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纲要(精选4篇)
1.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纲要 篇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提纲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与鸦片战争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3、4、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及失败原因
5、西学东渐
6、太平天国农民运动7、8、戊戌变法
9、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10、三民主义11、12、13、工人阶级及
14、十月革命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5、16、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的对共政策
18、武装起义失败的历史经验
19、五次反围剿及长征精神20、21、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文章
22、整风运动
23、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5、西安事变
26、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及战后政策
27、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28、重庆谈判
29、第二条战线
3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31、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
32、第一个五年计划
33、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34、十一届三中全会
35、中日建交
36、建国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37、德育教研室
2014.5.25
2.近代史纲要期末重点复习题 篇二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就是提倡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人权平等,个性解放,独立人格以及代议制为基本原则的共和体制),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就是要学习自然科学法则,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和无神论等思想),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要求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进行文学革命(就是要从内容到形式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意义: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以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它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文化革命的范畴。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十五)中国的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原因是什么 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现金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十八)大革命失败后,三次起义的意义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贺龙、叶挺等领导下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根据中央决定,领导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0月27日,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上解决了在革命形势转入低潮形势下,如何把革命的退却与进攻结合起来的问题,位保存革命力量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发展新道路
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在广州举行起义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但很快失败,这是我党领导工农武装夺取政权的又一次伟大尝试。中国革命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才能胜利,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必须由城市转向农村(十九)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两个主观条件(二十三)怎样理解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事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主义融入中国国情,创立出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二十五)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在中国共产生后,三种力量分别提出的3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种,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他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同广大的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因而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
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首领蒋介石认为,社会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都是不能行之于中国的。他主张实行反革命军事独裁统治,来维护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
第二种,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他们主张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尽管辛亥革命的流产已经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这个方案提了出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个时期内,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人士更大力吹鼓过“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企图在国民党坚持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之外,另找到一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这种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对于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实现是一种批判,但在实际上却并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第三种,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总之,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国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为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三十)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一)鸦片战争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
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从此中国人民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双重任务
(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
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强迫中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三)历次反帝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教训
原因:社会制度腐败。腐朽的社会制度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经济技术落后。中国国家的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训:经济技术的落后虽然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导致经济技术落后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社会制度的腐朽,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及对人民的压制,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所以,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才能打败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实现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
(四)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特征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阻碍;
4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造成近代中国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又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五)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近代的主要社会矛盾决定了主要任务是:1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这两大任务既存在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位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六)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坚持了14年之久,革命势力发展到18个省,席卷了半个中国,虽然失败了,但他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太平天国起义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主要有: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改变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培养新式人才,为维持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2洋务运动对资本—帝国主义具有依赖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仰赖外国,企图以来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虽然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大小官员既不懂得经营管理,又不懂得生产技术,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八)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 1要不要变法: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而维新派则根据西方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他们提出,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守旧派极力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反对君主立宪制;而维新派则根据西方的天赋人权学说驳斥君权神授,主张只有君主立宪制度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制和兴办西学:守旧派认为西方的军事和技术可以学习,但是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
举八股制度,尤其三纲五常决不能触动。而维新派则坚持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九)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维新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主观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1惧怕人民群众,缺乏阶级基础2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思想理论不成熟3组织上的不成熟4对帝国主义仍然抱有幻想 历史教训: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不能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使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十)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主要内容是: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良派认为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的**,而革命派则认为只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恶劣”“民智低下”,没有能力实行民主共和制,只能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认为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有民主共和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3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认为中国经济组织优良,土地问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社会革命只会导致大**。而革命派认为,当时的中国存在严重的“地主强权”“地权失平”的现象,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十一)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包括民生主义、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即 进行社会革命,其核心问题是解决土地问题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指“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 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族主义: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即进行民族革命,推翻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解除国内民族压迫 评价: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革命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权利的迫切愿望,因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战斗旗帜,成为动员和鼓舞广大群众起来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武器。但是三民主义并不是一个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但不敢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它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它主张民生主义,却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
(十二)怎样理解“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的政府
1从阶级属性上看,这个政权的实权要职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手里 2从施政实践上看,这个政权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力图贯彻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定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从这个政府的组织形式上看,它设有总统,副总统,国务员及临时参议院等一整套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组织领导机构和政治体制。总之,从内容到形式,都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
(十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
主观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
教训: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和错误根源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2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旧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位中国谋求新的出路(十六)怎样理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主要是指:1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位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的高潮
(十七)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以及历史意义
1反革命的力量过于强大,并且有较为丰富的政治经验
2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拉近反革命营垒里
3由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一陈独秀位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4工农群众虽然有比较广泛的发动,但是动员和组织的程度还很不充分,力量发展不均衡 5党的发展不够成熟 共产国际,联共及其驻华代表的错误指挥
教训:1中国革命只能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必须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
2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牢固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并防止资产阶级右翼背叛革命 3工农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工人阶级必须坚定地依靠工农群众
4党必须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5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
意义: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同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名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二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 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二十一)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1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3分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4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田,由乡村农会接受
(二十二)中国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意义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明确了中国革命走向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中国式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外没有民族独立,在内没有民主制度,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常强大并长期占据着城市,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展开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同时,中国国情也成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可能性: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分裂与战争;经过大革命影响的地方,具有建立红色政权的群众基础;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并且日益激化;有相当数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意义: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道路,对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
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范例,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这个理论开启了共产主义运动多元化的进程,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二十四)怎样理解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作用,表现在那哪些方面 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的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 政治上: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以及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规划了一系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宏伟蓝图 思想上: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建设
(二十六)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外交,军事上对中国封锁,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二战后为独立而斗争的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二十七)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和平赎买的依据
第一,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它不仅在民主革命阶段具有两面性,曾经是中共的同盟者。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益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毛泽东正是根据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一基本特点,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实施和平赎买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就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团结的对象和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党仍然同民族资产阶级保持着统一战线关系。在新民主主义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就为和平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国已建立了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割断了资本主义经济同集体经济的主要联系使其逐步丧失了独立经营的地位。同时,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陷于孤立地位,不得不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二十八)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表明中国已经胜利的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中国以后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十九)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所必须的优越的政治条件,也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2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第三马克斯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革命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文化条件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它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随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因素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很快就超过了资本主义因素,这就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结果,既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又不会长期停留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而会较快的向社会主义转变。新民主主义过程中社会主义经济条件、政治条件与思想文化条件的积累和增长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内在驱动力,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须性(三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中国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苦难历史
2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是继十月革命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又一伟大事件,它激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信心,对国际形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 3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实践证明,只要善于把马列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革命事业就无往而不胜。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十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怎样巩固新生政权
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础上,摧毁旧政权,普遍召开各级各界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开始实行当家做主的权利
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在企业内部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确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人民政权拥有了相当重要的经济基础
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并在美国侵略军发起朝鲜战争时,采取了抗美援朝的决策
3.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纲要 篇三
1、港口的概念。
2、港口水域由哪几部分组成?
3、港口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哪几类?
4、什么叫吞吐量?如何计算?吞吐量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5、船舶吨位分为:容积吨位和重量吨位,分别指什么?知道船舶容积如何换算成容积吨?
6、在港口规划调查过程中,其中社会经济调查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7、风、雾会对港口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8、什么叫能见度?能见度低于几级,船舶不宜在港区及航道上航行,这样的雾日应从作业天数中予以扣除。
9、按码头平面布置型式,码头可分为哪几类?
10、顺岸式码头与突堤式码头各有哪些优缺点?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1、码头最优泊位数的计算。
12、码头泊位的宽度是多少?泊位长度如何计算?
13、库场面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计算。
14、开敞式码头前沿高程如何求解?
15、熟悉集装箱码头、件杂货码头的平面布置图。
16、码头前沿水深、航道水深如何计算。
17、航道选线应注意哪些问题?
18、航道宽度如何计算?
19、锚泊方式主要有哪些?锚地选址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防波堤的口门布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1、VTS指什么?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22、完整的港口铁路布置应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3、港口选址应该满足哪几方面的要求?
4.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主观题) 篇四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相互关系:这两大任务之间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前者是前提,后者是行动。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1)社会制度的腐败。(2)经济技术的落后。
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3.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包括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2)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其内容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功,按价收买。
4.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①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5.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 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 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①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和建设同时并举的路线,“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二者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3分)(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3分)(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分)(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分)(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3分)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3分)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3分)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3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3分)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3分)3.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3分)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3分)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3分)
第三,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上解放。(2分)
第四,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2分)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伟大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1分)(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1分)(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分)(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1分)(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分)(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1分)(7)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1分)(8)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1分)(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1分)(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1分)
取得这些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5分)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3分)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分)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3分)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3分)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3分)
材料分析题(四选一)材料分析题之一 根据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1: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材料2:“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
请回答:
(1)材料2中所讲的三件大事指的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要点:
(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足国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时常经济、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家的繁华和富强。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推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凝聚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之二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当今光(风)气日升,四方比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当荛之采。嗣以入微言轻,未敢遂达„„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一此回事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维深望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2:„„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二途,入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叹,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北道而驰,相互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摘自孙中山《告同乡书》1900年12月
材料3:孙中山在总结和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能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请回答:
(3)材料
1、材料2分别体现了孙中山当时的什么政治主张?说明了什么?
答:材料1体现了孙中山改良的思想,对封建主义抱有幻想。
材料2体现了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主张推翻清政府,反对保皇。
(4)材料3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各指的是什么?
答: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5)材料3中,孙中山总结的俄国革命的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本质上看准确吗?为什么?
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俄国革命成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之三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2:“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材料3:“‘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
请回答:(1)从以上材料中看,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并根据这些口号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正义要求被无理拒绝。
特点:这些口号反映出青年学生要求收回国家权益,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2)在五四运动中你总结一下五四精神。并说一说五四运动对我们现代社会有何借鉴意义。我们青年学生应如何发挥五四精神?
答:五四精神的内容是忧国忧民、不屈不饶、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意义: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现代社会,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材料分析题之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在救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
材料二: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必须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同恐怕,不要逃避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必须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空虚潮流。” 请回答:
(3)材料1中的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材料2中的“新纪元”、“这种潮流”各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新纪元”的创造是“艰难的”,这个潮流是不可抗拒的?
答:
材料1中“两位先生”指的是:民族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材料2中的“新纪元”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个潮流”指新文化运动。这是潮流发展的必然,历史发展的必然,顺应时代发展的和人民的意愿的。
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还刚刚兴起,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遭到旧制度的阻扰和破坏,因此会充满艰难。同时它又代表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因此又是不可抗拒的。
(4)为了迎接这个“潮流”作者怎么做的?
李大钊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即中国现代史的开始。引进了外国优秀的民主著作。
(5)材料1和材料2各反映了两位作者什么性质的政治主张?促使前者的政治主张发展成后者的政治主张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纲要】推荐阅读:
古代汉语2复习指导08-26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10-07
国际汉语教师教学——古代职官09-10
古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10-07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b07-24
汉语拼音个复习二08-13
高考古代诗歌一轮复习10-02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范围10-16
大学现代汉语复习资料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