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

2024-07-01

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通用12篇)

1.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 篇一

为了有效达到文化生活的教学目标,有些观点是需要辨析的,列举文化生活中的几个辨析点,并请选择其中一点,说明其辨析教学的意义?

《文化生活》这部教材中有很多点都可以开展辨析:

1、“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无法选择的。”

3、“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

4、“发展教育应摆脱古代教育思想,还是应该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5、“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6、“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还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就以“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为例,谈谈辨析教学的重要意义。

题目观点没有正确把握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把继承和发展分为先后,是不科学的。

正确观点是

(1)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2)继承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3)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先后两个过程。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辨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辨析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基本观点和概念,正确的区分观点,辩出真理,使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有利于防止观点错误的出现,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贡献。

第二,辨析教学有利于教师将易混易错知识点剖析清楚,讲解明白,能够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起有效链接,澄清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观念和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辨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辨析教学可以通过创设辨析情景、制造选择冲突,让学生从多度角度开展比较、鉴别,自己排除谬误,探索出通向真理和价值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得到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得到了尊重;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2.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 篇二

一、生活性策略的含义

所谓生活世界是相对与科学世界而言的,是指学生日常生活的现实世界。生活性策略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测评与师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相贴近,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策略。生活性教学策略,意在使师生过美好的课堂生活,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他们以后的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知识来探究未知的英语规律,会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成为学习主体。

二、英语教学中采用生活性教学策略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1.学生在生活世界中能够获得大量的缄默知识。现代知识理论研究认为,知识有两种形式,一种使系统化、体系化的显性知识,一种是非系统化、非体系化的缄默知识。前者是个体能够意识到,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它主要来自于教科书。而后者往往不能被个体所意识到,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主要来自于个体的日常生活。缄默知识构成了理解显性知识的基础,而显性知识只有内化为缄默知识才会发挥其作为知识的真正价值。因此,缄默知识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而丰富和完善个体的缄默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使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例如在学习模块5“Unit3 Science and nature”时,在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表达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例如:以转基因、克隆等话题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克隆技术和转基因的一些看法,在争论探讨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拓展相关知识。学生在通过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知识来引入话题,促进学生关注课堂,开启英语学习主动性。

2.生活世界是情感的温床、创造的源泉、主体性的全面生成的基地。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对情感的培养、创造性的发展以及主体性的全面生成能起到积极作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兴趣,使其热爱学习、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模块六“Unit 4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时,教师可以近期新闻,例如盐城龙卷风为话题导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情,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会促进学生爱心的产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生活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教师除了传授学生文化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融入到社会中,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教师通过生活性教学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纳入到教学中,打通教育与日常生活的隔阂。

三、英语教学中采用生活性策略的实施

1.把英语知识的来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根本上讲,任何教学内容都来自现实生活,来源于社会,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英语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很多教学情境和话题都可以抽象或转化为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是教学中的许多例句、短文、故事的来源和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况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内容与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变传统演绎式教学为归纳式教学,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体验知识间的“内部联系”这一知识获得过程要远比接受知识理论有意义得多。例如,模块7“Unit 4 Public transport”就是一个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话题。任何人的出行都离不开公共交通,这个话题学生再熟悉不过了。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把单元学习话题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公共交通方式有哪些?他们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生活化的话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思维活跃,运用自己已知的语法规律和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英语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一些学生虽然在生活中还不怎么习惯用英语在生活中交流,但是英语在生活中却是随处可见的。通过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应用英语,或用英语在日常生活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解决什么问题,使英语的学习密切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例如到了圣诞节到处都会张贴着圣诞老人的图片,并且写着“Merry Christmas”;停车场也会有“Parking”的标志牌;超市或商店的大门上也通常贴有“entrance或exit”的标志……通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会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动力,给学生带来成就感。生活中只要学生认真观察,随处都可以看到英语知识,有时英语的应用并不一定是说,而是用眼睛看,用心去阅读,感受英语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英语学习的快乐。

3.用英语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来实现与现实生活联系。学生要学会用英语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把所学的英语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可以内化、优化、重组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加大知识间联系的强度,变“死学习”为“活学活用”。例如为了使校园的英语文化气息更加浓厚,教师组织学生给学校的各个部门以及事物做一个英语标志牌,或者路标。学生虽然学了很多英语知识,可是真正到使用时还是非常困惑的,他们不知道表达对不对。如在制作“小心滑到”这个标志牌时,学生之间就出现了争论,有的学生用“carefully slide”,有的学生用“Caution!Wet Floor!”有的学生用“mind the slippery floor”,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原因,在讨论中深化认识,提升理解,实现正确的使用英语知识。这样通过学生直接运用英语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实现和生活世界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灵活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4.教学活动中营造生活氛围与现实生活联系。师生进入学校、进入课堂都带着自己特殊的生活和态度,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和意志特征。这些生活知识会成为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和起点,他们也会体现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开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渠道,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把所学知识与所见所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结合起来,体验生活的丰富性、多面性,同时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具体的教法上可以为学生营造类似生活的氛围,场景,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语言描绘、图画表现等各种具体方式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并在其中体验和理解知识的意义,使学生的生活活动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模块4“Unit 3 Tomorrow's world”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学生把他们想象的未来世界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示出来。在编造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方式来探究英语知识要点和用法,分析语法规则和句型,从而实现在课堂情境中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应用技能,实现学生综合素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境把学生仿佛带入到了未来世界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会帮助建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可以通过生活来获取知识,在生活中应用英语知识,把现实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通过生活性的英语教学,学生会学会过美好的生活,完成由单纯的自然人向热爱生活、懂得生活、能够为社会服务的社会人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松.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11).

[2]梁红梅,何安平.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7,(02).

3.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 篇三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高中数学;教学

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数学的出现并不是凭空的,没有根据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及教学特点而产生的,可以说生活化教学是时代的产物。高中生相比较小学生和初中生来说,更加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如果只是和以前一样,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很容易造成学生厌学的情况发生,然而这种生活化理念的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积极性。

1.生活化理念教学在高中数学运用中的意义

生活化理念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不仅仅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提高了学生们对于生活的激情,而且使得他们将所学与生活相结合,更加体现了数学的强大魅力。

1.1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且更多的人开始倾向于实践教学,摒弃最开始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生活化理念教学方法就是对这一实践理念的具体应用。在我国,目前有很多学生仍然谈数色变,甚至很多人秉着学数无用的心理。而生活化理念教学就是对这里思想的人的具体冲击。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很多学生关注到生活中的小细节,并寻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了解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爱好。

1.2简化数学教学

以往数学问题的解答离不开复杂的公式,老师重复的唠叨,现今将生活化教学与数学相结合,很多问题的解答只需要依靠生活中的小案例就能进行解释。对于数学中的抽象公示、理念,同样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理念的行为进行具体解答。本文的下一节将会提供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1.3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生活化理念教学是跳脱课堂教学而产生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不断思考问题,并且动用自己的大脑,对问题进行解答。而且,这样也可以增进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感情,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将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进行拓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2.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生活化教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具体的实践意义的,下面是几个实践案例对其进行说明:

2.1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案例解答

数学几何中有一句话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很多学生只是对这句话听过,并且对其理论解释一知半解,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只是将这句话背过,但是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却经常手忙脚乱。但是,如果将这句话引用到生活中的小案例,其解释将会简单很多。在生活中的案例我们可以选用两棵大树作为参照物,最简单的办法是用脚步丈量两棵树之间的距離是多少,同时用脚步丈量两棵树之间的曲线距离是多少,这样就可以在学生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就会很容易地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2.2应用题的解答

对于一些应用题的解答,是让很多学生很苦恼的。例如“利息=本金 利率 时间”的公式,如果单纯的放在数学公式中进行运用,很多学生即使能记住如何计算,也很难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如果让学生在假期时和父母一起去银行存取款,并对存取款的金额,由家长教其计算,这样的效果就会大不相同。学生就会认识到,我在数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我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而且存取款的业务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就会对这部分内容做到充分了解,更加用心的学习。

2.3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几何知识较为抽象,很多学生看到由很多线组成的图形,就会感觉头很大,不知从何下手,但是如果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就会相对简单一些。例如很多同学,对于正方体,立方体以及其中的一些角和线并不理解。他们不妨将自己居住的房屋与几何知识相结合。一般北方的房屋都是四四方方的,正好是立体的几何形状,对于几何知识的解答具有实际的效果。

3.生活化理念的教学原则

生活化理念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3.1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生活化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体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自主解答,进行问题的深刻探讨,期间可以由老师与家长进行辅助教学。

3.2课堂教学生活化趣味性原则

以往的教学形式大多太过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只能维持最开始的前十分钟,之后很难继续保持学习的激情。而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以具体生活为实例,在课堂上进行探讨,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感,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也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

4.总结

生活化教学是时代的产物,是学生在课堂与生活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主人翁的角色,通过学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提出,并在实际生活中找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再和老师具体商议相关问题的细节问题,使得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老师在这一生活化教学中的角色是辅助性的作用,老师全程只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式的解答,并不能对其所有问题进行灌输式教导,这样相当于增强了老师的工作难度,由以往的简单式教学,转变为带有一定难度的思考式教学。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利于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知识水平的不断积累,对于老师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好处。我们要关注生活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红艳.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5(12):8

[2]段绪红.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9):284-284.285

4.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 篇四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方式

高中政治教学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以及在生活中的政治思考能力,使高中生能够熟练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贯穿政治素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学生活化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发展趋势与重要方向,高中教师切不可在教学过程中局限于教材的固定理论知识点,而是要注重政治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联系与沟通,以在新型教育环境下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改进,进一步丰富高中政治教学模式。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理念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理念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深刻要求,是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产物,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上要跳出政治课本知识点,高度融合学生周围的实际生活,将政治理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接受课堂知识点,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政治教学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在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深化了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中心思想与教学重点,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深化与学生主体学习模式的转变,让学生们在政治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实践问题

1.教学方法实践问题

随着多种教学方式的逐步贯彻与实践,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教学、分层教学、主体教学以及合作教学等多种高效教学方式,但是教师往往只能在形式上采用新型教学方式,却在方法的运用环境与针对性上具有较大问题。比如,在电子白板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只是在教学课堂上运用了电子白板这一教学工具取代黑板、粉笔,而在政治教学资源的优化上却缺乏教学创新与突破。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往往将教材内容知识点置于电子白板上,继而进行传统的单向知识传输,忽略与学生间的知识交流与互动,使得高中政治课堂流于新型电子白板教学形式,而缺乏教学本质的提高与改进,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仍一蹶不振。

2.形式化明显

尽管高中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向高中政治教师不断深化生活化教学理念,并在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督促高中政治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实践,但是笔者在高中政治课堂考察过程中发现生活化教学理念仍然流于形式,而在政治教学质量上难以实现进展与提高。在教学调研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高中政治教师生活化教学措施单一,教学生活化模式较为死板、落后,且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探析与研究,无法对学生的政治学习状态而采取恰当的教学生活化措施与策略,使得高中生对政治教学生活化课堂缺乏学习兴趣。且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生活案例的选取上缺乏教学针对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实现生活案例与政治理论知识之间的相互连接。部分高中教师在案例的选取上几乎超出了高中生的生活范围,课堂互动程度较低,不能根据政治教学重点进行生活化教学,造成教学生活化体系错乱,限制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3.教学评价性差

高中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教师在对学生政治学习的教学评价仅仅局限于政治成绩考核,而对高中生价值观念、知识体系与人格素养的考察较为缺乏。不完善的政治教学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被大大减弱,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践也深受限制。

三、教学生活化方式

1.使用生活化元素

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探索生活化教学元素,紧密贴合高中政治教材内容与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与生活成长环境来推进生活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为高中生创建熟悉、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掌握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理论定义与性质背景等等。从新版本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编撰与重点方向把握方面可以看出政治教学更加着重于对学生政治生活素养的锻炼与加强。因此,高中教师可根据高中生的实际生活探索生活元素,将其与高中政治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不断推进教学生活化。

2.实行开放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切不可局限与课堂教材知识点的传授,要想获得较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实际生活,在生活体验中进一步了解政治知识,搭建理论与生活间的教学平台。

比如,在政治教材市场与价格波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摆脱传统政治教学课堂的束缚,带领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向百货市场,让学生们了解市场的涵义,不仅从表面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感知空间,还在具体的物品买卖中让学生们懂得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对价格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开放教学实践,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被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3.推动实践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师可在课堂上推动实践教学设计,让学生们在生活中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知识点的接受、掌握与运用。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与社会生活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在实践教学设计模式下,学生能够逐步实现理论与生活间的关联与运用。

四、结语

5.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 篇五

内容提要: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文化又积淀于语言中,文本话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探究文本话语意义除了一般意义和言外之意,还有话语的文化意义也不容忽略。对话语文化意义的解读不仅可以借此探究文本的深层内涵,而且可以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提高鉴赏力。这个层面的文本解读能力也是大多数学生并未达到的鉴赏水平,有很大的教学空间。对学生的文化底蕴的积淀,民族文化的继承也很有意义。

关键词: 话语的文化意义 教学契机 审美意趣 鉴赏力

文学作品的意义内涵、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趣都蕴含在具体的语言中,要更多更真切获得作品的内在本质意义,领略作品的审美意趣,少不了对作品语言作深入的解读。可是我们的学生往往缺少这种深层解读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学生大多并不能真正走进文学作品。经典的文学作品对他们来说并不经典,甚至读不懂,更不用说体味其中的审美意蕴。我们的学生还缺乏足够的鉴赏力去解读经典文学作品。那么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是我们中学文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中通过对文本的话语意义的探究是提高学生鉴赏力的重要途径。

王建华教授在《语用学和语文教学》一书中将话语的意义分为语言意义和语用意义两个层面,语用意义又分一般意义、突现意义、色彩意义、言外之意和文化意义等几种。其中突现意义、色彩意义和言外之意的探究一直是我们课堂中话语意义探究的重点,而话语的文化意义的解读往往被忽略。这样很多话语的深层意蕴不能得到充分挖掘,作者的匠心无缘领略,同时也少了许多审美意趣。

下面主要借《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来谈谈文本话语文化意义的解读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黛玉未进贾府便有这样一段细致的描写: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

用心 爱心 专心 1

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这些文字是对黛玉前往贾府时路上的所见所想,一般的阅读者目光很少会在这里停留。其实这样一段看似闲笔的描写却是很值得咀嚼的一笔。“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表明宁、荣二府的门朝南开着,正合于我国传统建筑坐北朝南的习俗。宁、荣二府的位置是宁东荣西,先是见到宁府,又往西行才见到荣府,这又合于东为上西为次的宗法等级制。宁国公为贾家之兄,荣国公为贾家之弟,因而虽然二人后代都同样袭了官职,府第也是同样的规格,但为兄的建在东,为弟的建在西,不能违背长幼有序的等级制。再从门庭管理来看,宁府“正门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到了荣府,也是“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这里也反映了明显的等级制:高官显宦的正门不能随便打开,只有在迎接圣旨或上司造访时才可以打开,平时只能用东西两角门。而按“东尊西次”的规矩,作为一个小孩子的黛玉当然只能从西角门进入贾府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每一个环节的宗法等级制蕴含在这段看似平常的描写之中,一般的读者不大会去关注,却是作者匠心所在,可以说名著无闲笔。

看似平平常常的一段话却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阅读中如果缺少这层意味的挖掘,当然就会少了许多阅读的乐趣。而这一层意义又是平常阅读者难以触及到的深层话语意义。因为一般的读者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深层挖掘的解读技能。作为我们教育对象的高中生可想而知对话语意义要达到这个层面的解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需要补充相关文化知识。因此我们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对话语中文化意义的解读,有意识去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的积淀。

话语文化意义的解读是话语的深层内涵探究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阅读教学中有着它重要的意义。

1、对话语文化意义的解读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学会对话语意义的准确解读,就是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意。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对话语的文化意义的解读,他们的能力往往触及不到,也因此无法完成对话语作品的准确解读,深层解读。这也正是阅读教学的极好的契机。一方面话语中蕴涵的文化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是未知的知识,其中反映的社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生活远离他们现实生活,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借此可激发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学生对话语意义的解读有时会发生障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解读话语文化意义的同时也是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的过程,相关的文化知识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应的也会得到提高。

如《林黛玉进贾府》有这样两段描写:

(1)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垒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2)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这里两次写到黛玉推让座次。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这里深入解读话语的文化意义。如提问“黛玉为什么要十分的推让?”,学生如果对话语的解读只停留在表现黛玉的乖巧敏感、小心谨慎上,老师可进一步提问“黛玉为什么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学生也许会推测那位子是长辈的座位,封建大家族座次也分等级尊卑。那么封建社会对座次有怎样的规定呢?这时教师可抓住时机为学生补充相关的文化知识:古代的座次礼俗有堂、室之分。按礼俗,室内的座次以东向(坐西面东)为最尊,其次是南向,再次是北向,最后是西向。所以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上首的东边座位空着,正如黛玉所想,这必为贾政之位。而“贾母正面榻上独坐”,根据上文的交代“穿过一个东西穿堂”,可知贾母后院是坐北朝南的,坐北面南为最尊,故贾母独坐,其次为东边,再次为西边,朝北坐南为最次。按贾母的坐席,左为东,右为西,左边第一张椅子为东边第一位,是四张椅子中最尊的,黛玉故不敢随便坐,要十分的推让,待贾母发话才告座。这里林黛玉的乖巧懂事跃然纸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作品的深刻内涵:在这样一个诗书礼仪之家,规矩之重之繁复,黛玉自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然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黛玉的处境自然可想而知,多愁善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人物的性格命运似乎在这里也已初见端倪。

2、对话语文化意义的解读可丰富文本话语的审美意趣

话语作为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载体,有的明白,有的含蓄。而一些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往往讲究含蓄,忌讳直露。读者也常常在这样一些地方咀嚼品味,然后恍然大悟中体会到柳暗花明般的乐趣。话语的文化意义就是在话语中隐藏的意义。甚至有的话语本身就承载着文化意义,不是作者有意要去表达,但却有丰富的文化意味在其中。因此对话语文化意义的解读必须是一种深层次的解读,否则无法获得其中意义。教学中如果能从这里入手引导学生对话语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可以挖掘话语的深层意义,体会到作者的意图,领略文本话语的审美意趣。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这样两段对话:

(1)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念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2)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贾母、宝玉问的是同一个问题,黛玉的回答却不同。很明显,回答贾母的话是实情,而回答宝玉的话有了顾虑,是谦虚之词。黛玉为何要这样呢?这也是一个学生会很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咀嚼,去讨论。其实这不同的回答里有着很丰富的审美意趣。一则因黛玉见贾母对迎春姊妹读书的态度很不以为然,便明白贾母之意——女子读书多并非好事。二则黛玉见迎春姊妹读书不多,自己当然不能太张扬,不能让人觉得自己在迎春姊妹之上,黛玉的乖巧敏感跃然纸上。但是作者这一笔要表达的仅此而已吗?教师可引导学生作深入解读。贾母对迎春姊妹读书的态度为什么这么不以为然呢?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传统文化价值观。

封建社会人们为什么主张女子无才为德呢?老师适时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探讨,层层深入挖掘作品的审美意趣。女子的美德在于顺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封建礼教给女子定的规矩。顺从需要没有太多的主见为基础,而读书多往往让女子长了见识,生出一些不该的想法,变得不顺从。所以古代女子以无

用心 爱心 专心 4

才为美。女子无需也不允许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想法,为自己的生活作什么选择。更不用说为自己选择结婚的对象,如果有此想法的女子便被认为是不守妇道,是要遭到唾弃鄙视的。贾母在得知黛玉原为宝玉娶宝钗之事而病时,就说:“孩子们从小在一处玩,好些儿是有的。如今大了懂得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的本分,我才心里疼她,若是她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她了。你们说了,我倒有些不放心。”“我方才看她却还不至糊涂,这个理我就不明白了。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是没有的,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若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在贾母眼里,一个女孩就要守做女孩的本分,至于私下里有自己的想头,那是“断断有不得的”,黛玉因此一下失了贾母的疼爱了,“我可是白疼她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即使是至亲的无依无靠的外甥女,就因为在内心里有着自己的想法,就完全受到了贾母的否定。所以封建时代的女子审美价值观就是:顺从,一切由别人做主,一切由命运安排。

而黛玉“只刚念了《四书》”,作为女子书读得已有点多了,因此这一点并没有得到贾母的肯定,反而话里有些不屑。黛玉的错误就在于太有才气,在那个时代,她的才学聪慧反而害了她。黛玉的才华、脱俗、灵气除了宝玉有谁赏识,所以最后贾母等人选宝钗为宝玉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实属人之常情。黛玉的性格早就为自己的命运设下了伏笔,“性格便是命运”的哲学内涵也在此中得到体现。黛玉的命运也是那个时代所有女子的命运。女子是附属品,唯一的选择便是服从,不该有自己的想法,有了只是自寻烦恼,跟自己过不去,避免的办法是尽可能不读书。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去挖掘作品的内涵,可以在文化解读中提升人物性格的美学境界,扩展文学意象的潜在内涵,丰富了文本话语的审美意趣。

3、对话语文化意义的解读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力 文学作品的教学其中重要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我们学生已有一定的鉴赏力,但还算不上是一个成熟的鉴赏者。在学生鉴赏力的培养上,我们还大有作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呢?我认为,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话语中的文化意义是其中一个策略。学生文学作品鉴赏力的培养,教学的基点是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用心 爱心 专心 5

而对作品话语文化意义的解读是大多学生目前尚未达到的水准,也是通过引导能够达到的水准。如《鸿门宴》中项羽帐中设宴招待刘邦时座次的安排与项羽性格命运的关系,学生在解读时肯定无法触及到这个层面,但经老师一点拨也会很快明白的,体会到作者笔法的含蓄隽永之美。而作品的一些审美意趣常就隐含在这样一些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细节中,能否关注这样一些细节往往是鉴赏力的一个标志,所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这些细节可以渐渐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有两处对贾府两种男性下人的描写:

一是轿夫,“轿子抬着走了一箭之远,将转弯时,便歇了轿,后面的婆子也都下来了,另换了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抬着轿子,众婆子步下跟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那小厮俱肃然退出,众婆子上前打起轿帘,扶黛玉下了轿。”

二是凤姐院子里侍立的小厮,“这院门上也有几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 第一处写到的轿夫分两种,一种是把黛玉从码头接到贾府的,这些轿夫只进了西角门就不能再往前了,轿夫换成四个眉目秀洁的十七八岁的小厮,到垂花门前,十七八岁的小厮也须停步,因为要进厅堂了,贾府女眷们主要衣食起居的地方。且要待小厮们肃然退出后,众婆子方扶黛玉下轿。到了厅堂内院,多是仆妇、丫鬟、奶妈、嬷嬷等侍候了,即使有需要使唤的男仆,那也得是八九岁、十多岁的童仆——才总角的小厮。这些细节有着作者的匠心,往往不被注意。从使用仆人的规矩可以看出贾府严明讲究的礼制,显示了贾府的显赫。也反映了封建时代严格的等级制以及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上下尊卑,不可逾越。从使用仆人的讲究上也可以看出贾府的排场、铺张,整个贾府庞大的开支为后来贾府的衰败埋下了伏笔。让学生体会到小说着墨之处无闲笔,领略创作者的处心积虑。

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匠心、小说的审美意趣往往在这样一些看似闲笔的地方,学生慢慢会懂得怎样关注这样一些细节,久而久之就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一目标的实现靠什么途径呢?其中之一就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6

靠对话语文化意义的解读去完成。话语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从中汲取、继承、积淀,完成民族文化的构建。

话语的文化意义是语言外部因素如社会、时代、文化等在话语表层上的积淀和反映。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文化既影响语言,本身又积淀在语言之中。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话语的文化意义有由文化传统积淀产生的意义,也有时代环境映现产生的意义;有作者匠心独运有意借此表达的意义,也有作者虽无意,但语言本身就具有的文化内涵;有的外露、明显,有的内隐、含蓄。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从哪些角度去关注话语的文化意义呢?

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其无限丰富的传统文化无时不刻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社会价值观、人们的思想情感、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无不在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甚至有的成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深刻影响着人们,而文学作品是时代生活的记录,真实地记载了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关注:

1、封建礼制文化。封建时代,礼不仅是社会生活中的规定和仪式,还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在内。它规定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界限,规定了社会各个等级的尊卑贵贱,维护着统治阶级的统治,因此古代统治阶级非常重视礼。封建礼制成为一种最强大的传统文化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积淀在文学作品的话语中,是我们在解读文学作品意义内涵的一把钥匙。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这方面的引导。如《祝福》中祥林嫂在丈夫去世儿子死亡后,“现在她只剩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大伯为什么可以把祥林嫂的屋收回,又可以赶她走呢?这在当时是天经地义的事,追根溯源,正是封建礼教授予的权力。女子在封建社会没有权利可言,只是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既然阿毛已死,没有为贺家留下儿子,当然就不是贺家人了,大伯赶她走行使的就是封建家长的权力。封建礼制规定女子要三从四德,其中守节为最重,女子要从一而终,所以祥林嫂在被迫卖给贺老六时要以死抗争。祥林嫂重新回到鲁四老爷家后,屡次受到毁灭性的精神创伤就是在鲁四老爷家祭祀时,作为嫁了两个丈夫的她已经是不干不净了,不能参加极为神圣的祭祀活动,因为在封建礼教中,祭祀是极为庄严神圣的事情,关系到家族的祸福,所以能参加祭祀也成了祥林嫂在捐了门槛

用心 爱心 专心 7

后已清白的证明,在被四婶拒绝后,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而实际上“一女嫁二夫”也是她自己无法解开的一个心结。这一切都是封建礼教的罪恶,它是如此根深蒂固地长在人们的灵魂中。在解读这些情节时如果不从封建礼教这个方面引导,就深入不到文本的思想深处。

2、称谓文化。古代在姓名、字号等称谓方面很有讲究,在这上面往往也可以读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这一句中“公瑾”是周瑜的字,首先古人的字和名往往是有密切关系的,字是名的补充解释,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叫做“表字”,“瑾”和“瑜” 都是指美玉;苏轼在这里称“公瑾”除了避免重复前文的“周郎”称呼之外,还有表示尊敬之意。因为在古代字是在成年时取的,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和尊辈称字则出于礼貌和尊敬。前文称“周郎”也有赞美周瑜年轻有为之意,“郎”在古代称年轻男子。所以称谓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内涵,表达着不同的情感。

又如《阿Q正传》中阿Q“造反了”之后,赵太爷称他为“老Q”,赵白眼称他为“Q哥”,这里称谓的变化反映了阿Q在未庄地位的变化以及人物内心的变化。在汉民族传统文化中,称“老”意味着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称兄道弟则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这称谓的变化中有着作者的匠心。

3、服装文化。服饰是人物性格情感志趣的外延,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文学作品在人物的服装的描写上寄予深意,常借此表达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我国古代在服饰上有等级之分,依唐制,朝廷命官,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六、七品服绿,八、九品服青,因此“江州司马青衫湿”中这“青衫”二字有着丰富的意蕴:诗人由朝廷谏官沦为江州九品司马后内心的郁愤和凄苦。孔乙己身上那件破旧的长衫和短衣帮身上的短衣在传统服饰文化中就是身份的象征,因此孔乙己总不肯脱下那件代表读书人的长衫。

除以上三个角度,还有饮食起居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等,都蕴含在具体的话语中,影响着话语内涵的解读,学生如果缺少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在解读上往往会遇到障碍,无法把握文本的本质内涵,领略不到作品的审美意蕴,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8

会不到作者独具的匠心,那文学作品的阅读就会少了许多乐趣。所以说话语文化意义的解读也是文学作品鉴赏不可或缺的一环,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这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6.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 篇六

首先, 老师在教授单词时, 要向学生暗示出单词不是一个一个字母堆砌而成的组合。他们是有生命的。组成单词的每一个字母, 每一个部分可能会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有着生活的启示。作为老师, 我们是要找出他们和生活的联系, 去挖掘产生他们的文化背景。把这种关联与文化的内涵传授给学生。从而让他们从细小之处去感知学习英语的兴趣。从细微之处去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精化之处。

一、单词来源是文化

单词是文化的一种载体, 每个单词都有其产生的背景。换句话说教师在教授单词时, 不光是对其读音的教授, 更要注重向学生讲解单词的来源, 哪怕只是一句话, 也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记忆单词的背景。例如, 有些单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诸神的名字。Pan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山林之神, 他人身羊头, 头上有角。因长相怪异, 被其母亲抛弃。他喜欢在山林里游荡, 用自已古怪的长相和叫声来吓唬路人, 人们对此很恐惧。恐惧来自于Pan, 因此恐惧就是panic。再者, Flora, 古希腊的花神, 她的丈夫西风给她送了一个花园。春天来了, 他们手挽手在花园里散步, 他们走过的地方百花齐放。Flora作为词根, 相当于plant。同源的单词有floral (花的, 植物的) , florist (种花人) , flourish (繁荣, 茂盛) 。

二、单词的每一部分有其特殊意义

英语的很多单词都有自已的词根, 词根给予了每一个单词基本含义。在教授单词时, 老师有意识去分析一下词的构成, 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为学生记忆单词创造联想的纽带。例如, education这个单词, 汉意是教育, 我们知道教育就是启发, 引导, 培养新一代。学校的老师是最主要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工作的重点就是把学生内在的潜质引发出来。而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教育。英语单词educate的原含义就是源于此。这个词是从拉丁语的e—即out, deco—即lead, 合起来就是lead out (引导出来, 启发) 。

三、单词来源于生活

有时老师可以把生活中有趣的现象与记忆单词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给学生繁重的记忆工作一点乐趣。例如, bride这个单词意思是新娘, bridegroom是新郎的意思。我们可以把bridegroom分成三部分。Bride, g和room.在讲解中我会引入某些国家的习俗。结婚时, 新郎要给新娘提供房子, g是give, 那么give a room to the bride的人是bridegroom。这样一说, 学生不但对这个单词感兴趣, 而且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单词。同时, 学生又对一些国家的婚嫁风俗有了一些了解, 从而又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再次, 有时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创新一些单词的讲解, 从而在教授单词时, 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情感教育, 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例如, evil意思是“邪恶的”。我们可以把这个单词倒过来写, 就是live生活, 我就告诉我的学生颠倒的生活是邪恶的。我们应该去珍惜我们仅有一次的生活。Fresh意思是“新鲜的, 新的”。我们可以这样讲解这个单词。Fresh:free (自由的) +fish (鱼) =fresh, 自由游动的鱼是“新鲜的”。

再次, 单词和单词之间只有形成有效词组块, 学生才有可能在听, 说, 读, 写中去运用他们。那么单词之间如何形成有效词组块呢?我想, 我们英语每一个单元都是以某一个话题为中心的。例如, 在必修3第一单元以节日与庆典为话题。课文里介绍了很多节日。那么我们可以以人们在庆典中做些什么为子话题, 把描述有关人们在庆典中的活动的动词短语全部找出来。例如有honor the dead, light the incense, light the lamps, play music, dress up, play a trick on their neighbors, admire the moon, eat moon cakes, be in memory of the arrival of…这样就把单词先组成了不同的词组, 然后又按一个子话题把这些看起来无关联的词组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模块。这样学生在遇到有关话题的写作时, 就可能会用到这些有意义的词组模块。

7.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

数学教育是对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感知周围环境里时间、空间现象的第一步。但是数学学习本身是一项复杂而枯燥的工作,在这种现实背景下,让数学回归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是眼下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1.将数学教学回归到生活环境

替代沉闷的课堂环境,对小学数学进行室外教学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我们的生活环境丰富多样,而数学恰好贯穿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公园里有方形的长椅、圆形的花坛、菱形的地砖和三角形的栏杆,这对于学生认识形状来说是再好不过了。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标有不同的价格,这对于学生认识数字来说也起到了帮助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也沉浸在融于周围环境的玩乐之中。

2.创设生活情境

在课堂上,对于数学的学习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完成。比如对于数字基本的加减法学习,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出来。我们可以将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通过“买东西”的模式,一人为店家一人为顾客,通过物品的买卖。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算术能力,还能够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和数字、图形打交道,难免枯燥乏味。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对今后数学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将数学知识实际运用于生活

课程的改革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实际运用于生活当中。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已经将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距离拉近。比如,利用课余时间陪同父母外出买菜,将加减法的计算运用到里面,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在学习初期最关键的一环,它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日后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挣脱传统教育的枷锁,让小学数学教育回归生活,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是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2):143-144.

[2]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2):4-6.

8.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八

一、生活化之教学情境

把教学情境变为生活化的情境,是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将生活中的片段引入到知识中去,在课程开始前插入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并对新知识和章节进行导入,让学生快速熟悉从而学习知识的核心和重点内容。教师在营造情境时,注意加入时下的热点话题和现象等情境素材,使学生通过已知的内容引申到未知的问题之中。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对多媒体手段进行运用,通过一定程度的表象达到刺激学生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实现课程首要阶段所应该需要完成的目标。例如,高一生物必修一中第二单元《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要让学生了解细胞中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分类以及构成。第二单元中所提的概念就比较笼统,不让学生能有具体的感知,教师这就需要将生活当中的实际事物和学习的内容相结合,在与生活事物结合之前可以做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再通过区分颜色来让学生感知生物的细胞成分。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带好花生子叶、豆浆和苹果等物品,通过实验来判断其细胞的构成成分,教师这种运用贴近生活,更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二、生活化之教学方法

将教学方法和生活化的事物相结合,要求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突破,把教学的场景延伸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去,并且利用生活中的`事物为学生进行抽象知识的解释。因为生物课本身具有特殊性,其也很容易在生活当中取材,比如教师在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授课时,需要实际对显微镜进行运用,并能够解决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开始此堂课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某些植物的部分组织,如绿叶、花瓣和少许蔬菜等,或者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操场里采集标本,教师在观察前就可以给学生提出关于“如何使用显微镜和观察出何种现象”等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打破了传统课堂环境的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教学方法生活化的目标。

三、生活化之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赋予生活化,是教学阶段最核心、最中心的环节。教学的内容能够将整个教学过程所包含,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与生活背景相关联。在教学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让知识回归于生活,实现教学中概念与生活中实物的对接。如对《身边的生物科学》中的各种信息和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到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将生活中的例子导入到教学课程的开始环节很有必要性,因为它可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完成对生物学习的探究和讨论,从而使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科学的奥妙和其与人类生活紧密的联系。结语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服务于生活”[2]。如今新课改在逐渐进行着深化,这对于实现生活化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运用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高中生物的教学应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要满足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采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的生活化情境,实现生活经验激发教学效率的目标,对学生乐于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这在真正意义上能够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柏波.理化生教学与研究[J].考试周刊.(34):173.

9.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 篇九

高中的政治思想课程是一门具有社会属性的课程,对于高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革命情操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高中的政治教学的科学化、目标化、高效化,需要政治老师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真正做到政治课程回归生活,引导学生用学科思想去关注生活、理解生活,让高中的政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探寻高中的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背景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属性、时代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既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逻辑思维,又要有明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辨识标准,这都给高中的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高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引路人、随行者和监督者的不同角色,将高中的政治教学内容做到认真分析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去主动吸收和慢慢消化,从而能够转化成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通过开展高中的政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能够改变高中的政治教学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选取学生喜闻乐见或者耳濡目染的“生活化”案例来讲解政治理论、观点,从而能够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来感受政治教学内容,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也有助于高中的政治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

二、推动高中的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方法

2.1制定明确的政治教学目标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制定明确的政治教学目标有助于深入推进“生活化”策略,从而能够保证整个课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总体教学目标和相关“生活化”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落实新课改教学任务和相关的`生活体验。一方面,需要强化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认知,认知研究高中的政治教学任务和相关教学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生活体验来制定多种多样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拉近学生与政治课程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生活化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于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将新课改教学目标和具体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做到有机结合,如:通过模拟特定的生活场景来落实新课改教学目标,通过设立生活化教学目标来完成新课改教学任务,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2.2创设特定的政治生活情境

高中的政治教学属于一门比较抽象化的专业课程,而创设特定的政治生活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借助预设的情境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有效降低学习政治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能够在生活化的政治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个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跟上高中的政治教学的脚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场景或学习场景的教学案例,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拥有足够的参照物,真正运用生活中的感悟来理解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有关政府职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政府中各类公职人员,教师通过讲解政府职能的履行过程来组织学生理解:每个公职人员是履行着那些政府职能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那些政府职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社会场景和生活场景就能直观地调动学生的时政神经,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创建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

高中的政治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的知识与技巧、能力与方法、学习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素。而通过创建教学“生活化”的评级体系,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实践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保证高中的政治的知识评价内容能够涉及到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而能力评价内容能够兼具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两个方面。在学习情感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生活化”评价体系能够密切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制定切实可行的价值评价标准,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和学习态度的转变。例如:在学业成绩评价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评价体系来实现学习成绩评定和实践活动评定的和谐统一;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评价体系来开展相关时事演练,开展相关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每个单元的探究性活动中。三、总结高中的政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是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教学策略,它迎合了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保证了高中的政治教学内容能够彰显其时代的魅力与现实的意义。因此,高中的政治老师应该从政治教学目标、政治生活情境、课程评价体系等三方面入手,保证“生活化”策略的贯彻实施,也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秩序,推动高中的政治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黄煦,谈高中的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12)

10.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 篇十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所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小学数学教学,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的生活水平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材中特别安排的“生活中的数”和“生活中的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生要对此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例子里,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数学知识得到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特别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通过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应试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素质教育在此大背景下则越来越受重视。素质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学会书本中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的数学思想、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而生活化的教学便恰恰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的施教模式

(1)课堂导入生活化。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要通过自主加工,把教材还原成现实生活,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生活经验出发,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和畏惧感,帮助他们对新知识有良好的初步认识。

(2)课堂例题生活化。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通过对教材中例题的选择和改编,让题目更加充满生活气息,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其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通过分组练习、自主讨论等方式,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对自主探究的结论更加信服,而且通过这种活动,能够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课堂语言生活化。教师自身要注意尽量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鉴于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小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学习。

(4)实践活动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每一章数学知识后,教师要善于构建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工具作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生活化的施教策略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来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捕捉和利用生活素材,使学生在生活的世界里遨游。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将数学问题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认识元、角、分”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一个人去菜市场买菜,总共拿了20元来准备今天的晚餐,怎样去买比较合理?首先,学生要根据家里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和爱好列出一个菜单,然后通过比较不同肉、蛋和蔬菜的价格,在不超过20元的情况下估计买菜的总价,还要对比不同卖家的价格和质量,在买菜时还要和卖家讨价还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切身体验到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2)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首先要搞好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个教师,自然也喜欢他的课。所以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就要先做其“益友”。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像生活中的朋友一样,让学生产生一种“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缩短师生与学生间情感上的距离。教师应倡导师生的人格平等,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上的伙伴、生活中的顾问。其次是课堂上不要对学生提出不必要的清规戒律。如学生在座位上只能挺胸直腰,双手交叉放在背后。文具盒必须在桌面右上角摆成一条直线,发言之前先举手等等。这种追求形式的准军事化的教学管理,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身体,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对上课插嘴的学生要持宽容的态度。因为内向胆怯的学生不敢插嘴,不动脑的学生无法插嘴,只有专心听讲,积极思维,勇于表达的学生才会插嘴。虽说有时插嘴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但因此而打消学生的思维与发言的积极性,实在是弊大于利。

(3)参与实践活動,巩固数学学习成果

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任何束缚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死记那些枯燥的概念和公式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引导学生多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的知识的价值。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以让学生测量、计算一下纸板水果箱、方形金鱼缸、和微波炉的表面积和容积;学完“百分数”后,可以设计一个“家庭消费情况记录表”布置学生回去调查。要求大家搜集近自己家近三个月的日常消费数据,帮助学生了解家庭的食品支出、其他支出与总支出三者之问的关系,计算出各类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这样即密切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结语

11.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论文 篇十一

一、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现状

1. 教学联系生活实践活动没有合理结合

我国从建国到现在先后进行多次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数学学科作为最为重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与发展,数学教学模式趋向多样化、教学引例趋向生活化, 在当下的数学教育中更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作为下一步改革工作的重点. 现在虽然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将教学任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求迎合并满足当下的课改大环境,但是部分教师却将很多的教育活动的日常化停留在表象上, 没有更多的考量自身的教学需求,还有很多教师们受到自己教学经验的牵制,教学活动改革过于缓慢, 未能将改革进程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 2.

教学活动生活化过于片面

随着数学教育不断深入的发展、改革、逐步完善,以及大量身居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数学学科建设工作,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核心问题. 但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深入进行课前准备,造成联系生活的教学设计过于简单和片面,只在讲授具体题目的过程中临时发挥列举与题目相关的简单实例,反而在抽象的概念知识传授中没有与生活实际进行形象的联系,如果只是进行这种形式的课改,那么就过于简单和片面.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就不能将所授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看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方面,而是应该将其有效的全面结合.

3. 学生盲目跟从教师教学设计走,缺少独立思考

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学的主体目标是希望号召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由传统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向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式, 通过课程传授中积极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原形,实现从“因为学所以用”到“因为用所以学”的转变. 但由于部分课堂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体验式的学习,没能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大环境中来,让学生仍旧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二、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实践

1. 将教学内容创设紧密联系实际

首先我们可以直接将课程内容创设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来满足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这将会是未来几年数学课程发展的又一基调.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为了适应当下的生活节奏,学生在学校学得基本知识之后,更需要在岗位上得到合适的应用,将知识转化为处理工作实际需要的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将未来数学课程发展的重点放在考虑教学对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方面上. 在学习内容上设计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项目,成为课程密切联系生活的要旨.

2. 让学生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对比于数学家工作更多的集中在创新化的数学知识上, 而数学教师的工作重点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转化为可以被学生理解和应用的传授工作. 但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教师颇受其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将自己的定位在数学知识的传播上,而忽视了通过简单易懂的生活实际传授学生数学应用,其实数学问题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而最终的目的更是要应用于生活的这项本质. 在一轮的教学改革过程中, 现阶段国家需要的数学教学工作应该是考察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并提供给学生发现生活数学模型并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只有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处理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并从数学活动经验中获得知识的升华和创新. 这需要教师及时探究课堂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

3. 科学的、多方面的考量学生的成绩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会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有机的纳入新知当中. 同时,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提升学习数学的价值. 但是如果一味地在课堂上要求教学贴近生活,而在学生的考评、考试过程中,一味的只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仅仅将评价学生的标准局限于考试成绩,那么将会导致学生还是没有更大精力投身到数学探究的过程中,就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那样,教学工作者应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来考评学生的表现.

三、结束语

数学这门学科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同时也需要服务于生活. 要想成功的改善当下的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理清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教师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都应该明确地知道,学生才是传授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摘要:在创新化教学的当下,各个学科回归联系生活实际,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国际发展趋势.而如何来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成为我国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在国家出台的相关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就应该是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和学生本身己有的生活背景来考量,为在校学生提供简单易懂的数学教授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可以理解和掌握那些基本的数学概念与理论.

12.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篇十二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本文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入手,分析了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由书本化向生活化转变,教学过程生活化,选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等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不能“庸俗化”。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生活化

长期以来,高中政治教学偏重于从知识、情感方面人手,在短短几节课的时间就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品德行为,这样往往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生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源泉,特别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把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移植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身在课堂,心在社会”,真正做到正将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从而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回归生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那么,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使“生活化”的理念融入课堂,以满足学生对生活的关切,让政治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为指导。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提高政治课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针对现实教育提出了对学生“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看自然、看社会、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操作,去试验,去做事情;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生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将功课将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由此教师应该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由教师向学友的转变,由园丁向引路人的转变。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意念,把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其次要树立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教育应扎根于学生的实践,了解学生的生活,使政治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再次应该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性的,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由书本化向生活化转变

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为此,思想政治教学要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使思想政治课转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仅限于书本”的观念,要随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把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堂和课程中,将问题延伸到课外,把教学空间拓展到自然界,社会生活领域中,在教学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合理利用社会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对政治教学有关社会生活素材进行收集,选择,加工和整理,这可以给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气息又蕴含理论意义的典型教学内容,可使课堂内容丰富又不杂乱,更可以使学

生感知到生活的鲜活和生动,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我们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该努力通过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景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解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汉堡和十元钱”来说明,“十元钱”既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汉堡值十元钱;同时又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因为汉堡需要用十元钱为媒介来交换。其次,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恰当而巧妙地引用诗文、谚语、歌曲、漫画等来说明,如在讲“矛盾的特殊性”时可以吟诵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帮助学生体会其中之意;在讲“主次矛盾关系原理”时可以引用“打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等谚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当然我们在选择事例时,要注意事例的趣味性针对性。没有趣味性和就和愉快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牵强附会则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四)选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良好的评价体系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并帮助人们对自己先前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作出修正,以保证行动之初设定的目标得以贯彻落实。从长远来看,通过对整个事件的评价,评价体系也可以帮助修正人们的行为目标。

1.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评价。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社会阅历短缺,在实践中产生方方面面的问题是很正常的。在学生的实践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对他们的不足给予帮助,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师要对学生实践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业评价中,也应该把实践作为重要的一环,要有一定的权重比。传统学业评价体系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业成绩的评定只是通过阶段性的考试来实现的。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往往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上,对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缺乏具体操作,因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还是抽象和敷浅的。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结合社会生活实践的评定结果作为思想政治课最终学业成绩的一部分就可以在制高中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探析

三、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不能“庸俗化”。我们在努力推进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同时必须意识到教学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就是个体日常生活经验的重现,也要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迷失。正确处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让政治课走向生活化,已经成为共识,但要防止出现过于追求生活化而背离科学世界的倾向。因此,我们必须视各个模块内容,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牢记生活化必须建构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不能离开科学化片面去谈生活化,更不能以生活化而牺牲科学化,否则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将会陷入形而上。

参考文献

[1]金艳

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陈吉仕 高中思想政治构建“生活化”课堂初探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7

[3]贺伟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新课程研究

2008.8

[4]成洁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中小学教学研究

上一篇:第8周值周总结下一篇:阜阳城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