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2024-10-15

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精选11篇)

1.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篇一

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可视化的运用在国外已经比较成功,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可视化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评析标准等诸多方面。我校目前处于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可视化的专题研究还不多闻,本文将从思维可视化的内涵,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绘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问题几方面做初步研究。

一、思维可视化的定义

思维可视化是用来组织和表象知识的工具,它一般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再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注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可视化能够构造清楚的知识网,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可视化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运用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可视化老师能够更清楚地呈现知识的结构,更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整理,突出教学重、难点,将教学中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简明扼要地表明概念的逻辑性,呈现概念的主体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关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

(二)创造思维可视化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力,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出符合条件的思维可视化。在思维可视化的创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很多的思考,在头脑中会萌发各种新颖的想法,而且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可视化之后与他同学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知识整理的工具

新课程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知,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无关联,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它们关联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贯入了思维可视化的教学让学生从散乱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思想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价值学习。

(四)教学反思的工具

思维可视化有利于师生对教学活动成果进行反思。学生通过创作思维可视化可以发觉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如,所学重点概念掌握的是否牢固,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等,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学习的自我导向性,因而使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在师生共同创造与修正思维可视化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对掌握的不足之处,反思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发现教学环节的薄弱之处,为教学的改进提供了更有利依据,学生也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可见思维可视化的绘制能使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创作思维可视化的方法

怎样让学生掌握思维可视化的创作策略呢?我认为,让学生掌握思维可视化这个学习方法,要有“识图—制图—用图”三个阶段。

(一)识图——了解思维可视化

思维可视化对部分小学生来说有些陌生。大量实践表明,要让学生认识思维可视化,了解思维可视化的作用,能够看懂思维可视化,因而产生学习创作思维可视化的乐趣。比如,在复习整、小数的概念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作了以整、小数知识思维可视化为要点,采用心形链接实现交互,让学生依据思维可视化自主复习。

(二)制图——逐步形成概念图

制图,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难度也比较大。创作一个完整且合理的思维可视化,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各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级关系。

指导学生创作思维可视化的步骤:①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概念。②让学生将概念写于心形纸上。③引导学生理解各概念间的联系确定各纸片摆放的位置。④将步骤3搬移到纸上。⑤用喜欢的符号连接各概念。⑥逐一理解线段两端概念间的关系并用适当的语义词注于。⑦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理解思维可视化,进一步完善思维可视化并做评析。

(三)用图——灵活运用概念图

经调查研究,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可视化的学生,知识的时间保持比用死记硬背学习的学生时间要长,而且知识面也比用死记硬背来学习的学生广,且更很好解决实际问题。1.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促进知识归纳与整理

思维可视化,就是将零散的知识点按其内在的关系联合在一起的,绘制思维可视化,就是将这种内在的关系用思维可视化的形式更清楚的表现出来。学生对知识促进有效的归纳整理,使知识结构更清楚。2.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促进知识表达和合作学习

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可视化促进分析,说一说思维可视化中各个概念的含义及各概念间的联系,以增深对概念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创作的思维可视化。3.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进行评析和自我评析

在学生创作的思维可视化中,老师可以更好把握学生的对概念的了解水平。在利用思维可视化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同学创作的思维可视化促进评析,帮助同学发觉问题,从而发现自己对概念理解不透彻之处,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点。

在 “识图—制图—用图”过程中,学生积极乐于参与,分享成功经验,与同学们交流,在比较中矫正思维可视化偏差,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点,提升数学素质,创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运用思维可视化要注意的事项

(一)“严谨”不等于“束缚”

制图严谨,就是创作时,方法上要满足思维可视化的结构特性,内容上要精确、简单。因为概念之间都有关系,所以一定要精选出连接的概念及认真考虑连接词.严谨性是数学的最大特性,力求用词精准与精练。

(二)“自主”不等于“放任”

自主,就是学生依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经过独立思考建立的思维可视化。因为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对思维可视化的了解、创作也截然不相同。思维可视化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然学生自主运用思维可视化并不等于老师放任自流,使学生自己绝对性独立地随意完成,老师要积极的指导并且要对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作业予以评析,指导学生构建更好的思维可视化。

五、结束语

思维可视化作为课堂教学的策略,并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法,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策略,有利于学生的有价值地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乐于学。

因此,小学老师在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可视化教学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让思维可视化技术成为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工具。

2.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工程管理,运用

我国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 经历20多年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为我国项目管理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这20多年时间里, 国际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项目信息管理理论向着更深层次、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项目信息管理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大副的提升。但是相比国际上信息管理的发展, 我国多数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水平还相当落后, 致使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我国信息管理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建筑业企业尚未正确理解信息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对项目信息管理的重视不够, 导致现行的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发展。

国内建筑企业虽然接受了信息管理理论, 并在工程实践中开始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项目管理架构里面去, 但是由于建筑企业管理层对信息管理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还存在误区和不透彻, 势必导致信息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从而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降低建筑企业运用信息管理技术的热情。因此, 我们谈信息管理就必须先理解信息管理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只有正确理解了这些概念, 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

1 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信息?信息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其实我们所说的信息指的就是人们用口头的方式、书面的方式和电子的方式传输的知识、新闻、或可靠的或不可靠的情报。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文字、数字和图像等都是信息的表到形式。人们对信息传输的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就是信息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 而无论是人力资源, 还是物质资源的使用过程势必要产生大量的信息,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也是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资源, 项目实施过程中信息传输是否及时、可靠和合理必然会对项目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信息管理是项目管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无论是项目决策过程, 还是实施及运行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 还有其他与项目建设有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分为项目的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技术类信息和法规类信息。对上述信息的管理就是项目信息管理应做的工作, 而项目的信息管理就是指通过对项目建设各个系统、各项工作和各种数据的管理, 使项目的信息能方便和有效地获取、存储、存档、处理和交流。高效的信息管理必然可以通过有效的项目信息传输的组织和控制为项目建设的增值服务。

2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任务

项目管理者承担着项目信息管理的任务, 他是整个项目的信息中心, 负责收集各种信息, 作各种信息的处理, 并上上级、向外界提供各种信息。项目管理者在信息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

2.1 组织项目基本情况的信息,

并系统化, 编制项目手册。项目管理的任务之一是按照项目的任务、项目的实施要求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和信息流, 确定它们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并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信息流通畅。

2.2 项目报告及各种资料的规定。

2.3 按照项目实施、项目组织、项目管理工作过程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流程,

在实际工作中保证这个系统正常运行, 并控制信息流。

2.4 文档管理工作。

在项目管理体系中, 无论是业主方, 还是项目参与各方都有各自的信息管理任务, 为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 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 以及实现有序的和科学的信息管理, 我们就必须明白各方信息管理的任务, 而编制信息管理手册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在项目信息管理手册中, 我一般会描述和定义信息管理做什么、谁做、什么时候做和其工作成果是什么等等, 通过制定项目信息管理手册规范信息管理工作。

3 建设工程信息管理方法和手段

任何管理任务的完成都必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 在项目信息管理中体现着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高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也带来了项目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的飞速更新, 同时也带了许多的新问题, 特别是计算机联网、电子信箱、互联网的使用, 造成了信息高度网络化的流通, 促成了信息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变革。

我国多数建筑企业在信息管理中却没有能及时的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依然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 所以我国的信息管理水平也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因此, 我国工程管理信息化任重而道远。

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对大型的、特大型的、特别复杂的项目的信息管理更科学、更方便地进行管理, 推动了整个项目管理的发展, 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 降低了项目管理成本。笔者参加的江苏常州南大街商业步行街项目是一个大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项目涉及的建设内容和参建企业都众多, 作为业主方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较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 我们大胆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项目信息管理中去, 在项目信息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整个项目信息管理更加高效,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3.1 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映速度加快,

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度情况的信息, 进而能及时地发现问题, 及时作出决策。

3.2 项目透明度增加, 人们能够了解企业和项目的全貌。

3.3 总目标容易贯彻, 项目经理和上层领导

容易发现问题。下层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也更快、更容易了解和领会上层的意图, 使得各方面协调更为容易。

3.4 信息的可靠性增加。

3.5 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方法相比, 现代信息技术有更大的信息容量。

3.6 使项目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大为提高。

任何的一样技术的采用都有利有弊, 在项目管理我们除了关注采用新方法和手段带来的显著成效以外, 我们还发现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应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

按照传统的组织原则, 许多网络状的信息流通不能算作正式的沟通, 只能算非正式的沟通。而这种沟通对项目管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会削弱正式信息沟通方式的效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这种信息沟通容易造成各个部门各行其事, 造成总体协调的困难和行为的离散;容易造成信息污染;容易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变形。

总之, 项目信息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一个重要的部分, 它的管理效率的高低影响着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高低。相信随着信息管理不断的深入到建筑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 人们对信息管理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 信息技术不断的运用到项目信息管理中, 我国的项目信息管理效率和水平一定会摆脱落后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GIS技术;工程测量;运用

现代GIS技术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一身,该技术实现了地理信息测量的动态可视化。目前,现代GIS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石油开采等行业。通过这一技术,可掌握有效的可视化信息,促进地质测量的高效性。工程测量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能够促进其发展,这正是现代GIS技术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现代GIS的概念及特点

现代GIS技术的三维核心技术,是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查询,该技术融合了视频、音频和动态可视化技术。现代GIS技术是一项完整的数据库系统。三维GIS利用强大的地理空间数据库,对地理模型进行分析,能够提供丰富的地理资源信息,为研究人员提供依据。以三维立体空间展示为特点的现代GIS技术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中包括空间可视性、地理属性信息的可视性和空间思维性等特点。

首先:三维GIS技术对地理模型进行测量,实现了技术空间关系模拟,使测量地形直观、形象。将实际地形进行缩放,有助于信息的观察和收集,从而制定有效的地形处理措施。该技术还在地理属性信息方面实现了可视化,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对应空间的属性信息巧妙结合。通过现代GIS技术,可及时查询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环境特点以及资源利用等基本信息。通过一定的比例换算,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定位的合理性。

其次:现代GIS技术具有空间导向性特点。该技术实现了对测量信息的纵览,同时现代GIS技术具有一些额外的功能,可以使测量变得生动、有趣。三维GIS技术使测量更加精细化,通过该技术可呈现更加全面化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局部信息和整体信息。如对于比例换算来说,现代GIS系统将不断更新书库,实现其数据导向功能,从而为其提供查询技术。通过查询信息填写,即可实现定位。这样可以为测量者提供方便的地理位置信息,快速了解和掌握所需信息。

最后:现代GIS技术具有空间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维GIS技术可同时储存地理位置描述信息和其与其他地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为空间分析提供了方便。通过现代GIS技术的固有系统工具对工作人员输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获得直观的数据分析图。三维GIS技术的特点在于处理工具较多,且具有对应的功能。实现了位置信息的分段分析,并最终获得可视化的分析结果。

二、GIS 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一)数据获得

数据获得是GIS技术的核心内容,通常通过屏幕显示的形式显示。其中,视觉变量、图形色彩、尺寸和纹理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最终实现地理位置图形的分区显示、分图层显示以及全要素显示。数据符号是该技术进行图形显示的重要手段。因此,促进GIS技术数据符号功能的完善和强大是该技术发展的核心。通过GIS技术的数据获得,可将地理图形形象化、直观化,有助于实现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另外,GIS技术可提供屏幕地图,为测量人员提供必要的指导。因此,电子地图在现代GIS 技术中应用广泛。

(二)科学计算与查询

GIS技术可提供计算与查询功能。对模型中的数据实施系统的管理,将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级处理,并形成专题图模式。其中分类可依据可旋转色相饱和度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进行展示。另外,GIS技术还可将数据储存,为测量人员提供查询功能。利用查询地理信息语言,对数据库中的图标及其他形式进行查询,可获得直观的地理信息。GIS技术查询内容包括数据信息、文字和表格等。通过GIS技术查询,促进了查询效率的提高,对工程测量具有积极意义。

(三)GIS可视化技术

GIS技术的可视化技术主要是三维仿真地图设计。即通过三维立体的图形实现空间信息再现,促进其测量信息的形象化。三维GIS技术可视化是GIS技术的主要表现,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此外,可视化技术联合多媒体技术丰富了传统的地理信息传输方式,在以往图形、表格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维立体图形的设计和呈现,并且增设了音频、视频等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测量位置图形的形象化和准确性,为测量者提供准确的可视化信息。

(四)分析结果描述

三维GIS技术实现了多层面的空间分析功能,从而对进行地形进行完整分析、叠加分析与缓冲区分析,并呈现空间分析结果,为测量人员提供依据。目前,透视分析法在三维GIS技术中应用广泛,该技术可通过简短或连续线段表示地表的不通视或通视,进一步促进了工程测量水平的提高。通过三维GIS技术,实现了地形测量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或通过不同图幅的不同时间中任一要素的缓冲区体现,即实现了工程测量的空间描述。

(五)地图动画采集

测量数据的可视化实现测量技术的提高,但可视化以静态的方式呈现。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工程测量不仅实现了三维立体空间展示,并且实现了动态展示。将时间加入传统的二维空间,使测量地图具有实时性,并呈动态展示方式。目前,常用的地图动画模式为拉缩镜头、开窗的放大与缩小、闪烁强调、和漫游平移等。GIS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的数据显示方式进行弥补,实现了动态化的数据采集,使数据显示更加直观,为数据分析人员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促进地理测量的高效化和专业化。

三、总结

传统的可视化技术在地理测量中实现了静态的数据测量,而随着GIS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地理信息测量逐渐实现了动态可视化,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即时的地理信息,使地理信息收集和测量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促进测量效率的提高。地质勘测在我国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发挥地质勘探的高效性,相关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是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木子.现代工程测量三维GIS 技术若干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2]黄晓忠.GIS 技术的发展和特点及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3(01).

[3]王加莹.浅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9).

4.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正日益成为教育的先导,它是科学技术物化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多媒体教学固然是最适合当代教学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误区,从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作用。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优化 误区 思考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须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多种教学媒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按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才能发挥其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是优化组合的原则。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于是许多教师会无意识甚至是有意识地喧宾夺主,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我们的多媒体和语文相结合后,上述事实就可大大降低了。我们开始结合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课件,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还能就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语文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已人“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物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诸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魃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种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奋点”。

例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设计了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观察到的雷雨景象,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雷雨的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技不断摇晃,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雨声、蝉鸣声、蛙叫声。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想象力被调动起来,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的转向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善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加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教师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还马上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三)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情趣创设和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把握,从而突然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如:《蝙蝠的雷达》一文,对于缺乏想象力的学生来讲,了解蝙蝠和雷达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相当难度的,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教师设计了以下的动态画面:夜空中,一史蝙蝠边飞边从嘴里发出声音,用“>>>>>”代表声音,“>>>>>”碰上一棵大树,“>>>>>>”反射回来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开大树,安全飞去,在此基础上,展示第二幅画面,蝙蝠变为飞机,嘴变成雷达、天线、耳朵变成接收器,大树变成一座高山,飞机依靠雷达安全飞行的画面形象地展现在同学眼前,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蝙蝠飞行探路的复杂过程,而且体会到雷达正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发而发展的,这一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报之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如《丰碑》讲述了将军在云中山行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穿御寒衣服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外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点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情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先进课文的特定场景,开课时设计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的行进着”,“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教师绘持绘色的描述,以及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多、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主要起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导向,突破重点;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优化信息,省时高效的积极作用。多媒体技术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应用多媒体,可以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材料具体化,将难以感知的教材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图像直接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直观导向,突破重点。

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丰富就有可能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规律打好基础。语文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广,由于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表象积累少,认识水平受到年龄、经历、时间、空间的制约,对教材某些内容又缺乏感性认识,就会造成教学中的难点,有些问题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会理解的。而用多媒体手段能突破时空限制,变远为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使教学内容更真实、形象、减少了学生感知认识和理解的难度。

(三)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

多媒体教学根据自身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趣。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

(四)应用多媒体优化信息,省时高效。

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教学中复杂图形、文字,可事先制成电教软件,根据教学需要放映出来,授课时教师边教、边讲、边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快了学生感知的进程,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教学效果。另外,利用多媒体手段可节省许多板书和讲解时间,从而加大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进度,使教学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老师的重视。我们发现和收集到一大批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从中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实力,但也发现了我校在多媒体软件制作中存在的种种误区。

(一)为表现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象、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但是一些软件设计者和制作者据此认为一个多媒体软件必须完整地包含多媒体各要素,才能达到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的目的。所以就出现了不管内容是否需要,总要生搬硬凑些声音、影象以体现多媒体的现象。一些让学生自己阅读的部分,硬是配以朗读声音;当一个选择题做错时,呈现一张哭丧的卡通脸并来上好大的一声警告,吓人一跳;讲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画面中出现一段大火熊熊燃烧的录像,是学生无法想象火烧的景象吧? 由此可见,我们在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时候,不能为了展示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多媒体软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其功能是辅助教学,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软件时,一定要注意心理策略,遵循教育原则,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二)为表现技术水平而使用技术。

有些教学软件,画面上充斥了复杂的三维动画,让人看了自叹不如。还有一些软件,内容平平,操作不便,但是表现的手段中却含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似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我认为,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显示实力。技术只有为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效果。

(三)盲目追求艺术美感,华而不实。

现代人审美观的提升也在多媒体软件的美工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美是要分场合的。

我们发现很多教学软件的首页无一例外的是一张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或秀美柔和、浪漫绝伦的风景照,搭配着鲜明醒目的三维立体动态文字;一些线条柔和的画面边框搭配着一大排色彩绚烂的动态按扭,把教学内容局限在小小屏幕中央。

这种类型的多媒体软件可能一上来确实能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把多媒体软件设计得尽量美一些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尺度和场合问题。实际制作中,因从多媒体软件的学科、内容、用途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切忌华而不实。

(四)根深蒂固的“课”件性

教学软件课件化,是一直以来多媒体软件的主要特点,因此,我们常常把它称之为“多媒体课件”。我们发现,一般教师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有一个共性。就是几乎所有的软件主菜单上千篇一律的标注着“复习”——“导入”——“讲授”——“巩固练习”等步骤,内容密度也正好掐在45分钟一堂课内。这类教学软件属于量身定做型,一旦制作完毕,只属个人所有,也只有本人用起来效果最好。有时同样一个课题,不同教学方法的老师为了完善地讲授一堂课,都非要按自己意愿再制作一个软件,因而走入了课件通用性不强,制作人员重复开发的误区。因此,我们应尽快摆脱这种窘状,从多媒体软件的课件化走向积件化、模块化的道路上来。

以上罗列的一些现象,是目前小学语文课件制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虽然,多媒体软件拥有信息丰富、技术含量高、艺术特色浓郁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制作的出发点,必须落到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活跃学习气氛、优化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效果上。

四、对多媒体教学实践的思考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分两个层面:一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二是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二者相互依托,融为一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是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显然,多媒体教学知识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其具体优势简述如下:

(一)创设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这些方法在一般传统教学中可以局部采用,不易有机结合在一起,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相结合,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了一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例如在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的精髓基础上,可以选择最能为内容服务的背景音乐,放入最恰当的地方,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如以《月光奏鸣曲》配合《荷塘月色》重点段落的讲解,以清新明快的音乐来教授《绿》;用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乐曲配合《聊斋志异》的有关诗文,用古朴凝重的古筝独奏曲引出《论语》中的有关课文,用欢快的圆舞曲插入《项链》的高潮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优美的各具风格的音乐使他们惊喜、陶醉、亢奋,直至主导他们的情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主体作用的发挥。

人机交互,立即反馈是多媒体的显著特点。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多媒体进一步把电视台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

这种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三)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晰明了,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多渠道的信息显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如《项链》一文“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三个教学目标可在一堂课中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并使人回味无穷。

当然,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教学媒体的恰当设计、选择、运用和合理的有机结合,优化教学信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媒体的不同,或用幻灯,或用录像等,各种方法要灵活运用,把握学生兴趣的指向,选择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教学信息,就会给学生带来新奇之感,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感知,拓宽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导向地突破教学难点;趣化教学氛围;优化信息,省时高效。给学生创造了一种丰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必将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师书恩、付耀良 教育技术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吉庆 信息素养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3.魏传宪 语文教学概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8 4.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上海师范大学 2006 6.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华东师范大学 2003 7.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刘娜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 2005年6期

8.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王瑞华 教学大参考 2007年4期 9.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白先平山西教育 2005年7期 10.三思“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而后行朱连清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年7期 11.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威尼斯的小艇》教学新探保先兰甘肃教育 2003年9期

5.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篇五

(1)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介质波存在不同的阻抗差异度,因此,当反射波进入地下介质面后,会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在遇到强度相对较大的介质时,反射波的振幅将会大大降低,结合相关资料,对波幅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确定各个标准反射层的层次。在向下传播时,波会存在相应的层次分解,从而产生反射,反射波可以被专业的勘察仪器接受和记录。在经过不同的介质时,反射波的传播路径、波形以及强度都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可以由此对地层以及岩石的性质进行判断,达到预期的岩土勘察目标。与其他技术相比,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的优点在于波长短、横波波速低、分辨率高,而且在不同的介质上也不会出现巨大的转化。

(2)多道瞬态面波法多道瞬态面波法主要是利用波的特性,进行相应的勘察工作,其基本原理是结合岩土物理性质与波的扩散和速度的相关性,对岩土的各种参数进行判断,从而得到相应的勘察数据,为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参考。相比较而言,多道瞬态面波法的优点众多,不仅不需要钻孔,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适用范围非常广。实际上,多道瞬态面波法与浅层分辨反射波技术存在很多的相似点,都是以波的特性为基础,前者能够获得岩土的物理性状,分析岩土本身,后者则可以从波的层面上对岩土参数进行计算,各自都存在相应的优势[3]。

(3)高密度电阻率法这种勘察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大量信息的存储,可以实现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的高效化,还可以利用图像,将信息直观地显示出来,结合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能够确保图像的成功合成。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岩土勘察时,应该大致了解勘察现场的具体情况,以确保勘察的有效性和勘察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外业勘察得到的各种数据资料,利用电阻率成像,可以对现场岩土地质的剖面图进行绘制,结合岩石起伏的电阻率曲线以及岩土层的电性差异,可以得到岩土的整体形态布局。

4结语

总而言之,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能够为岩土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推动岩土工程的快速发展,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对岩土勘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持续创新,促进我国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福滨.浅析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J].建材发展导向(上),,(7):300-301.

[2]赵文军.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74.

6.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篇六

回顾20世纪以来病理学学科的`主要进展,系统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哲学原理(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及科学技术)在病理学科当中的应用,揭示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科学技术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并促进学科分支形成的发展规律,论证了技术方法是病理学发展的推进器,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构成学科发展的辩证过程.

作 者:张燕 宣江雷 赵宏 肖纯 作者单位:张燕(江西中医学院级研究生,南昌,330006)

宣江雷,赵宏,肖纯(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7.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篇七

随着数码产品的快速研发, 摄影摄像设备的数字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专业级摄像器材的还是家用级的都普遍使用上了数字化产品。传统影视采用的模拟信号画面, 也被性能更优的数字信号画面所代替。我们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数字设备, 可以完全颠覆传统影视的制作方法。Pre Viz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Pre Viz是Pre-visualization的英文缩写, 意译成中文为“可视化预览”, 即在正式制作影视作品前, 制作较为粗略的画面以了解大概情剧及一些特效的3D视频。Pre Viz技术的功能和传统的故事板 (storyboard) 的功能是差不多的。故事板是利用手绘或计算机绘制出的二维视觉草图把所要表达的内容体现出来。而Pre Viz技术则运用低精度的三维模型、粗略的动画, 展示出虚拟场景的拍摄情况, 以及演员的走位、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和运动方向, 甚至可以再加上灯光和音乐等元素的运用, 制做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的三维视觉草图, 所以Pre Viz也被一些人称为3D故事板。当我们观看完一部影视的Pre Viz作品后, 基本就能知道这部影视作品最终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了。通过Pre Viz作品, 制片商、导演、演员及剧务等每个剧组成员都会明白影视作品在制作时自己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与传统的故事板相比之下, Pre Viz则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规划的方法。该技术在全球电影工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好莱坞已经有十年的运用历史了, 其所显示出来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导演所看好, 成为创作的神兵利器, 广泛使用在影视各个制作环节中。

一、Pre Viz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Pre Viz技术不仅在电影工业制作中被成功地广泛使用, 在我们的影视制作教学环节中也可以发挥其作用。日常的影视制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受教学场所及资金等因素的影响, 学校不可能为每位学生准备充足的硬件设备。通常都是授课教师使用一台设备, 在教室中通过使用大屏投影仪演示给学生看。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 之后再让学生们轮流使用有限的几台设备进行拍摄训练。在所有学生都拍摄结束之后, 教师才能再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所拍摄的片子进行点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说得多做得少, 而学生们能上手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却是非常的少, 师生间也缺乏应有的教学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效率低下, 严重阻碍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对能制作一部影视作品的渴望。

Pre Viz技术可以改善这种教学方式效率低下的状况, 在有限的资源下, 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操作技能, 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所实施的Pre Viz技术可操作性、可移植性怎么样呢?会不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技术上的难题呢?其实这些问题不必过分担心, 在教学中所使用的Pre Viz项目对硬件的要求并不高。一台有较高性能的计算机, 装有三维制作软件, 再加上教师掌握一些三维制作软件的基本的操作知识, 就可以实施了。而不需要象商业化的Pre Viz项目要求的那么高、那么复杂。为了方便教师和学生, 甚至在制作过程可以粗略化, 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即可。

二、教学实例

以《电视电影摄像中的运动的电视画面教学》为例。运动的电视画面是通过移动摄像机的机位、改变拍摄方向和角度, 以及使镜头沿光轴方向前后移动所拍摄形成的画面。根据其运动的方式, 有镜头的推、拉, 摄像机机身的移、跟、摇、跟、升、降、旋转等手法。在拍摄过程中可以使用其中一种运动方式, 也可以是二种或二种以上运动方式结合的画面。电视荧屏是一个充满运动的世界, 影像的运动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学习《运动的电视画面》后, 使得学生对电视电影拍摄中所采用的运动拍摄手法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运动画面, 运动的画面更不能随意使用, 要服从编剧的总体构思和观众的观赏心理。为今后的拍摄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授课地点可选择在计算机机房, 机房为教师和学生人每人提供一台计算机, 机内预装MAYA或3DMAX等三维制作软件环境。Previz项目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基于这个开展的, 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提前做好一个可供教学使用的Previz项目环境。

1) 在MAYA或3DMAX三维制作软件中制作一个虚拟的拍摄场景。例如:拍摄场景为一间客厅, 客厅中有三个人正在谈话。首先, 根据客厅要求建一个长方形的房间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简单的材质贴图。房间的一侧可以贴上阳台移门的图片, 地面可以贴上地砖的材质, 天花板为白色, 其余的面可以贴上纹理, 这样客厅的基本模型建成了。其次, 制作相关的场景道具, 为了让拍摄环境合理和真实, 客厅的建筑模型内可以增加若干道具, 如沙发、茶几、电视、室内植物等。这些模型可以是非常粗略的, 只要大小比例合理就行了。再把这些模型放至客厅场景中相应的位置。第三, 根据需要制作三个相关的人物角色, 人物模型与道具模型类似, 不需要太精确, 能区别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即可。第四, 可以设置若干灯光, 光线能对各个模型起到造型作用, 光线的运用, 直接可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最终效果。最后, 创建一部摄像机, 并在客厅模型中定好几个摄像机机位, 以便学生可以直接操作。

2) 当虚拟场景及相关内容制作完毕后, 教师把制作好的场景文件上传至学生计算机中。教学时,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 先对之前学过的各个电视画面的运动的方式进行提问复习。在实践环节中先提示学生如何在计算机上操作该虚拟场景, 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示画面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实际效果等。

3) 分别对虚拟摄像机的机位, 光圈、快门等参数进行设置, 然后再对虚拟摄像机做推、拉、移、跟、摇、跟、升、降、旋转等的不同运动画面。等学生熟悉各个运动方式的操作后, 再操作包含二种或三种以上的综合性的运动画面。

4) 每个学生对自己所制作的Previz项目进行视频渲染。

5) 让学生观看渲染合成之后的短片, 说说短片中每个运动方式所体现出的画面表现力。如采用推的手法时, 利用摄像机镜头向前推进, 造成画面框架的方向前方移动, 画面所表现的视点也随之向前移动, 形成了一种由较大的景别向较小景别的连续移动的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从整体到局部的变化。该手法突出了被摄主体并强化了细节, 建了主体与细节的关系, 让画面真实可信。当用了“快推”时, 画面表达了一种紧张刺激的视觉感受;当采用了“慢推”时, 画面则显示出安宁、平和的气氛。因此, 每个运动方式中采用的景别大小, 速度快慢, 实焦虚焦的方式后, 所表现的最终画面也是不同的。最后, 根据每个学生的Pre Viz视频进行课堂总结评价。让学生对电视画面的运动方式有更深的了解。

6) 布置课外练习作业。要求学生继续使用Previz环境, 制作使用综合运动画面的视频, 加强练习摄像机的设置及熟练每种摄像机运动画面的技巧, 为今后的实地制作微电影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由此可见, 通过Pre Viz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可以减少学校对拍摄设备的购置, 并且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节约教师和学生的大量的时间。Pre Viz除被利用在上述的学习运动画面的教学中, 还可以运用在整个影视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中, 如场景的用光布置、画面的构成等, 甚至可以学习导演的相关技能, 对作品的再创作等。

参考文献

[1]刘峰.电视摄像艺术[M].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2.

[2]董从斌, 于援东.影视节目制作技术简明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8.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可视化;语文教学;多媒体

在人类社会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知识已经成不可或缺的资本。但是,知识膨胀、交流迅速却也让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推动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许多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知识可视化,探索怎样利用可视化的图表结构整理知识的体系结构以及如何运用视觉表征的方法,达到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及促进学习更有效的目的。

一、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多媒体可以让历史重现,使学生加深印象

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引入多媒体教学。作为教育文本的《开国大典》有着非同一般的教育内涵,是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的好作品。然而,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只能通过视频让他们感受到万人空巷、激动人心的开国大典场面。视频一经播放,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场面的庄严壮观:主席在上面庄严宣告,声音十分清脆响亮,赢得了几十万观众的欢呼声,着实气势磅礴,学生看得鸦雀无声,心潮澎湃,为学好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2.促进快速识字

在学习《祖国多么广大》这节课时,作者优美的文字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作者写到:“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对于刚刚步入学校的小学生来说,“岛”是一个生字,怎样才能使学生理解并且快速记忆它呢?非常简单,那就是运用可视化工具。针对学生该年龄段的特点,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充分把可视化工具调动起来,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笔者首先将海南风景的画面展现出来,然后把轻柔的音乐渐渐加进来,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此之后,画面的焦点聚集在一个突出水面的小山上,一个艺术字“山”在边上相应出现;清脆的鸟叫声伴随而来,一只五颜六色的鸟从远处飞来,因此,旁边出现一个艺术字“鸟”。如此看来,海南岛的美也吸引了小鸟,小鸟在山上快乐地生活。同时,一个艺术字“岛”伴随而生。生动的画面背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喜欢学习,高效学习。

3.让学生受到感染,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它相关的东西。比如看到傲雪联想到烈士的鲜血,由革命事业联想到国家的兴衰,通过低垂的谷穗想到做人要谦虚。对比联想,是从事物的特征想到相反的方面,如付出和收获、成功与失败、失去和得到等。

二、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模式

1.分析教学目标,绘制教学内容

未开始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并运用知识可视化方法对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明确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主题”,运用知识可视化支持工具来绘制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明确各个知识点的相互联系,把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出来,使教师提高教学的信心,从而得到自我效能感。

2.主动探究,学生绘制自己的知识可视化图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课前,通过对课堂要学习的知识预习,使学生初步得出个人知识可视化图。第二阶段,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修改可视化图。这要建立在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第三阶段,在课后,通过回忆和总结,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再次修改来完善知识可视化图。

3.团队协作,产生“群体的集体大脑”图

合作学习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开展的。通过具体问题,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每组三到五人进行讨论。根据自己第一次的知识可视化图来交换他们的想法,让组内比较好的作品拥有者把组内成员想法集中在一起,也就是集中在一张图上,生成最后结果。

4.教师及时审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拓展问题

小组讨论后,教师应及时给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产生“班级集体大脑”图,这样新知识被用到原来的知识体系中去,就可以产生新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推动有意义的学习发展。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就经常遇到的问题学会变换方式进行解答,扩大学生思考问题的范围。

5.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可视化元素对创设情境教学、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意义重构十分有利。比如:教师通过对直观的可视化教学手段(如动画)的利用,让本来枯燥无味、冗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有趣,使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再如:当教师教一篇新的课文时,利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字可以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产生更多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谭轶斌.阅读教学田野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王桂才.专利情报知识可视化方法与系统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9.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篇九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也在逐渐的增多,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增多。导流施工技术就是说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水流绕过施工的区域,采取将水流引流到下游的一种引导水利的技术。

这种方法有利于提供一个干燥的建筑施工环境,使得可以快速的进行施工。导流施工技术就是为了控制并且将水流进行导流的一种技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特点来对导流技术进行设计,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前言

近年来,我国水利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变化,这就导致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也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在施工关键技术上取得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比如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等新的技术让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在速度上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让水利工程的管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推动了工程的不断完善,也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1.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技术概述

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方法使流水绕过工程所在区域流向下游的一种引导水流的方式,以便于工程施工中避免水流影响到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施工导流技术主要起到控制和引导水流的作用,为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施工导流技术主要包括截流,下闸蓄水和基坑排水等内容,施工导流技术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施工进度以及工程建设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制定施工导流方案,确保导流方案具有可行性。一般情况下,在制定施工导流方案时,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特点:

(1)涉及的范围极广。水利施工在采用导流技术时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以考虑,主要包括,水能指标、地势地形条件、水库蓄水功能、居民搬迁问题、周边建筑物的分布情况以及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等方面,使施工导流对周围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2)坝址的选择。水利工程在设计之前应重点对坝体所建设位置进行考虑,在选择坝体时应详细对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方面进行考察,分析地势地形、工程施工难度、水资源的指标等方面优缺点,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择水利工程建设位置。

(3)水电枢纽工程的布置方案。在选择好坝址以后,通常情况下应首先布置好导流明渠,在此基础上在设计厂房的布置,这样才能使水利工程建设的分布更加合理化且分布规律。

(4)编制施工计划。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应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在制定施工方案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工程施工设计,还应考虑施工导流技术是否可行。

(5)水利施工技术。由于水利工程具有蓄水缓解旱灾和防洪的作用,我国在很早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因此我国水利施工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水利施工建设材料以及工程施工大型机械设备等越来越先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功能也在加强。

2.水利施工导流施工方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2.1地形

工程附近的地形很重要,施工单位在选择导流方案时重点考虑地形条件。如果河谷狭窄、两岸山坡陡峻并且山岩坚硬,适合采用隧洞导流;如果河床宽阔,并且在施工时有通航的情况,适合采用分期导流法;如果河岸较为平坦、或者有宽阔滩地的平原河道,则可以采用明渠导流。

2.2水文

水文条件包括河流流量大小、枯水期及汛期洪水情况、水位变幅、全年流量等都会对导流施工方案选择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当水位变化幅度过大时,可以采用过水围堰。

2.3地质和水文地质

河床的地质条件和河流两岸对导流方案的选择都有直接影响。如果河床覆盖层比厚,且抗冲刷能力比较差,束窄度通常不超过30%,水流速度不能高于3.0m/s;如果河床抗冲刷能力较强,束窄度可以超过80%,水流速度则可以达到7.5m/s。如果河流两岸又或者一岸岩石较为坚硬、风化层较薄,抗压强度足够好,则适合使用隧道导流;而对于破碎且厚的岩石风化层,又或者沉积滩较厚时,则适合使用明渠导流。

3.施工导流方式的种类

3.1隧洞导流

隧洞导流在山区河流中的运用比较常见,这是由于山区河谷的地势非常狭窄、山岩坚实、两岸陡峭,在这种地势条件下更适合隧洞导流技术。但隧洞的建设成本很高,且泄水能力差。所以在汛期通常使用淹没基坑的方法或者另找出路。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和永久隧洞联合。隧洞导流适用于坝址河床狭窄、导流水流量小、地形陡峻的河流条件。

3.2明渠导流

明渠导流适用于宽广滩地的平原和岸坡平缓的河道上,在滩地或河岸上开挖渠道,在基坑上下游修建围堰,河水通过渠道下泄。如果工程周边有老河道,可充分利用老河道进行明渠导流,这样能够有效节约工程成本,且减少施工作业量。

3.2.1明渠导流的适用条件

一般来说,对于河床覆盖层深或坝址河床窄的水利工程,难以进行分期导流。采用明渠导流技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中一个:导流量大,但地质状况不适宜进行导流隧洞的开挖;河床沿岸有较宽的古河道、垭口或台地;水利施工过程中游通航、过木、排冰等要求;挖洞经验与设备不足,且施工工期较短。

3.2.2明渠导流的布置

明渠导流施工需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合理布置:首先是明渠导流轴线的布置,尽可能设置在河床沿岸有较宽的.古河道、垭口、台地的地方;渠身轴线要伸出上下游围堰外坡脚,水平距离要达到防冲需求,通常为50~100m。其次是明渠进出口位置,明渠进出口需和上下游水流相连接,金额河道主流的交角不应超过30度;为确保水流畅通,明渠的转弯半径应比渠底宽度至少大5倍以上;明渠轴线设置必须尽量缩短渠长度,不可深挖。

4.加强水利工程导流施工技术的措施

4.1加大对人员的培养

人才素质水平对于工程水平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强人才培养非常必要。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因此,在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加强对水利施工人员的培养。

现阶段来说,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缺乏一些高技术和新型的技术人员,而原有的一些施工技术人员缺乏创新的能力,因此,必须要重视新人才的引进,同时还必须要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团结精神,发挥引进人员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吸取施工人员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经验,可以使得两者有机的结合,共同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

4.2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还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施工水平。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完善的管理机制,可以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现阶段来说,我国大多数水利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都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施工工程质量监理体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水利施工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市场压力,只有不断的推进水务体制改革、水利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才能不断的提升水利施工企业的质量,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

5.结束语

10.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篇十

造纸污水是非常难处理的一种污水,它所包括的有害物质特别多,如果不能彻底净化,就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破坏。不过,现在造纸污水的处理工作由于超滤膜技术的使用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运用此项技术,可以很大限度的排出造纸污水中所含有的杂质。和过去的处理方法相比,超滤膜技术必须要进行浓缩作业,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把所清除的杂质都搜集到一起,起到循环使用的效果。另外,采用超滤膜技术还可以将造纸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全部净化,很大程度的提高环保效果。

4.2净化处理人们日常的饮用水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纯净水已经成为主导饮用水。不过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因此让一些有毒物质渗入水里,更为严重的是,还繁殖出更多的污染源。面对这样的情况,要采用有效办法提升水处理技术。超滤膜技术不但能够很好地清除掉饮用水中所有的有毒物质,而且还能够在加入多重膜的情况下,让水里的污染物质降到最低。另外,其净化速率也非常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对饮用水进行充分的净化。

4.3对油质废水进行处理

在人们平时做饭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油质废水。现在,在做饭的时候放油已经是极为普遍的情况,造成污水中有非常多的油质。在处理的方法上,主要是采用普通的物理过滤方式,这种方式清理一般的油质还算管用,但是在清理包含乳化剂油质污水的时候,却无法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所以,很多人开始使用超滤膜技术来对包含乳化剂的油质污水进行处理。超滤膜技术能够把油性分子有效的阻挡在膜的一侧,而且还可以对水的氧化物质进行处理,从而清除包含乳化剂的油性物质。

5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超滤膜技术,则能够很好地净化人们日常的饮用水、科学的处理造纸污水和油质废水,使人们拥有健康的生活。但想要做好这些,就必须要提升超滤膜处理技术组合以及超滤膜清洗处理水平,另外还要加大对新生代滤膜的研发力度。

参考文献:

[1]朱国军.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管窥[J].生物技术世界,,(8):15-16.

11.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电力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031-02

1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整个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主要涉及中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长期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两个方面,这项工作对于单项电力工程设计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电力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单项电力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主要包括下述几点内容:分析工程所处地区电力负荷特性;分析附近地区电网电源规划设计情况;从电源规划和负荷预测结果出发,分析电量与电力平衡;设计电力工程电网系统接入的优化方案;接入方案的电气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方案的经济性。

第一,分析和预测电力负荷情况。对电力工程计划建设区域的电力负荷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是电力系统设计规划工作的基础。在设计规划电力工程前,需要预测其中短期负荷情况,在总结分析历年电力负荷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准确预测该地区中短期电力负荷情况,另一方面,对在建的和已有的电力系统工程负荷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最终确定其对于电力供应网络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电源规划情况和出力。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规划电源分布,在附近地区电网电源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形成详细全面的调查分析报告,这也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单项电力工程的开展建设。电源通常包括统调电源和地方电源两种,其中,统调电源主要指的是电网所调度管理的各个大型发电站,而地方电源是指企业、集体和个人自备的发电机组。

第三,电力电量平衡。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电力电量平衡,在前期评估分析电源出力和电力负荷的基础上,对电力系统每年的平均负荷情况进行准确计算,将各种电源出力计算结果相结合,对电力电量盈亏情况进行计算,从而获得电力系统所需的变电数据和发电装置容量资料。

第四,接入系统方案。以电网发展规划、电源负荷分布以及现有电力网络基本特征等情况为基础,对电网项目工程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基本作用和地位进行分析,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和电网规划的审批意见,设计出项目接入电网系统的基本方案,在电网新技术、节能降耗、综合考虑节约用地、远近结合等基本原则指导下,对项目接入系统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论述分析。

第五,电气计算公式。①无论变压器进行多少次油过滤处理,均应保证过滤质量符合标准,计量单位设置为t,其计算方法为:油过滤数量(t)= (l+损耗率)×设备油重(t)。②带形母线计算方法为:根据电力系统设计方案,对单项延长米门象线的预留长度进行计算。③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对基础槽钢角钢的安装长度进行准确计算,若为单个柜盘,则L=2(A+B);若为多个相连接的同规格柜盘,则L=nZA+2B,其中,n表示柜或屏的数量,B表示的是柜或屏的厚度;A表示的是柜或屏的宽度,L表示的是所需长度。④盘柜配线长度计算方法为:L=配线回路数×盘柜板面半周长。⑤电缆安装工程量计算方法为:L=■(各种预留长度+垂直长度+水平长度)×(1+2.5%电缆曲折折弯余系数)。⑥电缆保护管计算方法:穿过建筑物外墙的电缆保护管应为基础外缘加1 m;垂直敷设电缆保护管应为穿地面与管口之间距离加2 m;过排水沟电缆保护管应为沟壁外缘加l m;横穿公路电缆保护管应为路基的宽度加4 m。⑦电力电缆中间头数量计算方法:N=L/l-1,其中,1为每段电缆的平均长度,L为电缆的设计长度,n为中间头的数量。⑧避雷线和接地母线敷设工程量的计算方法:L=■(施工图设计垂直长度+水平长度)×(1+3.9%附加长度)。

第六,方案比较分析。对各种项目接入方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各类电气的计算结果为基础,从经济性、发展适应性、实施性和可靠性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准确评估其运行和设计效果,并选择最佳的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

第七,系统专业提资。利用可续的规划设计系统,通过准确可靠的电气系统计算,最终选择出最为有效且合理的项目接入系统方案,从而对电力项目工程的投产时间和工程建设规模进行最终确定,并为电力系统其他工程的设计提供专业有效的数据支持和设计依据。

2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经验总结

2.1 准备阶段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开始前,相关设计人员应全面了解附近区域的电力系统建设和使用情况,对大网区的基本特征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相关系统资料进行手机整理和分析。了解现有统调电源、线路和变电站相关资料,并将其制作为数据表录入数据库,从而建立现有电网网架的基础数据系统。另一方面,还应对最新的电力主网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从而掌握附近区域电网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方向,最终建设成为各规划水平电力网架的基础数据系统。

2.2 开展工作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人员应及时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化情况,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出来,全面了解不同地区的电力负荷特征和情况,系统收集各个地区电力线路、变电站和电厂的运行资料和分布情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于新建设的电力工程项目,需要以当地电力负荷情况分析为基础,收集整个附近地区和当地的电力系统数据资料,准确计算各个电力系统的电气情况,从而为电力系统工程的设计提供数据基础。

3 总 结

综上所述,随着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作用和影响的逐步扩大,电力工程设计对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单位和人员来说,应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从而推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云飞.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7).

[2] 刘东刚.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3,1(5):38-40.

[3] 丁涛.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80-83.

[4] 钟俊强.分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2,(3):66-67.

[5] 华军.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管理锦囊,2013,1(1):73-74.

【论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运用论文】推荐阅读:

可视化项目总结报告07-04

细说全网可视的安全08-11

上一篇:小行动、大文明下一篇:人生的经历心情日记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