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2024-11-16

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精选8篇)

1.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篇一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名族团结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民族团结 促进和谐发展

系 部:机电工程系

班 级:普高11电子信息及应用电子 班主任:张红梅 班长:朱军 团支书:赵霞

二0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活动主题: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和谐 活动时间:2012年05月14日 活动地点: 2314教室

活动班级:普高11电子信息与 应用电子 参加人数:26 指导老师:张红梅 主持人 :朱军

活动背景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活动目的

1、使全体学生认识到: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各民族都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新中国成立62年的历史,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共同致力于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

2、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宪法和法律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基本保障。法律是打击暴力犯罪、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有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下,才能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民族团结才有坚实的基础,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才能不断巩固。

3、使全体学生认识到:“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各民族早已结成了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就要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滋润各民族学生的心田,打牢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4、使全体学生认识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学院的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也进入到关键时期。为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了完成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任务,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多彩。

5、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各级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的带头人,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载体;是学校、教师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和得力助手;是班集体建设的有利保障和守护者。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也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礼让,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活动步骤: 一 开幕词

二 演讲《民族团结一家亲》 三 促进和谐发展的措施 四 小组讨论 五 小组讨论总结 六 班主任总结 七 课后反思

一、开幕词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二、演讲《民族团结一家亲》

新疆历史的宏伟画卷中,曾一次次写下爱国主义的光辉篇章。积淀至今的这种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热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光芒。

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情感,集中反映了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你才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才因此变得更加和谐。感恩与报恩紧密相连,有着因果关系。有感恩之心,才会有报恩之举;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将感恩化作充满爱意的行动。

感恩是一种美德,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伟大祖国关系的正确认识。

从来就没有无源之水。如果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随后在“中国特色”方面与时俱进的探索,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如果没有祖国大家庭内从中央到各兄弟省区对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支援,你绝对难以想象新疆漫长的历史长河会在这一时段激荡起这样一朵朵精彩的浪花,会有这样一种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迅猛发展。

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是感恩伟大祖国。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新疆经济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繁荣,新疆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走得如此自信、如此坚实。

崛起的新疆,让世人刮目相看。有位西方学者甚至撰文评论说,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存在,中国将成为21世纪亚洲的重要因素„„

曾在新疆师范大学留学过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朋友说:“新疆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我在这里了解到了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实在令我惊奇。” 对啊、对于生长在新疆和田的我,我想我更有发言权。我们可以看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新疆在告别封闭的同时,也摆脱了贫穷、落后,走向进步,走向富裕,走向和谐稳定。近60年来,天山南北用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诠释着祖国大家庭内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走向共同繁荣的必然趋势。

我们坚信,用一颗感恩的心报效伟大祖国,使爱国主义转化为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坚强行动,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新疆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构建和谐发展的措施

一是营造氛围促创建。进一步加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宣传教育力度,依托街道办事处、社区、楼院三级组织网络,书写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板报,组织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各族群众的法制意识,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是创新机制促团结。在落实好组织协调、培训教育、表彰惩戒、不安定因素排查调处等工作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平台作用,不断健全民族事务协商议事制度,加强汉族群众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共商民族事务,共议发展大计,进一步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维护稳定。

三是搞好服务促发展。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搞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基础,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扶持辖区清真餐饮、牛羊肉零售等民族服务行业,不断壮大民族经济规模,提升民族产业档次。四是扶贫帮困促和谐。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群众集中居住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积极帮助下岗失业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再就业,定期开展针对少数民族特困群众的救助、慰问活动,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进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感情,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小组讨论

一.民族团结的意义? 二.民族团结的优势?

三.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五、小组讨论总结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关系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工作的主题,为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明确指出,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把“和谐”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顺应少数民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定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六、班主任总结

今天我参加你们的活动后和你们一样触很深,我更相信这次主题班会后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更理解对方,我们班再不会出现下课时,汉族同学和民族同学各聚一堆的场景了,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

七、课后反思

同学们反响积极,都能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表示,作为大学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活动,只有民族团结了,才可以和谐发展;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知识,成为国家靠得住,用得着的人才,报效祖国。

班主任签字

及应用电子

2012.05.14普高11电子信息

2.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篇二

1.1 武术拳种门类众多,各民族充分选择

中国武术门派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大小拳种逾百。各具特色的武术拳种,为各民族的武术爱好者提供了充分的选择,武术拳种也就成了民族间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和载体。

以下仅就回、汉民族间和满、汉民族间的武术交流活动为例,来审视武术拳种活动在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即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影响。

1.1.1 八极拳等是回汉民族习武人群的主要选择

在我国,回族人口有860余万人,主要聚居于宁夏,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山东也拥有大量聚居区,体现出小集中大分散之民族人口居住特点。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其教义与习武强身黯然契合。将尚武视为“逊奈提”(意即“圣行”)的回族,自古以来便崇尚武勇;自然,为数众多的回族武术家在各历史时期均不容小觑。故此乾隆皇帝曾说:“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1]回族武术包括八极拳、查拳、心意拳、华拳、洪拳、炮拳、弹腿、回回十八肘、杆子鞭、哨子棍等拳械几十套,其种类之多,传习之广为各少数民族之最。

吴丕清说:“许多汉族弟子投师回族武门,同样受到厚爱,一些回族弟子拜汉族为师同样得到真传。可以说沧州回汉民族的团结,与回、汉武学的交流、融合有着直接关系。”[2]如是举例证明,吴氏开门授艺,“收罗疃李大中,张克明等汉族人为入室弟子,这才使得八极拳在沧州汉族民众中传播开来。”[3]“沧州回族武术家马凤图始受家学,12岁拜黄林彪为师习练通备、劈挂拳法,黄将其毕生之学倾授与他,黄是汉族人。”[3]“回族武术家马登云从师张占魁习练形意拳,张是汉族。”[4]

起源于山东冠县的查拳,被公认为在回民所流传的诸多武艺中习练者最多、流传范围最广的拳种。俗谚云:从南京到北京,查拳出在教门中。民国以前,被称为教门拳的查拳主要在回族内传承;民国以来,中华武术会、精武体育会、武术传习所、国术馆等近代武术组织、学校蓬勃发展,加之军队训练对武术的需要,查拳开始突破民族与宗教的界限,向更多人群、地区传播开来。建国后,竞技武术迅猛发展,许多竞赛套路内容直接来源于查拳,这也从客观上推动了查拳在汉族群体中的传播;民间的习练者除仍在回族寺坊中传习外,部分门人通过参与运动会比赛的形式来扩大查拳的影响;一些查拳门弟子利用在高校进行教学与研究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查拳的普及范围,如已故的回族查拳名家张文广即为最典型的代表;一些回族查拳传人开始打破“传回不传汉”的旧规,广授徒众,如武贵祥阿訇在阳谷县创办了业余武术队,他二十年如一日地传授技艺,并“打破民族界限,不分回汉,其中90%是汉族的。”[5]更有一些艰辛创业,如常玉光(查拳名家常振芳之子)在开封通许创办查拳武校来推广这一宝贵的名族文化遗产。

心意拳,又名心意六合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心意拳始于山西人姬际可,河南洛阳回族人马学礼习得此拳后,开启了心意拳在河南回族中传承发展的历史。与马学礼同一时代的山西祁县汉族人戴龙邦,作为心意拳的又一重要继承者,传艺于山西,名为戴氏心意拳;随后的河北深县汉族人李洛能改进了心意拳,易名为形意拳,同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形意拳名家,师徒一道使形意拳广传河北、山西。可见,河南回族所传习演练的心意六合拳与现在山西、河北所传心意拳、形意拳属于同源异流,这无疑是汉族与回族武术亲缘关系的历史见证。虽然,与八极拳“开门授艺”的开放式传承迥然不同,河南派心意拳曾经呈现出仅在回族内部传承的特点,然而由于在民国期间宗教传承格局发生了改变,河南派心意拳也渐渐地由乡村传入城市,并通过军队、武术社、教场、码头等,传向省外更多的汉人。”[6]夏志臣、宋国宾、范万明、李洳波等较为著名的传人,均为汉族。

1.1.2 太极拳等是满汉民族习武人群的主要选择

三大内家拳之一的太极拳,如今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流传最广,在海外更是备受推崇。杨式太极拳和吴氏太极拳在历史上都曾和满族有着直接的联系。曾学于陈家沟的河北永年人杨福魁(1799——1872),字露禅,艺成后应邀携次子杨班侯、季子杨健侯到北京教拳。杨露禅受聘于端王(载漪)府,同时任神机营总教练。其所教者多为王公大臣,杨露禅根据这些贵族多体弱不耐艰苦的特点,将高难功架简化,后发展为杨氏太极拳,当时即在京津影响甚大,后经其孙杨澄甫推广,渐发展为习者最多的太极拳派别。同在王府中授拳的杨健侯还曾教授过溥伦贝子和满族人汪崇禄。汪崇禄之子汪永泉也因此得杨家两代三位宗师(杨健侯、杨少侯和杨澄甫)的真传。汪永泉传拳不懈,有不少弟子成为当代汪传杨式太极拳名家,影响甚广。

在杨露禅所教三位著名弟子中,除万春为汉族,凌山及全佑皆为满族。宗师全佑之子吴鉴泉(1870——1942),对其所学杨家太极拳不断发展,最终自成流派,创立吴氏太极拳。其长子吴公仪、次子吴公藻、长女吴英华、女婿马岳梁均为满族籍太极拳宗师,对于传播吴氏太极拳功不可没。

与杨露禅在王府传拳类似,八卦掌祖师董海川在肃王府当差,其弟子及再传弟子中不乏满族名手,如全揩廷、樊志勇和曾增启(尹福弟子)等,在此不再赘述。

与回族武术传承方式不同的是,武术在满汉互传过程中,并没有太多民族和宗教障碍,汉族著名拳师可以传授满族弟子,而满族拳师也可以向汉族弟子授艺。这主要是因为在清代满族作为统治阶级,并未像回族等少数民族那样遭受宗教歧视和民族压迫,所以并不像回族那样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自强意识。而作为先进文化代表的汉族文化始终表现出较强的同化能力,也始终是满族统治者学习的对象。

1.2 武术拳种分布广阔,各民族广泛参与

武术拳种分布广阔,呈现出地域特色,也演变出了繁复纷杂的支流门户,扩大了拳种的影响范围,加快了拳种的传播速度,使得各民族的习武爱好者能够广泛接触,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1.2.1 少林功夫遍天下

少林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从民间汲取养料,从各民族武艺中获得灵感,逐渐吸收融合日益丰富,素有“少林功夫源天下”之说。少林寺是中华武术的交流之地,集散之所;少林武术的传播范围从最初的寺内扩大到寺外,并且能够超越民族的界限传播至全社会乃至外域。中岳嵩山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坐落于此的禅宗祖庭、武学圣地少林寺,亦因此成为各民族各地区武术的融合之所。少林武术拳种繁多,是一个内容庞杂的武术体系。自明代以来,尤其到晚清和民国时期,少林武术的社会传播大为发展,民间多有传习,曾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说法。

1.2.2 分布广阔的武当武术

武当山所处的荆楚之地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地区,武当武术无论是从起源上看还是从流传范围看,均与少数民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目前学术界对于武术产生原因的认识基本上包括原始生存竞争、原始宗教活动、原始战争等。武当山地区山峦叠嶂,溪河纵横,常有野兽出没,生活于此地的各族先民在生存竞争中摸索并总结武技的情景不难想象;居住在武当山地区的各族人民的早期宗教活动、玄武崇拜、民风民俗、巫术与神仙方术等,对于具有鲜明道家和道教风格特征的武当武术而言,均是其产生与发展的文化土壤;而处于鄂、豫、陕、川四省交界区域的武当山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在武当山各民族武术内容的交融方面,战争因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韩非子·五蠹》载:“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这是武术史料中记载的最早最著名的原始部落武舞——干戚舞。甘毅臻认为,发生在武当山地域内的禹之干戚舞的出现是武当山武术诞生的标志。[7]《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巴人武舞,也就是“巴渝舞”,据甘毅臻考证认为,巴渝舞发源于武当山,因为巴渝舞的展示者为“西土八国”中的彭、濮两族巴人,而刚勇好武的巴人在武当山地区生产生活了两千多年,当时的彭、濮两族巴人实为武当山原始居民。[8]另外,从“武当”一词的来源也可见此地战事不断:一般认为武当者,武力阻挡(当)也。春秋战国之时,在武当山下丹阳所建的楚国与邻近民族和部落征战频繁,楚遂在武当山设防,以抵挡秦、巴南下谋楚。从以上所述可见,武当山武术活动的萌芽与发展,绝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单独创造,而是以武当山所在的荆楚地区为中心,包括其邻近区域在内的各民族宗教、风俗、图腾崇拜等文化内容与各民族征战过程中的武技文化相互激荡与交融的结果。

1.2.3 遍布巴蜀地区的峨眉武术

以峨眉山命名的峨眉派武术是与少林、武当三足鼎立的中华武林三大门派之一。峨眉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发展成熟过程中糅合并融入了各民族文化元素,但关于什么是峨眉武术,学界尚有分歧。清代何崇政(峨眉山湛然法师)在其所著《峨眉拳谱》的开篇诗写道: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由此,峨眉武术的经典分类方法“五花八叶说”流行于世:五花者,即流行于四川的五个武术流派,也就是丰都的青牛,灌县的青城,通江的铁佛,开县的黄陵,涪陵的点易;八叶者,即峨眉派武术的八大门派,也就是僧门、岳门、赵门、杜门、洪门、化门、字门、会门。以此法界定峨眉武术最为流行,然而难免以偏概全。《四川体育史料·武术专辑》(1984年第5期)认为:峨眉二字,广而言之,为古巴蜀之称。因此,无论过去和现在,凡在四川内流传久,根基深,具有地方风格的拳种,均属峨眉武术。[9]拥有类似观点的研究者多将峨眉武术与巴蜀武术互称,仿佛两者并无二致。然而,文化的发展是动态的,是与多重影响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其流传区域和影响范围的边界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不能简单地以行政区划来强行划界的。虽然峨眉武术和巴蜀武术的概念不能完全等同,但毫无疑问,其所指内容会有大量的重合。综上,峨眉武术是“起源于四川峨眉山地区的峨眉山道、僧武术与民间武术,主要流行于峨眉山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整个巴蜀地区乃至其它地区,以峨眉命名的各种拳术、器械、功法和武术理论等武术内容和形式的总称。”[10]也就是说,峨眉武术应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峨眉武术主要指以发源于峨眉山、并与巴蜀地域文化长期互动交融而形成的拳种流派。广义上的峨眉武术更接近巴蜀武术的概念,既包括早期传入四川地域并与其地域文化互相适应、已具有显著巴蜀地方文化特色的外来武术拳种,还应包括从四川传播到包括西南地区在内的川外其它地域,但具有显著峨眉武术风格、认同并归属于峨眉派的武术流派。峨眉武术,作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文化符号,在促进四川及西南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有着独特的历史贡献。

2 武术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2.1 武术文化促进各民族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武术文化促进了各民族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因为,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植根于儒释道主流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并受其影响和熏陶。儒释道主流文化成为了武术文化的重要基因和显著特色。因此,各民族习武人群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不断的接受着武术文化的熏陶,自然,也就不断接受着儒释道主流文化的影响和教育,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则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或重塑,使得各民族的习武者对主流文化逐渐认同和接受。

对儒家文化的认同,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各个武术拳种门派所规定的武德要求。“所谓的传统武术道德…就是传统武术人愿意持守的生活态度和愿意遵循的行为原则”[11],这些武德规矩无不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作为习武者的习武规范和人生信条。因此,习武者,不管来自于哪个民族,都要接受和遵守其所在拳种门派的武德规范,通过对这些武德规范的严格遵守,使得他们对作为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及其价值理念能够认同和接受。

对道家文化的认同,主要取决于武当派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与少林武术齐名的武当武术,是在武当山地域文化、荆楚地区各民族武术文化、道教宗教文化、道家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交融中形成的一大派系,具体而言是指“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武当地域文化长期氤氲滋养下,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通过道教内丹术与之前少林武术的有机结合,而开创的蕴功法、套路、格斗三位一体的一种养生技击并重的拳术,它包括由张三丰创立,以及经过历代尊张三丰为祖师且有明晰传承的拳师改良完善的各种流派的单练与对练的拳种、器械等传统拳术”。[12]因为道家和道教文化对武当武术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主张练气、练内功、练丹道的内家拳法多皈依于武当,以别于世人所谓外家的少林派。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下设少林门和武当门,并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列于武当门下。虽然这种分法不尽科学,但充分反映了当时武术界,尤其是习练内家拳的武术人对武当的皈依与尊崇。对文化史“应然”的考证也许并不能左右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的内心情感,而文化现象中“实然”的力量却不能小觑:武当门人皈依武当、崇拜张三丰、认同道教和道家文化的隐性力量,既是各民族武当武术习练者的共同心理基础,又是维系和凝聚各民族武当武术习练者的文化纽带。

对佛教文化的认同,主要是禅武合一的少林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少林武术中蕴含了特色鲜明的佛教文化,无我、我执、真空妙有、明心见性、禅等佛教思想极为巧妙地被融入到了少林武术的拳法套路、各种功法以及擂台战术之中,如此,每个习练少林功夫的人,不论来自哪个民族,必然要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也就使得他们通过少林武术文化的熏陶和学习,逐渐认同了作为主流文化之一的佛教文化,并由此而实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2.2 武术文化促进各民族对他族文化的包容

历史上,草原、森林、江河、大漠、高原、平原等不同的生存环境以及游牧、渔猎、农耕等不同的生存方式,促使各民族的武术内容均颇具其民族特色;同时,由于各民族间军事战争的周期性爆发,以及元、清两代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又促使各民族间的武术多有交叉与融合。各个民族积极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武术内容,使得许多原来只属于某一民族的武术拳种,相继出现在了其他民族中并得以广泛传播,从而促进了民族间相互的理解、宽容与团结。

在驰名中外的武术之乡河北沧州,回族武术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此地传播最广、习者最多的当推八极拳。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开门”之意,一说为技术含义,即“以6种开法破对方门户,”而另一说为则为传承方式之意,即“沧州孟村吴钟受一云游异人及其徒先后传授拳法及大枪奥妙,吴钟学成后,初为吴氏回族家拳,只教本姓亲族,后开门授徒,遂成回汉共练之术。”[13]无疑,在这里,“所谓‘开门’,即有开门交流,汲取众家之长,冲破武林关门习武的神秘传统之意。”[14]可见,“开放”是八极拳传播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应该说,也正是因为其提倡开放交流,反对封闭保守的开放胸襟,使八极拳在全国蓬勃发展、从学者数万。

武当武术产生以后,对整个中国武术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若以传统的内家拳与外家拳的说法来看,武当派所代表的内家拳派可谓中华武林之半壁江山。“武当”几乎成为了内家的代名词,许多习练内家拳术者都自称其拳术源自武当。但上世纪30年代,唐豪通过考据得出武当无拳的结论,这与武当武术的实际社会影响大相径庭。然而,80年代以来武术挖掘整理数据表明,目前仍在各地流传的武当武术门派就有29个,功法套路共208个,武当不仅有拳,而且其体系之庞大、影响范围之广非某一单一拳种可比。在这诸多门派中,有些内容传承谱系非常模糊,明显不是创自于武当山地区,这一方面表明,武当武术是在与他族、他派武术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而成;另一方面,各派系对武当和张三丰的认同展现了武当武术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西南,其所处的巴蜀地区多山地、高原、丘陵,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在这片产生并流传峨眉武术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共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有490余万。其中我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均在此地。若追溯历史,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尚武传统。如古巴蜀族的尚武之风就可谓源远流长。《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人,前徒倒戈。”武王伐纣用巴蜀之师,足见巴蜀族自古便好习武艺,英勇善战。如今从各民族的风俗活动中,仍然可见武术的踪影。贾奇侠等认为,从丹巴藏族风情节开幕式后的民间娱乐活动、土家族丧葬期间所跳的武丧舞、青羊宫庙会上的武术活动可以看出,巴蜀地区的武术与风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15]这表明,主要流传于巴蜀地域的峨眉武术流派,其影响已深入民间,并与各族百姓的风俗活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巴蜀文化是中国最富于包容性的地域文化之一。巴蜀历史上有七次大移民,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群体,使四川成为一个各民族大融合的移民社会,移民带来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和闽南文化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巴蜀文化。峨眉武术正是巴蜀文化的一个缩影。”[16]峨眉武术正是在历史移民所带来的川外异质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无数次碰撞与融合的背景下,在这个移民社会里被诸多民族共同传习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因此积极扩大峨眉武术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影响力,发挥峨眉武术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文化功能,是值得峨眉山地方政府和武术管理部门深思的一个问题。

3 武术传承:促进民族团结的生生法脉

3.1 时间上,武术在各民族之间的传承源远流长

从时间上,武术在各民族之间的传承,可谓是源远流长。大多数武术拳种都可以追溯到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前,也就是说,在武术传承的过程中,各民族通过拳种的传承而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一条多民族以拳种为纽带而传承不息的生生法脉。这条武术传承的法脉,使得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贯穿古今,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

有很多拳种,它们都追溯到了同一个创始人,例如武当武术中的各个拳种流派都是以张三丰为祖师爷。少林武术中的各个拳种流派都是以达摩为祖师爷。以共同的创始人为起点,形成了各个交错的拳种门户传承谱系,在这样的一个谱系网中,每个拳种传承者所代表的民族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武当武术的一大文化特色就是对充满传奇色彩的张三丰的尊崇与认同,这种来源于祖先崇拜传统的文化上的凝聚力,是能够超越武当山地域界限以及各民族界限的。武当山和张三丰是武当武术的两个重要文化符号,对武当的皈依感和对张三丰祖师的尊崇是凝聚各民族各地区武当武术人的文化向心力。现如今习练人数最多、历史上曾在满汉间互传的杨式太极拳,“虽然从渊源上看与陈式太极拳关系很密切(当今陈式太极拳传人大多宗陈王廷为祖师),但是,杨澄甫先师之子杨振铎在邯郸一次会议上说:“我对太极拳源流没有研究,但是我们杨家历代祭祀的就是张三丰”。[17]广义上的武当武术是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内家拳术的,虽然是否所有这些内家拳术都来源于武当山莫衷一是,但现实中众多内家拳习练者自觉地尊崇张三丰祖师、皈依武当门派的文化事实却不可否认。

3.2 空间上,武术在各民族之间的传承百花齐放

从空间上,武术在各民族之间的传承,可谓是百花齐放。因为,几乎每一个武术流派,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又都形成了众多的支流门户。每一个拳种,通过来自各个民族的武术人的传承之后,便不会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被广泛的传播到其他地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少林武术庞杂的内容,它是在融合各族各地区不同的武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明代俞大猷将棍法传入少林寺,即为少林武术源于民间之明证。再如,被视为少林武术精华的心意把,若与流传于山西、河北的形意拳以及在河南回族中所传承的心意拳相比,便可发现无论是拳理还是技术风格均有明显亲缘关系。虽然学界关于心意把和心(形)意拳的关系以及心(形)意拳始祖姬际可与心意把的关系尚无定论,但姬际可“在少林寺一住十年,授拳多人(也有和尚),老年返里”[18]表明,少林武术是与民间武术不断交流与互动的产物。

少林武术又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逐渐走向民间,从而成为中华各民族所共享的文化瑰宝的。少林武名真正显扬是在明代,尤其是抗倭战场上的辉煌战功使其声名远播。至清代,教门及秘密结社多靠习武发展会众,所吸收会众中不乏习少林拳者,更有甚者如天地会则直接将其所习洪拳认为传自少林寺,借少林之名进行反清活动。清廷对少林寺的态度也因此从支持转为打压,这就迫使少林武术的传播范围从主要在寺内转移到广阔的民间,同时清代教门及秘密结社的习武活动客观上也扩大了少林拳在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传播。民国时期,直接推动少林拳在社会与民间传播的是以国术馆为典型代表的各种武术学校和组织。中央国术馆初设少林门和武当门,虽不甚合理,但足见少林武术地位之高。新中国成立后,受影视作品宣传的影响和竞技武术的推动,各地少林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习练少林拳的各民族武术爱好者不计其数,少林武术在中华各族儿女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更是无可比拟。综上可见,少林武术的内容来源、传播对象和其所承载的民族情感都具有鲜明的超民族特征。

1983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四川峨眉武术进行挖掘整理的结果显示,峨眉武术目前有68个拳种和门派,1093个徒手套路,518个器件套路,41个对练套路,276个练功方法和14个技击项目。数量庞大的峨眉武术体系绝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产生,绝不可能被一个民族所创造,更绝不会被一种地域文化所孕育,而是在古老丰厚的巴蜀文化的浸染下,产生于道教和佛教的共同圣地峨眉山的武术文化,与由移民等重要因素所带来的其他地域与民族的武术文化相互碰撞、借鉴、交汇、融合,在巴蜀大地各民族习武群体传习演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

3.写好民族新闻 促进民族团结 篇三

刚进报社,老同志就不止一次地提醒,民族新闻是党的新闻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党的民族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说文字记者有“如刀利笔”的话,那么民族新闻无疑是“一字千钧”:报道得好,是民族的幸事,国家的幸事;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那时候就有个想法,如果能有一本书,把新闻学和民族学结合起来,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令人高兴的是,如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牛丽红先生的《新闻报道中的西北民族问题研究》一书即将面世,我有幸先睹为快。在这本书中,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为指导,从西北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宗教、风俗禁忌、民族关系等方面,论证了新闻报道的原则、方法、传播特点和规避原则。同时为新闻媒体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构建合谐社会的角色定位作了有益的探索。

实际上,在民族问题的新闻报道中,由于一些媒体对民族学所知不多,对有关民族的法律、法规、政策学习研究不够,从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和错误,内容所涉及的大多是宗教、民族习俗和禁忌。这些偏差和错误,伤害了民族兄弟的感情,损害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影响了社会稳定,其后果的严重性,每个稍稍有些阅历的新闻工作者都会感同身受。

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从而也形成了甘肃的新闻界尊重民族感情、重视民族团结、关注民族风俗的传统,在民族新闻报道中,违规违纪的事件还不多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之外可以有丝毫的懈怠。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编辑记者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敏感的、棘手的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对民族新闻掉以轻心、大而化之是不可取的,因为担心出现偏差就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同样不足为训,同样会影响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贯彻,不利于各民族间的交流、了解、合作与共同发展。对于甘肃的媒体来说,民族新闻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无论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方面还是尊重新闻规律方面,都不应该也不允许漠然置之,关健是写什么、怎么写。媒体不仅要选好角度,还要注意尺度;不仅需要深入挖掘事实,还要把握恰当时机,使我们采写的民族新闻,既有生动的事实,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扩大媒体的报道面,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又能全面介绍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进步。丽红先生站在新闻学的角度,审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特点,找到独特的报道材料;同时站在民族学的角度,思考新闻报道的立场、方法和规避风险的策略,更好地发挥新闻工作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作为采编人员,无论是否专门从事这方面的报道,都不妨一读。

作者曾长期效力于报社,现在大学任教,专授传播学。她以一个记者的敏感和教师的专注,发现了新闻学与民族学之间的联系及其对于作好民族新闻的意义,以此为纲,搜章索据,广引博征,终成一部洋洋几十万言之专著,个中甘苦,不言自明。

4.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祖国统一 篇四

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1年6月15日至7月8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12月16日电(记者李寒芳)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命题角度

1.为保证少数民族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根据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建立了什么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维护民族团结有什么重要意义?

(1)政治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经济角度: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文化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事业。

(4)社会意义: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3.少数(西藏60周年)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4)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5)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6)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7)全国人民的支持等。

4.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等。

5.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

(1)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2)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3)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

6.中学生如何维护各民族团结

(l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守政治信仰,拥护我党的民族政策(2与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4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普及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7.如何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3)坚持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4)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等。

8.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答:因为:①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②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9.为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可开展活动有:

①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②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

③传唱民族团结歌曲;④出以“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图片展。10.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标语:

例:①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②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③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④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⑤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⑥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心相连、血相通。

11.党和政府致力于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让各族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日子说明了什么?(体现了课本中的哪些观点)(至少4点)

答:①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则。

12.在维护祖国统一的问题上,(人民)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学生应做些什么?)答:a、拥护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积极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b、不做有损国格,不利于统一的事,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c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义务; d、好好学习,为祖国繁荣强盛做贡献; e、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13.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吗? 答:(1)有利条件:a、我们有事实被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来指导。b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 c、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已经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已初步形成。d、台湾人民心向祖国,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始终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e、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2)不利因素(障碍):a、台湾岛内有些人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b、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14.你认为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①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5.为什么说实现两岸的统一,是不可阻档的历史潮流?答: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②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③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的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16、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以哪些实际行动为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作贡献? 答:青年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要尊重优待军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台独”言论和行为进行斗争;自觉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等。

17、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应该怎么做?

答: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8、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使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有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有利于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等。

19、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或途径?

答: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

20、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有什么意义?

答:可以通过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使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经验得到传播;使民族团结成为强大的社会舆论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稳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也具有重要意义。

21、如何开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局面?

答: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民族工作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宣传教育、人才培养等为重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2、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设计几条宣传标语或口号。

答: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实现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民族问题无小事!贯彻党的民族方针,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快发展是民族工作第一要务,维护团结是民族工作第一职责;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23、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那达慕大会、马奶节(蒙古族);开斋节、古尔邦节(维吾尔族、回族);藏历年、雪顿节(藏族);龙船节(苗族);元日、上元节、寒食节、端午(朝鲜族);火把节、鱼潭会(白族);开门节、关门节、泼水节(布朗族)等。

24、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古籍?为什么要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抢救性保护? 答:彝族叙事诗《阿诗玛》;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察合台语长篇叙事诗《热吾泽突孜左合热》等。少数民族古籍是各民族的知识总汇,每个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文化成果,最集中地体现在民族古籍之中;古籍是文明的一部分,是多个民族的先辈们用生命和智慧谱写的历史,不可再生,弥足珍贵;有助于我们保存民族的记忆和文明的火种;这些珍贵的财富不但是具体民族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挖掘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特殊经验和认识,不仅能加深我们对自然和历史的认识,而且可以恢复我国不同时代丰富多彩的古老文明;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抢救性保护,还可以让全国人民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少数民族古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5、我国民族地区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急待解决?

答:民族地区经济基础依然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问题依然突出,扶贫难度相当大;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文化生活贫乏,医疗条件差;少数民族适龄劳动人口就业形势严峻。

26、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有助于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等。

27、你知道多少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

答:小叶丹(彝族);马本斋(回族);邓恩铭(水族);韦拔群(壮族);关向应(满族);向警予(土家族);王瑛(回族);王友德(回族);王顺友(苗族);廷•巴特尔(蒙古族);达吾提•艾西木(维吾尔族);李四光(蒙古族);李春燕(苗族);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彝族);邱光华(羌族);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蒙古族)等。

28、材料一:2011年,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抓发展、转方式,保稳定、促和谐,增活力、惠民生,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05.83亿元,比2010年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9.27亿元,增长18.6%;实现税收96.6亿元,增长9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4元,增长18.5%。(1)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概括出西藏地区2011年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西藏人民的艰苦创业等。材料二:近日,来自新浪网、环球网、凤凰网等中国知名网站的网友,纷纷就**集团的言论和行为,特别是其近期策动的“自焚”和聚集打砸事件及其背后祸心,进行了切中本质的深刻分析,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这是中国人民的强大声音。

(2)对于材料中网友的言行,你有何感受?

答:这是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义务的具体表现,是公民热爱祖国的表现,这充分体现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集团及国外的某些别有用心的势力组织的这些活动,违背了人民的利益,干涉了中国的内政,他们的阴谋不可能得逞;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也将对各种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材料三:从2012年1月19日开始,拉萨市群艺馆、城关区委宣传部组织城关区32个社区(居委会)共96名文艺骨干,坚持每天利用3个小时在宗角禄康公园文化广场进行“幸福拉萨”规范舞集中排练,拉萨市群艺馆进行现场教学。截至目前,各学员已经基本熟练掌握了10首舞蹈的规范动作,2月3日开始,各文艺骨干回到各自社区对社区群众认真开展了教学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群众参加学跳。

(3)如果你是一名游客,正好赶上了他们的舞蹈活动,你打算如何与他们和睦相处?

5.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篇五

五、促进民族团结,夯实稳定基石

【时政热点】

材料一 2014年3月1日晚9时20分,8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经调查,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3月3日下午该案成功告破。现已查明,该案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该团伙共有8人(6男2女),现场被公安机关击毙4名、击伤抓获1名(女),其余3名已落网。

材料二 2013年12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银川召开,灵武市等69个单位被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马昭等127名同志被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材料三 2013年上半年,西藏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指标态势良好。据初步核算,上半年,西藏实 现生产总值329.59亿元,同比增长12.0%,比去年上半年高0.7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61亿元,同比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17.18亿元,增长3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0.92亿元,增长14.9%。

【热点链接】关键词:恐怖暴力 民族团结 【典型题例】

关键词一:恐怖暴力

(一)是什么?

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的实质是什么?(怎样评价昆明等民族暴力恐怖事件?)

这是恐怖分子有预谋、有组织策划制造的公然扰乱社会秩序和恐怖气氛,破坏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它既是非民族问题,也非宗教问题,其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2.昆明3.1暴力恐怖事件中犯罪分子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政府依法严厉打击恐怖活动说明了什么?

①生命健康权 学而思网校 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法不可违,不法分子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扰乱社会秩序,制造恐怖气氛,挑衅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④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民。

3.2014年3月5日,北京“两会”第一项议程,全体代表委员为昆明恐怖事件中遇难者默哀说明了什么?

寄托了国家和人民对遇害同胞的沉痛哀思,对遇害者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暴力恐怖行为的无声的声讨,是对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期望。4.昆明暴力恐怖事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民族——中华民族;

②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自觉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④我国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少数分裂分子的暴力行为不得人心,任何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彻底失败的;

5.昆明暴力恐怖事件中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惩说明了什么?(1)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

(2)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惩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行为;

(3)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任何企图通过制造事端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行径,都将受到法律的追究;

(4)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人民;

(二)为什么?

1、坚决打击恐怖犯罪、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具有怎样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有利于维护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3)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而思网校 2.昆明火车站3.1暴力恐怖事件有什么危害? ①严重破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破坏社会稳定,公共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引发民族矛盾、暴力冲突、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④国家敌对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相勾结,对国家安全构成危害。

3.各族人民对昆明暴力恐怖事件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①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②国家处于困难时刻,我们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度难关; ③我们要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④青少年应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兴奋。

4.“疆独”分子分裂祖国的目的能得逞吗?请你简述理由。不可能得逞。因为: ①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权益,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③通过打砸抢烧进行“疆独”活动,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得人心。

(三)怎么办?

1.面对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暴力恐怖犯罪行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①公共场所,发现可疑人员和可疑行为,在不惊动犯罪分子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报警 ;

②当危险发生时,尽量缩短自己愣神恐惧时间,尽快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及时利用周围的遮挡物体,快速向有障碍物的地方跑去躲避,同时大声呼喊,引起周围群众注意,共同应对犯罪分子。

③远离出事地点,尽量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不围观、不参与,不信谣传 ④尽量不与恐怖分子正面对抗和搏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帮助受害者或需要帮助的人。

2、作为中华儿女,面对国内的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少数国家及组织的反华行径,你应该怎样做?

(1)面对国内的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少数国家及组织的反华行径,我们要挺身 学而思网校 而出,坚决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2)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政策,鄙视分裂祖国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蓄力量;(5)团结好周围其他民族的同学,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等。3.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1)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

(2)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4)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关键词二:民族团结

(一)是什么?

1.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哪些具体措施?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实施“援藏工程”;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

2.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体现了什么? ①体现了党和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②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

④党和政府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学而思网校 4.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共有48处用到“民族”这个词,其中直接涉及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有17处。这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1)党和政府重视民族问题;

(2)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维护社会稳定;(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坚持发展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5)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让各族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

(二)为什么?

1.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的重要性)①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③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④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 ⑤加强民族团结也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是:(1)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实行了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利益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和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三)怎么办?

3.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青少年可以怎样做? 在思想上:树立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在行动上:大力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尊重各民族的 学而思网校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增强法制观念,不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积极同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4.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为我国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提供几个金点子)

①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②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③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人力的支持等。

5.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①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度; ②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以宗教和谐促进民族团结论文 篇六

摘要:

民族理解是民族团结的起点和根本。以理解理论为支撑的多民族团结教育旨在消除中学生间的民族误解,增进团结。以理解理论为支撑的多民族理解行动,具体应用理解教育理论。

关键词:民族论文发表

宗教和谐本身包含着难以计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宗教和谐的内在中既包含着各宗教派别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有信教与否的群众之间和谐相处,也有宗教与政府、社会的和谐相处。[1]宗教和谐,将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以精神打击。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曾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2]在新疆地区可以以宗教和谐为抓手,以促进民族团结为立足点,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

一、宗教和谐的内涵

1、和谐的内涵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各种典籍之中,几乎都将“和谐”视作核心理念,其内涵多指注重人按照自然内在的规律进行索取维持生活与满足其他的需要。和谐决定着人类生存的稳定,发展向前的顺利与否,更与社会的安危息息相关。在哲学之中,“和谐”多指在事物在发展中的相对均衡、统一、协调,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倡导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处于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的境地。

2、宗教和谐的内涵

和谐自然而然在宗教繁多的教义,算得上是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和谐就是宗教教义中的核心内容。如佛教在教义中,讲究以和为贵、求同存异等;如道教宣扬慈心度厄、万物一体的思想等。宗教和谐是在宗教的多样性、平等性、和平性的基础上,追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合境界,达到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和谐状态。

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3]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翻阅千百年来的.历史,中华民族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屹立于世界东方,就在于各民族如同“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中华儿女血脉相通,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精神家园。自古以来,整个民族就是难以分裂的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合则俱荣,分则俱p”。团结一致,则国运昌盛,兴旺发达;反之,则就是一盘散沙,其历史结果就是任人欺凌。

三、宗教和谐对民族团结的作用

随着各种新兴宗教出现与发展,新的问题与挑战导致原有的格局的被打破。倡导与促进宗教和谐,将有利于化解新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自然而然对于民族团结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

宗教从所信仰神灵的性质出发,注重保持神灵和信徒身份的唯一性,产生了强大的整合功能。这一功能推动宗教、民族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间接地对民族内部的认同与凝聚产生促进作用。由于宗教限于民族的互动关系中与新疆地区多是一元中心型宗教的缘故,宗教对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产生着正向促进作用。

四、举措

新疆地区一方面要对精神要求高度地重视,贯彻执行相关决策部署;另一方面要真真切切把涉及宗教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谋划和落实,积极通过宗教和谐可以促进民族团结。

首先,加大对宗教工作的支持力度。要使各族信教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及时的保护与维护;健全宗教事务管理法规,推动宗教工作走向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拓宽信教群众掌握宗教知识合法渠道,创新宗教工作的方式方法,采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教育、引导信教群众;向信教群众宣扬与社会主义相契合的宗教知识,达到正其言、正其行的效果;以符合社会主义的思想占领宗教阵地,以实际行动筑牢防御“”的战线。

其次,对于宗教教职队伍的建设要加大关注力度,从实处做到对于教职人员在政治多一些信任,在成长上多一些帮助和引导,在生活中多一些关心和照顾,在安全上多一点考虑和保护。在培养和造就宗教教职人员队伍过程中,注重爱国主义的培育和弘扬,对党、政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心实意地认同,要求自愿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最后,毫不动摇地全面地执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在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坚持和发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及时有效地制止非法的宗教活动,对于极端宗教势力和境外渗透势力要早发现、早遏制、早抵御;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自觉地主动地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

五、小结

7.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篇七

1. 文化资源丰富。

新疆古代、近代和现代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科学、艺术价值珍贵。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新疆就占了十四项,它们分别是柯尔克孜族的民间文学《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维吾尔木卡姆的音乐(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朗木卡姆);塔吉克族的舞蹈鹰舞;汉族、回族的曲艺新疆曲子;维吾尔族的杂技与竞技达瓦孜;维吾尔族的手工艺技艺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锡伯族的民俗西迁节;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维吾尔多浪人麦西热甫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新疆独有的多民族文化资源。

2. 宣传力度不足。

要在更大范围内弘扬和繁荣新疆的民族文化,就要加大宣传力度。但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边远的农牧区,接受学历教育的机会少,文化水平有限,交通困难,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不多,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找不到充足的资金做宣传。图书馆的基本任务是收集、整理、分编、传播所有文献资源,并为公众服务。它不但在推动本地区的文化繁荣、提高地方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并且也肩负着积极推进地方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3. 人才缺乏。

新疆是我国的边陲省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科技产业在新疆经济中的比重还很少,丰富的资源还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生态环境更是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而变得逐渐恶化。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拥有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才能的人才在新疆人口中的比例还很小,技术人员缺乏。新疆高校是为新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部门,承担着引领新疆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任。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二、发挥高校图书馆作用的措施

1. 知识服务,服务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学校在继续教育、社会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育创新是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和其他方面存在不足,高校在素质教育、智能教育、全才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显得苍白无力,转而依赖图书馆。图书馆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必须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服务于教学,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整个人生和整个社会,成为“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和“终身大学”。

高校图书馆应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更新观念,把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上升到一定高度来认识和推动。高校图书馆可以凭借丰富的馆藏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购书时注意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书刊的引进,如马列著作、毛邓选集,以及《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统一多民族的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想》《民族文化与文化软实力》《中原文化与名族复兴》《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维护祖国统一简明读本》《新疆民族混合家庭研究》等关于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的书籍,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2. 建设特色数据库,为地方文化服务。

建设特色数据库,不但可以使本地优秀的文化资源得以传承,而且使它们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建设特色数据库还可以把地方文化开发成馆藏文献并提供网络服务。地方文化一旦转化为数据库,将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大学生用户素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塔里木大学图书馆与学校西域文化研究所联合建立了西域研究文献书库,如《西域(南疆)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分专题收集南疆区域自然、社会和历史发展变化及其影响的特定文献,包括“西域影像志、丝路之旅、民族民俗、西域风情、语言溯源、歌舞厅、宗族文化、旅游胜地”等6个专题数据库,具体包括图片、文字、符号、声频、视频、曲谱等形态文献,为南疆地区的经济、文化、教学与科研提供基本的文献信息保障。该库的建设充分吸取了国内外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宝贵经验,根据自身的馆藏特色,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努力把南疆龟兹文化、刀郎文化、昆岗文化、屯垦文化等数据库打造成一个大规模的具有馆藏文化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的文献信息基地,为学科建设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保障,为地方资源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高校图书馆对地方文化遗产进行地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开发,并与传统形态共存,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 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后回本地区工作。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开始实行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在各大高校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名额,使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有的比例逐渐加大。以塔里木大学为例,全校学生12 000多人,少数民族学生达4 000多人,几乎占全校学生总数的四成。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经过系统的大学教育,在新疆高校图书馆进行民族团结教育,鼓励少数民族毕业生树立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思想,扎根边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收集、整理民族文化,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去推动本地区民族团结和文化的繁荣。

4. 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教育功能。

高校图书馆在网站上设立交流板块,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知道党和政府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民族文化与培育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利用校园网密切关注网络信息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加强网络队伍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严防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推动各民族学生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共同进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新疆高校图书馆在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责任重大。

5. 开展文化活动,加强文化交流。

高校图书馆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通过图片、宣传册、视频等手段对广大少数民族和汉族师生进行民族文化知识宣传,加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精神,认识民族团结、稳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国家及西部地区发展过程与成果图片展,使广大师生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举办民族文化知识讲座、以“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和有奖征文活动,促进广大师生对民族、宗教、和谐发展理论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进琼,古珊,李成宁.发挥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推动民族文化繁荣[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6):115-119.

[2]钟媛.图书馆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及培养环境研究[J].当代图书馆,2012(3):18-20.

[3]赵林英.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1):63-65.

8.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篇八

活动一: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进各民族师生之间互相了解开展了家访活动

家访活动结合教学相容,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的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我的家庭》中,本单元英语语言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对于家庭成员的英语称谓词汇,梳理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家谱的形成,并运用家庭成员的称谓进行英语语言交流。教学中表示家庭成员的称谓词汇较多,英语教师需要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民汉学生,充分发挥民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优势,因此,针对学校的汉族班和双语班,针对班级不同民族的学生,教师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细致的家访活动,详细了解了民汉学生的家庭及其成员的情况,对于家访活动做了详细的记录,记录中包含家访的家庭成员照片及成员的称呼,联系电话及家族的大或小,这样增进了教师对各民族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充分做到摸清底数,心中有数,为提高教学效果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借助课堂主渠道及形式各异的活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体验参与不同的英语教学活动,感受不同的民族风情

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的九年级上册的第十单元《风俗习俗和餐桌礼仪》的教学内容中,英语教研组采用不同的教研活动途径,倡导民汉师生体验参与,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感受不同的民族风情。我们选择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一,民汉学生过生日时相互邀请,相互了解不同的生日过法,进一步增进民汉学生的情感交流,为民族团结的建设奠定基础。

第二,在民汉教师中我们相互参加婚礼庆典,了解不同的婚庆习俗增进教师间的情感交流。

第三,在大型的节日庆典中相互邀请,如古尔邦节时,维吾尔族的同学邀请汉族学生到家中做客,感受古尔邦节的节日氛围,在开斋节中,相互邀请,体验开斋节的不同特色,而在汉族学生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时,就有了不同的体验和参与,享受中秋节的月饼,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的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美味的月饼》中享受端午节的粽子。在圣诞节时,民汉师生共同参与庆圣诞节活动,有手抄报竞赛活动,百词竞赛活动,现场作文竞赛活动等多种英语特色的教研活动。全体英语教师带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我们主动与和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携手举办了七年级民汉学生的英文手抄报竞赛活动,选出并展示了获奖的民汉学生的作品,创造了圣诞节的氛围。在八年级的民汉学生中开展了名言警句,佳篇佳句的英文书写竞赛活动,展出了获奖学生的作品,展示了英文书写的重要性。在九年级的民汉学生中,我们开展了英语现场作文竞赛活动,全校2200多名学生参与庆圣诞节活动,获奖的民汉学生共230人,有民汉教师20人获得了优秀指导奖,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全体民汉师生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民汉师生的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精神,

活动三、开展文化背景知识的活动,不同民汉师生之间的沟通需要平台,各民族中小学生和睦相处以及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融合注重过程

在英语教研活动中,我们注重过程促进民汉学生的个体发展,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的九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二部分《风筝是什么材料做的》中,我们了解山东潍坊举办的国际风筝节,分别通过风筝的制作材料,开展听听力、放风筝的家庭活动,让民汉师生感受和了解中国特色的习俗“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色,加强个人对祖国的热爱,进而达到爱国爱家爱校的效果。

活动四:加强我校汉语班和双语班的班级英语教学管理,提高民汉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英语文化素质

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计划、有目的的举行了英语学科教研活动的主备试讲活动。通过主备试讲活动发现了汉语班和双语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活动中民汉老师们互相研讨、互相交流,共同研究并解决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首先,目的明确---主备试讲活动要求,根据七八九年级的教学任务安排主备试讲活动,提出英语课堂教学问题,民汉老师们互相研讨交流,共同研究并解决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每位老师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十个问题进行讨论:新教材中英语教学不同课时的处理问题;如何提高学生课内外学英语的兴趣;如何上好听说课-----对话教学;如何上好阅读课-----课文教学;提高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效率的技巧;英语预习导学案的模式;如何把小组合作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单词学习的技巧、对话背诵及课文背诵的检查如何落实;课堂上怎样落实英语书写;英语教学中的其他困惑。

七年级的民汉英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主备试讲活动开展;

八年级民汉英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习惯为目的准备主备试讲活动;

九年级民汉英语教师以加强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为目的准备主备试讲活动

其次,民汉教师通过教研活准备主备试讲内容---集合众人之力,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然后,我们民汉教师面对面的对于北京支教教师的展示课及主备试讲活动进行研讨,翟启勇校长对老师们的发言做了点评,并对所有老师提出要求:要注重团队合作,重视优生的培养,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的心理里辅导;教学固有方,教而无定法;教者需切磋,唯需适学情;资源要互补,全面且典型。我校全面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和指令性优势,确保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章、有序的开展。

上一篇:创建诚信经营单位工作总结下一篇:幼儿园教学工作个人总结600字_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