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预警

2024-08-04

风险评估预警(共8篇)

1.风险评估预警 篇一

晋江市人民检察院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及上级院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院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条 切实提高对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认识

1、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是指业务部门和案件承办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检察执法行为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进行分析研判、论证评估;对有可能发生执法办案风险的案件,提出处理意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通报,主动做好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司法救助、教育稳控、协调联络等风险防范和矛盾化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执法办案风险发生。

2、每案必评,全面推行评估预警。坚持风险评估全覆盖,做到每案必评、每环节必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全面评估,促进风险评估预警与处臵化解有效衔接,实现评估预警及时、准确,处臵化解依法妥当,最大限度消解执法办案风险因素。

第二条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原则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办案与化解矛盾相结合;(2)谁承办、谁评估;

(3)重点防范、依法处臵、及时化解;(4)注重释法说理;(5)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条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的重点和风险类别

1、下列案件应当作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的重点:

(1)拟作出不通知立案或通知立案决定的立案监督案件;

(2)拟作出不立案或者撤销案件决定的职务犯罪案件;

(3)拟作出批捕、不批捕(或者撤销逮捕决定)、起诉、不起诉(或者建议公安机关撤回案件)决定的案件;

(4)拟采取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案件;(5)拟作出扣押、冻结财产决定的案件;(6)拟对被监管人死亡作出正常或非正常死亡鉴定的案件;

(7)拟作出不予立案复查决定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8)拟作出维持原处理决定的刑事申诉案件;(9)拟作出不予赔偿决定的国家赔偿案件;(10)拟作出撤回抗诉的刑事案件和拟作出撤回抗诉、撤销抗诉、不提请抗诉、不抗诉决定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

(11)拟作出查证不实或证据不足不予立案决定的反映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等问题的案件;

(12)其他可能引发执法办案风险的影响重大、与民生关系密切、涉众型或敏感案件。

2、在执法办案中应当对下列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预警:

(1)可能引发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自杀、自残等办案安全问题的;

(2)可能引发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过激行为甚至暴力事件、群体性事件的;

(3)可能引发当事人及其近亲属上访、缠访、闹访、越级访的;

(4)可能引发新的矛盾纠纷,为下一执法办案环节埋下隐患或带来不利影响的;

(5)可能产生不良社会反映、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

(6)可能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被少数人借机恶意炒作,影响检察执法公信力乃至党和政府形象的;

(7)可能导致发案单位停工停产、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

(8)可能产生的其他执法办案风险。

第四条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方法步骤

1、实行案件分级风险评估制度。在执法办案中应对可能发生的社会风险及其程度、性质和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客观地拟定风险等级,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级别。

(1)重大风险案件。指案情重大、社会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涉及被害人较多,极有可能出现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自杀、自残、实施暴力等极端行为,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存在其他重大不稳定因素,需要党政机关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案件;

(2)较大风险案件。指案情相对复杂、矛盾持续时间较长、处理有一定难度,极有可能引发涉检上访问题,需要上级检察机关或本院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化解的案件;

(3)一般风险案件。指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有关问题存在疑虑,对处理结果不理解,存在风险苗头,承办部门、承办人通过释法说理、协调疏导能够化解的案件。

2、办理风险评估预警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风险评估。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当根据案情、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等相关人员的言行举止、情绪和以往诉讼行为表现等情况,对可能存在风险的案件进行风险评估,拟定风险等级,形成风险评估意见,填写《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登记表》。对没有风险的案件,只填写《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登记表》报部门负责人审批后附卷即可,对一般风险的案件提交部门负责人审批,对较大风险案件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呈报分管副检察长审批,对重大风险案件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呈报分管副检察长及检察长审批。

(2)制定工作预案。对确定为重大、较大、一般风险的案件,承办人和承办部门及时制定《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内容包括: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诉求、简要案情和拟作出的案件处理决定、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及原因、拟化解的方案及稳控息诉措施、需要与本院其他部门及有关机关协调的问题等。拟定为重大风险案件的,由检察长决定启动预警化解机制;拟定为较大风险案件的,由分管副检察长决定启动预警化解机制;拟定为一般风险案件的,由部门负责人决定启动预警化解机制。

(3)落实工作责任。对重大风险案件,检察长是主要责任人;对较大风险案件,分管副检察长是主要责任人;对一般风险案件,案件承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对重大、较大、一般风险的案件,案件承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风险化解的第一责任人,承办人是直接责任人。分管副检察长和案件承办部门应当根据《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确定包案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在法律、政策框架内,慎重选择适当的处理办法,及时做好检调对接、刑事和解、释法说理、司法救助、息诉稳控及舆情应对等工作。

(4)办结报审归档。案件办结后,案件承办部门应当制作《风险事项处理情况报告》报分管副检察长审查。《风险事项处理情况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简要案情、当事人主要诉求、处理情况和法律依据、化解疏导工作及相关善后工作的情况。案件承办部门应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登记表》、《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风险事项处理情况报告》归入检察副卷。

(5)加强协调配合。案件承办部门在风险事项化解中需要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并将《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抄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意见有分歧的,应上报检察长决定。案件承办部门对情况重大、紧急,事态严重的风险事项,应及时通知新闻宣传部门,新闻宣传部门应加强舆情监测应对。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到或者发现执法办案风险苗头信息,应及时通知相关业务部门对案件进行风险评估预警,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应协助案件承办部门共同做好涉案风险的化解和稳控工作。

(6)动态把握风险。案件承办部门在矛盾化解、息诉稳控工作中认为需要对预警工作预案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报分管副检察长同意。

第五条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和责任落实

1、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副检察长、纪检组长、政治处主任、检委会专职委员为副组长,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分管控申工作的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控申部门,控申部门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控申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业务部门指定一名人员作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信息员,负责向控申部门联系、反馈该部门已评估预警案件的有关进展情况。对发生重大信访事件,根据需要,经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可以启用或调动院处臵突发事件小分队。

2、案件承办人针对具体案件作出一般、较大、重大评估预警,提交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检察长、检察长审批后,移交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承办部门移交到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预警案件备案材料,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进行疏理、归类、汇总,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并将集体上访、告急访以及其他可能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信访列为督查工作重点,同时,对重大风险案件办理进展情况每周进行跟踪督查一次,制作督查情况记录。

3、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业务部门备案的执法办案风险案件材料进行分类建档,一案一档,建立预警信息资料库,形成预警信息网络。各业务部门每季度应对个案信息、类案信息定期动态分析、评估,从中整理出带有共性的执法办案风险问题,找出本部门在制度上、管理上的漏洞和办案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分析材料应当书面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开展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纳入检务督察范围,通过落实责任、加强督查,促进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要把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的要求纳入各业务部门信息化工作内容,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执法办案行为,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

4、因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对具体案件没有进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或者虽有进行评估,但对存在风险的案件,没有依照相关规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造成案件当事人越级上访,或引发集体访、非正常访等严重后果,或者引发具有恶劣社会影响的涉检上访事件的,对相关人员按照《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追究责任。

第六条 本办法由本院检察委员会负责解释实施。第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2.风险评估预警 篇二

我国的高职学校, 多是由原有的中专或者教学机构合并等方式扩大经营的, 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 它的职业性更强,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 对于学生的培养成本相应也较高。高职学校在扩大经营过程中,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资不抵债等现象发生, 使得财务风险隐藏在高职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近几年, 特别是教育系统改革的过程中, 高职学校不断发展扩大, 但是也偶有盲目扩张、过度负债、管理不利、风险意识不强等现象随之而来, 对高职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等各项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学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 收入能力下降和银行贷款等导致的风险

高职学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预算、学费收入、科研经费等几项, 前两项都是与学生数量相关的, 最近几年, 学生就业效果不好、适龄学生留学、考生人数减少、本科院校录取门槛降低等因素均引起高职学校生源减少, 直接影响财政和学费收入, 导致收入面临风险。高职学校为了维持经营和发展, 转向银行贷款, 甚至大型的基建与大宗采购等都依靠银行贷款这个单一的融资渠道, 贷款缺乏理性, 高职学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同时面临高额的贷款利息, 常常产生银行贷款利息按期无法支付等风险。

(二) 内部控制缺失与管理不善导致的风险

高职学校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细化, 细节欠斟酌, 对于具体内容偏离实际, 或不够严密, 太泛泛, 或流于形式, 高职学校将通用的内控模式套用于自身时, 未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其自身因素与时俱进的进行修正和调整。如在经费使用上, 缺少有效监督和管理, 未能给予真正实施开展工作以有效性的指引。在大型基础建设方面, 可行性分析不够精细, 盲目扩建。在资产管理上, 教室、实验室等资源闲置, 设施设备管理维护不善。在采购环节, 受高职学校自身经营性质局限, 在大宗设施设备与图书采购环节缺少阳光采购机制。在预算控制的制度方面, 或预见性低, 或内控执行力度差, 缺乏有效性。

(三) 在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上缺乏系统性

高职学校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就是指在对风险情况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后识别风险类型及等级等信息, 对风险损失量化, 确定量化指标, 明确各种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数和临界值, 设计风险预测模式和预警流程的系统机制。多数高职学校都未设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风险源排查不彻底, 已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不完善的模块, 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表面化、形式化, 给各项工作留下风险隐患。

三、高职院校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思路

(一) 合理拓宽经费等收入渠道

高职学校应从资金管理上加大力度, 在筹资融资上, 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方式, 增加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社会力量联合办学, 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 降低银行贷款等融资的比率, 此外, 要加强对银行贷款的管理, 对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要有系统的规划。在科研项目上争取早日落实生产,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实现效益。对于有条件的高职学校可以将食堂、闲置公寓开展社会化经营, 也可以将闲置的教室、场地积极对外出租, 获取营业外收入。高职学校也可以根据师资规模、社会就业岗位需要等情况适时开展面向社会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职称的靠前培训, 从多种途径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改变单一依靠贷款的局面。

(二) 加强预算与资产管理相关工作

随着我国高职学校的整体发展, 对高职学校的科研项目也越发重视, 因此, 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确保费用不被挪用、不被浪费很有必要。高职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控制制度, 确保资金合理运用。在经费的具体使用上, 要尽量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 注重投入成本与生产效益的比重关系, 特别是对于大型基本建设方面, 要加强好基本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避免无度的债务扩张模式。预算管理对于高职院校讲, 是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及需求对高职院校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予以优化、考核, 对资产分配的过程进行管理, 对内部资金运用给与科学预算。加强预算管理, 确立预算管理的地位, 坚持收入支出统一划入预算机制的管理模式, 同时将高职院校取得的各项科研经费进行统一管理, 落实专款专用政策, 具体费用开支做好项目统计与独立核算工作, 建立明确账目管理方式。在二级院系独立核算的过程中, 定期对高职学校管理机构申报预算及资金的利用情况, 既放权, 又很好的集权, 做到二级院系的财务活动在高职学校的可控范围内操作。在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过程中投入现代化控制手段和技术, 科学开展控制措施,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开展资产动态管理。根据不同资产的性质, 进行分类管理, 形成系统化的资产管理体系, 将资产管理纳入到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体系中, 不断开发资产使用价值, 对生产和科研等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要加大保护力度, 并确立无形资产的归属地位, 避免资产流失。构建现代化信息系统平台, 强化信息共享的职能, 监督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实施, 通过加强资产模块的管理, 有效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三)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学校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即使有的高职学校有相关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但是不够量化, 更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和凭借经验得出结论, 而且也尚未应用信息系统来从事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

本文认为高职学校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时首先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准确分析, 资产负债表、资金计划、各时段预算、银行流水、贷款使用明细等都是可以分析的原始资料, 在此基础上, 设置相关量化风险指标, 如偿债能力指标、运营绩效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和校办企业投资风险指标, 具体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资产负债比率、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 以及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和账龄等指标, 在分析方法上可以用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方法等, 同时高职学校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应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前提, 实现科技化、自动化的管理, 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对指标的设定、预警、风险信号发出等充分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 在对各类风险源的监控上应综合静态与动态的功能, 为各种财务风险的规避、防范、转移和抵御提供技术支持。此外, 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是要为高职学校各类财务风险损失实际降低提供手段和方式的, 需要全校共同认真对待, 系统的设计、运行、修改、完善都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反复验证和修订, 同时注意系统完善的投入要考虑成本因素, 应以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为前提, 充分考虑系统投资的效益。

四、结束语

高职学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 在内部控制与管理上, 要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工作, 在资金使用上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加强信贷资金及贷后管理工作。在构建财务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上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 加大动态管理技术力量, 确保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更科学有效, 对财务风险防范、预测和财务危机的应对上要科学及时。总之, 财务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修正的管理过程, 高职学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才能保证高职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对教育系统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 自主办学等多项措施产生的作用也日益突显, 高职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的管理问题也日渐增多。扩大招生, 生产、教学、科研综合项目的开展, 高科技研发项目建立, 外部投资加大等企业行为的经济事项, 给财务管理方面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原有的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新的高职学校管理体系。本文从高职学校的财务风险出发, 对引发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展开分析, 提出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预测评估、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校,财务风险,评估,预警

参考文献

[1]景静.基于模糊评价法的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J].商业会计, 2013:80-82.

[2]冼永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及运用[J].企业经济, 2011 (3) :165-167.

3.风险评估预警 篇三

一是案前受理环节建立多渠道风险信息预警机制。建立风险信息共享机制,与侦查监督、公诉、民行、监所、职务犯罪侦查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案件潜在的风险,提出预警,引起案件承办人、院领导的重视,提早制定处置预案;建立主动发现风险信息机制,重要是对涉案人数多、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案件,或当事人对案件处理不理解以及被害人没有得到赔偿等易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即向案件承办部门发出风险警示;建立多渠道风险信息收集机制,加强与政法委、公安、信访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将风险预警向前延伸。加强与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将风险预警向外延伸。

二是案中审查环节做好跟踪预警和监督检查。该院案管中心充分运用统一业务应用软件平台的预警功能,对案件审查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防止超期羁押和超期办案。同时,加强对各业务部门落实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处置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监督,要求对每一个案件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发现执法办案风险要及时报告主管领导,认真研究解决,将风险和隐患消灭在初始状态。

三是案件办结后做好执法办案风险评查总结。该院在案件质量评查中增加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评查项目,评查承办人是否对案件进行了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点的选择是否正确,风险等级的判断是否准确,风险处置方案是否有效,风险排除是否及时,是否还存在风险等,并进行办案风险等级评估。如发现存有潜在的办案风险,再次启动办案风险预警,报院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风险处置。

今年初以来,该院共征求到执法办案方面的意见建议5条,向办案部门发出口头预警3次,进行流程监控1次,及时化解了执法办案风险。在今年案件质量评查中,发现1处办案风险,提出预警,及时解决。

4.风险评估预警 篇四

执法办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总则

为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质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检信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法治理念的要求,紧紧围绕“及时排查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稳定风险,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减少涉法涉诉信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评估、预警、防范、化解为主的办案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适应执法环境的深刻变化,切实解决自身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司法行政系统执法公信力、办案质量和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是否拥护作为出台各项政策和改革举措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

(二)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把服务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高办案质量,减少涉法涉诉信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

(三)坚持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大决策机制和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决策程序,并将执法办案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范围和内容

(一)评估范围

1.涉及较大范围人民内部矛盾的、可能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的案件调查。

2.涉及较大影响的涉法涉诉、重信重访问题的解决、处置决策。

3.各级党委或者维护稳定工作办公室认为应当进行风险评估的事项。

5.其他应当进行执法办案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

(二)评估内容

1.合法性评估。评估重大事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州委、州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否有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统一性;是否经过报批和审查审批程序;群众合法利益是否等到保障等。

2.合理性评估。评估重大事项是否做到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程度有机统一;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兼顾人民群众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兼顾到各种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人民群众特殊困难是否得到解决。

3.可行性评估。评估重大事项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相关利益群体意见;是否开展宣传解释工作;是否有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出台时机是否成熟;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

4.安全性评估。评估重大事项是否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是否超出人民群众对影响的承受能力;是否会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及其他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是否有相

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应急处置预案等对策。

四、工作程序

(一)涉及矛盾纠纷的调解、调处,可能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的执法办案稳定风险评估,定期召开案件研判会议,分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

(二)涉及2个以上部门的执法办案稳定风险评估,由牵头部门负责进行执法办案稳定风险评估;无牵头部门的执法办案稳定风险评估,由局党委指定评估责任部门。

(三)上级部门要求或指定执法办案稳定风险评估事项。

五、预警机制

第一节预警范围

第一条 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根据具体案情分级提出预警:

(一)加害人、被害人双方对立情绪较大的;

(二)涉案人数众多的;

(三)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

(四)网络舆情反映强烈的;

(五)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

(六)有关机关协调处理的;

(七)科室内部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分歧较大的;

(八)检察委员会讨论意见分歧较大的;

(九)其它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形。

第二条 公诉科执法办案实行社会稳定风险三级预警机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风险,实行一级预警:

(一)当事人对检察机关拟作决定基本接受,不存在严

重分歧意见,信访可能性很小的;

(二)办案部门能够自行化解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风险,实行二级预警:

(一)当事人对检察机关拟作决定有一定意见可能引发上访或存在其它不确定信访因素的;

(二)一级预警后经处理仍有一定风险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风险,实行三级预警:

(一)当事人对检察机关办案有强烈意见,有明确信访苗头,息诉困难的;

(二)有可能引发告急访、越级访、到省访、进京访、群体访等非正常上访的;

(三)当事人有自杀、自残表现或有暴力倾向的;

(四)有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的;

(五)二级预警后经处理仍存在现实风险的。

第二节预警程序

第三条 对执法办案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先由案件承办人自行评估并填写《执法办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表》。经评估无社会稳定风险的,则在表中注明即可;如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则应当提出预警意见和处理建议,由承办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报分管院领导。

对执法办案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预警,应在对案件审查终结、报批处理决定时一并提出。

第四条 对二、三级预警,将《执法办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表》副本送本院控告检察部门。

第三节处理机制

第五条 对预警事项的处理实行分级负责制。

(一)对一级预警事项,由本科室负责处理。

(二)对二级预警事项,由本科室负责制订处理预案,分管院领导决定处理意见并负责处理。

(三)对三级预警事项,由分管院领导负责制订处理预案。必要时,应报告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处理意见。

第六条 对预警事项的处理实行首办责任制,由本科室先行负责处理,做好善后工作。自身无法处理的,应报告院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处理。

将二、三级预警事项的处理结果书面告知控告申诉科。

第七条在办案时限允许的范围内,在作出案件处理决定的同时,应当妥善化解伴生的社会稳定风险,力争所作决定达到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的最优化;确因办案时限紧迫,可于作出决定后及时处理,力争把风险化解在首办环节,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第八条对社会敏感案件,可能引发媒体、网络舆情的,协助办公室、控告申诉科,及时应对处置、防范。

5.风险预警机制 篇五

一、以病历为中心,提高医疗安全,巩固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案件性。拟将质量分解为基础质量和水平质量。基础质量即日常诊疗及病程观察活动;任何一项医疗活动均只有时间——行为的内涵。为确保基础医疗活动运行的安全、稳定、有效。从源头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全面执行既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我院临床医疗活动,实施时间——行为程序监控考核。

二、监控及考核项目。

(一)时间程序:考核10个点

1、接诊时含住入或转入即刻的时间及医生诊视即刻的时间。

2、医嘱开列时间。

3、查房时指查某一病员的具体时间。

4、医嘱修改时间。

5、医嘱执行时间:长期的以输液单为据核查,临时的以病历记载时间核查。

6、病程记录时间。

7、病情变化时间及医生到位的准确时间。

8、抢救、应急处理的准确时间。

9、上级医师诊视时间。

10、病人享有病情知情权,应有与病人或家属沟通的具体时间,并要求病人在首次病程记录上签字。

以上10个时间位点要求记录到日、时、分。

(二)行为程序:考核23个位点。

1、医嘱部分:5个位点

(1)开列时间及签名确切清楚。(2)医嘱符合治疗原则。(3)符合书写规范。(4)不得涂改。

(5)执行人及执行时间确切清楚。

2、病程记录部分:18个位点(1)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症状。(2)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体征。(3)首次病程须罗列诊断依据。(4)首次病程须明确记录治疗原则。

(5)首次病程记录须由本院经治医师完成或审核合格后签全名字迹清楚。无署名记录不合格。

(6)病程记录每周须有主任查房分析意见。(7)须记录主治医师分析意见,每周2次。

(8)明确反映病情变化,必须有生命体征、症状,客观证据变化情况的记录。(9)病程记录要明确反映治疗措施。用药疗效分析、分析意见落实情况。(10)反映治疗变更动因。尤其是临床用药要达到以药代动力学做指向的层次。(11)有对各种(类)检测单的分析,分析要充分结合临床。(12)按时程要求记录。

(13)诊断术语以ICD编码为据规范使用。(14)出院记录不得涂改或有漏项。(15)有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记录。(16)患方拒绝接受诊疗的记录。(17)实施出院病人医嘱知晓签字制度。

(18)诊断疾病分主次顺序排列,主要疾病排到最前,并发症次之,伴随症状排最后。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三、考核办法。

(一)抽检病历不少于开放病床位数的1/3。

(二)受检病历由检查者与科室共同随机抽定。

(三)受检科室安排人员参加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确认。

四、考核结果的界定及执行。

(一)考核实行否决制,时间程序位点和行为程序各1点不合要求者或其中一程序2点不合要求者,视该病历为不合格病历。

(二)住院病历有下列情况者,实行单项否决,视为不合格病历。 ①诊断与诊断依据不符合;主诉与现病史脱节;诊断与治疗脱节。

②无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特殊检查和治疗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化疗同意书。 ③术前小结(急诊手术除外)和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

④抢救病人在规定时间内无抢救记录;死亡病人无死亡前的抢救记录,相关时间未记录到分钟。

⑤诊疗方案存在重大错、漏。

⑥错贴检查、化验单,引起医疗纠纷或造成不良后果的。

⑦输血病历无《输血同意书》、《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单》,输血前未按规定检查肝功+HBSAg、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的。

(三)对不合格病历实行经济处罚并限期整改。处罚额度为每份扣罚病历奖的2倍。

(四)扣罚的数额上交院财务,不得他用。

(五)考核由医务科完成。临床科室有权监督考核工作。

(六)门诊处方不合格扣20元/张。

(七)各种检查申请单不合格扣20元/张。

(八)门诊病历书写不合格扣20元,不写扣40元。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院“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的预警范围。

(三)原则

医疗安全与精工走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查质量要素的各方面、医疗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世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为目的。

(四)要求

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二、医院安全预警分级

根据在工作或医疗活动中责任人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成都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是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

1.医疗文书

(1)门、急诊医师未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

(2)为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例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其它记录。

(4)凡决定转出的病人,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纪录。

(5)意外死亡病历未当天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6)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

(7)为及时鉴定医院规定的各种医患协议类文书。

(8)造成病历等资料损失或丢失。

2.纪律

(1)工作人员擅自离岗。

(2)对于疑难危重病人,会诊意识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在接到急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3)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发药过程中聊天、打手机。

(4)门、急诊护士未及时将门急诊危重病人转送至急诊科、病区。

(5)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未通过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并经医务科批准而擅自实施。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7)将院内讨论的有关病人的情况等擅自不负责任地向病人或家属透露。

(8)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家属误解。

(9)违反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10)出现医德医风问题。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

(一)建立院长负责制,由主要负责人主抓医疗(技术)风险工作。

(二)医院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从工作环境、技术力量、设备购置、资金投入、分配形式上,给高风险,高科技,高技术的科室照顾和支持。

(三)设立医疗(技术)风险保险基金,为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投保。

(四)对高风险的外科、妇产科医师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不经准入的人员不允许从事高风险的医疗技术工作。

(五)建立“绿色通道”,对抢救、入院,会诊等实行规范化管理,注重患者抢救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医疗急救网人员24小时处于临阵状态。

(六)对急危症实行科主任负责制,需要会诊者,立即通知医务科,由医务科集中院内外权威专家会诊救治,不得贻误患者病情。

6.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总结 篇六

根据《神农架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关于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试点)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林区人才中心积极参加局党组组织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学习教育活动,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工作方针,及时发现和防控各类风险,借鉴、学习好的经验及做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扎实开展反腐倡廉,促进我区人才事业平稳较快发展。现将我中心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及做法总结如下:

一、围绕重点岗位,全面排查风险

1、组织全中心干部职工坚持“三个方面”排查(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风险),通过对所担负的工作职责逐一排查,干部对权力运行每个环节逐一分析,职工对工作程序环节逐一分析,对每条制度执行情况逐一检查,找出存在的所有腐败风险点。

2、“五步法”排查(自身找、群众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中心主要领导统筹,分管领导亲自抓。4月27日,我们请局分管领导到中心进行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学习检查和责任追究,哪里出现问题,追究哪里的责任。

3、订准防控措施。通过深入分析每一个腐败风险点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对腐败风险点实施有效的防控,从思想上筑牢清廉从政的堤坝。通过排查,我们共制订防控措施84个。

4、人才中心内设机构排查。针对内设机构,单位职责,深入排查,查找出风险点及表现形式,制订防控措施。

通过排查,共查出风险点82个,其中思想道德类26个,岗位职责类34个,业务管理类22个。

二、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1、中心各部根据查找出的腐败风险点,及时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我们将原有的制度全部清理出来,然后根据权力分解和固定流程的要求,对照查出来的风险点,对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降低腐败风险,我们共清理制度18个,修改制度8个,其中涉及请示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分工负责制度、财务及资产管理制度、网站管理制度、小车管理制度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预将中心相关工作制度统一汇编成册,人手一份,作为每名干部职工的行动指南。

2、规范工作流程。在权力清理、分解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人才开发,人事考试工作流程较繁琐这一特点,组织中心四个部门清查,将各项工作运行流程逐一梳理,去繁就简,优化重塑,制作了22个业务工作流程图,并用图表的形式将工作流程进行固化。并在图上标明风险点警示。比如,人事代理业务代理单位程序上,其中代理单位向代理机构交纳费用一栏,用★注明风险点。保障业务工作规范性。下一步,我们将工作流程制作上墙,坚持政务公开。

3、健全防控网络

推行政务公开,抓好监督防范,减少风险发生,确保安全,是做好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关键。一是利用政务公开栏宣传业务、国家政策及工作流程。让前来办事人员对相关政策和办事程序情况一目了然。二是借助神农架人事人才网站宣传相关政策,报道最新资讯,提供查询,网上办理业务。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社会群众查询和监督。

二、科学把握人才内控体系,彰显自身特色和亮点

一是在内部权力上突出“全”。根据职能把部门权力目录大致分为对外和对内两大类。对外主要包括:各项经费使用权、业务费减、缓、免权、审核审批权、行政监管权;对内主要包括:业务审批权、人事管理权、财务管理权。在确定目录过程中,通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18个目录,覆盖所有政务、内务、事务事项。

二是在绘制权力运行流程上突出“优”。各部室在制定流程过程中遵循依职能定事项、依事项绘流程、依流程明确岗位职能的工作思路,每个事项流程的确定,必须经过会议集体讨论,每一项工作流程都必须做到简明、直观,责任主体明确,确保纵向直接控制,横向相互牵制,确保下道程序对上道程序的控制和每道程序之间的相互制衡。

三是在排查权力运行风险上突出“准”。坚持“以人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重点从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操作风险等四个方面进行全力搜索和深入排查。

四是在制定风险预控措施上突出“实”。为达到有效预控风险的目的,必须将预控措施落实与工作流程运行紧密“绑定”。一是将风险点与预控措施一一对应,要求每条措施都要有可操作性,避免“流于形式”;二是将“内控”制度建设纳入防范风险点安全的监控系统,避免“体外循环”。

三、初步成效。

一是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学习感悟、风险排查、制订措施,使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腐败风险防控是一个自我警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过程,进而增强了大家的防风险意识和强责任意识。

二是进一步规范了业务工作流程。通过清理权力、固化流程、措施防控、完善制度,堵塞了管理漏洞,简化了工作流程,达到了规范和效能的统一。

四、下阶段工作安排

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工作。下阶段,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更加注重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党性教育、法纪教育、廉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业务知识学习。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建立大监督平台、过错责任追究、防控工作考核制度,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

7.风险评估预警 篇七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 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财务风险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 利用多种专业分析方法,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 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 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风险分级法

公司财务风险可以划分五个等级:无险、轻险、中险、大险、巨险。一般国际上用颜色来表示风险的程度。通常预警信号或者说财务指示灯的颜色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红色表示高度警戒, 黄色表示请充分关注, 绿色表示完全正常, 蓝色表示适当关注, 紫色表示基本正常。这样当风险等级为巨警时, 我们以红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重警时, 我们可以以黄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中险时。我们以蓝色信号灯来预警;当风险等级为轻险时, 我们以紫色信号灯来预警;当财务风险等级为无险时, 我们以绿色信号灯来预警。

下面我们将具体研究如何构建恰当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以往的研究中预警体系变量的选择很少涉及现金流量指标, 但是, 现金流量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的经营活动不是为了获得利润, 而是要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入。其次, 在中国盈余操纵现象严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下, 现金流量数据较之会计数据有更好的可信性。

1. 新的财务指标一现金盈利值和现金增加值

为了便于分析现金流量的信息, 先建立两个有关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指标:一个是“现金盈利值”, 另一个是“现金增加值”。

现金盈利值 (cash earning value, CEV) 是指在现金制条件下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所计算出来的企业现金净收益。计算公式为:

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十处置长期资产收现一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

现金增加值 (cash added value, CAV) 是指在现金制条件下的企业实际的“现金盈利值”的基础上扣除分配股利付现的余额, 是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后的留存现金收益。计算公式为:

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一分配股利付现

CEV与CAV是现金制下的财务指标, 换句话说, 现金盈利值是用现金制表示的企业净利润;现金增加值则是用现金制表示的企业留存收益。

2. 财务综合预警指数测度系统的框架结构

公司理财以股东权益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理财目标, 所以资本劣化 (或称蚀本) 则是财务预警综合监测的内容, 资本增值或增长应保持可持续性增长的态势, 这就要求资本在周转、扩张和结构上都保持平衡和优化的态势, 否则, 将会出现警情。我们可以如下构建预警核心指标体系: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分为4个, 一是经营风险综合指数, 其核心指标有两个, 经营现金盈利率 (CEV/NCFO) , 它反映企业现金盈利能力, 一般应大100%, 若小于100%, 则表示有经营风险。和总资产现金回收率 它反映企业平均总资产生产现金的能力若小于安全临界值, 则表示有经营风险;二是投资风险综合指数, 其核心监测指标只有一个, 现金盈利回收率 (CAV/CEV) 它反映当年最大追加投资的自筹现金支付能力, 超过此限度, 则应借款投资;三筹资风险综合指数, 其核心监测指标只有一个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越大, 负债程度越高, 筹资风险也越大, 即资本结构劣化;四是财务风险综合指数权益现金增值率 它综合反映资本的现金增值能力。若为负数表示资本的蚀本程度;指标为负数或小于安全临界值, 则表示资本回报劣化值。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揭示的系统理论为:现金盈利 (CEV) 来源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NCFO) , 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NCFO) 来源于可动用的平均总资产 平均总资产来源于筹资中的权益资本 权益资本的增长来源于现金增加值 (CAV) 的增长。因此, CAV是财务预警综合的核心指标。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构成如下:

1.经营预警综合指数 , 其中核心监测指标2个:经营现金盈利率=CEV/NCFO (X1) , 总资产现金回收率 (X2) ;辅助监测指标2个:应收账款周转率 (X3) , 现金流入流出比 (X4) 。 (CEV:现金盈利值, NCFO: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 :平均总资产) 。经营预警综合指数X=0.3X1+0.3X2+0.2X3+0.2X4。

2.投资预警综合指 , 其中核心监测指标1个:现金盈利留存率=CAV/CEV (Y1) ;辅助指标2个:经营现金比率 (Y2) , 资产负债率 (Y3) , 资本保值增值率 (Y4) 。投资预警综合指数Y=0.3Y1+0.3Y2+0.2Y3+0.2Y4。

3.筹资预警综合指数其中核心监测指标2个, Z1权益乘数 监测指标3个, 总资产报酬率 (Z2) , 总资产净现率 (Z3) , 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 (Z4) 。筹资预警综合指数Z=0.3Z1+0.3Z2+0.2Z3+0.2Z4。

(注:CEV:现金盈利值, NCFO: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 :平均总资产, CAV:现金增加值:平均净资产)

说明:在这里权数采取专家意见法确定, 各预警综合指数的前2项指标选权数为0.3, 后2项指标选权数为0.2。预警模型中的经营、投资、筹资三大块, 权重为0.4, 0.3, 0.3。

财务预警综合指数包括三大块:一是经营预警综合指数;二是投资预警综合指数;三是筹资预警综合指数。而每一大块均包括核心监测指标与辅助监测指标两个部分。每一个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为核心指标与辅助指标两部分。每一个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为:监测指标的预警指数= (监测指标实际值-监测指标临界值) /监测指标临界值

(1) 预警综合指数预警模型

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数模型=0.4X+0.3Y+0.3Z, 其中X=0.3X1+0.3X2+0.2X3+0.2X4 Y=0.3Y1+0.3Y2+0.2Y3+0.2Y4, Z=0.3Z1+0.3Z2+0.2Z3+0.2Z4。

(2) 预警综合指数中的预警临界值测度

我们这里以IT业上市公司为例, 选取了我国IT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上市公司2001年到200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了他们的临界值, 经营环节风险测度指标:经营现金盈利率 (1.505) 总资产现金回收率 (0.123) 应收账款周转率 (4.65) 现金流入流出比 (1.195) ;筹资风险测度指标权益乘数 (3.486) 经营现金比率 (0.202) 资产负债率 (0.624) 投资风险测度指标现金盈利回收率 (0.949) 总资产报酬率 (0.048) 总资产净现率 (0.122) 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 (1.129) 。

(3) 预警综合指数 ( (F) 的警限设置

企业预警的F临界值取为0。根据F值的不同, 我们得到了不同的警度, 如下表

三、结束语

研究运用风险分级法进行财务风险的预警, 关键的两个方面是准确确定预警临界值和界定风险等级, 这些都是要进一步研究的。

摘要:本文阐明了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 重点分析了如何运用风险分级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综合指数进行财务风险的预警。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风险分级法

参考文献

[1]易志:企业财务风险的度量方法.财会研究, 2003年第13期

[2]周首华:企业财务预警方法与机制.会计研究, 2003年第11期

[3]于辉: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工作研究, 2005年第15期

[4]张鸣张艳程淘: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

8.电费风险预警及防范 篇八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规避策略

一、电费拖欠的情况

归纳起来拖欠电费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企业经营困难导致欠费。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部分企业由于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而造成经营困难,内部拖欠职工工资,外部拖欠原料款,无力支付电费。

2.企业破产或改制过程导致欠费。部分国有企业在破产前仍然维持生产,但交费困难,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不允许停电催费,造成欠费很难在破产程序中予以收回。

3.企业钻电价政策的空子,恶意欠费。国家节能减排环保政策实施,部分高耗能企业停止生产,形成的电费欠费。

4.冶炼、化工等企业由于连续生产对用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特殊行业,供电企业不能轻易对其实施停电催费措施,随着这些企业不断生产,利润空间有限,形成大量欠费,无力及时偿还。

5.企业租赁经营造成欠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级政府为使固定资产发挥作用,开展招商引资实施租赁经营活动。涉及小到门面房、大到工厂等方方面面,租赁经营的客户不稳定因素多,由于经营不善,或为牟取暴利,容易发生逃逸现象,甚至出现法人代表被司法部门关押,加之供电企业收费措施未跟上,形成了电费呆账、坏账。

6.市政建设拆迁形成欠费。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任务重、时间紧,在拆迁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供电企业信息不畅,形成了拆迁户去向不明,导致余额电费无法收回。

二、电费风险产生的原因

电费拖欠有可能演变成呆、坏帐的风险。分析形成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情况:

1.电力市场环境造成:电力市场建设滞后于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目前供电企业销售模式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先用电、后缴费”方式,“电是商品,用电缴费”的观念在不少客户思想上很模糊,人们还没有形成新的电力消费观念和习惯,既希望享受优质服务,又不想尽到相应的义务,这就要供电企业将要承担客户用电后不按期缴费或拖欠电费的经营风险。

2.法律法规滞后造成:供电企业对用电户管理依据《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逾期未交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自逾期之日起计算滞纳金,经催费仍未交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止供电”。一些客户恶意利用法律规定的时间差拖欠电费。《电力法》及配套法规95年颁布近二十年未作修订,很多规定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

3.收费政策造成:1998年以前由于实行电费保证金、电能表保证金制度,对降低电费回收工作风险起到了很大作用,国家在1998年清理收费项目时将这两项收费取消。目前采用的付费购电制,分次划拨结算方法没有政策扶持,很多用户质疑和反对,执行难度大,使电费回收风险加大。

4.供电企业内部造成:在电费回收管理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一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人员责任心差;二是部分管理层面重视安全生产、看重优质服务,淡漠收费工作,考核多,支持措施和解决实际问题少;三是供电服务与电费回收工作脱节,整体联动收费机制没有形成,使收费成本增加;四是对市场经济不能快速适应,对处理、消化电费坏帐研究不够,错过化解电费风险的机会。

5.社会环境造成:一是供电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客户拖欠电费,供电企业采取断电催费,政府以可能造成不稳定为由不让停电,造成欠费越来越多;二是部分企业缺乏信誉,恶意拖欠,将电费当作不计利息的流动资金;三是企业经营之间的三角债困扰,货款不能及时回收,遂以此作为借口造成拖欠;四是有些用户以电力市场竞争、客户工程、用电服务、营业管理等矛盾纠纷处理不当为由拒付电费,造成拖欠电费。

三、电费回收风险的规避策略

(一)电费回收的手段

电费回收手段是检验一个电力营销管理者各种协调能力的一种体现,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采用行之有效的电费回收手段,对电费回收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规范用电管理,规避电费回收风险

在电力客户用电量日益增加的今天,客户缴电费的不确定性瞬息万变,把这种不确定性控制在有利于我们电费回收中,是我们一直以来不断加强防范风险能力的要求。

(1)对新装客户送电前要签署《供用电合同》,明确电费结算的方式、周期、时间和违约责任。

(2)对专变及以上客户签订《购售电协议》或者《电费收取和支付协议》和《规避用电欠费风险协议》,或者要签订《设备抵押协议》,因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所欠债务还没有到履行偿还期限,其履行偿还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履行债务的危险时,又不能提供其他的担保,则可行使不安抗辩权。实现规避风险的初步效果。

2.规范各种电费管理制度

(1)对大客户抄表核算电费按一个月一次或多次的结算办法,严格按《供用电合同》、《购售电协议》等的规定催收电费,防止电费管理中的随意性,提高执行的严肃性。

(2)为了提高抄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每月对抄收人员进行业绩排名,按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进行效益兑现,提高每一个抄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包一级、级级负责到位的优势管理模式。

(3)不断规范营业管理,避免因营业管理失误可能造成的电能损失。①抄核收管理的损失:它包括客户违章用电和窃电,超表时的漏抄、错抄,营业核算失误,倍率差错等所造成的电能损失。②避免计量管理损失:它包括计量装置的校验误差、接线误差,用电计量装置产品不合格、标准表超出允许误差范围而导致整批校验后的电能表超误差运行等所造成的电能损失。③避免其他电能损失:配电变压器不能根据季节性负荷的变化进行电压档位的调整等所造成的电能损失。

3.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共建和谐的供用电关系

(1)利用技术措施协助客户提高功率因数,变罚为奖,并积极宣传电价政策,鼓励客户发挥价格经济杠杆作用,降低用电成本,增强企业支付电费的能力,为进一步树立电力企业的良好形象夯实基础。

(2)努力把“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落在实处。每月帮助远方的客户,把增值税发票送到他们手中,为客户节省路途所需时间和开支。通过细微的服务取得客户的满意和对电力企业的认可,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电费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3)树立消防意识,创新服务,不断强化电力抢修队伍,崇尚“问有所答、干有所帮”,让客户享受电力优质服务的同时,主动负起公民应尽的义务,建设良好的供用电市场,把供电企业服务和谐社会的社会形象发扬光大。

(二)解决存在高风险的客户应采取的对策

现在电力企业缺乏一种对客户欠费形成事实的事前控制管理的技术手段,用来有效制约客户欠费的手段过于单一,并且成本过高,一旦客户欠费形成时,供电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人财物去对客户进行欠费催收,结果是电费回收不了,电量也损失了,即使电费收回,追收成本又大大增加。

我们可以通过远方控制终端—负荷监控装置,对专变以上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实现远方抄表和远程遥控限电,在电能使用上实现先购后用。对极个别故意拖欠电费的大用户,派人进驻企业,监督了解其经营实情,以便及时把握时机回收电费。必要时可进入法律程序,通过法律手段有理有据的依法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这样虽然能使电费回收工作有进展,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电费回收是电力营销风险形成的关键,其风险的形成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的原因:从内部看,是由于我们企业管理体制的不适应和经营管理的不严密,这是今后我们自身要努力改变的主要方向;从外部看,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和国家电力改革相关政策的影响,也给企业电费回收带来潜在的市场风险。

上一篇:湘西古建筑与文化湘西吊脚楼下一篇:四大穿刺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