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沉浮三十年,中国医药行业十大营销模式沉思录(精选4篇)
1.激荡沉浮三十年,中国医药行业十大营销模式沉思录 篇一
读《激荡三十年》有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吴晓波写的《激荡三十年》,心中有种抑制不住冲动,看到三十年的壮举,我有了烈士鲜血染红旗的悲壮,以及舍身就义的激动。该书激情洋溢,洞彻见底的剖析让我们依稀又置身于那个不知水深却又激流勇进的时代,也让我们三思再思时代的车轮究竟是如何载重碾压下厚厚辙痕以记录下那个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交织的年代。时间的流逝带走的是拼搏的青春和心力的澎湃,而留下来的是财富的积累和人生履历的丰富。感怀往昔的变迁,我们无法忘记那个时代一个个件事的背影,因为他们就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改革者。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然又有几个人能看出在经济的发展中蕴含的玄机呢!作为改革开放的元年,78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这一年是激荡起伏的开端。而开端又岂会是一帆风顺呢?思想的解放才算是真正拉开了改革的序幕。春江水暖鸭先知,作者通过介绍柳传志等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中国企业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意识形态的交织,体制的残缺等等都影响着改革的推进。而在改革中,随着民营经济的加入和外资企业的参与,中国经济呈现出多元化,也是在这多元化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激荡的年代,高速的发展,我们总会惊叹取得的成绩,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多,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社会公平的问题,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人的尊重问题,不正是我们现如今面对的问题吗?作者在书中也阐述了很多理性的思考和忧虑。作者指出任何被视为奇迹的事物,往往都很难延续,因为它来自于一个超常规的历程。这种看法,我很是赞成。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我们很容易看到里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善于解决问题,也同样冷酷破坏,他们也是善良和贪婪的结合体。因为在任何时候,财富会改变一个人,就如同繁荣会改变一个民族一样。现如今,我们就经常陷于这样的难题,许多既得利益者的所作所为,都让我们感觉发展不是公平的,改革也是可以怀疑的。思量之下,问题多多,据刚刚的报道,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GDP的超速增长,并没有提高普通工人的幸福感,我们的人均收入在世界上的排名也远在日本之后。因此我们要纵览这激荡的三十年,为未来的发展探出一些可鉴的东西。
随着作者的反思,借照当下的情形,现如今的我们确实面对不少改革留下来的弊端,这也正如某些人所说,中国的进步,是进二步退一步,是在曲折中缓慢前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继承者,我们还要和作者一样相信未来会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们要有探求未知答案的勇气,迎接未来的曙光。
2.《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 篇二
又经过2个月的时间的沉淀,再加上2个月的案例收集,终于把激荡三十年这本书再次温习。先从近期一个故事开始吧,柳传志在财经类回忆中,说,他不算是一个企业教父。其实,确实不算,因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企业可以说是硬件上,别人1才走完的,我们50年做完;别人在50年里完成的,我们甚至可以在内赶上;但软件上,特别是在“企业人”方面上,我们还差得远,甚至对于邻国印度,我们也有一些过而不急,例如在此次沉浮的年广九、张海、顾雏军等人物,他们沉浮于世,有过辉煌,但最终短暂的辉煌结束了他们作为企业人的权利,因为中国现时企业的法制、环境还有待健全,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柳传志只不过是抓住了趋势,不犯错误,制定了些许合理的策略,所以我们还要继续看下去……
激荡三十年是一部不算是正规的中国企业正规史,或者说,只为了在这30年中,为一些企业留在纸上,提供给后人一个案例,但至于这些已死或者还生的企业,能给到我们什么?这才是书的重点。以下是近期所悟的几点:
3.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篇三
《激荡三十年》是一部以社会真是事件为题材,以历史时间为脉络的纪实文学报告,是一部记录中国企业荣辱得失,几度沉浮的成功编年史,是一部描绘三十年来各种人物叱咤风云,命运波澜的经典著作。
1978年,中国社会拉开了改革开放求发展的全新时代,30年的艰难与辉煌铸就了中国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独特年代。30年的中国企业经历了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激荡岁月。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睹目,大国的崛起,中国迎来历史上的空前盛世。从一场没有蓝图的改革到今天,这30年是中国企业崛起的时代。
今天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1978年以前的中国企业,在1956年完成对私人资本的清理之后,一直到1978年,中国企业全部都属于国有企业,由各级政府计划管理。这种体制一方面使得社会上的物资奇缺,卖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企业赚不了钱,连年亏损,人浮于事,再加上高度封闭自守的经济体与连年政治运动,到文革结束前夕,中国原有的经济体制也走到了尽头。这一僵局在邓小平1979年当选全国政协主席后被逐渐打破,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解禁农村工商业等私营经济和引进外资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史故事的开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吴晓波叙述中国企业发展史的主轴。
从经济学上来看,计划经济的束缚了生产者的行为,计划压制了企业应对需求变化不断追求利润的冲动,而另一方面政府纵容导致的软预算约束弱化了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激励。上述是从政府干预错位的角度来分析,但激励不足的主要原因来自产权。生产者不仅对自主决策感兴趣,他们更关注的是剩余收入的处置权。阿尔钦认为产权所有者本人才能真正承担风险,并且有激励去盈利,而无效的生产多半是因为产权的不清晰,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国有企业。张维迎、周其仁等人认为所有权的实质功能在于保证决策者必须对决策后果负责,即决策者必须是风险和收益的承担者。因此私有化的方向不存在问题,所差的只是如何私有化。但产权的重组和清晰化一直到1998年朱镕基推进“国退民进”政策才拉开序幕,而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在此前此后的兴衰成败莫不与此紧密相连。
事后来看,如何办好一个企业,可能是一个问题,而且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也没有太多的成熟经验。产权问题是三十年企业史的核心问题,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富有远见的企业家和经济学理论界对此早已心知肚明。清晰的所有权无疑是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但产权如何清晰、如何界定从来就没有被认真对待过,而所有权的社会主义属性、支柱产业国有垄断一直阻挡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但这一切往往不列文字,无规则可依,模糊的政策设计意味着所有人都被涂上原罪的标记,除非他无所作为,否则只要找茬就一定会找到有罪的地方。这是国有企业从“扶不起的阿斗”到店大欺客、服务价高质劣的根本原因,也是民营资本在市场竞争中战战兢兢、腹背受敌的原因,这其间更夹杂着仰融出走华晨、李经纬被赶出健力宝、顾雏军得手科龙等事件,曾经一时的明星企
业和企业家,在模糊产权的藩篱中左支右绌,悲情离场。
从傻子炒瓜子传奇万向节,温州八大王,到价格大闯关,罐头换飞机,郑州亚细亚,再到彩电大血战,温州炒房团,华为狼性文化。这是中国命运发生剧烈转变的三十年,是社会经济发生飞跃发展的三十年,是令每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心潮澎湃,慷慨激昂的三十年。书中描绘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如何进行原始的积累,他们中有成功的,甚至有成为福布斯富豪的,有失败的,最终沦为阶下囚的,也有沦为普通百姓的。不敢怎么样,他们的探索至少告诉我们,他们有着令人敬佩的顽强生命力和创造力,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了时代前列。也许,在当时,有的人所走的路是被禁止的,甚至被披上种种政治色彩,引发至阶级斗争的高度,但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变迁,他们所走的路被市场经济证明是正确的。三十年间,利益与风险的角斗铸就了企业家不平凡的成功路,正应了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改革开放探索路上,真理与无知更替着,国家在这些勇敢者的带领下,跌跌撞撞地像个小孩,追赶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本书展示给我们的是中国改革进程中所有个体的成功、失败以及背后无以言尽的曲折痛苦。当年那些曾轰动一时的争论或者个案在今天的一代人看来,或许早已成了历史的笑柄或者滑稽皮影戏,但当我透过时光的长河以另一种方式触摸曾经离我们很远却又分明很近的中国改革史,一种悲情油然而生。在时时因为好奇而掰开手指计算着1978-2008那三十年里每一个充斥着原始资本积累中不可避免的血腥和铜臭味道的故事时,这种震撼又远远超出听故事所能得到的快感。
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背后折射的却是相同的时代烙印——见证经历了激荡三十年里中国企业所有的兴衰荣辱世事变迁。而让我又时会常感到无奈的是,历史最终将改革的失败者遗忘,骨子里的传统意识让我们从对牟其中、储时健们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这种复杂映射了改革过程中法制和价值评判的矛盾、茫然。
那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代,有着太多的未知、惊喜以及猝不及防的失落。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激荡的三十年里从来不缺少诸如牟其中、史玉柱式的人物。如果从精神气质的角度去解读这个特殊的群体,勤劳、聪慧、对于摆脱贫穷的渴望以及与生俱来的赌徒意识,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最初转型期标志性性格,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伴随制度层面的缺失一起构建了中国改革初期独特的精神世界,他更像一个反复崛起、跌倒的轮回。无论是功成名就的刘永好、柳传志,还是红极一时最终身败名裂的步鑫生、禹作敏,无一例外。在吴晓波笔下所有的改革风云人物中,健力宝的李经纬赢得我深深的同情。这个悲情的南方汉子失败后仰天含泪不发一语的照片很长时间里萦绕在我的脑海。作为政商博弈的参与者,李经纬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已成必然,但作为产权改革的实践者,李经纬的失败必将载入中国改革史。在当年那一轮“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中,李经纬的“以身试法”某种意义彰显了资本在政治搅局中的脆弱,而整个产权改革中暗箱操的大环境客观造就了政府企业间产权分置时的互不信任,“宁与外客,不与家人”的策略使之倒下的不止是一个李经纬,正如
吴晓波在最后略带戏谑的写到“地方政府表现出的易于轻信和不善博弈的稚嫩,让我们看到中国公司改革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景象”。这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理解了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耐人寻味的八字箴言背后难以言尽的苦处。
4.《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篇四
当然在三十年的改革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值得重视:1. 对内歧视,针对民营经济始终有诸多限制,甚至曾经一度打压。本来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政府总是希望牺牲民营经济来维护国有经济。2. 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3. 政府本身在很多领域中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公平竞争。4. 建立股市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国有经济输血,因此之后的所有改革、调控根本上离不开这个目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当然,这也跟中国的现状、政府官员的利益等密切相关,错综复杂的大问题。
无论成功与否,都非常值得我们以更一种仰望的神态来崇敬我们这些曾经中国企业历史的缔造者们,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复杂的体制政策和商业环境给了他们更多的挑战和阻扰,他们百折不饶、坚韧顽强、睿智创新、敢于冲破陈规等等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和传颂。
【激荡沉浮三十年,中国医药行业十大营销模式沉思录】推荐阅读: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700字10-23
《激荡四十年》读后感09-15
沉浮散文09-03
物体沉浮的游戏教案06-25
大班科学沉浮优质教案11-02
茫茫宇宙谁主沉浮07-31
小班科学活动《水果的沉浮》10-28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反思10-17
大学生思想汇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07-20
第一单元《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08-04