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职场生态调查(共11篇)
1.80后职场生态调查 篇一
调查称90后职场压力更大平均起薪低于80后
90后初入职场,80后渐成职场主力军,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他们在当下职场中会有怎样的集体烙印?近日,领英中国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共同针对全国范围的“80后”、“90后”职场人群进行了现状调查。
调查显示:“90后”初入职场的平均起薪要低于“80后”毕业时的起薪;从行业偏好看,“80后”职场人群对于机械/制造业、快消等传统行业有明显喜爱,而“90后”职场人群则更喜欢金融、互联网、IT等新兴行业。
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80后”毕业平均起薪为3339元,比“90后”的3020元的平均起薪高出300多元。在上海、广州两地,“80后”与“90后”起薪差距则更加明显,上海“80后”平均起薪高出“90后”704元,广州的“80后”平均起薪则比“90后”高出676元。
调查报告指出,在当前各个行业整体薪酬略有增长的大环境下,“90后”起薪仍低于“80后”,可以预见的是“90后”较之“80后”将面对更大的职场压力。
在薪酬方面,调查报告表明,80后的职场从业者在择业时更重薪酬与福利;而90后则更注重自身在企业的.发展。在企业选择中,“80后”和“90后”都不约而同更青睐国有企业。
从创业来看,调查显示,全国范围内“90后”年轻职场人有创业想法的比例高达82%,这一数字高于80后的77%。
此外,最具创业冲动的城市是深圳,其次为北京和广州。在有意创业的职场人中,最希望从事的创业领域中餐饮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互联网电商和服装。
2.80后职场生态调查 篇二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 各行各业竞争异常激烈, 不少人感到职场压力大, 心理难以承受。2010年年初, 广州日报联合新浪网、大洋网以及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推出的“80后”生存状态大调查结果显示, “80后”的幸福感普遍不强, 在回答“你觉得‘80后’面对的压力大吗”的问题时, 52.6%的受访者认为“很大, 超过‘70后’‘90后’”。2010年3月进行的“职场健康调查”结果也显示, 76.7%的“80后”感觉压力“较大”或“极大”, 38.8%的“80后”有被榨干的感觉, 工作的倦怠感、生活的无力感是他们的普遍状态。另一项由国内权威机构在天津等城市对近万名职场“80后”进行的职业压力调查结果显示, 九成以上的职场“80后”都承受着一定程度的职业压力, 六成以上感到职场压力过大, 其中IT、医药、金融、销售等行业压力最为突出。
适度的压力水平可以使人集中注意, 提高忍受力, 调动内在潜力。但是, 压力过大会造成身体内肾上腺素大量分泌, 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机体抵抗力低下等, 个别人还可诱发抑郁症、精神病, 甚至做出违法违纪的过激行为。因此, 找出职场压力的来源并设法减轻职场压力, 保持良好心态, 对“80后”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尤为重要。
二、“80后”员工职场压力的来源
1. 职场竞争激烈。
“今天工作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工作”——在很多单位都可以见到的这句警示语虽然有点残酷, 却正是当前职场环境的真实写照。据人社部统计, 2010年我国就业岗位供需缺口达1200万个, “找工作难”仍是常态。这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使得职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许多“80后”所关心的并不是升迁问题, 而是力求保住自己目前的工作或位置。
2. 薪资水平偏低。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 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已实属不易, 而找到一份高薪水又稳定的工作更加困难, 很多“80后”为了经济独立等现实问题, 只能被迫从事着高投入低回报的工作。创业中国与创业城、优创业联手推出的职场人薪酬满意度调查显示, 超过七成的职场人难以对自己的工资条展露笑颜, 超过五成的人曾为了薪酬福利而另寻东家, 31.48%的职场人渴望未来飞升高薪阶层。由于薪资水平低, “80后”员工面临购房、结婚、赡养老人等一系列的问题。“80后”生存状态大调查结果显示, 八成“80后”存款不足10万元, 婚房成为“第一恐慌”。而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互动百科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 74.1%的“80后”因照顾父母力不从心而焦虑父母养老问题。
3. 人际关系复杂。
俗话说, 职场如战场, 职场的人际关系也带有硝烟的味道。职场上的种种利益之争, 团队内部或团队之间的种种矛盾, 让“80后”员工稍有不慎, 就会卷入诸如危害公司利益、拉帮结伙、损害他人等事件中去。东莞智通人才网针对“职场压力”这一话题进行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 因薪资水平产生的压力指数占26.23%, 因员工之间人际关系形成的压力比例占25.41%, 两者基本占了压力成因的五成。而一项对上海、广州、北京等30个省市5000名企业员工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 在各种因素中, 办公室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最大的压力源。
4. 遭遇事业瓶颈。
2010年, “80后”首次出现30岁群体。“三十而立”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很多人将30岁视为人生关口。然而, “80后”却被指集体三十难立, 事业遭遇瓶颈。由《法制晚报》联合智联招聘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 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四成依然是普通员工, 两成开始担任基础的管理岗位, 升任主管, 担任经理职位的比例仅为8.6%, 不到一成人;在工作稳定度方面, 将近五成人频繁换工作, 频率达到每年一次甚至更多。而由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华硕《名人堂》栏目携手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 历经两个月完成的“80后生活情态与发展路径调查”报告显示, 工作压力大是80后上班族普遍的感受, 其中, 长期得不到晋升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三大主因之一, 选择这项的比例为32.6%。
三、“80后”员工职场压力的自我管理
1. 加强学习, 提升自己。
一方面, 激烈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外在环境, 对职场人士提出了不同的或者是更高的工作方式、技能乃至心理素质上的要求;另一方面, 实际压力感大小与个人认知能力、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和身体状况等一系列主体特性有关, 同样的压力源因素, 对于认知能力弱、工作经验少、心理素质差或身体不健康的人来说, 可能构成很大的压力, 而对于认知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心理素质好和身体健康的人来说, 很可能就不算什么压力。因此, 职场“80后”通过加强学习, 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不但能够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也能提高自身应对压力的水平。职场“80后”每年都应该制订充电计划, 充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时, 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2. 调整心态, 积极应对。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 有竞争就有压力, 有欲望就有压力。因此, 如何看待竞争就成为决定人们压力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80后”员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不要太在意竞争, 工作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 只要能体现自我就行, 不要处处都和别人比。同时,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 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关键是能否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 作为“80后”员工, 在遇到危机时我们要看到危机后面的转机, 在遇到压力时要看到压力后面的动力, 在遇到挫折时要看到挫折后面的成长。总之, 任何事情都有两个以上的选择, 我们要做的是选择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对它进行正面的或中性的诠释, 这样能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因子。
3. 勤于锻炼, 舒缓压力。
研究表明, 体育运动能缓解压力, 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这是因为人们通过参加体育运动, 特别是自己擅长和喜爱的运动项目, 随着身体的发热、血液循环的加快、血管的扩张, 能使工作和劳动所带来的神经紧张、脑力疲乏、情绪紊乱得到一个积极的调节;另一方面, 体育运动能使身体产生一种被人们称为腓肽的激素, 这种激素能愉悦神经, 调节心理, 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 把压力和不愉快化作烟云而远离于个体, 所以, 人们也把身体产生的腓肽激素称为“快乐因子”。“80后”员工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勤于锻炼, 使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 成为“乐天派”, 这样有利于培养坚强、乐观、开朗的性格, 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 正确认知, 建立平衡。
3.职场调研:80后90后表现迥异 篇三
调查发现,在社交网络的使用态度上,有将近四成的职场人士认为“职业社交网络与私人社交网络分开对我非常重要”,越资深的职场人士这一需求越强烈。有26.3%的职场人士认为“在社交网络分享行业观点是提升自我职业形象的好方法”,25.1%的职场人士认为“在社交网络进行自我宣传,是赢得新客户的好方法”。
在这项调研中,发现80后和90后的职场人士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80后对老板更加顺从,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太愿意向老板表达,90后则有更独立自主的态度;在工作热情上90后比80后更加积极,对升职加薪等物质回报不那么看重,但对“海外旅游”这样的福利比80后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相比之下,年轻且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的90后是“努力工作,努力玩”的一代,80后有更大比例已成家立业,承担更多家庭责任的80后对物质回报则更为看重。
有19.2%的80后表示在工作中会始终同意老板的观点,即便自己认为有更好的方法。而在物质相对优渥的年代出生的90后,选择这_项的仅占8.9%,在工作中有更加自主的想法。对待工作方面,有22.8%的90后希望通过超越工作职责的方式吸引老板或其他人的关注。
在对升职加薪的心态方面,52.6%的80后希望通过或委婉或直接的方式提醒老板给自己升职加薪,51.9%的90后则认为只要自己工作做得好,老板就会给自己升职加薪。可以见得,80后进入25至34岁年龄段,伴随着来自生活与事业双重压力的上升,只有不断选择待遇更好、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工作才能承担家庭与社会的责任。
80后找工作更希望“按国家规定正常下班,不要求加班”。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或许可以使个人和企业很快获得效益,但是过度加班,实际上意味着以牺牲个人健康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20.8%的80后并不认同这种“拿青春赌明天的做法”的做法。与此相反的是刚步入职场,对职场充满热情的90后中有83.5%的人表示不在乎加班。调查同时也显示,截止54岁前职场人士,年龄越大越在乎公司是否加班,45岁到54岁间的被调查者中不愿加班的人数占31.7%。
在受访者最关注的公司福利中,“公司提供每年1-2次免费海外旅游”排名第一,共有37.3%的人选择这个选项。其中90后占39.20%,80后占36.90%。90后在工作上更加热情,在对外海外旅游上也比80后更为积极,相比80后,90后是更加“努力工作,努力玩”的一代。
57%的90后表示自己会受到工作成就的激励,而选择此项的80后仅有42.9%。对于90后的管理和激励,除了金钱与制度,还需要不断给予他们能够发挥能力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及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同是更为合理的管理手段。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就业整容的案例并不在少数,网上甚至有不少教你如何拍出好看的职业照的小技巧,这些都一直在默默地向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念:这个世界还是看脸的。这个信念在社交网络中同样适用,通过对比调查数据发现,有38%的受访者会凭网络头像确定第一印象。18岁到65岁的受访者中,年龄越小越看重形象,其中90后占比51.9%,成为各个年龄段中最看重“颜值”的群体。
如果被工作单位开除,46%的受访者不会诚实对待此事,且有部分雇员为了避免自己的职业履历引起下家雇主的疑问,其中25.6%的80后表示会制造出自己主动离职的表象,相比之下90后更加诚实,只有17.7%的90后会制造离职假象。
4.“80后”遭遇职场转型难 篇四
上周五早晨,武汉某教育公司老总将职员小李叫到办公室,一脸焦急地说:“小李啊,你上班也有一两年了,为什么做工作总是缩手缩脚,做事却爱冲动,以致人际关系恶劣,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班一两年的“80后”人群中,因学生和工作身份界限不明确,角色难以转换,而形成职业规划障碍的情况,小李并不是孤例,
“80后”遭遇职场转型难
,同被这一问题困扰的小张则选择了辞职。“我不喜欢勉强自己迎合他人,所以总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这样我宁愿辞职。话说回来,辞职了,也是一片茫然。”
5.80后职场新人的不同理财法 篇五
80后职场新人的不同理财法
。只是,在走完潇洒的单身期,身无分文的新新人类们该如何建立家庭经济基础呢?
主角(收入有余,理财不足)
“月光族”小李,刚大学毕业不久,月入4000元,从无记账习惯,查不到自己的财务漏洞,不知道自己的“财”去何处。
“逍遥派”小欧,工作3年,月入5000元,却同样与小李一样没有收入支出记录,没有意识到保险对自己及家人的重要性,刚刚涉足股市,但缺少任何技巧,对炒股风险意识不够。
“保守派”叶飞,工作2年,月入5000元,懂得存钱却不懂如何生钱,喜欢摄影却不入收藏之门,想要投资却没有投资之道,虽然相对上面两种类型有一点点“财”的意识,但是也只停留在点上,没有扩大到“理财”层面上。
支招“月光族” (先做好现金收支计划)
“月光族”小李刚刚毕业不是很久,处于人生阶段单身期初期。理财的主要目标应是满足日常支出、储蓄和小额投资积累经验。所以小李首先要做好现金规划,对每月的薪水去向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地方需要支出,哪些地方需要节省,建立收支记录,并编排必要预算,其次可以安排自己近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投资规划和大额消费计划。
招数一:节省日常生活开支:
在每个月4000元的收入中,拿出1500元用于日常吃饭、交通、电话和水电费用及同朋友吃喝玩乐的费用,
招数二:制订储蓄投资计划:
建议将每月工资的一部分转为定期存款进行储蓄,如选择民生银行“钱生钱A”理财计划,可以每月1/4的工资自动转入定期存款中,虽然储额只占工资的一小部分,但从长远来看,就可以积累一笔不小的资金。另外,我国今年基金走势普遍看好,建议小李将每月20%资金购买定期定额基金,也是一种强制储蓄的措施。小李初出茅庐,对投资产品没有什么经验,可以通过小额的投资学习一些经验,建议用10%的资金进行小额投资。
招数三:安排保险计划
单身期的青年个性冲动,开销大,没什么个人财产,要为未来家庭积累资金。小李可以用收入的7.5%购买一些意外伤害险、责任保险。
支招“逍遥派”和“保守派”(储蓄为主,购置房产)
“逍遥派”小欧和“保守派”叶飞都处于单身期和家庭事业形成期的过渡阶段。理财目标可以以储蓄为主,建立应急基金,购置一些固定资产为主。
招数一:准备必须的应急金:二人已有几年的工龄,建议将3~6个月的生活费用资金存为银行定、活期存款,作为家庭应急资金,以备不时之需。两人均有5000元/月的收入,每月支出约1000元,剩下4000元/月用于各种投资。
招数二:40%的工资按揭购房:两人手头相对有一定的储蓄,建议做一个房产规划。现在房产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仍有投资的空间,这样的资金分流是一种强制储蓄的好办法。
招数三:投资基金和技能培训:单身青年应提高储蓄率,有计划地积累“第一桶金”,既为今后扩大投资打基础,也为结婚、置业做好筹划,建议700元/月投入货币基金,1300元/月购买定投成长基金。在消费的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投资意识。不妨根据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投资计划,例如小欧正在尝试股票,而叶飞喜欢摄影,都可以做一些投资。
另外,二人刚工作不久,可考虑进行教育投资,适当的玩和交际是必要的,但工作之余也应培养和发掘自己多方面的特长,比如考车牌,读英语课程,考些职业资格证等,可以增加自身资本,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6.80后职场生态调查 篇六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无形薪酬的是:回答:正确
1.A自我实现
2.B福利保障
3.C人脉积累
4.D技能提升
2.用于更好地看清个人未来的成长和回报的“眼镜”是:
1.A“近视镜”
2.B“放大镜”
3.C“望远镜”
4.D“散光镜”
3.人生三大贵人不包括:回答:正确
1.A生活贵人
2.B事业贵人
3.C心智贵人
4.D财务贵人
4.下列人脉中,最可能成为心智贵人的是:回答:正确
1.A闺蜜
2.B死党
3.C同事
4.D老师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读”的是:回答:正确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读书读史读人读事
6.要在有限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就要在态度上认识到: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赢在别人休息时赢在成人三读赢在心智成熟赢在经得起磨练
7.个人品牌的打造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中不包括:回答:正确
1.A
2.B
3.C
4.D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新颖度
8.公司提拔某一人员前进行民意调查的目的是考查:回答:正确
1.A
2.B
3.C
4.D个人美誉度个人知名度个人忠诚度个人创新度
9.正确的职业生涯定位需要考虑“五个定”,其中不包括:回答:正确
1.A
2.B定区域定时间
3.C定目标
4.D定行业
10.确定刚刚进入企业时自己可以做的工作,属于“五个定”中的:回答:正确
1.A定行业
2.B定目标
3.C定起点
4.D定职位
11.一个人如果喜欢稳定、舒适的生活,职业生涯应该选择:回答:正确
1.A大城市
2.B小城市
3.C民营企业
4.D外资企业
判断题
12.物质回报永远无法满足员工的绝对需求。此种说法:回答:正确
1.A 正确
2.B 错误
13.与事业贵人的友情不需要刻意维护,只要日常的吃喝玩乐就可以了。此种说法:
1.A 正确
2.B 错误
14.人生的起点和目标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此种说法:回答:正确
1.A 正确
2.B 错误
15.人生的付出与回报是即时兑现的。此种说法:回答:正确回答:正确
1.A
7.詹仁雄给80后的职场生存法则 篇七
王牌制作人的人生足迹从工作获得的历练成长
他在28岁的时候,开创了电视史上最长寿的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因为这个节目让他成为人们口中的“王牌制作人”。在这十几年间,他还身兼了作家、漫画家这些感觉都很忙的头衔,他推出最新的一本旅游书,去过无数个国家(并且都住顶级旅馆),同时他也是一个品味很好的41岁的中年男子。相较于他自己初入社会职场与现令的80后新鲜人对于工作的态度。他有如下的见解。
职场经验谈——骄傲是必备的事情
“一开始我是一个小助理,每天制作人叫我干嘛我就干嘛,不管是上刀山下油锅,我都得去。但是我跟其他的助理不一样,上班第一天我就跟制作人说我想要写剧本,那时候助理的工作根本没有人想当,制作人大概也不以为意,叫我隔天交给它,隔天我真的就马上交了一份剧本出去,制作人跟我说哪里还需要修改,到了第三天我把改过的剧本给他看了之后,他开始觉得我是认真的把这当一回事,所以我正式开始一边当助理一边写剧本。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每天都只睡三四个小时,不过那时候再怎么辛苦都觉得世界是有希望的!直到28岁做了‘我猜’,我开始觉得做节目这件事情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我的预期,你能想到乌鲁木齐、西雅图、奥勒冈这些地方的人,都在看你的节目,同时我也让很多应该发光的人。有舞台可以发光。很多人说我很骄傲,但其实骄傲是创意产业的必备要素,失去了骄傲,事情很容易流于因需要而做。所以事情就不会好玩了。”
给80后的建议——设定目标就往前进
“对于这些快要30岁的80后,很多人还处在不知道该追寻梦想或是跟现实妥协的状态。对我来说,28岁的时候我知道5年后我会开什么车、住哪一区、去哪些地方玩,希望自己的未来长怎样,就要用那个速度、往那个方向往前进。28岁的时候我有机会可以去英国念书,但我选择了留下来,因为家人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也不想要2年回来后要面对不确定感,但我不后悔,因为现在整个世界任我挑。所以我建议他们设定一个3年~10年的目标,现在做的决定成就了以后你生活的样子。举个例子来说,买房的时候长辈们一定建议要买在精华地段,不管楼下是快餐店还是网吧,因为20年后这间房子可能会增值20倍,但是如果你现在选择了海边的房子,在这20年间你可以天天拥有世界无敌的海景,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从毕业到30岁的这段时间真的很重要,因为它关乎你未来会在哪儿,人生的态度其实无关对错,只看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8.80后离婚调查分析 篇八
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一代名词.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的代名词。以此讨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法制限制人类生育后所面临的问题及80年以后所出生的独生子人群所面临的生活、成长、文化发展问题。后来此词被广泛的作为1980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代名词。在近三年的北安市人民法院审理的论文代写离婚案件中,80后当事人逐渐成为主力,我院2006年审理的805件离婚案件中,当事人为80后的201件,占24.97%;2007年620件离婚案件中,80后当事人186件,占30%;2008年785件离婚案件中,80后当事人为260件,占33.12%,2009年审结的602离婚案件中,80后当事人229件,占38.04%。
致80后离婚的原因:
一、缺乏宽容
80后独生子女之所以成为离婚高发人群。该群体中许多人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淡薄,跟父母从小过分溺爱,凡事帮孩子拿主意,养成孩子缺少忍让性、宽容度有直接关系,这导致了他们的婚姻稳定性下降。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代人对婚姻感情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对平淡生活的不满,使得他们不愿意凑合,一些由生活琐事引发的“婚姻死亡”现象就越来越多了。
二、经济依赖
婚后双方依然按照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紧随时尚潮流,自己的收入不足时,不懂节制,向父母伸手接受老爸老妈接济。直到产生两个家族的矛盾且一发不可收拾。
三、家务低能
80后中颇具代表性,经济不独立、“家务低能”是80后婚姻生活中的“软肋”,加之缺乏宽容、理解的个性往往容易成为轻言离婚的导火索。有调查显示,在已成婚的“独生代”家庭中,有30%聘用计时工来做家务,20%由父母定期为其整理房间,80%的家庭长期在双方父母家里“蹭饭”,30%的夫妇自己的脏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
四、草率“闪婚”
80后到了适龄年龄后,“闪婚”也随之成为流行词。很多“闪离”的80后最后几乎都会说:之前不了解对方,没想到他(她)那么多毛病,而导致“闪离”的前提正是看似时髦的“闪婚”。婚前缺乏深入了解,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就草率结婚,结婚后感情基础不牢靠,而都市生活节奏快,人心容易浮躁,发生矛盾后不懂得自我调适和双方谅解,缺乏社会责任感,就容易草率离婚。
此类案件的特点:
1、结婚草率,离婚轻易,婚姻持续时间短,多数“80后”离婚案的婚姻持续期间不过短短几年甚至只有几个月,强调个性,在离婚问题上谁也不肯妥协。
2、好离好散,泾渭分明,“80后”结婚时大多没有什么经济基础,多为啃老族或婚后收入各自分得清楚,离婚时大多没有过多的财产纠纷。
3、弃子女不顾,享受单身,80后的当事人,要么婚后丁克,要么有了孩子,将孩子甩给自己的父母,依然强调自我,洒脱的享受单身。
处理此类案件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婚姻管理机关等多方面的职能作用,通过庭审讲法、到基层社区发放法制宣传资料、讲授法制课、与全市县区各广播媒体联合进行法制宣传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婚姻法的宣传,推动社
会公众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增强责任感。
2、充分挖掘现有司法资源。指派年富力强、办案经验和人生阅历都较为丰富的法官专门审理此类案件,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同时根据当前申请离婚当事人多为女性的特点,适当安排女法官办理此类案件,通过女性与女性之间的设身处地的沟通做好思想工作,尽量挽救更多的家庭。
3、建立多元化调处化解婚姻纠纷的机制。在强化诉讼调解的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当事人和案件特点,广开调解渠道,耐心做夫妻双方的思想工作,帮助双方明白彼此间面临的差异和改进沟通方式,鼓励夫妇双方努力维系婚姻,发挥家庭功能,减少婚姻中的冲突,即便通过调解双方仍不合者,也可以通过调解将离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4、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保护。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不仅要考虑子女随哪一方生活更有利于其成长,还要做好父母双方的法制教育,非抚养方及时支付抚养费,抚养方尊重另一方的探视权,使子女能够感受到父母双方的温情,双方相互,监督减少对子女合法利益的侵害。更好的保护离异家庭子女,防止其成为问题少年。
9.80后毕业生心态调查 篇九
80后毕业生全球速写
又一群毕业生将怀揣着梦想和激情、烦恼和不安踏入社会,他们蓬勃朝气的面孔让我们想起多年前的自己。
这些可能是生于80年代的最后一两届毕业生,在全球经济环境寒意不散的这个盛夏,遭遇了成长链中难堪的一环:失业、迷惘、愤怒、价值缺失。“长大成人”,这个在十多年前看似顺理成章的过程,却在他们很多人那里卡了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指出,青年人能够成为一股推动国家发展的“可畏的”的力量,但前提是他们需要得到合适的条件和机会,得到社会的包容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这似乎仍是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艰巨课题。
毕业了,青春何处安放?
80后毕业心态调查
《环球》杂志记者/邓喻静实习记者/王宁莉
七月流火,北京、上海、武汉 在中国每一座城市的校园里,毕业告别的气氛持续燃烧,“笑一个,再笑一个”,在镜头面前,憧憬在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漾开
这一年里,除了憧憬,中国年轻人脸上写着的茫然和无措,比任何一个年份都多。面对即将步入的社会,他们五味杂陈。
2010年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630万,比去年增加30万,创历史新高,这些毕业生多是生于80年代后期,相比他们的前辈们,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危机过后复苏前景并不明朗的经济大背景。
为了对以80后毕业生为主体的近10年内的毕业生心态有更多的了解,《环球》杂志最近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分别针对“刚毕业”、“毕业1~2年”、“毕业3~5年”、“毕业6~10年”这四个年龄段的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截止到7月5号,共回收15254张问卷。“毕业而立”难
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本年度毕业生对“毕业而立”把握不大,过半人数甚至明确表示不能“毕业而立”。此外,面对从学校人到职场人的转变,八成毕业生表示还没有心理断奶。
稍加留心,人们可以注意到在北京以及其他一些大城市的城郊,在各个大学周围,现实的各种压力令毕业生们呼朋引伴、集中居住,以此换得的安全感和归依感让他们甚至会产生自己仍在校园的错觉。
对于当前毕业生这一心理断奶期的延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除了80后独生子女的群体症候病,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变化加剧也是一大动因。
“不要说青年人不适应,就是成年人对于社会转型也会产生不适应、不协调。我们的社会变化太快,五年、十年都有很大的不同,价值观和社会各种条件发生激烈冲撞的年代,适应社会的这一过程会被延长”,喻国明说。
对于这一原因的认识,本届毕业生们有自己的理解,他们诟病最多的是“学校与社会没法成功对接”,其次是“就业形势太严峻”。
“毕业了,我们的工作在哪里”,这一发问已经在中国近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回响数年,中国高等教育的跃进让更多人有了书读,却让更多的人遭遇了这样的心理落差 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中国社会经济运行的结构调整与教育严重错位,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教育过于急功近利,企业过于短视,社会缺乏对毕业生的爱护,毕业生自己心理预期不准,综合成了当前的毕业生就业难。
调查中,对于“你是否成为一个合格社会人”这个问题,“毕业1~2年”、“毕业3~5年”、“毕业6~10年”的网民中分别有76%、64%、53%给予否定或不确定的回答。
这些人都曾是毕业生,他们或多或少经历过这样的加工模式: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高考、大学教育。19年的中国式教育目标只有一个:成人、成材、进入社会、有份好工作、有个好前途,然而这个目标与他们中的很多人仍相去甚远。
社会融入中的阵痛
当学校这一页翻过以后,毕业生们被卷入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的历程,谋生和立足是这一成长链中不得不面对的的重要一环。
对于这必经一环,毕业生们走得并不轻松。在他们的奋斗中,生存压力是刚毕业的毕业生们公认的最大现实考验;对于毕业1~2年和毕业3~5年的毕业生来说,“事业和爱情的双重压力”重压在肩,“将理想和现实对接”、“所在城市的高昂生活成本”让他们有些喘不过气;在毕业6~10年的毕业生那儿,“所在城市的高昂生活成本”跃居为最大的挑战。
喻国明指出,80后的一代毕业生独立意识更强,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他们的竞争意识更激烈,也更加追求个体地解决问题,不是依靠组织。但是他们缺乏精神殿堂,少了精神寄托,因此在各种现实考验面前,迷茫、恐慌的情绪容易滋生。
蜗居族、啃老族、宅居族,这是社会舆论加诸于近几届毕业生身上的一些标签,映射社会对于青年人当前难堪处境的一种不满,甚至类似于价值示范的谴责。但这也形象地反映了当前毕业们在走入社会过程中遭遇的阵痛。
本次调查发现,四个毕业年段的网民对于毕业一段时间后的总体感受差别明显,刚毕业的毕业生并没有比较统一的感受,选择沮丧、憧憬、失落、乐观的比例均衡。而毕业1~2年和3~5年后的毕业生们,失落感是最主要的情绪,且后一阶段选择失落感的人数比前一阶段的更多,但这一趋势在6~10年的毕业生那儿开始下降,憧憬和乐观成为这一阶段毕业生的主要感受。
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现实与预期的落差,再到打磨得更为成熟圆融,夏学銮认为毕业后5年为毕业生社会历程的一个转折点,前5年要面对的是一个角色的巨大转换,在当今房价物价高企、竞争残酷等许多不确定社会因素的冲击下要立足,对于当前的毕业生来说,已经是相比60后、70后毕业生来说一个更大的挑战。
因此在毕业生们的成长轨迹中,对于稳定的诉求逐渐清晰可现,“一份安闲稳定的工作”在“刚毕业”、“毕业3~5年”、“毕业6~10年”三个阶段的毕业生那儿得到不同程度的青睐,且青睐指数扶摇直上,只有“毕业1~2年”的毕业生表示了对“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工作”的认可。
喻国明指出,80后毕业生的选择反映了人在稳定和风险之间趋于平衡的选择规律。八十年代的毕业生们整体特点是希望“变”,他们在超稳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分配的格局中待得太久了,希望有一种变动以使自己获得新的希望、新的可能性。但改革开放之后,真正的社会大变革来了,人们又希望能过上稳定的生活了。
理想与爱情安在?
60年代的美国电影《毕业生》吟唱出的青春的迷茫和坚持,至今余音绕梁,曾经热爱一切却又无所适从,这样的情感困境为每一代毕业生所共有。
但生于80年代社会急剧转型期的这一代中国毕业生,眼见了更多繁华与破败的对比,体验了更多骄傲与低鄙的落差,他们对社会的关注也较一般人高。电脑与网络成了他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形成了他们对社会更为主动的看法,他们对于自我价值选择的认识也更为清晰。
在工作、爱情、理想和生活等诸种价值选择中,工作始终是毕业生最看重的价值考虑。在本次调查中,以毕业3年为一个分界点。毕业三年之内,工作对于毕业生的重要性呈现递增,而毕业三年外后,工作的重要性则开始递减。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毕业之初对于“生活“的要求不高,但随后随着毕业年限的增加而递增。在毕业6~10年的毕业生那里,“生活”的重要性跃居为各项价值之首。
令人费解的是,理想和爱情这两样曾为上几代人普遍看重的价值,在这一代毕业生中受到冷遇,其选择率在毕业生各个阶段一直偏低,并随着毕业年数的增加而递减。
喻国明认为,理想和爱情这两样价值已经不能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了,现在的毕业生们也重视爱情,也希望能实现人生理想,但已经和过去人们追求爱情和理想的标准、表达形式不一样,在这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理想和爱情上的失落是可以理解的。
与其相应,在爱情观方面,“顺其自然”是四个阶段毕业生一致比较能接受的情形,其次是“在合适的时候遇见对的人”,而“相信爱情、”“努力、勇敢去追逐爱”等选项选择人数寥寥。
夏学銮比较赞赏“顺其自然”的这种爱情观,并认为“顺其自然”、“在合适的时候遇见对的人”体现了我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尤其是在竞争、压力如此巨大的现今社会中,毕业生们越来越现实了,随缘是比较务实的爱情观。
这一“中庸之道”在关乎理想的态度上也得到毕业生们的肯定,刚毕业和毕业6~10年的毕业生们多抱持“早已看淡、顺其自然”的心态,而毕业1~2年和毕业3~5年的毕业生们则比较认可“理想在心中不灭,但现实更重要”。
10.80后离婚案件的调查报告 篇十
对80后离婚案件的调查分析
社会学院112班程鹏11163145
【摘 要】80后一词来源于国际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一代名词,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的代名词。后来此词被广泛的作为1980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群代名词。据国汉律师事务所对离婚案件的调查,发现7成以上的离婚案件都发生在80后,有的结婚不足一年便要求离婚,离婚的理由也千奇百怪,经济物质的、性格方面的、家务能力上的等等,有的80后离婚咨询都由父母全权代理,这也体现了80后独生子女即使结婚仍不能完全独立。
【关键词】80后离婚原因对策
从国汉律师事务所对离婚案件调查中的“80后”离婚案件中发现,不少“80后”都是因为结婚、生子后依旧我行我素、玩性不改,才导致婚姻关系破裂。他们或是撇下爱人、孩子,和朋友一起酗酒,或是夜不归宿,或是在生完孩子后像完成任务似的,从此再过起“疯玩”的日子。
“与上辈的婚姻相比,“80后”婚姻中最能体现出时代变化特点的,是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包括在考虑离婚问题时对孩子的态度。”法官在审理相关案件中感觉到,“80后”夫妻的婚姻里,孩子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够成为维系夫妻感情的纽带,相反,夫妻因分担养育义务和各自家庭的不同教育观念,还增加了许多矛盾[1]。
一、典型离婚案调查
1.一个TicToc引发的离婚案
这是一个报纸上登记的事情。主要原因是因为夫妻两人买MP3,到了商场后老婆看见了三星的两款mp3,价格相差100多元,其中一款型号是TicToc,因为和这个型号和SUPER JUNIOR的一首歌曲同名,后来男的想买便宜的,女的就非要这个TicToc,因为这个是三星的新款说什么就买它了。在采访的时候两个人还同时说了“还是离了算了,这日子过不下去了。”工作人员有些惊讶了,劝他们再考虑考虑,女孩子瞄了男孩子一眼。“离了反正还能结的嘛。而在最后敞开心扉的环节,双方都说出了这个事情的一些看法,女的认为男方不够关心体贴她,而且结婚后变得很小气。而男方认为都是mp3没必要非要新款,关键是因为自己老婆不问价钱也不砍价就非要买下TicToc。最终导致一个TicToc引发的离婚!1
2.媳妇要求房产加名,老公要求公证为个人财产
“我人都嫁给你了,你却还是我的房东。”“买房钱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你要加名字,就是做好和我离婚的打算了?”在法庭上,小两口争个不休。原来,小芳和小山于2009年10月结婚,婚后由小山的父母出资90万元,在锦绣小区以小山的名字购买了一套88平方米的住房。
今年九月,小芳突然对丈夫说:“现在婚姻法修改了,咱家的房子最好加上我的名字。”但小山坚决不同意,还要求小芳跟他一起到公证处公证,证明房子是自己父母出资购买,与她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怕我瓜分财产吗?太让我心寒了。”小芳心里一直有这个想法,如果丈夫真的让自己去做公证,就离婚。10月,小山让妻子一起到公证处做了公证,令小山没想到的是,公证书刚拿到手,便接到甘井子法院的传票。小芳已起诉离婚。
3.闪婚闪离,80后离婚新元素
“我们散了”„„以往羞于启齿的“离婚”一词让“80后”年轻人说出来显得自然平常。据了解,年轻人盲目结婚导致轻率离婚的情况屡见不鲜,“速婚”、“闪婚”、“闪离”非常常见,对婚姻的草率使得现在离婚率飙升。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网恋促成的婚姻逐渐增多。还有农村外出务工男女没有时间谈恋爱,每到节假日都会回老家突击相亲。这些形式的婚姻,无疑是埋在夫妻间的一颗定时炸弹。由于交往时间较短,夫妻之间不了解,随着生活的深入,双方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出现分歧,随之而来的不理解往往将夫妻感情推向破裂的边缘。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质量、感情需求和爱情期望有所提升。离婚率的攀升是城市化、女性独立、性文化开放等一系列社会变迁的结果。在80后的离婚群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他们有的离婚不离家,原因只是迫于高房价,都不愿意放弃现有的这套住房,有网友称此为“蜗婚族”。
这些案件都有的特点是:
1.结婚草率,离婚轻易,婚姻持续时间短,多数“80后”离婚案的婚姻持续期间不过短短几年甚至只有几个月,强调个性,在离婚问题上谁也不肯妥协。
2.好离好散,泾渭分明,“80后”结婚时大多没有什么经济基础,多为啃老族或婚后收入各自分得清楚,离婚时大多没有过多的财产纠纷。
3.弃子女不顾,享受单身,80后的当事人,要么婚后丁克,要么有了孩子,将孩子甩给自己的父母,依然强调自我,洒脱的享受单身。
二、80后离婚的原因分析
1.缺乏宽容
80后独生子女之所以成为离婚高发人群。该群体中许多人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淡薄,跟父母从小过分溺爱,凡事帮孩子拿主意,养成孩子缺少忍让性、宽容度有直接关系,这导致了他们的婚姻稳定性下降。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代人对婚姻感情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对平淡生活的不满,使得他们不愿意凑合,一些由生活琐事引发的“婚姻死亡”现象就越来越多了。
从二十岁到三十岁,从弱冠到而立,“80后”从青涩走向成熟。然而,从受理的案件情况来看,“80后”依然有着孩童般的生活幻想。或许正是因为这一份不成熟,“80后”离婚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之前丰台法院就审理过一起因为晚饭不对胃口而导致婚姻破裂的案子。法官通过调研并与“80后”一族聊天后发现,在婚后生活中,这些年轻人更看重的是自己的个性,往往强调为自己活着,能过就过,过不了就散,死赖着不肯分手的几乎没有。此外,“80后”一族离婚大多由生活背景、成长环境、地域差异造成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冲突引起,甚至有的时候,离婚理由不过是“没劲了”、“玩儿不到一起”,甚至是“对方打呼噜”、“装修意见不统一”等等。
2.家长依赖
在经济方面,现在的大多数都是“啃老族”,婚前花费就不知道节省。婚后双方依然按照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紧随时尚潮流,自己的收入不足时,不懂节制,向父母伸手接受老爸老妈接济。直到产生两个家族的矛盾且一发不可收拾[2]。法院在开庭审理“80后”离婚案件时还发现,离婚双方的父母大多都作为孩子的委托代理人出庭,旁听席上还会坐着诸多亲戚朋友助阵,往往是庭上夫妻双方说话不多,长辈情绪都很激动,相互指责对骂。法官认为,由于“80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都被父母捧在手心里,婚后只要是受一点委屈,父母就会到对方家或者单位大闹,使矛盾更加激化,最终导致离婚。“这一代的离婚当事人一开口,就是“我妈说了,我爸说了”,开庭的时候也都明确要求父母陪同或者作为代理人出庭。”
3.家务低能
80后中颇具代表性,经济不独立、“家务低能”是80后婚姻生活中的“软肋”,加之缺乏宽容、理解的个性往往容易成为轻言离婚的导火索。有调查显示,在已成婚的“独生代”家庭中,有30%聘用计时工来做家务,20%由父母定期为其整理房间,80%的家庭长期在双方父母家里“蹭饭”,30%的夫妇自己的脏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在高淳县人民法
院审理的案件中就有一起是因为80后夫妻因家务而产生矛盾导致到法院诉讼离婚的案件,张某和李某都是80后,两人结婚一年左右,从小在家庭的娇惯下都不会干家务,在共同生活期间因为家庭琐事就不断的产生矛盾,另外又因为本文中提到的双方缺乏宽容,因此矛盾就越来越大,夫妻间的感情裂痕就越来越深,导致张某到法院起诉离婚。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李某的父母亲也不认为李某不干家务是多大的问题,多次干涉庭审,认为张某没有宽容心,也希望他们能离婚。
4.草率“闪婚”
80后到了适龄年龄后,“闪婚”也随之成为流行词。很多“闪离”的80后最后几乎都会说:之前不了解对方,没想到他(她)那么多毛病,而导致“闪离”的前提正是看似时髦的“闪婚”。婚前缺乏深入了解,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就草率结婚,结婚后感情基础不牢靠,而都市生活节奏快,人心容易浮躁,发生矛盾后不懂得自我调适和双方谅解,缺乏社会责任感,就容易草率离婚[3]。
三、处理离婚案件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婚姻管理机关等多方面的职能作用,通过庭审讲法、到基层社区发放法制宣传资料、讲授法制课、与全市县区各广播媒体联合进行法制宣传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婚姻法的宣传,推动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增强责任感。
2、充分挖掘现有司法资源。指派年富力强、办案经验和人生阅历都较为丰富的法官专门审理此类案件,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同时根据当前申请离婚当事人多为女性的特点,适当安排女法官办理此类案件,通过女性与女性之间的设身处地的沟通做好思想工作,尽量挽救更多的家庭。
3、建立多元化调处化解婚姻纠纷的机制。在强化诉讼调解的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当事人和案件特点,广开调解渠道,耐心做夫妻双方的思想工作,帮助双方明白彼此间面临的差异和改进沟通方式,鼓励夫妇双方努力维系婚姻,发挥家庭功能,减少婚姻中的冲突,即便通过调解双方仍不合者,也可以通过调解将离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4、加强对离异家庭子女的保护。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不仅要考虑子女随哪一方生活更有利于其成长,还要做好父母双方的法制教育,非抚养方及时支付抚养费,抚养方尊重另一方的探视权,使子女能够感受到父母双方的温情,双方相互,监督减少对子女合法利益的侵害。更好的保护离异家庭子女,防止其成为问题少年。
5、强化离婚案件的调解工作。利用调解前置程序,理清双方的婚姻状况及争执焦点。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司法解释,将婚姻纠纷列入调解前置程序的框架,这样便于法官及时了解双方当事人的婚姻基础,婚后感情,涉诉原因,是否有调解和好的希望,做到心中有数“对症施药”。对夫妻感情较好的,只因一时冲动草率引诉的,可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对双方因误解或误会引起的离婚,帮助双方消除误会;对婚姻感情确以破裂,在调和工作未果的情形下,应及时开庭依法妥善化解婚姻纠纷。审判中应贯彻和体现“能调则调,多调少判”原则,对死亡婚姻尽量劝离,让双方好聚好散,对尚有和好希望的婚姻,则应尽量调解和好。
“80后”中不少是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中长大,部分人难逃“稚嫩”、“轻率”、“自我”,成为父母或许对于他们自己而言都是始料不及的事情。“但既然已为人父母,不论多年轻,不论多草率,也不论有再多再大的困难,“80后”都应该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抚养孩子的责任。”希望“80后”父母多为孩子考虑,不要固执于自己的意愿,而要从孩子的最大利益出发,消除、弱化对立情绪,花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成长,给孩子一个健康、稳定的成长环境,这样,孩子的幸福才不会因为父母的分离而削减[4]。
【参考文献】
【1】叶文振.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5.311~312
【2】张德强.嬗变中的婚姻家庭[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218~219
【3】曾毅.中国80年代离婚研究北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25
11.80后青年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篇十一
如今,在大众眼中,“80后”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自我、缺乏责任感、不够成熟稳重、做事冲动”,在他们眼中“80后”一直都没有留下很好的印象。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对“80后”的评论都是非常的激烈,不管是正面赞扬还是反面的抵触,都未曾停止过。而“80后”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拥有着优越的家庭成长条件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每个人的思想都较现代,他们也正是思想革新的一代。然而对于婚恋观,他们又是抱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态度呢?
网络上对于“80后”婚恋观的报道比比皆是,对于闪婚、网恋、同居这一类的话题已经不算新奇,反而变成了一种流行,因而人们对此也不再感觉诧异。为了能够更近的了解青年的婚恋观,更加真实的反映他们的想法和态度,我们在百度贴吧上特组织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和网上的抽样访谈。
1.调查具体情况
经调查发现,“80后”的婚恋模式主要以自由恋爱(64.1%)为主,其次为朋友同学介绍(14.6%)和家长亲友介绍(11.3%)。对于结婚的主要目的,大多“80后”青年表示“因为爱情”和“需要安全感及依靠”。调查同时发现,传统与现代婚恋观的融合与冲突在“80后”青年群体中尤为突显。六成“80后”表示“找不到满意的对象,情愿单身”,仅9.6%的人表示“不赞同”;71.2%的“80后”赞同“单身生活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另一方面,在对于“结婚是个人的选择,结不结婚都可以”这一问题的态度上,多数“80后”年轻人表示不认同,表现出与传统婚姻观相一致的特点,仅有36.1%的“80后”表示认同。
此外,在对未婚且没有恋人的“80后”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单身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暂时没有谈恋爱的打算”(占21.8%),其次是“工作和交际范围太窄”(占14.1%),再次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7.6%),也有人表示单身生活还没有享受够(6.7%)等。
2.当代大学生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
人人都会有或长或短的恋爱经历,然而,恋爱之中,双方却难以站稳心灵天平的两端。人人都要对自己负责,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恋爱的对象将有可能成为伴随一生的眷侣。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谈恋爱人的人足以超过了50%。然而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很多人都只是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并不会考虑太多将来和婚姻等问题,更有些人觉得大学不谈恋爱就是白读,或者说很没有面子,还有就是觉得周围的人都有了女朋友,自己觉得孤独、寂寞了,变去找了一个男女朋友,只有25%的大学生是真正因为爱、考虑过未来才去谈恋爱。还有的则是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对象而情愿单身。可以说,在大学生眼中那所谓的爱情,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不太成熟的,都是比较随性,缺乏多重思考的。
3.大学生如何寻找恋爱对象
现在大学生寻找男女朋友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同学关系或者朋友介绍发展而来,其他像参加社交活动、相亲、网恋等途径也同样比较流行。尤其是通过网络认识自己另一半的比例和以往比起来高了许多,在对有关婚恋现象的认可度上,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认可网恋的,这足以说明网恋在如今网络化的时代已经成为众多人恋爱方式的一种,尤其是“80后”的青年一代。而对于未婚或者没有恋人的大学生来说,主要原因则是还没有恋爱的打算。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64.1%的大学生的婚恋模式是以自由恋爱为主,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待爱情都是比较自主,更加相信自己的选择。
4.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婚姻观念的看法
在对于传统婚姻上的看法,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不接受这些传统的婚姻观念,例如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应该遵从三从四德等。由此看出:传统的封建的婚姻观念在“80后”的脑海中已逐渐消失了。
在传统的婚姻观念里,女子是被要求“从一而终”的,但是在现代社会,离婚却变得很普遍了,对于现代社会离婚比较多,而社会对此现象包容的原因,可以这么解释:经济社会的发展、再加上外来文化的一些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觉得婚姻本来就是好合好散,这就导致了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而离婚现象的普遍又反过来导致人们对这种现象更加的包容。离婚现象和人们对这种现象的包容,可以看作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大学生也都认同,都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合则聚,不合则散,这便成了爱情的潜规则。
5.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问题
爱情与婚姻是息息相关的两件事,在有关恋爱与婚姻的关系中,有少数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是婚姻的准备,大多数大学生则虽然现在在恋爱中,但和婚姻没有很大的关系,没有人认为可以不经过恋爱就直接进入婚姻。可见现在大学生、乃至整个80后都认为谈恋爱并不是要以结婚为前提,只要有感觉,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
6.对于大学生婚姻观念的加强和指导
首先,应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大学生谈恋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清醒认识和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要一改往日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才处理”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可利用课堂教育或邀请恋爱、婚姻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要让大学生们明白任何从功利思想出发,把物质条件放在第一位,希望从恋爱中获得“靠山”,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的行为,都是缺乏恋爱道德责任感的表现。
其次,需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改变心理咨询工作坐等来访、流于形式的被动,积极主动地深入大学生之中,可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开辟宣传专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疏导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倡导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和行为。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织,使得“80后”产生了与前人们大不相同的婚恋观。他们的身上有这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子,也同样有着西方文化带来的前卫思想观念。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选择自由恋爱,但是他们也能够接受传统的“相亲”,同时也赞同“网恋”这种前卫的方式。
【80后职场生态调查】推荐阅读:
90后职场心态问卷07-13
职场先做人后做事08-05
生态文明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讨论07-15
水库生态养鱼调查报告07-11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1-03
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调查心得08-28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桂东的调查与思考07-07
职场英语口语:职场批评11-04
职场新人初涉职场必懂的06-19
职场励志:职场中“发飙”的妙用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