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 学教案

2024-09-23

踏雪寻梅 学教案(共9篇)

1.踏雪寻梅 学教案 篇一

《踏雪寻梅》教案

篇一: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二:踏雪寻梅公开课教案

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教学难点:

1、跳音记号的使用

2.休止符的使用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两只老虎》

三.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老师最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花不惧风雪、坚贞不屈、傲立雪中,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梅花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我们看画中这一束束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很多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画笔描绘冬天,踏雪寻梅,这一幅图告诉我们古人也非常喜爱冬天,更喜爱梅花,我们快看这位老者仿佛在叫我们陪他一起踏雪寻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一起来听一听踏雪寻梅这首歌吧!

四.新授

1.初听歌曲,听完你什么感受?(轻快。活泼)

2.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大意

3.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4.再听歌曲

提问: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5.讲解四个“响叮当”,并用步伐展示跳音记号,请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加跳音记号,出示答案,最后请学生示范

6.教唱歌曲

a老师范唱

b跟着电子琴学唱(老师逐句教唱)

c两句连在一起教唱(讲解休止符,休止符的地方说:停或拍桌子)

d跟着范唱小声唱(注意:停的地方说停或拍桌子)e大声跟着范唱演唱

f停的地方使用串铃演唱(清唱)

G最后学生起立,带着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再完整地演唱一遍

五.拓展

欣赏合唱曲《踏雪寻梅》 六小结

篇三: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设计者:阿城第三中学 张庆翔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3)

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 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二声部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媒体放映)师:(看完短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多媒体出示课题)

三 新课教学(听梅)

1.初听:

(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中国作曲家。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2.复听歌曲:

问题: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有利于歌曲的演唱。

3.又听歌曲:

问题:歌曲的伴奏模仿了什么样的节奏? 师:还有很多人唱过这首歌曲,比如彭丽媛、范晓萱、陈慧琳等等,而且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情绪情感来表达出对歌曲的喜爱。(选择欣赏其中的1—2首)下面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伴奏型,为演唱二声部做准备。

四 歌曲教学:(唱梅)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3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4音乐知识

断音记号:表示音的间断的唱奏记号。断音记号是用实心或者空心的记号。写在音符上面。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5二声部演唱

注意音型:1 3 1 5 叮当叮当

6情感表达: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五 课堂小结(畅想)

(略)

六 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在欣赏与演唱中学到知识,并体会到快乐。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设计者:阿城第三中学 张庆翔

2.踏雪寻梅教案 篇二

音乐教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以积极的态度体验音乐家用何种音乐手段描绘的,以及冬季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以乐观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2、知识目标:

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的对比等表现手法来分析与表现歌曲。

3、过程目标:

为歌曲创编伴奏陪衬声部,主动参与合作音乐表现。

二、教学方法:听 看 练 唱

三、教学重难点:

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为歌曲即兴创作伴奏,学唱陪衬声部。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多媒体课件、(课堂乐器自制打击乐器)。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歌曲《梅花引》片段。

提问:这首歌曲描写了哪些景物?出示雪梅图。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出示歌谱,朗诵(按节奏朗诵)。“霁”:雪后放晴。“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

让学生按歌曲节奏读歌词。

2、播放录音,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3、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4、再听歌曲,出示整首曲谱。

5、学唱歌曲。

师弹琴,学生跟琴用母音“la”唱旋律。

跟琴唱词 注意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6、歌曲的演唱处理:

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怎样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女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男生)伴奏。

(四)、课堂小结:

《踏雪寻梅》课后反思

音乐:

《踏雪寻梅》是一首意境高雅,旋律朗朗上口的歌曲,这首歌曲的教学重点是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歌曲意境。而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情绪比较难,因此,在新授之前我做了一些铺垫工作,比如我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欣赏冬天的雪景以及梅与雪朝相辉映的美丽场景唤起学生对冬天的喜爱。在新授过程中,我用极富感染力的歌声进行对比范唱,让学生用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分辨歌曲所选用的适合声音,有些地方我还会用语言及播放图片让学生去体会乐句所表达的音乐情感.在最后,我让学生欣赏了童声合唱《踏雪寻梅》,学生很感兴趣,并认真分辨与课中学唱的《踏雪寻梅》风格上有何不同。我又让同学们听辨合唱的几种形式,我认为这个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欣赏纬度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歌曲。整节课完成的还是比较流畅的,缺点在于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担心,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所以在课堂设计上,主动性没能完全教给学生。

听到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一支支梅花傲立雪中,散发着阵阵幽香。大家都知道梅花是南京的市花,那么你们知道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句吗?

王安石《梅》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冬天,赞美梅花。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踏雪寻梅》。

A段生动的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景。

B段一开始用什么声音具体生动的描绘了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哪一乐句与A段的曲调有相似之处?第二乐句则以变化再现A段曲调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师提问:这首歌曲的力度应该怎样处理?请同学们给这首歌曲标上力度标记。生讨论后,师可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供学生参考。

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01 35休止符处像闻花一般深吸气,然后叹出“好”字。(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由衷的热爱。)

小结:《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寻访。“踏”和“寻”

3.踏雪寻梅 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

1、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2、唱好二声部,与一声部做好融合。教学教具:电子琴 课堂乐器

音响

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欢快 高兴 活泼的情绪)

(二)、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寻梅”。

(1)欣赏PPT视频歌曲(踏雪寻梅)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问:听到这首歌你们的心情如何? 师:在欢快的歌声中,踏着皑皑的白雪,闻着悠悠的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完歌曲歌中的哪些字或者词有哪些不理解的? 霁 “ji” 四声,指的是雪后放晴。“灞桥”

有扶手的石板桥

2、师:这首歌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课件简单介绍作曲家黄自生平。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 1 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思考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这首歌表达怎样的情绪?

运用什么演唱形式?

(2)学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师:同学们请思考一下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学唱四个“响叮当”

师:歌曲中四个“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记号?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跳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要怎么处理?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师指挥,生练习一遍。

1.师示范演唱

2.请同学们用‘LA ’跟随琴唱一遍(注意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3.请同学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唱一唱(断音记号)

4.放开声音,完整的唱一唱

(要求

唱出愉快 欢乐的情绪)

注意第六小节和第十五小节两句弱拍起唱节奏和附点音符的准确把握,第六小节“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第十五小节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花”字。

师:其实呀,歌曲和节拍、旋律有关系以外还和演唱时的强弱力度处理有很重要的关系。

5、出示力度标记的课件(力度小游戏)

(三)、实践与创造:

男生用第二声部的“叮当叮当”为女生伴奏。要求由慢到快

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和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欣赏铃儿响叮当的歌曲视频

(五)课堂小结:

4.踏雪寻梅诗歌 篇四

踏雪寻梅(组诗)

雪祭

借问雪乡何在

梦冻结的地方

雪的碑文

是生命的歌者

独立寒冬

用北方的豪放

雕塑冰的意境

此时

纸叠的月光

已丢失了思念的味道

风述的碑文

雪色浪漫

尽显天国的文字

无师自通

我成为标榜的大师

在落差形成的瞬间

以云的高度

轻抚云天恨海

雪夜冥想

得失已游离生命的主题

北方歌者

喝倒的是身躯

竖起的是形象

北方依旧

醉倒天下英雄

以王者的名誉

为季节授衔

倒立的年轮

是永恒的歌者

用诗人剩余的

清风傲骨

点燃形象的篝火

在燃烧尘缘的同时

昨日的你我

早已行同陌路

扣响心灵的门扉

以昨日的留言

是否依然

能通过今日的考验

雪挂

晶莹的诱惑

挂满丰满的指尖

最简单的问候

演变成复杂的梵文

集合水火的魅力

绽放鲜明的个性

刻意的修饰

无法企及自然的意境

轻舒云袖

惹得落英缤纷

乱点鸳鸯

成就错爱姻缘

无花的期盼

瘦弱干枯的梅枝

一缕香魂

吸尽天下芳泽

从脉络的深处

波及处子的肩头

按季节排价

梅是最昂贵的情恋

徘徊在生命的苦旅

找寻失落的灵感

解读残花败柳

荣辱已身不由己

踏雪寻梅

过时的陈词旧论

在鲜活的春日

盛开初恋的温情

5.踏雪寻梅作文 篇五

银装素裹的大地初看绝美,再看便索然无味。我漫不经心的走在小路上,忽然,一树梅花闯入我的视线。多好的一树梅花啊!我这样想。

停下脚步,仔细地观看。真让人眼前一亮!五片舒展开的花瓣如同流动着的水那般柔和,颜色却又似刚烈的火那般耀眼,点缀在一片洁白间,更是平添了一股艳丽。细看,在风的鼓动下,那五片花瓣如同小精灵一样翩翩起舞。就连雪--这个来自冬的仙子--也忍不住随着梅花一起舞动起来。似火的花和冰冷的雪交织在一起,奏出一首冰与火的赞歌。它们旋转着,跳动着,把这首赞歌演的淋漓尽致。

渐渐的,雪停了,赞歌也告一段落。再看这梅时,它竟然用它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一叠厚重的雪!而那雪,远比梅本身要重得多!厚的多!梅柔嫩的花瓣舒张到了极致,那一叠雪压在花瓣上,似掉非掉,似落不落,看的人好不揪心!终于,梅花摇了三摇,将雪稳在了花瓣尖端。我松了口气,暗暗赞叹梅的坚韧。

凑近鼻尖,一股沁人心肺的清香掠过鼻腔,流入心田。恍惚记得,在老家的后院中,也有这样一树梅,也是红的似火的花瓣,也是昂首挺胸的姿态。不同的只是那树下有一把老旧的藤椅,祖母同我坐在上面,讲着梅的故事,品着梅的品质。

6.踏雪寻梅作文 篇六

接着,我们便开始了校园之旅——踏雪寻梅,导游自然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了。我们一边走一边拍照留念,迎着雪花,我们找到了“腊梅本人”,腊梅树的身上披着薄薄的一层白雪,腊梅花小小的,淡黄色,好像腊梅树穿着一件白里透黄的袍子,这副景象让我想起了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今天早上从这里走怎么就没发现这么美丽的景色呢?我想老师肯定跟孙悟空学过火眼金睛吧!

腊梅树下,我不由得有所感叹:在寒冷的冬天,好多花儿都凋谢了,而只有腊梅花却不畏严寒,在雪花飞舞的时候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美丽的色彩。真如王安石的《梅花》写的那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踏雪寻梅的诗歌 篇七

早 梅

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清 胡璋 骑驴踏雪寻梅图 立轴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清 钱松 踏雪寻梅 立轴 设色纸本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宋·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雪里觅梅花

南朝梁·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南北朝·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明 王谔 踏雪寻梅图轴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明 张震 踏雪访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清 王素 踏雪寻梅图 立轴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清 萧晨 踏雪寻梅图 青岛市博物馆藏

宋·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清 佚名 庄亲王踏雪寻梅图

雪梅两首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山园小梅二首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早梅

宋·李公明

东风才了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俞礼 踏雪寻梅 立轴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袁松年 寒林踏雪 镜心 1948年作

红梅

南宋·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黄君壁 踏雪寻梅 立轴 壬辰(1952年)作

梅花绝句六首

南宋·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月中疏影雪中香,只为无言更断肠。

曾与诗翁定花品,一丘一壑过姚黄。

池馆登临雪半消,梅花与我两无聊。

青羊宫里应如旧,肠断春风万里桥!

青羊宫前锦江路,曾为梅花醉十年。

岂知今日寻香处,却是山阴雪夜船。

吴镜汀 踏雪归庐 立轴 1961年

落梅

南宋·陆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

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潘振镛 踏雪寻梅

墨梅

南宋·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

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

故托缁尘异汉宫。

宝琴踏雪寻梅图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蒋采苹 宝琴踏雪寻梅图 1981年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南宋 佚名 雪梅寒雀图 设色绢本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明 王醴 雪梅鸳鸯图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8.《踏雪寻梅》教学反思 篇八

本着“智行课堂”原则,以 “智学”为重点,以“行”贯穿课堂。我针对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理解歌词。学习歌曲不是单纯的教唱,更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增长知识。这这也是遵循了“智行课堂”的教学方式。歌词很优美,本身就是一首诗,所以我就以读诗的形式来介绍歌词,再让学生找出词中的景物,然后出示课件,用画面向学生展示了歌词的内容,让学生形象直接地体会了解了歌曲的意境,为后面学歌做好了铺垫。

2、中间旋律的练习。歌曲中的断音记号,要唱的短促、跳跃、有弹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说出铃铛声要清脆,有弹性,练习用短促、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3、难点的处理。歌谱中有两个前半拍休止的难点。在这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发挥想象,进入情境,教师辅助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第一处休止符时,想象自己骑到驴背上,要调整好呼吸,一下跳上去再坐下来,果断的唱出“驴”字;在最后一句休止符时,引导学生:现在有一朵正散发出阵阵清香的梅花放在你的前面,你情不自禁地闻一闻,闻花时快速地吸一口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事实证明,效果良好。贯穿了“智行课堂”,以“行”教学。我们在教学中碰到难点时,不能采用千篇 一律的方法去解决,而应该灵活机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4、力度的变化。在处理歌曲的时候,我找到了“力度”这个切入点,歌曲中的力度标记,会让歌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教学,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了歌曲的意境,更好地唱好了这首歌。?本课通过听、学唱、演唱、课堂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悟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我归纳有三点:一是在语言上还考虑得不够周详,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远了,有待加强;二是由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临时问题花去了一些时间,作为艺术课教学,必须有所拓展,预先准备了一首《红梅赞》给学生欣赏,可惜没掌握好时间,没来得及进行这一环节;三是在教授顿音记号和力度变化的演唱时,方法有些呆板、无趣。

9.《踏雪寻梅》 篇九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周欣华

一、课题:《踏雪寻梅》

选自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冬天的故事》。

二、教材简介:

《踏雪寻梅》是一首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其中B段的第二乐句是A段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B段的动机也采用A段第一乐句的开头。因此,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唱来十分流畅、亲切。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歌曲曲风轻快、活泼,既表现出人们踏雪赏梅的兴致,也赞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踏雪寻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理解不同的演唱方法,力度与速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演唱实践中加深体会。了解音乐家黄自、刘雪庵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在多种音乐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美。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有感情演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风格韵味。难点:运用力度、唱法的对比手法表现歌曲。

五、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若干打击乐器。

六、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体验与表现音乐为主线,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寻梅、赏梅、品梅、唱梅、踏梅五个环节层层递进,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多角度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以期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同时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态生成的新信息,灵活应对,及时修正预设方案,保证教学的流畅性,从而使音乐课堂更具真实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八、教学过程:

(一)寻梅。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老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唱一唱、拍一拍、动一动。

导语:坐着雪橇滑雪快乐吗?(快乐!)堆雪人、打雪仗同学们喜欢吗?(喜欢)你看,现在有一位少年,穿着长衫,骑着毛驴,他又在做什么呢?

2.播放《踏雪寻梅》歌曲动画视频,学生欣赏。①说说歌曲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绪。

描绘了骑着毛驴,踏雪赏梅、采梅的生动情景。表达了愉快、兴奋,怡然自得的心情。

②说说“腊梅”。

纯洁、美丽、清香,傲立雪中,坚强品质。

【设计意图:在音乐活动中,营造课堂愉快学习气氛。以“寻梅”为主题,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了解梅花特点,顺势引入歌曲《踏雪寻梅》。】

导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对梅花的赞美声中,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踏雪寻梅》,在歌声中来感受一下吧。

(二)赏梅。1.出示歌片,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学生听一听、动一动。老师引导学生用击拍、身势、表情等来表现,体会歌曲的节拍节奏感和情绪。

2.简介歌曲作者,了解歌曲创作年代和背景。

黄自(1904~1938)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教导培养出众多的中国杰出音乐人才,被誉为“中国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导师”。他的作品《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还有《花非花》、《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萧友梅、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枫桥夜泊》、《红豆词》等,作品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

导语:两位音乐家创作的这首歌曲深深吸引了老师,老师也想用歌声和同学们一起再来体验一下“踏雪寻梅”。

3.教师范唱歌曲,并引导学生合作。

老师范唱,同学们协作表演,在歌曲四分休止符处及“响丁当”八分休止符处伴唱“海”。(教师可用手势提示)4.再听歌曲,模拟伴奏。

①在歌曲描绘的画面中,你能听到什么声音?(驴脖子上铃铛的声音;驴蹄声)

②运用碰铃、双响筒、木鱼、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创造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打击乐器,部分学生拍手、捻指等形式伴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赏梅”为主题,认识两位音乐家,了解歌曲创作时代与背景。在律动、师生合作、伴奏活动中,让学生对歌曲的节拍、节奏及情绪有一个真切地体验与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强烈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力和良好的合作能力。] 导语: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来细细地品味。

(三)品梅。1.简析歌曲。

师生交流分析:歌曲有A、B两个乐段构成。A乐段:1~8小节,两个乐句。B乐段:9~19小节,两个乐句。

2.词谱结合,唱读品味。

①学生自读歌词,提出疑问,教师帮助理解。“霁”:雪后放晴。“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②有感情吟诵歌词。③跟琴唱谱,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示范引领,视唱、听唱、模仿、手势指挥法结合运用,解决弱起、休止和附点节奏难点。

分组合作:一组学生唱谱,一组学生读词。3.再听歌曲,加深对歌曲表现意境的体会。

展现出“梅花傲雪绽放,主人公骑驴寻梅采梅”的画面。体会寻梅人的高雅情趣和怡然自得的心情,感悟梅花的坚强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品梅”为主题,从旋律、歌词入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加深对歌曲表现意境的体会。唱谱、读词的实践活动也为歌曲的演唱打下扎实的基础。] 导语:让我们用歌声把这动人的情景表现出来吧。(四)唱梅。

1.跟随教师琴声,用“la”哼唱全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2.跟随教师琴声,填词演唱。

针对出现的问题,运用示范、对比辨析、模仿、击拍、手势指挥等方法予以解决。

3.交流分析,演唱处理。

①第一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骑驴赏梅”);抒发了怎样的心情(兴奋)。

指导与练习:“骑”字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字上。②第二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驴脖铃儿响丁当”);抒发了怎样的心情(喜悦、满足)。指导与练习:前句四个“响丁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演唱应短促跳,有弹性,把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表现出来。后句强拍休止处,仿佛是在赞叹之前感受梅花香气的一个瞬间,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用连贯舒展的声音,把赏梅后满足喜悦之情表达出来。

③力度处理。

认识、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中弱(mp)、渐强(<)、渐弱(>)、强(f),运用打击乐器敲击来加深感受。

根据歌曲标记的力度,作演唱的变化处理。歌曲第三乐句(四个响丁当处),作渐强处理,把驴儿由远到近的清脆铃声表现出来。

④合作演绎。

以“丁丁 当”为基本节奏型,用数板形式为歌曲伴唱,能根据歌曲演唱力度要求作相应的强弱变化。

学生分成演唱组和伴唱组演绎歌曲。(可作交换)⑤完整演唱。

第一遍:跟琴演唱。第二遍:跟伴奏带演唱。

用中速和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表达出雪中赏梅采梅时兴奋、赞叹、享受、满足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唱梅”为主题,通过歌曲学唱、歌曲处理、歌曲演绎等活动,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和情绪。同时,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旨在提高学生完整表现歌曲的能力。] 导语: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踏雪寻梅》,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五)踏梅。

1.播放与所学歌曲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学生欣赏,谈感受。这首《踏雪寻梅》与刚才我们学唱的在演唱速度上不同。学唱版本:中速稍慢。听赏版本:速度较快。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和表达的情绪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2.用较快的速度唱一唱,在对比中加深体会。

中速稍慢:平静、悠闲,喜悦兴奋之情较内敛,注重内心的感觉。速度较快:活泼、张扬,喜悦兴奋之情较奔放,有尽情抒发之感。3.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曲表现出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表达出了歌曲主人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比热爱。生活中不乏美景,让我们用一颗纯真的心,去发现自然之美,去感受音乐之美吧。

4.在《踏雪寻梅》歌声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踏梅”为主题,通过拓展延伸,感受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踏着坚定的步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生活的乐趣,感悟音乐的美妙。]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教学氛围,教学各个环节前后联系,层层递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注重音乐学科特点,运用多样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展开教学,能充分关注学生,使学生主动并快乐地学习。从本课教学反馈来看,学生体验、感悟、创造、表现音乐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本课教学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之处。如:打击乐伴奏活动的控制。乐器角色的分配,学生的选择和教师的指定要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合理、合情、有序。伴奏的要求应明确到位,强调相互的合作意识,提高成功率。细节要重视,课前的准备还需更加细致。又如:歌曲力度的处理。要理解力度的强弱是相对的,在一首歌中有一定的自然对比效果就行了,不能强调力度的绝对性,易造成表现的生硬、让听者感到突然,破坏了声音的美感。所以教学中要注意灵活性。

上一篇:教招考试经验总结下一篇:寒假开学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