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律与人生考试题

2024-07-18

道德法律与人生考试题(共8篇)

1.道德法律与人生考试题 篇一

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职业道德 2.公民意识 3.刑罚 4.企业

二、填空题

1.个人礼仪修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义,遵守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不仅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传递信息,营造和谐友善的气氛。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为:依法治国、________________、公平公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中,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首要的基本人权,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人权的前提,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人权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人权的保障,________________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

4.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协议。签定劳动合同是_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三、单项选择题

1.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A.自我信任 B.自我尊重 C.自我关爱 D.自我宽容

2.健康的人格有着自己的特征。下列不属于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的是 A.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B.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C.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有良好的自我保护能力

3.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以________________为判断标准。()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善恶 D.内心信念

4.________________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受教育者应享有的权利的一项是()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 B.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助学金 C.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 D.可以根据自我意愿随意决定上课与否

6.下列不属于我国诉讼的基本程序的是()A.刑事诉讼程序 B.民事诉讼程序 C.调解仲裁程序 D.行政诉讼程序

7.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的一项是()A.刑事违法行为 B.扰乱公共秩序 C.妨害公共安全 D.妨害社会管理

9.________________是劳动者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A.劳动仲裁 B.劳动调解 C.行政复议 D.寻求法律帮助

10.________________,就是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帮助,负责父母必要的生活费用。

A.赡养 B.辅助 C.抚养 D.孝敬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包括()A.仪容仪表整洁端庄 B.言谈举止真挚大方 C.服装饰物搭配得体 D.表情自然舒展

2.我们塑造健康的人格,要做到()A.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B.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C.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磨炼自己 D.不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来限定自己

3.“内省”要真正做到()A.严于解剖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 B.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 C.敢于解剖别人,批评别人 D.有决心改正缺点,扬长避短

4.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A.行业性 B.广泛性 C.实用性 D.时代性

5.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与别人发生纠纷时,也可根据选择非诉讼途径解决。其中非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主要有

A.调解 B.上诉 C.仲裁 D.行政复议

6.坚持________________是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A.有法可依 B.执行必严 C.有法必依 D.违法必究

7.犯罪的主要特征有()A.犯罪是违法情节特别严重的行为 B.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C.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D.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8.中职学生自觉预防犯罪,应做到()A.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规范 B.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 C.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D.充分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9.身份权包括()A.亲权 B.亲属权 C.荣誉权 D.姓名权

10.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A.合法 B.平等自愿 C.协商一致 D.诚实信用

五、判断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9分)1.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犹如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可以看见自己和评价自己。()2.女士在上班时可以穿低胸装和超短迷你裙。()

3.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既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体现了个人的自尊与修养。()4.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应该有的权利。()5.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手段解决。()6.自然人就是公民。()

7.法定婚龄是必婚的婚龄,更是最佳结婚年龄。()8.我们中职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侵害行为时必须学会自我保护。()9.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也是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进步的根本要求。()

六、简答题

1.良好道德是对我们人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8分)

2.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我们应当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护社会主义权威?(6分)

七、论述题(16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请谈谈它主要体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2.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

3.刑罚:又叫刑事处分或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依照刑法对犯罪分子实行的强制处罚。

4.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营性活动的组织,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二、填空题

1.完善人格 调节道德修养行为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增进人际交往 2.执法为民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核心内容 3.生存权 发展权 稳定 发展 法治 对话与合作 4.违宪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5.确立劳动关系 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 确立劳动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A 5.D 6.C 7.B 8.A 9.D 10.A

四、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D 4.ABCD 5.ACD 6.ABCD 7.BCD 8.ABCD 9.ABC 10.ABCD

五、判断是非题

1.√ 2.× 3.√ 4.√ 5.√ 6.× 7. × 8.√ 9.√

六、简答题

1.良好道德是对我们人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3)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2.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我们应当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护社会主义权威?(1)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反犯罪行为作斗争。

七、论述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请谈谈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涉及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包括国家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其他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及职权,国家标志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和根本利益,因此只能由宪法来规定和确认。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普通法律与宪法相抵触无效。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总之,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法律保障。

2.道德法律与人生考试题 篇二

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是由其1971 年的一系列演讲整理而成, 梁治平先生翻译了这本著作, 同时也在序言中表达了他自己的见解。书中的主要观点是:法律与宗教是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是社会经验的两个维度。二者不容混淆, 却又息息相关。其中诸如“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将形同虚设”之类的经典论述, 对于法治社会建设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根据伯尔曼的论述, 西方法律传统出现了一种整体性危机, 体现为社会各阶层对法律的一种蔑视, 以至于避法、违法、抗法。究其根源, 伯尔曼认为, 这“与宗教信仰和法律信任的丧失有关”, 也就是人们“对于正式的宗教和法律的幻灭”, “意味着我们从根本上丧失了对于基本的宗教价值和法律价值的信任, 意味着对使生活变得有意义的超验实体的信仰和委身意识逐渐消失, 以及对于带来社会秩序与社会正义的任何一种结构和秩序的信赖和归属感的式微”。 (1) 所以, 伯尔曼所认为的这场危机源于人们对于法律信任的严重丧失和对于宗教信仰的丧失殆尽, 并且他将这一切归咎于“法律与宗教的截然分离”。 (2)

伯尔曼所认为的西方法律传统的整体性危机的直觉和反应也许有些放大, 但至少还是能相对客观的反映社会现实的。他从法律与宗教的视角论述了危机之源, 以及对于未来社会作了预言和构想。另外, 有些学者就对“法律信仰”一词提出批判质疑 (3) , 他们认为“信仰”必须是高于现实的, 这样看对国家制定的实在法的信仰就不合逻辑了。他们认为对法律只能是信任, 而非信仰。笔者认为, 这种观点貌似合理, 实则是狭隘的。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 伯尔曼所论述的“法律”所指是法律的内在价值和追求, 是或接近于是“自然法”的概念, 也就是这种先验的理念才能与超验的宗教精神相匹配, 而并非指为有些人所混淆的充满着理性主义和世俗主义的现实规则——国家制定法。

所以基于这种法律的内在价值和追求来谈法律的信仰是完全有理由的。然而, 置之于我国的特殊语境, 由于我国并不存在一种普遍性的宗教信仰, 或者说不存在一种将宗教与法律并论的环境, 所以这里就没有讨论法律与宗教信仰的必要性。但并不是说绝没有谈论信仰的必要,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需要一种信仰。在我国, 对法律的信仰、对道德的信仰仍是社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另外, 在一定程度上, 我国的传统道德也是人们基于社会生活经验和情感而产生的对社会生活的终极意义和目的的一种主观把握方式, 由此而获得一种心灵的满足、依赖和尊敬, 并且愿意为之献身。这与伯尔曼所论述的西方宗教是相通的。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从法律的道德维度展开探析法律信仰。

二、法律的道德性问题

伯尔曼认为, 法律与宗教必须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宗教的法律, 会退化成一种机械的法条。没有法律的宗教, 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把法律视为社会中分配权利与义务的结构和程序, 把宗教视为社会关于终极意义和生活目的的直觉知识和献身”。 (4) 伯尔曼对法律与宗教的关系的精辟论述, 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宗教要义是出于神的指示, 而道德是源于人性的要求, 二者有其共通点, 即都是一种高于现实的准则和期望。

以自然法学的观点来看, 法律与道德本就是不可分的, 法律离不开道德。法律必须体现其内在的道德性。如若没有这样的法, 不仅无法弘扬法律的道德性, 反而还会给社会一种恶性的导向。这可能并非出于立法本意, 却可能导致意料外的恶果。比如一些地方房屋拆迁通知发文“以户为单位发放拆迁补贴和拆迁安置房” (5) , 许多家庭为了多获得一份拆迁补贴, 竟然纷纷办理“离婚”登记, 结果导致短时间内离婚率急速上升。这类事件的发生除了与人们忽视传统的伦理道德、一味追求利益的心态有关外, 与法律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也有很大关系。

我国五千年的传统儒家文化极其重视伦理道德, 各朝各代也主要将“礼”“法”合一作为治国理家的核心准则体系, 甚至很多时候“礼”的地位都要高过“法”, 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从来都与道德礼制分不开。比之于西方社会的爱上帝、爱自由、爱正义、守契约, 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也处处体现着“忠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等传统道德理念, 比如“亲亲相隐”、“准五服以制罪”等。

然而, 我国法律发展到现在, 丢弃了太多这样体现我们国家传统文化和道德的精神。受功利主义和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 法律逐渐走向了虚无, 法律的道德性逐渐被忽视和否定。随着清末法律的近代化历程, 对西方法律思想和制度的引进学习, 作为“精神”和“信念”的道德性的“礼法”消失殆尽, 留下的只是作为具体制度的“法律”规则。人们在这样的法律中变得自私无礼, 变得麻木和漠视, 整个社会越来越暴露出从来都不与我们礼仪之邦气质相契合的问题。笔者认为, 我国也正经受着一场法律与道德的信仰危机。

三、法律信仰危机:道德维度之危机

伯尔曼所论述西方的宗教信仰危机给西方法律社会带来的影响, 很容易就能让我们想起我们正所身处的社会。一切都很熟悉, 我们也生活在他所描述的那样的社会:“所有继承西方法律传统的国家的法律制度都一直根源于某些信仰和假设不仅正从法学家、立法者、法官、律师和法律职业的其他成员脑中消失;法律正变得更加零碎、主观, 更加接近于权术和远离道德”。 (6) 也许我们的社会的问题要比这严重得多, 因为伯尔曼所认为正在消失的这些优秀的法律传统和信仰在他们的社会都曾经发生过, 而在我们这里, 法律信仰从来未能真正树立, 而道德传统却丧失殆尽。

海外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 从五四起中国人的公共道德就开始下滑。其原因是:打碎了旧的儒家道德, 却又未有新的道德观念来填补原来的位置, 导致人心涣散, 毫无原则, 人情冷漠。诚然, 自五四以来, 各种传统道德被破坏, 也被新的思潮所冲击, 法律的现代化并没有很好地对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吸收, 当时的策略是“全盘否定”, 这对后世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

法律与道德的危机的成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先天畸形, 其二是后天歪曲。

对于第一点, 梁治平先生在《法律与宗教》的代译序中这样说:“一种本质上是西方文化产物的原则、制度, 如果能够唤起我们对于终极目的和神圣事物的意识, 又怎么能够激发我们乐于为之献身的信仰与激情?” (7) 这表明了梁先生对于中国法律现代化历程的批判态度。朱苏力先生以其著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表达了类似观点, 并且提出了一些如何善用这些本土资源的主张。

所以, 我国在大量引进和学习西方法律文化的同时, 忽视了对我国传统道德的深掘, 导致整个社会都充满了功利主义, 摒弃了许多原来我们曾为之追求的理念和信仰。近年来已经有太多这样的社会事件发人深省, 比如“小悦悦事件”、“老人摔倒不敢扶”的现象等, 都直接指向了人性的道德底线。

法律没有道德基础, 一方面加剧了道德危机, 另一方面也使得这样的法律难以被人们所信仰。一方面西方法律思想对我们传统伦理道德进行着大清洗, 另一方面人们又从未真正相信现在的法律就是体现着美德和正义的良法。为什么会担心药家鑫不死, 为什么如此担心李刚的儿子受不到应有的惩罚, 为什么老人摔倒却不敢扶, 这一切都是人们对法律不信任的体现。

当然, 法律在制定出来以后没有被良好的执行也是法律信仰难以树立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后天歪曲”了立法者的本意, 即法律的道德性没有得到遵守, 在法律运行过程中被忽视了, 并且成为一种常态, 比如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司法不公等现象, 从而导致人们再也难以以善良的道德面对伪善的法律, 这种情况下来要求人们树立对法律的信仰也是没有理由的。

这种法律与道德的信仰危机使得我们的法治社会始终缺乏价值根基。就像伯尔曼所论述的苏联崩溃的原因就在于“信念”的崩溃, 而这种信念指的就是“社会主义道德” (8) 。所以, 我们国家的法治进程必须要重视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 将其渗透到我们的法治精神中去, 使之成为一种人人遵守的信仰, 就像西方的宗教精神在人们心中的指导意义一样。

在认可宗教信仰与道德信仰的某些相似性的基础上, 伯尔曼在书中所述的一段文字, “仅从效力角度考虑法律, 则我们使之丧失的, 便正好是效力。没有对法律中的宗教要素予以充分的注意, 我们就消除了它施行正义的能力, 可能甚至夺去了它生存的能力” (9) , 同样可以用到我国语境下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中。因而, 仅从效力角度考虑法律而罔顾法律的内在道德性, 最终的后果必然也是法律得不到遵守, 无法发挥实效。法治离不开良法, 即正义的法律, 有德性的法律。有德性的法, 才会有权威, 才会得到公民的自觉执行。所以, 我们在立法活动中必须考虑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 而不应全盘引进吸收西方法律制度, 那样可能会导致法治的“水土不服”;另外, 有德性的法必然产生于公共道德良好的公民社会, 所以重拾传统道德文化是我们重塑法律与道德信仰的重要内容。如此, 才能实现与本民族文化相一致的法律现代化和法治。

摘要: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认为要解决西方法律传统的整体性危机必须要创造彼此相融的法律与宗教。由此将其置于我国语境下, 引发了法律与道德的信仰的问题, 进而探讨当前我国法律信仰危机的成因及其解决之策, 即重视法律的内在道德性, 重拾我国传统道德文化, 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融合。

关键词:法律,宗教,道德,法律信仰

参考文献

[1][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3.试论法律与道德 篇三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之永恒主题与难解之迷。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道德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法律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关键词

法律道德意识形态制度

康德作为哲理法学派的开创人,在《法的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到:“道德法则作为有效的法则,仅仅在于他们能够合乎理性的建立在先验的原则之上并被理解为必然的……如果说,有人错误的想通过经验所得出的任何东西来制订道德原则的话,他就已经陷入最糟糕,最致命的错误的危险之中了”。康德认为道德和法律除了区别还有密切的联系,两者都对人的行为起规范作用——道德以应当、命令的形式从积极的意义上指导人们的行为,法律以国家为后盾从消极的意义上禁止人们的行为;两者都以自由为宗旨,都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道德通过法律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法律有助于培养,巩固和发展良好的社会道德,反过来,拥有良好的社会道德也有利于法律发挥其作用!

一、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

(一)道德的含义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明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基于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的道德具有阶级性。因此,我们可以把道德简单概括为:道德是生活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合,或者说是一个综合的矛盾统一体系。

(二)与道德密切相关的法律的含义

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道德,也没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法律。今天的社会,代表不同利益的统治集团仍然还存在,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利益是根本不同或者是对立的。不同的统治集团各有各自的阶级利益,以及与其阶级利益相适应的道德。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既然法律是意志的具体化,而道德当然属于意志范畴,那么法律当然反映统治阶级的道德观。从侧重道德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法律定义为:在主观方面,法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客观方面,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前者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后者体现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就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

二、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区别至少可归结为:

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二)道德与法律又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三、法律与道德现实中的矛盾与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现实社会中,道德与法律存在着不和谐之处。中国的道德至上思潮盛行只是表明人们企图摆脱法律的拘束以求更随心所欲地实践道德、弘扬道德。人们并不是以崇尚道德来追求一种更趋于合理、科学。德国大哲人黑格尔曾有过如下论断:在中国人心目中,他们的道德法律简直是自然法律——外界的、积极的命令——强迫规定的要求——相互间礼貌上的强迫的义务或者规则。“理性”的各种重要决定要成为道德情操,本来就非有“自由”不可。然而他们并没有“自由”。在中国道德是一桩政治事务,而它的若干法则都由政府官吏和法律机关来主持。

法律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外部强制力,调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正是具有这种强悍的外部物理性强制力量,才促使具有不同道德观念的利益者遵循着相同原则下的行为规范。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破坏它意味着赋予自己以法律责任,其后果必定是不利的,不利是每个人所不希望的。所以,遵守法律就成为必需。并且,虽然法律取代道德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但并未否弃道德的积极作用。相反,法律的产生本身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调整手段也并未完全的且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道德往往成为法律的基础素材,而法律往往又巩固着某种道德;道德所不及的地方由法律调整,法律所不及的地方由道德调整。”即使法律的强制作用也往往需要通过人的内在道德信念起作用,否则是一定存有缺陷的。只是这种强制作用使其更加直接迅速的确定且相对稳定。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篇四

1、大学生成才目标的规格要求是(D)。

A.加强心理修养B.实现自我发展

C.掌握实用技术D.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2、决定和影响着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是(C)。

A.人生道路B.人生理想C.人生目的D.道德品质

3、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D)的想象和希望。

A.不可实现性B.必然实现性C.纯粹主观性D.实现可能性

4、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高层次要求是(A)。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6、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A.爱国主义B.改革创新C.艰苦奋斗D.解放思想

7、城市文明风尚的重要标志是(B)。

A.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B.有序的公共生活

C.人民高质量的生活水平D.完善的社会体制

8、道德的最高目标是(A)。

A.慎独B.自省C.积善D.自律

9、法最终是由(C)决定的A.统治阶级意志B.全体人民意志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社会文化背景

10、下列哪项权利不属于社会经济权(D)。

A.财产权B.劳动权C.休息权D.获得赔偿权

11、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男女各不得早于(A)。

A.男22周岁女20周岁B.男20周岁女18 周岁

C.男女各为20周岁D.男25周岁女23周岁

12、我国法律规定,(C)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C.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D.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13、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应划归为(D)。

A.行政法B.劳动法C.商法D.民法

第1页(共5页)2009级本科《基础》A卷

14、甲对正在实施抢劫犯罪的乙进行制止时,造成乙死亡。则甲的行为属于(C)。

A.自助行为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正当防卫

15、甲贩运违禁药品,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B)。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是符合题意的,请把你所选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内。全部选对该小题满分,少选、多选、错选、不选该小题均为0分。)

1、大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BCD)。

A.单一性B.广泛性C.专业性D.自主性

2、爱祖国这种深厚感情表现为(ABC)。

A.对祖国的河山、文化、历史、优良传统以及人民的热爱

B.关心祖国的前途的命运

C.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D.对自己信仰的坚定

3、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BCD)。

A.指路明灯B.精神支柱C.奋斗目标D.前进动力

4、个人品德的特点有(ABD)。

A.实践性B.综合性C.自主性D.稳定性

5、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是:(ABC)。

A.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出的贡献。

B.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C.是社会对个人物质和精神的满足程度。

D.个人的能力、知识、地位,名誉、权利。

6、人际交往的原则是(ABC)。

A.平等原则B.互助原则C.诚信原则D.友爱原则

7、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包括(ACD)。

A.无私奉献;B.顾全大局

C.扶贫济困D.热心公益

8、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有(ABCD)。

A.经济安全B.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D.生态安全

9、王某与李某1998年10月结婚,2002年11月协议离婚,但在财产分配上发生争议。请判断,下列哪些属于个人财产?(ABD)

A.王某婚前用复员费购买的婚后共同使用的一套组合家具

B.王某婚后因工受伤所得医疗赔偿费

C.结婚时李某朋友赠与他的一部摄像机

D.李某父亲去世,遗嘱中明确指明归李某所有的3间房屋

10、构成任何犯罪都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ACD)

A.行为触犯刑律B.行为导致了危害社会的实际后果

C.行为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D.行为人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并具有责任能力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内打“√”;错误的打“×”。)

1、人生目的虽然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但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是不起着

作用的。(×)

2、科学技术无国界,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但用科学技术所创造的财富,属主权

国家或一国公民所有。(√)

3、从内容上看,理想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

4、协调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5、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是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

6、行政责任是指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应承担的法律

责任。(×)

7、爱情是男女双方相互爱慕的真挚情感。(×)

8、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9、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则不一定表现为法律。(√)

10、有亲属关系禁止结婚的仅限三代以内。(×)

11、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

人大以全体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多数通过。(√)

12、拘留是刑罚的一种。(×)

13、合同是债发生的最重要普遍的根据。(√)

14、猎人在树丛中开枪打中了一个野猪,野猪受伤急奔下山,撞死了正在山下路上行走的小孩,猎人对小孩的死在主观上是一种疏忽大意的过失。(×)

15、犯罪预备不是犯罪,行为人不需承担刑事责任。(×)

四、辨析题(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直面艰苦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

正确。对于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来说,直面艰苦,才能使自己对客观现实、人生真谛和自我价值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更切实的体验,才能磨练自己的意志,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智。

2、在现阶段为人民服务只适于党员干部而不能推广到全体人民。

错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人民服务对于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觉悟有不同的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在我们的社会里,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处于何种岗位,也不论能力大小、职务高低,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不同形式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3、践行社会公德规范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正确。社会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一旦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崇高的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4、当我们遇到某些法律规定不合理或不合情时,可不必遵守。

错误。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时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但是,即使人们感觉到法律明显不合理,也不能随意地抛弃或搁置法律。一项法律规定,只要它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是有效的,人们就有义务遵守或执行。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4分,共8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如何评价人生的价值?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2、法律最首要的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法律的首要作用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它主要通过授权性规范(可以做)、禁止性规范(不能做)和义务性规范(必须做)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22分)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长江宝塔湾江面。一排铁钩窸窸窣窣地沉下江面,又缓缓地被拉上来。细小冰冷的钩尖挂住一位年轻人——长江大学2009级大一新生陈及时的衣服,将他拖出水面。陈及时沉在水下一个多小时,生命的气息早已消散。这天,为搭救两名落水少年,陈及时与该校另两名大一新生何东旭、方钊不幸溺水身亡。

当时,在事发现场附近就有两条渔船,船上有人,但没一个人去救落水的学生。当遇难大学生的同学多次跪求其救捞三人时,船主说“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后打捞公司来到现场,给出的条件是:“活人不救,只捞尸体,白天每人1万2,晚上1万8,一手给钱一手捞人”。等校领导把钱带来了,打捞公司才开始打捞。在捞起第二个同学时,打捞船停止打捞作业,说二万四块钱的打捞费没到位,拒绝打捞尸体。最后全体师生跪倒在地,观者动容,打捞船仍不去打捞„„

问题:

(1)你对以上事件有何感想?(6分)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发展市场经济有何意义?(6分)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 “求取知识、锻炼能力, 讲究生活的意义跟实践, 这些项目可以说称为修养.无论处于什么时代, 修养都是需要的.遇到社会大转变的时代, 修养尤其不能马虎, 不然就不能适应, 不能在大群之中尽个人的本身”.请对此发表你的看法.(10分)

1、(1)三名大学生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少年的举动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的。在这个人情越来越淡薄的社会,他们举动尤其显得弥足珍贵。(2分)而面对着这种道德沦丧,冷漠到没有人性,眼里只有钱的船主和打捞公司,我们国家应该完善法制,将这种见死不救,敲诈勒索的人绳之以法。这种严重违反道德而不违反现行法律的人,其恶劣的性质并不亚于杀人、放火、抢劫、偷盗等犯罪行径。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存在严重地败坏社会风气,如果对这些人不加以严惩,不足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3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确立正确的利益观。(3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来帮助克服或遏制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道德上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4分)

2.(1)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3分)

(2)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着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4分)

(3)青年时期可塑性大,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青年时期注重修养,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3分)

5.道德法律与人生考试题 篇五

——《职业道德与法律》

(测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

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项礼仪能够打造良好“第一印象”(D)

A 家庭礼仪B 交往礼仪C 职业礼仪D个人礼仪

2.交往礼仪的核心是(C)

A 团结和互助B平等和互利C 尊重和友好D 诚实和守信

3.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是(B)

A 敬业B 奉献C 守业D 文明

4.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

A为人民服务B 爱国主义C 集体主义D 诚实守信

5.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C)

A 道德品质B 道德理想C 道德规范D 道德原则

6.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D)

A 爱岗尽业的基本要求B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C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D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7.个人能否按照道德要求去做,关键在于(A)

A 内心信念B 社会舆论C 传统方式D 评价方式

8.国家干部遵纪守法,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售货员公平对待顾客,这是(B)

A 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B 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要求

C 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要求D 尽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要求

9.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D)

A 养性B 内省D 慎独D 顿悟

10.“宪法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见(D)

A 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B 法律就是用来限制权力和自由的C 法律确定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

D 公民的合法权力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是(A)

A 党的领导B 依法治国C 执法为民D 公平正义

12.下列哪项是一种高超的岗位能力,是爱岗尽业的升华和高层次展现(D)

A 专业B 勤业C 乐业D 精业

13.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是(B)

A 职业经验B 职业技能C 职业态度D 职业理论知识

14.下列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正确的是(C)

A 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的作用B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C 违法犯罪的人都逃不脱法律的制裁C 法律具有裁决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

15.下列哪项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B)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法律的强制性

C 法律的普遍约束力D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6.关于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B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B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C 以勤奋求学为荣,以好逸恶学为耻

17.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是(BCD)

A 诚实守信优质服务B 仪容仪表整洁端庄

C 服装饰物搭配得体D 言谈举止真挚大方

18.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ACD)

A平等互尊B 互惠互利C 团结友爱D 诚实守信

19.职场上最大的礼仪是(BC)

A 微笑B 尽业C 实干D 协调

20.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ABCD)

A 爱国守法B 明礼诚信C 团结友善D 勤俭自强

21.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ACD)

A 尊老爱幼B 诚实守信C 夫妻和睦D 勤俭持家

22.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ABD)

A 文明礼貌B 尊纪守法C 敬业奉献D 爱护公物

23.下列哪些是高尚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ABC)

A 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B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C 能够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D 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24.下列哪些是职业道德的特点(ABCD)

A 行业性B 广泛性C 实用性D 时代性

25.下列哪些是职业道德规范的重点(AD)

A诚信B 公道C 奉献D 敬业

26.对成为一个良好道德修养的成功人理解正确的是(ABC)

A 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B 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C 见贤思齐D 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27.下列对诚信和公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 诚信和公道是个人立身之本B 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基

C 办事公道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D 诚信和公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28.下列哪些是中职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诚信和公道品质应做的(BCD)

A 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

B 做到以诚实守信为美,以办事公道为荣

C 落实在行为上,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并持之以恒

D 热爱真理、追求正义,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反腐倡廉

29.中职学生要加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应做到(AB)

A 深刻理解职业意义,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的观念

B 学好知识,练好技能,立足岗位,提高服务和奉献的本领

C 要学习职业道德规范,理解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增强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D 要学习和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履行岗位职责,践行职业道德做准备

30.下列关于职业道德养成的意义,正确的是(ABD)

A 有助于提高职业人的全面素质,对于谋职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意义

B 有助于职业人以更好的心态、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人生追求

C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D 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

31.下列关于慎独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BCD)

A 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内在动力,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B 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C 是一种自我修养方法,可以促使从业者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心态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D 有利于弘扬诚信风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32.有效运用内省的方法需要做到(ACD)

A 确立道德评价标准B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立足于日常生活实践和岗位实践,着力于坚持不懈

D严于解剖自己,全面客观看待自己,善于激发和培育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

33.下列哪些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ABC)

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执法必严D 公平正义

34.下列哪些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ABCD)

A 依法治国B 执法为民C 公平正义D 服务大局

3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BC)

A 公民在制定法律上一律平等B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C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D 公民在执行法律上一律享有平等的权利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36.交往礼仪P17

37.服务群众P

533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P7

139.依法治国P73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0.简述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P2

341.简述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P43

42.中职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P6

443.简述法律的作用.P7O

44.如何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7

5五、材料分析题(共8分)

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案例1: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境内外势力的精心准备、策划下,暴徒们在有着两百多万人口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大肆打砸抢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果断处置“7·5”事件的同时,当地政府还组织警力依法留置、审查打砸抢烧犯罪嫌疑人一千余名。尽管“7·5”事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同样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没有受非理性因素影响而违反法律规定。案例2:39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在背负“杀妻”之名服刑11年后,2005年4月初终于被中断刑期重获自由,(因为“被杀”的妻子张在玉又回到了家乡)并累计将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湖北法律专家指出,这个“离奇”的错案凸显出现行司法体制的一些漏洞,也势必促进司法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从而进一步促进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问:①上述两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2分)

案例一中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案例二中主人公的11年冤狱反映出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漏洞,说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②说说如果违反了法律后果将会怎么样?(2分)

受到法律制裁,承担法律责任。

③冤案的发生是否意味着法律失去了它的效力?谈谈你的看法。(4分)

6.道德法律与人生考试题 篇六

模拟试题

(一)一、选择题:(选一)

1.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由(A)

A.社会存在决定

B、社会意识决定

C、社会文化决定

D、人际关系决定 2.道德的主要功能有(B)

①认识功能

②调节功能 ③教育功能 ④沟通功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爱祖国是千百年来凝结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B)

A.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 B、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C、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获取利益 D、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

A.爱国主义 B、人道主义 C、科学主义 D、革命英雄主义 5.历史英雄豪杰、仁人志士“重名节如泰山,轻生死如鸿毛”,为了民族生存、国家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成就了一番可歌可泣的伟大事业。这体现了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中(B)

A.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B、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和谐精神 D、“克己”、“养心”、“慎独”的人生境界追求

6.下列选项中,属于良好道德品质基本范畴的是(C)A.明哲保身 B、言而无信 C、谦虚谨慎 D、奢侈浪费

7、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正当利益的是(D)

A.坑蒙拐骗获得的个人利益 B、敲诈勒索获得的个人利益 C、滥用职权获得的个人利益 C、合法经营获得的个人利益

8、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指的是(C)

A.忽视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局部利益 C、要求人们把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

D、要求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而集体可以完全不顾个人

9.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要求的有(D)

①一心为公,奉献社会 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③助人为乐,服务群众 ④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的概念及内涵是在(B)

A.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 B、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D、党的第十七大

11.人们在公共场所还不时看到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发生。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人们(A)

A.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B、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C、遵守家庭美德的自觉性 D、遵守国家安全法的自觉性

12.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爱护公共财物,如对公园里的花木草地、街道两旁的电话邮筒、影剧院里的座位音响、马路上的井盖路标等加以保护,不损坏、不滥用、不浪费、不私占。这是属于(B)

A.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B、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C、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 D.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13.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D)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社会会公德之举

14.在2008年搞震救灾中,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他们的先进事迹体现了(C)

A.与人为善的精神 B、追求真理的精神 C、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精神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不仅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而且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有(D)

①务实求真,诚实守信 ②崇尚志向,重视节操 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下列选项中,属于正当的个人利益的有(C)

①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享受 ②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③以欺诈手段骗取钱财,挥霍享乐 ④靠自己的合法经营、诚实劳动致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有(D)

①爱国守法 ②明礼诚信 ③团结友善 ④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强调了进行自我修养要(C)

A.认真读书,求得真知 B、躬行实践,知行统一 C、常思己过,有则改之 D、学习榜样,积极进取

19.自我修养主要是靠个人自己的努力,修身养性,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下列选项中,有助于个人加强自我修养,达到理想人生境界的途径有(C)①认真学习,积累知识经验 ②见贤思齐,学习先进榜样 ③知行统一,投身社会实践 ④严格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0.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说明了(A)

①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 ②见利忘义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

③法制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④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A)①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②重视家庭和睦 ③家国一体的思想 ④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A)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之抵触。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立法法 23.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C)

①选举权 ②物质帮助权 ③被选举权 ④劳动权 ⑤集会 ⑥结社 ⑦言论 ⑧出版 ⑨游行 ⑩示威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①③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③⑥⑦⑧⑨⑩ 24.反分裂国家法的基本原则是(D)

①一个中国原则 ②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求同存异原则 ④和平统一原则 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⑥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⑦保障公民权利原则 ⑧平等协商和谈判原则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⑧ D、①④⑧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25.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A)给予处罚。

A.应当 B、不应当 C、可以 D、不可以 26.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B)A.应当处罚,但是必须从轻处罚

B、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处罚,但是必须减轻处罚

27.民法是调整(A)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和总和。

A.平等主体 B、上下级 C、管理与被管理 D、互不隶属

28.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B)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9.在我国,公民对宅基地(B)

A.只有所有权,没有使用权 B、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C、既没有使用权,也没有所有权 D、既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

30.张某无父无母,去年因病去世,其生前与妻子刘某共有24万元存款,刘某仍健在,一对儿女也已经参加工作,张某的遗产应如何分配(A)A.遗产共计12万元,刘某与一对儿女各继承4万元

B.遗产共计12万元,刘某继承6万元,儿女各继承3万元 C.遗产共计24万元,刘某与一对儿女各继承8万元

D.遗产共计24万元,刘某继承12万元,儿女各继承6万元 31.我国《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这里的未成年工是指(C)

A.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B、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C.16-18岁的未成年人 D、14-16岁的未成年人

32.我国在制定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时,首创了“三同时”制度。下面哪项不属于“三同时”内容(C)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投建 D、同时投产 3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目标是要将海南建设成为(A)①旅游开放岛 ②欢乐阳光岛 ③休闲度假之岛 ④生态和谐之岛 ⑤服务文明之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34.下列哪一项不是刑法的基本原则(C)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当原则

C、权利和义务一致原则 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35.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C)

A.盗窃罪 B、制造毒品罪 C、抢劫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守法纪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2.公民应具备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

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立志勤学、学会学习;律己宽人、公正无私。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答:首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其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再次,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

4.请你说说结婚的条件是什么。答:(1)必备条件:男女双方必须完全自愿;已达到法定年龄,即男22周岁,女20周岁;符合一夫一妻制;

(2)禁止条件: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5.刘强是一位法盲,请你告诉他,作为一个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哪些权利。答:(1)安全保障权;(2)知悉真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索赔权;(6)依法结社权;(7)获得有关知识权;(8)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三.辨析题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既符合集体主义原则,也符合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辨: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这句话是指道德高尚的人通晓义,道德一般的人通晓利。把是否讲道义作为评价人的道德高尚与否的标准是值得肯定的,但片面强调义而忽视利是不对的。一个人的道德高尚与否,在于是否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观是指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这样做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犯罪。辨:(1)该观点是错误的。

(2)犯罪行为肯定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却不一定是犯罪行为。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要看他的行为是否是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可能只是一般违法行为。

(3)犯罪还必须是一种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四、案例分析题: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过去靠炸珊瑚礁挣钱的海南省三亚市西岛人,如今转为靠保护珊瑚礁生财。台商投资3000多万元开发西岛,建起了钓鱼台、潜水观光台,吸收了岛上300多居

民就业。千姿百态的珊瑚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八方游客。旅游业和海水养殖业为西岛人开辟了新的财路。当地居民悟出了这个道理:有良好的生态,才有稳固的财源。请根据材料谈谈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

分析:正确认识人自然的依存关系。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的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一方面,自然环境直接影响作为劳动生产力的人的生活质量是否能得到真正的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自然环境还直接影响经济生产过程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要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适度原则,即人要从自然界取得资源,但索取要适度,要使资源能够长久甚至永续使用;二是保护原则,即要使用与保护并重,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三是节约原则,即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不掠夺和浪费资源。既不能走放弃发展、单纯保护环境的路子,也不能走无视环境保护、单纯发展经济的路子,必须实施 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2.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施行《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中国人民决心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重大决心。这顶立法酝酿已久,不是如一些境外媒体所猜测的,为了一时应付对什么情况而心血来潮。《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对维护中国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将是一大法宝,对反“台独”斗争将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将有效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利于最大限度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早日实现。

材料二: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极少数人进行打、砸、抢、烧等破坏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藏独”分子分裂祖国的恶劣行径,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理有节的措施,有效遏制事件的进一步扩张,维护了祖国统一。

(1)你认为出台《反分裂国家法》有什么意义? 答:《反分裂国家法》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第一,祖国大陆将实现两岸统一的大政方针,转化为国家立法,集中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动摇的反对分裂国家的坚强意志,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第二,这项立法是既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为中心,也清楚地确定分裂国家的犯罪表现及惩治办法。第三,该法促进台湾岛内外各种势力更加认真地审视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道路,是反对外国支持分裂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图谋的利器。第四,《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早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2)依据材料二,谈谈你对**集团及藏独势力等有关破坏活动的看法。

答: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所谓“西藏流亡政府”,**集团制造的一系列闹剧和破坏活动既违法,也不得人心,势必遭国内、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任何宗教,必须遵守一个国家的宪法和其他污染法规,这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法则,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任何想要分裂祖国的非法行径都不可能得逞。西藏的历史和现实雄辨地证明,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西藏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任何人任何势力妄图破坏西藏的稳定,都是不得人心的,包括西藏各族群众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决不答应。

模拟试题

(二)一、选择题(选一)

1.道德能够促进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这概述的是(C)

A.道德的内容 B、道德的本质 C、道德的社会作用 D、道德的基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是(C)

①社会关系是道德起源的直接基础 ②社会意识是道德起源的精神条件 ③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④道德起源于“人性”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能够(B)①促进或者阻碍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②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③借助国家强制力量约束个人行为和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④维护社会生活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国公民坚持正确途径进行自我修养,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自我修养途径是(D)

A.认真学习,把握自我 B、勤于实践,塑造自我 C、严格要求,完善自我 D、随心所欲,满足自我

5.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喜人之所喜、忙人之所忙,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推己及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这体现了良好道德品质基本范畴(D)A.敬业好学的要求 B、勤劳节俭的要求 C、谦虚谨慎的要求 D、仁爱互助的要求

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下列选项中,属于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的是(C)

A.勤劳持家 B、爱护公物 C、爱岗敬业 D、邻里团结

7.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说的是个人在进行自我修养时,应该(D)A.学习榜样,积极进取 B、虚心求教,勤于积累 C、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D、坚持“慎独”,纯洁品质 8.孟子在《告天下》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这主要说明,在实践中自我修养应该(A)A.不畏困难,磨练意志 B、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C、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D、虚心学习,择善而从 9.下列关于“慎独”的理解中,错误的是(B)A.“慎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方法 B、“慎”是谨慎,“独”是独处,不与人交往 C、“慎独”不仅是一种修养功夫,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D、“慎独”能避免社会生活中的双重人格和两面行为

10.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和社会劳动成果;不奢侈消费,节约资源和能源。这是个人良好道德品质基本范畴中(A)

A.勤劳节俭的体现 B、勇于进取的体现 C、敬业好学的体现 D、诚实守信的体现

1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有着多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它包含的主要内容有(B)

①个人要无条件地服从集体,集体可以完全不顾个人

②集体利益的发挥离不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体要重视正当的个人利益 ③没有集体利益也不可能有个人利益,因为不包含所有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是不存在的

④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下列属于良好道德品质的有(D)

①正直无私、忠诚守信 ②仁爱互助、推己及人 ③敬业好学、勇敢进取 ④谦虚谨慎、文明礼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基本内容包括(A)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代精神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代中国,我们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新时期爱国主义思

想集中表现在(B)

①争取祖国统一 ②抵制外国资本和商品的进入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在(B)公布实施 A.2000年9月 B、2001年9月 C、2002年9月 D、2003年9月 16.某个体工商户通过自己的合法经营,挣钱养活了家庭,他的行为体现了(A)A.为人民服务 B、金钱拜物教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D、“平生无大志,但求足温饱” 17.我国古代注释家指导“德”注释为“得”,认为德是按照道德规范去行事而心有所得。这个解释表达的意思有(A)

①道德品质是道德规范在个人行为中的实现 ②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维一途径是道德教育 ③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客观内容和外在表现 ④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体现“仁者爱人”思想的是(A)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③“待人以宽,责己以严” ④“助人为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动准则。下列行为中,遵守了社会公德的有(A)

①语言文明,不恶语伤人 ②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杂物 ③自觉提高法律意识,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④爱护道路旁的交通设备、电话亭、邮筒等,不损坏,不滥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现代中国人应努力把做“四有”新人作为自己人生修养的目标。下列选项中,对“四有”内容的辩证关系理解正确的有(A)①有了远大的理想,才会有自觉的纪律

②社会主义时代的“四有”新人,最重要的是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③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必然要求遵循共产主义道德 ④有文化是提高共产主义信念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二者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C)

A.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B.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C.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2.从本质上看,法律是(D)

A.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3.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C)

①生命权 ②健康权 ③劳动权 ④休息权 ⑤肖像权 ⑥名誉权 ⑦教育权 ⑧姓名权 ⑨财产权 ⑩隐私权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⑤⑥⑧⑩ D、④⑤⑥⑧⑩

24.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A)给予处罚。

A.应当 B、不应当 C、可以 D、不可以

25.我国《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使用权的最高期限为(D)年,70年后自动续期,公民继续拥有住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A.40年 B、50年 C、60年 D、70年

26.小雨今年9岁,她把爸爸的一只瑞士手表拿出来玩(价值20000元),邻居小志(今年20岁)看到这只手表后非常喜欢,便劝说小雨以200元的价格卖给了他。小雨爸爸知道后,要求小志归还手表,小志不予归还并称该手表是自己买来的已经是属于自己的财产。本案中,关于该手表的买卖行为(B)

A.有效 B、无效 C、效力待定 D、只要小志父母同意就有效

27.著作权又称版权,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享有的权利。其内容既涉及人身权又涉及财产权。涉及财产权的是(D)A.发表权和修改权 B、署名权和发表权 C、发表权和获得报酬权 D、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28.以下哪项不属于禁止结婚的情形(C)

A.直系血亲 B、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C、男女之间没有感情 D、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29.陈某从某种子站购买了五种农作物良种,正常耕种后有三种农作物分别减产30%、40%和50%。经鉴定,这三种种子部分属于假良种。对此,下列哪一选项不正确(B)

A.陈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B、陈某只能要求种子站退还购良种款 C.陈某可以要求种子站赔偿减产损失

D、陈某可以向当地工商局举报要求对种子站进行罚款 30.下列哪些收入应纳入个人所得税(A)

①工资、薪金所得 ②劳务报酬所得 ③房屋租金 ④稿酬所得 ⑤利息、股红、红利所得 ⑥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⑦转业费 ⑧复员费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⑥⑦⑧ 31.依据《海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规定,本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前提是(D)

A.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吸毒、赌博、嫖娼 B、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违反计划生育超生

C、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不按照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或者拒绝核查

D、持有本省农业户口,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所在地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2.冯某于2003年与朱某结婚,2005年以个人名义向其弟借款20万元购买商品房一套,夫妻共同居住。2008年冯某与朱某离婚。冯某由其弟所借的钱,离婚时应如何处理?(C)

A.由冯某偿还 B、由朱某偿还 C、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D、主要由冯某偿还 33.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C)

A.15周岁的甲在盗窃一台价值8000元的笔记本电脑

B.15周岁的乙走私海洛因8000克 C、15周岁的丙故意纵火烧毁粮仓 D.15周岁的丁将一小贩打成轻伤

34.李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李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其推倒在水泥地上,李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李某杀死。王某的行为性质是(D)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35.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属于(B)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无罪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既具有与其他普通法律的相同之处,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其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宪法的内容规定不同于普通法律;(2)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同于普通法律;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

三、辨析题

1.“人人为我,上帝为大家。”

辨: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是利己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把自己的要求和愿望置于社会和国家之上,为了满足个人利益不惜损害社会集体利益的思想,因而对社会、对国家的危害是很大的。当代青年一定要反对利己主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未成年人有任何触犯刑法的行为均不负刑事责任。辨:(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只有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

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同时,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案例分析题:请根据所提供的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06年10月23日,海南省版权局和省文体厅专门举行仪式,授予海南赓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海南省正版产品销售示范单位”牌匾。“正版产品销售示范单位”享有政府部门主管部门和版权保护组织认可的著作权诚信称号。该公司能获此荣誉,是因为多年来严把进货渠道,文明诚信经营,向社会公开承诺“假一罚五”。问:企业怎样才能得到社会和顾客的信赖?

答: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市场交易成为经济往来的基本方式等特点,决定了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没有诚信,可以说就没有市场经济,更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做事的原则。它要求社会各行各业都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实事求是,不讲假话。海南赓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社会作出五项承诺:“不制假售假,不偷税逃税,不短斤少两,不逃废债务,不违法经营。”根据这五项公开承诺,推行文明诚信承诺活动,让诚实守信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入企业行为的方方面面,从而赢得顾客的信赖。

2.材料一:张朗是“爱利”商店的老板,某日,该区税务所工作人员上门催其交纳所欠税款,他很生气,当场将税单撕烂在地。税务所工作人员对他给予了严厉批评。材料二:“六一”那天,林刚夫妇带着自己的小孩圆圆到偏僻的农村感受生活,并对圆圆说:“圆圆,农村有许多许多的小朋友生活都很困难,以后你要多帮助他们哦!要记住爸妈的话——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材料三:王某到一鞋店买鞋,回家后穿两天鞋跟就掉了,脚也被扭伤。王某到原鞋店要求鞋店退赔时,店主说:“鞋已离柜,概不负责。” 阅读三份材料后回答:

(1)请你依据有关法律知识对以上三段材料中的张朗、林刚夫妇、店主的言行进行评论。

答:张朗的行为属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因此,逃税是一种违法行为;林刚夫妇的言行是应提倡的,他们履行了我国法律关于父母有教育子女的义务的有关规定;鞋店主的言行是违法的。因为消费者有依法要求赔偿权,而“老板”拒绝赔偿是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表现,所以其行为属违法行为。

(2)请你为材料三的王某提供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王某可以:双方继续协商解决;向有关部门(或向消协)投诉;到执法部门(或工商部门)控告;到人民法院起诉。

二、简答题

1.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答: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的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什么是集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原则的集体主义包含哪些内容?

答:广义上说,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有多种不同的内涵。作为一种世界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作为一种有关财产制度的思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维护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它强调集体、国家的公共财产不可侵犯,反对任何侵吞集体或国家财产,损公肥私的行为。作为一种政治学说,在政治上体现为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其核心是建立一种真正的、大多数人的民主,即由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行使自己权利以保障和实现自己的利益。

3.为什么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答: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密不可分,而法治社会的建设又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你认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有哪些? 答:(1)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加强法律制定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法律不断完善的思想基础。

(2)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正确适用社会主义法律的思想保证。

(3)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推动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自觉守法的关键因素。

模拟试题

(三)一、选择题:(选一)

1.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以善恶为标准,依靠(A)来评价人们的行为。①内心信念 ②社会舆论 ③传统习惯 ④国家强制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说明个人的自我修养(D)

A.可以停留在一种境界上 B、遵循着统一的固定模式

C、能够脱离实践,自动完成 D、是一个不断的长期的曲折的实践过程

3.为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必须弘扬(C)

A.个人主义精神 B、英雄主义精神 C、为人民服务精神 D、合理利己主义精神

4.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A)A.要在全社会认真提倡 B、只在领导干部中认真提倡 C、只在服务行业中认真提倡 D、只在企业事业单位中认真提倡

5.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从业者的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是(B)

A.坚守工作岗位,不怠工,不推诿 B、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

C.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不滥用职权

D、在职业岗位上处处为职业对象的实际需要着想,尊重他们的利益 6.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立人之道”、“进德修业之本”的是(B)A.爱护公物 B、诚实守信 C、文明礼貌 D、尊老爱幼 7.最早阐述了“为人发服务”的思想的是(A)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王稼祥

8.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高层次要求。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要求的是(A)A.“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B、“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C、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D、既不关心社会和他人利益,也不想过多地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

9.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原则,以(B)

A.思想教育为重点 B、诚实守信为重点 C、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 D、基本理论建设为重点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民族独立,当家作主求解放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衡量一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根本标准是(A)

A.集体主义原则 B、个人主义原则 C、享乐主义原则 D、等价交换原则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是(A)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

③中华各民族共存共亡的凝聚剂 ④现阶段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段话对我们进行道德修养的启示有(A)①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近处做起 ②自知之明,解剖自己,意志坚强,控制自己 ③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去做,一次一次地经常去做 ④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家庭美德要求的是(A)

A.邻里团结 B、保护环境 C、爱岗敬业 D、遵纪守法 15.下列有关对道德品质的理解中,正确的有(D)①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

②道德品质具有巩固和强化道德原则规范的功能 ③形成了道德品质对道德行为具有指导和支配作用

④道德品质的培养既是个人修养的任务,也是社会教育的目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海南师范大学政法系2002级学生张九精边求学,边打工,边悉心照料父亲,用超乎寻常的坚韧毅力承担起了赡养、照顾父亲的责任,被评为“海南师范大学首届校园十大感动人物”。张九精的事迹蕴含着一种伟大的道德力量,即(D)①恪守孝道、勇于承担的传统美德 ②自立自强、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 ③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④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B)A.贾谊 B、林则徐 C、顾炎武 D、文天祥 18.“鸟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①子女要尊重和赡养父母

②父母曾经为社会和家庭做出贡献,理应得到子女的照料 ③我们要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④抚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省察克治既是一种自我修养能力,又是一种道德实践方法。它强调(A)①自我批评精神 ②具备自知之明的能力 ③尊老爱幼 ④助人为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这表明道德品质是(C)

①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

②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③一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 ④一个人在一次,两次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偶尔的内心状态、心理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道德和法律的主要区别在于(B)A.前者仅指义务,后者规定权利和义务 B、前者靠人的内心信念,后者靠国家的强制力

C.前者是自律,后者是他律 D、两者都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中 22.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主要包括(C)

①劳动权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休息权

④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式 ⑤退休生活保障权 ⑥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 ⑦宗教信仰自由权 ⑧物质帮助权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23.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聋哑人或者盲人违反治安管理的(C)给予处罚。

A.应当与正常人一样 B、不应当 C、可以酌定情节 D、不可以 24.某甲长期在彩虹天桥附近拦住路人乞讨,路人不施舍,他便拉住路人衣服,或是抱住其腿不让走,某甲的行为(A)

A.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B、不违法 C、只能受到道德的谴责 D、违反刑法,属于犯罪

25.相邻权指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处理相邻关系时所享有的权利,以下涉及相邻权的有(C)

①用水权 ②通行权 ③生命健康权 ④通风权 ⑤排水权 ⑥铺设管线权 ⑦肖像权 ⑧采光日照权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①②④⑤⑥ 26.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可依法转移给他人的个人合法财产,下列不属于遗产的是(D)

A.工资收入 B、牲畜 C、房屋 D、发表作品权

27.著作权又称版权,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享有的权利。其内容既涉及人身权又涉及财产权。涉及人身权的是(A)A.发表权和署名权 B、复制权和发表权 C、翻译权和获得报酬权 D、修改权和获得报酬权

28.下列不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的是(C)

A.一方的婚前财产 B、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C、工资、资金 D、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29.依据商标法规定,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的是(A)

①五星红旗 ②中国 ③旧金山 ④中南海 ⑤红十字 ⑥世界卫生组织 ⑦联合国 ⑧海口 ⑨福娃 ⑩奥运五环旗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C、①③④⑤⑥⑦⑧⑩ D、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⑩

30.李某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套音响设备,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商品,李某找到商场要求退货。下列哪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C)A.该商场认为可以通过更换使李某得到合格产品,因而拒绝退货。B.该商场认为该产品经过修理能达到合格,因而拒绝退货 C.该商场应按照李某的要求无条件负责退货

D、该商场可以依法选择修理、更换、退货中的任一方式

31.小梅应聘某商场收银员,商场考虑到收银员职业的特殊性,提出要求其提供2000元的保证金否则不予以录用,小梅很想得到该份工作,想尽办法交了保证金。商场的行为(B)

A.是合法的 B、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应限期退还小梅 C、目前法律无规定 D、可以自己决定退还与否 32.劳动法对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不包括(D)

A.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B.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

C.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D、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3.某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高某,17岁,2008年5月至6月疯狂盗窃同学财物,共计价值达到5000元,其行为的性质是(A)

A.构成盗窃罪,应受刑事处罚

B、仅仅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犯罪,但可以免予刑事处罚

34.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工巡逻,某甲深感害怕,便打消念头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C)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35.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均不负刑事责任

B、正当防卫是针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紧急避险行为是对第三者实施的

C、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于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于自然界的危险 D、正当防卫保护的是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利,紧急避险只能是为保护自己或他人利益

2.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辨:(1)该观点是正确的。(2)法律权利与义务具有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即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3)法律权利与义务具有总量上的等值关系。首先,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

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对等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

(4)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

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四、案例分析题:请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山崩地裂,造成了狰狞恐怖的自然断裂,却也呈现了可歌可泣的挚爱真情。在灾难来临的瞬间,多少人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生与死的边缘,多少人将死的选择留给自己。

灾难发生后,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弛援,爱心涌动的无私奉献,激发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再现了我们民族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历史会证明,地震能摧毁一此东西,但它必将以另一种形式重塑。世界将看到,一个能够出动十多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上百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请根据材料并联系实际谈谈什么是爱国主义?当代青年应怎样爱国?

答: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我们常常把祖国比作母亲,正说明这种感情的深沉。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对祖国的奉献;在民族危难时刻,爱国情怀表现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在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气壮山河的生死营救,感天动地的举国弛援,爱心涌动的无私奉献,这就是爱国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更多地表现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和聪明才智,推进祖国的现代化进程。爱国作为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基本要求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二是把我们的满腔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力所能及的贡献,为实现中国的21世纪宏伟目标,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开拓进取。

2.材料一:据海南省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我省农村青年结婚,大都以农村传统的方式大摆宴席告知亲朋好友——他们已结为夫妻;而到政府相关部门领取结婚证的平均还达不到结婚总数的百分之五十,有的县甚至还达不到百分之二十。

材料二:唐杰(男,26岁)与李丹(女,23岁)相恋相爱已有几年,但李丹的父母一直坚决反对,不同意李丹嫁给唐杰。唐杰和李丹都很伤心难受,不知如何处理。材料三:蔡忠与杨花2001年底经朋友介绍结为夫妻,后因夫妻感情破裂,蔡忠于2006年6月6日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现已查明:其夫妻共有银行存款16万、摩托车两辆,价值相当;婚前蔡忠购有套房一套,价值约24万。阅读上述材料后回答:

(1)仅以大摆宴席的方式结婚能否受到法律的保护?你认为结婚要经过哪道程序合法?

答:仅以大摆宴席的方式结婚是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当事人结婚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2)唐杰和李丹能否结婚?结婚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答:唐杰和李丹可以结婚;结婚的必备条件有: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必须达到法定年龄,男的不得早于22周岁,女的不得早于20周岁;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3)蔡忠和杨花离婚后,如何分其现有的财产?

答:婚前蔡忠购买的套房属于个人财产,离婚后仍属于他的;蔡忠和杨花各自拿到8万和一辆摩托车。

二、简答题

1.简述道德本质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社会在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道德具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谈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有效协调和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3.简述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答: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4.哪些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 答:(1)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2)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3)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4)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5)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6)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5.在什么情形下继承人将丧失继承权? 答:(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不论是既遂还是未遂,均应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事故,或者遗弃被继承人的,如以后确有悔改表现,而且被虐待人、被遗弃人生前又表示宽恕,可不确认其丧失继承权。(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三、辨析题

1.坚持集体主义就会损害个人利益。

辨: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模拟试题

(四)一、选择题。(选一)

1.下列选项中,符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是(B)A.投机取巧,不劳而获

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个人能否按道德要求去做,关键在于(C)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内心信念

D、评价方式

3.个人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自愿选择的有利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是(A)A.道德品质

B、道德行为

C、道德规范

D、道德概念 4.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它(D)①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

③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④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护社会的起码生活秩序,都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公共生活规则。这种简单的公共生活规则是(C)

A.职业道德 B、学术道德 C、社会公德 D、家庭美德

6.个人言行合乎社会的要求和礼节的规定,尊老爱幼,孝亲敬长,说话和气,以礼待人,服饰朴素大方,举止端庄文雅。这是良好道德品质中(A)A.文明礼貌的体现

B、正直无私的体现

C、谦虚谨慎的体现

D、敬业好学的体现

7.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C)A.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B、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C、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D.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8.道德的本质是(C)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道德具有阶级属性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2006年3月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教育广大班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为它是(A)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 ③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 ④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勤奋努力,不辞辛苦地劳动或工作,不断地创造财富,合理地使用能源和资源,珍惜劳动成果,爱惜时间,不懒惰,不奢侈浪费。这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中(D)

A.正直无私的要求 B、忠诚守信的要求 C、仁爱互助的要求 D、勤劳节俭的要求

11.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容的理解中,正确的有(C)①集体主义会束缚个人,限制“个性”

②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是集体主义的应有之义

③集体主义为个人的个性发展、价值实现提供了广阔天地

④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这说明(C)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 ③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应参与国际竞争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3.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D)

①是对个人行动自由的干预和限制 ②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③能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践行道德原则规范

④能使道德原则规范由外在的要求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刘少奇曾指出:“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这句话强调了(A)

A.自我修养必须落实到行动中,身体力行 B、进行自我修养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C.自我修养完美境界的实现是相对的和无止境的

D.自我修养不是单个人而是要和许多人一起共同进行的

15.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D)

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②集体主义价值观 ③先人后己的思想 ④忧国忧民的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

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B)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 D、社会各阶级普遍要求 17.“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告诉我们(A)

A.致富要诚实守信,合法经营 B、致富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C、不管用什么手段,发财才是硬道理 D、致富要有一些窍门技巧

1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样做的目的是(C)A.反对一切形式的个人利益 B、维护个人所属的小团体或单位的特殊利益 C、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D、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个人做出牺牲 19.“团团”“圆圆”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对海峡两岸统一的热切期盼。由此可见(B)A.海峡两岸必然能够很快实现统一 B、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人心所向 C.“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D、通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20.“敬尔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知礼,谓之逆”。这要求我们待人接物要(A)

A.和蔼可亲 B、目空一切 C、盛气凌人 D、爱理不理

21.一个服务员接待顾客不可以貌取人,无论是对于那些衣着华贵的大老板还是对那些衣着平平的乡下人,对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宾客能一视同仁,同样热情服务,这就是(C)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22.与其他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以下不能体现其特征的是(D)

A.内容规定不同 B、法律效力不同 C、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 D、处罚的方式不同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23.王某在单位里人见人爱,不仅人长得漂亮,工作能力也很强,李某与王某是同事,李某多次发送淫秽短信给王某表达自己的爱意,使王某非常恼火。李某的行为(A)

A.是违法的 B、是不道德的

C、构成犯罪 D、可以理解,谈不上违法和不道德 24.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是(B)A.不受法律制裁的 B、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C、违反刑法的确 D、受法律保护 25.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C)

A.新闻报导中的摄影 B、杂志擂图中合法的艺术摄影

C、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做商业广告 D、参加社会活动的照片

26.甲在乙家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席间甲将其价值800元的打火机送给乙,乙欣然收下。第二天甲醒酒后后悔,向乙索回,遭乙拒绝。甲、乙的赠与属何种行为?(B)

A.有效

B、无效

C、乘人之危

D、可撤销

27.甲常为乙制作手工制品,历来甲乙按数量支付预付款。这次由于数量大,乙提签定书面合同。乙给甲讲合同内容与以前做法完全一样,实际上将价格降低了10%。由于甲是文盲,甲遂在合同上签字。乙行为(B)

A.可撤消,甲有重大误解

B、无效,甲受欺诈

C、无效,甲意思表示虚假

D.无效,乙乘人之危 28.下列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C)

①各自的工资 ②生产、经营的收益

③知识产权的收益 ④所有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B)A.可以随意确定浒路线和示威方式

B.不得以暴力、胁迫或其他非法手段进行扰乱、冲击和破坏

C.可以自由设计口号、标语 D、可以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 30.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以下关于试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50% B.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C.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可以约定一次以上的试用期 D.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31.依据《海南省珊瑚礁保护规定》规定,下列哪些行为不予以禁止(D)A.用珊瑚礁烧制石灰或者作为其他建材料 B、采挖珊瑚礁

C.加工、销售珊瑚礁及其制品 D、在旅游区内潜水参观海底珊瑚礁

32.邓某是一个体工商户,前几天买了一张“双色球”福利彩票,中得一等奖5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是(A)

A.500万元 B、400万元 C、499.84万元 D、300万元

33.大学生甲、乙二人因琐事发生口角,并打了起来,后被同学劝开。甲的脸被乙一拳打肿,甲在日记中写到“要报复,干掉乙,让乙从世界上彻底消失掉”,并写下了详尽的杀人计划。此后,甲无任何异常行为。两个月后,甲的日记本被乙偶然看到,乙报告了派出所。甲的行为(A)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预备 C、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未遂 D、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

34.符某,男,40岁,某日在街上暴打中学生田某,造成田某严重脑震荡。符某被抓获,经司法鉴定为精神分裂症。对符某的行为变定为(A)

A.符某为精神病患者,不负刑事责任 B、符某为精神病患者,应当减轻处罚 C、符某为精神病患者,可以从轻处罚

D、符某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5.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不包括以下(D)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财产权

(4)对于依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主管机关应当派出人民警察维持交通秩

序,保障集会、游行、示威的顺利进行。

(5)任何人不得以暴力、胁迫或其他非法手段进行扰乱、冲击和破坏。集会、游行、示威应当按照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及其他事项进行。

四、案例分析题: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这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重要性。

请根据材料并联系实际回答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在全社会主义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答: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人是要有道德的。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经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要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要能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就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而且,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也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2.王某在14周岁以前盗窃各类财物总计约7000余元。14周岁生日那天,王某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王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其刺伤后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机一部,现金5000余元。第二天,王某出门游逛,见路边停着一辆吉普车,便设法打开车门,将车开走。行驶途中,回操作生疏,将三行人撞倒,二死一伤,王某驾车逃逸,当天下午,其将汽车以2万元卖出,后被抓获。

(1)根据刑法的规定,王某14周岁以前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王某14周岁前盗窃约7000余元财物不构成犯罪。因为王某未满16周岁,没有达到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

(2)根据刑法的规定,王某14周岁生日当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王某生日当天的行为是抢劫行为,但不构成犯罪。但是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按实际年龄算,即过了14周岁的第二天才算是已满14周岁。王某实施抢劫行为时未满14周岁,所以不负刑事责任。

(3)根据刑法的规定,王某14周岁生日第二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答:王某生日后第二天偷开汽车并出卖的行为是盗窃行为,因未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偷开汽车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行为是交通肇事行为,但未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因不满16周岁不予以刑事处罚的,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简答题

1.简述道德的社会作用。

答:第一,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第二,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第四,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五,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六,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为什么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答:诚实与信用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国际交往和一切经济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现代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诚信经济。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再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3.为人民服务为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答: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 是社会的主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和根本目的。首先,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其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再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4.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患通,损害祖国、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中如有以下规定的无效: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5.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三、辨析题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提示了两个文明的关系。辨:这个观点是片面的。“仓廪实”是“知礼节”的基础,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忽视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反作用。精神文明不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发展出,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艰巨建设过程才能实现的。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2.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活动。辨:(1)该观点是错误的。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合法。

(2)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7.对法律与道德的思考 篇七

法律, 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是一种规则体系, 同时并为一种意义体系。任何规则必然蕴含一定的法理, 载述着一定的道德关切, 寄托着深切的信仰。法律是随着一定的条件而成就的, 如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变化,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语言文字的发达等等, 才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出现的, 由国家通过一定程序才产生的。法律是一定历史阶段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 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由经济基础决定。法不仅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而发生本质的变化, 就是同一社会形态里, 当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时, 也会引起法的相应变化。

法律与道德虽然彼此相辅相成, 但两者又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由于有一些社会关系处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共同的调整范围, 在调整过程中由于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等不同, 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今年来。人们所提出的“合法的不合理”, “合理的不合法”等有关“合法”与“合理”问题的争论和驳论, 实际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社会规范的内在矛盾和冲突。法律与道德的矛盾, 导源于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价值特性。在现实社会中, 有些行为和现象与法律规范相符合, 但却与一定的道德规范相冲突, 或者是相反。而且法律与道德的历史命运不同,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随着阶级的消灭, 国家的消亡, 法律也将不复存在, 而道德在无产阶级社会中仍将存在。因为很多精神, 思想层面是法律所涉及不到的, 法律只能调整人的外部行为, 而一部法律如果连最低限度的道德都保障不了, 那么必将成为恶法, 被社会淘汰。

法律和道德虽然有很多不同, 但它们依然是有联系的, 法律与统治者的道德, 无论在本质方面还是在内容方面, 都是相同的, 只不过是表现形式, 调整手段不同而已。法律所反映的道德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的, 历史的, 是统治阶级的道德, 因而两者是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的。一方面, 统治者的道德为立法确立了价值坐标, 为立法指明了方向, 而法律制定又将基本重要的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 推动了统治阶级道德的普及。另一方面。统治阶级的道德为守法奠定了心理基础, 而执法, 司法活动通过惩罚严重的不道德行为又弘扬了道德精神。

在法律实践中, 要正确认识法与道德的关系, 既要看到它们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 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不能把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简单混淆, 把本来属于道德调整的问题当作法律问题来处理, 或者相反, 将法律问题当作道德问题来对待, 从而将违法行为与不道德行为, 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混为一谈。另一方面, 也不能把法律与道德区别绝对化, 甚至否认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

8.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篇八

一、两者的内涵

法律是依靠国家机器的力量保证实施的统治者的意志和国家意志,被外部的环境决定。它调整的是社会的部分内容。道德是被一定的外部环境影响,评断是非和对错的舆论或是思想,它调整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样都是规则性的存在,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它们有相互渗透的地方,也有很多大相径庭的地方。它们独立的存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同时很多时候还能和对方互补。

二、两者的关系

1.两者的区别

就从出现时间而言,道德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法律是国家出现以后才有的产物,调整的内容也不尽相同,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包括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从行为到内心的想法都有涉及,而且要求高,但法律不是,法律的内容是人的权利和相应的义务, 是一些关系到国家能否稳定,能否存续的根本性的问题,主要关注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们严格按照规定来做事,只要行为不违反相应的规定,就是可以的,对于内心很少涉及,不存在“思想犯”,至多就是在行为的动机上花点功夫。它们生效的方式也不同,道德主要是靠人们自己的自律,自我反省或是教育引导,法律还是靠国家的强制性的力量来起作用,因此,它们在约束人们的行为时所拥有的力度也就不同,违反道德并不会受到实体性的惩罚,至多会受到良心的责备,他人的谴责,但违反法律可能就会面临严厉的制裁,面对国家机器的力量。它们的表现形式也不同,道德由于它的靠人们自己约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价值观等一些思想和精神的层面,如社会的舆论等。法律主要表现为具有规范性的文件。

2.两者的联系

道德和法律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作为调整社会的生活规则,肯定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从实质上来讲,法律体现的是统治者的意志,这种意志本质上也是一种属于他们内部的道德。法律和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二者在人类社会早期联系密切或者说互相不分,以我国古代为例,德与法互为表里,共同承担着治理国家的任务,很多情况下违反了道德就是等同于违反了法律,法律是从道德中脱离出来又进行了自我发展和改变形成的产物,即对道德的继承和扬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没有完全和道德没关系的法律,道德是评价法律的标准,如果法律脱离道德,那它必将和社会产生冲突,存在时间不会长,我国古代秦朝就是先例,法律太过残忍,虽然国力强盛,但难逃二世而亡的结局。就当今而言,很多的原则,如公平,正义等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本身也就被作为法律的原则。

由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很大,法律因为其追求稳定的特点,难免会出现死板的情况,这时候道德规范就可以有效的弥补法律的不足。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法律的实施和发展,如果全民的道德修养都得到提升,从业者的素质变高,那么他们遵守相关规定,维护法律的意识就会增强,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信仰和社会认同的价值观,这必定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好处。

法律对道德有着反作用,法律靠明确的规定给人们的行为划出了界限,有着一定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它也是传播道德和维护道德的有效手段。法律处罚的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这也就让人们都自觉的遵守道德要求,遵守法律,一定程度上保护和传播了道德。

三、法律和道德在当前中国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和世界的接轨,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和外来的思想、制度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很多传统的习惯、观点受到了冲击,使得一些人对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产生了质疑,同时因为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让很多人逐渐漠视道德的价值,过度的追求眼前利益,只关心是不是违反了法律,甚至还通过很多手段逃避法律的处罚,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拜金等不良的思想,当然,在法律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前进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也是难免的。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化,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知法守法成为了每个人的必备素养,社会上有着弘扬浩然正气的价值导向。继依法治国之后,又提出了以德治国,道德和法律出现了相互配合的趋势,这也是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向,对于我国而言更是意义很大,这是传统和外来思想融合的结晶,是对古代礼法合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现金的时代又给了其崭新的生命力。从国家而言,这更有利于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进一步转化,从个人而言,有利于实现从外界的规范和约束向自我克制,自我管理的转变。法律的价值被充分的发扬,道德的观念也得到了升华。

四、结语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很长时间以来众多学者津津乐道的问题,而且两者的关系对于社会也确实很重要,能否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影响到国家法治的水平,研究此问题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依法治国的推进是有借鉴意义的,处理好这两者间的关系,是世界上大环境的要求,也是我国更好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异步电机基本工作原理下一篇: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培养幼儿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