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数学四单元教案

2024-08-27

五上数学四单元教案(共5篇)

1.五上数学四单元教案 篇一

第七单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单元知识结构: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如: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身高的变化、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记录、旅游消费情况等。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3-105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并进行预测、推断。

教学难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突破措施:

在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上,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团队的力量,加之教师的点睛之笔,学生就能轻松、熟练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就能够解决复式统计图表所呈现出来的数学问题。

教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滨海市和临江市,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请看103页的信息窗一,(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师:刚才我们出示的信息,全部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生:条形统计图。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一)解决红点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 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2.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课件出示)

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绘制的非常好,从条形统计图形中了解到许多信息。对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吗?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

3.反映对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情况还可用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它是用一条折线来刻画信息的。

师:让我们一起关注大屏幕,看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绘制的。(课件演示)

师:你看懂这个过程了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个过程。

学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先描点再连线。

师: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要找准数据点,并在连线时要依次连接)

4.初步阅读折线统计图

师:看着这个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从中看出对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吗?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重点抓住变化来谈。

师:谁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5.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6.(二)解决绿点问题: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

谈话:能自己在教材图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描述取水量的变化情况吗?先自己画图分析,再和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汇报时大致从下面两点:

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并能看出哪年的面积最大和最小。

不同点:

(1)方法不同,条形统计图顾名思义是通过条形来反映数量的,折线是用点与线的。

(2)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的看出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的变化情况。

2.评价质疑

师:对于以上发现你觉得全面吗?有什么疑问吗?

估计有的学生可能会有疑问,比如:条形统计图中,2004年与2005年,也能看出来变化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在这里两种统计图相差不是很大,我们都可以看出数量的的多少和它们的变化情况,但折线统计图在变化趋势上会比条形更直观一些。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能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同学们在统计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选择。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折线统计图在教育、股市、医学、气象等等很多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看看。

1.课本105页“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说清楚这两幅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然后看图回答书上提出的前三个问题。汇报订正后,师:这里在统计气温和降水量时,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吗?

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完成第四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2.达标练习(课件出示)2-4

六、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交流

七、作业: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其它事件的变化情况:调查本校近四年学生人数情况,完成课本107页的折线统计图。

板书设计:

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描点----连线

第2课时 合理选择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108-110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并进行预测、推断。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统计图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突破措施:

教学中尽可能的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小组的力量,学生就能轻松、熟练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就能够解决复式统计图表所呈现出来的数学问题。同时规范作图,要求使用三角板和直尺。

教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滨海市和临江市 一起感受了绿色植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城市的绿化情况,好吗?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多少?)师:刚才我们出示的信息,全部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出示窗口2 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 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师: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引导: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解决红点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的变化趋势,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得出:第一组数据反映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用条形统计图比较直观。

第二组数据反映一个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用折线统计图比较直观。3.学生阐释自主选择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课件出示)加深体验。师:同学们绘制的非常好,从条形统计图形中了解到许多信息。对威海的无害化垃圾处理能力,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吗?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

4.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师:通过这个条形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通过这个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这两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明白各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用折线统计图观能清楚的看明白威海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小结:想一想,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引导学生明确: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直观的通过直条的长短清楚地知道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110页“自主练习”第1题

先组内调查统计同学的每日睡眠时间,填好统计表。再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 班级内展示交流

2.课本110页“自主练习”第2题

先组内调查统计同学的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填好统计表。再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班级内展示交流

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完成第四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基础训练1-5

六、板书设计:

合理选择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通过直条的长短清楚地知道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智慧广场——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全面性。

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级的同学在毕业时,好多同学都和自己喜欢的好朋友进行了合影留念。

谈话:看屏幕,这两个同学按这样的顺序站成一排照了一张,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站成一排?生答(课件演示)这样排的顺序不同,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数学知识——排列。(板书)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如果三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呢?

其实找出一种排法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能力把所有的排法全部找出来?能不能?

生:能

师:既然这么有信心,咱们分组比一比,发挥你组的聪明才智,用你组喜欢的方法,(例如可以用他们的名字,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字母等表示他们)看哪个小组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板书)的找出所有排法。

听清要求:首先前后四人一组讨论并选择喜欢的方法,思考后把排列方法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排列方法,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排的?这样排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

(1)独立思考并记录研究结果

(2)组内交流,教师指导

(3)集体交流展示

师: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组把你组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愿意上来展示的同学是最勇敢的,谁来? 这位小男子汉上来试试吧?(可能会出现无序的排列和有序的排列。当学生展示有序的排列时,引导学生说出思路,生到实物投影展示)

3、交流展示,比较优劣

师:你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生汇报)你们组真会想办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这种排法有没有重复或遗漏的?(没有)师:谁还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师:好不好?真棒。

师:(如有异同)让学生与刚才的方法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排列方法?为什么?(引出:有顺序)。(通过比较让生明白确定首位的重要性)。

生:我认为先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然后再交换其它两个同学的位置,这样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依次类推,一共能得到六种方法。

师:说的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谁再来说一遍?

生2:先把小冬放在第一的位置,再调换小平和小华的位置,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再把小平和小华分别放在第一的位置,一共得到6种。师:谁还想说?(生汇报)

4、总结规律

出示:排列时为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先确定首位,再依次确定第二位,第三位。

5、现场表演,提升规律

师:你们想不想照相?我选三名学生像小冬小华小平一样,按我们所学的排列方法来站成一行,我当摄影师!你们自己排好吗?谁愿意来?

6、规律数学化

师:如果我们用123分别表示以上三位小朋友,谁能既快又准的写出它们的排列方法?(板演)师:我们共同看看这们同学的板演,和他的一样吗?

师:如果我们按照先确定首位的方法来分组,能分成几组?(三组,每组有两种)

师:你能用一道数学算式把以上的排法表示出来吗?(板书:3×2=6)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基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为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找出所有的排法,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有没有信心带着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师:下面来到我们的智慧大闯关第一关

三个同学排成一行跳舞,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生汇报)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师:同意吗?真棒!

(2)师:智慧大闯关第二关

如果将“1”换成“0”,又可以写出哪些不同的三位数?(生汇报)和刚才123排列比较为什么不一样了?

生:0不能在首位。

师:为什么0不能在首位?

生:如果0在首位就不是三位数了。

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以后我们排列数字时0不能排在首位。(3)师:智慧大闯关第三关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加小合唱,丁同学担任领唱。为了让她靠近麦克风,需要把她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余的同学任意排。猜一猜,这一次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师:请同学们尝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生展示有六种)

师: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虽然有四个同学,但其中一个不动,有几个同学在排?所以有六种。

(4)师:智慧大闯关第三关

酒店大门的上方挂了6只大灯笼(如图),如果把形状相同的灯笼挨在一起,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挂法?

生:6种。

师:为什么6只灯笼还是6种排法? 生交流

师:对了,两个两个放在一起,其实还是三种灯笼排列。所以是6种。

师:读书好不好,读书破万„„,谁能用读书好三个字摆出不同的三字短句?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研究了有关排列的数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排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的排列也不仅仅是咱们今天研究的这么简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继续去研究它。

2.五上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 篇二

四川省德阳市岷山路小学 陈亚斌编写 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 冯学敏指导

【本组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以及同步阅读《走进书里去》中的《草原野花》《台风和树》《我家的小米椒》《丑石》《野草》《挑山工》《苹果里的星星》七篇课文来诠释生活的对我们的启示。

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本单元的内容正像单元提示中写到的一样“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它要告诉我们的正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去悟得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

既然是丰富的人生哲理,单单从文章的语言来感悟显然是比较单薄的,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

第四单元的教学,我想目的是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培养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珍珠鸟》

2.语文同步阅读教材:《草原野花》《台风和树》《丑石》《野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熟记文中重点词句,并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阅读浏览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知道是哪篇文章的?

──你发现他们都是写的是什么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走进书本,一起去领会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生活。你们的阅读浏览表都准备好了么?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生活之树”,相信通过同学们的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主题回顾:同学们,从第四组课文中,你分别从文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勇气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智慧

《落花生》:有用

《珍珠鸟》:信赖

二、阅读概览

在《同步阅读》中,编者也为我们选编了10篇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的文章,老师安排重点阅读其中的4篇。(出示课件)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大家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在这些描写生活的启示的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出示阅读浏览表)

《草原野花》占有

《台风和树》放弃

《丑石》宽容

《野草》坚韧 同学们,通过你们认真的阅读,我们对“生活”又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又从生活的不同方面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

三、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大家在阅读这四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才让你喜欢上这些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那些打动你吗的美文。

1.《草原野花》

(1)孩子们,我们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收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打动自己的地方,并谈谈感受)

(2)学生质疑:想问什么?

预设:你是怎么理解文章最后的一句话的?(我以爱的名义占有了它,却有毁灭了它。)

学生自由发言,希望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台风和树》

(1)学生分享“精彩片段”──

预设:(1)“过了几天,锯掉树枝的那棵树长出了新芽;没有钜枝的那棵树,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树叶耷拉着,打不起精神来,不久后树叶就干枯了,看起来已经奄奄一息。”

A、两棵树有色和你们不同的命运?为什么会这样?(学会放弃才能轻松生活)

B、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事例吗?(引导学生从学会放弃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3.《丑石》

(1)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丑石真的很丑?都有哪些人嫌弃过它?

(读文章第一二三自然段)

(2)谁又发现了丑石不丑?大家的态度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3)如果你是这块丑石,你会怎么想?(指导学生要以一种宽容,低调的态度对待生活。)

4.《野草》(1)品读: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着斗志而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嗤笑那些养育在玻璃棚中的盆花。

A、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草?它具有什么样的可贵品质?

B、你从这种草的身上,看见了谁的影子?

四、主题拓展

1.现在,大家再看看这棵生活之树,此刻,它已经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了。

2.同学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它却总是承载着一些生活的哲理,让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你在某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生活像一杯浓咖啡,如果怀着囫囵吞枣的心态去对待它,只能尝到苦苦滋味;如果用心细细品尝,则会是另一种味道:香甜,仿佛杯种盛着满满的一杯温情,使人品后更觉温暖。生活像一本厚厚的哲理书。书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采,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尊贵的人,生活都不会偏向谁。

4.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汇成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们,让它伴随着你们快乐生活吧!

生活就像……

生活就像

那草原上

怒放的小花

平凡淡定

却铺遍整个草原

生活就像

那路边的野草

生长的环境再恶劣

它也-----

永远坚韧向上

生活就像 一块没有人欣赏的丑石

得到的只是

嘲弄嫌弃

但它知道

总有放光的一天

生活就像

一本读不完的书

书中写满了哲理

懂得了放弃才会拥有

学会了宽容才会从容

生活就像……

6.板书设计

3.五上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篇三

教材分析 :《军神》是统编版五年级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先写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睛伤势,发现这个“邮局职员”是个军人;接着写沃克给刘伯承做手术,刘伯承拒绝用麻药。最后写手术后沃克对刘伯承的钦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第一部分“求治”(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第二部分“术前”(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第三部分“术中”(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第四部分“术后”(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

作者简介: 毕必成,男,1941年2月5日出生,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毕必成共创作200万字文学作品,创作并已拍摄的电影剧本12部,发表的电影剧本21部,电视剧本80部(集)。题材比较多样,艺术手法也日臻成熟。因病于1993年12月22日逝世。毕必成先后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路》《庐山恋》《赛虎》及大型话剧《锁不住的春光》等作品。参与制作过的电影:《岳家小将》《钢锉将军》《密令截击》《青年刘伯承》《赛虎》《庐山恋》《他爱谁?》《冒险的美国女人》《来的都是客》《远方的星》。人物简介: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刘明昭,曾用名刘伯坚,重庆市开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刘伯承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五上数学四单元教案 篇四

4.按要求写词语。(4分)

(1)用来形容人多的四字词语。

(2)表现人物意外惊喜的词语。

5.选词填空。(4分)

居然

果然

突然

猛然

(1)平时也没见他怎么用功,这次考试人家()考了个全年级

2.《钓鱼的启示》里,作者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题的含义可以用文中的另一句话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珍珠鸟》一课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滴水穿石”这个成语讲的是 代一个叫_______________的县令的故事。五.理解与感悟。(20分)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给这几段文字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1分)

2.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字义。(2分)

(1)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划:__________________(2)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得: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表示“看”的单音节词语,你还能够写出多少?(2分)

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样子,写出四个表示“看”的两字词语

注视

4.“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猜想一下,父亲这会儿内心里回想些什么?(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父亲可能想:“ ” 5.从文中“急切地问”“大声争辩”“哭出了声”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内心的_______________,从“父亲平静地说”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2分)父亲的态度为什么这么坚决?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个做法?

6读了这个片段,我想对父亲说什么?

六.阅读《最贵的项链》,回答问题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猜疑 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xìng xīng)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jì

xì)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买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店主接过盒子,(精心 细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1.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在正确的读音和词语上打“√”)(2分)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②实实在在,一点不假。()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5分)

5.五上数学四单元教案 篇五

雍容华贵的牡丹,清秀淡的荷花,飘逸高洁的秋菊,傲雪凌霜的梅桦,鲜花点缀了我们的生活。本单元是全册中的特殊单元,以“花与生活”为话题,本单元课文共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中国的花》《养花》《梅花魂》,《菊和莲》,包括一个诗词诵读《题画兰》和语文乐园。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教师运用相关住处和资料,启发学生多角度感受花的风韵,探究花的内涵,体会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2中国的花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3、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借助资料理解文中关键词的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读,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能力。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整体把握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八单元,请把书翻到单元导语,自己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编者对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提出了哪些建议。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归纳

3、谈话导入:说到花,大家都不陌生,含妖吐蕊的迎春花,欺霜傲雪的秋菊,独立枝头的腊梅,它们都跟随着四季的脚步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不期而遇的惊喜,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些花,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学习课文:

1、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2-3段,边读边想:在众多的花中,人们为什么特别喜爱梅花和牡丹?

2、导读第二段:

(1)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梅花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2)学习《梅花》,感悟梅花象征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指名朗读,感悟到梅花的哪些特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把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3)还能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理解“岁寒三友”“四君子”中蕴藏的情感。

(4)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坚强不屈品格的人物。(5)学生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后部分

教学重点:以不同表达式的读来理解课文的含义。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

文章具体写了些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导读第3段。

自由朗读,在人们喜爱牡丹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学习“传说”部分,感悟牡丹刚直不阿的精神。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有趣”。指导朗读,把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教师结合课前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刚直不阿的人物。学生感情朗读第3段。导读第四段:

自由朗读,说说这八种名花有名的原因。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这八种名花象征什么品格。

小结:中国是花的国度,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根据名花的风姿色彩,融会进自己的情感体验,给名花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有的表现人格尊严,有的象征刚正不阿的精神,有的反映人们对洁身自好,不怕强暴的赞美。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花也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的象征,学习第五,六段

自由读第五段,说说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市花。

师:花好还要人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种花的行列,不仅是因为花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身心,更寄托着人产美好的情感。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收集花的象征含义。做成资料卡。板书:

22中国花 爱花:梅花:坚强不屈

牡丹:刚直不阿

23养花

知识与能力:

学会4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否定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揣磨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过程与方法:

1、在读中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结合精彩句段,发现文章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从重点句子中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教学难点: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 一、一、课前谈话,引入本课

你喜欢养花吗?谁说说养花有什么好处?那么我们看文中老舍先生是怎么看待养花的?

板书: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流)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人生启迪: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附:板书

24梅花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2个生字。

2、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能有感情的通读全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理解本文的蕴含的爱国思想。

过程与方法:以读的方式充分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2、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3、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学习课文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出示梅花挂图。)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可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2、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3)不能回国;(4)赠墨梅卧;(5)送梅花仇;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梅花魂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25菊和莲

知识与能力:

1、学会6个生字。

2、学习课文,知道菊花的香味,形状和本性,知道莲的花,叶,茎实的名称及其作用。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过程与方法:

学会借助注释,自读,自议。教学重点:感爱文言文的魅力。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菊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移情造景,引入课题

1、出示古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师有感情地朗读,知道这首诗是赞美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让我们伴着这优美的音乐,也来赞美这坚强秀丽的菊花吧!

4、师:读得真好。这首诗是唐朝诗人黄巢写的。菊一直受到文人的青睐,我们的课本上就有一篇文质优美的古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学习《菊》

1、在你的印象中,菊花是怎样的?

2、文中是怎样赞美菊花的,读读课文,先把字音读准,再把句子读通。

3、借助图和译文读懂它。

4、学生交流。

三、指导背诵

1、这么美丽的文字想不想把它背下一步来。

2、谁愿意用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指名背诵。

四、小结:我们领悟到人们之所以爱菊花,不仅是因为它的美丽,更在于它不怕寒冷的坚强品格。

五、课外拓展:

1、古往今来,赞美菊花的文章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美文。

2、有感情地朗读片断。

六、总结:

1、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了菊花,你还知道哪些植物被称为君子吗?

2、今天我们用读古文,议疑难,说意思,背古文,悟品格的方法学习了《菊》,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诗歌,散文,人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莲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文字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莲》。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莲的图片。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欣赏它

2、本文是怎么来介绍莲的呢?先听老师来读一遍。

3、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吗?

二、学习古文

1、读。上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古文的?

2、学生自学。

3、质疑问难。在字词上还有什么问题吗?

4、交流文意。指导朗读和背诵。

师:这篇文章从名字,种植,开花的季节,荷叶及茎,实等几方面介绍了莲花,下面我们来试着背一背。

三、拓展阅读。

1、中国人特别喜爱莲花,给它取了很多名字。如莲花仙子,水中芙蓉。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写的莲的诗句。

2、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莲的知识。

四、总结。

五、作业:完成课后的题目。板书:

25菊和莲

读古文,议疑难,说意思,背古文,悟品格

题画兰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诗人坚持操守,淡泊自足。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

教学重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坚持操守的情怀。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乐园八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

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读,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作文

花与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主题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

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3、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上一篇:幼儿食品安全岗位职责下一篇:教师自查自纠整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