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2024-10-29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通用12篇)

1.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一

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巢湖学院:

经研究,同意接收(录用、聘用)贵院2014届(本科、专科)专业毕业生(男、女)到我单位岗位工作,特此证明。

(单位性质: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

(签章)

二○一年月日接收单位具体地址:邮编: 人事部门负责人:传真: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确认意见:

毕业生就业号:

毕业生签字:

辅导员(班主任)签字:

院系负责人签字:

校就业指导中心(公章)年月日院系(公章)年月日年月日联系电话:年月日

2.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二

全文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 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2013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 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就业任务更加繁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国务院同意,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近年来, 国务院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各地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有本地特色的具体政策, 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 有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 政策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组织一次集中检查, 逐项督促落实。对尚未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的, 要抓紧研究制定, 尽快实施, 并跟踪了解落实情况;对其中门槛高、手续复杂的, 要本着尽可能方便高校毕业生享受政策的原则, 制定简便易行的操作流程, 切实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对因保障措施不到位影响政策落实的, 要加大投入, 提高保障水平, 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同时, 要适应新的形势和特点, 积极创新, 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就业法律法规和政策, 提高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政策知晓度。

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 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开发就业岗位, 尤其要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 要同时制定人才培养、吸纳、引进计划。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进一步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 鼓励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力宣传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突出贡献,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结合推进城镇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程, 加大财政投入, 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开发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和农村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工作岗位,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统筹实施基层服务项目, 规范岗位管理, 健全保障机制, 落实和完善生活补贴、社会保险、期满就业服务等政策, 积极促进服务期满人员就业创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 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担任特岗人员。加大面向基层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建立健全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逐步扩大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规模, 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项目实施。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创业政策, 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 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尤其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国家和地方优先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智力密集型企业, 支持通过网络创业带动就业。各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鼓励高校与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创业培训和实训, 从2013年起, 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年度调整为毕业学年 (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 。各地区要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 降低注册门槛, 创业地应按规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为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各地区、各高校要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各高校要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 全面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 着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支持高校发挥自身优势, 实行校企对接,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校园招聘活动。高校开展的校园招聘活动, 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大型专项活动项目给予适当支持。各地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作用, 广泛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 帮助高校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企业用人需求。广泛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 及时向高校和高校毕业生提供, 并组织开展分区域、分行业、分层次的专场招聘活动。健全全国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实现与高校校园网互联互通, 充分利用短信、微博、移动互联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就业信息, 切实降低求职成本。允许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地 (直辖市除外) 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 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 纳入本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范围。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从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要和便利出发, 统一服务标准, 优化服务流程, 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五、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

大力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 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实名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及时了解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情况, 依托基层服务平台, 一对一地开展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 及时提供用人信息;对有创业意愿的, 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 提供创业服务, 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 要通过扩大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规模, 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 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各地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 适当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对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 应按规定给予补贴。

各地区、各高校要将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作为帮扶的重点, 认真开展摸底排查, 掌握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从2013年起, 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 可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 补贴标准由省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 所需资金按规定列入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

要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各地区、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给予必要的帮扶与指导, 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承担对口支援西藏、青海、新疆任务的地区要组织本地用人单位积极面向受援地高校毕业生开展各类招聘活动, 并将到本地求职的受援地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扶持政策范围。承担对口支援西藏、青海、新疆任务的中央企业要结合援助项目建设, 积极吸纳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大力促进就业公平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 不得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民族等条件, 招聘高校毕业生, 不得以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作为限制性要求。规范签约行为, 任何高校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与高校毕业生签约挂钩。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 及时纠正性别歧视和其他各类就业歧视现象。规范国有单位招聘行为, 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 探索建立国有单位招聘信息统一公开发布制度, 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 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 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加大劳动用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 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的合法权益。

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1]16号) 的要求, 研究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具体意见, 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程序, 消除其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单位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要指导督促各地制定实施办法, 切实落实允许包括专科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就 (创) 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的政策 (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

七、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要深入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合理确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改善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逐步建立高校教学质量外部考评机制, 指导高校加强实践教学, 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完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前瞻性研究,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需求预测和发布制度, 完善就业状况的反馈机制, 引导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对接机制, 超前部署重点产业相关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 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八、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落实责任、各方努力, 加强引导、综合施策。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列入政府政绩考核内容, 明确具体目标、工作措施和进度, 把责任落实到地方、部门和高校, 把工作做到前面, 切实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 切实保障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 并力争有所提高。要充分发挥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 分工协作,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切实保障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开展所需经费。要密切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加强分析研判, 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同时要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长远措施。要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宣传力度, 重点宣传新时期就业方针和就业创业政策措施, 以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 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将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 到城乡基层、到中小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长成才、建功立业。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通知精神, 抓紧制定实施办法, 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3.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三

一、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大力发展产业经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围绕《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桂发〔2009〕35号)确定的14个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以及4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链建设,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发展产业经济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链中各类配套企业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岗位。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每年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应不低于新增就业岗位的15%。

(二)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通过园区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各级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创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科技企业集中区的各类企业每年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应不低于新增就业岗位的20%。

(三)发挥好投资和重大项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政府部门在落实中央扩大内需重大决策安排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时,要把增加高校毕业就业岗位作为重要内容统筹考虑,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应不低于新增就业岗位的20%。

(四)鼓励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项目研究。

在项目研究期间,聘用高校毕业生的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可存放在项目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聘用期满,高校毕业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各地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方法,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夯实发展基础,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发展中小企业。要充分调动各地行业商会、异地商会的积极性,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级有关部门要落实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

1.中小企业积极聘用高校毕业生的,可根据不同情况,优先考虑给予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规定,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企业吸纳税收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额定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按上述标准计算的税收扣减附加和企业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維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税额中扣减,当年扣减不足的,不得结转下年使用;上年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3.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招用符合《广西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管理办法》列明贷款条件的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企业实际招收人数,可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最高单笔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4.企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企业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在3年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以及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其他社会保险费)。

5.企业新招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6个月之内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

6.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二、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

各地要根据统筹城乡经济和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需要,结合自治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等工作,加强对基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单位的编制使用管理,调剂空余编制,主要用于接收符合岗位需求和招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要积极开发城乡基层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在公益性岗位就业。

(二)继续组织实施好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项目。

要按照统一征集岗位、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考试、统一服务管理的原则,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各项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服务项目,着力落实服务基层高校毕业生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解决好服务期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营造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免费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履约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工作。

(三)公务员招录向普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倾斜。

从2012年起,在全区公务员四级联考中,自治区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市级以下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招录公务员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吸引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录用计划要重点倾向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在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招考中,招录计划总数(人民警察职位除外)要有一定比例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的普通高校毕业生。

(四)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经设区市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后,用人单位在年度招聘计划中应拿出一定比例面向择业期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进行定向招聘。乡镇及驻乡镇事业单位和需要常年在野外作业的专业技术岗位招聘人员,对取得学士以上学位、专业对口的应聘人员,经设区市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确认后,可以采取面试的方式进行招聘,但在所聘或类似条件的岗位服务期限不低于3年。

(五)落实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工资政策。

4.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篇四

学生姓名:

甲乙双方按照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已如实向乙方介绍本单位情况,以及乙方工作岗位情况,并通过对乙方的了解、考核,同意接收乙方到本单位工作;乙方已如实向甲方介绍自己的情况,并通过对甲方的了解,愿意到甲方就业并在规定或约定期限内报到。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到,需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

第二条 无用人自主权的甲方应负责办理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应人事部门备案、登记、签章等手续。本协议签订后,甲方不得以未能取得相应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同意为由拒绝接收乙方到单位就业,否则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第三条 乙方因升学(留学)、考取公务员,或参加(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入伍等)国家及地方政府项目就业等无法履行本协议的,甲乙双方达成以下处理办法(在选择栏内打“√”):

1.本协议自动解除( ); 2.需取得甲方书面同意后方可解除本协议( )。

第四条 学校应在乙方毕业前安排常规体检,不合格者不派遣,本协议自行解除。如甲方对乙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原则上应在签订协议前进行单独体检,否则,以学校体检为准。

第五条 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可解除协议,不承担违约责任:

1.报到时未取得毕业资格;2.经体检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行业从业人员健康标准的;3.提供的自荐材料内容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甲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乙方可解除协议,不承担违约责任:

1. 经当地县级以上劳动、卫生部门确认其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的;2.不履行本协议,侵犯乙方合法权益的;3.所介绍的本单位情况严重失实;

第六条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双方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用人单位即可留存一份并报主管(或)人事部门。另两份原则上应在15个工作日内返回乙方所在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科)签章后,送学校就业主管部门登记签章。

第七条 甲乙双方须全面履行协议。一方提出违约,须征得另一方的书面同意,并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双方约定违约金额为人民币 元(大写: 元)。

第八条 乙方向甲方提出解除协议的申请后,甲方如果同意乙方的申请,则应向学校就业管理部门出具同意解除本协议的书面证明。

第九条 乙方到甲方报到后,本协议自行终止。双方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订立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条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提请备案、登记部门协调解决,也可直接提出诉讼。

5.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五

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1 我国就业大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以“就业、民生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上透露,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按照经济增长8%的速度估算,现在的经济结构每年能增加900万人就业,同时每年还将产生大约300万人的自然减员,实际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1200万个。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为611万人,2010年为630万人,2011年剧增至758万人,2012年-2015年每年的毕业生持续在700万以上,整个“十二五”期间,总共将有超过3500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每年还有中专毕业生约600万人。另外,还有一个庞大的就业群体就是农民工,每年大致有1.5亿人需要就业[2]。因此,包括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在内的三大群体的就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形势严峻。

1.2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探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仅有利于我们研究学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方向,而且可以进一步明确普通院校的办学的定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结构的调整及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3]。通过调查,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从表1可以看出,受“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思想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类型与以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成多元化的发展,总体表现为考取研究生、当体育教师、进公司或企业、考取公务员、大学生入伍、自主创业、其他行业等六种类型,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进公司或企业的学生已经超过了当体育教师的学生人数,占据了就业的主流位置,占总人数的36.1%,当体育教师的居于第二,占总人数的31.9%;受就业形势的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观念逐渐被学生认识,而选择考研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占总人数的5.5%,另外,考公务员和入伍的占总人数的3.4%。由此可见,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正逐渐从“专业对口”向复合型转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正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危机”。

1.3 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通过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显示,有87%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高校培养毕业生的规格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以“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主。他们认为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体育教育毕业生,不但应该具备体育专业基础科学知识和体育专项技术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计算机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外语水平也越来越重要,同时,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中、小学生求知欲望的增强,体育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师的“知识本位观”将被“学生本位观”所替代,这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做到“一专多能”,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单一学科的壁垒之中。

2 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2.1 社会需求的影响

1985年以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一直执行的是“由国家包下来分配工作,负责到底”的分配制度,这种体制有效地保证了高层次人力资源对国家重点经济建设项目的配置,保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于是,就业制度开始发生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将按照“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全面推向市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于饱和,体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覆盖面窄,社会需求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有些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不从实际需求出发,盲目提高用人标准,追求人才的高消费;一些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希望引进一个人才,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而拒绝接受应届毕业生,认为应届生缺乏工作经验,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岗前培训上,甚至有的单位拒绝接收女大学毕业生,怕今后结婚生子影响工作,给单位带来负担,这些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做法,直接造成了人才的浪费,也从很大程度上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难度。

2.2 高校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负面效应

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成跨越式的发展,受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加上国家教育政策的放开。据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点共有282个,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在成倍的增长,有些高校忙于扩招,而忽视教学场地、教学设施、教学师资等教学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的建设。另外,还有很大一批刚升格不久的普通高校,它们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招生规模大、师资紧缺而又无特色,培养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4],加之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体育教育就业市场日渐缩小,导致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社会需求的不相吻合,使学生社会竞争力下降,自我生存能力减弱,无法达到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

2.3 毕业生自身条件与现行的课程设置不相适应的影响

由于各高校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制约和现行高考制度等有关方面的限制,体育生经过层层筛选,普通高校所招的学生大部分不仅体育素质普通,而且专项素质和专项技术一般[5]。而现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基本上参照2003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按照《课程方案》的目标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方方面面都在行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实际上是把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成“通才”,但是我们知道,学科方面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消化,术科科目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而且对人有一定的要求,各种能力和技能都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磨练,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身体素质条件一般,文化功底不突出,加上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有限,培养出的人才与课程方案的目标是存在一定差距,但如何调节二者的矛盾,合理进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突出课程设置的特点,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体育人才,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迫切解决的问题。

2.4 毕业生择业观念的影响

我国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变革经历了3个重大历史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的“计划分配”形式,到90年代受市场经济影响的“计划分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分配形式,进入21世纪,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改革将按照“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全面推向市场[6]。目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还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期,旧的择业观念面临颠覆,成熟的择业观念尚未真正确立,毕业生对择业的评价、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变得复杂和多变,他们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评价和规划已从单纯的政治角度转移到重视社会经济效益和个人收入上来,经济收入的高低成为他们择业标准的重要前提。许多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不顾自身条件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愿去社会基层工作。

2.5 高校就业体系不健全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还很滞后,缺乏科学系统的人才需求预测系统,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主动与社会各界的信息交流严重不足,普遍存在着重招生工作、不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只管把学生招进来而对学生的毕业就业指导问题关注不够[7]。在相关的机构设施上,设置很不健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没有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联系、沟通不够,对就业信息市场的了解有限,无法提供全面、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服务,致使许多毕业生被动地等待参加其他单位组织的人才招聘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增加了就业求职的难度和压力。

3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改革思路

3.1 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机制,搞好就业指导工作

根据国家五部委的要求,所有高校都必须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要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必选课,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研究和改革,突出强调毕业生就业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把提供优质服务放在第一位,广泛收集用人单位信息,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针对用人单位违约事件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高校应积极向有关主管部门建议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立法力度,杜绝用人单位随意违约的不良现象,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3.2 调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

以新课程方案为基本依据,依据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来调整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在原有人才培养计划上进一步转变思想,开拓创新, 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要着眼于新世纪知识经济、知识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实行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体,拓宽体育相关领域。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扩大知识容量,突出专业特点,确定核心课程,加强基础课程建设,拓宽选修课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树立依托地方,服务地方,面向农村、城镇、城市,辐射到全国的体育人才培养观念,突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从而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

3.3 加强就业指导,转变择业观念

近几年来,中小学校对普通高校培养的体育师资需求,存在着从农村—城镇—城市逐渐减少趋势,全国的体育师资也逐渐趋于饱和,有的省市更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就业指导,充分发挥就业指导机构的作用,对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调整就业方向,加强思想和择业观教育,积极地扩大就业渠道,保证就业信息的畅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让学生在体育产业、社区体育、健身咨询服务、教练员、考研、读第二学位、公务员、管理者、从军、公司企业、自主创业、营销等领域进行就业尝试,把自主创业作为一条新的就业出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思想,鼓励学生做好自主创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加强毕业生与社会各界的联系,通过社会实践尽快地使其转换角色、适应社会,使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向好的方向发展,鼓励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引导毕业生到祖国西部和基层就业工作。

3.4 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养

作为21世纪的体育教育毕业生,必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刻苦的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构筑广博而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它包括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及学科的前沿、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本学科的联系,并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综合,真正做到对知识的融合贯通,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全新的终身体育理念,以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与教学理论的需要,从而推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

3.5 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是提高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要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有效运行,就必须顺应人才市场需求,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投入,建立健全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就业市场服务体系,使学校和社会有机的衔接,减少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和人才浪费的现象,同时也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加快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展毕业生就业远程服务,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和交流工作,通过网络建立学校—地市人才交流中心—用人单位的一条龙就业服务体系[8],大大减少毕业生的求职时间,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沟通桥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效率。

4 结 论

目前,在我国体育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好国务院近期出台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七项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正确引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重新审视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实行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体[9],拓宽体育相关领域,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着重培养适应面宽、应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学岩.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15(6):181

[2]刘文海(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N].红旗摘要:32

[3]彭贻海,王莉等.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社会需求的相互关系.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89-93

[4]李龙正,黄静珊等.陕西省地方性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5,23(4):81-85

[5]胥英明.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质疑.体育学刊,2004,11(5):10-12

[6]胡咏梅等.天津体院学生就业取向问卷调查与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3):24-26

[7]杨松花,朱家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透析[J].龙岩学院学报,2009,27(6):132-135

[8]张艳霞.山东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方向与渠道的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6):41-43

6.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六

【关键词】实践教学;管理;就业;高等院校

重视实践教学、落实“实践育人”的思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已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们锤炼实践技能,做好职业规划的最好时期,因此,高校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改革,让教学模式适应和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未来,帮助大学生做好赢得未来的准备。本文围绕大学生就业,基于贵州财经大学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新形势下地方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提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措施。

1.社会对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正在不断的创新,但仍然存在大学生培养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高校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当前高校在不断地进行着教学改革,如在教学内容上强调要尽量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在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但这些改革都没有重视学生应用技术、操作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所以,社会对高校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构建“以人为本”层次丰富的实践教学体系

大学生需要适应社会的能力要求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必须根据大学生个体的职业构思以及实践能力差异,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强调针对性,构建立体、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立体体系包括纵向和横向,纵向体系是一个学校、学院、学科的三级管理层次。而横向体系是由课程实验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科研活动及各类竞赛等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组成。

1.2允许大学生有适当专业选择余地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走出来的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存在很大的误区,即偏爱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和薪水较高的专业,而忽视孩子的兴趣和潜质,导致许多大学生根本就不热爱自己的专业。此外,许多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首先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要求大学生对多种职业岗位人文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因此,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高校开设足够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外,能以制度的形式允许一定比例的学生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同时,按照学科大类培养,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实行文理两栖教学、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现有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提高大学生多种职业适应力。将极大地拓宽大学生的就业范围,提高就业率。

1.3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职业规划的理念

目前,国内只有少部分重点研究型大学实施精英教育,大量的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实施大众化教育。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每届毕业生中考上公务员和研究生的人数不到10%,除了少数毕业生进事业单位外,其他约80%的毕业生都在企业单位就职。要保障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必须在实践教学课程中把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内容融合进去。毕业生手中除了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之外,还应该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高校实践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统治我国教育界的都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这就造成了高校对理论教育的重视和对实践教学的忽视,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但是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是不能满足學生日后在工作中的需求的。很多学校都是让学生在大三才开始进入实践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大学生建立就业规划。

2.2对“个性发展”的重视不足。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规范和教学方式等进行统一的改革,但是由于过分重视内容的系统性,忽视了“个性教育”,实践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十分盛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发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根据自己学校、学生、所处的地区以及学生的专业等方面来考虑实践教学的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较为单一;二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体现,少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较高,重视自己的个性发展和意见的表达,学校没有重视学生的这一特点。

2.3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大学的教师是实践教学主要的引导者。近几年来,由于高校纷纷扩大招生,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在不断的加大。导致教师没有时间认真研究实践教学。同时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也十分浅显,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要求。

3.创新实践教学管理的措施

3.1完善学分制度

为了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许多高校采用完全学分制。在大学期间,学校可以增加选修课比重,保证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多获得更多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机会,要保证实验室面向学生的开放时间,满足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学校同时可以实行弹性学年制,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自主创业。比如某高校将学生在网上开店所赚的金额的数量作为学生的学分一部分。

3.2完善导师负责制

保证每位学生在大一期间都拥有一位导师。为了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受导师指导的机会,要严格控制每位导师所带学生数目。导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方向,为学生的就业和考研等提供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制定、修改学习计划,确定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想要拓展的学习内容。完善导师负责制度,增加由导师或导师团队辅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规划。

3.4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共享途径

学校要与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在完善校内实验室开放的同时,建立充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这些接近工作环境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更能够让学生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生的就业所需的知识就会学到的更多和更有用,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帮助会更大。

4.结论

实践教学对大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未来的就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的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且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也成为未来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学校都要彼此合作交流,最大程度的创新实践教学范式。

参考文献

[1]朱德东.何领衔.创新高校管理模式加强领导能力建设—第四届高校管理者论坛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2(05)

[2]杨世芳.祝媛媛.王治国.鲁德平.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广东化工,2013(02)

[3]谭敦强.赵渊博.刘建英.刘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江西化工.,2012(04)

[4]朱建江.《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12)

[5]周跃花.孙平.王娜.应用化学专业实习模式构建——基于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J].高教论坛,2011(07)

作者简介

刘文江(1982.2-):男,安徽安庆人,副教授,教务处实验实践教学管理科科长,主要从事教学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研究。

7.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七

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名单

(先进个人48名)

本科院校(17人)

王献忠山西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甄炜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就业工作办公室干事

王海锋山西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科员 张兰芳山西农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李保英太原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白赟山西中医学院学生处副处长

贾晨芳太原工业学院学生就业办公室主任 常宪华长治医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科长

杨冰长治学院就业中心副主任

杨因保运城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娄朋龙晋中学院招生就业管理处主任科员 刘金泉山西大同大学招生就业处科长

胡海燕忻州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韩伟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科员

韩艳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张海俊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王银兵太原理工大学轻纺美院就业工作办公室主任

专科院校(29人)

周尚文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

杨郁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张海仓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干事

王增德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郝国莲

张建英

廉华玲

宋晓东

刘荷花

边勇

冯晓明

高艳霞

王农本

王刚狮

裴小平

杨中伟

连建兵

陈采霞

郭根莲

张旭平

郝丽琴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干事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学生处 太原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科员 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干事 山西工商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处副处长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科员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薛晓莹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

彭平良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科员

张玉立山西职工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干事

来卫刚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科员 弓小俊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工贸分院学管校长

李冬英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秦瑞峰吕梁高等专科学校离石师范分院学生处干事

高宝平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汾阳师范分院学生处科员

市教育局(2人)

王林临汾市教育局就业办公室主任

8.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八

第一部分:甲方(用人单位)

1、组织机构代码:可以不填。

2、联系人(必填):可以写人事经理或者总经理。

3、联系电话(必填):联系人的手机或者办公室电话。

4、户口迁移地址:省内户口填写“未迁入”(三个字即可),省外户口有迁入的写毕业后的户口去向

5、档案接收单位和档案接收地址:若用人单位甲方具备接收档案的资质,则直接填写公司名称和地址,若用人单位甲方不具备接收档案的资质,则委托人事代理机构。(如:海峡人才市场之类,直接填写海峡人才市场),具体咨询联系人(人事经理或者总经理)。

6、单位类别和单位行业(必填):在选项上打勾。

7、其他部分如实填写(必填)。

第二部分:乙方(毕业生)全部必填

1、毕业时间:2012.062、学制:四年

3、学历:本科

4、学位:学士或双学位

5、培养类别:全部在非定向上打勾。

6、联系电话:写自己可以联系得上的电话,最好是手机号码。

7、其他部分如实填写。

第三部分:盖章

1、盖章顺序: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机构意见→学校院意见(找教工之家赵主任盖章)→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意见(校大礼堂二楼就业指导中心盖章)。(请务必按照顺序盖章!)

2、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所盖的章为第一部分档案接收单位一致。若用人单位甲方具备接收档案的资质,盖用人单位章;若用人单位甲方不具备接收档案的资质,有委托人事代理机构,如:海峡人才市场等,则盖相应的章,具体咨询联系人(人事经理或者总经理)。

3、学校名称:福建农林大学

4、邮政编码:3500025、联系电话:837752656、学校地址:福建金山福建农林大学

7、联系人:黄老师

第四部分:最后一页

1、空格处如有填写,则需盖章和签字,如没有填写,则不需要盖章和签字。

此协议书一式四份,是一样的。填写完毕并盖章完整后,一份本人保存,一份用人单位保存,二份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保存。

9.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九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社会对其了解和认同度还有限,同时现在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不仅有专业技能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要求,其中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论”认为,多数人在青年期都不能顺利无阻地达到自我统合境界(自我统合指个体尝试地把与自己有关的多个层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自我整体的过程),正因如此,或多或少地存在自我统合危机,对一般青年人来说是无法避免的,这也是现实生活中青年人问题特别严重的主要原因。

根据埃氏理论,我们可以从六个层面来分析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自我定位:①自己的身体状况;②父母(包括教师)对自己的建议与期望;③自己以往的成败经验;④自己目前的状况(如学业、人际关系、组织管理能力等等);⑤现实环境的限制(如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等等);⑥自己对未来的展望(不同专业性质的毕业生在实现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出现多样化选择)。通过众多调查分析,我国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自我定位常常发生混乱,因为缺乏价值判断的标准,择业时感到彷徨无措,具体表现出面临多种心理困惑:一是毕业后对踏进社会的思想准备不足;二是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难以自控和调整;三是一受挫折时就对前途失去信心。

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生择业心理的主要类型分析

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择业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信型:对就业充满自信的学生,往往能认清形势,客观评价自身的能力,把择业目标与自身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自信的学生求知欲强,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整体素质强,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2、困惑型:困惑型毕业生主要担心社会竞争激烈,心理负担较重。部分学生有一定知识和能力,但自信心不足,担心由于无良好的社会关系的学生因无特色和自身优势,知识和能力一般或自然条件差,多数女学生对就业感到困惑;部分学生担心学历层次低,特别是看到科研部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企业中要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时,更感到自卑,而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虽然有需求但不愿去,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3、依赖型:依赖型毕业生与其生活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城镇独生子女,往往从小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时又依赖老师,“笔记做好,万事了了”,明显缺乏独立自主意识,更别说有什么进取创新意识了。由于缺乏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面对毕业面临时就业这一人生大事,更容易形成依赖父母等社会人际关系网来解决的心理。

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多种不良心理状态

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种不良心理状态:

1、观望和投机心态:有些毕业生其实已经有了合适的单位,但就是下不了签约的决心,总担心错过后面更好的单位;有些毕业生在几家单位之间权衡不定,总觉得没有一家单位能让人样样称心。有的毕业生多方比较选择,寻求理想工作,本身无可厚非,但是没有把握好“度”,对理想职位的期望值要求过高,抱有一种投机心态。

2、攀比与从众心态:有的毕业生看到别的同学签了好单位,往往心理不平衡而给自己定下一个更高的求职标准,这种脱离自身条件,不顾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一味盲目攀比的做法,最终只会害了自己;有的毕业生不通过自我分析和评价来判断自己的优缺点,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知识能力水平等,不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盲目跟从同学寻求专业不对口、工作舒适的热门职业,往往导致求职失败。

3、嫉妒和自卑心态:有的毕业生好不容易与用人单位达成了求职意向,却又莫名其妙地被拟聘单位拒绝了,经多方了解是其他毕业生背后使坏,编造各种谣言使其求职失败,这全是嫉妒心作祟所致;有的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眼见周围竞争强者如林,前来竞聘的对手个个气度不凡、口若悬河,而自己觉得自身萎琐不堪、口拙手笨,越发使自己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

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培养有效的择业理念

1、进行择业指导教育。加强择业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动机是培养健康择业心理的前提。志向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工作的风帆,更自觉地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社会需要为准则,自觉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最大的社会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人生价值,真正做到“为实现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2、正确认识自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尤其是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相应地劳动就业制度及就业政策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既为中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毕业生要确立正确的择业理念,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首先,要确立行业无贵贱的职业观,纠正重此轻彼的劳动观念,克服盲目挤堆热门,而忽视轻看冷门专业的现象;其次,要有自觉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的思想准备,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就业目标,不能一条胡同走到底,最终错失良机;再次,要正确认识自己,克服择业理想化倾向;不仅要考虑到“我想干什么”,还要考虑“我会干什么”,“我能为社会干什么”,不要刻意追求现实中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要面对现实,积极就业,并努力工作,为寻求以后的再发展作好准备,最后,要更新择业观念,努力适应工作,要在社会职业工作这个大课堂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时突破个人兴趣的狭隘观念,积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自觉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10.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十

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后,大学生们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许多人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2009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教授陈忠林到重庆一所中职学校实地调研后发现,这所学校先后已接收150多名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大学生,这些原先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职校培训后,全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一现象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教育与就业关系的思考。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令世人瞩目,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多年来普通教育的传统培养理念、模式和功利化、市场化的扩张招生战略,使得大学毕业生们在残酷的就业竞争面前,自身实践的空白与现实职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现。大学生们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现实,显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所具有的鲜明就业优势。

一、职业教育及其主要特点

(一)职业教育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1) 其培养目标以社会大量需要的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职业教育除了育人这一其它类型教育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建设,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就业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等特殊属性。

(二)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有明显特色,主要表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市场导向性、技术技能性三方面。

职业教育能为地方和行业提供直接的人才支持与技术支持,以此带动地方和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经济发展。地方和行业能提供学生获得技术技能所必须的真实现场和良好条件。

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而让毕业生掌握专业技术和熟练技能,胜任就业岗位需要,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各教育类别中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则更多地依靠各类职业教育包括专科、本科和中等层次的教育培养。

二、职业教育培养对象就业优势的表现分析

(一)培养对象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须有大量的技术工人作为支撑。劳动力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受过一定教育的高素质一线操作、服务人才。传统观念中曾经“受甩”的职校生,现在成了用人单位竞相争抢的“香饽饽”。而在我国总体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水平有限的现阶段,社会对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劳动力需求不足,对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没有明显增长,比较而言,职业教育毕业生更适应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对象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的现实要求

新《劳动法》实施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明显提高,用人单位在选人时考虑到用人成本,只会“量体裁衣”地聘人。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职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好,拿来就能用,因而很受欢迎。很多企业甚至常常会因急缺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而提前到有关的职业学校预订下一年的毕业生。

(三)培养对象的劳动素质市场美誉度高

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学生面对巨大的理论学习和应试压力,缺少对社会整体环境、职业精神约束的认知。而职业教育中,学生则有着明确的就业学习目标,其所受的技能教育内容更贴近具体的岗位实践需求,价值观教育也更贴近职场需要,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还掌握了就职所必需的职业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做事踏实、做人朴实,职校学生让用人单位用得放心、舒心、开心,久而久之,他们在人力市场就拥有了更高的美誉度和信任度。

三、透视职业教育构成,追因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相比,职校学生入校时,一般被视为“失败者”或者“被淘汰者”,甚至被怀疑为智力不够高或行为不够合规人群。而在毕业时,这一人群却在就业市场上拥有了更好的对口性和适应性。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多年来不断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

(一)贴近现实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多数职业学校一般由地方政府或者地方企业直接资助,其培养目标明确,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或企业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由于充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构需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人力需要,因而在专业设置上,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如以能源为支撑的地市,则倾向培养相关的采掘机电等专业人才,而以旅游为支撑的地区,则倾向培养相关的酒店旅游专业人才。因此,与普通高校知识型教育的倾向相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更加适合具体的岗位需求与学生谋生的现实需要。

(二)劳动者为本的职业教育培养理念

职业教育培养理念,崇尚的是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当前,劳动依然是人们谋生的主要手段,科技在进步,生产力在发展,教育是改进人们劳动能力的主要渠道。对教育的投资就是对创造理想生活能力的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符合市场需要的投资更有竞争力。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的劳动者为目标,符合大多数人的教育投资需要,符合人类劳动生存的本性需要,也就是以劳动者为本的教育。

(三)经济高效的职业教育培养方式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职业理论知识+职业实践训练。这种教育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受教阶段,掌握一门职业技术。同时职业教育普遍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校方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的直接需求培养学生,让学生在企业实际的岗位环境中锻炼动手能力。所以与普通教育培养方式相比,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知识教育针对性更强,实践训练课程在时间保证、技术指导、设备场地使用上都更加规范有效。在加强知识与技术教育的同时,职业学校也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养,且设置了相应的完备课程。这种全面且追求实效的教育方式,符合学生职业技术掌握的实际需要,符合学生未来职业成长发展的需要,经济高效。

(四)对口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保证

高素质的综合师资力量保证,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前提。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能科学有效地传授知识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因此,职业学校在引进师资时,看中的不仅仅是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准,更看重专业技能的水平,还有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师,才真正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才能对学生予以现实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要配备相关的辅助机构,有相应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人生职业规划等方面辅导,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来自政府的有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

发展职业教育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教育投资者的实际需要、符合广大人民就业谋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尤其是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的广大农村人口。因此,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直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对职业教育予以大力支持。如减免部分学费,提高补助和奖励标准等。在宣传上也予以多方引导,使人们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中逐渐走出来,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现实性和经济性,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整顿教育市场,清理不符合标准的所谓“职校”,规范职业教育秩序,保证质量,使之健康长远地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可见,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人力资源需要,符合教育投资效益回报率的合理需要,符合劳动者生存发展的职业需要。当前,为了使普通高校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帮助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到职校或者别的实训基地接受职业技能教育,这也是对职业教育就业优势的一种肯定。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其中潜藏的危机。比如:当前大学生的这种职业培训是否是从个人到社会在就业教育中的一种治标之选,显示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就业培育不足?职业教育在就业培训上的优势经验是否可以被普通高等教育有效吸收以化解其自身存在的某些本质矛盾?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已经受过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拥有了职业技能教育后,对职业学校自身原有的学生的就业会不会构成一定影响?在严峻经济形势的考验下,为了职业教育本身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其培养对象的长远发展,职业教育是否需要吸收借鉴普通教育中的某些有效成果,提高培养对象的基础适应能力?

这些问题都需要对教育的就业功能予以更多关注和研究,尤其是关系民生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使学生们在掌握一门技术的同时更能增强生存能力,高校自身的培育模式也能不断拓展,比如由学校同某校企业联合或走向学校同整个行业的联合等,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律,经受住任何危机风暴的考验。

摘要:本文由分析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与模式入手, 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 追因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上的独特优势, 对一些潜在的问题与危机作进一步思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优势,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大学生职业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EB/OL].2008-4-29.

[2]叶鹏.职业技能培训为大学生就业增加砝码[N].大连晚报, 2009-5-30.

[3]沈超.就业收入和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G].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19-63.

[4]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OL].中国职业教育网, 2006-1-5.

11.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十一

点击次数:14568 发布人:admin发布日期:2008-9-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是应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毕业生就业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并由学院、学校盖章,纳入正式就业方案,打印报到证。

《就业协议书》在毕业生、用人单位、学院、学校签字盖章后即生效。《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每份内容相同,签字盖章后由用人单位保存一份、毕业生本人保存一份、学校保存一份。《就业协议书》须经所在院系盖章和学校盖章后,方能纳入正式就业方案,因此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应尽快在规定期限内返回学校进行盖章。

学校根据正式上报的就业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打印《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并寄发给毕业生。毕业生凭报到证到就业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报到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收的具体手续。毕业生持有报到证而不按时到单位报到,由此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毕业生本人负责。

《就业协议书》的具体填写要求:

1、本协议书由教育部统一印发,每份都有对应的编号,一式三份,一人一号,遗失不补,复印无效,三份中遗失任何一份协议书都将无效。

2、填写时请用黑色钢笔,不得用其他类型的笔。

3、填写前请认真阅读《就业协议书》上的有关说明,不要涂改。

4、“毕业生情况及意见”一栏中“政治面貌”可填“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培养方式”可填“统招”,健康状况可填“良好”,“专业”填“法学”,“学制”填“四”,“学历”填“本科”,“应聘意见”可填自己的意向或和用人单位约定的内容,“联系电话”填最能联系到你本人的电话。

5、《就业协议书》的内容必须全部填写。用人单位、地址、学校和专业名称等,都必须写全称,不得使用简写、缩写或用斜杠划去,也不能留有空格(如有相关内容的约定,应另附书面约定条款)。

6、“用人单位名称”:由用人单位填写,必须与单位的有效印签上的名称一致。

7、“档案转寄详细地址”:由用人单位填写,要求清楚、准确地填写用人单位的人事保管机构的全称和详细地址,便于学校在毕业生离校后转寄学生档案。

8、“备注”:可填写与用人单位的其他约定,如试用期限、薪资待遇、违约金等。如准备考研、出国的同学,可写上“如考上研究生(或出国)此协议自动解约”。

9、待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后,可由毕业生本人或用人单位到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签字和盖章,然后到学院签字、盖章,最后到学校就业处签字、盖章。注意协议书必须由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都盖章方能生效,否则毕业生在毕业后的户口档案和人事关系仍将转回原籍。

具体顺序为:

1.毕业生填写毕业生情况及意见

2.用人单位填写情况及意见并盖章

3.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填意见并盖章

4.法学院填意见及盖章

12.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证明函 篇十二

填写方法

填写对象:就业、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的同学(已保研的同学不用填)作用:

1、作为求职的正式简历

2、签三方协议时用。李老师说,只有真正决定要去的公司才交正式版,其他的只交复印件。

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之前。男生杨智鹏,女生彭索醒

填写要求:用黑色签字笔亲自、认真、仔细、工整填写,不能出错,不能有错别字,请同学们填每个字之前想清楚再下笔,因为只有一份。用语注意书面正式,不能口语化。

具体方法: 封面页

1、单位名称:华南理工大学

2、学校隶属:教育部

3、专业名称:会计学

4、学历:本科

第一页

1、出生年月:例如1992.07(如为12月的则1992.12)

2、民族:汉族

3、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群众

4、健康状况:基本上都填“健康”

5、学历:本科

6、生源地:例如广东佛山

7、入学时间:2011.09.01

8、学制:4年

9、联系电话:***;020-00000000(中间用分号连接,要写区号、区号后面跟横杠)

10、照片要求,尽量蓝底、大小相符(偏大的裁一下)

11、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科研项目等情况:

(1、···········

2、···········)如果有学生工作的可写成例如2013.12-2014.10担任XXX

12、在校期间奖惩情况:同上面一样,用序号加顿号逐项列出来。尽量按奖状上面的语句填。

13、特长:钢琴八级、游泳(没有的话不要写无)

14、计算机水平: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

15、外语:CET-4 CET-6(写最高)TOEFL IELTS

第二页

1、个人简历: 例如2008.09.01-2011.06.30 XX省XX市XX中学

班长

2、自我鉴定:可以写大学经历、获奖情况、有何收获等。时间2014年10月30日

要求:用语注意书面化,不要口语化。尽量超过版面的2/3,可以用铅笔先轻轻划线,这样会较美观。

第三页

1、本人求职意愿:先不要填(要签A公司的时候,用铅笔写再复印。等要签B公司的时候擦掉再写和复印)

2、院系推荐意见:请每个同学们写好一段赞美自己的话,周日晚上之前发到我邮箱,这部分班委会统一帮大家填写。要求也是要书面语,写上去之后能有4-5行。

第四页

上一篇:从审计角度看待财务管理下一篇: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