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实验心得

2024-08-09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精选8篇)

1.机械设计实验心得 篇一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实验心得

5802211030

车辆工程112熊思源

大三了,期中考试考过,但是写论文心得考试还是第一次。也挺珍惜自己写一点东西的机会,没有作业的逼迫还是很少会动笔的,毕竟是学工科的,高考之后就很少自己动手写长篇大论了。不是计算就是画图,很少有写心得的。说了自己写论文的第一感觉,下面就来谈谈学了半个多学期的机械制造基础和做的三个比较典型的实验的心得与体会。

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从名字就可以听出来,是我们我机械的必学也是很基础很重要的一门课。具体来说主要内容有常用工程材料,工程材料的改性,机械零件的选材,铸造,锻造,焊接与粘接,板料冲压,常用非金属材料的成形,无损检测,车削加工,铣、刨、磨削加工,钻削加工和镗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特种加工,常用非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钳工,拆卸与清洗,装配与调试等。

课本的学习还是不够的,我们的实验还是很重要的。我就十分的喜欢做实验急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自己的知识,是知识不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

第一个实验:碳钢及铸铁平衡组织观察

从书本的理论上讲铁碳合金的各个温度和含碳量的晶体状态都是不同的。十分复杂的状态,从简单的书本上看到还是不是十分的生动,让人记忆不是很深刻,看到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将热处理后的各试样制成金相试样,再将金相用4%的硝酸酒精进行腐蚀,使不同相得到不同腐蚀深度,并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表面进行观察,判定各试样的组织。步骤是挺多的,但是我们自己也就做了最后一步。之前的试样的处理还是老师给我们做好的,老师自己也是花了很长时间准备这个试样的。

在最后一步的观察试样中,第一次使用金相显微镜,感觉有点奇怪试样放在显微镜的上面。在对焦的过程中,老是看不到金属表面的状态,而是一直看到自己一直动的眉毛,还是旁边的同学帮忙才看到的。不过真的挺神奇的真的和观察细胞一样都有自己的条纹特征。每种试样都有自己独特的状态,比书上的生动多了。

第二个实验:碳钢的表面淬火操作

这个实验动手乐趣最多,自己选试样,自己加热,自己打硬度,挺好玩的。在加热时叫队友踩踏板,自己拿着虎钳在金属圈中加热试样,知道试样烧到通红,也就是表面加热到获得马氏体,再用水冷却处理,冷却后用将水擦干并用砂纸将试样两底面磨平及圆周面磨光。打硬度是小心控制着上升旋转,成功打下来试样的硬度54.9.问了老师这个硬度不错,感觉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打铁淬火的过程,自己晶体亲身经历到了,淬火之后铁合金的硬度挺高了很多,感觉还是蛮神奇的。自己上次在精工实习中心钳工自己做的小榔头加上木柄之后,然后使用起来非常软,敲两下就凹进去了。可以考虑淬火给它加加硬度。

第三个实验: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主要理论原理还是奥氏体化后的钢件,经不同冷却速度冷却后将获得不同的组织,在宏观上将表现出不同机械性能,通过对宏观性能的测定,判断其内部组织的不同。淬火后的钢件,经不同温度回火后将获得不同的组织,在宏观上将表现出不同机械性能,通过对宏观性能的测定,判断其内部组织的不同。经过一个大组分工的协作,好几组实验数据我们就一下的出来了。只是以前听锻造老师讲过锻件冷却的方法有很多种,原来这个也有好多钟冷却方法,而且冷却后的硬度也不一样,而且相差的很大,空气冷却的碳钢只有20HR左右的硬度额,而回火温度不同水冷的最高硬度可以达到60HR左右,这是十分大的差别。估计在工业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机械制造基础的学习和三个实验让我对制造的认识更加全面。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这样的实验。学习不能值停留在纸上谈兵,使学习更加有趣,更贴近以后我们的工作。锻炼动手能能力,不做书本的秀才,全面发展。

2.机械设计实验心得 篇二

一、传统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来看, 其作用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验证理论知识的一种手段。例如为了验证带的弹性滑动及带传动的效率变化情况, 传统机械设计实验中开设了带传动实验。传统的实验课程的设置、实施、管理都由老师管理, 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来完成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 没有一点自主学习的空间, 这样就完全扼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课程的设置突出强调了实验课程服务于理论教学, 完全偏离了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宗旨。

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在设置上完全没有考虑到实验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实验课之间往往都是孤立的,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学生在实验课上只能是被动地去操作测试仪器和记录数据, 所以整个实验课下来, 学生还是没有对机械设计仪器的应用产生一个系统的认识。除此之外, 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体系中, 每个实验所涉及的知识面都很窄, 并且实验手段也比较简单陈旧, 缺少综合性和创新设计性的实验, 而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现代技术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建设目标

纵观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 不论是从体系结构, 还是从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看都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所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机械设计人才的要求, 必须对传统机械设计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保证完成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 我们对机械设计中的所有实验进行了分类和整合并建立了机械设计实验中心, 并明确规定了以下几条建设目标:

(一)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实践动手能力

虽然现在的机械设计理论课程中会应用一些实物模型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机械设计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 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学生进行工程实验的基本技能都不是很扎实, 而且普遍缺乏工程实践和实际的动手能力, 所以在机械设计实验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中,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都打好基础, 必须针对这个问题, 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 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在现代社会, 创新能力已逐步成为衡量一个人才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 已经逐渐演变为机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根本目标。因此不仅要在理论教学课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要在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实际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目标。

(三)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设计实验作为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再只是为了验证某个公式或结论, 而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某种设计模型的可行性。除此之外, 一些新设计出的产品也需要通过实验来测试其各方面性能。可以看出, 机械设计实验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教学, 随着实验方法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现代的机械设计人员应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做到应用现代技术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机械设计实验中心项目探索与实践

本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目标, 我们对所有机械设计实验进行了分类, 并进行了相应调整, 确定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一) 保留传统实验项目

传统的实验课程既然可以应用到今天, 说明其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因此, 我们通过对所有实验进行了分类和整理, 保留了部分验证性的实验内容, 并对其侧重点进行了调整, 将其侧重点由原来的验证理论知识为主转变为展示测试方法的手段, 改造成为交叉性的综合实验项目, 使学生不仅验证了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且又了解了不同机械量测试和数据处理的方法, 可谓一举两得。

(二) 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

当前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都急需提高, 因此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必须作为实验中心建设的重点, 加大投入力度进行积极建设。增加的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主要有: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组合实验、多轴系传动设计搭接与性能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开设, 可以从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从整体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实验室在进行教学的同时, 可以在空闲时间对学生开放, 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学习和科学探索活动, 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也能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

四、机械设计实验中心运行模式思考

(一) 推进实验室的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能够方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又能够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价值。实验中心会预先设计并提供实验项目菜单给学生选择, 学生只要去实验室管理处登记就可以选择要做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 从实验方案设计到结果分析, 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点燃了教师进行科研的热情, 因此实验中心在服务于教学的同时也作为了科研基地, 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 理论课老师参与实验中心建设及其教学

理论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理论课任课教师参与实验中心建设与教学, 不仅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而且也可以提高理论课任课教师的实践经验, 同时也可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而且也可以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脱节等问题。

(三) 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总分中的比重

实验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总分中的分量。

(四) 实验中心网络建设

为使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在实践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必须进行网络资源建设, 并逐步完善和更新。网络资源包括:实验中心简介;实践、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项目;仪器设备简介;学生创新设计;学生创新设计作品等。

五、小结

按照当前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 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建设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 综合了传统的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各个层次实验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设置实验项目和教学安排, 将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反思, 系统地阐述了机械设计实验中心建设的目标, 并且对该实验中心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提出了该实验中心教学改革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谢晓梅等.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运行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 :103-105.

[2]丁鸣.关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02, 2 (3) :67-7O.

[3]刘小梅等.机械基础创新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4) :71-73.

[4]孙小权, 邹丽英.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4) :107-109.

3.机械拆装测绘实验平台的设计 篇三

[关键词]机械产品;拆装;测绘;训练台

[中图分类号] T4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02-02

拆装测绘课程是工科高等学校机械类、机电类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实践课程。它是学生深入了解机械整体结构组成、学习机械零部件相关知识和熟练使用机械常用工具的一个综合训练,对于从未深入接触过真实机械产品的在校学生来说,这是其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工程素质、掌握工程技能和提高动手能力的平台。

传统机械拆装测绘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一段时间里,要求学生使用拆装测绘工具对典型的机械设备进行工作原理分析、拆卸、安装,并对主要零件进行测量,画出零件图和装配图并标注尺寸,填写明细表和技术要求。以往的拆装测绘过程没有专用的操作平台,工具配置没有全面考虑、缺乏专门夹持装置、设备野蛮拆卸严重、台面破坏剧烈、零部件和工具遗失时有发生,这些影响了课程的效果和质量。

一、机械设备拆装、零件测绘在工程中的应用

正确而快速的设备拆装,零部件测绘以及更换对提高现场生产的工作效率意义重大。生产现场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某一进口大型设备的关键零件出现故障,急需更换,即使厂里有现成的备件,但由于技术人员对设备结构不够了解,零部件拆卸无从下手,不得不聘请国外技术人员或寻找退休的老师傅亲自操刀,这样才能完成这项任务。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在耽误了生产的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维修的成本。另外,如果拆卸不当,往往会造成零部件的损坏,设备精度降低,有时甚至无法修复。实际上,有不少机械故障就是由于零件的装配不当而造成的。

在零部件的修配过程中,设备拆装是保证零部件修配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环保效益的重要环节。再制造拆装工艺技术是指对废旧产品的拆卸和再制造产品装配工艺过程中所用到的全部工艺技术与方法的统称。科学的再制造拆装工艺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减少再制造生产的时间和费用,提高再制造的环保效益。再制造拆装包括拆解与装配。再制造拆解工艺技术的基本要求是指将废旧产品及其部件有规律地按顺序分解成零部件,并保证其性能不受到进一步损坏的过程;再制造装配就是按再制造产品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精度,将再制造拆解和加工后性能合格的零件、可直接利用的零件以及其他报废后更换的新零件安装成组件、部件或再制造产品,并达到再制造产品所规定的精度和使用性能的整个工艺过程。

拆装工具除了常用的扳手、螺钉旋具等普通机械拆装工具外,针对不同的再制造产品还需设计或购置部分专用设备。目前再制造拆装作业,在国内外主要还是借助工具及设备进行的手工拆装,是再制造过程中劳动密集型工序,存在拆装效率低、费用高、周期长、零部件质量水平对工人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影响了再制造的自动化生产程度。在再制造拆装作业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废旧产品,利用机器人等现代自动化技术,开发高效的再制造自动化拆装设备,并在此基础上继而建立比较完善的废旧产品自动化再制造拆装系统。

二、典型机械产品拆装测绘综合训练台设计要求

典型机械产品拆装测绘综合训练台为机械类专业学生深入学习机械产品功能、了解典型机械产品结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对典型机械装置的结构分析、零部件拆装与典型零件测绘等操作,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理论-实践-理论认知的飞跃,并将拆装工艺规划、零件图绘制和现场操作规范等专业技术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提升机械装置拆卸、装配、机械零部件测绘的能力。

(一)台面设计

拆装测绘综合训练台要求具有较强的承重、耐冲击能力,要求试验平台桌面的平均荷重为1000kg,冲击载荷为500kg,并且桌面必须耐磨损。试验台尺寸范围为长1000~2000mm,宽500~1500mm,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及作业区域,初步设计选定试验台的长为1600mm,宽为800mm,高750mm。桌板材料可选用高密度纤维板,其具有材质均匀、纵横强度差小、不易开裂等优点,用途广泛。制造1立方米纤维板约需2.5~3立方米的木材,可代替3立方米锯材或5立方米原木,发展纤维板生产是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桌面的耐冲击板使用高压成型纤维板,其静屈服强度为不小于,表面粘贴绿色软性压纹特殊合成胶皮,四边以PVC长型胶条封边,加倍保护桌边不易受损,桌面厚度大于50mm。此外为方便学生拆装时零部件的固定,在训练台桌角需装有小型虎钳一台,见图1所示。

(二)支撑的设计

在对支撑腿材料的选择上,主选钢类材料作为支撑腿。常用钢材的种类有型钢、钢板、钢管和钢丝等。选用型钢可减少加工量,经济方便,因此选用Q235槽钢作为支撑腿。考虑到调节桌腿高度的问题,在设计时在桌腿的底部设计了调整脚座。此调整座可调节每个支腿的长短,防止由于地面不平造成平台的晃动。调整脚座的设计如图2所示。

在支撑腿初步设计完成后,为了加强支撑腿的强度,在左右两侧的两个支撑腿之间设计一个加强梁,以达到对平台整体的支撑。见图3所示。

(三)工具挂板的设计

拆装测绘综合训练台备有专门工具放置区域,工具可挂置在有专门挂钩的背板上,这样工具取用方便灵活,便于管理。配用的常用拆装工具组件包括:常用规格螺丝刀、扳手、钢丝钳、尖嘴钳等,还需配有拆装轴承的拉马、拆装弹簧卡圈的内外卡尖钳等。配用的常用零件测绘工具包括:游标卡尺、直尺、千分尺等。见图4所示。

(四)典型拆装设备的选择

训练平台选择具有典型结构的机械设备1-6种,主要涵盖了学生机械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常用机械结构,如各种齿轮减速器、行星摆线减速器、叶片泵、注塞泵、齿轮泵等。这些设备选择小型结构,1-2个学生就能进行独立拆装,安全性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择实际生产所用的设备,则具有精度高、配件全,对学生详细了解机械产品效果较好的优点,但拆装不易。而选用各种教具厂生产的机械设备模型,则具有拆装容易,但结构精度差,配件少等特点。建议最好两种类型设备都配备,方便不同训练目标的学生选用。

此外实验平台还配有典型机械设备拆装与测绘流程指导,包括设备工作原理、主要零部件结构、正确拆装测绘步骤等,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

三、结论

机械产品拆装类必修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训练环节,对于从未深入接触真实机械产品的在校学生来说,这是其提高工程素质、掌握工程技能和提高动手能力的平台。因此,设计完善典型机械产品拆装测绘综合训练台的功能,对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周立亚,龚福忠,兰宇卫,等.构建研究型实验教学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127-129.

[2] 刘志敏,赖舜男.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解与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1(3):92-95.

[3] 魏忠才,罗洪波,李四欣,等.CLDT-C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的研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4):42-43.

[4] 郑秀瑗.应力应变电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52-56.

[5] 姚缨英.模块化开放式电路综合实验(3)——有源器件应用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12-14.

4.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篇四

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机械设计》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2.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3.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4.了解各种常用的润滑剂及相关的国家标准。

5.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方法

通过对实验指导书的学习及机械零件模型的展示,实验教学人员的介绍,答疑及同学的观察去认识机器常用的基本零件,使理论与实际对应起来,从而增强同学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展示的机械设备、机器模型等,使学生们清楚知道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机械零件。

三、实验内容

(一)螺纹联接

螺纹联接是利用螺纹零件工作的,主要用作紧固零件。基本要求是保证联接强度及联接可靠性,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内容:

1.螺纹的种类; 2.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

3.螺纹联接的防松;4.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在掌握上述内容,通过参观螺纹联接模型,同学应区分出:①什么是普通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和锯齿螺纹;②能认识什么是普通螺纹、双头螺纹、螺钉及紧定螺钉联接;③能认识摩擦防松与机械防松的零件;④了解联接螺栓的光杆部分做得比较细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

(二)标准联接零件

标准联接零件一般是由专业企业按国标(GB)成批生产,供应市场的零件。这类零件的结构形式和尺寸都已标准化,设计时可根据有关标准选用。通过实验学生们要能区分螺栓与螺钉;能了解各种标准化零件的结构特点,使用情况;了解各类零件有那些标准代号,以提高学生们对标准化意识。

1.螺栓; 2.螺钉;3.螺母;4.垫圈;5.挡圈。

(三)键、花键及销联接

1.键联接;2.花键联接;3.销联接

以上几种联接,通过展柜的参观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其结构,使用场合,并能分清和认识以上各类零件。

(四)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有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传动及蜗杆传动等。各种传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这些传动知识同学们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中都有

要详细讲授。在这里主要通过实物观察,增加同学们对各种机械传动知识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理论学习及课程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1.螺旋传动;2.带传动; 3.链传动; 4.齿轮传动; 5.蜗杆传动。(五)轴系零、部件

1.轴承;2.轴(六)弹簧

(七)润滑剂及密封

实验二轴承装置设计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2. 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依据指导教师给每组指定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或蜗杆轴系)观察组装后的轴系结构,绘制轴系部件的装配草图。

2.测量轴系的主要装配尺寸,分析并测绘轴系零件,绘制主要零件的结构草图。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3.构思轴承装置设计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承装置设计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绘制轴承装置结构草图。

6.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7.将所有零件放人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3号图纸上用1:l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三轴系结构设计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轴与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2.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3.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提供了可组成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和蜗杆轴系三类轴系结构模型的成套零件(详见实验中的设备介绍)。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依据指导教师给每组指定实验内容(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或蜗杆轴系)观察组装后的轴系结构,绘制轴系部件的装配草图。

2.测量轴系的主要装配尺寸,分析并测绘轴系零件,绘制主要零件的结构草图。3.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内容与方法;

3.对轴系部件进行拆解,观察和分析轴系各零件的结构,对其主要的结构尺寸进行测量(支座不用测量)。

5.《机械设计基础B》实验报告 篇五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报告

级:

号:

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构运动简图或示意图

机 构 名 称 称 机构运动简图 自由度计算

活动构件数 n= 低 副 数 P L = 高 副 数 P H = 自由度数 F= 原动件数目:

运动是否确定:

活动构件数 n= 低 副 数 P L = 高 副 数 P H = 自由度数 F= 原动件数目:

运动是否确定 :

机 构 名 称 称 机构运动简图 自由度计算

活动构件数 n= 低 副 数 P L = 高 副 数 P H = 自由度数 F= 原动件数目:

运动是否确定:

活动构件数 n= 低 副 数 P L = 高 副 数 P H = 自由度数 F= 原动件数目:

运动是否确定:

三、思考题 1.机构自由度计算对测量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

2.如何判断机构的运动简图正确与否?

实验二

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实验报告

级:

号:

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刀具的基本参数 1、m 1 =

mm;

α 1 =

;h a1 =

;c 1 *=

2、m 2 =

mm;

α 2 =

;h a2 =

;c 2 *=

三、被切制齿轮的基本参数 1、m 1 =

mm;Z 1 =

;α 1 =

;h a1 *=

;c 1 *=

X 1 =0;

X 1 ’=+0.5

;X 1 ”=-0.5

2、m 2 =

mm;Z 2 =

;α 2 =

;h a2 *=

;c 2 *=

X 2 =0;

X 2 ’=(注:X2’为避免根切自选变位系数)

四、计算及实验结果比较 单位:m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目 标准齿轮 变位齿轮 异同 计算公式 结果 计算公式 结果

最小变位系数 X min

位移数

分度圆直径

d

基圆直径

d b

齿根圆直径

d f

齿顶圆直径

d a

齿厚

S

齿槽宽

e

齿距

p

五、范成实验齿廓图(附图)

1.把所绘制的各种齿廓各剪一个贴在下面,并加以标注。

2.用透明纸把标准齿轮、正变位齿轮、负变位齿轮的一个齿廓重叠描绘出来贴在下面,并比较齿形(齿廓一侧及分度圆线重叠)。.思考题讨论 1.通过实验观察到的根切现象发生在基圆以内还是以外。

2.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的异同点是什么?

实验三

减速器拆装实验报告

级:

号:

名:

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二、传动示意图

三、减速器主要参数测定:(单位:mm)

附表 1

圆柱齿轮减速器主要参数测定 名称 符号 数值 名称 符号 数值 中心距 1 级 a1

齿轮宽度 1 B 1

级 a2B 2

齿轮齿数 1 Z 1

B 3

Z 2

B 4

Z 3

齿轮外径 1 da 1

Z 4

da 2

传动比 1 级 i1da 3

级 i1da 4

附表二

减速器传动参数 名称 中心距 模数 压力角 螺旋角 齿轮齿数 分度圆直径 变位系数 传动比 符号 a m α β Z 1

Z 2

d 1

d 2

X 1

X 2

I 高速级

低速级

注:只填写测验实验部分的参数。

四、思考题 1.分析减速器的附件(通气孔、油标、油塞、起盖螺钉、定位销、吊耳)的作用。

6.机械设计实验心得 篇六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英文 :机械设计基础 Foundation of Mechine Design 课程编码: 101002 学分和总学时: 5.5,100 实验(上机学时: 课上 10学时,课外 10学时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选课对象: 机械类、近机械类、非机械类

二、课程内容与实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是我国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和非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 主干技术基础课,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机械设计基础 实验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开始认知机械设备与机 械,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验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实际设计的基 本工程训练能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培养高水平综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任务。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设 计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尤为重要,开设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素 质有很大帮助,在培养学生的全局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实验教材与实验考核

实验教材:《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及配套光盘

实验考核的方法:学生成绩从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两个方面综合评定。实验报 告的审核根据实验要求加以评定,主要看是否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对实 验相关知识、技术的的学习和掌握;实验表现主要看学生对实验的态度,纪律遵守情况 等。

评分标准:实验报告占实验总成绩的 70%,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占实验总成绩的 30%。实验各项目在实验总成绩的比例根据学时分配;实验成绩占课程总考核分数的 20%。

四、实验项目内容 实验项目明细表 项目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属性 实验内容 实验 学时 是否 必选

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 备名称 1 机构认知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初步了解《机械原理》 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 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实例。1√ 机构陈列柜 2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初步掌握根据实际机 器或机构模型绘制机 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 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机构的比较,巩固对机构结构分析 的了解。1√ 机构模型 机构运动分析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 构动态参数进行采集、处理, 作出实测的动态 参数曲线。

利用计算机对平面机 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 仿真和测试分析。1 机构运动分析仪 4 齿轮范成原理实验 普 通

实 验

掌握用范成法加工渐 开线齿轮的基本原理, 观察渐开线齿轮齿廓 曲线的形成过程。了解渐开线齿轮齿廓 的根切现象和用径向 变位避免根切的方法。分析比较标准齿轮与 变位齿轮齿形的异同。齿轮范成仪 5 齿轮参数测量实验 普 通 实 验

掌握应用普通游标卡 尺和公法线千分尺测

1√

定渐开线直齿圆柱齿 轮基本参数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并熟悉齿 轮各部分名称、尺寸与 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 及渐开线的性质。1 齿轮实物 6 普 通 实 验

工作原理。

掌握用动平衡机进行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原 理与方法。1 转子动平衡仪 7 机械零件认知实验 普 通

实 验

初步了解《机械设计》 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 用零件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了解各种标准零件的 结构形式及相关的国 家标准。

了解各种传动的特点 及应用。

增强对各种零部的结 构及机器的感性认识。机械零件陈列柜 8 螺纹连接拉伸实验 普 通 实 验

1√

了解螺栓联接在拧紧 过程中各部分的受力 情况。

计算螺栓相对刚度, 并 绘制螺栓联接的受力 变形图。

验证受轴向工作载荷 时, 预紧螺栓联接的变 形规律, 及对螺栓总拉 力的影响。

通过螺栓的动载实验, 改变螺栓联接的相对 刚度, 观察螺栓动应力 幅值的变化, 以验证提 高螺栓联接强度的各 项措施。1 螺纹拉伸仪 9 带传动实验 普

通 实 验

观察带传动中主动轮 和从动轮上的弹性滑 动和打滑现象。了解预紧力及从动轮 负载的改变对带传动 的影响, 测绘出弹性滑 动曲线和效率曲线。了解试验机的工作原 理与测试方法。1√ 带传动实验台 10 普 通 实 验

裂现象、分析影响滑动 轴承油膜承载能力的

主要因素;测量轴承周向及轴向 的油膜压力、绘制其油 膜压力分布曲线;测定轴承的摩擦力、绘 制轴承特性曲线;掌握滑动轴承试验机 的工作原理及其参数 测试方法。1 滑动轴承实验台 11 减速器结构分析及 拆装实验 普 通 实 验

了解减速器的整体结 构及工作要求。了解减速器的箱体零

件、轴、齿轮等主要零 件的结构及加工工艺。了解减速器主要部件 及整机的装配工艺。了解齿轮、轴承的润 滑、冷却及密封。通过自己动手拆装, 了 解轴承及轴上零件的 调整、固定方法,及消 除和防止零件间发生 干涉的方法。了解拆装工具与减速 器结构设计间的关系, 为课程设计做好前期 准备。1√ 减速器模型 轴系结构测绘实验 普 通

实 验

减速器结构分析及拆 装实验基础上, 在测量 一种轴系的各部结构 尺寸, 并绘出轴系结构 装配图。1 减速器模型 机构运动学和动力 学仿真实验 综 合 性

运用 MATLAB 语言对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和综合进行数值求解。并 对 设 计 结 果 用 MATLAB 进行可视化 输出, 以提高对机构的

分析和综合的理性认 识.1个 教学 学 时, 另有 5个 课外 分散 学时 √

Matlab 软件 机械传动效率分析 实验 综 合 性

通过实验, 使学生们能

了解封闭功率流式试 验台的基本原理, 机械 传动效率及承载能力 的测试方法。1个 教学 学 时, 另有 5个 课外 分散 学时 √

7.机械设计实验心得 篇七

一、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新目标

1、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反思

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与其它大多数工科课程的实验课程一样是完全依附于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程的, 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 实验教学目标仅停留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实验注重的是对课堂上所教授理论知识的验证。这些实验课程的设置往往强调了实验课程服务于理论教学和社会的价值, 而忽视了实验课程服务于具有高度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的价值和实验课程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

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和实验往往都是孤立的、缺乏系统性, 忽略了实验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 例如有许多涉及机械量测试的实验, 整个课程实验做下来, 学生对机械量的测试的一般方法和手段还是没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认识, 造成学生做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时, 不知道机械量测试的一般理论、方法和手段, 而在学测试技术课时又往往不知具体的测试对象和应用。

另外, 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体系中, 各实验往往比较单一, 所涉及的知识面较窄, 缺乏各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和交互性, 所用的实验手段比较单一, 测试仪器、设备也较少, 且比较陈旧, 缺少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 而这样的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新目标

综上, 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为适应现代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保证改革后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必须对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进行改革, 为此我们确立了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新目标。

a、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动手能力。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而现今的大学生几乎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工程实践知识和实际的动手能力, 尽管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知识,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验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 加强学生对机构、零件结构和机械设计等工程实践知识和对仪器设备的动手操作、机械结构的装拆等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是对理论课程教学不足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b、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一个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是教学改革对工科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目标, 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根本目标, 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 它贯穿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在理论教学课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机械系统设计的意识和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进行机构和机械设计的意识, 更要在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创新和综合设计的实际能力, 而后者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往往更重要, 也是我们以前在实验教学中所欠缺的。

c、培养应用现代技术解决工程实验问题的能力。课程实验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某个公式或结论, 更重要的是把它看成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现代机械设计中往往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某设计模型或机构原理上的可行性, 又往往需要通过实验来测试所设计新产品的各方面性能的好坏,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验的技术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因此对于一个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具备应用现代技术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d、培养学生进行工程实验的基本技能。通过实验, 学生应了解工程实验的基本原理, 不同机械量测量的不同方法、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与方法, 了解各种不同实验仪器的原理、使用和调试, 以及实验系统构建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等。所有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不仅对于学生培养用现代技术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设计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为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在明确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的目标的前提下, 我们结合建设示范性院校和实验室建设, 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所有实验进行了分类和整理, 对所开实验系列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调整, 确定了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其基本原则就是:

1) 在整个实验教学体系中应包括各种模式的实验, 即既要有传统的验证性实验, 又要有体现学科交叉的交叉性实验, 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验以及能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实验, 因为各种不同的实验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各有其特点, 将各种不同模式的实验按不同的比重进行优化组合就可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体系。

2) 在基本不放弃传统实验课程内容的同时, 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以此增强学生综合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 还学生以更多的自主权, 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位置,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学习和科学探索活动,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 进而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和全面的能力。

三、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在建立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新体系时, 我们除了要淘汰一些内容确实过时陈旧的实验内容外, 基本保留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 因为传统的实验课程对于学生全面的素质形成来说具有一定的前提性和必要性。例如, 我们保留对机械原理实验项目中的“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因为学生通过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实验, 可以全面地认识机器及机构组成, 学会如何从实物抽象出机构分析和设计的几何模型——机构运动简图, 为今后研究和创新设计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一些实验手段、测试方法比较落后的实验项目要进行更新和改造, 如:渐开线齿廓范成实验, 主要是了解渐开线齿轮的范成和根切的基本原理, 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去代替, 既形象具体又省时省力, 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一些原来只是为了验证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某些定理和结论的传统验证性实验, 我们应对实验教学侧重点进行转移, 即从以验证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论为主转变为验证理论知识和介绍测试手段和方法并重, 并通过改造原有的测试手段, 引进先进的测试手段和仪器, 将其改造成交叉性实验课程, 使学生通过实验不仅验证了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且了解和掌握了各种不同机械量测试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实验项目中保留轴系结构测绘和减速器结构装拆实验, 因为这两个实验均对学生进一步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知识、了解结构设计的原则, 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实际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锻炼。

基于以上的思考, 我们组织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训指导》一书。这也是我们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在教材建设方面实践的一点尝试。对于课程设计作为实训部分的内容, 建议与减速器拆装实验结合进行, 以期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吉军, 李玉光.实验课程与实验教学模式研究.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改革新进展.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231~235

[2][美]泰勒.施良方泽.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机械设计实验心得 篇八

关键词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49-02

高职机械专业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中明确提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是与现实操作结合紧密的实践性基础课程[1]。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专业应用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模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结点,机械设计基础专业实验教学作为应用广泛的教学模式,这种改革更显得至关重要。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该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学中注入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有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加大,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这显得尤为重要。能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才是机械专业需要探讨的。

1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教学是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应用性强专业通常所采取的一种通用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技术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实践性人才,然而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往往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实验环节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高校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不利用今后操作能力的提升。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在资金投入上往往不能有效地向实验器械的购买增加上倾斜,使得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设施设备普遍滞后,实验项目仅仅是最基础、最普遍的常识性实验。这种单一性的实验,直接导致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专业的理解严重不足。尤其是有些实验虽然是以实验的形式出现,但是仍然具有极强的理论性认知,不能通过过程验证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致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不足,失去作为实验教学的意义。如何加入更多的实际动手性操作实验势在必行。

同时,高职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设置上过多地将视角放在了教师操作、学生观摩上,学生只能通过视觉感官来体验实验的内容,而不能通过亲身的实验操作来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导致学生当时明白,但是很快就遗忘,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

此外,高职院校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评价模式也存在弊端。实验教学环节由于实验实施设备的不足,导致学校在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价时,只是将实验教学作为考察部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如此一来,学生的能力如何提升?

2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建议

更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理念  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的更新[2]。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首要的就是要更新观念,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彻底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建立以实验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理念,为优化高职院校的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设计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传授到技能培养,再由技能培养到综合素质提高的全面转变。这是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核心任务。一切以优化高校发展、促进优势学科建设、规范管理为基础,切实将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学科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加大投入,优化设施设备  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物质基础来保障其有效运行。这种投入涵盖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来保障其有效运行。实验室的优化首当其冲,良好的实验室、合理的实验设施设备是保证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建立适合学科发展的实验体系  总体上看,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专业的实验涵盖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目前,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基础性实验上,如何在实验内容上进一步优化至关重要。适当地加大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成分,将进一步提高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这些才是高职实践性教学所必需的,是培养机械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在内容上的优化还应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为基础,在实验内容上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如四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齿轮机构等的教学,应不断地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自主地查阅资料来根据机械设计基础模拟相关机构的运动规律。不断地自主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充当的角色也应发生变化,切实起到主导的作用。

其次,在实验教学环节上也应进一步优化,建立适应相应实验项目的不同实验分组模式,如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是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性的实验,实验目的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分组时切实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分组人数不易过多。而相反在设计性的实验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小组人数,通过大家的集思广益来拓展思维,优化思维,并通过小组讨论来不断地优化小组设计,提升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

再有,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应不断优化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增加开放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在高职机械设计的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讨论、自主构思、自主分析。教师在实验组织上更多的应该是通过集体的分析来对学生的创意进行比较,总结学生的经验。

最后,在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应不断更新机械设计基础评价模式,增加动手环节比重。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成绩的比重,并将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的提升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专业教师作为教学的管理者和具体的实施者,其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高职机械设计实验课程的效果。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该提高专业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现代机械课程建设的高速发展,通过不断的人员培训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适应现代机械高速发展对机械设计专业的高要求。这种梯队建设应重点强化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不断进取,不断更新个人的知识结构,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为培养优秀的机械设计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加大。机械设计基础作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该学科教育教学体系的重中之重,在教育教学中注入良好的实验教学对有效提升机械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应不断优化课程理念,不断加大投入,优化实验课程建设,为课程实验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师资建设。通过建立多样、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的实验,有效激发高职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竺志超.机械原理教学及内容体系的创新[J].兵工高教研究,2002(3):31-34.

[2]吴蓁蓁.论创新的理论依据[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4(2).

上一篇:2011安全工程师考试法律真题下一篇: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机关工作规章制度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