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网格化服务管理

2024-10-06

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共8篇)

1.市网格化服务管理 篇一

我区坚持以网格化建设为引领,将资源向网格聚集、管理向网格延伸、工作向网格倾斜,用“小网格”撑起“大服务”,实现“大治理”,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

区委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网格建设,在去年疫情防控之初,深刻总结基层治理存在问题,指出“基层治理体系是软的、组织架构是散的、干部队伍是弱的、服务层次是浅的。疫情防控之所以疲于应对,本质上是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书记办公会等十余次,推动网格划分、人员待遇、运行体系等工作落实落地。20XX年,区委主要领导将网格化建设列为自己的主推改革任务,成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的工作专班,每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情况、部署推动,明确了“两个保障、两个到位、六项重点措施”的工作方向(工资保障、场所保障;网格长情况掌握到位、网格内各类资源要素融入到位;区划、队伍、场所、机制、架构、技术等六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实现群众诉求解决更快、党群干群关系更好、群众参与度更广、综合管理水平更高”的工作目标,得到市委高度认可,被确定为全市网格化建设试点区。

二是优化网格设置。

针对街道、社区行政区划交叉混杂的现状,重新调整街道、社区行政区划,使区划设置更科学、边界设置更清晰,为网格建设奠定了基础。统一网格设置,以党建网格为基础,将社区网格从XX个调整为XX个,网格经费得到统筹使用,由原来的每个网格XX元提高至XX元。近期,充分考虑管理幅度、服务人数、空间布局等因素将网格增加至XX个,每个网格平均XX户、XX人;以XX个自然屯为基本单元划分农村网格(不包含城中村),从实践看,乡村两级管理体系是完善的、人员是齐备的、设置是科学的、经费是充足的,只需将网格化管理职能融入到屯组工作即可。同时,依托一体化党建,划分大型企业、开发区、大专院校、商圈市场等专属网格XX个,真正做到了服务管理不留空白、不留盲区。克服权力平衡、人员化解等诸多困难,将XX个户籍派出所调整至8个,调整后派出所称谓、管辖区域与XX个街镇完全一致,更有利于发挥辖区下沉力量,特别是稀缺警力的作用。我区网格+警格工作经验在全省佳木斯现场会上做了典型介绍。

三是搭建网格队伍。

人员待遇过低,无法保障人员质量是制约网格发挥作用的核心。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的选用,前期是通过对网格精简,择优选用而实现的。实践看,每月最多XX元的薪酬难以招录到胜任工作的人员。我们采取社区社工选任一批、劳动保障员调职一批、政府购买服务招录一批的方式,重新组建年富力强的网格长队伍,并按社工工资XX元的标准统一补贴待遇。为解决区级资金少的难题,减轻财政压力,我们通过统筹使用党建服务群众经费,积极争取民政、人社等专项资金支持,区级财政兜底的方式,着力保障网格长待遇。为切实加强网格力量,按照“职能进网格、人员进社区”的方式,将城管、市场、司法等部门人员下沉至街镇,配合街镇综合执法队开展综合执法,服务网格工作;同时,积极动员优秀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热心群众担任网格员。

四是加强场所保障。

缺少固定服务场所是制约网格发挥作用的关键。通过向域内单位借、网格长自家提供、街道社区解决、专门改造建设等方式,分批分期、逐步解决网格服务场所问题,最终实现一网格一场所。目前,按照统一标识、简洁鲜明、规范实用、便于工作的原则,已建成网格服务站XX处,相关设备及剩余场所选定正在逐步落实。

五是完善运行架构。

规范三级管理体系,区级层面设立网格化服务中心,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一体运行,负责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工作;街道(镇)层面由政法委员负责网格建设工作;社区(村)层面由社区书记(村书记)统领网格长直接负责。健全四级运行机制,网格长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将大多数问题矛盾化解在网格内;社区(村)负责辖区网格日常管理,发挥自治功能解决问题;街道(镇)充分发挥综合执法队职能和各方力量解决少数疑难问题,区级层面统筹解决特殊复杂问题,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六是健全制度规范。

立足务实管用,建立网格管理制度、网格长工作制度、网格员服务制度、网格党支部建设制度等4项制度,健全工作例会、分类培训、领导干部“走流程”等一系列配套机制。明确了网格长5项职责(党建引领服务、信息采集上报、定期巡查排查、便民利民服务、矛盾纠纷调处),规范网格运行。突出分级分类评价考核,将办件量、下沉人员履职、群众满意度等列入重点考核范围,倒逼履职尽责。正在研究制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机制,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及警调、访调、诉调等调处化解方式有机融入网格。这些制度机制均无成熟经验可循,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完善。

七是强化信息支撑。

信息系统不贯通,缺少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是制约网格发挥作用的瓶颈。我区投入XX余万元,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了集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市场监督、应急管理、民生服务、环境保护等六大板块为一体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目前正在建设当中。启用“政务微信平台”,通过街道、社区、网格工作人员,联通全区XX个网格微信群、XX万余户群众。结合12345、吹哨报到等专项平台,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交办体系和自下而上的问题反馈体系,及时收集问题、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着力打造服务群众工作闭环。

二、存在问题

主要是两方面问题,一是区级财力有限,人员经费缺乏长期稳定的保障;二是信息系统不统一,功能交叉、重复录入。

三、意见建议

一是由市、区统筹解决网格长工资待遇问题。

二是由市级统筹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规范,我区将探索以技术手段破解平台屏障,实现信息互通互融,做到一个平台管理。

2.市网格化服务管理 篇二

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 网格化管理具有其创新之处, 它以当地的地理分布、服务水平和管理现状等方面为依托, 将所属地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块, 我们称之为单元网格。管理者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对城市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加强对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 对每一个网格进行实时、动态、全方位的管理, 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这也可以说是管理体制史上的一次革命。

所谓组团式服务, 是基于城市中单元网格的划分, 按照正确的方式来整合公共服务资源, 组织团队, 给网格内的所有公民提供个性化、精细化、多样化的服务。组团式服务依托的是信息网络技术, 利用电子信息化的特点建立一个相对复杂的、准确的、规范化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此系统进行整合, 以提高综合服务效率和公共管理为目标, 对辖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高效、主动和有针对性的服务。

2“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主要做法

2.1 协调机制, 建立资源管理服务, 实现服务协同化

社会在发展, 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群众对于民生的要求也日趋多样化, 舟山市委、市政府以满足基层百姓的需求为主要任务, 通过划分网格, 组建了一支管理服务团队。这支团队整合了乡镇 (街道) 、社区 (村) 干部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基层工作力量, 乡镇 (街道) 、社区 (村) 干部、辖区民警和党组组长作为其中的核心骨干确保了这支管理服务团队能正常运作。另外还全面吸纳渔农科技人员、医生、教师、老党员、老干部、义工等力量加入, 组建成一个个5~7人的网格小组。值得注意的是, 在组建网格小组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每个成员的专业、特长、年龄结构等因素, 优化组合、科学配置, 尽量使每个团队的服务范围能够全面化, 从而应对群众需求的多样性问题。

2.2 细分网格管理服务单元, 形成治理结构网状化

当前基层组织迫切需要适应管理服务的新形势, 把管理服务职能有效地延伸至社会组织结构的最终环节, 所以舟山市委、市政府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 着眼于现实发展, 遵循便于管理的原则, 将自然村落或是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基础, 一般在农村, 一个单元网格里的家庭数为100~150户, 城区适当扩大, 这样, 全市43个乡镇 (街道) 共划分出2395个管理服务网格, 每个网格都配备了相对稳定的服务团队, 至少每三个月组织一次深入走访, 了解居民的需求, 解决居民的困难, 倾听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形成完善的网格管理服务体系, 使条带状管理服务结构转变为网格状管理服务结构。同时, 以网格为基础, 将处于同一网格内的所有党员编入一个党员小组, 每个党员都与若干群众结对, 将党员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 互通互补, 使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职责清晰化, 作用突出化。

2.3 做好民情收集工作, 实现基层管理民主化

近年来, 党中央反复强调各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 深入了解民情, 舟山市委、市政府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颇多的尝试和探索, 推广了诸如“民情日记”、“民情恳谈会”、“社区意见交流会”等一系列措施活动, 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舟山市委、市政府在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过程中, 认真总结了各地的经验,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化、拓展, 各网格小组成员定期深入走访群众, 倾听群众的心声, 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 并按照要求, 每周记一篇电子日记, 将走访所得全部记录其中。市、县 (区) 、乡镇 (街道) 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定期通过相关信息平台, 对所辖区域网格小组的民情日记进行查阅及点评, 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层情况, 并给予相应帮助。在此基础上, 按照社区 (村) 每月一次、乡镇 (街道) 两个月一次、县 (区) 三个月一次、市六个月一次的要求, 召开民情研判会, 集中分析梳理并研究解决民众提出的困难、问题、意见。

2.4 创建信息平台, 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

现如今, 网络普及率越来越高, 网络的快速、便捷、广泛、高效等优势使得人们越来越偏向于利用网络来传递、反映、解决问题, 网络成为了最大的信息交流转移平台。舟山市委、市政府在进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中, 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以市信息中心的信息平台作为依托对象, 充分利用市属各单位、各部门的局域网和数据库, 建立一个网格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集大成、够全面, 能够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实现共享。该系统主要有五个基本模块, 分别是:服务对象基本信息、短信互动、服务办事、工作交流和系统管理, 该系统的功能多种多样, 例如数据查询统计, 信息互动, 工作共享, 网上营业厅等。同时还开通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门户网站 (http://www.wgzt.gov.cn/index.htm) , 居民可以通过门户网站进行实名注册, 注册后即可在网上向所在网格提出诉求, 系统会自动将其转入内网进行处理。网格服务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电话, 短信, 门户网站、深入走访和其他各种渠道收集居民的诉求信息录入信息平台, 系统将自动受理, 并利用智能系统给各部分内容进行分类并流转, 传递给相关部门, 敦促其限时办理, 通过网络协作, 实现实时监控, 双向评估, 分清了各部门责任, 防止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 从而确保群众的诉求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提高了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和办事质量。

3“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初步成效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舟山市基层党建、社会管理的一种全新模式, 使党群和干群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使机关的办事效率得到提高、对为民服务的机制进行了强化、有效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加快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3.1 创新了基层组织设置模式, 巩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舟山市“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以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党组小组长、一名网格格长和一个网格服务团队的模式, 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网格中体现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让群众信任的党员干部做网格格长, 更加能够凸显党组织对网格工作的引领作用。同时, 通过扶持文化、体育类社会团体, 把党的组织渗透到社会自治团体建设中去, 让党员在引领团体成员和一线群众的工作中能切实发挥有效作用, 使基层组织的核心地位得到充分的巩固, 令自治组织的管理超出了政府职能的能力的现象得到缓解和弥补, 成为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有机统一的准确、有效的结合点, 为党把基层群众工作经验转化为社会管理经验做出了全新尝试。

3.2 首创了群众工作责任承包制, 提升基层服务办事水平

“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吸收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通过网格定位, 为每个网格服务团队划定责任区, 对教育、服务、管理、改进等群众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因为网格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复杂问题, 所以党员干部必须下到基层去, 切实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以做好群众工作为首要任务, 扎实基础, 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成为网格里“感情传递”的桥梁, 改进工作能力和作风。与此同时, 根据群众工作承包责任制的特点, 基层的工作必须要实现由“处理单一线条问题”向“解决群众各种难题”转变, 对以往基层各条线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职责上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使条与条之间配合紧密, 实现了社会管理的网状化、制度化、极大提升了基层服务办事的水平。

3.3 坚持了联系服务群众面对面的核心理念, 密切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第一线, 经常性到田间船头与百姓聊天、谈心、拉家常, 与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零距离沟通, 就如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如何引导群众创业, 如何帮助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何解决群众就医难、就业难、上学难等重点问题开展服务。网格群众从最初的怀疑、观望, 到审慎接触、逐步了解, 再到接受、欢迎, 现在网格团队被老百姓成为“撤不走的服务队”。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党与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加深。这使得舟山市的组织工作总体满意度测评得分, 连续3年名列全省第一。

3.4 激发了群众主体意识, 形成基层管理服务的良性互动

通过扶持培育民间自治组织和评选乡土人才, 发挥他们了解群众情况、联系群众紧密、有一定威望的优势, 使其充分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探索成立的群众自治网格, 是基层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有效实践, 不但增强了群众的主体意识,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基层社会管理中来,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基层群众的整体素质。

3.5 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网格化管理, 组团式服务”通过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 将党和国家的有关精神和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基层群众中, 遇到的突发事件,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动员广大基层党组织, 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化解矛盾, 形成一个分工有序, 动态监管, 双向互动的管理服务新模式, 实现了基层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从传统的封闭化办公向信息化、数字化和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方法的转变。

4“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因地制宜的实例

创新, 是党在建设工作中所遵循的一个永恒主题, 为民所想、为民所谋、呼应民生、满足民愿则是执政党工作的基本准则。

自“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在我市全市开展推广之后, 各地各级党委及政府结合自身实际, 因地制宜地创新了相关工作方式和方法, 切实解决百姓困难。

渔业是舟山的传统产业, 针对当地渔区实际, 普陀“桃花”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岱山县、嵊泗县根据各自渔区特点, 在建立陆上常规网格的基础上对海上作业的渔船实施了“海上网格化”管理这一创新方式。

岱山县的岱东镇对所有作业渔船好似社区一样进行了分组编排, 划分成不同网格, 将“平安星级船”创建活动、党员设岗定职、干部联系渔船制度、渔船编组制度、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各项活动工作重新整合, 对渔民实行陆上、海上双向管理, 形成“双网格双服务”的管理模式, 做到将管理服务覆盖到全镇。

嵊泗县黄龙乡也把“网格化”措施引上渔船, 将全乡244艘渔船按照所属辖区、作业方式、作业区域等为基本原则进行编组后划分成各个网格, 黄龙乡政府还组织全乡81名渔民一线党员和54艘党员船组建成1个“红帆临时党总支部”和11个“红帆临时党支部”, 并不断吸纳党员, 扩大党支部力量, 共同构建起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网格平台。

普陀区共青团组织依托广大青年所喜爱的网络交流方式, 按照青年属地管理的原则, 积极探索并创建了以网格为单位的青年QQ群、微信群, 在全区层面建立了“普陀青年网络联盟”, 不仅网聚了一批青年, 对他们的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 组织相关活动,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还发现和培育了一批网络青年“领袖”, 充分发挥其青年骨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元.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研究--以广州市S区H街为例[D].广州, 中山大学, 2010.

[2]卢福营.“协同服务”: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浙江省舟山市岱西镇调查[J].学习与探索, 2012, (01) .

[3]卢芳霞.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与农村社区治理转型研究[EB/OL].2012-02-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7a963601012ya7.html

3.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 篇三

摘 要:网格化管理体系是指基层政府根据“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因素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明确各个网格主体责任,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社会各类人群进行精细化服务的一种常态管理方式。

关键词:网格化;网格化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网格化管理体系是指基层政府根据“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因素,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明确各个网格主体责任,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社会各类人群进行精细化服务的一种常态管理方式。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高科技现代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联系,使各个网格单元间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最终实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传递。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是一种社会管理的创造性探索,旨在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及时化、快捷化。

网格化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应用。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城市行政区域划分为各个区,有效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治理创新,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

一、网格化建设研究背景

2009年,社会服务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成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法治社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国内外网格化研究情况

国外发达国家已较为普遍地将计算机技术、3S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虽然没有具体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但在社会管理中也有类似的做法。美国911、311系统就是典型的应用。

美国911紧急求助系统,以“计算机辅助调度和网格地图子系统”为关键技术,这一子系统对城市所有地区每座建筑物都按网格精确划分,报警信息都能精确标注于该地图上,实现管理对象的网格化划分和定位。作为911应急系统的补充,美国电话公司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开发了311市民求助系统,主要提供市民非紧急服务请求,该系统使用网格地图和信息库来实现使用者与服务的精确定位。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在“数字城市”迅速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社会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公安巡逻、劳动保障、工商监管、城区管理等领域进行了网格化管理试点。

2005年,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网格单元为基础,建立了指挥、监督两大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推动问题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和有效解决,实现了市、区、专业部门和监督员的四级联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并实现城市管理的定量、精准、主动和实时,确保城市管理高效、监管有效和服务到位。2014年,唐山市滦南县在加强市容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依托数字化城市管平台,全面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

三、网格化建设目标及技术性路线

网格化管理即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直接表现为管理网格单元的细化,其核心是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差异化职责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促进条块融合、联动负责,形成社区(村)管理、社区(村)服务与社区(村)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治理结构,实现政府职责特别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在基层的有效实施及落实。其建设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2)全面协同、提升效能的原则;(3)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的原则;(4)科学实用、信息共享的原则;(5)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自2004年10月24日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投入运行以来,网格化管理在我国社会管理事务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层级混乱、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等老大难问题。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系统基于SOA体系架构、采用JAVA EE平台、使用流行的SSH框技术、基于Web Service数据共享、基于XML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系统具有数据量大、访问量高的特点,实现了PC终端和手机移动终端数据交互,解决了GIS、MIS、OA融合的问题。

四、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概述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城市的平台,将城市架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区域。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主要优势是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漏洞,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个划分的网格单元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组织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最后形成一种网格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这一系统,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建设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差异化职责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促进条块融合、联动负责,形成社区(村)管理、社区(村)服务与社区(村)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治理结构,实现政府职责特别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其管理模式有以下9点特征:(1)该模式是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2)具有监控、反馈和督办功能;(3)可以避免城市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4)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5)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6)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7)变传统管理为信息化管理;(8)变“小城管”为“大城管”;(9)变偏重管理为监管并重。

根据网格化社会公共管理的运行模式,以满足区域居民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为系统建设目标,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具备如下运行方式:(1)多渠道提交,统一受理;(2)一网协同,信息共享;(3)资源整合,服务全面;(4)监管分离,高效运作;(5)分类处置,闭环流程。

五、网格化管理方法的启示意义

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一是网格化管理使群众工作的信息传输机制得到有效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传输机制,容易滋长官僚作风,影响对基层群众的服务质量。网格化管理突出强调“面对面”,分区域承包管理服务,要求国家工作人员下移工作重心,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去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落到实处。二是网格化管理使基层工作人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得到有效升华。下沉到网格内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通过经常深入群众走访联系,了解民情、采集信息,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为决策部署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三是网格化管理使传统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有效结合,做到了一口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双向考核,有效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实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党在基层执政的开放性。从基层党的执政能力看,党的执政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员扩大到各类组织和骨干,工作的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工作的重心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转变。从基层工作手段看,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把问题的受理、责任单位、处理过程和结果及时公开,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化、及时性。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是解决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强化政府职责落实最根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士源,徐辉,王烷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3).

[2]王喜,杨华,范况生.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9,(7).

4.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 篇四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精益化管理 零距离服务

简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是一种创新型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是实现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包括了全民网格、移动采集、事件处理、综治维稳、应急指挥、工作监管、智能预警、人口管理、网格管理、决策支持、便民服务、公共服务、人地事物组织资源管理、考核评价和三维仿真等子系统。

1.背景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战略,落实三中全会“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的精神,全面实施《关于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部署,切实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以社区网格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落实责任为核心,以整合力量和优化流程为重点,建立起“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科学化运转”的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精细化,基本形成具有国家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的基本框架。

面对如今城市发展,城市规模膨胀、新型市政设施大量涌现、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地理复杂性提高、辖区卫生环境脏乱、公共安全隐患增多、社会事务不断增加、服务管理方式被动粗放、服务管理手段落后、信息难以共享、政府监管不分、居民服务诉求迫切等一系列新问题,传统城市服务管理模式下落后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只能疲于应对,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因此,改革社会服务管理模式,采用先进技术,创设新的服务管理方法,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满足服务管理发展的需要。

随着政府改革的意识不断加强、力度不断加大,政府的服务管理重点在不断的调整、优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便由此应运而生。

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能够作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模式,有着“数字城市”的前期铺垫,也有着“智慧城市“的高瞻远瞩,在国家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网格化模式作为一个突破,有着把握群众需求的多样性、群众利益的多元化,解决城市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有着直面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和公共服务改革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魄力。

2.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是什么?

网格化社会服务与管理,即是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并将网格作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通过创新服务管理体系,建成网格-社区-街镇-区四级管理的责任落实、三级上报的问题处理、资源共享整合模式、主动亲民为民服务的“一网一库一平台”。

网格化模式特点:

 该模式是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

 具有精细化管理的监控、反馈和督办功能;

 可以避免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

 事前预警性管理;

 该模式是城市管理改革与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方向;

 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

网格化建设技术创新点:

 利用微信技术实现全民网格;

 利用GIS技术实现数据可视化展示;

 利用GPS技术实现高精度的事件、部件和人员的定位;

 利用报表引擎工具实现数据整合展现; 利用工作流技术实现流程自定义; 利用PDA智能移动终端实现现场巡查上报; 利用权限系统快速配置组织结构和角色权限。

3.北科光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都包含什么?

北科光大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分社会服务和管理两大领域,具体包含党建群团、全民网格、事件管理、移动采集、智能预警、工作监管、政务服务、商圈服务、为老服务、社会参与、社区建设、双向考核、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等具体功能建设,所有工作的开展均可依托网格化进行格局划分,数据资源的入“格”,各类力量的定“格”、“格”事的多级循环处理、“格”员的工作考核等,进而形成全区统一、相互贯通多领域网格体系,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让城市运行更有序。

平台以“全面、便捷、独特”为核心理念,集PC、智能手机、物联网、地理空间数据、网动全媒体、社交网络等各方面技术于一体的统一平台,更是在线上、线下搭建了一条宣贯、尝新、受用、多盈的完整生态环境,完成一次为居民主动、全面的服务提升。

党建群团:以党的建设带动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的全覆盖,提供对党建、共青团、妇联、工会数据的管理。

全民网格:微网格充分利用居民普及度很高的智能手机及微信客户端程序,搭载其上部署全民网格客户端应用程序,可进行互动查询或群众报料。可互动查询居委会、办事大厅、便民缴费、美食、聚会、文化等信息。利用外链的问题上报页面进行各类城市事件、城市部件或者社会事件的群众报料。

事件处理:对不同来源的事件进行自动跟踪,通过事件登记、立案、核实、派遣、上报、处理、核查和结案等完整闭环操作,最终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道,彻底做到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上报和早处理。目前共梳理出事件大类3项,事件中类22项,事件小类96项,事件名称594项。

移动采集:集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数据同步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对网格内城市管理事件、城市部件事件和社会管理事件等现场问题的上报,经GPRS传输方式与各级网格管理中心进行信息的实时传递,保证每一个上报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

综治维稳:提供综治维稳相关业务的网格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为街道提供综治事务的现场信息的快速采集、信息自动分转,和事务的全程跟踪,并为领导提供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

应急指挥:提供对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的管理,并结合指挥大屏、调度系统实现应急事件的远程监控和指挥调度。

人口管理:提供居民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功能,包括人户信息、居民基础信息、出租房屋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育龄妇女信息、老年人信息、党员信息等16项数据;提供以人找房和以房找人功能。利用地图楼块地址与居住地址的一一对应,实现人户精确定位,通过地图直观展示。

资源管理:按照人、地、物、组织进行各类数据资源统计,目前共划分4个一级类,18个二级类,131个三级类。例如人数据资源下细分二级类实有人口、重点服务人群和重点管理人群;地数据资源下细分二级类重点部位、重点场所、房屋住宅、重点时期、特种行业和地下空间等。

工作监管:提供对网格员日常工作计划、工作日志和巡查轨迹的管理。

智能预警:提供对数据的智能分析,实现对办理老年证、老年卡提醒和独生奖励领取的智能提醒;结合视频智能行为分析系统,实现对人员徘徊、人员倒地、物品遗失、突然加速、群体事件、周界警戒及入侵等视频场景模式进行智能分析和自动预警。

决策支持:利用GIS平台工具,在辖区地图上标示居民基础信息,并对街道辖区进行网格划分,提供社区、网格单元的基本简介信息和力量配备信息的展示,并结合GIS地图进行地图高亮显示,方便工作人员对网格日常工作进行查看和调度。

便民服务:通过整合辖区内商户信息,为居民提供家政、餐饮、旅游住宿、医疗卫生等零距离服务。

公共服务:整合网上公共服务大厅和政务综合办事服务系统在居民事项办理过程中产生的流转事项,提供待办事项、事项处理相关功能。

考核评价:通过事先设定的考评规范,对网格事件处理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每个科室、网格人员的工作量、处理情况进行统计,为科室和网格员日常工作的考评提供数据参考。

三维仿真:利用2.5D地图技术,通过将辖区人、地、事、物、组织等复杂信息建立电子数据,实现地理信息由平面向立体“三维”的转变,实现工作方式由分割向统筹发展的转变。

4.网格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网格化也不仅局限于简单的平台软件开发,作为智慧社区管理指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作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方向指引,我们都应用更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去联系的看待社区、城市的智慧化发展、社区与其他智慧行业的协同发展,用整体的顶层构想来完善政府的管理服务和居民的生活。

网格化可以看做是政府的社会服务和管理的一项工作、一种应用、一个路径,一种以具体实现形式推广的模式。通过一个微观虚拟网格体系的建立,却又搭载了实体的力量配备和机制建设,最终还将集成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也将容括更多的服务与管理内容。

如果将网格化比作主体大脑,那么新技术如微博、微信、微群等微技术就是他的脉络,诸如全民网格、居民信息台、智慧易服务信息港等就是他的躯干支撑。我们建立一个网格门户平台,实现系统和数据的互通互联,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更能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

5.网格化建设成效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利用一张“网”联系政府与居民,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统一服务管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利用“一库”实现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态化管理;利用“一平台”建设四级网格问题发现、上报、处理机制,实现“小事化解不出网格,大事调解不出街道”,促进政府工作“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转变。

 明显提高了城市服务管理效率;

 有效降低了城市服务管理成本;

 有助于建立城市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 提高了城市服务管理的民主化水平;

 进一步规范了城市服务管理行为;

 由突击、被动服务管理变为主动服务管理;

 由粗放服务管理变为精细服务管理;

 变传统服务管理为信息化服务管理,并实现数据的常态化服务管理和共享服务管理;  变偏重管理为监管并重;

 单一部门执法向多部门综合治理转变;

 从管理向服务管理方向转变。

6.网格化建设案例

 海淀区青龙桥街道网格化动态智能管理平台 唐山市丰南区胥各庄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山西保德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 广州肇庆端州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平谷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系统 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四维一体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 广外街道社区精益治理模式管理系统

5.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篇五

当前,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革,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更加突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在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事务繁杂、机制不顺、管理粗放和为民服务的贴近度、精细度不高等问题。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服务工作要求,贯彻落实《海勃湾区委 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结合外地先进经验,从我区实际出发,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区社会建设大局,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使社区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实现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缝隙,为建设和谐海勃湾区奠定坚实基层基础。

二、基本原则

建立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保证管理的便捷、精确和高效。

四、工作内容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是着眼党在基层执政方式的创新所作的探索,就是在街道(镇)、社区(村)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把街道(镇)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网格,通过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对应每个网格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全面承担网格内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职责,并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搭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从而为群众提供更为直接、高效的服务,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主要做法是:

(一)合理设置网格。在现有的社区(村)区划不变的前提下,以“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为原则,根据社区(村)所辖范围、分布特点、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合理设置网格。将社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楼栋、院落等归入基础网格,建立“人、地、物、情、事、组织”六要素信息库,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纳入网格。网格划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实现全面覆盖。全区按照每300户设置一个网格,39个社区现有居民116800户,共需设置389个网格。

6—8人组成。

区属各单位,要协助街道(镇)做好网格内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到全社区;依法依规对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监督网格内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四)划分工作职责。社区工作人员为网格管理服务直接责任人,负责了解掌握网格内的情况,具体落实各类基础信息的采集、不和谐因素排查、帮助居民办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中,自治服务团队及其成员以普遍联系为主,一般每月进行不少于1次普遍走访,具体了解联系群众的思想和生产生活情况,随后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分析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对策措施并抓好落实。基础服务团队,主要以业务服务为主,各相关单位、部门社会团体等,结合自身日常工作职能,针对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问题、要求,进行及时高效的服务。义务服务团队以重点联系和专业化服务为主,针对居民群众在生活中的困难,但又不再各单位职能范围内的诉求,进行

建立民情日志制度,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要通过记录社区民情日志的方式及时、准确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工作状况。建立分析研判制度。社区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落实责任人办理,确保社区情况当日清、动态准、处理快。街道(镇)要对社区反映的疑难问题以及在民情接待、走访调查工作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分类处置,确保各类民情意见有效解决。

(六)落实岗位要求。强化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要求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推行“错时工作制”,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坚持经常性、不定期的到网格巡查1次,在网格时间要达到工作时间三分之一以上。入户调查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方式方法,注重自身形象,对服务管理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要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填写民情日志。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公益服务场所要设置各单位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七)建立考核机制。各街道要完善信息掌握、问题处理、要的保障。将网格化管理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相结合,实现有效衔接、协同运作。

(二)强化分类指导。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试点的试点办事处(社区)要逐步理顺组织体系,并认真总结,深入研究,着重在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制度化、人性化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和拓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尚未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地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要统筹安排、全面启动、排出日程,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抓出成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通过公开考录、选拔优秀大学生充实社会工作力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居住在社区、熟悉社区情况、热心社区工作的人员配备到社区服务机构中来。以今年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按照每300户一名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的标准,配齐配强社区工作者。今后,在公务员选拔中,同等条件下,有社区工作经历的优先录用。由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研究制订在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具体办法,适时启动招录工作。

6.文档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制度 篇六

一、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发挥楼宇党支部、楼委会、积极分子在收集居民基本信息、丰富楼宇文化、调解内部矛盾、维护环境卫生、凝聚居民方面的积极作用,发挥和谐社区促进小组的作用,加强管理,深化服务。

二、根据社区规模、地域特点和社区居民的构成情况,以 20-40 户左右为一个和谐促进小组,户数多的楼宇,可以设立多个和谐促进小组,每个小组设和谐促进员 1-2 名,开展定期走访,建立信息台帐,做好工作记录,确保“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工作目标。

三、和谐促进员的主要职责是“信息采集、宣传教育、矛盾化解、社区服务、。群众监督” 具体职责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时通报社区工作重大事项;熟悉掌握本小组内居民的基本情况,重点关注本小组内老年人、残疾人、生活困难、就业困难、外来人员等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及时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善于挖掘、整合和利用小组内资源,为居民服务;认真听取并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馈居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报告小组内发生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四、和谐促进员通过党组织推荐和群众推选产生,由街道统一发放聘书,制作工作证,印制《和谐促进员工作手册》进行业务培训,制定考核办法。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建立定期走访、服务承诺、民情分析、结对帮困等各项工作制度,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增强和谐促进员的综合技能。建立工作激励机制,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评估工作,把评估情况作为评选优秀和谐促进小组、和谐促进员的重要依据,并作为考核包片社区工作者的重要指标。

五、各社区要有大局意识,善于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高度思考工作,在工作创新、服务创优上下功夫,形成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整体合力。要有群众意识,把社区居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居民百姓是否满意作为判断工作取得成效的依据。要有争先意识,对内容充实、方式创新的做法予以大力宣传推广,着力打造具有亚运村特色的新品牌。

7.市网格化服务管理 篇七

关键词:网格化,全科团队,服务模式

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 (国发 (2009) 12号) [1]明确指出, 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评和激励制度。而在如今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如何优化人力资源,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值得探索。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9年来积极探索“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专业指导、自愿参与”网格化全科团队服务新模式, 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定的对象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全科服务团队。采用全科团队卫生人力信息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岗位培训、外出相关培训内容、时间和培训效果等共14项内容, 由相关专家论证初稿, 并在本中心进行小范围预调查后再修改制成。

1.2 群众满意度测评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了舟山市临城街道14个社区居民进行集中式上门问卷调查, 共发出100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986份 (98.60%) 。选项式问卷调查表采用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的“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表”, 经过专门培训的本市某大学医学院学生作为调查员, 由调查对象现场自行填写答卷, 对于文化程度低、视力不佳或独立完成问卷有困难者, 由调查员负责对问卷条目进行代读解释, 不加任何诱导, 并由被调查者做出相应回答, 调查表统一回收。

1.3 统计分析

对回收的问卷统一编码, 采用Epi-Data3.1双录入, 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网格化”全科团队运行机制

2.1.1 组建全科团队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站机构数组建9个全科服务团队。共发放网格化全科核心团队 (责任团队和网格团队成员) 卫生人力调查表87份, 有效回收87份。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全科核心团队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7人, 其中男性14人, 占16.09%, 女性73人, 占83.91%。年龄最小22岁, 最大51岁, 平均35.99±6.22岁。全科医生30人, 占34.48%;全科护士33人, 占37.97%;预防保健人员10人, 占11.49%;药剂人员5人, 占5.74%;医技人员4人, 占4.58%;临床中医师5人, 占5.74%;其中编外人员为5人, 占5.74%。

2.1.2“网格化”全科团队运行内容

2.1.2. 1 以块为主

根据社区分布与常住人口数划分为9个责任网格区域, 相对应设置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并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辐射点, 按照1 500~2 500人口配置1名社区责任医生原则, 成立相应的9个全科责任团队, 进行网格化管理。以路、弄为界, 以幢为单位, 科学划分网格, 在辖区居民住房平面分布图上对应每幢住房内的居民, 用数字进行标注, 根据其户籍分户情况进行目录登记, 建立“网格化管理服务对象一览表”, 并以20~30户家庭为一个单元建立卫生子网格, 以户为单位建立工作台账, 内容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各类个案随访记录表等, 其中人群健康状况用色标标识;绘制、运用“网格地图”, 坚持网格内“房人对应” (即管理网格内房子里的人) , 通过实现“三清” (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 全面掌握社区基本卫生状况和居民健康动态, 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1.2. 2 条块结合

“条”就是中心各个专业线, 包括基本医疗质控组、公共卫生质控组、健康教育组、高血压质控组、糖尿病质控组、重型精神病质控组和药事组等, 形成全科网格团队, 对全科责任团队起到补充作用, 弥补因责任团队专业缺失造成的工作短板, 主要进行业务指导、督导、带教和统筹等工作, 并与“块”形成优势互补, 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效率和效益, 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1.2. 3 专业指导

上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公立医院各组建专业指导团队1支, 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全科服务团队中, 帮助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开展群体性服务活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和精神病医院实行“全面覆盖、划片包干、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网格化指导网络, 指导全科服务团队成员开展相对应的社区卫生工作。市公立医院开展“进网格、送健康”服务, 按照公立医院各专业服务组建由8人组成的医疗指导团队, 提供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社区义诊、专家授课等医疗服务。由市卫计局聘任, 接受一年2次的绩效评价。

2.1.2. 4 自愿参与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 (2005) 50号]文件精神, 临城街道设置兼职公共卫生管理员1名, 专职公共卫生联络员9名, 主要协助相对应网格化全科团队开展具体社区工作, 如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 流动人口调查摸底, 配合开展保健、健康教育工作, 协助开展常规监测工作。由街道聘任, 并进行绩效评价。

2.2“网格化”全科团队服务成效

2.2.1 人年均门急诊人次数

在岗职工人年均门急诊人次数反映该全科团队基本医疗工作效率, 机构在岗职工年人均门急诊人次数=过去一年的门急诊人次数/机构全部在岗工作人员数, 明确在岗人员是指工作不少于9个月的工作人员。见表1。

2.2.2 建档及慢性病管理情况

见表2。

2.2.3 群众对“网格化”全科团队服务满意情况

见表3。

3 讨论

“网格化”全科服务团队秉承全科医学知识理念, 以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抓手, 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和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2]。

注:以2010年为对照组

3.1 整合资源, 有效优化了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团队

新型网格化全科服务团队模式以社区责任团队为核心, 辅以社区网格团队为补充, 依托上级医疗机构为专业指导, 发动街道公共卫生联络员志愿参与, 并将他们有机结合, 共同融入, 每个团队均有相应的服务和管理网格。调查表明, 全科服务团队“1+X”的建立, 首先从人员数量上得到有效增加, 由原来的51人责任团队增加到108人的“网格化”全科团队, 增加111.76%;其次有效解决责任团队工作中的短板, 利用网格团队成员和上级医疗机构人员专业知识进行专业指导;有效缓解了部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为群众的身心健康提供了综合的功能服务。全科服务团队的作用在其他研究中也得到证实[3,4], 如美国经过多年的探索, 已形成完整的糖尿病的团队管理体系[5]。

3.2深化内涵, 切实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

通过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专业指导、志愿参与”的新型网格化全科服务团队模式, 就是要有效利用各服务团队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兼容和共享交流的特点。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当年度在岗职工年门急诊人次数3年分别达到2028/人、2216/人和2548/人;3年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63.33%和57.42%, 81.68%和78.42%, 88.72%和83.55%;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80.10%和51.73%, 86.50%和57.99%, 88.06%和62.18%。“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全市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和可及性的现实需要卫生服务, 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疾病模式的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重视而导致的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6], 充分利用贴近社区、了解社区的优势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机会, 了解居民潜在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便于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居民健康签约率从2010年的0.20%, 提高到2011年的8.96%和2012年的21.57%, 成效明显。

3.3 科学管理, 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社会影响

网格化新型服务模式改变了全科团队由被动的、单向的“服务提供者”向主动的、互动的“提供服务者”的转变, 由“坐等病人上门”的医疗模式向“全科诊疗加上门服务”的模式转变。网格化团队成员利用双休日及晚上的休息时间经常性的入门串户, 同群众面对面的谈心交流, 发放“联系卡”、记录“网格日记”等方式, 增强了双向联络, 使群众更进一步认识、了解了全科团队, 增进了与社区群众的感情, 为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和满意卫生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调查表明, 群众对社区卫生“六位一体”项目的利用率较高, 其中单个项目中利用率最高为健康教育达92.60%, 这与全科团队成员下社区入村进行各个层次、全面的健康讲座工作密不可分, 同时各个团队均开展“企信通”群发系统定期进行健康知识的发送, 使群众能不出家门就能在手机上随时阅读健康知识;在满意度方面, 与2011年相比, 群众对网格化全科团队的服务满意度逐年上升, 达到90.12%和95.64%, 分别上升9.37%和16.07%, 尤其是在有效性方面更加凸显。

3.4 网格化新型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不足之处

卫生人力资源是社区卫生服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7], 全科团队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匮乏, 严重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8]。全科团队成员以女性为主, 全科团队中男女比例为0.19∶1。全科团队需要承担辐广、量大、繁重、琐碎的社区卫生服务光荣使命, 顾切实提高团队成员中男性比例, 无疑有助于全科团队更好地开展工作。全科团队成员职称偏低。调查显示, 团队成员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 (占59.80%) , 初级:中级:高级比例为6.5∶3.4∶1。高职称、具有全科医师素质的人员比例过低, 且全科责任团队中尚无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据报道, 较为理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配备是初:中:高级为3:5∶1[9]。专业公共卫生保健人员匮乏。目前中心从事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工作的10名卫生技术人员都是由临床医生转来, 并未接受过公共卫生专业教育, 工作能力相对不高, 直接影响到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3.5对网格化新型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的建议与对策全科团队成员既是社区居民的健康“看门人”, 医保资金“守门人”, 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中介载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 患有各种慢性病、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日益增多, 对于家庭服务的需求非常大而迫切, 这对全科团队的服务效率和人员配备、人员素质提出了挑战[10]。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面临许多新的困难, 同时在为社区居民服务过程中也具有一种紧迫性, 会导致对工作认知的模糊[11]。首先要加强全科团队人员的素质培养, 广辟渠道, 积极引进卫技专业人才, 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加快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全科团队人员关爱激励机制, 稳定基层卫生技术队伍;其次要完善全科团队服务的政策和支持平台, 强化全科服务团队的绩效考评, 并建立相应的培训评估体系[12]。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S].国发[2009) 12号.

[2]郑文韬.制约全科圃队进一步发展亟需解决的相关问题刍议[J].社区卫生保健, 2005, 4 (6) :390-392.

[3]王春香, 杨颖, 来彩芬, 等.责任医生团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2007, 19 (7) :73-74.

[4]傅蓓莉, 金荣.全科团队服务对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作用探索[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07, 2 (1) :61-62.

[5]FunnellM M.A core curriculum for diabetes education[M].Chicago:Illinois, 1998:1-4.

[6]LawrenceD.Brown.ComparingHealthSystemsisFourCountries:Less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03, 93 (1) :52-56.

[7]龚勋, 陈子敏, 张丽芳, 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 2007, 7:33-34.

[8]刘岩, 王振华, 林静, 等.济南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120-125.

[9]李哲, 冯学山, 严非, 等.成都、沈阳两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配备现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 2003.6:489-491.

[10]张伟燕, 李士雪.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模式、问题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 (3) :243245.

[11]王光荣, 宗文红, 庞连智.全科团队建设中的压力管理一基于JDCS模式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2 (3) :268-270.

8.市网格化服务管理 篇八

一、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服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外来人口已经成为城乡人口的重要组成

海淀北部城乡结合部地区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腹地,随着周边中关村软件园、永丰产业基地、生命科学园、航天城等高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周边交通条件得以大力改善,村民竞相出租廉价自建房屋,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前来租住,周边村庄已经成为“蚁族”的重要聚集地。以西北旺镇为例,目前户籍人口27304名,而现有在册流动人口达95853名(外来人口管理办最新动态数据),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3.51倍,由于大量流动人口的无序涌入,导致村政资源不堪重负,一系列的社会管理问题突显(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等问题尤其突出)。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如图1)。

(二)市容环境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疑难杂症”

由于受历史原因、地域环境和流动人口增多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多年来,城乡结合部地区市容环境“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近三年西北旺镇城市管理网格区域内的统计数据来看,市容环境案件一直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2011年,市容环境类案件占全年管理案件的22.20%;2012年市容环境类案件占全年管理案件的33.04%;2013年,市容环境类案件占全年管理案件的36.02%(如图2)。

(三)火灾隐患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

当地村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将自家原来的平房翻建成为多层建筑。村内新建的房屋主要出租给外来人口居住或作为餐饮、商铺等经营场所。当前,各村存在着诸多消防安全隐患:一是私搭乱建造成道路狭窄,最窄处仅2.5米,消防车无法正常通行;二是人口密度较大,且以村民自行管理出租房屋为主,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三是由于租住用户大量使用家用电器,各村用电量急剧增加,用电安全存在重大隐患;四是各村目前尚无市政消防管线,发生火灾事故只能靠消防车运水灭火,消防水源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必将发生火烧连营,很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四)违法建筑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严重困扰

目前,村民用于出租的违章建筑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一是无规划部门审批、无正规设计、无建设部门验收,绝大多数为自行找没有资质的个体施工队施工,无法达到消防和防震要求;二是村民居住地无正规排污管道,地下四周被污水浸泡,无法打牢地基,多数村民在仅有一米多深的地基上翻建或改建多层楼房,甚至就在原来的房屋上加层建设,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三是村民为节约建房成本,使用了大量廉价、低劣的钢材、水泥、砖瓦、电线等建筑材料,房屋质量没有可靠保证;四是有的村民为了省心、省力,将工程承包给无资质的小施工队施工,包工头为了争抢工程,千方百计压低报价、偷工减料,加班加点抢工期,致使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依据海淀区查处违法建设平台信息统计,每月都有违建立案,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非常艰巨。

二、城乡结合部地区社会服务管理问题原因浅析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结合部流动

人口管理与出租房屋问题现状。随着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近年来,镇域相继开发建设了中关村软件园、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航天城等多个高科技园区。同时,由于辖区和周边数条公交线路的引入、城铁的开通和高速路的建成,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区位优势明显和交通便利是造成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的一个客观原因。伴随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二元结构的逐步消除,周边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无法就业,村民受利益驱使大量翻建廉价出租房屋,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租住,以此来增加收入,主观上也造成大量流动人口涌入。由于租金相对便宜,来到周边村庄租住的人口数量庞大,又以年青人为主,管理难度很大。

(二)管理体制落后,特别是流动人口管理制度落后决定了城乡结合部社会管理问题现状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地来京人员在务工、就业、经商、房屋租赁、卫生防疫、小孩上学等方面的限制逐步被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而且还对流动人口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镇域各村委会由原来自治管理三万多名村民,到现在综合服务管理近十万人,各村委会用于村政建设维护和流动人口管理的经费均达上千万元,管理任务异常艰巨。例如,目前全镇总共配备了130名外来人口协管员,而按照千分之三的比例要求,以周边村庄村10万人口计算就需配备约300名,协管员数量严重缺编;各村委会都雇用了上百名清洁工,全镇每天清运近百吨的生活垃圾;聘用873名联防队员,每天进行昼夜巡逻,维护全村社会治安;有限的计生干部和计生协管员,承担着数万名育龄妇女的孕情普查、监察工作,而且,由于房东和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不重视、不配合,很难掌握真实孕情,更无法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三)传统行政管理理念和居民就业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服务管理市场化模式的运作

以市容环境为例,目前,市容环境的责任机制属“二元”结构,即:村级道路由村委会自治组织负责,市政路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保障。由于目前村级道路的环境治理资金由区、镇、村委会各出三分之一,同时,考虑吸纳因转居而失业的村民就业问题,村委会具体负责保洁队伍的招聘和管理。因此,这样的“二元结构”机制增加了落实难度,政府相关部门实际上起到的只是所谓的指导协调作用,很难落实考核奖惩等措施。而村委会为了节约开支,最低限度地招聘用工,更谈不上建立奖励考核制度,缺乏调动用工积极性的相关制度,致使相关工作难以落实到位,有必要探索市场化的保洁模式。

(四)有效监管制度缺失、依法行政不到位, 客观上制约了社会服务管理问题的解决

以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为例,由于镇政府、村委会没有村民宅基地翻建房屋的审批权和拆除执法权,多年来,村民自行翻建房屋成风,致使违章建设泛滥失控。2009年12月镇成立了违法建设核查队,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违法建设核查防控工作,按照权限依法对违法建设进行查处及拆除,受理违法建设举报工作,以及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虽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章建设的蔓延,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以及制度机制上的缺陷,很难做到有效根治。

三、深化城乡结合部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化理念,实现社会服务人性化

一是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深化改革现有管理模式,切实克服“官僚”、“衙门”作风;二是对日益增多的外来人口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由过去的“是包袱、要限制、要管理”转变为“是财富、要尊重、要服务”,把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纳入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下统筹安排;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群众利益为重、以群众期盼为念,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实施一线服务、便捷服务和微笑服务等人性化服务;四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避免只见管理不见服务,使居民群众权益得到保障,共享发展成果。

(二)重心下沉,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

社会管理网格的划分应以社区(村)为基础,可结合居民小组、楼、门、院等实际情况,在社区(村)网格内再划分网格单元。网格之间应实现无缝对接,并与现有社区管理体制和城市管理单元网格相衔接、相融合。根据面积大小、人口多少、服务管理事项数量等具体情况,按照全面覆盖、方便实用、无缝衔接的要求进行划分。可以把城管监督员、维稳信息员、矛盾调解员、治安协管员和村(居)民管理员等社会力量分配到具体单元网格上,同时,还可吸纳社区(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居民代表、楼长及各类志愿者参与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物、定责、定格,实现全员、全域、全时覆盖。

(三)优化机制,实现部门参与多元化

当前,由于机制和历史原因,特别是各行政部门网格化管理职权标准不统一、不衔接、不规范,容易出现“九龙治水”的局面。同时,随着城市管理的深入推进,专业部门不断增加,一定范围内提高了社会服务管理的针对性,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再加上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容易造成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有利的事情抢着干,无利的事情互相推诿、扯皮,甚至无人管的情况。因此,应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部门调整组合、优化放权,并建立协调联动协调机制,有效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

(四)整合资源,实现技术支撑信息化

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应以科技为支撑,注重整合,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一是充分整合共用已有的业务平台,避免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实现横向互通、纵向互联的政府科技创安、公安、自治组织和企业租赁等视频监控联网联线,最大程度地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建立内容丰富的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社会管理服务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库,健全分类管理、定期排查、随时更新的工作机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台帐全、可共享。三是整合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专群结合、点面结合,人、物、技相结合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

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切实解决社会服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构建“小政府、大服务”的服务管理格局已成社会发展之必然,同时,通过招标引进第三方,有效促进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落实或是一种有益探索。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不断深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研究课题。

上一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汇总下一篇:中层后备干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