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2024-10-11

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精选8篇)

1.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篇一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旅游网站传播效果及其对居民旅游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

张华冬 10109021001

目录

第一部分:背景说明„„„„„„„„„„„„„„„„3

一、调查背景„„„„„„„„„„„„„„„„„„„3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二、调查目的„„„„„„„„„„„„„„„„„„„3

三、调查方法„„„„„„„„„„„„„„„„„„„4

四、调查实施„„„„„„„„„„„„„„„„„„„4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5 第三部分:基本结论„„„„„„„„„„„„„„„„19 第四部分:调查反思„„„„„„„„„„„„„„„„22 第五部分:附件(调查问卷)„„„„„„„„„„„„23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旅游网站的传播效果及其对居民旅游行为的影响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手中可自由支配资金增加,居民的出游意愿及出游活动也相应增加。如何利用旅游网站这一媒介做好旅游业的宣传,成为各地政府和旅游业界十分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我们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探究的问题之一。为了更加了解旅游网站传播效果及其对居民旅游行为的影响,我们在网上做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此次“旅游网站的传播效果及其对居民旅游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了解居民的上网概况及旅游信息 ◆ 上网时间 ◆ 旅游频率

◆ 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 ◆ 浏览旅游网站的频率

2、了解居民对旅游网站的认知 ◆ 熟知的旅游网站数量 ◆ 浏览旅游网站的目的 ◆ 浏览旅游网站时关注的信息 ◆ 旅游网站能吸引人的特色功能 ◆ 旅游网站最重要的功能 ◆ 对旅游网站上的信息内容的看法

3、了解旅游网站信息对居民的影响 ◆ 旅游网站的信息对居民旅游的影响 ◆ 居民所使用的旅游网站功能 ◆ 居民对旅游网站所推荐景点的选择

(二)项目执行情况

1、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历时17天(2013年3月29日——2013年4月14日),调查实施时间为4月7日至8日。

2、调查范围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此次调查不限区域范围,被访者定义为所有网民。

3、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为网络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网站(http:///)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和通过QQ为媒介进行线下问卷调查的方法。

4、样本数量

此次调研所发放的问卷为公开的网络问卷,发放数量不限,共有131位用户参与本次网络调查,共收回131份,有效问卷为131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5、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和制图、制表使用EXCEL软件和问卷星网站(http:///)数据在线分析。

(三)被访者基本情况

1、样本性别构成情况

在131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60个,占45.8%;女性为71个,占54.2%。

2、样本年龄分布构成情况

被访者年龄大体集中在50岁以下人群中,其中20岁以下的有20个,占19.85%;20—

30岁的有103个,占78.63%,30—40岁的被访者数量为零;40—50岁的有2个,占1.53%。

3、样本职业构成情况

被访者职业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学生(共111人,占84.73%);其中工人/服务人员/一般职工、职员8人,占6.11%;企业管理人员5人,占3.82%;机关/事业单位干部3人,占2.29%;教师或科研技术人员及个体工商业者各1人,各占0.76%;同时待业人员2人,占1.53%。

4.样本家庭平均月收入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的家庭收入水平分布较为平均,其中处在分段期(即1000元以下、2001—3000元、5000元以上)的占数比例都比过渡期(即1001—2000元、3001元—4000元、4001—5000元)的占数比例大。

家庭月收入为1000元以下的有29人(22.14%);1001—2000元有22人(22.14%);1001-2000元的有22人(16.79%);2001元—3000元有32人(24.43%);3001—4000元有15人(11.45%);4001—5000元有12人(9.16%);5000元以上的有21人(16.03%)。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三、调查结果

(一)了解居民的上网概况及旅游信息

1、上网时间:3小时及其以上占多数

由于网络是新兴的娱乐方式,年轻人对比较为年长的人更易于接受和使用网络这一新媒介。当然,上网也未必只是属于年轻人的专利,在近几年被当作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也已经被相当数量较年长的人所接受。在本次调查中,有35.11%的被访者上网3—4小时;35.88%的被访者上网5小时以上。上网1—2小时的也人群占相当份额,有23.66%;上网一小时以内的人最少,仅有5.34%。

根据样本年龄分布情况及样本职业构成情况看,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是学生,而且是大学生为主要群体。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课程较少,活动较自由,自主安排时间较多,由此可见大学生是主要的网络大军,其普遍使用上网时间都较长。

2、旅游频率(以一年为单位):1—2次比例最大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就“旅游频率”的调查中,可以看到,68.7%的被访者是选择了1—2次的旅游频率的,这样的选择是可以理解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群体大多都是没有经济收入,受到经济的约束,二是大多数的节假日时间学生都会选择回家与亲友团聚;13.74%受访者选择了3—4次;11.45%选择从不旅游,这种受访者由于工作或者学习的原因而缺乏一种旅游的欲望;分别有0.76%和5.34%的受访者选择4—5次和5次以上,根据样本职业构成情况,这种情况也有是由于工作性质造成的,从样本家庭平均月收入情况来看,这部分的人群都是家庭收入水平较高。

3、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亲友介绍、旅游网站是主流

本次对“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的调查中可以看到,高达64.12%的受访者选择了“亲友介绍”这说明“亲友介绍”是最值得信赖的,口口相传就就丰碑。而选择旅游网站的比例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也多大51.91%,说明了旅游网站也是以一个快速的姿态发展起来,越来越成熟,并为人们所熟知,是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选择之一;“旅游杂志报纸”,“电视旅游广告”和“旅行社旅游手册”分别占了32.06%,28.24%和18.32%,因为这三种都是带有营利性质的宣传行为,多少带有夸张虚假的成分,所以人们更愿意选择比较客观的途径获取旅游信息;有6.87%的受访者选择其他,如微博、旅游广播收音、旅游传单、校园代理等。

4、浏览旅游网站的频率:低频率为主

在这次“浏览旅游网站的频率”调查中,有61.07%的受访者选择了“有,但很少浏览”,次之是“几乎从不浏览”占28.24%,“有,经常浏览”则有10.69%,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旅游网站自身的吸引力不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旅游网站加大自己的产品推陈出新,做好自身应有的服务外,还要做好宣传,宣传与服务做好,顾客自然会回头。第二个原因就是信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息时代,居民旅游出行活动对旅游网站的依赖程度并不高,旅游者更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例如电视广告、报纸杂志、微博等等,并不需要特地上旅游网站,所以旅游网站要做好服务与宣传工作。

(二)了解居民对旅游网站的认知

1、熟知的旅游网站数量:整体熟知度不高

在对“您所熟知的旅游网站数量”的调查中,人们所熟知至少一个旅游网站占61.83%,从所熟知的角度讲,这些旅游网站在他们生活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对于熟知3个及以上旅游网站的人们,旅游网站在他们旅游活动中极有可能扮演者重要角色,无论预订车、门票或者了解旅游线路。根据对于“浏览旅游网站的频率”调查的数据来看,选择“没有”选项的这部分人基本是属于较少浏览旅游网站的人群。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2、浏览旅游网站的目的:旅游动机及准备为主要

从数据中看出,居民浏览旅游网站的目的最主要是“为旅游做准备”,其比例占据70.23%。其次是“想去旅游”,占64.89%,由此可见当居民有出游欲望时,大多会浏览旅游网站,从中来确定自身所需要的或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再次是“做价格比较”(53.44%)所占据比例高达50%以上。此三项所占比例都较高,其实是有迹可循的。一是心理方面,人都是较看重面子的,当在别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旅游准备知识或是在资金准备方面不足,会觉得自己在大众面前处于劣势之中,而旅游网站传播可以面对点传播,居民可在私密、自由的空间去获取这些信息;二是网络的便捷性和节约性方面,在如今追求高速发展、低碳生活的社会,高效率、低消耗是一个大趋势,快速、省事、环保地获得所需资料的手段就数网络最好。

在“了解最新旅游资讯方面”占46.56%,所占比例虽不过半,但旅游网站在此方面还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是有其重要性的,毕竟网络作为一个传播媒介,对信息的时效性还是有较高要求的,居民作为使用方,大多数都会认为网络是传播速度最快的媒介之一,因此较多居民利用旅游网站作为一个了解最新旅游资讯的手段也就可以理解了。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目的(4.58%)的人群很少,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旅游网站应用功能不全面:功能多数旅游网站并不设立交流功能,仅设立评价功能;

二、评价功能的单向沟通:评价功能仅是网站使用者对网站或其内容的评价,仅反映出使用者的主观意见,虽可借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双向沟通功能。

3、浏览旅游网站时关注的信息:线路、景点最重要

在对于“居民关注的旅游网站上的信息”的调查中,人们所关注的旅游线路及景点简介(价格)达到90%以上;旅游目的地交通及天气关注度52.67%;旅游目的地酒店及车票板块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为65.65%;留言板的游客评价板块为47.33%;旅游新闻及常识为29.01%;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其他方面占1.53%。从调查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旅游网站上的信息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旅游线路及景点简介、旅游目的地酒店及车票、旅游目的地交通及天气和留言板的顾客评价四个方面,其中重中之重是旅游线路及景点简介。

从人们关注的这些信息中,建议网站经营者在对旅游网站建设中,更加突出旅游线路及景点简介,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优质的旅游路线及详尽的景点介绍。同时,能够开发旅游目的地酒店预订和车票查询及租用的功能。天气对于出游是个很大的影响因素(52.67%),要完善天气查询功能。在人们出游前都会借鉴前人的经验,完善留言板的客户评价系统(47.33%),让人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旅游地的全面情况。

4、旅游网站能吸引人的特色功能:个性化、人性化内容人气高

从本次“旅游网站吸引人特色功能”调查得出“可根据时间、价格等内容寻找旅游产品”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及“为不同层次的游客制定适合的旅游路线”是旅游网站最吸引人的功能,该两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5.65%及54.2%,所受关注程度较高。其实并不难看出该两项的上榜原因,由于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解放、可自由支配资金的增加,越来越多人对各式产品的个性化、人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也相继出现了不少各类的个性旅游、人性化旅游,由此就不难理解旅游网站最吸引人的特色功能是“可根据时间、价格等内容寻找旅游产品”及“为不同层次的游客制定适合的旅游路线”了。

这就需要产品设计者制定出更加灵活的旅游产品,满足因时间差异,价格接受能力不同的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应针对特定人群,开发出不同的旅游路线,从不同年龄(老年、中年、青年或儿童)、不同职业(知识分子、政府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兴趣爱好(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历史古迹等)细分旅游市场,为不同人群量身打造出优秀的旅游路线。同时,在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提供增值服务、提供多种机票车票配送方式、提供抢眼的最新的旅游推荐等关注度大致在35%上下浮动,我们也要关注旅游网站这方面的服务,更好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5、旅游网站最重要的功能:构建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滞后

该次“旅游网站中重要功能”调查中可看出“提供旅游信息”“提供车票、住宿预订功能”“提供可参考的旅游攻略”此三个功能占据主要比例,分别达到74.84%、64.89%、64.12%、都达到60%以上,这些都是在旅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完美的出游计划需要细致的构思和安排。于此同时,旅游网站的“宣传旅游地点”功能也达51.15%,由此可见旅游网站对于旅游地的宣传还是有较大效应的。但是不同人群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因此可以分析出这四个功能是在旅游网站上最显性且最易于使用的功能,使用时并不需要专业的电子商务技能,具有大众性、易操作性,因而更易于被居民所接受并使用。所以,在旅游网站中,要在旅游信息及车票、门票、住宿功能及旅游攻略方面进一步完善,满足旅游者需求,旅游网站才会在居民旅游行为中产生更重要的影响力。

选择“构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功能的人数占26.72%,表明该功能处于滞后状态。出现该情况原因有二,一是电子商务系统的专业性强并不适用于大众群体,二是该功能虽有在商务交易中使用,但在旅游网站的使用过程中属于隐形功能,并不易于被发现。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6、对旅游网站上的信息内容的看法:认为旅游信息容量大的人数比重大

从调查可以得出居民认为旅游网站“信息内容丰富”“信息介绍详细”占的比重都达一半以上,分别是67.94%和51.91%,可看出旅游网站在信息量方面旅游信息量大并且较为详细,在总体上符合了居民对旅游信息量的需求。但是其余的准确性、真实性、可理解性和更新速度都相对持平都占30%—40%之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暂时无法满足居民对该几个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旅游网站的旅游信息的实效性、时效性、可理解性尚存不足,需要改进。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三)了解旅游网站信息对居民的影响

1、旅游网站的信息对居民旅游的影响:

在这次的“旅游网站上的信息对出游的影响”调查中,大多数的受访者都是选择“有需要的时候看看,有点影响”占80.92%,这说明大家在出游的时候是会选择去浏览旅游网站从而增加自己对旅游目的地食住行游购娱的了解,使得在出游前做足充分的准备。但针对受访者出游是“有点影响”该选项而言,说明旅游网站自身传播信息特色功能并齐备,甚至毫无特色可言,所以旅游网站就要充分发掘自身的特长,做好服务,做好特色,为旅游者出游排忧解难,才能充分吸引旅游者浏览旅游网站,扩大旅游网站在居民旅行活动中的影响。“不关心,没影响”和“经常看,影响较大”两种极端比较少,占16.03%和3.05%。由于信息的高度发达,旅游者有了更多的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因此居民不关心旅游网站的信息也可理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解的;但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居民是依赖旅游网站来选择出游活动,因此也会经常浏览旅游网站以及人为旅游网站对自己的出行影响是较大的。所以旅游网站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信息从而吸引更多旅游者浏览,加大影响力。

2、居民所使用的旅游网站功能:攻略参考是优先

在这次的“使用旅游网站哪些功能”的调查中,可以看到,旅游网站的建设最大一个功能就是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攻略指导,因此有61.83%的受访者选择“旅游攻略参考”,旅游者之所以去浏览旅游网站的最大原因就是不了解目的地,而有了旅游攻略就知道怎么去,哪里好玩,住哪里,哪里便宜等等的信息,对旅游者出行帮助最大;次之就是“酒店住宿预订”“景区门票预订”“车票、机票预订”“旅游参团预订”各占44.27%、35.11%、31.3%、31.3%,这四个所占的比例都很相近,都是旅游者出游时可以自主选择的。但是在自主选择的项目中“酒店住宿预订”方面的比例还是较高的,一是因为在网站上可以全面地对比各个酒店的硬件设施跟软件服务;二是在网站上可以更方便地去做住宿价格的比较,避免了多次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奔波询问的麻烦。建议旅游网站可以通过打折或配送其他的服务来增加这部分的比例,从而使网站更加吸引人。

3、居民对旅游网站所推荐景点的选择:

在这次的“旅游者是否会选择去游览旅游网站推荐的网站”调查中,有80.15%的受访者会选择游览旅游网站推荐的景点,这是对旅游网站所推出的景点的肯定,网站所推出的都是一些比较大众的产品和一些特色产品,容易被大家所接收。不会去推荐的景点只占19.85%,由于一些旅游网站的景点推荐较之其他的网站占不了太多的好处,例如价格、线路、景区特色不明显等等,所以网站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产品从而使浏览网站的游客会选择自身的产品,做大产品。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四、小结与建议

(一)旅游网站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

旅游是指人们暂时离开其生活及工作的地方,到另一地方作短时间的逗留,并指他们逗留在目的地期间的活动。在1978年以后,随着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为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使旅行速度大为提高,而现代交通的不断改善,新旅游区的相继开发,旅行社网络的基本形成,新式宾馆的广泛建成,康乐设施的组部齐全,以及独具特色的地方工艺品得到生产,风味小吃、传统菜系得到重视,都为旅游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于是,旅游迅速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化的休闲活动。目前,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在中国也已被正式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我国的旅游业以一个肉眼难以看见的速度在迅速增长,在这个经济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的年代,我国的人民对旅游的需求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过去,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旅游经历、报纸、杂志、电台广播、街边广告、旅行社等途径获取我们需要的旅游信息。如今,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对旅游的渴望已不能同日而语,传统的获取信息方式满足不了我们,那么,旅游网站的出现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我们调查回来的数据,例如,人们关注的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旅游网站的信息中“旅游线路及景点简介(价格)”占90.84%,“旅游目的地酒店和车票”的比例是65.65%,“旅游目的地交通和天气”和“留言板游客评价”占52.67%和47.33%,“旅游新闻或常识”占29.01%。旅游网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旅游信息,如旅游路线及景点介绍、旅游目的地交通和天气等信息。我们在浏览的过程中可以简单的获取我们平时不易获取的旅游信息,有效的减少了时间和降低了难度,恰当的迎合了当今节奏快而紧张的社会环境。又如,本次对“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的调查中可以看到,高达64.12%的受访者选择了“亲友介绍”这说明“亲友介绍”是最值得信赖的,口口相传铸就丰碑。而选择旅游网站的比例也多大51.91%,说明了旅游网站也是以一个快速的姿态发展起来,越来越成熟,并为人们所熟知。虽然旅游网站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它的便利性和信息的广泛性迎合了大众的需要,在短短的时间里,呈现出直线增长的态势,超越了电台、报纸、杂志等的传统方式,成为了人们获取旅游信息的不二选择。

(二)旅游网站的优势及其发展的阻碍因素

1、旅游网站相对于传统的旅游信息传播方式具有的优势应当尽快扩大旅游网站的影响(1)旅游信息覆盖面广,容量大;

(2)有效的降低了信息搜寻的难度,节约了时间;(3)旅游信息更新快,科学可信。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旅游网站会被人们所熟知并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活。结果却截然不同。通过我们搜集回来的数据,如大多数的受访者都是选择“有需要的时候看看,有点影响”占80.92%,“不关心,没影响”和“经常看,影响较大”两种极端比较少,占16.03%和3.05%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如今,旅游网站发展迅速,但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少去接触,偶尔浏览的受众占了大部,旅游网站居然遇冷。又如,在这次“所熟知的旅游网站”调查中,有48.09%的受访者选择1—2个,而有38.17%的选择“没有”,10.69%和3.05%选择3—4个和5—6个。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旅游网站并不为人民熟知,选择没有的和只是选择一到两个旅游网站的几乎占据了大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是旅游网站在当今社会的普及程度呈现出较低的姿态,是一种畸形的发展。

2、旅游网站发的的阻碍因素

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阻碍了旅游网站的发展呢?有以下的几个点:

(1)人民先入为主的结果。来自网络上的东西,可信的程度低,风险较大。以往有太多人民误信某些网站的错误信息而吃亏的事例,迫使人民潜意识里就对网站上的信息保持着较高的警惕信,我们会保守的选择一些风险较低,可靠的途径。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2)人民获取旅游信息形式多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有计划的想去某个地方旅游,除开旅游网站,我们还可以通过亲友介绍、旅游杂志报刊、旅行社旅游指南等途径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也就是说,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无处不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们对于旅游网站的依赖。

(3)旅游网站本身的局限性。由数据可以得知,如在这次“所熟知的旅游网站”调查中,有48.09%的受访者选择1—2个,而有38.17%的选择“没有”,旅游网站作为一个公共的平台,为人民提供大量的旅游信息,但却没有为人民所熟知,在于我们对“旅游网站”这个新颖的词语并没有很好地吸收。这与旅游网站本身的宣传有着很大的关系,仅仅停留在产生和发展的阶段,想迈进一个新的台阶,应该把营销推广的工作也做好。在某种程度上说,旅游网站是一个公益网站,不存在谋取利益的可能性,出发点是为大众提供便利。

(三)关于旅游网站今后发展方向的思考

本次调查中,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旅游网站正在以一个高速、迅猛的速度增长着,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一定的作用,但没有被人们所熟知,这些都可以由我们的数据得知。旅游网站的年轻和弱小可能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因此,相关的部门应当协助旅游业在网络这个广阔又具潜力的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空间,尽快扩大旅游网站对居民生活、出游行为的正面影响;部分的旅游网站是一个公益网站,不存在谋取利益的可能性,也有部分的旅游网站是存在电子交易业务,具有追求效益的性质,但是二者的出发点是为大众提供便利,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出游信息/业务,因此针对其便捷性、效益性,对广大群众是要把旅游网站的种种的好广而告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说”的阶段,而不行动,这才是解决当前旅游网站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为了使旅游网站达到一个很好的传播效果,自身的营销推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如加强对旅游网站的管理,避免虚假信息的出现,增加可信度。又如在一些报纸、电视电台或街头进行公益性的宣传,使人们对于旅游网站有更多的了解,因为,旅游网站就是我们今后获取旅游信息的大方向;还要争取与政府的密切关系,政策的支持往往是最行之有效的,能更加有力地奠定旅游网站在旅游行业的地位。

五、关于本次调查的反思

1、题目针对性不足,逻辑性不强

例如,旅游网站的特色功能和旅游网站最重要的功能,如果我是被采访者,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在问同一个问题吗?所以,在做问卷的时候,我们要清楚自己想要调查的对象是什么,问题的设计要避免重复,每一个问题就是一级阶梯,我们是在下阶梯,层层深入,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直到到达我们要到的地方,获取想要的结果。

2、题目设计不全面,考虑不周全

后面的几道问题中,因为我们这次的调查的受众是随机的在校学生,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浏览旅游网站的习惯。那么,那些没有浏览旅游网站习惯的人群在做后面几道题目的时候,是没法做出分析的,回答这几道题的前提就是你要有浏览旅游网站的经历。不然就会像我的朋友说,不会填却也要硬填些什么上去。那么,这样出来的调查结果出现偏差的几率就会增大。所以,我们在设计问卷问题时,要认真考虑所设计题目的合理性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附件:

旅游网站传播效果及其对居民旅游行为的影响

尊敬的女士/小姐/先生: 您好!

我们是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的学生。为了更加了解旅游网站传播效果及其对居民旅游行为的影响,我们在网上做了这次调查。本次调查不会耽误您太多时间,同时我们承诺对您的个人信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真实填写您的真实感受。谢谢您的配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合!

正式问题:

Q1.您平均上网的时间是(一天为单位)? 1.1小时以内 2.1—2小时 3.3—4小时 4.4小时以上

Q2.您平均一年旅游的频率大概是? 1.从不旅游 2.1—2次 3.3—4次 4.4——5次 5.5次以上

Q3.您获取旅游信息主要的途径是? 1.旅游杂志/报纸 2.旅行社旅游手册 3.旅游网站

4.电视旅游广告 5.亲友介绍 6.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Q4.您浏览旅游网站的频率是? 1.几乎从不浏览 2.有,但很少浏览 3.有,经常浏览

Q5.您所熟知的旅游网站数量有? 1.没有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2.1—2个 3.3—4个 4.5—6个 5.6个以上

Q6.您浏览旅游网站的目的是?(可多选)1.了解最新旅游资讯 2.做价格比较 3.想去旅游

4.为旅游做准备 5.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6.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Q7.您一般比较关注旅游网站上的哪些信息?(可多选)1.旅游线路及景点简介(价格)2.旅游目的地交通及天气 3.旅游目的地酒店及车票 4.旅游新闻或常识 5.留言板的游客评价

6.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Q8.您觉得旅游网站能吸引人的特色功能是?(可多选)1.可根据时间、价格等内容寻找旅游产品 2.提供增值服务,如旅游价格优惠,保险赠送等 3.提供多种机票车票等配送方式 4.提供抢眼的最新的旅游推荐 5.有电子地图规划功能

6.为不同层次的游客制定合适的旅游路线 7.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Q9.您觉得旅游网站最重要的功能是?(可多选)1.提供旅游信息 2.构建旅游电子商务系统 3.提供车票、门票、住宿预订功能 4.宣传旅游地点 5.提供可参考的旅游攻略 6.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Q10.您对旅游网站上的信息内容的看法是?(可多选)1.信息内容丰富 2.信息介绍详细 3.信息准确真实 4.信息实用性强 5.信息可理解性强 6.信息更新速度快

Q11.旅游网站上的旅游信息对您旅游的影响是? 1.不关心,没影响

2.有需要的时候看看,有点影响 3.经常看,影响较大

Q12.您一般使用旅游网站的哪些功能?(可多选)1.景区门票预订 2.车票、机票等预订 3.酒店住宿预订 4.旅游参团预订 5.旅游攻略参考

6.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Q13.您在旅行时是否会选择游览旅游网站所推荐的景点?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1.是 2.否

背景资料

最后,我们有几个有关您和您家庭的问题,仅供参考分析用,希望您并不介意,我们会为您保密的。

Q1.性别: 1.男

2.女

Q2.请问您的年龄? 1.20岁以下 2.20~30岁 3.30~40岁 4.40~50岁 5.50岁以上

Q3.请问您的职业? 1.机关/事业单位干部 2.教师或科研技术人员 4.企业管理人员

5.工人/服务人员/一般职工、职员 6.个体工商业者 7.部队人员 8.学生

9.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

Q4.请问您的家庭平均月收入? 1.1000元以下 2.1000—2000元

张华冬

旅游管理教育(1)班

3.2001—3000元 4.3001—4000元

5.4001—5000元 6.5000元以上

2.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篇二

随着旅游者数量的增加, 旅游者行为对景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旅游者的负面行为不仅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增长, 也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导致一些旅游景区逐步倒闭, 这会对我国旅游景区的环境及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性影响。因此, 研究旅游者行为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降低旅游者不规范行为对景区的负面影响, 对吸引、培养出更多环境责任感强的旅游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者心理对景区的正面影响

1.旅游者的好奇心。

部分外国旅游者初次来中国旅游, 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度, 什么都要看, 什么都新奇。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 便事事称心。针对这类的旅游者, 旅游景区要努力突出民族特色, 开发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使其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

2.旅游者的求新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突飞猛进,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些游客想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政治开放的良好局面。针对抱有这种心理的旅游者, 景区在接待时就应尽力举办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宣传、展览、主题活动, 致力于建立一个崭新的旅游平台, 把改革开放实践探索中的先进经验、先进文化提炼展示出来,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营造一个让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环境。这让旅游者在旅游时亲眼目睹各地的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 看到或听到对祖国历史文明和建设成就的称颂, 都会激发和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从而会加深人们对祖国的热爱。

3.旅游者的求知心理。

进入21世纪, 国内旅游者来源日趋广泛, 从工、农、商、学到干部和离退休职工, 每年约有3亿人次。一些人收入并不很高, 但他们以能到达风景名胜游览点游玩参观为满足, 游览一下名山大川, 增长见闻, 实现夙愿, 条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旅游景区应根据这些人的心理, 为其提供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及服务, 并在旅游途中穿插些有关知识的讲解, 满足旅游者的求知心理。

4.旅游者的怀旧心理。

华侨和台、港、澳旅游者, 这些人都是炎黄子孙, 他们中多数人是来观光、探亲访友的。他们看到祖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 城乡一派新气象, 心中十分快慰。尤其是台湾游客, 由于两岸隔绝四十多年, 台湾同胞来大陆, 处处小心翼翼。对待这些旅游者, 旅游景区会做好接待工作, 不持偏见、以诚相待, 热情服务, 使之感到投身祖国怀抱的温暖, 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这样便能树立好的形象, 给旅游者留下好的口碑。一些条件富裕、退休后生活在沿海地区的老年人, 每年也会因为怀旧回家乡看看。

三、旅游者心理对景区的负面影响

1.易发生安全事故。

旅游者的好奇心理会随时间和距离的推移而逐渐变化,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 旅游者在到达景区时, 其兴奋程度和好奇心强度都会达到最高点。在景区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下了汽车后兴奋地四处走动并观望拍照, 导致景区入口处一片忙乱的景象。进入景区后, 旅游者的好奇心强度随景观的变化而变化, 呈现出多个小高潮。而游程临近结束时, 往往设置有旅游者购物的场所, 旅游者的情绪又被调动起来, 从而形成全过程中的一个次高潮。兴奋而充满好奇心的旅游者难以管理, 容易引发事故。一般而言, 在好奇心强度的波峰和波谷处较易发生事故:在好奇心强度的波峰处旅游者易产生不理智和不文明的行为, 对环境和景观资源造成破坏;在好奇心低谷处, 旅游者的体力和注意力较差, 易引发安全事故。

2.传统习俗商品化。

为了迎合一些旅游者的观看兴趣, 一些传统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都逐渐被商品化, 为了接待旅游者, 随时都会被搬上“舞台”, 活动的内容亦往往被压缩, 次序被颠倒、表演的节奏明显加快, 久而久之, 变成了纯商业性的娱乐方式, 这些活动虽然被保留下来, 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其传统上的意义和价值。

3.传统工艺商品化。

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纪念品的需要, 旅游景区的工艺品生产忽视质量, 很多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市场, 这些为了适合旅游者的情趣而生产出来的民族工艺品, 使原来富有宗教和礼仪意义的工艺品变成了商品, 失去了民族风格, 这些产品改变了传统工艺原来的意义, 实际上已不再能表现传统的风格和制作技艺, 这对于那些只图价廉而不顾质量的购物旅游者来说也许没有大碍, 然而, 旅游者误以为他们所购买的就是反映当地传统工艺和地方特色的真正艺术品, 将它们带回去向亲友或同事们展示, 便会严重地损害和贬低当地的文化形象、声誉和价值。

四、减少旅游者负面行为的对策

旅游者给旅游景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的同时, 也使景区的负面影响更加突出, 旅游者行为对旅游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旅游者、旅游景区在旅游市场中所处的地位, 可从调节供给和调节需求两大方面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一) 供给调节技术

1.管理队列有技巧

当旅游者数量超过了旅游景区接待量时, 为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人员应组织游客排好相应队列。根据旅游者和配备的工作人员数量, 可将队列划分为单列单人型 (一队旅游者配备一名服务人员, 以下类推) 、单列多人型、多列多人型、多列单人型及综合队列等类型。这些类型各有优缺点, 旅游景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队方式。改善硬件设施, 让旅游者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排队等候, 变枯燥烦闷的等候为有意义的欣赏过程。需要排队等候的地方, 最好选择在风景较好的区域, 并设置相应的座位和护栏, 或者通过墙壁上或两侧的景区宣传画、游览注意事项等把旅游者的等候过程和旅游体验经历融合起来。在等待时间较长的地方, 可通过电视、轻音乐等分散旅游者的注意力。当然, 采取这些方法并不能真正缩短队伍的长度, 只是让旅游者能够有耐心等下去而已。从长远看, 队列管理并不能实际地解决过度拥挤及交通堵塞问题。

2.适时调节景区容量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 旅游景区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调节景区日旅游者容量, 这样有助于缩短或彻底解决排队等候的问题。扩大景区日容量的方法包括延长景区开放时间, 或一年中增加开放天数;在旅游高峰期开放备用旅游通道, 而在需求减少时关闭备用通道;调整景点工作人员, 增派工作人员到瓶颈旅游点工作;设置免票人员专用通道等。如桂林乐满地主题公园就灵活运用开放时间调节园区旅游者容量:在7—8月旅游高峰期, 开园时间不变, 但闭园时间比平常推迟半小时;平时与周末节假日营业时间相同, 但可视园内旅游者数量灵活延后清场时间;如遇重要节假日则另安排开、闭园时间, 并以通告为准。对多数的旅游景区, 旅游者一般集中在一天中某个时段进入景区。通过加强对旅游景区工作人员知识、技能和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效率, 可以使旅游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散到各景点。这些有效措施对于许多小型景点, 或自然遗产类景区容量弹性化有一定困难。

3.增加投资有效扩大景区容量

从长远来看, 要解决旅游者的过量问题, 旅游景区应通过投资建设来增加实际旅游容量, 但要尽量避免人工化。扩大容量可通过增设礼品店、旅游活动方式等来实现。另外可通过加大冷点旅游景点的开发、宣传和引导旅游者的流向来增大旅游景区实际旅游容量。

4.采取定点保护措施

为避免因旅游者践踏、抚摸、偷盗、乱写乱刻乱画引起旅游资源的损耗, 可采用定点保护方式予以解决, 比如在需要特别保护的地带利用警示性标牌告诉旅游者。另外旅游景区在旅游高峰期聘用保安及专门服务人员, 在遗产类旅游景区也可安排志愿者, 在资源易受损耗的地方值勤;在危险地带或禁止旅游者入内的场所采用拉网、拉绳、种植植物墙阻止。对于文物, 定点保护可采用覆盖、分隔、摹写等方式。然而, 过多地采用定点保护措施也会危及旅游景区的真实性, 这一点在遗产类旅游景区中特别突出。

(二) 需求管理技术

1.用价格进行调节

旅游价格是调节旅游者需求的有效手段, 通过价格刺激可以达到减少旅游者对旅游景区负面影响, 主要采取价格杠杆来调节旅游者量。旅游景区的拥挤、交通堵塞、植被践踏、游道扩大化等问题, 都与旅游者的数量相关, 旅游者数量减少可降低旅游景区的压力。根据“谁受益、谁偿还”的原则, 不论是传统旅游还是生态旅游, 旅游者都是旅游景区的真正受益者之一, 理应对旅游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负责, 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应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旅游景区资源破坏后恢复及资源保护。还可以通过提高门票价格等措施筹集资金, 用于实现景区更广泛的战略目标, 如旅游景区的保护及公众教育。门票价格还是旅游者判断景区价值的标准, 影响其旅游行为。如果旅游者在门票上花费了较多, 会形成旅客对景区独特、原始、壮观的风貌过高的期望, 因此在旅游过程中就有相应的要求。故采用价格刺激时要考虑到公众的价格接受能力和旅游期望, 避免价格变动起到控制游人作用的同时, 引起经济效益下降和旅游者的满意度下降。在实践中, 可采取旅游淡季低门票策略吸引旅游者, 在旅游旺季提高价格控制游人数量, 也可以采取对某些类型的旅游者实行特别票价策略, 以吸引相关的旅游者。例如, 降低票价鼓励学生旅游, 可以促使家庭采取旅游行动。

2.用市场营销进行调节

市场营销中除了价格刺激外, 营销组合中的其它因素也可以起到调节旅游者需求的作用。旅游淡季可通过广告或与其他企业联合促销等来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 鼓励潜在的旅游者采取旅游行动。为减少旅游者对热点旅游景区产生的压力, 要减少热点景区的宣传, 并着重宣传周边旅游景区用以分流热点景区的旅游者。此外, 可用开发新旅游景区来减少旅游者对脆弱旅游景区的压力。

3.用教育和讲解方式

教育和讲解也能减少旅游者对旅游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实践表明, 教育旅游者, 让他们明白某些行为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并告知正确的旅游者行为, 鼓励他们按正确的方式进行旅游, 这在旅游过程中及旅游后都会产生一些积极作用。只要让旅游者明白了某些旅游行为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采用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他们才会积极响应旅游景区提出的要求, 这样可以减少旅游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和讲解是解决旅游者负面影响的较为理想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燕琴.生态旅游旅游者行为与旅游者管理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8) :4-5.

[2]张凌云.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旅游消费地区差异的经济分析[J].旅游学刊, 1999 (4) :18.

[3]余书炜.论旅游者人均支出水平的地区差异[J].旅游学刊, 2004 (5) :20-21.

3.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篇三

[摘要]本研究以在杭休闲旅游者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频率频次、因子、信度、单因素方差等分析方法,探究新假日制度下人们的旅游选择、旅游偏好、旅游意愿、消费方式等的变化态势以及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变化显著程度,并从中获得对假日旅游产品与市场开发的启示。

[关键词]新假日制度;黄金周;旅游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7—0048—05

1前言

自1999年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与纪念日放假办法》以来,“假日经济”悄然兴起,假日旅游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2008年1月1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正式实施,新假日制度将长假调整为两个,短假增加为5个;不同工龄的职工能获得5—15天不等的年休假,并在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那么,假日制度改革会给旅游发展带来怎样的机会?短假能否成为我国旅游的“小黄金周”?如何引导和发展新假日制度下的旅游业?本文试图通过新假日制度对人们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归纳新假日制度下人们旅游消费变化的新特点。

2研究目的与方法

2.1研究目的

实践证明,假日制度变革会对旅游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从公众的旅游意愿、旅游选择、旅游偏好、旅游消费4个维度出发,重点分析新假日制度的实施对其所产生影响以及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对旅游消费行为变化的显著程度,为旅游管理部门与经营企业准确把握旅游者需求特征以及市场开发提供依据。

2.2问卷设计

根据以上研究目的,提出5个假设:

H1:新假日制度下,人们的出游意愿发生一定变化;

H2:人们的旅游距离、旅游伙伴、旅游方式等出游行为发生一定变化;

H3:受新增传统节假日的影响,人们旅游偏好发生一定程度变化;

H4:人们的消费方式趋向理性化与时尚化;

H5: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变化显著程度不一。

问卷设计围绕以上5个研究假设展开,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个人信息,由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职业、常住地7个调查项组成;第二部分是新假日制度对旅游者消费行为变化的影响,在充分听取旅游部门等多方意见的基础上选取29个调查指标,并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法进行设计,即将每个调查指标区分为:“1”-完全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一般、“4”一比较同意、“5”-完全同意,让受访者根据主观判断进行选择。

2.3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为2008年5月,调查地点在灵隐寺、花港观鱼公园等杭州主要旅游景点,以随机形式发放问卷,共发放2500份,回收2460份,回收率98.4%,其中有效问卷2350份,有效率95.5%。

2.4问卷统计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采用频率频次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

3新假日制度下旅游行为变化研究

3.1受访者基本情况

利用频率频次分析描述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获取受访者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如下: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分别为48.5%和51.5%;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之间,比例达55.2%,总体上呈正态分布;家庭结构中单身与已婚的比例分别为43.4%和56.6%;教育程度以大专和本科学历居多,两者总和达54.9%;职业以企事业管理人员居多,达到29.5%;月收入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高达47.7%;杭州本地居民与外地休闲旅游者比例分别为12.8%和87.2%,主要的客源地是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见表1)。

3.2旅游者消费行为因子检验与剔除

为检验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29项指标进行KMO统计量分析和巴特勒球型检验。计算得KMO统计量值为0.917,大于0.7,说明做因子分析效果较好,巴特勒球型检验值21228.928在自由度为406的条件下在0.000水平上达到显著,说明新假日制度实施后,旅游消费行为变化指标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萃取法对29项指标提取公因子,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使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同时采用成对排除法,以缩小缺失值对公因子提取的影响。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提取7个公因子,得到第一次方差贡献率为56.234%,“新休假制度更有利于长途旅游,我会在年休长假中选择一个目的地,我会选择与亲朋好友一起旅游,我会更倾向于休闲享受性消费,我更愿意在3个传统节日参加民俗文化活动,大黄金周我会参加旅行社组团旅游”6项指标的因子载荷低于0.5,说明该6项指标与各个公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为提高因子分析效用,本研究首先剔除这6项指标。

对剩余23项指标再次进行因子分析,得到KMO统计量为0.898,巴特勒球型检验值为16749.289在自由度为253的条件下在0.000水平上达到显著,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提取7个公因子,得到方差贡献率为62.588%,说明7个因子较好地概括了23个指标的含义。

为了验证因子分析效果,对所提取的公因子进行内在信度分析,得到克朗巴哈Alpha信度系数为0.884,超过0.6可接受水平,说明各公因子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再对每个公因子进行内在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因子1至因子6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57、0.732、0.8、0.732、0.7和0.64,均超过可接受水平,说明内部一致性较高;但是因子7的信度系数只有0.476,小于可接受水平。因子7主要有“我会在大黄金周选择长途旅游,我会将年休假和法定假日合并旅游”2个指标组成,可命名为“长途旅游选择”,但为了提高准确度,将因子7排除。因此调整后的旅游消费行为变化因子共有6个(见表2)。

以上剔除的8个指标,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新假日制度实施并没有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假日制度变化与有些指标确实无明显相关性,也有可能是假日制度调整后旅游供给不够充分,或在宣传与消费引导中存在不足。

3.3旅游消费行为变化因子分析与结论

将因子分析结果与研究最初设想进行对比,两者基本相符,研究4个维度由6个因子加以体现。

3.3.1旅游空间距离缩短,青睐与家庭成员一起进行自助式旅游

指标1—5的信息在第一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5个指标主要包括受访者短途旅游意愿、出游伙伴与形式选择、对消费质量关注,命名为“旅游选择”因子。因子特征值为2.730,方差贡献率达到11.871%,位居所有变化

因子的首位,是变化最为显著的因子。分析各个指标均值,发现受访者对“家庭出游”、“新假日制度利于短途旅游”的认同度较高,分别达到3.74和3.73,可见,新假日制度中的5个短假期,使人们更加青睐短途旅游,同时喜欢与家人一起进行旅游,以自助出游方式为主,追求旅游消费质量。

3.3.2旅游偏好分异显著,民俗体验备受青睐

(1)民俗体验异军突起

指标6—9的信息在第二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4个指标为受访者对民俗特色旅游区、传统节庆、传统节日美食和购买名特产品的偏好,命名为“民俗体验”因子。因子特征值为2.230,方差贡献率为9.697%,其中“旅游者更加愿意品尝传统节日美食”指标的均值为4个指标中最高,可见,新假日制度中将我国3个传统节日设为节假日,使得人们更重视体验传统文化,选择民俗类旅游活动的倾向增强。

(2)休闲度假渐成气候

指标13-15的信息在第4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3个指标为受访者的乡村度假、温泉度假、海滨度假偏好,命名为“休闲度假”因子。因子特征值为2.135,方差贡献率为9.283%,其中受访者对“海滨度假”认同度最高。分析表明,新假日制度的实施,特别是带薪假期制度的落实为我国休闲度假市场的成熟提供了助推器。

(3)观光游览魅力未减

指标19—21的信息在第六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3个指标为受访者对自然风景、历史古迹、现代化都市的偏好,命名为“观光游览”因子。因子特征值为1.723,方差贡献率为7.49%,在6个公因子中为最小,其中“我更愿意去著名自然风景旅游区”指标在3个指标中均值最高,可见,在观光性旅游区中,人们还是偏好自然型目的地,这反映了回归自然始终是人们的基本愿望。

3.3.3出游意愿强烈,旅游频次增加

指标10—12的信息在第三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3个指标为受访者出游愿望、旅游预算和旅游次数,命名为“旅游意愿”因子。因子特征值为2.194,方差贡献率为9.539%,其中“出游次数”指标均值最高,反映了随着放假次数的增多及带薪假期实施,大众闲暇时间充裕,出游意愿普遍增强。

3.3.4消费者趋向成熟,消费方式时尚化

指标16—18的信息在第五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3个指标为受访者对信息预报的关注、网上预订、信用卡支付,命名为“消费方式”因子。因子特征值为2.117,方差贡献率为9.203%,其中“出游前关注国家信息预报”的均值在3个指标中最高,说明国家信息预报制度为大众所接受,关注信息预报正成为出游前自觉行为。

归纳命名的6个因子充分说明新假日制度实施后,在旅游选择、旅游偏好、旅游意愿(由民俗体验、休闲度假、观光游览3个因子共同体现)、消费方式4个维度上确已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程度不一,从因子角度,影响显著性排序为旅游选择、民俗体验、旅游意愿、休闲度假、消费方式、观光游览。

3.4不同人口学与社会学特征群体分析与结论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变化显著程度,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显著性水平均给定为0.05,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系数0.05,则说明存在显著差异,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系数0.01,则说明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3.4.1性别影响旅游偏好

不同性别群体在旅游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民俗体验因子达到极其显著差异,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达到显著差异。均值比较发现,女性群体更偏好于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男性群体则更偏好于观光游览。

3.4.2年龄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显著

不同年龄群体在旅游选择、民俗体验、消费方式、观光游览4个公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旅游选择、消费方式、观光游览因子上达到极其显著差异。25—44岁年龄段群体对旅游选择、休闲度假、消费方式认同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而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两类群体对于民俗体验和观光游览方面认同度略高于其他群体。

3.4.3教育程度与旅游层次呈正相关

除民俗体验因子外,不同教育程度的群体在其他5个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旅游选择、休闲度假、消费方式方面,教育程度与认同度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学历越高越偏好于短途与家人一起的自助游,追求时尚的消费方式与休闲度假体验等高层次的旅游方式;在观光游览方面则呈现出教育程度与认同度的负相关性,低学历者还处于旅游的基本层次。

3.4.4收入水平对假日出游制约减弱,但对其他消费行为影响显著

不同收入的群体之间除了出游意愿外,其他5个因子上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旅游选择、民俗体验、休闲度假、消费方式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说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对人们出游意愿的制约已大大减弱,但在其他因子上则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收入群体(月收入高于5001元),其旅游选择、休闲度假、消费方式3个因子呈现出收入与认同度的正相关性。

3.4.5职业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较为复杂

除旅游意愿外,不同职业群体在其他5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休闲度假、消费方式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职业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较为复杂,总体来说,公务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有较高的认同度,离退休人员和农民则认同度相对较低,说明假日时间与次数的调整,对上班族最为敏感,而对于闲暇时间充分的离退休人员和农民来说则影响较小。

3.4.6婚姻状况对民俗体验、观光游览有较大影响

不同婚姻状况的群体只在民俗体验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观光游览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已婚群体更加偏好于观光游览,单身群体则更加偏好于民俗体验。

总之,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其中,教育程度最为显著,其次是收入、职业、年龄,而性别和婚姻状况则影响较弱,因此,新假日制度实施后,要特别关注高学历、高收入、企事业管理人员中的中青年群体,这类群体在新假日制度下旅游消费行为变化最为显著(见表3)。

3.5假设验证

根据分析,本研究提出的5个假设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H1-新假日制度实施后人们的出游意愿更加强烈;H2-新假日制度实施后人们出游空间距离缩短,更喜欢与家人一起出游,并以自助式旅游为主;H3-受传统节假日的影响,人们旅游偏好发生一定程度变化,民俗旅游受到青睐;H4-人们的消费方式趋向理性化与时尚化;H5-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显著程度各不相同。

4研究启示

新假日制度下,人们旅游消费意愿普遍增强,短途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快速增长,要加强都市近郊或周边休闲度假地建设,并配套完善停车场、指示牌、信息资讯处等基础休闲服务设施;针对以家庭为单元的休闲旅游群体的增加,加快调整各类服务设施,营造更加温馨的环境氛围,以适应家庭休闲需要;进一步创新开发3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旅游产品,并对消费者进行广泛宣传与积极引导,在休闲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重视周边短途市场的同时,注重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休闲服务产品的开发;建立完善的假日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为人们出游提供方便,同时也为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提供保障;培养和引导良好的旅游消费习惯,建立预约消费的信用制度,推动信用卡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第2版)[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460—471,

[2]陈正昌,等,多变量分析方法——统计软件的应用[M]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235—271,

[3]陈传康陈传康旅游文集[C],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124—

125

4.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篇四

专业:旅游管理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旅游饮食文化之中国酒文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摘要:

酒是一种古老的饮料,她香而醇厚,引而得神。酒是一把双刃剑,它温而绵柔,羁而刚烈。酒是一种源于自然、归于天地的物质,更是一种渗透社会、植根民族的文化。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而酒在旅游活动中也具有丰富的旅游内涵,充分认识中国酒文化的旅游功能,有意识地使中国酒文化成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一支劲旅,从而积极发挥其应该产生与可能产生的旅游效益,乃是一个极有意义、颇为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酒,酒文化,酒史,旅游活动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几千年的积淀下,酒文化早已沉淀为旅游资源。

一、酒的介绍

1.简介: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酒精(乙醇)是其主要成分。此外还有水和众多化学物质。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就可被肠胃吸收。饮酒后几分钟,酒精迅速扩散到人体全身。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酒性温而未辛,酒能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温阳驱寒。

2.别称:杜康、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蘖、春、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

3.历史:在我国,由谷物粮食酿造的酒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而果酒所占的份额很小,因此,酿酒的起源问题主要是探讨谷物酿酒的起源。酿酒起源的传说: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由于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统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宋代<<酒谱>>曾提出过质疑,认为“皆不足以考据,而多其赘说也”。这虽然不足于考据,但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现象,不妨罗列于下。

① 杜康酿酒

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亦为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② 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

③ 酒与天地同时

更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大致说明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这是可信的,而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所证实。夏朝距今约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经出土距今五干多年的酿酒器具。

以上考古得到的资料都证实了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确实存在着酿酒这一行业。

4.用途:食用酒是一种保健饮料,能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祛风湿。医用酒精用于伤口消毒,食用酒精用于配制内服药物,无水乙醇用作化学试剂、用于化学分析和科学试验。工业酒精用作燃料和化工行业生产各种化工产品。

二.酒与旅游的关系

作为一种高级消费,旅游消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这六项中的购、食、游三项均有酒的用武之地。酒之用武于旅游,就中国来说,酒最具有文化意蕴。中国白酒被列为世界六大蒸馏名酒之一,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齐名。我国白酒首要特色是香型齐全、风格多样:浓香型以四川沪州老窖、宜宾五粮液、安徽古井贡酒为代表;酱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米香型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混合香型以陕西西凤酒、贵州黄酒为代表,我国葡萄酒最早产于新疆,衍至今日盛况,既是少数民族酒文化对汉族酒文化的影响,又是汉族酒文化对少数民族酒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酒文化融合的产物。我国幅员辽阔,水果种类繁多,各种果酒应有尽有。露酒、药酒之民族特色、文化成份更浓。啤酒虽是舶来品,具有强大融合力的中华文化已使其富有我民族特色,如我国独特的人参啤酒、灵芝啤酒、菊花啤酒等。这是传统酒文化与外来酒文化有机 结合的典型。

三.与酒有关的旅游文化景观

酒文化资源中,有一种兼具人文与自然两种属性。最常见的是酿酒之水。如安徽滁州酿泉,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礼赞的“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之酿泉。山东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城外有泉名杜康泉。相传杜康曾取该泉酿酒于此,故得名。水之外,还可举石,如醉石。著名旅游地黄山、庐山各有一名为“醉石”的自然物,甚受游人青睐。庐山醉石在栗里源,东晋陶渊明隐居栗里,成日耽酒,每醉则卧于此石上,故得名。黄山醉石在香泉溪浒,相传唐李白游至此,酒醉,绕石大呼,因此得名。一身而具人文属性与自然属性的景观,其旅游价值当更高

酒文化形成的酒楼数不胜数,最有名的莫过于武汉的黄鹤楼。作为酒文化结晶的黄鹤楼,千百年来一直是旅游胜地,屡毁屡修。琳琅满目的历代咏赞黄鹤楼的诗词楹联书画题刻,表明黄鹤楼之游是文化旅游。黄鹤楼是历代文化旅游的热点。酒文化建筑形成人文景观的,还有祠庙等。如杜康祠(又名杜康庙)。近现代酒文化旅游景观,可举浙江绍兴的咸亨酒店。此店开张于1894年,仅开业两三年便关门,实为无名之辈。看着它开张、倒闭的绍兴少年周树人日后以它为背景作小说《孔乙已》。名家名篇竟使无名的咸亨酒店享了盛名。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成亨酒店重建于鲁迅路。始建于清道光年间、重建于1980年的楼外楼,是杭州著名的酒家。因其建于风景清幽绮丽的西湖孤山南麓,又因楼名得自南宋诗人林升的名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所以极富旅游文化意蕴。

因历史而形成的酒文化景观是纷呈的,上述建筑类只是其中一支。因酒而出 名的村镇属另一类。可举杏花村。杏花村为古酒肆所在地。池州(今安徽贵池市)秀山门外杏花村,即唐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杏花村,古时即产名酒,并因酒使该村出名。元人宋伯仁《酒小史?酒名》亦云:“池州 有池阳酒。”山西汾阳亦有杏花村,亦产名酒。

从历史文化旅游角度看,重大的或特殊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是旅游资源。例如美国将前总统肯尼迪遇刺地辟为旅游景点,游人不绝。中国因酒而发生的历 史事件颇多,如著名的“鲁酒薄而邯郸围”故事。

举凡上述种种,不论其可否实指,是否现存,经旅游资源评估、认定后,俱可挖掘。这里存在一个对“假文物”的认识问题。旅游学界与史学界可以、也应 该有不同的眼光。历史上著名的酒楼、亭、台等的重建,对民间广为认同的故事 的衍绎,乃是对旅游资源的正确、有益的挖掘。新建的南昌滕王阁与历史上的膝 王阁便有一段距离。咸亨酒店原在都昌坊口东首,今在都昌坊口西首。这一切都 是允许的。

四.酒与中医药的关系

中国酒文化一大特征是与中医药关系密切。在甲骨文中,“酒”字本作“酉”。酒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能力,刺激唾液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汉书?食货志下》称酒“为百药之长”。酒与中药结合而为药酒,是酒文化的一大发展。《本草纲目》载79种药酒,今日尚不断推出新的药酒。从主要功能、侧重点看,可分治疗性药酒与滋补性药酒两大类,或二者兼具并重。旅游的本质告诉我们:旅游是超出人们生存需求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生存需要已满足的人才可能成为旅游者。按恩格斯对人类生活分类的三个层次来看,第一层次--生存得以满足后,便是第二层次--享受。旅游的目的之一是享受。部分游客的唯一旅游动机便是享受。因此,滋补性药酒对旅游者、尤其是富有的海外游客及部分国内游客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通过旅游购物--药酒,得到治病、强身、延年、美容之益,这样的旅游是愉悦的。愉悦,才能完成社会审美。须知社会审美化乃是旅游的动因之一。中华民族固有的酒文化--药酒在为域外游客服务、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通过旅游这一科学文化交流的纽带,不断走向世界,为世人了解中国文化不啻开了个硕大的窗口。其经济效益则更明显。

五.如何进一步推动贵州酒文化与旅游活动的共同发展

众所周知,贵州的酒之所以为名酒,一是因为有优质的原料、水质和环境,在名酒产地“喝酒喝出健康来”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现代意识”。据说在国酒产地仁怀市,至今未发现一例癌症患者,患其他病的几率也低。在美酒河畔的赤水市自然生态良好,全市粮食产量连续98年获得丰收,社区居民患病率低于贵州全省平均水平,我们认为这决不是偶然的,美酒的飘香,酒的文化自然是其重要因素,由此来黔旅游的人、“闻酒”而来的人在逐渐大幅度上升,充分体现了贵州酒文化强大的旅游经济功能。另一方面,在贵州旅游的中外客人,他们饱览了贵州黄果树大瀑布等天下奇观外,也饮尝了贵州的名酒后,对酒文化参与后的体验难以忘怀,禁不住将当地的美酒或多或少要带回去,籍此纪念。据笔者所知,苗族的糯米酒、布依族的米酒系列在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今天,他们在酒的包装、产量、质地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他们看来,“米酒”已不是一种纯粹的饮品,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他们生产的是一种文化,输出的也是一种文化,人们来品尝的更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经济—文化的螺旋上升式的转化在文化相融和文化经济协调发展趋势的今天,将会更加明显,内涵丰富的贵州酒文化也必将在此局面下大放异彩。贵州是名酒的故乡,是酒文化产生的丰润土地,更是饮者的乐园。今天随着中国经济迅猛高速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也给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贵州旅游业以年增长率76=以上的速度发展,贵州秀丽奇特的山水,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正在吸引着人们来体验贵州酒文化,贵州酒文化也将以它特有面貌展示出云贵高原这方古朴神奇的土地,贵州酒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作用必将日益明显地体现出来。

贵州民族酒文化在审美功能上体现在其艺术性方面较明显,举凡贵州各地,凡遇重大民众节日或家族、亲族重大活动时,或迎接重要客人时,其隆重的场面都离不开酒,而饮酒 的方法、方式或礼仪复杂但有序,极易使人们在参与时常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贵州名扬中外的“苗族飞歌”就是苗家在迎接远方的朋友时给予最高的待遇的敬酒歌,那动人的弦律,穿着苗族盛装的姑娘的演唱,给人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贵州著名苗族歌唱家阿旺的演唱,唱遍了全世界,可以说若今天到任何一个苗寨,敬酒歌都是随处可闻之动人心声。此外,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上男女相恋后饮酒的场面,侗族送客、迎客,苗族在鼓藏节上唱酒对歌、芦笙伴舞等体现的高超的民族民间艺术,令人倾倒。随着人们追求反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趋势越加明显,这种文化所显示的审美功能就更易被强化。六.结束语

因此,不论是购旅游地名特产抑或品尝当地风味,百花齐放、各具千秋、风骚一方的中国酒已成为旅游商品中不可或缺的要角。博大的中国酒文化中蕴藏旅游内涵的尚有方方面面:酒文艺(文学、绘画、音乐、酒名、酒令)等等。对旅游业来说,中国酒文化中有成片成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在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与窗口的今日,挖掘中国酒文化中的旅游资源,将其有效地推向旅游市场,宜乎为旅游学术界、旅游实业界、主旅游政柄者之共识。

参考文献

5.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篇五

旅游文化传播对原生态文化的影响及思考

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是巨大的.不管开发先后、知名度大小都在经历着文化的蜕变.本文列举三个旅游原生态文化被破坏的.例子,来说明旅游文化发生发展的问题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并初步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作 者:蔡文莲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51507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X1 关键词:旅游   原生态文化  

6.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篇六

旅游活动中主客接触会对接待地产生影响.本文致力于主客接触对接待地产生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并运用比较文化理论探讨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变化机理过程及表现形式.

作 者:王妙 孙亚平作者单位:王妙(天津商学院,旅游管理系,天津,300134)

孙亚平(山东省计委,外资处,山东,济南,250011)

7.国企文化转型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篇七

一、文化转型是员工行为转变的助力器

我们知道, 企业市场化转型的目标是通过转型使企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更具竞争力, 企业员工作为生产关系的主体, 其竞争力的增强则是动力之源。美国学者罗伯特·奎因在1988年提出“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 把“内在—外在”和“控制—灵活”作为两个维度, 将组织文化分为目标、规则、支持、创新四种导向。如图1所示, 通过“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可以看到, 组织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方面, 两个维度:根据组织关注的工作内容的不同, 可将企业文化划分为组织内部取向文化和外部环境取向文化;根据组织采取的工作方式的不同, 可将企业文化划分为过程控制型文化和灵活自主型文化;综合组织关注的工作内容和采取的工作方式, 可将企业文化划分为团队支持文化、灵活创新文化、市场绩效文化、层级规范文化四种文化类型。目前国企的文化偏重于内部控制型文化, 团队支持文化相对不强, 最缺乏的是外部导向的市场绩效文化和灵活创新文化。在文化转型过程中, 企业文化的三个维度-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相对应的文化标识、制度规范、仪式等固然相对容易确立和建立, 但是真正的将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根植于员工思想、行为中却是一个真正的难题。而只有真正的将转型期文化根植于员工的思想行为中, 让他们从心里认同转型文化, 行动中体现转型文化, 文化才能真正成为企业转型的动力。

二、文化转型推动员工行为转变的步骤

根据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研究, 人类行为的过程是“接收-学习-记忆-认同-行动”的过程, 以企业文化推动员工行为转变过程亦如此。那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传递文化理念, 以文化促进员工行为的转变呢?

第一步, 觉醒阶段, 觉察变革, 了解现状。文化转型有效、可控的工作切入点是以战略为导向、员工行为为核心——紧紧围绕转型企业的价值理念, 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的需要和组织变革的要求, 让员工感受组织变革, 感受企业的发展将更注重市场绩效、灵活创新、团队合作, 面对这些变化, 自身需要做什么, 有必要做哪些改变, 而不是消极的抗拒, 目的是调整内心, 促进建立、或者改变员工的行为习惯。第二步, 展望阶段, 建立理想, 尝试体验转型。第二个阶段非常重要, 企业在宏观层面亟需建立转型期、转型后的理想状态, 转型后企业经营业绩将有显著提高, 企业整体更富有竞争力, 员工的福利待遇将得到明显提升等, 通过目标激励, 为员工树立信心, 让员工敢于转型自我、调整新行为、学习新技能、尝试新方法、改变自我的意识观念和行为方式。第三步, 重构阶段, 重建组织结构, 让员工习惯、适应新的行为方式, 员工的意识行为、工作方式与企业运营更加契合, 员工在思维、行为、方法、技能等方面已经充分适应和习惯, 达到企业转型发展需要。员工行为“接受-行动-达标”的整个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文化转型的焦点是员工行为的转变, 行为意识的转变、行为能力的转变、行为动力的转变、行为结果的转变, 变消极为主动, 变固守为创新, 更富有团队精神, 更注重自我发展, 最后达到转型后企业整体运营的需要。见图2.

三、文化促进员工行为转变的影响因素

1. 宣传渲染战略转型与文化变革的必要性

企业转型发展分为被动转型和主动转型两种, 航运培训企业的市场化转型是集团公司自上而下的战略思想和部署, 属于被动转型, 被动转型的不利在于非自发性, 所以企业员工对于企业转型的态度一般体现出消极态度。有效、多形式对企业转型进行积极的宣传, 对转变员工行为至关重要, 利用全体职工会议、中层宣贯、市场化企业的对标学习、集中培训、广告栏宣传、企业内刊等方式以积极角度对企业转型的远景和优势、文化变革的必要性进行宣传, 有效控制转型不利舆论。

2. 与员工进行多种形式、多渠道、持续不断的有效沟通

企业处于转型变革期, 组织层面要坚持与员工持续沟通新战略与文化, 让员工了解变革的内容、实质、进展和积极未来。转型期员工会因为信息不畅通, 产生焦虑情绪和压力感, 利用座谈会、开放式办公、职业规划讲座, 以口头的、书面的等多种形式有效沟通能降低消极的压力感和不稳定情绪, 建立积极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 适应变革要求的组织行为、固化新的行为, 进而促进员工行为和意识的转变。

3. 对员工进行积极有效的激励

激励是根据员工的需要, 树立一定的目标, 目标产生行为的动机, 促使员工朝着希望的目标前进。转型期企业可以强化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绩效激励、目标激励、或者成功学激励讲座等多种形式, 为员工树立企业转型中, 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大家带来的是业绩成功、奖励丰厚, 为员工树立榜样示范作用, 将带来巨大的激励作用。

4. 尊重关爱员工

由于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结构和规模的调整, 可能发生劳动用工关系的改变, 所以转型期员工的心理很脆弱, 自我意识处于低迷状态, 此时尊重关爱员工非常重要。尊重关爱的出发点是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 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 尊重员工的意见, 尊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诉求。增加员工对转型变革的参与程度、话语权, 增强对员工的授权, 可以促进员工对转型变革的理解, 促进其融入的变革中, 以主人翁的态度率先改变自我, 发展自我,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亲和力、向心力、认同力和凝聚力, 促进转型成功。

国企的市场化转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对企业整体和员工必然会带来阵痛, 但是市场化变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 不能逃避, 对于转型期的员工更是巨大的挑战, 可能带来的是对原有工作方式的摒弃, 对原有行为方式的改变, 被迫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 更有甚者可能会丢失工作, 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 以企业文化之力促进员工积极的应对转型, 更好的适应转型, 发展自我, 强大自我, 进而成为企业转型真正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李剑.员工管理细节全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8.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安全行为;过度自信;企业文化;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建筑企业

摘要:企业安全生产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建筑企业员工安全管理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过度自信在安全文化与安全服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对安全服从行为存在显著正向作用,而对过度自信存在显著负向作用;过度自信对安全服从行为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且它在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预测安全服从行为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2-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5)03-0107-05

Key words: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safety behavior; overconfidence; enterprise culture; safety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bstract: Safety production has become the social focus. Based on the research data from the staff 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overconfidence between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compliance behavi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afety concept culture, safety system culture and safety material culture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fluence on safety compliance behavior; safety concept culture, safety system culture and safety material culture hav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nfluence on overconfidence respectively; overconfidence h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nfluence on safety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overconfidence plays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afety concept culture, safety system culture and safety material culture predicting safety compliance behavior respectively.

一、引言

建筑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尽管它们在施工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施工安全事故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仅2014年下半年,我国建筑施工的较大安全事故就发生48起,死亡和下落不明176人。从建筑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为了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绩效,建筑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和员工的安全行为管理。

学术界对安全文化与安全服从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曹庆仁等的研究表明: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服从行为存在正向作用〔1〕;张超等的研究结果与曹庆仁等的基本一致: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三个维度均对安全服从行为存在正向影响〔2〕;袁玥通过研究建筑企业,认为:安全物质文化依次通过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正向预测安全服从行为〔3〕。也有学者更进一步地考察了外部安全动机和内部安全动机在安全文化与安全服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4〕。

过度自信是指当个体评价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时,认为自己的水平高于群体的平均水平〔5〕。作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变量,学者们在投资决策、公司治理、薪酬管理等领域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6~8〕。目前已有学者将过度自信引入到行为管理领域,研究其对安全绩效的影响〔9~10〕,但鲜有学者将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过度自信和安全服从行为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研究,因此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从建筑企业员工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对过度自信和安全服从行为的影响,以及过度自信的中介作用,以期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在成都、绵阳、武汉、苏州和唐山5地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单位包括中国交通建设、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四川路桥等多家大中型建筑企业,其工程项目涉及路桥工程、房屋建筑工程、隧道工程、铁路工程等。调查对象包括技术员、安全员、监理员等现场管理人员以及施工工人,共发放问卷800份,最终收回问卷738份,其中有效问卷660份,有效率89.4%。660份有效问卷的描述性统计显示:男性575人,占871%,女性85人,129%;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277人,占420%,年龄在31~40岁的有221人,占335%,年龄在41岁及以上的有162人,占245%;施工管理人员252人,占382%,施工工人408人,占618%。

(二)研究工具

1.安全文化和安全服从行为的测量及计分方法

(1)安全文化的测量。安全文化包括安全观念文化(Safety Concept Culture,SCC)、安全制度文化(Safety System Culture,SSC)和安全物质文化(Safety Material Culture,SMC)三个维度〔2,4,9〕,分别采用杨世军等的管理层观念文化(作为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三个分量表来测量〔11〕。其中,安全观念文化包括6个题项,如:“单位始终认为安全比工程进度更重要”;安全制度文化包括10个题项,如:“单位建立了周密的安全考核制度”;安全物质文化包括11个题项,如:“单位在现场对各种用途的道路进行了明确标记”。本文采用Likert 5点量尺对各题项进行测量,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数字越大(后同),安全文化得分越高。

(2)安全服从行为的测量。安全服从行为(Safety Compliance Behavior,SCB)采用杨世军等的安全服从行为量表来测量〔11〕,共4个题项,如:“我在工作时总是按照正确的安全规程操作”。

(3)安全文化和安全服从行为的计分方法。为了使安全文化和安全服从行为各题项得分的取值范围与OC1-2的取值范围同样落在〔-1,1〕之内,采用如下公式进行线性转换:

SCC1-6/ SSC1-10/ SMC1-11/ SCB1-4=x-32。

式中:SCC1-6表示安全观念文化量表各题项的计算得分,SSC1-10表示安全制度文化量表各题项的计算得分,SMC1-11表示安全物质文化量表各题项的计算得分,SCB1-4表示安全服从行为量表各题项的计算得分,x表示被试所填数值。

2.过度自信的测量及计分方法

(1)过度自信的测量。在借鉴文献〔12~13〕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自编建筑企业员工的过度自信量表,共2个题项,要求被试估计“在做同一项具有安全风险的工作任务时,所在单位中‘比本人拥有更好安全技能的百分比和‘比本人拥有更好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的百分比”。编制量表后,在桥梁施工现场(广东省佛山市)和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河北省唐山市)对该量表的内容效度、信度和因子结构进行了前期检验,共发放问卷66份,结果表明:该量表的内容设置合理、有效,且信度和效度均通过检验,量表正式调查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913。

(2)过度自信的计分方法与判断。因为安全文化和安全服从行为均采用的是Likert 5点计分法,与过度自信量表的百分比量尺计分形式不一致,考虑计算的简便性和科学性,所以需要对过度自信的直接测量数据进行转换。采用下面的公式对过度自信的原始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通过线性转换后的OC1-2取值落在〔-1,1〕之内。

OC1-2=50-x50。

式中:OC1-2为过度自信量表各题项的计算得分,x表示被试所填数值。

(三)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有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完成。首先,进行过度自信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前期检验,然后,采用调查样本数据进行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第三,进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第四,采用回归分析检验过度自信在安全文化(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三个维度)与安全服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三、结果分析

(一)信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为了判断各变量的测量题项是否真实、可信,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来检验各变量量表的信度。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服从行为和过度自信5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值)均大于张文彤和董伟建议的可接受值08水平〔13〕(见表1),表明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对各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评价。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进行KMO检验,以确定各量表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各量表的KMO检验值均大于可接受值05,表明各量表的原有题项适合做因子分析〔14〕。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选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特征根,对各量表逐个进行因子分析(由于本研究对各量表进行因子分析是逐个进行的,且分析时只提取了一个因子,所以不需要进行因子旋转),发现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服从行为和过度自信4个量表原有题项的变量共同度均大于可接受值05,且方差贡献率均大于可接受值50%,这说明各题项的原有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结果比较理想(见表1)。对安全物质文化量表进行因子分析时,删除了变量共同度小于可接受值05的题项,即删除了“单位会严格按照国家强制安全标准进行施工”和“单位在现场挂牌标记安全生产(无重大伤亡)天数”2个题项。删除以上2个题项后,KMO检验值为0940,远大于可接受值05,表明该量表的原有题项适合做因子分析;而且各题项的变量共同度均大于可接受值05,且方差贡献率为62906%,大于可接受值50%,这说明该量表各题项的原有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结果比较理想(见表1)。

(二)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如表2所示,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分别与过度自信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9、-0250、-0258;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分别与安全服从行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4、0536、0593;过度自信与安全服从行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322。

(三)过度自信的中介作用检验

1.中介作用的检验方法

根据温忠麟等提出的中介效应程序〔15〕,同时参考董小刚等采用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9〕,采用三步回归分析检验过度自信在安全文化(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三个维度)与安全服从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第一步,检验安全文化与安全服从行为之间的关系,回归系数c为直接总效应,且应显著;第二步,检验安全文化与过度自信之间的关系,回归系数为a;第三步,检验当控制了中介变量过度自信对安全服从行为的影响之后,安全文化对安全服从行为的效应是否有显著变化,此处中介变量过度自信对应的回归系数为b,ab则为中介变量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安全文化对应的回归系数c为直接效应,安全文化的总效应为ab+c,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ab/(ab+c)。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中需要依次检验回归系数a、b的显著性,此处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系数a和b都显著,则进行系数c的显著性检验,若c显著则过度自信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若c不显著则过度自信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二是如果系数a、b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则需要进行Sobel检验,若统计量z值显著则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显著,若统计量z值不显著则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根据上述检验程序,绘制过度自信在安全文化与安全服从行为之间的中介路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安全文化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三个维度;a、c分别为安全文化单独预测过度自信、安全服从行为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b、c为过度自信与安全文化共同预测安全服从行为时各自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Sa、Sb、Sc、Sc分别为对应的标准误差。

2.过度自信的中介作用检验结果

如表3所示,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分别对安全服从行为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回归系数c即直接总效应分别为0548、0554、0624,且p值均小于0001);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分别对过度自信存在显著负向作用(回归系数a分别为-0451、-0421、-0443,且p值均小于0001);过度自信对安全服从行为存在显著负向作用,过度自信在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分别预测安全服从行为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将安全观念文化与过度自信同时置入回归模型,对应回归系数c为0501、b为-0104,且p值均小于0001;将安全制度文化与过度自信同时置入回归模型,对应回归系数c为0502、b为-0123,且p值均小于0001;将安全物质文化与过度自信同时置入回归模型,对应回归系数c为0575、b为-0111,且p值均小于0001)。过度自信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047、0052、0049,分别占总效应的86%、95%、79%。

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回归系数的方差膨胀因子均不高于1091,接近于1,这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四、结论

如前所述,本研究从建筑企业员工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回归分析,实证研究过度自信在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服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建筑企业的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正向预测员工的安全服从行为。也就是说,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建设,不断地规范员工安全服从行为。第二,建筑企业的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对员工过度自信具有负向影响,过度自信对员工的安全服从行为具有负向影响。员工过度自信在建筑企业的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分别预测员工安全服从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换而言之,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加强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控制或降低员工的过度自信水平,从而有助于规范员工的安全服从行为,以减少或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1〕

曹庆仁,李凯,刘丽娜.煤矿安全文化对员工行为安全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4):143-149.

〔2〕张超,梅强,吴刚.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文化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40(7):43-46.

〔3〕袁玥.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33-35.

〔4〕董小刚,于凌云.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安全动机与安全服从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11):30-36.

〔5〕Larrick,R. P.,Burson, K. A.,Soll, J. B. Social Comparison and Confidence:When Thinking Youre Better Than Average Predicts Overconfidence(and When It Does Not)〔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7,102(1):76-94.

〔6〕胡国柳,曹丰.高管过度自信程度、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J〕.预测,2013,32(6):29-34.

〔7〕陈夙,吴俊杰.管理者过度自信、董事会结构与企业投融资风险——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4,(6):109-116.

〔8〕伍如昕.绩效薪酬的心理成本:公平偏好和过度自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22-28.

〔9〕董小刚,高宁,夏雪.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影响〔J〕.公路,2014,(8):140-146.

〔10〕董小刚,王顺洪.感知安全风险、过度自信与安全绩效的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24(9):8-14.

〔11〕杨世军,贾志永,陆绍凯.跨国工程项目安全绩效与安全文化关系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3-9.

〔12〕伍如昕.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商学院,2011:43-45.

〔13〕Glaser,M.,Weber,M..Overconfidence and Trading Volume〔J〕.Geneva Risk and Insurance Review,2007,32(1):l-36.

〔14〕张文彤,董伟.SPSS 统计分析高级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19,366.

〔15〕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上一篇:军训汇演入场解说词下一篇:小学生演讲稿 怎样做一个有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