是看得懂,学得来,自然能使他们的自学能力逐渐得到提高。新课本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各个单元都有一些或明或暗的讨论题,还将一些化学研究思路写入课本,这些都是思维训练的极好教材,教学这些内容时应放手让他们自由探索,充分议论,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处理问题的灵活性。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方便的实现转换。通过声音、图像、色彩、形状等多种刺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理解教学内容,很好的弥补了语言叙述的不足。当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或反应时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理论上可行,而实际现象并不明显时,可采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看。使课堂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拓展,增大了课堂容量,加快了课堂节奏、激发了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的运用必须密切结合教学目标,合理的使用才会促使有效课堂教学的落实。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明确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代替化学实验和板书,真实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上有独特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大都是用演示实验来培养学生实验规范的,如一些仪器的使用、操作规范、应注意的细节等等,必须由教师自己来操作完成。同时初中化学教学中许多知识是通过板书来传授的,比如,讲授以计算为主的内容时,教师利用粉笔和黑板就可以做到边写、边讲、边分析,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若用多媒体教学反倒失去了知识的生成性,导致教学低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辅以必要的板书,板书过少或没有,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思维很难跟上,也不利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资源一定要真正的为学生的“学”服务,注重实际教学效果,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关注。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尹筱.对化学教师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实践之评析.课程与教学,2009,1
作者简介:贺红梅,汉,江阴新桥中学任教,苏州大学教育硕士,中学一 级
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化学分会会员,教授职高化学和初三化学多
年,教育理念: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各尽所能,各有发
展,和谐相处。
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二
一、对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正确理解
有效教学的最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果问题, 那么怎样的课堂效果才称得上有效教学呢?课堂教学的高效即提高课堂效率, 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
1.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率
他要求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时间和课堂效率的关系,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教学效果, 不能仅仅满足于一堂课的完成, 而不重视课堂效果的检验。
2. 有效教学要建立在教师发展的基础上
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需要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 特别是在课改理念下, 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尤为重要的。教师的角色转变又伴随着学生的角色转变, 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是符合高效课堂理念的课堂。
3. 有效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 是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一系列的教学行文方式。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手段, 逐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虽然不需要掌握全部技能, 但是教师必须针具课堂的需要, 采取具体的教学方案, 最终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
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 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树立高效课堂的意识。教师要做到高效课堂就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尽量做到, 学生能自己学会的, 尽量让学生自己自学。教师可以自己动手的, 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教师应该做好课下的备课。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学生的思维如果处于活跃阶段, 应该让学生的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当中。而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地发些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努力构建充满问题精神的课堂,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笔者在讲解Na2O2的化学性质这一内容时, 进行了如下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日常生活中, 当我们遭遇火灾的时候, 我们应怎样去灭火?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出用水或者用灭火器。然后笔者问学生, 大家见过水或者灭火器中产生的CO2能够过火吗?通过这一问题的创设, 调动起学生的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去思考, 然后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或者采取实验手段给学生展示, 从而为研究Na2O2的化学性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渗透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 教师要创造高效课堂, 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在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尝试。关注课堂的创新能力, 是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的, 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营造自主创新的课堂, 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教师要做到以上要求, 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 应该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基础, 同时教师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例如, 一线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讨论, 让学生在化学现象中, 探索化学规律, 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 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
3.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进步, 多媒体技术和电子白板技术发展的都比较迅速。作为一线化学教师, 要迅速适应这种教育技术的进步, 让先进的教育技术为我所用。一线教师要运用课件, 这样可以把课本的内容较为丰富地展示给学生, 而且可以变复杂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的知识, 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化学中的一些实验或者不太直观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验知识加深印象。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适当地采用信息技术, 可以起到深化知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讲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先加热然后再通氢气, 稀释浓硫酸时再将水加入。这一实验演示之后, 教师讲解这一错误的操作的严重性, 教师然后给学生操作正确的实验, 然后进行对比, 让学生对正确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也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实际的操作。
三、结语
总之, 通过一线教师的努力, 教师在贯彻新课改理念的同时,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教师要迅速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认真贯彻现代的教学理念, 营造高效的化学课堂,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施良方, 崔允漷.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有效教学
2009年秋季课改的春风吹到了湖北省,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对于实施新课程一线老师们普遍感受到“想说爱你不容易”。面对新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知识结构、必修内容涉及面广,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困难,新课程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物力和精力投入,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我们可以从这样两点内容来理解有效教学:
1、有效教学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要求教师要确定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化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如果被忽视的话,那么任何改革都将是苍白无力的。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淡化选拔意识,强化普及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然后既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果,这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率观念。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效益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而设计一些华而不实的课堂活动,要充分考虑到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能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中化學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
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创造有效课堂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能自己讲的,教师不说,等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而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例如,在学习离子反应时,我是这样引入问题情景的,“某研究小组调查某河流的水质情况,他们发现某Y字型河道,甲乙两处的工厂分别向河流排放含有Cu2+和OH-的污水,造成两处鱼类死亡情况较多,但在同一河道的下游丙处鱼类生存情况良好。我请同学们亲身体验做一次研究员,模拟研究小组的实验,找出丙处鱼类生存情况良好的原因。”用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创设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注意问题设置,提高化学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问的重要性。如何合理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问”的质量,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将极为重要。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问题启发式发问,使问题的解决既不唾手可得,又不高不可攀.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如果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提问就失去了意义;若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做演示实验“将一小块钠投入到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可以观察到:⑴金属钠浮在水面上;⑵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⑶四处游动;⑷发出嘶嘶的响声;⑸溶液变成红色。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结合已知的钠的物理性质分析,可以解释以上的哪些现象?”,“这些实验现象又说明了钠有哪些新的性质呢?”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对其进行综合并联系理论,逐步分析出:⑴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⑵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⑶钠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气体;⑷同时产生碱性物质。最后再激发学生“请根据反应的现象推测有什么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整个过程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利用已知的物理性质解释部分现象,再由某些现象推测出钠能与水发生反应这一化学性质,最后再根据现象判断产物,然后水到渠成地得出化学方程式。
3、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多媒体硬件环境,每个教室都配备投影仪,每位教师也都配置了手提电脑。在化学教学实际中,笔者不是只一味注重多媒体这种形式、追求花样,而是从“提高课堂实效”的角度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加以应用,即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让多媒体服务于适当提高课堂容量和提升授课效率;服务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服务于将反应周期较长的过程即时化、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将危险的过程安全化。
(二) 课下注重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
1、注重理论学习
新课程处处体现着“新”,课程标准新,教学理念新,教材编排新,师生关系新等等,他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下的化学教学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问题是,广大一线教师能否快速的转变观念,迅速接受这些“新”,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教学标准呢?此时,培训学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迎接新课程的到来,这几年武汉市教育局开展了多次有关新课程的培训学习班。但是,很多老师认为培训内容多为理论,而不是具体教人怎么去设计某个课例,显得有些华而不实的,脱离实际。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就会发现,缺乏对新课程理论高度的认识和把握,在开展教学时势必会力不从心。因此必须把握每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学好新课程的理论,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也应讲实际遇到的问题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使自己不断进步,以提高新课程的教学效率。
2、加强集体备课,增进教学交流
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学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之间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吸取教训,彼此互相支持,能少走弯路。既有助于教师的共同成长,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有效的途径。在学校年级组的支持下,在优秀备课组长黄慧老师和特级教师彭维清老师的组织下,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坚持每周三下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的集体备课我们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进度、定中心发言人;讨论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交流经验心得等;统一教学进度,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练习。经过这样的一番讨论,使得我们在平时备课时目标更加明确,更加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林永凤.进行有效教学反思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2(5).
[2]毛玉蓉.浅谈课堂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J].广西教育,2010(30).
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四
论文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1.有效教学的意蕴。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学是一条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指:
1.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牛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1.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1.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1.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1.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2.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2.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偏差,使“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发展状态,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问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2.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
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践。
3.1兴趣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①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②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沦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⑧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④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生活化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3信息化教学策略。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①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②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③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5.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五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应以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和化学无穷的魅力以及做人的道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教学中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入具体的情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介绍身边熟悉的事物,像光纤的发明联系电话的使用,冷冻剂的发明与更新联系冰箱、冰柜、空调,卡介苗、青霉素的发明联系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等;在介绍物质鉴别方法的时候,可以联系到厨房里的糖、酒、醋等;在介绍溶洞里石笋、钟乳石的形成时,可让学生联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去除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绍酸碱盐时,可联系胃酸病人的用药问题、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这样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
①附近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
②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
③给市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人。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每个课本实验,还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补充实验或实验创新。如,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别补充有气体、沉淀生成、变色、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补充向自制的简易天平中倾倒二氧化碳;介绍易燃易爆物质时补充氢气的爆炸实验及白磷的自燃实验;介绍溶液时补充模拟“死海实验”;做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锥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紧,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点燃现象非常明显,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铁圈上。总之,只要是危险性不大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6.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六
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组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1)开展课题研究前期的调查、访问、检测等工作,从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多角度进行广泛地收集信息和深入分析,分析新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教学无效和低效的原因。
(2)申报本课题,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成立“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工作指导小组。
(3)成立“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研究小组,撰写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4)邀请专家与实验教师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5)选取课题研究的样本班,组建培训者队伍,采取专题讲座、问题诊断、课例研究、参与式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化模式,对全体实验教师进行培训。
2、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10年7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具体研究。
(2)有计划地组织课题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有效教学策略研讨与展示活动。
(3)加大与其他学科同类课题的合作研究。
(4)建立与课题配套的新课程教学常规、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和激励机制。
(5)加强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教学内容资料、音像资料、教师指导用书和学生用书、教具学具、学习资源包等课程资源。
(6)利用“绥中信息技术教研”群等平台及时交流、展示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
(7)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接受上级部门中期检查。
3、测评、总结阶段(2010年7月——)
(1)对信息技术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总结分析。
(2)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状况进行测评、观察和分析。
(3)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和成长状况进行总结分析。
(4)全面搜集和整理资料,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5)编辑汇总实验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课题研究成果。
7.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有效教学 篇七
一、对有效教学概念的解析
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一定时间内的教学能给学生的学习所带来的效益, 具体到教师个人来说就是这一节课讲下来学生能从这节课中所获得的收益。学生通过这节课或是这段时间的学习获得了什么样的发展, 有没有效果, 是低效还是高效?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 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有效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起着关键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决定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彼此分享知识、思维和经验, 在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中达成共识, 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以实现教学相长。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 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 学生只要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他这一科的成绩就会高于其他科目。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就是基于这个前提。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材作了较大的改版就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出发修订的。教师要依据这个标准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人们都有一个特点, 都想能亲自动手来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而化学实验课正好能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比如某一物质的特点, 已经总结出来了, 而实际上这些空洞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印象并不深刻, 不如从实验中得来或是从实践中得到的深刻。就拿单质钠的性质来说吧, 它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这一特点就使学生十分好奇:别的物质大多都是常规的储存方法, 只有钠不同。另外, 它与水反应有什么特点?这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可是这些知识又可以从实验中学到, 所以说, 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教学贴近生活
化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有关的知识后,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前段时间电视上讲, 有人把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一起倒入马桶中, 结果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差点酿成大祸。如果当事人了解化学知识的话, 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因为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低浓度的盐酸;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呈碱性, 两者在一起会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如果生成物的浓度大的话会致人死亡。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和日常生活知识联系起来, 让学生能学有所得,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 不要让学生变成只懂书本知识的书呆子。哲学上讲的“不畏上, 不畏书, 只畏实”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把生活化的知识和经验告诉学生, 要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规律联系起来, 不要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化学知识就只单纯是知识, 导致出现学了却不会用, 知道这些知识却不知道用到什么地方的现象。在社会上经常说的高分低能就是这个现象。作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 达到学以致用。
(三) 注重探究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探究学习, 主动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索未知世界。
探究性教学明确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完成, 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与传统的教学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化学的课堂上运用探究学习方法, 把化学反应的规律以实验的方法再次重现, 让学生了解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亲身体验和发现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 远比单纯记几个概念和规律要有用得多, 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时, 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的发现发生过程, 能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课外活动来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个性能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另外,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开展专题研讨的方式来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特点。学贵有疑,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 通过查找资料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在探讨的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意识。
总之, 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恰当运用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吸引学生的兴趣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成了教师积极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简述了有效教学的概念, 然后介绍了在中学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旨在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董素静, 于洋.对中学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初步尝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8.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策略;学习方式;三维目标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有效教学的目的。
一、注重知识系统化,把零散的化学知识整合为理论体系
高中化学知识点多,比较零散。大多学生有知识杂乱、记忆混淆的印象,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要追求“授之以渔”的教学策略才能够进行有效教学。给学生一些启迪,让学生有自动往“深”和“全”去探索的目标和勇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纵贯知识体系,特别是将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生活化,经验化。
初中学习过氧化反应,必修一氧化剂与还原剂中又学习了氧化反应,但是定义的高度和层次不一样了,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不再只是与氧气反应了。到了有机化学部分,我们有学习了乙醇到乙醛去氢氧化,乙醛到乙酸加氧氧化。有的学生理解出现了混乱,究竟怎样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概括。
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但要建构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使学生理解科学过程和学习科学方法。还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发与提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全面、健康、和谐、有个性的持续发展。人才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而学习力的要素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动力是由目标产生,毅力是由意志决定,能力是靠培养的。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力的竞争。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和体验的“表达”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积极互动、交流与合作,能够为学生既获取知识,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供一个宽松、理解、友爱、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从而建构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三、课堂有效提问
1.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是一种最原始,却又是最有效的提问方法。《学记》指出:“君子之教,喻也。”所谓“喻”,即“启发诱导”的意思。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有目的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比如:我在上《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时,提问:“医生在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的接触部位擦的是氯化钠溶液而不是酒精溶液,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因为酒精易挥发。”有的学生说:“因为氯化钠溶液可以消毒。”,显然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具有盲目性。这时老师提问:“做心电图时一定要有什么条件?患者身体上绑的仪器起什么作用?”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讨论思考后得出:“做心电图时一定要有电流。”从而得出结论:利用了氯化钠是电解质的性质。如果教师不是采用提问的方式而是“一语道破天机”,一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
2.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时机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说明了提问时机的重要性。选取最佳提问时机,既要教师敏于捕捉,善于把握,也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如针对新旧知识点提问,往往能使学生对新旧学习内容进行比较强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知识顺利迁移的目的。例如:笔者上《电解质的电离》这节课时,笔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导电装置内放入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酒精、蔗糖的水溶液,接通电源后,学生发现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灯泡明亮,其余灯泡不亮。这时老师提问:“金属铜能够导电,为什么?”学生很快答出:“因为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这时老师继续提问:“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有没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这些溶液中有什么微粒?硝酸钾、氯化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为什么可以导电?”这样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维水平,这比教师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更具有说服力,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趣味性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如:讲《铁和铁合金》时,教师提问:“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颜色会变深,哪位同学知道其中的奥秘?”这一提问就如同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引起认知矛盾,学生议论纷纷。接着提问:“有哪些方法防止新榨的苹果汁颜色变深?”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不拘泥于狭小的知识点,从而使其想的更多,思考得更多,学习的兴趣也更足,从而会让学生爆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4.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生活性
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化学问题。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化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化学的价值和化学的作用。
四、实施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掌握适当的方法和时机,使用精心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活课本内容,让静止变为运动,让抽象变为具体,让微观世界变成宏观世界,可以将外部资源引入课堂,把课本以及课堂的概念大而化之,变为无限。我们学校每一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实施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很好了客观基础。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用肉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观的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烷烃的锯齿状结构,乙烯、苯环的平面结构,单凭学生感知能力,不太好想象。使用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而且记忆深刻。
总之,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思索,我感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好的导向作用。作为教师,应从自己实际情况、从自己的学校出发,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适应新课程的理念,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传宝.美国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7(2):54-57.
[2]施良方、崔允漷.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九
炼化一中
王丽娜
学校2008年6月份提出“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项目,初中部教研室根据学校部署开始着手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如,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和相关文件,邀请学校教研室张学平主任到本学部作课题研究专题报告,组织了以“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的区级教学开放日活动等等。2008年6月份,初中部实行处室干部轮岗,本学部的课题研究实验工作,正式开始启动。为此,我们加快了步伐,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研究理论,学部上下掀起了课改教研的新热潮,短短一个多学期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学部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2008年6月初,学部就成立了一个由10个人组成的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副校长魏玉玺任组长,主任陈国玺任副组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室主任及各个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任务是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学部的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学部领导、处室干部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指导,经常参加学科教研组会议。学部领导对教学研究管理工作更加注重过程的监控、注重细节的精致化指导。
二、认真反思,深入摸索,及时调整教学研究思路 上学期初,各个学科教研组在如何确定教研组的研究子课题上,开始意见不够一致,为此,教研室提出学科教学研究应放在搞好校本教学研究上,倡导开展好“基础性教研和有价值教研”,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初中部学生的实际,广泛开展分层次教学的策略研究。通过学部校本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最终达到促进、提高初中部教学质量的目的。要求各个学科教研组在确立教研组子课题时,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组织本组教师认真研究探讨,听取本组教师意见,集思广益。认真确立切实可行的学科教研组的子课题。同时,倡导学科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人人都选定一个个人研究的分课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学部教师的子课题出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如,语文组刘丹老师的“语文教学如何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相结合”,全镝老师的“小学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刘广平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实施分层教学”。
三、开展“四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的概况
(一)、“四疑”模式的基本内涵
“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质疑→探究析疑→训练解疑→拓展悬疑”。“四疑”的四个阶段实质体现了新课改的精髓——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促进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自学质疑”,是课堂获取知识的第一步,质疑的过程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积极思索去发现问题,它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探究析疑→训练解疑”,主要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训练反馈,达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探究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拓展悬疑”。实行新课程改革后,课堂的评价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再也不是过去传统的“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的标准,而是通过新知识的获得和教师的有意设置的新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从而激起学生有着向新的知识目标攀登的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究的热情。
“四疑”模式中师生的角色也发生变化。新课程专家认为,“教师的课堂角色之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质疑、解疑、引趣,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要用最佳的教育策略,激发每一位学生去认真思考,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好比是“导演”,而学生是“演员”,学生在“导演”的诱导下,积极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多样性,依据自己的理解能力最大限度地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个性,突出主体地位。
(二)、“四疑”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的程序
1、自学质疑:
自学质疑,是该模式的第一环节,一般用5—8分钟。上课后,先出示“学习目标”或“自学提纲”,学生快速自学,边读边提出疑难问题。学生及时将提出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或标注在课本上。学生质疑阶段,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自学情况,但不作点拨,以免扰乱学生的自学思路,这个过程是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过程。
必须强调的是,绝对严禁“放羊式”,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自学提纲。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提纲要有一定层次性,既不能太简单,也不宜太高深,要让学生始终有着成功的希望。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达到更深层次的提高;并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自学结束后,每个学习小组可以推选数位代表本组同学陈述自学质疑中比较集中的问题,供同学们进入教学第二环节时讨论。
2、探究析疑
这是该模式的第二环节,大约用15-20分钟,主要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或教师课前预设的问题进行。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互相探究解决问题。同桌讨论或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要体现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讨论,也可以巡视观察,必要时为学生作适当的点拨,体现师生互动,但忌教师包办代替。
在这一教学环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教师必须细心组织、巧妙引导全班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最大限度地让大家参与学习讨论,做到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对于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都让学生在互相探讨中解决。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重在关键问题上给予点拨,在学生思维的热点、难点上进行精讲,使学生在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3、训练解疑
“训练解疑”是该模式的第三个环节,用5—8分钟。教师先出示训练的习题或课前印好练习。为了确保训练的效果,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注意题量安排适当。习题的设计要注重体现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与关键,要体现知识系统的前后联系,体现命题的科学性、层次性与典型性,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4、拓展悬疑
这是该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用2-5分钟。通过前面的教学环节,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拓展延伸”设置问题,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激励学生向新的知识目标攀登的渴望,或留给学生回味的余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激趣作准备。通过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再次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与欲望。
(三)、“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子课题实验简况
为了确保“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子课题实验的正常开展,初中部查敏毅主任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先后分别召开了动员会、座谈会、反思会,对实验工作亲自部署,对过程紧密跟踪指导。教研室、教务处主任、教研员黄治安老师等同志具体负责实验落实过程的具体工作。参与教学实验的教师,个个热情高涨,他们认真学习“四疑”课堂模式方案,认真设计编写实验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的实验课。对于领导的意见或建议,他们都能虚心听取,课后认真反思个人教学的得失。学部这些教师参与实验的时间虽然才两个多月,但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学实验研究的艰辛与乐趣,客观上也促进了这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子课题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与协调,为此,教研室明确要求处室干部、各个教研组长每周必须深入实验班级听课两节以上,通过听课、议课达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目的。通过每次听课后与实验教师的“议课”,互相切磋,重在探讨规律,重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在体现“效果”上下工夫,在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逐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除了学部指定安排的以上教学实验的教师外,还有较多的中、青年教师也积极主动开始尝试运用“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如,八年级语文科的廖东平老师、英语科的王秋霞老师,物理科的唐舟老师;七年级数学科的杨忠彪老师、生物科的林霞老师、历史科的徐恒立老师等等。这些教师的教学研究行为,为我们下学期全面推广“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了一支中坚力量。
四、我们的收获与体会
我们初中部在实施学校“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实验之路上,经历了将近一年的摸索实验,目前虽然尚未创造值得骄傲的教学研究业绩,但是我们教学研究的探索之路上,品尝到了教学研究的甘苦与乐趣。我认为我们的收获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1、课题研究实验,提高了本部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新认识。在开展课题研究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对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相结合的探讨,本学部教研室编辑了7期《课改教研之窗》学习材料,刊登有关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和教学反思等35篇,供老师们学习参考。我们通过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题研究实验的反映情况,从分析来看学生比较欢迎这种教学模式,课堂上参与学习的热情较高,考试成绩也较上学期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各个学科教研组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研讨课的听课、议课、评课活动,全体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要求,有了更加具体清晰的认识,普遍认为,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是有效的教学。这一认识观念的提升,为2007年9月份在初中部全面推广“四疑”课堂教学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2、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
开展的“四疑”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促进了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加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究,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更加有效的学习,更加有效的思考。同时,也促进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
3、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科研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研究实践,锻炼了本学部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课改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在实验中大部分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达到100余篇,有20余篇论文在校级以上的刊物上获奖或发表。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
1.我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学科教师来自五湖四海,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参差不齐;我校教师在“双向选择”的人事管理体制下,流动性大,部分教师还有临时观念,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制约了我校教师参与教学实验研究的热情。
2.有些教师对课题研究实验过于“神秘化”,认为课题研究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不敢参与尝试。
3.有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把握不够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没有完全深入到这些教师的心中。因此,开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实验,难度大,困难多,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10.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十
论文关键词: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创设情感氛围
论文摘要:提高学习效率,关键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学生掌握和运用有效学习的策略,学会学习。
学习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培养训练而获得经验,并由经验积累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而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其特点是:1.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3.学习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
认识到学习的这些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理念下要想搞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关键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策略,学会学习。如何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在近十几年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深度,并收到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了解和激发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认真了解,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那么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学生任教法
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教材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讲课,这是最高水平的教学,每当学生走上讲台,其内心是多么激动,我们可想而知,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这样,人人都想当“老师”,人人都有积极性,课堂上就会出现浓厚的学习气氛。
(二)自择练习法
即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愿意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的方法。例如,教师把要讲的一些问题写在黑板上,问:“你们自己挑选,先学哪几个问题最有趣?”于是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做的是“自己选择的事”,而不是被动地完成别人强加给他们的任务。当然,采用此法,教师必须先把教材吃透。
(三)批改激励法
即教师给学生批改作业评分时,运用激励策略,让学生不断修正错误,直至得到满分,从而看到希望的办法。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要轻易给学生最低分,即使学生作业出现错误,也要给学生一个改正作业错误的.机会,直到作业满分为止,学生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一机会,他们会努力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不要让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才能,以致自暴自弃。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指导,我认为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需要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1.听的习惯。要求上课思想集中,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听时能抓住要点,边听边思考。
2.看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文,看懂课本上的主要内容,课后注释等。
3.想的习惯。上课时认真思考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和发言。
4.讲的习惯。要根据老师的要求积极争取发言,要想好以后再讲,要力求做到叙述有序,有条有理,语言要简明扼要,语句完整,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态度要大方。 5.做的习惯。能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课内外作业,并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做错题要及时更正。
二、创设积极和谐的情感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有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因素找到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师生的情感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肯定的,会使学生产生愉快、满意的情感;一种是否定的,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教师只有关心了解学生,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感情,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我现把自己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一)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和学生,为人师表,要以自己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生都喜欢教育认真,知识渊博的老师。所以教师要不断汲取专业知识及其他各科知识的营养,精通业务,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仅爱岗敬业,而且知识渊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敬佩的情感。
(二)要用微笑面对学生
教师要把自信、友善的微笑传递给学生,创建和谐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这是热爱学生的外在表现,也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最好办法。
(三)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如在下课后和学生一起游戏、讲故事等。这样,学生就愿意与老师说心里话,达到思想上的真正交流,形成学生与教师情感的融洽。学生喜欢教师当然就喜欢他所教的课,教学中的难点也易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得到解决。
(四)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要新颖
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能刺激学生关注的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乐于学习。另外,要把握好教学的难易程度,才能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正常发挥,使学习保持最佳的水平。因此,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适宜度,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为好。
可见,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只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积极、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健康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学习愉快而高效。
参考资料:
1.刘善循,《快乐学习法――增强情感智力的技巧》,商务印书馆,;
2.多湖辉(日本),悴文编译,《小学生学习辅导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社
3.孟吉平,《怎样才能学习好》,中国青少年儿童出版社会出版
4.刘以林,冯克诚主编,《高境界教学的核心》,北京燕山出版社
5.吴惠青,《小学语文自主建构教学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1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基本理念;具体策略
高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很多初中教师致力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常常不得其法,创建高效数学课堂也就无从谈起。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对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更是进行了认真的钻研与探讨,现将自身总结的教学经验分享出来,以飨读者。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基本前提
区别于以往的教学纲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指出“树立学生绝对的主体地位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将“学生主体”的意识真正落实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我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这部分知识时,没有一上课就向学生揭示“等腰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一数学概念,而是分发给学生等腰三角形的卡片,并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其中的相关规律。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关键的是确保了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等腰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一数学观念的认识与理解,为接下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边对等角一系列概念的学习与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尝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突破。我对新课标的这一精神进行了很好的实践。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将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同学们,我们去邮局邮寄东西的话,是根据邮寄物品的实际重量收取费用的,物品越沉,收取的费用越高,物品较轻的话,费用也会减少不少。这个你们了解吗?
生:知道,我们平时去邮局邮寄东西或者快递东西的话经常遇见这种情况。
师:我国邮局是这样收取信函的邮寄费用的:信函重量在100克内,每重20克,本县的邮资费用为0.8元,外地的邮资费用则为1.2元,不足20克的话按照20克计算;如果信函重量在101~2000克的范围之内,每重100克,本县的邮资费用为1.2元,外地则为2元,不足100克的话按照100克计算。那你们知道怎么用数学概念对其进行表示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到的函数现象。此外,咱们乘坐出租车不同的公里距离收费标准也是不同的,你们想知道如何运用数学概念表示生活中常见的这些数学现象吗?
回答我的自然是学生异口同声的“想”。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同时将生活实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为实现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新课改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以及教学专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创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卢斌.例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2]贾松涛,王芳.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法初探.新校园:下,2009(06).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09-19
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07-23
新课程理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0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方式论文09-06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论文07-23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07-11
谈新课程理念下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和体会09-03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目标06-19
初中化学课程理念解读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